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乡村振兴帮扶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局乡村振兴帮扶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局乡村振兴帮扶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分批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村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各项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摸清村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清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做好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保障有力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保障好脱贫人口基本生活需要,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原因,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举措,实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参与就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制定帮扶措施清单,利用现有政策加以帮扶。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帮扶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摘帽不摘责任,扛实责任担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行驻村责任,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摘帽不摘政策,产业发展不停步。对村集体和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继续按照现有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过度,过渡期内,应扶上马送一程,争取帮扶政策措施和到户产业项目,金融扶贫、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出现“断崖”效应。

(三)摘帽不摘帮扶。要落实好“双包”责任和帮扶项目,协调各类资源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力量不能减,督促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要不定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帮扶干部要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工作队要一如继往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已脱贫群众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有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已脱贫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要严格落实到村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四)摘帽不摘监管,强化监督不松劲。要常态化评估已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加以解决,实行动态清零。密切关注扶贫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排查预警,及时合理处置。

四、方法措施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特别是脱贫之后,防止帮扶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工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维护好供水工程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光伏等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帮扶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一起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紧,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局面,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抓好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较衔接。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即村支部引领作用、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将抓党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围绕“抓好党建促振兴,抓好支部带队伍”,培养有工作能力、发展能力、致富能力的“能人”充实两委队伍。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uobie100”为你整理了这篇自然资源局“六稳”“六保”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然资源局“六稳”“六保”工作总结

一、助力脱贫攻坚

(一)坚持脱贫工作重心下移

坚持工作重心前移,服务重心下移。局领导、帮扶责任人和有关股室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脱贫工作联系点,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具体措施,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在村同吃同住同劳动,摸清民意,写好脱贫工作日志,及时向局报告脱贫工作进度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建立督查机制

建立脱贫工作督查和定期总结制度,局办公室、人教股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帮扶联系村检查工作人员任务完成情况、驻村工作队员在岗情况、工作情况、局各项脱贫措施的落实和完成情况等,检查结果列入局相关股室和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进一步增强脱贫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形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克难攻坚”的良好风气,全面推进脱贫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积极争取项目扶持

在加大对脱贫联系村的脱贫项目建设的同时,利用部门优势,积极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进行汇报衔接,为帮扶联系村争取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脱贫工作做实功、用实劲、求实效,抓紧研究和对接政策脱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发挥基层国土所和驻村干部作用带头作用,盯住目标、狠抓实干,确保我区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四)优化项目用地保障

坚持靠前谋划,精准服务,抓好脱贫项目用地选址和审批服务,为帮扶联系村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点、乡村舞台文化场所等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完成帮扶联系村农村土地及房屋的确权、登记、颁证,明晰农村土地权属,支持农户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五)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

抓住关键时间节点,举办一些重点突出、影响力较 大的主题宣传活动。帮助贫困村做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帮扶村送栽景观树苗,清理道路杂物,美化村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为户贫困户(监测户、边缘户、重点户)等进行户容户貌提升。推动扶贫办公场所、人员和经费有效落实。继续强化扶贫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与执行力。

(五)积极做好疫情防控

驻村工作队全力主动配合所驻村做好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到村到户、到家到人,不留死角。局班子成员深入到帮扶村,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值守人员,送去了方便面、火腿肠、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同时,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优先保障畜禽养殖等设施农用地需求,确保疫情期间市场供应。

2020年,我局扎实做好大东乡大东村委会以及金安镇光乐村委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共有建档立卡户21户78人,已脱贫21户78人。

二、保障被征地合法权益

(一)征地拆迁开展情况

完成征收土地1086.72亩,一是完成金安加油站项目5.17亩、文化变电站项目61.63亩、文化工业园区4号路49.7亩、中节能文化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17.19亩、良华屠宰场86.85亩、文化金马建材搅拌站34.79亩、七河搅拌站项目115.13亩,漾弓江流域生态治理及城市防洪工程项目(护城河)116.26亩,新团片区600亩的征地工作。二是积极配合涉及征地拆迁的束河、金山、祥和、开南等街道开展了西山片区、尚义片区,八河片区、祥和片区,金山工业园区、新团片区、文化片区等地上附着物的赔偿工作。

(二)建设用地报批情况

根据区政府的安排和具体建设项目实施的需要,为进一步及时保障古城区重点项目用地,2020年以来己审批了两个批次共6.1507公顷,组织了上报三个批次用地件共计10.7916公顷(161.874亩),下一步根据项目需要还须及时组织相关用地报件,进一步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三)土地供应情况

