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基金相关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障基金相关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保障基金相关制度

篇1

关键词:失地农民;生计保障;社会保障;辽宁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19-03

一、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事业、医疗、养老保障的基本状况

辽宁省对于失去土地且完成农转非农的农民采取的措施是将其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如大连市,其低保标准为每月320元,盘锦市为287.75元。而对于没有完全失去土地且也没有完成农转非的农村居民,符合农村最低保障标准的,纳入农村低保系统。大连市对于这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人均1 72.5元,盘锦市为143元。

在医疗保障方面,辽宁省对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已转为城镇户口的失地农民,如与城镇用人单位参加工作并与之建立明确的劳动关系,按照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医疗办法缴纳参保,并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而如是灵活就业的,就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险待遇。对于转为城镇户口的失地农民,因家庭生活困难而无力参保,其医疗保障纳入当地社会医疗救助解决。对于没有完成农转非失地农民,则是继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而转为城镇户口的老年失地农民,也有相应政策予以照顾,通常是组织他们集体一次性参加医疗保险,以解决他们晚年医疗保障问题,其参保费用标准参照当地困难企业或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费用筹集标准,由个人从失地补偿费中缴纳。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则是按照农民自愿参与原则,实行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原则,依据相关条款确定缴费金额,实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专相结合的制度。其都是以失地农民所需养老金为基数,个人账户由集体和个人不高于70%的比例构成,而统筹账户则是来源于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组成。按照国家养老制度,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在完成缴费以后即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其具体实施细则是首先从个人账户支出养老金,当个人账户不足时再由统筹账户资金填补不足。以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失地农民为例,在建立了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后,达到领取保险金相关条件的失地农民,从2010年11月1日起,300多名失地农民可按月领取400元养老保障金。

(二)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情况

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失地农民上岗就业问题也变的尤为重要。目前来看,失地农民的失业状况比较严重。依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 940失地农户的调查,只有2.7%的劳动力得到安置。辽宁省为了解决失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辽宁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政府举办再就业培训等,让失地农民享受比城镇失业下岗职工更为优惠的政策。同时,开拓乡镇企业就业渠道,实现项目开发与失地农民就业互动。如营口市,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并且对征地的企业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失地农民,特别是在招收普通员工时,对招用失地农民给予一定的比例保证。

(三)土地货币补偿与失地农民保障

目前,我国采取的土地补偿标准为国土资源部2004年11月的《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按照被征收耕地的类型、质量、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农产品的价格、农用地等级等因素,统一制定年产值标准,在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而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相应提高产值倍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当地政府可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予以补偿。

二、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保障体制不合理

对于拥有社会保障的失地农民,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总体来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能做到同步调整,然而,由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起点低,基数小,相较于城市居民而言,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不高。以沈阳市为例,2008年,沈阳市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养老金为906元,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月人均为300多元。与2007年比较,失地农民养老金增加了约13%,城市居民增加了近20%。再加之失地农民养老金基数小,因此实际上涨只有40多元,而城市居民则上涨了近19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通货膨胀率,高城市生活成本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何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同时,从家庭养老的角度来看,由于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减少,进一步弱化了子女养老的功能。

(二)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缺失

从土地的产权关系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的相关规定,土地是归集体所有,而由于集体这个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实践的操作中,集体组织的缺位使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清晰,所以在处理土地买卖过程中,实际上很难做出有效的处置权利。而我国法律还规定,禁止集体将土地出让或是用于非农业建设,集体也没有权利将所拥有的非农用地在市场上流通。这事实上国家从法律上限定了农民所拥有土地只有农业生产价值,并无商业价值,而国家却可以通过强制征收集体土地来改变土地的用途。农民与国家这种双方土地使用权力上的不对等,实际上使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得有名无实,农民无法享有土地转让所带来的市场价值,但政府拥有征用土地的绝对权利,并可决定其用途。

(三)征地补偿过程中的缺陷

第一,国家法律赋予了政府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力,政府在土地征用,土地使用方面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这违反了市场经济平等自愿的原则。第二,我国在计算征地补偿费用时,仍采用“产值倍数法”,这种仅以经济补偿关系来确定土地的价格,忽视了土地的机会成本、失去了市场在配置资源的本来意义,无法全面体现土地的实际价值和农民失去土地带来的长期损失。目前,在大连市周边,农民每亩土地一般可获得补偿款仅有不到4万元,而房地产所购得国有土地每平方米一般都在2 000元以上(1亩=666平方米),无论是从市场角度还是从农民自身利益出发,政府土地征收补偿都存在着不科学,补偿过低的问题。

