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阅读教案

篇1

[关键词]导学案;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很多语文教研组都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和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也对传统教学下的教师教学与专业素养的提升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换了教学角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把传统的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力求备透教材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教师转换了角色。它把教师由一个主讲者变成一个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把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一味立在讲台上,而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表现,了解学情。

从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抱接受态度的。导学案对教师的影响其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换教学角色。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牵引者。他们依托学案,从课前预习、课堂合作交流、课后巩固训练全过程地指导学生使用学案的方法。通过这三个阶段,让学生掌握学案使用的方法,发挥学案导学的最佳效益。教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

导学案能够优化教学,其实与教师的组织是分不开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语文阅读课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对学习内容做适当的增补,从而使教材内容、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研讨交流。此外,教师还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学案内容的设计是否优化,是否符合学生的已有水平、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多高,教师都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这种参与中,及时调控学案内容,使学案设计目标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层次挖掘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为学生量身定做,根据学情制定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讨论,积极参与制定出高质量的学案。这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使得每一位在这种模式教学下的教师都要动起来。他们要提升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在学案设计要完成课前预习的知识整理、合作探究的阅读思考、拓展延伸中的资料收集、反馈测评中的巩固练习等要求,在制定、编写中他们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2

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教学。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们大家都离不开阅读。可是,很多高中生的阅读是走马观花,一部名著,前脚看完,回过头来,印象全无,而且喜欢看一些娱乐八卦、爱情小说、玄幻小说等,甚至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看天光云影。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无效的阅读教学。所以,对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进行探讨至关重要。

一、注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标准

每节课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要以高中语文阅读标准为依据,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但是,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本,甚至有的教师的教案上根本就没有体现教学目标。这种倚仗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会使教学事倍功半。

准确定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延伸,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阅读标准。高中语文五本必修课本,外加两本需要讲解的选修课本,构成了高中生三年要学习的全部内容,如果面面俱到,每篇课文都讲,这无疑是在浪费时间。而一节好的阅读课,不是教师简单地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一个字都不落地复述给学生,而是要精心地处理阅读内容,依据高中语文阅读标准对学生阅读的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深挖和延伸。

所以,抓住阅读教学的特点,以高中生语文阅读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阅读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确保阅读教学进行的意义和价值。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到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学习的主体――学生。可是,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完全是教师个人在表演,而没有学生的参与。有效阅读教学要重点考虑学生“学”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教师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样也要以学生的“学”为依据。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要求,要分析全班会有多少学生参与,要考量阅读活动是否达到阅读目标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全面理解阅读内容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遵循新课标的三维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解读文本,还要关注文本蕴含的情感价值以及审美体验。二是重视学生阅读体验的获取过程。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不同,他们阅读体验的获取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讲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课时,涉及了本文的写作特色,除了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之外,音乐描写是本文的另一大特色。那音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获取阅读体验?如果只是简单地从文本入手,那学生的阅读体验只是来自文字的描述。更何况有的学生阅读了很多遍文本,就是概括不出音乐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如果此时我们播放相应的配乐朗诵,让学生结合文本,反复去听配乐朗诵,那学生获得的阅读体验一定会很准确,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三、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考,无论是之前的福建卷,还是即将使用的全国卷,在阅读方面的选材往往都超出了学生现有知识范围和能力范围。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这种能力的提升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不能太死板,不能就文论文,而应该在文本的基础上适时拓展,不断延伸,贴近社会热点,努力挖掘文本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

有效的阅读教学,要全面考虑合理的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情况、选择什么样的阅读篇目、预设学生的阅读效果等因素。而要有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讲解相关阅读技巧以外,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内及课外的阅读体验。当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交流阅读体验,相信在彼此智慧的碰撞下,一定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很多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植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反倒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更传统一些、更接地气一些、更人文性一些、更有效一些,可能恰是自己个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 枫.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几个环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

篇3

关键词:意义;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44

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和计划有效率的学习策略,并以此来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各种任务活动。这种模式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朗读、写作、阅读等几个大方面。而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依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点记忆给予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对教育改革创新理念的实践

教育体制改革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为了贯彻这一理念,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师主宰的单一教学变成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阅读以及写作都是重中之重,进行自主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感悟就会越来越多,让更多好的灵感激发出来,提高学习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不再单纯地将知识局限于默写或者写作的静态活动中,还有小组讨论和抢答问题等动态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提建议,再加以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对阅读方式进行改进,进行合作阅读

