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篇1

房地产测绘面积的数据直接影响房地产确权、权属转移、房地产登记、权证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于购房者、开发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等都非常重要。必须真正赋予市民房地产面积测算的知情权,才能有效地保护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各方利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和完善。

一、落实市民房地产面积知情权的现实意义

福利分房时期,住宅面积的测绘计算对市民来说并不重要。但“福利房”变为“商品房”后,只有保证市民对房地产面积测算的知情权,才可以保证相关各方的利益免受损失,所以对房地产面积必须“斤斤计较”。

(一)购房者避免上当受骗。

多年来,由于许多购房者不了解房地产测绘方面的情况,缺乏房产面积计算的基本知识,购房时往往听任开发商摆布,对什么缩水、谎报等一概不知,上当受骗的情况经常出现,因房产面积不准、不实引起的纠纷接连发生。《南方今报》2006年1月26日报道,柳州市34户业主在办理房产登记时发现,测绘成果报告书给多绘出一个门来,每户需要多负担近万元的房款。经过近2年的交涉投诉,业主们才要回了多付的房款。因此,只有购房者了解房屋面积计算的基本知识,买房之前就把所买房产的面积搞清楚,才能够避免上当受骗。

(二)开发商了解“家底”。

并不是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清楚房地产面积测绘。一些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人员不足、资料不全,对自己开发的房产“家底”不清。排除“缩水”的主观故意,自身也存在知识不足的问题。有的只按理论数据计算,不实际丈量测绘;有的只按设计的理论面积计算,在工程竣工之后不再过问;还有的测绘手段落后,仪器不准,计算要素不清,数据不全,导致计量不实。据百度网报道,广州一房地产开发公司1999年销售的房屋,五年后经权威部门测绘,发现建筑面积为89.6平方米的房屋应为94.5平方米。要求房主补交房款,因逾期办理房屋产权转移违约,又输了官司,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主管部门依法管理。

可以防止,违规收费或税费流失。据《半月谈》报道,北京国际友谊花园1997年底落成的三栋楼房因业主发现面积“缩水”,自己出钱请了上海房地产测绘中心进行测量,结果三栋楼实际建筑面积为5847.93平方米,与开发商标明的建筑面积相差8000多平方米,价值近亿元。有关部门竟然通知业主按存在问题的面积办理产权登记。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宗泽说:“这哪里是缩水,分明是骗钱嘛!”

二、房地产面积测算中应由市民周知的主要内容

(一)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①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的一层面积;多层永恒的各层面积总和;②房屋内的夹层、插层、技术屋及其楼梯、电梯间等;③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面积;④观光梯、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面积;⑤房屋屋面上,层高在2.2m以上的部位面积;⑥挑楼、全封闭的阳台等其他部位按其水平投影计算的面积。

(二)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包括①与房屋相连有盖无柱的走廊、檐廊;②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车棚、货棚等属永久性建筑的;③未封闭的阳台、挑廊;④无顶盖的室外楼梯;⑤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架空通廊等。

(三)多户共同分摊面积的范围。

共有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还包括套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外墙。

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之内。

三、落实知情权,保护市民合法权益

(一)参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相关单位标明要件,挂牌营业。

相关单位主要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面积测绘企业、房地产价格评估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等。这些企业在经营时必须在营业场所的墙壁或其他明显处悬挂、张贴经营房屋的实际面积、测算面积的主要数据、面积计量的主要依据、面积测绘的实施机构及其资质情况,主要测绘人员的技术等级等等。同时还要标注投诉受理机关、面积复测机关以及投诉、复测程序等。每个营业人员也要戴牌营业,实行“一案负责制”,工作人员对自己具体受理的业务从开始到办结再到纠纷处理负责到底。必要时可以将相关要素内容印成卡片,当事人人手一卡,需要时“按图索骥”。

(二)行政管理机关和执法机关要保证投诉渠道畅通,坚持高效、公正。

一是必须保持受理市民争议仲裁、复议和投诉渠道的畅通,使市民“告状”有门,不能推诿扯皮,不受理、不作为;二是必须立说立行,随到随办认真调查处理,不能草率,以致情况不明,定性不准。也不能迟迟顶着不办、拖着不办,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大事拖小了,小事拖“黄”了,最终让消费者失望,“公断”成为“难断”;三是要依法秉公办事。“公断”机关关系各方利益,要不偏不倚,不能厚此薄彼,袒护一方,损害另一方。防止管、测不分,测、售不分,管、测、售勾结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恶劣行为的发生。

