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保护法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安全保护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安全保护法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系统承担着电能的生产、传输和配送任务,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关系着供电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就变得至关重要。作为一项主要的保护手段,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电力系统的作用,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运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行研究,深入探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措施,根据继电保护的现状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具有切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处在异常运行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保障电力系统和系统中设备安全的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装置年久失修、线路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会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而导致设备功能损坏,甚至受到雷击、骤雨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会使得整电力系统突然发生意外故障。对这些电力系统的意外故障进行研究,发现电力系统的故障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而且故障成因的不同造成了电力系统异常事故的产生部位和类型也各有差异。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体现在短路、振荡、过电压、过负荷、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三相接地以及次同步谐振等多个方面。在电力系统因为故障出现运行异常情况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设施可以及时针对故障的类型和部位做出第一时间的应急反应,通过跳闸、启动报警装置等措施及时终止故障对于整个系统的危害,提醒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从而保障了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追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熔断器是最初形式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和电子式继电保护装备等相继出现并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中,成为了电力系统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微机型装置开始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取得了理想的保护效果,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开创了新的天地。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措施

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原则

在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处理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处理继电保护事故的及时性原则。一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出现以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入手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可能减少事故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损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功能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进行事故处理的第一要务,具有相当的迫切性,一旦处理的不得当,就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处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态度,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事故处理预案,规范事故处理的流程,首先是对故障发生部位进行排查维修,其次才是分析事故的成因,追究事故的责任人,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下一次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是处理继电保护事故的灵活性原则。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出现故障时,要求现场的维修人员在遵循事故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有根据事态发展灵活应变的能力。现场的维修人员应当结合事故的实际情况,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尽快地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2.2 维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措施

为了维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继电保护措施:

(1)继电保护装置跳闸以后,工作人员应当对跳闸的起因进行全方面的剖析,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得出一个确切的调查结论。此外,要充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其他保护动作的现状,及时对保护动作进行复原,在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行以后,还要将这次故障的详细信息以书面记录的形式保留下来,记录应当包括故障的时间、部位、成因、类型以及具体的处理措施等基本信息。

(2)在操作继电保护装置方面,要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工艺和流程,非操作人员严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操作。对于保险装卸、开关切换及压板接通转换等权限进行严格限制,需要具有相应职权的工作人员才能进行操作。对于超出了其职权范围的操作内容应当通过自动保护装置在第一时间断开开关并发送警报信息,以避免误操作和恶意操作的发生。

(3)发生在二次回路上的所有操作都要根据实际的设备规格,按照《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实施,同时还要经常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良好运行状态。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3.1 继电保护计算机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力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供电量持续攀升,这就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继电保护系统应该拥有更大容量的空间用以存储事故数据信息,更快速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加强大的通信功能以及跟电力系统内其他设备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的能力等等。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运算能力和数据存储、传输方面的优势,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质量推向新的高度,完美契合了新时代下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脚步。

3.2 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趋势

面对日益复杂的用电环境以及电力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中迫切需要进行一体化改革。所谓继电保护的一体化趋势,就是指在继电保护计算机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一个智能终端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保护,并储存关键的数据信息,实现电力系统内保护、控制、测量和通信功能的一体化。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仅承担着继电保护功能,还能将变电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传输进后台的计算机系统,实现系统内的信息共享。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继电保护一体化所带来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它打破了传统的二次系统对各项单一功能的界定和限制,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续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事故处理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已经朝着计算机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方面平稳发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许文彬.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护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2 (02).

篇2

关键词:油气管道 安全间距 建筑物 防腐层

青岛“11.22”事故后,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及电力通讯线缆、其它管网等的相关距离引起一些争议,原因在于各种法律、标准、行业规范在界定油气管道的安全间距存有一定差异,很有必要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

一、输油管道与深根植物的安全间距

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管道中心两侧各5m地域范围禁止“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

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及地方性法规对管道覆土厚度做了近似规定。

深根植物危害管道防腐层沥青防腐层,李、桃、梨、柚、桔等经济植物对管道的安全水平距离是3m,尽可能不采用沥青防腐,对沥青防腐受损可采用冷缠胶带修补。还应防止圈占管道保护带、改变管道周边地貌,危及管道安全。

二、输油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安全间距

管道保护法规定管道中心两侧各5m地域范围禁止“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并规定管道两侧及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修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娱乐场所、车站、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建筑物”、“变电站、加油站、加气站、储油罐、储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GB50253明确管道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距离,GB 50251也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划分地区等级。

对于输油管道,可采用按管道中心两侧各200m任意划分长度2km范围,划分地区等级,三级地区可视为人口密集区,按15m安全间距控制,对四级地区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按20m安全间距控制。