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导,提出意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鼓励。在小组进行阅读的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在学生间互相合作学习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自己制作DV短片的方式,在行课前进行班级内自由分组,每组固定多少人,小组中自己分配角色,按照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表演,再用DV拍出来,等上课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再加以点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切实地理解书本。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提升责任感

就教师本身来说,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有很重大的影响作用,只有教师对教育充满热忱,勇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教师想要更生动地对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就要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进行改革,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快速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成为有效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在对诗歌类知识点的传授中,可以采用PPT课件,然后在其中加上图片、文字以及动态效果进行配合,在课堂中一直以PPT贯穿其中,将学生带到优美的意境中去,听觉视觉相融合。如教学《再别康桥》,可以让学生自己配乐进行朗读,然后再互相交流心得与感想。

(三)积累写作素材,使文化修养得到提高

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下,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讨论,能够得到更多的新鲜素材。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这种模式下,引导学生通过对热门事件的挖掘和探讨,对故事案例进行分析,这也是对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

三、高中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成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学习的热情性不高。因此,教师要转变课堂的模式,将课堂从沉闷中解放出来,变得有活力。新模式的利用不仅可以使教学能更加深刻地展开,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二)建立教学活动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让成绩上升的目的。

(三)将授课教案设计更加灵活,让教学效率得到保证

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下,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节奏进行有效地把握,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查授课过程,使教与学构成良好循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总结

我们的教育改革还在探索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利用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得到的收益却也是无穷的。对于学生们来说,新的教学模式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以及互相交流的能力逐步激发出来,也可以使教师从单一的授课模式压力中走出来,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为日后学生能成为全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宝贵.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7):77-77.

篇4

一、通过多种调查,了解语文学习习惯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等角度设置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们的调查表明,目前,初入高中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整体上是被动的,尽管部分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但预习的手段主要是浏览,没有真正把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积极质疑等带入预习中。由于预习时缺少积极的思维,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听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较为单一,知识也比较浅近,许多语文学习的要点,如语法知识、逻辑知识、阅读方法等被淡化,再加上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如无法独立阅读一些略有难度的文章,作文中经常出现语病,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的习惯,更谈不上有写作的习惯。

二、研究学习实际,重视课堂实践

要使学生改变已经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课堂这个最主要的阵地合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利用学案引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引导,以学定教,让学生养成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语文学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学习目的;二是教材的背景介绍;三是质疑,让学生在预习时充分思考,提出疑问;四是教学的部分环节,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处理过程;五是巩固训练;六是资料链接,拓展阅读。学案的印制、保存、修改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源,如作家生平、作品评价等。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在课前制作多种类型的课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是制作PPT课件,让课堂教学的容量得以扩大;二是利用影像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三是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及时展示给所有学习者。

利用网络空间。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我们会在论坛或博客中上传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在相关的网站中阅读,其中包括对教材的理解、设计的教案、编写的训练题目、教师撰写的文章等;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站上阅读课外读物,拓展阅读范围。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提炼知识,撰写阅读体会,或模仿写作。

开展多种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如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名著或其他资料中的一句有意义的话,范围包括中外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等谈论立志、人生、学习等方面的名言,要讲清话语的含义、适用范围等;推荐一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与现代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故事,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启示;介绍成语或古诗,讲清成语的语义、出处,用成语说一段主题鲜明的话语,讲解古诗时,要有作者简介,有诗歌的意象、构成的画面、体现的意境、运用的手法等方面的简要介绍。这些活动能够逐步教会学生调动自我学习的意识,学会查找资料,运用语言,从而改变现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为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必须阅读有关书籍报刊,或查找网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最新的信息,也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会如何利用素材。学生在推荐上述内容时,可通过PPT作重点介绍。

三、网络素材与传统阅读相结合,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为改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素材比较陈旧的现状,我们广泛阅读传统文本,搜集网络信息,根据教材的模块设计,向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内容。如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向学生推荐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让学生词读鉴赏文章,学习鉴赏方法,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向学生推荐网络上有关唐诗宋词鉴赏的网页、博客或其他素材,引导学生对传统阅读材料中的观点与网络文章中的观点加以比较,形成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还可以在网站中大量阅读名家的散文作品。在积累成语时,指导学生了解成语约定俗成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并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这些成语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语境的需要,及语言使用的规范性。

