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获得的新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机化学获得的新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维目标 无机化学 绪论课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于三维目标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71-01
无机化学是化学类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绪论课是无机化学课程的第一次课。一方面,无机化学课既要完成无机化学自身丰富的教学内容,又承担着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的特殊任务,绪论课是对该课程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等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方面的过渡,也将在学习无机化学阶段得以完成。因而无机化学绪论课对于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兴趣乃至专业思想的确立和巩固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
三维目标是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提出的三个维度,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自提出到现在 ,三维目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学课堂上的应用文献报道却很少。本人在大学工作了七年,深感三维目标对大学课堂教学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并且将“三维目标”应用于无机化学绪论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在无机化学绪论课上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机化学绪论课内容丰富,但时间有限,因此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绪论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第一堂课,为今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无机化学绪论课中,知识与技能应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及人类社会的关系;2.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无机化学的历史,了解无机化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无机化学的应用前景。不同的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在绪论课中,有些知识需要学生去理解,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具有哪些本质属性及包含哪些对象;有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能指出知识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并能按一定标准对知识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有些知识需要学生正确地运用,知识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知识的本质属性,运用知识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比如:“化学”、“无机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就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无机化学的历史、与其他学科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应用前景就需要学生要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物质及化学现象,并清楚地意识它们就是所学知识的运用。在讲化学发展史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的本质,进而有助于学生对无机化学的知识的运用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在无机化学绪论课上的应用
通过无机化学绪论课堂实践,发现绪论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答疑解惑、传道授业者,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导演、一个组织者。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组织引导上和自身驾驭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联系生活、分析思考、判断推理、自由发言、分组讨论、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教材、看图片、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构建知识体系、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总结!那么绪论课中的过程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过程与方法,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二是学生学的过程与方法,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无机化学绪论课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突出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概念的复习与巩固,认识无机化学的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2.运用提问、举例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归纳、描述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类、比较的思想探究新知识、提高迁移能力;4.通过无机化学领域最新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成果及前沿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绪论课中,我主要利用了“问”与“讲”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通过七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什么是化学?化学与其他学科及其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什么是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大学无机化学将要学习哪些内容?无机化学的前景如何?如何学好无机化学?通过这七个问题,让学生经历、感知、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讲绪论课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借助多媒体,应用大量的图表和图片,充分展示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同时比较我国无机化学的现状及差距,让同学们产生一种使命感。在各个提问环节,也要富有激情,富有悬念,使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无机化学绪论课上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与教学生涯,使我认识到让人真正受益终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其背后所隐含的内在价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课程目标,涵盖“化学兴趣,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社会意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意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等内容。
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发展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做自我介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见老师的第一感觉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喜欢老师,是否喜欢化学专业,是否喜欢无机化学课。
在绪论中,引入化学科研前沿知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好无机化学是他们学好专业的基础。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能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入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发现“化学美”,学会生活!
通过比较中学与大学的学习环境的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考试方式的不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转变:养成对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坚持认真、深入、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需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等。
事实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本质是一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品质和信念信仰,它不可能像专业知识那样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跟学生讲一个关于化学的笑话或者化学故事或是唱一首歌曲,这些看似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却会为课堂添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喜欢上无机化学这门课,那无机化学绪论课也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无机化学绪论授课过程中,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对技能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无机化学绪论课的重大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闭[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48
[2]赵巧丽.教学“三维目标”在大学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2:121
[3]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009:9-11
篇2
关键词: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首批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精品课程。该课程是材料、环境、食品、生物、生技、制药、农学、园艺、动科、安全和辐射等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它是根据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两门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将无机体系和分析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既继承了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突出了分析化学实际操作的应用性,减少了教学中的重复和脱节内容,有利于教与学。该课程涵盖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用热力学、动力学的知识揭示无机反应的方向和历程;把最新的量子力学成就作为阐述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从而拓展到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运用溶液中四大平衡原理进行滴定分析,确定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系列教材的建设实践
