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奖惩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奖惩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22-01
一、新疆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新疆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保障制度,运行状况良好,在全疆范围内取得了较大成就。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而不断的加大,保障的质量日益提升,使更多地人享受到了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服务。
(一)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基本实现全方位覆盖
首先,由原来的企事业机关单位人员扩充到一般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各级在校学生,特别是经济收入低或者没有经济收入的老人、儿童等少数社会弱势群体也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其次,医疗保险制度的方式也有了多元化发展,针对一些流动人群设置了可供选择的保险项目。截至2012年,全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51 9万人,其中,职工医保469.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2.9万人,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二)政府投入力度以及筹资规模逐步扩大
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在1.2万元至3万元之间,政策规定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补助金由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120-240元不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200元。
各地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保障水平,2014年,新疆全而推进22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所有地州市都启动了大病保险(放心保)试点工作。
二、当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范围窄,社会化程度低
现行的医疗保险,由于制度不统一,使得新疆地区公民有的能够得到充分医疗保障,有的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现象。各地州之间没有高度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剂机制,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为低下,既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又会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合理充分利用。
(二)南北疆保险水平差异大
首先,北疆地区虽然医疗资源分配较全疆平均水平高,但整体参保情况却比较低。主要是私营、民营、二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城镇居民的参保率较低,部分享受医疗保险的职工的直系亲属并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
其次,对于困难期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参险障碍高,部分城镇居民参保率不高,削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累积性,基金支出受到威胁。
最后,在南疆地区,一方而由于医疗资源缺乏,地方医疗机构不正规且水平低,很多医疗支出很难进入全疆医疗保障体系。另外,南疆穆斯林同胞居多,认为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是没有经过劳动得到的“不义之财”,很多人对医疗保险持抵制态度。
(三)医疗服务监管机制不够
在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服务机构或定点医疗保险药店的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此外,由于管理不善,部分人员乱开医疗费用或用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购买生活用品。这些造成了新的医疗保险腐败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减少。
三、对策及建议
(一)逐步统一标准,促进社会公平
城镇医疗保险应该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大病统筹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各地区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逐步实现各地区医疗费用支付标准的统一。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降低投保费门槛,促进社会公平。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医保覆盖面
目前,很多居民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了解不多,不同文化程度也导致对医疗保险的认识不同,在这方而必须通过各种人们容易采纳的方式,尤其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可采取发宣传单、定时定点普及医保知识增强城镇居民的保险意识。针对少数民族家庭,组织专门的宣传队伍上门讲解医保政策,让人们了解相关的国家政策,认识到医疗保险是化解疾病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激发居民参与医疗保险的意愿。
篇2
关键词 城镇居民医保制度 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评价 熵权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3-0058-04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residents: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A L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sident’s basic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by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ethods: Twelve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curity level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by entropy TOP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rather balanced, but differ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r even unbalanced.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tantly develop economy and increase financial investment to develop a balanced urban resident’s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insured residents and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resident’s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dicator system;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level; entropy TOPSIS
城居民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民众的健康保障和国家的经济发展[1]。为有效监测和评价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发展水平,构建合理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十分必要。指标体系的构建,角度不同,指标的选择也不同。辛立秋等[2]按照社会保障项目类型,将评价指标划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优抚、社会福利等方面。郑美雁[3]则按照指标信息可取性,从参保人数和基金管理两个方面选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覆盖率等10个指标作为评价社会养老保险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目前学术界运用较多的是因子分析法[4-5]、层次分析法[6-7]及TOPSIS法[8]。本文选取较为成熟的熵权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1 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用于衡量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但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除了要考虑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性原则: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目的性等原则,还应考虑指标信息的可取性,即可操作性。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不仅用于理论探讨,更要付诸实施。因此,构建指标体系尤其是在指标层要注意选取的指标是否能利用现有的数据或相关指标的数据简单换算得到。
基于此,本文将居民医保制度最核心的两方面――保障水平和可持续性细分为医保筹资主体缴费负担、医保基金保障度、医保缴费可持续性和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四类二级指标,选取能够反映上述二级指标并且可操作的12个指标作为评价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指标。具体指标及计算公式如下表1所示。
2 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以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为例
由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阶梯性,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作为评价对象,对其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探究江苏省各地区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同时也为未来评价全国居民医保发展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2.1 评价方法
本文依据主观因素客观量化的原则,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首先,构建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评价矩阵,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最后,通过TOPSIS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进行排序,得到评价对象的排名。
2.2 数据来源
结合现实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及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原则,利用上述评价指标和方法,本文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对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医保中心、江苏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资料,以及 2014 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3 评价结果及分析
对四大类12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标准化指标值计算各指标熵值和熵权(表2)。
最后,运用 TOPSIS 评价法,对13个地级市的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居民医保发展综合指数不高,部分地级市居民医保发展较为落后。在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中的均值聚类,可以将江苏省13个市划分成四个区域等级(表4)。
第一类地区是苏州,其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0.648 9,位居全省第一。苏州市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省辖市,其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 443.8亿元,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苏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居民医保投入力度,2014年居民医保财政拨款占公共财政收入的1.084%,位居全省第一。但数据显示,苏州市居民医保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得分也并非项项领先,但均超过平均水平,因此,均衡发展也是发展居民医保制度的关键。
第二类地区是无锡,根据2014年江苏省各地区人均GDP情况,无锡在江苏省经济排名为第二,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其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第三类地区是南通、扬州、南京、泰州、淮安和连云港。由此可见,苏中、苏北地区居民医保制度发展良好。这是由于部分苏北、苏中地区虽然个人筹资标准不高,但其医疗待遇水平与苏南地区基本一致。另外,高额的中央及省级政府财政补贴也是苏北地区居民医保发展快速的重要原因。
第四类地区是常州市、徐州市、盐城市、镇江市、宿迁时七个市。其中常州和镇江属于苏南地区,其居民t保制度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实力存在不匹配。而徐州、盐城和宿迁属于苏北地区,虽然政府对居民医保投入很大,但受经济因素影响,居民医保制度发展依旧较为落后。
本文再按照江苏省地域来分类,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分析各区域间的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表5)。
从整体角度来看,苏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优于苏中,苏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优于苏北。从表5可以看出,苏南地区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也是最高,平均为0.476 2,它的得分比江苏省平均水平高,但个别地级市如镇江等居民医保制度保障水平和可持续性方面较落后与其他地级市。其次为苏中地区,平均为0.426 9,且各地级市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差距不大。苏北地区是社会保障最低的区域,除基金可持续性指标较为出色,其他方面都需加强改革、投入和完善。因此,从整体角度来看,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
3 结语
本文主要从保障水平和可持续两方面构建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地级市划分角度,各地区居民医保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发展不均衡;从地域角度看,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发展良好。
综合分析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评价结果,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对居民医保的投入,而政府对居民医保的投入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一个地区的居民医保发展水平,最根本的手段还是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居民医保的均衡发展也是提高居民医保制度发展水平的关键,医保部门应当:第一,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保证居民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第三,优化居民医保支付机制,提高居民医疗待遇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国恩. 全民医保:赋权于百姓[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8(3): 11-13.
