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古诗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篇1

一、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

1.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

体育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应该端正自身的思想,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充分地了解体育器材、运动场地以及体育项目等是否适合学生现阶段的锻炼学习。但是一般的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以及详细的动作知识等,致使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2.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风险

初中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活泼好动,对教师讲授的安全知识没有充分体会,对力度的把握不到位,致使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摔倒、擦伤甚至骨折等安全事故。

二、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措施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比较普遍的,这也是困扰初中教育安全进行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以便全方位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师生必须树立安全意识

(1)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讲座,以便将最新、最有效的安全事故防范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也应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对教师讲授的关于安全的知识认真地理解,在平常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认真履行。体育老师在讲授相关动作的时候应该认真观看,仔细掌握诀窍,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体育教学的备课要科学合理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不合理的项目和环节予以删除。教材的选取、器材的安排等都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情况,在上课之前必须仔细地检查教学使用的器材,如有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除,器材的使用过程应该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以防在使用的过程中受伤等。

(2)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充分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很多的初中生对于课前活动不够重视,各个关节没有活动开,接着就开始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活动,从而对关节的磨损比较严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前的准备活动应该具有新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间接地达到预期目的。而在进行特殊项目的活动中,应该将全身能够发力的关节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头、颈、腰以及手脚关节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

3.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1)合理安排教学

初中生对各种体育锻炼来自兴趣,而在进行练习时难度比较大,需要时间比较长的活动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到有压力和信心不足,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专心地进行动作和技巧的学习,从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教学的内容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进度要循序渐进,对于难度比较大和动作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做好认真的辅导,从而使得学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有着舒展身心、促进身体机能的成长等作用。

(2)教学内容应该将安全放在关键位置

篇2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设计探究题误区。自主探究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设置探究性课题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探究题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探究题过于简单,有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语文文章中,探究意义不大,无法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2)一些探究题难度较大,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探究目的何在,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同样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这两种极端的探究题设计方式,使教学目标和探究题相脱离,不仅不利于学生拓展情感,还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2.探究法误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了比较的重要性,在比较过程中理解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应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世界中。然而实践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法存在认知误区,没有理解探究法的精髓,极端的理解为探究性学习,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开放,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将课本作为根本,对学生不符合课本的探究性学习结果进行全部否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还有一些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将全部学习内容交由学生自己探究,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纠正,影响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改善对策

1.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体现启发式精神。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探究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体现启发思维的作用。探究题的设计并要求对课文进行再现,而是围绕课文开展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探究题设计的难度大小是初中语文教师改善教学误区的关键,设计标准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大难度,迎合学生的需求,发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导作用;3)探究题设计要全面。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确保探究题的全面性,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积极的引导。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本质上是教学指导思想和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基于教学基础理论,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同实际教学状况结合起来,深入的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要全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把握规律,在给予学生探索空间的同时,还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的重视,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运用探究式教学。

3.归纳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重视教学过程,忽略教学成果总结环节的问题,根据教学教案,主观上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应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由教师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纠正,保护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要只停留在诗词的字面含义上,要从作者所处时代环境出发,引导学生将作者同时期所做的其他作品作为参考,配合教师的讲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词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掌握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篇3

弄清学案导学的含义就首先体会“导”字的意义,新华字典上解释由①带领,引导②,教育,启发③传送等三种含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传送的式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直接“授之以鱼”的教学。而学案二字是区别以教案的提法,学案在设计之初就是秉持这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目标。学案的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而编写,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案的编写。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发挥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偏离,否则容易出现面面俱到,而面面皆生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定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选择方法,完成学习任务。[1]

把握这一原则性后,要重点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模式的载体学案的设计,教师以学案为指向,学生用学案展开学习。所以,学案的设计必须精心,经过反复论证后才能应用。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学习进度深度,适时的引导学生,达到高效的学习。[2]

