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单位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单位年度总结

篇1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坚持三大结合的原则,即坚持医疗安全防范与强化宣传相结合、坚持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坚持重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活动方案有关要求,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对本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对存在问题进重点整治,并落实整改措施。县卫生局将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质量专业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重点为乡镇(街道)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

活动主题为“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三、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科。

各医疗单位要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管理本单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四、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完善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医疗质量组织领导工作;设置完善的医疗业务管理科室,特别要加强医务科建设,配齐配强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相关医疗业务管理科室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强化科室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职责;临床和医技科室要配备一名质控员,健全医院三级质控网络,重点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各质控中心作用,落实质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运作机制。确定专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

(二)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要运用行业综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鼓励引进相关管理工具并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方法;实行质量管理专家准入制度,建立健各类质量评估、评审专家库。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全面收集本单位医疗质量相关信息,针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定期将质量信息上报至县卫生局;各质控中心负责收集专业领域质量信息,在正确研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质控管理信息上报县卫生局和上级质控中心;县卫生局将组织专家定时研判和分析本区域内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通报重大质量事件。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对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各质控中心,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培养和选拔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建立一支管理培训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体系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预防和处理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县卫生局建立相应的医疗风险金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妥善及时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点工作

(一)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清理: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但未经过准入;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二)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卫生部制定了急性心机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型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级医院要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订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单病种的诊疗过程中,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性、先进性和示范性。

(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检查,梳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药占比要达到45%以下。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建立储血点,完善血液冷链管理程序,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

5、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急诊管理,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四)贯彻实施《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合理安排出诊医务人员,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明确门诊管理部门职责,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惩制度;县级医院逐步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特别是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积极探索网上预约、双向转诊预约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就医。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方案》,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各医疗单位要增加护士数量,达到护士配备标准。今后凡医疗机构增加核定床位,必须符合床护比要求。

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争取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要重视整体护理理念,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六)加强对各类质控中心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各质控中心要在职责范围内,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质控成绩列入各医疗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七)建立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员工。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八)加强服务要素管理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核,技术考试或考核。认真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的动态管理。严禁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执业地点的监管。加强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设备技术评估准入制度。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上岗。防止不良设备器械、药品、试剂、耗材带来的医疗损害。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医疗机构执业验收;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校验职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把好机构、科目准入关。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11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制订、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2011年12月)

1、贯彻落实。各医疗单位要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年度重点。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年度医政工作重点,确定年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透。

3、检查指导。县卫生局每年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

1、年度总结。各医疗单位每年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活动总结上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每年对全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2、活动总结。三年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质量意识。

(二)广泛动员,务求实效

各医疗单位要周密安排、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各地要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以质促建,确保医疗安全。要将活动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2

一、宣传的主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的主体是指负责组织和实施合作医疗宣传的单位和人员,他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义务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开展合作医疗宣传工作。宣传主体一般地包括政府及有关部门、合作医疗管理与监督机构、定点服务机构等组织及人员,也包括广大农民自己。其中,以卫生部门和合医办最为重要,所发挥的作用最大。所有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的人员都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员同时也是宣传对象,宣传对象具体可以归纳为四类,即县、镇、村及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农民、定点服务机构人员和合管人员。农民特别是合管机构中的农民代表既是宣传对象,合作医疗的宣传应该是一切与合作医疗有关的人员都要参与进来。参考外地做法,提出以下工作内容计划。

二、宣传内容安排

在认识上以达成共识为导向,以取得其认同和支持为目的。针对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来确定宣传内容,使宣传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上半年:主要宣传各地、各定点医疗单位好的工作经验和推广在服务规范、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的便利上做得好的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做法。发现和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好的定点医疗机构的经验:一是在切实降低医疗费用,防止过度医疗服务,坚持基本医疗原则和基本药物目录等制度,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入出院等制度,真正把农民的保命钱用好的。二是深入宣传与定点服务机构有关的合作医疗规章制度,确保药物和治疗目录、转诊等制度规范执行,收费凭据、费用清单等材料规范提供,促进服务机构和合管机构的配合与协调,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做得好的。三是在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医疗费用控制上和新农合即时补偿为患者服务做得好的医疗单位。四是开展村卫生站新农合门诊服务做得好的。