三、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安全距离

GB50253、GB 50251从施工、检修的作业空间需要及阴极保护相互干扰的影响,做了相应规定,但又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管道企业的管理标准要求更高。美国与荷兰不同管道交叉与并行,垂直间距不小于0.3m,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四、管道与公路、铁路的安全间距

1.法律、标准与行业规范的要求

管道保护法与铁路、公路相关的条款涉及管道周边采石、爆破作业、工程地勘,需要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道保护部门申请,与管道企业协商施工方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规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分别不少于30m、20m、15m、10m、5m。TB 10063―201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三章规定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与铁路平行埋设或架设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铁路机车运行易产生火花,且人员流量大,油气管道按照《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50m安全间距敷设比较合理的。同理高速公路与一二级公路车按《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规定的公路建筑控制区作为与油气管道安全间距,符合“发展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理念,相应的范应予以修订统一。

五、油气管道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的安全间距

1.法律、标准与行业规范的要求

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m至50m以及管道附属设施周边100m范围架设电力线路、埋设地下电缆、光缆、设置安全接地体、避雷接地体等作业,施工单位需向县级政府管道保护部门提出申请,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方案。

GB50253规定:当埋地输油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平行敷设时,其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6 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及国家现行标准《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的规定。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其距离不应小于上述标准中的规定外,且不应小于10m。管道与光缆同沟敷设时,其最小净距不应小于0.3m。

GB50251没有提及架空电力线的安全间距。但B50253与GB50251均规定:埋地管道与电力、通信电缆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应采用相应的最高等级绝缘防腐。GB/T21447―200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规定了埋地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的最小距离在开阔地区为最高杆高,并规定了不同电力等级线路在路径受限时的最小距离,与GB 50061、DL/T 5092的规定相符合。对于直埋电缆,GB/T21447严禁埋地管道正上方或下方敷设直埋电缆,且平行敷设的直埋电缆与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1m,交叉时不小于0.5m(特殊情况下可减半);水下电缆与管道之间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0m,受条件限制时不小于15m。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直埋光(电)缆与高压油管、天然气管平行时最小水平距离为10m,交叉时最小垂直距离0.5m。对于电力线路接地体杂散电流干扰的防控距离,GB/T 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对管道与电压等级不高于220kV的交流输电系统与铁塔或电杆接地的最小距离统一为5m。

输电线路与管道距离越近,对管道阴极保护的干扰就越大,为防止油气管道腐蚀穿孔后发生泄露、火灾事件,避免管道企业与电力部门的维护施工相互影响,考虑到雷电影响和可能的高压输电线路倒塔事故,当条件允许时,输电线路和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放远。

六、结论

应提高对管道与市政管网交叉后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的重视,加强油气管道与市政管网交叉与并行的规划与统筹管理,并从提高管道强度与防腐等级,加强管道巡护、检测与维护等方面切实提高管道自身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钢闸门;养护

水闸是用来调节、控制水流的水工建筑,对防洪、排涝、引水、通航及调节水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灵活可靠地启闭调节下游水量、保证河道的安全、满足灌溉、通航、发电供水需要。正确地使用和保养,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对整个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钢闸门的科学养护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1.闸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近几年接触到的水工钢闸门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对钢闸门的管理认识和重视不够,二是养护和维修的经费不足,使钢闸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处理,降低了钢闸门的使用寿命,严重者则出现工程事故,影响了整个建筑物的运行效果。其主要问题如下:

1.1管理和操作制度不严

不严格执行闸门管理和操作制度,极其容易导致钢闸门和启闭设备的损坏和失事。如启闭设备的部件油不足,长期积尘,污物得不到及时清理,则会影响闸门的正常运行。

1.2腐蚀严重

钢闸门发生腐蚀后,承载力降低,腐蚀严重的闸门不能安全运行。闸门的腐蚀不但是面板的腐蚀,还包括闸门的行走支承、滚轮的腐蚀,启闭设备的螺杆、钢丝绳缺油生锈等。

1.3漏水

水封不同程度的老化、磨损,垫板、压板和固定栓锈蚀,止水橡胶松动,漏水严重,不能满足正常挡水要求。

2.加强对钢闸门养护

水工钢闸门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观测检查和养护维修。观测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掌握闸门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不正常现象,分析其原因,采取安全可靠的养护方法,保证安全运行。要加强对钢闸门的养护,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2.1领导重视,严格管理制度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和操作制度是钢闸门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而闸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水利部门的领导重视管理和维护工作,经常听取现场管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在养护经费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同时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队伍。

2.2坚持经常检查,防止事故发生

只有经常性地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钢闸门日常检查的内容有:观测有无歪扭,支承行走部分的滚轮和滑道等的磨损和锈蚀;止水设备的完好性及有无漏水;螺杆是否与闸门板的横轴垂直;闸门的焊缝有无脱焊,埋件有无变形,表面油漆或喷锌层的剥落和腐蚀等情况。启闭设备则应观察运转是否灵活,有无振动和碰撞;传动机械和承重构件的损坏磨损;地脚螺栓是否松动;制动器是否有限;油是否充足;钢丝绳受力是否均衡,有无腐蚀及断丝;安全保护设备是否完好等等。

