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医疗发展报告

篇1

智慧医疗以人为中心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最直接的体现。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无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我们也正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昂贵的医疗卫生体系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问题、市民对医疗保健可选择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用于改进医疗保健事业的新途径所带来的挑战等。

智慧医疗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是一个新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领域的信息化。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

目前,全球有1亿多人每年的个人医疗支出处在贫困线以下,21世纪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以病人为中心组织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病人提供帮助,使病人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第一,向病人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二,让病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计划和管理;第三,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让病人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根据病人的就医经历,评价和运转医疗卫生服务;第五,帮助医生提高支持服务能力。要做到这些方面,智慧医疗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智慧的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让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智慧医疗是为转型的临床举措建立更有效的IT基础,通过自动追踪和记录患者、医疗设备和资产的状态,帮助医生定位患者,并确定医疗活动的优先级;通过优化对临床信息的管理而实现儿科研究中基因的潜在优势;能够通过单个可靠的视图访问患者全面的医疗历史记录;主动地推动组织内的技术、流程和人员整合。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主线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表现。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等主要特征。智慧城市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最终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伴随着智慧城市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智慧医疗首先要解决区域卫生问题,把区域内的医院、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单位、社区医院、妇幼医院等与卫生相关的机构,它们的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要整合起来。

智慧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上海电信和第五医院联手推出的远程诊断“智慧医疗”; 浙江富阳“智慧医疗”:通州首批健康“一卡通”发放,已经率先开启了“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的成果即是医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每个人将享受到一个协同、协调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目前,国内的CHAS临床与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简称CHAS)可以帮助医院内部以及医院集团各个分院之间实现复杂临床信息的整合,提高临床信息的再利用能力。 此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和IBM医疗集成框架,能在医院的各个系统之间实现紧密的信息共享,最终将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机遇无处不在。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这一著名的学院医疗中心表示,8年来智慧医疗降低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和运营成本,使他们能够实现锐意进取的临床计划。位于宾夕凡尼亚州的这个领先的、完全集成的提供商通过先进的HER系统,利用其10年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临床信息仓库,帮助医生提供最佳实践病人护理,并支持医疗研究;SES部署了一个地理区域集成的医疗系统,可以管理所有的医疗记录,使该地区的任意一家医疗中心都能够访问超过100万人的记录。该系统完全实施完成时,将有超过5000名医生能够可以同时使用。

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落后,智慧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基于这一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有成果和资源。纵观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滞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应汲取教训,加强标准和规范领域的法制建设。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出台相关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建议成立智慧医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地负责总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统筹建设资金的使用等,牵头制定《智医疗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确保信息安全。在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二是要做到技术防范和制度防范并重。三是要重视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领域全局性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医疗,但是智慧医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城市信息一体化,共享城市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城市内各种资源。

相关链接

智慧医疗缓解温州市民就医难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温州“智慧医疗”由“智慧医疗・客户端医生版”、“智慧医疗・客户端大众版”、“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热线”这三部分组成,能为医生看病、市民就医同时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在,市民只需登录“智慧医疗”大众版,就能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挂号、取报告单、智能分诊、医院导航等;符合一定条件的病人(具体条件见本文最下面),还能拨打手机门诊热线15988711580,在电话里就可以请医生开出化验单、特检单。

另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通过登录“智慧医疗”医生版,在手机上就能给病人开诊断单、化验特检、复诊挂号,非常智能和便捷。

篇2

“BAT全覆盖”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患看病难的问题,而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居民又过多依赖大型医院,更加加重就医矛盾,一号难求现象频发。因此,便捷快速的预约挂号成为用户对医院资源最大的需求。智慧医院是在智慧医疗概念下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医院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掌上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现代移动终端作为切入点,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就医流程中。

目前该掌上智慧医院医疗平台已具备了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导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移动支付等功能,患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即可完成以往需要排队才能完成的各项手续,通过选择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或者支付宝服务窗进行操作,按照约定时间直接就诊,不用长时间来排队挂号、缴费,门诊就诊更加便捷。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说,掌上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创造了三个“全国首创”。一是依托全国最大健康服务平台“健康之路”的技术力量,在全国首家同步上线了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三大移动应用服务,最大限度地覆盖了手机应用人群的需要,让患者使用更加便利。