下半年:主要是总结宣传政策执行成效,交流有新意有推广价值的做法与经验;及时通报各地年度宣传发动工作进展经验,通报参合进度,推进年度参合任务的按时完成。提高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耐心接待群众,促进各方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政务公开的深入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完善制度,及时调整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中的不适应条目,要加强对镇合管办宣传的指导与监督;要注重宣传本地特色做法和外地做法等。

三、形式和方法

宣传内容的载体,以合作医疗工作简报为主。达到并完成年度宣传工作简报10期以上。要求各地辅以宣传小册、宣传单、电视公益广告、专题片等宣传载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问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宣传单》、合作医疗电视专题片,以及在报刊上发表宣传。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口头、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咨询、授课、合同、宣传栏、公示栏、卫生下乡、标语口号、互联网以及进村入户等。 根据合作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的需要,灵活应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工作方法,不断克服困难,促进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的实施需要经费支持。根据减轻农民负担的指导思想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宣传经费应由各级财政负担。在实践中,还可以辅以单位自筹和接纳社会捐助的形式,扩大经费来源。要确定科学的宣传经费使用计划,加强对经费收支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以最少的经费投入取得最大的宣传效果。

篇3

一、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引进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卫生人才工作的重中之中,20__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从昆明医学院引进12名卫生紧缺人才,对填补相关领域人才空白,提高我县医疗技术水平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加强人才储备工作

积极做好20__年全县卫生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的招录工作,全系统计划招聘47个工作岗位,报名人数300人,其中本科2人,专科13 人,中专285人。295人参加考试,经过各轮筛选后,最后录用了35名。

三、改善用人环境,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卫生系统人才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重引进、重培养,双管齐下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物资保障。为引进的人才创作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便利,安排周转住房等,免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全心投入工作。

四、规范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做好职称晋升等工作。

我县卫生人才管理工作进行有序,顺利按计划实施。组织完成了20__年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工作。20__年新增初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11人,评定高级职称2人。

五、加强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20__年,县卫生局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党政干部培训,全年共有3人参加培训,并选送1人到文山参加学习培训,1人到昆明参加学习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进行学习培训,全年共有286名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县级培训,136人参加州级培训,78人参加省级培训。积极响应国家“万名医师下乡”精神,组织安排一批省州医师共15名到基层开展服务,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全年共组织乡村医生培训4次1032人次,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1班共296人。

六、存在问题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监管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添加和假药等的整治打击力度,排除隐患,防控风险,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巩固创建药品安全示范镇成果,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较为健全的药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处置及时、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药品基层监管网络体系,实现药品监管网行政村的全覆盖;建立健全源头可控、配送规范、运行有序的药品供应网络体系,实现药品供应网络行政村的全覆盖;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以及药害事件应急处理网络和机制;建立严厉打击涉药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药品市场环境更加净化,辖区内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无违法药品广告、无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广大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明显增强,群众对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责任。要将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政府工作计划,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价内容;各村签订药品安全责任状,并及时对各村的药品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具体做到有文件、有规定、有考核、有通报。其中对创建指标中规定的“八有”,即有固定的药品安全工作办公室,有一套组织机构、有一支队伍、有一台电脑、有一部固定电话、有一套完整制度、有一套台账、有一个良好创建环境,一定要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安全监管员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对药品安全工作不认真负责、不称职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将创建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定期召开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本辖区药品安全形势,交流创建工作经验,商讨存在的的问题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工作。成员单位要将创建经费及时纳入年度预算安排。

(三)进一步规范示范县创建行为。所有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涉药单位都有诚信等级评定标准,并按标准进行评定。所有药械生产企业主要原辅料及成品的进销存能够及时入网并予以查询检索。所有药械零售企业(包括连锁企业)进销存能够及时入网并予以查询检索。所有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药品进销存能够及时入网并予以查询检索。所有设阴凉库和冷库单位温湿度必须能够自动控制、自动记录、自动上传。处方药、含麻黄碱药销售、执业药师在岗等行为要符合规定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本辖区范围内涉药单位进行巡查,特别是村卫生室、药店的巡查。重点检查证照是否齐全,药房有无做到明亮、整洁、无污染物,药品不得着地存放,药店附近有无非法回收药品行为及非法药械广告等。

