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知识管理 价值评估 知识管理系统
1.Introduction
Knowledge can be tangible and explicit if it is planned,controlled, facilitated,as is standard with other assets or processes in an organisation.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adds strategic valu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le there is no identical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a typical view is that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be defined as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vailable to an organisation.It involves the creation,capture,storage,availability of knowledge in order that organisational activities build on what is already known and extend it further.Knowledge management activities commonly include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facilitating the exchange among employees in a company.
2.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Many economists have addressed issues related to knowledge.For instance,Hayek(1945)observes”the knowledge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which we must make use never exists in concentrated or integrated form, but solely as the dispersed bit of incomplete and frequently contradictory knowledge which all the separate individuals possess.”
In any economy,the aim is to maximise the advantage from a source of competition.If knowledge is a basis for the economy,then this economy has to be formed around maximising the use and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in businesses.
petitive Advanta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ving knowledge can be regarded a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possessing the other means of productionland,buildings,labour,and capitalbecause all the other sources are readily available in an advanced global society,while the right leading-edge knowledge is distinctly hard to obtain.”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bee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business because it can bring more potential resources for a company.A company’s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adding value.This requires creativity based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position of the company.Maintaining what is already known in a company and renewing the knowledge continuously.This is a transparent approach to handle and update the knowledge.And with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knowledge,a company,which has already moved from being labour intensive to process intensive, can carry out tasks most efficiently, effectively, economically and productively.
4.Driving towa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How to get people to share their knowledge or how to make employees produce larger profits through their knowledge?The easiest methods are through traditional rewards,such as pay,incentives,benefits,stocks,profits,and commissions or alternatively,through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is that customers are looking for value and companies have to provide value propositions.Even in some tranditional businesses,offering new value through innovative ideas and knowledge can catch more customers’eyes.Such as IKEA,the furniture retailer,has a group of innovative people who design creative products for customers.
“The need for greater produ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o keep pace with technological and societal advances and compete with the growing power of companie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ways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cut costs.Today’s companies are rewiring for creativity.”Organisations are facing the need to change quickly and dramatically in order to survive.
5.Conclusions
Knowledge management requires focus because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y. It is therefore a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ontributed to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d knowledge as ability,requires management.
References:
[1]Kew,J,Stredwick J,Business Environment,2008.
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课堂管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应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策划和调节,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发的、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更是十分的必要和可行。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保障有序严谨的课堂秩序,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保障有序严谨的数学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是有秩序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行为。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学生整日乏困、精神萎靡不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沉迷于手机游戏;一些学生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纪律等等。这些情况若是不能够及时处理,课堂教学就不能够得到保证,甚至造成长期课堂纪律的松散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养成有序严谨的数学课堂教学秩序,是顺利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利保障和必要条件。
第一,教师自身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倾向性
在数学课堂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管理的低效率部分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学习研究不足所造成的,教学目标混乱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力,无法树立教师在课堂中的威信,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的数学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就要有效的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与工作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自己首先要理解“有用、够用、实用”的教学指导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熟知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方向,从容应对课堂。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制定学习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充分实施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楚“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并且巧妙的安排教学顺序,在基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删减、替换和补充,也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编排教学内容,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数学课程的安排与讲解,这样就避免了单一重复和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就使得学生更加的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保障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教师还应该认真的准备课堂教学的教法。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水平参次不齐,数学能力也五花八门。为了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教学质量,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就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寻找和追求在学习当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当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摆脱学不会的烦恼。
