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发展趋势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发展趋势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教育;世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34-05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园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幼儿园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不是仅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而是包含幼儿园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提升其工作能力的所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从教师专业化概念的首次提出到现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的产生和新制度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改革潮流,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至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潮流,很多国家都把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发展幼儿教育的主要策略。
幼儿园教师教育是指培养和提高幼儿教育师资的专业教育,包括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幼儿园教师教育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而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又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纷纷制定政策,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之一。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
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初等学院、大学和幼教机构形成伙伴关系。一体化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把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在延长职前培养学习年限的同时。大力推广在职进修。例如。韩国20世纪90年代延长了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年限,在原来2年的学习时间基础上增加1~2年,延长的时间主要用来进行现场参观、实践学习、体验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缩短幼儿园教师的在职轮训周期,将过去5年一次的教师轮训改为3年一次;延长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时间,把培训期由半年增加至一年。
第二,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的联系更加密切。很多国家增设了可以提供在职进修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这使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出现了“以幼教机构为基地”的模式,其在职进修也出现了“以幼教机构为基地”的模式。幼儿园教师教育出现了整合的趋势,而其结合点正是幼教机构这个“基地”。这些国家不仅注重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之间的联系,而且注重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进修三阶段的联系。
第三,建立开放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的幼儿园教师教育要求打破单一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形成多样化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法、澳、日等发达国家大多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交给各类大学的教育、初等教育、儿童发展、早期教育、家政及家庭教育等系科。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各类办学机构能办出特色,公平竞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定位,如社区学院或短期大学(专科)和普通大学(本科)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主,而实力较强的大学则偏向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如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谓各有所长,层次分明;二是采用多系科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方式,以满足幼教机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此外,美、英等发达国家大学体系的开放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人能随时参与职前培养,获得相应的入职能力与资格。
二、以幼教机构为本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
以幼教机构为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关注幼教机构和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与幼教机构及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分不开的。幼教机构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和外部条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幼教机构的发展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幼教机构的发展需要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教机构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幼教机构为支撑和依托,幼教机构的文化、同事关系和协作氛围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以社区学院和大学为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仍然是各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幼教机构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开始提倡以幼教机构为中心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以幼教机构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参与和指导下,由幼教机构负责人和全体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幼教机构内外部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幼教机构、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幼儿教育的培训活动。园本培训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幼教机构的实际工作,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结果。它能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教机构的变革与发展,因而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目前,各国采用园本培训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挖掘园本培训的内涵,拓宽园本培训的途径。园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完全在幼教机构内进行的在职培训活动;二是指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幼教机构和幼儿教育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活动。如果只局限于第一种含义,那么园本培训就局限于幼教机构本身,变成相对封闭的培训模式。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后一种含义的园本培训,因为完全由幼教机构开展园本培训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后一种含义的园本培训内涵更深,外延更广。例如,前一种园本培训仅限于在职进修,后一种园本培训不仅包含在职进修,也包含职前培养中以幼教机构为本的培训。事实上,目前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性,加强了学生在幼教机构的见习和实习活动,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又如,日本幼儿园教师在职进修分为园内进修和园
外进修两种,这主要是根据场所来划分的。可见不仅园内进修可算作园本培训模式,园外进修的某些形式,如与其他幼儿园教师共同研究、参观其他幼儿园等,也可拓展为园本培训模式。
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园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园本培训强调以幼教机构为本的群体合作研究,它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研究的合作方式,即建立起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潜力,努力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建设一个具有内在的持续发展动力的集体。以幼教机构为单位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集体(包括在幼教机构见习和实习的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促进集体、个人和幼教机构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幼教机构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二是通过信息交换、深度交谈和讨论等方式优化组织资源,营造研究氛围;三是提供学习与研究的课题,供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每一个幼教机构都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都注重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共同理解的组织氛围,促进了教师集体、个人和幼教机构的发展。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教师和幼教机构的具体要求,从幼教机构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培训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教机构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园本培训能够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地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幼教机构自身特点和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加以安排,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能学有所得,而不再使在职进修流于形式。目前,世界各国园本培训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幼教机构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发展;二是请专家、学者到幼教机构指导研究,作科研报告:三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新任教师结成对子,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四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五是开幼儿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
三、以发展为导向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
以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关注个体教师的能力发展与学习需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离不开各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离不开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制度,离不开幼教机构和教师群体的支持,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传统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是外控的,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能的训练,其结果往往较为消极;理想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内控的,强调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即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识、感受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努力在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在提倡园本培训、强调幼教机构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重要性的同时,也主张培养反思型教师,重视以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西方国家,它以杜威1933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为理论源头,并从认知心理学、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里吸收丰富的营养,逐渐发展为新的教师教育思潮。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主张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起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主张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和处理能力。因此,培养反思型教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职前培养机构和在职进修机构的共同配合,需要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目前,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流。各国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创设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环境。研究表明,压制性、非民主、不重视共同学习与研究的环境使人缺乏反思精神,相反,重视合作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则能显著增强人的反思意识。因此,在职前培养阶段,许多国家的社区学院和大学提倡通识教育,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前教育实践,创造充满批判、反省和研究的文化氛围:在在职进修阶段,许多在职进修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园教师及理论工作者与其他教师开展合作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指向实际的学前教育活动情景。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02年6月发表的《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为了自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的报告中提出,在职前培养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充实教育环境;在在职进修阶段,要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自主进修的环境,充实幼儿园教师的园内进修和园外进修活动。2005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向文部科学大臣提交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咨询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主张。报告指出: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员应在学习一般教育科目的同时,注重获得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在职后阶段,要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及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人事交流与研讨活动。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注重在学前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创设环境和条件,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