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教学做出调整,同时监督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不断强化和巩固。例如学习《行路难》其一这首古诗,学案中主要将古诗的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问答题,简答题等形式。基础知识需要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事迹,重要的作品,古诗的创作背景,背诵古诗等。此外,如果有要学生对古诗有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尝试对古诗进行鉴赏,可以有以下几个问题。⑴这首古诗的诗眼是哪个词?(2)哪几句诗写出行路难的程度?这样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其次,是问答题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简答题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1)面对行路上的难,作者是怎样面对的?用自己的话概括。(2)《行路难》中的“路”是指我们平时走的路吗,如果不是,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最后是简答题,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1)作者通过《行路难》这首古诗主要想表达什么?(2)《行路难》这首古诗和我们以前学的李白的其他古诗有什么异同点,试举例说明?(3)《行路难》中的难指的是什么难,结合创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通过学案的导学,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住学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而不至于面面俱到,面面俱差。使教学目标更清晰,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又是各个学科学习必须使用的“梯子”。所以在基础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地位不言而喻,不申自明。可以适当在学案上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成分,比如在学习《论语》选段的时候,导学案中就可以加入春秋战国相关历史探究,比如可以设问(1)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文明的情况是什么?(2)春秋战国时期选官用官制度的了解?这两个问题一是民生,一是政治,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更能深刻的理解孔子思想学说出现的背景与意义。再者,为了更深的探索,可以增加类似,儒家学说在各个朝代的发现与具体应用的交流会甚至可以是小型辩论会。在老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明白思想主张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更能培养学生一中方法论的意识,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教师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要求更高。要想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以往那种“金山读霸”的授课模式不再适用,教师要博采众长,成为一个全面的教学引导者。根据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得涉猎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学案的导学目的发挥到最佳效果。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矛盾的成熟期,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上,也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自主学习过程出现的情况问题就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如此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的学生发散思维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教材和教案结合的形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巩固课堂内

容。这样的教学构成形式单一,不仅课堂内容少,教学质量也不高,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是不合理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灵活丰富的语文课堂,开阔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还是以课文分析为主,而单纯文字性的分析过程往往是枯燥的,对于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也比较模糊。

如果课堂教学还是以阅读和背诵等为主,学生只会完成机械式的理解,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比较难以完成。正因为初中语文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理解情境非常重要。比如,写景类文章《济南的冬天》,文章中心是围绕写景抒情展开的,如果教师通过文字分析景色内容和情感表达,学生只有印象上的概念,视觉和情感并没有直观的刺激,理解是间接的,教学质量因此难以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课堂上教学资源的展示更为高效。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展示真实情况下济南冬天的景色,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结合文字表达,学生能够将这种学习感受与生活体验形成一种联系,在相似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这样的对应关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多样,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可解决平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另外,学生感悟得越深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话题也就更多,能极大地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被动学习的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感受的课堂,课堂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建筑艺术为主题,选择了几篇典型的文章。《凡尔赛宫》一文主要介绍了法国巴黎著名的凡尔赛宫的壮丽景观,描写条理清晰,有较强的代入感。但是凡尔赛宫对于学生的理解只局限于文字概念,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写作手法的掌握也不够深入。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制作属于自己的导游PPT,以凡尔赛宫为目标景点,从网上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历史、建筑特色、外观照片和细节照片,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进行导游展示,到重点部分尝试让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看谁介绍得最仔细、最生动。这样的课堂活动利用课件展示,以导游这一引导线索形成动态的浏览过程,结合照片和文字分析有联系地形成图像记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符合初中语文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将学生自主探究,改善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交流平台还能让学生和教师无间隙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加多样化,无论是自主探究搜索资料探寻问题结果,还是在交流平台上与同学或教师讨论得出问题结论,都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记忆。

