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写作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高中英语写作;问题
经过两年半的亲身实验,笔者认为要让档案袋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受益匪浅,就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作文的呈现形式和频率。作文应以活页纸的形式呈现,而不应写在作文本上。目的是便于交换交流和分享、收集,也便于老师批阅和讲评。作文太勤,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间隔太长又会失去连续效益,每两周一次最合适。
其次是对纸张格式的要求。纸张格式要跟高考答题卡相一致,行距、行长和行数都要相同,用A4纸打印成统一格式。为节省纸张打印成本,可打印一份作为模版纸,每次作文时,让学生将白纸放在模版纸上进行书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近高考。
再次是作文的评价过程。每次作文要经过至少三次修改评价,首先,写作者本人进行自我检查、修改和评价,之后,找个同伴进行相互修改评价,都要写上评语和姓名,最后,交给老师,老师再进行教师评价(修改,打分,写评语)。如果带两个班,自我评价完成后,可将两班作文的同伴评价整班交换进行。写评语时每个评价者都必须写出本次作文的优点,缺点和改进意见,考虑的方面包括:书写是否工整美观;要点是否齐全;语法、句型是否正确、地道;篇章结构和上下文衔接是否连贯自然;对所学新知识能否学以致用等。现拿书写方面做个例子,如果书写不美观,就要指出怎样去改进,是需要严格遵守字母在四线三格上的位置?还是要注意单词间的间距,距离要大点还是要小点?还要注意修改和评价时,要用不同于作者字体颜色的笔去书写。
篇2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亲身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和录像资料等。
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高中语文教育结构与过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过程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能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能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在教《风娃娃》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观看风娃娃是如何逐渐变成台风、龙卷风,摧毁田野、楼房的,了解风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有时又给人类带来降雨等益处。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一幅幅形象而又富有动感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明白要辩证地看待风,从而能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信息量大,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结合
第一,从各种学习网站,获取名师精品资料进行整合,提高了高中语文教案的质量,从课堂情境的设置到好的课件,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重组和创新制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备课系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每一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考点、导学提纲、突破方法、应用作业等。相互探讨彼此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合理。教后还要有相应的教学反思。教师进行听课之后,大家在网络上展开讨论,肯定其优点,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应用网络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网络听力资源丰富,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读和训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听力资源而重复听,解决阅读中的难点。且好的语文听力语音纯正、地道,学生听来是种享受,可提高感悟能力。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游褒禅山记》一课,教学中设计制作了融合文字、声音、图像的网络课件。教学时,资源共享,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运用课件中提供的各种文字与图片资料,比较分析,了解褒禅山在何处,并结合课件中的生动描写、翔实,记述进行配乐读,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课文自主学习,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游褒禅山记》的资料库,了解有关褒禅山的其他文章。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建构起知识框架,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第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整合。传统的语文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如对课文改写或写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高中语文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当然,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一堂课如果多媒体表现种类用得过多,时间过长反而会有负面效应,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散了教学重点,使学生把课件仅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而已。同时也并不是每堂课和每种课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例如我们在进行字词知识学习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而使用多媒体仅仅是对高中课文中的众多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4
写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材料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的过程,其体现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是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呢?
一、认识语文基础学习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迁移的依据。高中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因此,学生对作文文体的熟悉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水平。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对写作文体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传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教案的组织。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单纯依赖于教师写作课的讲解,并且,高中生一星期两节写作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说,教师在对教材文本中议论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对文本基础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对议论文写作结构,写作方法等进行初步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避免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指导课中学生对新知识一无所知,这样不仅阻碍教师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能力迁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文本所涉及到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历史典故等内容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以书本知识为点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多、历史典故多、诗词背诵数量大以及素材准备多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知识的储备,但是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派上用场,就是一推无用的材料,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写作中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坚持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都是较佳的保持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惯。高中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于发生在生活周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语言顺畅表达出来,但是,其课业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记的写作,缺少足够的耐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促,时刻进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无法对学生日记进行批阅就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有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而读书笔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高中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在日常学习中对报纸、期刊文章的阅读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对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细心的批阅,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和写作指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高中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帮助。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语文课既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即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看图说话、对话、发言演讲、写话、作文等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语言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的正确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习得语文能力“习得性”原则在教学中具体表现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通过树立目标、群体教学、评价、矫正.学生就可以“掌握”学习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会”上。是语文高效课堂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打破升学主义的束缚,主张多价值教育,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需要等来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使之成为个性化的主体,身心和谐统一的个体。它有两个涵义,其一,语文教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在感情、有个性、有创造思维的公民。其二,语文教师走自己的教学风格之路,形成富有艺术的“个性化教学”。
