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医疗质量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搞好医疗质量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门诊;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54-01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的高低,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不仅对医院的,更关联着医院的总体效益[1]。为此我们医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就明确了新的管理重点: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强化门诊的服务质量,从强化门诊服务质量管理入手,强调全员参与,在门诊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3年来,通过积极推行优质的门诊服务,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树立医院新时期的形象等各种努力,有效地增强了对广大患者的吸引力度,在为医院带来高效益的同时,赢得了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导医台和导医护士的设立及其作用。
我们在门诊大厅入口处设立了导医台,并配备了多名高年资的护士,要求熟悉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背景和各门诊医生的专业特长。工作中强调管理、服务、竞争和创新等意识,只有改变观念,才能改进服务,引导职工树立新世纪的服务观和质量观。因此,就诊病人到我院后,马上就可以得到导医护士的优质服务,帮助病人 建立门诊病历首页,得到我院门诊医生的专业特长信息。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初步预检,若病人需要,护士还可以进一步向其提出选择性建议。通过这一程序的设立,既有利于“病人选医生”模式的开展,同时对提高医院的服务管理和病人的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实施形象工程与无缝隙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病人
为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医疗等全方位的需求,我们医院专门从中山大学请来专家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职业礼仪培训,从窗口人员的仪表、举止、语言、修养到着装、站姿、坐姿、行姿以及如何接待病人、如何护送病人、如何与之交流,怎样为病人指路,怎样将患者检查后的报告结果单交给患者等,使门诊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现代服务的运作方式与技巧,树立医院新的形象。同时,我们全程的“无缝隙优质服务”从挂号、候诊、诊断、交费、取药、检查延续到病人诊疗过程结束,保证让病人感受到安全、有序、优质放心和满意。
3.定期开展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通过调查人员直接向病人了解情况,选取就诊病人对服务质量和服务项目的满意情况进行面对面交流,特别是对医院布局指向是否明确合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希望得到改进和建设等,所以我们对各科的指路牌作了改进,并增设了新的收费点,制作了各专科的宣传小册子,及时把新的医疗信息传递给病人。窗口挂牌服务,设立病人意见箱,以使病人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4.严格管理,强化服务质量监控
近年来,我们医院门诊部着力建立门诊内部岗位责任制,服务达标制及目标监督考评奖罚机制,“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之中,人人都在责任之中”的全员目标管理网络。使人有其责,岗有其责,一级抓一级,级级相扣,保证服务到位。在可行性、合理性、体现人文关怀的情况下,完善我们的服务系统。可以有效地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落到实处,在这一过程中,也创出了我们优质服务品牌和技术品牌,更强化了我们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年多的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门诊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幅度地提高了我们医院的服务质量,门诊各项业务指标、经济指标,医疗安全以及病人满意率均连创佳绩。特别是通过质量管理的系列文件及出台的相应制度规定,加强了对门诊各科的行政管理和指导监督,使人们看到了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新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只有创新管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不断搞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水平。[2]
参考文献
篇2
关于麻醉医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我已在麻醉科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给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现在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让我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一、还做不到独当一面
短短的一年我不可能变得老练,科室里呆了一年,深深的认识自己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完善,从医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所要面对以及付诸行动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造就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学的还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工作上我能够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能够很好的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
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努力建设一家技术精品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程序化、环境温馨化、医院品牌化的现代化医院,医院始终坚持“爱心奉献”宗旨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能在这样的一家医院学习进步,感到很荣幸。
科室里每个前辈老师都能够谆谆教导我手把手的教会我自己对于麻醉领域的独特见解与体会,经验毕竟是有些书本上所欠缺的这让我倍感弥足珍惜。这里我真的很感激xx医生,不仅能当面指正我缺点与不足,而且对于麻醉专业知识她能够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让我懂得很多,学会很多,而且也避免了许多。在其他同事的身上,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工作的那份责任,身上也学到很多。
科主任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麻醉这一行业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所以做事要慎而重之”这句话让我时刻谨记,想这能让我今后从事这已行业的路走的更远更长。遇到解决不了会及时上报领导前辈,不逞强逞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同事负责。觉得做人起码要有一份责任心,更何况是从事医务这一行业。
三、麻醉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麻醉医生要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还要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所以在这个岗位我马虎不得,胆大心细,这才是干麻醉的必要前提,眼勤手快这恰是做事的基本准绳。
在这段时间里我渐渐喜欢上了麻醉这份工作,医院上班的日子里。想在这里慢慢成长成材,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医院里的职工,一年的学习与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了自己的明天,明天作出一番成绩。
关于麻醉医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20xx年我科将根据医院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为了不断优化我院卫生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我院卫生基础工作,强化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服务理念,切实抓好自身内涵建设,努力构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科服务质量和效益,积极完成科室各项工作指标,我们从医院和科室实际出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20xx年科室工作指导思想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发扬中医文化,成就健康人生”的办院宗旨,坚持以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和谐共处、扎实工作,全力打造中医综合医院的优质品牌。
二、工作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强科室人员的思想道德学习和教育工作。
1、及时传达、贯彻院务会议精神。
2、遵守院规院纪,坚决杜绝私收费,乱收费。
3、每月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一次学习。
4、不迟到、早退,不缺勤、脱岗,严格科室请假、销假制度。
(二)提高科室人员工作质量,在医疗安全优先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安全、无痛、舒适的诊断和治疗条件,对病人疾病救治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治疗,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保证医疗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并参与危急重症病人的急救复苏工作。开展新业务,新项目,努力保证我院“三级乙等医院”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1、在保证日常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按时参加院方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每月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一次,了解新技术,新知识。
