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保障措施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后勤保障措施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后勤保障在特大火灾、重大火灾等大型火灾中的作用
在灭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中,火灾扑救时为了使整个行动行之有效的开展,需要现场的指挥体系完整高效的运转,各种灭火战术需要在火场中灵活、多方面的结合以达到火灾能够及时地控制和全面的消灭。但是,特大火灾和重大火灾等大型灭火战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灭火时间较长、参加中队和人员较多、连续作战性强,此时,灭火中的后勤支援和后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消防车辆、灭火器材装备、个人防火器材装备、油料保障、灭火药剂的供应、饮食保障以及火场的人员医疗防护等后勤方面的工作开展必须及时地保障到位,才能够保证火灾扑救的全面展开和有效完成。
二、如何做好特大火灾、重大火灾等大型火灾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面对新的火灾形势,在灭大型火灾中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必须要做到提前着手、着眼长远、统筹规划,从各级领导重视开始做起,积极研究制定各种火场的后勤保障预案,建立健全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同时要抓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经常性地组织火场后勤保障措施的实战演习,避免出现只有纸上文章、实战手忙脚乱的现象,确保消防部队后勤保障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保障大型火场中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
1、火场灭火药剂的保障
在特大火灾、重大火灾等大型火场中,由于燃烧面积较大、燃烧物较为复杂,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火灾灭火需求使用多样的灭火药剂,如果仅仅依靠现场的车辆随车灭火药剂,不仅携带量上显得不足,而且也不能满足多样性的需求。这就需要后勤保障队伍能够及时、高效的将所需的灭火药剂配送到火场。各后勤保障部门必须要对灭火药剂的保障由前瞻性,在制定火灾后勤预案时,从灭火药剂的储备和使用期限、使用范围等方面全面考虑,不仅要自身设立专门的场地和机构来做灭火药剂的储备工作,同时要联系各种灭火药剂的生产厂家,采取就近的原则签订合同,以便在常规储备不够用时,厂家能够将灭火药剂及时地配送到火灾现场。
2、火场器材装备、个人防护的保障
在扑救大型火灾中,由于火场形式复杂,随时都在变化,无论是常规的消防水带、水枪,还是各种新型的无齿锯、链锯、液压破拆装备等特种器材都需要随时能够根据需求调配到位;此外,需要考虑大型火场火灾扑救过程中器材的损耗和损坏。同时,在扑救加油站、化工厂等场所的火灾中,由于极易产生各种有毒气体,或者需在特殊的高温环境中消防作业,均要火场能够随时配送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类似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在出现使用时限报警后也需要及时地跟换。种种以上需求,都要求火灾后勤保障各机构,必须要有完备的火场器材装备供应方案,从而保证火场扑救的有效展开和保护参与火灾扑救的消防人员。
3、火场油料补给的保障
作为现代化的火灾扑救,火场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除了正常的消防汽车使用油料消耗外,各种发电机、照明设备、无齿锯、链锯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料,一旦油料供应不足,所有的设备均将直接罢工。在火场灭火战斗的准备过程中,火场后勤保障部门必须要充分的考虑火场的油料保障补给问题,能够迅速启动提前制作的油料保障预案,各种油料保障车能够及时地到位。针对火场的形式发展和参加灭火任务的车辆多少、火场扑救展开进行的时间长短,要能够及时地调整油料供给方案,如果预计自身的油料预案保障不能满足火场需求时,要能够及时地协调社会职能部门进行油料保障增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火场扑救延缓。
4、火场给养的保障
在扑救特大火灾、重大火灾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扑救时间较长、各消防人员需要连续作业,数十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必将出现。由于火场扑救是极其消耗体力的行为,如果各种饮食保障不能及时到位,火场行动的展开就不能有效进行。各后勤保障部门要有各种条件下的饮食保障方案,可以采取饮食保障消防车自行供应,同时也可采取提前签订一些声誉过硬、能够24小时餐饮供应、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保障公司进行及时派送,对火灾的饮用水、水果、快餐面包等也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在大型火场中,由于参与扑救和指挥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消防部门准备备份多套常规的火场战斗服和指挥服;而且随着火势的控制,火场温度将会骤降,全身淋湿的一线战斗人员倍感寒冷,特别是在冬天,战斗服上很容易形成冰层,此时后方的服装补给供应必须要及时到位,避免火场不必要的减员。
5、火场医疗防护的保障
在扑救大型火灾中,由于火场形式的复杂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爆燃、爆炸、二次爆炸、毒气泄漏、坍塌、坠落等现象,参与火场扑救的人员外伤和中毒极有可能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场医疗防护保障,突发的医疗事故将不能得到迅速施救,必将影响部队的战斗力部署,严重的还将影响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大型火场中,消防自身的医疗救护人员要能够按照提前的预案及时到位,同时要根据火场的发展和特点,协调申请城市急救中心,能够对于急需抢救的危重伤员和受到特殊伤害的伤员(如辐射、中毒)经过紧急处理后,紧急护送到城市大医院抢救。
三、大型火灾扑救完成后的后期保障工作
篇2
为使我市更多的白内障患者享受到慈善事业的恩泽,早日重见光明。市委、市政府积极申请,市卫生局多方努力,国家卫生部决定年4月—6月“健康快车”停靠我市,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全部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把这一惠及全市人民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市“健康快车”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健康快车”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领导负责,政府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参加,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成员名单见附件)。
二、部门分工
(一)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健康快车”在我市停靠期间的宣传、发动、新闻报道及外宣工作,跟踪报道各级领导包括香港和国内有关人士来周的活动情况,电视台在市新闻及电视剧播出时段播放“健康快车”活动滚动字幕,时间从年4月3日起至活动开始。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负责刊登“健康快车”行活动信息,并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
广电局负责做好有线电视与“健康快车”的线路搭建连接及新闻报道的协调工作,广播电台从年4月3日起至活动开始,连续播放“健康快车”活动信息。
(二)卫生局:牵头协调“健康快车”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并负责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的调配工作。负责病员宣传、筛查和确定,保证病人的质量和数量,负责手术前后病人的转运、住院病人的管理工作,协助做好“健康快车”后勤保障工作,制订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并负责“健康快车”生活饮用水的监测,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的卫生监测;同时负责向宣传部门提供新闻报道素材及有关信息;负责将“健康快车”到达的确切时间、有关事项告知各有关部门。
(三)公安局:负责做好“健康快车”在停靠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方案和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派出保安人员在“健康快车”工作现场实行24小时值勤,确保“健康快车”安全运行、列车专家组成员及工作人员人身财物安全,工作生活顺利;公安交警负责运送病人车辆的畅通。
(四)民政局:市民政局负责督促各县市区列支所需专项救济事业费,解决贫困白内障病人的生活、交通费用。并解决300条被褥。
(五)电业局:负责做好“健康快车”在停靠期间的用电供给工作。负责将停靠站380V电源与“健康快车”连接,提供施工及材料,并定期保养维修,确保用电畅通。
(六)消防部门:负责列车停靠点中央粮食储备库的消防安全。
(七)环保局:负责做好“健康快车”在停靠期间的污物排放、污水处理的施工、医用垃圾的清运和日常管理工作。
(八)铁路局:负责安排“健康快车”列车停靠点,保证“健康快车”工作正常运行。
(九)住建局:负责做好“健康快车”手术病人及工作人员上下车的通道。
(十)城管局:负责做好“健康快车”上水管道的连接,保证水压符合要求。负责市内和列车停靠点路段的清洁卫生及周边环境整治。
(十一)市经济开发区:负责在列车外活动区域安放一座移动厕所;负责市眼科医院至列车停靠点路段的清洁卫生及周边环境的整治。
