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04:1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法鉴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受害妇女,精神病鉴定,性防卫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52-02
本文根据案中受害妇女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的107例鉴定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此类妇女容易被伤害的特点,对于预防和减少精神病妇女被案例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同时探讨性防卫能力的判定问题。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107例受害妇女均为案中受害人,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74岁。其中14~20岁25例,21~30岁34例,31~40岁28例,41~50岁13例,51~60岁2例,61~70岁1例,71岁以上3例,年龄不详者1例。
1.2 婚姻:已婚者64例,未婚者36例,离婚2例,丧偶1例,婚姻状况不详4例。
1.3 职业:农民或家住农村者90例,工人9例,在校学生(小学)3例,家住城市无业l例,职业情况不详4例。
1.4 文化程度:文盲71例,小学13例,初中16例,高中3例,文化程度不详4例。
2 案情资料
2.1 受害者与案犯的关系:107例案的受害妇女中,与案犯熟识被同村人的60例;被继父、姨夫、堂姐夫等亲属的7例;被外村人或外地被的34例;居住在敬老院的老妪被老翁的4例;被丈夫的好友的1例;在丈夫的逼迫下被数人的1例。
2.2 受害情况:因白天家人外出耕作上班家中无人,案犯乘虚而入被的44例;在村内活动被案犯骗到家里或拖至农田地28例;已婚者被案犯用钱物和“找男人”诱骗带到外乡家中奸居数十天的5例;离家出走在外乡、饭店、汽车站、码头、旅馆被案犯以“关心”为名骗去的19例,其中4例从江西、云南、贵州市而来; 1例(自语、傻笑数问不答者不知从何而来)流窜来的“马路天使”被案犯、结伙、又被转卖给老光棍汉当“老婆”;1例21岁的山东女青年在济南扛工突感“有人要害她”而仓惶出走到一个小镇问路时被三个小青年带至旅馆;1例被带至朋友家看录像(黄色带)被4个20多岁的青年;1例被丈夫逼迫被丈夫的生意朋友10人; 4例因生活能力差家人外出拜托邻居关照而被邻居;1例窜到建筑工地宿舍睡在一空床上被宿舍打工仔; 3例不分时间场合主动上前与异性发生关系被。这些受害妇女致使怀孕流产的8例,少女生出小孩8例,大出血被抢救成功l例。
3 鉴定资料
3.1 受害妇女个人情况:66例幼年有高热、惊厥、癫病、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损伤史。16例有精神病史。78例韦氏成人智力测定ZQ在69以下。大多数受害妇女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常人。不能完成普通小学的学习任务,有4例近20岁还在小学四、五年级就读。绝大发数妇女不能承担各种技术性农活和技巧性工作,只能在家人支配带领下干些简单刻板不须训练的粗笨劳动,不会用钞票购买日常用品,生活需要人督促料理,不能操持家务,只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生了孩子由公婆丈夫哺养。离家出走在外流窜者风餐露宿,蓬头垢面,衣貌不整,有的情感幼稚,讲话口齿不清。这些受害妇女绝大部分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易被人教唆诱骗,不能分辩好歹,被后不知报案,有的当好玩的事见人就讲。
3.2 诊断类型:107例受害妇女精神疾病鉴定,诊断为精神发育不全73例,其中程度为轻度的4例,中度39例,重度22例,重度伴精神障碍6例,伴癫瘸大发作3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2例; 躁狂忧郁症4例;癫痫性智能障碍2例;人格障碍1例;精神分裂症伴精神障碍1例;无法归类的精神障碍伴智能低下l例;老年性痴呆1例;被后心因性反应1例;癔症性精神障碍1例。
3.3 性防卫能力判定情况:采用三分法判定为无性防卫能力101例;部分性防卫能力5例;被后发生的1例心因性精神障碍,与被因素有密切关系。
4 讨论
4.1 本文报道的案中107例受害妇女,鉴定结论均为有精神疾病。阳性率之高,一是因为我国法制工作不断健全,法律程序也日益完善齐备,对疑有精神疾病的受害者能及时鉴定;二是因为办案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基本能够分辩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异常,能筛选出可疑者送鉴;三是这类妇女绝大乡数“与众不同”,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差于常人,大多数不肯在完成普通小学学习任务,多系文盲,学不会技巧性工作,只能在家人带领下做些粗笨的简单劳动,生活需家人督促料理,不会用钞票买东西,未婚者多在家里玩耍,已婚者多被大龄人娶去“传宗接代”,不能担负家庭主妇操持家务的工作,有的外出乱跑、蓬头垢面,风餐露宿,有“呆××”、“痴妈妈”、“乌娘子”之外号,是一群“明码标价”的精神病人,其情感幼稚愚蠢,容易被人诱骗捕捉,如一受害妇女拿着案犯给的两角钱给村里人讲是睡觉的人给的,有的被案犯诱骗“去镇上玩”、“去我家看电视”、“去给你买新衣服”、“去找你男人”就轻易就范,无辨别和抵抗能力,被后多不向人告发。办案人员在当地很容易了解到受害人情况。
4.2 精神病人受害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在107例受害精神病妇女中,73例患精神发育不全的妇女被奸污案占首要地位占此类案件的68%,与我国目前各地调查表明一致[1]。同时精神发育不全的性犯罪案也占各类案件的首位[2]。这是社会值得重视的,此类病人大多丧失劳动能力,家人放任自由,与社会广泛接触,这类低智妇女易为他人提供可乘之机,同时这类案犯犯罪后因无责任又放回社会,是扰乱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因此呼吁建立精神智能缺陷者收容站管理,加强监护。另一方面婚姻管理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此类病人的婚姻生育问题要加强管理保证优生优育,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4.3 关于性防卫能力的判定问题:我国刑法对如何处理精神病人的问题没有明文规定。在司法鉴定人员中对精神发育不合者性防卫能力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关键是如何正确判断当事人对的实质性辩认能力。有的同志过分强调保护妇女儿童的利益,因而只要有精神病,不论轻重,一律评为无性防卫能力,给司法部门处理这类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精神发育不全,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我国对精神发育不全患者,按照智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大体分三类,即,为重度智能缺损;痴愚,为中度智能缺损;愚鲁,为轻度智能缺损。对于属和痴愚型的妇女,可以认为是1984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3]中所称的“程度严重”的痴呆者,她们的人身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一般应评为无性防卫能力。对愚鲁型妇女,由乎她们的理解、推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较差,不善于辨别是非,但有一定的意志能力,能独立自理生活,从事简单的劳动,我们在鉴定中就必须进行审核和调查,以确认被害人是否精神发育不全,以及精神发育不全的程度,以便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判定性防卫能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医学条件为基础,法学条件为准则,正确辨别在性犯罪中受害妇女所处的地位,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司法人员和鉴定医师的互相配合,相互学习业务知识,如果没有鉴定医师提供疾病情况及其影响精神能力实际情况和对法律能力具体作用和影响,提出具体诊新意见,司法人员就很难于做出正确的确切估计,而且很难做出处理[4]。鉴定医师学一些法学知识,司法人员学一些精神病学知识,这样鉴定工作就会越来越走向正轨[5]。
参考文献
[1,2] 贾宜诚,实用司法精神病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426
[3] 林准,中国刑法教程(修订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396
篇2
1 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的特点
1、工程的隐蔽性强。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一般在工程处于工程完成阶段或工程使用阶段开展。这时往往隐蔽工程也已全部或部分完工,比如主体结构发生裂缝,产生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撇开外部影响(如冲击、震动、人为破坏等),其工程内因就有材料质量问题、材料配比问题、施工工艺问题等等。由于鉴定过程中查看的现场往往不是原始状态,故工程的隐蔽性强,要求我们的司法鉴定人员要有很好的专业分析能力。
2、影响因素复杂。这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个体性所决定的,如设计、施工、材料、自然条件等不一,导致工程因个人特点而有差异,使得鉴定人在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显得复杂和困难。