(三)依法追究和处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篇2

[关键词] 土石坝 稳定渗流 自由面 迭代法

1.引言

渗流分析是土石坝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石坝边坡的稳定性、结构的安全性和坝体的经济性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实际土石坝的渗流问题非常复杂,人们通常采用数值方法求解。而在各种数值方法中,有限元法以其对复杂边界、各向异性、非均匀性和二维渗流等问题的强大适应能力而受到广泛的重视[1-2]。在用有限元法求解土石坝的稳定渗流时,渗流自由面的确定一直都是一个难题。由于浸润线的位置事先是未知的,渗流自由面属于混合边界问题,必须同时满足水头边界条件和流量边界条件。较为合理地确定渗流自由面,对于正确计算坝体渗流场、分析坝坡稳定和渗流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3-6]。

目前为止求解此类问题主要分变动网格法和固定网格法两种[1]。变网格法是将自由面作为可动边界处理,通过在计算过程中变动网格去适应在迭代过程中变动的自由面,直到计算的自由面稳定为止。固定网格法的核心就是在计算中保持网格不变,采用了扩大的渗流区域和固定边界(通常是全部区域和边界)来求解各种各样的渗流问题。变动网格法在进行渗流分析中,要不断地改变计算网格、工作复杂、计算量大。而目前的大多数固定网格方法中,确定自由面的计算较为复杂,依赖性强。

本文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先划分网格,在土石坝的渗流有限元计算中,先假设下游逸出点,计算出零孔压线,然后根据零孔压线与下游坝坡交点位置对逸出点进行修正,直到修正的逸出点和计算出的逸出点位置相同,计算结束。此时,零孔压线就是浸润线。在本质上它属于固定网格法,因此具有固定网格法的优势,同时引进了迭代法概念,清晰简单,为自由面的计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计算方法

针对平面应变问题,在土骨架不可压缩的稳定渗流条件下,由水流的连续条件和达西定律可以得到土石坝的二维渗流方程[1]

■kx■+■kz■=0 (1)

式中,kx、kz分别为水平向与竖向的渗透系数,cm/s;h为总水头,m。当kx=kz=k时,上式就化简为Laplace方程

■+■=0 (2)

考虑介质和水体的压缩性时,同样可得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kx■+■kx■=SS■ (3)

式中,SS为单位储蓄水量,表示下降单位水头时,由于土骨架压缩和水的膨胀所释放出的储存水量,m3/m。

流体的运动总是在限定的空间流场内发生的,要确定流场的分布仅靠渗流基本微分方程还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渗流问题的定解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条件,一般存在三类边界条件:水头边界条件、流量边界条件(不透水边界为这类边界中的特例边界)和混合边界条件。在进行土石坝渗流计算时,下游逸出点到下游水位之间的下游坝坡取为零孔压边界(H=Z),上游水位以下的上游坝坡和下游水位以下的下游坝坡取为给定水头边界,其余坝体轮廓取为不透水边界。

采用本文方法求解,需要先假定逸出点的初始高程,再解定解问题(1)-(3),从而求出渗流场的水头值,然后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验算零孔压等值线与下游坝坡的交点是否与假定逸出点高程相同,若相同,则认为试算结果为满意的最后结果;否则,修正逸出点的位置,并重复上述迭代过程,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与常规的方法类似,修正的逸出点位置可以取迭代高程的平均值。

本文方法的核心在于将自由面看一条近似的“几乎”不透水边界而不是严格的“完全”不透水边界,即在自由面以上,渗透流量“几乎”为0,而不完全为0。与常规解法一样,它把孔隙压力为0作为它的定义,符合传统的渗流力学概念。事实上,在稳定渗流状态下,毛细管力使自由面以上的土体内含水,用Laplace方程来不能准确地描述自由面以上的非饱和土中的渗流,但由于在通常的渗流分析对这个区域内的渗流状态并不关心,因此,本文出于解决问题的方便,把自由面上下的渗流都用一个模型来描述,并把整个坝体都作为可能的渗流区域进行分析是合理地。

3.计算实例及验证

为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下面就上述方法做出一个简单算例。假设某均质坝坝高50m,坝顶宽10m,上游水深40m,下游水深5m,上下游坡率为2.0和1.5,未设任何排水设施。该算例的有限元网格如图1所示。

计算中迭代过程中,需要修正逸出点的位置,即需要对其附近的网格进行局部修正。因该处的计算结果是迭代收敛的控制因素,如果网格修正后单元变得过于奇异,会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修正网格时需十分小心。同时,当假定的逸出点高程与其实际值相差不太大时,孔压分布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浸润线的位置相差也不大,只是在其下游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迭代的精度可以控制得低一些。本文计算结果见表1和图2。

由图1可以看出来,采用本文方法计算时,网格完全不受自由面位置的限制;同时,在假定逸出点的初始位置时,都可以设下游水位为逸出点的初始高程。表1给出了各次迭代计算的结果,这说明迭代的收敛值是18.76m。

