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因素的影响,使其融资比较困难,融资问题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应链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如果供应链比较稳定,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就会只与供应链中的企业发生交易行为,而不会与供应链以外的企业发生交易行为。供应链越稳定,说明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相对比较确定。在供应链金融中,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易能够产生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就是还款的来源,所以供应链越稳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就越低。而供应链的稳定性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分别包括中小型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交易的履行情况、交易的频次。比如,有两条供应链,一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为5年,每年能够发生12次的交易行为,且每次交易双方都能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另一条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时间为3年,交易频次为6次/年,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前一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就高于后一条供应链。

(二)行业发展情况

影响行业发展状况的因素有四个:第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第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第三,产业相关政策;最后,行业的经济周期。各大商业银行在判断行业的发展状况时,会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对供应链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通过掌握供应链的发展情况,有利于银行正确的评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行业发展得好,企业就会发展得比较好。因此,行业发展状况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如果一个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行业内企业间也会缺乏竞争力,国家也不会对此行业进行扶持。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样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是很乐观,所以其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中断的情况,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会偏高。

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一)申请人资质

申请人资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企业素质。对企业素质进行评估时,需要将企业的技术、管理、职工三方面的素质作为评估指标,企业要拥有较强的技术素质,才能够为其发展奠定基础。而管理素质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职工素质则能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二,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从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销售利润率;二是资产收益率;三是权益收益率。第三,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可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负债比率;二是负债权益比;三是权益乘数。第四,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同样是通过三个指标来评估的,一是销售收入增长率;二是利润增长率;三是股利增长率。

(二)交易对手资质

在对交易对手的资质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行业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信用级别的判断可通过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即授信审批通过率、历史违约率、信用额度等。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越高,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就越小。通过对交易对手所在行业进行评估,能够判断出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企业的还款违约概率作出判断。对交易对手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判断的指标与上述申请人资质对应项的指标相同。

(三)融资项的资产

状况一般情况下,融资项的资产状况在审核时,可通过质押物和应收账款的特征来判断。首先,质押物的特征。对质押物的特征判断,可通过四个指标来完成,分别是质押物的流动性、完好程度、货权风险和价格波动情况。后两项指标会影响质押物的安全性,前两者则会影响其市场价格。其次,应收账款的特征。这是影响企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其周期率决定着企业回收款项的速度,能够用于对企业的收款工作进行检验,也能够作为商业银行评估中小企业风险的重要指标。所以,只有全面掌握融资项的资产状况,才能对其信用度有更可靠的掌控。

(四)供应链的运营状况

对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交易时间和频度。交易时间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在金融方面发生交易行为的年限;交易频度则是供应链中企业在每年中的交易次数。通过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估。第二,行业状况。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可从两项指标入手,一是行业的增长率,主要是指行业的盈利情况;二是行业所处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第三,履约情况。供应链中的企业会与其他企业产生交易行为,而在交易过程中就会涉及企业的履约情况。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可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要对企业放贷,尽可能的规避放贷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时,需要对四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判断。只有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构建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银行才能判断是否应该对中小企业放贷。

参考文献:

[1]刘艳春,崔永生.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14-19.

篇2

摘要:当前物流行业发展中,基于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及传统物流在信息共享等方面无法克服的短板,使得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物理发展的趋势,更表现为其最高端的商业模式,借助于对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的整合和协调,使得物流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也逐渐面向了更大的范围,使得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企业管理的核心,有助于物流行业的更好发展。本文将结合对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二者区别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了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以期能为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管理;区别;转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物流已然迈入了供应链管理时代,随之而来的效应是,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将越耒越以集群与集群之间的竞争为主,综合来看,供应链所具有的优势已经足以替代传统物流模式的规模与成本上方面的优越性,供应链管理效率的高度与否对于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当前的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供应链的竞争。就我国当前的物流市场的发展来看,表现较为明显的是买方市场特征,物流市场中逐渐进驻了大量的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加之国外物流巨头的冲击,使得我国的物流企业吗,面临诸多困境,提升经营管理运营能力势在必行,所以促使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完善发展[1-2]。

2、传统物流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分析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当前新出现的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继而将物流活动看做是一个整体的,在运用其进行物流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其战略决策要结合企业群所依靠的整个供应链来进行,另外,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须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从这个管理理念下的视觉看来,库存管理只是起到了平衡作用,这也体现了二者的区别所在。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3]。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作用

当前发展中,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也使得以往的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必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就当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环境来看,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供应链管理对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

物流企业的运营中,其中的流通方式在传统称谓上,被叫做零售和批发,这是由其所处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在电子商务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零售被称为C2C或B2C,而对应的批发则被称为B2B,综合以往的发展来看,在传统的批发在社会商品的流通中占据的份额即为B2B,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从流通方式的革命视角来看,物流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商圈相对稳定,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供应链管理所能做到的。

