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

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科研

作者简介:穆丽婉(1969-),女,辽宁营口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大连116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4-02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然而,即使在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中,也会有比尔・盖茨在大三时毅然弃学从商;刚刚辞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里德学院学习了6个月后退学,乔布斯说:“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从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在高等教育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前几天看电视招聘类节目,一位应聘者是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致使两门课程挂科,经过几次补考,一直没有通过,毕业时她没有如愿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离校后她又参加了2次补考,依然没有通过。在校期间,虽然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记者团中工作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毕业后找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而是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她想应聘到大的企业做企业策划和编辑工作,在场的18家大型企业的达人普遍认为:仅凭一张结业证想进一些知名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因为毕业证是敲门砖。这仅是一个例子,代表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她为错误地选择了专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多数教师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与扩招后一些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基础较差有关。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3个班80多名学生中,报考时对所学专业了解并且也很感兴趣的学生不足20名,仅占约25%,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不令人担忧?

一、因材施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1.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厌学背后有着多方面、较复杂的原因

(1)高考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盲目追随所谓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其实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等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撑着往下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结果只想混个毕业证能就业就行。

(2)部分学生的家长社会关系广泛,已为孩子安排好工作,就差一张文凭了。而且以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什么都没用,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3)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感兴趣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把学校该学的课程当成了副业,考试及格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4)少数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终于挤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认为该歇歇了,因此将大学当成避风的港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沉溺于网络或花前月下的同时,考试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上需要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1)学校方面。

1)高校可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在大一时不分专业,大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在大一的一年时间里,一是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情况可以用心地了解;二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这种模式在条件允许时应该被更多的高校借鉴和推广。

2)层次相近的文理高校及专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为选择专业时犯方向性错误的学生调换专业开辟绿色通道。以上文女学生为例:当她发现对所学理工专业根本没有兴趣,而对另一个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很有天赋时,她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调换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她的申请对她文科相应专业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学校负责她的专业调整甚至是层次相近的学校间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力所不能及的,而对于学校,只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要去做,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这样的学生很少。而教育要实行因材施教,要人性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厌学的几个原因,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满足多数学生正常要求的同时,对于厌学的几类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引导。

1)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当前不能调整专业的形势下,鼓励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在保证所学专业各科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争取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将来可选择喜欢的专业就业,有少部分学生按照本人的建议如愿以偿。

2)对于第二类和第四类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因为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因此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真心地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朋友,逐渐改掉他们理所当然混日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只有在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可能出成绩,已有许多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名学生经常缺课,后经多方了解,他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没有,不上课的时间他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与他认真沟通后,本人给予了他支持和信任,允许他在课程冲突时选择他喜欢的课程,课程结束考试中,他实现了对笔者的承诺――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及格,并在不久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迷茫时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所有的学生打造成标准化的产品。

二、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自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以来,高校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末期,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减少及大学间竞争的加剧,研究在大学中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超过教学。[1]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教师的薪水、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最终是依据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学绩效,大学制定的教师学术奖励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教学的影子。”

当今高校科研氛围愈来愈浓,许多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得有声有色,更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许多项目,体现了学校与高科技接轨以及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使人才培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与创新的结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协调得好无疑会相互促进,过分地注重了一面,都会相对削弱另一面。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将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努力写论文,以完成科研工作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于是,一方面少数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不喜欢他们的课,却没有硬性指标来考核,课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上着,学生厌学愈来愈重;另一方面,重压之下,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项目的教师只好“另辟蹊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案例屡见报端。

这些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种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轨现象,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生源、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问题。

笔者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让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身心回归课堂,但他们要关注科研的成果,关注科研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让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专注于科研,多出精品论文,并负责指导学生科研,经常将科研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教学与科研并重应体现在对于教师考核的方方面面。正像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样,不能期待着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科学家,高校毕竟不是研究院。

三、结束语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开拓思路,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将每一个学生打造成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2]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课程 教、学、做一体 教学改革

旧式的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工程,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时,很容易出现怠惰、懒散的情况,致使学生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在毕业之后,其中的部分学生依旧无法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的技能,这一情形,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会在就业时出现迷茫的状态,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对专业课程水平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也会为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所以,要想解决这一现象,就要针对性的予以科学的措施,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这样,不仅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过程中总结课程内容,归纳课程精髓,这样不仅会使造价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还会对学校的整体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着手,从“教、学、做”三方面为一体的策略进行了分析,而后针对性的探究了它的实践应用措施。

一、对于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方式的建议

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优势很容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而且,这三方面的应用并未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传授工程造价知识时,学生也要具备自发性,做到边学、边做,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某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当予以分析,而后再解决。可见,“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不具备固定的形式和顺序,更多的是注重实际的操作效率。

(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要想提升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效率,就要充分的发挥课程改革的优势,从教学结构和内容上双管齐下,落实课程教学改革。而最为重要的、具备可行性的实践方式是通过校企合作来转变传统的偏理论型的教学模式,在落实校企合作之前,就应当针对院校本身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为基准,剖析、解读教材内容,而后再与企业洽谈,将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与实践中整体性的企业需求相契合,而且教学内容也要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样的开放式的教学范式,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还会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实际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解读和探究,而后再将其反馈给学生,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兴趣。

(二)提升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质量

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将“教”“学”和“做”融为一体,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教学素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聘请工程造价教师时,就应当聘请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能力过硬的教师,另外,教师还应当对工程造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熟练的掌握,这样在进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如果遇到实际问题时,教师也会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完美的解答学生的提问。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自身的专业性和高超的业务水准发挥出来,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真正的落实“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教学还应该通过举例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课程内容的积极性,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落实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工作,从而达到丰富自身业务经验和锻炼自己的目的。