[2] 辛立秋, 谢禹, 朱晓.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TOPSIS法的社会保障绩效评价[J]. 财政研究, 2012(7): 50-52.
[3] 郑美雁.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4): 255-256.
[4] 刘萍萍.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J]. 社会保障研究, 2011(2): 84-92.
[5] 陈永芳.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评价与实证研究[J]. 创新, 2011, 5(6): 121-125, 128.
[6] 张晓, 李少冬, 梅姝娥, 等.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探索[J]. 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1): 37-40.
篇3
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的路径是本着患者负担不增加、医院收益不减少、政府财政和医保基金能承受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确定了通过医保、价格、财政多方联动,将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与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平移转换”的方式,转变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最终实现医药分开改革的路径。
其具体内容有三:第一,取消15%的药品加成,即:所有药品按进价出售;第二,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第三,设立医事服务费。
医事服务费的收费标准是将医院1~3年内出售药品15%的加成总量平摊于患者量而得出的。
国家医保基金提高相关的报销标准,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医保基金旨在保基本,即普通门诊,至于专家门诊,医保基金承担基本的40元费用,超过的部分患者自付(见链接1)。改在朝阳
北京医改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下称“北京朝阳医院”)两家作为试点单位。两者同属综合医院,同样具有药占比高、医院运行成本的补偿对药品加成依赖度高的特点。如果能实现平移转换,在其他医院中推广的难度将更小、成功几率更大。
北京朝阳医院于2012年9月1日启动“医药分开”试点工作,重点在于强化合理用药。
为此,医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建立次均药费、药占比指标动态监测和警示机制;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专项奖惩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设立合理用药咨询窗口,由药师直接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并在北京市各家医院中率先聘任总药剂师,依靠药师的科学管理来强化合理用药。用科学方法去管理,胜于一味推行行政命令。
与此同时,医院还加强宣传,争取社会支持。
试点7个月的数据表明:取消药品加成后,挂号、诊疗费与设立的医事服务费成功实现平移转换,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患者负担减轻,医保基金报销支出能够承受,医院收益未减。
北京朝阳医院在改革前后的门急诊患者次均费用(见表1),7个月的均值与上年同期均值比较,略增1.5元/次,基本持平;但医保人群的费用,明显下降。在出院患者中(见表2),医保人群的次均费用下降在几百至一千元不等,下降幅度为5%~6%。
在医保基金方面,从试点7个月的数据分析,与上年同期月均值相比,门急诊每例患者的医保基金报销支出减少6.2元;每例出院患者的医保基金报销支出减少624.1元。
在医院收入方面,试点7个月与上年同期月均值平移后,医院日均增收6.2万元。其中门急诊增收1727.8万元,日均增收8.2万元;出院患者减收429.5万元,日均减收2.0万元。如不考虑财政补助与医院的人力成本因素,医院整体收益保持平衡(见表3)。
试点7个月医院门急诊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6%,出院患者增加7.86%。患者结构呈现医保患者比例增加,非医保患者比例减少;普通门急诊患者比例增加,专家门诊减少的变化。患者选医更为理性,专家门诊一号难求的现象有所缓解。与此同时,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加。
然而,医药分开后,由于社区控制常见慢病的药品不全,零差率药品远远少于试点医院,基层医院受医保定点限制,使得大量需长期用药控制的慢病患者“返流”试点医院开药,难以实现患者的分级诊疗、慢病控制在社区的理想模式。因此,建议医保部门适度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报销及用药相关政策。
医院虽然实现了次均药费、次均费用下降,但由于医保患者数量增加明显,医保基金支付总额仍然增加。因此,建议完善总额预付制度设计,对控制医药费用较好的医院给予激励。完善补偿
在实行医药分开后,政府应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以及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的专项补助等六项基本投入。
在此基础上,还应改革现行政府财政按人头补助经费的办法,实行按公立医院服务量和质量、效益等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财政补助,激励公立医院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和效益。
与此同时,应完善总额预付、按病种预付费和按疾病诊断分组预付费(DRGs)等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促使医院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及效率,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同样可以获得补偿的渠道。
若要建立使患者、医保、医院三方共同受益的合理有效的利益机制,则须合理确定预付标准,落实结余归医院的政策。
同时,建议尽快理顺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增强医院自主经营的造血能力,减少对政府输血的依赖。
链接一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标准
医事服务费的标准
普通门诊42元/人次,副主任医师60元/人次,主任医师80元/人次,知名专家100元/人次,急诊62元/人次,住院80元/床日
社保基金报销标准
门诊报销40元/人次,急诊报销60元/人次,住院医事服务费按比例报销
政府财政保底
取消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与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如果不能实现平移转换而收益下降,由政府财政保底
链接二
医药分开前后北京朝阳医院门急诊收入
医药分开前,在门急诊靠药品加成。挂号诊疗费取得42元收入
n÷115%×15%+5=42 n=284
医院卖出:284元药品,药品加成+挂号诊疗费才可得42元收入
医保负担:284×70%+2 200.8元惠者负担284×50%+3-88,2元
医药分开后,在门急诊靠医事服务费取得42元收入
医院通过加强合理用药,次均药费减少为204.9元
医保报销负担:204.9×70%=143.43元,医事服务费40K,共185.43元,
篇4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抓好医院五年规划和“创二乙”达标工作的落实。我院出台的《20xx年至20xx年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计划于1011年底之前做好“创建二乙”达标工作。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今年眼科增设眼视光学门诊和眼镜店,开展准分子屈光手术和眼镜的验光配制,拓展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耳鼻喉科增加综合治疗台1台,引进专科医师1名;另外增设门诊急救室,并配制相关抢救设备,增设预检台和发热门诊,为创“二乙”打好基矗
二、加强科室管理,在医院领导和各分管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四川省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标”中的三级管理制度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等领导小组,完善各领导小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讨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