(四)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维权意识差

这表现为由于失地农民自身文化底子薄,很难通过短时期的培训以来完全适应城市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而从劳动需求的角度看,在一些地区,本来就存在自身经济发展就不足的问题,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了,再加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差,因此并不是每个农民都可以完全获得就业机会。对于就业的失地农民来说,大多也都是从事较为简单的加工业或是重体力劳动,工资收入低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由“富农转贫民的现象”,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不仅如此,失地农民自身维权意识差,也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对于政府征地,农民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即便协商,其主要的焦点也是在补偿款项的多或少,而忽略了间接补偿的问题,为政府不规范操作提供了空间。

三、完善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一)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统筹账户,统筹层次暂以县级为宜;通过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列支的资金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障模式。同时,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财政部门设立专门从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单独建账、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要分清对象,对于已经就业的,归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尚未就业的应建立有别于城镇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由于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或农民自行负担的办法行不通,必须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来解决问题。资金的来源:政府承担部分可在每年年度财政或从土地出让金中按比例列支,村集体承担部分可从土地补偿费中开支,个人承担部分可从安置补助费中列支。此外,还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

第二,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结合辽宁省省情,应按照失地农民自愿缴纳为主,村集体、政府、征地主体三者分别承担一部分资金加以补充的模式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基金,保证失地农民的健康权利。建立多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并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一是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有效办法是政府与民间结合,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来充实失地农民医疗救助基金。二是把商业保险作为一条重要的选择途径或补充模式,为失地农民投保团体大病保险等。三是积极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失地农民的大部分要居住在城镇,应该把他们纳入城镇社保范围之中,使他们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月收入不足低保标准的失地农民补足到低保标准,对不符合低保的特困老人和已纳入低保仍较为困难的老人实行救助,尽快实现最低生活保障上的城乡一体化。另外,需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公平和效率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一样。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的制定必须科学,如果水平过低,则无法维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有悖公平;水平过高又会使其沉迷于社会保障网络之内,不求进取,损失效率。

(二)引导失地农民积极就业,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和补偿措施

第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一是适当实施保护性就业措施。如企业招用失地农民并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力合同的可以享受一定补贴,政府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在征地时,可同征地单位协商,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等。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并在工商城建、土地、场所等方面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二是制定城乡统一、平等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建立城乡互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为失地农民提供迅速、准确、完整的信息,使失地农民能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三是设立失业农民就业保障金。比如每年财政拔款为专项基金,从经营性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社会各界的捐助。

第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竞争能力。要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竞争能力。具体来说,要对进城入城镇的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保障。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失地农民子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失地农民进城后,其子女入学应与城镇居民的子女一视同仁,享受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赋予的所有权利。二是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让失地农民真正掌握一门非农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劳动力的管理范围,将城市下岗职工的优惠安置办法应延伸到失地农民。

(三)严格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

第一,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征地的内容和范围。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把国家征地严格限定在公共利益之内。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国家征地的范围应限定在国防军事、国家政府机关及公益性事业研究单位用地,能源、交通、公共设施用地,重点工程、公益及福利事业用地,水利、环保及其他公认或法院裁定的公共利益用地等。在公共利益之外的用地,不能动用国家的征地权力。特别是要将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工业用地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等用地退出国家征地范围,使它们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地转用年度计划的控制下,逐步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易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二,在征地过程中要严格征地程序,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和民利。一是地方政府应改革行政思维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必须高度重视在城镇化的同时给农民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把土地作为财政提款机、低征高卖的做法。土地征用不仅要考虑降低征地成本、扩大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更要考虑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把主要工作放到土地监督管理和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上,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二是在征地过程中,要严格征地程序。必须让农民有参与权、知情权、谈判权和监督权,保证征地的透明度。

第三,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合理补偿机制。一般应当包括对生产资料的补偿和对生活保障的补偿。除了要考虑土地被征用前的价值之外,还应考虑土地的区位、市场供求、经济发展及政府宏观政策等因素,体现被征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不仅补偿被征土地现有价值和损失,而且要考虑农民再就业成本、物价上涨引起的风险成本以及土地可预见的未来价值和潜在收益。

参考文献:

[1] 曹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以上海、抚顺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 曹金凤,杨志平.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篇2

