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卫生间改造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卫生间改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卫生间改造方案

篇1

关键词:老年住宅;住宅设计;居住空间

近年来在老年人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国家建设部和民政部于1999年5月14日签发了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并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2003年颁布了GB/T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这是我国现今进行老年人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

设计老年人住房时,必须从方案的目的性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文娱体育活动及社会接触等方面,照顾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老年住宅的使用功能和设计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它要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

(1)照顾到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

(2)具备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需求而改变空间形式的特性,这种可改造的空间可以适当调整住宅的和功能,比如日本提出的“百年住宅”和“长寿住宅”,是通过改造住宅空间来适应人不同阶段居住的需求;

(3)不管是单独的住宅还是大型的社区都配备丰富精神文化的设施。

2.老年住宅的一些注意事项

(1)一般规定: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介助到介护变化全程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

(2)出入口:出人口造型设计,要根据老年记忆衰退的特征,突出标志性。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应大于120mm,踏面宽不应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3)过厅和走道: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等条件,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应设门槛,地面不要有高低差。

(4)楼梯、坡道和电梯: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的缓坡楼梯。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设坡道。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应该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

(5)居室: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通风等,室外应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要超过3人。

(6)卫生间:老年住宅、老年院、老人公寓必须设紧邻卧室的独立卫生间。独立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卫生间应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3.老年住宅的设计原则

(1)自立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应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延长健康期,推迟护理期为目标。老年人使用的设备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其服务方式以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空间布局应增进老年人机体活动愿望,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信心和更长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原则。

(2)可变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满足居民进入老年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使老年人居住建筑具有可改造性和加设相应设施的可能性,从而满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要求居住功能变更的需求。

(3)选择性: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应在保证老年人对居住的自立、安全和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针对居住对象不同,平面布局、材料、设备应有适当的选择性。

(4)安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以及社区公共建筑、配套商业、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设施的设计,应确保老年人使用安全,有条件的还应设置老年人专用空间、设备、构造和设施。

(5)健康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设计前应作调查,以便充分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变化的特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空间、设备、结构设施设计应能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机能衰退,健康使用。老年人居住建筑、设备设施和功能空间的设计应注意细部,以老年人人体尺度为基础,设计使用轮椅和护理的尺度。

(6)适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及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避免造成他人的使用不便。家庭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考虑为其他人提供方便。

4.老年住宅装饰卫生间设计

(1)卫生间环境空间设计:卫生间要到达残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空间设计应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弱势群体,尽可能是操作简单化,方便化,便于老年人的使用,增进独立生活的能力,倘若人的生活和身体不能有效利用建筑物或环境的话,那么环境就应当适用于人。

(2)卫生间门窗设计: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启,或使用推来门,如果发生意外能够及时抢救,大量老年人需要使用轮椅及其他器械,所以门宽大于等于850毫米,要选择方便握的门把手,应避免采用球形拉手,拉手高度宜在900-1000毫米之间。人到老年身高会下降,所以窗台应尽量放低,最好在750毫米左右,窗台需要加宽,一般大于等于250-300毫米,便于放置花盆等物品或扶靠观看窗外景物。

篇2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以满足社区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依托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活动场所,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短期托养、膳食供应、健身娱乐等服务,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其中2013年的建设任务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即在40%的城市社区和20%的农村社区完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并开展工作;到2015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完成开展服务后,同时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能,组织社区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

三、建设规模和服务功能

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积极发动村居、社区、企业或个人等投资,以租赁、改造或新建等方式进行建设,并整合社区其他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体现资源共享、节能减排的要求。

(一)社区人口规模超过5000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对新规划建设的大规模社区,可参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设一、二、三类日间照料中心。对5000~10000人规模的社区有条件的可参照第三类标准实施。

1.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下表规定

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建筑面积,一、二、三类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面积可分别按老年人人均房屋建筑面积0.26㎡、0.32㎡、0.39㎡核定。

2.居室功能配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老年人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

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可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

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可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

老年人娱乐用房可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

辅助用房可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

(二)社区人口规模低于5000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该类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可因地制宜,通过租赁、改造等方式,整合社区卫生、文化娱乐等资源,以提供日间生活照料、休闲阅读、健身娱乐等服务为主。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含“五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医疗康复室、休息室、就餐室。休息室床位不少于6张,宜单独设立,以供老年人休息。

(三)完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应根据本社区老年人需求,重点完善四项基本服务:

1.生活照料。对日间家庭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的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包括娱乐、休闲、看护、休息等。应配有不少于2名专兼职养老服务人员。

2.配餐、就餐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订餐、送餐、就餐服务。

3.医疗康复保健。整合社区卫生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应急救助和康复保健等服务。

4.精神慰藉。整合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聊天和文体活动等服务。

四、资金保障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以街道、社区、村居、企业或个人为主体,市财政设立专项基金对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进行奖补,在“十二五”期间,每建成一个投入使用奖补3万元;达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规定的一、二、三类建筑面积,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经市民政、财政部门检查验收后,在享受省级财政补助基础上,市级财政分别再给予12.5万元、10万元、7.5万元奖补。各区县财政部门也要设立专项资金对市级奖补项目进行配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30日前)。各区县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社区人口和老年人口居住分布以及街道、社区、村居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位置、建设规模,编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规划,做好2013年-2015年建设安排。

(二)实施阶段(2013年7月1日至10月31日)。各区县按照建设规划,积极组织2013年建设项目的推进,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完成任务。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在各区县进行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对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进行奖补。

(四)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20日)。各区县总结2013年建设经验,安排部署2014年-2015年建设项目,并在每年的11月1日-11月30日组织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各区县民政部门(社区建设部门)要加强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分管局长靠上具体抓,整合社会福利、老龄、社区等有关部门力量,密切配合,负责建设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推进。加大与发改、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同部门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篇3

成长过程专业与生活有机结合

1977年,因为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多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次年,自幼热爱画画、勤奋好学的周燕珉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从此开始了她的建筑设计生涯。在校期间,她专业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的她发现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与之相比,更为严峻的是国内一些养老设施及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令人堪忧。

因缘际会,周教授在1988年赴日本学习和工作,并在日本著名的黑川纪章建筑事务所、日建设计等公司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多项建筑项目设计。她孜孜以求地汲取着国外先进知识的滋养,而在日本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也让她印象深刻。“日本住宅的面积不大,但设计技术含量及人性化水平高,特别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地方的设计尤其令人钦佩,且又贴合实际生活需要,所谓‘面面俱到’。”深感于此,周教授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此设计精神带回中国。