二、对于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践应用分析

从上述笔者的分析可知,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工程造价课程中,具备可行性,还会体现诸多的教学优势。“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很好的转化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将“教师是教学主体”的思维转变为了“学生为教学中的主体”,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很好的印证了我国新课标的要求和热荩另外,新式的教学方式,还很好的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方法,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前提下,还开始关注学生的课程实践应用能力,偏重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的培养。可见,“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与现阶段的造价工程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内在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对于教学实践中“教”的应用分析

工程造价教学中应用“教”这一教学要点,更多的责任应当体现在教师的身上,教师首先在履行这一教学任务时,应当充分的理解“教”的意义,并针对性的予以分析,在落实职责之前,就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认知规律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分析,而后再设计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设计方案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教师角色以及学生地位的分配,再通过先进的教学途径和模式对其分析、探究。比如,讨论教学、演示教学法、分组训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讲解教学法等等方式,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督促学生履行“做”和“学”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的工作效率。

(二)对于教学实践中“学”的应用分析

“学”的任务更多的则落实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工程造价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在落实“学”这一教学任务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合适的途径督促学生通过讲解、演示以及谈等方式,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趣味性,还能明确工程中所涵盖的施工程序,掌握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策略,并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定额的具体应用,费率的选用以及费用的计算方法等,另外,在探讨和分析之后,还要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向,从而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对于教学实践中“做”的应用分析

在完成了“教”和“学”这两大教学任务之后,而(下转229页)

(上接230页)后要完成的就是“做”,“做”的任务不仅要落实到教师的肩上,教师在造价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进行模拟操作,比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把事件描述清楚,而后再将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数据阐述完整,讲述完毕之后,就可以将教学知识融入到解题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所肩负的教学职责,体现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最终通过专业的计算和课程知识应用,让学生明确教学知识和内容的应用方法。

在此之后,还要充分的发挥“做”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一情况下,应当针对教学任务,布置切合实际的问题,安排学生依据教学内容予以解决,将预算文件上交。如果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疑问时,教师应当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与此同时,学生还要积极的思考。将难题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这样不仅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还会逐渐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是一个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课程,它的学习通常包括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视功能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制图以及工程结构原理等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时代脚步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的土木行业也得以迅猛的发展,所以,工程造价课程有关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充分的意识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逐渐的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⒖嘉南祝

[1]章锦艳.浅谈《建筑工程清单计价》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J].江西建材,2015,21(11):269.

[2]罗丹霞,丁岩.高职《钢筋计算与翻样》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J].四川建材,2014,41(4):286-287,290.

[3]徐婧,祁丽丽,王巍等.高职《园林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12)156-156.

[4]韦武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42 (4):448-449.

[5]刘春花."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6):61-62.

[6]王乾蕴.关于工程造价专业房建课程的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28):248-248.

[7]王添.独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12(50):12.

篇3

关键词: 劳动技术 劳技课课程 教学建议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学大纲》指出:“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开设劳动技术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途径。”劳动技术教育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通过劳动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劳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打造教育强市夯实基础。由此,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各校教师资源及地方特点开设劳技课课程

各校的师资状况不同,专业配比不一定合理,不完全具备专业的劳技教师,各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劳技课课程。如我校由于农大毕业教师多,在课程安排上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如物理教师多的可适当安排家电维修等;音美教师多的可以剪纸插花为主等。各校的地理环境、位置不同,人文状况也不同,可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作为劳技课的学习内容。如将口镇有唐代的唐窖遗址,水吉镇有宋朝的建窖遗址,可安排陶艺课、古陶瓷欣赏课,学生既接受了历史人文的教育,又感受了家乡的辉煌;又如小湖乡有水仙茶,漳墩镇有白茶,可选茶叶栽培和茶叶制作及茶艺为课程内容;再如潭城镇有橘柚,考亭村有葡萄,黄坑镇有竹林,可设果树栽培和毛竹栽培及竹艺等课程。这样利用学生身边所熟悉的资源作教材,还可请当地的师傅、农民、专家讲课,便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满足学生乐于参与、乐于研究、乐于探究的心理需求,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各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相关的人员、专家编写教材。如目前由我区建盏收藏爱好者及建盏传承人篇写的《建盏百问》就是不错的教材,再到古窑址和当地的建盏作坊走访,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学生是否产生对劳技学习的兴趣,是能否主动参与劳技学习的关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组织好劳技教学的前提。劳技课既不能像文化课那样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又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无的放矢,而应该注重形式,激发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技能不一定全面专业,这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在《插花艺术》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艺术插花的视频录像,给学生直观的感觉,使学生知道艺术插花的方法和步骤,能设计各种造型,然后根据视频录像,同学们自己设计插花方案,教师予以指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的插花作品令老师、家长赞叹不已,更可喜的是部分文化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劳技课的学习中显现出技高一筹,找回了自尊,尝试了成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三、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扩大学生的个性空间。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的思想火花,用意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愉快的心理体验。如八年级(2)班的同学,平时上课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制作作品也不出众,但平时有一些奇思怪想。一次在学习“插花艺术”课时,他把自喝的牛奶当水倒入花泥。问其原因,说是牛奶比水有营养,可延长插花寿命,虽然此举不妥,但其意应当表扬。于是对他的想法表示肯定,顺势引导,如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啤酒作为营养即可延长插花寿命。从此以后,他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以后几次插花活动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注意学生评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激励评价的方式有课堂上口头表扬、通报家长、学生大会表彰、作品展示、评选小能手、物质奖励等形式,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与创造欲望。