课堂气氛的活跃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大脑,便于勤思考、多提问,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心里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践表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更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同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如何制造好的课堂气氛,怎样实现活跃学生思维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至关重要。
第一,课堂上的提问要有思维上的灵活性,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
数学课堂管理必须重视对课堂上的提问的研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其针对性、启发性,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既是学生必须解决的,又是学生们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不能太简单,一看就明白,也不能太难怎么想都解决不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也要及时点拨答疑解惑,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水平,让学生逐渐形成逐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李炳婷在《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管理》中提到:“数学课堂管理本质是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学习的同时可以养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也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李老师的话充分说明,数学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仍然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不再赘述。
第三,教师要懂得如何“放手”,掌握好数学课堂管理的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探索和研究
一堂数学课结束,通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学生都不配合”、“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等。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们不放心,唯恐学生出错,急于自己总结学习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大范围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第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管理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数学课堂的最高准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体现了三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三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以学生的参与为教学准则。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数学课堂管理中采用了减少讲授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的做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本身当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怎样学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在课堂中自学,在实践中锻炼,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的得当,组织方法合理有效,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合理的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索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行为习惯,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聪明才智,可以使得学生形成勤奋积极、好学向上的优良作风,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保障数学课堂管理的顺利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因此,重视和探索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3
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些个人见解,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质量管理;企业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analysis, make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arry ou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ly for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工程是零的工程。”这已是广大路桥施工人员的共识。但路桥施工环境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千头万绪。如何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地应用它于路桥施工企业,值得认真探讨。
1路桥施工的特点
(1)工程条件复杂,施工困难大。需要在各种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条件复杂多变,较其他各项工程
施工,虽然技术不是很复杂,但是具有较大的难度;
(2)工作量大,投资金额大,一般项目投资都上千万以上,多者达到几亿几十亿,工期时间较长。一个项目的建设一般需要一年或几年的时间;
(3)管理复杂难度大,作业面大,需要的人员、设备多,设备种类型号也多种多样,决定着管理非常复杂;
(4)施工变数大,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多,受气候影响大,质量进度较难控制;
(5)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对施工效果影响最大,所以最需要加强管理,选择优秀的队伍;
(6)管理水平差异大,水平的差异造成质量的差异。施工的难度、复杂性,决定它最能体现施工单位的能力、经验和管理水平,同时施工质量差异也很大。
2路桥质量的特点
(1)顾客代表(监理工程师) 对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认证;
(2)质量缺陷修复难、修复时间长,因而损失严重,不良影响大;
(3)质量最难以保证,施工的特点决定它的质量,比较而言最难以保证,在施工中应作为管理的重
点;
(4)投资(中标价格) 的固定性和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价格偏低,决定施工企业在质量上无法进行更
多的投入;
(5) 规则的不完善和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使企业信誉与获得市场份额没有完全的直接关系,使得企
业被动地抓质量;
(6)不合格产品多,最终影响产品质量的较少,因为大部分不合格品都可以在工序交接和分项工程
检验过程中得到纠正。
3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所谓质量管理,就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一种管理制度和经营方法,它要求并保证用最经济的方法研究、设计、制造、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综合运用的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由低级到高级,历经第一阶段质量检验,第二阶段质量控制而发展到现在的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各职能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成果,控制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个因素,经济地研究、制造、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所以说全面质量管理包含着一条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概括地说,它是以适应用户需要为目的,以科学的理论技术、管理方法为手段,以改进生产技术为基础,以使用效果、经济效益为最终评价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它的主要职能是以质量保证作为特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以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它的核心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管理质量的方法,确立明确而又可行的质量目标,形成一个有利于对质量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一切能够促进提高质量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一切与质量形成有关的人员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4全面质量管理在路桥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建议
4.1 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教育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
做好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开展QC小组活动,明确QC 小组活动的内容、作用、方法和手段是推行TQC 的前提,使全员正确认识QC小组活动的意义、同时把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加强施工班组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利于企业的决策及企业目标的落实同时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的不仅局限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要着眼于提高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以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但搞好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必须掌握原则性、计划性。第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明确的方针、目标和措施,要结合企业或工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要搞形式主义,根据开展教育的形式、对象和实际情况不同,灵活运用。第三,明确企业管理体制、质量管理教育、职工教育的三者关系。三者关系是互为制约的,深化企业改革和搞好质量管理教育、职工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4.2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