在外学习,工作的这几年里她专业生活两不误。在日期间生子育儿的经历让她更加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日本生活”的点滴。利用工作之余,周教授在日本当地一些养老机构做义工,对日本老年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积累了很多经验。可每每想到家乡,周教授始终不忘肩膀上所负的使命,养育她的母校,日益年迈的父母,让她牵挂的祖国,最终她决定归国。

决定回归是感恩也是责任

回国以后,周教授发现国内老龄化问题逐步开始呈现,所带来的危机,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大部分中年群体都面对着这样的问题:自己忙于工作,家中的老人如何安排才能让自己放心?年老多病的父母能否照顾好自己?安排在养老院能不能得到安全可靠的照顾?……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周教授深觉肩上责任重大,而她本身也深受“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自己这几年在外学习,工作,对父母疏于照顾,让她感到愧疚。最终她决定学以致用,带领学生进行老年住宅设计相关的科研和建筑实践,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学识。

老年建筑的设计并不能局限于机械地执行相关设计规定。很多设计师对老年建筑的认识仅限于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认为仅是在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去设置坡道、保证轮椅回转和加装扶手而已。她说:“老年建筑设计事实上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关注,例如套型设计能否保证老人在各空间内视线和声音的有效沟通,卧室空间大小能否满足老人分床睡的尺寸需要,插座的高度能否让老人不必过度弯腰就可使用等等。”

我们在做设计时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彻始终,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重视每一个细节的精细化设计,才能做出让老人安全、放心的建筑。

量身定做关注老年人性化细节

在建筑学术界,建筑人性化的口号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而老年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只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去设计,才能真正成为人性化设计的最有力载体。

老年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生理需求,很多对于年轻人来讲无关紧要的细节尺寸要求,对老年人来讲却是必不可少的。周教授说:“居室设计中,有些常见的设计做法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麻烦,不便于他们独立生活。比如将家庭卫生间的淋浴器安在2米的位置,一般人站着淋浴也许正合适,对于老人来说就太高而难以够到;再如厨房吊柜的高度要适宜,既不能过高让老人无法够及、难以开启,也不能过低让老人磕头碰撞。这些问题在给老人住宅装修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否则一旦装修完毕,再想改动有些设备就困难了。”因此,针对老人的人性化设计需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满足老年人的人体工学需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作为一名建筑师,周教授也将自己致力研究的专业成果付诸父母住宅的装修与改造。

周教授父亲今年已83岁高龄,母亲也近80岁,在为父母住宅设计之初,她就从视线设计、光线设计、声音设计、储藏设计、无障碍设计、空间的可改造性、家具的选择与布置等层面进行了总体考虑,同时在细节设计上根据父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

周教授家在起居室的一面墙壁上设置了一面大镜子,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使起居室与入口视线相互照应,方便了父母在起居室内观察到入户门的情况。这样他们不用起身便可以与进门的家人打招呼,减少了起身仓促带来摔倒的危险;再如由于老人往往不舍得丢弃旧物,当家中的储藏空间不足时就会带来室内凌乱、空间使用不便等问题,更有可能造成老人绊倒摔跤。因此她不但在家里设置了集中的储藏空间,还利用门厅吊顶、卫生间门背部、坐便器附近、阳台端头等处就近分设了很多分类储藏空间,以满足父母大量储物和就近拿取物品的需求。

对于为父母设计住宅,周教授不无自豪地说:“能通过专业学识与多年积累的研究经验,更好地满足父母老年生活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舒适和便利,我感到万分欣慰。”她希望通过书籍、电视、广播、杂志等不同的媒体形式,将自己父母个案的设计理念和处理方法传播给大众,让更多人能从中得到启示,为老人住宅装修与改造提供帮助。

养生于我是工作和生活的融合

将至耳顺之年的周教授仍然肤色红润,身材保持的也十分匀称,笔者向她讨教养生秘诀,她十分谦逊的说:“我压根就没有去刻意地注意身体养生这方面,每天都被工作填的满满当当,时间过得很快,偶有闲暇,回头看看,再忙乱的岁月也就这么过来了。不过说起养生,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使得我拥有了强烈的幸福感、愉快的心情和充实的每一天”。

对周教授而言,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在生活中可以积累设计经验,运用设计知识又可以服务于生活。

现在工作中每天与学生们打交道,与他们沟通,探讨工作、学习上的知识点与难点,也与他们保持着相同的节奏和步伐前进,被他们对学习的热忱、对待事物的蓬勃朝气所感染,这些可谓是周教授的精神食粮,也让身体忘记了疲劳。

回到家后,家庭的和睦、父母对周教授的关怀照顾也让她倍感温馨和幸福。有时她也将父母作为榜样和研究的对象,在与他们共同的生活中相互帮助,在他们变老的过程里得到启示,从而能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这种工作和生活的完美融合也让周教授的时间利用更加有效。

周教授还说:“作为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我就有责任去普及老人住宅与装饰设计的知识。因为设计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关系到家家户户日常的生活。只有大众对老年住宅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整个社会才能更好地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到那时,每个老人都会在家中感到安全和舒适。我也盼着天下父母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

后记:

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舒适、方便,促进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社会参与,推动全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工作目标

年10月底,完成区域范围内规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做好迎接全国创建无障碍建设城市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实现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的各项标准。

三、责任单位及具体任务

1.区文明办

将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作列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达标单位不得申报文明单位;与区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督促各创建责任单位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

2.区残联

(1)配合市残联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2)改、扩建的与残疾人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康复中心等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应实现无障碍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标准》等技术要求。

(3)已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80%,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无障碍标志、室内外主要位置地面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等。

(4)逐步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主要改造内容为:家庭出入口、厨房、卧室、厕所,设置安全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入和使用。

(5)组织开展无障碍建设宣传工作,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公众无障碍意识,引导公众关心爱护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6)建立有效社会监督机制,组织成立由新闻媒体、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残疾人、老年人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员队伍,对全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实施监督。

(7)定期对聋哑人进行手语培训,在商业、医院等服务行业逐步推广使用手语;提供服务行业手语培训次数和人数资料。

(8)在报送创建资料时一并报送无障碍公益广告、宣传片、专题片等宣传资料(含光盘)。

3.区住建局

(1)配合市城乡建委做好如下工作:

①组建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导专家组,开展无障碍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和特别环境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②定期对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的自觉性和能力;

③加强对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施工图审查管理力度,并发放施工许可证;

④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2)区域内已建道路、街巷的人行道各路口坡化改造率不低于80%,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3)新、改、扩建道路时,确保监理、施工等环节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交叉路口、街道路口、单位和小区出入口及人行过街斑马线等处人行道的缘石坡道、行进盲道及提示盲道、无障碍标志牌设置率达100%,缘石坡道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4)确保代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筑物在设计、监理、施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技术要求,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