二是全国首创具备服务单管理功能。与电商平台中的订单管理相类似,该平台汇总患者在院内接受的所有医疗项目的缴费记录,方便查询,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三是全国首创掌上应用和第三方机构地面团队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智慧医院不仅仅只是依托手机应用程序,还需要地面推广团队的持续运营服务和宣传教育,让广大患者使用更简单,更易培养患者的使用习惯。

除此之外,该平台还是湖北省首家提供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将线下线上打通,患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在线上或线下缴费。

移动医疗服务领域资深人士“健康之路”CEO郭世俊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国推行掌上智慧医院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BAT全覆盖”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张先生用手指滑动着手机触屏,兴奋地说:“之前可以用手机挂号,现在还可以用手机支付,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都能用,这下看病就更方便了!”

刚刚挂完号的周女士说,平常上班工作紧张,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等流程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现在用手机平台看病很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她满意地表示。

而对于患者来说,最切实的感受就是就诊方便了。在医院门诊,一位姓周的女士刚刚挂完号,“我们上班族,工作很紧张,以往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什么的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她对记者表示,“现在多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我感觉很贴心!”

掌上智慧医院的美好未来

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振邦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的业务语言组件,在授权许可范围内,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以供医护人员随时查询,为预防、诊断、康复提供可靠参考。这保证了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振邦智慧医疗系统融合了中西方医疗方法与技术。中医医院将中西医各类临床信息整合成标准化、可计算的模型,使医务人员可以准确制定融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案。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不是振邦智慧医疗系统的全部,当前振邦正在大力发展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个人医疗信息门户、远程医疗服务和虚拟医疗团队等,都将有力地推动智慧的医疗的建设,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各省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落实,智慧医疗也被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推动医院诊疗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医院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融合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篇3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篇4

北京国宇祥工程咨询公司认为国家已从战略层面上肯定了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并成为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也为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城市简介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

3、国内智慧城市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装修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二)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数据中心装修方案

1、编制依据

2、装修要求

3、装修工程量及造价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5、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附表4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6、附表6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7、附表7 项目摊销估算表

8、附表8 项目折旧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篇5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

【摘要】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可进行深度分析、精细控制的城市。将在城市公共安全、生产制造、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使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 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智慧城市(smarter city)是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其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本质是融合,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智能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使各系统之间交融协作,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三大城市主体的数字网络化交互、共享平台。使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灵活[1]。使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1 智慧城市的主要智能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进行多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应用与服务模式。是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智能,它突出强调几项关键的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2]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感知技术如传感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卫星定位、电子标签等经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具备了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智能化物体的联网技术,通过信息感知技术感知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递给城市数据中心,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这将建立城市的神经网络

云计算技术。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计算资源和能力被隐藏在云层后面,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提出自己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云后面,是虚拟化的城市数据中心,大量异构的服务器、存储和平台被虚拟化成统一的服务资源,信息资源被最大程度地统筹和共享。将建立城市的中枢系统。

大数据技术。是从海量的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能力,利用流处理、并行性、摘要索引和可视化等技术,建立起城市的海量数据库。海量的各类数据,如大量博客信息、物联网数据、空间数据、3D数据等等,被采集、存储、分类、挖掘和分析,对复杂事件做出智慧地决策。

其他技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还有很多,如3S技术(GIS,gps,RS)、将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HTML5发展使原有的基于FLEX和SilverLigt的RIA(富互联网应用)统一到HTML5环境;数据和软件一体化的应用开发平台技术和Web API技术,使组织机构的服务API化,带动API经济的发展;最终用户开发(Enduser Development)促进开发前移,推动用户参与开发;室内定位技术将是活动的定位更加微观和精准等。网络通信技术、建模仿真技术、元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安全问题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技术。

2 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国外的智慧城市发展,将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六大领域:公共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和服务型政府。我国地域差别较大,城市特点各不相同,综合众多专家观点和厂家的报告,涉及到的智慧城市领域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2.1 智能城市综合管理

通过 “智慧城市”的智能运营中心平台,对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实时分析、沟通、协作,对城市管理业务对象和事件进行精细化控制,实施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确保公共安全并提供水、电、气、热等服务正常运行,如:重要对象(巡检人员、车辆等)跟踪、实时事件上报,食品安全追溯、危险品安全处置、灾害预警与处理等。

在此方面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如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的识别技术、多原料产品的问题追溯问题、条形码信息输入侧的安全追踪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香港政府实施的“tellme@1823”项目已比较成熟,市民可利用智能手机拍照、录像或录音的方式,结合手机的定位系统,将突发事件实时举报。可借鉴其模式,突出城市特色,使智能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更加便民和人性化。