(四)进一步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远程监管系统功能,不断提高入网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充分发挥计算机远程监管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监管。一是加强对药品批发企业的监管。认真落实批发企业GSP标准,重点监管基本药物的保管、运输等冷链设施要求。开展对进货、验收、储存、出库、运输等环节的专项检查,严格禁止挂靠、走票等非法经营行为。电子监管核注核销率达100%,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二是加强对医疗单位基本药物使用监管。各医疗单位要少开大处方,减轻群众的负担,开展对临床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调查,通过对处方分析研究和总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三是继续抓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定期通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要充分发挥不良反应专家委员会的平台作用,组织在线人员专题培训。

(六)进一步加强药品广告监管。一是建立《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措施,明确分工,规定程序,各自把关。曝光一批“不良药商”,取缔一批不良企业,让虚假广告无可乘之机。二是加大对电视、报纸、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的监测,虚假广告要及时上报。

(七)进一步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制定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科普宣传工作计划,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宣传活动,达到电视有声、报纸有字、墙上有栏、街头有画的宣传效果;药品安全宣传工作要做到“六进”(即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船头),逐步提高群众安全用药意识,让百姓懂得从合法渠道购买药品。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月20日至1月31日)。召开全镇食品药品监管大会,布置巩固创建药品安全示范镇工作,制定巩固方案计划,各村居及部门相应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各村居、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员,落实保障经费,对照方案,全面开展各项工作。镇创建药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督导组,定期对各村居、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自查迎评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1月30日)。镇创建药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各村居、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复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各项工作档案,以迎接国家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机制建设。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在创建工作期间,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建立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严格督查考核。要把巩固创建药品安全示范镇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范围,严格奖惩兑现,创建工作办公室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创建工作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篇5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为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努力构建和谐安徽,在2008年-2011年期间施行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4万例(每年1万例),争取到2015年实现全省白内障无障碍省的总体目标。

二、救助对象和条件

(一)救助对象

全省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

(二)救助条件

1、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中白内障患者。

2、城乡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

救助对象需提交:本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相关证件复印件或当地乡(镇)、街道出具的贫困证明材料等。

三、经费来源和管理

(一)经费来源

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任务每年1万例,每例手术经费1000元(其中:150元用于省级政府统一采购手术耗材,为每个患者提供一套人工晶体、缝线和透明质酸纳;850元用于手术患者筛查、术前术后常规检查、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用药、床位、治疗、护理等所有费用)。每年投入1000万元,由省财政安排5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500万元。4年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医疗救助经费总投入4000万元。

(二)经费使用程序

1、各市、县(市、区)每年底前根据本年度当地救助人数,向省残联上报下年度医疗救助计划,经省相关部门审核后下达各市、县(市、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任务计划,并根据任务计划数及救助标准,安排预算资金,通过预算指标下拨到各有关市、县(市、区)财政部门。

2、救助经费的支付实行预付制,省级财政预拨50%救助资金,半年结算一次,剩余50%年终经审核确认后,按实际项目任务数下拨。

3、市、县(市、区)残联将贫困白内障登记表交实施手术的医疗单位,实施手术的医疗单位在完成贫困白内障手术后10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市、县(市、区)残联提出申请医疗救助经费的报告,并附上医疗救助对象的相关资料;同级残联收到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经审核后,1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

4、医疗救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对救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三)经费管理

1、各地必须严格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使用救助经费,不得收取救助对象任何费用。医疗救助经费必须按规定,直接用于救助对象的复明手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2、各相关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

3、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助对象、金额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四、保障措施与职责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由省残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指导和协调。

(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级政府是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项目的组织实施。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残联、卫生、财政、民政、宣传部门各司其职,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1、残联部门:市、县残联组织开展摸底调查,掌握本地贫困白内障患者基础情况,审核贫困证明材料,协助政府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服务等工作。

2、卫生部门:省、市卫生部门负责考察、选择、审定具备承担白内障复明手术资质的医院,作为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定点医院;成立省、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专家指导组,指导、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开展白内障手术,提供医疗技术保障和服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市、县卫生部门,组织手术医院对手术对象进行初查、复查,负责手术的组织实施、医疗保障服务以及手术药品、器材质量的核准工作。定点手术医院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严格按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组织实施,确保白内障复明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

3、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残联、卫生部门研究制定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为保障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正常开展,各级财政应安排必需的经费,用于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和因故未能施行手术的患者术前检查费用。

4、民政部门:积极配合残联,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摸底、登记、建档工作。

5、宣传部门:宣传党委和政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事业,关爱残疾人,宣传广大白内障盲人改善功能、重见光明的前后的生活变化和社会反响。注意收集和上报与实施工程相关的文字报道和音像资料。

