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篇1

>> 我国动画配音走向专业化发展 试论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试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种子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煤炭经济矛盾应对措施及发展前景展望 试论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前景与预测 试论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 论我国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旅游房地产旅游发展前景的思考 浅论我国“节奏体语”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网络银行的运营模式及发展前景 论我国公租房的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 试论我国基层教育局长的专业化 试论跳高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 =ala0_1.

李真惠.试析影视配音和动画配音的不同特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S2).

刘海波,倪昊.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成功,2008(8).

张黎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06.

朱清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动画[J].北京电影大学学报,2003(4).

篇2

发展中国家债务解决机制中“恶债原则”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环境效应分析:以商业存在为例

论近期日元升值原因及对中日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1988-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

国有企业对北京转口贸易优势的影响——基于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的调研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海五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公共利益论、部门利益论的比较与评述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浙江省主要出口商品的影响分析

国内外油价波动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兼评国内油价管制改革

经济开放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就业效应:基于投资主体和行业分析

金融危机下我国矿企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嘉兴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8个服务外包城市的比较

美国电影产业贸易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电影贸易的启示

资源对公司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供应链融资中贸易物流可视化信息的作用

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八届国际商务与亚太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举行

第二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

金融危机对我国木质家具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的长短期均衡分析

辽宁省出口贸易的时空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

世界番茄贸易特征及我国番茄出口贸易地位

贸易流量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

桑顿与巴杰特最后贷款人思想比较研究

外贸企业进口技能的指标体系研究

增长源泉、结构变迁与贸易互补——对中哈贸易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资本输出对商品输出的“海冲作用”

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跨国公司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以长三角和中部六省为例

跨国公司在华DVD专利收费研究

部属高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从一价定律看市场整合研究的信息要求

基于DEA包络模型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现状、动因及演变趋势

中俄工业制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我国炼焦煤对外贸易分析与煤-焦-铁价格动态关系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信用证欺诈例外疑难问题探析

出口结构及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

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度分析

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论内向型FDI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中国作为东道国的面板数据分析

竞争效应对外资企业向国内企业技术外溢的刺激作用

“追赶式”境外研发投资:以浙江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整体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海上保险人的共同海损赔偿责任辨析——中、英法律和条款之比较

海上货物运输法理论流变的哲学回应(一)

武汉大学国际贸易学科介绍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被评为核心期刊

治标更要治本: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有新思路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研究

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增长的因素分析

东亚信息技术产业的区内与区外贸易模式实证分析

两国产品内贸易的利益分配:基本模型及其经验应用

试析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篇3

关键词: 服饰开发 动漫衍生品 新思维

一、动漫衍生品现状分析

所谓衍生物,是指从原事物中派生出来的事物,所以,动漫衍生物就是从漫画、动画、游戏、电影动画等原生事物中派生出的事物。

现如今,我们国内的动漫市场上,到处可见美、日两国的动漫形象,从米老鼠、白雪公主、唐老鸭到阿童木、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再由这几年的梦工厂到宫崎骏系列等熟知的动漫形象中,基本上没有国产动漫的影子。

国内曾有机构就最受欢迎的二十名卡通人物进行调查,中国只有孙悟空这一形象入选,可见国外的动画产业对我国的影响很大。[1]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动漫产业市场有800亿元的缺口。专家也预测,在动漫衍生品方面,其年产值会在数年内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中国13亿人口中,4亿青少年构成了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庞大消费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儿童食品350亿元、玩具200亿元、儿童服装900亿元、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100亿元以上,这些有利条件都成为中国动漫今后发展的绝佳平台,超过一千亿人民币的产值空间等待开发。

截至2006年底,我国国产原创网络游戏作品,已经连续两年市场占有率超过60%,改变了美国、韩国、日本等网络游戏垄断的局面。[2]但仅仅这些,并不足以改变中国动漫市场被国外动漫品牌占据的现状,其中日本、美国动漫对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垄断,不仅包括漫画、动画、动画电影、游戏等,还包括一些衍生出来的产品。

例如:美国Sota Toys公司制造的官方魔兽世界玩偶系列在中国正式发行;2012迪斯尼将在上海开放主题公园;盛大新华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首次正版授权引进樱桃小丸子周边产品登楼中国大陆市场……

而中国除了蓝猫、喜羊羊等极少数的动漫,在市场上可以见到与其相关的衍生产品,其他一些优秀的动画却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并非我们的动画不好,但动漫产业并不只是靠动画来盈利的,动漫衍生品产业和动画不是分开的,它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含较多的行业,良好地运行下去。

二、动漫服饰发展前景分析

(一)服饰是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物品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产物,不仅是生活用品,而且是一门艺术创作,它直接或间接地展现着人的创造力量和审美观。