初中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入了很多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内容在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一方面因为古文生僻字较多,语法也与现代汉语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寓意更加深刻,不仔细思考难以发觉更深层次的内容。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带有一定的传说色彩,讲述一个渔夫误入世外桃源经历的大同生活,想要再次寻找却没有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理想化的生活景象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这样的深意与作者的背景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没有好好了解很难理解作者作文用意。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借助文章注释进行理解,课堂上通过动画片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故事内容,再让学生修正自己对于文言文的释义。先让学生对文章有明确的了解,才能引出对于作文用意的理解。如果教师像介绍作者一样,学生知识机械式的记忆,不会主动地将作者背景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还是存在障碍。不如把了解作者背景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像阅读故事一样了解写作背景,这样不只是记忆的过程,还能更好地将文章内容与背景综合思考。如果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交流平台与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不断形成正确的思路,体验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要不断探究提高策略。比如,如何提高课件的内容效率,减少多余的具有干扰因素的内容,确保课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够高效获取知识。又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时机,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抽象概念可以利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加深理解,但写作练习等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时也就不必采用多媒体教学,所谓好东西要用在刀刃上。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真正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更好的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隆清.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初探[J].新课程:上,2011(07).

[2]刘亚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 2011(32).

The use of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Yu Meihong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索性学习方法 具体应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方法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积极的相互协作,共同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自身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索性学习主动掌握知识。但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探索性学习方法进行具体应用呢?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此加以分析。

一、探索性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益的启蒙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开发学生在知识方面、语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方面的潜力,而且是一种美的教育。优美生动的课堂教学有益于中学生于语言的雕琢过程中学会感知美、表现美,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重视初中学生的语文教育不仅有益于提升他们的爱国热情乃至全民族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准,而且有利于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促成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取得进一步的成就。步入信息时代以来,初中语文的教学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探索性学习方法为例,它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抽象僵硬的模式,以其课题性、开放性、主体性的特点获得广大教师的青睐与同学的欢迎。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方法有益于创设语文问题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等,进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探索性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息息相关。我认为,教师应着力于探究方法上的引导,适当点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①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小组协作?应遵循哪些原则展开分类讨论?②分析文章主旨可按哪些步骤进行?文章的主旨与课文的背景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③如何利用多媒体,如电脑制作一个能够反映古诗意境的Flas?小组成员如何设计所要展示的幻灯片?

(一)师生互动,集思广益。

教师应仔细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设定探索目标,同时应注重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其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学生得出的初步成果可能相对幼稚,但教师应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对探究成果中所体现的开放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进行肯定,鼓励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于提问中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激发同学们的自主探究潜力,使其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学习《五柳先生传》和《醉翁亭记》,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关文章的历史背景一直是众说纷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在小组协作中,我倡导师生互动,于平等交流中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充、完善已有的结论,并以读后感、小论文形式表示出来。如学完《紫藤萝瀑布》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就心得感想写《生命的意义》、《紫藤萝给予我的启示》等作文。在读后感、小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必一定要有华丽的言论,但一定要做到感情真挚,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行文规范,以此锻炼在课后的探索研究能力。

(二)小组交流,升华总结。

在小组交流学习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积累经验,反思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原因,以及所暴露出的问题、今后可改进之处。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探索性学习常用的研究方法:如举一反三的类比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等。叶圣陶早就提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所以教师更应优化教案设计,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掌握探索性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学会自主性研究学习。

(三)发散思维,鼓励探究。

前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早就提出:“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诚然,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兴趣的原动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热情。所以,在探索性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孩子以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探究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而不是单纯强调教学任务计划,束缚孩子个性发展的思维。另外在上述课题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对得出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再探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探究该课题,通过观察、猜想、证明、检验,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领悟到学无止境的深意。如学习《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课题可以设计如下:①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鼓励同学通过各种手段(如图书馆、网络等)搜索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根据作者的意图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手法;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与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分析“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等是如何体现紫藤萝的生命张力的;③猜想作者所要真正表达的思想;④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证明自己的推理;⑤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历史背景等,验证自己的推理;⑥交流感想,以论文形式研究报告。