五、监督与管理

1、县级残联和卫生部门必须建立复明救助对象的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报上级残联和卫生部门。

2、财政、残联、卫生部门要加强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贫困白内障患者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3、项目实施市、县(市、区)残联、卫生、财政部门,每季度要进行情况分析,要定期向省残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提交半年和年度专题总结报告。

4、贫困白内障患者医疗救助工作坚持公示制度;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如实提供情况,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5、省残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负责督导和评估工作。

六、考核和评估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的督查,加强对定点手术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定点手术医院的手术实施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省相关部门每半年将对各市手术质量和免费情况进行抽查、考核与评估一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助人数的10%。并对不按规定执行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处理。

篇6

【关键词】医科类高校 预算管理 现状 对策

医科类高校预算是医科类高校对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调控和监管,以便有效协调办学活动,确保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财务状况和发展的能力。医科类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医学性质的特点,全方位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的财经积极性,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高速、稳健地发展。

一、医科类高校预算管理特点

(一)医科类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预算主体,编制预算必须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

不允许出现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情况必须通过自筹资金予以弥补。财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医科类高校收入渠道多,资金量大

资金收入除了与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包括财政拨款、学费收入、计划外各层次办学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等外,此外还包括附属医疗机构上缴收入、医疗科研机构对外开展的有偿服务收入等。预算管理重点要加强资金调度控制、避免资金使用出现分散性和无计划性。

(三)医科类高校应将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由于医科类高校一般拥有临床医院等附属医疗、科研机构,若附属机构属于非独立核算经营主体,则其各项收支也必须纳入高校预算系统统一管理。

(四)医科类高校预算严格实行各级各类预算分类管理

医科类高校除学校本级预算外,还包括附属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预算,具有预算层级多,执行会计制度不同,管理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建立预算资金和财务收支状况的分类预算管理体系,对本级预算和附属医疗机构等预算具有有效约束性。预算安排需要能够充分反映各项资金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明确各级预算单位经济责任。

(五)医科类高校培养对象具有特殊性

医学类学生需要大量进行临床训练和实验,在教学和实验中,实验动物、试剂材料消耗大,医疗研究设备购置多且更新换代快,后期学生实习、见习期长,费用高,学生人均培养经费投入高出一般院校。在预算编制经费时,医科类高校对教学、科研和实习等经费有所偏重,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定额标准。

二、医科类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预算编制问题

目前,医科类高校预算编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由于医科类高校普遍拥有附属医疗机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其所执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与高校本部有所不同。在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来源及安排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预算编制欠缺科学性。二是预算编制收支安排不准确。在编制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对附属医疗机构的具体收入、支出数字模糊不准确。预算编制应当囊括高校全部收支,包括二级预算部门。但许多医科类院校由于附属医疗单位较多,导致这些二级法人单位通过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资金体外循环现象大量存在,脱离了高校预算的监督管理。

(二)缺乏对预算执行考核问效

很多高校在财务预算下达之后,未能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实行及时有效的跟踪、监控以及绩效考核,不利于预算的控制和执行,各部门经费有没有花在刀刃上。二级学院或者附属医疗单位负责人,自我为主安排资金,使部门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导致预算执行有章不循,使部门预算成为摆设。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预算管理缺乏合理的预算考评制度。高校的财务预算明显出现执行“弱化”的现象,年初争预算、年中加预算、年末超预算的现象经常发生,追加预算频繁出现,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三)预算调控不到位

部分医科类高校由于附属医疗单位及合作医疗办学情况较多,导致预算管理难,预算弹性大,预算经费指标的挪用及超支情况严重,缺乏系统的预算调配,预算结果与预算编制大相径庭。甚至有些部门因为年底预算经费有结余,为保证下一个预算期的预算指标不被学校削减而故意浪费。许多医科类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调控,使预算运行效果大打折扣。

(四)财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从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医科类高校多重视临床教学、医疗实验研究和对附属医院的运营,甚至有的医科高校领导认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仅仅是报账而已,不重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对人员队伍的配置和教育相对弱化,导致医科类高校财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预算管理中,高校作为一级预算主体,其预算编制均由学校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财务从业人员的整理素质不高,对预算编制客体的了解知之甚少,与预算编制客体之间缺乏沟通、了解,使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大打折扣。