第二,以实践为中介,培养反思型研究者。很多国家都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学前教育活动的践行者、学前教育计划的执行者和学前教育方案的实施者,而且是其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反思者。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反思型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反思学前教育过程中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以便作出更科学、更适宜的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反省学前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和道德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思型研究者的幼儿园教师还可根据自身所持有的标准衡量整个学前教育及其所处的环境,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并就教育生活对幼儿的价值进行反思。幼儿园教师作为反思型研究者是以实践为中介的,离开了学前教育实践,幼儿园教师就失去了研究和反思的对象,就不可能成为反思型研究者。因此,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阶段,都注重以学前教育实践为中介,培养学生或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其成为反思型研究者。
例如,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在2001年发表的《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培训和鼓励教师反思自身实践和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应并相应地修改和制订教学计划”,“职前培训阶段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应
该是亲自参与他人指导的教学或实习,这样,教师可以从指导教师那里不间断地得到指导和反馈信息”。可见,美国国家研究院倡导在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阶段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实践的能力。
篇2
关键词:私立幼儿园;管理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23-02
近年来我区私立幼儿园也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加之难以克服自身弱点,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我区私立幼儿园发展情况较全国发展趋势较为缓慢,突显出来的问题更为复杂。所以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主要调查呼伦贝尔盟、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等10个盟市所辖82个旗县473个苏木(乡镇)的自然情况、现有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改革情况,分析了十盟市“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管理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私立幼儿园现状与需求之间矛盾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十盟市“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设。研究调查显示:首先,我区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已趋于老龄化,跟不上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赤峰市3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占13.12%,30至35岁的占30.5%,35至40岁的占14.9%,40岁及以上的占41.49%;锡林郭勒盟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30至35岁的占7.41%,35字40岁的占18.52%,40岁及其以上的占74.07%。一线教师老龄化倾向非常严重,这部分人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但教师老龄化已明显影响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私立幼儿园的教师主要来自刚刚的应届大学生,这部分人虽然有热情但经验不足,加之对这部分人的师资待遇得不到保障,面临评职称和住房、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往往变动较大,把私立幼儿园当成跳板,导致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再次,高薪聘请的骨干教师在私立幼儿园中所占比重最小,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也存在问题,即面对私立幼儿园中幼儿在德智体美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参差不齐时,他们原有的教学实践就难以适应现实需要了。总之,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势必会影响我区私立幼儿园整体发展水准。
2.现存私立幼儿园整体规划不合理,教育教学设施匮乏。按照学前教育办学标准,幼儿人均用地面积13㎡以上,人均建筑面积8㎡,人均户外活动面积3㎡以上。目前我区幼儿园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不达标。大多数私立幼儿园都没有配齐图书馆、保健室、舞蹈室、多媒体室等教学用房,部分幼儿园的活动室根本无法开展必需的游戏、舞蹈等活动。而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时间少,材料没有保证,各种建构类游戏与玩具材料比较匮乏,幼儿的基本学习和游戏活动得不到保证。我区十盟市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存在两种极端。其一是所谓的“贵族学校”。这类私立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极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幼儿,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师资队伍专业技能较高,教学内容丰富,以盈利为目的收取高额的学费;其二为“平民学校”。这类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对象是没有城镇长住户口以及进城经商的工人和农民的子女或者是边远牧区的幼儿。目前我区大部分私立幼儿园的办学经费来自于国家帮扶、学生学费以及不稳定的社会捐助,只能维持简单的教育教学任务,很难用于幼儿园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有些私立幼儿园开办几年还是租借教室办学,没有固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场所。
3.牧区孩子入园难,导致简易或者无证非法私立园出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内蒙古边远牧区实行撤点并校后,公立幼儿园数急剧减少,私立幼儿园迅速发展。私立幼儿园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缺乏硬件投资的情况下,扩大班容量,提高收费标准,使许多牧民家庭只能望园却步,公立幼儿园成为了所有适龄儿童家长实施学前教育的唯一选择。所以多数家长在幼儿进入公立幼儿园无望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简易的私立园甚至是无证非法的幼儿园让孩子上学,或者有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呆在家里,不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直到该上小学的年龄直接就读小学一年级,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二、关于我区十盟市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管理改革的建议
1.加强我区苏木(乡镇)幼儿园建设进度。要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规范现有私立幼儿园,通过奖励、补助的办法对现有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进行规范化建设,促进这些幼儿园尽快达标。还要考虑到我区的特殊情况,结合边远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幼儿园建设整体规划。
2.保证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从稳定师资队伍建设着眼,把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选聘工作纳入教师招聘工作体系,为每个私立幼儿园选配一名具备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园长,公开招聘具有幼师专业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幼儿园任教。在此基础上把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也纳入教师职称评审,逐步建立幼儿教师工资、福利保障体系,积极推行聘用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以稳定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
3.依照立法,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地方政府要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我区私立幼儿园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我区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办园要求,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内容,合理规范私立幼儿园的办园价值取向。要对未经审批的已运作招收幼儿的私立幼儿园加强引导和管理。不少私立幼儿园缺乏“准入”规范。在有些边远牧区,办园无须审批,不论条件如何,谁都可以办幼儿园,导致自行办园现象突出,出现了一大批家庭式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不教育质量极差,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当地有关部门要对这类私立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园务管理、卫生保健、安全工作和保教质量等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项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和优良品质。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方法。在我院丹麦引进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1)共同学习法(cooperativelearning),是由戴维•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提出的一种合作学习模式,由4~5名学生构成一个异质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作业,然后每组交一个完整的作业,教师根据小组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表扬或者奖励。这种方法重视开始共同学习之前先确立要进行小组活动,重视经常性地讨论如何更好地共同学习。例如我院引进课程《环境教育学》教学中,丹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准备好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完成一个电动刷子的制作任务,并请每组的一个成员到前面演示讲解本组作品,然后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引进课程《戏剧》教学中,丹麦教师提出了“当你遇到醉酒幼儿家长接孩子离园时候会如何处理?”的问题后,请每个小组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采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本组同学的解决方法,然后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热烈、勇于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涨,发散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明显增强。
(2)小组调研法(groupinvestigation),是一种普遍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性提问、小组讨论及合理性规划等来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中,学生自由结组,每组2~6人不等。每组从全班的总课题中选择某一子课题,然后将子课题分解为几个独立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为小组报告做准备。最后每组为全班学生报告或者展示他们的成果。例如我院引进课程《环境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的考试中,两位丹麦教师提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设计、制作并阐述幼儿园模型的考试试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考试课题要求,自由分为5组,每组5人,学生将教师的课题分解为“自然幼儿园”、“现代幼儿园”、“城市幼儿园”、“乡村幼儿园”等子课题,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题又在组内分配协商,探讨运用何种教育理论去建构幼儿园?幼儿园的结构如何?需要选择什么材料去建构幼儿园?每个人负责制作什么?谁负责来作小组报告?每个人在主考教师提问过程中负责回答什么问题,等等。
二、丹麦幼儿教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是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水平。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积极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特色,深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采取基于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资讯权威者的形象,教学中采用单纯的讲授法,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而更加喜欢专业技能课程。而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要积极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以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其创造性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合作互助品质。
例如,我院在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中,教师结合学习的五大领域教学设计理论,布置相应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课前搜集材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课上分组进行模拟教学汇报,然后师生进行教育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深化了对各领域课程设计理论的理解,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模拟教学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在《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一部分课程内容由教师讲授、一部分课程内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综合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在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主要采用专业理论课程试题库中的试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试题中,既有考核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试题,也有考核学生能力的试题。但是,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考核。因此,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中,也可积极借鉴丹麦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书面报告+单独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考试前布置小组考核任务,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文献资料目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地展开合作学习;具体考核评价形式上,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合作完成项目报告,然后由一名学生汇报项目研究成果,作为小组考核成绩的评价依据;同时,教师还可以请组内每位学生回答与项目报告相关的问题,作为个人考核成绩的评价依据。