2、加大力度积极开展无痛胃镜与各种无痛诊疗业务。
3、积极培养年轻队伍,搞好科室人员梯度建设。
4、将开展慢性疼痛及癌性疼痛的治疗业务。
(三)不断提高科室质量管理
1、麻醉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我科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将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个人二级质量控制网络,20xx年我科将试行麻醉科每日质控制度,充分体现质量管理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科室团队的质量意识,提高质控水平,有效的加强事前控制及环节控制,使失误、问题能及时纠正,提高麻醉质量的稳定性及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坚持要求我科各级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要有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定期征求各手术科室的意见,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2、把握质控重点,深化内涵,切实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实效。医疗工作的规律就是要遵循卫生部和卫生厅下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治疗指南、治疗护理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这些都是在血的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最有力的依据。在医疗质量与管理工作中,要注意质控工作实效,及时做好质量控制对象的沟通,及时做好汇总、统计、分析、评价、反馈工作,加强对质控对象的纠偏监控与指导,对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与调整,坚持持续改进、切实发挥这种方法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四)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手术麻醉科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医院大发展的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麻醉科在医院发展和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医院重视、关心和支持麻醉科的良好发展。二是要与医院各科室沟通协作,对于重大手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要共同参与协商与讨论,最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积累;对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更应如此,亦应相互支持,互相帮助与体谅。三是与兄弟医院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最后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良好的科室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各种医疗设备,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五)努力减轻患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合理用药,缩短手术流程;
2、坚决抵制商业贿赂行为。
(六)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服务,倡导为患者作好事。
(七)患者投诉率保持零水平。
(八)经济效益:在保证20xx年经济收入的基础上,20xx年将通过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再争新高。总之,20xx年将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一年,是我们麻醉科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审时度势,努力推动科室跨越式发展的一年。
关于麻醉医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20xx年我科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以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下为我科室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思想和学习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院领导的安排,认真学习相关方针政策,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着我院改革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我科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医疗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年底,我科完成麻醉xx例,同比减少xx例。工作总量的减少主要是两名外科医生流失影响的。其中:气管内全麻xx例,占20.2%,抢救危重病人xx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8.78%,全科业务收入约xx万元,其中药品收入约占32.6%;医疗收入比去年有所上升,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体现技术含量。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压减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
三、科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麻醉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我是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今年,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个人二级质量控制网络。避免了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坚持要求我科各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不向患者索要红包,要有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我定期征求病人及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年内无医疗事故发生,健康教育达100%,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100%.
四、人才培养和临医学教育成绩显著
篇3
关键词: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因而,健康体检工作越来越重要。几年来,随着医疗体检机构的快速增加,因体检问题而引发的各类医疗事件和经济纠纷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医院从业人员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使部分人群对健康体检失去了信任。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还关系着群众的健康问题,所以保证体检质量显得格外重要。加强体检质量控制,要从体检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着手,对医疗体检机构进行实时、动态、科学的管理。
1体检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特点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目的在于发现健康状态下的危险因素或隐患,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方式或者治疗手段来改善及促进健康。健康体检工作医院与门诊诊疗行为存在不同,其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同于医疗门诊的特点。
1.1时效性强。健康体检都有比较固定的检查内容和体检流程,体检的内容涵盖了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这些涉及到临床、护理、信息等诸多专业和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次体检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得出体检结论,大多数的过程不具有可重复性(例如肝功检查必须早上空腹)。因此,体检质量控制必须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内,实时动态的质量控制在此显得极其重要。
1.2影响体检质量的因素复杂。影响健康体检质量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关的执业资质、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健康体检过程涉及到很多环节,例如:临床、辅助科室、综合结论等。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都直接影响体检结论精确度,也决定了体检质量的最终水平;二是体检设备的因素,各个体检机构所使用的医疗设备不尽相同,不同的检验试剂在检查结果上也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三是不同的体检项目的选择,健康体检与一般的临床诊断不同,对接受体检群体的难以采集,在体检项目设计上难以全面,不仅要考虑体检人的健康需求和经济能力,还要考虑依靠哪些检查才能够发现疾病避免漏检。四是体检流程的科学性,如何使最终的体检结论建立在对体检者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是体检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体检流程中要做到体检人员、体检医师、体检设备和各种检查结果进行有效链接。
1.3质控信息反馈量大。除了体检机构日常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外,体检单位和体检者提供的质量信息也是质控信息反馈的途径。大量的信息需要不断地进行分类、汇总、处理。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对有效、及时地解决体检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体检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的一般模式