3、鉴定结果的重要性。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鉴定作为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鉴定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造价一旦进入司法鉴定程序,其影响往往是很大的,轻者影响工程造价结算的准确性,重者将导致企业倒闭、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等。如笔者实施的嵊州市公安局委托的《嵊州市烟草大楼建筑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其结果就是嵊州市公安局用来判定有关人员责任的依据。
2 工程司法鉴定的依据
1、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资料。如: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
2、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补充合同及补充协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经常碰到工程的中标价非合同价。在一般情况下,投标是邀约,中标是承诺,工程的中标价即为合同价。但由于种种操作不规范性的影响,往往两者不一。笔者认为,甲乙双方的合同及合同补充协议是属于第一解释顺序的,故合同价的效力高于中标价。司法鉴定人在处理类似工程司法鉴定纠纷的案件中,首先要吃透合同,合同与其他条款有冲突的地方要提高警惕。
3、工程技术文件及档案,如设计图纸、地质资料、施工日记、设计变更联系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开竣工报告、质量等级评价表等。
4、有关部分颁发的相应的建筑定额及法规。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鉴定过程中,对需存档、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司法鉴定依据,必须取得原件。若委托方提供的是复印件,鉴定人必须把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复印件上注明“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签名)”,主要是考虑防止诉讼当事人伪造证据。
3 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程序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既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技术性工作,同时也是司法审判工作的重要证据,因此,工程司法鉴定的工作程序必然具有两者结合的特点。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基本程序可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以委托和受理为开端,到出具司法鉴定初稿结束。司法鉴定人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工程造价鉴定计算的事实依据,依据有效的证据进行专业鉴定计算。第二阶段从当事人对司法鉴定初稿提出书面异议开始,到庭审质证后结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当事人对鉴定报告提出疑议,解决工程造价依据的事实问题、计算准确性问题、适用的规范问题,司法鉴定人在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及报告异议的基础上,根据委托鉴定的内容,对鉴定报告初稿进行修改,出具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
第一阶段具体程序如下:
1、鉴定委托。
2、受理委托。
3、确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人员。
4、查阅案卷。查阅案卷是进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首要工作。在一般的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中,结论大多是固定格式化的,而在司法鉴定中的工程造价问题都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只有深入了解案卷的基础上,才能有正确的思路,明确争诉的焦点,为鉴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5、召开当事人会议,并作好询问笔录(若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回避,则重新确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人员)。
6、现场勘探、证据调查、这是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对一些在案件上无法真实反映的工程事实,鉴定人必须到现场勘探、调查,并作好相关记录,可辅之于拍照、录像等方式。如笔者实施的《温州市华东电脑设备公司综合楼和厂房工程造价审核》的司法鉴定中,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业主要求,变更了很多工作内容,但施工方又未及时补设计变更图和签证,而业主方在法庭质证中也认可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二赴温州,除了现场实地测量外,又对其变更部分工作内容拍片和录像,给本次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审核报告提供事实依据。
7、若鉴定人对鉴定中有质疑问题,向当事人发出询证函,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答复。
8、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费用计取和造价计算。
9、出具司法鉴定初稿。
第二阶段具体程序如下:
1、当事人对司法鉴定初稿提出书面异议。
2、听证质疑(当事人提出异议主张及证据并对其进行申辩陈述)。司法鉴定人应全面认真听取当事人的异议、反驳申辩理由,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人员对鉴定初稿进行检查修改。
4、出具鉴定报告。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法律问题
我国对于造价司法鉴定的探讨和研究这几年才刚刚起步,对这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更是少之又少,实务中遇到建筑价款纠纷案件需要启动造价鉴定程序时,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准则,鉴定人员更多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工程造价的鉴定。
1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特点、原则
所谓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依法取得有关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依据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部颁布的工程造价定额标准,针对某一特定建设项目施工图纸和竣工资料来计算和确定诉讼仲裁活动中所涉及的工程价值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因委托而产生的专业行为,而非行政、司法行为,即不是国家行为,其公正准确程度并不取决于鉴定人员行政权力的大小,而是鉴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包括造价、政策和法律)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具有合法、公正、客观、科学的特点。其原则: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1]23号《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合法、独立公开;客观、科学、准确;文明、公正、高效。
2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方法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方法是集工程计价方法和司法鉴定方式为一体的产物,工程计价方法的特殊性源于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法律性为一体的组合。从鉴定技术角度讲,按工程造价计价规范和行业标准计算的同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鉴定。
2.1 详细阅读鉴定资料,制订鉴定方案
委托人提供的鉴定资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诉讼资料,包括委托书、书、答辩状、法庭审查记录。一类是技术资料,包括合同、协议、采购合同、洽商、工程预结算书、设计文件、签证、变更、技术内业、竣工验收资料。鉴定过程中经司法部门同意并提供的补充鉴定资料。
鉴定资料的合法、有效性决定了鉴定报告的效力。所以在鉴定之前,一定要让当事人对鉴定依据的材料发表书面意见,对没有异议的证据可以直接做鉴定的依据,对有异议的证据应在鉴定报告中予以说明。
详细阅读鉴定资料是了解工程情况、纠纷焦点的过程,也是制定鉴定方案的必经程序。工程造价鉴定方案应当根据工程特点、鉴定资料提供情况、对欠缺情况采取的措施等制定合理步骤。其作用是明确鉴定内容、方法、步骤、依据、鉴定时间计划,对鉴定实施阶段起着有序、计划、主动的作用。对任何复杂的建设工程造价鉴定结论的效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对鉴定资料采用的方法
经鉴定听证会质证的鉴定资料,包括鉴定过程中经司法部门同意并提供的补充鉴定资料,鉴定采用时,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尊重科学、尊重技术,还应本着既公平合理又要切实可行,尽最大可能再现和反映工程事实,对当事人双方确认的资料没有原则性错误的,可以采用;当事人双方有争议的资料,应采用合法有效的书面资料,无合法有效书面资料时,通过鉴定听证会的方式,组织双方质证,采用较为可信的资料;对于无法落实的资料,一是采用鉴定听证双方辩论、质证方式确定;二是根据专业规律进行处理。
