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理念重点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蒙氏教育理念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蒙氏教育理念重点

篇1

近几年,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念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已故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有着完整的教育理念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具,这种教育方式非常独特,教育理念也非常先进。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各个地区的幼儿园大部分都开设了“蒙氏班”,配备专门的老师和教具,运用蒙氏教育法来进行教育。

蒙氏教育法在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上有着如下的特点:(1)呈现数的方式的整体性。蒙氏教育法在教育学前儿童学习新的内容时,一般都是以组的形式或者以十位单位呈现给他们,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认识序列间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的概括能力。(2)渗透性的教学方法。蒙氏教育法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前儿童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3)学前儿童的直接操作性。蒙氏教育法重视学前儿童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操作来获得经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4)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蒙氏教育法在数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前儿童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逻辑思考,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运用,通过“感官教育”来提高学前儿童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各种游戏中让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

二、学前儿童对数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数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的思维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总的来说,三到六岁的儿童在数量的估算上、数数的能力上以及视觉空间的认知能力上都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但没有性别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对数的认知能力在三个年龄班中表现出小班和中班的差异要明显的大于中班和大班的差异,这就说明中班也就是四岁是儿童数的认知能力发展的飞跃期,尤其是数数的能力,所以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蒙氏教育法对学前儿童数认知能力的影响

(一)学前儿童对于基数的认知发展。二十以内的基数认知任务包括了说出总数,按数取物以及数的匹配。总的来说,对于数序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进行研究发现,接受了蒙氏教育法的学前儿童在基数的认知发展上要优于没有接受该种教育法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在完成基数认知任务时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1)不能说出数的总数或者说出的总数出现错误;(2)用手指逐一点数,而且在数数的时候要发出声音,必须进行外化的操作;(3)用手指逐一点数或者唇部有动作地进行默数,呈现出部分外化的操作;(4)不用手指点数或者默数而直接说出结果,呈现出内化操作。

(二)学前儿童对于数序的认知发展。对数序认知的任务包括了比较数的多少、指认数序、补充数序以及实物排序。总的来说,对于数序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进行研究发现,接受了蒙氏教育法的学前儿童在数序的认知发展上要优于没有接受该种教育法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在完成数序认知任务时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不能进行排序;(2)完成了部分的排序任务,但是存在错误;(3)正确地完成排序任务。在各个年龄段接受了蒙氏教育法的学前儿童在完成任务时更多的呈现出的第三种情况。

篇2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创立了科学、可行、独特的幼儿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蒙氏教育精髓与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一脉相承,用于现代儿童的教育有各种优势,它既重认知又重社会性发展,既重智力,又重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理想的儿童早期教育模式。它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儿童成长的过程、规律、法则,打破学科限制,与其它领域教学相融合,将立体化活动内容贯穿始终,倡导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提出幼儿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及感官训练为主,关注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团体合作能力与个性化的发展,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培养自主、专注、秩序、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氏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理论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把蒙氏教育的真正价值充分体现在幼儿教育美术的改革与发展上,用科学的教育来建构幼儿潜在的创造力、独立性、自制力和自信心,彰显蒙氏教育的特色与优势,让孩子在自然发展为基础,自主管理教育的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在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下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二、地方高校学前教育美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理念误区

传统的艺术教育以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把艺术课程人为分割成音乐、美术等学科来教学,无疑是以知识为本的,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学前教育专业配备的美术教师基本都是纯艺术出身的美术专业教师,往往简单地把美术教育同等于技艺教育,缺乏对幼儿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美术教师虽有着过硬的美术专业知识,但通常只是单纯普及美术知识与绘画基础理论,把教学重点放在绘画、设计的技能技巧培养,较高的专业标准与要求,经常使初学者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一般沿用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方式及内容,缺乏适应新形势下的实用教材。传统授课方式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大量使用灌输法,使幼儿机械地接受,忽略了幼儿造型能力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妨碍幼儿思维的主动发展,扼杀儿童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幼儿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加之学校安排的美术课时有限,无法深入讲解,定制好的教学内容犹如蜻蜓点水,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使知识和美术技能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呆板乏味滞后的课程设置是不能够达到当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评价不完善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评价观念陈旧,评价标准机械、呆板,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灵活多变、体现能动性、主体性的评价的方式方法。一味强调学生作业的完整性,用优、良、中、差的严格等级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美术学科的教学规律,与美术学科多元、独特的自身规律不相适应,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爱美的天性及学生的心理成长、兴趣爱好的自由发展及求知欲。

三、地方高校学前教育美术的改革

蒙氏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可借鉴之处。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应该正确把握蒙特梭利教育法之精髓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要将美术课程整合观与蒙氏教育有机结合,把课程整合观融入生活、融入教学、融入游戏。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强化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职前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之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知力,便于今后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协作精神及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以蒙氏教育的新理念为指导,认真研读世界各大美术教育体系,以融合性思想,多元化美术艺术元素的渗入,挖掘发展幼儿潜能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美术课程质量。

(一)教学思想、理念的更新

蒙氏教育打破了学科限制,顺应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顺序而将相关艺术课程进行了综合。在美术教育中,既要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到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的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练习,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不仅注意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根据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应符合大众化、实用性、寓教于乐的特点,既不能机械地传授知识,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其掌握美术技能,而应该是在美术这门学科中学会观察、思考和创造。把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增强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认识美术和生活的关系,有效组织教学,创设环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进行学习,走个性化、合作式、创新型道路。

(二)教学内容、方式的整合及应用

蒙氏思想倡导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强调以孩子为课程组织的中心、动作发展及感官训练为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发展性、实践性、创造性原则因才施教,避免整个教学变成标准化、机械化的操作,流于形式,阻碍了孩子的发展,避免成人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知道,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

1.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课程结构

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设立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美术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避免纯理论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

2.加强师资队伍素质

学前教育教师除具备艺术素质外,应具有语言、逻辑、分析、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密切关注学前教育发展新动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前教育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美术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加强校际间合作交流,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和有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艺术教师请到学校讲课或辅导,了解实际教学需要,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互相探讨。

3.建立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开设校本实用教材,在课程内容上通过基础知识和拓展练习、不同美术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发掘当地独特的美术资源,对时尚前沿与民间美术的有效补充,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艺术魅力。针对课时少的问题,除加大美术课课时外,还可以采取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的方式来弥补。

(三)教学评价的完善

篇3

随着新时期社会的而不断发展,幼儿学前教育从局部至整体,从高龄至低龄进行转变,对于幼师的专业要求日益严格。为此,需要加强幼儿教育改革。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学课堂的研究,深化教学内容,使得教?W效果得以改善。幼儿是新时代的人才,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延续,因此需要注重幼儿的培养和教育,而学前教育可以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是提升全面素养奠定基础。

2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此发展阶段,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更高,尤其是幼儿学前奇偶阿姨。人才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一代从幼儿阶段就是开始注重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实施,并且将其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幼儿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度较高,且孩子的性格容易被塑造[1],因此幼儿学前教育在整体教育中至关重要。

3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幼儿学前教育定位不合理

很多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幼儿园教学主要是陪孩子玩耍,但是在玩耍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技能知识以及智力的开发。同时,没有合理设置学前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单一方向的灌输,不注重品德教育,这种不科学的教育目标的确立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忽略了幼儿个性化特征、道德、情感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学前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2]。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开设了蒙氏数学课以及利益教育课程等,并且专门定制编写了相关的学具、课本,造成教育费用过高,与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不相符。

3.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脱节

幼儿时期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但是理解能力欠缺,且不能判别是非。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主体,也是主要的教育环境。但是因为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滞后,和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出入,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也十分匮乏,造成孩子在接受教育时会产生迷茫和不安,也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成果,幼儿学前教育的功效无法发挥。

3.3幼儿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很多幼儿园一个班级只要一名教学老师,承担的责任较多,且不能定期参加培训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十分落后,最终造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相对较差。例如,部分老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对于幼儿学习活动的认知也不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遵循幼儿的教育规律,使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在课堂上也容易疲劳或者是情绪低落,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很多教学机构选用的教师都是初高中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4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4.1科学定位学前教育内容

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需要在注重“三化”教育,即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民主化就是基于幼儿发言权,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定。这样孩子可以自觉遵守课堂规律,并且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表现优异的孩子可以基于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其他孩子参与讨论。环境化教育就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连续性学习,并且提高自我监督的能力。

