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心理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心理调查报告

篇1

1、 心态积极: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2、 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G:郁闷啊,怎么这样!最近有点晕!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气也有点闷热,心情时好时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还有三个星期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厂里上班,真有点紧张。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4、 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5、很迷茫:

篇2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引言

我校地处广州市南沙区西部边缘,属于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近些年来,南沙区的社会经济事业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这既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机遇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硬件方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挑战是经济上去了可是人的素质并没有同步提升,家长对子女的成才观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升学的压力一直困扰着学校。另外,市场经济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在不断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以上这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失衡,心理素质下降,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对社会、家庭及中学生自身成长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与生理症状的厌食相似,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由此引起学习行为上的懒惰表现。本调查从我校学生厌学状况入手,对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鱼窝头第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共850人。共回收84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25份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鱼窝头第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厌学的总人数为346人。其中七年级8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0.3%,八年级116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3.6%;九年级142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6.7%。男生25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30.3%,女生8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0.3%。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

1.有24%的厌学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成绩差,进而对学习不敢兴趣。

2.有16.5%的厌学学生沉迷于网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能够找到成就感,进而在网络中寻找自我价值,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情。

3.自控能力较差:3.9%的厌学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上课不遵守纪律,有想学好的想法,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4.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很少得到周围人的认同,从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习没有信心。

5.父母离异,有2.2%的学生因为父母的不和,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多疑等心理。

6.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由于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不当,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

四、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自信

1、自我评价不当。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重要标志。自我评价是否恰当可能激发或压制人的积极性,由于长期学习成绩较差,未得到他人的认可,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产生对自己潜力的怀疑,悲观、缺乏自信,因而压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

2、基础差、学习困难。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成绩一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低人一等的悲观自卑心理,加上意志力差,进而惧怕学习,产生厌学。

4、消极心理。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于是很多学生就有"混"的想法,准备初中毕业后就去上职高,无法努力学习。

5、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厌学心理与以往研究一致:男生比女生厌学心理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好动、贪玩,较难长时间安静下来学习,喜欢成群结队,再加上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男生人数多一点,从业人员男性为多,男性就业范围较大,对初中男生产生更大的诱惑;社会不良风气对男生更容易产生影响,容易引起群体厌学。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厌学

1、溺爱过度。一些父母溺爱孩子,从吃、穿、用一切满足孩子,家务活从不让孩子插手,使孩子养成了贪图享受,懒惰、不愿吃苦,不能吃苦的习惯。自私和依赖性强,学习积极性相对缺乏。

2、期望值过高。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接受不了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急功近利,对学生训斥、打骂。结果,适得其反,会导致学生厌学。

3、家长决定孩子的命运。有的家长凭借手中的权利、社会关系为子女谋取好的出路,优厚的生活待遇,使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父母,因有优越感、自满感,而放弃了自我追求、丧失了学习动力。

(三)父母离异

家庭的破裂,对成长中的孩子方方面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心理。有些父母为了尽量地减轻痛苦,尽可能地回避问题,不让孩子参与到这场纠纷当中。但是,孩子们仍有可能会产生成绩下降等问题。

(四)社会不良影响导致厌学

一些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努力学习没有用,关键要建立一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网,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以及自我控制力差,难以抵制外界诱惑,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将时间用于学习上。

(五)教学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课程的单一,教师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其次是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信息灵通的好奇心等。

五、对策探讨

由于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和预防他们的厌学情绪就必须多方面入手。

(一)开展励志教育,树立学习自信心。

家长应该和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典型模范的引导教育和劝导,积极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

(二)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作为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刻不容缓。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逐渐明显,单纯的行为教育效果不大明显。对于厌学的学生要有效的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帮助学生能换个角度重新看待自身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不再过于片面或绝对化看自己。

(四)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因此这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补偿法)减轻心理紧张。

(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社会、家庭应该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作为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读书为了升学的思想。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作为老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态度,对于学生的成绩不能过于看重,更不能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偶尔犯错,要耐心的引导,而不是指责与批评。

(六)建设我校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为了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以便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如: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些有益的书,并引导学生懂得用零花钱去买些有用的书,然后看谁读的书多,谁做的笔记好。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有事可做,有事可谈,多花时间读书,少花时间写信,在书中找到他们的黄金屋。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渐热爱科学知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1.忽视假设实验设立