2.3做好防腐工作,提高钢闸门使用寿命

为了延长钢闸门的使用寿命,必须使用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和方法,确保防腐蚀的质量。钢闸门常用的防腐蚀方法有:涂料防护法、喷锌保护法和电化学保护法。对于我们广东等沿海和近海的地区,最佳的防腐方法是喷铝金属加涂料保护法。在同一种情况下铝的腐蚀速率比锌还要小,因此保护周期更长。对比较重要的部位,也可以进行喷铬、镍等金属,耐腐蚀效果更佳。

2.4加强养护和维修,保证运行效果

采取先进、经济的养护方法,可提高钢闸门的正常运行效果。对行走机构、活动部分及启闭机械要做到经常擦洗,定期更好油,发现局部锈蚀应及时处理。电机受潮要进行通风或烘烤。长期使用中磨损严重,影响正常运行的机构部件要及时维修和更换。钢丝绳传统的养护方法是涂黄油,但只能起表面,难侵入油棉线内,容易腐蚀生锈。通过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如黄油和机油混合使用,按1:4配制,养护效果较好。而对于长期淹没在水下的钢闸.00.门,其钢丝绳最好使用镀锌钢丝绳。用螺杆启闭的闸门,对螺杆的和防锈也可采用与钢丝绳相同的混合油方法,按7:3配制,可节省材料,提高效果。水封板应经常清洗、除锈,表面保持平整、光滑,减少闸门启闭时对水封的磨损。磨损严重的水封应及时更换。使用次数多,易于更换水封的钢闸门,一般宜采用的是橡胶水封。

3.钢闸门养护的若干建议

我们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钢闸门管理办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钢闸门的研究,将自己控制理论和方法用于闸门的管理之中,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

3.2在钢闸门的制造中应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钢闸门的质量。

3.3在确定钢闸门的维修和改造方案时,既要根据具体情况,又要从长远利益考虑规划。从材料选择、使用周期、工艺要求和经费开支等方面综合比较,采取经济可行的方案。

3.4钢闸门的管理维护,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从管理部门的领导到管理人员,具体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支合理的管理梯队。层层抓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钢闸门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编写,水工钢结构(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6.

篇4

关键词:化工油库;直击雷;雷电感应;防护设计

引言

化工企业油库生产场所由于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会发生爆炸、火灾等灾害,尤其在雷雨天气条件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由于化工企业油库大都暴露在室外,受强雷雨天气影响,一旦遭受雷击可导致高压连续产生,操作压力高、装置规模大,出现雷击灾害事故的机率上升。要避免和降低油库遭受雷击,就需要良好的防雷设计来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油库周围环境的防雷安全保护,确保雷电天气无意外事故出现,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顺利开展。

1化工油库特点及其防雷重要性

化工企业用油库包括户内和户外各种装置,其中用于储存油类的工艺装置通常为塔、容器、储罐等,这些装置大都为室外露天摆置高压存放,泵体等一些小型设备安置在室内,还有安设在控制室等处的一些精密仪器以及变配电室。油库中不同的设备、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其防雷要求各异,而且即使技术再精湛,也不可能做到所有工艺装置、管道、连接点都天衣无缝,达到绝对密封性,罐中可燃气体多少都存在着泄露现象,同时根据设备工艺要求,装置上存在着正常的释放点和有故障时而产生的释放点,同样会出现可燃气体向周围环境中的泄放,这些可燃气体泄放到空气中后,一旦遇高温、电弧或火花等极易引起爆炸,造成火灾事故。

油罐的露天放置和高压存放现象,使得油罐在雷雨天气下较其他建筑物(体)遭受雷击的风险更大,而且油罐周围的泵房、变配电室等弱电设备也极易遭受雷击,可见,整个油库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之中。雷雨天气条件下,人为对油库内部及周边环境的严密控制能力明显降低,雷云与大地之间产生放电过程,其中先导放电接近地面时,受高场强烈电离空气影响,先导放电端部可出现等离子区,该等离子区域沿先导放电通道向上传播形成一条具有高电导率的等离子体通道,协助雷云中电荷与大地异性电荷中和后发生迅速、巨大的主放电过程,短时间内产生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的电流,致使放电通道温度升高至20000℃以上,雷电流击中油罐可致其崩溃、爆炸等,而且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交变电磁场,经线路感生出感应电流,引起油库变电设备局部过热或形成火花放电造成火灾事故;而且油库周围环境发生雷击放电,各种管道、线路均会产生过电压,干扰或损坏电子元件。可见,雷雨天气的放电过程很大程度增加油库危险事故发生率,油库防雷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2 油库防雷技术分析