三、医科类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策思考

(一)提高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

医科类高校在实际编制预算中,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一方面要认识到高校与附属医疗科研机构、后勤产业集团等多种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做好科学、合理的财经衔接工作;此外,还要对高校各部门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准确、全面掌握,将二级法人单位通过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进而大大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二)加强预算考核问效

医科类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年度预算执行考核问效制度,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预算考核量化指标。考核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当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数与执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总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政府层面建立部门预算绩效评估机制,为高校预算经费绩效评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医科类高校内部要建立和完善预算评价问效机制,对预算的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同时也要对执行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效果,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预算调控激励机制

医科类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各二级学院和附属医院的考核,制定相应的调控奖惩措施。对积极增收节支、将各项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学院及附属单位,在考核中加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隐瞒收入、虚增支出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差的二级学院和附属单位给予处分,如警告批评、取消评优资格、在下年度部门预算指标中削减额度等。通过奖惩与调控的结合,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高校内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预算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技术难度要求比较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预算管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财经软件应用能力等对于预算管理的效果至关重要。要全面加强医科类高校财务队伍建设,鼓励预算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和会计继续教育,掌握现代化财经管理方法,进一步增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春梅.关于对大学附属医院预算管理的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6).

[2]徐丹丹.高校预算管理探析[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0,(4).

[3]于辉.普通高校预算管理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8.

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农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检查的内容和范围

(一)20*年度和20*年度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和扶贫部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二)20*年度和20*年度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能繁母猪补贴的发放情况。

(三)20*年度和2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自查自纠阶段(7月底一8月上旬)

1.由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县直有关单位根据所涉及的检查内容,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本地、本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

2.自查自纠的主要内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数量、培训人数、培训质量和效果,重点是有无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甚至贪污专项资金的行为;二是“三项补贴”的发放情况,重点为是否按照规定兑付给农民群众,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涉农补贴的行为;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的数量、就医农民享受补贴的情况,重点是乡镇以下定点医疗单位药品入口关、参保农民就医补贴兑现及有无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等。

3.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涉农部门于8月18日前向县政府纠风办上报清理工作总结和统计表(附后)。

(二)抽查汇总阶段(8月上旬一8月中旬)

清理工作期间,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相关单位情况反映和有关群众举报,对部分乡镇、行业、部门涉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重点案件进行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专项检查工作在县纠风办统一领导下进行。为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由县纠风办牵头,农业、扶贫、卫生、畜牧、物价、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海荣,副组长:陈健,成员:钱伟、赵学富、朱虹昆、罗小平、周洪生、刘茜、崔勇、王惠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刘茜兼任。办公室职责是: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按照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具体组织协调全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每个阶段定期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这次检查的两年度、6大项涉农资金,具有资金来源渠道多,结构复杂,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从来源渠道看,有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有上级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还有有关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从分配使用方面看,有直接对农民个人的补贴,也有对农业生产的补助,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从涉及部门或领域看,有农业、扶贫、畜牧、卫生以及财政等多部门、多领域。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一协调,深入细致,全面推进。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要抓住自查自纠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深入调查,督促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尤其要在对好账目、核准资金环节上做细致的工作。二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将群众反映频繁,问题突出的资金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抽查。

篇8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县委,县政府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卫生局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xx县妇幼卫生监测方案>,方案中确定了详细的监测对象;拟定了统一的资料收集办法和运转程序;制定了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检查奖惩办法;县卫生局监督所人员每年深入基层进行监督指导和帮助:县妇幼保健院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定期不定期的深入乡村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保证了妇幼卫生监测的顺利进行.十多年来,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屡屡受到国家,省,市检查人员的高度评价.

二抓好培训,提高素质

今年是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改为”3+1”模式的第三年,以后妇幼卫生监测工作运行顺利与否,抓好本年度的妇幼卫生监测培训工作是关键.首先我们就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参加省级师资培训班的同志精心准备,认真备课,10月中旬县乡村从事妇幼卫生工作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在培训班上,她们就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及评审,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及监测数据渥报调查方法和相关表的填写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讲解.培训结束后,举行了书面考试,保健院院长申芝凤对培训进行了总结.此次培训得到了县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卫生局副局长臧庆玲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臧副局长强调了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此次培训班的重要性,要求参加培训的同志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要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杜绝虚报,瞒报,减少错报,渥报.通过学习交流,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理解和掌握了妇幼卫生监测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培训对完善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制度,促进妇幼卫生信息利用率,提高了妇幼卫生监测的质量,促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推进我县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质控到位,数据准确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部分乡镇两个系统管理率低,监测工作有待提高。乡镇妇幼保健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乡镇的儿童出生数,可能存在活产和死亡的渥报.建议各医疗保健单位要加强两个系统的管理的建立和健全,为提高妇女儿童生命监测提供保障.