实验教学的设立是为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够更为充分地说明问题,验证生物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的实验观念落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乐得轻松。其实,为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地论证假说,生物实验常设置一些假设实验,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假设设置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实验时间难度限制

初中阶段学习任务较重,时间也较紧,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于生物实验的时间就更短了。有时,还会因为理论教学的时间较紧,挤掉一小部分的实验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时间不足,学生没有进行仔细观察的机会,往往会针对实验内容,对照教材结果草草了结了实验活动,这样的实验是不符合科学探究理论的。

3.忽视实验结果分析

生物实验的结果需要不断地验证、调查,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做出调查报告,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实验的调查报告就是完成了基本的记录而已。这种情况不符合科学探索的规律,学生也很难形成探究能力。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1.重视假设环节

具备探究精神的科学实验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实验题目的确定;提出假说,即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推测或解释;实验,即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说,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期,即在检验一个假说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推理;交流、评价等。这些环节的完成在初中阶段的实验能力培养上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往往更为重视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却忽视了假设环节的设计。为了转变这种情况,要培养学生勇于猜想、敢于假设的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生物《实验———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时,基本的教学目的是要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如果教师直接给出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安排过程毫无新意可言,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无从发展。因此要改进教学设计:(1)提出问题: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2)小组提出假说,让学生探索实验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进行实验用具的分析和探索。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假设如何制作更为有效的临时装片。总之,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

2.重视分析观察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不能研究学术。”初中生物实验也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为了解决实验时间较长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更为灵活、有条理的观察方法。(1)先整体后局部。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后再进行细节部分的观察。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整体形态,然后再针对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行局部观察。(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要设立对照组,然后进行观察分析,更为准确地找到实物的特征。例如,在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3)重复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重复实验,这就要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小组生物重复实验。例如,苏教版课本七(上)P96探究种子在萌发时是否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的简易设计方法是:将蚕豆或大豆等种子装入保温瓶内,放入一些清水,用打孔器在软木瓶塞上打一个小孔,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塞上瓶塞,该装置就制作成功。24小时后,对比室温,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再进行实验也可以对不同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进而验证种子在萌发时是否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的结论。

3.开展实验后调查

生物实验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最终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基于这种情况的思考,生物实验的结果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1)详细记录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对照教材内容,设立调查问题。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报告题材的选择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可来源于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如“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我国森林绿化的现状”“传染病的预防”“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等。调查研究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缺乏这方面的探索,也是忽视实验结果分析的教学现状影响的,必须要尽快转变,尽快改进。

4.自主设计实验

篇4

您好,现在是周六中午12点30分,我刚参加完上午的奥数课程,在教室里边吃饭边给您写信,马上我还要去少年宫上舞蹈课。

今年我刚上初一,就感觉到了学习的压力。我是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学生,同学们都憋着一口气互相比拼着,虽然平时作业挺多的,但大家周末都要补课,每周只剩下半天休息了。

一哥,我是个男子汉,所以并没有和爸爸妈妈抱怨过。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也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读最好的大学,一直学到博士后,也明白练习舞蹈对我很有好处,我更是深深知道,这一切都不能凭空得来,没有现在的辛勤努力,就没有硕果累累的收获。

可有时候,我还是提不起精神来。特别是考不好的时候,我害怕自己越来越笨,也害怕去学校,可越是紧张越是出错。

你知道《不想长大》这首歌么?呵呵,你一定知道。有时候我想快点长大,长大了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有时候又害怕长大,我还没长大,就经历这么多艰难,不好玩!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长大后这世界没有童话”。刘毅

亲爱的小毅:

你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我为你高兴,也为你的父母骄傲,同时,也很为你担心。

前不久,一份题为“上海市少年儿童学业负担状况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834名上海市初中生中,95%的家长给孩子购买了课外辅导书;7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班;73.6%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52.4%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努力是为了将来。一个初中生,会想到为自己将来的工作而努力学习,这个原动力并非来自各科功课的吸引,而是来自家长、老师灌输给孩子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过早为将来担心,导致过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我想,你也感受到了这些压力,也把竞争当成了学习的动力,对吗?虽然家长、老师都认可你的学习态度,但他们不知道你正背负着的心理负担有多么沉重。当学习不能带来快乐,厌学情绪就会不请自来。