三、让多媒体成为探索性学习的好帮手

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传递信息、交换信息、储存信息、处理有效信息的过程,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以多媒体手段促进探索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如在引导同学们学习《爱莲说》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展示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莲之亭亭玉立、品质高洁等,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媲美的。因此,关于语文探索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更应结合新课标要求的标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图片、动态表格、音乐、文字等充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而不能受限于课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有益于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浅入深、鞭辟入里,引导学生摆脱语文思维中的思维定势,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拓宽眼界,拓展眼界,充分调动眼耳口鼻等感官,从而锻炼综合的语文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寓教于乐,我们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上有效时间内的信息容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力。另外,在授课前,教师应结合自己的风格特色与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合理设计课件,创造合理而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可以一味节省作图、板书时间,以期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以填鸭式灌法输入给学生大量消化不了的知识,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恶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只有我们以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才能展现教学亮点,发扬教师风格,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收到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08.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72.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由于农村学生受到地域、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到了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在农村初中,孩子们是比较单纯的,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进入了初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出现了许多缺陷,农村初中教师必须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学习困难生。对待学习困难生,尤其应当倍加关怀、真诚帮助。再次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索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能力,不仅与其知识储备和智慧有关,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学习的求知欲密切相关。学生的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驱力。然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是凭空产生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提出问题。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习呢?应该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走进学生,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情境。

三、优化教学方法,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新人教版的教材,在课本的扉页上都有“写在前面”的话。它是对语文内涵最权威的阐述,用好它,就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敲门砖。学生学语文,对不同的教与学方式的反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叶圣陶先生早就主张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课上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相机诱导。要特别重视上好综合实践课。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强烈地感觉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更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兴趣持久性的最好办法。用好教材,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革新阅读的方式、方法。

篇7

有效率的中学语文复习课可以使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进行再现和巩固,及时堵漏补缺,做到温故知新;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能够对语文知识的检测和对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上好中学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并不断探讨的课题。那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复习课呢?就要从五个“时”入手,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按时设计好预设性较强的复习课教案

一堂好的中学语文复习课必须要有好的预设,这是成功的、高效的复习课的基础。语文复习课的信息量更多,容量更大,效率要更高,这就要求语文复习课是预设性很强的课,复习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学情等都要在复习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安排。教师要针对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前按时设计好预设性较强的复习课教案,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复习内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用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优化复习环节。

复习课设计要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复习课要始终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处理好复习应试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那种只为提高应试分数而教的短视做法是不可取的。

复习课设计要循标依纲,回归教材。要体现新《课标》精神,依据省、市《中学语文学业考试大纲》来进行,要回归教材,用教材复习,而不仅仅是复习教材。要善于整合、开发和利用复习课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中学语文教科书、相关配套教辅材料、相关复习提纲与配套练习、其他学校的资料,等等。还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生成校本语文复习资源。

二时:时常进行语文知识梳理、归纳的引导

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内容,其综合性决定了语文复习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中学语文复习更要适应这一特性。因此,中学语文复习更要重视时常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以旧带新,温故知新,构建和完善中学语文知识的体系。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的方法。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中考写作复习指导时,就要有作文理论知识的归纳,应当有“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环节,分专题进行系统的指导,才能有所成效。

为了配合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中学语文复习课可以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分专题分块进行复习,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内容,可以各自成块,组成复习专题,但各专题又有联系,相互渗透,既有系统连续性,又注意各专项语文知识间的衔接。复习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在系统中,它更应当像系列剧,而非连续剧。

这种分专题分块进行复习的形式更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中学语文知识的体系,教师要加强各专题、各块内容的整合。如中考语文复习,可按“字词”、“古诗词”、“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综合性学习”、“文学名著”、“作文教学”等专题进行,这些块既相对独立,又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系统中,既全面兼顾又有所侧重,且可以相互渗透,如在进行“阅读”与“作文”两个专题的复习教学时,就可以相互渗透,在“阅读”复习板块中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在“作文”复习板块中可以用到现代文阅读的知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中学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二者是双轮,是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时:适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复习方法指导

简单、有效的学法指导能让学生更快地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胜过老师拿着鞭子的督促,胜过千遍万遍的重复。中学语文复习方法指导更为重要,如诗词的识记方法、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现代文的解题方法、作文思维、课外阅读方法等等,都是要适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复习方法指导才行。经过反复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信息筛选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都会有所加强。