三、狠抓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坚决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由医疗质量管转理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使核心制度人人知晓并熟练掌握,不定期抽查门诊日子、门诊病历、处方的书写情况,检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执行情况,诊疗活动中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管理。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按标准进行考核,并设立奖惩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实际中,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业务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定期组织科内讲课,对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急救知识,急救操作进行学习培训,并组织全科室人员对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
五、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并执行岗位人员职责,行为道德规范,学习廉洁行医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德医风规范,医师行为规范、医技人员行为规范、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等,实施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窗口服务人员学习文明礼貌知识增强沟通能力,全方位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提升医院形象。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遵照全院的统一战略意图和经营要求,开展并做好综合门诊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公司及医院所制定的计划任务,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现计划安排如下:
一、经营目标(含住院)
全年经营任务指标定为650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150万元;第二季度为160万元;第三季度为160万元;第四季度为180万元。具体为:
一季度(150万元)
1月份:55万元2月份:45万元3月份:50万元
二季度(160万元)
4月份:50万元5月份:60万元6月份:50万元
三季度(160万元)
7月份:55万元8月份:55万元9月份:50万元
四季度(180万元)
10月份:65万元11月份:55万元12月份:60万元
各专科经营任务指标分配另行拟定(略)。
二、经营管理
1.加强门诊制度与纪律的监管,规范门诊工作秩序。
2.提高医生的业务技能以及经营意识和运作水平,夯实经营基矗
3.经营有侧重点,寻求突破。重点加大耳鼻喉科与失眠科的经营力度,特别是耳鼻喉科,争取打造成全院甚至全市的拳头科室。
4.进行资源整合,淘汰经营业绩较差的科室项目,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项目,为经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充分利用医保、新农合的优势,加大各种手术患者与住院病人的收住治疗的力度,提高手术和住院的比例。
6.加强与企划部的合作,广告宣传求异创新,投放力求精准,以实现广告效果最佳化策划有新意创意、具备优质水平的营销活动,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7.加强与网络部、市场部的合作,提高营销业绩。
8.加强与导医客服的合作,做优服务,提高患者咨询预约来院就诊率。
9.加强与相关部门、科室的协调合作,减少患者流失率。
三、统筹配合
1.服从公司及医院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2.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
3.协调全院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及各种活动。
4.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5.接受公司及医院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培训规程。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逐步提高预约门诊比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推动文明有序挂号就诊,特制定预约门诊比例工作计划。
一、 严格执行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制度》,落实管理到位。
二、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社区预约门诊。
篇5
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进行药品价格改革?
答:2000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零售限价)管理。在当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方式与同期卫生、医保制度以及药品市场发育程度是适应的,体现了政府调控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原则。在初始阶段,采取略低于市场价格制定最高零售限价并逐步降低的办法,十多年来开展多次降价行动,对遏制药价不合理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药品价格管理面临的体制机制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药品市场充分竞争,公立医院销售药品价格全部通过集中招标采购确定,医保控费能力和药品价格市场监管能力也明显增强。这些变化,为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创造了条件。从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方式本身来看,也存在明显不适应形势变化的地方:一是不能及时反映和引导市场供求,二是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功能重叠,三是对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的拉低作用越来越弱。因此,加快推进药品价格改革,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管理,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时机也已经成熟。
问:此次药品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价格改革和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即开始研究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思路和方案。经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
药品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具体分为五类情况:一是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方法等规则,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二是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三是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四是品和第一类,考虑到此类药品目前实行严格的生产流通管制、临床使用规范、价格和市场稳定,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五是原来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其他药品,仍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按照“统筹考虑、稳步推进”的要求,《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同时提出了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和价格行为监管的具体措施,以引导药品市场价格合理形成,进一步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问: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是否意味着政府完全放开了药品价格的管理?