最后,教师根据小组项目报告情况与个人阐述情况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考核成绩。例如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考核中建构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微格教室小组模拟教学成绩、说课考核成绩和笔试试卷成绩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等能力的提高,课程考核由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专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落实在课程上,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任何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1]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的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幼教改革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才能培养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幼儿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1关于实践性课程体系
1.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本文中,实践主要指的是在高师教育中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建构实践知识,增强实践智慧,从而更快地适应教师职业这一角色并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据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提出,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2]我国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质和量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3]
1.3“实践性课程”是指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教育实践,旨在增长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发展实践智慧、形成实践能力,促进高师学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的综合。教育实践性课程是体现高师师范特色的课程之一,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各门学科的课程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观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课外教学技能训练、各种社会活动等等,它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2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探讨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当前一线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然而学前教育专科发展时间短,课程设置处于转型阶段和探索时期,课程设置经常在幼师和高师本科的之间摇摆,缺乏统整性和独特性,没有形成符合该培养层次的特有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存在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而且至今未形成适合该培养层次需要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不系统、不深入,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内容上都在调整和不断完善之中[4]。
为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应对整个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围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必需,技能求实”[5],在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重新诠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根据学前教育这一行业人才的需求,建构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落实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在实践课程建构设计过程中,既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逻辑严密性,又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如何通过实践课程的改革培养合格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幼儿师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体现高职“全程实践”和“全方位实践”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有的职业技能训练环节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学前教育实践性课程进行了一些实践性改革。
2.1课程实践:结合具体课程,有不定期的教育见习。学生从一年级开始通过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积累职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2见习实习:在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每个学期组织1周集中见习,教育见习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安排,第一学年是保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感受教学环境,主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第二学年有两周的教育见习;上下学期各一次,一二年级主要是到见习基地幼儿园见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全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同时,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均安排校内实训,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另外,每个假期安排幼儿园的调查和实践,完成实践报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幼教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职业角色或准职业角色的历练中。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形成以后期实习和顶岗为主,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当然,各种实践环节应依据学科的序列与专业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并贯穿始终。
2.3课外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中校内实践主要有:a.统一组织舞蹈基本功晨练; b.专题晚自习(练——书写、手工、绘画等;讲——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唱——视唱、歌唱;舞——舞蹈基本功练习、节目排演等)。c.课外练琴,包括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器乐练习。d.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团小组活动。包括舞蹈队、器乐队、礼仪队、声乐队等。e.专业技能竞赛。包括 艺术竞赛(弹琴、唱歌、跳舞、形体服装、画画等)、讲故事竞赛、诗歌朗诵竞赛、游戏设计比赛、课件制作竞赛、幼儿玩教具制作竞赛、童装设计竞赛、宿舍环境创设竞赛等。f.专题演出活动。每学年上学期组织“庆国庆,迎新生”演出、“毕业班汇报”演出、 “辞旧迎新”演出;下学期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庆六·一”活动和“欢送毕业生”演出。
校内实践主要有:a.参与幼儿园各种活动。包括节庆日活动、环境创设活动、玩教具制作活动、科技活动、游戏活动、保育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等;b.义务到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和监区帮教演出; c.积极配合参与社区各项文艺活动。
2.4市场需求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首先要考虑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符合度,以此提高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做到以市场化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带动课程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其次要进行规范化的人才素质需求分析,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态势和现代幼教职业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校本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市场需求不多、对就业作用不大的课程应坚决取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学生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实行“按需分流,方向选择”。前期趋同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学习及深造打下基础,后期分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2.5技能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着眼点: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幼儿园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地域性,根据当地幼教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技能分析,开设特色专业技能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个性。根据我们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90%的来自山区农村50%左右的学生是少数民族,为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学生专业技能突出“三能八会”
“三能”:
(1)“能设计组织幼儿活动”。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的办学实际组织幼儿的文艺、体育、游戏、科技、故事会等教育教学活动。
(2)“能创编幼儿舞蹈”。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舞蹈特点,结合不同民族的风格创编幼儿舞蹈。
(3)“能创设幼儿园环境”。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实际,结合地方文化和美学要求,对幼儿活动的环境进行局部或全面创设。
“八会”:
(1)“会朗诵儿歌”。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儿歌,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及恰当表情给予朗诵。我们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90%的来自山区农村50%左右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说普通话时地方音很重,为此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小皮球”“城门城门有多高”等儿歌让学生练习。
(2)“会讲儿童故事”。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故事,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恰当的表情、生动活泼地讲述故事。
(3)“会唱幼儿歌曲”。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歌曲,并能准确、优美地演唱幼儿歌曲。
(4)“会跳儿童舞蹈”。 即能选择并创编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儿童舞蹈,能进行示范并指导幼儿表演舞蹈。
(5)“会制作幼儿玩教具”。即根据幼儿教学和游戏的需要,制作相关的玩具和教具。
(6)“会弹一手好琴”。即会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伴奏和弹奏幼儿歌曲。
(7)“会画一手好画”。即会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绘画、教学绘图和手工制品、环境的美化。
(8)“会写一笔好字”。即会用毛笔、硬笔、粉笔等书写工具规范地写好汉字。
实践证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使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第2版88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8第一版第207页
[3]吴杰.《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第一版第5-6页
篇5
近日,重庆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针对大学生创业、小微企业如何获得足够资源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这是一举两得。而在化解微企融资难问题上,重庆今年力争为微企贷款50亿元。
聂刚介绍,重庆不仅鼓励应届毕业生和往届生创办微企,还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纳入了微企申办范围。并在全市各高校设立了微企创业指导站,北碚、铜梁、荣昌等地高校还开辟了在校大学生创业园。
同时,重庆市还允许创业者利用自有住房从事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开发、广告策划等行业,经营面积也不再限制在40平方米以上。对电子商务等经营场所无特定要求的行业,以前只能设立一家企业的场地,现在可设立多家微企。
今后,小微企业贷款甚至有望实现无抵押担保贷款。
物流业洗牌趋势加速
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如果从引进概念的1978年算起,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基本同步。经过30年的探索,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实践,已经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物流业出现了以下几大趋势:一、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二、物流企业规模化与个性化的趋势;三、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四、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五、物流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由于上述几方面的挤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在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主营业务“要价”很难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主体重组“洗牌”的趋势将会加速。
幼儿教育周边产业钱景大
2010年下半年,幼儿园学位紧张、费用昂贵等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尽管政策层面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有提高,并且婴童产业也被资本市场所关注,但是近年来针对幼儿园的VC/PE投资却算不得热情高涨。但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幼儿教育领域仍然是一片值得挖掘的金矿,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以及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都可能蕴含着投资潜力。
首先,幼儿才艺启蒙培训,包括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等。目前城市家庭的儿童多少都会接受一些文体类专长的学习培训,特别是随着初高中择校需求的产生,文体特长通常可以成为择校的砝码,为了在相应的时间点获得能够取得特长生资格的级别,这些孩子需要尽早开始文体特长的学习。因此幼儿的才艺启蒙培训具有较大的需求市场。
其次,幼儿园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信息化、互联网化原本就是各个行业的普遍发展趋势,对于幼教领域,目前电信运营商都有针对学校以及幼儿园的一些信息服务类业务,但是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我们认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针对幼儿保育安全的视频监控服务,目前已经在一些幼儿园使用,家长以及园方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监控幼儿在园内的情况。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相关针对幼教领域的服务和产品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再次,专业幼师培训。根据各地的三年行动规划,未来新增的幼儿园及园位对师资力量提出了较大的需求,新增的幼儿教师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为改善教育质量,现有的幼儿教师也需要一定的进修和提高。清科研究中心认为,职业培训机构以及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对幼师培训专业的投入力度会增强,专门进行幼师培训的机构也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些领域创造的投资价值也值得关注。
