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产业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创产业园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创产业园的盈利模式

篇1

“在创业圈,有个‘三年期死亡规律’。”

2015年10月9日,记者见到重庆市北部新区科创局局长杨春林,这是他的开场白。

所谓“三年期死亡规律”,即初创企业在一年或两年内容易失败,很难撑过三年。

以前,北部新区也不例外――每年新成立的5000多家小微企业,近4000家会“死掉”。

如何破解创业“死亡魔咒”,让创新创业得到更好发展?这成为很多产业园区面临的难题。

“为此,北部新区决定用‘集群孵化’的理念,来打造互联网产业园。”杨春林说。

从创客咖啡、创业孵化营到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再到孵化园、产业生态园,这六个环节,正是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创业步骤的完整布局。

从0到1

2014年初,北漂“IT男”李炜回到重庆,打算创业。

“去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创业咖啡厅’吧,找找商机。”朋友推荐。

创业咖啡?在好奇心驱使下,李炜来到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中的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一探究竟。

走进写字楼,咖啡浓香扑鼻;三五创业者围坐一块,聊得正投机。

“‘创业咖啡’仅是创业孵化过程第一环节,后面还有创业孵化营、专业孵化器……”工作人员介绍。

“这里创业氛围太好了!”李炜当场动心。

很快,李炜找到了合伙人,一起开发网站和APP,打造“慧联生活”项目。

在创业咖啡厅,创意转化为产品,即可进入第二环节――进入创业孵化营,意味着创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孵化营期间,李炜创立了新慧联科技公司。

孵化营聚集众多创业团队,像个大本营,但绝非“放养”,这里创业扶持力度更大。

首先是政策扶持――北部新区管委会出台《北部新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全方位扶持创新创业。

创业扶持,包括租金扶持、电子商务运营专项补助等。

创新扶持,包括专利补助、研发能力建设补助等。

市场开拓扶持,包括会展补助、信用保险补助等。

其次是龙头企业带动。

“政府官员要运用企业家思维。”杨春林阐释孵化园打造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龙头企业赛伯乐承担起运营职责,推出创业导师制度、众帮模式、创业培训课。

在“政府+龙头企业”合力助推下,一个个创业项目生长迅速、破壳而出。

仅历时半年,新慧联科技公司首个线下实体超市,在汽博中心附近开张。

“没想到公司成长得这么快,从4人扩至40人。”李炜笑道。

专业孵化

2015年7月,新慧联科技公司线下超市扩张到江北区、渝北区多个小区。

“业务激增,我们公司要搬到楼上了。”李炜告别孵化营。

所谓“楼上”,即孵化园的第三环节专业孵化器――经过创业导师评估,项目成型、可以向市场进军后,创业团队搬到相对独立的办公室;第四环节企业加速器――公司迈上正轨,获得风司青睐,需要树立良好形象,搬到完全独立的办公场所。

“因为发展迅猛,我们公司直接从‘孵化营’进入‘加速器’。”李炜说。

企业升级了,但政策扶持力度不减。

按照《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入驻管理办法》,新慧联科技公司还可享受每平方米月租金20元补贴等扶持政策。

“企业搬到孵化器、加速器,并非高枕无忧。”杨春林说,“我们有严格的考评机制、退出机制。”

每三个月考评一次,优秀企业被发掘出来,后劲不足者被淘汰,对存活的企业,产业园会不遗余力支持。

新慧联科技公司在扩张同时,遇到了发展瓶颈。

盈利模式不明了,线上线下如何布局?”李炜向创业导师求助。

“我们来分析一下行业趋势……”创业导师精心指导。

很快,新慧联科技公司盈利结构调整得更科学了。

“企业扩张急需一大笔贷款,可是担保费太高。”李炜等小微企老板遇到同样问题。

“我帮你们解决问题。”杨春林出面救急,找到瀚华担保公司。

瀚华担保公司报价:“每笔贷款要交4%的担保费。”

“我们‘团购’,几十家小微企一起贷款,担保费2%行不行?”杨春林机智地“砍价”。

“成交!”