2、质量控制要常抓不懈:个别医疗机构人员对监测工作末引起重视,发生登记不全面,对医院可能死亡的高危儿童的随访找不到地方,也可能存在渥报现象.建议各医疗单位要健全登记,并做到产妇姓名.地点真实可靠性,以减少渥报发生.

3、监测经费匮乏,不利于监测工作的进行: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妇幼经费匮乏,希望增加监测经费.尤其监测工作难度大.基层人员报酬低,影响临测工作顺利进行.

4、监测人员更换频繁,素质不高:由于临测人员的更换频繁,新上任的监测人员对监测工作不了解,不主动学习.而影响了监测工作的进行.

篇9

摘 要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医院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帮助医院管理者进行计划、控制、协调和业绩评价,是医院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规范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对医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预算管理的概念、作用、内容、实施及注意问题,为医院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思考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医疗经营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体系。医院预算管理是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医院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目标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将医院的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其预算形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医院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考评等构成。

一、医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办法

医院预算编制的原则,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医院预算,要做到收支平衡,根据预算收入,安排相应支出,保证国家下达的卫生事业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要按照上年度的执行情况,考虑预算年度的可变因素,将收入打足,在安排支出预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要广开财源,增收节支,力争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国家财政以卫生部门所属的医院实行的“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和各项资金活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一种医院预算管理办法。核定收支医院将全收入包括财政补助的业务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的业务收入与各项支出统一编列预算,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门核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核定医院的年度预算收支规模。其补助标准要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并结合有关医院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建设的需要来确定。根据1998年实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全部资金属于预算资金,不再区分为预算内、外资金,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医院取消原有的差额预算管理形式,使过去单纯反映预算拨款及其支出的传统预算管理方法,改变为能够全面反映医院各项收支活动的新型的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使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医院实行的预算管理办法,改革了国家包办医院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明确了国家财政对医院的发展政策,有利于加强医院收支管理和预算管理,保证医院的各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地使用。除卫生部门所属的其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由其主办单位确定。

二、当前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预算编制基本上是由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决算数据推算而成,预算编制的内容在实践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医院财务预算对医院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缺乏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使得财务预算的主观性较大,同时在成本核算、折旧核算方式、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上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2.预算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目的性,预算就是医院财务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报表,就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和争取上级预算拨款,对单位管理工作并没有实质意义,对单位没有起到控制管理的作用。

3.目前大多数医院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只是财务部门按财政下发预算编制要求,结合上年财务数据按一定增减比例来编,仅仅只算准财政拨款的各个项目,预算与医院战略目标联系不紧密。

4.只编院级、无科级预算,预算科目不明细且缺乏准确性,缺乏对预算的执行控制和分析评估。部分医院的财务预算流于形式,预算更多地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

5.缺乏相应的管理评价机制,在质量评审工作中,为了达标,做预算收支表以及对比分析表,没有在实 际工作中去加以控制,也就失去了预算的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诸如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没有提升为医院全局性管理行为;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 程序不规范、不科学;财务预算的执行没有形成制度性安排,等等。这些现象无疑大大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了预算对医院的软约束,并没有真正把预算控制作为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使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6.更重要的是,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不做年度预算,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年度内的收入支出只是有个口头的大概数,没有具体预算报告。在实行操作过程中,单位支出什么项目,支出资金金额的大小,都由单位领导说了算,基本谈不上进行预算管理。而自2009年十月开始,重庆市各基层医疗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自2010年二月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财政补助由原来的差额预算变成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许多基层医疗单位,犹其是原来靠药品差价收入的单位,收入和支出,基本上靠财政补助。如果单位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业务收入,以及人员经费支出,日常公用费用支出,人员培训支出,设备设施构建与维修,进行全面准确预算,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收入和支出会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单位运营瘫痪。所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变得犹为重要。当然,我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机构规模较小,人员少,犹其缺泛专业财务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兼职人员,进行预算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上级主管理部门加强业务指导。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对策