四、颁发劳技学科结业证

用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学劳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各校劳技课程可分设选修和必修两种,选修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选修和必修各设相应学分,学分的分配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学生毕业前课程(含选修课程)的考核积分达到要求就发给《劳技学科结业证书》,以此作为拿到本校毕业证的前提条件。这样,教师重视,学生重视,家长也重视,不愁搞不好劳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成立“五・一”劳技节

与体育节、艺术节、科学节一样,劳技节主要属于活动课程。把每年的“五・一”节作为劳技节,劳技节可以按艺术节的形式组织,进行征文竞赛、作品展评、作品拍卖(陶艺、根艺作品),以及现场操作(插花比赛)、制作竞赛等,并评出团体(班级)与个人的名次,颁发奖品与奖状。劳技节的成立,便于展示劳技教育教学的成果,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推动劳技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之,要进一步加强劳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方面要完善,如劳技教育与德、智、体、美、心诸育的有机结合,劳技教学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教学与社会生活、科研相结合等;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认真细致的劳动习惯;会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及掌握相应的工具保管常识;联系当地当时生产的急需、季节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等,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劳技课所带来的乐趣和实惠,即学有所乐,学有所用。

篇4

[关键词]义工 比较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王光秀(1963-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比较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XKS03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44-02

一、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迁

发达国家(以北美为例)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不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却有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了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历史教育等均为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或可概括为德育教育,这些德育教育在发达国家历史上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伴随着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综观发达国家德育教育发展史,其德育教育经历较为明显的模式有下面几种:(1)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以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为代表),此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帮助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不断提高;(2)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以班杜拉等人的社会学习模式为代表),此模式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模范行为,以达到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3)引导价值取向的德育模式(以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模式和库姆斯等人价值分析模式为代表),此模式注重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道德判断、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决策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促进道德社会化的模式(以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为代表),此模式强调要教会学生如何参与公共事务,认为每位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共事务施加影响,因此强调在德育中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行动。很显然,北美德育也经历了更为注重内在理论学习及外在榜样学习的第一、第二种模式。而第三、第四种模式明显转向更注重学生对道德知识、原理的内化、吸收进而外化为自律行动。根据笔者在北美三年多的实地考察、研究,明显注意到他们对第三、第四种模式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些模式的成熟得益于他们一些十分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某些方法已经真正到达了整体性、全民性以及制度性, 其中“义工”制便是一种他们广泛使用、行之有效我们却长期忽略的一种模式。

二、比较视域下义工方法的研究

“义工”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义务工作和义务工作者。义务工作是指人们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义务工作者则是指为他人提供不计报酬服务的行为者。义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侧重在中国与加拿大比较状态下分析义工制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具体应用。我国的义工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些差距已经严重制约着义工制度良性发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可概括为下面两大主要差距:

首先是认识层面的比较研究。其一,在我国大多数民众的观念里,义工是那些不愁衣食并有大量空闲时间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而在加拿大民众看来,每个公民都有做义工的权利和义务,因为每一个公民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与责任。其二,在我国比较普遍的认识是:义工是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是有钱、有闲人对他人的一种单方面的施舍性付出。加拿大人则普遍认为义工既是付出也是获得。他们普遍认为,义工一方面是在服务他人,另一方面,自身也在活动中丰富经验、锻炼意志、提高技能、慰藉心灵等。显然,这两种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民众对义工的普遍性认识有待于改变与提高,否则将会从认识根源的深处制约着义工制度的广泛推行、制约着义工制度的良性发展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次是义工方法操作层面的比较研究。加拿大义工的操作已具有整体配套性、制度性。整体配套性表现在:不仅有庞大的义务工作者群体存在,同时亦有足够的义工职位;有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申请手续及评价程序,还有针对性的培训机构等。在加拿大的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学校、医院等都有义工职位,不同性质的义工要求有不同的申请手续,如申请到学校做义工,则必须到市政府办理无犯罪记录手续;申请到老人院、医院等特殊职位做义工,则必须接受特殊技术培训等,这一切都已固定程序化、整体规模化。反观我国义工操作过程则更多地带有零散性、不配套性特征:有义务工作者、义工组织存在,但接受义工的单位、职位、申请手续、评价程序、培训机构等却还没有能够形成整体配套、固定程序化,各个环节还带有零散性、随机性、临时性,因而限制了义工作用的稳定性、有效性发挥。

制度性则比较突出表现在加拿大学生做义工方面:第一,规定从第10年级开始,学校要给学生讲授参加义工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教授学生如何去申请义工以及给学生提供义工职位的信息等。第二,规定学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义工时数才能获得毕业(如安大略省要求有40小时,卑诗省则要求不少于30个小时)。第三,规定学生申请大学时必须有义工记录。各个高校要求不一样,但都会高于高中毕业时的义工时数。而义工服务时数多,可成为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的有利条件之一。第四,大学生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义工时数,义工经验对大学生毕业求职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第五,规定接受义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义务工作者提供证明及相应的评价等。以上的一系列规定便使得义工在加拿大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了,从而使得义工的育人作用得以稳定发挥。相比较之下,我国的义工服务显得随意性、暂时性,在我国对大学生(包括中学生)没有义工时数的要求,没有规定有关的义工课程为必修课,亦没有规定此课程的学分等,这些不确定性都制约了义工重要性的充分发挥,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时间未能开发、利用这个十分重要的领地。

