幼儿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合作共育

一、幼儿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策的了解学习不够

大部分幼儿家长及教师既不了解也没有学习过《素养》,只有少数幼儿教师听过该文件,且幼儿园及教育部门并没有组织幼儿教师和家长学习过,高校也大多没有组织教师进行过专题学习。

(二)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不清

核心素养是超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认知、情感、能力”这些概念之上的一种整体性、发展性的概念。然而家长往往更关注幼儿“学到什么”“会不会数数”等问题;幼儿教师也大多以“说教”为主,教学中偏重“教”,而忽视孩子的“学”,忽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导致核心素养被认为等同于知识。

(三)幼儿教师和家长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不足

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基础性素养即文化底蕴、专业性素养即教学能力和发展性素养即学习能力。家长亦是如此。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幼儿教师和家长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不足,对幼儿影响至深。

(四)高校、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主导幼儿在园情况,家长主导家庭教育方面,高校主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但社区关于幼儿的活动却很少。他们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教育合力,而要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

二、幼儿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政策学习

教育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素养》的宣传学习。专家专题讲解,幼儿教师和家长专题学习,同时开展《素养》学习经验交流会,分班级或者分小组进行研讨学习。

(二)明晰核心素养内涵

通过《素养》的学习,明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各国都认为包括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这种国际认同进一步明晰了其内涵。

(三)提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核心素养

幼儿教师提升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组织幼儿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家长提升核心素养,就能以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处理幼儿教育问题,更好地与幼儿园合作。

篇2

【关键词】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30-05

【作者简介】任建龙(1984-),男,陕西宝鸡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吴振东(1969-),男,福建惠安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

十九世纪末至今,中国台湾地区(下统称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期、过渡期、受挫期、停滞期、再生期、茁壮期六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日本、欧美等学习,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日臻完善。台湾“教育部”1985年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和1984年颁布的《师资培训法》对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做了统一要求,因而,台湾多数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共性。本文在综合考虑台湾的高校地理位置、高校所处地区经济水平、高校公私立性质的基础上,选取了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亚洲大学(私立)人文社会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首府大学(公立)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以及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幼儿教育系课程规划进行分析,现将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特点阐述如下。

一、职业性

“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既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实践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强调学术性,而职业性总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致使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现缺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职业性的把握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1]在台湾这样高学历化的地区,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台湾劳委会统计长郑文渊指出,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台湾薪资水平成长有限、物价上涨冲击消费意愿等造成台湾招聘岗位大幅度减少,这是台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人口仅2000多万的台湾高校林立,竟达到160余所,高校招生率过高(近几年都在95%左右),毕业生人数过多,这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原因。这种背景下,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职前培养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加强职业性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一)课程开设以教育实践为导向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对于职业性的强调首先体现在课程开设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台湾高校根据社会对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和自身教育目标定位,明确细分了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如理解幼儿专业知能、幼儿教育专业知能、幼儿教学创新及反思能力、儿童媒介识读能力等,并切实将这些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去,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如,通过《幼儿园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了解幼儿教育课程的目标和结构,分析幼儿园课程纲要,讨论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议题,练习设计统整性的幼儿园课程活动。通过为期1学年、4学分的《幼稚园教材教法》学习使学生掌握身心领域、语文领域、艺术领域、探索领域,以及各领域之教材教法。透过课堂讲述、讨论、坊间教具教材评析、教具教材设计与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幼儿园教学实务知识与能力。通过《幼儿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了解幼儿语言的获得与学习,提高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并探讨常见的语言问题与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相关课题等。通过《幼儿行为观察》使学生重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并掌握观察幼儿行为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幼儿学习环境设计》使学生了解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学会分析幼儿环境常遇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幼儿评量与辅导》使学生掌握对幼儿进行人格、气质、身体动作、感觉、智力的评量、评分及解释。通过《幼儿教具设计与应用》使学生掌握搜集材料自制教具的能力,学会应用、保管、收纳和保管教具。其次,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注意将能力本位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实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模拟实践为主线,例如教师会给学生抛出一个论题请同学们运用相关知识讨论、作报告。二是在课堂之外,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幼稚园见实习及详实的相关记录,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作坊、幼教周、喜乐夏令营、幼儿辅导个案研讨会、健康儿童夏令营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台湾高校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还广泛采用跨系学习方式,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优质、更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如《键盘乐》在艺术系上,《英语教材教法》在外语系上。