4.区民政局

(1)改、扩建的福利企业、福利院、干休所、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设施应实现无障碍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2)已建福利企业、福利院、干休所、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设施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80%,且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无障碍指示路线图、室内外主要位置地面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等。

(3)逐步对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主要改造内容为:家庭出入口、厨房、卧室、厕所,设置安全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出入和使用。

5.规划分局

(1)编制本地区有关规划方案时,应当有无障碍设施的专项内容,并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明确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

(2)切实采取措施,严格把关,务必确保所有新、改、扩建的道路、建筑物、广场、公园、居住区等在规划环节严格按照省、市“无障碍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定要求,同步规划配套无障碍设施,对不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不予核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不按照规划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4)牵头组织督促市直各相关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6.区发统局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无障碍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定要求,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内容,在立项审批时严格把关,并督促实施。

7.区财政局

将区级财政投资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负责建设、改造、维护经费的筹措、核拨、使用管理工作,保障经费供给。

8.区审计局

配合区财政局对相关责任单位创建改造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确保创建资金使用合理性、规范性,使其效率最大化。

9.区农林水务局

(1)改、扩建城市公园、广场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2)已建城市公园、广场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80%,且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改造主要内容:城市公园、广场的周边地段及主要出入口设置缘石坡道、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无障碍标志牌,严格控制行进盲道实施范围和宽度;设置无障碍厕所及厕位、无障碍指示路线图,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

10.区城管局

(1)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侵占、损坏盲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解决无障碍设施被占压问题。

(2)新、改、扩建室外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3)已建室外公共厕所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80%,且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4)主要道路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须增设轮椅坡道、安全梯道或垂直升降梯和无障碍标志牌,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公厕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厕位、低位洗手盆周围设置安全扶手,高度符合规范要求,在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等。

11.区商务局

(1)大中型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餐饮店、加油站、宾馆、酒店、饭店改、扩建时,配合相关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督促其在改造过程中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

(2)已建大型商场、大型购物中心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须达到100%,中型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餐饮店、加油站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率不低于80%,且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3)已建宾馆、酒店、饭店的进出口、公共通道、公共卫生间、餐厅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60%。

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电梯、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和低位电话、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等。宾馆、饭店同时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客房。

12.区卫生局

(1)综合(专科)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时,配合相关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督促其在改造过程中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

(2)已建综合(专科)医院、卫生服务中心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90%,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行进路线图等,同时设置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低位电话。

(3)建立信息屏幕系统。

13.区文广局

(1)新、改、扩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展览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2)已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展览馆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70%,且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电梯、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和低位电话、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等,同时要设置轮椅席位。

14.区教育体育局

(1)中小学、托幼机构、体育场馆改、扩建时,配合相关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督促其在改造过程中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

(2)已建中小学、托幼机构的建筑物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50%,已建体育场馆须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不低于70%,且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等。

15.区行管局

区委、区政府及行政机关办公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率须达到100%,且布局合理,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楼梯、无障碍电梯、低位窗口和服务台、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无障碍标志、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等。

16.区经济促进局

负责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办公、商业、厂区、居住区等各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工作,无障碍设施改造率不低于80%,且布局合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7.各镇、街道、工业区

(1)参照区属部门做法,认真抓好本辖区内自管道路(含桥梁)、广场、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各类公共建筑(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体育、医疗、学校、室外公共厕所、加油站等)、饭店(宾馆)、居住小区、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2)对辖区范围内省部属(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及其他单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负责督促相关产权单位自行建设。

区政府各部门要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搞好对接,进一步明确本行业内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验收工作的标准,界定好应创建的范围,确保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和无缺漏。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区政府成立区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建设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住建局、民政局、残联、规划分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镇、街道、工业区及区政府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区住建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迅速组织落实。各镇、街道、工业区及区政府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全面做好迎接国家相关部门来我市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检查验收工作做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迅速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严把时间节点,并于9月29日前完成责任范围内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摸排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组织实施未达标项目的改造工作,确保10月20日前完成改造任务。10月20日之后区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适时通报。同时,各乡镇、街道,工业区要对本辖区内省部属(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及其它单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督促相关产权单位于10月20前完成改造任务。

篇5

有感一:理念新

与会专家、代表就有关无障碍理念、观点达成共识。即倡导建立“以人为本”的交通无障碍体系;确认并尊重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无障碍地出行,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参与社会生活的平等权利;强调方便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统一设计”(即一体化设计)的无障碍理念;充分认识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专业人员、制造商的无障碍意识的重要性;部门及有关方面加强协调合作,是促进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因素;希望加强有关国家、地区无障碍建设的信息交流。

有感二:做法实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截止2003年9月,日本共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24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9%。残疾人约有350万。

日本十分重视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理念广为传播,为社会普遍认同。有关无障碍的法规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司的自觉遵守。

在法规方面,早在1973年日本修订道路建筑标准时即规定要有方便盲人的“提示”。1981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制定了残疾人公共交通出行指南。1982年制定了公共交通枢纽站无障碍设施准则。1989年提出了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公共交通车辆模式设计。1999年开展为残疾人提供特别交通服务研究。2000年制定实施了交通无障碍促进法,该法对公共交通车站、车辆、站前广场、通道及城市道路、信号装置、标识等都做出了无障碍建设强制性规定。

在规划上,日本全国还制定了交通无障碍规划,3123个县市已有594个已制定或正在制定、计划制定交通无障碍规划。

在投入上,中央政府专门从财政中拨款用于交通无障碍的建设和改造,1997年、1998年、2001年对铁路车站车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分别投入了10亿日元、840亿日元、940亿日元,2001年为引进公交无障碍低底盘大巴投入了120亿日元。

现代信息技术也运用到无障碍服务中。2002年,日本建立了全国无障碍汽车站、火车站数据库,一点鼠标,站名及实施无障碍的部位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和老年人,自投入使用以来,点击率超过了50万次。

日本无障碍交通的规划和目标明确。1996年,日本全国仅有19辆无障碍低底盘大巴,约占公共汽车总量的0.3%,2002年发展到4110辆,占总量的7%,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2015年,无障碍低底盘大巴将占总量的20%~25%。火车站、列车、公共汽车站到2010年无障碍率分别由现在的39%、19%、71%、提高到100%、、30%、100%。也就是说到2010年旧有的火车站、公共汽车站全部无障碍改造完毕。

日本的交通无障碍十分系统、完善,除铁路、航空、公交、地铁、轻轨进行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外,还采取一些补充措施,使服务更加周到、方便。如无障碍校车、社区巴士、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提供门到门特殊交通服务(即STS,社会福利组织和民间志愿组织是提供STS的主要实施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叫车、出租车等,2005年日本将出台出租车无障碍规范。未来几年内,日本还拟通过教育、培训、亲身体验无障碍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业主和全体社会成员的交通无障碍意识。