一年交易6万亿 电商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昨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6万亿元、同比增长33%。从统计数据来看,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方式,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350万人。中国网络购物热度不减,2011年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56%。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2011年B2C(商户对用户)市场呈现几大行业特征,一方面电商与社会化媒体的合作加强;另一方面,电商规范化趋势加强,网络零售企业的竞争将从产品转移到服务上,仓储、物流、售后服务体系等基础建设将决定企业的发展状况;此外,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将传统渠道的触角向线上延伸,自建或收购网购平台。”
对于不少网购达人而言,网购习惯已经从开始的尝鲜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人、同比增长28.5%。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网店的发展也对电商行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011年达1620万家,同比增长24.6%。
在电子商务网站的区域分布上,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在行业分布上,排在前五名的依次为服装鞋帽、纺织化纤、数码家电、农林畜牧、机械设备。此外,我国团购网站的企业数量走势呈“倒U”形。上半年团购网站数量持续上升,但自7月份开始下滑。2011年末团购网站的数量为3909家,与2011年初的2630家相比,增长并不明显。
游乐园、儿童服饰正成为投资“香饽饽”
以2008年中国的生育高峰为例,由生育高峰导致的儿童产业消费旺季会整整持续6年。这意味着在儿童学龄前的0~6岁,也是儿童消费的区间。
专家指出,在国内市场的众多行业中,儿童消费市场又尤为独树一帜。目前,中国已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期。据统计,现在中国0~6岁的儿童约有近4亿人。同时,每年新生儿出生率保持在15%左右的比率增加,即每年大约增加2万~3万新生儿童。
目前招商市场最受关注的两个细分行业就是儿童服饰市场和儿童亲子游乐园市场,未来它们将迎来更大发展。
中国的儿童消费市场是仅次于美国的全世界第二大市场,加之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对于家庭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都格外看重,由此催生的消费市场几乎难以估量。
据悉,儿童服饰2011年行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1400亿元,并且以每年超过两位数的规模在高速增长。
目前,各大企业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如2011年末,报喜鸟服饰有限公司旗下比路特(BIG ROOSTER,中文翻译“大公鸡”)品牌正式宣布推出童装系列,填补了报喜鸟服饰长期以来在童装服饰市场的空白。
目前,中国童装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机遇期,消费者需求逐步走向多元化、差异化、品牌化,新生儿童增长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使市场空间不断增大。
除此之外,儿童室内亲子游乐园的发展也成为了儿童消费市场的另一匹“黑马”。
一位拥有连锁儿童亲子游乐园品牌的业内人士称,目前一家室内亲子游乐园的投资在30万元左右,而投资回报期最短可以在一年内完成,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的市场都出现了儿童的娱乐空间严重不足,而儿童室内亲子游乐园相比户外大型游乐园,安全性较强,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寒冬或者酷暑都可以玩耍。在孩子玩耍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借此进行社交。
不过,业内人士也透露,儿童亲子游乐园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五六年前,曾经有一批亲子游乐园迅速发展又迅速灭亡。究其原因,是经营者简单地认为只需要有娱乐产品摆在那里即可,几乎没有提供特色服务和管理。后来随着行业发展,亲子游乐园引入了公司化管理的理念,比如提供袜套、随时消毒、进行24小时监控、提倡会员制度等,这些细微的服务细节反映了行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篇6
作为幼儿园的园长在园本教研中应扮演好哪些角色,才能不断增进园本教研的磁力、唤醒教师的园本教研意识、引导教师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一、理论的先行者
如何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锻炼教师的学习毅力、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如何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学习、反思及协同工作,使他们乐于工作、乐于创造,在重视个人发展的同时加快幼儿园发展,使幼儿园成为—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化组织,这些都是每一位幼儿园园长应该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从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来看,开展“园本教研”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性在于:园长重视园本教研并带领教师尽快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能充分认识到“教师是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园本教研研究的内涵是指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把追求这种研究能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除此以外,园长还应全面认识园本教研的意义:通过园本教研,不断去建构和完善属于教师自己的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去反思自己的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学会研究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总之,园长是从观念到行为的先行者,不仅要先于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目要将其传播给教师,并影响教师的工作。
二、方向的引领者
园长是园本教研的导向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必须具有统领全局、把握方向、确保园本教研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能力。为此,园长必须具有专业的意识和专业的头脑,要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了解国内外幼教改革发展的方向、动态、信息,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筛选信息,决定研究方向,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园长应注意在政策上把握和学习有关幼儿园法律法规及文件,加深理解,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使园本教研立足于理论基础之上。如认真领会新《纲要》精神,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座谈,不断撰写心得体会等,真正让新《纲要》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园长应不断在专业上提升自己,多读书、广读书,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了解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动向;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幼教理论和国内外幼教发展趋势,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去带领教师进行园本教研。最后,园长还应充分聆听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在园本教研内容和形式的选择等方面,集思广益,多听意见,虚心向同事学习,注意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这对园长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学识能力的提升既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园长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三、过程的组织者
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者,园长要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园本教研真正研出实效,首先就要让教师达成共识:唯有不断研究,不断更新,才能急流勇进,实现从“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当然,意识的形成不一蹴而就要逐步认识和接纳。所以,园长的率先示范和有效组织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园本教研中,园长组织得当就能有效感染教师群体,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研意识,提高园本教研实效。
(一)帮助教师树立教研意识
如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已经十分忙碌和繁重了,有的教师忙于幼儿一日活动组织,常常为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而进行教研。为了不让园本教研走过场,真正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园本教研中来,园长必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确立新的教研观,使教师明确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
为了改变以往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自发或散漫状态,保障教研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工作质量,制定并完善教研工作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了《曹甸中心幼儿园教研学习制度》《曹甸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和《曹甸中心幼儿园教师奖励实施办法》等,并将教科研活动开展的实效与教研组、教师的考评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引导教师重视教研的过程和实效。
(三)搭建平台
为了让教师有时间参与教学研究,园长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设各种平台,让教师可进行探讨、研究,如可利用“每周专题研讨日”、“一课多研活动”和“随机研讨”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有效为园本教研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为教师参加园本教研,提升专业水平搭建平台。
(四)经费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幼儿园应有适当的经费用于园本教研上。近年来,我园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加大了对教职工研究成果奖励的力度,对教师的课题研究给予了经费补助,并对教师的获奖论文和教育教学竞赛给予奖励。
四、现场的指导者
幼儿园的园长要明确园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并努力从这三个方面对园本教研进行指导。我们知道: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所以,园长应督促教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因为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的—个重要途径,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如今,我园已经形成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的制度,教师能主动分析、评价每一个活动,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全面开放自己,共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我园坚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核心,鼓励教师自主组成课题组和老带新结对子的活动,精心打造教研共同体,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互相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团队关系;促进教师在协作中贡献力量,共同成长,在同伴互助的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效率,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支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园长还邀请了专家、教研员来园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上台演练等活动,在与专家和教研员进行的平等对话中,教师们转变了观念,业务素养得到提升。
五、一线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园长,由于事务琐碎、繁忙,很容易脱离第一线的教研工作。为了使自己不成为园本教研工作的“瞎子”、“聋子”和旁观者,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
虽说园长是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但在园本教研中,园长和教师一样都是教研的主体,把自己当成研究群体中的一员,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加研讨,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做园本教研工作的实践者。
园长应尽量挤出时间参与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和重大教研活动,认真翻阅开展教研和教学活动的资料,积极给教研组提出建议,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日常教研活动,深入班级了解教研的实际情况、教师的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始终保持与教育改革发展同步。
(二)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任园长以来,无论有多忙,我都坚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如承担市级研究课题《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研究》并已顺利结题,积极参加省级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制定实验方案,观摩实验班教学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等。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了解了专业发展动向,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时在教研活动中,我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坚持到班级任教、听课
篇7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结构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是指3-6岁儿童家庭为满足幼儿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教育需求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有学者根据教育支出所涵盖的范围,将家庭的教育消费支出分为基本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教育支出①。本研究显示,城市3-6岁儿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结构主要由园内消费和园外消费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园内消费包括基本教育支出(含保教费、学习用品费和伙食费)和选择性教育支出(含捐资助学费和幼儿参加园内兴趣班等“其他费用”)。园外消费为“扩展性教育支出”,主要包括为孩子购买玩具、图书、音像制品以及在园外上兴趣班、请家教的费用。园内消费与园外扩展性教育消费之和构成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家庭支付的幼儿园费用平均为993.73元/月,园外扩展性教育消费均值为461.19元/月,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为1454.92元/月。园内消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为68.3%,园外消费占31.7%,表明幼儿园费用支出是家庭学前教育消费的主要方面。在园内费用支出中,保教费所占比例最大,以“幼儿园费用”进行计算,保教费所占比例为54.3%。本次调查中有41.2%的家庭园内消费包含选择性教育支出,支出均值之和为476.37元/月,费用超过基本教育支出的一半。有园外消费的家庭比例高达73.8%,其中71.4%的家庭每月平均消费127.34元用于购买玩具、图书和音像制品,41.9%的家庭每月平均支出园外兴趣班、家教费用333.85元。由表1中的标准差得知,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保教费”和“捐资助学费”方面。进一步分析家庭的保教费支出发现,69%的家庭费用支出均值在455元/月以下,10%的高费用支出家庭保教费达到900-5700元/月,但仅有2%的家庭保教费在1500元/月以上。具体分析高保教费支出家庭子女所在的幼儿园类型显示,48.4%的家庭子女就读于民办园,24.7%的家庭子女在教办园,22.4%的家庭子女在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在捐资助学费方面,73.1%的家庭此项支出为280元/月以下,10%高捐资助学费支出家庭的此项费用达到650-8000元/月,但仅有1%的家庭其捐资助学费在1000元/月以上。在这10%的高捐资助学费支出家庭中,有58.4%的家庭子女就读于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家庭占31.5%。方差分析显示,民办园家庭的保教费用和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家庭的捐资助学费支出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可以说,“入园贵”主要贵在民办园的保教费用和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园的捐资助学费用。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
