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建设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机 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9-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使农民的体力劳动得到了解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和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主题,面向农业,农村,农业经济,使农机科技创新于农机管理之中,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必然选择。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步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业机械是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不仅代替人力直接创造财富,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起着基础性、指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须选择。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形势的要求,更好的为农业、农村服务。
二、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村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改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很多农民认为农业机械化就是以前的手扶拖拉机,还有一些简单的农机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机械化也有了新的发展,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农业机械化在运输方面,水稻机插秧方面,收割方面,都比以前的机械有所改进,比以前的领域更加广泛。所以我们作为新形势下的农民,要做社会主义新农民,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转变观念,改变认识。
2.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目前,我国农机机械化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经济作物,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用,促使土地规模经营、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成本增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进程,建立健全各级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机构实现作业质量标准化。
3.争取财政投入,努力推动农机化发展
近几年,我国实行的购买部分农业机械国家实行补贴,这方面加大了农民购买机械的热情,但是这些方面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投入到农村各方面的经济,才能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更好的推动农机化的发展。
4.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推动农机化创新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加大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力度。发展农机化事业,让广大农民朋友接受新的农机具,并且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农机化推广的新路子,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农业生产,保护农业耕作,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械收获和农副产品精加工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提高农机科技人员和农民素质。
5.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
目前相对来说,农村和城市还有差别,特别是信息方面,还不是很畅通,这方面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网络,建立健全全国服务网络,利用新信息,了解新情况,完善技术和服务保障体系,更好的服务于机手,服务于农业机械化。
6.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农村经济
我们要更好的创造农村经济,就必须做好农机管理工作,要高效的利用农业机械的现有情况,不断优化农机管理工作,将农机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培训项目体系中,并给予大力支持。
7.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农机合作社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性组织,不仅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而且促进了一大批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加快了机具更新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作社的加强,则农机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经济繁荣。
8.加强农机人员素质,提高农村经济
我们要加强农机人员的素质,才能科学规范的操作农业机械,最大限度的的发挥农机效益,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业务精通的农机人员,以便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机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经济有着唇齿相关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各个方面的环节,才能更快,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用现代工业管理的理念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农业农机的管理机制。服务和加强农村经济,我们紧紧围绕着以上几点措施,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相信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筹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29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1-0063-05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愈演愈烈,据统计,我国每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在由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中,20%~25%的损失来自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为了改善环境、减少损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见图1),以加快经济发展。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作为基础产业中的一种,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正是基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公益性特点,长期以来我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直以政府资金为主,辅之以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及其他。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财政统收统支作为资金筹集与使用渠道的格局已不复存在,如今政府的积累已大为减弱,近几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均未超过20%(见表1),远低于发展中国家32%的平均水平。国家财力不足,环境治理资金自然缺乏。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与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的情形相似,当时发达国家污染治理费用占GDP的比例:美国为1.54%~2.0%,日本为1.8%~2.9%,联邦德国2%~2.1%。在我国,虽然中央政府对环保投入不断增加,但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仍一直在1.4%(见表2)以下徘徊,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当然就更少了。有研究表明,中国如仍按照现有的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筹资方式,未来10年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将达到30%~60%[1],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去筹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特点