消息一出,赞声一片。

“这2%担保费,政府再分担30%。”杨春林补充道。

在这样专业、深度扶持下,一大批小微企成长为产业园创新发展的支柱。

集群蜕变

2015年9月30日,北部新区互联网金融企业孵化园正式开园。

该孵化园由北部新区与博恩科技集团合作打造,当天就吸纳了100余个创业项目。

“从今天起,我会全力支持大家创业。”博恩集团董事长熊新翔担当创业导师。

至此,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集群”基本成型。

依托赛伯乐投资集团,打造移动互联网孵化园。

引入猪八戒网,打造文化创意孵化园。

依托隆讯科技公司,打造移动游戏孵化园。

引入腾讯公司,打造移动应用开发者创业的众创空间。

依托博恩科技集团,打造互联网金融孵化园。

“一栋楼宇就是一个产业园,我们引入专业机构,负责孵化小微科技企业。”杨春林说。

这一个个孵化园,就是北部新区布局互联网产业园的第五个环节。

此时,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扶持创新创业的“棋局”并未终结。

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无法再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为此,北部新区与各孵化园打造了“10+N”融资格局――北部新区出资10亿元设立“两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N支股权投资基金。

“我们公司获得2500万元投资。”李炜高兴地说。

虽然创业未满三年,但李炜相信,公司已经跨过了“三年期死亡规律”。

到此就进入了抗衡“死亡魔咒”的最后一个环节:打造产业生态。

在这个生态里,各个孵化园、各个小微企互依共生。

移动互联网孵化园的创业者,发现互联网金融孵化园有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众创空间的创业者,在移动游戏孵化园找到了合作项目。

篇2

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国印刷复制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低端同质的竞争态势,凸显产业升级的压力与紧迫;供大于求的产需矛盾,面临优胜劣汰的强力洗牌;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推进,亟需产业应用的落地对接;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呼唤印刷企业的担当与行动。

印刷复制业是充分竞争化、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产业变革的内在动力来自市场,来自锐意进取的印刷企业。而示范企业经过多年打造,已储备了雄厚的实力、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汇集了强大的资源掌控力,能在市场上起到更多的主动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重要的引导与辐射效应。由此,对示范企业的认定、挂牌与扶持,成为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示范企业也藉此扛起产业变革的大旗,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素质方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本批30家示范企业,来自全国16个省市,涵盖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商务印刷、光盘复制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承载百年历史的传承企业,也有本世纪初创的新锐企业。因地域、业务领域、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家示范企业有着不同的成长路径,归结起来,在以下10个方面能为业界带来借鉴和思考。

一、明晰定位,打造独特竞争力

30家示范企业中不乏规模型综合企业。这些企业在原有主业上稳健经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提升竞争实力,保障经营效益。与此同时,在核心业务基础上进行关联延伸,积极开拓市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东港印务有限公司在保持商业票证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智能IC卡、数据处理、RFID智能标签、电子票证等新业务,逐步由传统的票证印刷企业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虽从事利润率丰厚的烟包印刷,仍未雨绸缪,积极进行延伸产业链的尝试,在上游制品业成立盟科纸业公司,在并列行业成立为酒包、药包、日化包装服务的社会包装公司。河南省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传统的书刊印刷企业,从2004年开始摸索拓展包装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单独运作,目前书刊印刷业务持续稳步发展,包装装潢业务也在省内创立了品牌。这些企业在进行新领域尝试时,能清醒地意识到行业间的差异,有意识地选择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打造适合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做大未必是做强的唯一通道,在细分市场潜心经营、精耕细作,同样能收获辉煌的业绩,示范企业中也不乏这样的佼佼者。1988年成立的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薄纸印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其28克~33克薄纸印刷装订技术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2克薄纸印刷不仅掌握了单色同时掌握了彩色印装技术,国际上目前也只有荷兰一个国家能生产单色产品。南京爱德已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刷圣经逾亿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圣经印刷基地。四川宜宾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依托五粮液的雄厚实力,致力于发展和振兴中国3D包装业,传承和创新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维立体影像技术和三维立体防伪技术,研发生产三维立体包装盒、塑胶板材、光栅片材等,公司已制作各类3D包装盒10亿个,生产3D包装材料20万吨,销售遍及世界各地,2012年跃居中国印刷企业100强的第9名。