答:从国外情况看,绝大部分国家对药品价格都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限制市场销售价格,采取这类方式的主要是社会医保体系尚不成熟的国家或没有实行单一社会医保体系的国家。另一类是不直接限制市场交易价格,通过强化医保、采购和价格行为等综合监管,引导药品市场价格合理形成,采取这类方式的主要是社会医保体系相对成熟统一经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我国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药价的监管。有关部门将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采取综合监管措施,保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一是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药品特性和市场竞争情况,实行分类采购,充分调动多方参与积极性,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二是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医保部门要研究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做好医保、招标采购政策的衔接配合,促进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合理确定采购价格。三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控制不合理使用药品医疗器械以及过度检查和诊疗,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四是强化价格行为监管。价格主管部门要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重点监测竞争不充分药品的价格行为,对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和垄断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问: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药品价格会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答:推进药品价格改革,要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价格、医保、招标政策间的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步强化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综合监管,有效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促进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总体上看,由于有招标采购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将正面引导市场价格秩序,因此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同时,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对市场交易价格将发挥较强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加强医保和招标采购政策衔接,将促进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主动降低采购价格;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经过几轮调整后,就可以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使药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问:为什么在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同时,要同步部署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
答:药品价格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药品价格改革必须坚持放管结合,在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综合监管,促进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取消政府定价不是一放了之,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表明政府的职能重心从事前定价加快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工作重点从监管价格水平加快向监管价格行为转移。部署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是切实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保障药品价格改革顺利实施的迫切需要,也是切实推进价格职能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的必然要求。
问: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政府特别是价格主管部门如何有效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
答: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各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确保市场基本平稳。价格主管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药品价格行为规则,指导生产经营者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价格,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促进药品市场价格信息透明。重点做好竞争不充分药品出厂(口岸)价格、实际购销价格的监测和信息工作,引导药商和群众预期。对价格变动频繁、变动幅度较大,或者与国际价格、同类品种价格以及不同地区间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要及时研究分析,必要时开展成本价格专项调查。三是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维护药品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在近期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药品价格专项检查。检查对象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等单位,检点是竞争不充分药品和特殊患者的特殊用药价格,检查内容是上述单位是否存在借药品价格改革之机实施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四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正面引导市场价格秩序。
问:药品价格改革后,价格主管部门主要监管哪些价格违法行为?
答: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据《价格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二)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药品的行为;(四)虚构原价、虚假标价、先提价再打折、误导性价格标示、隐瞒价格附加条件等价格欺诈行为;(五)集中采购入围药品擅自涨价或者变相涨价的行为;(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和改革试点公立医院不按规定执行药品零差率政策的行为;(七)公立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不按照规定执行药品加价率政策的行为;(八)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不按规定执行低价药价格管理政策,突破低价药日均费用标准的行为;(九)政府定价药品突破最高零售价格销售的行为;(十)不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与收费公示制度的行为。
篇6
笔者所在的上海市公安局安康医院直属于市公安局监管处,在财务管理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医院所有收入实行全额上缴,所有支出由市财政统一拨款,以预算申报、逐级审批等形式进行拨放。医护人员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工资均纳入公务员序列,根据工龄、职称、职务、级别等因素进行划分,并结合奖励考核制度进行加减。
我院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应对出现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下面对于“收支两条线”运作模式的利弊及可行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对卫生系统的医疗改革推进有借鉴作用。
1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优势
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过程中,我院相对于卫生系统医疗机构来说,在机制运行保障方面的确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降低医院收支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首先,“收支两条线”可以完全让医疗机构从利益至上的企业化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重新为公立医院的作用和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最大限度的实现公益性和服务性。
1.2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由于医院、科室的收入与经济利益脱钩,医生不必再从病人身上寻求创收,造成“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因素也必然随之销声匿迹。因此,“收支两条线”可以让医院的收费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使“按利开处方”转变为“按需开处方”。
1.3提高病患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当前,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司空见惯,原因无非是长期的利益冲突所致,医院的逐利行为往往引起病家的不满,一旦出现纠纷事件后,要求医院赔偿也就成了病家理所当然的选择。而只有当公立医院淡化逐利动机、回归公益性时,才能缓解目前这种紧张状态,从而减少医疗纠纷,重建医院治病救人的高尚的形象。
1.4有利于对公立医院的统一管理,促进执业规范化:当公立医院一旦实行了财务“收支两条线”,其管理模式更接近于国家行政机关,而医护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可转型为准公务员式。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管理办法,对医院进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使医疗机构真正形成并落实行业规范成为现实。同时也可避免医院自主收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和经济问题。
1.5减轻医疗保险负担、有利于医保制度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我院自2000年加入医保成为定点医院以来,每年都把医保费用控制在额定范围内,由此受到当地医保局的认可和奖励,这在一般医疗机构中是罕见的。所以,“收支两条线”也能缓解医疗保险的困境,减少医院恶意超标的可能,使得国家医保政策能顺利推进,惠及更多需要接受保障的人群。