要解决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筹资问题,必须了解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特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包括市容环境卫生、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和绿化等设施,它同时具有非生产性和生产性特征[2],这种双重性使其与一般性竞争的行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公用和公益性;利益计算上的不确定性;价格机制不灵活,政府和社会干预;投资大,回收期长,市场化程度低。
作为特殊的自然垄断产业,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具有独特的契约问题――因巨额专用投资产生的沉淀成本削弱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产生一流绩效的能力。消费者要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运营者要维护他们的资产并企图获取垄断利润。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具备垄断产业的一般性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有民营化的可能,又有管制的必要。
首先,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的生产环节可分性、分配消费的有偿性和排他性及现代生活必需品,使其与一般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供给与需求基本相同,企业可以盈利为目的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同时,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定价给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和实际需求作出生产消费的决策和选择,只要预期可以获利,企业就会生产和提供该种产品,因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利用市场机制由私人部门来供给――民营化。
其次,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在一定区域内,其生产供应常常是单一的,消费者难以有选择的可能。作为具有公益性的环境基础设施,其产品或服务价格具有一定的让利性,同时,由于环境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准关系着大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安定,它需要保证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信赖性。由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具有这几个基本特点,城市政府必须对其实施管制――管制正是基于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利用市场机制由私人部门来供给的认识,当前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中掀起了私人资本参与的浪潮,如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有关数据表明,从1990年到1997年,发展中国家私人参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项目从无到近100个,累计使用私人资金2.97亿美元(Gisele,silva,etc,1998),这种变革的本质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筹资机制和筹资结构的创新,这种创新满足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巨大资金需求,同时提高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3]。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筹资机制的创新吸收私人资金,是改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对政府资金过分依赖局面的关键所在。为促进私人资金的吸收,我们应当首先了解国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主要市场筹资方式及特点。
3.国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3.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主要市场融资方式
3.1.1市政债券。市政债券是一种以城市政府为发债主体,或以城市政府下属部门或机构(如污水处理厂、水务公司、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公司等)为发债主体,以地方政府的信用保证为基础,并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本身价值和预期的收入流为保证,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它是一种低成本,风险相对较低的融资工具。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西方发达国家,发行市政债券筹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一种通行作法,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美国,水务公共事业领域每年的建设投资需求约2 300亿美元,其中85%来自市政债券投资,政府财政投资仅占15%[4]。美国市政债券不仅可以直接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融通社会资本,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引导和挤出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投资回报高,或回报不高但利润稳定可靠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这样政府可以将节省出的有限财政资金用于回报率较低的城市公益项目。
3.1.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是组建基金管理机构,向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设立基金,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待所投资项目建成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殖,其收益与风险由投资者共享、共担。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聚集社会上闲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运作流程如图所示[5]:
这种融资方式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如美国的State Revolvlng Fund(SRF),专门提供污水处理和给水领域的借款和利息补贴,借款还要求项目有20%的配套资金。自该基金建立到1997年末,美国25个州已利用其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融资88亿美元(John C Wise.1998)。