中国国家统计局通过住户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以本次调查中样本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情况来看,一年中10个月的园内消费支出约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12个月的园外扩展教育消费支出约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总体而言,城市3-6岁儿童家庭的学前教育总消费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1%。家庭的收入情况不同,其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也存在差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至8500元之间,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62万元和3.73万元之间。②以此为依据,本研究将样本家庭按收入阶层划分为,贫困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低收入家庭:月收入3000-5000元,中等收入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高收入家庭:月收入10000元以上。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情况如下表从表2明显可以明显看出,家庭的园内消费和园外消费支出均随着收入阶层的提升而增大,但是家庭的支出负担却随着收入阶层的提升而减小,即家庭收入越低,其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越重。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平均为888.41元/月,高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平均为2583.7元/月,后者约是前者的3倍。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约为34.67%,即家庭将1/3的收入用于子女的学前教育;而高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约占家庭收入的18.17%。面对当前的园内消费支出情况,分别有66.4%和49.6%的贫困、低收入家庭认为是在勉强承担,9.1%的贫困家庭和3%的低收入家庭认为承受不了、难以应付。而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中认为完全能承担的比例达到60.5%、75.2%,勉强承担的家庭分别占36.3%和20.1%。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民间游戏;体育游戏;价值;改编 ;创编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田埂边玩、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虽然和小伙伴们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皱裂了,但我们的身体却是健健康康的。可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而那些儿时的民间游戏早已被电脑、游戏机、电视机等现代电子产品所替代,很少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但是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是很重的,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不可能融入社会、参与竞争的。那么把我们儿时玩耍的一些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活动中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做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目前,关于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的理论依据,在十六大报告指出:“民间精神是一个民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间精神是时展的永恒主题”。民间精神是游戏的精髓,将游戏的精髓渗透到幼儿体育游戏中,为幼儿生理、心理得到良好的发挥并得到良好的发展。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倡导民间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挥少数民间地区的优势,开发民间体育资源,做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着博大的知识容量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是我们中华民间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它不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形成独特多样,是我国社会和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民间游戏是我们当今需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家长教育观念的改进,幼儿手中的玩具逐渐被一些高档昂贵的电子产品所替代,孩子的空闲时间也被各种兴趣班所占用,民间游戏发展到今天却突然已经黯然失色,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长时间玩这些玩具,幼儿的生活会离自然越来越远,使幼儿与自然失去了和谐,正是由于目前的情况,我们有责任让这些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游戏,重新走进孩子的生活,接受民间游戏的熏陶,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充分的满足幼儿好玩的天性,民间游戏可以就地取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能让幼儿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合作、团结等集体意识,增强锻炼幼儿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和集体责任感。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性,本研究关注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将原有的民间游戏进行了收集、整理、筛选,并贯彻现代化的新理念,将民间游戏进行了改编,增强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发挥民间游戏特有的价值,促使民间游戏能更好的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民间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欠缺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幼儿的快乐为前提,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大力的将民间游戏推广到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收集幼儿园中现有的民间游戏,将其进行收集,并整理,加入新的创新元素,修正充实,改编、创编出适合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民间游戏,并能有目的的与教材有机结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目前的研究主要从下面两方面进行研究
(1)首先从研究的视觉来分析研究:很多研究对民间游戏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改编民间游戏应注意的问题,但是却并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例如常青云老师 在2010年第7期的《浅谈幼儿园运用民间游戏的实践与探讨》。
(2)其次从研究方法来分析,现有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通过调查法和实验法来进行研究的,也有部分采用观察法,而后者往往缺乏对民间游戏的深入了解。
2.现在关于民间游戏的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比如在对民间游戏如何合理科学的将其引入幼儿园这块的研究就很少,还有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的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对幼儿体能发展的需要研究也很少,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的研究人员专门为0~6岁的婴幼儿收集了一系列的“游戏清单”,但国内少有研究者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专门的玩具。
(二)发展趋势
1.农村保持现状的趋势
民间游戏在农村的流传还较为广泛,虽然对玩法还较为熟悉,但还缺少创新性。
2.回归主流的趋势
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民间游戏面临频频可危的现状,为保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被流传,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民间游戏的推广力度,丰富民间游戏的玩法。
3.高科技替代的趋势
现在的玩具多数是现代高科技的产品,少自制的玩具,应加强对幼儿动手制作玩具的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一)目前我国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
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幼儿体育活动也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呈现的,只是在内容上侧重的是对幼儿肢体生长发育、肢体动作协调力的发展,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体育活动是幼儿健康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1)管理制度: 幼儿园管理者没有从长远发展角度规划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发展方向,更没有帮助幼儿教师树立并强化体育活动观念,从而导致从制度上没有对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常规活动进行约束、监督和检查,更没有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有序规范、保质保量的开展。
(2)安全隐患:安全是幼儿园得以支撑的重中之重。体育锻炼对幼儿来说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现在的孩子对家庭来说是宝贝,是不允许有小小的跌损,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一旦有个磕磕碰碰,就极易导致家长对老师指指点点、投诉、甚至动手,这一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乐,所以就导致老师为了避免出现没必要的麻烦,干脆和孩子群居教室,一天不出门,即使出来了,也是不允许动这个玩那个的,这样的话,到哪里去谈幼儿体育锻炼。
(3)活动时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从调查来看,部分幼儿园总体上能较好地执行这一规定,基本能满足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但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不足1小时,这一小时时间还包括孩子们穿衣、喝水、大小便、上下楼的时间,能留给孩子们真正活动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4)活动形式:从一定程度上说,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很丰富的,应该有体育课、户外活动、早操和运动会、亲子活动等,但是这些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的。据调查,很大部分幼儿园是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没有开展体育课,甚至没有早操,所以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主义通过户外活动来完成,而户外活动过程又表现为器械不足、场地限制、形式自由,以“空手道”的“放羊”式为主义组织形式,所以就出现非专业的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和组织幼儿游戏,这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不科学的,甚至还会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从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5)家长认识: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长的素质也随着知识结构的改变而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还是有部分家长忽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得学知识、识字、算数。欣慰的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但同时绝对不允许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这表明家长不清楚应该如何引导与培养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以及如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由此发现,在制度管理上还不能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支持和保障,种种原因导致教师对组织幼儿参与活动应付了事、畏首畏尾;部分家长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不重视在、态度不端正;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知识匮乏;幼儿园得场地、器材存在不足和缺陷等等,都是影响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幼儿体育活动发展现状的体现。
(二)当前(传统)民间游戏的现状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民间游戏历史悠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它给人们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不仅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管理。说到民间游戏,有一定年龄的人都会津津乐道,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跳皮筋、抓沙包、做迷藏、跳房子、抽陀螺、老鹰捉小鸡……这些游戏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他们难忘的童年时光,镌刻进他们难忘的童年记忆,成为他们漫长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又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这样的民间游戏正在慢慢消逝,需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1)昨日的“玩童”与今日的“乖孩子”。曾经的那些过去,经济不够发达,信息技术落后,没有电视,更没有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但是孩子们的生活却好像没有多少遗憾,而是充满快乐。无论城市还是山区农村的孩子,只要是食物能果腹,他们就有无穷的游戏劲头。那时候的孩子们,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个个都爱玩,个个都会玩,即使每天都玩同样的游戏,每天却都有不一样的玩法。
可是,在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街道,都不见孩子们的身影,更听不到孩子们的欢呼和歌谣。孩子们好像不爱玩了、不会玩了。曾经在一所小学进行过“十大经典传统游戏”的调查,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没有玩过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跳橡皮筋、抓沙包、五步猫、砸方块等这些经典游戏,甚至有25%的学生都不知道“丢手绢”是怎么玩的。
现在的孩子变得“乖”了,在幼儿园,孩子被要求要安静、要听话、说话要举手、走路要轻轻的。做个好孩子。很少的自由活动,很少户外活动,即使有也在老师的严格监控下。除此之外,当然还要有几个业余特长班要上,要练琴、学英语、学画画;若有时间,他们的娱乐是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拼图、积木等。
(2)伴随城市的扩大,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孩子数量锐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孩子的活动空间受限;由于安全的考虑,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的游戏限制越来越多;现代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吸引了儿童大部分的注意力;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下移,导致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偏移,重学不重玩,学玩分离;成人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短。民间游戏正在消逝……