(十二)移动公司:负责保障“健康快车”上一部国际电话、一部市内电话、电脑宽带网络的安装和使用,保证“健康快车”网上正常办公。
(十三)移动、联通公司:负责利用移动电话群发短信,在年4—5月份群发短信10次,宣传“健康快车”免费白内障手术项目的有关内容,使我市白内障患者不失去这一难得的好机会。
(十四)人寿保险公司:负责为每一名手术病人办一份意外人身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为人民币2万元/人。
(十五)中央粮食储备库(停车点):负责“键康快车”停靠点周围卫生垃圾清运工作,保证环境清洁卫生,为车上病人提供活动场地。协助卫生部门提供后勤保障所必需设施,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内保工作和消防安全工作。
三、时间要求
以上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任务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宣传部、日报、广电局自即日起至5月底认真做好前期宣传发动工作;卫生局要于年3月底前完成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初筛登记工作,确保病员足量到位,严把标准,提高手术病人筛查合格率;民政、环保、电业、公安部门和川汇区政府应于4月1日前作好各项工作准备,认真落实人员、经费、备用物资,“健康快车”到达后,工作人员、各种施工材料、设施立即到位,限一天时间完成各种基础保障设施配套安装连接工作,确保“健康快车”正常运行开展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健康快车”光明行活动列入政府日常工作议事日程,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健康快车”的组织协调与后勤服务工作,具体负责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初筛和转送,确保病人足量按时到位。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健康快车”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争取来之不易。能否圆满完成这一惠及人民的“民心工程”,宣传动员、组织病员是关键环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这一事关形象的大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特别是宣传部门,要以新闻媒体为依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宣传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及时报道“健康快车”光明行情况,宣传其服务宗旨、服务对象及效果,使“健康快车”光明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不失去这一难得的机会。
(三)认真组织筛选,做好技术保障
手术病人的确定及筛选: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分为第一轮初步筛查和第二轮手术对象术前全面的体格检查。具体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市卫生局要对“健康快车”负责,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手术病人负责,严格按照“健康快车”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组织筛选、接送病人,做好“健康快车”专家及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后勤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健康快车”高质量、高效率为人民服务。
(四)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经费保障
篇3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应对森林火灾运行机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处置行动,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回族自治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境内发生的一般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1.5工作原则
1.5.1统一领导。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响应的原则,具体落实各项责任制。
1.5.2部门配合。各有关防火部门应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1.5.3以人为本。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1.5.4建立健全处置突发森林火灾的有效机制。认真做好紧急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各项预防、扑救、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1.5.5依靠科技。开展森林防火技术研究,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水平,加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增强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能力。
1.6森林防火期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县森林防火实际情况,我县森林防火期从每年10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其中元旦、春节和清明节期间为重点防火时期。
1.7预案启动
当县内发生一般森林火灾时,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火办)向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县林业局局长)或总指挥(主管副县长)报告,并提出初步应急处置意见,经指挥部领导批准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1.8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
1.8.1县委、政府和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全县森林防火工作情况,召开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乡镇(场)年终考核内容。
1.8.2乡镇(场)人民政府有专人负责森林防火工作,并建立好森林防火工作台帐,内容包括会议记录、工作安排、防火宣传、值班记录、火灾扑救、处理结果等。
1.8.3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将根据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形势,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大检查,重点检查各乡镇(场)森林防火人员、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生森林火灾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或出现严重失职渎职行为的,随时予以查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本预案启动后,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承担应急处置一般森林火情的各项组织指挥工作。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组成部门应快速响应,按照职责任务,积极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2.1县护林防火指挥部
2.2.1组成
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总指挥:县人民政府主管森林防火工作副县长
副指挥:县人武部部长、六盘山林业局分管局长、县林业局局长
成员:县人武部、县监察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局、县民政局、县农牧局、县水务局、县供销社、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大湾乡、六盘山镇、黄花乡、香水镇、兴盛乡、泾河源镇、新民乡行政主要负责人。
2.1.2组成及职责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扑火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协助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做好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工作。根据预案启动的需要,县指挥部临时成立森林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其组成和主要职责是:
2.1.2.1前线指挥部:
组长:县人民政府主管森林防火工作副县长
成员:县人武部、县林业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职责:全权负责火场指挥扑救工作,防火各指挥人员协助其工作,各扑火队员无条件接受其指挥调度,落实县指挥部关于森林火灾处置和扑救的各项工作指示,现场组织指挥扑救、协调各工作组有效开展工作。主要有:
工作职责:
(1)准确掌握社情、林情、山情和火情及天气的变化;
(2)建立上下、左右畅通、及时、准确的通讯系统;
(3)及时制定可靠的扑火方案,准确下达指令,检查落实情况;
(4)正确组织扑火并确保扑火队员人身安全。
