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镜子疗法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的镜子疗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的镜子疗法

篇1

“老师,镜子里的‘我’为何不一样?”

我先让她坐下,给她倒了杯水,让她慢慢地说。她喝了口水,便开始急切地诉说……

她叫小敏(化名),现在读高三,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令她很痛苦和烦恼的事。大约一周前,她在一次照镜子的时候突然发现镜子里的“她”和照片里的“她”不太一样,于是就拿着照片和镜子里的她对比。她越是对比,两个“她”越不像,越不像便越想看,到底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有时她怀疑头发不一样,有时怀疑下巴没那么尖,有时候怀疑额头要宽些……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她就不停地照镜子,换用不同的镜子照,把自己多年的照片收集在一起放在书包里,随时拿出来和镜子里的“她”比较、对照。这种比较的念头和照镜子行为不断增多,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比较对照才舒服。言谈间她还从书包里拿出一叠她本人的照片和两面镜子,为我讲述。这样的行为频率越来越高,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严重影响复习备考,成绩也下降了,自己也很痛苦,所以前来求询。

听完她的诉说,我初步判断小敏的问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强迫性观念和行为――总觉得镜子里的“她”不一样,伴随而来的是要照镜子、看照片、比较,才放心。

寻根溯源,打开心结

出现强迫症的心理症状,一般而言,与来访者的家庭背景、文化价值观、个人生活经历、环境、人格和所受压力等因素相关。

从与小敏的进一步谈话中,我了解到她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一个区的副区长,家教甚严。由于环境(父母在外地工作,在外婆家长大)的原因,她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听话,成绩很好,父母以此为荣,并要求她做得更好。此外,小敏做事很细心,追求完美,性格比较内向。

高中时期,小敏成绩一直尚可。进入高三后,父母为了她能上重点大学,把她从平行班调到了实验班,为她在学校租了一套环境很好的房子,并且为她请了保姆、厨师,还有一个做过保健医生的阿姨。父母的要求就是让她考上重点大学,为他们争光。她说,因为父母周围的朋友和下属的孩子很多都上了重点大学,如果自己考不上,父母会很伤心,很没面子。

在学校考完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小敏的成绩只是上了一般本科线,于是她越发焦虑,感到离目标很远,压力很大,第二次考试后甚至只上了专科线。这样,她的精力无法集中,思想也模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自己在照镜子的时候样子有点“特别”,便仔细端详,哪知道越看越不可收拾,就成了现在这样。

我分析了小敏的情况,认为她这个“爱好”与她追求完美、内向的性格,家庭以及她所承受的学习压力有很大关系。我让她做了一份强迫性自我诊断问卷,其结果属中度以上。所以,我认为小敏的内向,追求完美的个性,导致她在遭遇挫折和面对压力的时候,为逃避压力和减轻压力带来的焦虑,和“照镜子”这一偶然的生活事件发生了联系,形成了这种比较特殊的强迫性观念和行为。她越是去想像“为什么不一样”,就越是要去照镜子,那么精力就更加集中在这上面,强迫的倾向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她也知道这是病态的行为,很奇怪、烦恼、痛苦的行为,但是又无法控制。

告别镜子,重塑自我

我结合小敏的实际情况,取得小敏的同意并与其父母沟通,为小敏制定了以下心理咨询方案。

第一阶段:

为了减轻小敏最根源的压力,我采用了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邀请其家属共同参与、通过角色交换的方式,帮助其沟通和相互理解,以重建小敏的家庭生活环境,减轻其焦虑。另外,我针对其面对巨大的压力产生和积压的焦虑情绪,采用“宣泄净化疗法”,在起初的两次咨询中,我都会让小敏尽情地倾吐内心的焦虑和压抑的情感,让其得到宣泄和释放。

在强迫症状方面,我利用“思维阻断法”教她抑制其强迫观念――每当想照镜子,想那个不一样的“她”时,便舞动手臂,大呼“停下”。针对其强迫,我采取“厌恶疗法”,在她的镜子上贴了一个她讨厌的苍蝇图案,当她拿出镜子的时候,看到这个图案会不舒服,以抑制其强迫――照镜子。