3.1.3企业证券融资。企业证券融资包括企业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分为优先股融资和普通股融资。优先股融资可以有效地防止私人对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不良控制,普通股可以有效的吸引私人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以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在国家控股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私人的控制。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利用资本市场上广泛的私人资金,对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有较高的要求。债券融资一般比股票融资更加简洁、快速,具有操作简单,筹资迅速的特点。企业证券融资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中已得到许多应用,如实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私有化后的英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收入流相对稳定,它主要通过该种方式进行融资的(Davidarmeyer,1998,lanAlexander,1996)。
3.1.4BOT。BOT是指由政府与私人企业者就某个通常由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签定合同,由投资者筹资、设计、建设,政府特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这些设施,偿还债务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移政府。该模式将项目融资的所有责任都转移给私人企业,减少了政府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政府也可避免大量的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同时,由于该模式打破了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绝对垄断地位,增加企业的竞争意识。其运行程序如图所示:
BOT方式成为近20年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在许多国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领域都有所应用,如马来西亚、墨西哥、澳大利亚的水项目等(David haarmeyer 1998.PenelopJ.Brook Gowen,1997)[3],我国第一座以BOT方式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2001年年底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竣工并运行。这座污水处理厂由美国金州集团北京金源环保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通过向排污者收取污水处理费来维持运营和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的利润。预计10年后收回投资,20年后将污水处理厂移交给开发区政府。
3.1.5TOT。TOT指政府把已经投产运行的项目在一定期限移交(T)给私人企业经营(0),以项目在该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的从私人投资者那里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项目。待经营期满后,再把原来的项目移交(T)给政府。该模式可避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期的巨大风险,期限相对较短,通常为10~15年,同时能够为已建成的项目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的提高[5]。该模式的运作程序如图所示:
TOT融资方式在几内亚和波兰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都有所应用(Penelop,J.Brook Gowen,1997)[6],我国的深圳污水处理厂建设也采用了该方式。
3.1.6PPP。PPP是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私人经营的方式。是政府将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权通过特许协议交给私人部门开发。由私人部门进行融资和建设、政府租赁投产的特许项目,然后再通过特许权协议安排,政府将所租赁的项目委托私人部门运营。该模式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减少了私人企业的投资风险,降低融资难度,同时参与项目的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私人企业一开始就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7]。其运作流程如图所示:
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主要市场融资方式的比较
为了加深对国外私人资本参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筹资模式的理解,使之能够为我国所借鉴,有必要对这几种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各自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差异(见表3)。
从政府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所有权来看:政府完全拥有所有权的为市政债券、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企业债券,政府部分拥有所有权为PPP,政府在特许经营期完全丧失所有权为BOT、TOT。从项目的盈利性看:企业债券对项目的盈利性要求最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BOT、TOT、和市政债券对项目的盈利性要求比较高,PPP对项目的盈利性要求最低。从短期内融资的难易程度来看:BOT由于在项目特许经营期风险完全由私人资本承担,在短期内获得资金最难,其次为企业债券、PPP,市政债券、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TOT由于风险小,在短期内获得资金最易。从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来看:市政债券、投资基金、企业债券、BOT、TOT、PPP都能较高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
4.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筹资方式的选择和对策
4.1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筹资方式的选择
为彻底改变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筹资困境,实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私人资本的顺利吸纳,我们应当从宏观上确定哪些筹资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应优先采用。基于国外筹资方式的上述分析,考虑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不同特点,政府在确定市场筹资方式的优先顺序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项目的盈利性、项目的运行条件、项目的产权变更、业主的特殊需要。
4.1.1项目的盈利性。众所周知,不同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盈利性是不同的。有的项目如管道煤气等项目盈利性较强,应优先采用企业证券筹资方式。有的项目诸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盈利性居中,应优先采取比较成熟的BOT、TOT方式,对于待建项目,可以采用BOT的方式,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在一定时期内交由民营部门来完成。对于已建成的项目,由于项目本身的经营特点(如经营收入稳定、项目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可以通过TOT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例如,北京市采取了市场化方案,将能直接推向市场的自来水、污水、垃圾、高速路等项目通过BOT或TOT的方式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有的项目诸如污水管网等项目融资,由于收费费率的限制,其回报率低或较长时期内难以取得回报,虽然项目本身能产生一定现金流,但完全推给市场企业却难以承担,因此,政府还应承担一定的投资责任,用政府的财政、税收资金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投资。这类项目优先采用PPP模式进行筹资。