2.1.2.2综合调度组:
成员: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交通局、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职责:全面掌握并及时报告火情信息、火场天气状况和扑救情况;协调组织各部门落实扑火力量,物资调配、通信联络、火场监测等具体处置措施。
2.1.2.3后勤保障组:
成员: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职责:做好森林火灾扑救中必需生活日用品等物资供应和通讯联络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快速运输扑火队员、扑火设备及救援物资。
2.1.2.4医疗救护组:
成员:县卫生局、县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
职责: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森林扑救中的药品支援、医疗救护及灾后防疫等工作。
2.1.2.5宣传报道组:
成员:县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局、县电视台
职责:按照国家对森林火灾宣传报道的有关规定,根据火情火灾处置扑救工作需要,经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审核后,适时火情信息,组织好新闻宣传。
2.1.2.6技术咨询组:
成员: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民政局、县监察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职责:负责林火环境分析、并对火灾态势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火灾扑救方案,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授权,开展火情、火灾调查,火灾损失评估,并做好处置评价。
2.1.2.7现场督导组:
成员:县林业局、县监察局、县法院、县检察院
职责:深入火场一线,对各部门、各单位和有关人员在森林火灾处置扑救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实施跟踪监督和检查,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前线指挥部和县指挥部。
2.1.2.8维持秩序组
组长:县公安局副局长
组成:县公安局、县森林派出所
职责:维持火场秩序及通往火场的道路交通秩序、确保道路畅通;控制火场肇事人员。
2.2县防火办
组成:林业局
职责:负责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火情信息、火场天气和扑救情况。协调组织扑火力量、扑火物资调配、通信联系、火场监测及各项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工作。县防火办设在县林业局,主任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
2.3乡镇、场
组成:乡镇领导及其成辖区域内机关负责人
职责:按照本预案制定本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职责与任务,明确火场的组织指挥、扑火力量组织、扑火物资调配、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3、预防、预警、报告
3.1森林火灾预防
各乡镇(场)及其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加强经常性的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野外生产、生活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火灾隐患的检查监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有计划、有防范地组织开展农田林缘可燃物烧除,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开设防火隔离带及林区防火道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防范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3.2森林火险预测预报
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市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向全县预警信息。
3.3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趋势,针对重点火场情况制订人工影响天气方案,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为尽快扑灭森林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3.4森林火灾报告
3.4.1当发生森林火灾时,乡镇(场)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将火情向乡镇政府、县防火办报告,县护林防火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应将火情向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3.4.2在一般森林火灾扑救中,发生人员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森林火灾扑灭后,县人民政府应正式行文上报市、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3.4.3当出现下列火情时,县森林防火办应立即核实情况后向市防火办报告: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3.4.4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向市、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4、应急处置
4.1扑救指挥
扑救森林火灾由县政府和当地乡(镇)护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在扑火中,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随着火情趋重,扑火前线指挥机构的级别随之提高,应坚持由上至下的逐级指挥体系。驻泾武警、消防部队在执行扑火任务时,内部应设立相应的扑火指挥机构,在当地政府护林防火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部队的扑火组织指挥工作。
4.1.1进入火场扑救森林火灾顺序
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宣传报道组—综合调度组—技术咨询组—县公安局—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现场督导组
4.1.2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执行县委、县政府扑救森林火灾的决策,总指挥坐阵指挥,审议和签发森林防火令。召开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紧急会议,作好扑救森林火灾工作。
4.1.3县防火办。组织召开专业人员会商会议,提出组织人员扑救的具体方案、战术。随时与火场前线保持联系,了解火势发展情况及扑救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有关成员单位及区护林防火部门报告火场最新情况,做好各参战单位的协调工作。掌握林火造成的损失、人员伤亡及救治情况、灾民的撤离及安置,做好信息的上报下传工作。
4.1.4迅速集合。前线指挥部、各工作小组、各有关扑火单位的扑火组成人员,在接到扑火指令后,必须在20分钟内在县防水指挥部指定地点迅速集结,同时,要携带好有关工作装备、设备,整装待发,不得拖延时间,以免贻误扑火战机。按职责分解至2.1.2内。
4.2扑火前线指挥部的建立
4.2.1前线指挥部的建立
4.2.1.1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指挥启动县森林火灾扑火预案命令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要带领各小组、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并按前线指挥部组成人员迅速建立扑火前线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4.2.2.2选建扑火前线指挥部位置的原则:
(1)距离火场近、便于指挥的地方;
(2)便于了解和掌握火情的地方;
(3)便于集结、调动扑火队伍的地方;
(4)便于通信联络的地方、比较安全的地方。
4.2.3前线指挥部权力
发生一般森林火灾时,扑火前线指挥部有权在其辖区范围内调用各单位的灭火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砍伐林木、清除障碍物、取水、实施局部交通管制等紧急措施。
4.3扑火原则
4.3.1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严禁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参与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4.3.2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3.3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4.3.4在扑火力量使用上,坚持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部队官兵为主,其它经过培训的或有组织的非专业力量为辅的原则。
4.3.5在落实责任制上,采取分段包干、划区包片的办法,建立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4.4扑火安全