首先,开展好TQC的关键在于领导,QC工作应该作为各级领导的主要工作,领导是否重视主要表现在企业是否设立专职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否领导亲自组织管理,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开展TQC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同时企业各级领导要切实掌握TQC的基本知识,否则无法抓好此项工作。因为TQC不是哪个领导的主观意识,而是本身的特点和科学性及质量管理实践的经验所决定的。
其次,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因为推行QC一个基本要求,是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质量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局部治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因此被动挨扛,不能主动控制。一个质量事故,除其直接原因外,还会与技术措施、机具管理、工艺方法、管理机制、人员素质、劳动纪律及至经济责任制等因素有关连。因此,要做到主动控制事故,就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研究分析与质量有关
的各个方面的各种联系,进行综合治理,使质量管理系统整体优化,从各个方面控制人的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4.3 开展TQC必须与班组建设相结合,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切实搞好小组活动
TQC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强调人的积极性,人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是推行TQC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TQC 把过去以监督为主的管理变为群众性的民主管理,提倡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管理,Qc小组活动同样离不开对人的素质的控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科学管理,是促进班组建设的重要条件。而QC小组活动目标必须通过班组建设来实现,企业方针、目标和升级创奖的考核指标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班组在企业内部升级就必须通过QC小组活动这种形式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发现在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对课题的立项、研究等活动来寻求规律,总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企业范围内普遍推广。这就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民主意识,有利于提高班组素质和职工素质、可见QC小组活动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过去班组建设在一些企业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导致QC小组很难开展,班组建设得以加强后,就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4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标准化工作注入TQC之中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预防为主,变“管结果”为“管因素”。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就应找一找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手段,在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4MIE)五大要
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必须控制其工作质量,实行严格的工序管理,这样推行TQC就必须建立起质量控制,质量预控的概念。同时,由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在TQC 中效率高、运行快,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使质量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质量管理纳入标准化的轨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5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树立法制观念,从严治理质量工作,是推行TQC的重要手段
明确各部门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权限和分工,并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各级都应建立健全TQC的专职机构,充实精干的人员加强检验、化验机构的建设,搞好TQC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是调动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方式。QC小组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性来改变现状,创造成果,
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对职工进行质量宣传教育,警钟长鸣是提高职工安全质量意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必须帮助职工建立“法治”观念,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按规章制度处罚违章违纪人员,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篇4
关键词:施工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政工程项目产品类型的特殊性导致了项目产品质量的复杂性,涉及很多专业领域,如技术标准、材料等。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的参与方均有各自的质量管理,建设方的质量管理是所有质量管理中的主体部分。项目各参与方也是基于建设方的质量目标形成自己的质量目标。建设方的质量管理贯穿整个项目各个阶段,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质量管理。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项目产品的质量,建设方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整体而言,建设方的质量管理包含两个方面。首要方面就是明确自己的质量目标,其次是项目进行中的全过程监控。在项目的阶段中,由于不同类型参与方参与项目,建设方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项目前期,建设方委托咨询单位对自己的需求目标进行分析与论证,此时的质量管理相对较侧重于保证咨询单位项目评价的可靠性。项目计划与设计阶段,建设方质量管理的内容是与相关设计单位沟通,以保证设计方案满足项目的质量标准。项目的实施阶段,建设方应选择优秀的承包商、供应商等项目参与方,监督并保证其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决定性阶段,因此此阶段是质量管理的重点。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二是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三是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复检;四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提供的建筑产品需要符合市场需求,即工期和造价合理、质量好的建筑产品,在竞争中才能得以发展和生存。在施工现场建造成的这种产品。因此,必须靠施工现场管理对其质量进行保证。建筑产品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施工进度的快慢,企业的效益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才能有效的促进生产力以及企业的对外形象的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力,并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影响。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科技进步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跨度、高层、复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在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也日渐频繁。现代化要素的增多,对施工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随之增加。因此,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的建立,才能促使施工企业保证现代化需要的适应。
二、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施工技术落后,管理薄弱
施工技术和管理是市政工程质量达标与否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施工技术要有管理作基础,管理又要以良好的施工技术为依托。施工技术和管理包括施工方案的选取、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技术的实施等等内容,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由于管理不到位,技术落后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例如,盲目施工,图纸不明确,施工不规范,基础环节与实际发展脱节等等。另外,由于管理意识的薄弱,常常会出现施工流程错误,人员工作内容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象,这都严重阻碍了市政工程的安全质量。
(二)行业技术标准滞后
目前的市政设计、施工标准与实际发展相比,有的标准空缺,有的标准滞后,这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制约,最后导致先天不足。另外,施工图审查规范缺失。现行国家无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尽管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许多地市县施工图审查机构,无市政施工图审查资质,无相应资格专业人员,这就使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难以得到切实贯彻,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市场还不规范,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加之多数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转包挂靠的行为较为普遍,这就削弱了企业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另外,有些地方为了建筑业的发展进行扶持,提供了优惠政策针对企业资质的升级,总包企业行列也吸纳了一批分包企业,但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能力和实力欠缺,质量问题频发。
(四)全新管理概念运用的不当
新时代下科技不断的进步发展,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机遇与挑战并立的局面,面对全新挑战,公司要是不进行革新管理,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有些公司只重视近期的发展目标和眼前的利益,未能从长远的发展进行考虑,这种轻视管理的公司,容易造成资金运用不当,还容易偏重技术水平,使得管理失衡,对于工程进展和工程施工管理形成巨大的妨碍作用。
