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篇1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此句引自肖复兴肖铁的《我教儿子学作文》1996年4月第一版211页)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 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 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 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 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 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二、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篇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差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意义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普遍出现不适应高中学习的现象,尤其是高中数学。数学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多的多,学不好数学,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多总结和研究,帮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性

1.数学能力培养不同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学内容的深度降低了许多,数学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代数和几何是构成初中数学的两部分,代数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运算能力,几何以平面几何为主,要求学生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的数学引入了许多新知识,如函数、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做基础,并且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简面证明扩展到空间想象,而且题型出现复杂化,不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初中和高中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同,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利用已有的数学能力已经不足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是被动学习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而且初中学生年龄偏小,仍然比较贪玩,对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远远不够。

高中学生更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自习时间延长,对学习的自觉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数学以外,其余课程较多,及时归纳总结对帮助知识点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对数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出现数学成绩下降的一方面原因。

3.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于知识点较少,易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往往会耐心地将知识点教给学生,注重于结果的教学,学生只要能够牢记这些知识点,多做习题,熟练掌握后数学一般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中数学知识面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很高,教师一般在将知识讲述完后,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分析和归纳方法,注重于过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师偏重点不同,使学生在刚升入高中后,对数学的学习会明显不适应。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方法

1.调整学生心态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依然是习惯性地利用原先的思维方式,采取被动式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上经过种种不适应之后,往往容易出现消极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3]。

所以在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对发现有消极情绪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保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学习的心态。

2.初高中教师加强研讨工作

教师对学情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定期组织初中和高中教师的研讨工作,分析学生的学情,并且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意见充分进行交流。

这项研讨工作首先是学情的掌握,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发现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断层,将一些初中课本没涉及到的方面,高中课本也没有提到,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的知识,仔细进行记录并编成教案,给学生补课。

其次要注意交流教学的方法,仔细比对初中和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研究在过渡期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平稳的过渡。

3.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更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和情景模拟,引起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4]。

4.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完成平稳过渡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自学结合,将数学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习课没有教师,或者在家的时候,也能够进行自学。

其次,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在初中已经习惯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后进行学习,升入高中后,数学知识点繁多,习题类型多,需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显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最终教会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

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完成平稳的过渡,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教学工作者完成初升高数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祝光,曹兵.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09

[2]张星江.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究[J].教学天地,2008,(11):47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方面做的总体考虑。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1. 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善于总结。

有些学生整天做很多习题,学习资料很多,但是成绩不理想,重点就是没有明白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解题的科学方法。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学生要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总结解题方法,清晰解题思路,只有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 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和课后复习、归纳的习惯。

教师可介绍预习方法,在开始阶段对学生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给学生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写预习笔记,定期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把未学过的课程仔细阅读,将不明白或不理解的部分予以标注,将有关以前学过但忘记的知识进行再次记忆。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使学过的知识有层次的罗列,纵观全局、灵活运用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和物理规律去解决物理问题;同时,课后复习要布置一定的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笔记,然后进行章节的连贯复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3. 通过对相似物理概念、公式的比较,加深掌握。

学生在学习相似物理概念、公式时,容易因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深刻混淆,学会对相似概念的比较分析,更为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和公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必死记硬背,同时减少相似概念的混淆,使学习变的更为轻松。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兴趣发展的高峰期,遇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明白其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保持物理学习兴趣。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希望亲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实验猜想得到证实,让学生得到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

三、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1. 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重视。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个别的不认真听讲且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但是不能进行体罚。

2. 物理课堂教学应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作用之下集中学生注意力。

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物理课堂教学应当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物理课外辅导。在辅导时,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对学习方法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辅导,使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1. 引入研究型学习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研究型学习法是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阅读、归纳等能力的而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融合。一般情况下,教师若是“主持人”的话,学生无疑就是真正的“演员”。

(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发挥了自身的才能,这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表达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见解,提高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入发现法,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

(1)发现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动的探索发现,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用自己的思想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发现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2)发现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提高自信,改变学习心态,主动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篇4

【关键词】西部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方面做的总体考虑。

一、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一)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善于总结。

有些学生整天做很多习题,学习资料很多,但是成绩不理想,重点就是没有明白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解题的科学方法。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学生要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总结解题方法,清晰解题思路,只有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通过对相似物理概念、公式的比较,加深掌握

学生在学习相似物理概念、公式时,容易因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深刻混绕,学会对相似概念的比较分析,更为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和公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必死记硬背,也会减少对相似概念的混淆,使学习变的更为轻松。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兴趣的高峰期,遇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明白其原因。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生学会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以保持学习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中学生一般都会对实验操作感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希望亲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实验猜想得到证实,让学生得到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

三、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1.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个别的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但是不能进行体罚。

2.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物理课外辅导。在辅导时,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对学习方法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辅导,使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

(一)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般来说,教师都比较喜欢班级的优秀学生,他们学习努力,学习方法得当,成绩较好,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点。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能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出言讽刺。

(二)建立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是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完成学业的引导者。如果过分强调教师尊严,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无形中就增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适当放下长者的架子,成为学生的朋友,取得学生的信赖。

(三)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自尊心比较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他们一般忌讳批评,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学好某些知识和取得较大进步时,适时的鼓励学生。只有学会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的尊重老师,从而更为积极的学习知识。

五、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一)通过使用研究型学习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 研究型学习法是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阅读、归纳等能力的一种使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由教师编制思考题,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主持人”,学生就是真正的“演员”。

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法发挥了自身的才能,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表达了对学习的见解,提高了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使用发现法,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

1.发现法使以学生为主体,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动的探索发现,研究出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用自己的思想学习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 生通过独立的学习发现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篇5