3.2 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型现代化流通方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暗合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借助于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能胜任在物流企业中的管理及运用,继而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综合相关方面的发展来看,比较优势的理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基础,并借助于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凝聚为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实现全球化的采购、组织生产及销售,继而有效地衔接了现代物流与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现代生产和现代物流的有力工具,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方面意义重大[4-5]。

3.3 改变现代社会竞争的方式

根据以前的物流行业发展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其行业企业竞争的主体,细分之下有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竞争,也可能表现为同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会对生产和流通的规律和次序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而从以往的发展实例来看,严重的情况下会加速产品的灭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低档次的竞争方式,在其对应的手段方面,往往以降价为主,这将严重威胁到企业自身在未来的有效发展。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下,更注重于促使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以往社会竞争主体的改变,使其逐渐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组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逐渐走向了台前,成为了竞争主体的核心所在,使其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更高水平的竞争,对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展的大背景下,相比于以往的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基于利益主体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势必将会使供应链的管理更为复杂,这其中以各企业的地域分布更广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作为当前供应链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ECR和QR中,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众多的信息技术,如厂家管理库存(VMI)、自动补货(CAO)及EDI、POS等等,以上技术都产生自供应链管理,同样地,其也会对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和不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其的有效运用,能促进物流行业的更规范更高效发展,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6]。

4、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策略探讨

4.1 加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新时期的物流发展中,其基础是无可非议是现代信息技术,这也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的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是供应链形成和连接的关键活动,对于当前的供应链运用有着积极的改造和优化作用,基于物流发展的影响,对于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促进效应,并借助于后续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使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作用重大,是满足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面向客户,重组流程

综合而言,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若想合理高效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应党注意到其更强调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这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将日趋重要,无可非议,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的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7]。

4.3 诚信合作,发展核心竞争力

综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转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的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联合、规划和运作,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数组合运用,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4.4 促进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

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用户登录便可立刻识别身份并辨别其需求,并结合用户组成的不同,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继而将整个供应链系统顺畅的连接起来,使得整条服务链将以客户为导向,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迅速,以往的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基于此,变革与创新其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对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分析,并在后文写作中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变进行了积极探究,以期能借助对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和创新,不断地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荣宣.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J].企业经济,2011,09:41-43.

[2] 张燕.现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31:94.

[3] 韦智伟.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4] 陈娟.基于电子商务的精益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5] 王志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 李春学.企业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型研究[J].时代金融,2014,03:214+216.

篇3

关键词:行业金融;小微企业;城市商业银行

课题项目:2015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01027)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立足行业金融创新保定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赋予了更多具体内容。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引起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近几年多次削减前置审批即是明证。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地,保定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论在巩固放大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为主的产业特色,还是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将围绕核心大型企业涌现一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选择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当各家银行真正意识到小微金融价值时,发现身边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竞争者。近两年河北银行、邢台银行、浦发银行等纷纷入驻保定,银行机构达到近30家。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的营销已不再是推销某个产品,而是站在客户立场上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

一、城商行提供行业金融服务适用性分析

所谓行业金融是指银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具有相当规模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模式,集产品组合改进与服务模式整合的一种创新。一个行业中大型企业是少数,中小微企业占最大比重,且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上下游供应链条,因而行业金融模式是更适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种方式,准确地讲是“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首先,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最为了解当地产业发展,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又有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融入,这加强了城商行与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譬如,保定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市财政局,前十名股东中包括有河北建设集团、三利毛纺、英利集团这样的当地企业,形成天然的共生关系;其次,国有银行网点收缩以及股份制银行趋向二、三线城市市区的网点布局为城商行深入县域提供了机遇。保定市拥有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雄县革塑、高蠡纺织、博蠡胶带、顺平肠衣、满城纸业、易县建材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为发展行业金融提供了可能;再次,小微业务单笔额度低、成本高,“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以前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做法,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交易进行评估。这种批量化的方式可以分摊业务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二、行业金融业务模式

行业金融业务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具有相当规模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找出核心企业,由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对上下游客户的订单、应收账款情况等信息都有系统记录,因此银行获得产业链的交易信息,依托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为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使三方达到共赢。(图1)

一个供应链往往以少数核心企业为中心,上下游企业一般是中小型生产企业,资金缺口常常出现在购买原材料、维系正常经营活动和收回应收账款等环节上。因而近年来国内一些银行运用较多的模式有:一是为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进行融资的一种行为,即应收账款融资。主要解决供应商因为赊销无法及时获得账款,导致其无法继续采购原材料,或在接到大额订单后因为流动资金缺乏而难以完成订单生产的难题;二是企业把自己的存货作为质押而向银行办理融资业务的一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即存货融资模式;三是针对供应链下游企业采购商品的预付账款融资,主要解决商品采购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