四、建立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互动

我们在网络上建立QQ群、个人博客或微博,实现网上互动,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解决远距离沟通难的问题,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利用这些信息手段,教师将最新的语文学习资料上传,让学生能够共享;教师撰写博文,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撰写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将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及时告诉教师,以迅速地解决相关的、口]题。

五、组织社团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

教师指导学生组织了多种语文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活动中学会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使学生在参观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同时将生活中所得作为书本学习的基础,活动结束后,师生将活动情况发至网络,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可以开设名著学习等方面的讲座,在讲座中穿插适当的课件或视频,给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学习唐诗时,组织学生分组备课,由授课代表组织全组成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经过审核、修改,形成教案,制作课件,再经过试讲,授课人最后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课后将课堂实录制成光盘,发给学生,并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上课或听课的感受。彳刍=此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利用、PPT课件的制作、光盘的刻录等都需要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撑。可以向学生推荐网易、搜狐网上的公开课视频,让学生观看来自麻省理工、哈佛等名校专家开设的“古希腊文明”等国际课程的讲座以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

六、优化评价体系,让学生有充分的成就感

篇5

1、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具。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备课

(1)充分利用资源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 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 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 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 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 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 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6

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几点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的教学意义

(一)满足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

言语交流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媒介,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一个人就能与他人进行情感、思想上的沟通。比如了解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就必须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比如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通过书信,言语等方式交流。言语交流并不单单是指话语,文字书信之间的交流也都属于言语交流的范畴。

(二)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从某方面来说,言语活动也是一种放松方式。在闲暇时光里,读书和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消遣娱乐方式。在业余生活中,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达到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的目的。阅读还能提高人们对事物的领悟高度,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尽可能地多读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的精神质量。

(三)给人带来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语文素养。请假时的假条、审计部门做的审计报告、老师需要写教案、开会过程中的发言等,它已逐渐渗进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回答问题,学生很少有主动性,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笔记和听教师讲,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彻底被打破,有效地革新了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互换,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发言,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己观点和看法的自由表达。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之初播放一首“荷塘月色”的音乐,对教学内容进行铺垫,将悠扬的歌声融进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出教学的主题。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逐步适应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词语造句”等游戏。通过教学的预热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就更加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然后提出问题或是就某个教学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补长短,有效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都进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主题的探讨,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进行分析和解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收集和整理有关阅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互相交流、借鉴和参考,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进行引导和鼓励,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傳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教学模式简单,这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利用多媒体的科技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比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节选一段《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欣赏,对课文有直观、形象的印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加上教师用问题合理地引导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 语文选修课;阅读教学;比较教学

吕叔湘先生说过“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想,主动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吕教授这一段话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2003年的教育改革开始,选修课被列入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之中,新标准理念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新特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国家高中语文课程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又有他的相对关联性,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特点及每个学生的需求有选择性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

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让那些较差的学校束手无策,只好对付。目前就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状况而言,能上好选修课的只是少数人,特别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更是很少,相当多的教师离开参考书很、具体的教案无法上课,目前关于选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正在探讨中笔者从选修课本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现在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阅读教学在选修课中的运用

本文中的阅读教学是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教学而言的,温儒敏说“选修课应当以学生阅读为主,老师适当讲析引导,可以理解为阅读型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去研究的。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纳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是在封闭的教学空间中教师还是主要以必修课讲授的方式来授课,忽视学生个体选择的兴趣,导致学生学的烦,教师教的烦。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阅读教学应强调尊重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特有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生的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指导阅读的方向,帮助学生拓开阅读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想象,把文本的具体形象与师生主体的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语文选修课的文本内容都是取自于我国传统的经典读本,但并不是完全摘录,只是摘录其中的一部分供学生阅读学习,有些文章内容脱离了文本本身而缺少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和深意,这就要求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效能,从课内到课外,要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内容,特别是对于名著节选的课文,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原著,也可以从课内文章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找到在主题、题材、写法上具有相异相同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温儒敏提到阅读经典,他说“经典是人类文化几点下来的精华部分,读经典可以接触体验人类文化智慧。所谓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成果去熏陶、感化,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由于经典和当代青少年之间有很多障碍,读起来可能有隔阂,事实上青少年学生一般不太喜欢读经典,由于时代距离的问题,学生不喜欢也是正常的,但是老师和家长应指导合适确定的书目为孩子阅读,虽然有些经典读完也不太懂,这不要紧,总有一些阅读感觉和印象存留下来,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会慢慢去理解。