鉴定资料之间相互核实的方法。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技术联系单的核实。隐蔽部分查看工程隐蔽记录,核实工程施工是否按上述技术资料已实施;非隐蔽部分核实,看是否有现场签证单,没有现场签证单的,通过现场勘察来核实施工是否已实施。
2.3 工程造价鉴定计算上采用的方法
工程造价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又复杂,一项工程造价鉴定所采用方法应根据具体案情而确定,没有固定的方法,按鉴定内容形成一般分为综合单价法、定额计算法、比较法、分析法。计价规则、执行标准均执行行业标准。
3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形式
鉴定报告是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的结果,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对委托人提供经专业技术检验后出具的客观反映鉴定人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的文书,因此,司法鉴定文书内容必须概念清楚、观点明确、文字规范、签章规范。
司法鉴定文书一般由封面、正文和附件组成。
3.1 鉴定文书应明确的内容
(1)标题、编号;(2)基本情况:委托单位、委托鉴定事项、受理鉴定范围、受理日期、鉴定要求;(3)工程概况;(4)案情摘要;(5)鉴定范围;(6)鉴定依据;(7)现场勘察;(8)有关说明;(9)鉴定结论;(10)落款、附件、附注。
3.2 鉴章的规范
(1)鉴定文书加盖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专用红章和钢印;(2)鉴定文书之间加盖司法鉴定机构专用骑缝章;(3)鉴定人在司法鉴定文书上签字或加盖司法鉴定人执业专用章。
4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工程造价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及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又复杂,因此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区别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与工程造价审计
工程造价审计就是工程造价审核(审价),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咨询业务的一部分。是受业主委托对其工程项目的概算、预算及结算等,依据现行国家政策法规、计价依据及相关工程技术资料对送审造价的工程量、单价及取费等进行逐项审核的一种活动。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由法院委托b定机构进行鉴定,其所作出的鉴定报告,经法院审查和采纳后将以司法鉴定的证据作为定案的依据,判决生效后,即产生强制性。司法鉴定的结果可能不符合原被告的意愿,这一点是不同于工程审计的,鉴定报告不需要原、被告的签字,但在开庭时鉴定人须解答当事人的质询和书面向法院答复当事人的异议。
4.2 把握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
由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既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技术性工作,同时也是司法审判证据链的组成部分,因此,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必然有其二者结合的特点,表现出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所具有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其基本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收集工程造价鉴定计算的事实依据,具体环节有委托受理、查阅案卷、收集证据(包括现场勘探)、鉴定质询、出具鉴定初稿等几个方面。第二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当事人对鉴定听证勘误报告和鉴定报告提出的异议,解决工程造价鉴定依据的事实问题和适用规范问题,具体环节有听证质疑、修修鉴定初稿、形成鉴定结论、庭审质证等几个方面。两个阶段均以当事人会议为基本形式,贯穿鉴定举证、听证、质证、认证的行为过程,鉴定人在充分听取当事人对鉴定的主张、申辩以及对鉴定报告异议的基础上,根据委托鉴定内容,做出工程造价鉴定结论。
4.3 确保提供资料完整真实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最重要的、工作量最大环节就是资料的搜集,其完整性、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司法鉴定的准确性、公正性,因此,C据必须搜集完善,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当事人的和答辩状、法庭庭审调查笔录;(2)当事人双方认定的各相关专业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联系单、图纸会审记录;(3)当事人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各种补充协议;(4)当事人双方认定的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发票、加工订货合同及甲供材料的清单;(5)工程预(结)算书;(6)招投标项目要提供中标通知书,及有关的招投标文件;(7)鉴定调查会议笔录(询问笔录)、现场勘察记录;(8)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年度形象进度记录;(9)当事人双方认定的其它与工程造价鉴定有关的资料。
从以上可以看出,鉴定的资料证据必须经双方当事人确认。资料不齐全的,原被告双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补齐鉴定所需资料;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证据的真实性问题,当事人在提供证据时,必须提供复印件,同时出具原件,对自己提供证据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并要求当事人出具有效证明文件及承诺书。鉴定方不负责证据真伪的鉴别。
4.4 客观公正解决举证矛盾争议
对当事人双方的举证相互矛盾而又无法提供准确的资料时,理论上应当由人民法院来判定。但在实际鉴定工作中,由于工程造价的专业性,基本上还是以鉴定人的判定为主。鉴定人的判定原则应是:(1)工程设计图有矛盾以现场勘测或设计规范为准;(2)计取费用等级有争议,可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单位取费证或建筑物类别等为标准;(3)建筑材料价格有争议时,应以同期的市场价格信息为准;(4)施工措施有争议时,以正常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准。
4.5 认真做好勘查记录和询问笔录
由于建筑工程的建造周期较长,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较差,很难提供完整的竣工图及结算资料,因此做好勘查记录和询问笔录对整个司法鉴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明时间、地点、勘验人或询问人、临场人或被询问人、记录人;(2)记清问答情况、当事人承认确认或争议情况及关键语句,记准勘测数据。如需绘制勘测图时应做到清晰准确;(3)结束时当事人查阅笔录后签字(不识字的按规定宣读按手印);(4)记录必须存档备查。
4.6 严格运用司法审判权
在工程造价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发生以审代裁的问题。如造价鉴定单位确定鉴定范围、确定鉴定依据、确定鉴定材料、确定有争议的合同条款的理解方法,而非由法院确定。这样一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明确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涉及司法审判权,可以让造价鉴定单位、审判人员认识到,涉及的司法审判权,应由法院行使,从而防止发生以审代裁问题。
那么,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哪些环节必须运用司法审判权呢?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范围的确定权属于司法审判权;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依据的确定权属于司法审判权;对合同约定理解存在争议的确定权属于司法审判权;造价鉴定资料的确定权属于司法审判权。
当然,要提高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水准,还必须增强司法鉴定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鉴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5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工程造价咨询和司法鉴定相互纵深发展新的业务内容,研究和解决工程造价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程序问题,对改进工程造价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保证工程造价鉴定结论科学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成.工程造价鉴定的法律难题[J].施工企业管理,2010(08).
[2] 施晓玲.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 2007(03).
[3] 刘鑫,方玉叶.司法鉴定见证研究[J].证据科学,2016(04).