2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收支两条线”这一预算管理办法看似简单易行,但在具体推行实施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因为地域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度落实和管理的偏差都会导致阻力的产生。根据我院实践的经验,提出以下可能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1财政是否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如果实行“收支两条线”,医院的收入可能会大幅下降,而支出变化不大,这个缺口就需要地方财政的补贴和保障,而且还存在部分医院由于盲目投资扩大规模而负债累累,这也需要政府为其买单,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改革初期还可能造成医疗供需双方过度利用卫生资源,从而引发政府财政风险。
对策:各地区根据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在合理控制医院支出的前提下充分估算好财政承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2.2制度滞后、管理不到位,导致医院收支混乱: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中,特别是医疗支出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掌控,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实施“收支两条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制度落实不统一,管理不力或混乱,对医院造成收支不合理等情况,势必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带来麻烦。
对策:首先应该确立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之间行政隶属关系;其次,卫生、财政、药监等部门应该共同制订出与“收支两条线”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第三,监管到位,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2.3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由于缺乏了“多劳多得”的经济驱动力,“收支两条线”可能使得医院及其医生没有了积极性,给社会带来的将是另外一种看病难――推委、迟缓、冷淡等等表现。而医院失去了支配收支的权利,也就有可能束缚了医院的发展空间,如果预算外的支出在逐层审批中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使得医院失去发展的良机,也使得医疗条件和设施得不到及时改善,传统体制下的低效率可能回头。
对策:第一、从保护医护人员实际利益和工作积极性出发,合理制定医护人员工资收入极其重要,应该与本地区公务员工资水平基本持平。第二、对于医院的合理的支出需求,特别是为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经医院申报后,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该予以支持。第三,应该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工作、纪律规范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2.4由于地方财政压力或经济的驱动力,可能会出现主管部门为医院下达收入指标,使得“收支两条线”徒有其表。
对策:违规事件能否遏止,关键在于法制规范是否健全、教育监管是否有力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收支两条线”的改革不但具有可行性而且还是当前医疗改革所必然的方向,理由如下:
首先从政府职能来看,作为公立医院资产所有者,理应履行其资产管理责任和承担盈亏责任;同时作为社会管理者,理应履行其公共管理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督促医院规范服务行为,保证医院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对医院监管的关键环节是财务收支管理,对收支监管的关键措施是收支两条线管理。
其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根本措施,可以切实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经济运行机制;有利于控制公立大型医院数量和规模、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资源使用效益、有利于从严控制医院高新技术和装备、有利于发展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
篇7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措施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公立医院管理者所认同,并在实际的医院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促进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人民群众“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形势仍较为严峻;医疗机构因制度构建的不完善以及执行的不彻底,常常使自身陷入到严重的财务危机中,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与业务发展,等等。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医院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并完善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 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的管理方法对医院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控制等,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系列活动。在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下,财务分析工作亦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公立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其所属的财务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在保障社会公益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高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 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管理。筹集资金主要包括:筹资对象的选定以及筹集数量的确定等,其中,筹资的具体数量主要是由投资需求决定的。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医院并不能像企业或民营医院那样具有多样化的筹资渠道,而是仅有几个基本固定的可选项,主要包括:向国家财政申请补助以及向银行申请贷款等。
2.投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投资选择项目日益增多,主要包括:购买国债、购置设备以及开设分部门诊等。这些投资项目的经营质量直接决定着医院投资行为的成败,所以,提高医院的投资管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资产管理。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逐年增加,拥有的流动资产也日趋多样。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资产管理,以便充分发挥医院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借助医院的各项成本核算与分析资料,对医院的医疗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而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的管理行为。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将医院的成本信息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并通过采取的各种有效管理措施,强化控制,从而大幅度降低医院的整体经营成本。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对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宏观层面的掌握,并将分析得出的数据成功地运用到医院未来业务计划的制定工作中去,以便充分发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控制作用,进而大幅度提升医院业务发展的质量,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渠道缺乏多样化,财政补贴不足
目前,我国的很多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以及单位部分留存收益等,而原本作为最重要的筹资渠道的财政补贴却很难满足医院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尤其是在一些公立中医院中,这类问题更为严重,尽管中医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但是,在西医的冲击下,其发展“步履维艰”。 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公立医院筹资渠道相对单一和财政补贴严重不足应该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二)投资项目缺乏合理性, 浪费严重
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的购置上未能从整体需求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一些临床科室,依仗自身的业务范围和职能对医院整体经营的重要地位,随意申请购置医疗设备,而所要求购置的设备当中,很多都不具有购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投资项目效率低下。另外,还有一些科室本可以和其他科室共用一些医疗设备,但是,为了方便、省事,很多科室都选择单独申请购置,以至于造成大量的重复购置,投资浪费严重。所有这些无疑都使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部分公立医院“雪上加霜”。
(三)应收账款管理缺乏科学性,资金周转困难
目前,国内很多公立医院都存在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问题,其中,来自于患者欠费部分的并不多,多数是来自于医保欠费项目。医保中心不及时的医保拨款,使得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无法及时足额支付药商的货款,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进而使医院陷入到资金不良循环之中。为了有效缓解医院的资金紧张问题,多数医院不得不选择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但是,在银行贷款利息、高资产负债率以及高应收账款率的综合影响下,医院的财务状况日趋恶化。由此可见,由于公立医院的社会保障功能而产生的应收医疗款,造成医院收入与现金流入之间的巨大缺口,医疗费用不能及时足额达到补偿,这就对医院的整体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医院用极其有限的资金支付设备款,药品耗材等,经营发展资金链很容易断开,不利于医院的长期战略发展。[1]
(四)成本管理意识缺乏,运行成本过高
近年来,随着国人全民健康理念的不断增强,人们的体检率和就医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医院的医疗业务也是异常的“红火”,业务收入逐年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多数公立医院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更有部分公立医院业务成本持续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业务越多,亏得越多”的令人费解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公立中医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公立医院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应该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外部原因