对服饰本身来说,它已然具有很大市场。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生产的。服饰产业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产业链。但这并不代表服饰产业就没有竞争,来自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给中国服装业敲响了创新的警钟。

(二)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动漫产业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服装、玩具、饰品、图书等一系列的周边衍生物也相继发展起来。国家对动漫这一新兴的产业,提出了5年到10年的时间,动漫产业至少要占GDP的1%。按照国际动漫产业一般规律计算,中国如果完成国产动画片所需的25万分钟的总投资,则存在着大约112.5万亿元动漫相关产品收入的市场规模[4]。

(三)动漫服饰产业本身就有服饰和动漫两者合一的绝佳的平台

据了解,现在国际上制作动漫服饰的公司已初具规模,并逐步走入正轨,进入市场化运作。在日本有官方的动漫服装专卖店,在台湾地区也有大量的动漫服饰公司,但很多都是非官方认定的店铺。而在内陆地区和香港专门经营的都是COSPLAY服装,这类服装一般都只用作舞台表演不能作为日常服装。目前,国内的动漫服装大部分都来自淘宝之类的网店,他们一般都不是正规的生产,属于小作坊制作,而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经营动漫服饰的公司,但这一产业的需求量却有增无减。

动漫服饰借助动漫形象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喜爱动漫的群体。但现在仍有一大部分人认为动漫服饰就是COSPLAY,其实不然,COSPLAY只是动漫服饰的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最开始COSPLAY只是作为一种商业上的促销方式,而现在是以一种舞台表演的方式出现在动漫迷眼前。

穿上自己喜欢的动漫服饰,是成千上万的漫迷心中一直向往的,但COSPLAY服装却因为造型夸张、舒适度不够,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在动漫文化最为流行的日本,其中以洛丽塔风格的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这些服装品牌因为其造型设计唯美,具有鲜明的动漫特点,有良好的修身效果,深得日本民众的喜爱。所以我们的动漫服饰不仅用于观赏作用,更要看重的是深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服装的必选之物。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保存着童心,人们渴望从单纯美好的回忆中获得愉悦。由此衍生的动漫时尚品牌,如米奇、白雪公主、唐老鸭、阿童木等品牌,激活了他们的童真。这类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动漫服饰品牌,自然就有了市场的价值。

三、如何开发动漫服饰

(一)动漫产业的昌盛是势之所趋

商品的市场价值,可以分解成使用价值和观念价值,观念价值在大众消费取向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80后”是和动漫一起成长的一代,“90后”是ACG(Animation、Comic、Game)的一代,而“00后”在这方面的选择和接触更为广泛,他们对动漫的认知和认同更彻底。由此可见动漫在以后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新世纪动漫文化借助数字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原本慢节奏的生活也发生了转变,快餐式的生活让人们对这种更直观,更具有个性的动漫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正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根基。尤其是“80后”—“90后”这一群体,他们目前是动漫服饰的主要消费者,同时也是次文化的主要受众和创造者。作为动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服饰更是对青少年着装风格、思想形态、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接班人,必然会将这些影响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也正是这种新兴文化必然的趋势。

(二)动漫服饰的市场建立必须有与其相应的消费者群体

动漫产业不可能老少皆宜,我们的消费人群主要定位在青少年,其次是婴幼儿。然后可以尝试在中壮年群体中,适当地运用动漫服饰的元素。每一个动漫产业本身就有适合它的消费群体,作为动漫产业的衍生品,也应该主要作用于此类受众群体。以洛丽塔风格为例,它最早出现在日本动漫中,随后就在日本风靡,迅速深入人心,并成为女性漫迷所迷恋模仿的对象,日本商家根据这一现象,迅速生产出一系列针对年轻少女的洛丽塔风格服饰,一经推出市场反应极好。

(三)动漫服饰要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

动漫产业属文化产业,做的是形象和品牌,企业和产品的核心价值内涵就是构建品牌,凸显品牌对于产业发展和企业的竞争极其重要。一个有了品牌的产品会让消费者更加信赖更觉得有安全感。美国迪斯尼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代表。现在我国动漫产业中处于起步阶段,品牌还无强弱之分。重视动漫服饰品牌建设成了动漫服饰发展和成熟的导向,品牌意味着消费对象对产品和服务的依赖,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价格优势。

(四)产业化的经营和管理

要打造动漫服饰企业的产业链,做出自己的动漫品牌,并调整品牌运作模式,加强品牌的运营和管理。

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动漫业、设计业、服装业紧密合作,从动漫角色的服装设计,到有动漫特点的服饰产品开发,形成了一个设计研发的体系,很多动漫设计师就是服装设计师。时装产业与动漫的合作,既拓宽了动漫衍生品的发展空间,又加快了服装设计及产业的新发展。