三、义工方法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的新探索

事实上,“义工”形式在育人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它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拓展人生价值观、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等方面。从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我们教导他们要有爱心,遵纪守法;与人相处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损人利己等。到了学龄期,我们会在学校开设思想道德课程,让学生们认识到除了个人以外还有他人、社会需要关心、需要付出等。这些培养与教化都是育人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因其只停留于理论、说教的层面,还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像义工制这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学校这个“象牙塔”出来,他们就没有最基本的实践经验帮助自己判断及选择,在强大的社会现实面前,学校教师教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理论知识很快就会被退到记忆的最边远处,很难在现实中生根、开花、结果。

义工形式主要是让大学生在直接参与的活动中,直接观察,除自己以外,社会中还有他人需要关心、帮助;真实体验人与人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切实认识到人的价值不能仅仅是维持自己的存在,同时也需要在帮助他人、支持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现。在多次义工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学会与人沟通、和平相处、协作共事、虚心谦让、遵纪守法,等等,从而让学生直接把在家庭、社区、学校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中消化和吸收,获得新体验、新感悟,逐步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形成自己的社会人格,从而使自己成为既有文化知识与技能,又有爱心、品德的新社会成员。由此可见,义工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前我国的义工制还很不完善,因而,进一步完善义工制,使其完整化、制度化,进而充分发挥义工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新视点、新领地。鉴于我国义工的现实状况,为了充分发挥义工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可做多方面努力,笔者概括为下面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学生对义工的深刻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做义工的责任与义务;每个公民都有做义工的权利,可以提出相应的诉求及权益保障要求;每一个公民应以做义工为荣为乐,因为做义工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既是助人同时也是“自助”,即助自己精神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充实,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等,通过这些认识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真谛,真正做到自觉自愿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工作,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效果。第二,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考试方式多样化,注重能力考核,加大义工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条件成熟地方,可直接把义工成绩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等,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义工活动中来,保证大学生义工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第三,在高校内成立“义工培训基地”,把经过培训的学生输送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把所有需要义工的家庭、社区、社会机构等都成为我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第四、逐步形成成熟的义工管理体制、规范的申请手续及评价程序。学校要与政府等社会公共机构有效沟通,协调一致,有效管理,合理评价;规范申请手续,确保义工本人及接受义工客体的安全,不同性质的义工要求有不同的申请手续,并使之固定化、程序化。

总之,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高学生对义工的深刻认识、规范管理、加强培训等可以使我国高校义工操作过程克服零散性、随机性、临时性、不配套性等弊端,逐步形成整体配套、固定程序化,促使义工作用得到持续、稳定、有效的发挥。相信在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于润物细无声之中,我国的义工制将会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进而为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高以及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作出其特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新,杨林琳,资明贵.试论义工组织在政府治理社区中的作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4).

[2]靳义亭.推进我国义工制度化,构建和谐社会[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1).

篇5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大部分项目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经过两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所有项目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交流发现,对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教师层面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不充分,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理念、指导能力也直接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2.学生层面

中职生大部分人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妥、求知欲不浓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弱势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对专业学习逐渐丧失信心,这就造成严重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3.学习环境

任务导入、场地布置、设备摆放没有仿真工作场景,没有新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单一教学策略,将导致学生学习乏味。

由此带来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指导教师策划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影响要素简析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

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借鉴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学原理,立足于职业教学课堂教学层面,用工艺性思维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细节,以求强化学生专业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是指指导教师进行策划、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涉及: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条件。如教师能力、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环境等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方式。包括分组的时机、分组方法、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评价。即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等(测量方法、观测点)。

三、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思考

1.课前思考适用性

(1)教师能力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汽车维修能力,能讲解、演示。

(2)学生学习基础。课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判断学生以现有知识能力能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环境。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对设备、场景布置要求较高。

2.课中关注操作细节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实施,而分组时机、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则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1)选择合适的分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紧扣项目(工作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抑或预设需探讨的问题,抑或及时捕捉动态课堂教学资源作为讨论点。

(2)合理的小组成员构成。

(3)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

四、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学习为例,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时,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教学方法方式对教学内容的适用程度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展开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例如:项目一《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该项目教学主要以演示教学法为主,其学习内容均直观、可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一目了然,没有过多的疑问需要学生讨论,辅以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提示,很快实现学习目标。所以该项目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2.分组时机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基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时机。

(1)一分到底,即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中途分组,即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必需的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3.小组成员结构科学合理

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4-6人。主要考虑到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后期动手操作,同时易造成讨论范围过大浪费讨论时间。小组成员构成主要参照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基础几个方面,将优中差各层次学生编入各组,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到最终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多元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

评价指标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把评价指标确定为工具、仪器选用、燃油压力测试、电路分析、诊断思路等八项。评价指标的确定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加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评价体现多元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观察点,有了合适的观察点,学生才能有效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效,知道自己通过学习的得与失。

篇6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 高校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03-01

在高等院校所具备的四大社会职能中,人才培养作为其核心职能,备受社会关注。而人才培养落实到高校的具体工作中,就是日常的教学活动。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日渐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的空前关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效而有序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而教学秘书这一岗位则为高校保障其教学秩序平稳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学管理方式有着各自鲜明的学科特点,对应着不同学科的教学管理也有着独特的针对性需求,以适应各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特点。其中艺术类高校有着相对独特的教学模式,例如课程设置灵活性更强、专业设备使用率更高、授课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更为紧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为突出等。上述特点也对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秘书这一岗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对比其他学科门类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基础上,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加强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共性