图2中给出了坝体孔隙水压力的等值线分布图,根据其物理意义,孔隙压力为0的等值线即为浸润线。这些结果与文献[6]的结果是相吻合的;从计算结果中还直接地反映出,自由面以上的土体内具有负孔压,这些都与传统渗流理论的定性解释是一致的。

4.结论

本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1)在求解土石坝稳定渗流时,把坝顶轮廓线看成不透水边界,只需要通过几次迭代就能得到较好结果。此方法原理可靠,实现方便,同时简化了计算工作量,可用于考虑复杂土工边值问题的渗流稳定评价分析。

2)基于上述概念,简化了分析程序的开发,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通用软件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等优点。这为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参 考 文 献

[1]李广信.高等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3-234.

[2]杜延龄,许国安.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法和电网络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125-127.

[3]柴军瑞,件彦卿.岩体裂隙网络渗流自由面的确定方法[J].工程勘察,2000(01):20-21.

[4]徐千军,张建红.确定稳定渗流自由面位置的一种简便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9,(12):418-423.

篇3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vb.com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篇4

关键词:云计算;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07-02

高性能计算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发一场新的变革,众多领域出现新的模式,逐渐形成以“云计算”为平台的多种应用。云计算的特点是高可靠性、超大规模、虚拟化、高扩展性、通用性等基本特点。云计算不受时空、机器等方面影响的新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信息获取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更为方便与准确。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改进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当前重大社会课题。下面重点从计算机基础硬件、软件以及网络技术教学等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更好的了解,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与传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差别,更好的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1 中职计算机基础硬件教学内容

传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硬件部分的介绍重点是关于“冯诺依曼”结构中的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分的介绍,在硬件介绍方面强调以传统个人电脑为对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定位在普通个人电脑的结构组成上。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个人电脑之外的多种计算机设备开始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比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学生对这些方面知识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应该适当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加以补充。重点来讲,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1.1 计算能力实现快速增长

计算机在硬件技术发展迅速,在计算能力上实现快极速增长。计算机在“双核”、“多核”等处理框架逐渐设计与推广,提升了计算机硬件数据处理能力,这也进一步拓展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例如个人电脑能提供网络应用、小规模科学计算等方面的服务。

1.2 形式呈现多样化

当前已经增加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充分结合当前的通讯网络,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云应用,将来也会出现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产品,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上面谈到的这些应用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是很少涉及到的,或者是与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不那么紧密。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过程中,应该注意将“云计算”的应用加入到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便将最新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了解当前计算机使用情况。

1.3 计算机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云计算”实现了实时计算、善适计算,人们在使用“云端”设备,就能实现对智能家电的控制、实时接收信息、接收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这些基本应用已经在生活中逐渐得以实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对这一方面的知识需求更为强烈。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对这些部分的相关内容涉及相对较少。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还应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再次补充。

总的来讲,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硬件部分的内容,应该与当前“云计算”的情况相匹配,需要时刻关注“云端”设备的相关内容,主要包含智能化手持设备的介绍,比如智能数码、智能手机、电子书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辅助相关的实例加以适当的介绍,让中职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最新的科技设备及其应用。

2 中职计算机基础软件教学内容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软件教学,重点是操作系统软件与桌面软件。当前,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的技术的日臻成熟,云端设备已经开始脱离计算机操作系统架构的平台,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出现了新的云应用。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软件教学方面的内容,还应该补充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

因为计算机逐渐得到了普及,很多学生在初高中,甚至是小学阶段,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已经一定的熟悉,该部分的内容需要加以精简与压缩。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结合当前“云计算”普及的大好形势,适当补充云端设备方面的系统教学,例如当前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使用了IOS。

2.2 操作软件方面

中职教师在办公软件方面,在OFFICE办公软件在教学基础上,补充相关的在线办公软件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是云应用的具体情况。比如baihui等。中职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重点讲述和传统OFFICE办公软件的区别,对其优点、缺点也要加以介绍,方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2.3 讲解手持设备方面的内容

中职教师在对常见的操作系统软件与办公软件内容加以补充的基础上,需要从云端设备的特点出发,补充手持设备上的常见软件教学。在这方面应该使用如“谷歌地图”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做到新颖独特,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3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网络技术教学内容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网络教学部分,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学生不断增长知识方面的需求。当前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在“云计算”方面的内容不断加以普及,将“云”应用作为平台的方面非常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少。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入上面谈到的具体内容到课堂之内。例如创建校园无限网络技术方面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当前城市积极开展的3G移动通信技术与2G移动通信技术的区别,以及这些技术所要面临的考验。从上面谈到的相关内容出发,在原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无限网络方面的技术,包括3G手机网络、无限局域网建设、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等。针对每一项技术的讲解,应该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应用实现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知识不至于过于空洞,这能有效吸引广大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