(二)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结合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还体现在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相结合,将专业要修习的课程和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类课程相结合上。在台湾,修习师资培育类课程获得《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学分证明书》是取得幼稚园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提升幼教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台湾高校普遍将幼儿教师师资培育类课程融于学生的学程之中。从台湾首府大学幼儿教育系师资培育课程表(表1)可以看出,这些课程是保证和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必要课程。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幼稚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科目及学分》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程中至少要修习26学分的师资培育课程(各校幼儿教育系规定的具体学分数不尽相同)。各校师资培育学程之具体科目、学分数、每学期修习学分数之上限及修业期程由各校拟定,报经“教育部”核定批准后方可实施。师资培育类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程,且和幼儿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叠,剩余为限选,但是无论是必修还是限选,它们都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密切相关。学生必须修满至少26学分才可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才可能从事幼儿教师一职,这样一来,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就将平时学习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紧密结合起来,“硬性”地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师资培训类相关课程。前页为台湾首府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规定未来的幼稚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课程(26学分,见表1):

此外,台湾高校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极为重视师德教育。虽然自古以来教师的师德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当下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反映出师德问题仍旧是教师教育的软肋,师德教育迫在眉睫。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普遍重视师德的塑造,例如专门开设《幼教人员专业伦理》课程,用一学期时间来学习,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能,并以议题讨论、幼教现场案例收集和邀请幼教工作者实务分享的方式,从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观点,探究幼教人员专业伦理相关议题,议题内容丰富、涵盖国内外,主要包括:幼儿教保育的内涵、幼儿教保专业伦理、伦理规范与伦理两难、幼教人员伦理守则、幼教人员的角色与言行举止、幼教人员与幼儿家长关系、幼教人员与园所主管同侪关系、实习老师的专业伦理、与幼教人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等。最终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议题的探讨,理解和内化幼儿教师职业伦理。

(三)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

台湾高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思考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并在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借以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横向来看,《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规定国民小学和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必须包括教学基本学科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学课程、及教育实习课程四类。从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等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来看,其学程主要包括通识学程和系学士班主修学程两大类,通识学程类似于我国大陆的校级公共课程,系学士班主修课主要包含学院基础学程、幼儿教育系核心学程、本系学士班专业选修学程(一般为多选一)和一个副修学程。幼儿教育系非师培生毕业时不得少于128学分,师培生不得少于148学分,二者相差的学分主要集中于专业选修学程上。从具体内容可以将这些课程分为研究法类课程、儿童发展类课程、儿童教育学类课程、保育与家政学类课程、媒体类课程、创意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社会学类课程、特殊教育类课程等模块,每一模块又包含具体的多门科目,如媒体类课程包括媒介传播、儿童刊物编辑与制作、儿童广电节目企划、儿童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等。

纵向来看,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例如在入学的前两年,课程主要以通识课程、学院基础课程为主,并逐年增加幼儿教育系核心课程和学士班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和学院基础课程同步减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还必须参加为期至少8周的幼儿园实习,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该专业学生4年的学分(包括选修)的分配也较为适宜,大一42学分左右,大二51学分左右,大三63学分左右,大四只有31学分左右,选修科目比例大,课程弹性大,毕业时只要按规定修够要求的学分即可。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以社会需求为重要依据,切实力行,从学生一入学就直接指明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就业方向。以下为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的纵向学程规划图:

二、基础性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体现在课程设计凸显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技能和理论两块内容。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其专业培养目标,狠抓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和强化专业素养的特点直接反映着课程设计的基础性特征。

(一)重视综合素养教育

从选取的5所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规划来看,通识教育在台湾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备受重视。

台湾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凸显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必修选修安排的适宜性。一般来说,大部分台湾高校的通识课程主要包含文学(包括赏析与写作)、英语(包括阅读、听讲、写作和实用)、计算机、军事与国防、体育、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九大领域,这九项是台湾高校规定的要成为台湾合格公民必须要修习的领域,藉以形成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兴趣和某些领域具体内容的多样性,在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目,例如人文艺术创意、伦理学议题、休闲与当代社会、人权与民主、全球化议题、环境变迁与永续发展等,学生可以在这四个领域进行选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台湾亚洲大学幼儿教育系的学程来看,从大学4年期间,学生每年都要对这些领域中的某几个取得一定的学分,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学生只要每学期选取每个领域的一个科目即可。

(二)强化专业基本素养教育

在台湾,大部分的幼儿教育专业开办于师范院校,隶属于教育学院或人文教育学院。各院基础课程非常强调师范生的基本素养,普遍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法、心理测量与统计、教育经典研读、教育社会学、教师职业道德、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科目。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包括认识幼儿和认识幼儿教育两项。在认识幼儿方面,开设了幼儿发展与保育、幼儿心理学、幼儿语表达、幼儿文学、特殊幼儿教育、儿童早期阅读与发展、幼儿自主游戏理论与实务、幼儿议题探讨等课程。在认识幼儿教育方面,主要开设了幼儿教育概论、亲职教育、幼教思潮、学前融合教育、幼教课程模式研究、幼教统整教学课程发展、各国幼儿教育比较研究、幼教专题研究、感觉统合研究等课程。我们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院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门类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台湾高校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养成。除此之外,从台湾高校幼儿教育系师资力量来看,教授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或职称高且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在打造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学校除了设置大量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围绕幼儿教师必须的核心能力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除了我国大陆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领域教学法课程以外,还有大量的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幼儿行为观察、幼儿园学习环境设计、幼儿行为辅导、幼儿班级经营、幼儿评量与辅导、儿童节奏乐、儿童歌曲与创作、键盘乐等。