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关键。根据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以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则,将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新知识相结合,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和优化,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编写出版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该教材注重处理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关系,在阐述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内容的更新,体现了材料、环境及生物类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将化学热力学知识融入全书有关章节,并将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法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以化学热力学基础、物质结构、四大平衡为重点,适当简化四大滴定分析法,而使其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简化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等过于难深的内容。编写了绿色化学概论、材料与化学、生命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等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扩大知识面的阅读材料。教材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编写教材力求使量和单位在体系上、名称和符号上系统化,科学、严谨地反映当代学科的发展,使基本概念更为科学、严谨、清晰,编写结构层次更加合理。通过阅读材料部分的学习,既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扩大知识面,又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理论在相关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编写中力求使本教材简明扼要、概念准确、重点鲜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适用于材料、环境、生物等主要专业大类。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教学进度快,教师在课堂上难于列举足够数量的例题,教材因篇幅限制,例题数量有限;同时该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预习、复习较吃力,学习时也感到基本概念多、重点难于掌握、计算题解题困难等。为适应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复习和练习的需要,启迪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我们编写了配套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学习指导书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抓不住重点的问题,对每一章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精选了例题;通过对教材后的习题解答,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和解题,以巩固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通过自测习题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模拟试题及研究生入学试题,力求题目典型,覆盖面广,使学生既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又能较好的掌握课本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期末考试和考研生复习的好参考。
因学习指导书编写了教材所附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再布置书上的习题就失去了意义。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把章节内容分板块,按试卷格式编写了8个单元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这给学生交发作业和教师批改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另外,我们还编写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实验、综合应用实验和设计实验。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网站建设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了全面建设,建立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站。本课程已上网的资源包括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基本信息、教学情况和学术研究),教学队伍(人员构成、队伍结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师资培养),课程描述(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自我评价(课程主要特色、课程地位、存在的不足),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政策与措施,支撑材料等栏目内容。课程网站(jpkc.swust.省略/c270/Course/Index.htm)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有关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措施等10项),各层次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各章的教案与讲稿,电子课件,实验教学(实验规章、实验考核、安全知识、实验操作、实验指导、实验测试、视频资料、实验环境与条件),授课录像,教学互动(各章的学习指导、习题解答、自测试题),考试导航(单元测试、课程试卷、模拟试题、考研试题),在线交流,在线考试,知识拓展,化学用表,参考文献等栏目。现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精品课程网站等学习资源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生的学习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个无形的老师,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理念方面,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放在第一位,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建设成为既是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基础课,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理论课教学以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为主,以物质结构基础为依据,以四大平衡原理为重点,以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为目标,以指导学生自我学习为方法。实验教学以化学分析技术和技能训练为核心和重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强调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系统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原理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建立了材料类、环境类、生物类3个模块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尽管传统的讲授方法在传授大量知识方面是有效的,但单靠传统的讲授方法却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鼓励学生对超越课堂知识的记忆,并以此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思。学分制的改革,作为基础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时数也在降低,这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的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部分仪器分析等内容。课程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层次合理安排讲课内容,注重难点和重点引导,精讲与对比分析讨论,如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同时注意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应用,形成了“课内讲授+课外讲座+辅导答疑+考核评估”教与学一体化的互动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精品课程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思考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重视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对课堂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因此,课堂讲述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对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阐释。教师首先要抓好备课一关,同时要提高讲演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脱离讲稿以增加感染力,进行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法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二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其常用的方式有答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答问式”“问答式”“讨论式”三种方式中的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特定的适用范围,教师必须有选择地加以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创造的源泉。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积累,而且在学习能力上也应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小结,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针对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对有些延伸内容,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学术期刊,并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此外,课程组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动画、录像等素材和资料,用以表现课程教学内容,并将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资源上网。
不断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和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深入理解及综合运用。期末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成绩综合评定,撰写的读书报告和科技小论文实行额外加分,根据撰写的质量在总成绩中加0~10分,若能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最多可以加10分,但课程总成绩最多为100分。
四、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改革
实验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加强基本训练,着重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性教育要求对学生既要有宽的基础知识和新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现代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是所有学生做同样的实验,教师从最基本的原理讲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细小点,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这样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又影响教学效果。实践“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符合我校培养目标和学校特点的实验课程体系。本着“化学教育既传授知识和技术,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全面化学教育准则,自2004年起,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对原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3个层次推进教学进程。建立了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开出了适合我校不同学科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开发其潜能以及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针对生源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专业及学时,实验内容分必做和选做,对学时太少的专业重在基本技能训练,要求获得过硬的操作能力。开放实验室,使一些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得到补充,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感兴趣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形成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多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预约开放式教学模式。为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与重组,并进行绿色化改造。本实验课注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设计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通过对原有实验项目的整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并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根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用绿色化学的观念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性质实验点滴化、制备实验小量化、分析实验减量化”。如滴定分析实验,将标准溶液的浓度由0.1mol/L降至0.01~0.02mol/L,滴定管使用25ml,锥形瓶改用100ml。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产生的“三废”量很少,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样在常规仪器中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不仅大量减少了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消耗,节约了实验消耗费用,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正确认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的关系。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置,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验教师,在搞好实验教学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