“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关注的不是单个企业的资质、规模和财务报表,而是更加关注其交易对手和合作伙伴,关注整个产业链是否稳固。银行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信息互换、供货与结算信息披露共同达到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监控,从而进一步控制贷款风险。

三、行业金融服务实践及面临的挑战

自深圳发展银行2006年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后,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的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类似产品服务,并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授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大连银行在行业金融的开发上处于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领先地位,制订了包括汽车行业、工程基建行业、煤炭行业、工程机械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内的十大行业金融服务方案,基本上覆盖了各分支机构所在区域的重要集群行业。以汽车行业金融为例,大连银行为汽车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量身设计了国内保理、汽车合格证质押融资、保兑仓等金融产品。再如,龙江银行是最早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尝试者,抓住生产与加工这两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开展了资金流、物流全封闭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尝试。民生银行近年来在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冶金金融事业部之外拓展特色事业部:现代农业金融中心的茶叶事业部和与泉州分行并列的石材金融事业部等。

对比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由于供应链金融产品复制性强,可以很快被学习,各家商业银行产品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大致相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面对大型核心企业、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等潜在竞争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大型核心企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积极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业务,比如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海尔等,试图分享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杯羹”。尽管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但竞争压力已经凸显。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体制因素以及互联网化信息系统的技术因素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竞争能力。

四、对保定市行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化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行业金融特有的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对银行组织架构提出了一定要求,而目前一些开展行业金融的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化的规划、管理和监控机制。一级支行应根据自身客户资源,精选一批对银行利润贡献大的行业进行深耕细作。为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短、频、急、小、散”的需求特点,可以尝试建立适应于行业集群客户的事业部营销模式,根据拟涉足的行业特点设计相应的信贷业务流程,施行信贷工厂作业方式。

(二)做好区域市场规划。“大而全”的发展路线并不适合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想要在行业金融方面有所建树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特色,选定合适的行业开发客户资源。市场可以是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链,或者是一个县域的产业集群等。保定市不仅拥有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行业的大型企业,也拥有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雄县革塑、高蠡纺织、博蠡胶带、顺平肠衣、满城纸业、易县建材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一县一行业、一镇一品牌的集群经济特征可以成为城商行进行行业金融开发的切入点。选择经营机构所在区域的优势、特色集群行业进行批量开发,既有助于依托批量开发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也有助于从行业整体进行风险控制。

(三)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线上化、网络化已成为行业金融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已完成了各自的互联网化改造。例如,工商银行的易融通、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中国银行的融信达、融易达、销易达等系列产品,交通银行的蕴通供应链以及光大银行的阳光贸易融资等,都已经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升级。而作为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的城商行,应尽快实现两个层次的技术目标:一是基于银行内部供应链金融作业流程的电子化;二是参与行业金融的合作方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实现银行、客户、其他合作方的信息和工作流程的对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一洪.试论小微企业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5.

[2]吴琼.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

篇4

首先,监管政策明确、行业自律和信息披露推动网贷行业转型和规范发展。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了P2P网贷是专门经营网贷业务的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规定了P2P网贷平台的具体监管机构为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地方金融监督部门;规定对客户资金和网贷机构自身资金实行分账管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客户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对P2P网贷行业实行依法、适度、分类、协同和创新监管,既满足了该行业创新的要求,也改变了基本无规则约束的行业现状。

《暂行办法》还规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负责网络借贷行业的自律管理。2013年以来,各省相继成立了P2P网贷相关协会,至今网贷相关协会近20家,各省自律协会对网贷平台经营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

与此同时,P2P网贷行业经营改善,风险有所下降。

第一,网贷行业出现整合,但网贷业务总体呈扩张趋势。截至今年6月末,P2P网贷运营平台2943家,比一季度末减少78家;贷款余额5957亿元,比一季度末增加843亿元,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7393亿元;运营平台累计参与人数2833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474万人。二季度P2P网贷运营平台家数在减少,但贷款余额和参与人数却在增加,表明单个网贷运营平台的经营实力增强,网贷行业出现了整合、规范发展趋势。

第二,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下降。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全面启动,部分小微型网贷平台逐步退出,而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大型网贷平台更受客户认可,其贷款收益率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整个网贷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下降。今年以来,网贷行业的平均收益率逐月下行,由1月份的12.18%降至7月的10.25%,累计回落1.93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网贷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期民间借贷平均利率约6.3个百分点,网贷行业的普惠金融作用得到发挥。

第三,近七成网贷运营平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和江苏6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网贷运营平台合计1996家,占全国的67.8%;6个地区运营平台的贷款余额合计5564亿元,占全国的93.4%。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并且投资理财较为理性,网贷运营平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利于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新增问题平台数量阶梯式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问题网贷平台累计1718家,占全部平台家数的36.9%。今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395家,其中二季度新增156家,3-6月问题平台家数呈阶梯式下降,各月家数依次为116家、58家、56家和42家。