通过网上拍卖供应四宗11.5494公顷(173.241亩),成交总价26362.44万元。目前组织的两宗77.33亩土地的供地方案,经区政府同意方案已经上报市局进行审批。同时组织了网上公开拍卖出让四宗0.6737公顷(10.11亩)国有建设用地。

(四)认真开展好征地过程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严格执行征地法定程序、征地补偿安置区和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等相关政策,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20年3月,我局委托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结合汛前排查对我区范围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并于2020年4月、5月及时向各责任单位下发了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相关通知,协同古城区应急管理局编制了古城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通过汛前排查,我区确定在2019年的基础上核销8个隐患点,同时新增5个隐患点,故我区2020年隐患点有98个。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江一线,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在汛中,我局在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排查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监测的隐患点,重大建设项目,学校、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了专门排查,新增了1个隐患点。在排查明确了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区域及隐患点、危险点后。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了区、乡、村、村小组四级监测网,积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监测信息网络,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传真等方式,确保每一位监测员能及时接收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为保证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各个乡镇村都设有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古城区2020年设置监测人员102名。同时加强应急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信息畅通,保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发送给到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以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能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今年我区未发生大中地质灾害等严重事故。

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我局采取挂图督战、局领导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模式。按照目标上图、任务上图、进度上图、责任上图的督战方式,严格落实工作阶段任务,做到各项工作可量化、可考核、可督查。

一是加紧实施金沙江流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国家下发古城区符合条件纳入生态修复任务的是53个矿山97个图斑,治理总面积186.57公顷。范围为古城区文化街道、大东乡、金安镇、开南街道、七河镇。本次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从2019年底开始,至2020年9月底结束,分为摸底排查、综合治理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古城区生态修复工程分为六个施工标段,目前已全面进场施工,已完成28个矿山近120公顷的修复任务。

二是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正在实施的项目有:文化等两个社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170.8033公顷,新增耕地面积为4.6738公顷,项目预算总投资833.15万元,工期六个月,已如期完成全部施工建设,正进行设计变更。七河前山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254.0373公顷,新增耕地12.4178公顷,项目预算总投资869.48万元,工期六个月,已如期完成全部建设,现正进行设计变更。古城区开南街道办事处良美等2个社区国土综合整治(体质改造)项目,本项目建设规模为294.7260公顷,计划新增耕地1.0360公顷(全部为水田)该项目预算投资为3000.00万元,工期六个月,现已完成监理招投标及施工招标。

五、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一)百村行动计划

丽江市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乡村振兴“百村行动计划”第一批示范点名录中古城区有4个示范点,分别为大东乡建新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金江乡金江村第三村民小组(邑马珍村)、金安镇增明村、七河镇金龙村。再增加综合条件较好的七河镇北排村打造为古城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先行村。本批乡村振兴规划“百村行动计划”共5个村。我局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各职能股室的配合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升服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履行规划管理职能,加强和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工作。

(二)丽江市古城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先行”机制,被认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中央也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

(三)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用地保障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2个,一是文化街道鲁准罗集中安置点,安置48户179人(其中15户47人为建档立卡户,33户132人为随迁安置户),安置点总面积为89.29亩,拆旧区面积为37.72亩。二是金江乡普勤北山集中安置点,安置29户104人(其中6户23人为建档立卡户,12户38人为随迁安置户,11户43人为插花安置户),安置点的总面积为43.85亩,拆旧区面积为17.12亩。为全力支持古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用活城乡建设用地项目政策,我局前后组织编制并上报了两批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及拆旧复垦方案,两批方案共涉及448.971亩的拆旧复垦工作,用于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新区用地133.14亩。目前,第一批增减挂钩项目已完成外业复垦及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并已通过区级自查自验及市局初验,正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整改。同时于2020年6月,实施了第二批增减挂钩项目的外业工作,现已完成70%,拟于年底申请市级验收。

(四)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分散安置户拆旧复垦复绿工作其余分散建档立卡安置户为32户,涉及大东乡、七河镇、金江乡、金安镇、文化街道,拆旧面积为9.3189亩,目前已完成复垦复绿工作,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率达到100%