2.1 直击雷防护设计

油库直击雷防护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接闪器为金属构件,常见的油库接闪器为接闪杆,雷电直接击中接闪杆,雷电流再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最后导入大地。在设计安装时,被防护物体应与接闪杆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样才能确保被保护物处于接闪杆安全防护范围内,避免防护不足或接闪杆导入电流而引起电磁感应造成雷电二次效应,或是选用截面积≥50mm?的热镀锌钢铰线或铜绞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击中接闪器的雷电流引入地下,因此在选用引下线材质时,需要特别注意引下线材质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油库防雷装置引下线通常为两根,以保证引下线的畅通,暗装引下线体应适当放大线体截面积。还可利用油库中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雷电流沿罐体结构中的金属构件直接向大地泄流,保证电气形成通路,避免电压累积。

接地装置是将引下线带来的雷电流泄入大地的装置。接地体埋设在地下,有垂直埋设和水平埋设两种方式,引下线通常一直埋入地下与地下接地体相连接;油库直击雷防护设计中应视油库所处具体环境选择合适的接地体。一般情况下,水平埋设接地体应埋入地下不超过0.5m的深度,采用多根接地体排列成阵与深入地下的引下线下端连接;垂直埋设接地体以垂直向埋入地下,采用与水平接地体一样数量的接地体排列成行垂直埋入土壤,其上端与引下线下端牢固相连。如果利用油罐自身作为接闪器时,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油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4mm。雷电击中罐顶后,可迅速将雷电泄入大地,否则雷电流沿输油管线消散致使电位增高,对周围建筑物(体)产生反击,或是雷电流经输油管线进入油泵房引发二次雷击事故,因此要保证接地油罐电阻≤4Ω。

2.2 油库配电及信息系统防雷设计

2.2.1 配电系统防雷技术

化工企业油库大部分装置处于露天环境,极易遭受雷电威胁引发火灾或爆炸,其中雷电电磁脉冲是造成油库配电系统及信息系统受损的原因之一。油库架空输电线路极易遭受雷雨天气直击雷袭击,当受到直击雷时,金属线路所有浪涌可达到100KA及以上。因此要做好现代大型油库电力线路系统防雷安全保护措施,应采取多级系统保护法,一是利用泄流电路吸收过电压暂态能量,然后再将雷电流泄入地下,二是利用限压电路作为浪涌保护器装置,通过限制电路中产生的残压来实现对线路的保护。通过泄流、限压双重防雷保护措施的相互配合,最终对油库配电设备、系统起到较好的防雷保护作用。

2.2.2 信息系统防雷技术

油库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在油库安全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信息系统属弱电设备,而且大部分油库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绝缘强度不高,抗击电磁脉冲干扰的能力不强等,一旦防护不到位就会遭受雷电危害,雷电电磁脉冲通过传导、辐射、耦合的方式进入设备致使油库监控系统瘫痪,甚至出现人员伤亡事件。根据各个电子信息系统特点设计屏蔽、接地以及安装浪涌保护器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防雷方法。油库场区内电气、仪表、通信设备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就近与接地线可靠连接,所连接接地线需采用-25×4mm的热镀锌扁钢至通信设备、电动阀、仪表,并沿仪表、通信设备基础引上地面0.5m处预留接地点,其他设备系统可采用-40×4mm的热镀锌扁钢连接接地干线。

3 结语

化工企业油库储存的原料和产品大多为易燃易爆品,储存罐通常安置在室外露天地带,雷暴天气极易遭受雷击而引发灾害事故,因此应做好油库防雷安全管理,避免和降低油库雷击灾害发生率。除做好杆塔、油罐及多个金属管道的外部防雷外,还应加强室内配电系统、信息系统等内部防雷设计,防范雷电感应、雷电波和雷电电磁脉冲侵害,根据化工企业油库所处环境条件、实际情况等进行防雷设计分析,确保油库环境整体防雷安全,尽可能将雷电灾害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熊和志,乔会东. 石化装置及其内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应用[J]. 石油化工自动化,2007(4):20

[2] 邓宁文,康强,李韬. 石油化工油库的防雷设计[J]. 科技资讯,2011(3)

[3] 苗济国.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石油化工设计,2002(2)

篇5

一、制定《规定》的背景

制定本规定是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管道)生产安全事故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2010年7月28日上午10时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15号的原南京塑料四厂地块拆除工地,个体拆除施工队挖掘机将穿越该地块的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地下直径159 mm丙烯管道挖穿,导致丙烯泄漏并迅速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位于原南京塑料四厂南侧迈尧路段的中华饭店明火后发生爆燃。事故最终造成22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爆燃点周边近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部分建(构)筑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784万元。