4.1.2项目的运行条件。BOT项目由于发展较早,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国际上成功项目不少,国内运行环境也基本成熟,因此运用上会比较规范,同时也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应优先采用。又如我国证券化水平很低、法律法规不完善,甚至一些法规的规定与市政债券方式相违背,在我国现阶段采用市政债券有很多不便之处。
4.1.3项目的产权变更。不同的筹资模式的产权变更方式不尽相同,如BOT、TOT是非政府资金介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其实质是项目特许期内的民营化,在项目特许经营期,政府完全丧失对其控制权,因此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即使它有良好的盈利性,也不宜采用BOT、TOT。对于市政债券、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企业债券,因为其建设和经营权并不发生转让,政府在项目经营期拥有控制权,政府只需用项目的未来收益做抵押,因此相对而言,风险较小,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应优先采用。
4.1.4业主的特殊需要。由于上述各个筹资模式的原理及参与程度不同,因此各筹资模式都有自己特点,而其中更有些可以给业主带来额外的优势。如BOT、TOT、PPP由于投资者直接参与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因此能够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企业证券、市政债券、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能够促使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同时还能催生出一批有实力、信誉好的证券中介公司和经纪人队伍。因此业主若要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应优先采用BOT、TOT、PPP。业主若要促使证券市场的发展应优先采用企业证券、市政债券、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为更加清晰反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筹资模式选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将其列表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筹资模式的优先选择因政府考虑项目因素不同而不尽相同。例如,一个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部门若考虑项目盈利性可能优先选择以企业债券为筹资模式,若考虑项目的控制性可能会优先选择PPP筹资模式。
这就使政府部门在选择筹资模式时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的各种因素,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筹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我国国情,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加以应用,只有通过反复的完善和创新它们,才能更好为我国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所用。
4.2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开展市场筹资模式的对策
我们在开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筹资模式的创新时必须考虑我国国情,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开展市场筹资模式的最大障碍在于没有良好的筹资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根据我国现有的筹资环境,最为重要的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在于: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环境服务收费。
4.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私人资本的流向与流量,而在形成投资环境的众多有形与无形的因素中,法律因素居主导地位,因为影响私人投资的各种因素往往是通过法律形式与体制反映出来,并直接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决定性影响。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刚刚开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经营过程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会使投资者感到风险难测,投资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影响私人部门的参与热情。因此,为了推进我国环保领域市场化的进程,为国内、国外私人资本的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项目中政府、私营部门等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既要保障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要兼顾投资者的利益。
4.2.2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环境服务收费政策。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来安排,由政府财政支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费用,这种投资管理体制导致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因此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和经济主体对利益的竞争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动,自发地调节经济运营。然而就我国目前城市环境服务收费状况来看,很多城市还没有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而征收了用户费用的城市,其收费水平也远远低于设施的运营成本,市场无能力对资源配置起到调节的作用,私营部门自然也不会把资金投向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领域。为了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环境服务收费体制。一个合理的收费制度不仅能够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良性发展,还可以通过把污染和经济挂钩,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改变一部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从而减少污水、垃圾的产生量,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结束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知道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以政府资金为主,辅之以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及其他的传统筹资方式很难满足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开展BOT、TOT、PPP、市政债券、企业证券、城市环境投资基金等筹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满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而在这些筹资方式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有很多障碍摆在面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红兵,杨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借鸡生蛋”[J].城市建设,2004,(6):32.
[2]刘竹.对城市基础设施本质特征的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3,(1):60.
[3]褚俊英,陈古宁,邹骥.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融资分析[J].环境保护,2001,(12):19-20.
[4]徐绍峰.城市建设嗷嗷待哺市政债券走上前台[N].金融时报,2003-10-25.
[5]严谷军.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的创新方式[J].生产力研究,2005,(3):129.
[6]冯峰,张瑞青.公用事业项目融资及其路径选择[J].软科学,2005,(6):52.