第一阶段经过三次咨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照镜子的想法和行为的频率都有明显下降,小敏已学会这些方法控制强迫行为,但是强迫行为还是偶尔出现。这时候我便进入第二阶段的咨询。

第二阶段:

第四次咨询中,我向小敏讲了森田正马的故事,告诉其“森田疗法”的原理,让其领悟。当她能用平常之心对待其特殊行为,而不花费过多精力在这上面,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这些行为就自然消失了。

这个阶段为巩固阶段,我通过几个哲理故事让她加深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解。又经过了两次咨询,小敏的特殊强迫行为基本消除了。

07年8月的一天,我又在校园碰到了小敏和她的父母,她是来学校搬东西的,她说她非常感谢我的帮助,并告诉我她已经考上了北京的一所本科院校。

咨询后记:

通过对来访者的情况分析得出,这是一个因家庭和学习压力所致,由偶然生活事件引发的特殊强迫症问题。来访者由于父母的期望和学习的挫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其自身的个性特征作用下,为转移压力和焦虑,和一普通的生活事件发生联系,发展而成的病态行为。为此,我结合此分析结果,采取“家庭疗法”、“宣泄疗法”等以疏导、减轻其压力和焦虑。采取“思维阻断训练”和“厌恶疗法”以抑制其强迫观念和行为。在咨询效果显著的情况下,我在咨询后期采取“森田疗法”的一些理念让来访者领悟,以巩固咨询效果。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来访者不再关注其还在偶尔发生的一些强迫行为,让强迫症状自然消退。总的来说,本案例的咨询应该是成功。

点评

作者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非常难能可贵。

作者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并在其中运用了倾听,共情的技巧和认知领悟及厌恶疗法的方法,从认知和行为层面使得来访者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基本上是一次成功的咨询。

但是,咨询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如在原因的分析中,对童年期经历的挖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还有,对造成其强迫行为的个性因素的分析还不够精确,另外如何巩固疗效也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篇2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群体[1-3]。近20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并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是临床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全部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4-6]。子宫内膜癌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早期阶段阴道异常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患者会出现阴道异常排液,下腹部隐痛也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症状之一。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还可触及腹部增大的子宫,合并积脓者有明显触痛表现。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方法,一般预后较好。但外科手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疾病本身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理和心理不适,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易影响患者疾病恢复[7-9]。临床研究表明,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行为是导致肿瘤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重要诱因,使患者出现消极悲观心理,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10-12]。本组研究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试验组30例患者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强化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满足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阶段患者的需求,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现将相关研究过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 0 2 0年1~1 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64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癌。(2)患者婚姻完整,配偶无性功能障碍。(3)患者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排除标准:(1)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者。(2)合并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者。(3)合并精神疾病家族史及精神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9.67±7.4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9.53±7.52)岁;两组患者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t=0.9425,P=0.0724)。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宣教、相关知识宣教等。试验组30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强化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向患者详细讲解子宫内膜癌疾病知识、治疗方案、预后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强化认知干预,并向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原则、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应对方式;通过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按时睡眠、适量运动等进行强化行为干预,并指导患者掌握头颈部放松练习、胸腹部放松练习、四肢放松练习的方法,确保患者每次练习时间在10~30 min,每周进行6~7次练习。(2)心理护理干预:查看患者病例资料,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找出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学会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这一干预方法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促进患者养成与不合理信念做斗争、做辩论的方法,学会从自身出发克服不良观念,将不良观念在萌芽状态中消除。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期间并延伸至院外,结合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心理调节方法,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学会倾听、宣泄紧张和不安情绪,通过个性化动机性访谈及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个月后的抑郁心理状态,该量表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2)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个月后的焦虑心理状态,该量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中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焦虑总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个月后的应对方式,该问卷含20个条目,包含的三类应对策略为面对、回避、屈服,各项目按1~4级计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带入统计学软件包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3个月后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个月后SDS、SAS评分对比(分,±s)

