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虽然我国的中职教育起步较晚,然而却具有较快的发展速
度。然而由于不重视文化成绩以及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我国中职教育的对象,而且大多数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以存在学生难学以及教师难教的现象,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必须要改革目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有效的结合“CAD”与“机械制图”,将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打破,对创新以及使用的原则予以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地减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图解空间、阅读机械图样和图形绘制的几何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将图形作为研究的基础,主要是研究平面互换以及图形三维的内容。作为研究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中职机械制图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性。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机械制图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机械制图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打扎实基础;其次,机械制图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目前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课程体系在中职教育中的改革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然而并没有改变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由于各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当地经济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同而引起的,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目前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总体上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因为中职需要的文化成绩并不是很高,而且这些学生很多都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他们在初中时期由于不重视学习或者能力不足,造成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的理解能力较差;(2)学生普遍具有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较差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很难将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消化掉;(3)因为制图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性思维,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改革研究
由于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图样。学生的整个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能够在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数量程度和掌握情况中反映出来。所以,要想进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不断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予以强化,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1.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强化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以后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基础作为重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本概念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必须要牢牢掌握。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用图形和总结提炼的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化。教师要将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使他们对定义以及基础图形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空间图形,从而能够实现想、画以及看的结合,使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断加强。
2.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中职学校要加强专业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予以突出。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实际能力的培养时要明确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重点应该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知识点时应该以课程结构为根据,将画图和看图作为教学目标,融合CAD以及机械制图的内容,从而促进新的课程体系的形成。教师可以将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让学生们多学多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试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直接进行绘图操作,将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突出。教师对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强化,是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必由之路。
3.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来,使学生真正变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创造出高度自由的创造与想象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慢慢地培养出来,逐渐形成求异思维。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将新思路、新方法提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必须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最终促使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上勇于创新。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想在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依靠广大一线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地研究与探索。长此以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未来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云君,李红兵,杜建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2]易建东,张一凡,周静.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3]谈华,熊春燕.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4]苏秀婷,马娟.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1(4).
篇2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改革;教学顺序
1 引言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基础性专业课,在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该课程最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图能力,并能独立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1]。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对图形进行思考、识读和绘制过程中,使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碰到专业的机械图样,因此入门较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一定的弊端,效果一直不够理想。“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机电类专业另外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同样讲授图样的绘制,与“机械制图”相比,绘图工具有所不同,从手工绘图变成计算机软件绘制,两门课程通常是独立、分开讲授的。这种教学方式最直接的后果是课时以及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内容严重重复,学生对于相同内容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如何改变旧方法旧模式,探索一条更加有效又合理的教学途径,既要减少课时数,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授课劳师都应当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2 “AutoCAD”与“机械制图”之间的关系
“机械制图”课程强调投影法的应用,通过机械图样的阅读和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并扎实掌握对机械图样阅读、绘制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识读和绘制复杂程度中等的零件图和装配图[2]。
“AutoCAD”则是一种当前流行又先进的作图软件,利用计算机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形象的成形效果,协助设计师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建模,是制图理论新的表达载体[3]。“AutoCAD”的诞生改变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手段,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开发周期却大大缩短。CA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毫无争议的成为工程类专业必学的基础课。CAD技术取代的是手工制图的操作,但是取代不了制图理论和相关的标准、规范,恰恰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下衍生出来的绘图软件,并极大丰富了制图理论。
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前者强调制图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后者则注重软件的熟练应用,两门课程共同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和空间立体思维,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更是相辅相成的。
3 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由来已久,自引入CAD技术后,两者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笔者调查了前人的教学改革,同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相互分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机械制图和AutoCAD是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在大一的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课时一般为72和36学时。教学过程中以各自为中心,自成体系,没有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模型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课程内容又缺乏趣味性,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容易打击自信心,进而对大学学习或专业发展产生畏惧。在第二个学期学习AutoCAD时,虽然学生学期兴趣较浓厚,但是此时对于机械制图的知识又有些许遗忘,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命令的学习,脱离制图知识,出现了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却不能较好的表达机械图样的问题。这种知识内容相互分离的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2 课时偏少
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半,绝大多数学校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内完成,而新生报到时间较晚,始业教育、军训等又占用约两周时间,再除去考试周、节假日等原因,实际授课时间最多为60学时,与传统的两学期108学时相比严重偏少,因此给任课老师课程计划的制订带来巨大的挑战。
3.3 教学顺序不合理
本课程常见的教学顺序有两种:先学机械制图后学AutoCAD,或者两部分知识按章节穿插。第一种方法使两部分过分分离,不能在内容上形成互相支持,第二种方法虽然有些改变,但仅仅是机械式的交叉,学生学习时难以把握思路。此外,这两种方法还有个共同的特征,即每次课的内容多、任务重,容易出现一次课完成一整章的内容或者掌握5-6个命令,对于刚进入大学还未完成学习方法转变的新生来说,较难适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创建“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教学内容
笔者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分析本课程的特点后,初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4.1 调整教学内容