2007年,在上海第三届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国外许多充满动画图案、动画风格的服装充分展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动漫服饰产业的版权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盗版猖獗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现在国内致力于版权工作的机构并不多,特别是对动漫版权这块没有明确的区分,就更不容易开展工作。

我国动漫服饰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服饰设计专业对动漫服饰设计,以及服饰产业的开发研究,要有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动漫服饰的设计要具有时尚魅力,以及后续产品开发的意识。中国的动漫服饰发展缺少高端人才,创意和营销人才不足,这也是阻碍动漫服饰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弱。其中因为各个环节相互脱节,不能发挥单个优势,形成一个团体,来共享市场的利益,这种其有产无链的状态,影响了整体竞争力的发挥。但动漫服饰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只要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蓬勃发展,一定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文琦.魔比斯环挑战好莱坞,要为动漫注入中国气质[N].深圳商报,2006-5-4.

[2]熊润频,蔡敏.中国动漫“创意”路在何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2-25,(2).

[3]李海燕.为艺术之梦搭座“桥”[N].大众日报,2006-05-25.

[4]赵路平.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的现状与前景[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9:193.

项目名称:动漫衍生产品中服饰的开发研究

项目编号:11XK036

篇4

关键词:新形势;传统文化;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46(2016)01-0080-04

新世纪新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成为中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主题。国家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就地方层面来说,如何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强地方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课题。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宝库,河北省作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河北省文化产业,实现与京津地区协同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1河北省具有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优势

河北省地处京畿地区,春秋战国时代起为燕国和赵国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燕赵大地。可以说,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河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三项五处:分别为长城(山海关、金山岭)、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有3780处。除了这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外,还有132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遗存3万余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除了以上的文化遗产之外,河北省还有大量民间手工艺品:曲阳石雕、易水砚、磁州陶瓷、武强年画、蔚县剪纸、张北面塑等。河北省还有河北梆子、评剧等地方传统戏剧26种,地秧歌、拉花等地方舞蹈146种[1]。由此可见,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2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推进省内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河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河北省在文化产业上不断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等一系列文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各级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河北省经济发展增速,GDP排位居全国第六,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不容忽视[2]。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依赖结构性的转型升级,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增长是大势所趋,文化消费将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曾提出: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末,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5%[3]。政府的重视使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较快,日益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2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2.1传统文化资源亟待传承发展

河北省虽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1978年中国社会开始改革开放,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河北省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河北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正在因为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而消失。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文化有着它落后、封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但同样,剔除这些落后因素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可以与时展相契合的。因此如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保护好、发展好河北省的传统优秀文化,使之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实现文化传承,能够推陈出新,彰显时代魅力,尤为重要。

2.2文化产业观念落后

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面临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文化产业观念转变的问题。长久以来,观念的滞后阻碍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也使河北省文化产业多次错失发展机遇。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缺少主动性、没有明确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能做到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就经常出现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瓶颈,产业后续发展无力。文化产业有规模而无质量,长期以粗放式经营为主,漠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小农意识过重,对新型文化产业没有探索的欲望,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总认为文化产业是经济的陪衬,忽视了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省际竞争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2.3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十四大提出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改革。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文化产业各部门间存在保护主义倾向,导致文化产业行业的竞争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平等。文化产业布局也就无法做到合理有序。在文化产业结构上,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以表演艺术团体、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传媒、图书期刊报纸出版为主,在新兴的文化产业方面,电影传媒、文化旅游、网络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则相对较为缓慢。地方、行业保护主义的存在使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上、中、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文化产业链条,因此不能形成良性文化产业的互动与循环。

2.4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要想做到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除了需要资金的支持外,还需要科技的支撑。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都在为后续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文化产业同样如此。河北省文化产业中,科技水平较低,新科技开发运用能力不足,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科技含量低,经济利润回报低。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谋求转型升级,科技支撑的发展遂成为重中之重。

2.5文化创新人才缺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生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拥有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国际国内竞争能够胜出的关键。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恰恰缺少足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河北省虽然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创新人才的缺失导致资源优势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急需拥有创新能力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3以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3.1传承民族精神,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凝练升华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独特的民族精神也是文化产品能够行销世界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美国的影视娱乐产品风靡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好莱坞大片,这些场景华丽、特效炫目的美式大片中,无论情节如何,总会让观众从中体会到美国精神的内核———勇于冒险、开拓进取。这种具有美式民族精神文化的产品,吸引着全世界青少年,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全世界输出美式价值观,使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体现其文化软实力。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而河北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大省,如何把彰显河北特色的中国民族精神融入我省的文化产品中并实现市场化,这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要想进一步壮大发展,还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的各类文化资源,优化组合,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提高其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除此之外,特色文化品牌,还可以更有效利用文化建设中的无形资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壮大自身力量。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能够接触各类文化产品的信息。如何吸引消费者最终选择我们的产品与服务,靠的是品牌。对消费者来说,优秀的品牌可以使他们更易识别产品特点,再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选择。优秀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不仅仅是个名字,优秀的品牌还意味着产品高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因此,在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中要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在旅游产品上,河北省有独具北方特色的古城如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定州古城、滦州古城、鸡鸣驿古城、蔚县古城等,可以尝试开辟古城系列旅游,开发各类独具特色且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文化周边产品,打造特色燕赵古城品牌。