>> 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分析 中学物理学习方法探析 中学物理学习方法漫谈 浅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贴于 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浅析 浅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探讨 小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探究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探究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研究 探究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探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浅谈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浅谈高中学物理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学物理学习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多数学生感觉自己初中时物理成绩还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物理却成了最难学的,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在本文中我就这一想象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区别 学习方法

对于高一学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后做题时不会。”这是很多学生的同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

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知道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之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

(一)课程内容上的差异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2.初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

3.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知识的要求不高,而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中矢量合成要比简单的代数合成抽象复杂得多,对三角函数知识要求比较高;还有很多需要计算的题目,方程组多,未知数多,也造成了物理学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高中物理课程特点的差异,就决定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初中物理的学习,同学们习惯于教师对知识传授。对知识点只停留在“简单问题”和记忆之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自己分析问题,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再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会灵活的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二、探索高中物理学习的新方法

首先解决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的问题。我觉得首相要对典型的题型深刻理解,紧接着就做这种题型的对应训练,在练习中加深理解,进而融汇贯通,才能灵活的变通。

其次,解决数学工具欠缺的问题。好多同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碰见的数学拦路虎比物理拦路虎少不了多少。

第三: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方法

应该了解到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系统掌握物理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第四:有必要记忆的必须熟练记忆。初中物理需要记忆,而且很多知识记住考试就能做对,高中物理仅靠记忆是不行的。但有些同学就认为物理是不需要记忆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物理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熟练记忆,例如基本概念,公式,物理规律,包括典型题型和典型模型,常用解法等,都需要熟练记忆,但物理的记忆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在练习中记忆,这样学来的知识才是灵活的,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自学能力;初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其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学法指导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对自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能力,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提高竞争力。其次,要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题组训练,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反馈与调节方法及自我评价的方法等。要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形成学习机制,学会学习,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合理安排时间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其懂得一些学习规律和原则,以逐步激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控制与评价,培养他们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场所,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数学的策略最直接也最便捷,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注意是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注意的策略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新颖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形成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控制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求学生在长时间内保持记忆,又要求应用时能随时加以提取利用,这就需要在记忆时采用有效的策略,以提高保持与提取的效率。知识的记忆保持,最有效的方法是探寻规律,掌握规律。

三、重视例题教学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对例题思路分析的教学,如果教师只给学生成功的思路,学生终究不知道教师是怎么想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问题的神秘感,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对例题进行充分挖掘,从例题条件的取舍和结论的增补延伸,拓展出一些变式习题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可逆性、灵活性和发散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灵活设置问题和问题组,加强认知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讨论与交流获得知识。针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巧妙灵活地设置问题或问题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主线。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每个定理、例题的分析讲解和设疑,要设计好主问句系列,新授课教学要将问题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二是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感、节奏感;三是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指导学生答问;四是设计的问题要有艺术性,有利于学生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四、引导学生总结

善于总结是不断提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在监控、检查、评价、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有效地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之前,要学会分析学习情境,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经验,根据面临的学习任务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方法策略,从而构想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并预估其结果。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监控调节,在学习活动的进行中不断检査、反馈和评价学习中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强化、修改、调整学习方法。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及时对完成的学习过程进行检验,对教训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进行概括性的提高反思。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可以让学生口头总结,就也是在处理完教师所给定的问题后,让学生说出针对学习的内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还存在的疑问。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23-02

初中物理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方面做的总体考虑。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1、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善于总结

有些学生整天做很多习题,学习资料很多,但是成绩不理想,重点就是没有明白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解题的科学方法。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学生要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总结解题方法,清晰解题思路,只有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和课后复习、归纳的习惯

教师可介绍预习方法,在开始阶段对学生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给学生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写预习笔记,定期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把未学过的课程仔细阅读,将不明白或不理解的部分予以标注,将有关以前学过但忘记的知识进行再次记忆。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使学过的知识有层次的罗列,纵观全局、灵活运用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和物理规律去解决物理问题;同时,课后复习要布置一定的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笔记,然后进行章节的连贯复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相似物理概念、公式的比较,加深掌握

学生在学习相似物理概念、公式时,容易因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深刻混淆,学会对相似概念的比较分析,更为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和公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必死记硬背,同时减少相似概念的混淆,使学习变的更为轻松。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兴趣发展的高峰期,遇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明白其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保持物理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一般都会对实验操作感兴趣,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希望亲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实验猜想得到证实,让学生得到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

三、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1、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重视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个别的不认真听讲且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但是不能进行体罚。物理课堂教学应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作用之下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课堂教学应当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物理课外辅导。在辅导时,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对学习方法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辅导,使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可使学生成立帮带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学习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补课,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深一步的理解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认真的学习及时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

1、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般来说,教师都比较喜欢班级的优秀学生,他们学习努力,学习方法得当,成绩较好,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点。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能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出言讽刺。

2、建立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是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完成学业的引导者。如果过分强调教师尊严,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无形中就增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适当放下长者的架子,成为学生的朋友,取得学生的信赖。

3、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自尊心比较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他们一般忌讳批评,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教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学好某些知识和取得较大进步时,适时的鼓励学生。只有学会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的尊重老师,从而更为积极的物理学习知识。

五、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1、引入研究型学习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研究型学习法是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阅读、归纳等能力的而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由教师编制思考题,让学生来归纳总结。(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发挥了自身的才能,这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表达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见解,提高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发现法,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

(1)发现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动的探索发现,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用自己的思想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发现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2)发现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提高自信,改变学习心态,主动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分析,尽可能使用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当然,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通过探索钻研,找出最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物理教学办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邵宝钧.浅谈物理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09(3):2-3.

篇8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篇9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篇10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