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伤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4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10-01
微创即微小创伤,微创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是一种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更轻的全身反应、恢复时间短暂、内环境稳定状态良好、心理效应的手术相对于传统效果更佳。在应用中分为两个领域,即在较严重伤口面积大的相关治疗中,微创外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可确定性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从而被作为骨科控制中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微创技术广“小切口”的特点,使得伤口达到更好的疗效,病人骨折端血肿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恢复加快。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其日益广泛的应用,新的微创方法不断涌现,创伤与组织修复过程及机制也得到不断深入的发展,微创技术即将迎来一个更崭新的明天[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通过随机抽取了100名入院的创伤骨科患病患者,调查其病例进行术前术后康复情况调查,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研究对象。并且两组观察者在进行此次手术之前没有发生过任何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在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收到创伤程度以及所受教育文化等方面无显著差别,且选取观察组的,男性占27 例,女性占23 例,年龄为18~48岁之间,年龄区在(33.2 ±13.5)中。抽取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25 例,年龄在20~55岁之间,年龄区间为(35.1±8.2)岁。在本次100例数据采集中含肩部受伤27例,膝部受创23 例,髋部关节创伤40 例。本次采集皆符合创伤骨科相关诊断标准。
1.2 方法。向选取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手术处理,与此同时向选取的观察组采用微创技术的方法研究。微创手术具体手术内容包括:
1.2.1 手术操作。采用全身麻醉或者局面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先准备好预用的止血带,选择前外侧方向进行切口[2]。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手术实行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手术环境保处于一个无菌状态,而后将生理盐水往创伤伤口缓缓注入,等待观察到伤口流出的液体为清亮状方可停止,之后将关节镜放入其中并对伤口进行观察。将视野所观察构成影响进行处理,等到视野清晰明朗,再检查半月板前后、软骨、韧带等是否出现损失或者卡压的情况,将较小的游离体进行清除,如有则将受到卡压绞索的半月板进行复位处理。
1.2.2 判定标准。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判定:①效果优:表现在治疗患者在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口创伤伤口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情况,且能够正常活动,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够照常进行;②效果良好:患者在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后创口表现为不时出现些许疼痛的感觉,并且能够进行基本正常的活动,对于日常生活没有较大的影响;③效果普通:即为患者者在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后创口出现明显且较剧烈的疼痛感,并且对日常基本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通过伤锥等恢复情况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恢复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采用百分率显示,两组治疗效果对比采用X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在观察组选取的50 例患者中,效果为优的患者占有35例,效果良好者拥有10例,普通者有5例,总体优良率为90%,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效果呈优者有21例,效果良好占13例,效果普通者16例,总体优良率为66%;根据统计记录得出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伤锥高度和Cobbe角对比。在进行手术前检测患者伤锥高度和Cobbe角,两组患者情况大致相同,程度无明显差异,在进行微创手术后,治疗情况明显得到好转,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恢复情况良好,且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伤锥高度与Cobbe角的比较
3 结论
微创技术在目前临床医学已经有了明显的疗效,尤其是在骨科创伤中,也有着大量而又显著的应用。在大量国内的报道中,也显示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了微创技术能是医师更好的观察患处情况进行诊断,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进行微创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伤口矫正和恢复情况更快,痛楚减少,未出现感染情况,伤口处理不到位引发的并发症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是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成果。
本次研究也表明在创伤骨科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90%的总体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的66%优良率而言差异效果显著。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治愈效果良好,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技术在肩关节骨科疾病中同样得到有效应用。尤其突出是能够进行肩峰成形、休整软骨面等难度较高,技术精细的优良手术并获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0’Toole等[5]报道1274例1338处微创手术仅3处感染,简单减压感染率为0.1 0%,脊柱融合和(或)固定为0.7 4%,总感染率为0.22%,而常规手术为2%~6%。除了较低的感染率,Wang等发现,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与开放手术比较,前者有较小的切口、较少的失血、较短的手术时间和较轻的术后疼痛。在此类疾病上的高效广泛使用,一改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诊断准确性高,微创,患者感觉无痛楚,安全放心等优点。而且,二者对脊柱后凸的矫形能力无区别。
随着科技在骨科领域方面不断的深入,与骨科医生研发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等及其配套设备的不懈完善,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内镜、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研究的各项研究不断深入,加之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催化使得当下我们所知的微创骨科技术的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郭庆山,沈岳.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1,22(5):178-179
[2] 邵炯光,郭飞,陈绒波,马真胜.骨科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18(2):192-193
[3] 王会同,张建新.骨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42(6):123-124
[4] Wang HW,Li CQ,Zhou Y,etal.Percutaneous pediclescrew fixation through the pedicle of fractured vertebra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A thoracolumbar fracyures using Sextant system:an analysis of 38 case[J].Chin J Traumatol,2010,13(13):137-145
篇2
1骨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因素。
1.1骨科的专业特点
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特别是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往往不仅是单纯性的骨折,有时会有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的截瘫,各种复合伤如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骨盆骨折致肾挫伤、肠道损伤等等,造成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2实习护生的特点