二、升级产品,提高附加价值

供过于求的市场现实,愈打愈烈的价格大战,使印刷企业的盈利空间日益趋薄,饱受同质化竞争的恶果。很多示范企业不再恋战,主动进行产品升级,通过印制高附加值产品来提高利润收益,通过开发高技术产品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山东鸿杰印务集团有限公司明确了在书刊印刷市场发展精装图书印制的高端路线,投资逾亿元配置两条配锁联动+精装联动线,日产能12万本,造就了国内仅有、亚洲最高效率的精装生产线。今年配合“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生范围发放的《新华字典》,时间紧任务重,超过1/3的订单量由鸿杰承印,鸿杰敏锐地抓住了商机,收获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立华彩印(昆山)有限公司长年服务于IT客户,说明书、标签、卡片、彩盒为4大支柱业务。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兴起,IT行业发生巨变,说明书、彩盒业务严重萎缩,高档硬盒需求趋旺。立华从2010年起着手产品转型,投资5000多万元购买8台世界一流水准的制盒机,2012年在IT业务活源不足的情况下,立华凭借精品盒业务促使整体业绩同比提升10%,在电子包装领域一枝独秀。

除了积极进行产品升级,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示范企业还凭借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与市场拓展能力,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有效化解市场风险。2012年对很多烟包生产企业来讲是困难的一年,经济下行导致市场萎缩、客户需求不足。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因时而变,全面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始终将改善及优化产品结构作为工作重点,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大幅提升。2012年,安泰的烟标生产量下降12%,但销售额提升9%,净利润增长11%,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三、延伸链条,创造全新增值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时代,印刷业的产业属性日益引起业界的思考。印刷不再仅仅像传统第二产业一样,保质保量完成产品加工,还要像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一样,让客户体验到最大的方便。“2.5产业”的提法,促使更多的示范企业开始整合设计、生产、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在延伸服务链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利润增值点由一个变为多个,效益区也由一维变为多维。

立华彩印(昆山)有限公司积极倡导“整体包装”服务理念,从产品设计、材料选配、工厂生产到物流配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尤其在设计环节,在台北设立R&D总部中心、在美国设立分点,储备优秀设计师为品牌客户提供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其全球化包装设计服务能力成为锁定客户的重要手段。

很多征战国内市场的示范企业,也非常重视用户服务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北京中融安全印务公司历经多年建设,已形成遍布全国2000多个市县的送货网络,能够确保按照客户要求及时、准确、安全地将产品送达指定地点。同时中融十分关注客户服务体验,建立了星级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

四、重视研发,转化科技生产力

在配备研发力量、加大科研投入方面,示范企业普遍提高了认识。很多示范企业组建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配备专职的研发人员,提供专项科研经费,致力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多家示范企业取得了当地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更有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示范企业的研发成果也异彩纷呈,很多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证书等等,也有企业取得了国际专利。

以常德金鹏印务有限公司为例。2000年,金鹏就率先组建了集研发、设计、制版、打样和检测于一体的现代化包装技术中心,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配备了国际一流的印前设备与国内顶尖的条码检测、色相检验等物理光学检测设备,先后受邀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写。金鹏稳居中国烟标印刷前3强,与包装技术中心的有效运作与功能支撑密不可分。

