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三;数学;困境;学习策略
引言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数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因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有所减少,数学作为高中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在高三的学习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更是我们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的重要保障.很多高中生都抱怨说学习数学难,学好数学更难.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没有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再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更没有刻苦钻研的毅力,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三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高三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数学这门学科,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境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三学生由于处于高考前夕的关键时期,面对紧张的高考压力以及高难度、内容复杂的数学课程,很容易产生数学焦虑等症状,甚至在学习数学或参加数学考试时产生的不安、畏惧等焦虑状态,给高三学生在高考数学中正常发挥带来了难度.究其原因,很多高三学生之所以出现数学焦虑的症状,主要是在高一、高二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自信,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对待困难的问题不能踏踏实实的刻苦钻研,争取突破自己,而是轻易放弃;这样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很难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以提高.
(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导致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仍然对任课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能及时预习、不制定学习计划、老师不布置学习任务就不知道做什么,这都是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表现.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预习,又对老师课堂上讲的新内容不了解,于是出于为方便课后复习考虑,上课一心忙于记笔记,甚至记下老师说的每句话,讲的每道例题,这一现象看似积极有效,但是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忽略了老师在讲解时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过程,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导致这些学生只学会了数学知识而没有掌握方法.
二、高三学生学好数学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
要想学好高三数学,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科学的学习观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高效的学习过程强调的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做了多少题目,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是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方法,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结构优化和再造的过程.因此,学好高三数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更新学习观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掌握系统的数学学习方法,创新数学思维,从而优化自己的知识网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解题当中去.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三数学的重要保障.首先,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主要源于平时的锻炼.尤其是对于三角函数、集合问题、排列组合等对细节要求较高的数学难题,更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才不会因为疏忽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使解题思路走向错误的方向.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要勤于思考,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身的主动性,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探求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对于已经掌握的题目可以试着去探索其他的解题方法,进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独立性.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学生学好数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关键.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充足的预习工作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对于上一节课堂内容充分的消化吸收,并且了解新的课程学习要点和难点,使自身的新旧知识之间能够很好的衔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注重听,在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课下多做练习,总结经验,重点掌握解题方法,进而活化思维方式.而笔记只要提纲挈领地记下必要的步骤和补充的结论和例题等,课下再进行完善.另外,学好高三数学还要抓住“变”与“不变”的学习规律,这是因为高三数学综合性很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三数学时必须熟练掌握必要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面对灵活多变的题目背景、设问方式等,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不变”的知识探求多种解题思路,从而形成一套独立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对于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要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运用比较法、综合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等证明方法,学会随机应变.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方法探究
作为英语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呢?这个难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本文将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一些障碍,进而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一、常见的影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因素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发现影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阻碍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常见因素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学生缺乏英语阅读兴趣
经过高一、高二各种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磨炼,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在后来考试过程中,英语阅读理解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逐渐丧失了对英语阅读甚至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
掌握的词汇量太少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欠缺的词汇量使得学生很难读懂阅读短文的正确意思,不仅阅读速度慢,阅读正确率也非常低。
3.学生缺乏必需的语法知识
高三英语阅读的文章,相比以前,难度会比较大,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往往包含比较多的语法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就会在文章句子的理解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4.学生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而学生阅读短文就是在特定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如果学生不了解短文中相应的西方文化背景也会或多或少地阻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
5.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
高三学生提供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现实目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而考试中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回答问题来测试的,而一些学生不会读题,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的指导,不会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正确地获取文章信息,进而影响英语阅读的得分率。