篇4
1、司法鉴定业务的固有风险。
司法鉴定业务的固有风险,是指委托鉴定业务在鉴定前就存在不确定因素,或存在所需鉴定资料的重大错报和漏报,有导致注册会计师判断错误,遭受审计失败指控的可能性。在鉴证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一般并不能直接控制该项风险的大小,但可以对其进行评估。
2、承办业务可能出现的的特有风险。
(1)委托人不能提供完整的鉴定资料,提交鉴证的证据缺漏,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必要鉴证程序的要求,相应增加了鉴证风险。法院审理案件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当事人在提交鉴证证据时,往往只提交与案件核心纠纷问题有关的材料、而不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财务记录。而会计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事项的真实性,采取一般的鉴证程序局限在提交资料的圈子里,只能使注册会计师在证据缺乏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必须采取其他必要鉴证程序,查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确定委托事项在整个案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这需要较高的职业敏感度,任何就事论事的鉴证,会不可避免地增加鉴证风险。
(2)委托人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能确认。委托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一般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当形势不利时,甚至可能提供虚假材料,而注册会计师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审计鉴证,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3)证据取得渠道的局限性,增加了鉴证报告的鉴证风险。一般来说,法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提交的供审计的基础资料,均由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提供,有时甚至可能是单方提供的财务数据,且对有关资料的争议往往是诉讼的焦点,法院不可能为注册会计师鉴证而事先确认资料的证据价值。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证据材料并非第一手财务资料,但一经注册会计师采纳,便将单方数据确认为证据数据,即将会计责任转化为鉴证责任。鉴于鉴证结论的证据效力,注册会计师不能简单的以“财务资料真实性由资料提供者负责”这样的词句,来推卸采纳该数值为证据的鉴证风险,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鉴别证据的工作量,加大了鉴证风险。
(4)质证环节的设定,要求鉴证具有很强的抗辩性,实质上限制了注册会计师部分独立鉴证特权,增加了鉴证的风险。质证环节的设定,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使得鉴证结论置于公开地位,有助于法院对案件的审理。但与此同时,也限制了注册会计师部分独立鉴证的特权。在常规报表验证中,注册会计师采纳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只负责发表独立审计意见,但从鉴证结论当作证据使用的角度说,注册会计师每采纳一项鉴证资料,都被认为是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后确认的结果。而面对法院咨询和双方当事人质证,鉴定结论必须在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力图使非专业人士理解报告的内在涵义和确认过程、经得起复杂诉讼的全面考验,即鉴证证据的抗辩性要强,其风险不言而喻。
(5)诉讼地位的限制,对注册会计师表达意见存在制约作用,存在不能完整反映鉴证真实意思表示的风险。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鉴证人处于中立的地位,但他的意见必须通过应对法院审查、对方当事人质证来表达。在鉴证过程中对资料的取舍,却全由注册会计师独立判断。诉讼地位的限制,使注册会计师在表达鉴证意见时既不能以鉴证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也不能以鉴证判断任意否定其他相反证据资料(除非具有真实的、充分的且必要的其他佐证);而他必须在意思表达前,做出鉴证判断。这种相对不利的地位,使注册会计师经常会因应对质证而影响意思表示的真实,平添了鉴证风险。
以上各种风险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司法鉴证审计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3、注册会计师在司法会计鉴证中所负责任。
(1)受托前的案情调查。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生的经济纠纷进行受托前的全面了解可以弄清业务的性质、内容、所需时间以及大致的鉴证收费等,从而进行收入与费用、权利与义务以及工作能力极限的权衡,得出受托或拒托的决定,这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顺利开展。
(2)鉴定业务委托书的获取与签订。在受托案情调查工作完成后,会计师事务所就可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结论是肯定的,那么紧随的工作就是和委托人签定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签订表明双方的委托与受托的经济合同关系形成,会计事务所进入实质性工作环节,而制定工作计划,确定鉴定工作的重点、实施步骤和方案、收集、分析资料,最后得出结论,形成报告则是注册会计师的鉴证责任。
(4)利用报告充当顾问或证人,提出专家意见。
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和责任评估后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注册会计师确信被鉴证的声明或报告满足两个条件,注册会计师才能承接该鉴证业务。
(1)进行鉴证的声明或报告是根据合理的标准进行评估的,并且这些标准是公认的机构制定或双方当事人所共同商议决定的。
(2)进行鉴证的声明或报告中内容得到非常明确、全面的陈述并且能被具有基本知识的声明或报告的使用者所理解。
2、业务约定书的签订过程中,事务所指派的代表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并精通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来履行。
(2)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必须由能充分理解被鉴证的事项、声明或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来完成。
3、在收集、分析资料时应遵循的原则。
(1)在执行鉴证业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始终保持超然独立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
(2)鉴证工作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注册会计师应对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注册会计师应以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作为出具鉴证报告结论的合理依据。
(4)鉴证报告应说明被鉴证的声明或报告是否符合规定或商议的标准及鉴证业务的特征、性质。
(5)鉴证报告应说明注册会计师对鉴证业务的有关声明或报告的重大保留意见。
(6)如果鉴证业务要求根据当事人各方约定的标准评估有关的声明或报告、或者要应用当事各方商定的程序,鉴证报告应说明其仅限于同意这些约定的当事人或团体使用。
4、在提出专家意见时应注意的原则。
(1)注册会计师在充当顾问或证人时,不能跨越权限,代行律师之职。
(2)注册会计师在充当顾问或证人时,应本着诚实的态度,以客观、坦白的方式充当顾问或提供证词。
(3)注册会计师应该很好地熟悉材料,以便在陈述和辩护中能够应答自如。
三、注册会计师对司法会计鉴证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和技巧
1、承接业务时,审计人员应分析审计实施程序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有利、不利条件。结合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风险评估,对是否承接该项鉴证业务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2、在签订业务约定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可预见因素。在业务约定书中必须明确鉴证的目的、时间、空间和范围,应根据详细了解的案情,做到慎重权衡利弊,为达到委托的审计目的,在业务约定书中还应留有追加审计项目和追加审计费用的约定条文。
3、同一司法鉴定事项应由两名以上司法鉴定人进行。第一司法鉴定人对鉴定结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司法鉴定人承担次要责任。司法鉴定结论应当由本机构内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司法鉴定人复核。复核人对鉴定结论承担连带责任。司法鉴定文书由本机构内主管业务的负责人或者由其指定代其签发的人员签发。
4、在鉴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鉴定:委托人要求终止鉴定的;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无法补充的;发现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终止司法鉴定,应当退回有关鉴定材料,并向委托人说明理由。
5、交换审计意见时要认真征求以下意见:(1)介绍鉴证过程和验证方法;(2)介绍委托事项中已经查清楚的问题,经验证分析可以确认的违法事实和查证依据;(3)介绍查验过程中发现的新线索和新问题及其对于事实的确认;(4)介绍对委托事项中因客观条件受限而无法查清的问题;(5)需要披露的相关事项。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若有异议或疑点时,应谨慎从事,复查工作底稿,必要时可采取延伸审计或追加审计程序,但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决不能以委托方的示意或强加主观意志而转移,恪守职业道德,确保鉴证审计报告的质量。
6、撰写审计报告时,报告内容应分别不同情况做出不同表述。对已查实的有充分、适当证据支持的事项应做出定性定量的表述;对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审计范围限制等)无法核实查证的事项应当说明情况;对委托单位要求鉴证,但其性质又超出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事项应在报告中加以披露解释,报告的用途严格限制在仅供委托方法院审理相关案件的参考和说明,如扩大使用范围,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承担可能引起的法律责任。
7、司法鉴定会计师在法定或者约定的鉴定期限内完成司法鉴定后,应当按时出具司法鉴定文书。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应当规范、标准。不得使用文言、方言和土语,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不得载有案件定性和确定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内容。司法鉴定文书应当载明受理日期、委托人、委托事由、鉴定要求、送鉴材料情况、检验或者检查过程、鉴定(检验)结论或者审查(咨询)意见、鉴定(检验、审查、咨询)人以及其它应当包括的内容。
篇5
会计司法鉴定是司法鉴定的一个具体类别,是指具有会计司法鉴定资格的主体接受委托对诉讼、仲裁等活动中涉及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鉴别和判定。会计司法鉴定体制是管理主体对于管理客体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化后的结果,会计司法鉴定体制是一种行政权应用的体制。从要素上来说,鉴定客体是会计事项涉及的财务资料信息;鉴定依据是会计学、法学相关原理和法律、法规等;鉴定程序一般来说分为三个步骤: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司法鉴定文书出具;鉴定的目的在于为诉讼提供必要的证据支持;基本特征表现为科学性、法律性、主观性。
