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的总结

篇1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概述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当前在实际开展上具备一定优势也面临一定挑战。首先,由于职业化教育本身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中职教育的认识逐渐科学,当前中职机械专业生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这也使得诸如机械制图等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上较之以往顺利了许多。其次,在新课改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的实际压力也相对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机械教学本身也需要作出较大的改变。

(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新特点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当前也呈现出了新特点。首先,当前整个社会对于机械制图人才的实际需求发生了改变,这也就要求国内中职阶段教育需要作出一定调整与改变以适应外部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其次,新课改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本身需要进行转变,这一转变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国内中职阶段教育教学本身所发生的变化也会体现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之上。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实际上表明了国内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的新趋势,而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与存在也要求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微课及其对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意义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凭借形式上的新颖性及效率上的优势迅速成为了教育方式创新的代表。当前,微课在初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都获得了广泛应用。伴随着应用范围的增加,微课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注重在各自领域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课应用以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这一目标。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微课本身是一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其在应用上也需要遵循一般的原则与方法。

(二)微课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意义分析

微课这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能够直接促进中职学生实际学习质量的提升。微课本身能够使得关键性知识得到集中讲解,这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就有很大的优势且能够将教学实际效率进行极大程度提升。此外,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微课在机械制度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实际学习成绩,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上更为顺利。国家在2016年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这一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三、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理论知识的微课讲解

微课可以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上进行应用。中职机械制图实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对于一般性理论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也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制图。在理论知识的微课应用上可以将单独章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微课讲解。例如,在点线面相互结合这一重点理论知识讲解上,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便可以通过前期进行微课资源搜集的办法利用课堂内某一时间段进行重点知识微课讲解使得学生对于重点值得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上的应用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微课讲解这一环节的应用,理论知识本身对于机械制图能力提升就极为关键,而这一环节上微课开展效果的好坏自然十分重要。

(二)重点知识总结上的微课应用

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重点知识总结上,学生进行机械作图实际上需要运用到众多知识,特别是在其完成相对复杂的制图任务时会对于多种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建议中职机械制图教师应当每周对于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与梳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构建出知识结构图并通过微课这一方法进行重点知识总结与讲解。中职机械制图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上存在着学习习惯较差这一具体问题,其对于重点知识难以把握且注重复习所学知识。这也要求中职机械教学教师需要在知识总结上的微课应用进行更好的设计并将复习意识传递给学生。

(三)手工作图上的微课应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提升学生手工作图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尽管当前依托电子计算机和制图软件已经越发普遍,然而掌握一定的手工作图能力依然是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大多数教师对于微课的应用存在着认知上的错误,微课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实际上可以应用到手工作图教学之中。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机械制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6-01

相对来说,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时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效果,教师更加关注最后的结果,而过程并不是他们所能够掌控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将教师看做是一个辅的教员,而不是马首是瞻的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很多的课程都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取得一个积极的成果。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到《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并且对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此,该文主要对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机械制图》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应用的时候,首要的工作就是任务设计。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任务设计对后续的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第一,精确地分析教学内容,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任务目标。《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教师的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应该以“圆弧连接的画法和平面图形的画法”为重点,同时以4课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目标为“按照正确的绘图步骤绘制图形,会光滑连接圆弧”。任务目标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目前的《机械制图》偏向于实践,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难度,同时在实际应用当中,也提高了考量标准,按照上述的方式来进行,相信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第二,分析学生特点,确定任务项目。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制图》的时候,并没有办法一次性学会,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同时逐步增加实践。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首先教会学生画作图基准线,确定图形位置;其次是教会学生绘制手柄的后端与前端;最后是画尺寸标注。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要有理有据,务必让学生亲身体会、透彻理解。

2 任务实施

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教学《机械制图》,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本文认为,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阻碍和教师的教学阻碍,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牢固掌握,并且深刻记忆。首先,引导任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起始阶段,并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加以指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应用。其次,演示任务。学生要想充分的掌握《机械制图》当中的每一项知识,就必须根据教师的演示来学习。教师在演示任务的时候,要用三角板和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按照步骤去绘制和讲解图形,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及时的讲解,避免落后。第三,执行任务。当教师全部讲解结束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不要设置过高的目标,基本上与他们现阶段的能力和理论相结合即可。教师在点评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软硬兼施”,硬性规定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其他方面的窍门则以灵活的方式去授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零件图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任务:读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自身观念,教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导。之后,教师对读零件图的方法进行讲解。最后,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留存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3 任务总结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到《机械制图》的讲解中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进行任务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众多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同时不要完全肯定,避免展示作品的学生出现骄傲心理。之后,让学生互相点评,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形成良性的互动,一边竞争,一边互相学习,一边进步。通过互相总结、点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最后,教师展示出最正确的做法和理论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避免因为小问题影响日后的应用和后续学习。《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关键在于灵活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否则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4 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是并没有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原因在于上述的三个方面(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没有良好的配合,有时候是“头重脚轻”,有时候是中间内容过于空泛,有时候是总结的不彻底,与前面的教学相违背。在日后的教学当中,首先要从《机械制图》的本身出发,既不能与大纲相互背离,同时又要符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各项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有些知识在教师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双方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出现错乱。以后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发挥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且遵循稳扎稳打的方式。