4.2幼儿园和家庭紧密合作

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关系紧密。家长的教育理念需要和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或者是组织家庭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向家长宣传正确且先进的教育理念[3]。在幼儿回归家庭时,家长可以就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避免幼儿接收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幼儿产生困惑。

4.3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

需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在选择教师人才时就需要选择业务能力和思想等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另外需对在职教职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从师德建设入手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体系。

篇4

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要开始制定啦。不妨观赏下面分享的一些关于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级将用崭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班级在原有情况下,有一名教师的更换,注入了新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办出特色。为开展好本学期工作,故计划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建构式课程的开展:

本学期,我们又更换了一套建构式教学。建构式教学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多元互动的建构实践机会。构建式课程的每一个主题都围绕主题脉络有机地结合集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活动、环境创设这五个方面。这些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互为支持、互为补充。在这种情境化的、生活化的、多元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中,幼儿受学习共同体的激发而产生行动,又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学习共同体,幼儿与学习共同体融合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

2、蒙氏教学的开展:

我们在原有的蒙氏教育知识经验上,继续参加园内组织的蒙氏培训,从中可以使我们更正一些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其中加入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园发展情况的蒙氏教育。本学期我们大班着重进行蒙氏数学教育,我们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观察量表,真正做到对每一位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在其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3、常规教育的发展:

良好的常规是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我班自小班以来一直运用蒙氏的教育理念及儿童观对孩子的常规进行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继续巩固培养幼儿的各项常规,在大班最后一年里,将他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送入小学。

4、读经活动的开展:

因孩子今年升入大班,一年后又即将升入小学,在此,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而其中,识字教学是备受家长关注的一个内容。因此,我们将在开展了近两年的读经教育基础上,加强对唐诗的背诵,并将识字教学与之相结合,避免孩子在一个枯燥、乏味的环境中学习,最终导致其产生厌学情绪。

二、家长工作的开展

这是上学期我们班做的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在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此方面的内容。具体工作如下:

1、家园共育的开展:

上学期我班的橱窗“家园共育”一块没有真正做到解决家长朋友们所关注的问题。本学期,我班将会根据家长的关注情况及时的为家长提供各方面的育儿信息,并将一些家长好的育儿经验同其他家长共同分享。真正做到服务于家长,搞好家园配合工作。

2、家长助教活动的开展:

家长助教活动是我园上学期新尝试的一种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教学的活动。上学期,在我班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但在家长中普及率不够高,家长参与的兴趣也不够浓厚。对此,我们将对此活动进行大力的宣传,并发动孩子来邀请爸爸妈妈们一起参与到其中来。

其次,在家长助教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要力求是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这样才能实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3、特殊家庭幼儿的家访:

我们班级里有几位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特别其中有两位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易与其他孩子交往,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将会对其进行适时的家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从心理上真正的帮助孩子,使其身心快乐的发展。

三、教师间工作的配合:

1、虽然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建构式教学,但还是应以教师的特长来进行一定的分科教学,这样有针对性的开设活动,才能使孩子兴趣与能力共同发展。

经过商议,由我来主要负责音乐教学,而由陈薪桔主要负责美术教学。

2、本学期新增设的书法课、武术课将由__老师负责,我们班上的教师一定会积极配合,并从中学习,也不忘给予好的意见和建议。

3、我班将每周五开展一个由班上三位教师共同参与的经验交流分享会,在会上,我们将会根据本班本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交流一些好的教育经验,从而统一常规,更好的开展教学。

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新学期开始了,孩子快乐、健康的回园了。本学期是这批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最关键的一学期。再过几个月,他们将离开幼儿园这片曾经让他们播撒汗水、泪水,让他们开心、难忘的地方,又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小学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如何使他们永远记住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何使他们顺利过渡并尽快适应、如何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进小学的课堂等话题,将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本班将针对班况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拟订学期工作计划。

一、幼儿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42名,其中男生25人,女生17人。本班幼儿大部分活泼、开朗、好动,也有部分幼儿较为内向,不善于言谈;孩子们喜欢参加激烈的竞赛活动,他们有着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基本能遵守活动规则,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的兴趣;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美的感受,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些,但也有个别幼儿语言表达上比较不错;仍有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不能连贯地讲述、大胆地表达。部分幼儿做事拖拉、欠缺责任意识,收玩具、做值日生等工作常常需要别人提醒;部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分散,没有耐心;部分幼儿自控力欠佳,喜欢玩危险游戏,自我保护能力有待加强。本学期,我们将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班级计划,因材施教,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受欢迎的小学生。

二、主要工作与具体措施:

(1)、着重开展生活、学习常规教学

我班幼儿常规方面需严抓,大部分幼儿懂得要遵守常规,但没有意识,总是要老师不断重复的提醒;也有部分幼儿已经形成意识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自觉遵守,主动帮助老师提醒其他不遵守者。我班会着重抓的,使每一名幼儿都能有序遵守。

(2)、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终身受益的。本学期我们将围绕“幼小衔接”这一重点来开展工作,通过开展“比一比,谁能坐端正”、“谁最会整理东西”、“最爱动脑的好宝宝”等竞赛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展“接力赛、拍球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多种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同时,我们将会在五月份带领我们的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去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的一日生活。让孩子们对于一直向往的小学生活有初步了解,让老师们更好的为孩子们上小学做准备工作。

(3)、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抓住一日活动的有利时机,多与幼儿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增进师生情感,促进内向幼儿大胆表达的能力。

本学期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更多地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在幼小衔接方面,我们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适当地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活动之中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4)、注意听清楚成人和同伴的讲话,能自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会日常用语的同时爱看书,爱听故事,能与同伴老师沟通,能用自己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乐意与人交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大胆并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5)、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和睡觉姿势、站姿;

学习认真的倾听与聆听,注重注意力的培养;

结合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渗透国学经典《例:弟子规、礼运大同篇、百孝篇、朱子治家格言等等》、环境与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培养幼儿从小知道“孝顺、体谅、孝敬、互助、尊敬、”及树立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初步确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另外,乐于参加体育集体活动,能有精神按节奏行进灵活、协调、快速地进行跳跃、钻爬活动。能进行多项创造性体育活动。

三、班级活动创新

一个班级的活力,就在于它所开展的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是否有新意,是否有创意。本学期,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将注重创新:

1、本学期我班将会利用好家长的资源,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收集材料,根据班级特色丰富美工区域,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画、拼、贴、剪、折、捏、摆等形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美感;

创设适合幼儿认读的阅读识字区,通过摆摆、认认、读读,培养幼儿对认读汉字的兴趣,以及早期阅读的能力;根据主题活动内容,随时创设游戏区域,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材料进行综合的、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在玩中乐,玩中思、玩中求发展,在指导中做到月月有重点,月月有发展。

2、注重环境创设的创新

我们每月会就主题课程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美丽的环境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在我班的主题墙面上,将根据每个主题内容,及时更换,及时展示幼儿的作品。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在大一班这个大集体里,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3、注重家长工作的创新

本学期我们会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例:“家长会、庆三八、家长半日开放日、主题活动等等),让家长们亲身体验孩子们在园的一日流程;我们将继续办好“家园联系专栏”,不断增设新的栏目,不断丰富版面内容,并争取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到栏目中来,抒发感想,畅所欲言;坚持写好家园联系册与电访工作,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把每个孩子的情况真实地反馈给家长;抓住与每个家长的交流机会,帮助家长解决困难,经常与家长换位而思,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4、卫生保健工作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本学期重点做好班级的卫生消毒工作,保证幼儿生活在清洁明朗的环境中。

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注意幼儿活动前后的衣服更换,提醒幼儿主动小便、喝水,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总之,我们班级会好好规划落实完成各项工作,让家长满意我们的工作。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度过最后一学期幼儿园生活,充满自信的步入小学生活。

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一、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人数由原来的31人增加到34人,其中:男孩16人,女孩18人。经过小班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幼儿们已能较好地遵守班级常规;礼貌和卫生习惯有所巩固;生活自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全班幼儿在各方面发展的差异还较明显,如:部分幼儿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常常发生纠纷;部分幼儿在园活动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幼儿体质差,常感冒等。

二、总目标:

本学年将认真贯彻《新纲要》精神,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丰富和完善各区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与同伴友爱相处、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提高中下水平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体质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合作技能和健康竞争意识;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引导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各领域目标:

(一)健康领域:

1、学习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2、知道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基本功能,学习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保护。

爱吃各种食物,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注意生活环境卫生。

3、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识,对陌生人和危险事物有警觉。

4、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承受气温变化的适应力,动作自然、协调。

5、继续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盥洗,穿脱衣、裤、鞋,学习整理床铺,管理自己的物品。

不挑食,能主动整理桌面,保持“三净”。

(二)、语言领域:

1、学习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

2、学习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3、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和学习复述故事。

4、学习有顺序地看图书,乐意与同伴交流图书的主要内容。

喜欢看电视、听广播,并乐意将熟悉的内容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社会领域:

1、关爱并尊敬父母、长辈、老师,接触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社会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2、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谦让、表达主张等交往方式,分享群体合作中产生的欢乐和成果。

3、觉察他人的快乐、悲伤、生气等情绪表现,并尝试作出适应的反应。

学习简单评价自己及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4、初步辨别是非,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5、乐意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6、了解家乡著名的设施、景观,喜爱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四)、科学领域: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

2、喜欢同多种感官探索周围环境。

喜爱提问。愿意收集感星期的信息。

3、尝试同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

4、能从生活游戏中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

学习使用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方法。

5、关心周围环境,爱护动、植物,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领域:

1、能发现和感受周物环境中的美。

喜欢欣赏美工作品及音乐作品,能感受它们的明显特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会选择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调色、配色,能围绕主题大胆安排画面。

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

3、学习用自然的声音较有表情地唱歌,能完整地唱几首歌曲。

喜欢模仿创编歌曲和动作。喜欢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做模仿动作、跳舞和做游戏。喜欢用打击乐器和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

4、学习集体艺术活动的规则,体验集体艺术活动的乐趣。

四、完成计划的措施:

1、认真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

2、重视个别教育,晨间活动时间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帮助,周计划讨论中确定个别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3、逐步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鼓励幼儿多观察、探索、交流、讨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索的问题,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开设区角活动,不断更换和丰富内容,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时间,提高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

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尽量让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操作欲望,在活动区增加活动材料的投放,并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的材料,尊重幼儿在兴趣、需要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5、帮助幼儿掌握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培养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6、针对节日和季节特征结合班级主题开展各项活动。

为每个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创造的机会,发挥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7、班级两位老师经常联系班务工作,交流教育对策;

不断学习幼教理论和〈新纲要〉,更新观念。

8、与配班老师继续做好幼儿“成长档案”。

9、与保健医生、保育员和家长多联系,对体质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

10、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对个别幼儿进行家访工作。

2)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利用家园联系栏,每周向家长公布教育教学计划,并定期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经验。

篇5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 幼儿园 启示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她的幼儿发展观,既不是固定的智力论,也不是环境的决定论,她将自己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活动,对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们如何教育幼儿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观念

1.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培养

在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中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是其核心。蒙台梭利的“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培养”的思想,首先是建立在对幼儿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来自先天的、自发的、能动性的作用下,具有一种很强的、内在潜伏能力和继续发展的积极力量,在幼儿的心灵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它是发展中隐藏着的模式,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人的童年时期并不是单纯的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而是“人性的两极之一”,我们不应该将幼儿与大人视为人生过程相连的阶段,而应该视之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形态,两者同时进行,并且互相影响对方。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提出,人类为了实现和平与和谐的理想,就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掘幼儿“纯真、友爱”这些“人性伟大潜能”的发展之上。蒙台梭利对幼儿的爱和尊重,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迪。

2.自由的教育理论

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幼儿可以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强制与压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活动,生命力自发性受到压迫的幼儿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形。这里给幼儿的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所以要将自由与放纵区别开来:她所强调的自由并不是放纵幼儿,让幼儿为所欲为,而是让幼儿按照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自由发展。蒙台梭利从不脱离纪律空谈自由,在她看来“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离的部分,就像一枚铜币的两面”。传统的教育往往把自由和纪律对立起来,把幼儿“钉”在固定的桌椅旁,表面看起来似乎很有秩序,而实质上靠说教和惩罚培养的纪律是十分不可靠的,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丧失个人尊严,甚至可能断送幼儿内在生命力的源泉。让幼儿在自发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完成“工作”的信心,这样,成就感、独立性、自信心培养起来了,完美的人格也就会逐渐形成。幼儿凭自己内在的满足喜悦来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此,良好的纪律和秩序就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3.不教的教育

所谓“不教的教育”,就是指让幼儿自己教自己。蒙台梭利反对“填鸭式”的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幼儿自发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幼儿自己可以选择能吸引他的工作,幼儿可以运用他的自由权和自主性,他能感受到学习中的愉悦和狂热,因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于自愿,而非强迫。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基础是幼儿对自然学习的喜爱,并培养他发展出持续一生的学习动机,使他的学习速度和自然成长的速度齐头并进,避免强迫他去做他还没有能力去做的工作。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为一般所说的学者。所以,我们在提供给幼儿适合于促进他的感觉发展的材料之后必须等待,让他的观察能力自然发展并达到自觉的程度,这正是教育者的艺术所在。

二、蒙台梭利教育观念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全面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内涵,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先进之处用于我国当前的幼教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1.教师对幼儿应进行细心的观察与合理性的指导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心理活动和他的身体的发展。”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树立这种观点:幼儿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这种观点是非成人的,有时让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幼儿会有那样与成人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教师有必要顺应幼儿的观点来从事教育活动,在幼儿已有的观点平台上教育与思考。

每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观察者这一角色。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掌握每名幼儿的“不同水平”,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观察水平。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观察的技术,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和强烈的观察欲望。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发挥观察为教育服务的功用,提高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地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她的教学法中所必须强调的第一要件,是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及自我建构而设计的。环境材料都是由教师精心筹划和提供的,有幼儿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和规则操作的真实材料、实验器材和一系列教具。蒙台梭利教育在材料的提供上强调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给予幼儿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使用它们,使智力、意志力和个性在材料的操作中得到发展。我国在环境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教具材料使用的永久性上也欠缺,因此,蒙台梭利在环境材料的提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以蒙氏理论中材料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丰富我们的环境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提高,真正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同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软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强调幼儿的发展是外部环境通过幼儿内在心理变化来实现的。正是幼儿教师、家长等“软环境”,促成了教具、教室、自然等“硬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内化。教师的作用及家长的文化素质是“软环境”的具体体现,教师及家长是幼儿心理发展和潜力激发的促进者、引导者,是造成幼儿发展差异的背景基础。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她要求教师要有观察幼儿的兴趣和技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给予不同指导,帮助其选用不同难度的教具,使幼儿在发展水平与教具的难易程度上找到结合点。蒙台梭利还指出:“正在实体化的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退暇,有着丰富的营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及家长不仅给予幼儿一个适合其身体发展的物质环境,更应营造一种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的精神氛围。

3.注重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反思

教师对信息的反思能影响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建构;教师对技术技能及方法的反思能影响到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能影响到是否要调整教学行为的判断。反思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和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是教师反思能否有成效的前提,教师有意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或者掩盖和缩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反思流于形式。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反思的内在动力机制,培养教师的评价能力是培养教师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评价调控能力,不仅能对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的要素进行评价,而且能综合多种评价,对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形成客观的认识,并根据评价结论重新反思活动要素,调整和驾驭活动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对幼儿的观察与观察结果的反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幼儿的心理,探讨童年的秘密。而良好的反思意识能使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捕捉、获取有关的信息,经过甄别,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使教师在评价判断时多一双眼睛、多一些参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吸纳了国外一些优秀教育模式的优点。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教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将蒙台梭利教育引入中国时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一些调整,这是一种保持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基本框架不变的非本质调整。蒙台梭利模式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拒绝”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我们应该让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先从小面积的实验开始。因此,蒙台梭利教育进入中国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田景正.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幼儿教育实验,学前教育研究[J].2000,(3).

[2]烨子.蒙特梭利与中国孩子的教育,新华出版社,2002.

[3]谢应琴.试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我国幼儿园中运用比较教育研究[J].2006,(3).

[4]尚云丽.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示.科教论坛[J].2007,(9).