六、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我们坚持“严”字当头,严格审批程序,严把“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审批关。一如既往严格按照《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开展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工作,坚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严格遵守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程序。累计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9282本,不动产登记证明3491份,出具首套房证明4039份,公租房证明2004份,核税单1059份,日常查询证明3008份,司法查封及解封360件,遗失公告54份。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通过云宅调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作业单位正在用航拍的方式进行外业测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3件。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的要求,将一般登记、抵押登记时限分别压缩至5个、2个工作日,涉及企业的一般登记及抵押登记压缩至2个、1个工作日。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为照顾和方便老弱病残孕、军人等特殊群体办证,专门设置了办证绿色通道,针对符合登记条件的老弱病残群众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共提供上门服务15次,赢得了办事群众的好评。古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便民服务再升级,即开启不动产登记证书EMS快递寄送服务,除原有的自行领证方式外,外地群众还可以选择EMS寄递服务,即可省去第二次跑腿的麻烦,实现EMS上门送证服务,上半年共办理27本证书EMS快递寄送服务。加快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抵押登记受理窗口前置到银行,目前已经在古城区农信行、工商银行及玉龙农商行设立了3个便民服务窗口正式办理业务,并实现了1个工作日办结。实行回访制度,每个周随机抽取上个周任意一天当中的10个业务对办理人进行电话回访,另外对办理过登记业务的56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或电话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征求对登记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截止目前回访满意度为100%。进一步优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与房管、税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已经实行房屋交易、缴税、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目前设置两个综合受理窗口,专门受理存量房交易转移登记业务。

篇3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坚持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攻坚责任,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 主要目标

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建6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发中心、星创天地等科技平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15 名,本地科技特派员 30名以上(其中贫困村继续保持全覆盖)。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县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 重点任务

(一)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立足于贫困村主导产业需求,发展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计划今年新增选本地科技特派员30名,总数超过200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保持贫困村全覆盖。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调研力度,积极摸底培育,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库,成熟一个创建一个。在乡镇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专家大院,将科技要素送到农村。在开发区,培育和发展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工业园区一些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投产,力争今年新增高企11家,3年内即到2022年底,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

以全县80个贫困村和山库区为重点,围绕茶叶、油茶、中药材、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带动,实施以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项目。同时,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出一支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四)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

继续保持原有的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实现已脱贫人口的持续稳定脱贫。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帮扶村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五)促进成熟科技成果在我县落地转化

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对接长三角经济带及我省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提升我县茶叶、油茶、水生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资源,以及农业智能设备等发展水平为重点,熟化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应用前景好、经济生态效益高的农业科技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四、 有关要求

篇4

聚焦产业兴旺,深耕支农支小“责任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济阳农商银行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点”上做强,瞄准主体规模化。加大农户贷款投放,积极服务和推动农民转型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瞄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信贷产品创新,推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融资、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业务,有效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压力。今年年初,疫情形势较为严峻,辖内仁风支行通过减免开户费用及缩短办理时间等一系列便捷措施,成功与42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并先后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线”上延伸,突出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新六产”,做精做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金融服务。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济阳农商行全力支持了曲堤黄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商户招商、冷链物流、产品展销中心的打造,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有效延伸了当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截至10月末,该行实体贷款65.93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8.27%。

“面”上突破,推动产业集群化。积极对接农业特色产业园、科技园、示范园等园区金融需求,依托园区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微型企业主贷款等信贷产品,支持园区新型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小镇规划,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在特色小镇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济阳农商行积极对接辖内济北智造小镇、崔寨智慧物流、孙耿有机食品等特色小镇,量身定制系列金融服务和产品,为特色小镇提供厂房购置、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全方位融资支持,以及结算、理财、智e购线上销售等一揽子综合型金融服务。

聚焦生态宜居,把好提质增效“方向盘”

支持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该行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探索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助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绿色发展,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对企业环评情况的考察,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引导信贷资源逐步退出“两高一低”行业,积极支持农村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农村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公共卫生设施改造等环境治理项目,实现信贷投放“腾笼换鸟”,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10月末,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4.20亿元,占比32.40%,较年初下降个0.75百分点。投向涉农龙头企业、绿色新动能、环保行业信贷资金达3880余万元。

创新发展,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积极推广绿色信贷、能效信贷,制订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逐步完善绿色农业信贷发放机制。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改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根据行业不同生产周期及实际经营情况,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策略,通过利率优惠、流程简化、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大对低碳环保、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科创型小微企业等低能耗产业的金融支持,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年初以来,新增济南胜邦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授信180万元,其中“政银保”贷款100万元;新增山东冠荣畜牧有限公司“鲁担惠贷”100万元。