5 结语

该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长期的应用效果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越来越理想,很多的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一些连续性的任务或者是关键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减少了硬性教育的不良后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 赵明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篇3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AutoCAD》;一体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学一线教师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于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大多数有工科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AutoCAD》这门课程,这极大丰富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也改变了《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错。笔者从事多年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总结了一些关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下文将围绕《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番探讨。

一、当前《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有工科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制图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第一、二学期开设《机械制图》,第二学期增加开设《AutoCAD》,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机械专业教师讲授《机械制图》,而由另外一位教师讲授《AutoCAD》,这种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设课程方式导致了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与脱节,造成了学时浪费,教学效率也不高。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体会,学起来也因此觉得似懂非懂,所以在《AutoCAD》绘图时只能照搬照画,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教学效果还很差,甚至受学时的限制,有些学校的工科类专业的班级干脆就不开设《AutoCAD》课程了。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与《AutoCAD》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本质上来说,《机械制图》和《AutoCAD》都是讲授绘图和识图知识的,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之处。《机械制图》主要利用绘图工具,如三角板和圆规等,根据已有的制图知识,依靠绘图技巧和经验逐线绘制,而《AutoCAD》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图工具,具有甩图板功能,可以通过交互式绘图方式,绘制出高精度图形。但《AutoCAD》技术的应用仍以《机械制图》中投影理论和制图标准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说,《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AutoCAD》绘图不能脱离而独立进行,必须在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才能应用《Auto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制图。《AutoCAD》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讲,《Auto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等。因此这两门课程关系紧密,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主,实现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是以《AutoCAD》绘图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的,结果并没有多少学生以绘图设计为工作,而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线的操作工,只要会看图就行了。时下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表示,很多中职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难学,难以掌握。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充分利用《AutoCAD》形象、生动的特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能直观、便捷地学习制图理论,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这样不仅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而且《AutoCAD》中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丰富得多,可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融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必然。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探讨

(一)整合课程。

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以《机械制图》基本理论为前提,以企业的实际需要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绘图原理、看图、识图能力,以《Auto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此,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模块:国家标准、画法几何、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三维轴测图。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教学模块的设计。

教学模块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以“识图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来设计教学模块内容,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每一个模块单元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同时,按教学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资源。如在基本理论部分,依据教学内容构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型及制作教学课件,如点、线、面的投影分析、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剖视图画法等教学内容,均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识图训练部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识图训练作业,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生动形象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践主要在实验室进行,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和绘图技巧。通过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双重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基础,绝对不能抛弃,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手工绘图技巧,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AutoCAD》的绘图功能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一体化教学训练,让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是一种双重实践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大大增加了学生绘图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成长为一个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3. 交错融合教学。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不可本末倒置,应以《机械制图》模块为基础,将《AutoCAD》的各教学模块有机融入其中,但这种融入不是简单地穿插。在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讲完《机械制图》中某一模块的内容后才能接讲《AutoCAD》模块中的内容,有时两模块可结合在一起讲解。把《AutoCAD》作为一种绘图工具来使用贯穿在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机械制图》的绘图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2)《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3)《机械制图》的轴测图画法与《AutoCAD》的三维绘图基础相结合来讲解;(4)《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融入《机械制图》尺寸注法中;(5)《机械制图》的机件表达方法融入《AutoCAD》的图案填充及视图缩放与移动;(6)《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与《AutoCAD》的模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来讲解。这样可用较少的课时讲解《机械制图》,而留多一点的课时用在《AutoCAD》计算机绘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 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型人才。结合我校几个工科专业:机电专业、模具专业、汽修专业,我们可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三大模块,即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岗位群或工种群。例如:汽修专业可选择基础模块;机电和模具专业可选择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对一些优秀学生可提出较高要求,鼓励他们熟练掌握绘图技巧,参加绘图员考证,同时选择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来学习。实行这种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培养目标及工种要求,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

《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学时比例为2:3,也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为2,《AutoCAD》课程为3,学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80学时,《AutoCAD》为120学时。《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单纯的知识考核,应建立起以识图能力为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AutoCAD》上机绘图作业,平时的上机练习及笔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五)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1. 教材要配套。