目前,体检质量管理的一般模式是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偏差-教育,这是一套实时的质量控制模式,主要包括检前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三个方面,达到主动管理、全面管理的预期目标。
2.1检前控制。检前控制是在体检之前,通过制定体检计划和体检前各种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检前控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体检者的信息采集、整理,检查项目的筛选,体检时间的确定,体检设备的检修等方面。通过检前质量控制,对影响体检质量的各个方面提前进行纠正,避免对后期借过产生影响。
2.2现场控制。即在体检过程中的实时、动态的质量控制。要求质控人员对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采取现场督察,掌握体检流程的进行情况,对各项诊疗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和纠正。如:化验标本是否按正确的方式取得、是否及时送达,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科学,信息录入是否准确等。同时要加强与体检者的沟通,及时对体检满意度进行调查,对出现的偏差、错误信息要及时反馈预警。
2.3反馈控制。对体检后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对体检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及时纠正出现的体检质量问题,并仔细分析发生原因和问题根源,进行经验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为不断提高体检质量奠定夯实的基础。
3提高体检质量的主要途径
3.1强化质量管理的意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保证质量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对体检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性。同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加强专业知识培养,保证体检质量。只有加强对每个员工的管理才能每个体检环节都不出现质量问题。
3.2建立完善的体检规章制度。完善的体检工作规章制度是保证体检工作有据可循的保证,目的是为了使每一项体检、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落实岗位职责,通过制度对体检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体检质量。
3.3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质控体系:第一级是控制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才能,从业的医师都要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从源头上搞好对质量的控制。经常对员工进行意识教育,不断强化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保证不出现错误。第二级是主检医师的质量控制,出现任何问题都要随时追踪,查出根源所在,对存在疑问的结论要及时与主检医师沟通,进行复查或采取其他措施。
3.4不断对体检流程进行优化。对不同的体检群体要制定适宜的体检流程,不仅要考虑效率问题,还要保证主检医师与体检医师的沟通与衔接,使综合分析的结果建立在每一项检查结论的基础上,保证可信度。同时对体检项目经常性做出调整,保证体检项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设计出科学的体检方案。
3.5建立后续追踪服务。对发现的体检者要确定正确的治疗方式或者建议,并与其保持联系,敦促其定期进行复查,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设施,解决体检者的健康问题。做好后续追踪服务工作,是健康体检正真的发挥到健康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和卫生管理的现代化,卫生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国家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部分地市卫生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卫生统计信息化、网络化逐步普及,卫生统计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但基层卫生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网底。仍然是卫生管理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领导重视不足,卫生统计队伍严重缺乏,卫生统计制度落实不到位,卫生统计基础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卫生统计成了卫生估计。大量信息失真。看统计报表不如相信自己的经验,雾里看花。加强基层卫生统计的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现实而紧迫的意义。也是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基层卫生统计现状
1、基层单位领导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单位领导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业务、质量管理、基本建设上,侧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卫生统计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统计工作得不到临床医技科室的重视。统计人员常常跑断腿、磨破嘴而得不到准确数字,导致临床一线的统计数据不能准确反应客观情况,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统计报表,根本起不到为医院提供卫生信息的作用。
2、卫生统计机构建设不健全。多数医疗卫生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统计机构,而是合并在财务科、办公室、医务科等科室,在人员设置上也是以兼职为主。这种情况导致了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统计规章制度不健全。统计基础资料不完善等状况。
3、卫生统计人员配备不足。基础设施配置落后。卫生部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统计人员的配备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但事实上。无论是县(区)及以上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都存在卫生统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经调查发现,专职统计人员仅占配置标准的20%左右,即使加上兼职统计人员,也只占到标准的70%左右,仍不能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而且医院床位越多、规模越大。卫生统计人员相对越缺乏。另外,统计办公设施的配置比较落后,尤其是统计软件的使用缺乏,严重滞后于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
4、卫生统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适应卫生统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由于卫生统计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应降低。首先是学历参差不齐,以大专以下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寥寥无几,且第二学历者居多。其次是知识构成杂乱,分别由医疗、护理、药剂、计算机、财会等专业的人员组成卫生统计队伍,专业统计人员比例较低。再次,年龄结构也不科学。
二、加强基层卫生统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搞好统计工作关键在于领导。为了取得领导重视,提高卫生统计工作地位,统计人员一方面应经常向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汇报,提供有关资料,使领导全面细致地了解统计工作,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怎么做,意义如何,提高其重视程度,支持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习掌握现代统计专业知识,不断吸收先进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统计信息在计划、预测、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资料不全、信息不通会给工作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这种教训必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卫生统计人员所做的卫生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等工作与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工作同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艰苦劳动,我们所提供的各项统计信息是领导作出正确决策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样是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
2、加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统计信息网络是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组织保证。基层卫生统计机构应与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相适应,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统计信息办公室,医院设立信息科或统计室,乡镇卫生机构设立卫生统计信息室。形成上下三级业务指导网络,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可利用年报统计调查、专题报告、专项培训,在岗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强化训练,解决当前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业务能力差、知识面窄的突出矛盾。
3、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卫生统计信息机构应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配备相适应的基本设施和专业人员,达到四有:有专用办公地点,有专职统计人员。有专用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应的统计应用软件,有齐备的统计表、卡、册、簿等。