4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注意事项

从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课程应该从自身专业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设计,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和设置的专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中职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应该与专业相匹配,并且要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加以适当结合。当前承担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寻找云计算相关情况,确保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服务和本专业能实现有机结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有效契合,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前的会计教学,教师可以重点探讨手机邮件使用、云办公软件等。

总之,在当前云计算背景下,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和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发生明显的改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新的内容不断出现。在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将更多的知识补充到教学之中,不要只是局限在教材内。云计算出现后,出现了新的体验、技术与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使用,只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作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新的技术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等。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重点从硬件部分、软件部分以及网络教学部分等三个部分进行适当的改革,特别是在当前云计算教学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要做到科学改进,适应未来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旌. 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10(23).

[2] 袁国骏.浅谈云计算及其发展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9(2).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艺术类专业手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32-01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今计算机也在音乐、艺术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作为艺术类院校,如何根据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同时兼顾其专业特点,进行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而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新型艺术类人才。

目前艺术院校大学计算机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现状:

1.如今计算机非常普及,新入学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或者在中学已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2.艺术院校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是充分肯定的,但认为计算机与其所学专业并无关系,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艺术院校专业特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其他院校不同,现在尚没有非常适合艺术院校使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

4.艺术院校现有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音乐和艺术不了解,在教学中就难以根据学生专业需要进行计算机教学。

5.教育部颁布了20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涉及艺术表演、美术、影视、传播、艺术管理等多类学科,各个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又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艺术院校计算机教育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必然影响教、学相长,所以应针对问题尽快建立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模式和理论,使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化、规范化。

二、艺术类专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艺术院校学生使用计算机在其专业方面应用非常少,原因是学生对计算机在其专业方面的应用不了解,或是由于自身计算机水平所限而未探索和尝试。其实计算机科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影视、创作、表演等多种领域。比如对音乐表演类专业学生来说,通过电脑音乐软件,完全可以模拟出一个庞大的乐队来演奏音乐。无论是乐理、和声,还是复调、配器,都将从抽象、繁琐而走向形象、直观。如今电脑音乐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电脑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演奏,也不具有人的演奏技巧,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脑音乐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在音乐制作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必将在音乐教育领域展现美好的前景。因此,对于从事音乐类专业的艺术院校学生来说,除了具备自己本专业音乐演奏技术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将两者结合起来,为自身的专业服务。

艺术类专业多样,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设计。总体来说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计算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注重运用计算机科学解决学生专业方面的问题。前一方面的教学成效,决定了后一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应首先做好前一方面的基础教育,然后逐步引入到后面的教学。

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及专业特点,提出了记录型、交流型、创作型三种渐进式教学模式。

1.记录型。记录型是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这一类型的课程内容,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交流型。艺术院校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和交流的需求是比较多的,学生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络上搜索到各类音频、视频资料来学习,收集音乐乐谱,与他人交流专业知识,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共享等,计算机网络能为学生的艺术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便直接决定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这个有效工具来交流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的教育是交流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创作型。前面两种模式是从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到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基本满足了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和专业学习的要求。如今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产生了很多艺术类创作软件,这些软件对于提高艺术创作效率以及提高专业水平都非常有帮助。在学生具备前两种教学模式要求的前提下,应该教授艺术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打谱软件、西贝柳斯、photoshop、网页制作等,以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主要是收集艺术资料、交流艺术体会、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成果。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以个人信息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结合记录型、交流型、创作型培养模式,建立适合艺术院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对于记录型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为公共计算机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概述、windows、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和计算机网络概述。艺术院校的学生平常使用电脑进行文档编辑等方面的操作比较少,应用的技能也要求不高。一般仅限于打字、word文档编辑、表格设计、音乐符号输入等方面。因此,应简化理论知识讲解,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对于交流型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网络交流和较高级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包括PowerPoint、IE、QQ、资源下载、信息共享、信息检索等网络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案例,增强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方便学生日常学习交流,基本扫除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障碍。

对于创作型教学,是在完成记录型和交流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能力培养,培养目标是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创作或具有与专业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艺术院校专业较多,专业软件也非常多,如何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计算机软件教学方向、设计安排教学课程是摆在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难题。经过对艺术专业计算机软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提出艺术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讲解如何运用这些软件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在专业方面的应用能力,解决专业问题。对于作曲和美术类专业,已经开设有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则设计安排了有助于专业今后发展的课程。