三、前瞻性

课程是教育走向实践的桥梁,只有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人才,才能使教育先行落到实处。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时代性特点。

(一)首先重视特殊教育

从台湾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来看,大部分学校不仅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而且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幼儿教育概论》《幼儿行为观察》《幼儿游戏治疗》《幼儿行为辅导》等科目。《特殊幼儿教育》的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实行学前阶段特殊幼儿教育之专业知能与素养;激发接纳有特殊需要之幼儿的教育爱,养成有爱无碍之精神;培养实行学前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之专业知能与家长沟通之能力。《幼儿行为辅导》的课程纲要指出: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理解、辨别幼儿健康发展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成因、辅导策略。能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应用教育家满足孩子需求的信念与策略教保幼儿,并经常反省思考自己的辅导信念与态度。”

(二)其次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他们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教育研究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幼儿行为观察》等多门课程专门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甚至个别高校还专门开设了《质的研究法》《量的研究法》等课程,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这些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基本教育研究法的概念;彻底了解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理论与在研究中的应用、计算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各个统计数,培养应用SPSS pc+ 统计软件包分析教材中之统计问题、将分析结果做适当呈现与诠释等能力。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学生分组研究、做汇报,教师归纳、提升的形式,甚至大部分课程的期末考试,也采用独立研究、撰写论文、做汇报的形式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将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切实形成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开放性

在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方面,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开放性

从培养目标来看,大部分高校重视学生未来生涯发展,强调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和未来从事工种多种可能性,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台湾高校将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不但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而且要广泛涉及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幼儿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幼儿文化产业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课后照顾中心保姆(如安亲班保姆)、特幼照顾人员等。

(二)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除了设置常规课程,还善于向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引进了多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法,并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例如:意大利的方案课程、德国华德福课程、美国的高瞻课程、中国大陆的行为课程和五指活动课程、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斯音乐教学法等。除此之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大教育观,例如台湾高校开设了一定量的家庭教育、家政服务、社会教育科目,强调儿童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强调儿童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良性的影响下健康成长的个体。

(三)培养方式的开放性

首先,培养方式灵活。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逐渐向开放型转变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均可以开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及《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中规定: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只要设有26个学分的幼儿教师师资培育课程,都能招收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这就在政策上准许非师范类的大学和学院加入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行列,标志着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制从最初的单一形式不断向多样化、开放型的模式转型。

其次,步出课堂的学生培养方式。台湾高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参加至少30场的幼儿教育专题讲座,而且要对讲座的时间、地点、内容、启示等做详细的笔录,并得到系部相关部门盖章方可承认和存档;除了大一修习一年的《服务与学习》0学分之外,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8小时的志工服务,如义务清洁校园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学生每周必须有30分钟的志工活动;除了三、四年级幼稚园教学实习的6学分和平时的参观幼稚园、见习、试教外,学生在三、四年级须自行见习或通过幼稚园教师的介绍,提交至少160小时的个人实习纪录,并要在得到认证之后存档。除此之外,还针对幼儿专业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加儿童夏令营、幼儿教玩具制作比赛、幼儿辅导个案讨论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国磊.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发展规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06).

[2]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重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历史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陈琦,吕苹.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9-36.

[7] 张杰.台湾学前教育研究概况[J].教育科学研究,1992,(05):33-37.

[8] 毛曙阳.台湾幼教师资培养简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5,(01):56-58.

[9] 黄富顺.台湾技职教育新近发展与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45-49.

[10] 任建龙,吴振东.台湾高校关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综述[J].儿童发展研究,2011,(04):1-3.

[11] 张颔.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及启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12):32-35.

篇3

关键词:师德教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就业

力学前教育承载着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重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只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文化课以及学前教育学生“八项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师德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看到,师德教育的缺失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比如幼师虐待儿童、体罚儿童等新闻常见于报端,幼师对家长的苛求事例也层出不穷,不仅让幼儿教师形象受损,而且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不应被遗忘,不应被弱化。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在职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

(一)高尚的师德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既包括显性的职业技能,也包括隐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作风等。作为未来将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师范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对隐性的职业道德等要求就显得更为严格。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对于未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高尚的师德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无论是从职业素养提升角度还是从将来工作为人师表的角度来说,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师德教育都非常必要。一名受过师德教育、具有高尚师德的毕业生,无疑会具有较高的教师素质。因此,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助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从而促进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二)高尚的师德是促进就业和实现职业发展的保障