首先,作为教学秘书,无论是综合类高校还是艺术类高校,都有其共同特点,但是艺术类高校所具备的特性,又使得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有别于其他类高校。只有正确认识其统一性和独特性,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艺术类高校特点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一) 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内容繁复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工作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在课程管理方面: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表,及时向任课教师传达等;在教务管理方面:根据行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督促教学进度,协调临时调课等;在考务工作方面:协助安排考试,及时通报成绩,管理试题及试卷、做好考试保密工作等。另外,教学秘书还承担着教学资料管理的工作,负责保管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等,并做到及时整理归档。

(二) 管理与沟通效果并重,桥梁和纽带作用明显

首先,教学秘书需要熟悉学校乃至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及学校的学科发展动态,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部门领导,以确保本部门制定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符合国家及学校的教育管理发展思路。同时,也要在学校、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学校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等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因此又是各个部门与本部门之间的“联络员”。因此,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学秘书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三) 大局观与细节观共存,时效性和准确性并重

教学管理工作的纷繁复杂性,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事无巨细,而正是这种复杂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学秘书在把握每个细节、处理好每件具体事务的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只有做好全局与细节的合理控制,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同时,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又往往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需要第一时间,准确无误的将各类信息传达给教师和学生,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选课、考试安排等工作,需要同时具备时效性与准确性。

二、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独特性

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具备以上特点之外,因其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具备了与其他院校有所差异的独特性。

(一)艺术类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常是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要求教学秘书在行课过程中,需要配合专业任课教师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安排。

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大量实践性课程,学生动手实践的比例很大,教师有时采取的是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程管理方面就不能按照综合类高校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需要教学秘书针对不同实践类课程的特点,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践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及实践设备的有效、合理调配。

(二)艺术类高校培养的是专业领域内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其课程考查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这要求教学秘书对于专业内容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

只有充分了解专业特点,教学秘书在课程管理中,尤其是课程考核管理工作中,才能寻求到更为适合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管理方法。并充分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在教学质量考核时不单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将学生作业成果融合进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中。

(三)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创造性较强,个性化发展较为突出。这要求教学秘书在与学生沟通及与辅导员协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艺术类高校学生往往在专业创作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就决定了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会比综合类高校的学生更为突出。他们情感丰富,思想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心理表现更加敏感。所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沟通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既要树立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又不能破坏学生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突出特点。

三、适应专业特点、寻求最佳教学管理工作方法的建议

基于上述针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在艺术类高校从事教学秘书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如何适应专业特点,进而寻求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最佳工作方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 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工

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实践教学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样的管理工作,都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为标尺。同时又要创建灵活宽松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或者无限夸大管理工作的严格规范,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教学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其个性发展和鼓励创新精神的广阔空间。

(二)在考核体系方面,应充分考量艺术类教学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在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也体现多样化的原则。

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意见;同时在考试成绩的分配比例上应有更合理化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作业与考试成绩百分比,使考核结果对未来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三)教学秘书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是从事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具体包括:

1、培养服务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学秘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并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保持工作热情,做到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既讲原则,又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需要教学秘书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2、健全的心理素养。教学秘书的岗位经常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及教师、学生打交道。工作纷繁复杂,遇到委屈和误解是在所难免的。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并以豁达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是建立健全心理素养的基础要求。

3、专业知识素养。教学管理既是学术管理,又是行政管理。教学秘书在承担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外,还会协助承担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及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重担。而探索学科建设及改革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专业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提高效率,进而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系统性与复杂性兼具的工作,包含了学科建设、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等很多方面。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梳理与总结,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德诚,潘力,刘海丽. 高校艺术类教学管理的特点和实施办法[J],考试周刊,2012(2).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 技能教学 高效课堂

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能一体化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高效课堂其主要表现为讲究教法和师生课堂互动,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广泛参与度,并通过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电工电子课堂技能学习的时候感到愉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感觉轻松;同时高效课堂还是一种融合了学生情景创设、认知建构、情感激活以及教学控制的教学形态。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体现了学生质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过程,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模式重点突破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和学习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以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法国哲学家弗洛娜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本人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情作出的反应。”根据弗洛娜的说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责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喜欢的课程,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责任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我们倡导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下,专业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创设技能性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方向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在面向全体,针对个体的执教理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还要严格考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再次,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六个度能够更好地帮我们解读课堂,驾驭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关系,达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二、适时设问答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用引导文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一体化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太多或太少的两种倾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注重开放性问题的预设。开放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提问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课堂节奏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做好有效提问外,还有就是要学会倾听。比如,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要求其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有的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交流,却无任何要求,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黯然失色。因此,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凸显教师主动、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益。

四、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说,创新地想,自由地思,快乐地练。在一体化课堂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迁移运用的能力。例:在练习照明电路安装的过程当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问他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基于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课堂。

五、掌握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样对于技能的掌握也是一个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专业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充满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向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因此成功的导语,也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此外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拓展、教学评估及教学效果的反馈。

六、把握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渠道

关注学生课堂生存状态是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基础。要从课堂入手,让课堂形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首先要架通几座桥梁,即架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其次,要关注学生课堂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技能性是实现技能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方面要避免以往片面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方法和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认识阐述自己对职业教学的认识。课堂的效益意识是技能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要提高技能课堂的效率,就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即教学之初,不要急于讲新课,应用足够的时间交待新的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课堂上要做到朴实、扎实,要简化课堂教学步骤,让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须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上,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要做好课堂总结;还要多关注学生,多掌握关注学生的学情、心理、接受状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如鱼得水。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一轮一体化教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构建一切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使教学内容流程化、教学形式民主化、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环境情境化,从而构建一种让技工院校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技能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2004,(10)。

篇8

一、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开发过程

在开发和编写一体化教学工作页之前,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确定一体化课程,针对具体课程编写工作页。一体化课程开发主要有以下主要步骤(见图1)。