通过对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具有艺术院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四、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法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一学年,根据上面所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设计安排用三分之二的学时进行记录型和交流型培养,剩余的学时安排创作型培养。在教学中,应简化计算机内部的讲解,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精讲重点知识,多加强学生上机实践。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教育教学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和其计算机操作、练习量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基础训练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分开进行,导致学习与实践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该采用边教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就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印象。并建立计算机基础网络教育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余也能接受继续教育。

在授课时,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动手实践需要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本操作的教育,设计教学案例,呈现应用场景,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练习,在个别知识点引入专业元素,比如音乐符号输入、个人艺术简历设计、比赛结果计算和排名、曲谱演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多,教师指导有力的目标。

五、结束语

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应用,对于拓展艺术领域,开拓视野、扩展就业面非常重要。艺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起步晚,存在的问题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其他高校的经验,通过分析艺术高校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建立了艺术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并提出了记录型、交流型和创作型三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目前没有适合艺术院校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从而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与教材联系不紧密;二是缺乏既懂得计算机教学也懂得音乐艺术教学的教师,使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注: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07SB114)

参考文献:

[1]赵致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6年第2期.

[2]姚瑶,面向不同专业、层次学生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9期.

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应用 期末考试 题型 内容 基本原则

一、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试卷题型及现状

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组编,陈素主编、潘永雄主审的《计算机应用》(2003年2月第1版)多年来被指定为广东省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必修教材。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述了计算机操作的必备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病毒防治、中英文录入,以配图等方式分步骤、详细清楚地介绍了Windows2000、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2000、Internet基础及应用等。按照技工学校相关教学规定,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技工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由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科任教师负责设计试卷,同时出一份期末考试A卷和一份期末考试B卷,将A卷用作正考,将B卷用作补考。

在现实的考试活动中,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出期末考试试卷时,依据平时教学实际,采用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不同的考核方式,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中级),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从试题库中调取题目组合试卷,按照相关专业部(系)的具体要求,让考试题目尽可能多地涵盖所学知识点。采用百分制,分为6种题型,如理论题(20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文件管理题(10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Word排版题(15分,共2小题,其中第1小题为8分,第2小题为7分)、Word制表题(10分,共为1小题)、Excel操作题(20分,其中初级考试的为4小题,中级考试的为5小题)、网络制作(15分,共为1小题)、PowerPoint操作(10分,共为1小题)。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中级),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机房,计算机考试系统自动计时,时间一到,系统自动强制性退出,并且给出评分,科任教师即可得出中技生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然后依据所在技工学校的“学生课程成绩综合计算办法”,采用期末卷面成绩占课程总成绩60%和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40%的实操要求,进行综合核算,即可得到中技生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方面的总成绩。

二、导致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现实情况的相关原因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所出的试卷,依据相关中技生的实际和其专业教学的实际,所出考核题型比较固定,在考核知识点方面却比较灵活。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导致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相关现实情况的相关原因有以下三点:

1.传统考核使科任教师采取选择和坚守的态度

长期以来,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核已经形成了由科任教师运用机房设备对中技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的传统,由“笔试+机试”的方式慢慢地过渡到全部采用“机试”的方式,不断完善机试的题型和时长,使得计算机应用的考核方式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基础课程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若是没有新的理论支撑和重大的过错,势必难以出现较大的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计算机应用课程现有的考核方式还会在技工学校得到坚持和贯彻。作为技工学校的科任教师,能做的就是让中技生在平时学得扎实一些、在考核系统中考得好一些罢了。

2.省级计算机统考方式为现有考核方式提供支撑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面临较大压力,现在社会上的用工需求比较实在,若中技生在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方面比较缺乏,其就业竞争力势必略逊于具备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准职场人员。而且,很多省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将计算机中级等级证书与中技生的毕业证书进行挂钩。这两种实实在在的压力,迫使技工学校在平时基本上依照社会的实际要求和省级计算机统考方面的考纲来组织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而在进行课程考核时,也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中级)对中技生进行考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该课程现有考核方式的现实情况。

3.高效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中级)为现有考核方式提供生命力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结合当前中技生的现实情况和其所持有的综合能力,依照省级计算机统考的考核标准,对现在的中技生进行相关考核,帮助学生寻找课程知识点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使其更加清楚地明自身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现状,进而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统(中级),不断地进行改正和操练,使其实际操作能力获得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中级)的运用,也使科任教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应用科任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相关的工作效率。

三、设计试卷考核题型和考核内容的基本原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设计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试卷时,针对考核题型和考核内容方面的考虑,也适用于这句民谚。结合中技生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技工学校的相关规定,参照笔者本人的一些实践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试卷所涉及的考核题型和考核内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现实性原则