因此,一堂好的中学语文复习课不能只是知识的归纳和理论的讲解,要进行有效的复习方法指导,要有题型举例和答题技巧指导,要侧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比如中考复习“名著专题”,就要有中考名著常考考点的解读,并进行中考名著题型的再现和链接等,提供实例让学生参考,从而更好地配合名著知识的归纳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又如在进行“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时,就应当对论证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将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的辨析和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并提供范例,让学生有例可循,有法可学。

四时:定时给予思维训练、语言实践的机会

复习课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复习课要避免教师“一头热”、“一言堂”的现象,即使是适合讲授法教学的内容,也应当留给学生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且要定时、定量,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在复习过程中,有配套的练习与小测,复习前的检测可以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检验学习的效果怎样。复习后的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复习的效度如何,以便及时补缺补漏,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师要精选例题与习题,练习可做分类要求,避免“一刀切”。复习课最忌题海术,老师应当是船长,要在题海中巡游、试航,确定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学生才不致在茫茫题海中迷失而无所得、精力疲惫而上不了岸。

复习课要有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现在中、高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已明显地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向“语文素养立意”,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语文思维品质,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语文能力,使学生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即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时:及时作出适当、有效的复习效果评价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中学语文复习课也要有适当的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复习效果及时作出适当、有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学业综合评价、学习能力评价、课堂即时评价、课后练习批改、课堂小测、复习测试、作文的批改与评讲等。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复习的效度,以便及时调整复习的进度和方法,老师也能考察学生对复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时了解学生复习的效果,检验和改进复习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评价,可以进行目标管理,让学生设定大目标(如质检和中、高考目标等)和小目标(如阶段测试、月考、模拟考、小测、日目标、周目标等),要求学生围绕目标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册册清,可以增加小测次数来及时评价目标的实现过程情况,教师要对小测及时点评、及时奖惩,并及时跟踪目标落实情况,以成绩单形式及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

篇8

我县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初中语文教学案,好多教师面对成型的教学案无所适从,干脆就直接拿着现成的教学案上课,语文课从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变成了对答案,变成了机械式的问答,教师也失去了自我。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拥有了教学案,而失去了对教材的审读、深读、解读,失去了自我的教学风格,失去了对学情的应有的把握。

首先,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来钻研教材。其实,我们在从事任何教学活动之前,都要对教材进行“裸读”。即抛开所有的资料,阅读教材,走进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够根据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切入点,在平淡无奇的文字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把我们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教学案相结合,让教学案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就如同我们在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去写首诗,是匠心独运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如沐春风,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听海,似波涛汹涌迎面而来;看山,方悟深山听蛙鸣的道理。只有“入乎其中”的与文本的对话,理解作者在特定时代特定场景下的情感,才能体悟作者融入到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而后方能走出文本,在广阔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作品,愚钝的心才会开悟,模糊的视野才会更加清晰。

其次,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把薄教材读厚,能做到旁征博引。俗语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变成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抑或是潺潺泛着波光的河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再如王崧舟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教学观摩会讲《长相思》,引起了轰动,被专家誉为当代小语界的经典之作。王老师说,其实谁都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上课之前,连教案也没有。而后,王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披露,自己曾经为这节课苦苦琢磨了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他一直试图在古诗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做了大量的阅读,仅读书笔记做了数万字,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我们想想王老师仅仅为了一节课就做了如此大量的准备工作,算不算厚积薄发,是不是旁征博引,这样的教学肯定由原来的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

我们阅读任何文本,都会想象与之相同的文本,这样既可唤醒自己的教学,也会唤醒学生的回忆,能做到这一地步,好多文本学生无需我们的指导也能明白。例如我们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然会联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阅读《斑羚飞渡》,自然就会想起《狼》、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篇。