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幼儿情况:学期初本班共有15名幼儿,其中6名为女生、10名为男生。通过上学期末的测查及平时的观察,我们对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三方面进行三大领域的分析:

身体发展方面:

自理能力:孩子们的各项生活常规已基本形成,能主动地在餐前、餐后洗手,餐后能主动漱口、擦嘴巴,基本能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大肌肉动作: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较平衡,能协调地钻爬、平衡,喜欢用多种方法玩球,少部分孩子能左右手拍球。

小肌肉动作:能正确拿勺子,孩子们喜欢使用剪刀,但大部分的孩子运用得欠自如;叶政霆、黎俊宇等小朋友的坐姿欠佳。

自我保健:孩子们形成了运动后多喝水的好习惯;懂得躲避危险物,饭后不做剧烈游戏的道理;知道清洁卫生的重要性,但部分孩子便后洗手的习惯仍有待加强。

认知发展:

智力能力:会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差异,学会了按用途分类。会区分与表现音乐节奏、高低、强弱的变化,会按音乐编简单动作与歌词,能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部分孩子爱提问题,喜欢参加学习活动。

数概念:会按大小、长短、高低等特征排序,会按规律进行排序,能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物品,能辨认4—5种图形。

语言发展:能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能用简短语言复述故事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大部分小朋友在集体中能大胆表述;语言表达有待加强。

社会性发展方面: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地与园内工作人员及客人打招呼,能大胆地与他们交谈,基本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在活动中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玩玩具时知道要互相谦让,做事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并具有初步的自信心。班级中%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环境优越,不会较好地爱护物品,小朋友做事拖拉,依赖性较强。

2、家长情况:我班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要求较高,从家访和日常的接触中发现,家长基本能与班级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更是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但本班的家长普遍较忙,大部分都因忙着做工作爷爷奶奶或保姆接送而缺乏与老师沟通的,经常有不看通知和漏看通知的现象。

二、总目标

本学期中心工作是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树立规则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加强英语特色,培养幼儿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采用蒙氏教育精髓,结合思维游戏培养幼儿勤思考,善于动脑筋,能大胆创新各种操作材料的形式与方法。加强班风文化建设;学习、渗透班级经营,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班级经营与自身建设方面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继续认真学习新的指导《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思想,并转化成教育行为。结合《幼儿园教育纲要》实施活动整合课程,根据我园的实际和广州的社会文化特点,逐步学会独立而富有创造性地实施具有灵格风幼儿园个性的活动整合课程。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以及时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2、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做好读书笔记、互相交流、推荐。

3、每月召开班务会议,讨论、反思、分析班级、幼儿情况,班长负责做好工作记录,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并共同解决。

4、充分利用、挖掘各种资源,发动家长收集废旧材料,投入到活动区中,丰富幼儿操作材料,节约班费开支。

5、爱护并保管好班级财物,节约水电。

6、老师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衣着得体,蹲下来以微笑对待每个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榜样;

7、三位老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并虚心向其他优秀老师吸取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措施

(一)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绝非小事。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多与孩子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听懂对方说的话,弄清要了解的情况,清楚自己说话的时机。多开展谈话活动和游戏,教师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个别谈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引导孩子。

2、提供倾听机会。给幼儿播放音像作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

3、在活动中巩固。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小新闻会等类似的活动,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参加表演。

(二)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通过交换玩具,分享食物、合作游戏,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建立朋友栏等方式促进幼儿的交往,注意引导幼儿能够自律、能够尊重游戏规则。与别人相处时能表现出有礼貌,会向大人问好,主动与大人或小朋友聊天,开始懂得轮流和分享,并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

(三)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英语口语水平方面。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帮助幼儿学会伶听及掌握正确的发音,掌握简单的问候语、儿歌及童谣。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演英语节目。

具体措施:1、要求幼儿来、离园都用英语向老师、小朋友打招呼。

2、晨间谈话老师可用英语和幼儿交流,或复习学过的英语对话或歌曲。

3、组织幼儿听英语磁带,帮助他们练习听力。

4、创设英语角,为幼儿提供图片、头饰、指偶和实物。通过情景对话、练习回答、表演节目等游戏,调动幼儿学、说英语的主动性。

(四)初步进行蒙氏教学

1、培养幼儿有兴趣参加蒙氏教育活动,能按老师的要求安静有序地进行走线。

2、在操作活动中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做到不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的工作。

3、学会在工作中与同伴正确友好地交往,会和同伴合作性地进行操作各种材料。

4、在操作过程中能勤思考,善于动脑筋,能大胆创新各种操作材料的形式与方法。

5、能爱护操作材料,活动结束后能收拾、整理工作材料。

6、通过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及自然人文的教育培养孩子们专注、自信、独立、协调的能力。

五、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本学期,我们将环境创设作为工作重点,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丰富各个活动区的操作材料;另外,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将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在布置过程中让幼儿充分参与,与教师共同计划、布置环境,让幼儿随主题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作环境的主人,如《纲要》所说:“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卫生保健工作

1、保持班级环境整齐、清洁、安全,物品摆放高低适中,整齐有序,室内环境一尘不染,美观宜人;

2、顾幼儿的一日生活,特别是体弱儿的护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3、注意孩子的安全,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以杜绝事故的发生。

4、执行消毒制度,达到卫生标准;

七、家长工作

1、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我园情况及本学期活动安排,针对本班调换老师一事向家长作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为以后工作的正常开展作好铺垫。

2、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并详细记录家访的情况。

篇7

幼儿园特色课程的项目选择,应结合本园的发展需要,真正立足于“园本”。幼儿园要办特色课程首先要考虑到:

1.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强调知识本身的价值是不妥的。从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发展状况看,都普遍存在以艺术特长教育作为特色课程的错误认识。如英语、舞蹈、画画等技能性的学习教学作为特色,结果导致孩子发展的片面性。还有幼儿园选择诸如珠心算和快速识字之类超前化的小学化课程。

2.要处理好特色教育与全面教育的关系

不管是多有价值的特色课程项目,幼儿园首先要考虑的和执行的都应该是全面发展教育。在幼儿期,学习有着广泛的含义,要学习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如何在社会中生活。幼儿园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幼儿园才有活力。特色是在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前提下,总结办学实践中的经验,发挥本园的优势,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经验,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后形成的。是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重视其个性的发挥。

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展应与师资力量相匹配

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展,除了要适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匹配。在选择了特色课程后,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以双语、艺术等技能为特色的幼儿园,一般幼儿园的老师们只是稍稍练习就开始任课,而孩子们在这些技能方面看起来也确实有所提高,但大家是否有想过,这些任课老师是否有合格的相应的技能证书?例如,本园的英语任教老师是否有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外聘或外请的外教是否有我们国家承认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而园内执教技能课程的教师是否有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她们也许是合格的幼儿教师,但却不一定是合格的技能教师,她们传授技能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习惯?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也为孩子以后的学习道路埋下了未知的“地雷”。另外,像蒙氏、奥尔夫等这样的课程,要求老师不仅对教育理念有深刻的了解,还要经过实践反复的练习将理念融入到课程中,才能在上课过程中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并开发孩子在本领域的潜能,所以这就要求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而不能只重视技术层面的培训。但在现实状况下,往往是一个社会机构或单位自主命名一个品牌,然后给单位内的教育从业人员颁发一个机构自主盖章、自评自定合格的课程岗位证书,然后告诉与之合作的幼儿园的家长:我们的任教老师都是合格的,都是有证书的。家长不知其所以然,也就以为自己的孩子接受了正规的课程教育。但是,这种“正规教育”有保障吗?谁来保证它们的质量?不谈别的,这些从教人员大多数甚至没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这样的资质,能胜任幼儿特色课程的执教任务吗?