第五,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目前,中国市场流动性较宽裕,产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处于较低水平,P2P网贷行业加剧了对优质资产的竞争。部分网贷平台开发多元化产品,实施跨界经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由于供应链金融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透明的资金流向,逾期和坏账风险较低,因而部分平台逐步向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

最后,谈谈对网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趋势;启示

前言

最近几年,国际银行一个主要标志国际贸易的融资更多受到国内银行重视,各类新产品也不断问世,虽说国内各个银行发展情况也各有千秋,同时其他业务也存在同质化等情况,但是国际贸易进行融资时融资范围、对象等出现变化也是人所共知的,给予正确理解,对此项业务更为健康稳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对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前提下,对于此项业务发展展开分析,同时阐述发展启示,希望会对国际贸易的融资业务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1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一)融资方式与结构发生新变化

站在融资方式角度,如今融资方式开始表现出多元化特点,传统融资以信用证的方式居多,但是因为经济环境发生改变还有信用证交易受限,适用多类融资产品交易结算方式也开始涌现出来,打个比方,货押融资与订单融资形式,其同时满足企业进出口贸易汇款和信用证使用[1]。站在融资结构角度看,通常传统融资形式是经国内银行提供,虽说外国银行同样可以提供相应融资服务,但仅局限于打包放款这类业务上[2]。但从如今情况看,伴随国际经济加快发展与国际贸易活动逐渐增多,传统融资模式显然不再适用。同时贸易融资也并非是国内外外汇银行担当,部分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与包买商亦陆续涉足其中,这对企业从事贸易融资而言,融资渠道更加广阔,另外也给企业贸易活动奠定更加安全、更为坚实资金保障。

(二)融资对象渐渐深入中小企业

伴随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占据国民经济主要环节中小企业同样遇到了重大发展先机,发展势头蒸蒸日上。而中小企业发展以大型企业产业链为基础,而供应产业链中小企业同样会伴随大型企业贸易发展面向全球。大型企业发展还要以产业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基础,因此,想要全面推动产业链发展,让企业更快更好走出国门,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融入国际贸易的融资行列。另外,想要杜绝大型企业享有优惠补贴前提下渐渐想要垄断市场的心理生成,就应当想尽办法缓解中小企业承担成本风险与管理成本的资金困难,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当中做好自身定位,确保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三)贸易融资进出口平行发展

中国传统贸易融资仅局限于出口方面,但是伴随国际经济更快速发展还有市场经济飞速前行,相对应贸易融资出口进口平行发展也是必然发展趋势。中国传统出口融资模式主要包含订单通融、红条目信用证与承兑等内容。但传统进口融资方法并不多,仅有开证授信、信托收据与进口押汇等形式[3]。但国家进行贸易过程中顺差越来越大,致使国内外竞争压力越发加大,因而我国贸易政策也被做了相应调整。而想要带动进口比重增大,就会不断提出相应进口融资方案。发展至今,中国进出口的贸易融资已经基本上确保平衡发展,对于国内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来讲存在积极推动作用。

2发展趋势

(一)贸易融资发展将会直接加入供应链各环节中

贸易融资发展将会直接加入供应链各环节中,来降低整体成本。想要同国际贸易的供应链相同步,国际大银行不再单纯对国际贸易当中某个环节与阶段客户做局部融资调整,而在贸易全过程均能重视客户所需,由买卖双方签署合同起至买方最终售货环节,都会对供应链当中货物和资金走向信息进行跟踪。基于此,部分金融界翘楚针对机构做出一系列调整,自从JP摩根收购美国Vastera物流公司后,进而又收购一家名为Zine的票据管理企业,希望可以对其供应链金融服务予以完善,该跨行业并购很好打破传统银行、厂商与物流公司独自参与僵局,真正实现给进口方与出口方提供一条龙服务。此举对国际贸易中融资项目影响巨大,变成贸易融资加入到供应链环节典型事件。

(二)国际贸易的二级市场将形成

如今国际贸易的融资虽说对企业发展较为有利,但国际贸易环节融资活动并未处于一个高流动性、高透明化标准市场当中。因此众多企业展开融资时均会做诸多考量[4]。因此想要让企业放心大胆加入进来,调动起企业融资积极性,部分发达国家中,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融资市场渐渐成形,此市场不仅包含传统融资市场,还包含新时期下二级市场。所谓二级市场是指结合网络先进技术,具有信息快速传递、便捷等优势特点给投资者创造更多融资机会,使投资者同时能掌握全盘讯息,使融资市场高度透明化,促进公平融资环境当中企业间更为公平的竞争。因而二级市场渐渐成形同时当中自动化管理系统、MaxTrad等高科技应用,均更大程度提升国际化贸易融资透明度与流动性。