(三)“民主化”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陶行之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伙伴”、“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上教师态度温和、方法灵活、创造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做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二、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要讲求效益与公平.充分发挥学生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学模式和原有教案设计的束缚。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熏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渲染的氛围,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学生一般会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但对作者王羲之的轶事却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王羲之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开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的灵活处理和教学方式的探究。课堂提问是思考的起源,当有疑问就应及时提出,并获得解答,我们把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就是这门艺术的起源,精彩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虽然这里面包含了众多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刻。课堂提问本就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过程,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程度和对象,才能将课堂提问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由于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良好的预习是延伸知识构架
篇5
一、学案的前世今生
“学案”一词最先见于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此处“学案”的含义为“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由此可见,旧时的“学案”与当前的“理论”含义相似。当前的“学案”学习法大概为上世纪末出现,其含义为“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具有指导、安排、要求等多重含义。
相比较学案一词的古今两种含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的学案是一种继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若干要素,为了适应当前教育要求而应运出现的一种半自主学习方法。
二、如何规避弊端提高学案学习效率
学案学习作为一种具体实施的学习理论,最大的优点在于该教学法对于教学双方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学案的设计者是教师,执行者是学生,教师设计学案的根据是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来对后续的“学案”进行调整,以使学案学习能够更加高效。同时,学案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入门级方式,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符合人的发展本身需求,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活动有积极的作用。
虽然该方法有诸多的毋庸置疑的优越性,但是从方法起源、方法本质乃至方法运用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争议。
(1)理清同异,避免混淆。对于学案学习方法的运用,首要的误区在于部分教师将学案与教案相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分如下。
教案——要义:相关教学内容即教材的组织与讲授的方案,侧重于讲什么和怎么讲;着眼点:教、教师;侧重点:给予;能力点:学会。
学案——要义:基于教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问题探索、要点强化,侧重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主动获取,以求得创新与发展;着眼点:学、学生;侧重点:求得;能力点:会学。
教案与学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互为基础的。用最形象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的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学案学习法:即实际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侧重点、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这是教案与学案之间的最显见的区别。
(2)体现思想,合力制胜。学案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载体,先学后教应看做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学案中进行体现,而不应当仅仅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将课堂学习分为两部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泾渭分明,同时也存在着淡化教师的教的情况。教与学两者之间缺乏圆润通畅的联系,更谈不上“相长”的良性互动,由此使得语文课堂的学案学习变得雷同、板滞,语文学科本应有的趣味、知识、文学、精神、活动等等味道变得寡淡。实际上,学案教学的指导思想“先学后教”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相通的,学生按照学案先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案学习情况来了解学生学会的、模糊的和没有学会的内容,进而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将教学目标与教学中的重难点设定得更加贴切。由此,学生能学会的不教或少教,学生容易模糊的善教,学生不易学会的多教。再加上教与学双方的交流,形成合力之后,必然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3)借力阅读,学生愿写。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中的读和写是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同为应试与素质两大教育类别最为重视的要素。这里的写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习题的练习,一部分是指写作。关于习题练习中的写,大部分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会通过设计若干个问题来进行要求与体现。虽然这样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同时也有着相当的“副产品”。①是这样的问题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本人在一次地市级的高中语文公开课中,看见某教师对《斑纹》一课,设计了课前的大约几千字容量的文本、背景资料阅读要求以及十余道的问题,花费的时间的确不少,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②是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练习和文本阅读而进行的,对于一定篇幅的写作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方式与指导训练。
反思以上两点弊端之后,笔者更加注重在学案设计之后设置一道“你对文章有何感想”的问题。不拘字数不拘形式,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批评表扬等等都可以,由此教师将学生的写提升到一定的篇幅与思想高度。在进行了若干次的演练之后,教师又进一步提出相关的要求,渗入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这样,当学生阅读了文本,想要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比较正式通畅的途径,通过教师这一介质可以与其他学生的感想进行交流。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作用和意义
我国教育改革至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已经是每个老师必修的技能。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也必然引起教育手段的改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的变化,究其原因还是得益于这些年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与社会现实客观的相结合来看,高中语文进行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个必然了。教育也是要适应潮流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将会大范围的应用于教育之中,并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语文课可以说是任何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到表率。我们现在面对的教学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师也是要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要合理及时的利用好现在技术来改善教学方式。我们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际结合的方法与经验。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好多媒体技术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教学客观上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要想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能直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思维方面的视野开阔。能够最大化的拓展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从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被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从这个角度看,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教学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相应产生了,这些都是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怎么才能体现出这位悲情英雄的壮举呢,我们通过播放PPT先渲染环境,大雪纷飞,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破旧的山神庙,这样给学生感官上的第一印象,再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刻画,把坏人和林冲有一个鲜明的比较,这样很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再加些武打动作,这样更能吸引学生们的热情,对课文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奇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向多媒体迈进,教育也要面对社会现实,教育也要跟上时展的脚步,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学校必须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来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在运用这个手段上必须走在前面。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运用中只能是作为一个教学辅助来进行,实际上还得以老师教学为主导方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多媒体多代替的。从教师自身来讲,要是觉得多媒体已经对常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他是无法提高自身的水平的。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把多媒体和实际课堂结合起来,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很有意义的,结合的好处是很大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不断创新和摸索的过程,努力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让多媒体能够最大化的为语文教学来服务。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教案来传播讲解,让学生标注一些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学生自身来讲,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在现代文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语的体验很难突破,而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引导启发学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关。充分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未来