组织编写整合后的配套教材,将《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内容优化整合后有机融合为一体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校本教材,教材中要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AutoCAD》上机练习内容,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2. 对师资的要求。

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应具备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过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把自己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AutoCAD》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 相应的硬件设施。

教学改革是关键,硬件环境是基础。除了要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绘图实验室,还需进一步加强软件、硬件建设。硬件设置主要是指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总之,《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我们不断去探索。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要跟随企业的要求而改进,要按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要面向企业,勇于实践,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梅.CAD与《机械制图》的整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篇4

论文摘要: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如果运用不恰当。可能会走入误区。本文从多媒体使用.CAD与制图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对《机械制图》教学雷注重的几个融合作出了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职业教育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难的。高职学生源大都是高中筛选后的较差生源,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生源数的下降,乡镇一级的高级中学也加入到职业教育竞争的行列中,生源的质量逐步下降,这门课程大学生学起来都有点难度,对于职校生来说就更不容易了。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到了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2 《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过Ⅸ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Ⅸ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篇5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该养成的教学习惯做了有益探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效果好,则学生后续的学习势如破竹;效果不好,则学生后续的学习举步维艰。

 

因此,能否带领学生入门,赢得开门红考验着每位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也深知自身责任,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期望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

 

但各种探索的实施都离不开授课老师本身,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位有着良好教学习惯的老师将这些探索付诸实践产生的教学效果远比没有良好教学习惯的老师大,教学习惯深深地影响着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一观点被教师普遍应用于教育学生的过程之中,却忽视了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人格魅力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可以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因此,教师想要在严谨、枯燥、复杂的机械制图教学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先培养自己的良好教学习惯。

 

笔者总结自己和同事的经验认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教学习惯:

 

一、充满激情的习惯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非常多,主要内容有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本体、轴测图、组合体、零件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1],贯穿一学年,加上本课程比较抽象,复杂,需要学生不断的动脑,动手,学生容易学着学着就失去了兴趣和耐性,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授课教师每节课都充满激情和热心,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激情应该包括响亮的嗓音、丰富的表情、整洁的衣着以及举手投足间的行为魅力和人格魅力,无形地影响学生,告诉学生,我的激情来源于这门课程,学了本课程你们也会产生无限的激情。充满激情去上课会带来无与伦比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书写工整的板书和绘制正确图形的习惯

 

鉴于图样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机械制图旨在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老师无法用语言用文字去培养的,是需要老师自己严谨的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的。

 

比如在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这章我们要求学生在绘制图形时要遵守种种规定,但是很多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为了省时间和精力却忽视某些规定,在课堂上绘制图形时不去画图框、标题栏,不按规定去标注尺寸箭头和数字,随心所欲的书写文字,教师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让学生做到每张图形都按照规定绘制呢,因此,教师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应自己先做到,无论自己平时字体是何种风格,但是在本课程中书写的文字和标注的数字应该是长仿宋体,都应该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去绘制每个图形,千万不要说“我在黑板上就不那样画了,但你们一定要按要求去画”,因为教师自己都做不到,学生更不会做到,反而无形中会让学生觉得种种规定都不是行业规定,而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要求罢了。

 

教师一定要用自身的严谨态度告诉学生,严谨不是被要求只在哪章哪节而是贯穿课程的始终,甚至是整个职业生涯。

 

三、勤于绘图,善于总结的习惯

 

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概念和图形实例,老师只借助课本中的概念和图形示意的话会让学生一知半解,雨里雾里,因为,课本中定义大部分是文字,即便是有图那也只是最终的图样,整个绘制过程完全没有体现,因此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课堂上勤于动手绘图,用图形去说明去解释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去还原完整图形的形成过程,善于总结课本上没有强调的知识点,没有发现的规律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只有做到模糊的概念、抽象的读图过程用形象的图形表达;琐碎的知识点用一句或几句话总结才能让学生听的懂,学的深。

 

四、语言生动、诙谐的习惯

 

机械制图给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枯燥无味,如何让本课程变得有味道有意思,笔者认为授课老师的生动、诙谐的语言就是一种调味剂。

 

课堂的导语、讲授、引领、总结都离不开教师的口语表达。多数情况下,课堂上,要让学生做什么、写什么、看什么、读什么,怎么做?怎么写?怎么看?怎么读?我们都是通过口语来表达的。

 

如果将生硬的知识点和要求转变为生动的描述和诙谐的调侃,那效果会是显而易见的,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在绘制正确的图形同时要保证图形的整洁和美观,不妨对学生说“你们欣赏既大方又美丽的女孩子,老师也一样,老师更喜欢正确又美观的图纸”。

 

机械制图教学是一项繁琐和艰巨的任务,只有授课教师自身养成了以上所述或是更多良好的教学习惯,并实践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篇6