伴随着民间游戏的消失还会有什么呢?―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重拾民间游戏,尊重孩子游戏的愿望和权力,就是尊重孩子,就是重塑今天健康而幸福的一代人。所以,关注孩子们的游戏,关注民间游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三)在体育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的价值分析
1.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特别是运用于幼儿体育活动游戏中,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动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练习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果让幼儿机械地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动作,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由于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趣味性,因此能引起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加游戏,幼儿在整个体育游戏活动中,情绪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也即在反复练习,使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视野,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大多数幼儿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或儿歌,朗朗上口;动作简单,幼儿非常喜欢。
3.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易懂易学,种类丰富多彩,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幼儿玩起来竞争激烈,趣味盎然,其乐无穷;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竞争、守规则伴随游戏始终。在体育活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不断地更换角色,游戏伙伴中会自然产生“头儿”,这些“头儿”也会很自然被淘汰,这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教育幼儿平等待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克服娇气、任性的不良习惯。
4.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发展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与伙伴交往的艺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有的游戏规则性强,不守规定无法进行,每个幼儿必须控制自己守规则,否则,就不受伙伴的欢迎,就无交流交往。因此,幼儿都会控制自己守规则,从而得到交往的伙伴,进行愉快的游戏;同时,在争论输赢的纠纷中,幼儿还得到了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5.有益于“勤俭办园”
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具有简便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易于开展。游戏中使用的玩具材料十分简单、廉价,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或自然材料,如:杏核、桃核、鹅卵石、布头等,甚至好多玩具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己制作。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锻炼了幼儿动手能力。
(四)探讨:如何将民间游戏与幼儿体育活动的有效结合
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民间文化财富,积累了这些让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民间游戏。我们将利用我们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让民间游戏在这里大放异彩!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推广民间游戏,需要进行广泛的搜集整理和改编,使其更适宜今天的孩子。还需要一系列措施为开展民间游戏创造条件,并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把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体育活动中。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
(1)收集民间游戏。要开展民间游戏首先就要去收集,开始我园教师掌握的民间游戏不多,适用于幼儿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更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教师学习会上,教师们自己回忆儿时玩过的民间游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其次,教师们走出园门,向幼儿家长、同学、邻居和朋友请教。一时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内容丰富了,我们通过实践、分类汇编,根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民间体育游戏、翻花游戏、益智游戏、手影游戏和其它娱乐性游戏,现已作为资料保存。
(2)民间游戏的整理。民间游戏流传民间,必然受到人们文化素养、社会环境、地域条件及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加之民间游戏流传过程中,有的渗透了游戏者的感彩,有的已改头换
面,还有的随时代的变迁,其内容已陈旧。这样,不加整理地照搬游戏,显然是不行的。在整理游戏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幼儿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收集到每一则民间游戏,对其内容、情节、规则及所相配儿歌、童谣都进行分析、改编,有的赋予新的内容、含义,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相适应。
2.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年龄不同,要选择与之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幼儿民间游戏。中、大班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较好,具备了各种活动的能力,他们能自如地单脚跳、双脚跳、跨跳、躲闪、快跑等,动作灵活、反应快、平衡性好、手眼协调。因此为他们选择一些动作难度稍大,规则较严格的民间游戏做,此外,中、大班的幼儿较小班记忆力好、想象丰富,“猜猜谁过去了”在大班可以让六、七个孩子一起玩,他们能同时记住五、六个形象的顺序,想象出各种有趣的扮演动作。“拍手歌”、“翻花绳”等游戏均对培养幼儿思维流畅性及独创性有促进作用。
小班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明显不如中、大班幼儿,因此,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应选择一些技能简单、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游戏,如“指鼻子”、“木头人”、“猜红花”、“找五星”等民间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锻炼幼儿手口一致协调地、有节奏地唱歌数数,增强小肌肉的灵活性,发展平衡、下蹲等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团结守纪、学习自我控制的良好品质。
(2)将民间游戏活动运用于体育活动并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在现阶段幼儿园课程如此繁多的情况下,要把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体育活动中,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第一,把幼儿民间游戏安排在学期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相关体育活动中并落实;第二,提供充足的条件保证民间游戏在体育活动中展开;第三,创设专门的区域,引导鼓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第四,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由于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在组织游戏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注意在活动内容上要动静交替,在环节上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时间。户外体育活动时,让幼儿玩“跳牛筋”、“老狼老狼几点”、“荷花荷花几月开”、“打宝”、“石榴花儿遍地开”等活动性强的游戏;除此外可以将民间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中,如晨间活动、餐前饭后及离园活动等,幼儿玩些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这样,不仅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同时很重要的是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使幼儿得到充分地自由和发展,做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3)加强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指导,使民间游戏不断丰富和深化。游戏水平的高低、幼儿兴趣的大小,关键在于教师合理指导。作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会观察、要面向全体,以大伙伴的身份往来孩子中间。在教育过程,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一旦孩子发生纠纷,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帮助他们学会一些解决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在导向上注意向创造性靠拢,鼓励幼儿不怕失败,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而受到抗挫折教育。使幼儿在体育活动游戏中不仅是身体得到了发展,而且帮助了幼儿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接受自身价值的积极情感态度。
(4)对民间游戏改编。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玩法也就不同,对于孩子的发展要求也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些游戏,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糟粕的东西,所有野需要舍弃;同时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体育活动,使两者有效地结合。这都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民间游戏进行一些改编,使其完善能适合现今的幼儿,并体现两者的结合发展价值。
应遵从的改编原则:第一,有意义、有价值;第二,有趣味性、活动性强,符合体育活动特征;第三,符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和能力,满足幼儿需求。
如何改编:第一,改变民间游戏玩具和材料;第二,改变游戏活动场地的布置;第三,改变玩法;第四,改变规则;第五,改变游戏童谣。
改编民间游戏使民间游戏的内容及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并充分满足幼儿各年龄段的需要,在保持民间游戏特有的游戏风格基础上,将民间游戏进行改编。
(5)对民间游戏中的“跳房子”进行了改编。我们根据整理的民间游戏中的“跳房子”进行了改编,保留了跳房子基本的游戏风格,对跳格子的道具及玩法进行了创新,将跳房子中传统的方格子改为了两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并且在圈内加入幼儿生活中的星星、月亮、白云、太阳等有趣的图案,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走到星星上就要跳着走,跳到月亮上的时候就要做一个睡觉的姿势,在其他的图案上的时候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如奥特曼、飞天小女警等角色扮演,在游戏道具的选择上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瓶盖,也可以选择小石头片,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整个游戏中丰富了游戏的玩法,增加的游戏的趣味性。
因改编的游戏是在圈内进行的,因此这个游戏的名称我们将其称为“跳圈圈”,游戏中加入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能充分的满足幼儿好模仿的特点,这个游戏的形式多样,有跑有跳,有休息,动静结合,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能够考验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发展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6)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将民间游戏进行创编。民间游戏简单、易学,不受时间的限制,我们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创编,在创编中考虑幼儿年龄发展的需要及幼儿好玩、好动、好模仿的特性,创编了民间游戏跑叮叮儿。
具体的游戏玩法:用黑白配的方式选出一个领头人,领头人带着大家在指定的圈圈中跑,跑的时候可以做许多不同的动作(比如学飞机飞啊飞,学小兔跳啊跳)跟随者必须做成一致的,在做到游戏的中间时,领头人就发出指令叫小猪,小猪,蹲下去,其他人就要跟着做,也可以变成奥特曼打小怪兽,被打的那个人就要倒下去,最后奥特曼累了,需要休息了,游戏结束。
跑叮叮儿是一个集体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好玩的特性,并且游戏简单、易学,并且玩法的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及娱乐性,在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集中注意力,能够锻炼幼儿思维,并且在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随时的在跑动变化,能锻炼到幼儿的身体,这个游戏是需要同伴的合作才能完成的,同样能够锻炼到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搜集资料,了解民间游戏的相关知识,并且分析了当今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和造成民间游戏衰落现状主要是由于幼儿园管理模式、幼儿活动形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各种高档玩具的替代等原因,总结了适合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应用的民间游戏,积极到幼儿园观察调查幼儿民间游戏的应用情况,并将收集的民间游戏进行筛选、整理,进行了改编及创编,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体现了幼儿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之间的发展价值。
在对民间游戏的研究中,对前人文献的研究借鉴的还较少,该论文的理论研究相对还较少,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民间游戏这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他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幼儿的智力,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我们还需对相关的研究多做分析,更加充分的整理民间游戏,在体育游戏中发挥民间游戏的优越性,让民间游戏能更好的在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幼儿体育活动与民间游戏两者有效地结合。
通过对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运用的探讨研究我们在对论文的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寻找问题,思考研究的对策,才会将研究做到最好,民间游戏是幼儿童年的一个精彩的部分,是不可缺失的记忆,我们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应用和发展民间游戏,点亮幼儿的童年,给幼儿一个精彩可贵的游戏世界,丰富多彩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梅晔.在传承中创新――浅谈幼儿民间游戏的创新策略.教育学法新探
[3]宋晓敏.儿童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综述.师苑文谭
[4]罗红辉.民间体育游戏运用与指导策略与指导策略.当代教育坛
[5]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做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5(05)
[6]丁聪.民间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安康家园,2010.(04)
[7]李善丽.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02)
[8]常云青.浅谈幼儿园中运用民间游戏的事件与探究.学园,2010(07)
[9]谢娟.打开幼儿健康之门的好钥匙----“民间游戏”.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10]于露.散落的明珠-民间游戏.育儿新知
[11]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调查与研究,2005
[12]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教材.
