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科书插图未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分析
首先,信息化社会丰富的网络资源对课本插图的单一形象的冲击。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学校普遍增加了多媒体教室,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唾手可得。相对于目前苏教版语文课本单调的插图,教师更愿意从网上搜寻趣味性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广大教师对语文教科书上的插图使用存在一定误区。大部分一线教师很少把插图作为教学资源,在课程讲述时往往重视课本上的文字资源,不关注或较少关注课本上的插图资源,对其大多一带而过。
再次,就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并不是每一幅插图的搭配都具有合理性。由于插图绘画者在绘画时并没有以教材内容为蓝本,这势必会造成课本内容与插图在主旨、意境方面存在差距,这对课本的讲述并不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的对策
鉴于教科书中插图无论是对学生理解课文还是教师教材讲授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探讨加强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的对策极具现实性。
1.插图的绘制要与学生特点、课文类型相切合
一方面,插图的绘制要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特征,从而使得编排到课本中的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看到插图能产生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另一方面,插图的绘制要符合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并从根本上服务于课文的主旨。比如,古代诗歌所配的插图应该选用一些体现诗歌意境的国画、古迹图片等;科技说明文的插图应选择说服性较强的实物图像、照片,同说明文严谨的文风相一致。
2.教科书插图的选择要准确,不能出现违背客观现实、历史真实的情况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它在插图的绘制、选择上要与其所服务的课文文本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思想主旨、历史史实等相一致。如果任何一方面存在失误,它不仅会对教师、学生形成误导,还会丧失其应有的作用。
比如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课文《醉翁亭记》插图的选择就存在重大失误,现展示如下:
这是一幅命名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写意插图,文中所讲到的醉翁亭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我们从中可以得知这个亭子应该“四角翘起,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而这幅插图不仅形状上出现了错误,给人一种“蒙古包”的错觉,而且经考证插图中的这一建筑是宋时的一种凉亭,其作用是供山间行者休息,这与作者欧阳修所描述的“醉翁亭”根本不是同一类。
3.插图位置的安排要合理
课文插图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课文的学习效果,基本上文、图的位置为上图下文、上文下图,并且文图最好在一页上。这种图文安排不会令读者产生阅读障碍,有利于将和谐的图片美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中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插图安排就不太合理,课文所配插图是和文中讲解捕鸟的文字相对应的,然而插图却安排在了文字背面,如此文、图分离,势必就造成阅读翻阅的次数增多,从而使得插图表达效果被消解。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开展教学
课文插图的应用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可利用插图导入教学。其具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可组织学生欣赏插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插图向学生介绍作家。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理解课文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课文介绍作家的插图可使学生对作者形成直观印象。比如在讲述苏教版课文《社戏》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扉页鲁迅先生的画像,通过观察其眉毛、眼神、胡须等感受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一膛正气。
篇2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
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想像练习。
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篇4
关键词:有效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策略 有效性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作文写作水平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受到教学体制中教学评价、课外阅读指导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视野相对狭窄,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兴趣淡薄,甚至一些学生认为作文课程是极度枯燥,为此,通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针对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而提出一些自己的浅知拙见,希望能为更多教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及分析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基本认识存在误区
针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充分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如何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质,却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中所忽视的一件事情。根据已知的公开文献报道的数据表明,当前教师很少基于作文本身带给学生的价值进行思考,教师将作文和考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价值判断。当前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旧以应试为目的开展作文教学。从训练视角而言,单纯基于学生作文技能训练的教师要明显多于注重学生人格构建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师。显然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和能力三者统一的目标还尚存较大的差距。
2.作文教学缺少科学有序的计划
当前教学实践中,根据已公开的数据表明[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在每学期制订有效的作文计划的教师仅占30%左右,约70%的语文教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在针对作文课教案的统计调查中,根本没写过占到60%左右,每次都写的只占到不到5%;尤其是每次作文课程进行的题目35%左右的教师都是随机进行命题的,作文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不足,导致这样的结果其中很大程度跟学校领导针对作文教学的评价有最直接的关系,大多数学校只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次数进行简单的评价,没有针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以及教案进行检查。
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1.激发写作兴趣,排除心理障碍
爱因斯坦提出:“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2]。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和爱好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实践教学表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针对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就越好,同时学习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得以充分展现。反之,被动学习效果就越来越差,这是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特点。为此,教师要始终把作文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将重点通过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2.构建写作价值观,明确作文的重要性
有效的作文教学还应关注学生学习和习作的性格特点,要倡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来进行作文写作。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首先摆正自己的思想,应重视引导学生人格发展的同时,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教学,而不是只功利的看学生的分数。
语文教师教学中要充分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对语文乃至对其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作文写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叶圣陶先生所说:“能写文章虽然算不得可以夸耀的事,但是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而这种缺陷如同人们害了眼病、聋了耳朵一般,在生活上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作文写作素质不仅关系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才能根本上提升写作素质和能力。
3.注重平时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而纵观当前我国的现实的教学环境,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很多学校的教师也根本不愿投入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只能接触到一些作文选集之类的书,语文课外阅读书籍几乎没有。久而久之,学生的视野就会相对变得狭窄,为此,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指导,特别是引导学生涉猎一些中外名著的文学作品,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这些文学大家和前人们的丰富的创作经验,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3]
4.命题要立足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当前中学阶段,学生们的思想观点逐渐形成并处于相对关键的时期,为此,在该时期内,学生们会表现出极强的表现欲、展现活泼的个性以及对一切新鲜事物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于上述的学生的发育特点不仅要准确掌握而且还要根据学生们的个性和年龄特点,在作文的过程中量身定做合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命题,举例说明,比如《有意义的事》、《我的父亲》这样类型的题目,学生们已经感到了乏味,因此命题这方面,教师们必须打破陈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传统的题目《我的父亲》就可以更改为《爸爸,我想…》,诸如此类的半命题格式,不仅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说出内心深处的想法,而且,学生们通过自身亲身经历以及真情实感,一定能够写出有价值的,让人感动的作文。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时代特有的色彩以及年龄特点,安排一些如:《为什么爱追星》、《老师,我想对你说》、《对2014末日预言的看法》等等,这一类的作文命题不仅让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还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冲动,并且还能被学生们接受。
三、结语
中学作文教学已成为当前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要实现作文教学效率仍需广大的语文教师展开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长期积累和研究,我们一线教师要时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不断学习教学创新理论,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导入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从而真正的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晓勇.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