(1)虽然画法几何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但是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效果又不如三维软件好,因此减少该部分的内容。
(2)因为AutoCAD三维建模的能力较弱,而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还将学习Pro/E等当前使用较广泛的软件,因此删除该部分知识。
(3)后续的互换性技术课程中将会重点介绍公差、配合等技术要求,因此在本课程内只介绍其标注方法和注意事项,符号和名称的对应关系在考核中不做要求,但学生应当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4)修改学生课堂操练的内容,确保练习内容既能巩固当时课堂学习的命令,又能对已学命令加以综合应用,还能及时复习机械制图部分的知识点。
4.2 重建教学顺序
打破原有的先学机械制图后学AutoCAD,或者两部分知识章节简单穿插的学习顺序,各自内容细分成一学时45分钟的量,机械制图部分按照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一条主线,AutoCAD则改变原有的按功能类型逐条讲解的顺序,以服务于实训和机械制图部分的练习为宗旨,按照各种命令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排序。同时,在学生上机实训上形成交叉,以机械制图的内容为素材,用当前已学的AutoCAD命令进行绘制,为每次上机练习设计一份独特的实训内容。例如,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关于国家标准部分的内容后,在随后的AutoCAD及其实训中配以环境设置、点样式、字体设置等,不仅学习了AutoCAD的功能命令又使国家标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4.3 编写实训和练习内容
依据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实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力求使每次的教学内容都能在实训和练习中得到及时巩固,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素材以各类竞赛题目和来至企业的真实资料为主,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力图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初期就快速完成思维习惯的转换。
4.4 改进教学方法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4.1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目前在教学实践中颇受师生的喜爱,利用精美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直观的AutoCAD、立体感十足的Pro/E等软件设计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进行讲解,动画、语音、多样的色彩等效果都是传统黑板加粉笔所无法比拟的,该方法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比较高[4]。
4.4.2 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直接选取企业里典型的零件图、装配图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将学习聚焦于实例的绘制过程,体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4.3 示范教学法
在实物模型和三维动画模型的帮助之下,教师进行教学信息的演示,学生则通过观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这种方法在课程的初始阶段较为适用,比如在分析三视图的形成时,利用三维动画来模拟其成形过程,同时在黑板上演示作图过程。对于没有制图基础的学生来说,示范教学法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4.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则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该方法建立于相应的基础知识之上,将全新的知识点隐含于特别设计的任务内,学生首先对接受的任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然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重构了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5]。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当全程参并进行实时指导。任务驱动法更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好处在于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并主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5 教学条件与任课老师的要求
(1)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技能培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
(2)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机械制图”还是“AutoCAD”都要做到融会贯通,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和困难都能解决。
(3)课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将 “机械制图”的重要知识点,在AutoCAD软件中充分体现出来。设计合适的课堂练习,借助AutoCAD工具,将难点简单化,将立体直观化。
(4)注意避免学生养成对AutoCAD的过分依赖,错失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机会。时刻记住学习AutoCAD绘图工具的同时,要更好的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让课堂教学的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并对应起来,使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能以最快的速度改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融入企业与社会。
6 结束语
《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笔者依据该课程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取舍、授课顺序调整、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本教学改革,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互相贯通相互补充,使传统的课程显示出极大的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士娟.“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90.
[2]张淑娟,贺俊林,赵美香. Auto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64-65.
[3]刘新阳,高传昌. 工科院校AutoCAD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91+93.
[4]高强.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163.
[5]张子容. 高职《机械制图及CAD》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2(01):105-106.
篇3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机械制图 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素养,又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成了广大中职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机械制图教学应当结合中职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与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实践技能。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高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特点出发,将学生看成学习主体,探索出具有高职教学特色的“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尝试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引导、以能力培训为目标(即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真正培养为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这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法要求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同一完整项目实施教学活动。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的主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特殊性和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客观性,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把握。根据学习接受能力与保持率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切身实践的教学效果最佳。如,准备萝卜、橡皮泥和其他教学模具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体验与感受,自主尝试正五棱柱、正六棱柱,等等。三维软件的使用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绘图的时候,教师可在画图软件将组合体的三维图画呈现出来,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组合体形成过程和绘图步骤,还可利用画图软件生成工程图纸与学生绘画相对照,这样能帮助教师节省绘图时间。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第一步,唯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确定项目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首先需要确定项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项目任务应当具有以下特性:第一,该项目要体现课程核心内容。项目不仅要涵盖该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有机地将多项知识点结合起来,而且要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此课题展开讨论与研究;第二,需要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实现任务的能力,设置难易程度的不同的项目任务。项目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让大部分学生都接受,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较实际、能够操作入手的任务,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好奇心,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设计方案的讨论中,展示与讨论方案的优劣。
三、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实施项目计划教学
在项目教学任务确定以后,需要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实施项目计划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小组收集到相关知识点,解读不同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结构。如,解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构分析:根据轴的结构与形状可知,轴一般由同轴回转体叠加而成,径向尺寸远小于轴向尺寸,且轴上有螺纹、倒角、砂轮越程槽、螺纹退刀槽等结构。
2.视图分析:主视图主要按照加工位置、轴线水平放置原则;键槽需要移出断面图;退刀槽需要将图局部放大。
3.尺寸分析:轴类零件以轴线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基准主要选断面与接触面。
4.读懂技术要求:各小组成员根据以上分析与要求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四、项目展示总结评价,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作为教学根本依据,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是以能力提高为主要目的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挥等都应当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标准。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应当注重项目展示与总结评价,采用技能与理论双考核方法,同时提出中肯的建议与意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图片进行改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实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真正能力水平。如,对每一小组实施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后,让学生自行展示成果,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图》实施教学中准确、科学地运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当代教育教学革新,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落后的教学现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灵活地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与先进教学模式对教学知识达到合理运用的效果,还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展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事业价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等多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0:30-32.