就业形势严峻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只有专科学历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顺利就业并实现持续的职业发展必然离不开就业前职业素养的提升,加强师德教育促进职业素养提升,并进而促进他们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是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一名受过师德教育、具有高尚师德的毕业生,无疑会具有较高的教师素质,在其就业过程中必会锦上添花。加强师德建设,做到德才兼备,是一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师行业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与此同时,高尚的师德也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就业后实现职业发展和职业理想的保障。

(三)师德建设是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必经之路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对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师德教育会激发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从而让他们坚定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决心与信念。其次,加强师德教育会促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对幼儿的关爱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未来开展幼教工作时对幼儿充满爱心,以此助力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再次,加强师德教育会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立德成人,让他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习惯养成,提高综合素养,为他们成人立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轻师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幼儿园教师要做到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可否定的是,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院校也都能认识到学生们的师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更加看重专业技能要求,加之师德素养在应聘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往往更突出专业技能的提升,致使师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出现了“重技能,轻师德”的人才培养倾向。其次,错误地把师德教育仅仅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把本来由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渗透给学生的师德教育推给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学工人员来完成,师德教育效果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重灌输,轻体验

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师德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们的内心体验过程,仅仅通过说教等方式就妄图实现师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首先,师德内容体系陈旧,不适应时展新要求。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各类师范生通用的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不能完全匹配于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要求。其次,师德教育方法单一,灌输和说教成分为主,没有实现师德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只有师德知识的传授与各种体验式的方式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重群体,轻个体

首先,师德教育重视群体行为的约束而忽视了个体间的需求差异,也就是强调个体为集体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而未能满足个体的基本生活等需求。以幼师工资为例,虽然社会各界都认为幼师工作非常重要,但他们的收入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就容易让幼师丧失职业忠诚度,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师德素养。其次,师德教育过程中往往凸显对集体的统一要求,未能结合学生个体的具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差异,在师德教育方面也要凸显生本教育理念,在具体的师德施教过程中要把对群体的要求与对个体的差异要求结合起来进行。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素养的新内涵

(一)思想素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质优良、政治水平高。当前,尤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民热情,以通过他们较高的思想素养促进学前幼儿良好思想观念的建立。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忠诚度,助力他们修身水平的提高,促进他们养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关心他人、积极担当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再次,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从入学初就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他们在了解职业知识的基础上坚定对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二)心理素养

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学生心理素养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增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并不断完善自我。其次,要培养他们的抗挫折和抗压力心理素养。学前教育工作繁琐复杂,同时又因各儿童及其家长、园所要求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需要足够的耐心并有一定的抗挫折力和忍受压力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行为素养

首先,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要有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未来开展工作时要紧密协调好园所、儿童及其家长等关系。其次,要培养对学前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做到敬业乐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志于成为学前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再次,要培养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未来学前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另外,要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做到勇于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努力开创学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新境界。

四、师德教育视角下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一)健全师德教育模式

从长远看,建立全方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系列文件来推动师德教育的发展、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有违于社会价值观、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的案列,及时予以整治,构建优良的道德风尚,助力师德教育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师德的建设,对师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产生极大的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师德教育在高校中的推广,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会将最主流的社会思想传达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师德教育。社会应引领幼师相关用人单位将师德作为用人的第一指标,引领社会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杜绝师德丧失的恶性事件。

(二)增加师德的教育比重

纵观现如今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将“师德”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单独讲授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高校将师德教育流于形式,应付了之,起不到真正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高校要真正将师德教育搞活,真正将“师德”二字讲到学生心里去,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今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学生,他们特立独行,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一味死板的灌输师德教育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高校要真正研究出一套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法,深入大学生之中进行调研,开设符合时代特点、生动活泼的师德相关课程。将师德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相互渗透,以师德教育开启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突破口。

(三)注重师德

养成教育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被社会上一些腐败风气所影响,在以后的幼师职业生涯中难免做出有违师德的行为,高校应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一点一滴中,真正为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打下夯实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教育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师德氛围,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转变学生只掌握好文化课和技能课就能就好业的就业观念,转变学生一味追捧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的就业观念,扩大师德教育的深远影响,将师德教育打出高校自己的品牌,做到师范用人单位“师德关”免面试,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水平。

(四)在人文关怀中促进师德养成和职业素养提升

人文关怀和人文环境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生存和职业素养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在专业课程传授过程中要渗透人文关怀。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师德教育。其次,要通过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熏陶和感染人的作用促进学生们的师德生成。再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或活动促进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素养的培育。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女孩子较多,要根据女孩子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教育,尤其毕业找工作时要给予特别的指导和帮助。

(五)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师德教育和促进职业素养提升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把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具体到社会实践中去。首先,学校平常要定期邀请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来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向他们传授学前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学前工作相关内容及技巧和方法。其次,要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中促进自身的师德建设和职业素养提升。再次,通过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宁敏.论师德教育在师范生就业力中的地位、作用与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2]汪卫,徐宁宁.高职院校教师师德与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3]彭香霞.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教育现存问题反思——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10).