实习护生工作积极主动、有热情,求知欲强,精力充沛,独立完成工作的愿望强烈。这些都是实习护生的好的方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实习护生的一些在法律意识、人际沟通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近年来,由于护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多数是与护理风险意识不强、与患者缺少沟通、法律观念淡薄引起的。
2对策
2.1岗前培训
为了帮助实习生了解病区环境、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入到医院这个大家庭中,尽快的适应护士角色并最终建立护士人才归属感,在其进入临床前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岗前培训,这对于缩短临床实践适应时间有较好的效果:①院史教育、有关条令条例的学习、参观护士一日生活制度。护生上岗前一周由护理部安排早上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下午由实习带教老师负责护理技能操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②护士职业体势礼仪训练,主要有礼仪修养、礼仪实务和仪态训练。临床护理理论与操作:①讲解:在及护理工作中随时讲解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并在查房后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够提高其理论知识。如做操作,操作前先讲解操作的要领、难点及易出错点,并组织观看操作流程视频,在校期间护生已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故在做操作前先提出2-3个问题,让护生回答,例如:灌肠法有那几种,每种方法的目的、灌肠液的温度及。部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例如:备皮术、备皮操作时,各个部位备皮范围是多大,有何区别?设置恰当的问题,可使学生回答时留有深刻的印象。②示范操作进行示范,将操作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使学生有感观认识,并能通过联系临床实际等方法,启发护生,间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使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③练习:组织护生自己操作,带教导师通过观察,启发学生要领会操作的手法和要领,提高护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护生由模仿阶段逐步到开始形成习惯熟练阶段,一名护生操作时,组织其他护生观察其反映、操作步骤、解决问题能力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由导师进行小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要求其重新练习。
2.2严格制定、落实带教计划,培养护生的各种专业能力
随着不同学历,不同生源、护生进入临床,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使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临床带教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带教计划:骨科护生实习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骨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各种疾病的术前、术后护理,掌握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技能目标::强化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为主,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情感目标以恪守南丁格尔誓言为主: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患者及家属之秘密,竭诚协助医师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带教计划制定的几点经验:①一般利用第一周让实习生尽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及骨科常用的器械名称如布朗式架、石膏剪、石膏锯、牵引弓、牵引锤、克氏针等以及常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带教老师每周安排一次小讲课,有计划安排讲课内容,如创伤性高位截瘫的护理,讲解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并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提出问题让实习生回答,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带教老师组织护生进行专科疑难病例护理教学查房,如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的护理,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全髋置换术后护理,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气管推移的方法、意义以及各种脊椎手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及目的等。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诱导示范(如助行器的使用,各种脊柱骨折患者的翻身及不同骨折部位的功能锻炼的方法等),指出护生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技术操作,传授实用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临床工作的能力。③在带教过程中要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导师应将自己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的经验传授给护生,指导护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沟通还要注重非语言的沟通,如倾听在非语言沟通时能让患者敞开心扉,并取得信任,培养护生的情感智能。带教导师针对护生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对护生提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不足及时纠正。
2.3记实习日记并做好对带教的反馈
护生记实习日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学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也能显着提高,护生记日记对实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帮助护生清晰透彻的分析问题,会对师生双方的教与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鼓励护生提出建议方法及改进意见,帮助发现及解决问题,不断调整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篇3
作者简介:
李佛保,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及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还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多个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担任三个全国性骨科相关杂志副主编,多个杂志编委。1984年曾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科研;曾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和学术交流。擅长脊柱外科、骨肿瘤及关节疾病诊治。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出版专著3部。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及下肢痛,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好发于青壮年,但老年人也并不少见,国内报道,老年人患病率为3.2%~4.1%。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的病因是椎间盘的退变,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过度负荷(如长期或过量负荷);②长期震动;③脊柱畸形或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变;④急性损伤;⑤遗传和种族因素;⑥吸烟、糖尿病等均易致椎间盘退变;⑦年龄因素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约67%合并椎管狭窄。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腰痛伴腿痛。腰痛伴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或先腿痛后腰痛。老年人较青壮年腰痛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较轻。出现坐骨神经痛时,说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下腰部的神经根;出现腹股沟区痛、大腿前内侧或小腿内侧痛时说明压迫的是腰1~腰4的神经根。
