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的标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的标注

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尺寸标注;教学

一、标注尺寸要完整

要达到这个要求,应首先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再标注出各个基本体大小的尺寸及确定这些基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尺寸,按照这样的分析方法去标注尺寸就比较容易做到既不漏标尺寸,也不会重复标注尺寸。

1、尺寸种类

(1)定形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1-1(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举例:如图1-1(a)俯视图中的尺寸8确定竖板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主视图中尺寸32确定φ16孔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3)总体尺寸 确定组合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总体尺寸有时和定形尺寸重合,如图1-1(a)中的总长50和总宽34同时也是底板的定形尺寸。对于具有圆弧面的结构,通常只注中心线位置尺寸,而不注总体尺寸。如图1-1(b)中总高可由32和R14确定,此时就不再标注总高46了。当标注了总体尺寸后,有时可能会出现尺寸重复,这时可考虑省略某些定形尺寸。如图1-1(c)中总高46和定形尺寸10、36重复,此时可根据情况将此二者之一省略。

2、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时,应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选择基准,标注注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最后检查、核对。

以图1-2(a)、(b)所示的支座为例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1)进行形体分析。该支座由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四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为叠加。如图1-2(c)所示。

(2)选择尺寸基准。该支座左右对称,故选择对称平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和支撑板的后端面平齐,可选作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的下底面是支座的安装面,可选作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如图1-2(a)所示。

(3)根据形体分析,逐个注出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的定形尺寸。如图1-2(d)、(e)所示。

(4)根据选定的尺寸基准,注出确定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定位尺寸。如图1-2(f)中确定圆筒与底板相对位置的尺寸32,以及确定底板上两个φ8孔位置的尺寸34和26。

(5)标注总体尺寸。此图中所示支座的总长与底板的长度相等,总宽由底板宽度和圆筒伸出部分长度确定,总高由圆筒轴线高度加圆筒直径的一半决定,因此这几个总体尺寸都已标出。

(6)检查尺寸标注有无重复、遗漏,并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结果如图1-2(f)所示。

二、标注尺寸要清晰

标注尺寸不仅要求正确、完整,还要求清晰,以方便读图。为此,在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一下几个主要因素:

1、尺寸应尽量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

例:如图1-2(d)中底板下部开槽宽度24和高度5,标注在反映实形的主视图上较好。

2、同一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以及相关联的和定位尺寸,应尽可能集中标注在一个视图上。

例:如图1-2(f)上将两个φ8圆孔的定形尺寸2×φ8和定位尺寸34、26集中标注在俯视图上,这样便于在读图时寻找尺寸。

3、直径尺寸应尽量标注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上,而圆弧的半径必须标注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

例:如图1-2(e)中圆筒的外径φ28标注在其投影为非圆的左视图上,底板的圆角半径R8标注在其投影为圆的俯视图上。

4、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例:如图1-2(e)将圆筒的孔径φ16标注在主视图上,而不是标注在俯、左视图上,因为φ16孔在这两个视图上的投影都是虚线。

5、同一视图上的平行并列尺寸,应按“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的原则来排列,且尺寸线与轮廓线、尺寸线与尺寸线之间的要保持适当的间距。

6、尺寸应尽量配置在视图的外面,以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界线与轮廓线交错重叠,保持图形清晰。

7、内形尺寸与外形尺寸最好分别标注在视图的两侧。

在标注尺寸时,有时会出现不能兼顾以上各点的情况,这时在保证尺寸标注正确、完整、合理的前提下,灵活掌握,力求清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CAD 机械制图 教学融合

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均属于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如何培养出具备使用CAD/CAM/CAPP 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技能的机械制造工艺人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与维修人员,是我们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机械装备制造业,与之相融合,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生深刻、巨大的变化。目前,CAD技术在计算机、交通运输、机电、工民建……专业方面应用广泛。CAD课程是否需要《机械制图》,两者之间应怎样融合、促进、发展,怎样深层次的学好CAD,依据笔者多年现场实践经验及学校教学工作实践认为:

一、机械制图在CAD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技术在机械制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及推广,CA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类和现代化机械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机械工业中数控机床及机电—体化技术和计算机精确建模的需求,更需要CAD的基础知识和三维立体知识。

2、CAD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计算机图像类的基础,也是机械制图现代化的体现,而且是开创思维发展的工具。它是提高了各类设计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加速新产品开发的实用技术。

3、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甩图板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

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模式

1、课程思路

以《CAD》课程为技能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应用课题,有机地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贯穿全部课程,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实际识图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实用性及现实性,适当选取必要的理论课程内容,以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实用型熟练工种人才。

实用型人材应来源于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不提倡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还应适当地强调按照实际的机械零部件,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力。因为如果只是用计算机绘图将不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不容易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结合机械制图的实例来进行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更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2、实际教学中的课时分配:

①分段式授课:比例为1:1,即《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各1。

②融合式授课:比例为1:3,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课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15到20课时,《CAD》为45到70课时。60课时以平面为主,90课时二维、三维兼顾。

3、课程教法

①分段式授课: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该门课按两门分讲,按各自方向讲解、各自理解接受。优点是:分别学习各自理论较多,对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较多。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掌握不要将两门课分割,能够有机地通过实例与实训,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

②融合式授课:将两门课作为一门课讲授,按1:3讲,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融合式优点: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融合式教法应是未来《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而一,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融合式教法选用教材与主要内容

1、机械制图:可选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类专业或非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可为: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基本规定中“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几何制图中“圆弧连接、铅笔制图”;点、直线、平面投影中的“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作图步骤”;曲面立体中的“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的投影”;组合体视图中,“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要点,读组合体视图”;剖视图中的“全剖、半剖、局剖”,剖面中“移出剖面、重合剖面”;尺寸注法中的“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基本形体的尺寸注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尺寸标注应注意的问题,尺寸简化标注”;其它表达方法中“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中的“螺纹和螺纹紧固件,键和滚动轴承,齿轮”;零件图中的“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注法,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简单装配图知识。

2、CAD教材选用《AutoCAD 2002绘图技巧与范例》或《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AutoCAD 2002》,在CAD授课中,基本按照书上内容又考虑机械制图内容增删,如需三维立体则应加上“三维绘图知识”。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要注意新国标,简化画法,特别是视图的正确性画法。以突出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为主线,对画法几何部分要适当选取一定幅度的适用内容,不必强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篇3

关键词: 《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是机械类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两门课程对后续专业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前者注重讲授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后者则注重讲授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图形的技巧,两门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作为共同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两门课程采用分开授课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往往在教授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时候,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相关内容忘记较多。因此,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新体系,成了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背景

《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概念、规律大部分建立在空间形体分析的基础上。传统的“黑板、挂图、教模、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改变《机械制图》难教和难学的现状。[2]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已经完全被计算机绘图替代。因此,教师在教授机械制图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也至关重要。根据多年从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经验,我们认为:采用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AutoCAD)结合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掌握扎实的制图理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很好地做到与企业接轨。

三、教学改革方法

1.根据培养目标需要进行内容调整。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即:第一,内容整合打破“多而全”的思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第二,讲授从整体出发,变抽象为具体,注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2.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根据教学改革总体目标对传统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优化后的授课内容为以下几章。

(1)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的国家标准,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等等。

(2)第二章:投影法和点、线、平面的投影。包括:投影法,点、线、面的投影及其规律,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3)第三章:立体的投影。包括: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4)第四章:AutoCAD基础知识。包括:用户界面、设置绘图环境、数据的输入等。

(5)基本绘图命令。包括:绘制直线、构造线、正多边形、矩形等的绘图和编辑命令。

(6)精确绘图。包括:栅格,捕捉,正交,极轴,对象捕捉,手动对象捕捉,等等。

(7)图形编辑:包括:对象的选择方法,夹点功能的使用,复制命令、镜像命令、偏移命令、移动命令、旋转命令,等等。

(8)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包括: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读组合体的视图,组合体尺寸标注,AutoCAD组合体尺寸标注。