3.2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经世致用”的时间概念、“和而不同”的文化胸怀等传统文化精髓无一不体现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确,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也是可以随着时展,在保持内核的同时,对自身进行修正。因此,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重构的同时,进行创新,注入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和形式。文化创新有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充实与丰富。首先,主流文化应从生活实践中获取文化的养分,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通过实践丰富发展自身。其次,主流文化要从其他种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养分。主流文化虽然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但是社会还会存在其他类型的文化,对待这些文化,我们应汲取一切可利用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它们在竞争、交流中发展自己。再次,主流文化还应该改变自身的文化形象,适当地增添人文关怀,在高唱主旋律的同时,要掌握民间话语权,多些平民化的风格,使得民众乐意接受。文化创新同意要求精英文化勇于追求文化的原创力。首先,摆脱对西方文化的简单移植,我们学习西方现代文化的目的是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实现这些西方优秀文化的中国化。其次,尊重自身文化传统,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发掘和获取原创的动力,在批判继承中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承发展中凸显自身的文化特色。再次,精英文化的创新发展要超越世俗,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3.3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缺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学习交流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发展空间和创业平台。改进各项人才管理使用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这些人才除了具有创新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要有针对性的培养选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能力、且创意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高端文化人才。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条是环环相扣的,我们要根据产业链条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育选拔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应从国内外引进大批文化产业人才,带动本土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超,刘晓春,杜福光,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选择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3):53.

[2]网址

篇5

关键词: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数字五台山;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B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6)01-0003-08

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遗产,也是山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依托。然而在新的环境和背景下,正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是唯一的科学选择。

一、建设“数字五台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有7年之久。此间,“世遗”的品牌效应日渐显现,海内外游客大增,给五台山景区带来较往年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五台山景区环境的客容量约是1万/天人次,但2015年的国庆黄金周10月1日至10月7日,五台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最高接待量为2.5万/天人次。随着忻阜高速公路的开通,忻保高速、忻五高铁的开工,五台山机场的建成,游客将会越来越多。超负荷的接待,对生态环境、文物建筑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五台山景区虽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相对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世界遗产造成的影响,显然是不可逆转的。众所周知,文物是不能再生的,也是不能永生的。因此,如何能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世界遗产,已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幸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可解决这一难题。

(一)目前国内外世界遗产数字化现状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意在世界范围内、在不同水准上,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公众享有文化遗产。就在这个项目以后,各种“信息技术”开始介入保护神秘的古老的世界遗产。

数字化世界遗产开始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在应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开发文化资源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在数字技术上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应用,在对本国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的同时,也开发利用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的遗产,作为展现最新技术的内容载体,如重现了罗马的Colosseum、虚拟庞培城等。日本的遗产数字化文化发展较快,并有广泛应用,他们一方面致力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研究,如对消失的文化遗址进行复原的色彩处理;研发多媒体网页内容注释系统;另一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单位合作,寻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世界遗产的有效保存。作为日本两大印刷公司之一的凸版印刷公司,通过虚拟现实、3D等技术将日本著名画家的作品全部予以数字化;复原京都古时的街市面貌;复现、保存鉴真和尚和唐招提寺等。

我国的遗产数字化保护则是从北京故宫和敦煌莫高窟开始的。2000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决定共同建立“数字化虚拟洞窟”;同年底,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签订“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的合作协议书。如今,两处世界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见成效。敦煌研究院在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监测中发现,莫高窟一年接待游客的最大容量为15万至18万人次。但随着旅游的迅速升温,游客逐年递增。2010年更是达到了55万人次。监测表明,如果15个人在一个洞窟内停留10分钟,洞窟内温度会上升5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其结果必然加速洞窟内壁画和彩塑的老化,发生起甲、龟裂、酥碱、毒变等“病痛”,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经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与探索,“数字敦煌”被逼了出来。2004年,敦煌研究院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项目申请报告。按照报告规划,要建设数字、保护、展示三大综合中心,以将数字技术全方位引入敦煌文物的保护、研究与利用。在利用数字图像和虚拟技术开发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游客既可以欣赏莫高窟石窟外景、洞窟建筑结构,又能跟随电子向导进入洞窟内部,身临其境地欣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同时通过演示厅的多媒体节目展播,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数字敦煌”的建设,是敦煌文物研究和保护、利用的重大创新,既对敦煌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更对我国其他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二)五台山景区数字化建设现状