小毅,请你不要独自承担这些,要对父母说实话,告诉他们,你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多大;你真实的学习成绩是怎样的;合理的前进目标应该确定在哪里。有了心理负担,切不可将烦恼闷在心里。试着向父母说明你目前的状况,请他们帮助你改变现在的状态。你们一起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学习变成乐趣,让分数成为奖励。披荆斩棘确实很有成效,然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的利器。

篇5

■ 基于学生成长的主题确定

综合学习课,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才能体现出课程的实际价值。我们所教的学生面临毕业,小学和初中是两个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段。很多从前的毕业生每年返校时都表达出对小学老师强烈的依恋以及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初中生活的不适应。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着想,为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做好前瞻性的工作,一定要缩短孩子们的适应期,同时让他们能够有准备地面对发生的变化,尽快用良好的心态和状态融入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由此,我们六年级确定了《中小衔接我来谈》的主题。

在《中小衔接我来谈》的主题确定后,我们就如何超越教材,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到中学或社区进行调研展开了讨论,并努力拓宽思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调查渠道和调研人群。

■ 基于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

内容定出后,我们开始制定综合学习计划,共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不仅有需要学生落实的内容,更有教师指导、辅助、调整的痕迹,让学生的研究能够落到实处。

第一阶段:各班讨论确定本班大课侧重点,完成分组。各组制定小组主题,制定小组调查方案。教师指导小组制定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二阶段:分小组进行本组主题的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报告,分析调查数据和结果,制作相应课件准备汇报演示。教师针对制定好的调查报告进行指导,特别是题目的设计和调查的方式方法。

第三阶段:各班汇集小组调查成果,班内进行汇报总结,选举出具有本班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和课件,全班群策群力进行第一次修改。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提出修改方案。

第四阶段:本班选举出的代表团队将修改稿再次进行全班展示,教师和学生再次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的汇报。

第五阶段:各班将汇报主题和课件上报年级,年级统一进行整理排序,给出修改意见,最终定稿,进行年级壁报展示,大课展示。

此次综合学习,不论是最初的分组调查,班级汇报,还是最终的年级展示,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学生因参与而快乐,因研究而兴奋。他们制作了大量的不同类别的调查问卷,到中学门口,到大街小巷,到社区民宅,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了不同角度的调查,搜集了很多数据,总结出相应结论,然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全年级共五百余人从84个主题70余个角度展开了调查和研究。例如:有的学生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升入好的中学,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传递了自己的焦虑与恐慌。面对这样的学生,为了缓解他们身上的压力,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对各个中学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发展的调查,同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还有的学生对初中学习充满了恐惧,不知自己如何适应,我们就引导学生走进初中校园,针对“如何快速适应中学生活”进行调查,学生自己设计的问卷,有数据统计,有过程分析,还有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还有的学生想了解初中的课程设置,他们把不同学校开设的相同的学科和特色课程进行了汇总,这样为入学后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平台做了铺垫;还有的学生对中学的评价方式很感兴趣,针对学校会不会给学生排名、排名对中学生学习促进的程度如何等问题展开了调查;还有的学生针对中学老师讲课的方式方法、中学生的平均作业量、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中学生交友注意事项、中学生家长在学习过程中作用的大小,等等,展开了全方位的、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 基于全员发展的课程效果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问题的能力:从确定研究主题、进行背景分析、研究过程规划、活动特点归纳、问卷统计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反思与建议,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这就是做科学研究的过程,更是他们成长、经历、收获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课程文化中的“超越”在这里不仅超越了前面所说的教材、课堂和教师,还超越了同龄孩子的研究水平与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初步具备了“未来”研究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研究、规划、调查、统计、分析、反思等多种素质,这样的课程怎能不让学生受益呢?