(9)机件的表达方法。包括:各种表达方法的应用,AutoCAD机件表达方法的上机练习。

(10)标准件和常用件。包括:螺纹连接,齿轮,键、销连接,以及上机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等等。

(11)零件图。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读图方法,AutoCAD绘制零件图并进行文字、尺寸、形位公差与粗糙度等标注。

(12)装配图。包括:装配图的画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AutoCAD绘制装配图。

四、采用试点教学评价体系来检验课改成果

试点教学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给与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试点教学评价主要方法:以本科班为试点,主讲教师双向教学。部分班级采用传统的机械制图与CAD分开教授方式(A班);部分班级采用机械制图与CAD结合教授方式(B班)。

试点教学评价结果与分析方法:分三次对所教学生进行检验:1.同A班考试形式相同,采取分段考试的方式,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得出A班、B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比较;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得出A班、B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比较;3.第一学年对A、B班学生进行综合考试,以实际工厂应用为基础进行测验,得出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A、B班综合分析结果;教师需写出A、B班教授后综合比较报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五、结语

目前,课程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机械制图》是传统的机械基础课,新内容、新要求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运用AutoCAD、Pro/E、UG等软件与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相互结合成为课改的方向,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制图的精髓,获得一项专业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学习使用工具软件地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滟.基于AutoCAD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2]唐开勇,赵近谊.高职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篇4

一、当前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

由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出现的教学问题主要有:(1)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知识较差,大多数学生都缺乏空间想象能力;(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欠缺;(3)制图课程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并且CAD教学则是单纯学习命令的方法,脱离制图知识。虽然学生对绘制平面图形比较熟悉,易掌握,但是对于机械制图来说就比较难懂,比较不容易表达了。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把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两门独立课程来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第一年的时候为学生开设机械制图课程,而在第二年的时候则为学生开设CAD课程,这样设置教学课程难免会导致很多教学内容重复,课时浪费,还有就是兼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师各教各的课,缺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融入CAD教学,导致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在CAD画图时也只是照搬照抄罢了。这样,就严重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机械制图与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是学习CAD的基础。在机械制图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在制图原理以及国家制图标准的基础上才能使用CAD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图样。并且,CAD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制图教师利用CAD三维建模与二维视图进行变换,则有利于学生明白机械制图的重点,分析其难点,这样则会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利用CAD绘图,不再依赖于手工画图,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工画图的时间,提高了画图的质量与效率,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掌握制图理论。

三、机械制图教学中融入CAD教学的措施

1.在机械制图基础上运用CAD

在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利用机械制图中的图纸幅面与CAD中的样板图建立有机结合起来;(2)将机械制图中的字体与CAD中的文字注释结合起来;(3)学习圆弧连接时,则放在CAD中的平面图形里去练习怎样快速地画出圆弧;(4)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中的基准符合和表面粗糙度概念时,则要引入CAD中的属性块以及插入块命令。

2.在组合体中运用CAD知识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组合体的三视图绘制以及识读是学生要学习的重点、难点部分,由于学校没有相应的实际模型,学生的想象力则会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就应该借助CAD来建立一些三维实体模型,让学生能够采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画出三视图,并且学生还要根据平面视图来运用叠加法和切割法在CAD中建立出三维模型实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课件想象力以及形体分析能力,使其更容易掌握机械制图与CAD制图知识。

3.在剖视图中运用CAD

在剖视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零件在CAD软件中先进行建模。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给学生时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在教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所建好的模型对其进行剖切、旋转、移动等命令来进行操作。通过把零件模型剖开,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到模型的内部结构。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和比较运用不同的剖切方法来剖开零件所得到的剖视图,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对零件内部结构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4.在零件图中运用CAD