篇3
寝室文化是指在寝室这一特定环境中,由住校生在生活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物以及创造过程的总和,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
一、构建寝室有形文化,营造学生自我教育氛围
寝室有形文化,即寝室中的环境和设施等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无不折射出某种价值和观念,是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潜在课程。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寝室文化的建设中,遵循了自主、系统、教育和实效的四项原则,即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住校生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然后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确定了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1)精心挑选了一些名言警句布置在寝室楼道,在每栋公寓的一楼还有一块展示寝室生活的宣传栏和一块公示栏,定期公布寝室卫生情况,在整个学生公寓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注重寝室内部的美化,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寝室评比,其中一项主要的组成内容是寝室文化建设。在主题突出、和谐优雅、符合大学生特性和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来确定寝室文化主题,突出各自特色;每间寝室可自由为寝室命名;寝室内可以依照同学们的a文化主题布置,如书法、手工制作,在桌上摆放盆景或其它装饰物品等。(3)每学期开展一次以各自主题鲜明的寝室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寓教于乐,极大地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也为众多学生提供了施展自身才艺、培养个人能力的舞台,使寝室成为一个“愉快的场所”,让学生置身于优美境界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感。(4)在寝室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本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宗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寝室活动,标准始终围绕和谐主题。分布在全校的734间宿舍,每周都有专人定时对所有宿舍进行检查打分,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寝室文明卫生达标与否直接与评先评优、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挂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通过大力开展寝室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上,养成卫生、自立、勤劳、俭朴;在学习上,养成积极、自主、勤奋、思考;在工作上,养成认真、踏实、上进、诚实的习惯。
二、构建寝室制度文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寝室管理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要“约之以规”。完善的规章,可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反之,缺乏必要的管理条例,无法保证寝室管理的质量。学院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先后制订和修正完善了《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住宿管理暂行规定》、《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公约》和《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寝室评比细则》等一系列寝室管理规章制度。这些条例就学生寝室活动、内务管理、寝室用具及生活用品摆放,内务检查评比、奖励和处罚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并要求各寝室进行张贴。寝室管理部门还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网络,设立楼长、层长、寝室长管理机构,定期进行制度学习,辅导员经常深入寝室督查学生遵守寝室管理制度情况,与学生谈心、交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逐步由服从转向内化;同时,寝室管理部门对寝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在寝室和所在系部反馈,并进行统计评分,每周评出文明寝室和整改寝室若干个进行通报,每学期评出文明寝室给予表彰奖励。
三、构建自主管理文化,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多数学生以“小太阳”或“小皇帝”自居,生活上一向不用自己操心。上大学后,进入了崭新的集体生活环境中,这使他们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缺点暴露无遗。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自律意识薄弱,自习时间不能自我约束,不适应全天候的集体生活作息制度。针对学生的现状,除了有辅导员专门指导外,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由全体寝室长参加的寝室管理研讨会,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积极进取的寝室文化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别素质不高的同学,迫于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也逐渐被环境影响着、改善着。长期以来,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化文明寝室环境和健康的寝室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学生在和谐、优雅、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寝室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篇4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加强对环境工程的管理,污水、垃圾、公园建设等都被列入政府重点工程,也加大了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对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改善。
1 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2 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2.1 园林绿化建设跟不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2.2 城市的污水处理跟不上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3 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加大,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 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3.1 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3.2 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因此,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 多万吨废钢铁、600 多万吨废纸、200 多万吨废玻璃,70 多万吨废塑料、30 多万吨废化纤、30 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3.3 物料闭路循环,废物综合利用
“三废”的产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总之,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中,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面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只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科学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解决好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真正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瓷都[J].江西能源,2006(04).
[2]孙向阳,宋树林.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J].海岸工程,1999(04).
[3]李进信.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篇5
关键词:新时期;村镇建设;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1.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环节,相关人员要正确把握环境和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有效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全面进步。详细一点来讲,面对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应该将循环经济作为我们发展的重点内容,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村镇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般情况下,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并且技术要求很大,在村镇中,无论是煤、电还是油产业都属于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就目前而言,我国村镇循环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须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度得到不断地强化、节能,环境保护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可以以稳定的状态全面推进,村镇企业的各种能耗量将会有所降低,节能和村镇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需要不断增强。
1.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最为常见的是污染严重问题。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然而,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还是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农药、化肥等的不当使用同样可以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比较大的破坏。