②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其引起腿痛的机制不同,出现与变换有关的疼痛,临床上可见两种。一种是坐位时疼痛加重,站立和行走一段时间后可缓解,而卧床后又加重。另一种是坐卧时疼痛减轻,而站立和行走加重,主要发生在椎间隙变窄、合并存在椎管狭窄的患者。老年患者腿痛的特点多为后一种类型,且腿痛也常较青壮年重。
③行走困难。合并椎管狭窄者,还有一种典型表现,称间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行走一定距离如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疼痛甚至麻木,以致难以继续行走。需坐下或蹲下休息后,症状才可缓解,但再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
④其他。除疼痛外,突出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时,鞍区(骑自行车时与车座接触的部位)和下肢可出现麻木。少部分患者还可因突然巨大的椎间盘突出造成突出平面以下瘫痪、大小便功能及障碍。
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是依靠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得出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加CT、磁共振成像检查(俗称“核磁”,但这个叫法并不准确)。
很多疾病如肿瘤、炎症的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临床上需要认真鉴别。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能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只有少部分需手术治疗。在治疗上应避免的误区是只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手法治疗(牵引、推拿、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疗法。但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疗法对压迫已存在时间较长的老年椎间盘突出患者难以奏效。
篇4
2型糖尿病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骨折风险增加,而骨折后大部分患者都需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作为骨折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骨科下肢大型手术中的发生率在 30~ 60%左右[1]。一旦 DVT 患者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脑栓塞而危及生命。故骨科术后对 DVT 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对我院60 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 DVT临床护理措施做以下回顾性分析。
1 资料来源
入选2011年我院骨科手术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0~73 岁,平均 50 岁。其中,股骨干骨折18例,胫腓骨干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12例。术后下肢肿胀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选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WHO1999 年公布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60例2型糖尿病下肢骨折DVT患者,经溶栓治疗护理后,58 例( 96. 7%) 患者痊愈,1例侧枝循环建立,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
3 护理
3.1药物治疗 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10×104U溶于5%葡萄糖25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或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10d。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的倾向,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凝血系列,以防发生肺栓塞。
3.2 绝对卧床休息 为了减轻水肿,将患肢抬高20~30°,但不要过度伸展或在膝下垫枕致膝关节屈曲,以防压迫静脉。
3.3饮食护理
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与单纯骨折或骨折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治疗与护理的区别主要在于饮食方面。合理膳食既能确保骨折术后患者的营养充足,又能使血糖得以控制,使患者早日康复。总原则:(1)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2)供给钙和蛋白质,骨质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钙盐借基质粘合而形成,所以骨折愈合时需要足量的钙和蛋白质。(3)供给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以粗粮为主。(4)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总之,饮食宜清淡 低盐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且大便时切忌用力,以免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3.4 患肢的护理 早期应绝对制动,嘱病人切忌用手按摩和摩擦患肢, 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性的检查,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2]。同时注意患肢的保暖,以保证局部正常的血液循环,嘱病人不要穿紧身的衣服,以免导致腹内压增高 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胸痛胸闷、咳嗽、咯血、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发生肺栓塞。并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色泽、温度的变化,以了解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
3.6 心理护理 2型糖尿病史的患者,因其对糖尿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一方面害怕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害怕手术,手术后不敢做患肢功能锻炼,另一方面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多吃食物,影响营养摄入。治疗和护理时患者合作较差,针对以上情况,护士应详细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理解、同情患者的处境,耐心疏导心理症结,采用谈话、交流和阅读有关资料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忧郁情绪,也可以组织同类疾病患者交流治疗心得,互相关心,互相监督,树立治疗的信心。当发生DVT时,告知患者深静脉栓塞是骨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可轻视,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害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该并发症完全可以痊愈,但是不与医生、护士配合,将会随时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或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3.7 功能锻炼 在病情好转,允许患肢进行活动的情况下,及时协助病人进行以下的功能锻炼[3]。
3.7.1 膝、髋、踝关节屈伸法 病人仰卧位,护士将患肢抬起后,左手扶膝下方,右手手心抵住足底跖趾关节,做屈膝屈髋伸直活动。同时也进行踝关节的背伸或屈髋后膝踝关节屈伸,反复3次~5次,手法要轻柔,禁用暴力,每次20分,每日4次。
3.7.2 趾踝关节屈伸摇摆法 病人仰卧位,护士左手轻轻托起患肢踝关节上方,右手握住全部足趾,轻轻做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屈伸活动3次~5次,然后右手握住跖趾关节,踝关节轻轻摇晃3次~5次,然后再握住足趾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的背伸 趾屈3次~5次,每次20分,每日4次。
讨论:
骨折是较严重的机体创伤,创伤后的疼痛,手术前后精神紧张,术中失血、失液和麻醉等一系列刺激因素均可引起患者发生应激反应[4]。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各脏器功能减退,更加重了应激反应,可使骨折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增高,骨折和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复杂化,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骨科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与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手术常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后的长期肢体制动液减慢了静脉血流速度,导致血液瘀滞,更易于发生术后 DVT。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折时,骨科医师应在内科医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护士以合理的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 医生-护士-患者合理协作才能降低糖尿病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李凤英,黄伟华,张桂兰.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 (6): 543–544.
[2]党世民,张宗业,金鹤万.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5-346.
篇5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65-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日益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尤其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多见,针对此种患者当前采用有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法两种,非手术方法,老年患者卧床牵引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笔者2009年3月~2011年3月总结我科应用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效果良好,现对其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60~86岁,平均65岁;行走时摔伤17例,车祸外伤3例;骨折按Evans分型[2]:Ⅱ型6例,Ⅲ型12例,Ⅳ型2例;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2例,伴有心内科疾病6例,有糖尿病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卧气垫床,给予患肢皮肤牵引,常规做术前各项化验检查,心脏、下肢血管彩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对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做好处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检查结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备牵引床,患者仰卧手术牵引床上,在C形臂透视下行闭合骨折复位到满意复位后,可在患肢大粗隆部切口向近端延长,切口长5 cm,依次切开到股骨大粗隆顶端,在大粗隆顶端偏内0.5 cm向股骨远端钻入一枚导针,C形臂透视正侧位导针在入针点及进入股骨内位置良好后,用空心钻顺导针钻入股骨近端扩髓,靠近大粗隆部骨质用髓内钻扩大孔,比插入主钉粗1~2 mm钻扩大骨通道,插入Intertran主钉,通过导向器向股骨颈打入导针,位置满意后,先拧入股骨颈内1枚粗拉力螺钉,再向其下方钉孔内内打入1枚导针,拧入1枚带螺纹螺钉,防止拉力螺钉退出,同时稍松牵引,加压固定,最后通过导向器向股骨髓腔内远端主钉拧入2枚锁钉加以固定。
1.3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嘱其做肌肉功能训练,术后第1天,稍屈膝、屈髋,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后根据情况,第2、3天床上坐起,术后2周拆线,下地扶拐部分负重站立,4周负重行走,至复查拍片骨折愈合[3]。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0~90 min,手术切口小,出血量为100~200 mL,20例患者随访时间8~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可自行行走,无内固定拉力螺钉推出,髋关节活动功能按关节功能评定标准[4],优16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见图1、2。差1例患者术中复位欠佳,术后患肢短缩1 cm,但骨折局部骨痂生长多,骨折愈合良好。
3 讨论
3.1 Intertan的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
Intertan是新近推出一种新型髓内固定物,有长短钉两种规格,本资料均采用短钉固定,其设计结构为一插入股骨髓腔主钉,通过主钉近端有两孔通过上方孔向股骨颈内拧入1枚拉力螺钉,通过下方孔紧贴拉力螺钉拧入带螺纹螺钉与拉力螺钉相绞锁,防止拉力螺钉推出,将主钉与拉力螺钉紧紧固定,防止拉力螺钉推出及旋转,松牵引、骨折端加压,主钉远端有两枚锁钉给以锁定固定,主钉近端粗,符合股骨近端髓腔粗特点,同时使内固定稳定牢固,主钉打入髓腔,用拉力螺钉经过股股颈进行固定加压,同时通过拧入绞锁螺钉,达到有效抗旋转作用防退钉。Intertan微创入路,拉力螺钉的加压,绞锁螺钉防旋转及退钉,避免了股骨颈内拉力螺钉退出及旋转,髓内固定提供了近端有力支持,降低对外侧骨皮质的完整性要求,缩短力臂,减少拉力所受负荷,更符合亚洲人的解剖结构,结合动力髋螺钉折端加压优点,髓内固定比髓外牢固,且Intertan设计拉力螺钉力臂更短,股骨颈内为双重螺钉,内置物更强、更稳固。
3.2 临床应用优点
随着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目前对这种骨折的治疗提出更高要求,主张手术治疗,所以,目前骨科治疗要求在降低手术风险前提下,选择最佳治疗效果。Intertan治疗粗隆间骨折与动力髋螺钉固定系统(DHS)、股骨近端重建钉(PFN)、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亚洲型髋部螺钉固定系统(ASIANIMHS)治疗粗隆部骨折比较存在明显优势[5]。采用DHS方法固定手术,要求粗隆处骨皮质完整,且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采用PFN固定需要两枚平头螺钉向股骨颈内固定,无防旋且有退订风险,术中操作比复杂,且有Z效应,螺钉切出率高;与PFNA固定亦有区别,PFNA旋转刀片无加压步骤,骨折端加压不如Intertan,Intertan克服亚洲髋缺点。Intertan比以上各种固定优点在于: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Intertan设计优点在于向股骨颈内联合交锁的双钉模式既避免了传统重建钉的Z效应,又提供了可控制的滑动加压效果,因此Intertan可以说是整合了TRUIGEN第三代髓内钉和IMHS髋部加压髓内钉两大系统优点的最新的髓内固定产品,远端采用独特发夹样分叉设计,以降低应力集中,避免远端周围骨折,减少疼痛发生,主钉内预先置入的空心稳定螺钉,可以在必要时缩紧以消除术后过多的滑动,较小的近端有利于保留正常骨质和肌腱等软组织,近端梯形的横断面犹如关节假体柄设计,能增强稳定性和力学优势,远端钉孔可选择动力或静力交锁,使用TRIGERN系列5 mm可把持交锁螺钉,这样拉力螺钉及绞锁钉固定加压牢固,且钉不能退出,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方法。
3.3 手术技巧及体会
手术常规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闭合复位,绝大多数可满意复位,复杂骨折不能良好复位采取骨折部有限切开利用器械复位,手术切口股骨粗隆顶端向近端3~5 cm切口即可,显露股骨大粗隆顶端,选准入钉点,先打入一导针,一定要在C形臂下观入钉点位置,不可偏内、外、前、后,否则开孔后很难改位置,扩髓插入主钉后,影响原已满意的复位,使骨折移位,颈干角变小,同时一定要扩髓到足够大,以便主钉近端顺利通过。本组资料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上各点,仅1例患者骨折稍移位,复位欠佳,其余患者均达到良好复位,本文中笔者体会,一定要手术规范操作,这样手术顺利,骨折复位也满意,疗效好,手术关键点是确定入钉点,导针位置正确,充分扩髓,C形臂透视,仔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内固定的位置。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目前主要推荐尽量手术治疗,既要保证手术安全,又能达到一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围术期治疗[6-7]。Intertan短钉就是基于以上理念设计,在PFN、PFNA基础上重新改进设计,克服PFN、PFNA手术固定缺点,在结构设计上优势明显,更符合力学要求[8]。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简便,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快,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及有内科合并症高风险患者,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9.
[2] 张世民,李海丰,黄轶刚.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73-174.
[3] 汤欣,刘谟震,于利,等.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9):814-818.
[4] 刘云鹏,刘盺.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1-72.
[5] 张巍,罗从风,曾炳芳.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31-734.
[6] 杨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01,103.
[7] 戴鑫,陈明,徐静.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33-34.