篇5

一、毕业设计图纸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是图纸的标准化问题。学生的标准化意识淡薄,作图随心所欲,标准件不按照标准画,如螺纹、滚动轴承、齿轮、皮带轮、链轮等的表示。另外,表现在图幅大小以及比例的不按标准选择。譬如,所有的零件图,无论尺寸大小均采用相同的图幅,造成大图纸画小零件,图面留出大片的空白,而一些较大尺寸的机架零件、箱体零件,画在较小的图幅上,除了顶天立地外,用于反映结构的局部视图或剖切图便无空间表达;对于标题栏、明细栏的填写也非常随意,或直接简单套用国外三维软件中的格式,不符合我国的技术制图规范;在图线应用上也是粗细不分、虚实不分,标注所有的字体大小不规范等现象也时常发生。

其二,是零部件的表达方法问题。目前,学生在做设计时,一般先应用电脑软件完成三维建模,再将三维模型在电脑中转化成二维工程图。一些学生不具体分析零件的结构,在转化成二维工程图时一概用三视图表达。实际上一些简单的轴、盖、轮、环等,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表达清楚;而复杂的箱体零件可能需要三个以上视图表达。另外不会选择合适的剖视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学生对需要剖切的部分不作剖切,既使剖切也只采用单一的剖切平面画全剖视图,不会使用多个剖切面或其它剖视图。

其三,是尺寸标注问题。学生对于装配图的尺寸并不清楚应标注哪几类,通常只标注总体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遗漏较多;而对于零件图的尺寸很少考虑设计与工艺基准问题;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不采用标准符号,如沉孔、倒角等的尺寸;另外,亦存在装配图上的配合尺寸与零件图上的公差数值不对应,在装配图上漏注配合尺寸和在零件图上漏注公差等更是常见病。

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反映学生在多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当然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首当其冲。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唯一一门学习投影制图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基本投影方法的建立、制图国家标准的掌握以及零部件表达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反映在毕业设计图纸上。如何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图纸上所反映出的不足,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相应调整与优化,笔者从《机械制图》课程教师的角度,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一些建议。

二、《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的优化

虽然机械制图课程指导委员会对课程的学时数有指导意见,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对课时都会压缩,以缓解其它新设课程所带来的课时紧张。学生应对就业的压力的提前实习,更加重了教学时数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课程体系的优化尤为重要,包括内容的增减,练习的方式,教学手段的配合等,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得更实用、更扎实。

1.《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的优化

(1)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

工程图纸称为“工程界的语言”,是科学技术交流、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图样的绘制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标准基础上,如在国家《技术标准》《机械制图》标准中,针对图纸幅面、标题栏、明细栏,绘图的比例、图线以及图中所注的尺寸、书写的字体等都有明确规定。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仅用几节课的时间介绍标准,难以培养学生自觉贯彻执行标准的意识,应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如在画三视图、剖视图的练习时加入标题栏的填写、尺寸标注训练,并强调各种图线的正确应用。此外,在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中,强调标准的执行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绘图软件是国外引进的,所采用的标准与我国的标准有所差异,必须强调这种差异,并使学生学会对不符合我国标准的部分加以修改,日常的每次出图都应符合规范。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牢固建立标准意识,在毕业设计时对标准的应用自然会驾轻就熟。

(2)加强零部件表达训练

毕业设计课题中,涉及到许多非标准零件的设计,必须通过画零件图反映出设计思想。零件图应包括视图、完整的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其中视图既要求将零件全部结构形状表达清楚,又需力求简洁明了,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需在平时加强练习,而实物测绘练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的方式。

实物测绘从教学角度看是从形体表达到机械设计的一个台阶,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将来从事制造业,他们也将经常接触实物测绘,消化吸收先进机械的仿制,首先需要测绘;而当破损的零件缺少备件又无图样和资料可查时也需要测绘;对原有设备零件更新改造时,也是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因此,实物测绘是机械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实物测绘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单个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在教学手段上,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测绘、讨论与研究,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因反复练习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在单个零件测绘中,主要开展零件表达方案讨论。例如,主视图的方向、视图的数量;用哪一种剖视图表达中空结构最合适;带倾斜结构的零件如何用斜视图和局部视图结合起来表达。鼓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掌握零件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