一个时期以来,五台山景区对数字化建设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2007年到2008年“申遗”期间,五台山景区启动数字化建设。五台山自动化监控中心于2008年8月30日正式运行,整个系统以数字化的网络结构与GIS系统为支撑,在景区内共安装62个摄像头、48个监控点,其中山咀、镇海寺、龙泉寺、碧山寺4处主要路口和路段,安装的摄像头可实现水平360度、垂直180度旋转;可对三个入山口的车流量、重要寺庙和区域的社会治安、交通状况、游客流量及火灾等突发事件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提供110、119、120、122报警等综合服务。监控中心有预警、协调、指挥的枢纽作用。同时,对来山游客提供24小时售票、检票服务及来山游客量统计,当游客总量达到景区环境容量上限时,就会禁止游客进入景区。在3个入山口实行电子门票智能管理,初步实现了寺庙文物、环境检测、规划管理、森林监控等数字化管理。

2011年9月,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五台山为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旅游领域标杆项目后,五台山景区也建立了五台山文化网站,天气预报和一些新闻报道,也把“数字景区”作为一个项目来抓,但缺乏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数字化的投入微乎其微。

(三)数字化建设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运用

纵览国际国内,当前数字化建设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产地环境提供直接、真实的数据支撑。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多种传感器为实时监测文化遗产的微小变化提供了可能,无线网络为监测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手段,为保护提供了最直接、真实的数据支撑。

2.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数字化手段为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艺术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毁坏、战争的破坏、破坏性开采、缺乏正确的保护等多种原因,很多文物不可逆转地失去了原本的光华,甚至濒临毁灭的边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将使众多文物的修复变成现实。在时间流逝中变色的壁画、壁画残片,也可通过大量的数字图像采集工作来还原残损的壁画,通过数字图像设计应用将壁画内容展示,减少观众呼出的二氧化碳对壁画的破坏,达到保护的作用。再者,数字化的文物通过放大,有利于方便学者、专家的深入研究。

3.展示内容完整逼真、广泛传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观众也可不必亲临现场即获得体验。五台山寺庙众多,参观者不用几天时间是看不完的,数字化技术为世界遗产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展示内容完整逼真,以最美的形式和最佳的观赏状态展示于观众面前,能让更多的未到达现场参观的人得到知识、教育和审美体验。

4.推进研究工作。世界遗产是一部人类物质和精神的物化发展史。通过遗产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去探寻不同时代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数字摄影、三维扫描、数据处理等技术的自动化程度、精度的提高,为世界遗产的高保真提供了新的手段,将为人文研究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力证据。

5.实现虚拟,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交互等技术为世界遗产展示提供了新的手段,满足人们的参与需求,并最大化地保护遗产实体。通过数字信息设计展示陈列,虚拟现实技术立体多角度地诠释文物展品并实现人机交互,不仅满足珍贵文物保护的需要,而且更加有效地达到传播教育的目的。互动的方式是多样的,以数字化《清明上河图》为例,是最早将其进行数字信息交互展示的博物馆之一,他们的做法是将《清明上河图》进行再创作,以动画的形象展示,让观众进行点播,帮助观众理解内容,从而增强了展示内容的趣味性。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做法是通过影像技术和动画技术相结合,以艺术品的真实面貌为基调进行加工再创作,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动态,摇曳真实的灯光倒影,最重要的是高清技术放大后的动态画作气势磅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给国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相较之下,北京故宫博物院则更倾向于学术性和权威性,采取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清明上河图》放大至每平方厘米300像素的精度,在网站上供爱好者观摩鉴赏和学习,观众能在任意位置为作品增加标注,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即时交流。

6.填补展示空白。数字化手段结合带有自身目的性设计的表现内容,加以声光电的综合动感表现,营造一个立体的沉浸式空间,往往潜在地感化参观者,达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审美效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各国馆都集中地运用了这样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展现给观众,其中沙特、德国、西班牙等这些最受欢迎的展馆尤为突出。

7.旅游指导。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网上订购酒店,安排旅游行程,电子地图查询,虚拟现实体验数字旅游。

二、建设“数字五台山”的主体内容

(一)“数字五台山”的内涵

“数字五台山”,就是要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五台山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研究、开发、展示、传播之中。将五台山古建筑、壁画、彩塑与雕刻、碑碣、佛乐、佛医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可将历史留存的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将这些图像、影像、文字、考古和保护等多种数据汇集起来,构建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大规模资源库存及五台山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完整有序并且永久地储存这些资源,为子孙后代享用。