篇4

20年前,赵寄石教授对我们说,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80%的幼儿在农村,我们要深入农村,关心大多数幼儿,研究农村幼儿教育。赵寄石教授带着唐淑教授、张慧和教授、哈咏梅教授等组成的专业队伍进入了大江南北的农村,研究农村幼儿园课程。当时,我是这支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员,我深切感受到了前辈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深深情感,深切感受到了农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和农村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劳,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在并不景气的经济条件下对农村幼儿教育所表现出的关注和支持。此后,唐淑教授又带领我们继续研究农村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关注一些没有入园的孩子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这两个历时十年的研究,让我产生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不解情结。现在,我和我的同事及研究生们正在进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感到高兴,也为农村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感到担忧,我在内心强烈地呼唤:

让全社会重视农村幼儿教育。90多年前,法国巴斯蒂夫人应邀在上海讲演时就指出,中国人想建立民主共和国,要知道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基础,幼儿教育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幼儿教育是与国家的发展、发达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军备能让一个国家安全10年或20年,而教育能让一个国家真正长期处于不败之地。人的素质的养成是从人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教育是从幼儿起步的;幼儿教育是对全体幼儿的教育,没有农村幼儿的发展,谈不上幼儿教育的成效。幼儿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让政府责任落实在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是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和承担责任的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相对迟缓,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政府责任退化、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非注册幼儿园大量存在,不合格教师为数不少,农村幼儿教育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我觉得政府应该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于农村家长和孩子,政府应该积极履行对幼儿教育的义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公共事业的前进方向不是市场化,而是福利化、均衡化和公平化。

让教师的身份和权益真正归属于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问题,教师是否真正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否真正能享有与其劳动相称的报酬,是否能得到应有的专业培训,教师队伍是否稳定,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否能够不断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幼儿教师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只有让幼儿教师享有专业人员应该获得的报酬,教师队伍才能真正稳定,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精神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稳定并不断增加公办教师,让幼儿教师享有与小学教师相同的待遇是政府重要的责任。

我很高兴地看到张家港、南京及姜堰等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所作的各种努力。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的研究,让我们永远与农村幼儿教育为伴。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模式;完善对策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

根据2012年度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城市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幼儿的父母本身也是独生子女,因此幼儿在家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宠爱。近些年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幼儿教育开始逐步形成由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一起办学的局面,这有助于幼儿就近接受教育。在2012年,教育部门开办的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比例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民办幼儿园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幼儿入学人数超过了873万人,这说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已经呈现官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的现象。

二、江苏省句容幼儿教育模式现状

句容是江苏镇江的一座县级市,近年来在幼儿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官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担任老师都要求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定期进行培训,从而实现了老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其次,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每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还鼓励搞活民间幼儿园建设。在官办幼儿园方面,通过财政拨款以及幼儿园自身收费的模式,来促进幼儿园软硬件设施的

建设。

最后,经济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幼儿园建设,不仅如此,还积极鼓励利用海外资本进行国内的幼儿园建设,聘请国际专业幼儿老师任教,这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幼儿教育模式的不足和完善的对策

1.幼儿教育模式的不足分析

(1)幼儿园老师的综合素质不能够满足授课需求

不少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存在脱节的现象,老师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还有待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对于孩子的影响巨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幼儿老师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岗位,需要懂得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注重和幼儿进行沟通,但是由于老师能力的欠缺,这一点在某些幼儿园做得并不完善。

(2)很多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很多幼儿老师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教育,造成学生的创新力低下。还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虽然也采用一些创新的内容,比如,融合艺术、双语以及实验的模式来开展,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和宣传的内容存在着很多偏差,导致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完善。

(3)有些幼儿园管理手段陈旧

当前句容的幼儿老师普遍存在薪资不高的问题,这也降低了老师从业的热情,幼儿老师的流动率较高,也不利于幼儿园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幼儿园往往采用呆板的评价制度,让很多老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老师的教学热情下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完善幼儿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1)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要牵头,通过大力宣传,增加财政支出,从思想观念和扶持政策再到实际工作都要把发展幼儿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将幼儿教育添加到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从政府到普通老师,都要通过大力宣传,灌输幼儿教育的责任意识,通过健全幼儿教育领导机构,并通过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监管,从而全面提升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幼儿教育的关键就是老师,即使是硬性环境不够完善,但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依然能够让幼儿获得积极向上的教育,让幼儿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幼儿受用终身。因此,作为老师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竞争上岗、认证上岗。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优化老师的薪资结构,提升幼儿老师的待遇,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幼儿老师的行列。