摘要: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严重断层,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总结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策略

作者简介:戴映红,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类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32-04

“机械制图”是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并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应的技能。[1]在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机械零件图样的能力。而高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突出学生阅读及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因此,两者理应错位分工,各有侧重。但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雷同,造成中职学生学习内容难度过大,到了高职则因为内容基本相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衔接,对于提高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复度过高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学生学习侧重点理应有着本质区别,但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编排内容高度雷同,主要内容章节安排甚至文字表述都一模一样,大大抑制了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见表1)。

(二)高职生源来源发生变化

近年,高职生源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原来的普高毕业生逐渐向中职毕业生转变,中职学生生源比例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毕业学生生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如图1所示为台州某高职2012-2014学年机械类专业生源情况。

(三)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雷同

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雷同,教师都把讲授法奉为圭臬,停留在“课程+课堂”模式,即知识构建学习。课堂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课堂“泡沫”泛滥,思维含量低,高质量的探究少,导致学生缺乏深刻体会,理论似乎人人都知道,实践操作起来却仅仅是有人知道。雷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刚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下走出来的中职学生陷入更严重的厌学状态,[2]极大地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岗位就业竞争意识的养成。

(四)中高职教学目标的差异

近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微调及社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量加大,升学成为许多中职学校首选目标。高职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中职,“机械制图”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高职入学的敲门砖。在具体学习内容上,由于浙江省高职考试大纲仅把“基本体的表达识读、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等内容列入考试范围,自然这些内容也就成为教师、学生关注重点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而高职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虽也有各类考试、考证,但教师基本上都把知识面的拓展、能力培养、技能提升作为“机械制图”教学核心。因此,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目标衔接,降低因为两者教学方向不同带来的“坡度”,势在必行。

二、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策略

(一)组建学术委员会,加强衔接顶层设计

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涉及到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衔接。但目前,针对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真正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重视。[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指导委员会,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推进相关的理论研究,做好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5]

(二)开展交流活动,夯实衔接教学基础

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胸怀全局,加强交流。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不能因为应付高考而埋头于单纯的知识教学,而应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清楚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要求。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则应加强与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交流,认真解读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了解中职“机械制图”主要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深入诊断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体、全面处理教学内容。如此,才能胸怀全局,有的放矢,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提升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益。

(三)创新课程体系,提升衔接教学效益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6]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优化中高职“机械制图”衔接教学的关键。

1.加强岗位调研,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中高职“机械制图”虽然知识内容大同小异,但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人才培养目标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的中级加工操作人员,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的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特别是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要明确定位,突出中职基础地位,强调高职是中职的拓展与深化,强化中高职教育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7]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手段和加工设备发生很大变化,所以,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要不断加强岗位调研,了解当地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中高职教学的衔接。

2.弥补断层,做好教学内容衔接。中职“机械制图”是高职“机械制图”的基础,高职机械制图内容应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的有机延伸。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既要加强区域市场调研,精心解读中职教学内容,与中职教师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4]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处理好学生因为中职基础没有掌握而造成的知识和能力上断层情况,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如中职学生组合体相关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而机械图样识读、零件图的绘制等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寥寥无几,测绘、装配图完全不会,CAD也仅仅略知皮毛。基于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着重加强机件表达、零件图、装配图、CAD绘图等内容的教学和实践。

3.加强创新,做好教学模式衔接。目前,“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高考科目,教师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都围绕考试而进行,教学呈一种典型的“填灌”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普遍体验不到作为独特生命个体求智的乐趣和探索的刺激,更难于享受思维展示的豪迈和才情挥洒的满足,内心深处弥漫着厌学甚至弃学的消极情绪[8]。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扶放结合,放而有度,将传统的讲述与新式教学法,诸如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机结合,有序过渡。

4.注重生情,做好学习方法衔接。近年来,随着专业调剂等因素,中职机械类生源素质急剧下滑(见图2),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力低下,可谓先天不足。进入高职以后,再一次浸润于应试教育环境中。这样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到了老师不讲就心理发慌的地步。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9]逐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

5.凸显能力,做好评价模式衔接。目前,中职“机械制图”完全以考试特别是高职高考成绩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10]忽视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违背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严重抑制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要真正转变理念,充分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生命独特性,避免陷入应试教育模式。针对“机械制图”课程性质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把学生职业道德观和能力发展放在首位,注重过程动态评价,如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其它行为表现等,使评价成为促进机械制图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11]

(四)开发精品教材,优化衔接教学载体

鉴于机械制图知识的属性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质,一部内容科学、结构新颖的教材是顺利实现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的关键和保障。但目前高职“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停留在以学科为主线,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导致许多知识内容和中职交叉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为此,近年来,一些学校联合企业、职业教育学者、课程专家共同开发“机械制图”教材。新开发的“机械制图”教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对原有“机械制图”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构和重组,以建立机械零件模型、简单机械的拆、装、测、绘等工作任务为引领,结合台州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形成了全新的教材体系,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受到师生好评,该教材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创新教材。