二、司法鉴定体制对会计司法鉴定的影响
(1)国际司法鉴定体制对会计司法鉴定的影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司法鉴定体制主要有两大法系:英美法系的对抗制和大陆法系的中立制,两大法系对会计司法鉴定体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司法鉴定人通常被定位为接受法院和法官的委托,依照专门知识和经验法则,对具体诉讼中需要鉴定的事项实施专业判断和报告的人,是利用专门知识帮助法院或法官进行识别活动的人,通常被称为“会计鉴定人”。而在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司法鉴定人通常被定位为诉讼当事人的科技助手,鉴定人通常由诉讼当事人来聘请,主要为诉讼各方服务。在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往往被称为“专家证人”。(2)司法鉴定体制决定并影响着会计司法鉴定制度。会计司法鉴定是一种文证检测与物证判断的专业融合,有其特定的专业性和主观判断性,而这种专业判断能力的反映必须服从整个司法鉴定体制的要求,遵循司法鉴定的科学规律,并服务于诉讼支持中证据认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3)法制环境与诉讼制度也会影响会计司法鉴定制度。法制环境是一国法规体系的反映,体现了其法制的规范程度与发展程度,诉讼制度既要适应法制环境的要求,也要反映证据认定程序的特征,因此,法制环境与诉讼制度对会计司法鉴定制度的功能及其结果管理均要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我国会计司法鉴定体制的发展现状
(1)多元管理体制制约了会计司法鉴定的发展,也影响了司法的严肃性。目前我国会计司法鉴定呈现一种“多元管理”的特征,即指公安、检察机关内部的会计司法鉴定机构由公安、检察机关管理;民间会计司法鉴定机构则无统一协调机构与管理机制,各鉴定机构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容易导致自侦自鉴、自审自鉴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的严肃性。(2)对于鉴定主体的规范欠缺。我国目前对会计司法鉴定主体的资格规定较含糊,三大类司法鉴定(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法规对鉴定人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即“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作为鉴定人,但对于什么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用什么标准判断具有专门知识等均未作出明确规定。而对会计司法鉴定则连明确的法律都没有,更别提对鉴定主体的明确规定了。(3)缺乏行业自律组织及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中注协,证券行业有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而会计司法鉴定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也没有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样不利于规范和指导会计司法鉴定职业人员的行为。
四、会计司法鉴定体制的发展模式选择
(1)多元论。多元论主张将侦察、检察机关的部门鉴定机构和社会专门鉴定机构相结合,其基本思想是维持司法部门鉴定机构和社会专门鉴定机构各自分设的现状,从制度上加强对社会专门鉴定机构的管理。多元论体制可以保障诉讼民主,降低诉讼成本,但是这种体制对于我国目前鉴定体制中很多问题仍然无法解决。(2)以司法部门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这一模式与我国“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相一致。同时,在实务中我国司法会计鉴定的主体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公检机构内部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鉴定机构,建立以司法部门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会计司法鉴定体制符合我国会计司法鉴定的实务工作要求。(3)“二元结构”模式。即将司法会计的鉴定业务全部从司法会计业务中分离出来,将其融入法务会计中,成为法务会计的一个组成内容,主要为诉讼当事人服务,即通过会计“专家证人”的形式参与诉讼程序;同时,将司法会计检查归入侦查业务,由(司法会计)检察官通过司法会计检查后形成经济侦查证据,直接参与公诉行为。
综上,会计司法鉴定体制应实现对法务会计活动的统一管理,并形成一种专业性的会计司法鉴定行业系统,促进司法公正;同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大力发展民间鉴定机构,保障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独立性与中立性;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需要,司法会计鉴定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参 考 文 献
[1]黎仁华.论我国会计司法鉴定体制的发展模式[J].财务与会计导刊.2011
[2]李家斌.会计司法鉴定体制发展模式研究[D].财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3]付国民.法务会计理论结构研究[D].财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4]陈矜.法务会计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篇6
1 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意义
为了保证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对司法会计鉴定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进行合理规范和指导。但是在实践中,对同一经济案件中同一财务事实的司法会计鉴定,由于鉴定人不同,其鉴定结论也往往不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的鉴定结论。这种现状的存在与司法会计鉴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有利于消除鉴定人的主观随意性,有利于保证司法会计鉴定质量。标准是评判质量的尺度,没有标准很难评估质量。目前我国司法会计鉴定活动没有技术标准,虽然多数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符合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少数司法会计鉴定是鉴定人“跟着感觉走”的结果,有的鉴定人认为“鉴定结论是鉴定人的主观判断,不必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样的司法会计鉴定谈不上是科学的鉴定,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是绝对不具备的。由于没有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司法机关审查鉴定结论时虽然觉得有疑点或诉讼当事人提出异议,由于找不到质疑的依据无根据,只好勉强采用或盲目采用。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鉴定活动必需受到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制约,鉴定人则会千方百计寻求鉴定结论依据,以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
2 构建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框架
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工作,理论探讨和实践积累不多。到目前为止,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司法会计检验鉴定分委员会也仅仅是在1992年左右曾提出一份主要由中南财经大学喻景中老师起草的草案,以后就再未讨论过,更未正式确定下来。[1]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学者也是屈指可数。
但在实践中,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作者认为,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两种观点:“普遍承认标准”和“实质证明标准”。前者指一项鉴定结论所依据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必须已在该学科领域内得到普遍承认;后者指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只要得到实质性证明就可采用,可以是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可以来源于可靠的实例。我国经济与法制正处于发展改革中,财经法规尚不健全。建立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采用“普遍承认标准”的思路,引用现行法规标准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第二步,采用“普遍承认标准”为主,“实质证明标准”为辅,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
2.1 现阶段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现阶段,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主要遵循判定标准和报告标准。
2.1.1 判定标准。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九条规定:“司法鉴定应当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应当采用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司法会计鉴定没有国家标准,只有采用会计、审计标准。因此,司法会计鉴定的判定标准是: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地方的有关财经法规政策;单位内部的有关制度规定,重要的合同以及重大会议纪要。这是我们进行财务会计事实认定的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就可以认定其事实。
2.1.2 报告标准。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2001年8月31日,司法部)第39条规定,司法鉴定文书应当载明受理日期、委托人、委托事由、鉴定要求、送检材料情况、检验或者检查过程、鉴定结论意见以及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司法鉴定文书示范文本(试行)》(2002年7月5日,司发通〔2002〕56号)对司法鉴定文书格式的规定,司法鉴定书一般由编号、绪言、资料(案情)摘要、检验过程、分析说明、鉴定结论、结尾、附件等部分组成。
2.2 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在理论界对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技术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的条件已具备,并总结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包括:受理标准、判定标准、报告标准。
2.2.1 受理标准。受理标准,是司法会计鉴定人在鉴定受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主要包括受理委托手续、检材交接手续、检材整理等。
2.2.2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是司法会计鉴定人在鉴别、判定财务会计事实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主要包括确认各会计要素真实性的判定标准,确认各项会计核算内容真实性的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应以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依据,具体来说,涉案上市公司的判定标准应以财政部制定的《2006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涉案一般企业的判定标准应以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涉案行政、事业单位的判定标准应以财政部制定的《预算会计制度》为依据。