“数字五台山”,是一个永久的可靠的呈动态的可更新的(ROBUST)系统。它是一个保障体系,以永久储存为主要目标,提供数据更新、数据自动检测和数据迁移等多种功能,并提供一个强大的综合数字文献库、数字图像库、数字音像库等。

“数字五台山”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多功能性和兼容性;

(2)整合性;

(3)扩展性;

(4)灵巧实用性。

标准是:要把“数字五台山”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大型数据存储、管理和平台。采用国际标准和建库方式,将所有的数据和文件做符合规则的标引和链接。

数据结构标准Data Structure Standards(metadata element sets)-VRA Core,Dublin Core,MARC,etc

数据值标准Data Value standards(vocabularies/taxonomies)-LCSH,LCNAF,TGM,AAT,ULAN,etc

数据格式标准Data format/telhnical interchange standards,expressed in machine readable form-VRA Core XML schema,Dublin,Dublin,Core,Dc qudlified XML scheme,MARC,MARCXML,etc

(二)“数字五台山”技术系统蓝图

(三)“数字五台山”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数字五台山”主要包括“环境信息、本体信息、陈展信息”三大子系统,各自的板块、内容和功能如下:

1.环境信息。利用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数据分析、全天候对景区环境监测(寺庙文物、森林)、客流监测、灾害检测以及预警、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医疗救助等,给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本体信息。将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进行数字化文字、数据、图形、音像等信息采集和存储,建立五台山遗产数字信息库。

数字信息库

(1)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文献库”。主要采集、存储五台山现存的文化遗产文字信息及与五台山有关的其他文化遗产文字信息,包括各种佛教经典、著述、史志、碑碣、幢塔、石刻、匾额、楹联、佛医等载体所保存下来的所有文字资料,以及古今中外关于山西佛教历史文化的学术、科学研究成果信息资料。这些文字资料全部采用电子数字扫描、拍摄等技术进行采集和存储,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

(2)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图像库”。主要采集、存储五台山现存不可移动佛教物质文化遗产和可移动佛教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数字图像信息,也包括有关数字图像的测绘数据、测绘图表,建造、制造年代及重建、改造年代及现存地址、周边环境等数字图像和数字文字信息。例如,五台山现存佛教寺庙、洞窟、碑塔、牌坊、经幢、石雕、彩塑、壁画的正面、侧面、局部、全景数字照片,存放地址、环境、位置测绘图、测绘数字及建造、改造年代等历史文献,以及各地馆藏佛教造像、法器、礼器、经书、字画的全景、局部数字照片,存储地点、测绘数字及制作年代等档案文献等。上述这些图像资料将使用高清晰度数字图像设备拍摄和高精度数字测绘设备测量,以便最大限度地使这些佛教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图像、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得以系统、完整和原始地留存下来。

(3)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音像库”。主要记录和存储五台山现存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动态影像和声音,以及相关文字文献信息,包括山西佛教现存各种法事活动、节庆活动、诵经唱经仪式、佛乐佛戏佛舞演出活动、佛教剃度受戒仪式、佛教丧葬仪式、佛教武术活动,佛教造像、法器、壁画的创造和制造技艺,以及与佛教相关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

(四)陈展信息

对所采集、存储信息进行相应的数字化还原,再现学术、艺术和技术处理,为遗产的现代数字保护、复制、展示、传播以及科学研究提供数字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1)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平面再现、仿真服务平台。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五台山佛教文化纸质典籍、著述、手抄本、文字记载、地图、测绘图及插图、书法、画轴、壁画等平面文献、遗存的数字化还原、再现和仿真、复制;服务对象或范围主要包括有关学术文化研究,书报出版,平面修复、展示及平面旅游纪念品、文化礼品复制等。

(2)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3D还原,再现服务平台。内容主要包括:五台山佛教寺庙、洞窟、碑塔、牌坊、造像及佛教节庆、法事、风俗、仪规、演出等活动的数字图像、音像3D重构、还原和再现;服务对象和范围主要包括数字博物馆展示、数字移动展示,以及影像制品和电视、电影、网络的播出与传输。

(3)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山西佛教文化数字信息库的全部文字、数据、图像、音像文献信息;服务对象和范围,一是互联网普通用户,使其在无需安装专门客户端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上网浏览和观赏到山西佛教文化的有关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音像信息;二是实现山西佛教文化数字信息库与其他数字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教学机构及信息库的数字内容交换和数字在线交流。

(五)衍生产业

建设“数字五台山”,不仅在存储、积累、传播、保护和传承五台山世界遗产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山西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和升级跨越方面也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是山西历史文化开拓文化产业新空间和创造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孵化器”和“推进器”。该“数字五台山”可以直接衍生的文化产业或项目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博物馆。由于“数字五台山”所采集、存储的图像信息不仅具有高清晰度分辨率,而且具有二维、三维的准确尺寸数据。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题的或综合的数字博物馆,在所需信息和技术上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2.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展示中心。由于“数字五台山”不仅能够在数字虚拟世界中准确地重构和再现历史文化遗产原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已损毁、遗失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复、还原,还能综合利用声、光、电等多种元素增强展示效果,因此是建立五台山世界遗产展示中心的重要基础。