(五)加强师资建设,确保衔接教学持续发展

开展中高职衔接教学,对教师特别是高职“机械制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转变理念,开拓视野,开展调研和研究,确保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顺利进行。为此,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与中职院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12]提升中职教师师资水平。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在校教务部协助下,尝试对台州市几所中职学校开展定期实行阶段性轮岗轮训,既有力提升了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使他们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同时,也拓展了本校“机械制图”教师视野,从而为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中高职“机械制图”衔接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有序推进衔接。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师要切实明白,做好中高职衔接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契合点。

其次,相关行政部门要制定中高职衔接政策,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提供前提和基础,[13]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第三,创新衔接教学模式,即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既可以通过学制进行,也可以通过非学制形式进行,如实施中高职“机械制图”一体化学分制等。[14]

参考文献:

[1]李澄,吴天生,闻百桥.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刘虹,辜文娟,蒋丽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2(35):17-18.

[3]徐晴.中高职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衔接[J].职教论坛,2003(10):22-25.

[4]黄乾平,俞林.中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23-25.

[5]张健.应从顶层设计职教体系[J].内蒙古教育,2012(2):2-3.

[6]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7]王宝刚,鞠加彬,孔凡坤.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通讯,2013(33):8-9.

[8]潘涌.中国大陆高考境外留学挑战与深层教育透视[J].浙江教育科研,2013(5):7-11.

[9]彭志强.论机械制图的学法指导[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2-33.

[10]杨东超,王玉坤,李学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183-186.

[11]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5-7.

[12]包中碧,钟富平.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13(12):25-27.

[13]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85-89.

篇7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课程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数控专业、模具专业这些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入门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经常把它比作一门“语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不懂外国语言的中国人和一个不懂中国语言的外国人在一起交谈,他们的交流情形是怎么样的。《机械制图》于初学的学生而言,就是一门“外国”的语言,在本人从事职业教育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发现即使是名列前茅的在校学生都没能完全把握《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这种现象值得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去深思。我也带着这个问题,从教师自身的教学出发,结合本人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对《机械制图》教学进行了许多的思考和探讨,体会很深刻。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

相信凡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程的课时欠缺,实际安排教学课时远远少于课程所需的教学课时,即使是《机械制图》这么重要的课程也不能幸免。在课时远远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们也只能无奈的对课程内容进行削减。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使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前提就是教务部门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依据有以下:①《机械制图》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所包含的章节并没有说削减就能削减的教学内容。②《机械制图》是开设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这是学生刚刚从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的起步转型阶段,而且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专业教学,更需要时间去喜欢上自己的专业。③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绘图,这只能在课堂完成。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勉强没有幸福,强拧的瓜儿不甜”,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更是如此。如果《机械制图》教学要靠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点,一味的逼学生去学习,收效必然甚微,更可能适得其反。教师很有必要去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这也是任何课程展开教学的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机械制图》产生了兴趣,主观性的想去了解、掌握《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机械制图》,不断的练习、思考、想象、讨论、下问。我相信,所有《机械制图》教师在教学中都希望能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在授课的时候,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我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实物零构件、提供工件设计图纸作为参考、播放绘图员绘图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他们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而我的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课程基础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正在讲授的绘图过程需要运用到之前已经讲授过的投影作法,学生却对这些投影作法一脸茫然。这就是没有打好课程基础所导致的恶果。一门课程的章节编排是有逻辑的,课程的基础一般是编排在开始的章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课程靠后的章节往往要综合运用到前面各个章节的知识。《机械制图》的基础也是编排在开始的章节,即是制图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机械制图》教学要特别注重这部分内容,试问一个连制图基本知识都不知道的人如何制图?同时,学生对三维形状和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正是从《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部分开始逐步系统的形成,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能否轻松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十分注重课程基础。

四、精讲多练

在我参考的许多论著中,《机械制图》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是精讲多练法,这个方法也贯穿在本人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控制好讲授时间,讲授过程抓住课程要点,抓住学生绘图的错误环节,一击即中。多练,更多指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绘图,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绘图。在本文中,我提倡的精讲多练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讲――抓课堂要点讲;学生再练――按照教师布置,在课堂进行练习;教师观察――观察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普遍的);教师再讲――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环节讲;学生再练――按照教师指导之后练。精讲和多练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方面只有教师做到了精讲,学生才有时间做到多练。另一方面只有学生做到了多练,教师才能在观察学生的绘图过程中发现错误环节,从而针对这环节进行精讲。