6.学生训练的文章体裁比较单一
很多学生在做叙述类、记叙文类的阅读理解时,得分率会非常的高,然而一遇到科技类的文章就比较头疼。很多情况下,课外阅读文章的多少和阅读面的狭窄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英语教师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平时阅读训练的时候不断进行反思和积累,查漏补缺,再结合对教师方法的领悟,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上文提出的六种常见的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需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观看一些英文电影或者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稍微降低一下他们阅读材料的难度,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逐渐帮他们找回英语学习的自信。另外,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还可以加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提高阅读水平有着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下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指读”“声读”“回读”“译读”,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阅读速度,阻碍着他们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语境进行文章分析,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浏览式阅读。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式阅读快速找到文章的主旨句,这样既减少阅读时间,又能很好地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例如,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这些都是有关文章主旨的题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细节阅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细节描写,细细品味,找到容易忽略的信息。比如,Which of following u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t__?这些都属于细节型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必须引起注意。
3.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学生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尤其是单词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但是学生一定不要急于求助词典,而要试着根据上下文猜词。比如,在有but,yet,however,otherwise这些转折连词的句子中,Though Tom’s face has been washed quite clean,his neck still remains grubby.根据转折词,很容易猜出“grubby”的意思是“肮脏的”。在so that和such that等因果关系的句中,She wanted the hairdresser to trim her hair a bit because it was too long.根据because,可以推测出trim的意思是“修剪”。还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猜词,比如,Most of the rose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weather.根据生活经验,“wither”肯定是“枯萎”的意思。猜词是一种技巧,需要学生在平时时勤加练习,多多总结。
4.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
考试中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平时也要加强时间的控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和阅读的要求,规定学生的阅读速度。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材料并且回答完有关的问题。如果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回答不完问题,如果只求速度,阅读得不够准确,也会影响答题正确率。在反复的练习中,让学生把握好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精准度。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长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劣势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另外,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的训练中去,主动学习各种能提高自己阅读水平的技巧方法,并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加以应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对于高三英语学困生而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英语教学缺乏兴趣,也不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三英语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成为每一个高三英语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三学困生英语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缺乏信心和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对英语的求知欲较低,缺乏一定的爱好,更加不愿意记忆英语词汇。部分学困生在看到题目较长的英语阅读题时就会出现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厌恶情绪,进而更加不喜欢英语。
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缺乏战胜自我的信息、坚韧意志和克服困难等,不能让自己坚持学习,当遇到困难或是成绩下降的时候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现象。
2.学习方法不当
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学习方法和策略,学困生自主学习性较差,一般他们是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不主动理解英语,而是机械的背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同时也没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最后出现英语学习发展停滞现象。
3.注意力不集中
学困生在英语课堂上,他们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只能保持在10—10min之间,其余时间经常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部分学困生在上英语课时,手边放着杂志、小说或是其他门课的作业等,进而影响英语学习。
二、提高高三学困生英语高考成绩的有效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保证学生能真正的喜欢教师讲的课,就需要保证保证学生喜欢教师这个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特别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了解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真实看法,全面掌握班级中喜欢英语和不喜欢英语学生的数量,并用平等的姿态和不喜欢英语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不喜欢英语的原因,这样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在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教师要在课堂设计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环节,这样一方面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喜欢上英语,有利于高三英语学困生高考成绩的提高。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英语知识时,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并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此时,要是英语教师强迫学生学习,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
相对的,此时英语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每节课上课前3min,让学生自愿演讲,有效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口语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学生自信心。
同时,教师在上课中指引学生敢于展现自己,大胆模仿外国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课本乏味的知识点,活跃课堂气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保障他们英语学习兴趣。
3.提高学习效率
对学困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要想保证高三英语学生困生能持续的进行学习,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对其进行鞭策,从当前的高三英语学困生实际情况看,他们感觉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单词难以记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困生采用趣味化的手段进行单词记忆,并在每天为学困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英语阅读资料,来丰富其词汇量,为了更好的督促这部分学生记忆单词,教师可以不定期要求他们进行单词背诵、默写,并设置一些趣味化惩罚措施,从而激发他们的单词记忆热情。