三、市政工程在施工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做出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使得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者的要求就十分严格,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前一定要了解到管理机制对于施工现场的重要性以及严重性,尽量避免一些突况的发生。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先设置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其管理效益最大化,其次,也要加强先进技术的管理经验,精简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后,我们要将这个管理制度在公司中有效、合理的运行起来,增强管理力度,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确保我们的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完善,不会使其出现意外的情况。
(二)科学管理施工现场材料与机械设备
据统计的相关数据表明,在整个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总造价中,施工材料费用占很大比例,约50%,也就是说,充分有效的利用施工现场材料与机械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可见,科学管理施工现场材料与机械设备,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合理选取施工现场材料与机械设备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选取时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对比性的选取,以优化整合施工现场材料与机械设备。
(三)强化市政工程检测手段
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制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大投入,提升对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能力。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而且监理单位要严格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和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中质量问题随处可见,虽有解决办法,但是很难将其彻底清除,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为了做好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在施工中将隐患及时扼杀,降低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以达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好的效果为目的。
参考文献:
[1]金志健,沈子军.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4,04.
[2]杨多斌.浅析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key is reflected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he article put ou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in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cess,.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中的安全、体系、人员及技术水平的控制。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前者是管理的核心, 后者是目标。我们通常所说的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使二者都在受控的状态下实现建设。
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管理,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如何,在某一方面来说就影响到了建设企业的企业信誉、 经济效益甚至是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 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要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施工, 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则需要企业良好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来进行实施和支撑。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英国为130年,欧洲大陆为80年,即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到了60年,而在中国内地,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的客观反映,我国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此低,其质量难免令人担心。从宏观角度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然而更突出的问题却存在于微观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2.1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2.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制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现象。目前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施工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体制。政府主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4市场准入制度不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可以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上进行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松,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出现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会严重威胁建设工程质量。
2.5 质量监督不到位。质量监督机构执法不力,监督处罚可操作性差。检测手段落后,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质监机构受财力、人力限制,工作难以深入到位。质量监督人员专业水平低,监督往往表现于形式。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具体措施如下: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3.2.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3.2.2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
3.3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从施工技术层面来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中所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 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 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从施工管理层面来看 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3.4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项目经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选聘经验丰富,做事高效的施工项目经理;对于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而言,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可见,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严谨、系统的工程,对于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认真分析,在找出原因之后,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无大小,我们在日常的施工工作中,应时时注意各个施工环节,一切为提高施工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孙 彦.浅析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 7) : 32- 34.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公路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出行,关系着城市的发展潜力与城市的市容市貌,因此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特点
公路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与投资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关系,另一方面公路作为服务人民的基础设施,它的质量是否过关也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极其重要,且涉及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要想保证施工质量优质,不是纸上谈兵那样容易,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公路项目与其他普通项目存在一定区别,公路一般地区跨越较大,建设工期长,并且很多因素都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构成公路工程项目的内容主要包含项目建议书的制作,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细致的研究,项目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建设阶段的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这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整个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掌握好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对每道工序的质量加以控制,更是对全工程的质量管理观念以及意识的培养。
2、公路工程受自身施工特点的约束,在很多时候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公路路基的建设阶段,和地质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施工中用到的工程材料,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也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另外,流动施工也会使质量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波动。综上所述,自然环境条件是保证施工质量中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
3、由于公路施工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面对可能出现的
各种突发现象,不可估计的因素难以避免。影响公路质量的因素无法全部预见,而往往就是这些不可预料的原因,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在验收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譬如:设计失误、机械发生故障、不可预见的自然条件变化,以及部分施工难度较大的隐蔽工程遗留下来的,很难被发掘的质量隐患,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暴露出来。因此对于这些突发的现象,要多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做好防范措施。