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开发是在完成岗位调研、任务分析、确定学习领域、形成课程之后进行的工作,开发设计、编写工作页是教师对本专业课程内容,重新解构并依照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的过程。编写工作页的基本过程如下(见图2)。

二、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工作页是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主要学习材料,它不是教材,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工作。工作页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1.真实性

工作页的学习任务必须是源于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学生学习材料。通过真实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产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职业认同,并自我控制学习。

2.导学性

工作页中学习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将以引导文或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文和引导问题的设置要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上,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工作页应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衔接。

3.探究性

工作页的设计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体现,也就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情景化、过程化。这就需要工作页是可被探索的,而不能是说明书,工作页是在教师主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的,是有节奏、有层次、有步骤、有方法、有吸引力的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4.开放性

工作页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工作页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工作页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让师生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同时它也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使工作页具有实效性、实用性。

5.层次性

工作页的编写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平行、递进、包容的渐进原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本着能用、够用的原则,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并且要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不同的能力得以体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编写原则

1.情境化原则

工作页的编写要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按照工作工程系统化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所有的教学活动应按照相关职业要求开展,并达成符合职业要求的工作成果。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和工作页编写更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也便于学生能力的掌握和今后职业能力的对接。

2.过程性原t

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应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价六个环节,工作页就是将相关专业的典型工组任务按这六步法拆分,并进行教学化的编排和总结最终形成工作页。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就是让学生在系统化的工作页实施过程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参与完整的工作过程是我们工作页的目的之一。在过程中学生完成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总结经验等,进而获得知识,练习技能,形成体验,构建知识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

工作页中的工作过程是来源于相关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但必须进行教学化处理,最终以教学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策划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任务的可实施性,不能违反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在教学设备上有可操作性,在经济上具有可操作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到,得到真实体验。

四、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在编写工作页之前,应先编制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教学活动策划表。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者到专家递进;由基础能力、单一能力到实用能力、综合能力完善的原则确定的学习单元。教学活动策划表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按照工作流程的六大环节策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的进行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工作页一般由首页、正文和评价反馈三部分构成。

1.首页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名称、学习目标、建议课时、工作情景描述和工作流程与内容。

首先是学习任务名称。通常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总结并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命名方式一般以“名词+动词”的形式。

其次是学习目标。完成本学习任务后,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通常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使用具体的行动或可被考察的要求来进行描述。例如“能按照车间安全防护规定, 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再次是建议课时。建议完成本学习任务的教学时数。

之后是工作情景描述。根据教学活动策划表的设计,为学生描述一个情景。学生通过阅读情景置身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和学习任务的相关信息。在描述情景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信息使情景可信。以有零件加工情景为例,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任务委托方、生产岗位、零件名称、数量、工期、是否有图纸、是否有样件、教师角色描述、产品检测等信息。

最后是工作流程与内容。根据教学活动策划表编写工作流程及内容,就是将教学活动策划中的每个活动,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和介绍。分类后的每个活动就是今后正文中的学习活动。通过阅读工作流程使学生了解进行本次学习任务的步骤。

2.正文

通常由几组学习活动构成。每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活动名称、学习目标、学习课时、学习过程几部分组成。由引导问题贯穿全文,同时还可设置一些小栏目,如学习拓展、小词典和小提示等。

首先是学习活动名称。简要描述学习活动,如“螺纹连杆的工艺分析”。其次是学习目标。完成本学习活动后,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在制定每个小的学习活动目标时都应该能为学习任务目标服务。再次是学习课时。建议完成本学习活动的教学时数。最后是学习过程。通常由引导文或引导问题贯穿,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查找所需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引导问题应为小目标服务,主要是完成该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规程、方法等,多使用图片和表格呈现。可以是在书中查找的专业知识,操作方法,也可以是引起学生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或是一个让学生动手的实践的练习活动。引导问题的设置是工作页编写的关键,它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在学生完成每一个问题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引导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相辅,问题和活动相搭配。学习过程中除了设置引导问题还可以加入其他栏目,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除此之外,还有学习拓展。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深入学习和探讨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如小词典,简要解释专业名词或技术术语。还有特别提示。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的提示,应包括操作规范、维修技巧、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

3.教学评价

一般由评价和反馈两部分组成。在学生完成所有的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将学生的各阶段表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认识自己在各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和表现。评价反馈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现,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点由表达能力、纪律观念、协作精神、工作态度、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评语等组成。

五、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编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院系在开发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出现很多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页编写教案化

教案和工作页都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但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案是以教师为出发点,将教学涵盖的内容进行设计编排,便于教学使用,强调的是如何教,怎么教,着眼点在于“教”。而工作页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便于学生学习使用,强调的是如何学,怎么学,着眼点在于“学”。教案编写和工作页编写都是教研活动,但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工作页编写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的模式进行,时刻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工作过程编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实施,让学生体验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如何密切地联系的,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特别忌讳为了讲理论而讲理论,为了教实操而教实操,总感觉知识体系不完整,恨不得把所有相关知识都写上,求大、求全,结果把工作页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教材。

2.工作页编写作业化

由于工作页是通过引导文或引导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是说工作页就是作业本、练习册,用引导问题推动教学过程只是工作页的一种形式,而工作页也不是教师讲完课就直接甩给学生自己做的,工作页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的,更像是一个剧本,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背景、情节变化、人物冲突,甚至是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和编写工作页的时候,深思熟虑,勤奋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要防止把工作页搞成一本“练习册”“作业本”。