有感三:成绩突出

东京的地铁、轻轨,交通便利,无障碍设施完善,盲道无处不在,从每个车站地上(入口)一直铺到站台;车站基本上都设有无障碍垂直电梯(低位按纽、盲文、声音提示一应俱全),个别没有垂直电梯的沿着通道扶手安装了悬挂轮椅升降机,设有上下阶梯的通道均设置了双层扶手,扶手起止处有盲文;站台售票机、公用电话都是低位的;厕所均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检票出入口都设置了一个可供轮椅通过的比较宽的通道;列车车厢门入口与站台持平,有的安装了供轮椅通过的踏板;车厢内有老年人、残疾人专座,有的还有轮椅席位;整个环境无障碍标志均十分完备、醒目;有的车站还设置了盲文(包括声音)小品图。道路方面,东京、横滨、名古屋、浜松等地的路口基本上都进行了坡化,主要路段人行道设置了盲道,人行横道口装有盲人过街音响信号装置,且音量适当,声音十分悦耳。公用设施的门口设置无障碍入口,厕所设置残疾人专用厕位已十分普及,相当多设施内部安装了无障碍电梯。

有感四:归来的思考

1.应适时提出我国交通无障碍的目标

与国外相比,我国交通无障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力度,建议适时提出我国交通无障碍的目标。这个目标大致内容为:按照“以人为本”、“统一设计”、“与国际接轨并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加强立法、规划、部门合作、培训、宣传等措施,加大交通设施设备无障碍建设和改造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方便所有人的交通无障碍体系。

近两三年的主要工作应是:民航方面,继续实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铁路方面,建议铁道部尽快出台实施《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加大列车无障碍设计、生产、使用工作力度;交通方面,建议交通部启动汽车站、码头无障碍设施设备标准的起草工作,选择部分重要枢纽、等级较高的汽车客运站全面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作为示范;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铁道部、交通部对已建成的机场旅客航站区、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确定比例,投入资金,根据不同等级按标准分步进行增设、改造和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部等部门、城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地铁、轻轨的无障碍设计和建设;大城市要加快市区公交线路无障碍低底盘大巴引进、生产、使用进程,做出规划,逐年增加,达到一定比例。中国残联配合上述部委,做好有关工作。

建设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联4部门,于2002年起联合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工作,现在看来,当初制定示范城标准(试行)时对交通无障碍要求较少,建议适时对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交通无障碍内容。在2004年第四季度开展的首批12个创建示范城市验收工作中,应考虑将交通无障碍建设情况作为重要的加分因素之一,以倡导和鼓励。同时,在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时,要考虑将推进交通无障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做出规划和建设要求。

2.大力弘扬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统一设计”的理念,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提高社会无障碍意识

国际上,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统一设计的理念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统一设计即是一体化设计,强调无障碍设计为全体社会成员所需要,是道路、交通、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是有机组成部分,而非附加成分。

我国无障碍意识相对较薄弱,在一定意义上说无障碍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建议面向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相结合,大力开展无障碍教育、培训、宣传,制定计划,分级分批对有关规划、设计、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无障碍知识培训,提高执行无障碍的自觉性和能力。建筑、交通院校相关课程教材中增加无障碍内容,以使学生了解。同时,通过制作无障碍宣传挂图、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宣传,提高业主、运营商及社会公众的无障碍意识。

3.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无障碍技术法规,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力度,特大城市无障碍建设要与国际接轨

建议切实加大无障碍建设力度:建设、铁道、交通、民航、残联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加大无障碍技术法规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力度,并健全完善技术法规,制定规划,系统规范建设无障碍;加大对旧有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力度,制定计划,逐步解决,各级政府给予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切实发挥效益。

篇6

创文攻坚  坚持不懈

桂阳县中医医院  周鑫

今年是我县创文攻坚的关键节点,我县的创文工作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县委、县政府、县创建办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方案来指引创文工作,县创建办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多个督查组每月对全县各单位、街道、社区进行全方位的督导考核。我院作为创文迎检的测评点,做好迎检准备工作,以创文迎检促进医院相关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这是目前我院工作的重点,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为此,作为我院分管创文工作的院领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对我院创文工作及网格帮扶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此调研报告。

一、现状

经过多年创文工作督查考核和积极整改,目前我院作为迎检测评点的各项指标已经全部达标,具体表现在:

1.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及体检科大厅均建有志愿服务站点,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2.在门诊大厅、住院大厅显著位置展示了行业规范。

3.在院内、门口及围墙周边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有统一规划设计,内容、色调与周围的城市景观风貌相融合;院内有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的自创公益广告作品。

4.设有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5.门诊大楼一楼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在儿科门诊设有母婴室;管理、使用情况良好。公共卫生间设有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门诊一楼男女卫生间各有1个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

6.门诊大楼旁的公示栏每月出版一期健康教育宣传栏,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出版一期健康教育宣传栏,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及各科室均有健康宣教处方,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7.县创建办对我院的多次督查考核结果表明:我院从业人员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规范服务;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无慵懒散拖现象。

8.我院今年制定了《桂阳县中医医院控烟制度》并实施严格的巡查考核,结果表明:我院室内各区域有明显禁烟标识;非吸烟区基本没有吸烟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我院虽然从创文迎检测评的角度已经基本达标,但从全方位文明和谐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院内停车位紧缺,经常有车辆停放在花园步道或主要通道上,车辆摆放不整齐。

2、病人及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而足,有的病人或家属烟瘾很大,偷偷在步行楼梯、卫生间及院内道路上吸烟,有的甚至在室内吸烟且不听劝阻。

3、医院对面是芙蓉完小,上学时段很多学生、车辆从医院院内道路通过,增加了交通拥挤程度和保洁难度。

4、很多消防器材外包装盒及标识老化。

5、医院院内标识、标牌、公益广告经常被损坏。

6、院内家属区“牛皮癣”小广告屡禁不止。

7、3号楼前的绿化带由于靠近公路、人流量大,绿化带内经常隐藏着白色垃圾,清扫保洁难度大。

另外,在我院帮扶网格——高码头社区一网格调研时,也发现不少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1、三处菜地未清理到位。

2、多处杂物乱堆放。  

3、新增牛皮癣小广告多处未及时清理。

4、多处排水沟很深,白色垃圾多,形成垃圾死角。

5、因棚户区提质改造,大部分创文宣传版面被损坏,创文的宣传氛围不浓厚。

6、按照县创建办的要求,我院及时在一网格安装了三个果皮箱,但是由于有的居民将生活垃圾丢在果皮箱内,容易塞满并不时散发出臭气,导致附近居民纷纷要求把果皮箱移走。

7、几处居民楼设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建议

对于院内所存在的问题,我和院创文办反复讨论研究,现提出以下解决思路或办法:

1、与医院物业公司协商,要求物业公司保安加强院内车辆停车引导和管理。

2、加强入院病人健康宣教,尤其是控烟知识宣传。

3、建议尽快实行院内停车收费管理制度,同时在出入口对路过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从医院围墙外的人行道经过,尽量不要从院内道路经过,以免院内道路拥堵。

4、更换老化的消防标识及被损坏的指示牌、公益广告。

5、定期清理家属区小广告,并在每个楼梯口安置一个标准的便民信息公示栏。

6、加大绿化带旁的文明劝导及卫生保洁力度。

对于高码头社区一网格所存在的问题,经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商议,特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1、聘请劳务人员帮助社区清理菜地及居民乱堆放的杂物。社区负责给居民做好思想工作,我院出资聘请劳务人员。

2、建议我院行政党支部在岗在职党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分批到一网格进行帮扶: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创文创卫及综治有关知识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楼道牛皮癣清理及垃圾死角清理等。

3、与一网格实施棚户区改造负责人协商,要求尽快恢复因施工损坏的宣传版面。同时,继续加强“三网合一”所需的创文、创卫、综治等宣传工作。

4、协助社区做好果皮箱安放工作及消除有关安全隐患。

篇7

[关键词]城镇 居住小区 环境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1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都在不断的改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配套设施不健全、物业管理欠佳的房屋可能会存在大量积压,人们更渴望花园般的生活环境。为此,打造人性化的生活小区,关注人的自由,体现人的价值感,重视人的归属感,达到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家园”的双向需求,这些已经成为新时期生活小区建设的新理念。

一、城镇生活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高质量规划设计是提升小区品味和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很多的优秀小区都是通过一定的市场调研,然后进行特色的规划方案招标,从多个设计中择优,集合众长,再经过反复的推敲,最后拍板定案。大量的事实材料证明,前期积极的调研,深入市场进行准确市场定位,通过策划后正确的决策规划设计方案,是成功的保障。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凡事从利润出发,结合经济效益以营造最佳居住条件为核心,使小区规划满足企业目标、环境、社会功能要求,创建出特色的小区。

1、以人为本,面向未来,注重建筑与环境结合

在生活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保证20到30年不落伍,根据需要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现在人们对房子的渴望已经由原来有房可住的传统观念向实用性、舒适性发展,充分发挥其居住功能、享受功能及娱乐功能,内部区分健身房及书房等,让居室更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心理、交往、休闲需求,体现“家”的感念。

2、小区规划设计布局应该得当,富含层次性

城镇生活小区建设以人居为主,但是在医疗、文化、教育、娱乐、锻炼、交通等功能区域设置也应该以此为中心展开。整个居住区域的绿化面积应至少超过35%,建筑投影面积占用地面积的30%以下。绿地面积应该更加的分散,便于居民就近利用。科学布局中心公园、分区公园、房屋及路边绿化区域。除特大型小区外,一般不宜设置大型中心公园,而应该做好中小型主题公园及组团绿化。对于公共设施建设,尤其是老年人的休闲娱乐、体育器材、儿童游乐场所,既要靠近居住生活小区,方便使用,也要预防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3、提高院落功能,增大居住群体的交往空间

传统的院子、群落式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于居民生活交往和休息、锻炼。优化组团园林生活小区设计,在相邻居住楼间设计交往层,形成连体居住楼,例如:在合围的空间中进行露天绿化,建立活动平台,也很受大家的欢迎。

二、城镇生活小区的规划理念

1、居住功能多样化

当下,人们对居住功能多样化要求在强调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享受、发展。居所不仅仅是一处生存的空间,同时更是人们发展、生息、享受、进步的空间。室内设计除了要满足人们基本生存条件外,还要满足人们对其孩子读书学习、艺术发展、身体锻炼、家庭娱乐等空间的需求,根据性别、年龄等特点创建出不同的居室结构,配备感官型的设施条件。

2、住房设计精品化

要抛弃那些传统的套路图纸设计方案,应该加强市场调研,注重集百家之长,在对人们品味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创建适合于当地市场要求的精品住房结构。

3、住房设计要有预见性和弹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小区居所往往会因为居住者年龄、性别、成员数量的变化而不合时宜。所以,城镇生活小区规划应该参考国家未来小康示范园区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在户型、功能、环境及配套设施方面应该具有超前预留,给调整、改造留下余地。例如:两套合并为一套,三室变为四室、卫生间的改造、线路的改造等等。

4、小区空间设计多样化

根据市场需求,人们从多面、规则型空间设计向三维、多维空间发展,适当设计复式、借层、跃式及跃复式等模式。例如:央视主楼外形设计等。从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爱好需求。

5、生活小区规划注重集成化科技应用,体现信息化

生活小区规划设计应该适应新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由单一性逐步走向集成化道路,应用有效科技产品服务人们生活。提前感知知识经济浪潮,掌握技术信息。例如:前沿科技、市场信息、政策导向等,不断创新设计理念。

三、城镇生活小区环境规划思路

1、创建特色小区环境氛围,提升人们幸福感

创造特色居所空间,从而为人们提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优越环境,有个性才能吸引到消费群体的关注,有特色才能激发居民的归属感及认同感,满足人们实现自身发展和亲近自然的愿景,让人们渴望家的感觉受到尊重和呵护,最终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2、注重环境规划,体现自然化宜人空间

常言道:环境有价。传统的植树种草的绿化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与环境的要求。注重环境的规划设计,体现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让景观与小区的空间、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自然为本的理念。崇尚自然,在小区建设中尽量保护原始的地貌和环境系统,充分发挥居所生存、发展、享受、娱乐的家庭功能。

3、做好市场地位,创建布局合理、功能适合、生活舒服的空间结构

单体平面设计是小区规划的关键,甚至影响小区楼盘未来市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力求为人们提供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又丰富的户型空间,本身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活小区规划的本身也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规划。所以,对人们生活习惯的调研应做为优秀设计的出发点。

4、优化规划方案,在保证美观新颖、经济实用的前提下,保证双赢

对于开发商来说,利润是永恒的主题。然而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也是每一位购房者所期待的,没有优秀的设计就不会有成功的小区居所。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到了细节、注重质量,从户型到家具摆置,点滴都需细心考虑,对小区居所规划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5、注重物业管理,提高生活品味

物业管理是一种复杂而全面的工作。它尽早进入,参与小区规划、施工管理过程,不但有利于小区整体发展,更有利于小区综合服务质量的提高。例如:著名的万科物业尊崇“无人管理”即提供服务,然而又不见人员在服务。正是这种理念让整个生活小区的人们沐浴在人性化的安宁和谐氛围里,大家获得了尊重,人居环境的质量层次也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杨;对新城市主义思潮的认识与思考[J];安徽建筑;2007年03期.