篇6
【关键词】骨折;肢端血运;观察;护理
骨折是由于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周围软组织同时受到损伤。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可出现异样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其严重者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肢体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观察患肢血运是骨科护理工作最重要内容和最基本工作之一。
现将我院2003年82例四肢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专科护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开放性骨折:上肢16例,下肢20例;闭合性骨折:上肢24例,下肢22例;性别:54例,女28例:年龄:9-94岁;平均48.6岁。
1.1观察方法
采用 “5P”字法: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进行严密观察。
1.2血运观察的平定标准
I级(好):早期疼痛较轻,甲床充盈时间正常,轻度肿胀,无麻木,可触及动脉搏动(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II级(中):疼痛加重,肢端皮温偏低,肿胀明显,感觉迟缓,甲床充盈时间延迟,动脉搏动减弱(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III级(重):疼痛剧烈,甲床充盈欠佳,皮肤青紫或苍白,高度肿胀,皮温冰冷,难触动脉搏动(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
1.3观察结果比较
3护理
3.1心理护理
骨折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整个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活动就会紊乱,抗病能力下降。护理人员因利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恢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提高抗病的能力。
3.2加强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对新鲜骨折入院患者,手术后、整复、牵引和进行石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护理观察时要进行重点床头交接班,严密观察早期肢端血运及运动情况,并认真做好护理文件记录,正确描述患肢血运情况。
3.3专科护理
3.3.1疼痛:观察区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的原因。创伤、骨折、手术伤口的疼痛多在整复或术后较重,伤口逐渐愈合时,明显减轻。缺血性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呈疼痛加剧,持续性,患肢张力增高,触压痛明显,被动牵拉手指(足)时疼痛。往往疼痛是反映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护理观察:①加强临床观察,查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因小夹板外固定引起的缺血性疼痛,要及时松解外固定。②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轻柔、准确、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看电视,读书阅报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痛苦。③对疼痛严重者而诊断不明确时,应禁用吗啡、镇痛泵等镇痛药物和措施。④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应考虑缺血的可能性应警惕骨筋膜室终合征的发生。早期减压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可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门诊曾有一位患者左胫腓骨骨折,进行石膏外固定后,医生已交待注意事项,回家后,患肢出现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物,数日后逐渐出现肢端血运差,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以至肢体远端坏死。
3.3.2苍白、麻痹观察:骨折后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如患肢进行性肿胀会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肢体血液供应不足。皮肤的苍白是远端肢体完全缺血和血供不足的表现。护理观察:①注意使患肢抬高而不要下垂,患者一般采用平卧位,并将患肢用卫生空气枕抬高,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②观察肢端供血情况,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如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③指导患者多活动手指(足)促进血液循环,肌肉对血运很敏感,如缺血时手指(足)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可引起疼痛。一旦出现肢端血运障碍,应即将患肢放平,严密观察。
3.3.3感觉异常、无脉观察:注意患肢感觉是否减退、麻木、反应迟钝或消失,患肢肢端皮温是否偏低甚至冰冷。损伤后组织内压继续增加,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阻断较大动脉血供,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性严重。护理观察:①骨折后争取早复位,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②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情况,缺血引起的感觉障碍多呈套式: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与神经分布相一致。③检查动脉搏动应注意与健肢对比,对创伤严重者警惕血管内膜栓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④最肢端温度较低者注意保暖,扩张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缺血性肢体严禁做按摩,热敷以防止增加局部代谢,加重组织确血。去年我院救治一位9岁儿童,右胫腓故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严重皮肤挫伤,患肢感觉迟钝,足背动脉微弱,经我院医护人员共同配合,综合治疗,保持患肢中立位,严禁小腿外旋,细心观察患肢血运及足趾活动情况,终使患肢保留。
3.3.4功能锻炼:积极做好健康宣教,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骨折一经复位固定后,立即开始患肢主动的肌肉舒缩,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有利患肢消肿。同时,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促进全身及患肢血液循环,改善骨折部位营养代谢。有利预防各种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锻炼。
结论:早期患肢血运的观察对骨折愈合功能康复,简便、有效。是护理观察的主要指标。只要我们护理人员经常深入病房,了解“5P”字的含义,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就能有效预防血液障碍,减少肢残坏死率,增加治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膝关节功能; 股骨髁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110-02
股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性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骨不连、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1]。因此在治疗时要坚持解剖复位、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三大原则。本次研究对2008年8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接诊的40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均通过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接诊的40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1~59岁,平均(38.12±3.83)岁。其中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12例;左侧20例,右侧20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落15例,砸伤6例。按照AO分类:C1型3例,C2型9例,C3型28例。其中4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合并髌骨骨折,1例合并半月损伤,均未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34例,并均在伤后14 d内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给予牵引胫骨结节7~8 d。
1.2 方法
21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19例采取全身麻醉,均采取仰卧位。手术入路采取大腿外侧切口并绕髌骨的外侧至髌韧带的外侧最终止于胫骨结节。将其逐层进行切开,从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切入,将关节囊和骨膜切开,并在骨膜下进行剥离,再将髌骨和髌韧带前内侧翻后暴露出膝关节、股骨内外髁和髌面,然后在直视下将骨折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保证内外髁关节面无论在矢状面还是冠状面都至解剖复位,使关节面恢复平整。采用克氏针或者拉力螺钉将骨折块进行临时固定,可临时维持股骨干的长度和外形,待骨折达到稳定后再将锁定钢板放置,并依次进行钻孔、测深并拧入适合的螺钉。而对于股骨髁间或者髁上骨质有缺陷的患者,可选取自体髂骨块进行植骨。术中要注意保持关节面平整及解剖复位,纠正其旋转并缩短其畸形。在X线透视下对骨折对位进行调整至满意后在外侧将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放置。术中需要对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有无损伤进行探查,一旦出现损伤需要修复。术后需要给予常规的抗生素以避免感染,并负压进行引流2~3 d。术后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早期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Merchan提出的评分方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行走时没有痛感,屈膝关节可达100°以上,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关节间隙恢复至正常,为优;行走时没有痛感,膝关节屈曲在80°~100°,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关节间隙恢复至正常,为良;行走时有轻微的痛感,膝关节屈曲在50°~80°,X线片示骨折愈合,关节间隙轻微显窄,为可;否则为差。
2 结果
术后X线显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没有出现肢体短缩等现象。4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40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平均(8.12±0.85)个月,均未出现血管或者神经损伤、膝关节内外翻、固定物松动或者断裂等一系列并发症。依据Merchan提出的评分方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其中优29例(72.5%),良8例(20.0%),可2例(5.0%),差1例(2.5%),优良率为92.5%。
3 讨论
股骨髁间骨折比较复杂,其涉及到关节面,在复位时要求极高,需要保证关节面保持平整,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2]。非手术治疗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复位,固定也比较困难,需要的外固定时间也比较长,并且也常有关节畸形、关节僵硬等一系列并发症,而影响治疗效果[3]。
因此对于股骨髁间骨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疗法。因股骨髁部解剖比较复杂,在术前要对膝关节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结合各项影像学诊断结果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术中要尽最大可能保持解剖复位,加强其内固定,主要通过X线机透视观察复位情况,如果复位情况不是很满意,则将近端螺钉取出再进行进一步调整[4]。术后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本次研究采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锁定钢板是新型内固定的装置,利用了钢板和螺钉之间具有成角稳定性,可保证螺钉和钢板之间成为一体。同时其遵守外固定生物学原则,从而不依靠钢板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这是其与普通钢板的主要区别及优势。股骨髁间骨折除了对股骨干骺端间的解剖形态造成严重破坏以外,容易引起膝关节出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5-7],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术时机,本次研究除了急诊手术外,患者均给予对胫骨骨节进行牵引7~8 d,再择期进行手术。主要体现在术中,不管是对骨折复位或是对出血的控制都较简单。髁间骨折时可能局部松质骨会出现压缩性的缺损,本次研究对股骨髁间或者髁上骨质有缺陷的患者,选取自体髂骨块进行植骨,既加强了内固定的效果也加快了骨折端愈合的速度。