制定本规定是依法加强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迫切需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三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7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因此,为将行政法规的规定落到实处,有必要制定专门规章以规范危险化学品管道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二、《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共7章、40条,包括总则、危险化学品管道的规划、建设、运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紧紧围绕危险化学品管道的规划、建设、运行等全过程,《规定》提出了管道安全管理的措施,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管道单位、管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规定》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和要求。

三、准确理解《规定》

(一)明确了适用范围

《规定》的适用范围确定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在厂区外公共区域埋地、地面和架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管理。这是考虑到由于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内的管道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而且一般情况下24小时有人在岗职守、巡检、管理与维护,管道事故隐患易于发现和处理,而厂区外公共区域的管道是管理的薄弱点,公众易于接近,事故多发,且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面较大。因此,《规定》将适用范围限定于厂区外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管道的管理。

《规定》不适用于原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城镇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这是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已将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监管纳入调整范围,并规定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城镇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由《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调整,并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二)规定了管道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危险化学品管道的安全管理,涉及企业自我管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但企业是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保障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规定》对管道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管道单位依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有关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实施,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从规划源头上加强管理

《规定》第二章是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规划的规定,要求管道建设坚持安全第一、节约用地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科学规划;禁止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严格控制氨、硫化氢等其他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选线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确保不受地质灾害影响;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设施、通讯设施、军事设施、电力设施的距离,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作出这些规定,目的就是从源头上加强危险化学品管道的安全管理。

(四)严把准入关

《规定》第九条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管道,建设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依法办理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简称为安全审查)手续。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的要求,管道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由建设单位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分级负责实施。未经安全审查或者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管道不得建设或投入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安全审查、严格把关,是实现危险化学品管道的本质安全和运行安全的有力保障。

(五)强化运行安全管理

《规定》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五条关于管道与有关场所、建(构)筑物的距离要求,是为保护管道防腐层、保护管道使其免受近距离施工作业影响和损伤而规定的。这是考虑到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作出明确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有关距离的规定,本《规定》作出了明确要求。在《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时,这些要求得到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认可。

(六)规定了安全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衔接

对于管道单位报告的问题,不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法定职责范围的,《规定》对安全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衔接作出了规定,即《规定》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管道单位依照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提交的有关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予以协调、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处理”。

(七)明确了违法处罚机关,提高违法成本

《规定》第六章明确了不同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如,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管道建设项目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未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或者未按照本规定对管道进行检测、维护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管道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规定,采用移动、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实施危害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等。

按照上位法的要求,对于某些违法行为的管道单位及相关人员,《规定》不仅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和高额的罚款处罚,而且还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加大了对危害管道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如,《规定》第三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管道建设项目未经安全条件审查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贯彻实施《规定》的意义及要求

篇6

第一条为了保障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管辖范围内输送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管道)的保护。

输送天然气的城市管网和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内部管网的保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管道包括:

(一)输送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的管道;

(二)管道站场、油库、装卸栈桥和各类阀室;

(三)管道防腐设施;

(四)管道水工防护、防风、抗震、通讯等设施,以及管堤、管桥和管道专用涵洞、隧道等穿(跨)越设施;

(五)管道标志、标识;

(六)其他附属设施。

第四条管道保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实行专业维护和社会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管道安全全面负责,应当加强对管道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管道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查处侵占、破坏管道和盗窃、哄抢管道输送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以及其他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管道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以下统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管道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海洋与渔业、林业、环保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与管道保护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对在管道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建设

第八条管道建设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并与铁路、公路、水运通道、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相衔接。

第九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征求省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

管道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开工30日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工程建设及临时用地、用工、补偿等相关工作。

第十条管道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管道建设单位和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管道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一条管道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防治污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建设跨(穿)越河道、河堤、航道的管道以及在河道中砌筑管道防护设施,应当符合国家防洪、通航标准。

第十二条设计和建设管道,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埋地石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15米,天然气、成品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30米;

(二)地面敷设或者架空敷设石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30米,天然气、成品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60米;

(三)埋设管道,在农田的,其覆土厚度不得低于1.5米;在山区的,其覆土厚度不得低于1.2米;在可以采砂河段的,其管顶距离河床不得少于7米。

在海底敷设管道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新建管道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且无法避让,或者管道覆土厚度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管道企业应当提出安全保护方案,经专家评审并报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建设。

第十四条管道建设需要征收征用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对不需要办理土地征收征用手续且无法避让的养殖水域、蔬菜大棚、温室、经济作物、家畜棚圈、果园、林场等区域,管道建设单位应当与土地使用人签订补偿协议。

第十五条管道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时,应当按照后开工建设的工程项目服从先开工建设和已建成的工程项目的原则,由管道企业与建设单位或者项目所有权人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六条管道与其他建设工程同时施工并相遇时,双方应当共同协商制定相遇区段的施工方案。在管道与其他建设工程同时施工并相遇的区段,一方按照其设计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对方采取特殊防护措施的,所增加的费用由提出要求的一方承担。