(3)要优化教学内容

幼儿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孩子的优良品格,因此,老师要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创新,避免超前学习模式,比如,现在不少幼儿园小学化情形比较严重,这种超前教学实际上有拔苗助长之嫌。幼儿园教育也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技术来进行,比如,采用多媒体教育、动画教育以及游戏教育等形式。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情,

句容这些年在幼儿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革新,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句容已经在积极改善,上面提出的三个完善建议对于促进句容幼儿教育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乔彩霞.探讨我国幼儿教育管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

篇6

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初冬季节,寒意浓浓 ,冬日的寒气阻挡不了我们的再次相聚,今天,学前与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心第二届年会经过聆听专家讲座、分组交流研讨和总结汇报即将进入尾声。此次年会在融洽互动的环境中顺利的完成了各项议程,我们收益颇丰,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向此次年会取得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年会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学前与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心主办,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承办。西安外国语学校以“琢玉”教育理念为引领,坚持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不断创新实践双外语加体艺特长的“2+1>3”特色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西安外国语学校将继续为学前与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心的各理事单位搭建交流平台,持续关注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琢玉成器,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栋梁之才。

篇7

>> 浅谈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途径 小议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 浅谈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运用 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途径 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 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模式研究 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实践及策略探析 幼儿教育的家园合作的探析 幼儿教育应注重家园合作的运用 幼儿教育“家园合作”模式初探 浅谈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方法与途径 论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 家园互动合作促进幼儿教育和谐发展的探索 家园合作对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分析及实施途径 幼儿教育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浅谈幼儿教育中合作精神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家园合作 浅析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家园合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对其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个人品德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家园合作促使了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成为当代社会中儿童教育的一大趋势。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育儿的实践效果上看,在教育观念和具体实施上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阐述了家园合作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幼儿教育管理中家园合作的现状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管理 家园合作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57-02

伴随着物质生活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幼儿的监护人,都逐渐意识到家园合作育儿对于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对其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个人品德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园合作育儿是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这种合作不仅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使了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成为当代社会中儿童教育的一大趋势。

一 家园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从国外对于家园合作的研究成果上来看,早在18世纪美国的家园合作就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为了促进儿童对宗教的信仰和自身道德的培养,家长们会自行建立家长会去研读圣经、祷告和进行监督。①随着这种教育观念逐渐发展,在20世纪中叶,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去强调这一教育理念。例如,在美国所制定的“家庭开端计划”就是为了促进孕妇产前的健康和婴幼儿早期的发展,以此来发挥家庭的功能和作用。②

在国内,学者陈鹤琴在早期已经提出了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家园中合作育儿的重要性,她认为幼儿教育只有借助于“两个方面的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之后,在幼儿教育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开始关注这一话题。同时,职能部门也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去提升幼儿园和家庭的紧密联系度,倡导两者之间的合作育儿。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面就明确地指出,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需要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相互理解与支持。③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以幼儿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两者间的互动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此来利用社会共有的有利资源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全方面发展,这其中既包括了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者的引领和带动,更有家长作为监护者的配合和合作。

二 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世界的两个重要渠道,在其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育儿实践的效果上看,在两者合作的观念和形式上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

1.合作观念缺乏一致性

相较于家庭的施教方式,幼儿园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基础生活常识,为孩子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奠定基础,幼儿园还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息规则,能够让孩子渐渐地理解集体生活,学会自律。而家庭的气氛和运作模式则更为轻松,孩子生活的状态会更自由和放松。正因如此,一些家长会有着“孩子不听话,送给幼儿园管教”“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不用在家里做”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将幼儿的教育责任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当然,还存在另一种状况,一部分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精神寄托下,会无视幼儿园所安排的学习节奏,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某些问题过于敏感,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这两种观念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对于缺乏自律和分辨能力的幼儿来说,极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2.合作交流缺乏双向性

幼儿园和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好伙伴,这两者都应该成为有关幼儿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家长即使参与了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但是,他们更多是处于信息接收者的地位。有一些家长每次都能够来参加家长会,也非常愿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是对于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不太清楚。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女性。父亲在幼儿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他们对于孩子的影响和看法对其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增强两者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让幼儿在家庭的成长也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幼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对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看法和希望,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者才能够针对每个小朋友特殊的情况做好应对的措施,保证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合作形式缺乏多样性

为了实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沟通,许多幼儿园也展开了一些常规活动,让家长能够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参与到孩子培养的过程中来。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方式有幼儿园开放日、亲子运动会、打电话、接送时交流等方式。从活动的形式上来看,仍旧是幼儿园为信息的提供者,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机会并不多,在合作的地位上仍旧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这也就是一些家长对于幼儿教育不够主动,无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原因。