各乡(镇)及其护林防火指挥部应高度重视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挥、安全高效”的扑火原则。扑火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掌握火场地理环境和火情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开设阻火隔离带和实施扑火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变化,预先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扑火人员安全。在扑火中要做到“三不三应”,即:进入夜间,对情况复杂的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人员开设火路,待凌晨气温低、湿度大的有利时机组织力量突击扑打;原则上不扑打火头,确需扑打时,应组织专业或半专业队伍突击扑打;在复杂危险的地形条件和火情下,原则上不动用大兵团作战,应组织精干的专业队实施突击,严防发生事故。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及其护林防火指挥部应在林区居民居住地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预先制订人员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撤离路线。当居民点受到森林火灾威胁时,要果断采取有效阻火措施,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居民,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5通讯联络措施
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要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保证县护林防火指挥部与火场、前线扑火指挥部的通讯畅通,按应急通讯规定办理。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前线扑火指挥部人员应携带移动电话、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赶赴火场,随时保持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火灾现场各扑火队指挥员及所在乡、镇保持联系。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随时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保持联系。
4.6扑火力量组织与动员
扑救森林火灾应以当地森林消防队伍、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半专业)扑火力量为主,分三个梯队做好扑火准备,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就近调动,统一指挥。
4.6.1第一梯队:各乡、镇义务森林扑火队,由前线和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根据火情需要就近调集。
4.6.2第二梯队:由县林业局、农牧局、水务局职工组成,一旦发生火情,县防火指挥部森林扑火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听候调遣进行灭火。
4.6.3第三梯队: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等,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扑火需要灵活调集。
4.7信息
对有影响的森林火灾案例或重、特大森林火灾,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协调新闻单位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对有火灾事故的火情发展趋势、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消息,由县委、政府批准后,县市护林防火指挥部进行新闻。
4.8应急结束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时,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情况决定:
4.8.1安排清理火场留守人员。火灾扑灭后,由火灾发生地指挥部安排10-20人留守清理火场,以防死灰复燃。
4.8.2撤离前集合。各扑火队(组)在队(组)长的带领下在指定地点迅速集合,清查校对人数,带好工具后报前线指挥部,以便安全依次撤离火场。
4.8.3撤离火场顺序:
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现场督导组—技术咨询组—综合调度组—后勤保障组—县公安局—前线指挥部—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
5、后期处置
5.1火案查处
发生森林火灾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要迅速组织林业、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及时查明火因。对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5.2灾后恢复
县、乡人民政府要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卫生部门要组织扑火救灾医疗赶赴火场进行救治,药品监督部门要储备必要药品、医疗器械,保证救治伤员的需要。交通部门要组织本系统有关单位为运送扑火人员、救援物资和灾民等优先提供运输工具,为扑火救灾服务,对发生的费用,先运输后结算。粮食、民政部门要协助林区有关部门做好粮食、食品、衣物、帐篷等救灾物资的调配和供应。电力、水务、通信等部门应及时组织力量,对因灾受损的电力、通信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设施,迅速组织抢修。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做好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等相关工作。
5.3火灾评估
火灾损失情况,由县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上报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核实后,再报市护林防火指挥部。
5.4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和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6、综合保障
6.1物资储备保障
县、乡(场)护林防火指挥部应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扑火装备,以保证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6.2后备力量保障
加强各级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建立一支50人的骨干森林消防队伍,其人员从县林业局、农牧局、水务局干部职工中抽调;各乡镇(场)根据各自的林业用地面积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需要,组建一支30-50人应急扑火队;要重视后备扑火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队伍,来应对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各镇(场)扑火队要在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6.3预案演练培训
为保证本预案的实施,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应有计划地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的内容进行演练。县、乡两级护林防火指挥部要有计划地组织扑火指挥员、扑火队员以及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扑火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实战训练和扑火演习,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扑火作战能力。
7、附则
7.1说明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是县政府处置一般森林火情的应急措施,预案实施后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实施。原则上每3年修订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修订后,经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实施。各乡(镇)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级森林火灾处理预案,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镇)二级预案体系。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依据《森林防火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对在扑火中牺牲的人员抚恤和需追认烈士的,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地方民政部门和部队系统办理;对火灾肇事者的责任追究,由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对火灾事故负有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相关规定执行。
7.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4
一、指导思想