[2]周怡.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2,04:85.
篇4
关键词:岗位群技能;画图能力;识图能力;讲课重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7-02
一、目前技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
《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电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应用广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近年来,技工学校由于勤工俭学、工学交替的原因,该课程的课时大量减少。教师讲课进度快,具体安排学生练习少。而技工学校新进学生文化课学习成普遍较差,厌学情绪重。一系列原因造成目前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普遍下降,严重影响在车间从事机械加工实习的效果。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前不久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职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委员会在郑州召开全国《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大会的两个议题之一是“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的有效途径及教学建议”。把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探讨技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重点,我们应该从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思考。大家知道,机械制图简单地说是表达机件的图样;全面地说,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间的机器和零件的形状、大小、结构、装配关系以及制造、检验、使用、维修时所必须的技术要求在图纸上用图样准确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机电工程界交流技术信息的共同语言。该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综合性要求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画图和识图。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四多一认真”方法,就是多看图、多画图、多记图、多用图,无论看图或画图时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该方法也反映机械制图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识图和画图。但是,我们多年来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又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画图上。画平面几何图形、画法几何作图、画组合体三视图、画轴测图、画标准件常用件图样、画零件图、画装配图,重点都在“画”字上下功夫。老师们口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画图肯定会识图。”我们过去的这些教法对于当时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今天的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就不太合适。
技工学校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岗位群大多是机、电类工厂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不是画图,不是搞产品设计,不是搞工装设计。他们的日常工作是看懂图样,按图样进行零件加工或装配机器;看懂图样才能指导自己进行生产。技工学校应把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摆在第一位。用人单位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是技工学校制订培养计划、规划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的依据。对于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来说,在岗位群技能的要求上,识图技能显然要比画图技能更重要。培养目标应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企业岗位群技能的调查了解,把合作成果落实到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之中。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在识图能力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精力,想更多的办法,把识图教学当做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教学中强调把识图当做重点时并不排除学生应该学会、学好画图。这里探讨的是通过画图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教会学生识图的教学方法,哪种方法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如果投入同样的课时,对学生识图能力提高哪种效果好?显然前者是间接的、费时的,后者是高效的。
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一直遵循熟能生巧的原则。强调多画图才能掌握画图的技巧,才能画好图。因为画图本身需要技巧,需要通过灵活应用绘图工具画各种图样的实践,才能提高画图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练好的。时代不同了,过去的教法今天不一定适合技工学校的学生。现在,机械制图画图的方法、方式更丰富了、更有效了。我们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画图,也可采用绘图软件在电脑上绘制零、部件的工作图样(如电子图板软件画图,AutoCAD画图,开目CAD画图等);还可采用3D画图(使用UG建模软件创建简单零部件的3D模型画图)。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普及,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画图工作不仅快捷,画图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画图技巧的重要性也远不及手工绘图时代的重要了。
二、目前技工学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包括六个知识模块的内容: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的原理、制图技巧(机件的表达方法)、实用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他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这六方面内容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关键内容在哪里?我们过去把画图能力的培养当做重点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有绘图工具使用、平面几何作图、制图原理中(画法几何)的截交线画法、相贯线画法、过渡曲线画法、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有零件图的画法、装配图的画法。总之是围绕“画”字做文章。对于今天的技工学校来说,由于学生文化底子差,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机械制图》课时少,讲课进度快,学生画图的练习少,“画”的很不够,画图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没法通过画图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而识图能力因传统教学中强调不够,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也很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几年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对《机械制图》课程中六个关键的知识与技能模块进行分类、比较、实践、总结。按此认知规律,确定了《机械制图》课程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实物与图样的对比教学,总结出各重要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在少学时情况下也能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好效果。
1.制图基础知识模块中选择的重点是《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内容及贯彻。教学中我们通过展示大量工厂的生产图样,让同学们应用国家标准来查找图中的错误,从而培养学生以后到工厂从事识图工作时,心中有标准,识图有依据。
2.制图原理模块中选择的重点是三视图的联系规律及视图分析,特别是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三视图。教学别强调三视图投影的联系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个字的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对于点、线、面、体,截交线,相贯线画法等内容,我们重点讲点的投影规律及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点。对于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我们通过各类模型让同学们加强对他们画法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画图方面只强调画图工程中遇到最多的、特殊情况下的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的画法,特别是简化画法。这样做,不仅克服了过去教学投入时间多、画法难掌握的痼疾,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制图技巧模块中,我们把最常用的18表达方法和14特殊表达方法当做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们把机械制图中的十八种表达方法(六种基本视图、三种辅助视图、七种剖视图、两种断面图)比喻为机械制图中的“十八般兵器”。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这十八般兵器是必须掌握的。让同学们知道,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员“闯江湖”用的就是这十八般兵器。为了让学生用好这些兵器,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识读图习题,作为灵活运用这十八般兵器攻击的活靶子。习题中既有单一种兵器打的靶子,也有多种兵器共同打的靶子。让学生多看、多练习,多对比,逐一掌握十八般兵器的定义、使用条件、使用方法、标注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读图能力。
4.实用制图模块中我们强调的教学重点内容有:在标准件和常用件教学中,我们收集了工程中使用的大量标准件、常用件,让学生把它们与课本中的国家标准相对照,充分认识各种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图样特征、标准代号、尺寸查法、常用件尺寸的计算方法、标注方法、公差配合、精度等级。要求学生在“熟练”上下功夫。这样把过去最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