三 促进幼儿教育管理中家园合作的建议

既然家园合作对于幼儿教育管理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针对它在实践过程出现的一些不足,就应该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努力。而幼儿园站在专业教育者的角度应该做好引导和带动的工作,提升家庭监护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1.专业培训,增强教师职业素养

为了促进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家园合作,首先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教师是家庭成员接触幼儿园的主要渠道,家长们能够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全面信息,幼儿园也能通过教师与家长们沟通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教师,因为不善于处理与家长的关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有时甚至会迫于家长的压力打乱本身应有的教学秩序。通过儿童教育和人际沟通等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塑造她们对于家园合作的正确教育观念,再通过她们传递给每一位家长“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意义。

2.创造条件,提升家庭成员配合度

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必须要更正一些家长过于依赖幼儿园对孩子的管教,将幼儿教育简单直接地等同于“幼儿园教育”的观念。为了充分让家庭认识到这一点,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活动中来。在某些幼儿园,鼓励家长成立“家委会”,直接参与和监督幼儿园的教学,这就开拓了家长与幼儿园交流的新渠道。另外,还有一些幼儿园会让家长到幼儿园来上课,介绍他们自己的职业。同时鼓励每一位家庭成员,特别是父亲要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不要仅仅依靠母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园专业教育者的指导下,让家庭每一位成员也变成“家里的老师”,把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观念可以衔接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成员更为亲密,这样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3.新旧结合,疏通多种交流渠道

要提升双方的配合度和紧密度,就必须畅通两者之间的交流渠道,让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和互相配合。一方面要畅通直接沟通的渠道。首先,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其次,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特别是对于某些表现较为异常的孩子更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还有,定期举行幼儿园开放日等亲子活动,让家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提升家长对于家园合作的意识,真正让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观念形成一致。

同时,借助于新媒体搭建适宜于双方联系的交流平台,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家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合作。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网站、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随时更新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工作重点和孩子的最新情况。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一部分家长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性。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教师也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兴趣,提升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热情。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教学;人文关怀;对策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中也开始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幼儿园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所形成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分析出下阶段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教师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1幼儿园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对于幼儿阶段来说,是存在着一定自然规律的,且幼儿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这一阶段。1.1管理理念上的缺失: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许多民办与公办幼儿园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大多数的幼儿园为了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对幼儿的一日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教师自身的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幼儿园中的教育活动十分的呆板,教师更多的是要考虑管理规定,并不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1.2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随着幼儿园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幼儿教师的招聘准入机制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教师资格开始存在不完善的现象。由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自身对幼儿的认识与尊重不足,所以现如今“虐童”事件频发,也充分显现出了幼儿教师漠视儿童尊严,侵犯其权益等现象极为严重。尊重儿童并不是单纯指标语,而是要真正现先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互动中,真正凸显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实现健康长远发展[1]。1.3课程设置上的生活化不足: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实现健康发展的载体。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就要坚持从幼儿的角度上出发,综合好其兴趣与爱好。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幼儿园中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过于统一的现象,并没有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也过度强调知识上的学习,没有关注到与幼儿自身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课程实施上来讲,没有注重师幼互动上的生成,在评价上也存在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现象。

2幼儿园教学中提升人文关怀的措施

2.1以德治园:首先,要提高领导层的能力。想要做好事情,就要先学会做好人。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就要先学会怎样做人,然后在进行管理。如在幼儿园中核心的核心人员是园长。所以就要不断提高园长的管理能力,热爱教育事业,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做好典范工作。另外要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法律与管理条例,建立出和谐的幼儿园,通过探索与研究,以此来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其次,是要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养,从教职工的心理上需求,鼓励其不断进取,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职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出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也要鼓励其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去,以此来提高教职工的精神层次。最后,是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说和谐的校园中就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优化与完善幼儿园中的管理制度,就要在制定制度以前,掌握教职工的意见,同时还要凸显出教职工决策参与者的角色。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可以帮助教职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从而向着计划的方向不断发展。从管理上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教职工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让其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从而主动配合幼儿园中的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2]。2.2实现情感管理,展现出人文关怀:对人心灵上的关心就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核心。因此,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拉近教职工的距离,提高其精神层次,坚持以爱为本,关心身心健康发展,疏导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及时倾听教职工的心声。管理者要积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情况,主动倾听其心声,在出现问题时还要及时帮助教职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及时进行交谈,以此来挖掘出其闪光点,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是要提高管理上的艺术性。通过从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出教师的亲切感,关心教师的日常发展,借助人际沟通与交流艺术等来提高教职工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3]。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扔幼儿实现健康快乐的发展,促进教职工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幼儿的角度上出发,鼓励教职工发展自身的特点,满足其自主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幼儿园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12):78-78.

[2]潘月英.幼儿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解决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76-77.