4.树立信心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对学生上课时应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应关注差困生,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并尽可能挖掘差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例如部分差困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较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带领全班同学读英语课文,或是让他范读。部分差困生的书写较为规范,教师就可以让他在黑板上给大家抄题等等,进而帮助差困生树立信心,最后提升他们的英语成绩。
三、总结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科学习成绩,对英语学困生来说,如何提高其的英语成绩,不仅是高三学生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英语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高中英语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三学困生英语成绩,促进高三学困生的健康发展。
篇4
作为一所非重点高中,我们学校的高三学生中,这一厌学情况相对显得更为突出,而对之的研究探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中,我接触到几位属于后者的学生,他(她)们的境况基本相同:进入高三后,成绩原地踏步或一降再降,以至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甚至心灰意冷、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就如同突然掉进了荒野中的一口枯井里,井壁光滑坚硬、没有台阶,大声呼救却无人听见,想放弃时,却还能看见蓝天白云、飞翔的鸟儿,此时的感觉,就是压抑和绝望。通过更进一步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在高三学生中,这种情况不是少数;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我们这类非重点中学里,在学习较好的同学中似乎更多一些。
针对非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中流行的厌学现象,我们应认真探究这一厌学现象背后的各种原因,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个角度,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育人效果。
主观方面 :
一、自我压力太大
高二下学期,立志于通过考大学实现自己理想的学生增多,开始后程发力。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学生们都会自我施压,制定目标。学习中保持适当的压力是必需的,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仅凭兴趣和爱好很难实现质的飞跃,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压力过大、期望值过高,也容易使事情走向反面。对压力大小的把握使学生出现一定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又增加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学校更有其特殊之处。作为一所特色高中,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体育、音乐、美术类的艺术生,他们的专业高考都是在文化课高考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完成了。而每一次专业高考后,都是艺术生们的一次大分化,也更是他们的一次心理压力的无形增加。
二、缺乏正确的挫折体验,对困难和挫折缺少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度
许多学生一旦进入高三,突然间就会将学习的成功(具体表现为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不允许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丝毫的退步,一旦某次或某几次考得不好,便耿耿于怀、备感失落,在挫折面前或者蛮干,或者放弃。这在我们非重点中学的成绩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中,情况尤其严重。
三、没有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绝招”是很重要的,而一部分同学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只是服从于、依附于老师,一旦没有了老师的指挥棒,就乱了方寸,有的就盯着同学,今天向张三学一点,明天向李四讨一点,结果也只能是“邯郸学步”,迷茫中成绩已是悄然滑下。
客观方面:
一、外界期望值过高
这一部分学生一般都是原来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基础相对较好、成绩较优秀的,外界(家长包括学校的老师)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一定精神负担,一旦没取得好成绩,他们就可能会饱受思想压力的折磨而失去学习兴趣,滋长消极情绪。我的课代表小珂,前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学习中,在专业高考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很自信的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落在了别人的后面,于是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一度非常消沉,要辞去课代表的职务。
二、不被理解
在一些人眼里,好学生必须永远是好学生,一次没考好,可能被认为是偶然,第二次又没考好,就可能招来怀疑、猜忌的目光,往往是被老师父母追问是不是有什么“其它事”分心等等,这时,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极有可能把自己的心锁起,与外界对立起来。
三、唯分数论高低的落后观点
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多年来,我们的唯分数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成绩的心态。这是一个家长、学校、社会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这些学生中出现厌学现象不是偶然的,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考试中出现一连串的不良反应,形成某一阶段的恶性循环,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努力帮学生解开这个心理上的结,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
具体讲,我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生,作为教育的承受方,必须正确看待分数,同时树立“解决问题靠自己,我能克服困难”的信心。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更不是评价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具体的心理辅导中,我告诉这些学生,生活中并非永远充满阳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困难,多一份从容与大度,寻找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试,认真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不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找出解决的办法,不能让它成为困住自己的一口井。
我还建议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个恢复自信的小计划,以一次测验或月考为基点,争取小幅度的提高,让自己每次考试都能感觉到进步。这非常利于消除焦虑,恢复自信心。而我具体的教学实践也最终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可取的,这些暂时感到迷茫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信,找回了心灵的宁静与心态的平和。
其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施动者,我留心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想法更不相同,作为教师,我尽量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才能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解开心中的死结,从而重新树立信心,培养学习成功的体验,逐步走出厌学的困境。
前面提到的课代表小珂,针对她的情况,我一方面在作文、随笔(我针对高三学生使用的一种练笔方法,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批语中给予点拨和引导,使其能正确看待一时的成功和失败;同时,我又多次借和她探讨班级语文复习计划的时机,跟她谈论语文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每次测验后,试卷发下来,我总有意无意地走过她的桌边,随手指出她试卷中很有代表性的得与失之处,恰当点拨,话语不多,却效果极佳。很快,小珂的文化课成绩开始稳步提升,她最终丢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走出了消沉、焦虑的心理阴影,重新开始了紧张而又自信、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
再次,我认为,家长(往往代表着社会)必须用正确的、理性的方式关爱学生。
篇5
高一是学生打基础,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好的学习方法的阶段;高三,是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力争在考试实战中不丢分的重要阶段。我认为,在这两个阶段,应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学生,应当在教学中给予他们很大的自由,在解题的思路、方法、方式上鼓励他们进行“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创新。所谓“天马行空”,就是这个意思。对于高三学生,则应收紧缰绳,对其进行解题步骤、策略的再教育,严格要求其按照规范的格式答题,即是要求学生解题要严谨。
可能有人会对此产生疑惑:一个要求放开,一个则要求收紧,两者岂不矛盾冲突?其实不然,这两者虽然表面上看不一致,实则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标,即让学生在考试尽可能地得分。考试要得分,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能够解题。二是要能够让阅卷人知道你是如何解题的,思路要清晰。因此在高一和高三这两个重要阶段应予以强化训练。对于“天马行空的思维”和“严谨的解题方法”的具体做法,下面我做具体论述。
一、学会解题
1.为什么要天马行空?