3.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开放实验室缓解实验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随着单一、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转化,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往往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试验中涉及好几个相关的实验技术,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整个实验,由此开设综合实验面临着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实验技术的难题。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录像演示实验技术的操作要点,再现实验进程和结果,增强学习效果。建立了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的仿真实验,同时可进行相应的预习。
4.形成了基础―提高―扬优―介入科研4层次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完善了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基地,几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启动“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等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计划,开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为其高质量完成项目提供条件保证。
参考文献
[1]崔有为,王淑莹,彭永臻.构建精品教材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11~13
[2]钟国清,朱云云.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钟国清,朱云云.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蒋琪英,钟国清,白进伟,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探讨[C].实践出真知(西南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16~119
[5]钟国清.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11~13、77
[6]钟国清.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8~19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ial classic course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Zhong Guoq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篇3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法;消防燃烧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99-02
0引言
燃烧学的传统讲授法是我们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目前仍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的优点是通过燃烧学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燃烧学知识,将燃烧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该法的缺点是教师占用了太多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进而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消防燃烧学中探究学习可以说是仿照消防燃烧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消防燃烧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消防燃烧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通过燃烧学实验、现象观察、情况调查、资料收集、材料阅读、问题讨论以及相互辩论等多种方式去理解和掌握消防燃烧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燃烧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法能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或者实践进行验证,表达与交流、评价等基础上得到合理解释和最终的结论——解决问题,并能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探究式教学法在消防燃烧学教学中的实施
消防燃烧学是消防指挥专业的主干课程,兼具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火灾学等学科的知识穿插点,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知识密切相关,知识要点多,学习者难理解。但是消防燃烧学既具有理科内容的严谨结构,特别是同一类物质的燃烧特性,又具有共同的结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教师仔细讲解一个典型化学品时,利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消防燃烧学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消防燃烧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善于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大量外来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改变消防燃烧学教学中“教师教得太多、学生思得太少,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参与太少,”等不良现象,必须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消防燃烧学学习、主动探索燃烧学知识和规律,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消防燃烧学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具体要通过哪几个环节来组织实施呢?
1.1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要善于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根据消防燃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实验、生活生产实例、多媒体动画等多种方式提出既有启迪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他们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探索新知识,学会批判地接受消防燃烧学的知识,学会“拿来主义”。
1.2 积极引导主体参与,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在消防燃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他们从情况调查、资料收集、材料阅读及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获取的大量间接知识,融入到消防燃烧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独立探索提供概念框架,然后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和完成,最后要让学生达到完全独立完成的目的。
这个阶段(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共同发挥的阶段,是实施“主体探究教学”的关键阶段,它直接决定着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在这个阶段里,教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查找资料、实验、相互交流和讨论等,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消防燃烧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增强学习消防燃烧学自信心和主动性。
1.3 及时地交流总结,进行反思评价在进行探究实验之后,燃烧学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所获取的实验现象、数据或资料进行细致整理、归纳和分析,从中找到问题的规律性,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广泛交流和表达观察的结果,并适时点拨,激发学生质疑、辩论,各抒己见,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在共享集体智慧成果的基础上对研究问题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探究问题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大胆、富有新意的想法或实验方案,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合理的探究;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回顾探究的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过程的改进;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 举一反三,启迪学生学会创新消防燃烧学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以及知识的重点、难点,简明简明扼要地把相对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整体,并将获得的新知识归纳总结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这样,可使知识系统得到扩展和延伸,并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消防燃烧学教师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拓展,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整体化和深刻化,促进学生能“举一反三”,启迪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2结论
探究式教学法能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以辩证的观点认识生活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消防燃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重视教材中提出了“研究性课题”和实验探究,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消防燃烧学教学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平台。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调动学生认知积极性,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再实验、再认识、交流讨论等活动,彻底解决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薛飞飞.新课改下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如何认识和实施探究性教学.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J].2010,5,(37):175~176.