第十七条管道企业应当在新建、改建、扩建管道工程投产试运行60日前,将有关规划建设资料报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的管道规划建设资料,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报送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等部门的,管道企业应当依法报送。

第十八条管道建设单位应当在下列地点设置永久性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标识:

(一)管道穿越的人口密集地段和人员活动频繁的地区;

(二)车辆、机械频繁穿越管道线路的地段;

(三)易被车辆碰撞和人畜破坏的管道沿线地段;

(四)管道穿(跨)越河流的地段;

(五)管道穿越大型水利工程、重要供水管道的地段;

(六)管道穿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段;

(七)管道经过的路口、村庄;

(八)其他需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地区。

第三章保护

第十九条管道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管道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协调解决有关管道保护以及事故抢修的临时用地、用工等事项。

管道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采取措施,支持管道企业的事故抢修和群众护线等工作。

第二十条管道企业是管道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

管道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管道运输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管道安全保护制度,完善维修保养措施,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第二十一条管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单位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检验。

检测检验单位应当对检测检验结论负责;管道企业应当将检测检验报告报省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管道企业应当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专职护线队伍,负责管道的日常巡查、维修保养和事故抢修。专职护线人员发现有危害管道安全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制止,或者向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管道企业进行日常巡查、维修保养和事故抢修。

第二十三条鼓励管道企业开展群众护线工作。管道企业可以与管道所在地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协议,将管道委托其负责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管道企业开展群众护线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管道发生泄漏的,管道企业应当及时组织抢修。管道泄漏和排放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由管道企业负责回收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为己有。

第二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

(一)侵占、破坏管道和盗窃、哄抢管道输送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

(二)移动、拆除管道以及为保护管道安全而设置的标志、标识;

(三)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盖房、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以及修筑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四)在管道站场外或者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爆破、开山和修筑大型建筑物、构筑物;

(五)在埋地管道的巡查便道上行驶机动车辆或者在地面管道、架空管道上行走;

(六)危害管道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在管道中心线两侧50米以外500米以内的区域进行爆破的,应当向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经管道企业同意后,双方签订安全协议。

爆破单位应当在施工作业开工10日前书面通知管道企业,由管道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十七条在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施工,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事先报告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由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通知管道企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铁路、公路、桥梁、河渠;

(二)架空、埋设电力线路或者埋设地下电(光)缆;

(三)设置安全或者避雷接地体;

(四)进行河道、沟渠清淤、疏浚或者整治。

第二十八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设立国家明令取缔的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土炼油场(点)、小化工厂以及原油收购站(点)。

第二十九条管道企业进行事故抢修,可以优先使用相邻土地或者设施进行作业,但应当及时告知该土地或者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需要采伐林木的,可以先行采伐,但应当在事故抢修完成后依照国家和省有关森林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办相关手续。

第三十条因管道日常巡查、维护保养或者事故抢修作业等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管道企业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十一条经管道企业同意,当地农民可以在管道企业已征收或者已征用的土地范围内种植浅根农作物;但管道企业在日常巡查、维修保养或者事故抢修过程中造成农作物的损失,不予赔偿。

第三十二条管道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报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管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向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管道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管道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管道保护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违法运输的石油、天然气和成品油有权查封、扣押。

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管道沿线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查处侵占、破坏管道和盗窃、哄抢管道输送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以及其他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处理涉及管道企业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洪、泄洪方案应当兼顾管道的安全保护;需要在管道通过的区域泄洪的,应当在泄洪方案确定后及时将泄洪量和泄洪时间通知管道企业和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管道沿线居民进行重特大事故应急措施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单位和居民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第三十六条在依法划定的管道保护区内违反管道保护法律、法规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影响管道安全的设施,由当地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拒不拆除的,由作出拆除决定的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

第三十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管道保护进行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侵占、破坏管道和盗窃、哄抢管道输送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以及其他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破坏管道或者盗窃、哄抢管道输送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移动、拆除管道的,对个人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移动、拆除为保护管道安全而设置的标志或者标识的,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管道站场外或者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爆破、开山或者修筑大型建筑物、构筑物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在埋地管道的巡查便道上行驶机动车辆或者在地面管道、架空管道上行走的,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盖房、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修筑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征得管道企业同意,在管道中心线两侧50米以外500米以内的区域进行爆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和个人在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施工,未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通知管道企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设立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土炼油场(点)、小化工厂以及原油收购站(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物,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阻挠、妨碍管道企业进行日常巡查、维修保养或者事故抢修作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管道企业不履行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的责任,致使管道遭受损坏或者造成管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道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7