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当前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突出早部署、早预防、早控制的防控战略,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各部门间的联防联控,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疫情在我县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实现“不出现市内首发病例”、“将疫情阻击在法库门之外”和“确保不出现死亡病例”的三大目标。
三、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全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县卫生局、县动监局、县教育局、县城建局、县经济局、县城管办、县外事办、县外经局、县旅游局、县公安局、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商贸局、县交通局、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红十字会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甲型H1N1流感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主任和卫生局局长担任。
四、部门职责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启动本方案的建议;负责组织实施疫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的建议;组织开展疫情应急处理技术培训与演练;组织检查和督导本方案的落实情况等。
县动监局: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做好畜禽疫情的防治工作,负责畜禽疫情监测、预报,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开展活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严格实施产地、屠宰环节等检疫工作;开展生猪饲养等职业密切接触者的疫情排查,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督导其到医疗机构就诊。
县教育局:组织制定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做好晨检等疫情排查工作,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督促学生到医疗机构就诊;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实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等工作。
县城建局:加强对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的监管,建立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措施,发现甲型H1N1可疑症状患者,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经济局:负责组织协调我县工业企业生产的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
县城管办:负责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创建健康的卫生环境。
县外事办:负责做好人感染H1N1流感应急处理的涉外事务,必要时,协助职能部门向相关国际组织、驻沈外国机构通报情况。
县外经局:组织做好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疫情在外经贸活动期间发生和跨地区传播扩散。
县旅游局:组织旅游行业认真做好人感染H1N1病毒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在大流行发生期间,组织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疫情在旅游团队中发生和跨地区传播扩散。
县公安局:密切注视流行期间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封锁措施等。
县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按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及时地报道疫情相关信息与处理工作,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引导舆论,做好心理干预与应急知识宣传报道等工作。
县财政局:保证疫情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在经费上确保应急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物质储备、预防用药品和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处置人员补助、现场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运转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疫情处理专项准备资金。
县商贸局: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期间,负责组织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县交通局:协助卫生、动监部门对乘坐公路交通工具的人员以及通过公路交通工具运输的生猪进行交通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确保疫情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及时运送;做好疫情发生地区的公路交通管理等工作。
县科技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负责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药物、疫苗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县民政局:组织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并做好捐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组织和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参与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伤亡待遇政策等工作。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提供合法的诊治、消毒等各类应急药品和诊治、消毒应急器械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渠道,严厉打击药、械经销单位出售假劣药、械的行为,保证药、械质量。
县红十字会: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根据疫情具体情况,向红十字(红心月)会等有关组织发出呼吁,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接受的款、物及时发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各乡(镇)、各部门要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责任到岗、到人,做到工作任务部署到位、传达到位、落实到位,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防控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本辖区、本部门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和区域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好相关防控措施。
(三)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本地区、本系统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增强防控工作的主动性。涉及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重大信息要及时向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四)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制度,对可疑发热病人进行筛查,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强化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警机制,做好哨点医院监测工作,延长流感样病例监测周期和时间,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随时调整我县流感防控等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五)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卫生行政部门要和各级医疗机构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强化24小时值班和领导代班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加强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物资的储备,做好人员、资金、技术、设备等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突况,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六)全面做好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县中心医院为定点收治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医院,设立独立病房。