(三)融资形式伴随市场经济发展更为活跃

传统国际化贸易融资因为各国家经济存在多元化发展模式,因而市场活跃度欠佳,致使融资形式过于单一,方法不够灵活、操作简单、周期短等。因而传统融资模式没有办法满足对于风险较高行业与地区融资需要给予满足,特别是缺乏完善经济体制,经济不发达,市场整体消费不高地区。因此想要解决该难题,在资本化市场当中融资手段渐渐被带进国际贸易之中,例如金额较大贸易当中,推行包买商提供票据,经分散融资金额为融资机构减低风险等。如此就对更多不同企业融资需要予以满足,全球贸易市场活跃性也能被带动起来。

3启示

(一)应当建立相对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国际化贸易融资当中,通常融资机构会比较重视企业信用和首次融资还款主要风险。因而银行需要将企业支付、生产与信用情况等均放进融资信用的体系当中。实际交易过程中,由融资机构挑选信用好企业并通过授信额度办法,将可能存在隐蔽风险企业客户标注出来,并在决定融资时将此作为考虑依据[5]。除此以外,对于新增企业应当提出担保制度,以使风险降至最低。

(二)应时刻对融资风险有清楚认识

因为市场环境时常变幻莫测而且各领域还存在激烈竞争,因此企业决定融资时,应当对行业发展动态和风险情况予以综合分析。打个比方,生产制造型企业,它的融资风险主要是市场消费能力、结算方式与原材料市场售价等。因而银行在做融资贷款的时候就需要积极创新融资形式,并针对不同风险分析与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入世贸以来国际贸易也取得飞速发展,我国众多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品种因为经济迅猛发展,投资快速增长,企业有了更多需求等原因而更为丰富。但是实际办理业务时,也有很多业务产品,如打包放款、开证授信及提货担保等也得到迅猛发展,其他诸多业务产品,如透支额度、进口押汇、贴现与出口托收押汇等内容,相关领导与银行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力度不够,而始终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1]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0,06:19-20.

[2]吴迪.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J].甘肃金融,2014,11:32-33.

[3]宣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08:19.

[4]龚瑾.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J].管理观察,2009,18:48-49.

篇6

关键词:物流;货物供应链;服务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03-01

一、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在于,物流业正逐步进入一个成熟阶段。这个成熟的标志在于:物流内涵的拓展、物流过程的延伸、物流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公司管理的日益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一)物流行业的服务内涵将进一步得到拓宽。最初的物流行业只局限在解决运输问题,现在物流行业正逐步发展为将物品的装卸、搬运甚至仓储、保管乃至报关、通关,保险等相关的一系列业务全部囊括起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把整个商品的流通过程看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领域来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和经营的,同时还将产品的异地加工、包装、标志以及产品的分拨、配送还有销售、转让等增值服务也正全部涵盖进来。

(二)物流服务过程逐步扩大。物流行业的服务过程的发展历史为:“港对港”阶段—“门对门”—“生产车间”的阶段。最初的物流行业服务只是将产品从生产线运送给消费者,现在物流行业还会通过所谓的“即时供货(JIT)”以及“零库存(ZI)”等相关手段来帮助生产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与物资的利用。因此相较于以前的物流业的服务,现代物流业服务过程正不断延伸。此外,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加强还有相关法律的制定,物流行业的服务过程开始延伸到了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等过程。

(三)专业化,团队化的现代物流服务正在不断壮大。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第三方”主要是指那些提供相对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的企业。物流企业相比传统的运输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货物的实际转运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参与,而是以发货人或收货人的身份来开始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将支持提升物流行业运营的专业程度以及科学程度,并且还需要在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一种相对来说更加紧密、行之有效的联系。

二、当代物流行业的核心—货物供应链的一体化

物流管理作用在于将所有的分散功能要素全部集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此构成物流的基本要义。故此物流的理论形成从一开始便被存在着系统的思想因素。另一方面,物流活动所包含的各功能要素诸如运输、仓储、信息组织以及物流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效益的背反关系。所以现代物理行业必须着手于系统管理来合理正确的解决物流活动各因素间所包含的效益背反矛盾。因此所谓的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就是指针对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全系统效益的最优化而出现的一种融入了新的管理思想的物流体系。

新的物流思想对供应链有了新的定义和内涵,供应链包括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分配环节、销售环节以及最后到达客户手中等一系列过程。换句话来讲也就是说,新的物流思想里面认为,供应链不仅仅包括了生产经营活动,还囊括了物流活动自身的一些特点。

新的供应链体系是一个内部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物流链,它不再是一种单独的供应链。融入现代思想的物流活动收到供应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在传统的物流活动的效益观念以及库存观念上面,供应链中的各个部分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以及理念,这就造成了供应链内部各个环节有个能会因为各个环节自身的利益产生一定的矛盾。但是融入了新的物流思想的供应链体系,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思想以及信息技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实现的信息共享,增加了供应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内部联系,是的供应链从整体上形成了动态的过程。而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各个环节的独立性比较强,物流管理活动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时候不能从整体上针对供应链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总而言之,物流管理中的供应链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物流活动和企业互动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整体的统一的动态过程。供应链是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还是现代化的物流重要理论以及核心技术的集合。