聚焦乡风文明,下好普惠金融“一盘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该行坚持将普惠金融的重心放在乡村,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布局“线下”,优化基础服务功能。按照“双线四型”网点建设定位,加快网点转型工作,持续优化营业网点的物理布局、推动功能升级。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农金通等项目建设。优化农金员队伍建设,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提高农金员队伍素质,根据省联社及办事处工作要求,该行全面加强农金员七项管理推进工作,制定了农金员提升方案,计划将揽存余额在50万元以下的农金员进行清退,对农金通业务量较少按照撤机进行处理。

发力“线上”,完善新型服务模式。着力构建“互联网+金融+农业”服务模式,发挥智e购商城平台优势,建立生产、销售、消费、结算、融资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优质生活用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推广银行卡“1+N”模式,依托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助农POS等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截至10月底,全行智e通个人累计开通77147户,较年初增幅55.81%;智e通企业累计开通2639户,较年初增幅19.52%;聚合支付累计开通5047户,较年初增长1345户;智e购本年度新增客户10040户,本年度累计交易178.99万元。

聚焦治理有效,牵住信用筑基“牛鼻子”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该行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以整村授信工程为抓手,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突破重围,创新载体解难题。做精做细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深挖农村地区的申贷获得率和信贷覆盖率。该行把每周二、周四作为固定营销日,通过开展零售类贷款专项营销、“四张清单”和“两类”客户精准对接等一系列举措,优化信贷流程、延伸营销渠道、实行贷款集中审查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转型探索,全行主动营销氛围进一步浓厚,信贷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支农支小服务定位进一步坚守。10月末,实体贷款户均贷款余额40.87万元,较年初增加3.96万元,新增实体贷款户均余额41.67万元;共有“信e贷”客户2191户,贷款余额2.08亿元,占实体贷款的2.79%,较年初增长451户,余额增长7502.43万元。

巧妙借力,凝聚共识搭平台。加强同政府、人行、监管、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借助村“两委”、农金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农商行原始客户信息数据,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探索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民信用信息库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自一卡通用智慧社区上线以来,该行积极拓展营销,截至10月底,共与仁和社区、滨河社区、新世纪3家物业完成签约工作,并开始信息导入工作。

聚焦生活富裕,打好富民强村“攻坚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该行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坚持支农惠农,积极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家园。

抓重点,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创建乡村振兴样板村为引领,先后助力打造了2个省级样板村(仁风西街村、崔寨前街村)、1个市级样板村(曲堤直河村)和41个区县级样板村。同时,大力支持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覆盖面,改善和提升农村居住环境。该行对接帮扶的贫困村—曲堤镇闫家村,辖片客户经理为驻村“第一书记”,行领导班子分别对接帮扶9户贫困家庭,并出资为其修整房屋、清理院落、购置家具等,每月按时走访慰问,节假日送去米、油、面等生活必需物资。目前已提前完成“脱贫摘帽”攻坚任务。

篇5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脱贫攻坚领导组。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班子成员调研指导。局班子成员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对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人员保障、计划安排、项目支持、资金落实和检查督办等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主要负责人到村调研指导共4次,班子成员到村调研指导30余次,我局党委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驻村工作组的情况汇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15个。

(三)强化干部驻村工作。继续选派担任村“第一书记”,为驻村工作队员,明确办公室主任担任联络员。今年,多次全覆盖走访贫困户,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通过“一看、二问、三算”,对农户住房、生活生产设施、家庭成员情况及人均年纯收入等进一步了解,摸清家底,配合镇、村因户施策,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具体责任,实施帮扶项目。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帮扶计划。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帮扶对口单位的脱贫工作,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结合交通实际,制定《交通运输局2020年脱贫攻坚定点帮扶计划》,对帮扶人员、帮扶资金、帮扶措施、帮扶要求作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建立结对帮扶。一是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机制,将村、文武村的149户贫困户分别落实对口联系帮扶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一对一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按照一对二、一对三的方式进行定点帮扶,落实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好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二是与结对帮扶户交心谈心,了解帮扶村及村民的基本情况,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出谋划策。

(三)坚持定期走访。干部职工要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入户调查贫困户享受政策的情况,填写季度对账卡,帮助结对帮扶联系户分析原因,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宣传解释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帮扶干部人均走访达12次以上。

(四)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在入户摸查的基础上,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各户脱贫发展计划,切实为有关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帮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问题;二是支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咨询房屋改造、种植、养殖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做好与农业、林业、畜牧部门协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在公路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做好与乡镇的协调配合,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政策咨询帮助、就业机会,农村公路养护岗位可优先安排贫困人员。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院坝会、座谈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普惠政策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年交通大会战等利民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发展的希望;加强与非贫困户的互动交流,积极搞好现场答疑,及时反馈个别特殊疑难问题,切实化解各类矛盾。