(七)超前布置,做好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定点隔离宾馆安排工作。根据防控工作需要,适时启用隔离宾馆。县政府指定神鹏国际酒店为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定点隔离宾馆,用于接收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八)加强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能力。组织开展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和临床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临床首诊认症能力、哨点医院流感监测敏感性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组织开展应对模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演练,检查疾控机动队的应急装备,考核专业技术操作流程和相关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坚持医药同改、城乡同步、部门同推、上下同心、目标同向的理念,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稳步推进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效,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建立健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深化医改为契机,切实巩固基层医改成果;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市属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完善功能,优化配置,积极构建特色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通过调整政策,强化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诊疗新机制;通过提升质效,诚信自律,营造良好的医疗生态环境。力争通过1-3年努力,逐步建成规划科学、定位明确、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效率的特色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实现市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
三、实施内容
(一)科学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1.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切实巩固基层医改成果
按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标准化、示范化建设要求,全面进行达标化改造,力争所有建制镇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和2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达到省示范化要求。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病治病能力。
以建制镇医院为中心,联合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实行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后勤保障的一体化管理,切实巩固和完善市、镇两级,镇、村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在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镇、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二级医院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由全覆盖转向规范实施,切实让群众得实惠。
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高补偿比例,完善优化实施方案,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9.9%以上。加强基金日常监督和管理,落实医院监管责任,完善公示公开制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全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门诊实行总额预付乡镇统筹使用,住院实施20种病种按病种付费和按床日付费,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开展20种重大疾病救治工作,救治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70%以上。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参合患者大病医疗费用负担。
推进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细化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35元。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承担组织推进、项目培训、技术指导和绩效考评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切实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及应用管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准确性,电子建档率达90%。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90%。进一步推进落实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2.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特色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
从满足城乡不断增长的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出发,根据适应发展、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城乡统筹、特色鲜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好“三个龙头”。人民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三年内完成创等升级,建设成为全市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龙头;中医院按照三级中医院功能定位,三年内完成创等升级,建设成为全市中医医疗、康复、教学科研的龙头。加快推进市第一医院建设,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形成综合医疗有优势、专科医疗有影响、特色医疗有名气的综合性公益医疗机构。二是建设好“两个区域医疗中心”。适应吕四大港开发,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功能定位,三年内完成创等升级,建设成吕四港地区医疗中心;适应滨海工业园发展,按照二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明年规划建设一所综合性医院(作为市人民医院分院的公立医院,暂定名为市滨海医院),成为辐射滨海工业园和近海镇地区的医疗中心。三是建设好乡镇卫生院。除吕四、近海镇外,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成为省城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余镇乡分别按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和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建设成为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其他乡镇卫生院的分中心、分院(非建制镇所在地原乡镇卫生院)进行医养结合型转型改造,充分合理盘活存量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四是建设好相关专科医疗机构。按照二级专科医院功能定位,改造建设精神病专科医院;以市中医院为建设和运行主体,在南阳镇建设市康复护理院,同时整合南阳镇乡镇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医疗康复联合体;依托市第一医院单独建设感染病区;适时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五是建设好一批中心。依托卫生信息化平台,全力推进区域影像中心、临检中心、心电中心、远程会诊教育中心、病理中心等建设,巩固加强区域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六是建设好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服务先进地区为契机,全面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倡导全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努力提升中医药对健康的贡献率。