供应链管理也称为一体化物流管理,作为20世纪末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的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物流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就是指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各个企业在物流方面进行的多角度、全方面的深度合作。现代化的供应链思想应用到物流行业有利于提升物流活动的效率,还能起到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的产物,尤其是在当前后工业化时代通过对资源以及劳动生产率来获取利益的潜力的极大程度的发现后,对物品的流通环节利益的获得既有动力,同时也会是现实的一种途径。通过对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是相关企业的物流培养能力,再次是新的物流现代化技术以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分工协作能力等各方面因素。

国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当前的现代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注重长期效益,规模效益还有区域及全球战略的态势,并且全球经济在当前的信息产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愈发表现出一种注重一体化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势头。发达国家和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的企业除了注重技术、产品以及市场和相应行业的客户开发能力的培训之外,还会重视如何维持稳定而有效的供应链、如何使产品服务更加贴近用户实际、如何建立即时的供应系统、如何实现零库存等相应物流战略的建立。因此物流战略现己成为当代的企业,在使用了加强资源管理以及技术改造等措施来降低企业成本潜力被最大程度的发现之后,所开始进行的充分挖掘的所谓“第三利润源”即,物流利润的提升以及服务水平的的改善的重要因素。

我国当前正在实行“两个转变”以及正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因此当前经济正处在一种远离物品短缺而产品相对过剩,并且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十分艰巨的局面,因此更加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稳妥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正是在这种经济转型期。我国现代物流业将与我国的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信息行业等一起构成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同时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郭荣朝.我国城市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3,8

篇7

上市带来的品牌升级契机

2011年,象屿集团将与物流有关的业务板块重组为象屿股份,借壳上市。这是象屿集团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时期。象屿集团希望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梳理、规划,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象屿集团与天进品牌机构沟通之后,双方一致认为,此次品牌提升应当分为两个层面:集团层面,要对象屿集团品牌进行全面梳理;同时,象屿股份上市是一个极好的传播契机,在规划集团品牌的同时,应对象屿股份进行品牌提升,以其上市为契机带动集团品牌形象跃升。

象屿股份品牌定位:绿色链动未来

1.品牌审计—基础性价值完备,核心定位缺失

项目组针对象屿品牌,对客户、企业内部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调研发现,象屿的品牌基础很好,在客户中的口碑和知名度上表现十分不错,大部分客户认同象屿是个有实力、讲信誉、让人信赖的合作伙伴。但另一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象屿的品牌形象仅仅停留在实力、信誉等基础性价值上,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形象,缺少定位。

这样的品牌表现对象屿来说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竞争环境。厦门有三家跻身服务业500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建发、国贸、象屿。三者在业务构成和市场范围上十分相似,是直接竞争关系。其中建发最早实施品牌战略,建立了“让您大于您”的品牌信仰,并且在机场等高端场所进行较大规模的宣传投放,成效显著。国贸虽然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但其实力大于象屿,业务范围和影响力都在象屿之上。单是从品牌上看,象屿与前两家公司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

怎么让象屿在品牌上扳回一城,建立更强的竞争优势是本案例的核心目标。象屿作为“后来者”,在起步上不占优势。要想让品牌突围,必须从质上全面超越。结合品牌基础分析,目前象屿最缺的就是一个定位,为象屿寻找独特而具有爆破力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提升的关键。

2.分析与洞察,寻找最佳定位突破口

好的定位不单要对外,更要对内,要与企业能力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企业才能获得向上发展的持续动力。为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象屿股份的特点,项目组对象屿集团内部从高层领导到业务人员总共98人,前后19天进行大规模访谈。访谈结果显示,象屿股份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特征:

首先,象屿的增值服务是一个特色。象屿集团追求“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四流合一,虽然在业务往来上常用物流的概念进行沟通,但其提供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传统的物流。比如象屿集团旗下的期货公司为客户提供融资贷款、期权交易服务,帮助客户解决供应链资金周转问题。增值服务带来的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综合管理,而非简单的货物运输。

其次,象屿的价格发现能力很强,这一点能帮助客户更好地节省成本。并且象屿还一直坚持透明的信息策略,上下游差价完全公开。这一点在行业内很特殊,许多贸易物流服务商有意隐瞒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最后,象屿集团对能耗的控制意识很强。在运输方面制定与能耗挂钩的激励措施,还通过优化线路、加强协调管理等手段降低能耗。

企业的特点能否转化为定位,还要从市场及其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从大环境上看,中国物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不断上升,但中国物流业落后的市场格局却与巨大的需求形成极大的矛盾。像象屿这样能够综合供应链服务的企业少,大量的资源消耗在货物运输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例如,戴尔电脑要由美国运往中国,总物流成本假如为150元,国际物流公司赚110元,剩下的40元由中国物流行业众多公司分割,赚的是辛苦钱。