以互联网为核心动力驱动的新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着空前的发展机会,互联网将对国家,企业和个人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产生根本影响,因为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着延续了上百年的商业竞争方式。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我们将看到网络基础设施会变得像工业时代的高速公路,自来水,电信网络,电力系统一样重要。

同样,互联网的发展也对财务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的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传播的高速率等优点决定了财务会计将会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由此,网络财务应运而生。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会计和网络财务总体上说是一个概念,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财务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工作中心,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它能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共享,乃至实施远程操作,可进行事中的动态会计核算、分析、控制和监督,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相比较,网络财务具有会计信息披露的多元化、数据处理实时化、信息存储无纸化、企业管理信息高度集成化等特点。网络财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的顺序化处理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

二、网络财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使用的是TCP/IP协议,该协议并未考虑安全因素。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松散的、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方式,这一特点造成在网上传送的信息很容易被拦截和篡改。在加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种黑客软件和病毒在互联网上肆虐,由此给网络财务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安全问题。

(一)由网络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

1.网络传输问题。网络财务的所有远程操作均属远程信息传输,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失真的现象,但由于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信息的传输路线是随机的,也就是这由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依据距目标地址的距离和线路的忙闲情况来决定信息的传输路线。因而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时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问题。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企业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旦被竞争对手截获或者被恶意篡改,不但企业高层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现状,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也会处于劣势,这对企业来说将会是致命的。

2.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表现出多样化、速度快、破坏力强、自我复制、难以防范等特点, 特别是企业的内域网与互联网连接, 使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的几率和病毒防范的难度大大增加。可见病毒对网络财务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同时,在庞大网络环境中, 网上黑客的攻击也时刻对网络财务信息造成极大的威胁。会计领域中电脑黑客主要是指竞争对手和专门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它们通过捕获、查卡、信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义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网络,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

3.财务软件的身份识别。由于网络财务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家、在企业里或其他的任何地方及任何时间利用网络终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其身份的识别与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相比更加困难,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企业网络财务系统账号被非法窃取,那么该账号再次登陆时系统将无法有效识别其身份,那么这将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产生威胁。

4.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电子货币、电子单据,电子提单、信用卡等的真实性确认;验资报告、产品质量说明书、售后服务保证体系等是否真实有效。传统的依靠鉴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信息接受方有理由怀疑所获取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同样,作为信息发送方,也有类似的担心,即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方正确识别并下载。网上信息的可信度面临危机。

(二)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以前的会计非常强调对业务活动的使用授权批准和职责性、正确性、合法性,但是在网络财务软件中, 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比较集中,使传统会计系统中某些职权分工、相互牵制的控制失效。由此导致的问题主要有:1.职责分离不恰当,内控失灵。企业内部合法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没有恰当的岗位分离,可能会越权非法访问会计数据,甚至非法修改和删除会计数据且不留篡改痕迹,更甚者非法拷贝会计数据送给竞争对手招致企业的破产。2.缺乏对企业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制度,致使信息丢失。丢失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运行间断电和死机等故障;二是计算机病毒破坏;三是人为对会计数据疏于保管或人为毁坏。企业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如果对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网络财务中,会计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数据直接 从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其他系统获得。会计信息的传送方式由附层型转为水平型,企业采购、销售等各个部门在将信息存储在中央数据库的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授权信息,获得授权的企业外部人员也可以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随着信息来源的复杂化、接触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增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符合要求,相关的制度和管理体系需要作出调整。同时,管理层对软件开发的管理、相关技术方案的选择、各种信息使用权限的划分,客观上成为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成因。此外,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日常维修、数据备份、操作日志、防毒措施等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

3.会计档案无纸化带来风险

在手工财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实行网络财务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网络财务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三)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网络财务犯罪的惩罚性法律。1986年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计算机病毒控制条例》等系列相关安全方面的制度,我国国务院于2000年12月出台的“关于网上信息的真实性管理规定”,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财务微机操作与网络财务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及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力的打击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犯罪,保护了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对于“网络财务”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只靠目前的这些法律规范还不能够有效控制对网络财务的犯罪,如果不制定对网络财务系统犯罪行为的界定及相关惩罚性措施,那么就不能有效控制犯罪和保护网络财务系统。

(四)高素质网络财务人员的缺乏

人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源,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应被忽略。在企业引进网络化管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人素质的培训,特别是培训领导管理层熟练应用网络。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财务涉及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相应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和职能也就有了不同。目前我国会计从业行业从业人员有1200多万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47%,高层次会计人才只占20%,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十分缺乏,参加国际职业认证并取得国际证书的人员在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的人员比例较大,而在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三、针对网络财务安全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强化技术安全