在零件图的教学模块中,重点要学生掌握各类零件(轴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的表达方法及图形特征,零件的技术要求作为教学重点(表面粗糙度、尺寸的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偏差、零件材料、零件热处理、铸件的技术要求等)。教师要尽可能地多讲一些工厂实习中技术要求的知识,学生一定要多学一些技术要求的知识,机械制图的知识面宽就宽在这些方面。这些知识是学生工学交替时,在车间看图样天天遇得到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保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我们有意识地把练习题的数量由两种题型增加到二十种题型。学生学好这些案例性质的练习,对零件的技术要求会学得扎实,在车间看零件技术要求时就能看懂。
篇5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机械制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实践作为依托,教师指导、学生作为的核心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出发,将知识分解、整合,根据课本知识和实践的相互联系,选取有代表性和目的性的项目为课程教学内容。(2)在项目选定后,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步骤的安排,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愿学、会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3)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实践项目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项目驱动新知识的利用,从而鼓励学生们对学习机械制图的爱好与信心。(4)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注重每一个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不仅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测评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注重学生能力的评价。
2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
2.1 项目的确立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立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项目。在制图教学中,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标准,我们将教学目标做了以下规定:(1)认知目标:掌握正投影的规律,能够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三视图,并能想象出其空间形状和结构。(2)能力目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确立的项目之一为球阀中典型零件绘制(如图1所示)。
2.2 制定项目计划
教学项目的设置,是以达到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师要把知识点与教学内容设计为项目内容,制定项目流程与任务书下发。制定项目时,要从实际出发,设立的项目要简单、新颖,与知识点紧密结合。
该项目我们下设了如下4个子项目:(1)轴套类零件图绘制――阀杆、螺纹压环;(2)箱体类零件绘制――阀体、阀体接头;(3)相贯线、截交线画法――阀芯;(4)螺纹标准件简化画法。
项目下发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全面制定项目安排,分析好任务的绘制步骤,收集准备相关材料、用具。然后各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本任务的特点是什么?实施任务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应该按什么步骤进行实施?有没有更好的实施方案等。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任务实施计划。例如球阀中相贯线、截交线画法,教师下发绘制阀杆、阀芯三视图任务书,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轴与球的三视图画法的知识,先画出轴与球的三视图;再引导学生讨论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然后小组讨论实施本任务的步骤和方案。
2.3 实施计划
方案确定以后,学生们按照小组讨论的项目实施的方法,按流程完成项目的实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
2.4 项目展示评价
2.4.1 展示及讲解作品
项目完成后,由组长向全班展示本组作品,讲解项目实施过程。要求说明:(1)零件属于哪一类,用什么方法想出零件结构的;(2)零件的组合形式是怎样的?叠加型的零件有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结构形状是怎样的?切割型的零件切割了哪几部分?切割的位置是怎样的?(3)完成任务需要的新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掌握有什么困难?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2.4.2 现场答辩
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让制作者解释制作所用的相关技术及特点。
2.4.3 改进作品
根据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各组成员进一步修改各自的制作,并作出总结报告。
2.4.4 现场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好坏,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指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对学生进行评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对轴(圆柱)和圆球的截交线类型及画法进行重点的总结,包括截平面位置不同对截交线形状的影响等。最后填好项目评价表,教师进行总结,宣布每个小组的成绩。
2.5 进行作品展示,促进相互学习
各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展示栏中,同学们互相参观、学习,进一步取长补短。
篇6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广西 贵港 537100)
【摘 要】《机械制图》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因此成为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必然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在推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突破传统,达成实效,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已经成为制图课的老师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技术生产中的通用语言。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然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有桥梁作用,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学完这门课后须掌握识图技能和绘图技能。如何行之有效的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校本教材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曾有很多的专家学者编写过很多种形式的教材,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各有特色。然而,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设置,学情是不一样的,因此,选择怎样的教材才能合适本校本专业的学生就显得很重要,也很关键。《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一个铺垫,是对专业课进行继续学习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时,就应该剔除一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的知识点,侧重专业领域的实用性,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以满足企业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如果编排的基础理论知识过于陈旧老套、抽象和枯燥,学生学起来会觉得乏味无趣。因此,应该根据实际编写校本教材,而且编写应该以实用、适用、够用、活用为原则,力求简单化。淘汰过时不实用的知识,补充一些适用性强的新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得到持续性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生产实际中对机械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的工业设计中,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样的绘制已经成为普遍的需求。因此,《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就更应该与计算机软件的绘制接轨,作为基础中的基础重新进行取舍、编排,以便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利于学生出到社会后的实际应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导师,是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个性较强,自律性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图》作为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让他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只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多想,多画,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此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由简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味追求完成授课内容,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应该考虑让学生学会所教的每一项内容,这样,就算没有把教材内容讲授完毕,但学生还是学到了掌握了基础性的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上的成就感,能够让他们找到成功自信的感觉,有了自信,兴趣也就跟着来了,这比单纯的追求完成授课内容更具有实际意义。
3 授课过程的问题设计和解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因而,授课过程的问题设计和解决,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授课过程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才能达到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呢?也就是关于课堂问题的有效性。本人认为,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是有一定讲究的,它必须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简洁性,不能够什么都问,笼统模糊的问题只能带来思维的混乱,课堂的问题设计应该言简意赅,有针对性,能够一针见血的点出知识或技术要点的关键所在,达到解决了问题也就掌握了知识或技术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所学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从常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围绕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并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学习“三视图” 中的“三投影体系”时,我们可以拿教室作为三投影体系空间,让学生思考平面与空间的差别,同时以自己为点,用空间的方法表示出来。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教室空间的实际,目标具体、明了,继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将“三投影体系”抽象化去掌握。