4、加强和完善卫生统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据统计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统计报表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明确规定统计内容、报表种类、格式、报送时间、程序和质量要求;坚持对统计报表和资料进行月审、季查、年评制;坚持年初有计划、季度有简报、半年有分析、年终有总结;搞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并保证其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明确规定统计人员的职责和奖惩办法,把统计工作的优劣与单位统计人员的绩效挂勾,使责权利结合起来,确保卫生统计工作质量。
篇5
21世纪的医学生思维活跃,对职业的关注力较弱,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并不把职业作为自己求生的唯一手段和重要的生活来源,当工作中遭遇挫折时,更多的选择了放弃或者跳槽。对此,各临床医院如何搞好毕业后医学生的教育是共同面临的新课题。我们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模式,为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学人才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和培养方法。
2因人因材施教的培养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科室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适宜的周期[1],因人因材施教,培养儿科人才。
(1)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应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各科室制定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参考国外同行的经验,不同的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时间3~7年不等[2]。在住院医师入职时,做好岗前培训,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教育,学习如何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困扰与挫折,学会与周围的同事融洽相处,互相关爱,逐渐培养爱院、爱患、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提升住院医师的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使其在工作中逐渐确立自己的专业努力方向。
(2)明确待遇,抓好福利:应根据不同学历人员的特点,明确各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的待遇,避免由于经济利益使他们成为变相的劳动力,甚至产生对职业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怀疑,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影响医疗质量。
(3)抓好师资,因材施教:通过长期的针对性培养和短期的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造就优秀的儿科住院医师。针对年轻住院医师存在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和基本功不牢的现象,应对每一批轮转医师制定全面、细致、可操作的轮转和考核方案,使他们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年轻住院医师的基本工作技能,使其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以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各项教学措施的落实,科室必须挑选专业知识最好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从生活、思想、工作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并注意与年轻医师交流沟通,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正确引导,逐渐提升:充分发挥年轻住院医师的信息系统使用能力,合理应用网络信息解决学习和医疗中的问题。结合临床案例,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去验证书本知识,去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科研素质,不断开拓创新。
篇6
一、监督抽验中伪劣药品的特点分析
_、按药品的类别分析
从伪劣药品的通报情况来看,中成药的不合格率高于化学药品,因为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比较单一,含量测定较为量化,药品质量标准成熟,检查结果线性好,可变系数小。不合格的化学药品多为假冒名优厂家的品种。而中成药药效成分复杂或不明确,可变系数大,检验方法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大多只能针对其指标性成分检测,无中药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剂型复杂,有的复方制剂也仅测定化学药品的含量,而无中药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有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不符合GMP要求,造成药品污染严重,细菌数、霉菌数严重超标,不认真执行工艺规程,生产多用中药材三级品,低质投料,致使产品含量偏低。
另外,抽验中药材(饮片)质量的不合格率偏高,主要是性状和鉴别不符合规定,造成中药材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质量意识差,对销售使用假劣中药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进货渠道不一,药材市场缺乏规范化管理。三是入库验收注重数量,忽视质量,一些单位质量验收流于形式。四是专业人员匮乏,业务素质差,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单位,多数人员未经/:请记住我站域名/专业培训,仅凭经验识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很难把好质量关。
_、按不同地域的情况分析
由于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对药品的影响,北方的不合格率高于南方,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北方药厂生产的中成药出厂时检验是合格的,而到了南方几个月,空气中湿度大,加之包装材料不过关,尤其是单一的铝塑板包装,易引起运输、储存中水分的变化,造成药物“水土不服”,同时装量差异也会不合格。
_、按生产企业的规模大小分析
从日常监督抽验的情况可看到,小厂的药品不合格率高于大厂的。因为小厂受资金、人才、制剂环境、检验环境、检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且小厂的员工的质量意识与大厂的差别,GMP管理的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小厂存在的质量隐患要高于大厂、相反大厂人才济济,资金雄厚,设备齐全,检测手段先进,误差小。
_、按药品的品种情况分析
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剂型和改造剂型的药品不合格率高于老剂型药品,很多新剂型原本是老药,改变剂型以后,尤其在西药方面可以控制药物定时释放,提高人体吸收度和生物利用度。如微胶囊剂、缓释片、泡腾片肠溶衣片等提高了药品的技术含金量,也给药品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_、按药品的来源分析
将抽验样品按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分析表明,近几年来加强了《药品管理法》的贯彻实施,促进了生产企业GMP、GSP的实施和技术改造,质量观念增强,药品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医疗机构的药品不合格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一是领导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对药品的储存条件不够重视。二是药品购进验收把关不严,未认真执行可疑药品送检和质量管理制度。三是医院制剂大部分不能进行全检,制剂质量难以保证。
_、农村药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
通过开展两网建设,农村药品质量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比较而言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质量问题有:一是假冒药品屡禁不止制假售假者把制假目标瞄向一些科技含量高、用量大、价格较高的名优产品。二是药品质量把关不严。农村缺少药学人员,药品采购人员多为非药学人员,个体诊所负责人既当医师又当药师;采购药品不做验收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一些乡镇卫生院购入药品发票不齐全,而个体诊所则因利益关系,只有清单没有发票;涉药人员缺乏药品鉴别的基本常识,只认名牌不问质量,购入的中药饮片产地不详,名称模糊,外观性状不能辨别。三是药品贮存条件简陋,无相应的通风、防鼠等设施,许多中药饮片存放年久,有发霉、生虫等现象;药品分类不清、摆放杂乱,药品外包装上集满灰尘且席地存放。四是农村信息闭塞,传递慢。
_、以“高科技”手段作假的掺伪药品特点
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利用各种手段造假,以符合药典标准为制假目标,主要表现在以差价大的而化学结构类似的药品替代;在复方制剂中,只加普通成分,不加贵重药品或主要成分;以有效成分完全相同药品冒充品牌药品。目前,在中成药中添加化学药品以逃避药典检查为目的伪劣药品越来越多。
二、从实际出发,确定抽样原则
根据伪劣药品的特点制定以下药品监督抽验原则:
_、七个不抽或少抽原则:
大厂的药品不抽或少抽;知名品牌的药品不抽或少抽;中西药片剂不抽或少抽;新批号的药品不抽或少抽;批量小的不抽或少抽;检验项目简单不抽或少抽;老产品不抽或少抽;
_、六个多抽原则:
容易出现检验项目不合格的品种多抽;个体或业务代表的药品多抽;外观性状有疑问的品种多抽;价格上悬殊太大的品种多抽;新品种、新剂型多抽;使用量大的、慢性病常用的品种多抽;
三、对药品监督抽验的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抽验的针对性,突出三个“重点”
_、重点区域:假劣药品多发地区和监管还未到位的农村药品市场;
_、重点单位:
(_)药品经营企业:质量信誉较差及管理不善的药品批发企业、小药店、农村药店;
(_)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公告中不合格品的 生产企业、小型的生产企业;
(_)医疗机构:民营性医疗机构、县以下的医疗机构、诊所、卫生室;