五、模型教学

师生们普遍都认为《机械制图》很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然而模型能使抽象变为了直观。模型教学是《机械制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使本来是空间想象的存在变成了现实,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惊喜。比如,我讲授《机械制图》第十章第三节展开图的时候,在课前用纸皮做了一个斜口直四棱柱管模型,课堂上我直接用剪刀沿着模型的棱柱把模型剪开,斜口直四棱柱管的展开图立马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无不惊呼原来展开图如此简单。由此可见,模型教学是最直观的,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强烈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必须要得到传承。

六、多媒体教学

篇8

一、辅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学生要掌握它,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进行大实践。而实践既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必须伴随着教师的辅导,这是整个机械制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辅导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上未弄清楚的问题,或者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感到困难的地方,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分析、演绎、归纳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以使学生能顺利及时地完成作业,并使学生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逐步深化和提高。在结合空间与平面方面,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就更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各自掌握的知识程度也不同,若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辅导,就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技师学院机械制图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绘图时间占总学时较多,因此对机械制图知识与技巧掌握的好坏,主要看教师的辅导工作进展的如何,因为学生成绩主要表现为能否独立完成作业。在既要迅速解决学生的困难,又要照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的情况下,教师的辅导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辅导前要有充分准备并对能预见可能出现问题

教师在辅导前,对于学生中要提出的问题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特别是对于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通晓作业的所有内容。有些看似不需要进行解释的问题,也有可能有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有时只突出讲重点内容,而疏忽了一般的环节,布置作业内容简单、单一,并没有注意到作业内容中的细节问题,以致不能反映出学生的问题和错误。这样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1、学生开始做作业就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破坏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好奇心和积极性。2、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能从理论和实际给予充分、系统的解答。3、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同的评价,无形中会降低教师的威信。

总之,教师只有在辅导前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做到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有问必答、举一反三。

三、辅导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教师,在辅导中除了遵循“一助、二严、三耐心”的原则外,还必须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绘图习惯,这也是教师辅导中要遵循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因为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接受的好坏、理解的程度与运用能力高低,必须要从学生是否有自觉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来判断。学生是否有独自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取决于教学辅导中是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性由浅入深地辅导来决定。

技师学院的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跟其他课程相比,本课的一些章节更适合于独自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抓住青年学生都想学会一门技术语言的心理,除了通过第一节课绪论中灌输图样是工程节的技术语言这个思想,交代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还要在课后辅导上加强指导学生自发的进行对机械制图重要性的讨论。。

总的辅导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空间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多想象、分析、判断,加之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会使制图课的辅导效果更好。

四、辅导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是学生真正地学好这门课,必须在辅导中善于从

认识上提高,从态度上端正,从思想上重视。并通过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促使学生把这门课学好。

首先,通过三讲、三让、三联、三看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地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即:1、通过教师讲解技师学院发展程度,让学生联想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学习好机械制图的重要性。2、通过教师讲解过去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对较复杂的机械装配图难以入手的经历,让学生在现实实例中,了解到学习这门功课的重要性。3、通过讲述技师学院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从技师学院未来发展的方向着眼,联想国家的经济建设对自己的时代要求,认识学习这门课的迫切性。

其次,通过一些适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

1、针对个别问题,要及时进行单独指导。

2、共性问题集中进行及时讲解

3、注重细节,清除死角

4、深入实际,进行现场讲解

5、注意总结,选出典型进行学习交流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机械制图课的课堂辅导与现场实践辅导的结合做的还不够好。

2、机械制图课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搭配还不够协调。

3、学生的实际看图和画图能力还较低,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入调查外参加现场实际制图工作,充实新的生产知识,并可以考虑安排学生的现场辅导,特别是针对较复杂的机械装配图。

篇9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创新

引言

对于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制图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大部分机械制图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着变化,开始向自主探索的方式转变。但是,仍有大部分的机械制图教师只是嘴上说着实行新教学模式,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仍采用老方法。所以,研究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分析当前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病,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

1、当前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病

1.1教学过程滥用多媒体技术

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这种教学方式能将立体图片、视图的绘制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感官冲击,并能节省了教师在绘图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能丰富课题内容。多媒体教学方式确实有不少的优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 整堂课全部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过度追求方便快捷,忽略了学生学习感受,刚刚开始学生会很有学习劲头,慢慢地,学生失去了新鲜感,产生了视觉疲劳,就不愿接触这门课程,导致课程掌握程度下降。

1.2传统教材体系脱离现代机械技术发展的实际

据了解,现代机械计算机集成的模式,是广泛的机械爱好者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 汲取前人的智慧,总结经验,在19世纪最基本传统手工作坊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创新,促进了社会现代工业的发展。 但由于机械制图的教学体系停滞不前,依旧延续过去的讲课方式,比如口头讲课和粉笔板书,教学内容没有新意,课堂氛围特别枯燥,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去听课。