篇9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14-03
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政府的主导者角色。因此,合理的公共财政支持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当前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改革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随着学前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后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必将会有较快增长,因此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体系的理论探索极为必要和迫切。世界各国依据本国国情,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方面业已形成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汲取国外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改革的有益因素,也必将裨益于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改革。
一、国外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基本经验
作为教育的起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事业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在1999年,OECD会议报告就把学前教育看作“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1]为了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依据本国的传统和现实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共财政投入模式和改革路径。
(一)强有力的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公益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社会公共事业,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特别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支,以此保障联邦政府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稳定。此外,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通过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规定,联邦政府拨款1150亿美元来补助教育发展,其中50亿美元专门用于发展学前教育。[2]根据2003年的相关数据显示,OECD国家和欧洲19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0.5%。[3]即便是欧盟国家当中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的国家,2005年德国的学前教育公共经费仍高达109亿欧元,约占GDP的0.53%。
(二)以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中央政府扶持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
世界多数国家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主要由地方政府筹措。这一制度虽然确保了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因地制宜,但却忽视了各地方存在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因而影响区域间学前教育水平的平衡性。为了化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有些国家通过制定专项计划的方式来扶植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消除地区间的差距。美国就设立多样的学前教育计划支持地方政府来申请,仅美国政府的生态化干预项目就包括早期提点计划、成人计划及婴儿健康与发展计划等丰富的内容。[4]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学前教育以综合发展型为主要模式,以提供价廉物美的学前教育产品为主。[5]考虑到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印度政府重点关注多数国民的基本需要,并没有把钱用于建设少数高水平的幼儿园,而是让私立幼儿园来满足部分国民更高的教育要求。
(三)系统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和管理体制
1. 在财政经费的投向方面,侧重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同儿童群体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差距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今后的发展差距。有鉴于此,多数国家都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发展。早在1944年,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巴特勒教育法》,其中就明确规定要“向贫困儿童提供衣着,必要时可为儿童提供膳宿,为缺陷儿童提供特殊教育”。[6]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等方式,确保弱势群体幼儿也能得到适当的学前教育服务。
2. 在公共财政的使用方面,重视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改善。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室前面的那个人。美国政府在教育改革别重视教师,包括幼儿教师的待遇。为了解决过去幼儿教师待遇偏低导致的流失率高的问题,英国政府也利用公共财政建立起幼儿教师最低工资制度。正是发达国家在发展学前教育中优先重视幼儿教师的待遇提升,才使得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其他方面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 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经费管理方面,建立高效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也直接影响投入对象的发展状况。在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直接统筹方面,美国政府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探索。美国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总统早期学习委员会,由总统直接领导,以此来保障经费的使用效率。
(四)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供给分担体制
公共财政应该占学前教育经费多大的比例,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纵观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来说有以下特点值得思考:
1. 确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经费投入体系。仅2005年通过的《儿童保育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就因此获得高达23亿美元的财政拨款用于发展学前教育。[7]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用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为68.4亿元,[8]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我国还没有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2. 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产品如何满足国民的需要是世界性的普遍难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正规化的学前教育机构都很难提供足够的学前教育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国家通过多样化的办园方式来鼓励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弥补公立幼儿园的数量不足。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发达国家一般还有大量的家庭日托机构和开放幼儿园。
3. 公共财政引导家庭参与的机制。世界各国政府在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也在规范家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英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开设“父母教育班”提高家庭抚育幼儿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通过立法规定“家长和地方政府在保育幼儿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日本开设专门的“函授课程”,培训家长教育儿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国外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变单纯的投入为引导,支持合理供给分担制度的建立,是现实而且可行的模式选择。
二、国外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模式的现实启示
(一)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体的投入模式
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据200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为112.4亿,[10]仅占当年GDP约0.03%,不仅远低于欧盟国家1%的标准,也大大低于OECD国家0.5%的平均水平。从学前教育产品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本真来看,政府是公认的主导者。为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我国必须确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模式。
1. 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依然是以地方自筹为主。受财政状况的制约,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能力和意愿也很有限。以陕西为例,2009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也仅达到了2.59亿元,这些公共经费并不能满足全省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参考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我国学前教育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在现有“分灶吃饭”为特征的中地财税制度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可以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缓解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资金压力,从全国视野来统筹化解公共财政投入难题。
2. 加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的供给格局。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在园幼儿总数为2658万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为1690万人。[10]我国公办幼儿园幼儿在园比率还不足36%,远远低于国际70%的平均水平。问题的根源仍然是公共财政投入制度不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这就需要一方面提高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总量,建设好现有的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改革公共财政只投入公办幼儿园的制度,避免有限的公共财政投入沦为少数人的社会主义福利。
3. 完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的区域统筹。在城市努力使公共财政覆盖各种类型幼儿园,保障公共财政的均衡投入,同时采用学区制度,新建社区便民幼儿园,以幼儿就近入园为原则;在农村改善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根据农村社会长远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幼儿园的规模和密度,实现学前教育的农村覆盖,最终实现城乡区域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性。
(二)构建学前教育多元投入和供给机制
在我国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单靠政府力量来化解数千万家庭对学前教育产品的需要还不现实。国际上学前教育一般采用收费制,家庭都要负担一定份额的学前教育费用。而受研究资料的限制,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朝鲜和古巴是否实行了免费且普及的学前教育仍值得商榷。[11]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经验,我国学前教育需要建立以中央政府主导为基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协作为核心,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元公共财政投入模式。政府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支撑体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幼儿园、托儿所、社区管护中心、家庭日托机构等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发展,在保障社会力量合理盈利的同时,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此同时,完善学前教育收费制度,向家庭收取适当的伙食费、保教费,这不仅能补充学前教育经费,也能调动家长抚育幼儿的积极性。
(三)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管理机制
在公共财政经费的管理上,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还无法覆盖到每一所幼儿园。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项目的方式,以各种类型幼儿园主动承担项目建设来给一定的公共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也可以依据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划将任务细化成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吸引学前教育机构积极承担政府的教育任务,并给与公共财政的资助。同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严格项目的验收考核,以项目带动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公共财政经费管理的科学化。
在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向上,实现覆盖的公平性。目前我国有限的公共财政绝大部分都投给了公办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已经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政府公共财政应该体现投入的公平性,也要把民办幼儿园纳入公共财政辐射的范围,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帮扶和管理,提高其软硬件水平,以民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增量化解入园难题。
在公共财政经费使用上,侧重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教师待遇的提升。在提高公办幼儿园投入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支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对城市弱势家庭可以减免学前教育费用,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幼教行业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是重要因素,因此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幼儿教育事业。各地已经出台的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尚未把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升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公共财政的投入改革应以提高软件条件主要是师资为重点,让幼儿教师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
三、结语
公共财政投入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石。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政府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财政支持;而政府所有的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公共财政的重要性。[12]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公共财政投入的力度,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又反映了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原则。因此,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改革理应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汲取国际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新鲜经验,我国的学前教育也应确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为基础的投入模式。政府本着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经费的总额,形成中央和地方财政协作的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办学,保障其合理的盈利;合理划分家庭分担份额,既要减轻家庭抚育幼儿的经济负担,又要切实增加家庭抚育幼儿的主动性,最终形成政府公共财政、社会资本和家庭力量三方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适时增加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的投入总量,确保学前教育产品具有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本质。
注 释:
[1]谢维和.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EB/OL].whitehouse.gov/Recovery_Act_Overview_
2-17.pdf,2010-6-12
[3]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0.
[4]于涛,邰宇,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的评估与促进[J].心理科学进展,2010,(1).
[5]严仲连.公平优先:福利取向的印度学前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3).
[6]Education Act 1944[EB/OL].en.省略/
wiki/Education_Act_19441967,2011-11-12
[7]刘小蕊,庞丽娟,莎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8]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44.