二、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设计缺乏针对性
以当前公路工程施工情况来看,其建设步骤基本一致,但是如果从根本上来看,差异性较大。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应不断改进、优化设计质量,提高设计的灵活性、针对性。例如,在不同阶段的施工,对原材料的参数要求有所不同,需要在设计方案中适当调整。
2、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近年来,虽然公路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施工单位的整体质量意识不强。还有很多施工单位没能正确认识工程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误认为如果过于强调工程质量,可能会影响工期,降低经济效益。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对于工程建设指标的评价,主要参考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与工程效益相辅相成。只有提高工程质量,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避免由于返工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可以说,工程质量优劣是一种无形效益,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3、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质量管理办法,但是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项目部没能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单一、涉及范围不全面等。
4、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监理队伍制约机制尚不完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监理市场主要是宏观管理,多是对监理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进行管理,对监理单位的行为,监理工作运行情况,监理工作成效等的动态管理缺乏手段,在法规、行政、经济等方面,对监理单位的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5、技术管理上的问题
在技术管理模式上,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仍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是技术文件管理与施工参数控制,这就导致公路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当前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使得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很多分包商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这对中标企业的集中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只有认清公路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施工技术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公路工程企业的施工质量。企业要想提高企业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就要加快构建现代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提高设计水平
当前,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希望不断提升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但是由于当前公路工程项目较多,设计单位的压力非常大,在设计方面难免出现不符合实际、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并且给工程留下诸多隐患。如果出现频繁变更,就需要施工单位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经设计部门审核通过,给施工单位增加麻烦,留下工程质量隐患,并且不利于工程投资控制。另外,如果反复变更,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十分不利,再加上往往审批周期较长,不利于工程建设。
2、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对于工程管理来说,并不仅仅是某个领导或者管理人员的责任,而是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强调的过程,需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管理部门之间以及各参建单位的良好配合与协调。在确保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强化监督管理手段,增强整体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挂钩。以某工程实际情况为例,当一座箱通施工完毕后,在墙体留有一块 30 cm2面积、厚度约 2 mm ~3 mm 的胀模凸块,虽然存在外观问题,但是没有必要将整个墙身拆除,但是监理工程师一意孤行,将整个墙体拆除,加大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实际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本末倒置,认识到内在结构物的质量才是关键所在,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返工处理。当前,很多公路工程项目已经对项目经理、施工队提出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应树立责任意识,将质量管理制度细节化,提高可操作性,确保落实到位。
3、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就要组织编制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环保质量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实现对生产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规范考核。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度管理实现对外技术的交流,达到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技术信息的收集以供领导参考决策。要逐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自上而下的技术业务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系统,并能够根据需要设立各级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明确各级职能机构的职责范围,实现责任制的实行。在技术制度的构件上还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能够实现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组织,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对隐蔽工程的每道工序开工前都由技术员来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工作。
4、加强工程原材料试验
原材料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必须与工程条件相符。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做好工程试验的监督管理工作,在与项目管理要求相符的情况下,成立驻地监理机构、施工单位自检机构等,并成立中心试验室,使每一级机构都必须按照流程管理的要求严谨、规范、妥善的开展工作,各司其职。此外,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操守也是工程试验监管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一切应以数据为基本,在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加强相互监督;要时刻关注试验的规范性,做到试验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比如在路基填土施工中,应注意选择取土场中土样的最大密度标准,如果发生土质变化、土质不同或者取土场发生变化等情况,则应分别开展试验,做到实际与结果相一致,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是相关施工企业必修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7
【Keywords】 safety awareness; safety management ;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F0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15-02
1 引言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环境、人和物(设备)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它们组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我们把它叫作安全系统。如果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存在缺陷,都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生产安全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系统中的这三个因素,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在这三个因素中,环境因素中的安全“意识”是很少有人谈论的一个话题,但这种“意识”环境在加强劳动保护、促进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是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为”上,个人认为“人为”意识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ι?物节律的不良反应敏感所导致的安全意识“窒息”好奇,好冲动、爱出风头等特有的个性特征使人产生的安全逆向思维;人的意识模糊、决策思维失误及知道甚少。
再次是物(设备)的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不带病运转,且企业职工严格遵守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就可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生产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是人脑对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安全思维的映射,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的存在会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采取解决措施、运用行之有效措施进行制止或防范,不能任由事故的发生,再就事论事的进行安全教育。
3 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
在生产工作中,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教育因素、宣传、奖惩因素、责任义务因素、想象向往因素、心理状态因素五大类。其中凡是经常性地组织工人开展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单位都极少发生事故。在事故发生现场以血的事实来教育大家,使所有职工都警钟长鸣,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责任义务因素是指职工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对安全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弱化作用。奖惩因素是行政行为,部分职工存在着不求“有奖”、但求“无罚”的思想。