_、重点品种:质量公告通报的品种、质量可疑的中成药、广告做得多的并已发现被假冒的品种、热销药品、质量不稳定的药品、新品种新剂型、价格特别低或高的药品、品种混乱的中药材及其饮片;
(二)、加强组织计划、强化科学管理
_、认真调研,建立监管区域品种动态数据库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对辖区内药品品种及流通、使用环节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这是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基础,只有做好针对性的监督检查,才能提高监督抽验的效能。要作好这项工作首先应要求对各自辖区内监管相对人的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并建立区域内药品流通品种动态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生产企业、执行标准、规格、价格、经营或医疗机构名称及有无即往违规史等情况进行确认和记录。其中,可以将标准中药品性状作为单独建库,作为稽查人员必须熟悉的内容,同时可以将标准分为有专属检验和没有专属性检验项目两类,对无专属性检验项目的原则上不进行抽样检验,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和核查。
_、建立药品防伪鉴别方法信息库,做到有的放矢
药品监督抽样人员最常碰到的问题是如何找出有嫌疑假劣药品,仅凭经验和外观性状虽然能识别一部分假药劣药,但不够全面。针对这一情况,应建立了“药品防伪鉴别方法信息库”。药品监督部门可通过信函与全国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取得联系,建立长效信息网络协作机制,广泛收集这些企业药品(包括内外包装、药品说明书等)的外观鉴别方法、防伪鉴别方法,并索取样品及有关资料,同时把常出现的假药与真药制成对照彩图,并配合文字描述鉴别要点,制成药品外观识别手册,建立起药品防伪鉴别方法信息库。此信息库的建立可在日常药品监督快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执法人员在日常药品监督抽验过程中,参考信息库中的鉴别方法,结合药品快速检测车的快速鉴别系统,经初步筛选、快检,能有效提高监督抽验的靶向性。
通过监管区域品种动态数据库和药品防伪鉴别方法信息库的建立,即可在全面监管的基础上,定期对数据库和信息库提供的资料进行科学周密的统计分析,及时找出监管目标的“三个重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列入监督抽样的重点,加强计划性,强调时效性,实行“靶向抽样”。
(三)、提高抽样的阳性率,减少抽验的盲目性
_、尽力提高抽验全检率,灵活掌握抽样量
为了能对药品质量状况的全面掌握,在能保证抽样量的前提下应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抽取样品(三倍全检验量)做到全检。但在实际的监督抽验过程中,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和规模较小的零售药店,药品一次性采购量很小,样品很难满足“三倍全检验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检验设备、条件的限制,有的检品不能做到全检。这要求抽验人员根据所抽样品的实际情况及该样品可能出质量问题的检验项目,灵活掌握抽样量,不能轻易放过质量可疑的药品。
_、加强沟通协作,建立监督与检验联系会议制度
药品抽验不能孤立的进行,要与检验情况相结合。抽验人员应经常同药检所实验人员就药品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验人员将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与抽样人员交流学习,可提高抽样人员对哪一类药品容易在某项检验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认识。这样,实验人员就可以不断地将检验信息及时反馈到前方的监督抽验工作中去,使抽验工作思路及时得到调整,加强了抽验的针对性。
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加强与药检所的沟通协作,建立监督、检验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情况,分析不合格药品的动态,确定下一阶段监督抽验的工作的重点。
篇7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形成而发生的,并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如何开展好基层院感工作是每位基层院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我从事院感工作三年多来,从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人员培训、院感监测及督查、部门协调等入手进行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1 健全组织 完善相关制度
院感管理工作很难,在基层搞更难,只有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网络,制定合理的职责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顺利的开展。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下设院感科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临床设立感染控制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职责。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等。并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和规范各项制度,使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2 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全院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我院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培训,重视全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多形式的培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使医院感染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能力的目的。
3 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各种信息,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我院按照监测要求主要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三方面着手,对需要即时整改的立即反馈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外,每季度还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将各项监测反馈院感委员会各成员。
4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每季度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一次大检查、每月抽项检查、每周随机检查,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每月进行整理考评,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儿科、口腔科、内镜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专项专管,做到周有重点、日有安排,如对手术室的督点是术后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灭菌监测,对口腔科、内镜室、产房、供应室严格按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督查,对不规范的行为与考核挂钩。从而大大提高了院感管理质量。
5 做好部门间的工作协调
篇8
1.1管理机构
1.1.1组织管理机构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首要组织一个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作用是通过管理职能加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控制。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涉及基础教学的管理和临床教学实践的管理。目前,各高校都设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虽有管理组织,但未发挥其职能作用,教学管理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疏于管理。这就难以保证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监控。
1.1.2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使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对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教学质量的保证和促进都有赖于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好学坏,教师教好教坏,无从监管和控制,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声誉。
1.1.3质量管理信息的沟通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和作出决策的依据,是学校生存、竞争、发展的资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之间均缺乏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的沟通。基础医学部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不了解临床对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也不了解学生在临床运用、贯通基本知识情况;医院以完成医疗任务为主,对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在I临床课程的实践缺乏整体的系统的了解,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1.4质量管理持续性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如若只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暂时阶段性地进行质量管理,就不能全面评价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1.2教师因素
1.2.1教师资源与素质
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具有乐业、敬业和奉献精神等应作为优秀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高校在选拔教师时,应注重对其职业道德进行考查。