1.国家医药卫生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尽管国家政策对民间医疗事业予以鼓励,但是未给予其经费上的补助,而只对公立医院给予财政补助;而且,民营医院还需缴纳高额的税费,自收自支,自主经营,企业化管理特征明显。所以,相对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更加注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以便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而部分公立医院仍然停留在“等、靠、要”的老观念上,发展停滞不前。
2.医保结算经费拖欠严重。目前,随着国家全民医保目标的逐步实现,医保覆盖率逐年增加,这对医院和患者来说本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作为国家医保经费管理和结算主体的医保部门常常借故拖欠各个公立医院每年上千万的医保费用,表现在医保拨款的进度、效率严重滞后和医保资金实际拨付率上的“短斤少量”。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的财务运营状况严重恶化,陷入到资金周转失灵的恶性循环中。
3.公立医院的财务补助严重不足。随着医疗成本的不断增加,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已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然而,在这一情况下,国家的财政补助却并没有逐年增加的迹象,反而有相对降低的趋势。在国家要求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再也无法实现“以药养医”的形势下,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多数公立医院只能在提高治疗费以及诊查费的收费标准及增加相关的收费项目等方面“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最终损失的仍是人民群众等广大的医疗消费者。
(二) 内部原因
1.医院管理者。(1)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多数都是医学领域某一学科的专家,其对经营管理并不在行,也缺少时间。一是很多大型公立医院的高层领导,不仅要负责看诊病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作有关的学术报告以及相关的专业研究,还要带一些研究生,这些业务工作已经为其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使其很难再有精力去进行医院管理工作。二是随着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制度变更力度加大,相关贯彻工作更加使公立医院的领导忙得不可开交,使其很难再有时间去从事医院经营工作。(2)部分公立医院领导一直都认为医院财务部门仅是一个后勤科室,并不能对医院的整体发展起到任何决定性作用,因而对财务工作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弱化了财务管理相关职能的有效发挥。
2.财务人员。(1)部分公立医院中存在着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并不具备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相关的管理知识也很不熟悉,并且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财务监督以及职业分析判断能力。(2)部分公立医院本着精简人员,节省开支的原则裁汰多余的非医、药、护、技人员,而财务人员的工作因不能产生“直接效益”而首当其冲地被当成精简对象,使得很多医院的财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那些经过学历教育,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更是稀少。所有这些都导致公立医院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真实性、实效性,财务管理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四、优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有效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严重不足,而在物价快速增长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每年并没有明显增长的财政补助已经使得医院越来越“入不敷出”。因此,公立医院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争取更多的财政补助;同时,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以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医院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还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例如:可以尝试向国际金融组织申请贷款或向外国银行申请贷款等;也可以积极倡导慈善捐赠,并尝试债券发行、卫生福利彩票等多种融资渠道。[2]
(二)建立科室间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医院投资回报率
无计划投资只会增加医院的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效率,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公立医院来讲,无疑是增添了更为沉重的负担,所以,医院财务部门要本着各科室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有关科室申请的设备购买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其他科室已有的设备,则可以借助共享制度,实现需求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如果确实需要购置,并且其他科室也没有添置,则可以由各需求科室共同承担购买费用的科室摊销部分,实行共同使用、共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加有益于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上来。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各科室养成节俭、互助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医保应收账款管理质量,促进医院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相对于其他应收账款,医保费用是否及时回笼对于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质量能否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新医改的不断深入,使得医保收入已经成为了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的主体,然而,医保部门拖欠了大量医保费用,已经给医院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若要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1.注重内部控制管理。(1)对医院的全体成员进行有关医保政策的培训工作,使得医务人员对各病种的医保费用限额以及用药范围详细掌握,避免各类违规治疗、用药以及住院问题发生。(2)将医保费用的管理质量同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奖惩兑现。(3)建立应收医疗费用账龄分析表,随时监控应收医疗款欠费情况。[3]2.与医保部门积极沟通。近年来,医保政策以及费用结算方式时常发生变化,导致医院有可能因为对政策变动的掌握有所遗漏而使得医保结算出现麻烦,所以,医院的财务部门要积极地同医保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变化情况,进而有效争取医保部门提高拨款效率。
(四)推行全成本核算,促进医院收入与成本的合理配比
长期以来,医院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成本核算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多数公立医院存在着卫生资源浪费和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多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是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即简单地将各科室支出纳入到医疗成本核算,而对造成成本不断增加的原因却并不关注,使得各种舞弊问题层出不穷。要想真正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引入全成本核算模式是非常必要的。1.全成本核算是对医院薪酬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薪酬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制定合理的经济指标,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2.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全员参与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使医院管理层动态实时地了解到医院各环节的成本费用;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五)构建高素质的医院财务管理
队伍
1.医院要严把用人关,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选拔,确保财务人员的素质。2.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1)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4]可以采取培训班、专家讲座、进修学习等方式,让会计人员掌握并及时更新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更好的执行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2)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3.财务部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及轮岗制。(1)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以岗定人,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有助于财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2)定期轮岗,让员工能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色,熟悉、掌握不同的岗位技能,发掘和培养出更全面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人才,而且也有利于防范会计人员腐败违纪现象的发生。4.要加快电算化进程的步伐,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就必须将现有的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中解脱出来,从手工操作转向电算化,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使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财务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尹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4(1).
[2]黄玉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03(5).
[3]熊珂,唐晓东.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卫生经济研究,2011(11).
[4]吴海英.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3).