篇8

关键词:住宅设计;空间;合理利用

当前,住宅不再仅仅是容身之所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人们休息放松、会客访友、交流感情的处所。这对住宅设计者的设计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利用,能够使住宅发挥出更多功能,使人们的各类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一、住宅的基本需求

(一)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家庭的人口数量基本固定。家庭的小型化发展成为住宅设计的一个基本依据。这是由于家庭的人口数量较少,使中小户型住宅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因而设计师需将更多精力放到如何更好地完成中小户型的设计上,将中小户型的空间合理利用起来。如除了基本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之外,还要尽力满足儿童活动、读书学习、运动健身等新型空间需求。

(二)人性化

住宅的空间需求种类越来越多,设计者要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这就是人性化的表现。居住者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别,他们的生活习惯、精神需求、社会交往都有很大不同,因而设计者必须对业主的家庭模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力求在空间安排上能够满足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

(三)代际分离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现在很多家庭还存在分而不离的现象,两代人生活在同一空间内,能够实现互相照顾。但由于两代人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有带来较多的摩擦。因而要求住宅设计者进行合理的空间安排,满足代际分离的基本要求。“老少户”、“两代居”户型设计都是此类家庭的不错选择。

二、住宅设计中合理利用空间的方法

(一)功能基础上的空间利用方法

1.明确空间的功能关系

每一所住宅都基本具备三种空间功能关系,即专用空间、合用空间和叠用空间。住宅内的卧室、书房及专用卫生间等都属于专用空间的范畴;而客厅、餐厅等每位成员都可涉足的地方就属于合用空间;还有部分空间会有单一与重叠之分,如卧室兼书房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住宅的质量与功能的重叠数量是呈正比的,也就是说住宅内单一功能的空间越多,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发挥空间的功能性

通过空间功能性的发挥,能够使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升。首先,不同功能的房间对形状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居室以方形为佳,长出的空间可以作为专用卫生间或衣帽间,或者直接将长方形的空间构造设计为厨房,在使人感到舒适的同时使空间得到最佳利用。其次,不同功能的空间对大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客厅的空间需求较大,而卫生间的空间需求则比较有限。考虑到人们家庭活动越来越丰富的情况,设计者完全可以将各种大小的空间形态利用起来,如将衣帽间安置到面积较大的卧室内,在较开阔的阳台上设置小型花园等。第三,空间的功能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呈现多元化状态,只有具备一定的适应性,才能使住宅空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也就是说居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成形的空间做出调整,如进行工作室与次卧的对换等。

3.做好变异与模糊处理

人们在住宅内的活动会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因而对空间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那么如何使预设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呢?这就需要设计者做好功能变异与模糊处理,在住宅内留存一些多功能的空间,或者不对空间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义,使空间功能富于变化,增加居住者的生活乐趣。

(二)整体性要求下的空间利用方法

1.控制空间尺度与体量

住宅设计不能忽视对整体性的追求,通过对空间尺度、体量等细节的把握来营造整体的温馨氛围。空间尺度主要是指空间的高度,高度选择的适宜与否将对人的精神体验产生很大影响。房高过低会使人感觉压抑,过高又会丧失亲切感。设计者要从居住者的实际出发,如果房高过高,就可以采用双层吊顶或配置较大灯饰的方法来进行改善,使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当前很多住宅单纯追求大面积,在体量上不断扩大,使家庭的温馨感降低。设计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需要在满足整体性要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合理切割,将原本多余的空间利用起来。比如将闲置的室内储藏室改为儿童活动室,将多余的卧室改造成家庭健身房等等。

2.把握色彩与比例的影响

住宅内部的色彩和比例不仅会影响到设计的整体性,还会对居住者的心理状态带来很大的改变,因而设计者要注意对色彩与比例的把握,力求通过这两项因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空间的拓展。在色彩方面,应遵循上浅下深的原则,对天花板、墙面、地面等部位进行颜色调和,在门窗、踢脚线、护墙等位置选择对比色,这样一来,既能满足空间色彩的整体性要求,使人感到和谐舒适,又能实现空间的视觉拓展。在进行空间比例的安排与设计时,要将居住者的精神感受纳入考虑,既要合理利用空间又要使人有舒适之感。比如,人们居住的卧室要尽量通过设计使其呈现出方形的形态,过于狭长就是比例失当的表现。

3.通过围透关系来扩大空间

围与透是空间划分的两种基本方法,合理的围透能够使住宅的整体性更强,且通过围与透的相互辅助能够使住宅空间进一步扩大,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比如,对于客厅、餐厅等空间,在设计时应尽量使其朝向较好的环境,采取“透”的设计思路,通过与室外环境的通透结合,能够起到引景入室的良好效果。而对于卫生间这类空间,则不必追求良好的朝向,可以采取“围”的思路来进行设计。通过围与透的协调,使住宅的空间得到有效延展,利用率随之其高。

(三)基于新视角的空间利用方法

1.满足展现地域风格的需求

在当前的住宅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设计新思路涌现出来,在空间利用方面,设计师会站在新的视角来进行空间安排,展现地域风格。比如在较为寒冷的地区,在住宅设计中就应开辟出专门的储藏食物的空间,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另外,设计师还应关注住宅装饰选材这一因素,与具体环境相结合,将地域文化和谐地融入到住宅设计当中,使住宅整体的纹理、色彩更具质感。

2.符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开展各类活动也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在住宅设计中,设计时必须要与时俱进,从居住者的需求出发来进行空间合理安排,满足多元化的趋向。设计者必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能够在同一住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来出具差异性的设计方案。比如,居住者为教师、编辑、作家等文化工作者,可能会对书房要求较高,设计者就应在书房空间的设计上投入更多精力;有的家庭比较爱好运动,就需为他们开辟出大小适中的运动空间,并且在风格设置上要追求动感;而对于一些中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则要尽量减少棱角的出现和高度的突然变化,卧室空间不可过大,其主格调要追求宁静、淡雅、朴素。

结束语:

合理利用空间几乎是每位居住者的需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功能,完成更多家庭活动是最理想的空间利用状态。作为设计者应从功能、整体性、现代要求等不同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将人与环境统筹起来,为居住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又实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杰成.室内空间设计中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交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03).

[2] 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0(02).