信息化课使学生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更加生动和更加具有趣味性,与实际的结合很紧密。信息化课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学些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一直是众多老师长期想要实现的一个愿望。多媒体课虽然满足了学生视觉感官上的需求,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多媒体形式的语文课上几乎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是缺一不可的,二者都要兼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信息化课中的高中语文更能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掌握实际知识的效果来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真实的认识到多媒体课的本质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认清楚多媒体课的实质精髓,把二者做到一个很好的结合,多大化的做到二者之间的互补,做到各种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大化,加快实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方式方法
高中语文大致可以分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两个部分,而其中古典文学的具体表现即是对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不仅是我国文学灿烂历史的沉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还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根基。从文言文中了解文学的初始形态,也从文言文中掌握国语发展的新生方向。可见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环节。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现状
文言文,是深具古典美的一种文学艺术,具有行字简约而含义无穷,寥寥数笔却语法精妙的特点。这既是文言文在文学上独领的美的体现,也是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迷惑点。“太隐逸而难以知其真意”这是文言文学习者普遍的学习感受。这也就导致了如今文言文学习的两大现状:第一,受教者用功努力,依然难解文言文的真意。第二,教育者板书一大堆,学生依然稀里糊涂。
二、文言文学习有效性攻略
(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学习
我们教育者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常常考虑的问题就是这样讲课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常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塑造学习原动力”这样烂透心头的话,这样的话虽然陈旧,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真理。因为兴趣,一直都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1.让学生品味文言文中独特的美感,以“美”示人
例如,我们在讲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九课苏轼先生的《赤壁赋》时,我们可以在提及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句法结构时多多谈论文章内容描写的美丽场景,文中皓月当空,水阔心平,更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精妙乐声在耳畔回响。再者可以在课间中配上相同意境的乐曲。
2.开设文言文相关的小比赛,增添教学活力
许多人谈及文言文,似乎总是会想到“老古董”,“严肃庄重”,“沉闷无趣”这些词汇,事实上这是对文言文的一种错误解读,教育者需切记不要受这种错误思维的影响而将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变得刻板严峻。
比如,我们在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荆轲刺秦王》这一《战国策》名篇时,我们可以在班级中举行一场小小的文言文话剧表演。由同学们分别来扮演荆轲,秦王,太子丹,秦武阳,樊於期,高渐离等重要角色。将文言故事以同学们感兴趣的故事表演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重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力《荆轲刺秦王》的文章内容。
(二)转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以方式改变效果
1.情景模式教学
人的发展来源于对外部事物的不断感知,因此的坏境是重要的影响成分。就像是家庭教育好的孩子表现得恭敬有礼,而没受教育或是受到偏激教育的孩子傲慢自私,一定的文化坏境会对人产生重要的感染性影响。同样,在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景环境适宜的课堂总是比毫无情景可言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好,学习兴致更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讲解中一定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情景模式,让学生们在无形之中就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
比如,我们在讲解第三单元王羲之先生的《兰亭集序》时,我们就可以先对文章写作的背景,当时社会所普遍存在的文人风雅之事为同学们进行一个介绍,让同学们在进行课文学习之前融入《兰亭集序》的氛围之中。
2.诵读式教学
事实上,诵读式教学在幼儿园小学等初级教育阶段是使用度最高的,在小学班级里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老师说:“来,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将这篇课文读一遍”。或许这样的方法让部分高中教师觉得难脱幼稚,因此对采用这种方法产生一种抵抗情绪。而事实上诵读式教育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我们在讲解韩愈先生的《师说》这篇课文时,由于这是说理型的文章,不具备故事情节,有些学生可能就会开始脱离学习去讲小话,做小动作等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全班对《师说》中的重点段落进行全班诵读。这样既在顷刻之间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将学生迅速拉回了课堂,又使得学生们在诵读中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好的了解。可谓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三、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既有难度又有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者“传道者”的角色,对高中学生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作为高中语文科目的教学老师,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发展。文言文教学要始终以受教育者,即学生为主,在符合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认知规律的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所采取的教学方案。切实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实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的爆炸性更迭,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不仅是社会的特点,同时也应是对社会人才的要求。不仅社会需要个性化,新课改倡导个性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一样,应追求个性化,将语文教学看作是生命发展的活动,而非仅仅是认知的活动。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在个性阅读方面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还是占据主流。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
阅读,谁在阅读?阅读的主体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先研究教材,参考资料,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就按部就班地进行,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向正确的答案引导,“请君入瓮”式的教学,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个性和创新力也被无情的扼杀了。
2.模式化严重
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学生都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格式中,照搬照套。如,在归纳中心思想时,就可以是“文章通过记叙/描述……反映/表达了……”写作特点分析时,也是纠结在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和概括。这样严重的模式教学,不仅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中,应彻底破除公式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富于个性化,引导学生走上自主阅读的道路。我在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并在课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其次,营造宽松、自主的阅读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于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环境也是一样。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之一,而非课堂活动的主宰者。教师要以真诚、诚恳的态度,和学生一起阅读、学习和感悟。教师放下架子,丢掉矜持,换来的则是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学生心理的放松。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和文本对话的机会。阅读是一项极其具有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作品的理解,认识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体验,独立探究,呼唤学生对于文本最真实的认知和情感,这同样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2.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指点
个性阅读,并不等同于自由化的阅读,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规律,对学生提出适合的、平等的阅读要求。并在学生阅读时,不露痕迹地给予阅读提示,这提示不应是直奔正确答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个性阅读带来的豁然开朗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孟青枝.简析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信息教研周刊,2013(09).