[9]Children Act 2004[EB/OL]. legislation.gov.uk/ukpga/2004/31/contents. 2011-11-12
篇10
一、课题的缘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及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前书写技能。可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本课题从了解目前农村幼儿阅读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幼儿阅读水平,为幼儿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国际上看,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阅读研究,并对六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具有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旺盛,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进行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学者认为早期阅读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位学者米亚雷也提出:阅读就是理解,就是判断。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均提倡在幼儿阶段进行早期阅读,加强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早期阅读在国内引起了学前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早期阅读是幼儿掌握与运用信息的第一步的观念已达成共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幼儿园对早期阅读研究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有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问世。目前在早期阅读领域存在这样几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念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儿童口头语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不必操之过急;另一种看法认为阅读等于识字,并主张幼儿提前识得一批字。
我们认为早期阅读是学前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选取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阅读过程中有机渗透识字,让幼儿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认字。在注重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幼儿表达、感受、倾听、分享的能力,让幼儿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二、研究目标
1.幼儿:
(1)为幼儿选择符合各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持久的阅读兴趣。
(2)开展多种方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农村幼儿的阅读能力。
2.教师:
(1)通过研究,探索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式和途径。
(2)改善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打造我园早期阅读特色课程。
三、研究内容:
(1)开展关于“桃园幼儿园家庭早期阅读现状”的调查。
(2)设计“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案。
(3)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宜的阅读环境。
(4)在幼儿园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
(5)开展家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园携手,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而努力。
四、研究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幼师认识,明确研究目的。
早期阅读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而一提到早期阅读,诸多的商业运作出现了识字课本、识字读物满天飞的现象,导致许多家长包括教师走入识字的教育误区,使幼儿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也丧失读书的兴趣。其实早期阅读的概念何其广泛,是指那些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一些技能,包括口语发展,对书面文字和口语之间的理解,识别简单的字词,手眼协调、小肌肉动作发展以及阅读兴趣的发展等。我们在开展研究之初,首先着重培训教师有关早期阅读的理论知识,改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对早期阅读的概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明确研究的目的,使研究活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并带动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共同投身于幼儿阅读活动中去。
(2)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思考。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主体应该是“师生共同体”,即幼儿园中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幼儿的实际及自身的特点而对幼儿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活动中的培养研究,更注重实践中的尝试,包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孩子阅读活动的细致、深入的观察,了解存在于孩子阅读活动中的需要,然后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切实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本园幼儿家庭阅读现状、对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进行调查。
(2)个案研究法:建立《幼儿阅读成长档案》,教师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况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3)文献检索法:对国内外相关早期阅读的文献资料加以系统检索,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法:以次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使研究更有价值。
六、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
1.对本园幼儿家庭阅读现状、对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进行调查。
2.设计“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案。
3.进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4.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家庭早期阅读环境。
(二)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
1.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完善实施方案;
2.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多种活动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3.在幼儿园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
(三)结题鉴定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
1.开展家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园携手,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而努力。
2.收集课题有关材料进行汇编;
3.撰写结题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七、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创设温馨迷人的书香环境,激发幼儿持久的阅读欲望
(1)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为幼儿提供阅读的物质保证。
要想让幼儿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那么优秀的幼儿读本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园抓住创建优质园的契机,多方筹措,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建幼儿图书资源库,打造丰富的阅读环境,为幼儿的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依据优质园要求,幼儿图书必须达到生均10册以上,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购进一部分故事类、科普类、文艺类图书,同时积极动员社区、家庭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幼儿读物。在我园邻近地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一位经理人听说我园图书还有一定的缺口,立刻为家乡幼儿园捐赠了三千多册图书,彻底改变了我们农村幼儿园图书严重缺乏的旧面貌。我们还倡导家长让幼儿将家中的图书带来与大家共享,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如何为幼儿选购图文匹配度高、插图精美、富教育意义的多种多样的书籍。由于家长的大力配合,班级的图书袋常换常新,“旺旺跳蚤小书市”“亲子阅读角”越办越兴旺,经常可以见到幼儿与家长流连于此、温馨共读的场景,幼儿图书室里摆放整齐的书架,淡雅清新的地毯,活泼俏皮的卡通小板凳、柔软舒适的靠垫为幼儿用心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就连花园里的蘑菇小桌、小凳子也成了幼儿读书的好去处,“理发店”“医院”的等待区、休息区到处可见可随手翻翻的图书,精心打造、灵活变通,寓教育于无形之间,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有了优秀的读本,我们还要巧妙安排时间,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去体验。我们每周每个班级均安排了一节专门的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科学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阅读的技能,掌握阅读的要领,平时区域活动我们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图书角活动,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区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社区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园地处新镇区中心,毗邻文化站,我们充分利用文化站丰富的图书资源,经常组织幼儿参与文化站的读书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开阔幼儿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
(2)教师乐读精思,循序渐进指导幼儿阅读活动,形成和谐温馨的阅读心理环境。
阅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而积极互动的精神环境的创设也不容忽视,其中教师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老师能带出一批批好学上进、酷爱阅读的幼儿。那么如何培养教师成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呢?我们在购进大量教工图书之后,开展了“桃园书香”“暑期教育名著精读”等活动,促进教师从我做起,热爱读书,与书为友,学习先进理念,拓宽教育视野,从而将先进的理念引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主要还体现在开展与幼儿年龄特点相宜难易适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幼儿以阅读简单的图卡为主,辨认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汉字,表现出对图书的兴趣,中班幼儿则进行图文匹配,并点认对应的文字等,大班幼儿则应掌握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能根据故事的插图或部分情节预期故事的发展情节等。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在愉快而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终养成阅读习惯,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
(二)科学指导,家园配合,切实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在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活动初期,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现象一:某老师开展阅读活动,自始至终一直将阅读材料放在视频仪上,小朋友端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述,间或回答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现象二:老师利用故事大书进行故事讲述,尽管故事画面非常优美生动,可幼儿完全被老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所吸引,并没有去细致观察图书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细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现象三: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设计了许多教具、学具,活动开始,一件接一件教具的呈现,看得幼儿眼花缭乱,阅读的过程反而是一带而过,看似花哨,阅读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了我们的老师对阅读的内涵、阅读的目标、阅读的指导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学习、研究、交流等科研手段,让教师尽快走出误区,提高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的艺术性。
1.加强早期阅读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首先我们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幼儿阅读理论概念。我们采取集体学、分组学、个人学的形式鼓励教师学习理解幼儿阅读的真正含义,以及我园该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其次,深入学习《纲要》关于语言教育及前阅读教育理论知识。充分透析《纲要》规定的要求与内容,理解其真正内在意义,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并进行了《纲要》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教师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再次,我们多次邀请市教研室幼教研究员及先进的姐妹园来我园进行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指导,通过多方努力,我园教师的早期阅读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指导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得到增强。
2.提倡人人参加早期阅读课题研究活动,个个探索早期阅读教育规律。
我园将早期阅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早期阅读活动设计进行集体备课,通过“一课三研”的形式,即一个年级由一人担任本周的早期阅读活动主备课人进行备课,然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活动设计定稿,在各班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大家互相观摩,进行自我反思及集体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出早期阅读的指导规律,在年终再开展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交流,互相切磋在活动中得出的经验,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3.多途径构建幼儿阅读氛围和机制,促进幼儿多元阅读能力的发展。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我们尝试运用设疑法、角色扮演法、情境设置法、回归自然法等,充分调动幼儿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早期阅读活动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我园还通过“故事大王”“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语言能力增强了,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所看图书的内容,养成了按要求取书和放书的习惯,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有了一定兴趣,促进了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幼儿心智的发展。
4.倡导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全面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家长素质比以前高,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能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在早期阅读调查中发现,我园孩子的家庭图书、碟片的拥有量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出许多,平均图书拥有量是8本,碟片近10张,但在家庭早期阅读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重碟片轻图书”现象,幼儿回家看碟片的时间较长,看图书时间短,“重看轻说”,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家长陪伴的时间少,幼儿缺乏交流、表达的机会。我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是请来专家为家长开设早期阅读讲座,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二是让家长现场观摩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从中获取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参与早期阅读活动,不仅对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更是能增进亲子之间浓浓的爱意。
(三)亲子共读,打造早期阅读新特色。
1.开展家园共读快乐书系列活动。
(1)建立“家园阅读档案袋”,在档案袋中设有阅读意见反馈、阅读时间的记录、阅读方式的记载、阅读过程中孩子和家长的提问语言的简短记录等内容,通过看书、借书等活动,帮助家长和幼儿共同建立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2)开展“亲子读书日”的活动。每月一次的“亲子读书日”活动,在“家长故事会”“亲子阅读剧场” “图书交换角”的活动环节中吸引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参加阅读活动,互相交流指导早期亲子阅读中家长和幼儿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好方法。
(3)开展亲子自制阅读读本活动,培养阅读过程中的亲子对话习惯。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贴近生活的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尝试进行亲子自制阅读读本活动。利用班上、家中破损或脱页的图书,家长和孩子共同重新进行创作、整理、剪贴、制作,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对画面进行阅读理解,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最后装订成册,形成阅读读本。
2.收集亲子阅读活动中各年龄段具有典型阅读行为习惯特点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亲子阅读行为习惯的指导策略。
3.教师指导下的亲子阅读,让家长、教师、幼儿在书香环境中得到提高,从2009年开始,为了提高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能力,让图画书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我们每月组织家长来园参与一次早期阅读活动,循序渐进教给家长指导亲子阅读的策略,参加活动的家长,认真观摩班主任老师的阅读活动,从怎样解读图画书、如何指导孩子按序号阅读、图画书对孩子情感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教师对家长如何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进行了指导,告诉家长:阅读是精神养分的供给,能让孩子更充实、更快乐!家长对来园参与阅读活动很感兴趣,认为对家庭阅读很有帮助,不仅为家长打开一扇开启孩子阅读智慧的窗口,提高了亲子间的协作,更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八、研究后的思考
(一)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漫长的完善过程
尽管本课题研究已将结题,但我们的课题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我们在实践研究中认真琢磨,更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同类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以使我们的研究活动更加深入开展。
(二)每一种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本课题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综述性调研报告
- 下一篇: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