三、工作成效

篇6

一、取得成绩

1.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全面提升。紧紧抓住全省开展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等惠民工程的良好机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20--2019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3916.3万元,建设农村公路976.2公里,改造窄危桥19座。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6633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61公里;2017年,完成投资12815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76.5公里;2018年,完成投资19468.3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54.8公里;2019年,完成投资250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83.9公里,改造窄危桥4座。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拥有农村公路2505.8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拥有县道250.1公里、乡道235.5公里、村道2020.2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拥有二级公路110.2公里、三级公路169.0公里、四级公路2227.6公里。全县国土面积为1032平方公里,以国地面积计算,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农村公路242.81公里;全县拥有人口86万人,以人口计算万人拥有农村公路29.14公里,位居全市前列。全县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全县390个建制村、1084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通公路,窄危桥数量大幅度降低。日趋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全面提高。牢固树立了“三分建、七分养”的养护管理理念,始终坚持“有路必管、管必管好,有路必养、养必养好”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制定出台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县县道养护员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农村公路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建立了“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和桥梁定期巡查制度,不断加大日常巡查工作力度。集中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和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确保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安全设施完好无损,营造了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坚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的“三同步”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截止2019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1663.8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85.6公里。其中2020年,完成124.4公里,完成投资351.5万元;2017年,完成107个自然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工作,完成投资333.8万元;2018年,完成207个自然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工作,完成投资364.6万元;2019年,完成村级公路安全生命109公里,完成投资613.9万元。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推行“路长制”。全县16条县道,分别由14名县级领导担任“县级路长”,67条乡道共落实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60名,重点抓好了县乡公路沿线建筑控制区治理等工作,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2020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570万元,对主要县道进行了挖补、洒油、灌缝等日常养护。同时按照“一路一景”设计要求,累计完成县道绿化310公里,完成投资1550万元,完成乡村道路绿化812公里,完成投资931万元,畅、安、绿、美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有力助推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3.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初步实现。公交线路全面优化提升。按照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要求,根据原车辆运营线路、建制村分布情况,对规划的每条线路都进行了实地勘察,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规划了39条城乡公交线路,6条城区公交专线,基本形成了“六横七纵三环”的网状运营格局。公交站点初具规模。对城乡公交站点建设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城区采取出让公交站亭13年广告权的方式,农村公交站亭出让17年广告权的方式融资建设。现在已建成城区公交站点129个、农村公交站200个,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116万元。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公交站亭488个。

公交运力得到补充。2018年县政府拨付2000万元专项资金,购置了40部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主要用于城区公交线路运营,彻底告别了城区无公交车的状况。2019年又购置50部新能源公交车业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城乡公交车辆296部,其中城区公交车90部。县率先在全市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公交,城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一户一案”扶贫方案,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先后有6个帮扶村的10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的帽子。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帮扶村修建道路5.6公里,改造窄危桥3座,修彻下水道1200米,清理灌溉渠道8400米,开发鱼塘2.3亩。同时积极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到帮扶村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捐献爱心资金30000多元,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老党员和贫困学生230余人次。

二、自评结果

自2020年以来,我局圆满完成了年度行业扶贫攻坚任务。

三、自评出的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由于我县农村公路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被取缔,邮政储蓄银行停止发放贷款,导致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欠账多,有些计划项目不能顺利实施。

2、站场建设土地批复问题。因城乡公交枢纽站和4处首末站建设土地申请,没有得到批复,所以该项目没有实施。目前实施的城乡公交枢纽站是我局租赁的建设用地。

四、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

1.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局正在积极运作政府债券资金支持,预计今年8月底政府债券资金可到位,届时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2.积极争取站场建设用地。我局计划建设的智慧停车场项目,已上报发改部门并被列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建设用地有关手续。一旦得到批复,我局将立即组织实施。

五、建议

1.建议县财政加大对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2.建议县政府加大对客货运站场建设用地的倾斜力度。

六、下步打算

1.着力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年计划建设农村公路269.4公里,其中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路网提档升级工程改造农村公路39公里,黄河滩区迁建撤离道路建设里程17.3公里。同时全面启动“户户通”工程,确保年底基本实现“户户通”。