当一道题目摆在学生面前时,一般学生会采取常规的做法解决该题。然而老师并不满足于教会学生用常规方法解题。高中生思维活跃,具有跳跃性和发散性。其实在很多时候,老师想不到的,学生往往能想到。老师应加以诱导,鼓励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天马行空”,用各种新颖的方法解决摆在自己面前的难题。
教师应当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靠“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作业量之多、难度之大成了师生苦不堪言的负担。我时常思考能否寻求一条捷径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尝试用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一次习题课教学中,有一道很难的题,我没有教给学生标准答案就完事,而是提出了一种运用三角函数的新解法,并让同学们再想想别的解法。结果有同学提出了几何解法,有同学提出了解析法,我和同学们一道归纳出四种解法。不仅解出了这一道题,还复习了很多知识。
2.为什么要针对高一学生?
学生能不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不能消除对解题的畏惧感,都取决于在高一阶段老师能否对其正确地加以引导。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应改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营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创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老师还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规范答题
1.为什么要针对高三学生?
高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高考,自身的理想抱负、老师的热切期盼和家长的殷切希望让他们不得不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争取考出好成绩。数学老师在这个关键时期应加强指导,用最正确有效的方法。
对于高三学生,相比让他们“天马行空”地对一道题给出多种解法,教会他们如何按照一定的模式和规范解题才更有针对性。原因如下:(1)高三复习时间紧迫,每天要做大量的练习,如果每道题都要发散思维,则必将浪费宝贵的时间。(2)做大量练习,有助于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题与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得出考点。大量的练习有助于他们将自己的水平再提升一个层次。(3)高三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解题能力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层次,这时已不再需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老师所要做的,只是对其解题策略进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让他们在实战中减少失误,赢得胜利。
2.如何教会学生规范答题?
篇6
1.前者之殇 自觉无望
前车之鉴很重要,我们对每一届高三的同学都讲,例如上届考生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但当同学们参加完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后,就觉得前者的经验教训是救不了自己的。并且事实胜于雄辩,每年的高考平均分都摆在那里,不高啊。如果再来点小道消息,说得有模有样:上届的一位师兄,两次模拟都上一本线,而且语文分数很高,可是今年高考,语文只有七八十分,比平时低了四十分,最后连二本都没有录取。同学自然地拿他与自己比较,心想:我高考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种事呢?还有一些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就会觉得他都这样了,我肯定完蛋。这样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就生成了。这样的心理压力源一旦生成,会给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急功近利 适得其反
高三的学生有“三紧”要面对:一是时间紧;二是功课紧;三是家长老师“逼”得紧。这“三紧”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后进心理的压力源。在这种态势下,学生们希望能很快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有一些同学突击数理化,上补习班,疯狂做题,短时间内成绩上来了不少。既然有效果,他们就马上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开始学习语文,认为只要努力一两个月,自己的语文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但是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已经努力了两个星期了,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啊?由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受到打击,生成了语文学习的压力源。而这样的压力源又会阻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后进心理。
3.成败天定 不以为然
班上有一位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一般。由于生病,他在家里休息,两周后复课,恰好赶上期中考试。本以为掉了两周课,成绩要下降很多了,果不其然,数理化成绩都掉了,让人吃惊的是语文却考得挺好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有时候一两个月内班级中会出现好几次类似情况。于是有同学就会总结,语文学习的成败天定啊。还有一类同学,平时用在语文上的精力可以说很多,学得很刻苦很累。几次考试下来,成绩没有进步,他们渐渐放弃对语文的希望,渐渐对语文学习不以为然。其实这种“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态度恰恰是学生在极度失望后的一种消极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产生的力源之一。
4.学科偏差 舍本逐末
历来就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从学科特点来看,理科科目逻辑性强,学生一旦掌握原理和公式,就能掌握这门功课的规律,再加上勤练,一般来讲就能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材的设计维度,知识内容丰富甚至可以说庞杂。这样一来,语文学科相对就比较难把握。另外还有作文,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就更加高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同学就会采取一种方法:语文上拿不到的高分,靠数理化等科目来弥补。毕竟高考中数学拿满分的有很多,而语文拿满分的几乎没有。这样看来“学科偏差,舍本逐末”也可以看作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力源之一。
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我们针对以上的四个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矫治。
1.悉心诱导 现身说法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又处于青春期末,心理状态趋于成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研判能力,但是依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我们高三语文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针对前车之殇,要有科学的舆论导向,我们应该邀请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本校毕业生前来现身说法,让他们与高三学生交流语文学习的成功经验,从正面加以积极引导。同时,我们应该将这种交流常态化,不断巩固,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克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通过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发现语文学习后进心理显现的同学,及时加以干预。采取的方法是:个别交流、悉心诱导。教师在找同学交流之前应该做足功课,剖析出这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分析出其目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避开直接的说教方式,而以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技术指导来帮助学生调整语文学习心理。这样,矫治效果会较好。
2.允许反复 阶梯递进