针对中技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操作能力不强的现实,计算机专业教师在确定计算机应用期末考试试卷的考核题型时,应当按照省级统考的要求,结合学校相关专业部(系)的规定,对中技生进行考前练兵。就当前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期末考试试卷的考核题型不易做大的变动,但是在题量方面有待商榷,例如多安排一些操作题,以增强中技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用理论题题型来考核中技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

2.科学性原则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出计算机应用期末考试试卷,是为了检测一定时期内中技生群体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到位,将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视为一种检测的工具和手段而已,所以笔者认为,依照题型、题量和考试时长,计算机应用课程期末考试试卷所涉知识点在计算机应用课程全部知识点中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不宜达到100%,占30%~40%比较合理。

3.难易适中原则

篇7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课程 差异化 教学新体系 构建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技术就是我国引进的众多国外先进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它对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教育单位愈来愈重视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但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必须要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差异化”教学体系就是在改革过程中开发一种新型教学体系。它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众多缺陷进行了弥补,且根据现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差异性的教学,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还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本文首先对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如何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

一、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难以实现差异化教学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而言,要提高其教学质量,就必须要重视差异化教学。因为家庭条件、地域、爱好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学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根据调查显示,来自于城区且原学校教学条件好的学生,因为原学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故而其计算机基础较为扎实;而来自于山区且原学校教学条件差的学生,因为原学校未开设计算机课程亦或是缺失相应的教学设备,故而其计算机基础较差。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未对学生的这类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极不合理。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学习数据库运用等方面的知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学习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软件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学习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总而言之,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有着极大的差别。学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这点。而现今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就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还普遍采用的是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材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毫无差异化可言,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

(一)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在开课以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一次大摸底,了解学生目前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比如可以在新生刚进校的时候,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检测,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第一层为分数在85以上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好;第二层为分数在70~85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一般;第三层为分数在70以下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差。

(二)建立有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分层以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生刚入学时的摸底测验,以学生的分层为基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第一层的学生,制定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对于第二层的学生,制定强化性的教学目标;针对第三层的学生,制定发展性的教学目标。

(三)安排有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安排计算机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区别对待,突出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普通班学生必须要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Internet的基本使用等知识;其他对计算机知识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应该设置与其专业相符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总而言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必须要满足第一层学生的需要,再适当提升难度,调动第二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第三层的学生,因为其计算机基础较好,可以进行专门的提升训练。

(四)创新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差异化教学体系而言,必须要有相应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与之配合才能实现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创新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普通班学生,应该侧重于精讲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采用一些恰到好处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对计算机知识有特殊需求的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其专业特色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计算机知识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高校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差异化教学体系,制定有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安排有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创新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华.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263-264.

[2]江静岚.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32):119-120.

[3]杨诗琦.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226-227.

篇8

关键词:计算思维,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计算机学科,教学方式

0引言

在中职时期学习的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不多,大部分的学生是在中职课堂上刚开始了解计算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当前社会很多的岗位都需要使用计算机,所以在学校学习中,需要对计算机的各项技术进行重点学习。老师要提高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在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该着重对学生计算机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计算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几点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1计算机的计算思维教学现状

计算机的计算思维。在计算机这门科目的教学中,计算思维是一个关键的学习内容,计算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使用极端及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并且加深理解,这个思维是个人的一个思维活动,不是能够看见的内容,是思想上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让中职学生对这个思维进行简单的了解并且学习,在教育界有相关的教育者对计算思维这个概念进行了更加深入和详细的解释,把它分为了三个方面,计算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意识,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计算思维水平,主要是通过计算和方式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方法有常见的迭代法以及递归法,计算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使用计算机对问题进行更好地解决,在进行问题的解决中,使用计算机中的软件系统或者是硬件系统,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训练。中职计算机科目教育现状。(1)中职学校中计算机科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都很单一,过去的教学内容还是发挥着主导的地位,大多还是只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或者是常见办公软件的常规操作进行教学,也有一部分的内容更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在上述的前提下,加入了VB这一语言教学内容。这种内容和方法都不能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没有制定全面系统的科目教学体系,且教学中涉及内容落后而且单一,不利于学生深入地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2)计算机学科教学方式不新颖,受到以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在这种固化思想的影响下,计算机科目的基础教学方法都是基于考试的内容展开的,具有机械化的特点,学生也只是在应付考试的前提下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方法,没有达到显著的教学成效,在对课本进行教学时虽然加入了让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但是还是受到应试思想的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出上机操作的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