2.着力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在认真抓好小修挖补、撒油灌缝等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改造窄危桥4座,绿化县道沿黄公路老临商至鄄郓界路段16.6公里、黄河滩区迁建撤离道路10.6公里。同时严格按照市“路长制”办公室的要求,积极做好黄马路和金堤路的绿化提档升级工程,确保这两条道路都能打造成为“美丽公路”,并顺利通过市“路长制”办公室的检查验收。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区委脱贫攻坚“11358”工作要求为统领,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以促进社区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为目标,把扶贫工作作为本单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着力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持续对社区已脱贫户进一步巩固,提高增收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收,为社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局干部职工结合疫情防控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了解疫情对贫困户的影响,做到“四个心中有数”,摸排因疫情导致全年收入下滑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情况;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底数,协助社区做好稳岗转岗工作,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分批有序错峰外出务工。

2、努力帮助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与社区“两委”共同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尽力帮助解决贫困户在就医、就学、就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促进群众增收。 

3、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入户核查走访,和贫困户面对面讲解扶贫政策,确保有关扶贫政策和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4、加大推进产业脱贫力度。根据贫困户自身发展情况,提升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覆盖率质量。协助社区做好穗悦农业、大龙湾家庭农场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增收。

5、落实健康脱贫政策。认真落实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制度,积极为社区符合慢性病条件的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证。重点关注大病户、特慢病等贫困人群。

6、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在进行入户宣传的同时开展好“扶贫夜校”,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切实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7、推进人居环境规范整洁行动。督促开展好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三、工作措施 

1、完善帮扶机制。一是完善帮扶活动。严格落实“双包”责任,结合本单位实际,从医保扶贫的角度出发,拟定帮扶计划,制定帮扶方案。针对社区实际情况,给予最大限度资金扶持。结合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产业发展意愿、家庭实际情况、技能情况,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饮水安全,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及时发现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二是完善帮扶协调制度。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与社区两委进行沟通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做好“双包”工作。根据“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要求,我单位有帮扶干部5人,结对帮扶户8人,每月至少一次上门走访,用心用力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撤退。

3、多措并举助农增收。首先是做好产业发展。鼓励群众积极自主发展种植及养殖等支柱产业。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增收。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第三是积极实施惠民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成立帮扶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严格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入户核查走访,定期调度会商,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工作精神,按照区委脱贫攻坚“11358”工作要求,全心全意地为困难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篇8

一、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1.认真学习贯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扶贫论述摘编》、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学原文原著,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和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深化成果运用。坚定不移用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总书记指示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效果,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集中优势、集聚资源、集结力量,持续在“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上用实劲、求实效,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二、认真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3.压实整改责任。坚决落实政治巡视要求,坚持从严从实,聚焦突出问题,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工作格局。

4.落实整改任务。认真对照巡视反馈的问题,主动认领、深挖根源、由点及面,逐项研究制定分解整改措施,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细化举措,切实做到“四确保四不放过”。

5.用好整改成果。强化工作举措,扎紧制度笼子,拧紧脱贫攻坚责任链条、聚力落实精准帮扶举措、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风险防范、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力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用“绣花功”啃下“硬骨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扶贫举措

6.对包保的未脱贫3户7人的贫困现状再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并针对需求,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每名包保干部年入户要达到20次以上。

7.开展法律援助大走访活动。在10个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窗口,针对贫困户中因经济纠纷、意外事故等涉法原因产生的贫困,组织公证员、律师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帮助贫困户依法维权。

8.对于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协调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免费畜禽动物疫病免疫所需疫苗和养殖技术,提供部分畜禽保健药品等,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9.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患有慢性病、五保户、子女就学等相关情况,协调联系相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

10.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计划发放法律小册子2000本以上,以加强贫困户的依法维权意识。计划每年搞1次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农业种植、养植知识和实事政治的学习等,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拓宽致富途径。

篇9

一、高强度落实疫情防控

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始慎终、再接再厉,毫不松懈做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排查力度不减,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办排查工作;小门“管控”力度不减,坚持24小时值班执勤,严防死守,确保抵疫情于场区之外;卫生消杀频度不减,严格落实每日消杀制度,阻断病毒传染途径;宣传热度不减,以“疫情不退、宣传不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程

(一)“三区同建”示范区建设。

社区建设:11号楼竣工后,按照相关手续分配到职工手中,新型社区建设基本完成。后续将对社区基础配套设施进行维修、维护,职工群众们提供便捷、温馨的生活环境。

依托经济开发区搞好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林果及蔬果种植同时探索林下养殖。由于近些年原盐市场不景气,2021年计划将农场5副盐滩收回,由盐场改为虾池,转型升级找到一条绿色、高效发展的道路。