三、不能夸大特色课程的作用

在特色课程的实施开展过程中要防止表面化、形式化,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更要防止没有重点,即吹牛谈天,类似于走过场。特色是逐步形成的,是具有稳定的个性特点,是教育上的高质量成分。但有的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甚至还不足一两年的,基本上还在摸索阶段的,就开始宣传他们的孩子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成效,整个幼儿园形成了怎样怎样的特色风格,这样“自给自足”的荣誉感真实吗?在这样的宣传之下,我们的老师还会继续钻研学习吗?我们的孩子还能有更多的进步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不管是哪行哪业,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干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教育行业,更加不能浮躁夸大,在幼儿特色课程领域内,我们就应该紧抓重点,不断探索,寻求一条真正实现特色的道路。

四、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篇8

一、班况分析:

我班现有22名幼儿,其中男孩12名,女孩10名,大多数幼儿为独生子女。由于大都是原班幼儿,彼此都比较熟悉,大家的情绪都很稳定,开学第一天就能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上学年的教育和培养,我班的幼儿已经适应并习惯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原来胆小、容易怯场的幼儿,交往能力在不断提高,并且能在活动中积极举手发言,清楚的回答问题;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能按自己的意愿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大部分幼儿能积极为集体服务,主动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自我服务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裤。但在学习兴趣、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个别幼儿有不良行为习惯,如:跷椅子、不能谦让,遇事爱争执等。

在新学年,我们将在《园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家园合作,开展班级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班级目标:

1、养成孩子间相互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幼儿自主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继续认真学习新《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思想,并转化为教育行为。

4、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个性能力的培养,使家长认同熟悉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课程形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对话互动网"。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1、教育教学方面:

(1)、开设外教英语、感觉统合、奥福音乐三大特设课程,全方位培养幼儿。

(2)、继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生成新的活动,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3)、根据本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一些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或扩展相关经验。如,将教学内容延伸至区域活动中,保证使每个幼儿都有充分操作的机会;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及娱乐游戏等科学、合理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让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多方面的认知能力。

(3)、为了让幼儿在活动区中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本学期重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区的创设,满足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幼儿的需要,根据教育目标、主题的转变,定期进行材料的更换投放,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研究。

(4)、加强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喜欢听音乐,唱歌,绘画,感受音乐及艺术作品的美;学习对音乐对物体进行想象,能用动作,表情或语言表达,或描绘;喜欢表演,积极大胆地参与表演活动;懂得保持画面清洁,绘图的色彩丰富,鲜艳;能欣赏别人及自己的作品,尝试进行一定的评价。

2、班级建设方面: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各领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将蒙氏阅读渗入其中。如在各教育活动中渗透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通过谈话、儿歌、故事、游戏、观察等手段,通过集体阅读、图文并读、拓展想象等多种途径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在各个领域的融合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幼儿体会分享阅读的乐趣。

3、德育建设方面:

(1)有计划地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生活中环境教育内容,并融入到各大领域之中,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

(2)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

(3)注重幼儿环保实践。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参与环保的宣传与实践活动,初步养成幼儿良好环保行为习惯。

(4)教师、幼儿、家长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保持幼儿园及周围环境的整齐、清洁、优美,营造良好的环境。

4、安全、保健方面:

(1)、创设安全舒适的幼儿活动环境。随时随地检查教室内外的活动场地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妥善处理,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2)、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同时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进行身体锻炼的时候知道该怎样避免让自己受伤。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知道自己父母的姓名、电话;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知道遇到危险时会大声呼救等。

(4)、每天做好晨检工作,检查幼儿的精神面貌、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增加午睡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孩子是否携带危险物品上床、检查幼儿有无将异物放进嘴里等。

(5)、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各种物品洗刷消毒制度。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家长工作方面:

我们一直认为,家长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合作人,是教育责任的分担者,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这学期里,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如下工作:

(1)、热情接待家长,认真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虚心采纳合理建议。

(2)、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及各类大型活动。

(3)、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共同协商育儿经验。

(4)、进行电话联系,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促进幼儿及家园之间的交往与交流。

篇9

唐宋时期敦煌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知识与思想都是社会生活各阶层广泛参与全社会活动的结果,而支撑这种社会生活的思想信仰与价值取向的正是一种为全社会所承认的“一般知识与思想”。这种知识与思想支配着当时的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判断、解释和处理,它不仅支持着一般平民的信仰世界,也同样影响着上层社会与知识精英的行为取向。这种“一般知识与思想”在教育理念上就表现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大众化。敦煌变文、讲经文、通俗诗歌、故事传说中有关教育价值取向大众化的意识与思想的内容随处可见,在敦煌蒙书中,这种意识和思想则得到了较为集中和具体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对敦煌蒙书中道德规范与思想的考察,探讨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民众的教育思想和影响教育思想的知识与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当时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教育思想的流变过程,从而对唐宋时期的敦煌教育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 唐宋时期的敦煌教育及其价值取向

从敦煌文献来看,唐宋敦煌的教育还是相对普及和发达的。这一时期的教育体制大体可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形态。高明士先生认为,所谓教育,包括官、私学,官学指州、县学;私学指家学、义学、寺学等。由于官学当中的蒙学教育部分在唐后期的衰微,所以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童蒙教育的绝大部分任务实际上是由私学来承担的,尤其是在佛教昌盛下的寺学更是令人注目。敦煌的私学大致可分为家学、义学及寺学三种形态,它们承担了启蒙教育与中等教育的任务,而且实际的贡献远在官学之上。私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虽然它仍以儒家经学作为重点,但在开元以后,诗词文赋和天文历法等内容也涌人私学教学中。在敦煌独具特色的当属寺学,吐蕃占领时期,官学教育名存实亡,寺学实际上承担了教育的责任,从这个角度看,该时期的寺学当为官学。归义军时期,重建州县学,恢复了以往的官学教育体制,寺学依然在当时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官学的衰落,私学承担了敦煌童蒙教育中的绝大部分任务,特别是归义军时期的寺学更是引人注目。私学的发展和壮大打破贵族阶层对教育和知识的垄断,使广大民众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这就使敦煌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一种知识只有进入思想并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的时候才算是实现了真正的大众化。大众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知识与思想连同意识一起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去引导大众日常生活层面的价值和行为。丰富而复杂的日常生活世界构成了大众现实生活的主流。要实现知识与思想的日常生活化,必然需要问题、话语,乃至认知模式的转换。转向对当下人们生活世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和思考。而这种转换就需要话语符号发生转变――以大众所理解和熟悉的语言和内容来表达和阐述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人和事。毕竟,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最能表现人们普遍意识的,仍是以有利无利为基本价值衡量标准的“实用精神”,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延续并直接起作用的,常常并不是那些高明的思想,而是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与思想。这种一般性和普遍性所反映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共识。在这一语境中,道德首先是一种自在自发的道德,它往往不经过反思,直接从常识或者日常规范中生发,体现为日常生活的各种习俗和规范,同时也使这种道德表现出较强的实用主义的特征。

回顾中国教育史不难发现(至少在唐代以前),道德教育的思想及内容在本质上都是先验的,而不是人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智慧。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表现出了脱离生活的一面,它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一种社会精英文化的体现,而反映日常生活的教育内容和思想却无法进入所谓的“知识系统”。在传统道德教育世界里,个人在现实生活的主体性地位往往被漠视和忽略,对处于变化和生成中的人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况且,传统道德教育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道德教育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对人性的压抑和对人的正常生活的贬斥。敦煌文献资料,使我们将关注的视野扩展到了当时流行的启蒙读物和常备读物,从中体察到教育者的思想重心如何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一步步转向社会日常生活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的流变。

二 敦煌蒙书中教育取向大众化的(知识、思想)背景考察

唐五代北宋初期,敦煌地区教育的内容显得丰富多样。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中原地区传统的教育内容几乎一样,仍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原传统文化的内容。然而,当时敦煌地区的教育内容,又带有明显的敦煌地区本土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太公家教》、《百行章》、《新集严父教》、《崔氏夫人训女文》、《蒙求》等。就当时的敦煌而言,在学校和整个社会上流行更广、影响更大的,则是那些经过“生活化”、“世俗化”、“简约化”加工和改造之后的通俗性读物。这些读物的内容围绕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展开,生动、活泼而又极富生活气息,如《太公家教》、《开蒙要训》、《新集文词九经抄》、《新集严父教》、《百行章》、《古贤集》、《孔子项托相问书》等,其“内容所言不外书面的日常生活之道”,“其内容除了当时民间一般日常基本知识外,则多为处事箴言”。有些读物写本多达数十件,由此我们便不难想见其思想在当时的影响之远和流传之广。这种普遍深入的存在于社会大众中的知识与思想,已经完全世俗化和生活化了。既没有了神圣、神秘的光环,也没有了深奥、严密的思辨形式,其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及佛教文化的界限在这里也逐渐模糊了,而只是作为一种简易、平常甚至粗俗的、和大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生活的文化存在并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想。