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将村镇建设中的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生态节能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在村镇建设中必须树立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若仅仅从设计环节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人员在建设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村镇中的房屋建设、采光、供水等工作认真落实到实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另一方面还能够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法非常多,这方法是可以直接影响村镇建设的最终效果的,在村镇建设中,一定要将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对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能源和环境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和新动向,我们想要有效提升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工作,还需要不断努力。比如,为了更好地给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除此之外,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比之前更加明显,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大不如以前,这也成为现在导致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全面调查显示,近些年的村镇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也在不断提升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并没有比较快的增长,所以导致出现供求不对称的问题,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受到明显制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
2.3保护好村镇的景观特色
各个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是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工作人员在设计景观时,一定要保护好村镇的这些特色景观,并且还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全面发扬。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于他们的民族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应用,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村镇景观全面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开展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并且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避免对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造成破坏,一方面要保护好村镇景观建设,另一方面要创造出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与此同时将更加有利于对当地的环境形成保护。
2.4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
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运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不断加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工作,达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人性化方法的运用,能够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能够促进村镇景观生态化和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科研工作,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要尽最大努力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篇6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勘察设计企业;必要性;意义;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促进勘察设计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其内部经济管理进行分析。
1 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设的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规划蓝图及计划,定期评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从而判断企业经济管理是否达到既定的管理效果。企业经济管理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属于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模式;经济管理行为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经营状况集中体现在财务信息上,参与经营活动的各项指标与财务指标呈正比关系。企业经济管理内容包括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和内部审核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内容较为广泛,但是毋庸置疑,企业经济管理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2 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1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都要求建立完善的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以此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在交通基础建设中处龙头地位。交通建设,勘察设计先行。勘察设计的水平、质量关乎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由公路交通自身的公益性、外部性、网络性所决定的。我国公路采用的是准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公路作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其质量的优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做好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才能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2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分子密集、专业技术密集、创新创造能力密集的区域。近年来我国一大批等级高、技术难、规模大、材料新的交通基础项目纷纷创造了交通建设领域的世界纪录,高新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因此,作为交通体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是提升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研究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繁杂且庞大的工程项目。在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中,要用到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对这部分的知识分子、高技术人才的激励和促进,将进一步保障公路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进一步促进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3 加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经过多年发展,现代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已经涵盖很多方面,其包括勘察设计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和激励在内的一整套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外部引导。勘察设计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在政府的引导、约束下进行,政府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作用,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进一步激发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创新,推出一批优惠政策,让勘察设计企业解放生产力,进一步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健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勘察设计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所有工作职责下发到个人,使勘察设计企业内部每个岗位都受控,使内部经济控制落到实处。
3.2严格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的内部管理。(1)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要及时对公路交通市场进行分析、调研,了解公路建设市场的行情,对市场运行方向进行科学评估,对市场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国家及施工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2)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作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实现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3)完善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完善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实行激励制度,对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罚制度,使勘察设计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3.3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过去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方法比较单一,以成本管理为例,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很容易导致成本核算结果滞后,对成本管理的作用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完善的数据处理手段,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减少工作量,使工作重点集中于预测、控制和分析环节。