针对“急功近利、适得其反”这一后进心理,语文教师不能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对同学提压迫式的要求,比如“你必须在几天之内考到多少分,否则就怎样”、“你要在语文上多花点时间啊,再这样的话,我可要联系家长了”。针对平时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要科学地看待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语文老师要让他们明白目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是很正常的,叫做“高原现象”,帮助他们找到现状的突破口,主要是从语文学习和应试的技术方面加以指导,具体化到每一种题型、每一道题目,这样有助于改善他们语文学习的心理。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语文老师要允许学生的成绩出现反复,不能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至少在表面态度上表现出鼓励和容许的态势。当然,老师应该帮助波动大的同学做好分析,找出原因,让他们的语文成绩有阶梯式的递进。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对于有“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言特点,细致地将学生按不同的气质类型区分。胆汁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常常表现为坦率、好冲动,经常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有时缺乏耐心,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语文老师应该采用规则的、逐级递加的方式,不间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考试中,要制造兴奋点,要有意让这些同学尝到“甜头”,不断产生好奇,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被动式的“锲而不舍”在实践中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矫治胆汁质型同学的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多血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情感、行为发生得快,变化也快,但较温和,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但不求甚解,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不稳定,毅力不强。语文老师可以将这类同学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语文学习的小团体,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共同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有一个同学在某个时段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大,就可以带动整个团体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从而形成团体式的“锲而不舍”,矫治学生的语文学习后进心理。黏液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反应性低,注意力稳定、持久,但难转移,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性较差、可塑性差,对新的学习较难适应。语文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平时多鼓励他们。从实践看,效果也不错。抑郁质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学习时感受性强,想象丰富,观察敏锐,易多愁善感,受挫后常心神不安。这样的同学,语文老师应该经常找其谈话,表示对他(她)的重视和关心,他们会很敏感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会觉得“老师认为我能行,所以我不应该放弃,要更加努力”。这样一来,无形中他们学习语文就会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就能很好地矫治他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当然,所有的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心中形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志力,进而从根本上矫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
4.综合协调 齐头并进
篇7
关键词:基础;知识网络;生物科学素养; 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50-01
新课程改革至今,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有效复习,既能提高成绩,又能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就生物学科,谈一下高三生物复习的三个重要环节。
1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要落到实处,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融会贯通。高三生物复习中不能脱离课本和考纲,要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针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四个目标入手:
1.1 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2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3 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1.4 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2 穿珠结网,构建网络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J.S.Brunner)认为,只有当新旧知识密切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而加强知识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借助知识本身建立知识体系。
2.1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三生物复习时,更容易借助知识本身建立知识体系。因为高三学生对书本知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可能是凌乱的、分散的,而此时若引导学生抓住主干,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那么复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2.2 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先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之后再整合知识网络系统进行专题复习。
(1)按知识分专题--体系专题,利用知识辐射法和概念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如: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如:曲线坐标和图形图表能力的培养,遗传规律题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如:基因工程、西部大开发等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要形成一个整体,并运用自如。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3 调整心态,激发潜能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高三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针对这些特点有目的的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1)学习动机更加现实。 高三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及其储备的丰富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对生物学科学习的意义、作用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去学习。
篇8
一、注重考试内容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考试大纲》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行动纲领,点明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标准,《考试说明》为教师和学生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复习考试中要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设计考试内容的针对性。
以生物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在考试内容中注重涉及以下内容:
1.注重考查肽键数、失水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合成和相关实验,及其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2.注重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联系等微观功能,并联系细胞代谢和跨膜运输。
3.注重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量转换和与环境的联系。
4.注重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考查,以及细胞图像、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教师在设计相关考试内容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复习中有所疏漏的地方,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考试题目设计的针对性,也便于学生有效的复习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注重试卷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混淆的知识点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感觉难于理解和记忆的地方。因此,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反馈的难以区分相似知识点和相近内容的问题,教师可以构建图表,将相似或相关知识点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关联,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