3.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完善规范全市院前急救体系,依托人民医院建设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整合全市院前急救资源,建设七个急救分站,形成覆盖全市、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院前急救网络,做到统一调度、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着力提高全市院前急救水平。同时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全市医院急诊科建设,着力改善急诊科硬件配置,加大对急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全市急诊急救学科水平。
4.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在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前提下,给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留出空间,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强化行业指导,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统筹考虑。优先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加大发展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放宽举办主体要求,放宽服务领域要求,放宽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重点专科建设,支持引进和培养人才,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向专科、中医、康复、养老护理等领域。鼓励扶持现有专科医院和城区医院提档升级,做优做强,持续提高社会办医的管理和质量水平,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量不低于全市总床位的18%,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突出公益性,积极推进市属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1.调整“以药补医”机制
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从2014年8月10日起,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所有药品(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补偿。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严格控制非医保药品使用比例,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2.调整政府补偿机制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履行政府出资人责任,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对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按照服务成本予以保障。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已经形成的历史性债务,确保公立医院经济正常运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中心卫生院继续实行打包定额补助。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减少的药品收入按20%给予补偿。
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完善医疗服务收费结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合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诊察、治疗、手术、床位、护理和传统中医项目等价格,使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控制在药品差价的80%,不增加患者的实际医药费用负担。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报物价部门批准后与其它调整政策同步实施。
4.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政事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权责关系。组建市公立医院理事会,负责确定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行使公立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组建市公立医院监事会,负责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财务管理、资产保值增值进行检查、审计及监督。逐步完善理事会统一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管理层的产生和任用,制定医院院长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优化医院内部运行管理。逐步取消医院行政级别,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健全院内决策执行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绩效评估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
5.改革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
科学管理使用编制。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床位数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合理确定医院编制数。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年度计划申报制和备案制。医院可根据发展现状和人员的退休情况合理制定编制使用计划,报编办批准后,每年在核定的范围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完善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制度、全员聘用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坚持因事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分类管理、以岗取酬,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严格人员准入标准,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规范人员招聘,编内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由卫生局会同人社局组织实施,编外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由卫生局组织实施。逐步建立健全单位自主用人、科学分类管理的新体制。加大政府对卫生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区域内专业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改革考核分配方式。建立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量化考核指标,全面推行三级绩效考核方式,即理事会对医院考核,确定医院绩效工资总额;医院对科室考核,确定科室绩效工资总额;科室对个人考核,确定个人绩效工资收入。积极探索实行院长、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6.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
建立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形成医药费用增长控制机制。推行总额预付,实行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乡镇统筹、重大疾病保障等混合支付方式,建立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惩戒力度,形成约束机制。通过新农合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形成。采用基药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与新农合基金支付挂钩,约束自负费用和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保障基金运行安全。
(三)完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诊疗新机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按照资源共享、合理配置、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引导规范、相互促进、确保安全、统筹兼顾原则,通过“双引导,范”(即政策引导、宣传引导;规范制度、规范考核),形成市属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诊疗服务新格局,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和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的目标。