2.2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MCMQ量表中面对、回避、屈服各项目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3个月后MCMQ量表中面对、回避、屈服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显著,试验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个月后MCMQ量表各项目评分对比(分,±s)

3 讨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早期识别及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患者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放化疗技术都属于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多数患者治疗期间会产生疼痛、不适等感觉,导致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增加,不利于患者康复。认知行为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是人类运用和处理所获信息进行思考及行为的能力,具体包括注意行为、记忆行为、学习行为、抽象思维、判断行为、执行能力等。认知行为干预即采用现象学和认知心理学来改变不良认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关键在于重建认知,引导患者认识到自身思维与行为上存在的消极态度,进而改善不良认知,从根本上改善因不良认知所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13-15]。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开展强化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强化,从而改善患者对于自我、对于环境、对于未来的错误认知和否定认知,提高患者对现实的认知能力,使患者获得正常认知的重建[16-18]。值得注意的是,在认知行为干预的同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或必要的心理干预也是尤为必要的。接受心理干预一方面有利于消除患者因子宫内膜癌带来的极大精神痛苦,通过有目的性、技巧性的心理干预还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区分有益于疾病恢复和无益于疾病恢复的情绪,纠正负性情绪,从而增强患者的心理防卫能力,建立正确的积极思想,使患者放松心情,更好地适应自身变化,更加积极的面对疾病[19-21]。

本组研究中,试验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前SDS、SAS评分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负性情绪,这可能与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仅能在客观因素的改善上起到一定作用有关,而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能够将主、客观因素所致的负性情绪同时进行改善,故效果更为明显。临床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因不能采取良好的应对方式导致心理损害风险显著增加[22-25]。因此,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培养患者正确行为认知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也十分重要。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MCMQ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更加明显,MCMQ量表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首先确定了患者的认知程度,再通过一系列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并鼓励患者执行正确行为,从而加深了患者对健康的认知与行为有关。试验组在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通过正确认知行为的建立和心理引导促进患者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正确评估,避免患者采用回避、屈服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式面对疾病、接受治疗,并对自身矛盾的心理状态予以充分认识,最终克服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行为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实施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能够以患者为本,从患者出发,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不良情绪,通过辩论、判断、干预纠正患者对疾病、对自身、对环境的错误认识,使抑郁、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而且可以使患者与错误观念作斗争,使患者应对方式得以纠正,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所选择样本量较小,未来仍需开展大样本量、大规模临床研究,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干预方案设计提供更为准确、客观的依据,为促进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早日回归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宇,宋淑芳.我国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16):41-42.

[2]赵宏喜,李艳红,谢丽,等.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3):3803-3805.

[3]佃丽萍,韦晓庆,唐帆,等.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23):3985-3990.

[4]叶圆圆,刘娟.认知行为疗法对肿瘤患者失眠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8):706-712.

[5]唐培娟,李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22):1408-1410.

[6]林鲜艳.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4):123-124.

[7]王海宏,张冬梅,李文恒,等.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联合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4):143-146.

[8]李承秋,吴玉兰,朱丽丽,等.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护理对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8,8(5):822-824,828.

[9]张海萍,李伟.认知心理治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5):54-56.

[10]门洋子.路径化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226-227.

[11]王思维.整体护理联合人文关怀理念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232-233.

[12]马丛杰,魏鸿雁.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作用[J].健康必读,2020(34):114-115.

[13]吴晓玲,彭俊华,詹瑞君,等.优质护理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0,10(12):209-210.

[14]白莉.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5):211.

[15]潘玲玲.延伸性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3):257-258.

[16]陈慧灵,范敏.整体护理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调节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的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1):228.

[17]梁丽仪.对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0):240-241.

[18]郭慧.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20,33(z1):381-382.

[19]向玲.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16):99-100.

[20]张丽赵博林聪人文关怀联合整体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0,17(9):212.

[21]王珣.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2):288.

[22]张佳楠.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J].母婴世界,2020(25):178.

[23]陈淑英,张凯玲.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