2.2.3 报告标准。报告标准,是司法会计鉴定人编制“司法会计鉴定报告”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主要包括司法会计鉴定报告的格式、司法会计鉴定报告的内容、司法会计鉴定报告的规范用语等。目前,在实践中比较认同的司法会计鉴定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绪言、检验、论证、结论。
总之,制定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由国家司法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成熟一个颁布一个,逐步形成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得以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程序;立法
2006年备受关注的邱兴华杀人案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邱兴华2006年8月19日被公安机关抓获,10月19日法院一审判决死刑,邱兴华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同年12月28日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之后,邱兴华被立即执行死刑。邱兴华虽被处以死刑,但案件审理过程中辩护律师提出的对其精神病进行司法鉴定的申请未被法院启动,由此我们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对邱兴华本人是否公正存有怀疑。因为如果其确实患有精神病,那么刑事责任的承担将另当别论。
由邱兴华案件引出我们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思考。目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一、目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机构指定不明确
我国仅有1989年8月1日施行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的零散规定。《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级市成立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内容包括鉴定人的审查和批准,技术鉴定组组织,保证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方协调工作。第四条规定了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来自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旧的《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病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而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删除了该条。
二、目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程序不合理
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是职权主义模式,法官在案件审理中能够依职权调查取证。在邱兴华案件中,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及时提出了被告人有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在案发时处于发病期间的可能性,并且申请法院启动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但是法官并未同意该申请,被告人邱兴华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已无法考证。我国法律规定法官怀疑被告人犯罪时精神错乱时可以依职权指定鉴定机构对其进行精神鉴定。但如果法官主观认为被告人精神正常,那么被告人则永久失去了精神鉴定的可能性。这对被告人来说是对其自身人权的一种侵犯,不利于法律尊严的维护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目前的司法精神鉴定的启动程序存在不合理之处。
三、目前参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人员知识单一,鉴定质量无法保证
依据《精神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四条鉴定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负责协商确定鉴定委员会的人员组成。鉴定工作是交付于卫生、司法等机关单位,具体鉴定人员由这些单位负责确定,因此对于鉴定人员的选择、监督和管理缺乏法律的明文标准来具体规范。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知识结构无法有效保障。由卫生、司法等机关单位来负责鉴定工作和人员的筛选,使得鉴定工作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不利于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鉴定报告的结论的准确性将会受到直接地影响。
针对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制度的相关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一)完善我国关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
由于我国目前仅有《精神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等位阶不高,规定不明确的法规,新《刑事诉讼法》删除了原有的120条规定,但并未就如何开展司法精神病鉴定做出明确的规定。我国现在对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的规定相当混乱。这就加大了鉴定机构选择的随意性,容易出现几个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因此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已迫在眉睫。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出台法律法规,明确实践中的鉴定工作开展程序。
(二)给予辩方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权
目前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权收归于司法机关,辩方无法自行启动鉴定程序,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给予辩方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权是维护法律尊严、司法公正和被告人基本人权的体现,是控辩双方平等的要求。法官是法律专业人士,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们在精神病的鉴定领域未必擅长。给予被告方启动精神病鉴定的权利,使其自行委托的鉴定机构鉴定得出的鉴定报告作为辩护的证据之一呈交法庭对打破司法鉴定的垄断有着重要意义。
(三)积极引进综合性鉴定人才,制定鉴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
目前的司法鉴定机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一,并且多为单一型人才。司法鉴定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综合性知识人才。因此引进综合性人才,丰富人员知识类别,同时制定鉴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有效监督鉴定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包括鉴定人资格考核制度、执业鉴定人员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内的鉴定人制度。在参与鉴定的人员中,建立针对鉴定人的专门名册和数据库,是鉴定人员的选择更具公开性和透明性,实行鉴定人个人负责制,作出结论即对该结论负责,从而保证鉴定结论的准确程度。
邱兴华案件给我国司法实践工作带来了很多启示,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人参加庭审质证,此项规定的出台对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迈出了司法实践改革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虽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开展,各项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建立完善、专业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体系对于我国法律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精神病的医学与司法鉴定.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2]吴剑锋.司法鉴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9(1):62
作者简介:
王琳(1991.02-),女,山西长治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硕士(法学);
篇8
关键词:造价;鉴定;问题;对策
0引言
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其主要工作有:接受法院委托、收集鉴定资料(包括争议双方法庭质证资料、庭审记录、招投标文件、合同、补充协议、竣工图纸等)、现场勘验、整理变更签证、工程计量、工程计价、法院组织相关各方召开协调会形成纪要、出具鉴定意见书等。在目前司法鉴定实践中,一些鉴定机构及人员对造价鉴定本质认识不到位,仅仅作为一项常规的结算审核工作来完成,法律认识不到位,混淆了工程造价审核与造价鉴定的概念;同时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员专业技能不强、责任心不够、工作不认真,导致鉴定意见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司法审判的质量、没有维护好争议双方利益,使争议双方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1.1鉴定资料依据不完整,手续不完善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由于存在工程质量、工期、索赔价款等争议问题,往往项目实际已经投入使用,而竣工验收报告、变更签证、竣工图纸等都没有履行签字手续,鉴定资料不完整、不完善在进行司法鉴定项目中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在鉴定资料不完备的情况下,无法开展造价司法鉴定工作,不能给出合理的鉴定意见。对策:①组织相关各方补充完善,作为司法鉴定依据。如在某法院委托的某道路司法鉴定的案例中涉及老旧路拆除工作量的签证中,只有申报人的签字而没有现场监理及甲方的签字,鉴定机构仅依据该份签证进行司法鉴定依据就不充分,这就要求甲乙双方就该份签证的完整性进行补充完善,才能作为鉴定机构出具造价鉴定意见的依据,从而也使得司法鉴定的严肃性得到体现。②针对隐蔽工程,结合施工图纸组织现场勘验,规范勘验过程及手续。现场勘验是解决当事人意见不统一的较好途径,只要具备现场勘验条件而且有必要现场勘验的,建议征得法院同意,由法院组织现场勘验,勘验记录要详细、准确、必要时应附影像资料,参与勘验方对勘验结果进行签字,作为鉴定依据。现场勘验是弥补资料不足,获取工程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参与现场勘验的人员根据法院要求确定,有时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勘验。现场勘验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合理,有代表性,能反映真实性,不能以偏概全,有失偏颇。当然,有的工程现场条件不利于或者根本无法进行现场勘验,或者现场勘验亦不能完全反映施工的实际建设过程(如新建后又拆除重做,隐蔽工程等),这就要求鉴定人员依据现有资料向法院出具2个或以上鉴定意见,由法院最终确定。