由于这一时期的童蒙教育主要为私学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等方面与当时中原地区的教育和官办的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庶民阶层而言,他们当然也希望能够进入仕途改变命运,但这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毕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从现存史料中入仕者的相关资料便不难发现,真正出身于社会底层庶民和工商业者的微乎其微,对于这些人群而言,生存比 生活更重要,或者说过平常的世俗生活比通过科举等方式向上流动显得更加实际和可能。因此,对于当时的庶民阶层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登科入仕的本领和舞文弄墨的技巧,而是日常生活的能力和乡土社会的规则。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应考和创作,而是基本的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和日常生活规则的习得,他们不需要树立“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却必须懂得应对进退和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规则。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从武则天到唐玄宗时代,唐代社会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外庭之士大夫”逐渐取代原来的“关陇贵族”而崛起。仕途的开放,使教育越来越普及,而教育的普及,反过来又使仕途多门,这种仕途的开放,使大批出身低微的普通知识人士进入权力中心成为可能,并逐渐取代了旧时的贵族。这些新兴阶层的崛起及其自身的世俗意味和实用倾向也由此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风尚。加之科举制的确立和推行,更使教育渐趋繁荣,广大庶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凸显,读书考试随即便成为一种风尚……实用成为这个时代知识的主要特征。

尽管科举考试强化了读书学习的功利化,但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知识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知识的普及和广大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普通民众也相应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为他们进入文化的生产与消费领域创造了条件,使知识和思想从“楼阁”走向“地窖”、从理想人格的养成向日常生活的转变成为可能甚至必然。这一时期,敦煌蒙书的编著主体逐渐下移到普通的知识分子那里,据郑阿财、朱凤玉先生的统计,敦煌蒙书共计25种,其中19种皆作者不详,并为后世所不传,史志所不录。项楚先生在谈到敦煌蒙书《王梵志诗》时说:“一卷本王梵志诗集是晚唐时期某位民间知识分子编写的童蒙读本,包含五言四句格言小诗92首。其中有世俗格言诗72首,说的都是立身处世之道,因为是供童蒙习诵的,道理极为浅近,却又非常实用,有如黍粟布帛一般,平凡而不可或缺。”那波利贞在讨论《随身宝》时曾说,它是“庶民常识的百科全书,他所包括的……饮食器用的起源、忠臣孝子的轶事、阴德阳报的实话、社交心得、道德实践方法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规范。项楚先生在《敦煌诗歌导论》中说:“和官方的史书不同,《古贤集》并没有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说起,既不罗列改朝换代的过程,也不重视帝王将相的作用。它所歌咏的‘古贤’十分庞杂,包括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乃至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然而在这些人物身上,却寄托了下层民众的是非观念、道德标准。所以《古贤集》是一部体现普通民众思想意识的通俗历史教科书。”《古贤集》绝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敦煌蒙书中所反映出的教育内容和思想的大众化倾向便体现在其思想的这种取向上。

在《蒙求》、《杂抄》、《新集文词九经抄》、《太公家教》等蒙书中也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呈现了大量的当时人们所能认知的关于国家的、历史系统的、宇宙的知识,以及关于道德与秩序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一种普遍的生活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倾向。这些蒙书中所呈现出的对日常具体生活行为的规范和口语化、生活化的话语表述,也反映出教育思想由科考理想向日常生活的转变。

敦煌蒙书中道德教育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现实的日常生活,并用那些经过生活锤炼的道德规范来教育学生,从而保证了这种道德本身在性质或方向上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三 教育价值取向大众化的内容呈现及思想叙述

敦煌蒙书中保存了大量的以日常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和为日常社会生活准备的道德教育的文献,它以现实的、实用的社会生活思想,以教示童蒙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理想为依归,内容多切合日常伦理,因此普遍流行于社会,成为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与精神食粮。对于敦煌当时的普通大众来说,蒙书中的知识与思想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常识和行为的规范。在这些蒙书中详尽地列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家庭生活的伦理规范以及个人品行修养的要求,等等,虽然显得琐碎,但却正是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并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一)日常生活的礼节和为人处事的道德伦理

敦煌蒙书中保存了许多反映唐宋时期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礼节和为人处事的文献。对敦煌大众来说,这些日常生活的礼节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他们必须掌握并身体力行的知识和规则。这些知识和规则,在普通大众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了他们的道德共识和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

1.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

一些蒙书通过详细规定蒙童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以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杂抄》中就有很多有关生活行为与日常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十无去就者”之“言语多猥谈”、“不叩门,直入人家”、“主人未揖,先上听(厅)”、“坐他床椅、交尸脚”、“居席不慎涕唾”、“主人未劝,先举匙箸”、“探手隔人,取羹食”、“众人饭未了,先卸匙箸”、“不离坐使(便)溯(漱)口”,以及其他十种“?室之事”,五种“不达时宜”,五种“无所知”,五种“不自思度”以及“六痴”、“八玩”等,均为告诫人们于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琐事。《武王家教》利用武王与太公的问答体式,藉由彼此的对话说明为人所该注意的“一错”、“二误”、“三痴”、“四失”、“五逆”、“六不详”、“七奴相”、“八贼”、“九愚”、“十狂”。如,“早卧晚起为三恶”、“不惜衣食为六恶”、“未语先笑为二痴”、“着鞋上床为三奴相”、“说他人密事为二狂”,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范。

P.2718《王梵志诗》说道:“坐见人来起,尊亲尽远迎。无论贫与富,一概总须平。”S.4307《新集严父教》更是将儒训融于日常生活的说教之中,如:“遣子避醉客,但依严父教。路上逢醉人,抽身以(?)下道。过后即来归,寻思也大好。”“家中学侍奉,孝顺伯亲老。处分莫相违,但依严父教。枷杖免及身,寻思也大好。”P.2564《太公家教》有言:“立身之本,义让为先。”“其父出行,子须从后。,路逢尊者,齐脚敛手。尊者赐酒,必须拜受;尊者赐肉,骨不与狗;尊者赐果,怀核在手,勿得弃之,违礼大丑。对客之前,不得叱狗;对食之前,不得唾地,亦不得漱口。”“与人共食,慎莫先尝;与人同饮,莫先举觞;行不当路,坐不背堂;路逢尊者,侧立路旁;有问善对,必须审详。子从外来,先须就堂,未见尊者,莫入私房;若得饮食,慎莫先尝,飨其宗祖,始到爷娘,次沾兄弟,后及儿郎。食必先让,劳必先当;知过必改,得(德)能莫忘。”在教人日常生活必须注意的礼仪之后,还不忘在其后加上一句“忆而莫忘,终身无咎”来强调其重要性。

这些内容,几乎全是一些日常礼仪、道德规范之类的训诫。这些内容在当时的流行和广泛的流传反映了日常规范和礼仪在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2.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在日常生活的礼节和道德规范之外,还有大量为人处世的一般知识和规范,这是每个人立身社会都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P.2564《太公家教》言:

言不可失,行不可亏;他篱莫蓦,他户

莫窥,他嫌莫道,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

病莫欺,他财莫愿,他色莫思,他强莫触,

他弱莫欺,他马莫骑。弓折马死,偿他无

疑。财能害己,必须远之;酒能败身,必须

戒之;色能致乱,必须弃之。忿能积恶,性

质忍之;心能造恶,必须裁之;口能招祸,

必须慎之;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

事,必须掩之;邻有灾难,必须救之;见人

打斗,必须谏之;见人不是,必须语之;美

言善述,必须学之;意欲去处,必须审之;

不如己者,必须教之;非是时流,必须弃

之;恶人欲染,必须避之。

P.2718《王梵志诗》也强调“欲得于身吉,无过莫作非。但知牢闭口,祸去阿宁来。得言请莫说,有语莫须传。见事如不见,终身无过德”。这些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总体上亦不过是一般生活常识和经验的总结。然而,正是这些一般生活常识,构成了敦煌地区大众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基础,成为他们最需要的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支配并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3.与友人交往的意义与原则

作为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择友、交友是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基本事务。对唐宋时期的敦煌大众来说,也不例外。如:

S.1920《百行章?志行章》言:

同目友寒,己亦不重衣;友饥,己亦不

饱食;友患,己亦如之言。寄死托孤之徒,

同遭盛衰之侣。

P.2564《太公家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

自直;白玉投泥,不污其色;近佞者谄,近

偷者贼;近愚者痴,近贤者德;近圣者明,

近者色。

近鲍者臭,近兰者香;近愚者暗,近智

者良……女无明镜,不知面上之精粗;人

无良友,不知行之亏余;是以结交朋友,须

择良贤,寄死托孤。意重则密,情薄则疏;荣

则同荣,辱则同辱;难则相救,危则相扶。

S.1920《百行章?虑行章第27》:

人生在世,为须择友。或因良友而以

建名,或以弊友而以败己。一朝失行,积代

亏名,方始追悔,如何可及?但以清清之

水,尘土浊之;济济之人,愚朋所误。

同卷《百行章?扬行章第67》:

士无良朋,谁以显其德?人无良友,无

以益其智;女无明镜,何以照其颜色?是以

良友能扬其德也。

P02515《辩才家教》:

好贿莫为[友],好杀莫[为朋]……

既要立身,须得良友。近贤者口,近贱者忧。

在这里,圣人的教诲通过生活的“过滤”转变成了日常生活中鲜活、浅显的俗谚,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共识和常识。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的学习到食息言动之际的留意,都要求做到从容周旋,合宜中节,以达到潜移默化之功。这种对具体行为的规范,使其成为当时民间百姓日常生活最为实用的指导原则。

(二)家庭生活的伦理规范

由于家庭的特殊意义,古人非常重视家庭伦理规范的教育。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流行的蒙书中,关于处理家庭关系的经验和规则方面的内容亦不胜枚举。

P.4066《千字文》言: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

毁伤……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

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

怀兄弟,同气连枝。

P.2718《王梵志诗》:

兄弟须和顺,对侄莫轻欺。财物同箱

柜,房中莫私蓄。夜眠须在后,起则每须

先。家中勤检校,衣食莫令偏。兄弟相怜

爱,同生莫异居。若人欲得别,此则是兵

奴。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但能办此

意,祸去福招来……昔日田真分,庭荆当

即衰。平章却不异,其树复还滋。孔怀须敬

重,同气并连枝。

作为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孝,更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它不仅是规范个人行为的伦理道德原则,而且实际上已经成了规范家庭乃至国家秩序的基本道德和规范。敦煌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P.3361《故圆鉴大师二十孝押座文》、P.3821《十二时行孝文》、P.3368+P.3582《咏孝经壹拾捌章中》,都把孝作为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宣传“人有父母,不可不孝”的道德观念,甚至在父母亡故后,为父母写经、超度等活动也被认为是尽孝行为。因而,在童蒙读物中,孝就成为极力宣扬的主旨。

S.1920《百行章》开篇即云:

孝者,百行之本,德义之基。以孝化

人,人德归于厚矣。在家能孝,于君则忠;

在家不仁,于君则盗。必须躬颈力作,以养

二亲……纵父母身亡,扰须追远,以时祭

祀,每思念之。但以孝行殊弘,亦非此章能悉。

P.2515《辩才家教?六亲章》:

立身须行孝,家务亦殷勤。出门求诸

事,先须启二亲。善言胜美味,含笑莫怀

嗔。好儿与眷属,婢妇和六亲。为人莫骄慢,

为礼莫因循。侍奉莫辞苦,礼业莫辞辛。

P.2564《太公家教》:

孝子不隐情于父,忠臣不隐情于君

……君浊则用武,君清则用文……事君尽

忠,事父尽孝……孝子事亲,晨省暮参,知

饥知渴,知寒知暖,忧则同戚,乐则同欢。

父母有疾,甘美不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闻乐不乐,闻喜不看,不修身体,不整

衣冠,父母疾愈,整亦不难。

P.2581《孔子备问书》一卷:

何名父之道?昏定,晨省,和颜悦色,

恭敬孝顺,小心翼翼,欲报父母之恩,昊天

网(罔)极。何谓事君之道?格勤尽忠,务于

肃静,献可谏否。

将尽孝的细节、行为如同家规条列式地讲述得钜细靡遗。除了孝顺父母外,还要处理好兄弟关系、夫妻关系、妯娌关系等几种关系。在这里,日常生活的习俗、规范和伦理知识的界线已经完全模糊,或者说这种知识只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反映和描述。

(三)品行修养的规范要求

敦煌蒙书中还有许多教人隐忍、节俭、谨慎、勤奋的思想。P.3649《杂抄》开头即云:“夫人有百行……”,接着便将修身之道的孝、信、谦恭、悌、包容……等,为人该具备的基本德行论述了一段。由于一个人的修身层面极其多面,因此本文仅就几项特点以为引述:

隐忍。敦煌蒙书中有许多教人“守弱”的思想,有时劝人退一步思考,有时劝人三思而后行。

S.1920《百行章?忍行章》:“有人谈好,未可即喜;有人道恶,未可即嗔。勿信馋言,莫言佞语。[佞语]侵人,饮气忍之,纵有道理,安详分雪。不得态其三毒,返烧其身。若不能忍,祸患交至。”说明小不忍则伤身,大不忍则祸国的利害关系。《杂抄》则通过正反两相对比,说明隐忍的益处。P.3649《杂抄?论忍事》:“天子忍之成其大,诸侯忍之国无害,吏人忍之名不废,兄弟忍之则欢泰,夫妻忍之终其代,身躬 忍之无患害。论不忍事。天子不忍群臣疏,诸侯不忍国空虚,吏人不忍刑诛罚,兄弟不忍别异居,朋友不忍情义疏,夫妻不忍令子孤,小人不忍(丧)其躯。”

节俭。长期以来,勤俭一直被视为生活的美德。S.1920《百行章?俭行章》:“藏如山海,用之有穷;库等须弥,还成有乏。俭者恒足,丰者不盈。在公及私,皆须有度。事君养亲,莫过此要。”同卷《贵行章》中也说:“性之不去者衣食,事之不可废者耕织,必须营之。是以金银饥不可食,珠玉寒不可衣。粟帛之重,莫能过者……但以立国存家,唯斯之甚。”农业为立国之本,粟帛比金银珠宝更为重要,而且还必须去奢省费,躬行俭约。所以,P.3649《杂抄》:“丰年珠玉,不如俭年麦粟。在丰虑俭,在饱虑饥。”告诫子孙,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警觉。就敦煌地区言,物质资源远远不如中原地区富庶,因此,对于节俭的重视,当更胜于中原地区。

谨慎。为人处世得事事小心,对人、对事都必须小心以对。S.1920《百行章?慎行章》:“立身终始,慎之为大。若居高位,即须慎言。朋友交游,便须慎杯。养身之道,便须慎食。就医疗疾,乃可慎医。”《百行章》把谨言慎行作为安身立命之道,认为“百行之中,慎行尤急”,并追加《思行章》一章,再三告诫人们“言须三思,行须三思”。因此《太公家教》就特别强调“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谨言慎行,忍让谦恭,对敦煌大众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关乎他们安身立命的大事,所以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

勤学。敦煌地区的教育如此普及,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不管是士族大家,或是平民百姓,无不希望自家子孙能够藉由科考及第而光耀门楣。对于勤学的重要,是为人师、为人父母所一再耳提面命的。仅以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为例:

女男渐长成人子,――父娘亲训示;

台举还徒(图)立得身,招交只要修仁义。

嘱仙(先)生,交(教)文字,孝养礼仪须具

备。未待教招一二年,等闲读尽诸书史。高

低尽道好儿郎,远近皆言骨气异;成长了

身为大丈夫,风流儒雅真公子。堂堂尺丈

夫身,雪色衣裳称举人;霄汉会当承雨露,

高科登第出风尘。多应不久逢新喜,何异

成龙脱故鳞;酒熟花开三月里,但知排打

曲江春。

讲经文是以通俗方式向世俗大众宣传佛教的一种形式。上引《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提到科举制度,足见唐代科举制影响之广泛。且该讲经文卷末有天成二年(927)的题记,此时敦煌地区正处于曹氏归义军统治时期,敦煌实际上已是一个脱离中央控制的独立政权,和国家举行的科举考试相去甚远,但科举制的影响仍然深入人心,于此可见一斑。正是由于教育对个人的人生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学生题记中,就出现了立志读书的自勉诗。如天复二年(902)敦煌州学学生翟奉达就写下:“三端俱全大丈夫,六艺堂堂世上无。男儿不学读诗书,恰似肥菜根尽枯。”P.2564《劝学十二时》就是当时在敦煌民间流传的劝学歌词。敦煌童蒙读物中,劝人勤学的教诲随处可见:

良田美业,因施力而收;苗好地不耕,

终是荒芜之秽。人虽有貌,不学无以成人。

但是百行之源,凭学而立,禄亦在其中矣!