由于锁定钢板在固定的时候无需和骨骼进行紧密的接触,降低了组织剥离,从而保留局部的血供,对骨折的愈合有积极意义[8-13]。通过本次研究显示40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较短,治疗优良率高达92.5%。此钢板主要根据解剖的形态设计,在术中不需要再次精确塑性,从而减少了手术的难度及时间,且避免发生再移位,也对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因此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综上所述锁定钢板疗法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并且操作比较简单,固定比较可靠,对股骨髁间骨折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恒.股骨髁间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115.
[2]彭笳宸.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8):707-709.
[3]王民洁,吕建军,谢威,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5):520-522.
[4]文俊.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2):37,39.
[5]魏连峰,张仕芳,焦福祥,等.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39-141.
[6]钱月宁,顾宣歆,胡铁铭,等.股骨髁间髁上骨折合并髁冠状面骨折的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222-223.
[7]梁君.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关节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7-28.
[8]张军,武永钢,方礼明,等.股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278例[J].武警医学,2011,22(7):637-638.
[9]姜为民,周峰,史金辉,等.锁定钢板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4):270-273.
[10]赵勇刚.解剖型钢板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37-38.
[1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0-461.
[12]伍贤兵.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6-47.
篇8
[关键词] 支柱块置入;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058-04
胸腰椎压缩骨折在骨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在临床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常表现为椎体纵向上方出现压扁现象的情况。同时,这种疾病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中,且临床治疗上也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医生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对该病的研究,“支柱块”置入法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但是对于二者临床效果的研究一直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了解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重点对“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共收治15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56~83岁之间,中位年龄71岁。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参加研究,将所有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两组,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指标间比较,P均>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中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60岁;③心肝肾肺等功能均正常;④神志清醒,言语表达较清晰;⑤同意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临床中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测确诊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验组患者,先用X线定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做标记,然后进行局部麻醉,开合适切口之后,进行穿刺,然后对通道进行扩张,在患者的两侧通道部位植入同种异体骨,然后将大小合适的支柱块置入伤椎,通过透视检测,确定患者的支柱块放置位置合适之后用螺栓进行固定,消毒之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用X线定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做标记,然后进行局部麻醉,开合适切口,选择骨折压缩较严重的一侧进行穿刺,建立通道,然后置入球囊,再将造影剂注入球囊,然后注入适量骨水泥。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所需时间、失血量以及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等临床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5目测类比评分标准
目测类比评分法的评价方法如下:在记录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线段。其左端写"无痛",右端写"剧痛",线段中间无刻度。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在上面画出一点表示当时的疼痛程度。医生用标尺测量各点的长度(单位为cm),即为得分数,分数范围为0~10分。
1.6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应用 SPSS 11.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由表2~4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进行支柱块置入手术之后,不同时期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与置入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不同时期测量值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不同时期测量值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不同时期测量值比较(x±s,分)
3 讨论
骨折通常是人体受到外部强烈撞击造成,老年人大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发生骨折,临床上以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2,3]。所以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现象导致骨折发生。骨折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终身运动障碍,对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因此人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骨折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因而寻找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多的缺点[4-6],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对各种药物以及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对老年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是进行评测的重要指标。此外,传统的治疗方案中,患者多以休息为主,使得免疫力有所下降,且会导致压疮、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3],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因而选择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案,有较多优点,效果较好[7-10]。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过程是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穿刺,然后放入气囊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再注入骨水泥进行强化,自从最初发明以来得到较好的发展。最初的椎体成形术是在患者的骨折部位注入骨水泥进行固定,后来发展出先在患者的骨折部位放入防止扩张的球囊,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骨折部位有足够的空间注入一定量的骨水泥,保证固定的强度,还能够限制骨水泥的流动,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虽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有较多的优点,但仍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骨水泥渗漏,虽有研究通过各种方法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但仍会有较高的概率出现骨水泥的渗漏,且给患者带来血管栓塞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因而降低骨水泥的渗透率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发展中的最主要目的。
“支柱块”置入手术是在患者的骨折部位置入一种质量较轻、强度较高的植入物对患者的椎体进行较好的内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微创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方法[11-13]。支柱块置入手术只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原有的机体功能,支柱块最大限度的代替患者损坏部位的功能,支撑起患者损伤部位并连接骨折两端,使得患者术后椎体强度立即得到有效地恢复,运动功能恢复较快,这是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最主要的区别[14-16]。此外支柱块置入手术相较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还有一些优势,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骨水泥,患者不会出现骨水泥渗漏和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而且由于支柱块材料的特殊性,手术之后不需要将其取出,且可同时植骨。
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均较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支柱块置入手术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较,患者手术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较大,这是因为支柱块置入手术发展较晚,手术过程中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且为将外置物放入合适的位置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逐级多次对通道进行扩张。实验中支柱块患者的24 h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高,因为手术过程中不需要骨水泥,因而没有骨水泥的产热过程,手术过程中的止痛效果较差,但是两组患者7 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止痛效果只是短期较差。
综上所述,“支柱块”置入方法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都是对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有很好治疗效果的微创手术,但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合理地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潘永谦,李健,杨波,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3):220-224.