篇9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拆迁管理 经验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67-02

小店区位于太原市中心地带,发展前景甚好,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扩张区域,已成为省内外客商投资的沃土、发展的旺地,被誉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最具优势的地区。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垃圾成灾、道路狭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城中村”已经严重影响到本区的发展。亲贤村在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系列值得借鉴的改造经验。

一、太原市小店区亲贤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亲贤村坐落于长风街与体育路的交叉口一带,日租房林立,小商小贩众多,行人川流不息。随着太原市改革步伐的加快,长风街一带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带动了亲贤村的发展。目前,亲贤村现有总人口3047人,1208户,常住人口3801人,流动人口约有3万人,土地总面积614.7亩。本次改造范围为长风街体育路交叉口四个地块,其中包括拆迁土地260亩,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6614.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6675.36平方米。本次项目规划重在打造为太原市城南板块的集住宅、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目前,亲贤村正在按照此方案逐步实施,于2014年10月底完成全包拆除任务。尽管阻力很大,但是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征地补偿、补偿标准、安置措施等。

据了解,亲贤村396处宅基地现在的拆除面积已快达到规划的40%。在太原市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长风画卷、千禧学府苑、“百万庄园”住宅区和亲凤苑住宅区已经建成。目前,根据下达的拆迁补偿标准,亲贤村正在加紧建设商业用房,用于经营出租,以解决村民乐业问题。

二、小店区亲贤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违法建设,拆迁难度上升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加速推进,土地房屋也大大升值,由于90%的“城中村”村民靠房屋出租过活,拆迁范围内一些村民得知自己的房屋要拆迁,可以得到丰厚的补偿金,便夜以继日地加盖房屋,原来一层的平房盖成两层,小二楼加盖成三层、四层,加上管理部门的疏忽执法,导致城中村内的小产权违法开发现象屡见不鲜。

(二)拆迁补偿估价的矛盾

根据《太原市和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亲贤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规定,结合亲贤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商业用房安置+小户型公寓住宅安置+现金补偿”的方法,拆迁安置的期限定为4年(即48个月)。根据拆迁居民宅基地的证载面积,拆迁一分地(即0.1亩)可以得到5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8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寓住宅和20万元人民币。搬迁过渡费:只要有宅基地证,即可领取搬迁过渡费。每个宅基地证每年可获得3万元,那么四年共计3×4=12万,拆迁协议签订时一次性支付。根据方案,搬迁过渡费的标准为每年3万元,逾期搬迁按月计算过渡费。逾期一年的,0.1亩地补偿5万元,逾期第二年,0.1亩地补偿10万元,仍然按月计算补偿费。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依据此方案,居民宅基地证范围内,建筑物不管有多少层、房屋面积是多少和地下室多大,都必须按证载面积这个标准来补偿,宅基地证载标明的红线割除面积不进行补偿。据调研发现,村民对以上的补偿方式不满意,他们认为商品房的出租效益无法保证,小户型公寓的水费、电费、取暖费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因此,他们更愿意现金补偿。现如今,补偿标准的确定上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因此,政府必须协调各方利益,避免造成施工单位因项目无法竣工上访,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费不满上访的局面。以上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都不利于改造工作,都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三)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不容忽视

在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有些只是在村里居住,而在村外务工。亲贤村的拆迁迫使他们离开暂住地,低收入流动人群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无法购买新房,到哪里安家使得外来人员十分迷茫。还有一些人既在城中村居住,又在村里做小本生意,对于他们来说,村子的改造拆迁一方面使他们失去了低租金的房子,另一方面他们苦心经营的圈子被打破。改造后的村子各方面都会有所改善,如果要在村里继续经营,那么租金必定会增加;如果放弃已经建立的经营圈子,重新寻觅适合生活的地方,又要重新开始,短期内效益无法保证,仍然要面临难以在城市中立足的困境。在调研时,笔者采访了一位来自运城的的任先生。任先生今年23岁,家里世代以耕地为生,他因家庭条件制约辍学后便来太原打工。“我刚来太原的时候,村里的一间出租房每月还不到200元,还有卫生间,我就在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日子还过得去。”由于亲贤村的改造,任先生迫于无奈,只好另寻住处。“现在附近的房租都很贵,看来在市中心是住不起了,我只能考虑在稍微偏远的地方找房子了。”他无奈地说道。最终任先生搬到北张村。“虽然离上班的地方远了很多,但房租还算负担得起,一个月500元。”

(四)就业问题严峻,村民对未来深感迷茫

城中村的村民大多以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维持生活,随着亲贤村的拆迁,大量日租房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调查,悠闲的年轻人就业愿望不强。虽然居委会也组织过就业培训,但是参与率很低,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参与培训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愿意出去工作,主要是他们认为反正有补偿款,够吃够喝就行。还有一部分村民认为,自己没文化,就能干点体力活,出去也挣不下钱。然而,光靠吃老本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多缺乏投资理财意识的村民来说,尽管补偿款十分丰厚,但不久之后仍会再次陷入生活的“困窘”。在调研中,笔者遇到了一位亲贤村的南先生,他今年58岁,以卖水果为生,“以前我们靠种地活,一年差不多能挣一万元。可是现在很多村民因为房屋拆迁突然拿到丰厚的补偿款,就拿去放高利贷,他们对投资理财也不懂,不少人又都赔进去了。”南先生如是说。

(五)利益关系协调问题

“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利益:政府、村民和开发商。政府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所扮演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因此政府在城中村改造安置中要把握好“度”,既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保证市场健全和社会稳定,又不要“越位”,政府所无力涉及的地带,要放权给其他组织。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强制拆迁,严重侵害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引发群众大量上访,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村民处于弱势,其利益损失最大,他们的要求是在改造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既得利益; 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基于各利益主体的出发点不同,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因此,处理并协调好三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对于“城中村”改造非常重要。

三、亲贤村改造的策略与经验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实施掘“金”三部曲。第一步:道路通,百事通。第二步:建市场,招商引资,店铺租费收入持续增长。第三步:调结构,迈大步。采取多方资金筹集方式,邀请优秀开发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

(二)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榜样作用

据调查,亲贤村有党员100多名,在太原市80多个“城中村”中人数最多。亲贤村长期注重党员及骨干分子的培养,两委班子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拆迁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结合亲贤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从最初的规划设计、甄选改造模式、资金筹集方式等方面加强指导,及时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全面推进亲贤村的改造工作。

四、构建和谐太原,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改造中以维护村民基本利益为出发点

首先,在村民最关心的补偿金标准上,要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一方面要防止开发商随意压低补偿标准,造成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部分村民漫天要价,从而降低整村拆除的难度。在土地收储价格上要公平,要合理,最好保持弹性价格。

其次,征地拆迁领导机构从始至终都要保证标准的统一,该给村民的一分不少,不该补的坚决不补,严格按照定好的政策执行到底。针对政策不一、补偿标准相差极大这一问题,应征求各方意见,由专门机构确认到底采取哪个政策作为执行的标准。