4 讲练结合,移讲于练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练习,才有可能学好制图这门课程。然而,现在教学改革之下,教学的学时数大大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机械制图》来讲,本人认为要在有限的学时之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应该“移讲于练”,也就是将对制图基础理论的讲解移到习题的讲练上,将理论融合于练习当中。在机械制图课堂上,先给学生抛出问题,再将问题融于练习中讲解,改变传统的“讲——解——练”为“练——讲解”模式,这样大大缩短了教学环节,既可达成教学目标,又可以节省学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练习的时间。经过练中加讲,讲后有练,练讲结合,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再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强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记忆。
课堂教学中精神长时间的集中对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而且也早有研究表明,人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 30 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通过练讲结合的方式放慢一下节奏,让学生有停下来想一想间歇,喘口气轻松一下,可以更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就像教学生游泳一样,理论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如让学生下到水里后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练习,这样既不会导致纸上谈兵,也不会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而导致不正确的泳姿。《机械制图》的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机械类)[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孙建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职教论坛,2004(14).
[4]刘海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4(05).
[5]孟令楠.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篇7
关键词:城轨交通 任务驱动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图样画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国家标准,培养学生制图和读图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专业工作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加工类专业。该专业对于作图的要求不高,但是对于读图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下,多数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技能拓展并不理想,因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坚持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另结合笔者学校城轨交通车辆检修专业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做了整合教学,以“掌握概念、强化动手、培养技能”为重点,以“轻过程、重结论、精内容、宽适应”为指导思想。
一、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可行性
现如今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当需要学以致用时,则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衔接不上。任务驱动法是以实践应用为基本目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按需所学,教师适度引导,让大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二、任务驱动法下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法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根据各个任务性质、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1.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城轨交通车辆检修专业的特点,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每个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
2.零、部件图的适当调整
结合城轨交通车辆检修专业特点,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应更侧重于读图与空间三维能力的提高。为了与车辆机械、车辆制动等专业课做好衔接工作,要引用车体中的典型零部件作为教学内容。首先要求学生徒手绘制3~5个零件图,表达无异议之后再CAD绘制。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生也将会经常采用徒手绘制草图来表达思路,交流技术思想,这对团队组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也是有帮助的。
对于标准件,将管螺纹、普通螺纹、键、齿轮、销等零件作为重点知识。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到任务当中,引导学生翻阅书籍、查阅资料,了解标准件的作用、结构和尺寸,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注重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是任务内容的设计者,其任务不同于传统教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交代任务目标和重点,还需辅导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在角色上,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去用科学的思维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
4.制订合理的考核模式
任务驱动法的考核必须打破一考定“优劣”的考核模式,从职业素质、能力和技能三方面考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做到知识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机械制图考核形式为试题和过程考核各占50%,“试题考核”以概念、知识点、三视图、零件图(大作业)方法为主,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过程考核”主要是检验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
1.任务的设计
任务设计环节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具体任务不但要体现本阶段的核心,还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在制订任务内容和任务目标时,需考虑其难易程度、学生人数、综合素质等情况,要把握任务目标的可行性,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另外,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任务环节,应明确规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任务初期为徒手绘制轮对等零件草图,而后期的CAD任务则为电脑绘制转向架等零件图及装配图,这样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2.任务的具体实施
教师根据现有情况制订具体任务内容,接下来与学生沟通,说明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与学生一起着手任务实施环节。
(1)学生分组。学生分组要本着互补、互助的原则,即尽量把男女生、优劣生、性格内向和外向生分配到一个组,使大家能够在工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选定一名组长,这样既能够协助老师的部分工作,又能够帮助部分组员完成任务。
(2)分析项目任务。得知任务目标和内容后,由组长带领组员一起讨论、分析任务,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教师等途径解决问题。例如转向架某部件的装配体,应首先了解由哪些零件所组成,其次分析其作用和工作原理,最后确定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和拆装顺序。每组成员对任务要有整体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3)制订任务计划。分析完任务,接下来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准备怎么做,制订详细的任务实施计划。各个组员协调沟通制订任务计划,考虑时间和逻辑顺序,以及各环节间的关联性等问题。任务计划制订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任务是否高效完成,所以此环节学生要花心思反复修改,直至计划合理。
(4)任务分工。结合前期计划,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素质、特长,选取任务点。在实施过程中,每人有相对独立的子任务,由于最后需把各子任务整合,这就需要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以免出现尺寸不配套等问题,影响后续的装配环节。例如要求大家完成轮对及轴箱的绘制,首先要求学生徒手绘制各个零件的草图,然后电脑绘制,最后将每个学生所画的零件图进行装配,完成任务。在这期间,由于每两个零件尺寸之间存在配合关系,所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成员之间的沟通,避免装配环节出现问题。
(5)提交材料。完成任务后,学生需提交生产资料,包括徒手绘制草图、CAD绘制零件与装配图等资料,工作日志和任务设计报告也一并提交。
3.任务评价
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联性,培养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为达到此目的,在任务评价上需做到科学、严谨、公平、公正。任务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目的是使得学生重视,为学生高效完成任务提供外在驱动力。目前学生任务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学生提交的生产资料(零件、装配图等);二是题目答辩;三是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主要考核实际上机操作的能力和态度等。教师从以上三方面对各个组员做好详细记载,确保成绩公平公正。任务驱动法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
四、小结