在部件测绘中,学生通过拆装装配体,了解零件各个结构的功能,明白结构的设计主要由功能所决定。同时,也了解了设计的整体性问题,如结合的可靠性、拆装的方便性、外形与内形的一致性等,为之后的毕业设计作知识上的铺垫。忽略零件的工艺结构亦是毕业设计中容易犯的错误,对于这方面的错误,可通过零部件的拆装、绘制草图等练习,加强意识、提高常见工艺结构设计能力。

另外,毕业设计课题中有不少会要求对机器的机身、大型底座进行设计,这部分通常是焊接结合件,需要焊接图方面的知识作支撑。因此焊接图不能因为课时原因不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相反应该加强焊接图表达的学习,同时掌握标注标准焊接符号。

(3)注重简化画法的应用

传统制图教学中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绘制,向来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解这些内容耗费了较多的课时。随着计算机设计与绘图技术的普遍应用,学生的三维造型能力普遍提高,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的投影通过实体造型可方便获得,学生只需掌握相交实体的形状,截切平面的位置,掌握交线的走向,其结果只需以简单的线条表示。在国家标准GB/T16675.1中,对表面交线的简化画法都有说明,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也是简化处理的。对于简化截交线和相贯线知识的讲解,既可以精简学时,又可以解决教学难点。除此之外,常用的螺纹紧固件(GB/T4459.1)、滚动轴承(GB/T4459.7)等在制图国家标准中都有简化表示,教学中加以强调,练习、考试也以简化画法为主,提高学生制图的简便性。

2.《机械制图》课程与其它课程衔接的优化

《机械制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学生从学校到学校,许多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机床等加工设备,更不可能了解一个零件是怎样加工出来的,所以在讲解“尺寸标注”“公差与配合”等内容时,学生对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难以理解,对配合方式的选择和公差的标注感到困惑也是可以理解的;对这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可以加以淡化,把本课程结束时的制图大作业延迟到《金工实习》《互换性与公差配合》《机械设计》等课程上完以后进行,再来结合大作业加强“尺寸标注”“公差与配合”等教学内容,学生会容易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后都会有课程设计,其中的制图部分一点也不能放松要求,要完全按规范进行。只有将机械制图贯穿机械专业学生四年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地掌握好这门工程界的“语言”。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进入职场前的模拟考,通过《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现的优化,对提高学生的图纸质量会有一定积极的作用。而要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需要学生、教师、学校有关部门等多方共同的努力,如优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关实践性课程的衔接,优化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毕业设计的选题最好来自厂矿企业实际课题,与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相关,吸引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做好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对课题进行论证,对图纸进行修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宏强.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设计与绘图问题.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中包含了许多的软件,例如AutoCAD,UG等等,其中的AutoCAD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AutoCAD的绘图工具丰富多样,方便快捷,形象生动,绘图效率是手工的十至二十倍,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Auto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是理工类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是日后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语言工具。

一、传统制图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

传统的制图教学模式通常是以静态的挂图和幻灯片,陈旧、不易携带的模型教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弊端。模型受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任意变化,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在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时,教师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其轴测图,这又不可避免地占用了讲课时间,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而且,挂图、幻灯片、模型只能反映结果,不能表达过程的形成与变化,在结果给出之前,教师必须用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来描述。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机械制图》 与《AutoCAD》同步教学的优越性

1、关于《机械制图》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

《机械制图》授课时以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主,搭建完整的课程设计思路,充分体现本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标准运用与绘图技能”的学习讲述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与技术制图”的一般规定,是本课程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之初就树立起标准化的观念,掌握基本的绘图方法和技巧,养成严谨、认真、细致、耐心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其中平面图形的画法可以略讲;“基础制图”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课程的基础,又是本课程的重点,包括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轴测投影图等。“机械制图”则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其内容有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这部分内容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综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的画法、标注和适用场合;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内容和作用,零件图、装配图视图的表达,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等,明确两者间的主要区别与联系,具备阅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初步掌握零部件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对制图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关于《AutoCAD》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