1.2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水平问题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法律法规与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目前承担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均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其鉴定人员为工程造价审核人员,专业知识具有局限性,大部分不具备法律、工程、会计、经济等其他方面知识,鉴定意见书所给出的意见、观点、数据等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法官可采信力差。对策:不断提高鉴定人员能力和水平。鉴定机构安排参与鉴定的人员要满足专业要求,而且要具备相关项目经验,在专业能力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较为全面,有较强的协调组织及文字撰写能力,鉴定机构要有意识的培养能胜任司法鉴定的人员,提供能力提升的机会和平台,运用激励机制提升鉴定人员的能力,同时为了保证鉴定质量,鉴定机构要有完善的质量内控制度,在解决争议问题和技术难度问题时,可内部专题讨论,或请行业专家、市场调研、主管部门意见等多手段完成鉴定意见,总之要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同时建议相关机构和造价协会可针对司法鉴定组织一些专题培训和案例分析,定期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不断提高鉴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质量和效果。
1.3相关法律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相关法律适用性存在缺陷,处置起来不能统一,虽然相继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二),但还存在理解的偏颇,导致最终的鉴定结果出现不公正现象,审判结论也会多样性。对策:①从源头规范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在签订合同、拟定招投标文件等方面做合理约定和预见,采用合适的标准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文本等。②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让大家有法可依、依法行事,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知道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合法权益。③司法鉴定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多接触一些司法鉴定案例,给司法鉴定提供借鉴,融会贯通,提高司法鉴定的水平。
1.4鉴定过程参与人员多带来的问题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项目涉及人员多,诸如法官、争议双方当事人、双方律师、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项目代表、造价咨询单位,甚至还涉及代建单位等,当事人双方往往所站立场和利益诉求不同,双方互相信任合作关系已经破裂,在举证过程中拿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材料,对自己不利的材料不提供,给司法鉴定过程增加难度,甚至在勘验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不予积极配合,另外,项目的监理、现场代表、当事人律师及造价咨询人员各方,所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立场,不同程度地介入和影响鉴定活动的顺利开展。对策:鉴定人员应积极主动,沟通协调。首先司法鉴定人员要与法官充分沟通,将自己理性客观的分析与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做有效沟通,力求达成妥协性意见,减少矛盾点,即使争议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鉴定人员也应提炼和完善鉴定方案,征求法官意见,做出有效的鉴定意见。其次,鉴定人员在鉴定工作开展过程中,发送各类函件,如要求当事人提交资料、现场踏勘、质证会谈等,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并要求当事人签字,掌握工作的主动性。最后,造价司法鉴定人员一定要独立的判断,注重公平、科学、合理,按照鉴定方案和鉴定规范要求进行鉴定,不受旁人左右,对争议问题与法官及时沟通,在收到当事人对鉴定意见书征求意见稿的复函后,应认真对待,所持观点和意见要有说服力。
2做好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作的几点体会
①司法鉴定行为活动公开。鉴定机构及人员不能与任何一方单独接触,所有的资料接收及相关沟通都要通过法院进行,避免另一方对鉴定结果提出不必要的质疑。②鉴定人员要客观、公正。鉴定人员应严格保持中立,依据鉴定资料,客观听取争议双方的意见,不妄加评论,要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勘验现场,充分运用证据,出具科学、客观、准确的鉴定意见,为法院审判提供有力的依据。③质量鉴定和造价鉴定要区分。进入司法鉴定的工程项目往往都会涉及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属于质量司法鉴定部分,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作应仅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而鉴定的造价是建立在合格的工程质量前提下的,也就是说是合格工程质量的工程造价。
篇9
1.1检案摘要
该回迁楼始建于1997年,1997年12月竣工,为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约5000m2,墙体材料为浸渍免烧粉煤灰砖。该楼居民就楼房裂缝问题多次投诉,申请对该楼进行结构鉴定。
1.2资料调查和现场勘查
1)该建筑地基验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复试、质量监督记录、工程验收手续齐备。2)该建筑建于1997年,1997年12月竣工,当年投入使用。2006年该楼居民就楼房裂缝问题曾上访投诉。3)该回迁楼建筑面积5900m2,为带半地下室及坡屋顶的6层砖混结构,墙体砌筑材料为浸渍免烧粉煤灰砖,经现场检查,其构造措施、结构布置、主要尺寸基本符合原设计要求。4)该建筑的墙体砌筑材料为浸渍免烧粉煤灰砖,共7层,高度为20.55m,超过现行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要求的限值。5)房屋的承重墙体系以横墙承重为主,该建筑物局部未设构造柱,不满足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的相关要求。6)经裂缝普查,该建筑的部分墙体,特别是横墙有大量的裂缝,部分产生裂缝的构件,依据裂缝形态、严重程度其安全性等级评为cu级。7)各楼层预制楼板未发现垂直于预制板长向的受力裂缝;平行预制板长向的预制板板缝间底面抹灰层开裂现象较普遍。8)分析建筑物裂缝原因:a.坡屋顶钢筋混凝土梁下横墙顶部水平裂缝(见图1),主要由于坡屋顶的温度变形造成横墙受平面外水平作用力引起的。b.各层房间内横墙上的斜裂缝(见图2),自1层~6层,裂缝数量及裂缝宽度呈逐渐严重的趋势。经分析,该类型裂缝是由于粉煤灰砌块收缩变形与坡屋顶在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水平向推力共同作用引起的。c.底层小厦子中的竖向裂缝是由于砌体粉煤灰砖和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墙体门洞位置设置不合理及粉煤灰砌块收缩变形较大共同产生。
1.3专项检测与计算分析评定结果
1)楼体整体沉降观测:经测量的建筑物的4个端角,垂直度均较好,最大倾斜度房角1处,数值为2.1‰,其余均没有超过1.0‰。观测结果表明,上部结构无明显倾斜,结合建筑物周边、散水的现状,可判断该建筑物未发生不均匀沉降。2)采用现场取样法检测砖的抗压强度,其推定强度为7.5MPa,未达到MU10的设计强度,不符合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里的粉煤灰砌块强度等级要求。3)采用回弹法检测砂浆的抗压强度,其推定强度为3.6MPa,介于M5和M2.5之间。4)利用中国建筑研究科学院的PKPM软件,对该建筑进行结构计算。经承压计算,部分墙体承压能力不足。经高厚比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经抗震承载力计算,绝大部分墙体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各层中du级墙体比例详见表1。
1.4鉴定结论及建议
根据GB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8.1条的相关要求,该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等级定为Dsu级,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对于结构安全性评价级为Dsu级的结构物,可采取的措施为:对建筑物进行拆除,或在进行有效地安全措施后,依照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2回迁楼工程质量司法鉴定出现的问题及讨论
2.1数据的公正性
采集数据的检测设备,必须保证经过计量认证合格。检测人必须持有上岗证,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里并未严格要求,这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鉴定中利益受损方对检测结果的不承认,甚至会在一个纠纷中产生另一个纠纷,这也涉及到司法鉴定资质如何和专业检测资质的无缝对接问题。
2.2规范的选用
第一,选用什么规范。本文中的回迁楼工程质量鉴定采用GB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而不是采用2000-0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这也是司法鉴定方与双方协商的结果;第二,选用哪个规范版本。本文中的回迁楼工程质量鉴定采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而不是采用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选用前个规范,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选用后一个规范,构造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本文鉴定,从双方关心目前的回迁楼结构是否安全的角度,选用了现行规范。我们知道,《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未对这两个方面做明确规定,第二十二条“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一)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二)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者相关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三)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具备前款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可以采用所属司法鉴定机构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
2.3重新鉴定
该回迁楼在本次鉴定前已经委托一资质条件与本单位相当的单位做过鉴定,两次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出入,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法庭到底根据哪个司法鉴定报告办案。解决的办法是:《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第二十九条“……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一般应当高于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本文来自于《山西建筑》杂志。《山西建筑》杂志简介详见.)