3.工作页编写的共性化

工作页的编写应统筹兼顾,应顾及班级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在工作页的编写时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需求,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彰显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因而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分工与合作内容,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工作页的编写应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从大的方面说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设定是有层次递进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从小的方面说每个学习活动的设置也是这样的;工作页的编写应体现层次分明,比如笔者面对的学生就有高中起点的高技生,还有初中起点的中技生,两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活动的组织、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使用同一套工作页,其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六、小结

篇9

论文摘要:《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版本繁多、涉及内容丰富。尤其作为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让不同专业、学习风格各异的学生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无疑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有合适的教材,但教学内容的把握又成为保障教学效果的难题。本文对公共课应如何筛选教学内容提出一些见解。

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邢台学院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及时开设了“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公共课。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有很多急需改进之处,比如师范教育涉及文、理科不同专业,各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相差悬殊,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中教学进度难以把控,重、难点内容难以及时巩固与深化,高水平学生“吃不饱”、低水平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严重。如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需要。通过学习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都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原则

目前,《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内容丰富,版本较多。作为公共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专业方向多样性的要求,又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内容设置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课程目标一致的原则。作为高校师范教育方向学生公共的必修课程,教学目标相对统一,是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后的提高。通过学习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和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设计和制作多媒体。

2.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更新的原则。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版本更新迅速,教学中应依据最新版本更新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技巧。

3.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尽管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界面设置有一些共性,如都有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等设置,但仍有自身独特的制作思路。学习不同的软件要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思路与学习技巧,内容设置应依据各专业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4.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内容设置必须为不同兴趣、不同潜力水平的学生创设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知识系统性的原则。课程内容在组织中要避免零散与无序状况;要遵循课件设计制作的整体思路,前后协调一致,目标明确。

6.整合原则。注意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协调性及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致性。

7.可扩展性原则。为各专业学生的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与超链接。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前期准备知识、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介绍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后期处理三部分。

1.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前期准备知识。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趋势,多媒体课件成为课件制作者的追求,它以丰富多彩的静态或动态图像、悦耳的音乐、动听的解说辅助教学,极大地改善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者必修的内容之一;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用传统的思想制作出来的课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人员必须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编辑是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采集素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质量。如何进行素材采集与编辑同样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准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媒体元素,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了解多媒体课件的类型与应用,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内涵,能够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规划化与设计;能够对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获取、编辑与处理;教会学生课件设计制作的基本思路与整体理念,激发他们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欲望与激情,培养他们课件设计制作中的创新精神,为课件制作实战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2.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介绍。目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多种多样,设计思路各不相同,按照对多媒体素材的安排与组织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基于页面、基于图标和基于时间的工具三种类型。基于页面的工具从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大众化的方正奥思到基于网页的Frongtpage和Dreamweaver等多种创作工具;基于时间的工具最典型的当属Flash动画创作工具;基于图标的创作软件的典型例子是Authorware,它是将各种素材编辑整理并集成为交互式软件。

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与偏爱。哪种软件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达到培养学生课件制作能力的教学目标。选用的软件能否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公共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公共课学时要求,在不可能对所有软件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对这部分内容采取选修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学习课件制作思路、了解课件制作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各种软件的特征及制作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兴趣选择一种软件深入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本专业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方能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种课件制作工具的操作技巧,并能依据课件制作理论与制作规划脚本形成课件作品。

3.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后期处理。课件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很多方面,不仅要在初期进行课件结构设计、脚本编写、编程,还需要对课件的外观进行统一设计,对课件的运行调试和优化,以得到高质量的课件产品。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后,需要对所制作的课件进行后期处理。

多媒体课件后期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美化和优化课件,美化课件的核心内容是定位课件的风格。决定课件风格的主要因素有课件的界面布局、颜色的搭配、课件的特色标志、导航与目录的添加、声音特效等。任何课件都需要根据演示内容决定其风格与形式,因为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和演示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对用户的输入也进行了较多的处理,这些无疑会影响课件的运行速度。因此,需要对课件的性能进行优化。课件性能的优化包括课件的运行速度优化、课件在网络上运行时的优化、增强与用户的交互、课件表现艺术的优化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课件的外观设计、运行调试和优化等方面有所掌握,以及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另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在灌输理论的同时,相应的实验必不可少。如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加工实践,各种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训练,课件形成作品后的后期处理实训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与实质。在实践中,不但增强了学生课件设计制作的信心和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餐饮;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一、引言

“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课程教学模块紧扣的餐饮实际工作过程。本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酒店餐饮技能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技能,实现培养餐饮业高技能人才目标。通过优化其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分贴近实际工作流程,并能综合运用具有不同优势的多种教学方法,使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技能之上,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在“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其教学内容结构形成了符合行业要求的三大板块: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训练 (在所有项目中都有贯穿,能反复练习);餐饮服务的基本流程学习(能完整了解实际工作中的1个班次是如何进行的);和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此三个板块将通过“服务基本技能”(如托盘项目、折花项目、和铺台布项目等)、“中西餐摆台”、“中西餐上菜、分菜、撤盘服务”等教学项目来实现。

其教学方法为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灵活运用,如以要求学生沟通协作的项目教学法、直观性强的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行为修正为主的小步子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地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教学组织共为32课时,教学考核为“项目考核”。

三、“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及教学效果评价

(一) 阶段性成果

下列表格(表1)以2014年9月至12月末16周的教学时间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小结。

表1 阶段性成果

项目内容 阶段性成果小结

教学内容 完成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全部项目改革

反复贯穿了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

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地有效培养

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逐步探索了相关教学方法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其优势运用于不同的项目的教学中。