2.2 智慧电网系统

智慧电网系统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具有响应迅速、计量准确、数据实时采集、服务高效便捷等特点,构建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智能供用电关系。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约束,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系统,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家电网正在进行社区智能用电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属于电力BI行业的延伸,其内容和性质均属于智慧电网系统的范畴。说明该我国在该领域已有相关研究和应用。

2.3 智能交通系统

该系统类示与城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含义,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

功能包括:电子收费、车辆监督、停车服务、交通检测、交通流检测、交通违法监测。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3]

2.4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指利用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通常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 。可使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实现医疗服务的最优化解决。

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出现医疗服务质量欠佳、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智慧医疗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缓解就医难的问题。鉴于我国的医疗体系,智慧医疗在国内的推广相对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如需要克服非技术层面的问题。

2.5 智能公园管理

具体功能包括:提供综合信息显示、无线上网等服务;建立人流实时检测机制,精确统计入园人量;发送社区短信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用于提高公园服务质量,避免突发事故生。

2.6 城市环境管理

功能主要包含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绿标发放与识别、移动环境监察执法等。

2.7 电子政务应用

用于和公开处理政务,提供政务查询公共服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也用于向城市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办事、考核和即时通知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和效率。具体应用包括:综合办公、事务办理、政务查询、绩效考核和公共政务应用等功能。

2.8 智能城市照明管理

具体功能应包括:定时检测路灯工作参数(电压、流等);建立自动控制和人工远程两种开闭模式,实现回路节能或单个灯具智能化控制;建立故障报警与防盗机制。用于节约城市照明能耗,提高设施管养效率。

2.9 其他领域

智慧城市还包括智慧建筑系统、水务领域(水文监测、水质监测、供用水监测、灾情监测、水工设施监控、视频监控等)等领域。

3 总言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可进行深度分析、精细控制的城市。将在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使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感受。[4]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界,2011(3):12-21.

[2]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广东省“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S].2011,5.

[3]孙怀义,王东强,刘斌.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1(10):28-35.

篇6

关键词:智慧医院、建设、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陈竺部长的《“健康中国 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 2020”战略研究需要科技支撑与领域前沿研究,因此智慧医院是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发展,为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抓手,对科学制订我国中长期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意义重大。

当前,不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都有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发展,建设医院的信息化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同事将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转变到数字化医院的现代管理模式,有助于医院各类资源的系统整合。

在我国,已有医院和信息企业开始共同研究智慧医院,甚至少数医院已经着手建设。如:上海胸科医院利用无线网络来规划移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1];瑞金医院实现医护人员只需通过手中的 PDA,在病人床边就能进行医疗工作,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至医院信息系统;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中国移动建设“智慧医院”,医院各部门通过数字电路进行信息共享、视频会议与协同办公。患者能够接受短信导诊服务、检查结果通知、短信评议等服务,同时保证医院的资源最优配置,有效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

另外,国内信息企业也已开始着手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数字医院、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移动医疗以及智慧医院五大领域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2]。又如,IBM 公司与国内著名的 ERP 公司金蝶软件展开战略合作,联手开拓医院资源管理(Hospital ERP)市场,实现智慧医院运营和管理,实现临床服务全过程的精细化财务核算和全员绩效管理[3]。

无论是医院自身研究如何建设智慧医院,还是携手外方企业共同建设,或是国内 IT 企业进行系统开发,这些都朝向智慧医院建设发展。但是,只是局限于医院信息技术或设备上的智能化,缺乏人文的核心价值观,智慧医院建设还不完善。智慧医院建设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医院的文化,才能更有效的体现智慧医院的建设。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目前,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如下:

1. 居民看病难,就医流程仍需优化。在大型的公立医院,无论在挂号窗口、就诊室,还是检查室或取药窗口,都会有许多排队的患者,“三长一短”现象体现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患者“看病难”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看病流程”难。门诊流程复杂,患者就诊一般要经历挂号、候诊、划价、取药、预约检查、等候检查结果等诸多环节。(2)住院难。由于医院开放床位及实际服务能力与患者住院需求存在巨大差异,致使患者住院难正呈日益加剧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优势学科,患者等上几天、十几天,甚至一个多月还住不上医院的现象比比皆是。(3)挂专家号难。专家号供求矛盾突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尤其挂知名专家号更是难上加难。