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整合,将任务驱动法用于机械制图教学,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任务驱动法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一个相互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艳.基于项目教学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才智, 2012(12).
[2]何谦.基于渐进式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4).
篇8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图;AutoCAD软件;教学方法;三维建模
模具制图是我院模具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与工程素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顺利就业与胜任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模具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绘图和读图、空间想象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统一起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是摆在高职院校制图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模具制图教学的困境
模具制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及绘图技能。针对学生在学习制图课时空间想象力、识图表达能力以及在完成作业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探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教改措施,是提高模具制图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纵观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模具制图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仅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效性差目前,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填鸭式”现象,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了理论知识,但实际的测绘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未得到有效训练,与实际需要脱节。
教学内容多以静态表现,教学手段单调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计算机教学,但在教学中仅将计算机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品,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项功能,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模具制图教学中,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多以静态为主,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三维动态对象,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
学生绘图手段单一,与企业需求脱节过分强调手工绘图技巧,课程设计、模具测绘实训、课后练习等基本上靠手工练习完成,未能将模具制图与当今流行的三维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无法适应当前机械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要求,降低了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
模具制图教学改革探索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要想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要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应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极限与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取、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信手拈来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与“活教学”之间的矛盾。作为教师还应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努力学习新技术,防止知识老化,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落后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取代了手工绘图,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外,还应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与技巧。
创建校园多媒体环境下的虚拟实体模型库与图库,加强直观教学我院模具制图一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高职新生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头脑中立体概念较少,空间想象力不够强,在教学上虽有挂图、教具、模型等辅助手段,但仍存在教学沟通与教学直观性的问题。因制图教学内容的空间性和抽象性,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学模型,适宜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而传统教学模型制作成本高,易损坏,不便携带,且不能随意修改,很难满足现代制图教学需要。为此教师可用UG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学校的模型库,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见图1)。模型库主要包括三维实体模型库、二维图库及动画模拟仿真库。因学生在画图或看图时,所犯的常见错误往往是有规律性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归纳到错误图库中。同时,将做得好的学生作业归纳到优秀作品库,讲课时,适时调用错误图库和优秀作品库,一方面,引起大家重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制图的自信心。建立模型库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第一,模型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模型库不但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克服了实物模型教学的诸多不足,而且大幅度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有助于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与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很难理解一个圆柱体与不同直径的圆柱体正交相贯后相贯线的变化趋势,此时从模型库中调出两个圆柱体正交相贯的模型,保持图中横放圆柱直径不变,然后用UG改变竖放圆柱直径,其直径分别取小于、等于、大于横放圆柱直径,重新建模(见图2),在UG动态演示下,使学生对相贯线的形状、位置及变化规律有非常直观生动的了解,这样也能大大降低该部分的讲授难度。第二,模型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现代教育的宗旨。随着我院硬件条件的发展与制图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当学生遇到一时难以理解或不会做的习题时,他们可以利用校内任意一网计算机下载相应的三维数字模型,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就实现了优化教学资源,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转贴于
有效整合模具制图与AutoCAD,提高教学效率与部分学校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分开教学的情况不同,我院目前将模具制图与AutoCAD整合成《模具制图与AutoCAD》一门课程。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对模具制图每章内容和AutoCAD每章内容进行相对应的有机融合,将两门课程内容进行穿插讲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能不断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制图课枯燥、难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两课程融合后其教学内容调整见表1。模具制图和AutoCAD作为我院模具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模具制图和AutoCAD课程穿插讲授,一方面,有利于模具制图的教学,也为AutoCAD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符合企业的需要,可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为现代企业及工艺部门几乎都已采用计算机绘图。
改进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具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既有理论讲授,又有绘图实践。因此,仅靠一次期中(末)考试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在注重过程考核与监控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工程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首先,应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应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其次,采用口头答辩考核,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分层次考核,在模具制图与CAD融合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合理分配考核项目,培养学生的强项,弥补学生的短处,强化各层次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就是评价考核作品。对操作型课程,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对优秀作品要展出,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最后所看到的成绩就是平时成绩(考勤+作业)×10%+课堂学习成绩(练习+项目单元测试+提问)×50%+考试成绩(期中+期末)×40%,三方面加权的成绩,强调了评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成绩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模具制图是模具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模具制图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是本课程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东超,王玉坤,李学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183-186.