篇8
放射科分为CT室和普放两个科室,现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1人为聘用人员,CT室2人,普放3人。获资格证书3人,放射上岗证5人具有。
医疗设备方面:CT室、西门子CT机一台、柯机激光相机一台、洗片机1台、空调3台,为了报告单的规范整洁,并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报告工作部。
普放方面:现有上海500mA及北京万东300mAX光机各一台,洗片机2台,空调1台,除湿机1台,为了报告的规范性也配置了电脑以及打印机。
二、工作开展情况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加上我院积极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活动,就医人员不断增加,截止到12月31日”
1、普放摄片人数达到4520张,其中合医1080张,医保720
张,门诊和住院病人检查2720人次,检查人次比2007年增加880人次。甲片率张数3616,其符合率达到80%,乙片张数452,其符合率小于15%。诊断符合率达到70%。
2、透视方面:干部职工健康体检1102人次,学生1328人次,
征兵体检60余人次。特殊造影:48例。其总收入为144390元。
CT室:由(10月7日至12月30日)共接待病人338人次,总收入74360元。月收入突破2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书写报告不规范,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诊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科报告。
2、提高质量不高,许多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技术因素,暗房及胶片因素。
3、部份医生态度差,话语不够温馨,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4、与临床科的协调度不够。
5、发放报告不及时。
四、2010年整改措施
1、规范书写报告,减少漏诊率。
(1)采取复签报告形式。主班医师书写报告,报告形式分描写和印象,描写部分要详细规范。
(2)当发现报告有误,需要修正报告时,必须经过两签报告医师。
(3)中午及晚上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单独发报告。
(4)复诊拍片对比必须拿到旧片对比,写出对比意见;旧片未归还,报告一律不发出。
2、强化执行评片制度,提高拍片质量。
3、建立新的借还片制度。
五、2010年的工作计划
1、加强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2、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3、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治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已经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重要依据的病案,必须对其进行 科学 合理的管理,才能使其发挥作用。本文从病案书写质量、病案的完整性,病案的供应和保存等几个方面,从病案管理的角度,简单阐述了其在医疗保险理赔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medical care)作为国家和社会向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预防和 治疗 疾病、伤残的费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已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按医疗保险的实施方式分为2种:一种是国家强制的法定保险,由政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其目标是广覆盖,低保障;另一种是自愿保险,由商业保险机构负责接保和理赔个人自愿投保的医疗保险。
病案(medical record)作为一种医疗档案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所做的客观真实的文字记录,对病案科学合理的管理至关重要,它已成为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
1病案的书写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医疗保险机构的支付和理赔
1.1病案首页是病人结束住院诊治的 总结 其所反应的信息为测算医疗保险费率提供较完善的统计数据。为社保机构考评、监督 医院 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提供了量化指标。其书写要点是应填项目必须填写正确,完整,特别是正确的疾病和手术操作分类的编码,关系到理赔的费率。例如临床上“畸胎瘤”的性质一定要根据病理报告的描述进行良、恶性肿瘤,包括交界恶性肿瘤的区分。这就要求医生要书写规范的疾病诊断名称,疾病编码人员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编码技术。
1.2入院记录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结果、诊断、诊断讨论、治疗计划讨论。其中现病史、既往史的描述对涉保理赔至关重要。现病史以主诉为主线进一步阐述疾病发病症状、体征、时间和病历中记录的重要阳性和阴性表现,治疗、检查经过,治疗效果等,不应出现逻辑性失误,这样为鉴定病案的价值做好基础准备。既往史是记录病人既往的一般健康状况,急、慢性传染病史,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史,手术和严重创伤史及其他重要病史。按发病时间顺序记载,凡与现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的疾病,更应详细记载。所有这些临床医生都应认真填写不得有误。有时因临床医生没有做有关的病史采集或笔误,以及患者故意隐瞒造成保险理赔时出现纠纷。
1.3手术和麻醉记录是手术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手术经过,麻醉方法和深度,术中输血、输液,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在此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记录要正确、及时和完整,如麻醉单上术中输血情况的记录是目前血液中心对输血引起的丙型肝炎保险赔偿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是对人工材料的植入必须填写“植入医疗材料使用登记表”,并详细写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生产单位等信息,因为不同的人工植入材料在医保的支付中是不同的。
1.4医嘱单是医嘱的执行记录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为医保部门审核医疗费用提供准确信息,有利于患者和医保部门共同对医院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也为统筹基金的支付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以使社保机构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开支,杜绝浪费,确保统筹基金的合理使用。医嘱单的书写要做到:(1)正确填写医嘱上端病人姓名、病房、床号、病案号和页次。(2)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时间应准确、具体到分。(3)遇有手术或分娩病例时,在医嘱单上划一红线,表示线上医嘱停止执行。(4)对部分医嘱作废时应及时加盖作废章,以免引起重复记帐。
2病案的完整性管理使医疗保险机构理赔有了可靠依据
残缺不全的病案,不仅反映在医疗质量上不够严谨,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合理性带来困难,还使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得不到可靠的资料,同时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处理和 法律 责任鉴定造成困难和不必要的损失。一份完整的病案是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必然要素, 也是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理赔的重要依据。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各医院都普遍提高了病床周转率,减低了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但是,由于一些检验报告滞后归档,在病人出院时有时正式的病理诊断报告还未完成。这就需要医生在得到各种检验报告后必须及时归入病人的病案中,以使病案的完整性得到保证。例如医保机构在对病人使用白蛋白时,决定是否支付报销的依据就是病人的血液报告里的白蛋白指标。又如医疗保险文件规定,应用抗霉菌药物必须有霉菌检出的阳性结果,否则按自费处理。这些都需要从病案中相应的检验报告结果作为依据。
3病案的供应和保存也影响医疗保险的理赔
3.1保证病案及时提供病案作为保险理赔和支付的重要依据,如在医保机构和保险公司需要查阅时不能及时提供必将影响理赔速度。因此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做到病案的及时收回,及时归档(包括整理,装订,首页电脑录入,上架),坚持和完善病案借阅制度,杜绝病案遗失。病案管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大意,都会影响病案的正常供应,进而影响病案的使用包括保险理赔。为此,我院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奖惩制度,责任到人,保证病案的及时收回和避免遗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病案的保管也会影响保险理赔如没有完善、 科学 的病案管理,不能提供病案资料将直接影响患者得到合理的赔偿。病案保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案的供应和使用。因此,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规定病案保管期限,并做到病案上架及时,排列有序,整齐清洁,查找方便,完整无缺,防止损坏丢失。
病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 医院 与社会提供服务。病案利用是病案管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病案书写质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存病案资料,以使病案更好的为医院、社会和患者服务。
篇10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内控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外部监督
一、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医疗收入项目多、货币资金流量大
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是医疗收费。患者支付预收医疗款、结算医疗费采用银行卡或现金支付,收款员退预收医疗款长款全部是现金支付,导致医院每天有大量的货币资金流入流出。现金因其流动性强、涉及面广、应用广泛极易发生丢失、短缺、被盗窃等现象,最容易被挤占和挪用,甚至产生舞弊行为。
(二)医院资产价值高,财务风险大
公立医院的资产往往科技含量高,金额大,运行和维护费用高,更新速度快。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医院趋向于购买技术最前沿而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而国家财政拨款逐年趋减,医院内部资金积累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只能向银行借款,甚至以资产抵押、质押向投资公司贷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医院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同时,公立医院还面临应收医疗款医保管理部门不足额、不按时支付,医疗欠费和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等财务风险。