3.4完善勘察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勘察设计企业可以设有专门的的机构或者指定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的审计工作,也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财务审计服务,对财务工作进行认真的审计。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进一步极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利润率。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从整体上对勘察设计企业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有充分的权利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经济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消除不规范现象,进一步科学地控制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周转率,进一步发挥财务审计对企业经济工作的促进作用。
3.5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的内部激励作用。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目的是要进一步发挥勘察设计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内部经济管理效率提高,将对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内部的经济管理中,将各个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的权利、利益、责任进行有效结合,采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和监督手段,对项目工程进行质量把关,完善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合理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4 结束语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勘察设计企业要抓住国家基本建设核心,找准自己企业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内部经济管理,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制度机制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勘察设计企业在最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负责,积极开展绿色设计和节能设计,加强对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奉献出众多惠及民生的工程,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勇.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2]王海英.浅析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体制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0)
篇7
一、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完善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1、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原料、燃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一些基础工业原料,如煤、石油、矿石、盐等大多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一些生产厂家仅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其余的“无用部分”均作为废物弃置,不仅产品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已认识到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认识到必须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 多万吨废钢铁、600 多万吨废纸、200 多万吨废玻璃,70 多万吨废塑料、30 多万吨废化纤、30 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2、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抓清洁生产工艺较早,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烧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炼焦厂采用干法熄胶代替湿法熄胶,生铁生产采用无胶炼铁工艺,面粉生产采用干洗麦粒代替水洗麦粒等,都极大地减少了“三废”排放,取得了显着的综合效益。
3、物料闭路循环,废物综合利用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4、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 建设 因素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le human beings making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merg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concern, and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projects has been carried out gradually. For th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faced with a number of problems, on which 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ust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n environmental pro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ve factors that have impacts on environmental projects from human and economy, and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increasing investment,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speeding up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actor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X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说,对环境的污染处理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环境工程的治理进而提高环境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导致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环境工程建设在取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开展环境工程建设,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增强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于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出现了环境工程——这一新兴的学科。学科的确立和发展,直接推动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实践发展。环境工程建设以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处理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相关的技术以及管理规则,而开展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强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提高环境的质量。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涉及问题多且负责,涉及部门也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只有从整体层面有效的统筹和规划相关环境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分析
环境工程建设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还包括了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管理和保护。因此,在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和保护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内容的广泛性,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也较多,现将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一一分析。
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是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也是环境工程建设
的难点。生态环境具有非可控性、人为难以治理的特点,如自然灾害——水灾、旱灾、地震等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前,全球的气温开始上升,气候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些地区或区域在出现了生态资源的破坏和灭绝,导致产生了环境恶性循环,破坏了生态环境系统,以致生态环境系统失衡。
(二)人为因素
人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是破坏自然环境系统。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系统的破坏,是影响环境工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占很大比例。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人员出于经济效益的目的,过渡的开发资源,以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如传统的煤矿产业集中区,过渡开采出现了地面塌陷,环境系统遭到破坏。另外,由于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了对相关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对相应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和破坏。