1.3忽视了对机械制图实践练习的程度

零件图是怎样的一种图形,这是很多学生直至毕业都不是很清楚,直到他走上工作岗位,他才能真正明白零件图的相关概念。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升学率,不关注学生能否掌握实际操作,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纸上谈兵,最终将会尝到苦头。 若是不在实际训练中增加练习强度,就会导致学习机械制图难度上升。 这个问题将直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逐渐熄灭了继续进修这门课程的热情。

1.4团队合作利于学习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教师重视个体成绩,往往成绩上去了,但往往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样使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到企业中,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单打独斗,与其他员工相处艰难,和整个企业氛围格格不入,最终将会被企业辞退。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整体的学习氛围促使自身对机械制图的学习。

1.5固化了教学模式,致使学习效率低下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能清晰地看到,认真好问勤于实践的学生,他能够完全掌握课程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能够掌握重点知识,实际运用有些许欠缺。 机械制图与语、数、外这类基础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异。 它与小学初中所学课程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然而,教师们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将会使很多学生误以为,学习这门课程是特别辛苦,甚至学生出现了这些现象,像恐惧老师课堂提问、考试抄袭等等。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

教师要将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融入机械制图,将形体分析提高到结构功能分析,将装配结构的规定表达方法提高到根据功能的结构设计表达和装配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要求,注重零件形体结构和装配结构构思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突出基于功能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和表达,促

进学生设计表达能力和形体结构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传统内容中融入工程学、设计学、创造学,以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概念等相关内容,将机械制图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图样智能理解等学科前沿相结合。

2.2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以形体构思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实践的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为核心,基于图形的表达和理解,采用设问和“埋伏”并存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教师主导和指导下,要求学生从零件的功能出发,以如阀体、齿轮油泵泵体等典型零件为例,根据所需功能构思合理的结构,进行设计和图形表达。这种方法能融入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动手实践。

(2)以空间思维为核心的讨论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针对一机件让学生进行表达方案的练习,首先由学生根据所给机件的结构特点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陈述展示各自的表达方案,各组间相互提问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变被动听课为主动研讨。

(3)注重工程意识的培养。将工程设计概念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引入设计过程与方法,在机械制图的传统内容中不断融入工程学、设计学、创造学,以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概念等相关内容,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对零部件结构与功能、对图形表达等全方位的理解;引科研前沿入课堂教学,将机械制图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样智能理解等学科前沿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进行零部件的测绘、零件结构设计和装配结构设计。通过齿轮油泵泵体的测绘,从画草图、量尺寸到正规图样的绘制,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和工程师之间的角色互换,锻炼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教师可给出部件的基本功能要求,注重装配结构的合理性,兼顾装配结构构思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根据部件功能进行结构构思设计和绘图表达。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能从画图规范上升到对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和生产制造的理解。

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解决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问题,将对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对过程的评价,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设计表达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学生课业评价模式的改进

(1)多模式的过程评价。为了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的现象,需要改变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模式,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结果价结合起来。

(2)除了将常规的制图大作业和考试中没法体现的上机成绩计入总成绩以外,还可设计布置一些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设计绘图综合作业,如基于功能的零件结构设计与表达、典型功能的装配结构设计与表达、设计表达过程的小论文等,迫使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梳理知识

点,辨别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增加自主式的结果评价。这既要规范统一考试,又要推进考核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多样化评价机制的鼓励和推动。因此,在统一考试的结果评价的同时,要鼓励优秀学生自主命题,自己解答,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4)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适应新时期人才需要。计算机绘图是企业需要的一种职业技能,上机训练可穿插在制图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例如,修改现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把原来最后一学期才进行的计算机绘图学习分散到整个制图课学习中,与所学制图内容同步进行。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圆弧连接的方法等与CAXA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内容和CAXA实体结合起来等。通过计算机绘图能力和画图技巧训练,使学生达到一般企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系统教学过程。所以,要想提高机械制图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计算机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以及注重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等方法来提高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会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菊.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113-114.