例如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混淆的种群和物种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以如下表格的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便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种群和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注重考试后的分析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试卷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教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切忌就题论题,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孤立,也不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思考,如此题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和涉及的内容有哪些等。教师要通过这样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和反思,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知识点相互串联并加以正确的运用。
例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常常在N元素的作用方面出现错误,教师在分析相关题目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N元素为中心,对其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温习巩固。N元素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1、蛋白质――组成元素C、H、O、N,多含有P、S,主要存在于氨基酸的氨基中,氨基决定了蛋白质具有碱性,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了蛋白质分子;2、核酸――组成元素有C、H、O、N、P,N元素存在于含氮碱基中,可以形成核苷酸,进而形成核酸分子,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ATP――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含高能量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4、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之一,叶绿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总之,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考试和教学的关系,以考试将生物知识点系统化,从而帮助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应凰 高三生物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不可小觑[J].学园,2013,(02)。
篇9
一、建规立制,加强过程管理
1、班主任建立档案,积累资料。
由年级组牵头,各班主任对各班优秀生及学困生进行梳理,选出本班10名学生作为培优补差对象,整理资料,建立档案。
2、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任课教师制订学科培优补差计划,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学校鼓励任课教师加强两类学生的个别辅导,缩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3、关注过程,保证实效。
为了搞好培优补差工作,年级组关注培优补差工作的进展情况,重视检查、积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表彰培优补差先进个人,推动教学质量稳步向前发展。
二、培优补差的具体措施
1、完善教师联系学生制度。
每班语数外至少联系2名优生,2名差生,政史地、理化生老师要联系至少1名优生和1名差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习惯和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每周至少与学生谈话交流一次,了解学生的过失与困惑,满怀耐心地不断激励他们积极奋进,行政领导和教师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教师重点抓知识技能指导,学习方法指点,校领导重点,在生活心理,物质方面给予帮助。
2、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学困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每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个人的培优补差目标与措施,老师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可以家访,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日常化。
4、对优秀生中偏科的学生,要实行“导生制”,尽量做到一对一,结对子,加强针对性的指导,补缺、补差,跟踪到位。
篇10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师;学生;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36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生涯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能减少对高三学生的语文训练负担,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从而将其巧妙地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二字,我们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单纯地认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引导”,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考试能力和竞技水平呢?如何让学生轻松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呢?在此,笔者浅要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一、教师永远不能对学生加负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高三都是非常时期。然而在高三非常时期中,教师、家长、学生都觉得进行大量、高难度的训练是正常的。因为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的一举多得。所以,只要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错误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是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的,笔者认为这是在给师生加负,是一个败笔。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首先,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提升考试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在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由此可见,目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能是采取应付的态度,最终搞得师生都身心疲惫。也正因为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备考、考试中,在一定程度上就缺乏了必要的消化吸收知识,因此效益很差,也会使学生缺乏成就感。那么,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也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而这也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尽最大限度地让高三学生具有成就感
有不少高三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成就感,这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并做出抉择。
我们想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双基”太差;其实,从本质上看,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结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所以,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之一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的做法之二是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在考场上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师要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理念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的做法;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然而,在目前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的:即大量的讲述;大量的训练;对学生大量不断地否定;这三大禁忌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本末倒置,取消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1. “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2. 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3. 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笔者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方面:(1)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2)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想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想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同时,教师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产生解决的欲望――这样,高三语文教学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