(三)生产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的生产工程建设随之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自然、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加之各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内容的多样性,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不高,如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产业的存在,其生产过程必然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有的地方较为注重生产的大发展,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四)经济发展因素
经济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过于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众所周知,环境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情况下,过渡追求经济发展必然造成环境系统的破坏,进而导致失衡,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我国森林面积的急剧较少,随之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篇9
关键词 城市噪声;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X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62-1
城市噪声有多种来源,但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最为主要。国内外研究共同认为,主要的城市噪声来源为交通噪声,约占35%。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均属于交通噪声,机动车引起的噪声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广,危害人数最多。此类噪声严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正常工作,甚至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规划、交通与道路等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城市噪声影响来源和危害
(一)影响人们心理健康
吵闹的噪声会对人类思维产生干扰,使人精神难以集中,出现烦恼感,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妨碍睡眠或者休息。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声级与人们的睡眠程度成正比,噪声为40dB时,一般会影响10%的人;噪声达到70kB时,会对约50%的人造成影响。换言之,噪声声级基本上与将人惊醒的响声成正比,突然噪声为40dB可以惊醒10%处于睡眠状态的人;突然噪声为60dB可以惊醒70%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强噪声情况下,还可能掩盖警报信号或是人们交谈,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容易导致多种意外产生。
(二)影响人们生理健康
噪声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是影响听力,人们若短时间内处于强噪声环境下,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听力疲劳,出现听力迟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就可恢复正常听力。然而,若人们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此种听力疲劳则难以消除,甚至会导致听力器官病变,出现耳聋。若人们突然于140~160dB的高强度环境噪声中暴露,就有可能使听力器官出现急性外伤,导致鼓膜破裂,完全失听。例如,爆照声浪容易使人们发生爆震性聋。其次,影响人体机能。有研究证实,强噪声环境下,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对于长期在此类环境下工作的人群,目前已经发现容易导致耳聋、头痛头晕、消化不良与神经衰弱等症状,可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病以及高血压。若噪声刺激更强,则会直接使人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视觉模糊、眼球振动、血压、呼吸以及脉搏大幅波动[1]。
(三)影响社会经济
曾有学者对噪声污染的危害成本与社会成本进行评定,发现噪声导致的社会成本表现为以下方面:降低住宅价格,临街住宅价格通常要比远离交通干道,噪声干扰小的居民住宅低30~60%;增加噪音消除费用;有限资源的合理分派;管制费问题。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用于居住环境方面的改善费用越来越高,相应的社会成本随之增加。
二、城市噪声防治
(一)治理噪声源
首先,治理城市噪声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与交通规划,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机动车辆限制其进入市区,市区中限制鸣笛;大力发展噪声污染小的交通系统;对道路设施进行改善,加宽路面,以单行线取代双行线,保证行人、快慢车各行其道;禁止新建铁路穿越市区,对于已有铁路的区域设置天然屏障等隔声防护装置;市区交叉路口均架设立交桥或者天桥;限制市区上空飞机飞行。其次,治理工业噪声。要求污染源撤离市区,若噪声源不能撤离,改善其部件与结构,改进操作技术与生产工艺,降低发射功率。例如,以焊接取代铆接,利用声音的衰减、反射、吸收等干涉特性,应用隔音罩与吸声材料控制噪声传播[2]。
(二)治理噪声的传播途径
第一,合理规划城市土地的功能区域,将钢铁厂、重工业区以及机械厂等重噪声区置于郊区,学校与居民区等低噪音区保证与重噪声区远离,商贸区与轻工业区等中噪声区允许临近低噪声区。远离市区的位置建设车站、码头或者港口。第二,控制人口。人口集中必然会带来交通、商业以及工业的集中,城市噪声随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上海的环境噪声高达74dB,而北京的环境噪声已经达到75dB。第三,道路两侧设置天然屏障,例如围墙、土坡与路障等,开阔地种植阔叶树、草木与灌木等,以衰减与吸收噪声。第四,建设物建立在毗邻交通干线的小区,形成屏障,尽量于地下设置交通干道;小区内设置绿化带,以起到隔声与吸收噪声的目的。
(三)接收处防噪措施
噪声环境下,佩戴耳罩、耳塞或者防噪头盔等护耳器,尽量减少停留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车间工作人员注意护耳塞的使用,若噪声源分散且多,可专门设立有隔声板的操作间,操作人员在其中进行工作遥控。对于特殊区域,如办公建筑、住宅或者高级宾馆,采用双层中空隔声玻璃、空调设备与隔声窗幕。小区住宅可采用减噪护栏与门廊;住宅的临街面空地植树或者种草,利用绿化带衰减噪声,绿篱与绿林均具有吸收噪声的效果,枝叶越密,噪声的吸收能力越强,绿色植物夏季能够吸收噪声7~9dB;室内顶棚安装吸声体或者吊顶吸声,墙壁采用无害的吸声材料进行处理。对于呈“开放型”的大空间,为使交谈“私密性”增强,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营造背景噪声,以达到“掩蔽效应”;利用易被接受的流水背景、空调系统或者通讯设备产生人工制造的背景噪声,例如,采用优美舒缓的音乐作为一种“掩蔽噪声”,采用隔声屏减少人员之间干扰[3]。
结束语:
城市噪声带给人们诸多烦恼,同时也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只要应用科学态度有效治理,就能有效减少噪声危害。隔声、防声、吸声、防振处理能够减少噪声至少10~50dB;合理布局城市建筑,可降低噪声10~40dB;设置绿化带可降噪4dB。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噪声污染,当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参考文献:
[1] 李健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市政工程,2010,15(04):65-66.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要性;特征;影响因素;措施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同当前的发展模式相匹配。基于此,以下就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决定的。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国际形势所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在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管理现代化模式。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2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特征
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需要依托时展的需求,立足于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化特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智能化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2)人性化特征。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及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人性化的特征。(3)民主化特征。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民主性特征,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3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3.1人才因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人才因素非常关键。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2资金因素。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需要资金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3.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的重要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新技术等。
4加强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2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管理现代化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管理现代化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征,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4.3借鉴管理现代化方式,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起步较晚,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现代化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信息化、人性化、民主化等特征。但是制约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人才、资金、政策等因素,只有获得上述影响因素的支持,才能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
[2]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
- 上一篇: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 下一篇: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