1.广泛采用新技术

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财务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有安全网关(放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防火墙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非法操作问题; 运用隧道技术能够解决网络财务中会计信息传输的安全间题。VPN即虚拟专用网,也称隧道技术。是指通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并通过一定的用户管理机制,在公共网络中建立起安全的“专用”网络,保证数据在“加密隧道”中进行安全传输的技术。通过VPN,企业的网络财务系统可以在公用互联网络上将企业总部、远程分支办事机构、数量不等的业务合作伙伴及出差在外的远程移动用户连接起来,实现个人、远程分支机构、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与企业总部间点对点或端到端的“虚拟专用”联接。也可以说“,虚拟专用隧道”如同在茫茫的广域网上为企业拉出了一条专线。而对于只要求证明信息是可靠的情况(能证明信息的出处,传输过程中未被改动),则可采用数字信封技术(数字指纹和数字证书)来解决。

2.建立必要的网上机构

建立必要的网上机构是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传输的重要保证,如“认证中心”、“网上公证”、“网上仲裁”等。目前,CA安全认证中心系统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邮政、证券和电力行业,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如企事业单位、服务提供商、服务器、个人等发放不同安全级别、不同用途的数字证书,满足网上各类业务(包括支付类和非支付类),例如安全电子邮件服务、电子报税、电子证券、电子银行、电子商场、代缴代付、银证转账、银企对帐、网上防伪打假等众多业务的安全需求,并且可以用于政府上网工程中的安全政务系统,以保证网上公文传送的安全性。

3.建立半开放式网络结构

企业的内域网Intranet与互联网Internet的连接,由于防火墙只允许符合过滤条件的信息通过和对已知密码的授权用户按所设置的服务类提供服务,而对信息内容则无法识别和控制,因此,窃取合法用户密码的人便可通过防火墙对内域网进行攻击。解决的办法是在Intranet与防火墙之间建立“门户网站”并安装监测软件。它起到“中转站”的作用。无论是从Intranet一方还是从Internet一方访问对方时,均需在“中转站”上登录。“中转站”是受控网站,当有登录请求时可报警,由Intranet的“值班”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和服务内容审批,批准后(附加审批密码)方能通过“中转站”,这样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 制定网络财务环境下的岗位责任制度

加强员工之间的互相牵制,使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明确岗位责任制,要求按照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在网络财务系统下,尽管会计系统运作的主要原则没有改,但在实现了网络财务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也可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安全。据统计,有超过50%的安全威胁是来自企业内部心怀不满的员工,其次是黑客。内部用户如果权限划分不当,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露。可以通过员工培训,一方面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错误的操作,增强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消除对企业的误解和矛盾,减少来自内部的恶意攻击。

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第一,制定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和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第二,加强系统人员的操作管理。人员操作管理的重点是权限控制,系统管理员被赋予超级用户管理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硬、软件的管理维护和网络资源分配,操作人员应按照被授予的权限严格作业,不得越权,系统程序员不得进行业务操作,以避免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给操作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第三,建立计算机资源访问授权和身份认证制度。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财务的资源访问授权和身份认证制度,明确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并分别定义其可以访问的信息资源对象。企业可以按照网络化财务系统的需求,设定各财务人员上机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通过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落实其责任和权限。结合密码管理措施,使各个用户进人系统时必须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进人系统之后也只能执行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功能,防止非法操作。

2. 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安全技术控制制度

静态预防。有些安全威胁通常是已知的,而且这些威胁不会变化,如已知的系统漏洞、病毒等。针对这些已知的威胁,可以采用一些网络安全产品、工具和技术保护网络系统、数据和用户(包括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字、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等)。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恶意攻击,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光纤不会产生电磁辐射,造成信息泄漏,因此,通信线路最好选用光纤。

动态保护。网络安全技术在发展的同时,黑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网络安全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是开放的。也许今天对你来说是安全的,明天可能就会变得不安全,如用户可以利用“网络监听”来窃取网络中传输的机密信息。而监控和审计就是满足动态安全需求的一种安全策略。它能通过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控制网络访问范围,以及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以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

数据恢复。当入侵发生后,对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系统数据被破坏等,这时,必须有一套机制(系统备份等)来及时恢复系统正常工作,让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运行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损失会更加惨重。

(三)建立健全网络财务的相关法律、制度

法律是经济运行的护卫者,是惩罚违规者的根据和有力手段。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与监督机制,就不能保证参与者的公平竞争。“网络财务”立法是“网络财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保证各项财会信息的真实、口径统一以及安全有效的措施。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针对网络财务系统的犯罪的控制非常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法律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网络财务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计算机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网络财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加快防止网络财务犯罪的法制化进程,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惩治利用网络财务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及惩处方法;(2)建立网络财务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网络财务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及受何种保护。网络财务安全立法应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原则,并参照国际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一套规范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财务犯罪的手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犯罪的发展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以保证能够应对各种新式犯罪,以遏制新式犯罪的发展势头。保证网络财务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网络财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