在已掌握的《机械制图》知识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工作界面、菜单栏、标题栏以及坐标系和绘图环境等;“绘图的基本方法”是《AutoCAD》的重点,其内容包括简单图形的绘制、编辑方法、编辑技巧、视窗的显示、块、属性的使用,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AutoCAD中各种工具的使用,知道这些工具怎么用,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教学时可以先介绍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再结合绘制简单的例图加强印象,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建文字和尺寸标注、三维视图,文字和尺寸标注也是机械图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三维视图可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利用三维视图可以检验三视图是否正确和完整;最后综合应用举例,让学生在已有的AutoCAD绘图基础上,用计算机绘制完整的机械图样,包括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能够清晰明了表达机件结构和形状大小的一组图形、技术要求、标题栏和正确完整的尺寸标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步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真正掌握“AutoCAD”绘图方法,达到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有机融合

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中,应该以制图理论为主,以AutoCAD为绘图工具,辅助教学机械制图,使这两门课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有效的融合。由于大部分学生空间概念不强,在缺乏模型的情况下,头脑中很难够构思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和各部分相互的连接关系,很难画出正确的平面三视图。传统的教学中常常用捏橡皮泥或做轴测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但这种制作方法只对一些简单形体有效果,而对于复杂形体的制作和绘制就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形体根本制作不出来。现在,我们采用AutoCAD制造三维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管形体有多复杂,数量有多少,都能方便、迅速地进行制作,并将空间模型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对于制作后的这些形体,可以对局部或整体进行自由缩放,使学生看清重点部分或细小结构的形状;还可以通过自由旋转实体,看清楚形体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上表面的连接关系,达到人工作图和实物模型均达不到的视觉效果,形象直观,提高了教学效率。

“机械制图”和“AutoCAD”既有独立成科单独讲述的必要,又能够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互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先进技术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技能型熟练工种人才,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华生.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课程标准 职业能力 任务

0 引言

由于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需求上存在严重脱钩,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巨大就业压力两者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高职院校正在对原有的办学思路、教学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调整。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呢?本人从自己所带的《机械制图》课程入手,通过分析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次要岗位需求,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准确定位机械制图课程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修订课程标准,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1 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给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构思能力。以高中课程《画法几何》为基础,为后续《数控机床加工》、《机床电气控制》、《CAD/CAM应用》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 设计思路

课程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和一个态度,即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阅读图纸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程内容的组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绘制平面图形、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等任务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并融合企业对机械制图技能的要求,实现一体化教学。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需要,把握“必要”、“够用”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①能绘制二维图形。

②能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能绘制组合体并标注尺寸。

④能识读组合体三视图。

⑤能根据机械零件特点正确选用合理的表达方法。

⑥能识读和绘制零件图。

⑦能识读和绘制装配图。

3.2 能力目标

①能熟练阅读图纸。

②能正确绘制机械图样。

③能构建良好的空间思维(贯穿于前两个能力中)。

3.3 素质目标

①养成良好的制图标准、规范意识。

②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③培养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 课程内容设计和任务分析

4.1 能力目标—手工绘图能力

学习情境:绘制机械图样

任务1:绘制平面图形。相关知识: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一般规定;常用几何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

任务2:绘制几何体三视图。相关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任务3:绘制组合体。相关知识:平面立体的投影;曲面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任务4:绘制轴测图。相关知识:轴测图的投影基础;正等轴测图画法。

任务5:绘制零件图。相关知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及其他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视图的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任务6:绘制装配图。相关知识: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装配图的工艺结构。

4.2 能力目标——Autocad计算机绘图能力

学习情境: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

任务1:设定绘图环境。相关知识:图层、绘图单位、绘图界限、捕捉设置、文字样式和尺寸样式设置;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