2.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有序流动,充分发挥中高级职称医师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提高使用效能,促进城乡医疗机构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明确医师多点执业的条件、操作流程、管理要求、奖惩措施等,规范有效地开展医师多点执业。
3.推进智慧卫生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和“以需求为导向,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完善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多方筹措资金、健全管理制度、严格督导考核入手,全力推进落实。以已经建成的全市卫生数据中心,卫生专网,基层医疗机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人民医院、中医院、二院、三院数字化医院系统,120急救,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基本药物采购,新农合管理等系统为基础,着力推进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基层应用、业务协同、卫生决策、数据交换、增值服务等为主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互联共享。全力推进区域影像、区域临检、区域心电、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双向转诊、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等协同应用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全市优质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合作共赢、提升质量、方便群众的能力。与建设银行合作,着力推进集健康信息储存、就诊挂号预约、医保结算、金融支付等功能一体的居民健康卡系统和医院自助付款终端,努力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全人群、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全力推进医院管理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等建设,简化与计生、药监、民政、社保、公安等部门的交互模式,着力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惠民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4.加强区域卫生合作
按照“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在卫生管理、医疗服务、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专科建设等领域,全面加强区域合作、院际合作,通过引入上海大医院的品牌、技术等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全面合作,不断提高紧密程度,力求实效。全力引进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优势科室,融入市第一医院建设,力求使第一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合作、院际合作的典范,建设成为家门口的上海医院,同时不断加强与市等大医院的合作,努力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合作共赢。
(四)加强自律,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疗生态环境
1.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进一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星级医院评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建立“绿色通道”,逐步推进预约挂号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加强一站式服务和巡视力度,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实施医院等级评审,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继续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着力加强学专科建设,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诊疗中心动态考核,以奖代补,支持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诊疗中心,大力发展儿科、急救等薄弱临床专科,制定并落实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三名战略”加大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力度。不断加强医疗质控建设,构建全过程监控的医疗质控体系,通过确立标准、实施控制、衡量成效、纠正偏差,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第一的意识,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建设,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注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建立医患沟通科,设置具备摄录功能的医患沟通室,健全医疗纠纷应急处理平台,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继续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建立独立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和理赔制度,建立健全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使医疗纠纷解决走上理性的法律轨道。
4.创建平安医院
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法律素质。强化综治安全,全面执行医院安全保卫工作规范,落实各项保卫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安全的执业环境。严厉打击医闹,对专门捏造、寻找、介入他人医患矛盾,故意扩大事态,寻衅滋事,向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敲诈勒索的医闹分子,坚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加强卫生行风建设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建立诚信制度,形成和谐互信医患关系。切实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阳光用药”工程,扎实推进“无红包医院”建设,大力整治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深入推进“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开门评医”活动,建立完善医德医风电子考评制度,全面推行医疗单位第三方函调制,继续强化院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积极推进党务院务公开,规范运行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巩固完善重点岗位轮岗交流制度,全力打造“境界高远、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医务人员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深化医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建立深化医改工作组织机构。深化医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深化医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细化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加强督导指导。
(二)强化部门协作。深化医改工作由市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明确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卫生主管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推进落实到位。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制定落实促进公立医院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编制部门要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探索编制备案管理的有效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做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卫生行业和医疗机构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价格部门要牵头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综合改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合力。
-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 下一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