2. 信息集中程度低,缺乏共享与交换。医院的数据整合性不够高,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由于各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不同的软件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没有标准化,实现医院之间信息共享很困难,所以难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由于缺乏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网络整体连接,各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不一样,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医院之间不能达到数据的互联互通,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难以对数据做全面整体的分析利用,无法充分利用数据进行科研分析,用以指导临床与医院管理工作,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3. 医院单纯注重硬件建设,缺乏精细化管理。医院只注重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添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内部管理却没有落到实处。管理模式没有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法治化管理转变,医院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也无法得到升华,患者的就医流程也无法改革与创新。医院内部管理混乱,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致使医院职工执行力不够,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毫无统一规范性。

4.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又是医疗行业管理中的难点。虽然卫生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受商品经济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服务模式根深蒂固, 以及长期以来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缺乏行风建设措施,造成一些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强硬,医患之间沟通不良升级,演变成医疗纠纷,医患关系不断恶化。

对策建议

面对社会现代化进程和新医改的目标,人性化“智慧医院”建设被提上日程。我们不仅仅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更要让医院的医生与护士加以运用,并能够良好的运行下去,加上行政管理人员后台管理,将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服务提供商、社会保障部门等以无缝协同的方式智能互联,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用较短的时间等待治疗、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1. 人文化的建设成为医院文化的主流。随着医院的高速发展,提高临床医务人员人文化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美国精神科医师恩格尔教授提出了替代生物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后,提倡全方位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使治疗更加有效。第二,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需要。本来医生和病人所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而目前的医患关系却是医生和病人成为了敌人,双方失去了信任,这对治疗是极其不利的。而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帮助建立医患信赖关系,对治疗有积极作用。另外,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生能够显得更自信。第三,提高医师服务水平,减少缺陷的发生。

2. 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到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影响。重视内涵建设和规范化服务,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从教育、培训入手,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服务规范,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3. 一体化建设思路为指导,促进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临床信息系统的集成,相对于传统模式,各医疗信息系统间不再需要两两集成,单一系统的升级和更换不会影响其他系统,可以缩短集成时间并降低集成成本和维护成本。

4. 区域化建设成为方向。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医疗服务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及居民能及时掌控信息,使医院能够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

结语: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医院与信息企业开始着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同时也方便了患者就医,智慧医院有效地解决了医院存在的各方面不利因素,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冰睿 . 上海市胸科医院初具“智慧医疗”雏形 [J].IT 时代周刊,2010,(3):116-117

篇7

2015年回顾

智慧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点评:移动互联网将“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将带动和促进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普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互联网巨头们利用自身的云计算、数据挖掘、社交网络等技术优势,布局智慧城市成功后,将拥有大量的场景资源,能吸引更多用户。如何利用现有业务的竞争优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布局智慧城市的核心。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与科技部联合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等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

点评:截至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从城市层面来看,第三批试点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更趋于理性和成熟,同时国家部委也更加重视智慧城市的深入推进和落地。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铺开,“智慧城镇集群”将成为下一步发展规划的重点。未来的建设中,地方政府需要重点解决的是投融资模式的探索,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以及如何让智慧城市建设更贴近老百姓等问题。

国际标准领域进一步赢得话语权

2015年6月8日―12日,ISO/TC268 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上,中国专家组提案的新工作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与模型(AHG3)”获得通过。2015年10月25日―31日,ISO/IEC JTC 1第30次全会在中国召开,一致通过了成立智慧城市工作组的决议,并任命中国专家担任召集人与秘书。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IEC SEG1)推进的2016年智慧城市SyC工作组(群)成立工作中,中国担任副主席,并在8个工作组中担任6个工作组的召集人。

点评:这些工作标志着中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标准化研究进一步赢得国际话语权。国家标准委要求,应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ISO、IEC、JTC1、ITU-T的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工作,提升中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外标准化机构的合作,推进中外城市间标准化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国务院在《关于落实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提出,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点评: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资金希望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引进社会资本,探索PPP模式,是很多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实践的模式。如何使政府资源得到最好的应用,是PPP模式运营的关键之一。在实践过程中,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银川、崇州、合肥高新区等地的SPV(特许经营权)、SPC(特殊目的公司)已经开始运作,效果良好。