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由贸易运输向方案型供应链管理转变是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实力的限制,能够引领并实现这一转型的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国有企业,象屿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就综合的供应链服务而言,象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利益点。

出色的成本及能耗控制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能耗成本在我国物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粗放的运输管理拉低了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导致能源极大消耗。世界物流成本约占GDP的9%,而我国这一比例高达19%,高出近一倍。据统计,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汽柴油等石油制品消耗在交通运输领域。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物流,提高物流效率以降低能耗。

从行业环境的角度再次审视象屿,一个锐意高效的领先者形象浮现出来。综合的供应链服务、低碳而透明化的运营,就是象屿品牌应当呈现的价值。这样的价值对客户、对行业、对社会都有极强的拉动力。更重要的是,率先建立引领者形象,有助于象屿进行品牌占位。

3.概念提炼:绿色供应链—绿色链动未来

如何把这种引领者的姿态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出来?天进品牌机构找到了两个词汇:“供应链”和“绿色”。“供应链”的意味比“物流”更丰富,包含了仓储、信息提供、贸易、类金融等更加全面的流通服务。而“物流”在人们的概念中偏于运输。“供应链”显然比“物流”更适合用来定义象屿股份的业务范围。

“绿色”代表未来。没有一个词汇比“绿色”更能传达出“效率”、“节约”、“低碳环保”等综合性的价值概念,并且“绿色”作为一个极具涵盖性的词汇,词义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社会认知。

两个词汇结合在一起,构成象屿股份的定位概念:“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的业态模式进行定义,极具高度和前瞻性。配合广告语“绿色链动未来”,进一步传递象屿股份作为领导者的胸怀与眼界。象屿集团后来评价说,他们在中国物流行业年会上倡导绿色供应链,现场反应热烈,评价甚高,象屿由此成为行业明星。

为了让“绿色”进一步聚焦,天进品牌机构在这一整体概念之下增加了四个阐释性概念:“创新”、“高效”、“阳光”、“低碳”。定义更加具体,防止概念虚化。

象屿集团品牌定位:

共建更具生命力的社会及商业模式

象屿股份之上,象屿集团应当如何定位?其难点在于“绿色供应链”已经是一个非常宏观和涵盖性的概念,但就象屿集团的层面来说,集团定位一定要涵盖象屿股份,形成一个局部与整体的有机体。象屿股份是象屿集团旗下最大的产业板块,象屿股份之外,还有象屿建设、象屿资产、象屿发展三大板块。策略思考的重点是如何统和四者,凝聚出一个清晰的价值。

最终,项目组把目光聚集于“可持续”。“可持续”是一个被说得太泛的概念,但却依然是转型期中国最核心和关键的发展理念,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观教育将长期成为社会热点。与象屿集团沟通之后,象屿集团对这一观念表示极大的认同。沿着这一思路,最终将象屿集团的核心价值观重新定位为“共谋长远,发展可持续”。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物流经济;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世界性语言的英语成为贸易交流的主要工具,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其在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商务英语为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语言交流工具,其作为媒介实现了物流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统一化,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效率,提升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商务英语的含义

商务英语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其从广义上讲,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金融等都涉及商务领域的内容。从语言的层面来说,商务英语是从事贸易或者即将从事贸易的企业和个人在商务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语言,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我国企业在更多领域可以深层次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等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商务英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内涵、外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经济的含义与发展

所谓物流,直接来讲就是物品的流动,是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物流将整个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生产、销售、供应、库存和运输等活动构建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将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总体,物流能够体现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经济价值。物流属于新兴的行业,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物流行业与物品的仓储、包装、运输、信息等各个行业都有直接联系,是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物流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其高速发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企业产品升级。物流行业的发展是企业重组的推动力,其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物流企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物流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物流作为全新的产业其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物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发展中物流经济的作用不可替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年的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我国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58267亿元人民币,约4.16万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长7.9%。其中,进口总额121097亿元,约合19504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进出口差额16072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1514亿元,约合2592亿美元,增长289亿美元。2014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总额的增加提供了动力。这些统计数据直观反映了物流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说,物流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商务英语在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物流企业的发展随着商品流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实现国际化趋势,在此过程中英语在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以深入到物流活动的诸多领域。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谈判、签订合同、商务交流、单据填写、信息传递等环节都需要使用英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性的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因此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也逐渐需要专业化、全程化,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以英语作为媒介,因此要求物流企业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在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时能够准确使用英语,以保证交流的准确性,避免由于沟通和理解的错误而造成经济损失。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其想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要重视商务英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商务英语的优势,培养综合型的外贸人才,才能确保我国物流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商务英语可以削弱国际供应链壁垒