在承担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往往考虑较多,通过自己的思维运作,会联想工作的全过程,比如如何更高效地去完成工作,从而获得怎样的效果,工作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证等。在经过通盘的研判之后,就会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然后开展实施,这样,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避免失误。
而心理素质低的人,往往表现出因工作陌生而焦虑,开展工作按部就班,以早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这种工作思想状态的人,必然被动,准备不充分,存在各种问题,导致的最后结果是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低标准、体系混乱、危险性大,工作结束后,留下安全生产隐患。
生产安全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应放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上,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尤为重要,“未亡羊、先补牢”,这就是安全管理素养。在现实行动中切实把“安全至上”放在最高位,明确表明“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做到“安全不保证不生产、安全问题不解决不过关”,把生产安全问题当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4 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五步法
第一,加强安全思想文化建设,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善于开展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简单明了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既有强制性的措施,也要有富有人情味的说服教育。改变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片面做法,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探索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的方法。形成一个相互指导、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安全管理体系,变领导的监督为职工的安全需求,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
第二,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谨防不健康的心理对安全意识的弱化作用。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发生事故的频率比较高,特别是那些遭受过打击或挫折,遇有特大喜事的人,更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表现出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和蛮干、乱干。单位各级组织要做好职工安全心理状况的跟踪调查与测验,筛选出有不健康心理状况的职工,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引导其向健康心理转变。同时还应创造各种各样的便利,保护广大?工的身心健康。经常性地开展团体活动,促进人际交流,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生活习惯,并推动其在工作上能有所追求,有所成就,有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
第三,注重家庭的感应效果。让职工家属的叮咛、嘱咐作用渗透到强化安全意识之中。因为身边的人最能够及时掌握职工喜怒哀乐的瞬息万变,可随时“敲敲警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单位的工会组织还可以在职工家访接触中增加安全意识,交流思想动向。
第四,坚持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督促职工从思想上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针对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应加强对其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
第五,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根据职工的年龄、文化水平、岗位的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安全意识的深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不同形式的有效方法,努力使职工对生产安全的认知和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增添新动力,再展新作为。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完工的重要工作,也是决定工程最终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有较高技术性质的工作。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工程建设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新手段。目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广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安全,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制、整合和管理,因此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前期策划有其必要性,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涵盖了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使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和局部管理衔接紧密,系统资源分配合理,更好地保证了工程项目实施与进行;而良好的质量和控制管理实施效果除了有效保证工程微观上的目标如造价、质量、进度等目标的实现外,也从另一方面促进管理策划更加的科学合理,其相互间作用所积累的管理实践所形成的项目管理经验。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工程人员的素质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在工程人员的素质中,有关工程指导者的整体素质与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是最为决定工程成败的影响因素。施工方指导者的资质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占据的比例是很大的,但是这些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在上岗前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并且缺乏基本的建筑工程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2材料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
我们知道,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如果不符合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未达到质量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据统计资料,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总投资的70%或者更多,正因为如此,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了谋取利益,往往不按照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或者因为采购人员的素质低下,不能对它的材料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甚至有些承包商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施工方法存在问题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方法,经常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前制定的一系列施工组织设计,不能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后被严格执行,领导者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导致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2.4建筑工程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且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拟定针对性的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往往在工程中,环境因素却会被忽视,或者是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导致不能保证工程质量。
3.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立法和执法、不断提高监管力度
从长远角度出发,国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从立法的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规范,从制度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同时要从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约束。只有各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建筑部门、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还应对建材市场进行整顿,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认可制度,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经常性的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合格的建材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3.2提高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有足够的工程质量意识,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充分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其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将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作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在管理活动中贯彻质量效益精神,倡导科学的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将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改进作为首要和长期的任务。
3.3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施工人员的控制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指挥,按照各自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应随时考查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并存入工程档中。施工操作人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稳。