教学组织形式 以“托盘、折花“为例,其步骤分为:1.托盘端托的基本技巧练习(2课时);2.口布折花的基本技巧和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口布花型(3课时);3、项目考核(1课时)

教学考核 完成项目考核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为科学有效地获知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样本选取于13酒专1、2、3、4班不同水平、不同班级的学生。实发65份调查问卷,共收回48份有效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该教学模式,有96%的同学认为掌握了餐饮服务的基本工作过程:即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如托盘、折花、铺台布等)、餐前准备工作(如中、西餐摆台等)、餐中及餐后服务(如酒水服务、中、西餐上菜、分菜、撤盘服务等)。剩余4%的同学认为不能良好掌握,其原因在于“托盘较重,需要更长的练习时间”、“中餐摆台餐具用具较多,程序复杂,需要加长时间练习”等,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共有72.93%的学生认为应加强酒水服务环节的练习;有22.91%的学生认为托盘难以操作,达到熟练并不容易;20.83%的学生认为在餐巾折花中,掌握多种花型仍有问题;14.58%的学生认为,铺台布还需继续练习;有22.91%和29.7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对中、西餐摆台设计的练习。

在教学方法中,共有75%的学生认为程序教学法对掌握技能很有帮助,而有93.75%学生认为情境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更有教学效果,而有5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其有所帮助。

探索下来,在能力的培养上,共有90%的学生认为,很好地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有79.2%的学生认为很好地发展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有83.3%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但只有29.2%的学生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很好地培养了服务时的沟通技巧,其余学生要么对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含义不明确,要么认为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缺乏应变力,导致无法顺畅地进行服务沟通。通过考核和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都在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上,从自身来比较,都有所提升,如其中一位学生,在刚开始服务时,说话声音极小,也很容易害羞,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说话流畅,声音能使顾客听清楚,处理事情比较从容,虽然和该小组其他成员比起来,仍需努力,但从她自身来讲,已是不小进步。这就表明,教师应不断对学生进步进行反馈,而且应该反复不断地进行重复反馈,以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提高。

四、“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优化措施

“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同时,通过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餐饮服务实际工作过程学习的系统化,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道路,并在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项目学习中,不断复习和加强对餐饮基础技能、餐饮管理技巧的练习。

但是,在此教学模式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根据其阶段性成果和教学效果评价,本文总结并提出了以下相关优化措施:

(一)系统化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更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其更加系统化、模块化。其对应优化措施如下:

1. 将“职业形象与服务意识”项目作为特色项目

实践证明,该项目对塑造学生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职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不应单是一个项目的培养,而应贯穿于整门课程之中。

2.系统化“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

该课程需要培养的是高度职业化、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以工作环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虽是以强调工作流程为主要培养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对餐饮基础服务技能地培养,相反,餐饮服务基础技能是餐饮服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要基础。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平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巧与发展职业化,培养学生对服务流程的熟悉中,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实际的考核中证明,大部分同学们可以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技巧,但少部分同学不仅需要课堂中的练习,更需要课下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服务流程的讲授中,应当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整合原有教学体系中,将“餐饮服务基础技能”单独列为一个系统项目,能更好地推进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例如,在原有项目中,“中、西餐摆台“是分开教授,但实际上,中、西餐摆台都属于餐前服务,其中的技能技巧,如“距离相等、骨碟定位”等方法可以互通有无,形成学习的迁移,因此,可将两个内容合并在一起讲授,使学生通过对比中、西餐摆台的异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将原本属于中餐服务流程环节中的“酒水服务”独立成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在学习掌握了餐饮服务基础技能的情况下,为了使原有教学内容项目更贴近实际“工作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可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模块分为“餐前”、“餐中”、“餐后”服务三部分,并和理论课程相结合,融入“餐饮设计”和“餐饮管理”模块,在这之中,着重于服务中情境问题的处理上。

(二)优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整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优势

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观察模仿学习法、目标教学和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等教学方法均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践证明,不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中,主要是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

1. 运用根据行为修正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餐饮服务基础技能”模块

在“餐饮服务基础技能”项目中,各项技能需要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和反复操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根据行为修正模式的“程序教学法、观察模仿学习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但反复操练不能避免会有枯燥性,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应根据该项目的不同练习内容,选用“任务导向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为辅,比如,在“口布折花”内容中,在教学方法上,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学习了餐巾折花的基本技巧后,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根据不同场合从不同方面来设计餐巾折花花型,并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一位同学可做主讲老师,该小组其他同学则分散到其他各个小组做辅导老师,帮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需要有技能――会折花,还要会设计――如何根据不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口布颜色和花型来突出主题。通过类似的拓展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2. 运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项目

在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模块学习中,应考虑到该工作过程主要需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所以,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应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观察模仿学习法则应是辅助教学方法。

(三) 增加突出“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特色的考核内容

原有考核形式以餐饮服务基础技能考核为主,其考核形式较单一,且不同模块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项目的特色。因此,在教学考核形式上,针对其考核内容,应更加突出“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特点。如,在学习完铺台布和中、西摆台设计后,可将项目考核内容设计为:以小组形式根据给出的不同场合来设计不同的宴会台形,在这之中,包含对职业形象、服务意识、铺台布、托盘端托、餐巾折花等基础技巧的复习和考核;在“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项目中,采用抽取不同的餐饮服务实际情境案例,以此模拟服务中的实际情况来考核。

五、 结 语

针对“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所采取的优化措施,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构建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流程、更具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并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的效率,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改善课程考核形式以期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从而形成课程特色,实现对于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文苑、钱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以酒店专业《餐饮实务实训》课程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年7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