我国物流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供应链的发展。近些年,随着跨国公司增大在我国境内的采购力度,其生产经营所述的部件采购网络逐渐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物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相应的采购中心,增加我物流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的机会。而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方向有所转变,其主要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过度,这就使我国物流企业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其成员遍布世界的各个地区,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的采购、生产、市场营销和信息的共享的全球化。我国企业想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就必须培养大批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以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以此来削弱国际供应链壁垒,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商务英语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已使一些物流企业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供应链的建立,我国物流企业更多的参与到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业务范围,扩大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力。近些年,我国物流企业逐渐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了企业的海外服务能力。这一发展趋势使我国物流企业和贸易合作逐渐全球化,因此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实现国际化,提升自身的设施、技术、服务、包装以及运输的综合实力,以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际物流合作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是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一背景下,英语在物流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突显,商务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和媒介,对于世界物流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提升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

(三)商务英语可以使我国企业分享更多的先进技术

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因素在于技术落后,其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国际通用的产品电子代码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就比较落后。产品电子代码以射频识别技术为载体,进行物品的具体编码。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产品电子代码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广泛应用还有很多困难,这也是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的帮助。这些全新技术的推广和分享,也同样离不开英语的媒介作用。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培养综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才能加大与世界各国的技术交流,实现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物流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增加了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务英语作为商务交流的媒介,其是物流企业之间建立联系的基础。商务英语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物流企业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提升了我国物流经济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帮助。我国需要认清当前局面,不断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商务英语人才,才能满足世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务英语的推动作用。

作者:陈沐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端周多杰.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J].商务必读,2014(04)

篇9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ƪһ 供应链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

[11]余润:中国航空货运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5-13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篇二 上海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透视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只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致使物流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

(1)运输业

中国现有铁路6万公里,线路长度仅是美国的1/6,印度的4/5,按国土面积拥有量排居70位之后,按人均铁路拥有量排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不仅铁路数量少,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据铁路部门统计,全路有1/3的路段和2/3的主要编组站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1.3万公里路轨和占半数的机车及客车超期服役。因此,铁路已出现高负荷、高磨损、大密度、大运量的状态,设备使用周期缩短而养护时间越来越少,事故隐患增加。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20)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堵塞已司空见惯。低速、堵塞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10亿元以上。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每天压船500多艘,一些船只在港滞留长达两个月之久,年滞港损失赔偿金多达2亿美元。船舶老旧、能耗高、技术性能较差,船龄在10年以下的只占32%,20年以上者占26%,个别船龄已高达50)60年。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现有储运设施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包装技术和包装管理差造成的商品损失每年已超过了140亿元。近几年来,全国水泥由于散装率低(13.9%),仍以袋装为主,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平均在18%左右,损失量相当于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平板玻璃由于常年采取木制包装,破损率达8)10%,每年破损玻璃100多万箱,相当于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化肥的破袋率达8%左右,直接损失达4.2亿元。

2.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症结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铁道部门的货运管理系统,内贸部、供销总社的储运管理系统,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煤炭、城乡环保、军队后勤系统,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人们尽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各自独立的物流系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无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片面强调局部的合理性造成了宏观上的管理混乱和极大浪费。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内部一应俱全,仓库林立,车队繁多、运力分散;外部互不衔接、互相封锁、各行其是、很少协调。这割断了宏观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许多需要整体协调配套才能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

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物流管理行政化的主要特征是各自为政的领导部门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式直接干预、调节物流活动。在行政化运行格局中,政企不分非常严重,物流企业缺少经济利益上的内在动力机制,也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开启了现代物流业发展之河,上海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迈向了现代物流。进入十二五,上海物流业又开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变化、新的物流发展方向。当下我们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背景下,展望全球投资贸易发展新格局,探索上海物流业。

目前,在上海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面临向全球开放的问题。2013年上海物流业的增加值是26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19.5%,2013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全社会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达到4400多亿美元,全市商业的增加值3847亿元,占三产28.6%,电子商务去年超过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品有十万余种商品,累计实现1200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状态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去年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量为15%,上海的A级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32家,55%以上是4A级物流企业。

十二五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既为本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新型贸易发展、开展航运中转集拼等业务,这些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物流体系支撑。上海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也为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带来了有利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变革,国内外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

化进程加速,这些为物流技术革新和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空间带来了契机。

物流业对满足消费需求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配套举措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效应明显发挥,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方式迅猛发展,这些,对通过改善运营方式来扩大物流规模创造了条件。

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对转变物流运行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逐步推进各领域合理使用能源消费总量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这些,对物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上海必须切实转变物流运行方式,节约集约利用物流资源,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的完善。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选择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些,对上海市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

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框架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框架

第三章 上海物流业现状与问题

3.1上海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2上海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3.2.1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3.2.2物流人才稀缺

3.2.3企业物流外包受到限制

3.2.4物流园区建设前缺少必要的商业计划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