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研讨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案研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案研讨

篇1

一、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灾难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对象: 东西校区全校师生、教职工

3.时间: 20xx年3月28日(周一)课间操

4、演练地点:教学楼、操场

三、演练准备:

(1)演练前班主任动员,让学生熟悉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各班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2)演练前班主任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上报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3)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4)学生穿校服。

四、演练要求:

1、 参与演习的师生在疏散演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保证有序进行,不要着急,不要乱跑,避免发生推挤嬉闹等现象,确保安全,演练前班主任让学生检查好鞋子,避免鞋带绊倒。

2、 参与演习的师生在演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校方演习活动指挥小组报告,及时解决,确保整个演习过程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3、每个班级排成2列队伍,前后门都打开,班主任在前面,送路队的老师在后面,不要在教室里整队,直接从教室的安全出口(门),沿着右墙角边有秩序的进行撤离,不抢道,不惊慌,听从老师的指挥。

撤离路线跟上操路线一致,各班跑到做操的位置后一定要蹲下。

4、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体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师生在疏散时必须按照自救动作要求完成:抱头、尽量压低身体靠右行、保持安静,各班一定要重视,不要笑。

篇2

【关键词】机会;时间;兴趣;能力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不好的教师只是奉献真理,好的教师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作为语文教师,责任不仅仅在于教育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正如《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

在大力提倡课改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把单纯的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动起来,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应该扎实备好课,让学生有机会动起来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说过:备课是教学中“根”的工程。确实,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堂。现在不难发现,有些教师把语文教案写成单纯对教材分析的教案,写成对教材进行讲解的教案,写成对问题组合的教案,或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写的教案。这些都是不行的。那么教师该如何 “备”呢? “备”,就是备课要备学生,不能光备“教参”。我们教师备课时要多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困难,做好提供有效指导和具体帮助的准备。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除了备教材、教法,还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实际,从内容上、形式上、手段上尽量开放,备出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有的放矢地备课,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备”学生,教师应该认真地研究各种形式的小组组成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影响,以便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条件构建最优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动起来

提供机会,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多点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考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满堂灌、满堂问,要通过各种方法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研讨,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作出假设,让学生在头脑中明析探求的方向和研究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亲自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早读课,我让学生轮流上讲台用标准的普通话放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读出味道,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晚读课,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猜字谜、猜脑筋急转弯等,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活动课,我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说新闻、讲故事,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课前,给学生预习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圈、点、划、查、注、评,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上课时,我给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质疑时,我给时间让学生讨论争辩,允许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课外,布置少而精的作业,给时间让学生多写日记,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好词佳句。时时刻刻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做到教师服务好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间动起来。

三、多用掌声、微笑、表扬、鼓励,让学生有兴趣动起来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学生缺乏自信心,总害怕因展示出错而出丑,就算会的也不敢说、不想说。这时需要我们老师多给他们掌声、微笑、表扬、鼓励,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付出了代价的,很不容易的。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我们教师应该做到允许学生插话、允许学生失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课堂上学生不活跃,不敢大胆发言,主要原因就是怕失败、怕丢面子、怕挨批评。所以,作为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意见。学生的回答如果有错,也要表扬他敢于回答的勇气,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兴趣动起来。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主动帮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多鼓励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比如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四、为学生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让学生有能力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