1.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医院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坚持预算管理分级责任控制。医院内部职能科室为预算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分管业务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科做好医院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全院各科室须按照年初预算认真执行,做到事前有计划、有步骤,定期总结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报财务科。一旦制定好了预算管理机制,就要求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评价与激励。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踪的系统工程,要使其有效实施,必须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将执行情况与医院管理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并做到奖罚分明、到位。要奖罚,必须定期对科室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考评中要求明确责任,区分执行中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对于那些由于责任部门所创造的预算绩效,按增加入、节约支出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奖励额度;对由于主观过失所造成的损失,按收入减少、超支额度酌情确定责罚额度。

3.确立医院收支目标。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医疗业务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二大部分,确立医院收入目标时应以医院医疗业务收入为重点。医院的支出应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的原则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并与医院成本核算相结合。

4.对医院收支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科室、部门。对于业务收入部门,根据业务科室的历年经营状况及技术水平, 结合科室的人员结构,设备投入情况,医院对科室的扶持政策,科室所承担的职能来分解落实收入目标;根据收入配比它的药品、器械、材料消耗支出;根据历年情 况核定其他公用经费支出。对于行政后勤部门,主要根据它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强调费用的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通过定额、定项管理的办法来核定费用支出。当然,这些收支指标的分解、落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多次平衡”的方式进行,从而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偏差,使目标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对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调查摸底。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经济目标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所以在预算管理中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 政策取向,卫生改革的总体方向,周边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状况,地区国民收入发展趋势,市民医疗消费需求发展情况,以及同行业相关信息。充分把握医院内部工作思路、目标,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实施计划,全面了解单位人员编制、财产分布及使用情况,了解科室、部门的人员、设备、技术力量、盈利能力、工作量情况,并对历年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便做好经费的预算和项目论证工作。

6.整合各部门力量预算工作是关系到全院的未来发展的大事,因此,首先要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财务科负责年度预算的具体工作,对医院收支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科室。根据业务科室的历年经营状况及技术水平,结合 科室的人员结构、设备投入情况、医院对科室的扶持政策、科室所承担的职能来分解落实收入目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各职能科室配备预算管理员,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预算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7.具体流程在全面了解医院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合理。编制医院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支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支出预算。将医院的预算分解到各职能科室,每个职能科室 都有预算管理员,各职能科室编制本部门对口管理的预算。在上年末各职能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制定本科室预算控制内容的预算。预算在保证严肃性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预算制定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时,预算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进行大幅度调整时,价格调高的收入指标要调高,调低的收入指标要调低。加强预算管理,使其对医院经济运行产生强大的约束力,收入预算要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对预算年度的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是医院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医院也要与时俱进,将上级部门要求编制上报的单位预算与本单位的实际预算工作完全衔接起来,不断完善预算管理,让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可行的预算管理通道中,从而真正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大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院预算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涉及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各种管理,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努力使医院预算管理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凤.略论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的运用.现代商业.2009(26).

[2]潘雪琴.强化医院预算管理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现代医院.2005(06).

[3]臧素洁.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山东大学.2006.

[4]钟.非营利性组织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暨南大学.2007.

篇10

【关键词】数据库;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科教部承担全院医务人员的科研课题管理、继续医学再教育的教学培训以及接收省内外各大院校实习生和医疗单位进修人员的管理工作。根据科教部管理工作特点,自行开发设计的计算机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从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取得显著成效。

1 数据库的建立

在使用传统方式实行进修人员的教学培训及建档的管理工作时期,由于职能部门普遍缺乏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的意识,进修人员管理总停留在手工登记报到,纸质文档资料保存的水平上,随着管理工作人员的变更,历年的进修人员管理档案建档无标准,各类管理的统计表、登记表格不统一,在医院档案室归档的历年进修人员登记本,记录不全不规范,查阅起来十分困难,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被白白浪费,影响了信息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作用[1]。

近年来,随着卫生部要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提高,我院每年平均承接省内外进修人员近500人,管理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根据进修人员管理工作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原理,建立了 医院进修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结构包括有:进修人员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身份证号、资格证号、执业证号、 毕业院校、 选送单位、 医院级别、 进修科目、进修期限、学分数、报到及离院时间、 进修考核评价等主要项目。使进修人员文档资料做到标准化和信息化建档,实现了进修人员规范化的教学、培训、接待程序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 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