示范企业在推动研发工作的过程中,转变常规发展思路,积极借助外脑外力。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在印后模切烫金工艺技术创新方面,主动与天津长荣公司、安徽新闻出版学院共同合作开发,实现了双刀模切改单刀模切等3项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使模切烫金设备的性能更加稳定,废品损耗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就了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重视科技研发,收获稳健增长,示范企业普遍尝到了甜头。天津海顺印业包装有限公司从机制入手,制定科技投入保障管理工作流程,保证公司每年科技投入费用占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部利用原始性创新、自主开发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近3年来共开发出新产品146种,取得发明专利21项,其中1项申报国际专利。海顺印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9500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8%。

五、强身健体,提升自身素质

纵观3 0家示范企业的成长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奋发自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不懈努力: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几乎所有示范企业都陆续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加海外接单的竞争实力,陆续有示范企业通过了FSC森林认证、G7色彩管理国际认证、GMI认证、SGS国际认证等,为顺利进军海外市场扫清障碍。

——为了满足客户市场的需要,示范企业积极进行相关领域如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以严格的管理品质,赢得高端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示范企业普遍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对报价、采购、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与经营环节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更有企业进入ERP应用的新境界,将数据流变成信息流,辅助企业的经营决策。

——为了打造诚信经营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服务与融资能力,一些示范企业积极参与了首批中国印刷行业企业信用等级申报工作,并荣获相应的信用评价等级。

种种资质、认证的获取,积极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与打造企业文化的意识,不断提升着示范企业的自身素质,使他们在市场竞争的红海中愈战愈勇,很多示范企业成为行业对标学习的标杆企业。

六、数字印刷,探索盈利新模式

主动拥抱数字印刷,尽早探索数字时代的新商业模式,成为示范企业的共识。以新华系列为例: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时代新华数字印刷中心”,为出版社提供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按需印刷服务。中心将通过持续的投入和建设,整合现有的数字流程和数字资源,实现网上报价、支付、接单、看色打样以及便捷的物流配送等功能,为客户提供24×7的全天候服务,打造安徽新华数字平台。

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的数字印刷进程沿两个方向展开。其一,与外商合资组建数码合版按需印刷企业,快速进入数码合版按需印刷领域,目前正加快与外商的洽谈与接触;其二,2013年4月18日开张湖北新华印务长江数码(古田店),同期开业湖北新华印务网上电子商务平台,湖北新华印务将有效结合数码印刷、传统印刷、网络印刷业务,实现转型发展。

河北新华联合印刷有限公司积极打造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作为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重点项目和“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产业园的石家庄基地于2013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产业园以数字化系统建设为基础,努力打造现代数字印刷产业基地;保定基地征地协议已经签署,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七、绿色印刷,高擎环保旗帜

本次获批的27家印刷示范企业,有近20家已经通过了环保部的绿色印刷认证,其中不乏首批获得认证的企业,很多示范企业还是当地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唯一企业,成为绿色印刷实践的一面旗帜。

示范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实践绿色印刷是习惯再造而不是单纯认证,是主动提升而不是被动应付,需将绿色印刷活动贯穿到经营的各个领域、生产的各个环节。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在筹建之时,就已经尽可能地将绿色环保因素考虑进去,如厂房设计采用自然采光带、轮转机安装天然气烘干余热回收装置等等。为持续推进绿色印刷,公司又采取了系列措施,包括全部采用预涂膜或水性覆膜工艺、印刷机加装全自动橡皮清洗系统、CTP制版机加装自动水循环净化系统、装订裁切纸边全部采用管道回收等。上海中华商务不仅仅按国内标准要求自己,还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获得了多项国际绿色环保方面的认证,如FSC-COC、PEFC-COC等等,有意识地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印刷企业。

八、重视创意,借势文化转型

“十二五”以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为印刷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新路径。作为文化产业中的9大产业之一,印刷业如何借势文化转型,成为印刷企业孜孜以求的突围亮点。但在印刷本业上如何嫁接文化元素,如何衍生出新的经营增长点,又如何打造出成熟的盈利模式,却是印刷企业必须面临的转型之惑。