第三,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发现教材中诱发学生想象的地方。我们教师只有对教材有自我的见解、独到的理解,并对教学设计烂熟于胸,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如庖丁解牛般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使自我的课堂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例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诗人眼里的开花,似清风徐来,似美妙童话,似言犹在耳。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用通感,把人对空气的感受转嫁给蝴蝶,用蝴蝶来感受空气,把空气想象成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还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整合教材,整合教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整合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的教育功能释放,甚至放大,更显语文教学的特殊之处。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在单篇课文的教学完成之后,还可进一步延长其价值里程,进行单元整合阅读,开展“个性与环境”的课题研究,思考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环境对个性的影响?思考作者几次见到方仲永的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鲁迅在三味书屋多年好奇心依然强烈,外界的条件会不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篇9

率先尝试 成为学校新课改的忠实实践者

“课改很好,相见恨晚。它解放了老师,也激活了学生。”这是徐彩梅对新课改的评价。可以说,徐彩梅是新课改的“忠实粉丝”,她作为庆阳五中新课改实践的“领头雁”,以自己的实践和行动很好地对新课改进行了解读。

徐彩梅说,在新课改推行之前,她也曾有过对新课改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和总结,但是一直没敢放心大胆地进行。最终在新课改的助推下,才坚定了她尝试的步伐。于是,从2006年开始,徐彩梅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的实地学习之后,就开始着手对新课改进行大胆地探索尝试。

徐彩梅知道,要正确地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它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成果,需要借鉴更多教育专家、教育实践者的经验,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效地实施。于是,她经常会潜心阅读一些国内外语文教育专家的教育专著、教学论文、教学随笔等,然后将学习到的经验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用。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尝试,研究出新教法、新学法。她独创的“五环节教学法”,即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点拨、反馈训练五环节在课堂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在全校范围内得以推广。

“五环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给学生预留了很多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也就是徐彩梅所说的,它“解放”了老师,“激活”了学生。

徐彩梅说,教学中最头疼的事就是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写作业不积极,这样语文成绩也很难提上去。于是,在多次的实践中,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全班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即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这样每个学生的作业难易程度都是适中的,他们在做完题目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学困生不爱写作业的习惯也慢慢有了改变,语文成绩也渐渐有了提高。“分层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不喜欢写作业的学生,在我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后,能感觉到他们都能心情很愉快地完成作业。有些学困生在做完自己的作业后,甚至还会尝试去做中等生和优等生的题目,这一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徐彩梅非常激动地说。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能进行大量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学校安排的语文课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学生由于课业繁重或者不感兴趣等,常常会静不下心来阅读。于是,徐彩梅专门针对这一情况探索出了“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法”,这一阅读教学法是在经过三年的尝试之后才在学校开始推广的。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正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将阅读带进了课堂。“我会挤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我会允许我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课堂上阅读,同时也会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书籍,有时我还会专门带他们去图书馆阅读,或者组织一场读书交流会,学生很喜欢!”

当然,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徐彩梅就实现了这样的教学,她探索出的又一新的教学法――“作文个性化教学”,就为“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法”提供了检验的机会。这一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它要求学生在作文的结构形式、语言表达以及文体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突出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相信很多教师对此肯定会感到很困惑:作文也可以“个性化”教学?事实却是如此。徐彩梅创作的“作文个性化教学”注重创新,她要求学生对于某一话题作文,可以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形体写出来,如可以用日记、小说、书信或者话剧等各种不同的文体表现,要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接受快,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也非常快,当时我带的班级在参加全市作文竞赛的时候,还拿到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徐彩梅很自豪地说。

多年来,徐彩梅对于新课改的探索热情一直不减。当然,她对新课改做的实践尝试远远不止这些。徐彩梅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她对于新课改的实践热情及方法:“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研读《新课标》,说真的,我对《新课标》的研读不下10遍;其次是要相信学生,在课堂上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因为老师讲10遍,不如学生亲自学1遍;再次老师要授学生以‘渔’,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不断前行 让教学之路走得更远

“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徐彩梅深知,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荣誉是鼓励,更是压力,要想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前进。于是,在闲暇之余,她通常会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教育“名人”对话,借助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