把计算机思维作为主要的指导方向进行计算机科目的教学改革。(1)计算机科目的教学内容方面,对计算机科目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各种信息化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学生可以使用各种信息化的方式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而且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计算机科目的老师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手段的具体了解,并且将计算机科目教学和这些先进的手段充分融合起来,找到其中可以利用的手段以及信息,在对学生进行计算及科目的基础理论以及上机操作的教学时,丰富教学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结合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科目课堂的积极性,在这个前提下,就会进行主动的学习,有效地扩大教学范围,延伸到计算机的操作学习中来,对以前单一的方式做出改变,尽量减少只有理论知识的计算机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上机操作的机会,教学的整体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实践展开。(2)计算机科目的教学方法方面,老师的教课方式应该和计算机科目的基础教学改革内容实施同步进行,职业学校的老师队伍应该对计算机科目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中重点分析和研究,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实际的课堂过程中。对计算机科目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时代不同,在计算机科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变化。中职老师更应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具有灵活的变化思维,而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合理的进步,不能一直保持不变的方式和思想,陈旧落后的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的具体需求,老师要及时对时代中的新技术,或者是新理念进行了解并且接受,及时结合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灵活的教学方面的变动。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手段,高效的教学手段有很多,老师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将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结合起来,当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水平和情况,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课方式。目前,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案例教学方法,设置目标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开放自由实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在计算机科目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以这个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计算机科目教学中注重对技术的应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要进行专业技术科目的学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多个科目的学习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计算机科目能在这些科目中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学习计算机科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进行上机操作得到实践之后,在以后的学习或者是步入社会工作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合理的使用到工作中来。当前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学生在学校对相关技术知识进行了学习,但是到了社会上还是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准确的应用出来,这种情况是很多见的,基于这种现象,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对应用这一项内容提起充分重视,并且在计算机科目的教学中贯彻这一方面的内容。比方说,在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科目的教学中,Excel表格是必学的办公软件,在对它进行教学时,主要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先是对基础理论概念的教学,然后是对基础的使用进行操作的时间,最后是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相应的使用,在进行不同计算机科目内容开展教学时,都要灵活使用差异的教学策略,在进行策略的选择是,需要将基础知识和具体的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受到这两个方面特点的印象,基础理论能够推动发实践的发展,实践是对基础理论的验证过程,在进行Excel的教学中,应该做出相应的思考,怎样更好的分析基础理论,如何将基础理论合理地应用,怎样就具体应用展开更好的思考。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在使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学习,对知识实现就一个知识点进行多个问题的思考。计算机科目的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机会锻炼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计算思维的锻炼,就需要从日常的教学中抓起。在当前的应试模式下,很多的老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指标,这个现象存在在每个科目中。课堂中,老师将课堂的时间计算好,更多的是计算课堂时间能够让自己讲多少基础知识点,课堂时间够不够用,这是每个科目的老师重点关注的内容,极少有老师会将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这种方式就将学生和老师的地位颠倒了,在目前时代的要求下,对人才在思维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结语

实践表明,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合理地建立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大大推进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这个过程中,中职的老师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需要及时结合时代特点,改变过去的陈旧思想,完善计算机科目的教学内容个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技术型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05):51-54.

[2]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05):35-38.

篇9

人才市场调研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就业需求的动向,能够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对于计算机人才而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更加需要借助人才市场调研,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此帮助学校提高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此,本文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城市进行调研,涉及调研单位和企业包括软件开发公司、传统制造业企业、服务类企业等,以此,提高计算机人才市场调研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分析。通过对调查企业管理人员反馈意见的整理,计算机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认为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计算机人才市场对于人才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层次结构、就业意向、综合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在就业市场需求大、人才素质要求高与各类计算机人才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换言之,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是由于就业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与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缺陷造成的,导致人才市场的供需结构不合理。通过对计算机人才市场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在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下,突出呈现出部分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忽视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技术技能同工作实际需求相脱节,部分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与技术基础知识的忽视,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能力不足,不能迅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此外,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基本能够满足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网络、编程以及多媒体等方面的技能表现出应有的能力,能够满足公司对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但对于公司而言,公司仍然需要对刚刚步入工作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强化培养,绝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工作过程中,都是担任基本的公司任务,无法独立参与或者承担一个具体项目,日常工作中从事重复性简单工作,导致企业人才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短缺。并且,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相对匮乏。软件编程、网页制作、网络维护、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岗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但在同客户和上下级沟通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匮乏,这些能力给职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毕业生必须从自身出发努力克服的缺点。

(二)学生课程体系。本次计算机人才市场调研的主要领域和企业集中在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网络安装与维护公司、物联网公司。而这些公司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公司。对于软件公司而言,现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开设的C、C++、JAVA、SQLSERVER、JSP等专业课程对于实际工作而言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是软件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但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导致理论脱离实践,需要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进行实习,以此帮助其在步入工作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此,高校在开设编程方法、编程理念等专业课程和授课过程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网络公司。通过网络公司的反映,我们发现网络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网络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公司变革加剧。然而,学校在授课过程中,教程改革和授课创新速度滞后,致使学生在步入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为此,为适应网络公司的发展,高校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市场和社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对于新技术的接触和了解,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3.网络安装与物联网公司。目前,高校针对网络安装公司和物联网公司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是应用型的,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等等。这些课程原理性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欠缺动手能力。同时企业需要兼具计算机编程、网络软件设计与阅读等能力,换言之,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