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

2015年9月10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大产业支撑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点评: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互联网、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迅速复制特定的复杂解决方案,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解决能源、交通等问题。如崇州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将大数据作为产业来发展,就是一个亮点。

标准评价体系逐步建立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报告》中文版于2015年7月正式发行,这是ISO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其中对中国佛山乐从镇、宁波镇海区、沈阳浑南新区、辽源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进行了介绍。11月,国家标准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及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点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全球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标准制定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17年,完成智慧城市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7个大类20项急需标准的制订工作,到2020年累计完成50项左右的标准。2015起至2016年同步开展整体指标及成熟领域分项指标试评价工作,到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2016年展望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综合来看,智慧城市行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爆发性增长。

“一带一路”迈向国际化

点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如中兴通信、华为、软通动力、中城科技等企业均已经开始国际化智慧城市布局,把中国的实践经验带向国际。

“一城一策”发展城镇群

点评:国家加大了对城镇群的规划与布局,也应更加关注大范围的省级、区域级的智慧城市(镇)群的建设,在城市能源、供水、交通、通讯、人员、技术、资金、信息的共建与交流上,智慧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区域人才、资金、产业间的竞争与协调必定存在。就产业来说,已经开展的区、县级智慧城市项目,应谋划更大区域的互联互通。

篇8

规划的美好设想,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幸福咸阳”,并具体化为“一中心二平台六大应用”共计9个项目,预算总投资1.7亿元。

“一个中心”是建设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是建设全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咸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应用”是建设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新农合医疗信息服务系统、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公用事业服务“一卡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又增加了“智慧信用”和“智慧旅游”两个应用项目。其中“智慧信用”已与原定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合并为“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从而对民生、产业、施政、城市服务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进而创造幸福美好的城市生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说的:“智慧城市本身是城镇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智能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但智慧城市绝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概念,它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数字城市”更多地强调将城市的运营用信息化手段记录下来,更侧重于数据的采集。而“智慧城市”是城市的管理者在已经拥有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智能识别和分析找出那些能够促进城市发展、辅助科学决策的有效数据,它的前提是资源共享和信息挖掘。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院长辜胜阻亦曾对此解释为——如果数字城市是1.0版,智能城市应该是2.0,那么智慧城市是3.0。智慧城市更注重物体感知、信息集成和全面共享。

智慧咸阳总体架构

智慧咸阳总体架构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个层次和支撑。一个中心是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将建成智慧咸阳云计算中心和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为智慧城市和全市各部门的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集成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机房、网络资源,存储灾备、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各部门不用再建设机房和租用网络,所有设备和网络由综合服务中心统一提供、统一托管、统一维护。以期达到以统一促共享,以统一促利用,以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协调城市各类可利用资源,方便信息资源协同共享,以深入的洞察能力寻找海量信息的内在联系,找出事件背后的本质,提高城市管理和领导决策的信息支持能力。

两个平台是指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两者分别形成人口和地理信息库。同时,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将形成法人库。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通过整合计生、民政、人社、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并对数据进行集中开发和利用,在民生领域、城市规划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对低保人员信息进行核查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统一建设咸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多种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服务。如应急指挥、数字城管、医疗急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系统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部件和应用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

四个层次包括外部资源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外部资源层是各部门的具体资源,通过集成层的物联网统一网关和外部系统网关进入智慧咸阳云计算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应用层包括民生服务、产业创新、高效施政和城市功能四个领域的新农合医疗信息服务系统、公用事业服务“一卡通”系统,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智慧旅游,共计七大应用。建成后将促进全市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将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农合服务,实现公民公共交通出行及小额消费支付等一卡消费,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的保障能力,推动行政许可事项的协同审批,实现城市部件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展现层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门户和智慧咸阳运营指挥中心将应用和服务展现给公民、企业、公务人员和领导。

支撑包括技术平台、安全管理、数据管理、共享引擎、共享支撑、决策分析、智能挖掘和运维管理。其中数据管理是核心,安全管理是保证。

四大着力点

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作指导,最大范围地进行资源整合。作为数字城市的新发展,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应该充分体现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要求的系统集成、互联互通、智能处理以及应用和服务的本质要求。如果只是局部、零星、分散地建设,就会多走弯路,多付代价,而且建设水准难以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