做好生态园区建设,在农场畜牧队、农业队继续进行造林绿化,栽种适宜生长的多品种林木、果木。同时筹建蔬果大棚、蔬果集贸市场。2021年计划再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5-10个,提升产量、质量,形成规模化种植。

(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进农场殡葬改革事业,完成农场祠堂建设。

三、高水平做好帮扶工作

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2021年我场将继续真心真情做好帮扶工作,给予脱贫对象更多关怀、关注,严防返贫现象发生。加强后续帮扶,确保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感情。

四、严要求防治环境问题

(一)在大气污染治理上,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加大建筑工地管控力度,持续开展工地扬尘管控、秸秆焚烧、荒草及生活垃圾焚烧专项整治,力争辖区内无着火点。

(二)在水污染防治上,深入贯彻河长制,严格落实两级巡河制度,对辖区内河渠进行日常巡查、保洁。

(三)在土壤污染防治上,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同时加大对位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畜牧队的巡查力度,防止出现新违建。同时下大力度规范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严禁养殖业污水、粪便私排乱放,造成环境污染。

五、高标准完善民生事业

(一)根据属地管理体制,继续完善推进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工伤等保险覆盖,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二)始终大力防控重要时间节点期间各种风险特别,制定详细方案、预案,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稳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融资,大力防控安全生产风险,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和谐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依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的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和每月一至两次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及时拟定具体实施方案,按计划逐一抓好落实,组织做好节前、节后矛盾纠纷大排查.坚持小问题边査边化解,难点、重点问题及时落实防范措施,拟定整改方案和计划,安排资金,明确具体负责人,定期限整改完成。真正做到接访一批、解决一批、化解一批、稳控一批、息访一批,最大限度解决因社保导致的问题。

六、高效率完成其他工作

(一)持续开展好“三创四建”活动,以工作专班的形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清单化,扎扎实实完成好此项任务。

篇10

一、延川县情及贫困户致贫状况

延川县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扶持县、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7镇1个街道办,163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延川县贫困户致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生存环境恶劣致贫;二是自然灾害频繁致贫;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致贫;四是因病致贫;五是因残致贫;六是因学致贫。

二、延川县精准脱贫“十二项”措施及主要成效

1.实施移民搬迁脱贫。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基本上不具备脱贫条件的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实施移民搬迁脱贫。在2015年集中搬迁5325户18638人(其中贫困人口2381户8334人)的基础上,2016-2017年计划移民搬迁的5821户15134人,均为建档立卡在册登记贫困户,今年一次性规划布点全面启动建设。主要采取集中搬迁、分散搬迁和就近集中新建三种方式进行安置。①集中搬迁安置。由镇街根据搬迁村实际拟定搬迁计划报扶贫办;由扶贫办根据上级指标和镇街实际提出分年度搬迁方案报县政府研究确定。选择在县城集中搬迁安置的,由搬迁户本人申请、村镇审核、扶贫办审批备案,搬迁补助资金集中兑付到安置点。选择在镇、社区集中搬迁安置的,由搬迁户申请、村镇审核、扶贫办审批备案,镇街根据区域规划,统一建设安置。2016-2017年计划集中搬迁2911户7567人。②分散搬迁安置。由搬迁群众自愿选择在一城四镇八社区购买产权合法的四层以上楼房。补助资金由搬迁群众申请、村镇汇总、房管局审核、扶贫办审批备案,一次性兑付到户。2016-2017年计划分散搬迁1164户3027人。③就近集中新建安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由搬迁群众自愿就近选址,统一建设搬迁安置点。具体由搬迁群众申请、村镇审核汇总、扶贫办审批备案,镇街负责实施。2016-2017年计划就近集中新建安置1746户4540人。移民搬迁安置点实现“六配套”,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及后续管理配套,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④落实特困群众安置政策,确保特困群众优先享受移民搬迁脱贫政策。