[2] 杨旭铭,段洪,尹劲,等.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 云南医学,2010,6(2):203-204.
[3] Weninger P,Schultz A,Hertz 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spine compression and burst fractures: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in 136 cases trea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casting[J]. 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2009,129(2):207-219.
[4] Boswell S,Sather M,Kebriaei M,et al. Combined open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and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41 cases[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2,114(7):1319-1322.
[5] Dominic Boisclair,Jean-Marc Mac-Thiong,Stefan Parent,et al. Effect of spinal level and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s in a porcine model[J].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1,133(9):1-4.
[6] 刘振华,张亮,高梁斌,等. 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6):507-512.
[7] 郭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5例老年陈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23):6348-6349.
[8] 于金河,孙先泽,任亮,等. “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9):1648-1649.
[9] 于金河,孙先泽,侯树兵,等. 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1158-1162.
[10] 杨峰,唐淼,许康永,等.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484-485.
[11] 吕辉照,赵枫,曹杰,等. 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12):1419-1421.
[12] 庾伟中.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67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12161-2162.
[13] 杨广智,常伶文,孙克富.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36例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470-3472.
[14] 赵光宗,刘瑶,李丹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J]. 中国基层医药,2012, 19(3):380-382.
[15] 程建民,王义生,杜庆民.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8):816-817.
篇9
关键词:骨关节 骨折 CT三维重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交通工具的急剧增加,骨关节损伤在临床就诊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如何在手术前对病人较复杂的骨关节损伤作出全面、直观的显示,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诊断学意义,可使医生避免术前漏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作者收集了12例复杂骨关节损伤的病例,行常规X线片,CT扫描,CT三维重建(CT―3D)检查,结合手术资料,比较三者的诊断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
1 . 1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71岁。其中髋关节损伤5例,膝关节损伤3例,胸腰椎损伤4例。治疗前均行X线片、CT、CT―3D检查,X线片为常规正侧位片,CT为横断面平扫,CT―3D采用表面轮廓重建(SSD)。CT扫描仪为皮克PQ6000
螺旋CT,扫描层厚为2~3 mm,重建间隔2~3 mm。12例中,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2结果
12例骨关节损伤病人的X线片、CT、CT―3D显示关节骨折或脱位情况如表1。12例手术病人手术中所见骨折,骨片移位情况与CT―3D相符。
3讨论
3. 1X线片、CT、CT―3D在复杂骨关节损伤中的各自价值:骨关节损伤多是一种复杂型的骨折,X线片检查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骨折方法,它方便、普及、费用低,大多数骨折可以用X线片确定,但常因为关节区多骨重叠而致骨折的遗漏或观察骨折范围及移位情况困难不清楚。CT能比较清楚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移位,且对移位的方向、程度及骨碎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备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CT―3D可在不移动病人的情况下,甚至不需要折除石膏就可以得到立体的,多层的骨关节结构,诊断骨折准确、直观,清楚了解骨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计划方案的制定,内固定的选择帮助很大,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3. 2CT―3D技术其特点为处理后得到的信息量大,图像直观清晰。目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CT―3D有SSD、MPR法。SSD是按表面数字模式进行计算处理,将超过预定的CT阈值的相邻像素连接而重组成图像,图像表面以灰阶值区别,该技术在骨骼系统应用最为常见,其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缺点为容积资料丢失较多,细节不够。MPR则是在横断面图像上按要求任意画线,然后以此线重建三维体积层厚重组,可冠、矢状面和任意角度成像,由于为容积扫描并经小间隔重建处理,所得到的图像细小结构清晰,堪与MRI的冠、矢状面图像美,它的缺点为图像的准确性依赖于操作者画线准确与否[1]。文中的病人所用CT―3D均采用SSD法。
3. 3CT―3D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在人体六大关节中,髋、膝、踝、腕、肩关节负伤率偏高,肘关节受伤机率虽然偏低,但一旦受伤则较重并带来很多功能障碍。髋关节骨折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骨折,其中髋臼骨折最为复杂。X线片可确定骨折与否,但难以显示骨折的确切程度以及与关节的关系,髋臼的小骨片撕脱很易漏诊,虽然髂骨斜位片和闭孔斜位片可以带来更多的髋臼骨折资料[2],但常因病人伤后疼痛不能合作,难以得到理想的X线片。CT显示骨折没有困难,但各骨片的相互位置较难确定,多条骨折线的走向易混淆。CT―3D多轴重建有助于显示隐匿性骨折线或小骨片,同时可判断小骨片位于关节囊内、襄外,前者多需要手术治疗。髋臼的骨碎片移动多变,利用去骨方法移去股骨头,完全暴露髋臼,仰、俯位观察骨折位置,立体感强,利用手术入路的选择[3]。12例手术病人的术中所见与术前CT―3D的诊断相符。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边缘撕脱与平台塌陷骨折以X线片中非常容易遗漏,CT―3D可弥补可能的漏诊,而且显示骨折清晰、直观,便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4]。脊柱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椎体轻微骨折,附件骨折的轻度脱位在X线片中难以发现。CT诊断线性或粉碎性骨折均无困难,但立体感不强。CT―3D的图像注重显示解剖结构,多角度,多层面显示其解剖关系。
3. 4CT―3D的不足,因为 CT―3D的强大优越性,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CT―3D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要求较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与图像结果有很大的关系。相信随着CT―3D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定能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CT―3D图像。
4随访及结论