3回迁楼工程质量纠纷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回迁楼工程质量纠纷的特点:1)纠纷双方大多是政府与民众群体,矛盾很容易激化,所以司法鉴定方式是解决纠纷的比较好的手段与方式;2)民众反应大。回迁农民通常是整个村落同时安置。若一户有问题,则可能迅速波及到几十户,而若一个小区工程有质量问题,则可能涉及成百上千农户。若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极易引起农户群体上访,导致社会的不稳定;3)工程质量问题复杂。有的是建筑材料原因,有的是回迁户私自拆除构件,比如墙体开洞等,回迁楼不是商品楼,建设方、施工方存在偷工减料等等;4)责任归属复杂。回迁楼建设涉及到政府、房地产商、设计方、施工方等等。笔者认为,回迁楼工程质量纠纷产生有以下原因:1)建材的耐久性早期缺乏足够的重视,使用一定年限后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又比如新型建材的使用不当,本文鉴定案例中的墙体裂缝产生的部分原因就是粉煤灰砌块的收缩变形引起。还比如旧有规范的欠合理条款对设计的影响;2)工期问题。回迁楼的工期大多要求比较紧,会影响工程的质量;3)造价不高。造价低很容易会导致施工方偷工减料,节省成本;4)人们对建筑质量的期望值高于工程质量本身。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有建筑质量面临考验。
4结语
篇10
问题一:精神病鉴定带有主观性,出现争议怎么办?
讨论焦点:不同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在效力上有区别吗,如何采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提出异议后如何处理?鉴定意见的内容中是否应该包含对精神病种类及症状、受审能力和对涉案精神病人是否应被强制医疗的评估意见?
潘铮(上海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在我们办案过程中发现,如果有多家鉴定意见,且结论是矛盾而不统一的,那么公安机关限于专业知识的局限,对被申请人是否丧失行为能力或者部分丧失行为能力在判断上就会无所适从,后续工作难以开展。我想,是否应当出台统一的认定标准,并且在鉴定结论书中明确被申请人是否需要强制医疗的建议性结论,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谢佑平(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我的看法是,所有司法鉴定意见的效力都是平等的,只存在真和伪的问题,而不存在高和低的问题。只要是有合法鉴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鉴定结论出来以后,在我们司法机关面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至于司法机关采纳哪一份鉴定,是司法机关的权力。原来刑诉法有一条涉及精神病和伤势的鉴定结论有争议的,可以要求省级人民政府组织来重新鉴定,现在这一条已经取消了。这一取消进一步意味着鉴定结论是没有等级的。不存在哪一个鉴定结论是最后判断者,最后判断者是我们司法者自己。
我认为,应当尽量少出对司法鉴定结论质疑的申请。如果要有,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如鉴定人的资质问题,有舞弊的问题,有重大瑕疵的问题。这样才可以去否定现有的司法鉴定报告,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如果提不出任何理由,只是一种怀疑其对错,这是不可以去重新鉴定的。司法机关,包括检察院和法院,在作出重新进行司法鉴定的决定之前,要审查对方提出的要求合不合理,这种合理更多的是一种程序性的东西,而不是实体,不是结论本身的正确性。
李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我个人也始终认为,精神病司法鉴定不宜反复、多次进行鉴定和补充。另外,在申请强制医疗的鉴定当中,我不赞成对被申请人的受审能力做出评估和鉴定。因为被申请人按照程序要求,一般不会出庭,而是由法定人或诉讼人出庭行使权利。只有当他本人提出后,由法庭审查其身体状况,在确有必要出庭的情况下,才出庭。同时,强制医疗程序不是刑事审判程序(刑事审判程序需要解决被申请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不论被申请人是否具有受审能力,都不影响强制医疗程序的进行,因此也不需要出具受审能力的意见。还要看到的是,鉴定结论针对的是案发当时行为人的行为能力,受审能力则是被申请人在办案过程中的行为能力状况,如果被申请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但没有受审能力,办案机关应作出合理的处理。刑事责任能力和受审能力,都是法律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从国际视野来看,在美国和日本,单纯的心神丧失的医学判断,并不必然导致法律上的心神丧失的结论,因此要鉴定机构作出关于被申请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甚至是服刑能力的鉴定意见,是不合适和不客观的,这些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司法判断。
问题二:精神病人有无“继续危害社会可能”,谁说了算?
讨论焦点:“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是医学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认定的基础是司法鉴定还是司法经验?综合判定“继续危害社会可能”应当依据哪些材料?
谢佑平(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被申请人有无“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我认为这是一个法律问题,不是一个鉴定问题。到底有没有继续危害的可能性,要进行综合判断,不单是看报告,报告仅供我们参考。鉴定报告的结论也不可能回答他到底有没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如果鉴定报告作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么它超越了鉴定结论内容的范围。
作为司法者来讲,应该综合判断。包括家庭成员的反映,包括邻居,街道,各方面我们都要调查。司法机关要走访这些人,而不只是看公安机关提供的材料。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他暴力行为的历史,最后得出一个判断。
张栋(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不是说有精神病就一定危害社会,不同的精神病人发病的诱发因素和发病时段都不一样,而且被申请人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进入办案程序后,被申请人又罹患其他疾病,彻底丧失行动能力,导致其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丧失。所以说让鉴定人员来判断一个精神病人是否可能继续危害社会,是不可能的。
按照我的理解,首先应该回答一个问题:强制医疗程序是什么性质?它是治疗,而非惩罚程序,之所以设计这个程序,目的不是惩罚,而是为了治疗被申请人。那么,实际上在强制医疗中是不适用诉讼规则的。被申请人法律地位特殊,各国常见的做法是让被申请人在特别程序中体现一种自主性,绝不能因为他是精神病人,就能无视他的意志。虽然被申请人缺乏行为能力,但仍需就对其依法开展强制医疗程序进行谈话,依法告知其申诉权利。同时,检察机关还要充分研究被申请人危害社会时的危害程度、家庭看管条件、受审时治疗状况进行综合判断,不宜轻易驳回公安机关强制医疗申请。检察机关只对被申请人是否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事实负责,对是否属于精神病人进行审查。在被申请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而且是精神病人的前提下,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更为妥当。
被申请人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同样是世界各国的重大司法难题。国际通行做法是建立专门的精神病人案件审判机构,美国是1997年建立第一个相关机构,现在美国全国有250多个此类机构,加拿大则更多。国际上,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心有法官、律师、司法鉴定员、心理医疗师参与其中,而我国的精神病鉴定法医培训是相当薄弱的,将来的趋势还是要建立专门的精神卫生法。上海一直是全国司法的前例,率先设立精神病人案件法庭,它的意义不亚于未成年人案件法庭的设立。
闵银龙(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关于继续危害社会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医学与法律相结合的问题。第一,司法鉴定结论是否有实际作用?第二,药物治疗,最后出院,依据的标准如何确定?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三,司法机关不能单凭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断案依据。第四,治疗机构管制不力,出现被申请人继续危害社会的,应该对该医疗机构追究监护责任。第五,对被申请人应加以病情程度区分,有的较重,有的轻。对于病情较重的被申请人,应该专门成立一个集中医疗机构。
问题三:涉案精神病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如何保障?
讨论焦点:如何保障涉案精神病人、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被害人是否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无法得到赔偿情况下,应通过哪些司法程序和社会资源有效救助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