[2]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篇10

关键词: 《机械制图》 第二课堂 设置要点 开展形式

所谓《机械制图》第二课堂,就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识图画图能力的活动。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制图能力,只在课堂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第二课堂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以自己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践性,鼓励着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已成为制图教学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另一条教育的途径。

一、《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要点

如前所述,《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对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并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之后,教会学生一些识图画图的方法和技巧,拓展一些制图标准的知识。因此,《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应该紧紧围绕制图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点来设置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1.活动要建立在对参与对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每届学生不同,在学习《机械制图》过程中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在制定《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时,我们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选择适合的内容及形式,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收到实效。

2.活动内容要紧扣《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体系。

机械制图是利用投影原理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三维形体的设计能力。其知识体系简单归纳如下:

(1)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绘图、识图的技能;

(3)机械制图学习方法和技巧;

(4)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画法规定。

《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要紧扣上述知识体系。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学生投影作图的基本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原理,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结构特征的作图方法。

(2)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的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二维图形和三维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方法,尤其是根据实际工程图样想象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形状,为实际零件加工奠定基础。

(3)训练机械制图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专题讲座、制图栏展示等手段向学生介绍机械制图学习的有用方法及绘图、识图技巧。

(4)训练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画法规定的理解与执行。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表达方法的画法规定,并熟记工程界对螺纹、齿轮、花键等标准结构的特殊规定画法。

3.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参与性和普适性。

《机械制图》第二课堂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要兼顾优、良、中、差各层次的学生需求,要按梯度设计活动内容,避免学困生因为“门槛效应”而退缩,学优生因为“吃不饱”而他顾。在活动形式的确定上要与时俱进,多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如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或者利用网络博客来进行在线辅导、答疑、测试、交流。

二、《机械制图》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

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知识点,在《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时常采用不同的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1.训练学生投影作图的基本技能。

(1)举办趣味制图竞赛

定期举办趣味制图竞赛,由机械制图教学团队老师出题,机械协会协助组织,周期以每月一次为宜。竞赛内容包含基本投影作图、一题多解等题型,重点训练学生作图基本功和空间想象能力。竞赛结束后,在3―5天内宣布竞赛成绩,并公布正确答案,便于同学们提高制图能力。

(2)模型测绘

利用现有的木模教具及测绘零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进行尺寸测量的基础上绘制其三视图,重点训练学生由三维实体绘制二维工程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方位和相对位置关系的概念。

2.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的技能和技巧。

(1)记图训练

《机械制图》第一课堂把教学重点放在读图和制图两个方面,这很不全面,记图也是制图教学的基础环节之一。宋代学者张载说:“不记则思不起。”既然机械图样被喻为“工程语言”,就应该具有自己的“词汇”和“词组”,如果基本体视图是“词汇”,那么组合体视图便是“词组”,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识记,在脑海中储存入大量基本体和一些简单组合体的图形特征和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能弄清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就已经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也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形体分析能力及作图速度。

(2)类比训练

所谓类比训练,是指给出几组较为雷同的三视图,使每组三视图中有一个或两个视图相同,然后由学生分析总结两组视图所表示的两个不同形体各自的投影特点。

(3)构形设计训练

构形设计训练是指根据给定的一个(或两个)视图设计出各种形体,并补画出它的另两个(或一个)视图,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例如可以给定两个视图,补画出多种可能的第三视图(即一题多解),也可以进行趣味投影构形。

(4)同一形体的变位训练

同一形体,如果变换它的空间位置,则其投影后的三面视图也将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有时一个十分简单的变化,就会引出难度极高的视图,经常进行此类训练,无疑对提高学生识图中的应变能力和想象力十分有益。

(5)同类形体的变形训练

这是指将各种不同的形体划分类型,再一种一种类型分析其投影特点。为了加深理解某一类形体的投影特点,可以将给定的三视图改造变形为同类形体的另一种形式,再来分析两组三视图变形前后的异同。

(6)培养图感

所谓图感就是图的形象感与空间感。其中形象感,就是指读图时将特征比重特殊的图与感知过的表象进行形象联系。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形象,具体成形象感和空间感两个方面。如果说形象感是读图过程中是感性阶段,那么空间感则是理性阶段,即图感先经过图形表象的形象感觉,然后进入脑海形成空间感知,也就是一种高级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图感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训练:多进行轴测图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段,例如多画长方体、圆柱体、锥体等基本体的轴测图,然后逐步过渡到组合体轴测图,可以是由轴测图画三视图、由实物画三视图、由三视图切制泥模等;在组合体识图中,可以通过分层还原法、分项还原法、各项绘图法对复杂的叠加类形体、切割类形体进行“折零件”与“还原”训练,这样可以一方面增强分析读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增强图感。

3.训练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画法规定的理解与执行。

通过举办机械制图知识竞赛,让学生熟记国家标准对机械图样上特定结构的画法规定。通过举办板图绘制比赛,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标准的执行情况。

4.利用网络博客辅助第一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丰富,CAI课件的出现,网络的普及,制图教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机械制图》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爱好上网的现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博客教学,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任何时间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但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要不拘一格,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学生认知接受程度不同进行适时调整,尤其是《机械制图》这类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更要注意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只有贴近学生的《机械制图》第二课堂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真知。

参考文献:

[1]陈勇编写.立体几何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内涵与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8).

[2]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方法及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