篇4
1.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2. 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2.1 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②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③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2.2 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2.3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2.4 理解能力。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①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原因。③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④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2.5 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②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③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和创造性。
3. 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1 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
3.2 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分类。
3.3 得出规律性结论。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4. 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意识 笔者认为,科学意识包括两重意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科学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意识的进行对待、处理或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丰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化学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树立起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等。
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这也是化学素质教学的一个应重点加强的方面。我们的教育最起码应做到:一个受过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时,不要求他们能说出问题的原因,但应具有知道这是化学现象的化学科学意识。就好比说,一个公民走在大街上,看到汽车后面排出尾气,他应该意识到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
篇5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教学计划 修订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和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反映国家对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并对整个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作了科学而具体的安排。它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专业计划和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来拟定,同时还要照顾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考试等具体内容。多年来,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以转变教学思想为先导,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契机,以我校的优势学科为龙头,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以教学计划修订为突然口,进行了平台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以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特色。
1 指导思想
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为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力求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把生物工程专业近几年来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固化到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借鉴和学习国内外高校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办学模式,整合、调整学科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优化培养过程,建立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模式系统,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形成专业教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是终极目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模式,其培养目标是由文化基础目标、学科基础目标、专业目标和创新目标构成,这个目标是:培养具有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能力,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应用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会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1文化基础目标
要求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具备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身体健康,有顽强拼搏精神,掌握初步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基础。
2.2学科基础目标
作为专业技术岗位及相近专业技术岗位所必须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能力,要求所有毕业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原理、生物工艺学、生物产品分析等主干专业学科基础的基本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专业目标
作为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必须的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所的毕业生都必须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基本训练,系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工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管理、营销及国际贸易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2.4创新目标
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需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要求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经济、经营管理和生物产品国际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 课程设置
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元素,课程体系则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它对学生素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起决定作用,同时强烈影响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的竞争力。遵循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学校办学的整体要求和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新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公共任选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八部分组成,四年总学时2486学时,实践教学41周,各类课程中,公共必修课38.39%,公共公共限选课与公共任选课5.08%,、学科基础必修课27.38%、学科基础选修课3.81%,专业必修课19.62%、专业限选课与专业任选课5.7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四年总周数的25.63%。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用1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的教学,公共任选课穿插在1-7学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完成。
3.1修订后教学计划的课程特点
3.1.1组建了系级课程平台
为了加强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教学,我校在理工科教学中组建了英语、数学、物理和两课的校级教学平台,根据我系有生物工程、化学、化学工程和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实际,我们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用电工学、CAD辅助设计、仪器分析、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作为系级平台课,使学生有一个宽厚扎实的的基础。
3.1.2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修订后的生物工程教学计划,基课程设置框架结构合理、各类课程的课时比例适当、设置目的十分明确。其中校级教学平台课程能保证实现文化素质的培养目的,同时对学生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系级课程平台能保证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3体现了专业特色
专业必修课体现了“整体优化、拓宽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选、整合、优化、调整和改造。通过增设生物工艺学、生物制品分离与纯化、生物制品分析、生物制品分离设备等特色课程,既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的科学特色,又体现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代气息,既保证充分形成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以生物制品生产、分离、提纯、分析为主线的专业特点,又保证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完生物工程某一方向的课程后,具备该方向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3.1.4形成了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集中实习教学二个方面,为了形成一个系统组成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上打破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独立设置了基础化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生物工程基础实验、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和生物产品分析实验等结构层次明显,独立性强的实验课程;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除保留工程类专业传统的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外,增设了生物技术实习、生物制品提取工艺与设备实习、生物制品分析实习等特色实习课程。实周数达到41周。
因为实践性教学相对独立并自成体系,加上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新计划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改进了实践教学的内容,生物工程开出的实验项目,基本上不含验证理论的实验,并根据专业特色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生产性、,研究性实验(实习)的开出比例,重视学生仪器使用、操作技能、实验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计划修订后的思考
4.1教学计划应有自身的特色
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尝试和探索。由于不同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科研特色不同,我国各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目标和培养模式不尽相同,在遵循学科科学规律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和院校自身的特点整合新的教学内容,开设特色课程,才能形成科学而特色明显的教学计划。
4.2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计划实施的保证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要素,是改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的素质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而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建设一支稳定、梯队合理、结构优化的队伍外,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及教学技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4.3加大教学投入是教学改革的基础
独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学科发展和生产需要设计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带有研究性、生产性的特点,对实验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大教学投入,否则,再好的教学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
4.4应加大教学研究投入力度
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一定在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但不能拘泥于传统习惯,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一方面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把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及时上升为理论,从而促进教学改革。
4.5应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计划正确实施
教学计划只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配备详细的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合理的教法,周密的课程安排等实施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完成培养目标。要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同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效果跟踪调查,教学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使教学计划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龙头。
教学计划虽然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优化而相对固化的教学计划是在发展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代性,必须顺应国情和校情的变化,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建明,医学教育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及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2003,(2)3-4
[2] 谢毅,文良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2002,(2)
- 上一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
- 下一篇:老年人卫生间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