关键词:新农合 运行机制 报销制度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046-03

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

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我国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新农合制度发展势头良好,全国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初步确立了比较完善的新农合医疗管理以及运行体制,新农合的优越性得到了体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缓解农民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新农合政策推行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一项政策要得到良好落实和运行,仅仅符合当地需要是不够的,它同时还必须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运行过程之中有着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但是在我们对郴州市新农合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新农合政策的前期宣传不够、农户缺乏信任、制度设计缺陷等原因,在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努力去发现并解决新农合的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不到位。由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以及素质较低等原因,部分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还存在有较大的偏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何报销根本就不知道。因此,他们将对新农合所缴纳的保险误以为是农业税或是其他收费,这就使得部分群众对该政策的推行有着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农民对保险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例如,在对郴州市北湖区几户农民的调查中发现,他们认为自己身体好,办理新农合保险是白白浪费钱,甚至有的认为合作医疗是“群众交钱、干部吃药”,“群众吃草药、干部吃好药”。这种认识对新农合政策的推行就有了巨大的障碍,而在实际调查中,持这种态度的农民群众的数目不少,这将很可能影响新农合在农村的覆盖面。

2.新农合运行机制不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构不健全,各个县市虽然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专职人员编制,许多县市新农合合管办只有几名兼职人员,而新农合相关的工作量大,几名兼职工作人员是难以胜任专门的新农合工作的。据我们调查,某乡政府负责新农合的也是一名兼职干部,且对新农合相关业务不熟悉,信息化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二是新农合工作运行经费无着落,对新农合的督查指导难以到位。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县乡镇,合作医疗管理运行经费未落实或不到位,许多工作人员工资仍是通过原渠道解决。三是新农合基础办公设施差,许多基层负责新农合工作的单位都是挂靠在乡镇政府或医院,不是缺少办公用房,就是缺少办公设施,这样使得新农合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新农合资金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现行新农合制度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个人缴费、地方财政扶持和中央财政补贴,而现阶段地方财政用于支持新农合的资金相当有限,而且地方财政往往采取后续补贴方式,只有在农民缴纳新农合保费之后,地方政府才给予补贴,财政有困难的部分政府甚至拖延补贴,致使新农合资金来源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新农合资金筹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难在现行新农合筹资主要来源于参合的农民群众,在向农民筹资上,由于新农合宣传工作不到位、少数农民观念比较保守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新农合保费的收集方面在某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在地方政府对新农合财政配套资金支持的筹集方面。目前,除了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对新农合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地方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贫困落后山区和边远地区,一些基层的县乡新农合财政支持未配套或配套不到位,致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群众的医药费也就不能正常报销,农民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信任度也就会因此而下降,这就直接加大了下一年度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难度,影响了新农合制度在农村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农民看病仍有难题。农民看病仍然存在难题,主要体现在医药价格偏高问题上,由于我国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基层医院的医生收入不高,且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医药收入,这种“以药养医”的状况影响了新农合在基层医院的长期发展。农民群众去定点基层医院看病,医生开的药品很多是比较贵的、过多的药品。由于医患双方本身的信息不对称,农民群众为了治好病,只能接受医生的建议,即使多花钱也只能忍气吞声,毕竟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而基层医院医药价格虚高,加之一些不合理的检查费和用药费,导致农民就医负担过重,客观上抵消了新农合给农民群众的福利。事实上,这种国家实施新农合的利民举措在基层医院,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项基层医院的福利措施。以至于在新农合宣传过程中,基层医院的医生极力推销新农合制度的福利,热烈欢迎农民群众去医院就医,但是应声寥寥,因为农民群众从新农合中实际获益的部分甚至不如基层医院,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

5.新农合医疗报销制度不健全。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农民群众反映“新农合报销手续繁杂、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较低、很多项目不能报销”。在我们调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对新农合工作的改善建议”时,42.3%的农民群众都选择了“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手续”这一条。

新农合报销范围过窄,补偿的标准也较低,而起报线却较高。据郴州市卫生局统计,2009年郴州市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额为32998.41万元,到2009年底累计补偿参合农户的住院和门诊费用33404.6万元,累计住院补偿比例为42.86%,基金总受益面31.52%,住院受益面8.57%。而在我们实际调查中,该市农民的住院补偿比例不到30%,主要原因是不予报销的其他费用过多。一些参保农民认为如此低的补偿比例不能解决患者家庭的实际困难,这样会产生不继续参保的念头。

另外,很多农民群众反映,病人就诊后到拿到报销的医药费,特别是转院治疗的,需要经过层层环节,需要较长时间,而结报过程既麻烦又缓慢,期间少则1周,多则1月。而住院药费的结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申请结报到领取补偿金,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种药费结报难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增强制度吸引力。各级政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农民群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于农民最关心的报销问题和药品目录问题,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解说,让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报销程序等相关问题充分了解、心中有数。同时,各级基层新农合负责单位可以加强对当地农民群众的互动工作,多多了解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想法和看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众决策和依法决策,形成科学的、有效的、能够充分反映农民医疗保障需求的合作医疗制度,从而激发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热情与责任感,使得农民筹资由外在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增进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