篇9
1、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具。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 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 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 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 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 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 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提升能力。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 本人有一定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相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我的工作会出成绩的。
2. 确保班级学风的良好,及时鼓励学生,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内容、时间、方法。
3. 落实好阅读、摘抄、练笔,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加强学生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注意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练之以趣。
五.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语文教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客观的加以设定。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里从什么样的语文基础起步,经过努力要达到什么样的语文程度,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往往从根本上影响到语文教育目标的设定;特定区域、学校、班级的教育条件及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实际情形,也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设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设定基于学生发展水平和语文教育实际的目标,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根本目的。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在高中三年中最为繁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进行高考的专题训练,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敦品励学以品养慧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乐学,主动学习,为明年的高考蓄势待发。
六.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平时要注重收集网上信息,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以人为本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人文性,而受应试教育的钳制,教师注重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培养视而不见,人文性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应树立生本理念,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拟定目标、选择内容,让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关怀。
一、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拟定目标
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从网上、教参上生搬硬套教学目标,致使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不衔接、作品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出现不平衡。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目标。以下以《荷塘月色》为例,对三维目标的设定做具体分析:《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含蓄委婉地抒写了作者面对家庭的纷扰、伦理的重负、前途的怅惘,对现实不满想逃避重获精神的自由,荷塘月色下的片刻逍遥无法赶走一个人的孤寂。在此基础上,教者设计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理解文意,概括出鉴赏意境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课文、活动体验、鉴赏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对自己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者流露出的“不平静”的心情。
二、在教学统一的基础上确定内容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工具与人文统一起来,出现言、文彼此割裂的现象,学生僵化、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考、没有想象,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也无异于空中楼阁。教师要发掘学力,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从学生的视角确定教学内容。(1)改教案为学案。长期以来,应试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力”逐渐消失。教师要通过设计学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字词,把握文言文的兴趣点、困惑点,以便教师在课堂调整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取舍。(2)感受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文言文所写作年代久远,背景复杂,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学习障碍。教师要设计教学情境,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说文言文,让历史与现实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国学就在身边。如在《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事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当两种思想出现碰撞时,教师引导学生取古人思想中的精华,去其糟粕。(3)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课时压力大,许多选修课程的学习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疏通字词,解决疑难困惑,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三、在关注生成的基础上使用媒体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能变枯燥为形象具体,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倍受师生的青睐。但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教学成效。(1)重媒体轻交流。教师困囿于课件,亦步亦趋地跟从于课件,不敢越雷池半步,沦为课件的“操作员”,忽视了师生的对话交流、情感沟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致语文课堂人文性缺失。多媒体只明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非课堂的主角,教师应注重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不局限于“预设”,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促进“动态生成”。(2)注重知识的灌输。丰富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也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部分教师喜欢运用大量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思考的时间、想象的空间,这无异于由“人灌”走向“机灌”。其实,无论是素材的选择、媒体的运用都要服务于教学,都要以“学”为中心,以激发学趣、激发潜能为根本目的。
四、让语文与生活牵手同行
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语文教学须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生长得枝繁叶茂。教师要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架设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品质受到陶冶。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学生无法走进盲人的世界,体验对光明的渴望,对光明的奢求,教师让学生蒙眼摸黑,或想象一下,在停电的时候感受屋子里的情况,感受到在黑暗中生活之艰难。学生通过感受、讨论、交流中感受作者与残疾斗争中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与积极乐观。
五、开展多元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