示范企业的文化转型尝试,首先从创意入手。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具一体化供应商,积极与国内动漫上游厂家合作,将传统文具和动漫衍生产品有机结合,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从2011年始,广博联手“喜洋洋与灰太狼”、“愤怒的小鸟”,数百款运用“喜羊羊”、“愤怒的小鸟”动漫元素设计生产的文具产品,受到了国内市场热捧,广博正式步入了“制造+创意”的产业发展轨道。湖南永州奔腾彩印有限公司与香港公司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品——立体弹跳书。目前立体弹跳书已顺利出口美国,实现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紧跟时代前沿,将文化创意、包装设计与印刷技术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分析、品牌策划推广、新型包装设计、创意产品实现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客户走文化创意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其与客户共同打造的尚善玉溪等产品纷纷获得国内外诸多设计大奖,助力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九、盘整资源,着手战略布局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印刷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也是更具资源掌控力的示范企业快速成长的机遇期。有别于自然生长,以并购重组的方式快速集聚资源,以集中管理的方式有效盘整资源,成为示范企业做大做强的实践路径。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母公司时代出版上市公司的资金平台,于2008年以受让的方式,持有芜湖新华股东60%股权,重组了芜湖新华印务公司;2009年以置换的方式,持有合肥杏花51%股权,重组了合肥杏花印务公司;2010年以增资的方式持有华丰印务55%股权,重组了华丰印务公司。为使重组产生显效,安徽新华对内部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对各家的发展方向重新定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搭建了统一的资金收付平台、ERP管理平台,推进预算管理,使重组后的公司成为协同作战的有机整体。通过并购重组,安徽新华以4000多万元的代价,撬动了资产规模约4个亿、年销售收入超过2个亿、利润1500多万元的三家印刷企业,壮大了产业规模,拓展了业务空间,增强了竞争优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的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密集进行资本运作,先后收购广州彩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双龙信息纸有限公司、北京国彩印刷有限公司等,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印刷及相关产业链——物联网、智能卡、无纸化彩票产业、文化创意等领域。2013年,公司全称由“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鸿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着转型探索的新征程。

在并购重组的同时,多家示范企业拓宽战略视野,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投子设点,筹谋区域布局,启动多地联动,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布下更广阔的格局。

立华彩印(昆山)有限公司跟随客户的脚步,2010年前往西部设厂,设点四川遂宁,辐射成都、重庆在内的成渝经济圈,意欲为产业西移的电子品牌商提供就近贴身服务。2012年7月正式投产的遂宁工厂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实现产值8亿元。

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的东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布局,目前在济南、北京、上海、广州、郑州、乌鲁木齐、西宁、成都建有8个生产基地,在各地设立了30家联络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十、进军海外,拓展国际市场

作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中国印刷业的出口加工业态也在发生悄然变化,这在示范企业身上有着明显的印记。

——出口加工企业由沿海向内地延伸。沿海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仍然是承担海外业务的主力军团。以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其出口业务遍及21个国家,分布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地区,迄今印刷了32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图书,开业以来每年海外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占全年销售额的50%。与此同时,内地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纷纷实现零的突破。示范企业中,地处内陆腹部的西安西正印制有限公司,也成功开拓了巴基斯坦穆斯林银行、韩国韩亚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海外业务。

——拓展海外市场的策略由“走出去”到“本地化”。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出口产品的设计研发机构设在海外,以便于吸收各方经验,融入当地市场。目前,广博已经建立了三大研发设计中心,其中美国纽约研发中心和日本东京研发中心分别辐射欧美和亚洲市场,有超过200名设计师面向全球进行市场研究。从消费价值设计、产品工业设计、包装形象设计到产品推广传播设计,广博建立了一体化的工作架构和流程。系统化、本土化的流程规范体系使得广博产品的研发时间有效缩短。研发“本地化”之外,广博着手构建全球分销中心,在香港、洛杉矶和迪拜建立了3家营销公司,在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等地设立了20多个分支机构,而在这些海外机构中唱主角的,大部分是海外的人才,人才国际化增加了广博的海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