徐彩梅说,在阅读的时候,她更喜欢有目的地去阅读,因为这样可以更快一些地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前沿信息。有时候她还会自我加压,自订读书计划,经常会阅读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如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陈红兵等教育名人的教育专著;或者有时候不断地点击知名度高、理念新的教育网站,学习新理念、研究新课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研究性、专家型、学习型的语文特级教师,让我的实践成果有更多的践行者,来为老区的教育事业增添一抹绿色!”徐彩梅坚定地说。

名师高屋建瓴的引领,给了她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近10年来,她不断地从自己成功的一节课出发、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课后反思出发、从教研课题出发,总结提升,突出创新,以新课程为理念撰写发表或获奖的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就有30多篇。由她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就有6项,4项已通过鉴定并获奖,2项正在实践中。庆阳市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已于2009年7月通过庆阳市教研室鉴定并被评为庆阳市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她担任课题组长并组织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与的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已于2010年5月通过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并获得一等奖……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徐彩梅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她期待有更多发挥“热量”的机会。2006年秋季,庆阳市教育局开始举办全市的经典诵读活动,庆阳五中由此也开始创建书香校园,然而学校供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非常有限,于是徐彩梅踊跃提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想法,同时还拿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详细计划,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学校行政会决定从2009年暑假开始,由徐彩梅主持编写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精编》(共三册),计划每册由备课组长进行筹稿和统稿等工作。

想法虽好,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遇到了诸多困难。“因为当时适逢暑假,大多数老师都外出了。有些交了稿子的老师其实也只是从网上下载的没有变动的原稿。当时我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几次发了自己写的稿样给其他老师,但是等到开学,老师们交出来的也还只是一个‘毛坯’。”徐彩梅无奈地说道。没有办法,徐彩梅只好加班加点,亲自编写。从教材每章的框架设计到内容的筛选,从教材内文的校对到版面的整体设计,从教材刊本的确定到装帧印刷,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利用教学之余时间跑前跑后完成的。

“这三册书基本上是经过了10多次的校正后才正式定稿装帧印刷的,它于2010年还获得了中央教科所教科研成果的二等奖。这个工作学校没有给一分报酬,我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补助。”谈起这些,徐彩梅很平静,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当时的辛劳,有的只是满满的欣慰,她似乎觉得自己终于对这么多年的科研及实践成果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这些工作的开展,常在徐彩梅工作之余、休息之时,她乐此不疲,辛苦着,也快乐着;付出着,也收获着,甘之如饴!

指导帮助 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徐彩梅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不忘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成长。

自2006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就在语文教研组内开展“青蓝结对”,她对照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促其尽快成长。通过听课、评课、讲座、指导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由她指导的廉静、张莉、齐晓娟三名老师还曾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组织的课堂大赛一二等奖,她本人也获得了优质课指导老师奖。

2009年,学校安排徐彩梅与青年教师闫安进行“师徒结对”。徐彩梅经常利用每周教研组长签字的时间,对闫安的教案、制作课件、上课、论文、课题等进行悉心指导。除了“徒弟”之外,徐彩梅还多次指导中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充当“护花者”的角色,指导做课的老师备课、上课,并跟踪课例进行点评,她成了青年教师们眼中一等一的“指导大姐”。

2012年,徐彩梅在被评为庆阳市初中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后,还成立了“初中语文徐彩梅名师工作室”。徐彩梅说,创建“名师工作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各级名师和学校改革与发展急需的骨干教师,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名师工作室”主要是在徐彩梅的带领下,通过让教师系统学习并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断拓宽教师们的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让教师们进行研讨交流,然后撰写研究课题、论文,并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的展示,从而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及教学风气。

徐彩梅告诉记者,工作室自创建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就本校工作室的成员来说,成长很快,工作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常规的课堂教育教学、各类活动,还是各类竞赛,老师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张世猛老师取得了庆阳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甘肃省初中语文学科说课二等奖,刘彩云、杨小红、郭宏伟等老师获得了庆阳市汉字书写大赛优秀指导奖,许宏涛老师获得庆阳市第六届教学能手等等,一年多来工作室的成员在校内外获奖达20多人次。”