3.4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成立专门的工程难点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应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为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应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然后制定进度计划;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考虑分部、单体工程,统筹兼顾,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
4.结语
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没一个从事建筑施工的人来说都不算陌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同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为发展我国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丹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土建;施工组织;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水平能直接体现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水平还是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体现。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内抓土建施工现场,外抓建筑环境市场。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还要对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提高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1、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序及流程通过合理,科学性的管理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起着指导施工及管理施工过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科学性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仅能满足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建设的计划和各部位设计的要求,而且能满足各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工序的准备工作要求,并能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各工种、各项材料、机具及各项设备等相互之间进行调配和协调。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后进行施工合理性的安排,可以保证拟建设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工期完成,也可以在开工前了解到所需资源的数量,时间及其使用的先后顺序,并可以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各施工机具及临时建筑及其他用于施工活动工作的布置。它是以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进行编制的,对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起着预控作用的指导性文件,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协调的重要性文件。
2、土建施工组织管理优化的主要内容
在对建筑物施工组织管理进行优化时,必须要严格把控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从而才能确保现场组织管理的优化质量和优化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土建施工组织管理的优化水平。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内容主要有物质流通管理优化,施工作业管理优化和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等,通过对以上施工现场管理内容进行优化,达到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目标。消除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施工质量的可靠性,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把市场作为导向,在完成施工现场优化目标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精品;优化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综合管理的效益,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大的产出;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管理,并文明施工,确保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作业。
3、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3.1、观念的更新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一些建筑师开始应用生态学理论设计,生态建筑也叫“绿色建筑”。1993年国际建协第18次大会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指出: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和对材料的选择全面进行综合思考。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越来越重视,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更应科学、实用的开展施工组织工作。
3.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规划和指导拟建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项目在人力、物力、时空、技术和组织等力面所做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沟通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桥梁。其为施工单位编制企业总体施工计划提供依据;为组织物质技术供应提供依据;保证施工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为编制单位工程组织设计的依据。
4、土建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措施
4.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参照的各项依据
要注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参照的各项依据,主要有:与项目建设有关法规和所属地方及行业标准;工程施工及招投标文件及工程设计文件;建设地区的工程勘察和技术经济资料;施工企业的自身组织机构及项目组织构架;项目所在地主管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及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等。
4.2、合理的施工方案部署
施工部署是对整个项目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后所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措施,明确了施工的总体设想,对拟建工程的工程具体情况并根据建设要求,施工条件等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工程设计的任务、资源、时间、空间总体安排,并且确定及解决工程施工重大问题的方案,合理划分独立交工系统,确定单位工程的竣工时间,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方案,调集施工力量,安排全场性暂设工程。其施工部署包括的内容有:拟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保及节能等管理方案及目标;准备在建设项目中投入的人员数量及平均人员数;分包工程的进度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等;工程项目班组的组建情况及构架,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分工;施工技术准备,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工序交叉管理的总体安排等。
4.3、工程进度计划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人员为掌握施工进度控制的原理,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度要求进行,进度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项目经理对该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审核,进一步确认进度计划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地保证进度计划的严密性,为今后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工程按照计划进度目标顺利完工。施工进度计划分为项目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几个方面,工程进度计划反映了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程序及各工艺工序在时间上的安排及交叉作业计划安排,采用预期计划的形式,从而使整个工程在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通过计划安排和工序相互搭接及交叉作业后,达到项目合理竣工目标的计划要求,使施工过程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4.4、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的布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条件,施工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原有的和拟建的管网设施及附属建筑物建设的位置及尺寸等;为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而布置的临时设施;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设施布置;施工现场的厂区道路的划分,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重要的是将一个静态的平衡方案放到不断变化的施工过程中,考核实施效果和其优劣的过程,从而达到其预定目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总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可预见因素,因此要随着施工过程的实施进行逐步调整,共同探讨,以保持行动上步调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既要体现拟建工程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又要符合建筑施工活动的客观规律,它对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起到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以及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以后的土建施工管理中,要贯彻执行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保证土建施工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梁远昆.论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4:48-49.