[2]石雪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9):150-151.
[3]李芳丽.“双元制”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6):81-82.
篇9
关键词:高职教学 好课 探索 “学”得好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智力的优势不在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方面,而在于形象思维智力比较突出,一般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所以,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应表现为促进学生擅长的智力成长。那么,在挖掘学生擅长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设计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理念的“好课”呢?
我们以机械类专业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对绘图基本技能训练的“绘制平面图形”内容部分,对照以下几种颇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看哪一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实效。
教学内容:绘制某零件的平面图形。
一、学科式教学设计
就“绘制图形”的基本技能训练来说,传统的学科教学是先系统地讲解国家标准中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图纸幅面的格式、绘图的比例选取、绘图的图线选用规定、尺寸的标注要求等;还有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常用几何图像的画法、平面图形的画法等。然后让学生绘制如图1所示的零件平面图形。结果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绘图难以顺利进行:图纸的选取与绘图的比例不匹配的现象有,尺寸标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加粗描深不符合线型标准的有…
图1、手柄零件的平面图
这些现象,教这门课的教师深有体会。在“这些学生真难教”的无奈中,要么赶教学进度匆匆而过,要么心存疑虑却苦于不得法。总之,学生应该具备的“绘制平面图形”的绘图基本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即教学没有产生实效。
二、常规式项目教学设计
先来看看“绘制平面图形”项目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手工抄绘零件的平面图形。具体说,就是合理选用绘图比例、图纸幅面,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能够准确绘制图形、标注图形尺寸等。
第二,项目任务给出:绘制某零件平面图形。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识读图形,对图形的尺寸进行分析,确定各线段性质(已知线段、中间线段、链接线段);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2、绘制底稿图。匀称布置图形,先画出作图基准线——横向尺寸基准线和竖向尺寸基准线;依次画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以及链接线段。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标注图形尺寸。
第四,讲解项目任务相关制图标准的知识点。包括制图标准对图纸、图框、标题栏、比例、图线的规定,尺寸标注方法,常用图形的画法。
第五,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项目教学设计,结果是少部分学生能完全符合制图标准规定,把平面图形画好。这说明,学生对运用制图标准基础知识画图,只凭观察教师的示范画平面图与“听讲”画平面图所需的知识,并没有更多更仔细地查询核对制图标准知识,力求准确画出图形(事实上,画得好的学生,是自觉地依照教师的思路探索了相关的知识点),那么,教师即使再怎么努力教学——教的不少、引导学生学的不多,学生依然从“手上”出不来,即没有产生教学实效。
三、知识探索型项目教学设计
就这个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笔者曾经尝试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前面提到的项目教学设计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抄画出零件的平面图形。
第二,给出项目任务:绘制某零件平面图。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零件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分析图形的轮廓尺寸φ32mm、90mm(75mm+15mm),确定绘图比例2:1,选取图幅A4;画出图框(不要装订边的)和标题栏。
这里主要说出为什么这么确定绘图比例、图幅,简要描述总共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标准中规定的“比例”类型、“图幅”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去相应地参考教材探索如何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的知识点:制图标准中绘图比例、图幅的规定,以备自己绘图时能合理、准确地选择。
2、绘制底稿图。分析图形的具体尺寸,确定φ20mm、15mm,φ5mm、8mm,R15mm,R10mm、75mm为已知线段,要首先画出。再接着要画出中间线段R50mm、φ32mm。最后该画出R12mm的链接线段。此处,对照手柄图形分析线段中什么是“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并边画手柄的圆弧连接便说明圆弧连接的画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参照教材中线段分析、圆弧连接的知识点,在自己画图时针对不同图形线段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线段性质以找到画图的切入点,进而准确地抄绘原平面图形。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此处,先说明适合于手柄的线条类型作为描深加粗的依据,再引导学生探索“常用图线的名称、线型、应用”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点。而且在引导中要强调,对不同图形的线型一定要在绘图过程中反复探索、总结制图标准线型规定的知识点,达到熟练准确地运用。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地标注图形尺寸。此处,边标注手柄尺寸边插入“尺寸标注的要素、标注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在绘制其他的图形时注意探索“尺寸注法”的细则,做到标注尺寸的准确明了。
到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疏通遇到的问题,比如比例的选择更合理、尺寸的标注更准确等。
在该项目完成的评价中,根据学生绘图的情况,除常规的评价外,尤其要注意肯定他们已有的积极思考、探索知识解决绘制平面图中遇到的学习障碍的可贵之处。同时,对平面图形绘制方法、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绘图中不容易做好的地方(如圆弧连接、尺寸标注等)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此时视学生的绘图情况做补充式讲解(或者诸如“尺寸标注”知识点先不讲解,等到学生出现自行探索中解决不了的学习障碍时再详细讲解),不仅能疏通学生的学习障碍,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去更有效地探索知识。
项目基本任务完成后,再适当增加难度更大些的项目拓展训练,让学生在绘图技能进一步巩固好的情况下,体验不断地、更多地探索知识、解决所遇学习问题的成就感,以及知识增长、技能娴熟的自信感。
正如戴士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书语录里谈到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