徐彩梅在博客中这样写道:“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们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带徒弟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今后我们还将共同经历学习、成长、成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会获得双赢,让师徒结对走向共生。”

篇10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状况分析

  所教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有待提高。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构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述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潜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潜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资料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必须的语言感受潜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潜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资料,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潜力之间以及知识、潜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潜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潜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潜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1.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3)2.爸爸的花儿落了(2)

  第二周3.丑小鸭(2)4.诗两首(2)5.伤仲永(2)

  第三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3)6..黄河颂(3)

  第四周7.最后一课(2)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9.土地的誓言(2)

  第五周10.木兰诗(3)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3)

  第六周11.邓嫁先(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3)

  第七周清明节13.音乐巨人贝多芬(2)

  第八周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15.孙权劝学(3)

  第九周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明星”(2)复习(4)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16.社戏(2)

  第十二周17.安塞腰鼓(2)18.竹影(2)

  第十三周19.观舞记(2)20.口技(2)综合性学习写作:戏曲大舞台(2)

  第十四周21.伟大的杯具(2)22.在沙漠中心(2)23.登上地球之巅(2)

  第十五周24.真正的英雄(2)25.短文两篇(2)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2)

  第十六周26.猫(2)27.斑羚飞渡(2)

  第十七周28.华南虎(2)29.马(2)

  第十八周30.狼(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2)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考试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2

  时间从来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尽管,我们有时也曾尝试努力抓住它的尾巴。悄然而至的三月,让我不得不感慨时光的稍纵即逝,让我不得不想方设法让时间溜走地更慢一点。新学期伊始,我再次站在八年级的讲台上,面对着的是92个熟悉却也陌生的孩子。

  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努力使学生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尝试语文教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力求创设风格独特、充满活力、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具体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每一节课,努力提语文课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学习有关课程理论:《语文课课程标准》,探讨在语文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规范师生课堂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诗意课堂。

  2.认真落实备、教、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

  (1)坚持有实效的备课,精心设计课件。

  (2)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的考查,严抓落实,把知识点的学习,过关切实落到笔上。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

  (5)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增强习作的新颖性。

  3.优差辅导方面。

  ⑴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⑵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⑶授人以渔,教给方法,提高兴趣。

  ⑷结对帮助,齐抓共管。

  针对优生的铺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一些有针对性,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优生的思维。

  三、教学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2、 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20节,多听刘妮娜老师的课。

  (二)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省、市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阅读、讨论、讲解、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精心设置每节课的练习和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认真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温情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并结合授课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4.坚持认真上好阅读课,让孩子以书为友,与书为伴,在浓浓书香中提升语文素养。

  我们在路上。一路摸爬打滚,跌跌撞撞,却有师友一路相伴,一路走走停停,亦步亦趋,却有同事一路相伴,一路风风雨雨,阴晴不定,却在每一次艰难前进时,可以看到身边孩子的纯真的笑脸,愿2015历经风雨,终能守得云开待月明。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3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年级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纳世界文化精华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装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装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达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一定的难度。个别基础很差的同学甚至在字词方面不过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我现在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去做的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含量,让孩子多接触文学作品,在讲课中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并对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加以解读和赏析,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先培养孩子的语感然后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

  四、具体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不仅需要老师要认真备课,学生也要积极的配合: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对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了解。

  ③“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共用。关注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使用文明用语,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忽略差生,要适当的设计简单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走进学生,了解思想拨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由于本身爱动、好玩,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还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有时也会找借口不完成作业,对于这种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初一的时候就给他们彻底改掉,因此这就需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其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尽量避免用尖锐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4、由于自己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授课时间不是很长,因此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教学设计不是很和谐,在设计问题时考虑不周,有时会使整个教学显得很杂乱,我想最主要原因就是阅历尚浅,经验不足,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在本学期中我要充分的锻炼自己,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多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上课的技巧,同时学习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