篇10
为了把中心建成集检测、试验、科研和服务于一体,国内一流的高性能纤维专业检测研究平台,除了要加大设备投入与人才引进外,还应完善和健全高性能纤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其中有5个要素最为重要。
机构与意识
为保证实施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实验室自身开展的工作相适应,并通过工作实践进行验证,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其主要由专业技术部门和综合协调部门构成,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相应关系。通过运行把职责逐级落实到各个层次人员,做到全面覆盖、闭环管理、没有空缺、没有重叠、界限清楚、职责明确。以利于每位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独立行使相应的权限,不受干扰且能相互监督。对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责任追究,便于原因的逆向追溯。对实验室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与提高。使全体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在实验室工作中的位置作用,从而达到摆正位置,充分履行职责,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为履行好工作职责提供保证。
资源与培训
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类设置专业检验室,如优于国家一级大气标准的恒温恒湿室以及理化、红外、 ICP、光谱、热分析、元素分析、强力等15个专业实验室。对实验室的环境设施保持日常维护和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一经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停止检验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还要开展与实验室工作内容相对应的岗位培训工作。一是综合业务技术培训,包括新标准宣贯、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抽样方案、不确定度等数理统计知识。通过培训、考核监督和资格确认,确保人员的能力满足检验业务各岗位的要求。二是对专用高精设备仪器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新人员向老操作人员学习,向上级检验机构操作人员学,新购进设备仪器向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主要功能、使用覆盖范围、数值给出精确度及使用条件、操作程序、使用寿命,有的放矢地把仪器设备最佳功能发挥,利用程度最大化,确保输出准确数据。
程序与过程
按照国家认证认可工作规范要求,实验室应制定适合自己工作的一套程序。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标准方法、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这些文件是动态管理施行的,应根据国家要求、标准方法及实验室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不断完善修订。一是质量方针目标确定后,程序文件具体体现了实验室活动方法和要求。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每个要素一般都应形成书面程序,作为规定在工作中执行。随着具体的检验工作及配套依据内容发生变化,应及时对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进行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二是技术性文件是实验室进行技术工作的依据。随着标准和技术方法要求的更新,实验室现行技术指标也必须更新,这就需要对原来执行的系列技术文件进行修订完善,以保持与上级规定的统一性。对于新增加的检验项目或检测参数需制定新的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进行补充,用以指导检验工作。
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体现在实验室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一是开展文件控制、供应采购、不符合控制、纠正预防措施、记录控制及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纠正措施,达到改进的目的。二是对实验室技术工作开展能力确认、技术方法、仪器设备、样品处置、结果报告及新项目开发等方面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人员培训、能力验证、技术数据审核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达到改进的目的。
方法与确认
科学的现行有效的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实验室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检验时,应熟悉标准,领会内容的含义及操作的针对性,使用适合的方法、标准、规范和程序开展检验工作。包括样品抽取、制备、流转、处理,以及分析数据的统计技术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并适合所进行的检验工作的要求。实验室应优先选择使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其次为行业或地方、企业标准及相关的法规、规范规定的方法实施检验检测,应确保应用的完整统一性。实验室也可选用能满足预期目的的非标准方法,但必须在检验检测之前确认能正确应用。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应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等,合适的确认技术对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后的标准方法,进行比对确认,以证实该检验方法适用于预期用途,必要时可以延伸扩展到抽样工作。
抽样与备样
抽样是实验室检验的源头工作。检验样品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样品或该样品所代表的总体特性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因此,样品应具备其真实性、合理性、法制性及唯一性。备样是检验工作复现数据的唯一基础,对检验过程不可预测因素干扰的后补和数据异议复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样品的抽取。目前,现行有效的国家抽样标准有20余个,涉及到监督检验、验货检验、交易检验,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抽样检验标准体系。实验室应针对检验工作目的,选择制定科学的抽样方案并严格执行。
抽样过程包括抽样前培训、现场取样、封样、抽样单填写、现场取证、样品确认、特殊情况上报、样品运输,只有科学细致把好抽样关,才能为检验结果数据准确、可靠奠定基础。
二是样品的管理。样品从收发、制备、测试到储存环境,应符合标准的规定或样品的要求。做好唯一性标识管理和检验状态标识管理,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或涉及的记录和其他文件中发生混淆。检验样品流转中应严格履行入库登记手续,不得丢失、损坏。检验开始前应有专人提取样品,并办理相关手续记录,检验结束后应有专人负责样品检验后的处理工作,以保证可追溯性。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