3.五台山世界遗产“走出去”工程。因五台山世界遗产中心的古代建筑、雕塑、壁画等均属不可移动文物,将这些珍贵文物移动到省外、国外进行展示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五台山世界遗产的特点、价值和魅力,在国内外还有非常大的被认识和被感染空间。“数字五台山”在虚拟世界中逼真还原、再现不可移动文化遗存,将使五台山世界遗产以全新面貌展示和更高水平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4.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出版项目。与现代数字出版相比,传统纸质出版局限明显,如所传达信息的平面性和静止性,所承载信息的容量有限和种类单一等等,但数字出版却在所传达信息的动态性和三维性,所承载信息的视听种类多重组合和超大容量,以及存储材料、传输途径和显示终端的多元化选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数字五台山”的建成,将为山西出版业由传统形式向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内容与路径。

5.五台山世界遗产复制产品。山西旅游、文化产品单一和老化,一直是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缺憾。“数字五台山”的建成,将使五台山世界遗产中画轴、画册、壁画、书法、碑刻和书籍、册页等遗存的高精度二维仿真复制,以及塑像、雕刻乃至建筑的三维仿真复制成为现实,这对拓展山西文化、旅游产品新空间,以及提升其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五台山世界遗产影视产品。与传统影视产品相比,数字产品在表现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五台山”的建成将为山西影视产品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游览及数字保护。“数字五台山”建成后,不仅能为国内外观众通过网络了解、查阅五台山世界遗产有关信息提供服务,而且使国内外观众通过互联网在数字虚拟世界中游览和观光五台山世界遗产成为现实。此外,“数字五台山”为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六)五台山世界遗产数字技术展示部分

1.数字3D电影。影片内容由数字3D图像构成,通过1800视角宽幅弧型影幕放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世界佛教文化的起源、传播、发展、演变、现状,以及基本思想、主要流派等常识介绍;五台山佛教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地位、影响等基本概况介绍。该片将用逼真而震撼的视听感受,将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场景之中。

2.数字3D电子沙盘。采用电子数字3D沙盘技术,对五台山全境景观进行立体展示,可使观众在进入展示中心的第一时间内逼真地观看和了解到五台山全境的立体面貌。

3.数字3D虚拟自驾旅游。采用数字3D数字图像生成技术,在虚拟空间中逼真再现五台山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并利用虚拟驾驶互动技术,使游客进一步随意游览3600的虚拟景区空间,并进行犹如置身其中的虚拟空间“大朝台”等。

4.平面图像多媒体动态展示。将采用电子数字图像复原和多媒体动态展示技术,对敦煌莫高窟中的大型壁画《五台山图》进行数字图像修复还原和动态展示,使观众更为逼真地“目睹”唐至五代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的繁盛景象。

5.古代经典建筑的数字3D重构或还原。将采用数字3D图像技术,并根据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对五台山有关经典古代建筑在虚拟空间进行重构或还原,使观众逼真而形象地走进经典建筑的近处乃至内部。拟数字还原的经典建筑主要包括:五台山“皇城”、古佛光寺“弥勒阁”。拟数字展示的建筑主要包括:塔院寺大白塔、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正殿等。

6.古代重要彩塑、壁画数字图像重构或还原。将采用数字平面及立体图像技术,对五台山境内古代重要彩塑、壁画进行图像重构或图像还原。拟还原彩塑主要包括:南禅寺、佛光寺唐代彩塑,含南禅寺被盗唐塑;岩山寺金代壁画、佛光寺唐代、明代壁画、公主寺明代壁画等。

7.大屏幕“电子书”。采用现代“电子图书”制作技术,收录古代帝王、名人以及近现代革命前辈、名人题咏五台山的诗文、墨迹、匾额、碑刻等,使观众可随手翻页欣赏。

8.多媒体音像还原展示。将采用多媒体音像技术以及数字“增强现实”技术,对五台山佛乐演出,以及“跳布扎”、水陆法会、大型庙会等活动进行音像还原和展示。

9.网络数字博物馆及在线互动。将采用web网页和数字3D相结合的网络三维化技术,将五台山展示中心所展示内容全部嵌入到普遍网页中,使国内国际观众在无需安装专门客户端的情况下,上网游览和观赏到五台山丰富而精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实现本馆数字内容与其他数字网络博物馆、数字网络科研教学机构以及有关人员的数字内容网络交换和在线交流。