1.2.2教师的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是由人来实施的,人是关键因素加强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如若没有质量意识,讲课照本宣科,对固有知识采用封闭式的灌输,不理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满意度,这样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加之,现在是经济时代,很多教师受经济浪潮影响,无心专研业务,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什么奖惩,培养的学生能否毕业,能否掌握一技之长跟自己无关。这些思想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1.2.3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医学生来说,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临床技能,很多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也是现代教师的必备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对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述,应以声像、影视、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一部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3学生因素
1.3.1学生的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由高中毕业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很不了解,更多的学生对医学不感兴趣。由于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无可奈何进入医学院校,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唤起学生的认知愉悦和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并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关注知识传授,不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需要,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情绪,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
1.3.2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学生一直沿用旧的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付考试,知识拓展方面的能力欠缺,以致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盲目性地学习课本知识,没有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内容,理解基础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造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1.3.3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把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看得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彻底改变一讲到底、越俎代庖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
1.3.4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校园文化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在专业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但过多的社团活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在校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宝贵性,在掌握过硬专业技能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社团成为学校重要的育人阵地尤显重要。
1.4教学环境
高等医学院校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优良的服务、优雅的环境,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如何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基地,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医学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对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场地、仪器设备、病种、可投入资金、教学政策等都是影响临床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实训设备和课程资源等都要符合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的要求,校内实训条件要满足学生生产性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要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临床实际、体验医学文化的需要。
2对策
2.1进行全员化的质量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即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持续的全面性的质量教育,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以及为确保质量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教育,使教职工对“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有深刻的认识,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质量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质量,对学生作为“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标准要符合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2健全系统化的质量信息库和管理制度
职能管理部门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应从学生、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考试、学籍管理、教材、实验、设备等方面建立基本信息库。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套比较细致量化的评价指标,做到有优必奖,有错必罚的奖惩制度。制定一个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适合本校的、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质量的评估持续、有序地进行,而且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信息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对学生临床实习的检查,除有临床教师参与外,也应有基础教师的参与。这样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对学生的教与学情况有整体的系统的了解与协调管理,对基础教师及临床教师掌握学生信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论教师教学水平多高,若他对教学工作不负责,教学就绝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任职后还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思想教育,将师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从而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只要到达模范准则,就是优秀,不应有名额限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必须精通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学科基本结构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与最新发展成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保证其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进行各种专项培训,包括各种教学竞赛和组织观摩活动,交流经验,吸取精华,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水平,提高授课质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教,客观地直接体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以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对每个学期,学生评价不及格的教师,经专家、领导评价确认后,学校出示“黄牌”警告,如连续两次不及格,则出示“红牌”,并将该教师调离教学岗位。
2.4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的价值,意识到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篇9
20xx年护理部工作计划,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以创二级医院为目标,紧紧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和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能,护理部将认真搞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单元实行目标管理,护理部制定相关质量标准与检查评分细则
1、、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二、继续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进一步充实整体护理的内涵,推出我院护理理念: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选择我院就医,我们将为您呈上一份份精心而温馨的护理!