高职教学的“好课”,顺应职业教育理念的导向,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做事中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所遇实际问题。以学生如何能“学”得好为教学设计宗旨,以教师少讲解、学生多探索为教学实施指引方向,这样的“好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为实效,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积淀以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戴士宏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庄国帧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CAD绘图是一门以机械制图为基础,以实训为主的课程,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依靠)于学生的上机实训操作。该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做“熟练绘图手”而不是“AutoCAD专家”。基于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课堂演示讲授为辅”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绕开教科书中拗口的外来语,在熟悉AutoCAD的基本命令、功能和基本操作的前提下,以零件图或发电工程图的绘制来组织教学,把要学习的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突出CAD软件的工具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二维绘图命令、二维编辑命令、文字和尺寸标注、图案填充、图层和图块等的训练上。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跟着教师一边学一边做,做的同时也学习到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理论演练和学生的实训训练相结合,体现出学生的“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一体化教学。
二、以任务驱动法分项实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零件图的内容(一组图形、一组尺寸、技术要求及标题栏)为顺序,以任务驱动法分项目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两条主线进行,一是教师:教师设计任务布置任务普遍示范与个别辅导对完成情况及表现点评考核评定成绩;二是学生:学生接收任务讨论分析任务学生实操训练提出疑问完成任务成果展示自我总结评价。即老师将需要抄画的零件图做成图片(教师设计任务),以任务的方式分发到学生计算机端(布置任务),之后先由教师通过全体广播进行普遍示范演示,再由学生实操训练。对于计算机操作灵感不太好的同学,还可通过教室中的投影大屏幕与教师同步进行绘图实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相关的项目训练任务。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就业目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组图形的作图任务训练后,接下来就是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输入和标题栏的填写等项目的训练。教学过程与作图相同仍然分为两条主线,但为了帮助未能完成作图任务的同学也能跟上训练进度,老师可将画好的CAD草图分发到学生计算机端,供学生标注尺寸用。这种方法能有效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完成整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过程中能力逐渐增强,最终达到课程的能力目标。由于学生是带着目标和任务在实训操作中探索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三、参照专业岗位(群)调整教学内容,推行岗证融通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岗位(群)包括:锅炉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以及热机检修工等。根据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机械制图中级制图员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即在CAD绘图实训课的教学中,结合中级制图员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来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中级制图(机械制图)岗位的资格证书考试,在拓宽学生就业面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鼓励CAD学习和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学习CAD的真正用途,让学生切实认识学习CAD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同时还是一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按专业的实际要求去完善自己,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可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职业技能。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构成电气图的基本单元,是电气技术文件中的“象形文字”,是电气“工程语言”的“词汇”和“单词”。而电力工程图和发电工程图则是表示电气系统、装置和设备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连接关系,用以表达其功能、用途、原理、装置和使用信息的一种图。因此,正确地、熟练地理解、绘制和识别各种常用的电力图形符号和发电工程系统图,是从事电力生产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所以,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岗位(群)除了掌握机械CAD绘图的相关知识外,还必须看懂电气图和发电工程图,熟悉电气图形符号和发电工程图样画法。为此,在该专业的计算机绘课程教学中,我们还增加了发电工程图的绘制这一内容。通过常用电力工程图形符号、热力设备图形符号和几个典型发电工程系统图的绘制训练,学生在学会用CAD绘制热力系统图的同时,初步弄清了发电工程图中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肯定。与此同时,当学生学习单元机组运行时看到屏幕上的各种设备图形符号,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学习精神
指导学生养成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懂,不会CAD绘图。而用过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仅限于收发电子邮件、聊天和网上游戏等。与此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因而绘制CAD草图就更加困难。为了使计算机灵感好的学生学得更好,计算机灵感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学进度,笔者在计算机绘图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号召或指定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去指导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此举除能解决课堂上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外,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学习精神,达到了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效果,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绘图实践能力,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探索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达到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等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