二、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为应对我国信息化建设浪潮的来袭,同时提高我国信息化技术的综合竞争力,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市场需求和认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此,本文结合市场调研发现的问题和就业现状,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设心理分析课。心理分析课程的开设帮助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历、知识与兴趣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未来个人择业和成才的影响。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学历再高,若无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一方面心理分析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分析、自主阅读、个性养成、艺术素养的培养等,提高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二)创新计算机专业课程。以市场为导向,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和信息化技术变革,在学校开设有针对性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除必需的软件、网络课程以外,还需要在不同计算机方向进行交叉学习,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邀请企业、产业等领军人物到高校开展讲座,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同时积极开设部分管理课程,为未来学生独立负责项目提前做好管理知识的储备。

(三)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科技文档、演讲文稿的编写,在写作课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写作能力、修辞技巧、专业术语等的使用和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公众演讲活动中,构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编程、网络管理等小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写作能力。

三、结语

篇10

1.1学校方面,师资力量有限,课程设置少,机器设备不多

除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不高,重视度不够高以外,学校方面也有许多做的不足的地方。例如,从师资方面来讲,学校招聘的多数计算机教师都是配备给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对于公共课教授的教师,多数都是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这样就会造成一个老师的课程安排太紧,一个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课程太多会使人过于劳累,间接的导致课程质量下降。并且对于计算机公共课配备的师资,水平也有限;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学校对于师范类学生安排的计算机课最多一周上一次或者两次,这是远远不够的,会让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不够;从机器设备方面来讲,许多学校的机器数量不足,并且设备不够先进。并且给学生安排的上机次数太少。平时讲课多数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太差,学到了理论知识没有办法很好地掌握到实际的应用中去。

1.2从教师方面来讲,讲课的模式守旧,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现在许多学校的公共课的计算机教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授的知识多数针对性不够强,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这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不能紧紧的跟随时代的发展,远远不能做到和时代的进步接轨。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讲,他们在计算机方面要掌握的东西分浅析师范类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罗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三个板块,一部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一部分是技术层面的,例如对多媒体网络技术软件的应用等。还有一部分是对于实际操作方面的要求,例如教给师范类学生如何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应用网络技术,如何把授课的内容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而公共课的计算机教师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没有针对师范类学生应掌握的这些技术来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对于师范类学生教课的内容的实用性也不够强。除了缺乏针对性以外,多数教师的讲课模式也比较守旧,他们多数采取传统的讲课模式,只是一味的在讲台上讲,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同学们坐在下边听,死记知识点,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且讲授的内容多数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上机的次数太少,以至于学生没办法很好的将讲授的理论知识和上机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2针对师范类学生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提高师范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视程度

要想提高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首先要从思想上让他们对计算机重视起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从兴趣方面入手,可以先给学生看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影片,讲故事等等。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调换课堂上的角色,教师由主导者转换成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将任务布置下去,做一些必要的引导之后,后续工作就交给学生来做。让学生发言,让他们开动脑筋,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答案。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采取激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大家就会有一种竞争的意识,大家都希望获得肯定,这样就会不断的督促他们进步,督促他们进行思考和创新。在巩固他们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2.2教师应针对师范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应该再像以前一样,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授同样的基础知识。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应太空洞,应该针对性强一些,实用性强一些,操作性强一些。对待师范类的学生,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把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很好的结合到一起。多安排一些上机的机会,让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师范类的学生还应该有一些应用层面的能力,例如以后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课件,那么现在对师范类学生的课堂讲授内容中就必然要包括课件的制作问题。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以后的教学中更是离不开网络多媒体,那么这就需要在现在课堂的讲授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多媒体网络的知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软件制作等等。总之,对于师范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2.3校方应合理安排课程,加大师资队伍

提升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学校方面应该针对师范类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为他们安排课程。有效的增加时间是提升成绩的有力保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计算机课程,这里所说的增加计算机课程不一定非要以单纯学习计算机的形式来上课,也可以在学习其他相关科目的时候加入对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指导,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长此以往,是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的,并且这样学习不会像一味的坐在课堂上学理论知识那样枯燥。除了合理的安排师范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课程以外,还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尽量做到一个教师带三个班级或者三个以下的班级,这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使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除了要加大师资队伍以外,还应该保证师资的质量。当然,除了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对师资力量进行补充以外,还应该更新设备,以保证教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2.4教师应该注意对教材的选择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