(S.1920《百行章?学行章第卅四》)

贫人由懒,富人多力;勤耕之人,必丰

谷食;勤学之人,必居官职……勤是无价

之宝,学是明月神珠。(P.2564《太公家教》

一卷)

勤耕之人,必丰衣食。勤学之人,必居

官职。(P.2515《辩才家教》卷上)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一朝乘驷

马,还得似相如。(P.2718《王梵志诗》)

勤学不但可以学得知识、培养德行,进而可以学而优则仕,反映出了当时普通民众、社会生活的现实。

综上所述,显然,这些内容更多地来自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自他们自身生活的经验,而这些来自生活实际的经验、智慧和规则,已经成为包括敦煌在内的唐代普通民众为人处世的规范和依据。这些知识,经过社会精英的整合和政府的倡导,就变成了和主流文化相一致的知识与思想。也正是这些常识作为社会生活的规则和道德的规范,规训着人们的行为并影响着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

敦煌蒙书中的这些内容汲取了中国古书中的佳言粹语以教诫童蒙愚氓,内容多切合日用懿伦,因此普遍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的道德规范与精神食粮。鲜明的通俗性和实用性、生活的情趣和智慧以及语言的明白晓畅甚至粗浅俚俗,将艰深的哲理转变为普通大众易懂、易用的浅近的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和规范,实现从格物究理到识物明理的转变。蒙书中的这些道德训诫大都采自社会大众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和规范,多为日常生活处世之法。它们虽遵循儒家伦理道德的原则,但又将其改造为适合社会大众生活的道德训诫和伦理箴言,变儒家的养心以修身的内圣方法为约身以柬心的规范,不图成圣只求成人,从培养身之习惯开始成就心之自然的现实的道德原则。同时结合教育中学生普遍缺乏内驱力的实际情况,内容上还呈现出诸多的靠耳提面命和直接灌输的倾向。这些都是教育思想大众化的反映和现实体现。这种以普通大众学习和生活需要为宗旨的教育,在内容方面紧密结合日常社会生活实际展开,真正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接受和享用,故其得以广泛、长久地流传,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离他们还是太遥远了,但是如何修身齐家,应对、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伦理、规范,才是离他们最近而且最现实的。传统文化更强调道德的践履,因此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就大都从日常伦理生活需要出发,以促进人伦关系的和谐和人伦秩序的建构为基本内容。敦煌蒙书的内容多以儒家思想为主,并杂糅佛、道思想,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普通大众的思想实际,以及道德教育内容以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伦理规范为依归的现实。对唐宋时期的敦煌大众来说,维持家庭秩序、规范自己生活的知识,并不是来自上层社会烦琐的礼仪,而更多的来自日常生活的经验、习俗、规范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这些知识没有深奥的道理,几乎是简单的、可操作的技术,而正是这些浅显易懂的常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却发挥着真正的作用,支配着人们的意识和日常的行为。

四 余论

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存的应对方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其背后都隐蔽着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在这种独特的生活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与其相应的、独特的道德问题;同样,任何一种道德也都将面对自己的生活世界,并向这一现实世界给出自己的提问,进而回应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种种关于道德的问题,并由此承担起道德教化的责任。

从当时的所谓文化背景来看,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已经分裂。表面上,人们都说着普遍的真理,公共场合官样文章社论语言非常通行,道德、伦理的普遍原则设立的崇高标准,使人人在公共场合都只能做尧舜的模样。但是,私下却我行我素,心灵深处 也在想方设法地逃避真理的控制。与此同时,反映大众日常社会生活并广为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知识与思想在民间已悄然流行开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日常社会生活实际为内容选择的敦煌蒙书的出现和流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种以普通民众的学习、生活需要为参照,注重实用性和通俗性的读物,极富生活趣味,语言通俗浅近,深受一般民众的欢迎。这些由日常生活习俗、社会规范和现实生活话语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尽管稍显琐碎和杂乱),在敦煌大众中有着广泛和深刻地影响,并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知识的主要来源。敦煌大众所接受的知识和思想,是与其生活的现实社会本身紧密联系和相对应的,亦即和影响自身生活的价值判断紧密相连的知识和思想。因此,这种知识的中心不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是现实社会中日常生活的伦理,人们更关心这些知识所包含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相应的,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的确立,就在于为现实社会中影响其价值判断的知识与思想提供某种合理的依据。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许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5]。

2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构建

2.1课程目标的制订

相关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6]。五年一贯制的培养目标是“博专结合、理论适用、技能熟练、实践见长”[7]。可见,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是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2.2课程内容的确定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调整和制定,要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要使学生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2.2.1在理论课程方面,开设一些最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动态的科目诸如《当代幼儿教育新理念》、《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与动态》、《幼儿教育法规政策》,这类课程固然很重要,但是这些内容比较抽象晦涩,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可以通过讲座或报告的形式来进行。2.2.2最能体现师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则要开足,并要给予足够的课时。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下面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这是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基础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点。第二部分是幼儿健康教法、幼儿语言教法、幼儿社会教法、幼儿科学教法、幼儿艺术教法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文学、幼儿游戏、幼儿英语以及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素养培养课程等。这一类课程的教学,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属于教法系列。一般安排在专业基础课诸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教育见习两周之后进行,语言教法和音乐教法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科学教法、社会教法、健康教法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学习,各开一学期,每周2学时,17周共34学时。总的来看,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开设时间相对集中、课时偏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教师所讲的五大领域的教法知识,也很难从专业理论知识上升为专业教育能力,直接导致他们实习期间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教学时间要适当延长,以让学生不仅掌握五大领域教法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第三部分是技能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八会”: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主要包括教师口语、儿童故事、书法、儿童简笔画、乐理视唱、儿童歌曲创编、电子琴、钢琴、舞蹈、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唱、说、跳、画、做、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这类课程在课时上要切实保证,在教学上要注重实效。专科学生尤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为他们以后就是一线幼儿教师,最重要的首先要能够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因此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要在课程体系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以使他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对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性特色训练”。2.2.3课外活动。包括有计划的专业汇报展示如手工展、儿童画展、实习展,专业汇报演出如舞蹈期末考试、毕业汇报演;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或不同寝室间的专业擂台赛等;也可在课后的能力课上让学生练习和巩固“两字”、儿童画、儿童故事等。2.2.4开设实习和面试指导课程。尚无实践经验的准幼儿教师在独自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或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领导、招聘人员难免会感到紧张。因此,我们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园长、教师或面试专家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这样可以丰富准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2.3课程实施的改革

我们知道,对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能教育课程非常重要,而技能教育课程主要通过“实践性特色训练”的方式予以落实。这个“实践性训练”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性训练。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必需的基本功训练。这项训练应该涵盖音乐、舞蹈、绘画、说话等几大方面。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这是基础的基础,此类训练必须带有强制性。第二,模拟训练。这类训练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由任教老师进行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加。包括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小竞赛、教学试讲等;也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训练,这样使学生有机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借此分析和评价自己在新课导入、课程结构、语言表达、身体姿势、结束总结及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进步。第三,重新制订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首先,要明确见习和实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去了就行”的应付状态,必须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来要求和考核,以提高见习实习的效果。其次,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次数以及每次的时间,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内容以及五大领域教育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要领,帮助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具体做法可以是:将教育见习的总周数增加到六周,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六学期进行,使学生通过见习逐渐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及组织要领、工作特点等。同时,调整教育实习的安排,一是在第五学期增加一次为期两周的小实习,这次实习只要求学生上一堂课,组织一次幼儿活动,它属于尝试性的,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找一找做幼儿老师的感觉,体会一下幼儿园、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二是第七学期的实习至少6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并且基本上能够独立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比如场地、设施、教育基地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心理,发展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育婴实训室、蒙氏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琴房、奥尔夫音乐教室、舞蹈室、美工技能训练室、语音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幼儿园、各种培训机构等。同时,要克服普通专科学历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建设一支双师型与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也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使学生从理论上升为实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生动等优点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现场示范、音像示范等方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也可以采取感知、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2.4课程评价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