三、制定和完善我院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四、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保障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制定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1、对工龄5年以下护士实行轮科,重点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2、在全院进行普遍的一般训练及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抓好骨干队伍的重点培养,要求熟练掌握护理技术,还要求掌握好难度大的新业务、新技术等方面的护理技术,在护理队伍中起示范及骨干带头作用。
3、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在职人员参加护理自考和函授学习,提高学历。改变护理队伍以中专为主的结构。
(2)认真抓好继续教育。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到省内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4、坚持每月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护理部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五、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二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六、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1、护理行政制度。
(1)护理会议制度。
①护士长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与会者认真记录,并作好传达。
②全院护士大会。a、业务学术会,每2个月一次,由护理部组织。b、年终总结表彰会。每年年终由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总结,表彰先进。 ③科室护士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参加。
④护理早会。a由护士长主持,时间10-15分钟,全体护理人员均应穿工作服并站立进行;b、夜班护士报告夜班的工作情况;c、护士长总结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讲评,明确护理工作重点,注意事项;d、护士长向所受护理人员进行有关问题的提问和测试,以提高护理业务水平;e、护士长传达院、护理部、临时通知或重要决定,并具体布置落实。
⑤工休座谈会。a、每月召开一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主持召开,病员代表参加;b、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意见,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c、组织病人学习报刊、宣传卫生知识,要求病人自觉遵守病区管理制度等。 (2)护理查房制度。
①科教学查房:每月组织一次,针对疑难病例或护理问题,预先安排专人准备,提出重点需要解决的部题,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主持,并作好详细记录。 ②全院教学查房:每季度由护理部组织一次。
③常规查房
a、一般护理查房:每周一次,由总护士长进行。
b、护士长查房:每日不少于2次,对病区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职责履行、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c、护士长大查房:由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参加,每月一次。对照目标管理各项内容进行。
d、护士长夜查房:每周一次,由各科护士长对调进行。
e、节假日查房:节日、双休日,每日1-2次,由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或病区进行巡查,检查节假日期间各科值班人员情况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指导危重病人抢救。
(3)护理训练与护理考核制度。
①岗前培训。凡从院校分配到医院的新护士,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内容:院史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基本素质及礼仪规范、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等。
②在岗培训。a、护理部每2月组织一次全院护理人员的三基考试,临聘及参加工作5年以下护理人员每月考试一次。b、每2月组织一次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科室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c、凡45岁以下护理人员,必须人人掌握常用护理技能操作。
2、护理工作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交班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换药室工作制度、急救室管理制度等,遵照2006年度的执行。
3、病区管理制度。
七、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7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篇10
关键字:药学监护;开展;必要性
正文:中国药学监护浅探
一、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药学监护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药学模式。它是药学人员提供直接的责任与药物治
疗有关的监护,以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主要包括治愈疾病、消除和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药学监护是美国学者1987年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标志着药学系统由过去传统的制剂供应型向服务咨询型转变,由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功能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药物、确定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进行药物治疗监测、提供药物相关信息;药师对患者直接进行监护,与病人及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治疗方案,以达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药学监护的结果在于治愈病人的疾病,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症状,控制或减慢某一疾病过程,预防某一疾病或症状。在药学监护中病人的安全和健康委托于药师,药师有义务从病人的利益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承诺,对监护行为和决策产生的结果负责。
二、开展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1、药物安全有效性的临床评估
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在药品上市前要对其药效及安全性做大量的临床工作。由于被试人数有限,地域相对集中,难以预测在人群中广泛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反应以及用药差错。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药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上市药品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再审查和再评估,尽快开展药学监护,建立完整的与国外相应的药物疗效及安全监测体系,为我国医药行业在国际上提供市场条件。
2、药学监护的开展是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发展之必然
药物不良反应(ADRs)监测是较初级的安全监控手段,它产生药物有害性的信号,提出某些药物与其使用过程中临床出现的不良事件可能有关的信号[3]。有文摘报道在美国药物不良反应(ADRs)每年有7000 ̄14000例发生,68%的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被判断是可以预防的,其中药师可避免57%的发生。良好的药学监护制度可避免许多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这种监护制度在给药前对临床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评价,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主要途径。
3、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需要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药物的使用及经费的控制日益严格,如何有效使用药物,保证用药质量,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必要花费,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是摆在药学专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开始实施,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不再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由医学会负责。这说明此项工作更趋向专业化。药师在药学监护活动中完整地记录了病人的有关健康情况;记录了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记录了药物对机体个体差异的血液浓度情况;这些将为对药物的作用评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提供了原始的法律依据。 三、药学监护的分类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现代医院药学面临着严峻挑战。药师的服务由被动型转向主
动型,管理从管“物”转向“人”。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药师又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是药师面临的新课题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药学监护的开展和深入是医院药学迈出的革命性一步,但每个医院的条件和基础不同,可根据其具体的条件分级开展一、二、三级药学监护。PC 不是简单的临床药学服务的集合,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用来确定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具体工作:
(1)药师与医生一起查房掌握患者基本参数及病情,询问病人用药史、过敏史等方面的情况,开展药学监测,并向医生解析药动学参数及临床意义,根据患者个体或群体的药动学参数及体内药物浓度,设计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2)药师参与抢救与会诊,搞好救治中的合理用药。
(3)药师要对危重和特殊患者实行特殊监护,监测其药物疗效、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
(4)药师要写好药历,重视对重点病人的药历的收集和分析。
(5)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特别是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提倡病原学诊断,明确使用原则,开展宣传讲座,进行监督,杜绝滥用。
(6)对药源性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和治疗。
(7)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8)参与制定院内基本用药目录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察工作。
(9)定期对药物的利用情况和管理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10)做好对特殊病人用药的随访工作。
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医院应配备药师负责收集整理药学信息资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逐步实现情报手段现代化,建立药学情报资料库,实现档案化管理。药师把药学信息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递给用户(药学人员、医生、护士和病人),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口头、电话、声像设备、文字、自办期刊、设立专栏等途径和方式。医院应建立由药师、行政管理人员、医生、护理人员组成的 ADR 监察小组,制定工作章程和监督措施,及时收集和上报 ADR,切实搞好 ADR 监察工作。根据医院内疾病的诊疗与用药特点,与其他药师、医生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院内基本用药目录,指导临床用药,并根据医院发展定期修订。尽量控制好抗感染药的使用,坚决杜绝滥用。调剂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以往调剂工作的内容单调,一直是以调配处方为主,精力集中在对药品质量管理和处方调配上。现代医院药学已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医院调剂室也应适应这一转变,为患者提供全程的药学服务,不能只局限于准确无误地调配处方,药师要与医生合作,参与药疗方案设计,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如建立柜台式界面关系,使药师与患者面对面交谈,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用药指导;调剂流程实现流水作业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在药师监督下的中心摆药室,药师不再对医嘱进行“照搬”式摆药,而要首先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协调解决,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要在方便患者的位置开设OTC 药房,利用患者对医院药师的信任,由药师参与咨询指导,既方便病人,又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也有利于 OTC 的合理使用和管理。药品采购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现代医院药学工作对药品采购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药品采购被动服从临床需要,以保障供应为主,而现在药物市场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何从种类繁多的市场中选择质优、价廉、疗效佳及不良反应小的药品,这就要求负责药物采购的药师必须有足够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迅速准确的资讯。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医院药物利用情况,利用收集整理的药学信息来做出准确的判断,根据医院药物利用情况的分析来确定采购什么药品,使种类和数量做到最佳,使一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质优价廉的药物迅速进入临床,使有限卫生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实现这一技术服务型转变,提高药品采购的信息含量及技术含量,才能使医院从药物采购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贴于 从传统制剂向临床制剂转变医院制剂生产已进入高管理成本、低回报的微利时代,因此医院制剂应及时转型,利用医院的药师、技术设备,充分发挥贴近医院临床的优势,开展临床药剂学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临床的疗效好、毒性低、经济效益好的制剂。如设立特色中药制剂、静脉用药配制室,配制肠外营养液(TPN)、化疗药和腹透液等,并提供合理使用、贮存院内制剂的咨询和建议。这种紧紧结合临床开发的新制剂,实现了从生产到开发的转变,强化了医院制剂的服务功能。这些制剂虽然淡化了经济效益,却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四、国外药学监护的启示
上世纪 60 年代初,医院使用反应停引起了胎儿畸形的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药物不良反应 监 测 的 高 度 重 视 。 美 国 药 学 学 者 提 出 了 医 院 药 学 变 革 的 新 概 念 即“药学监护”,它的定义简单地说,即是以病员为中心进行药物治疗监护。随着医药科技和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迅速发展,临床上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药物上市后的监测,新药评价、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等,促使医院药学事业进一步向面向临床、面向病员的药学监护观念转变,使药剂师的工作从单纯的保障供应向技术功能转化。目前国外临床药师不仅仅停留在药物血液浓度的监测、药学情报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上,还大量开展药物利用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等等。
为了有效地实施药学监护,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提出药师的工作不只是停留在住院和门诊的病
员,还应该在整个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制订合理用药方案以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日期,降低医疗费用。药师不是医师的从属职业,而是独立的专业属性。为了更好地实施药学监护,美国用立法方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药剂师法》来保证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1)与医师一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2)根据病人疾病种类、性质,为医师提供选择有效的药物,适宜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
药方案,并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3)依据药动学、药效学和治疗药物的监测决定合适的剂量及疗程。
(4)对医生、护士和病人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
(5)监测病人用药的全过程,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
药物不良反应。
(6)建立病人用药档案。
(7)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
在我国,“有病找医生”已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而“吃药找药师”似乎还是个“新概念”。
作为医院药师不仅有责任要使公众理解“吃药找药师”并不是简单的提供药品的过程,而是要保证整个用药过程的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师发挥专业作用的过程,其内涵是丰富与复杂的,不仅涉及病人与药师,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行,如何合理应用卫生资源成为全社
会的关注热点。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医疗体制也将面临重大的变革,即将推出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分业,OTC 药的分类管理,定点医院、定点药房的推出,将使我国公立医院面临重大的调整,医院的宗旨将是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服务于病人。同时扩大社区医疗服务。面对这样的形势,医院药剂科的功能也将变革,药剂科绝不再是出售药品。国家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要求更加严格,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更强,这样必将压缩医院制剂规模生产,药学的工作也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变革。药学监护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利益是无限的,首先它促进了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节约了药物资源,降低了医疗费用,充分发挥了药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了社会地位。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建设
我国医院普遍存在的现状是病人住院、医生看病,但病人服用哪种药对症、用多大量有效,医生只能凭感知和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的问题与建议:
(1)政府尽快建立药学工作者相配套的有关法规,以确保药学监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药师下病区查房制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3)开展血药浓度检测,为病人用药提供合理化科学依据,确保用药水平的提高。
-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改革方案
- 下一篇: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