以云计算为基础,全面提升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智能服务能力。在云计算的影响下,现今的电子政务建设业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包括软硬件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基础设施平台与业务应用相分离,业务承载网与业务网相分离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和流程将发生变化,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流程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也将发生转变。国家正在组织开展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区域性政务云平台,制定电子政务云计算标准规范,同时鼓励电子政务信息化向云计算模式迁移,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也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应用为先导,梳理需求,解决发展重大问题。作为全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示范,陕西省在全省范围进行了安排部署,标志着由技术主导向需求和解决发展重大问题为主导转变。咸阳市按照服务、业务、数据分类和属性以及基础服务构建、基础设施服务,进行需求、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服务设计,形成了顶层设计总体架构。依此架构,从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开始,逐步推向各行各业,进行业务梳理,形成全市应用需求报告,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安排的重要依据。

篇9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55-01

智慧城市是指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主要是智慧信息通讯技术(简称IICT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政府决策办公和应急指挥提供智能可视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并服务于民生,应用于企业和社会团体。

1 智慧城市的产生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和劳动力流动性增加的作用下,城市化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但在城市化运动中,人口拥挤、工业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城市病层出不穷,这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相对滞后,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加坡在1992年首次提出“智慧岛”建设计划;2008年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经过2009年的初步发酵,2010年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大军”,掀起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

2 智慧城市的特征

(1)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并能通过对感知数据的融合、分析、处理,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实现主动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2)通过广泛的宽带,实现全方位互联。智慧城市利用广泛存在的宽带网络,构成其“神经网络”,实现了城市中物、人的全面互联,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智能融合。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大脑”,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利用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全面推动实现智能融合。

(4)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我国共有150多座城市提出建设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其中智慧城市规划、行动方案或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及政府报告的已达50多座。2013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划定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被视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纪元和风向标,其建设现状如下:

(1)智慧城市建设突显共性和个性的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参建城市都能紧密结合城市定位和自身特色,确定智慧城市发展目标、思路与突破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如北京将“文化智能传承”作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需求;东莞充分结合其“世界工厂”的工业基础优势,重视智慧应用建设与智慧产业协同发展。

(2)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集群逐渐显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跨领域、融合性的全新智慧产业形态,推动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北京、东莞、扬州、宁波等各大城市已经纷纷在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智慧产业进行摸索和尝试,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并伴随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发展而发展。

(3)智慧城市建设需合理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当前,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政府应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基于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确保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落地和可实施。

(4)智慧城市建设需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坚持平台化、集成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行业众多、产业链布局复杂,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形成大量的信息化孤岛。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协调各方资源,打破电网、水网、交通、医疗等诸多城市公共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化孤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

随着各领域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不断加深、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会日趋完善,对于推动智慧城市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势必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奇平.智慧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互联网周刊,2010-10-9.

[2]张永民.解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中国信息界,2010(10).

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有300余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一定共识:其一,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其二,智慧城市的主线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其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手段,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城市达到“智慧”状态。

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 政策支持

政府是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引导者、推动者,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延伸产物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政府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转型起着关键作用。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很多城市未来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城市经历被包含到独立的过程,政策涵盖的内容也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并在鼓励政策方面日趋明确和具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仍将延续。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2智慧城市内容与规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概括为四层架构,两类保障体系。四层架构包括网络基础层、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在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公众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提升及智慧园区建设等;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建设等。保障体系指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建设。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图1所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架。

图1 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180 个城市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 000亿元。2013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 400亿授信额度。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超过4万亿元。图2所示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图2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1.3 商业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投融资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主要有表2所列的7种常见商业模式,包括: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 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属性较强,政府对于项目的所有权较为看重,国内投资通常呈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和运营(BT 或者直接支付),或者政府投资,由运营商进行建设运营(BOT)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前四种模式中政府主导或参与,但差异之处在于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1)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的《云计算白皮书(2014)》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计算模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形成基础设施云;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云;通过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形成应用云。

(2)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趋势预测报告2014-2017》显示,中国大陆2014年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将接近30%;预计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大数据驱动行业成长,需求持续增强,应用逐步落实成为软件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着力培育自身的数据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3)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4)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应用物联网装置于2015年可达29亿元,而2020年更可达到132亿元,将成为带动未来智慧城市衍生出来的新商机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5)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3 结 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等技术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速度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前景和影响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2]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6):2-6.

[3]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4]罗尚忠.大数据点睛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4(8):1.

[5]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55-159,170.

[6]陈博.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29-31.

[7]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41-45,75.

[8]李健.新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