本组病人均得到1―8个月随访,治疗效果满意,随访复查X线片内固定良好,骨折部位恢复解剖位置。经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三维CT重建在复杂的大关节骨折损伤中为手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及预后康复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为术者有效避免术中意外情况及器械准备不足而引起手术时间延长有一定意义,进一步减少手术翻修率及医疗纠纷。
5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主编,螺旋CT,上海.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2-23。
2. CURYRL ,HOIDERP,Bructon RN, otal . TheroleofCT-3Din the
assessment of acctabular fracturcs.J Radial(Br) , 1992, 65 (5) : 384
3何伟东,柯楚群,龙光峰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膝关节骨折脱位中的作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3: 236
篇10
关键词 臀肌挛缩 治疗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的变性、挛缩,从而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患者有因感染性疾病而多次臀部注射药物的病史,少数病例有臀部脓肿史,也有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所并发。因而认为系药物刺激、外伤或感染后引起肌肉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的结果[3]。现将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诊断、治疗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2006年收治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9~23岁,平均15.6岁,均为双侧型,其中Ⅱ度25例,Ⅲ度2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多次臀肌注射病史,无其他髋部疾病史。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体征,将臀肌挛缩症分3度:①Ⅰ度:屈髋、屈膝90°,强力内收时,双膝可以并拢,但双侧股部无法交叉到对侧(跷“二郎腿”)。尖臀畸形不明显。Ober征弱阳性。②Ⅱ度:生活能自理,无“八字步态”,但上下楼或跑步时“八字步态”明显。双膝在屈膝、屈髋90°时无法并拢,不能跷“二郎腿”。臀部外上方塌陷,有明显“尖臀”畸形,Ober征阳性。③Ⅲ度:行走时呈明显的“八字步态”,跑步困难,难以自己穿,下蹲时髋关节被迫强力外展外旋,呈“蛙式腿”。Ober征强阳性,髋关节必须在强力极度外展位,才能同时屈膝、屈髋达90°。臀部萎缩明显,有严重的“尖臀”畸形。骨盆变窄、变长,股骨颈干角增大。
手术方法:对于Ⅰ度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而Ⅱ度、Ⅲ度患者则采用手术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走行、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和手术入路。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自髂嵴中、后1/3交界处向股骨大转子方向做直形小切口。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术中试行屈髋,如能在中立位屈髋,直至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均达10°以上,髋关节无弹响,无活动性出血,即可终止手术。
术后处理:术后无需外固定,2~3天后开始早期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操练项目主要是下肢交叉直线行走,并膝下蹲和坐位及卧位膝上交叉等动作。
结 果
本组患者27例中,无1例出现伤口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27例患者中,24例髋关节活动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在内收位做屈髋活动,能翘二郎腿。3例只能在中立位行屈髋活动,内收位做屈髋活动时轻度受限,但双下肢并拢时下蹲不受限。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优24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
讨 论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多见于使用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剂,反复行臀部肌肉注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臀大肌挛缩。轻者仅局限于臀筋膜,表现为一条与臀大肌纤维走向一致的坚韧束带。可侵及浅层臀大肌的前下部分或终止于髂胫束的部分,将髂胫束向后上牵拉,重者可侵及整个臀大肌,有时挛缩范围还可侵及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髋关节短外旋肌及髋关节后关节囊。该病症临床表现为较轻者仅表现为坐位时(同时屈膝、屈髋)双侧股部无法交叉到对侧,无其他任何症状;严重者则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髋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目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主要方法是行挛缩组织切断术,辅以术后的功能锻炼,手术应彻底松解一切妨碍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挛缩组织。手术切口的选择有多种,如小切口、直切口、弧形切口、大“S”形切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等[4,5]。采用的是后外侧切口,该切口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暴露。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该病症的病理表现及病情轻重的不同,按贺西京等提出的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把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分3个等级,并按分级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27例患者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优24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
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有利于对该病的描述及指导治疗。对于Ⅰ度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Ⅱ度、Ⅲ度采用手术治疗,而且Ⅲ度术中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如不进行分级对确定治疗方案及描述其区别会造成造成诸多不便。同时对疗效的评判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对治疗前后膝、髋关节不同功能的对比,可以评判症状改善的程度及疗效。此外,用统一的分级标准便于更客观地对不同术者、不同术式的疗效进行评判和比较。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维持正常的肌肉收缩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萎缩,避免臀肌黏连,促进臀肌功能的恢复。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加上以往的不良习惯,即使手术成功,如果术后不配合康复训练,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导致挛缩复发[6]。因此患者术后2~3天即开始早期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贺西京,李浩鹏,王栋,等.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96-99.
2 俞辉国,童学波,刘红兵,等.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375-377.
3 董天华,卢世璧,吉士俊,李子荣.髋关节外科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00-202.
4 俞松,胡月光,杨小红,等.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初步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9):503-504.
- 上一篇:初中数学的概率知识点
- 下一篇:村文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