(二)政府主导解决外来人口安置问题

现在的城中村流动人员异常繁杂,如何安置外来人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由政府主导,村集体配合,建立一批廉租住房,用以外来人员居住。当然,也可以借力于太原市房屋租赁市场来解决太原市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这样从根源上抑制外来人口租房带来的利益诱惑,有利于整村拆迁的顺利进行。

(三)强力反腐,优化审批,提升效能

对参与改造拆迁的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责任,并限期按时办结,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城中村”改造中的手续审批问题深深地阻碍了改造的进行。市政府应将有关单位,如建设、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派出数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集中审批,形成“一站式服务”,并明确手续办理具体流程。

(四)加快村民从安置到安居的转变

“城中村”改造要实现的目的、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改善村子的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要使每个村民都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让村民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因此,在“村改居”的同时,新社区要加强现代化管理,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的各类设施,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使改造后的城中村居民逐步融入城市环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卫娜.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4(2):224-225

[2] 李晓并.依法、快速、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J].太原日报,2013.1.1.2

[3] 阳作军.城镇化与城中村[J].城市规划,2011(11):49-52

[4] 肖秀玲.试论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J].探求,2008(1):17-2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篇10

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发展和变化的。人性化是一种理念,每个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人性的需求、差异以及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在使用中获得满足、舒适、愉悦等感受[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设计作品逐步追求“以人为本”为核心,已不仅仅要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或安全需求,还要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鲜明的个性化表达。设计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设计优劣的不变准则[2]。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环境中的因素广泛,包含城规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等研究方向。人性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设计应以服务使用者――人为目的,关注他们的生理、心理及审美取向,创造安全、舒适、个性化的生存环境。下面以人性化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加以阐释分析。

1 城规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城规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即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尽量因地制宜地依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最终带给人们良好的空间环境。伴随着当今社会城市的高速发展,屹立在城市街道两旁的建筑日新月异造型独特,有些建筑竟给人们一些敬畏或者疏远的距离感,不能得到人们审美意识的认同。

著名建筑设计师阿尔托是创造人性化建筑的代表人物,夏日别墅、珊纳特赛罗市镇中心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建筑细节方面都注重人的参与性强调人性化的思想,绝不只停留在设计的平面构图形式,而是赋予空间一?N宜人的尺度感和动人的场所感,满足人们内心对空间场所的诉求[3]。在珊纳特赛罗市政厅作品中,阿尔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巧妙的利用现有地势,将建筑环绕缓坡形成由低至高的楼房,使之与环境协调;通过使用者空间功能的需要,设置了会议室和公共图书馆组成的“U”型的向心性院落,这样的布局其实暗喻了当地流行的卡累利农舍的空间形态;在内部空间中巧妙运用走廊和阶梯等元素,使人们置身于空间之中感受着连续性的空间渐次变化的触觉体验;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采用大量竖线条的窗户,一方面借景周围的林地景观,另一方面更拉近了使用者与自然的亲近距离,并运用建筑内部的直线曲线等线条形式的结合来隐喻自然,将建筑看成是魅力无限的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建筑的入口处精心设计两面台阶,由花岗石组成的形态规则的台阶和由青草铺盖的自由形态的台阶式绿地,这种建筑外形上直线与曲线的应用,既能体现市政厅的庄重严肃,又能体现绿色自然和亲民性。在整个建筑材料的应用上,阿尔托也是费尽心思的斟酌再三,由于自身对自然无限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作品中力求尽量多的采用自然景色,使作品与自然能够相得益彰。他以红砖、木材、铜为主的内饰材料渲染出柔和质朴、协调自然的室内氛围,使建筑到处洋溢着人性化的艺术设计。

2 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首先以城市广场为例,它是城市中人们最大最开放的室外交流空间。如何有效地设计景观节点,创造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的公共环境,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人性化的广场设计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协调广场在整个城市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组织周围空间环境。

城市广场布局大小不一,有的广场让人觉得空旷无比,而有的亲切宜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广场的尺度问题。广场的尺度合理与否与其所在的具置和周边人口道路等息息相关。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一些成功的广场案例尺度为135 m左右,对于不同位置的广场面积适当地在此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广场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应是相互渗透利用的关系,在边界处合理设置一些吸引市民的景观元素,无形中就会为广场增添很多人气。另外广场的功能分区、空间性质划分要注意形成协调联系的有机整体。如要满足不同年龄需求的人群可分别设置儿童游乐区、青年休息区、老人活动区;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可分别设置供休息交流、娱乐健身、观光、科普体验、亲近自然等区域。在广场中增加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给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带来户外活动的方便,如卫生间旁边设置坡道、广场铺装采用粗糙质朴的材料起到防滑的作用、增加必要的指示标识、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休息椅凳、开辟一些安全的私密空间等,从细节方面来体现广场的人性化设计[4]。

3 室内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

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功能是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家居室内空间。近年来人性化设计的盛行,使人们充分利用自我追求的艺术理念和先进科技来满足生活起居和心理需要对室内空间的设计要求。

如今在房价不断攀升的城市中,如何帮助消费者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室内空间,是设计师的首要工作。因此“人性化”首先就体现在对室内现有空间的改动上,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尽最大可能的增加空间使用率和多功能性,改造不合理的空间布局;其次室内设计的风格、光线、色彩、材料等都渗透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目前室内装修开始流行“轻装修,重装饰”的趋势,软装材料是室内装饰的“灵魂”。 它以人为本质地柔软,除了能满足使用者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可以很好地体现使用者对家居空间的设计创新与个性表达。室内绿色设计理念的盛行,使观赏植物盆栽、自然风景照等室内陈设增加,除改善室内的自然清新气息和室内良好的装饰效果外,还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内心渴望。在光照设计方面,光照是室内装饰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光其他物体的任何美感就无从谈起。光照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根据室内空间布局结合装修材料,积极引入自然光使使用者轻松享受自然光照,亲近自然。色彩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具有明显的心理效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人性化理念体现在要根据使用者的年龄、偏好及空间功能合理选择颜色。如儿童房一般选择鲜艳活泼的色彩而老年人则选择安静、柔和的色彩,老人房一般选择淡雅稳定的色彩来烘托一种柔和安静的空间气氛,而浴室可以选择淡粉、淡黄等彩色或偏暖色的瓷砖铺设,来烘托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

家是我们每个人休息和放松的港湾,室内装修材料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后果将不堪设想。室内环保材料的应用同样体现了人性化理念,引入环保绿色的材料装修室内,减少有毒危害健康的化学材料对人体的危害,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环保理念和生态自然的不竭追求[5]。此外,室内的天燃气管道设计、输电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防盗窗的安装、卫生间防滑地板的设计等室内方方面面的细节渗透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