任务2:绘制二维图形。相关知识: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符号注写;文字标注。

任务3:绘制视图与剖视图。相关知识:构造线的运用;区域填充命令。

任务4:绘制装配图。相关知识:根据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4.3 能力目标—识图能力

学习情境:阅读机械图样

任务1:读组合体。相关知识: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任务2:读零件图。相关知识: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任务3:读装配图。相关知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5 教材编选

5.1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选教材。

5.2 教材应体现任务引领的设计思路,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要。

5.3 文字表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4 符合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6 教学方法

6.1 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运用多媒体、三维软件、网络技术等教学条件,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6.2 开展讨论课、制图课,强化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①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设置有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团队讨论、结果展示四个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组织形式;

②制图课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制图能力,安排在制图专用教室,配备有图板、丁字尺等制图工具,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制图能力。

6.3 采用小组教学,将学生5-8人分为一组,在课堂和课外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助、协作,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7 教学评价

7.1 由传统单一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倾斜,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提问、讨论、协作中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

7.2 最终的综合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议结果和过程评价以3:7构建综合评价。

7.3 过程评价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构建。

8 结束语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指导教材编写、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根据学生、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艾亮.浅谈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9.06:270.

篇8

在机械制图中,如单位为毫米,则通常省略不标注;如为其它单位,则需要标注或另加说明。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另外机械制图也是大多高等院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融合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生产实际中对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板丁字尺等绘图工具、绘图仪器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因此制图课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机械制图在CAD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技术在机械制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及推广,CA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类和现代化机械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机械工业中数控机床及机电—体化技术和计算机精确建模的需求,更需要CAD的基础知识和三维立体知识。

2、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甩图板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

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模式

1、课程思路以《CAD》课程为技能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应用课题,有机地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贯穿全部课程,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实际识图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实用性及现实性,适当选取必要的理论课程内容,以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实用型熟练工种人才。 在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不提倡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还应适当地强调按照实际的机械零部件,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力。因为如果只是用计算机绘图将不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不容易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结合机械制图的案例来进行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更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2、实际教学中的课时分配:比例为1:3,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

3、课程教法:将两门课作为一门课讲授,按1:3讲,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融合式优点: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融合式教法应是未来《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合一,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融合式教法选用教材与主要内容

1、机械制图:选用劳动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

2、CAD教材选用工业出版社《AutoCAD 2004绘图与教程》与《AutoCAD 2002试题汇编》,绘图员级。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要注意新国标,简化画法,特别是视图的正确性画法。2、在《CAD》教学中,要注意细节与精确的实际技能项目。典型的特定技能如:极轴追踪,极坐标,尤其是一些标注上的要求和各项设置问题,一定要严格训练学生以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为准,不要标错和画错。这些关键性的应用技能与技巧,教师要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切实地掌握。例如:图形合并(PEDIT)命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令,当与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案例想结合对照进行教学后,学生感到真正学深学透了。

五、机械制图与CAD有机融合中的CAD采用案例教学法

1、 CAD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应用广泛而且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CAD绘图案例教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法,针对CAD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结合有关命令选出相适应的绘图案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绘制上,首先讲解命令的使用方法,然后结合实例进行命令使用的练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 2002试题汇编》,绘图员级为教材,以《AutoCAD 2004绘图与教程》为参考材料进行教学。主要特点:(1)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过程。(2)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CAD的积极性,学生每完成一道题或一张图,都会很有成就感。(3)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讨论,同学之间的比赛,形成同学之间互相追赶学习,变成同学我要学习的风气。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就是紧紧围绕机械CAD的基本操作要求,以案例为主线,将案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生动、直观、实用。

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挑选合适的试题或案例图形,图形的来源途径很多,可以用《机械制图》实际案例,《AutoCAD 2002试题汇编》,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绘制。挑选图形时应注意一下几点:第一,要围绕所讲命令来选图。第二,案例图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递进关系。第三,每个案例图都应具有区别和共同点,可以用不同的命令完成,使学生领悟CAD的奥秘。