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和自觉性,实现“高参合率”下的“高参与度”,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总结新鲜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在新农合的资金筹集和制度保障、基金运行机制、管理监督制度、服务评价指标等各个方面,要立足公平,同时兼顾效率,努力实现新农合医疗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

2.完善新农合制度运行机制。要保证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的安全运行,就必须要加强基础性建设,如经办人员的编制、必需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新农合经办机构是新农合制度的执行者,其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足额保证经办机构的公用和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预算、财务单列,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作人员还应该就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对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在内部控制方面,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同时,各个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加大对违规医疗机构的惩罚力度,从而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成本。对于个别诱导参合农民过度医疗、严重套取或变相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等违法行为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给予通报或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

在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技术保障层面,政府部门要投入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打造区域网络平台。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的财政状况,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经费,建立适应当地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郴州市地区9个试点区县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每年会安排一定的经费进行维护和升级,以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信息化的要求。

3.建立稳定而长效的筹资保障机制。影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有否稳定的筹资来源。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稳定筹资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政府支持的制度化和家庭投入的法制化。政府支持制度化意味着必须作出两个决策:(1)明确各级政府财力支持的来源和水平;(2)明确政府资金的配置与使用。财政支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专项一般预算和彩票公益金预算。健康保障制度是否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即家庭投入是自愿还是强制,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问题。虽然现在明确了个人缴纳新型合作医疗费用,并不是增加农民负担或乱收费,但在过去几年合作医疗过程中,就出现了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由于缺乏稳定的筹资支持而无法发展。新农合强调自愿原则,作为需方的农民可能会存在“逆向选择”,而供方缺乏组织保障制度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采取一种过渡方式,使这种制度既不带有强制性,又能对家庭和地方政府组织该计划提供一种激励是非常关键的。

2011年郴州市农民人均总收入达到7350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健康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有限,农民住院补偿率较低,低水平的筹资和高保障的需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政府、社会、农民个人三方筹资比例和农民缴费标准也不尽合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农民相对富裕,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可以适当提高筹资标准,以农民缴费为主,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为辅;中等发达地区应以农民、集体和政府三方并重的方式筹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着重加大政府资助力度。为了更好地吸引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必须增加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同时,合理利用郴州地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医疗保障基金筹资,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为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基层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对乡村医院和卫生院机构的支持,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合理配置农村医疗资源,不断加强农村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人才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服务水平。同时,要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自律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医疗服务价值观念,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先天就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某些农村基层医院利用其信息的优势的逐利行为,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基于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各个定点医院的监管和监督,加强行业管理,实行医药分开,进一步完善医院药品采购制度,扭转农村医药价格混乱的局面。同时,加大对医药行风建设力度,切实降低医疗费用,最大限度降低药价,让利于农民。最后,要建立和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最贫困的农民提供一定福利性的医疗保障,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5.进一步健全新农合报销制度。新农合报销制度是整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在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应该不断扩大新农合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益度。新农合制度对农民的受益面和收益度不仅影响着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是新农合制度是否实现初衷的检验标准。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维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不断健全新农合报销制度。

具体而言,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做好积极引导工作,努力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和受益度,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新农合报销的起付线,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新农合报销的封顶线。在新农合基金能力范围内不断提高农民获得补偿的比例,提高新农合制度的收益度。只有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福利,感受到新农合制度的温暖,才能调动参与新农的积极性。根据调查,我们得知很多农民希望能够将新农合报销范围进一步从大病报销扩大至普通门诊报销。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新农合报销手续繁琐、报销限制较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简化报销程序,可以尝试和借鉴城市医保“一卡通”的做法,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科学合理、简单有效的报销制度。简化新农合报销程序,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新农合制度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成本和开支,还可以提高报销效率,大大节省农民群众办理报销手续的时间。

四、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呈现较好趋势,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不断开展新农合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新农合,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缓解了“因病致穷、因病返穷”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认真总结新农合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地完善新农合制度,并且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促进新农合制度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科研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项目课题:“新农合实施状况调查研究――以农民满意度为视角”(项目编号20)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白薇;团队成员:冯敏、张博洋、蒋涛、叶娇、张梓豪]

参考文献:

1.孟宏斌.利益主体视角下的西部新农合制度运行困境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8)

2.郑文迪.浅析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5)

3.胡玲娟,李瑞峰,高莉敏.新农合制度推行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规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3)

4.吕传波.我国“新农合”制度显失公平与合作不足问题[J].中国保险,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