篇9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充斥着再多不良的行为,以至于给教育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既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影响了身心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以人为本,让人体会人类文化进程中的根本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这种熏陶是一个学知识的人必须具有的精神境界,只有在这种价值观的促使下,幼儿才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良好的价值追求。

二、如何在幼儿的语言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崇高的价值追求,它综合了一个人的理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以及能力等丰富的内涵。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人文素养是一个很宽泛很遥远的感念,是触及不到幼儿的学习及成长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及生活,并且,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及学习方法初步形成的阶段,为此,我们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改变授课内容

幼儿教学的内容大多数是以最基本的识字和算数为主。要想在语言的教授过程中增加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改善授课内容。比如说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文化精神通过小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幼儿,每天开设一节“我要讲故事”的课程,邀请小朋友给大家将他每天学到的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比如说成语、典故背后隐藏的小故事。长此以往,幼儿在增加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2增加课堂的人文环境

儿童的世界需要玩具需要童话,同时也需要一些有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比如说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一些古代名人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小故事用简单的汉字讲述,同时标记上拼音。也可以悬挂一些名言警句,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这些话,并将这些话运用到实际生话中去。这些看起来并不符合幼儿园的教学氛围,但是,这是一个熏陶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掌握的过程。

3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直观模仿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行为动作,还有言语上的模仿。幼儿教师是除了家长以外,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同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言传身教,高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幼儿园应该安排教师多参加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教师的身份,不断追求上进,争取每天都有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如果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应该积极把握,不断提升自己。

三、小结

篇10

(一)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幼儿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工作如同培植苗木,它关系到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要办好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幼儿教育的内涵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其中最核心的素质就是师德。幼儿教师的道德品行对幼儿有很强的熏染力,教师的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道德品质和成才的质量。优良的师德也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灵魂和保证,幼儿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事业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完成教育的使命,从而推动幼儿教育蓬勃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改变当前幼儿教师师德现状的根本途径

师德是教师从业的基础根本和作为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素质。然而,当前幼儿教师的师德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幼儿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分教师的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很多教师仅仅把幼儿教育工作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部分幼儿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缺乏爱心,面对幼儿的过错,态度粗暴、生硬,不能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甚至讽刺、挖苦、体罚与变相体罚,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还有部分教师由于受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信仰危机,在物欲面前丧失了自我,把追求名利当成了生活的主要目标,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利己主义。

二、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师德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同时也包括教师德性的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群体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教师的德性则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基本内容

首先,幼儿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呵护和培育学生,引导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列•尼•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其次,幼儿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幼儿教师忠于和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原因所在,也是幼儿教师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再次,幼儿教师要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幼儿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家长要以诚相待;尊重家长,虚心倾听家长意见,不挫伤家长的感情,不训斥家长;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教育孩子。不以任何理由向家长索要财物,以教谋私。最后,幼儿教师要行为示范,为人师表。幼儿的天性模仿性强,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应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二)幼儿教师德性完善的基本内容

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特殊品质,是教师能充分实现其教育潜能的品质。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应该提高对教师个人德性的关注程度,充分调动教师建设自我道德,不断提升个人道德品性的积极性。首先,幼儿教师要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教师德性的核心是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素养。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是:以追求真善美与崇尚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人文关怀是对学生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关心所有儿童的全部精神需要,在对儿童进行认知、理智精神能力关怀的同时,更加关怀儿童的情感、道德等精神能力的发展。其次,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因此,教师应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乐观的心态;要豁达、宽容、谦虚、幽默、坦诚、随和、情绪稳定;要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要有爱心、有耐心、认真、负责、诚实、勤奋、公正、廉洁;要有独立性、有主见、有坚强的意志。

三、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

导致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社会大环境外,主要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幼儿园发展环境方面的因素以及教师的个人因素,如道德缺失、职业倦怠、心理扭曲、人文素质缺失等。因此,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不能仅从道德建设着眼,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一)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教师个人道德品质

国家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幼儿教师有章可循,有则可守。教师应了解和清楚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勇于承担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明确道德实践的方向。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将职业道德自觉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道德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只有经过道德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体验才能日益深刻,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成为道德高尚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是约束教师行为的外在因素,而教师的德性却是保障教师道德的内部因素。

(二)解决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低、工作任务繁重、职业压力大等。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为改变教师的职业倦怠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要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幼儿教师职业崇高,但社会地位不高,而且经济收入低,这是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国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肯定幼儿教师的价值,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教师,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及教师的自我认可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也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幼儿园管理者应严格控制班额,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不要给教师施加过多的压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此外,在紧张工作之余,幼儿园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情感得到增进,人心得到凝聚。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基础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健康是形成幼儿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而良好职业道德也是幼儿教师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可以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全体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讲座,帮助教师掌握一些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幼儿教师要重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要注重对自我心理健康的保健,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接纳自我,强化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还应主动地增强自我心理免疫力,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挑战和工作要求。

(四)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