2、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摒弃原来的手册式的命令讲解顺序,将作图方法融入案例的绘制过程当中,用到什么命令就讲授什么命令。案例教学法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上机练习。上机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学生问题的机会。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案例练习,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不少,老师应该当场给以解答。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当场讲评。我们在学生上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不注意各种快捷键的使用,如:ESC键、回车键、空格键等。不注意观察状态栏,如正交、对象捕捉、对象追踪的状态等,这样就导致初学者画出来的图形精度差。不注重复杂图形的画图顺序,重复工作浪费大量的时间。不注意观察命令窗口,CAD很重要的特点是使用命令时在命令窗口有命令提示,而初学者往往只看绘图窗口,这样遇到问题就容易卡壳。我们在讲解以上内容的过程中就要特别的给学生以提示,从而引起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画图习惯。

3、具体案例

绘制简单螺纹长轴制作过程:新建文件、设计图层、学会用直线、偏移、圆、圆角、倒角、修剪、镜像,样条曲线、简单图案填充、对象捕捉,尺寸标注等基本操作。简单长螺纹轴本案例主要有以下要点:

(1)对称性图形的绘制:在轴类零件图中,主视图一般都为上下对称图形,对于该类图形,可以先使用绘图命令绘制图形的上半部分,然后再用编辑命令对其进行镜像操作,可以提高作图的效率。

(2)假想断开的绘制:先绘制已知尺寸的二端轴,中间用细实线断开,标注尺寸的真实长度。

(3)大部分的学生在绘制轴类零件时,基本采用偏移命令绘图,建议学生采用正交绘图的方法,可以提高绘图速度。

六、结束语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 要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学习CAD,通过机械制图与CAD的1:3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绘图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是多年的教学与大家一起探讨。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图 组合体 三视图 学习兴趣 模型制作

机械制图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技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还是学好机械类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直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笔者从事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工作多年,不断尝试、总结,探讨应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打好教学基础

技工学校的学生对机械零件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在机械制图新课程导入时首先要指出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的重要性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决定的。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看图和绘图方法及有关标准规则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先讲清楚机械图样的重要性。机械图样的重要性则可归纳为“一个表达”(表达设计意图)和“三个依据”(加工、装配、检验的依据)。机械图样如此重要,则研究机械图样的课程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通过以上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萌发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求知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积极性。

在制图课的教学中,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是教学难点,而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是基础。技工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基本体正投影作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模型展示、对比法、观察法。通过把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相对比,分析它们的投射线与投影面之间的不同夹角以及产生的投影与原物体的位置关系等,从而对正投影法的特性进行归纳,突出一个“正”字,即:物体放正、投影线正射(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然后引出正投影法度量性好、便于绘图的优点。在观察时,教师要强调“正对着”看,提示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从而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规律和三视图的画法;还要强调投影线与视线对应、投影面与图样对应、投影与视图对应的关系,以便为讲解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手工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直观认识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直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把平常想象不出的组合体形状具体化。然后,把学生亲手制作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好放置位置“放正”后,让学生观察、想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主视图是什么?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是什么?之后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学生经过制作、观察、思考、想象,最后绘制出该组合体模型的三视图。模型的手工制作也可以和学校团委组织的活动联合进行,学校可以专门组织学生手工制作模型大赛,由团委组织号召、机械制图教师出题、有关人员进行评分、设立奖项。制作材料选用红粘土,这样便于制作和保存。学生踊跃参与,热情很高,社团活动与教学密切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把形体分析法应用于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教学中。例如:如图1(a)所示的支座可分解成图1(b)所示的四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组合体的画法以图1所示的支座为例进行说明,并对照模型讲解支座的绘图步骤。

一是形体分析。在画图前,先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

二是选择主视图。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根据形体特征原则来考虑。如图2所示的支座,比较箭头所指的各个投影方向,选择A向视图为主视图比较合理。

三是确定比例和图幅。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标注尺寸、画标题栏等。

四是布置视图位置。在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已确定的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

五是绘制底稿。边绘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六是标注尺寸,整理全图,加粗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