2.1 进修申请规程化 统一使用自行设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人员申请表》,要求省内外进修人员各选送单位直接从我院网站下载使用,并详细填写上述进修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中的各个项目,经选送单位及上级部门签署意见盖章后,连同执业证书复印件一起寄来,以便经我院审核同意后,寄发进修录取通知。实现了对进修人员信息管理的电子建档。

2.2 进修管理制度化

2.2.1 进修人员持我院进修录取通知及执业证书复印件等要求的相关证件,按时到我院科教部报到。本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人员登记表》亲笔签到并在登记表及胸牌上贴相片;每位进修人员还要签收《进修、实习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处理》,以告知进修、实习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签收登记本留存医院科教部、感染控制科备案。进修人员到进修楼、财务科办理住宿和交费手续后,再到医务部、质控科等职能部门签到。

2.2.2 医务部签到,审核进修人员执业范围及执业地点是否符合,执业范围不符者,在《进修人员到科室报到单》上附无处方(报告)权通知。

质控科签到,办理电子病历书写认证书,统一到广西认证中心办理发放“电子钥匙”手续。

2.2.3 全体进修人员报到完毕,由科教部、医务部、质控科、感染控制科、预防保健科、手术室联合组织讲课,经有关医院规章制度、医疗纠纷防范、电子病历与质量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手术室如何洗手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并当场组织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考试,成绩存档科教部和感控科。岗前培训后,持《进修人员到科室报到单》及执业证书证件复印件进入科室报到。

2.2.4 进修人员学习结束,将《进修人员到科室报到单》经科主任签字后交科教部归档。持《进修人员到科室离院单》到进修楼、保卫科、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等职能科室签字办清手续后,将《进修人员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交科教部留存,携带进修鉴定、《进修结业证》及离院通知离院。

2.3 教学文档规范化 在对进修人员教学管理上,要求各学科每年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总结,对进修人员进行入科考试和离院时的出科考试,并撰写论文、综述或学习心得;进修期间日常考勤、手术情况、专科操作、参加学术活动等一律记录在《进修人员培养考核登记手册》中,离院时归档科教部。要求全院各科室实行教学文档规范化管理,各科室教学秘书们统一使用科教部发放的教学文档盒,存放历年教学计划、总结、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以及进修人员的进、出科考试卷、论文、综述、学习心得等文档,认真做到实施教学有计划,检查教学有文档 。全院各科室教学计划和总结,经院内网发送电子邮件汇集到科教部电脑信息备案,教学文档按年度归档。

3 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成效

根据科教部管理工作性质,自行开发设计的医院进修人员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windowsXP系统平台上使用VFP6.0语言设计。录入数据除了姓名及部分不规范的数据名称外,他项全部采用数字代码式快速输入;使用SQL查询功能,确保了数据查询、更改简便准确;管理模块功能单一化,系统程序维护简捷;在管理菜单中使用TYPE命令,将库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除了固定的汇总统计表格外,还能随机统计、绘制各种所需的动态性报表及对比统计图表。

通过对进修人员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从录取通知寄发到进入科室报到,一律实行计算机文字套打和表格打印,使每位进修人员都建有一份包括进修人员申请表、登记表、保证书、入科报到或离院通知单、进修人员培训考核手册、以及各类执业证书复印件的进修档案和电子文档。应用进修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使过去用传统的接待方法,1个工作人员需一星期,才能完成每批近百名进修人员的报到手续办理工作,现在只需2 d就能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多年积累的进修人员管理信息,为分析全区不同地区市、县、乡基层医疗单位技术人员分布,进修各类学科的趋势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数据库中选送单位、 医院级别、 进修科目、进修期限项目的检索,为医院决策层掌握全区地、市、县乡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各类学科人才的需求及技术力量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动态信息,有利于我院加强与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协作和培训力度。也为我院教研室有针对性的制定各学科教学计划、实施导师带教制、安排各类学术讲课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数据,有效地执行教学计划的实施。使进修医师在良好的进修教育环境下,积极自学,辅以指导与讲授,使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提高自我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2]。有效的提高了我院执行卫生部资助的培养我区国家级贫困县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的“西部地区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执行卫生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的进修人员培训质量和执行力度。

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使进修人员管理工作全程形成SOP标准化流程,管理制度规范成册,实现了医院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