2.实施产业帮扶脱贫。①继续落实产业补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发展枣果畜棚等主导产业,优先落实产业补助政策。发展红枣产业的,搭建红枣防雨棚,按照0.5万元/亩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发展设施大棚红枣(50米以上),按照1万元/棚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并提供1万元/棚的扶贫贴息贷款。发展苹果产业的,对新建果园提供苗木、地膜和技术指导,并从第二年起,按照100元/亩・年标准,连续补助三年。对五年以下的幼园,从2016年起,按照100元/亩・年标准,连续补助三年。发展棚栽产业的,新建二代加强型设施大棚,按照2万元/棚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并提供4万元以下/棚的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养殖产业的,根据圈舍面积、存栏数量、种草青储、生态养殖等情况,进行多层次、差异化扶持,具体补助额度由镇街掌握。同时,可提供5万元以下扶贫贴息贷款。②加大整村产业开发推进力度。把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与整村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共同推进,实现整体带动局部,整村致富带动贫困户脱贫。对建设专业村的,对参与产业开发建设的户,每户可提供5万元以下的2年贴息贷款。

3.实施技能培训脱贫。①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充分利用农广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培训工程,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由农广校负责,以镇、街、社区服务中心为单位,围绕枣果棚畜四大主导产业,对全县有劳动能力、积极发展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巡回免费培训。按生产季节,不定期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培训。贫困人口优先纳入培训范围。特别是加大对农口干部、基层干部、第一书记等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培训经费由农广校和扶贫办共同解决。②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由劳动就业局围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卫生保洁、旅游服务等行业,依托县职教中心开展“菜单式”定向培训。免除贫困人口就业培训学杂费、食宿费、技能鉴定费等,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对自主参加国家认可的职业技术培训并获得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贫困人口,分别给予一次性3000元、5000元、8000元的技能培训补贴。③积极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平台。鼓励贫困家庭人口自由创业、自主择业。鼓励驻地企业优先招用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援助,落实大学生就业见习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

4.实施教育扶持脱贫。从2016年起,对2015年脱贫的巩固提高对象和2016年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家庭人口,由教育局负责,按照学前一年在园幼儿750元/生・年和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杂费,并发放2000元/生・年生活补助。由扶贫办负责,对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再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新入学应届本科大学生,按照四年12000元/生标准给予救助。同时,整合慈善、工会等社会捐助资金帮扶贫困家庭学生。

5.实施医疗扶持脱贫。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以2015年脱贫的巩固提高对象和2016年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家庭人口为基数,由人社局负责,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由民政局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救助、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人口,加大临时救助、大病救助、慢性病救助帮扶力度。由卫生局负责,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治范围。

6.实施文化旅游脱贫。按照“一路风景一路店”的思路,将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脱贫。对贫困家庭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符合有关规定的,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并落实5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对发展规模达到《扶持乾坤湾景区农家乐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的,按实施意见标准给予补贴。鼓励支持旅游景区优先招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人口参与旅游发展。

7.实施金融扶持脱贫。整合产业扶贫、就业创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以政府担保基金撬动5倍银行贷款额度,支持产业、文化旅游和中小企业带动扶贫。①继续用好产业扶贫担保基金。利用500万元产业扶贫担保基金,撬动银行2500万元贷款额度,支持贫困家庭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乡村旅游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向有劳动能力、积极发展产业、资金缺乏的贫困家庭,提供5万元以下的免担保、免抵押小额扶贫贴息贷款。②积极利用就业创业担保基金。利用1000万元就业创业担保基金,撬动银行5000万元贷款额度,支持贫困家庭发展产业、自主创业。向有劳动能力、积极发展产业、资金缺乏的贫困家庭,提供8万元以下的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贴息贷款。向选择自主创业且带动效益明显的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10万元以下的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贴息贷款。③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效益。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注册额度,撬动银行贷款规模,支持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辐射和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

8.实施结对帮扶脱贫。①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镇街包村包户、镇街领导包村包户和机关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制度,实现干部职工包扶贫困户全覆盖。由各级干部职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到村到户,访贫问苦,出主意、想办法,帮钱帮物,发展生产,提高技能,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②充分发挥总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类组织、志愿者参与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

9.实施企业、大户带动脱贫。鼓励支持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家庭增收,积极发展“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农业扶贫模式。对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家庭人口稳定就业且月均收入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并签订用工合同或包扶协议两年以上的,相关经营主体除可享受担保贷款外,还可向贫困家庭人口所在镇街申请贫困人口专项产业帮扶资金,每吸纳一名贫困家庭人口就业一次性补助2000元。鼓励企业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和专业村。

10.实施光伏、电商脱贫。鼓励支持贫困家庭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场地等区域安装分布式光电系统,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深入推进京东商城支持贫困人口的电商就业扶贫,拓展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加大电商培训力度。支持贫困家庭发展电商产业,开网店、变网商,把农副产品推出去展出来。加快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方便贫困家庭农产品就近销售。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