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的目标,向学生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学生在选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后,教师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思考,主动揣摩所阅读的文章词句,并结合阅读训练,多读多练,把教师的“教读”与学生的“自读”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能够“自主读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赏析。

二、比较教学在选修课中的运用

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高一每周五课时,高二、高三每周四课时,每学期实际授课18周,那么高中语文共有 68 课时,除去平时的复习考试和高考前的总复习,实际能用来授课的只有400课时左右而要达到高考要求则必须完成7个模块,每个模块规定 36学时,那么肯定会超支很多时间。从规定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存在冲突,基于此,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以老师讲授为主,选修教材中富含的思考、情感、文化等人文营养大量流失。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连“基础性”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个性发展了。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修课的教材容量大,课时少,如何以简驭繁,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使用比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 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 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比较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不论教学内容是什么,不论教学对象是谁, 也不论在什么教学阶段、教学时间、教学地点, 都可使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包含着比较对象、比较标准、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

从上面的比较教学法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比较教学法对我国选修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选修课教学的进行探讨,我们知道选修课教材与必修课教材,各选修系列,同一选修系列各模块,同一模块各单元,就是同一单元不同篇目,它们的内容与知识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又是千头万绪的,运用比较教学的法,能理清这千头万绪, 使纲目井然有序,同时从多方面的联系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内容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新老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抓住这一点, 通过联系与对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根据选修课程的内容可以按时代,可以按作家,也可以按题材、风格或诗体种类, 分类组合,由点到面, 由此及彼, 由分到合,从多方面,或把握共同特征, 或比较不同特点。通过纵横联系对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学习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和《辛夷坞》,可以联系必修课中王维的《山居秋暝》,加深对王维诗歌写景动静结合、“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和清寂淡雅的艺术意境的理解, 最后, 比较归纳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在有限的封闭的教学空间里教好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重点分明。选修课的教学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的工作,需要教师自己充实自己,积极主动地探讨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2]张秋玲,尹逊才.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教师角色的自主转换[J].教学设计.

[3][4]温儒敏.温儒敏轮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5]韩静静.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困难何其多[J].文学教育,2009,(1).

[6]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篇8

高中语文; 传统教学; 误区【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24-01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语文老师也真成了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1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

教育观念是教育学生的心理背景。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而且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旧观念,使其适应社会需要。教育是要面向明天,而明天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育的实质就是教人去创造未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的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其中激励学生自得、自悟、探究发现、在实践和合作中学,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要大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 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 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 明白" 教是为了不教" 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 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厄代, 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其次, 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 吃透两头, 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 因时制宜大胆取舍, 不求面面俱到, 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 学有所获。2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泛,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对公民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学校教育规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要学会运用现代技术去搜集整理信息,学会从书本以外的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不盲从书本和教师,有自己个性化的独到见解,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交流等等,为将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比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网络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矿山,要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网络攫取具有时代性的知识。事实上,网络上有大量的电子书籍和文章,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过滤能力,是咳以引导他们去涉猎的。宽带拉近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学的距离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现代文明的成果呢?3语文老师要走出只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我们一线教师都有同样的感受: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能搞花架子,不是“作秀”或“演出”,而是要真正把课上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么,如何上出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思考。

3.1要落实教学目标。 我们在备课时,最先写的就是教学目标。翻开我们的备课本,教学目标罗列得密密麻麻,在课堂上却是难以落实。原因主要有:

3.1.1目标模糊。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把这篇文章讲深讲透。为此,查找优秀教案,把不同教案都拼凑起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任务艰巨,思维混乱。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思路。也就是说,虽然你拿着优秀教师的教案,但是无法上出人家那样的效果。

3.1.2目标泛化。课堂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中不可能不涉及,但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以前听了一些课,几乎把语文课变成了科学课、音乐课或美术课。