三、建设“数字五台山”的支撑与保障体系

(一)质量目标及相应设备、技术

1.采集与存储

(1)平面信息。为避免在信息采集、存储过程中对古旧、珍稀典籍、著述、手抄本、地图、绘画、书法等纸质、绢质等平面实物造成损伤,将采用黑白和彩色两种非接触类扫描仪对有关文字、图形进行信息采集和存储。对于壁画类大型平面图像,则拟使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及矩阵分割拍摄重组的方式进行采集、存储。

(2)三维信息。为减轻三维图像、数据采集存储的工作量,避免在图像和数据采集存储中对被采集对象造成损伤,以及在不同光照环境中保证采集存储图像信息的清晰度,在古代建筑、雕塑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信息采集存储中,将采用多光谱球幕数字采集系统与图像分析系统组合方式采集。上述设备和技术,除可以通过拍摄空间可见光线和不同物体本身辐射的红外波段等光线形成数字图像外,还可以通过高动态拍摄和数据重组技术一次性地拍摄清楚所需图像细节,并通过录入影像已带有的尺寸数据,将所拍摄图像三维数据全部统计出来和存储进去。

2.还原与再现

(1)平面信息。文化遗存数字还原再现,一般分“现存状况还原再现”与“历史面貌还原再现”两类。前者的还原和再现标准是对文化遗存位置、尺寸、形态、色彩等现存状况以数字信息技术准确还原和再现;后者的还原和再现,则是对一些色彩、形态有所损失的重要遗存,以一定的科技、学术、文化、艺术研究为依据,进行必要的和基本的修复还原。

(2)三维信息。所涉及三维信息对象,主要涉及佛教殿堂、牌坊、碑塔、雕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佛教舞蹈、法事、节庆、演出、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佛教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分“现存状况”与“历史面貌”还原再现两种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将附有该遗存物的总体平面图、单体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正面、侧面、内景、外景及重要部位图像或影视信息,以及三维尺寸数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除“现存状况”的还原和再现要保证影像和声音高度清晰和真实外,其“历史面貌”的还原再现,可采用“现实增强”技术,将现存真实信息与虚拟历史信息加在一起,对历史原貌进行适度和必要还原。

3.输出与使用

将采用专用数据库,把所采集到的典籍、著述、绘画等平面信息,建筑、雕塑等三维信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视频信息等集合到一起,通过网上分享或输出,以DVD、PDF等技术方式将所需信息提供给对方。

(二)支撑平台

1.指挥协调平台。为使此方案顺利、有序实施,有必要建立对此方案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的领导机构,此机构可称作“数字五台山工程领导组”。该领导组的主要职权和职能,是在五台山、忻州市乃至山西省范围内打破地区、条块、部门分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对此方案所涉策划、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及有关事宜,进行统一决策、部署、指挥、调度和协调。建议该领导组组长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忻州市有关分管领导和景区管委会领导担任。

2.智力支持平台。为确保此方案所涉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对此方案的实施给予科研、学术支持的机构,此机构可称作“数字五台山工程专家组”。该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从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及旅游、经济等角度出发,对此方案的具体规划、设计、施工等项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行科技、学术、文化把关。建议该专家组主要由此方案总体策划、规划、设计的专家学者,以及与此方案规划和落实相关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组成。

3.项目实施平台。为保证该方案按时地保质保量地实施完成,有必要成立对此方案所涉具体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组织、管理的机构,此机构可称作“数字五台山工程项目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主要职权和职责,是对此方案所涉项目的规划设计、投资预算、招标投标、施工监理、工程验收、核算决算等工作进行管理。

(三)保障体系

1.政策保障。要按照国家、山西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从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投资融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此方案所涉项目及部门相应的支持扶持。要在此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考核、监管力度,确保项目以及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和完工时间。

2.资金保障。要根据国家、山西省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建立和开通政府投入、企业投资、金融借贷乃至社会捐赠等多渠道多层次资金保障体系;并在区分公益性投入与经营性投资基础上,保证公益性项目谁投入谁监管,经营性项目谁投资谁受益,以此来调动投资积极性,挖掘投资潜力。

3.人才保障。此方案的实施和完成,需要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机构部门参与。因此,有必要以此方案的规划、审定和实施为基础,与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科研、教学、工程单位建立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以延请其提供学术科研智力支持、文献资料信息支持乃至直接参与项目规划、施工等方式,用多种方式、途径参与和支持此方案的实施完成。

四、建设“数字五台山”的效益预测

与前景分析

1.社会效益预测。“数字五台山”与我国进一步保护、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背景相吻合,与山西乃至全国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事业的大趋势相一致。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储存保护、修复还原和仿真再现世界遗产走出新路子,使国内外更多观众集中领略到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风采,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五台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力和世界佛教圣地的崇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