(三)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先天不足,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先天不足,行政调控和市场运作并行。伴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国家鼓励并扶持社会资本积极创办医疗机构政策落实,公立医院为抢占市场,创设分院、合作办学等越来越广泛,使得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医保总额管理的稳步推进和“药品零差率”的施行,公立医院迫切需要调整收支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以应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步较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1月1日才施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1. 公立医院外部监督不到位,内部制衡缺失
公立医院产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医院、管理者之间权责不分,外部监督管理不到位。内部管理层领导大多来自医疗专家,管理知识相对匮乏,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内部无法形成制衡监督机制。
2. 医院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灵活有余,规范不足
公立医院管理者普遍重收入轻支出,重医疗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员工核心价值观缺失,逐利现象明显,风险意识淡薄,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责任事故频发。职能部门的领导不坚持原则,有章不循的现象非常突出,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集体决策机制缺失
公立医院缺乏一套集中、有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与财务、资产相关的经济活动,医院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领导干部任免、医疗业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发等重大经济决策控制活动缺失。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持独立性,未起到相应的监督管理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从属于财务部门或纪检部门,无法形成自身的独立性。内审人员配备不足,学历偏低,对内控知识、会计政策及相关法规不甚掌握,总体综合素质低下,不能正确评价监督医院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无法起到相应的监督管理作用。
(四)公立医院信息资源有待整合
公立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与设计,HIS、财务核算系统、管理支持系统各自为政,数据不能有效衔接,信息无法共享,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平台,影响了医院内部控制效果。
(五)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存在其他问题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对外部监督部门提出的建议不重视,不整改;没有内部控制责任奖惩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等。
三、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改善内控环境,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公立医院院长要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并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关系到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医院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医院应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领导、各部门广泛参与,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效率效果。内控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医院总会计师担任,成员包括来自院办、纪检、医务、护理、财务、审计、信息、质控、人力资源、临床、医技等部门的经过培训的内控测评员。内控办公室具体办理内控日常工作,协调医院内部跨部门的重大风险评估工作,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风险日常监控,定期向内控领导小组报告内控执行情况。
2.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集体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机制,明确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对议事成员构成,投票表决规则,决策纪要撰写、流转和保存,决策事项的贯彻落实和考核监督等事项做出严格规定,使医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一是要明确重大经济事项范畴。公立医院重大经济事项应包括医院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如兼并、联合办院、成立医疗集团等重大决策;50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或处置,以医院资产抵押、质押向银行或投资公司贷款等重大事项;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免及奖惩;对外投资、借款等大额资金使用。
二是要明确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重大经济事项应由承办部门提出方案,交由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再提交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审议,形成决策意见后,由承办部门具体负责落实。对集体决策过程中会议列席人员、投票表决方法、有效通过票数、会议主持及记录等形成决策纪要。
三是要有奖惩条款。对未经集体讨论,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或未经领导班子复议,个人或少数人擅自改变原决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等处罚,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应赔偿及法律责任。
3. 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会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确立财务部门的核心地位,围绕资金链设计内部控制体系。财会人员要摆正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定位,关注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做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
(二)以资金管控为核心,整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以资金管控为核心,整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医院业务事项的规范化、实时化。
1. 将业务流程管理融入OA电子办公系统
将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融入OA电子办公系统,与医院管理各个方面广泛联系,使经济活动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通过内在控制逻辑实现工作协同。利用OA电子办公平台,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随时获取、交换控制活动中的信息,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2. 建立标准化物资处理程序
使用金算盘财务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物资处理程序,并与HIS衔接。将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植入系统程序,从使用科室的请购、到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制定的采购计划、再到审计部门询价后的定价、分管领导审批采购、采购部门执行采购、相关部门验收入库、使用部门领用出库、直到财务部门付款等,均通过信息系统流转。这样不仅有利于实际业务措施按照事先规定的轨道进行,而且实现了对实际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3. 实现医疗收入内部控制信息化
一是在HIS电子病历系统植入医疗收费项目,使医嘱与收费无缝对接,医护人员执行医嘱的同时就完成了收费。这样物价管理员负责的医疗价格管理在事前就可通过与医嘱的对接得到准确执行,最大限度保证医疗费收取的合法合规。
二是设置专职岗位对挂号、门诊、住院的收款员进行管理,每日核对收款员的医疗收入和预收医疗款结账单,检查现金是否及时足额交存银行,防止挪用公款、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三)发挥审计部门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医院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尤其重要。医院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俱全的工作人员,让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独立的对内部控制监督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
(四)重视外部监督
一是卫计委、财政、物价管理部门、医保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定期上报的财务报表、成本报表进行审计,并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医院应充分利用这些外部监督检查机会,对检查组提出针对性的检查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是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揭示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时整改完善。
(五)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责任奖惩机制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责任奖惩机制是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应用的重要环节,有了明确的责任奖惩机制,才能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医院根据自我评价报告结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意见,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规人员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予以开除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威慑作用。
(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如根据医保拒付收入金额的大小或比率评价收入合法性控制是否有效;定期或不定期对大型设备使用效益测算分析,与预期效益对比,找出未达或超出预期的原因;用医疗责任事故、医疗纠纷、违纪涉及人员处理率来衡量制度执行的追踪问责等。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
建成完善的、科学的、可行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管理的所有事项和全体员工,问题、难题层出不穷,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可以说是一次变革,需要群策群力,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朱倩,李恒.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2012(08).
[3]朱宇,尚高岭.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01).
[4]尼燕.基于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