3.2教学过程要有实效。 在精心设计好教学目标后,我们的教学过程却决不能是照本宣科的过程。上好一堂课不能仅仅依靠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善于抓住课堂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的课堂。作为教师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有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二是要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的高低并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获的多少。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问题式教学模式 应用 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其中,“与文本展开对话”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重新调整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重新构建阅读教学过程。本课题将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充分吸收其它课题研究的精华,从不同的层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和教师回应及其策略形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可操作和有绩效。

1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和保护高中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总是害怕自己所提的问题因落俗、浅显而容易遭人取笑,因此顾虑重重,保持沉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诱导,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肤浅,或者缺少深度,也要求予以肯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赏,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学生批判思维的开发。高中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当抓住核心,即重点对学生批判思维进行开发。所谓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对既定的理论或者思想观点质疑,并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定型模式,将思路、思维指向一个新的领域或视角。

最后,培养学生会问的意识和能力。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甚至用一堂课的时间也难以全部解决。此时,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主导者的作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筛选,将其中比较价值的问题当作语文课教学的切入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只将“标准答案”给学生,而是应当细心地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自己去求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当然就是学生最有利、最好的学习支架。比如,在《失街亭》一文中,对课后“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同学说是诸葛亮之错,因为是他用人不当;同时也有人认为是马谡之错,因为他刚愎自用。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出答案,并向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提问。从实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将课堂转化成了一次有秩序的辩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言之有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读课文,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提问能力。

2 问题的生成

所谓问题生成,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预设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面对学习对象产生的原初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理解,从而生成了新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资源,以作为课堂教与学的进一步思维指向;另一方面是指师生把学习引向深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当学生相对完成自我知识建构和思考表达时而产生出新的求知思考,以至于生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能促进学生问题生成并形成问题教学与问题思考,以及进一步有效生成为教学可利用资源的方法或战略。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整合、评价,有针对性地将问题性有效地渗透于课堂中,并使得问题性充分作用于课堂中的教与学的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3 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应当适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当源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目的一定要明确。实践中,应当将问题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位置,尤其要注意思考转折与规律的探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应当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出现,尽量减少或避免那些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琐碎难题出现,因为太多无聊的问号会让学生感到疲惫,甚至整个教学课堂陷入无序状态。

4 提出问题要有艺术性

“问题式教学”是将课堂目标转化为问题和任务,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借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作用和意义

我国教育改革至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已经是每个老师必修的技能。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也必然引起教育手段的改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的变化,究其原因还是得益于这些年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与社会现实客观的相结合来看,高中语文进行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个必然了。教育也是要适应潮流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将会大范围的应用于教育之中,并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语文课可以说是任何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到表率。我们现在面对的教学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师也是要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要合理及时的利用好现在技术来改善教学方式。我们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际结合的方法与经验。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好多媒体技术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教学客观上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要想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能直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思维方面的视野开阔。能够最大化的拓展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从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被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从这个角度看,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教学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相应产生了,这些都是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怎么才能体现出这位悲情英雄的壮举呢,我们通过播放PPT先渲染环境,大雪纷飞,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破旧的山神庙,这样给学生感官上的第一印象,再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刻画,把坏人和林冲有一个鲜明的比较,这样很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再加些武打动作,这样更能吸引学生们的热情,对课文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奇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向多媒体迈进,教育也要面对社会现实,教育也要跟上时展的脚步,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学校必须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来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在运用这个手段上必须走在前面。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运用中只能是作为一个教学辅助来进行,实际上还得以老师教学为主导方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多媒体多代替的。从教师自身来讲,要是觉得多媒体已经对常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他是无法提高自身的水平的。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把多媒体和实际课堂结合起来,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很有意义的,结合的好处是很大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不断创新和摸索的过程,努力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让多媒体能够最大化的为语文教学来服务。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教案来传播讲解,让学生标注一些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学生自身来讲,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在现代文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语的体验很难突破,而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引导启发学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关。充分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未来

信息化课使学生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更加生动和更加具有趣味性,与实际的结合很紧密。信息化课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学些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一直是众多老师长期想要实现的一个愿望。多媒体课虽然满足了学生视觉感官上的需求,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多媒体形式的语文课上几乎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是缺一不可的,二者都要兼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信息化课中的高中语文更能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掌握实际知识的效果来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真实的认识到多媒体课的本质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认清楚多媒体课的实质精髓,把二者做到一个很好的结合,多大化的做到二者之间的互补,做到各种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大化,加快实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