同样受益的还有学生的家长,他们不再为盲目追求名校而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通过孩子的调查对中学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孩子们能够从心理方面顺利过渡做好了准备。

与此同时,受到启发的还有教师。当学生汇报中指出了关于“记笔记”的问题时,教师意识到记笔记在初中学习的重要性,立刻针对如何让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进行研讨,然后将总结出来的措施带到班里,从每节课的学习做起,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有反馈地逐步落实,最终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我校的教师就是这样努力捕捉学生的个性需求,从发展的角度,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们的未来服务。

本次综合性学习后,学生的收获很多。

第一,全体六年级学生都经历了“调查方案的制定―访谈或问卷内容的选取―走出校门进行实际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针对研究结果的建议或意见”这样一次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科学探究精神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篇6

如果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困惑还算正常,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需要布置作业的想法,则让笔者不解。至于学生,已经到了作业交付的规定时间,完成的不到一半,问及原因,学生的回答是“忘记了”,或者索性说“政治作业不重要”。思想品德作业遭遇了师生一致的轻视与怠慢。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对生活,就必须延伸到课外。合理安排课后作业,是强化和巩固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深化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课外延伸的重要内容,作业设计理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业设计也要及时作出调整与改变,即由以往的单一式转向多样式,由被动抵触式转向主动接受式,达成低效向高效的转变。鉴于思想品德课程包含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模块,特点不同,在作业设计上也应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心理和道德部分的作业设计应以非纸笔为主,辅以纸笔作业;法律部分应采用纸笔作业与非纸笔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而国情部分则应以纸笔作业为主,辅以非纸笔作业。另外,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还倡导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非纸笔测试多元化的评价。

本文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从思想道德行为、基础知识内容、社会实践类三方面切入,谈谈笔者关于非纸笔测试作业社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一、行为养成类作业――让品德从书本走向人本

思想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化,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初中生思想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自尊自信、尊重他人、文明礼貌、注重仪表、勤俭节约、讲究卫生、不吸烟、不酗酒、不违纪上网等。鉴于思想品德行为是在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笔者把思想道德行为列入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内容,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每日作业,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掌握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作为引导的依据。

例如,初中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笔者按照中学生守则的要求,从“注重仪表、文明礼貌、遵规守纪、尊敬师长、遵守公德”五个维度设计了“记录表”来记录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先由学生自评、组评,笔者再在周评中给予等级和描述性评语。等级标准按A、B、C、D分四级,而描述性评语因人而异,但以鼓励为主。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学期一总评。整个评语由学生、小组、教师三部分评语构成,过程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评语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在其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观察给予评语,有点像班主任的“周记”。评价结果作为班级期末参加先进单位评比的依据。

事实证明,行为养成类作业能让思想品德养成从书本走向人本,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有效地达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二、口头表达类作业――让品德从内容走向内化

笔者发现,对基础性学习内容,学生普遍存在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不良学习习惯。于是,笔者设计了口头表达类作业(表2),帮助学生培养、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类作业主要进行的是单元练习,每结束一单元教学,笔者就先让学生个人或分组出题,再交由笔者放入题库、整理答案。最后,学生抽签口试,由学生自己打分和教师面批组成口试成绩。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复习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拟每一单元的口试题,经过筛选,按不同题型、每十题为一组,构建了学生自拟的口试题题库;学生当场抽签,依序各从题库中抽取十题,每一小题10分,共100分;如果学生对测试结果不满意,允许进行二次口试,成绩以最高分记录。由于题库中的题目是学生自拟的,难易程度切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复习效果较好。经过单元口试的积累,题库越来越充实,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了最后的复习阶段,取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

口头表达类作业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且贴近学生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让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其效果在中下层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因能力的欠缺,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愿意做纸笔作业、不按时完成纸笔作业,而自拟口试题进行口试,大大减缓了这部分学生的过重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从而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书本内容较好地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三、实践探究类作业――让品德从课内走向课外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包括交往沟通的能力、道德判断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将主题探究活动和小组项目作业相结合(表3),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指定或者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包括问卷设置、调查分工、材具准备等,让小组围绕项目主题完成实践探究类作业――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例如,教学第八课“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如何拒绝学校周边不良诱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7位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两周内用双休日时间完成对学校周边不良环境现状的调查,并用教材中的知识去分析其危害性,提出“拒绝不良诱惑”的措施,以调查报告形式呈现调查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认真地完成了社会调查和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根据“计划制订、资料搜集、实践调查、撰写报告”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学生逐一进行了项目评价,先组内自评,再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评价,综合评定各小组、每个人的表现。其中做得很好,无任何问题的为优秀;做得较好,但有一些不足的为良好;做得不太好,有明显缺点的为合格;做得较差或根本未完成的,为不合格。成绩是主要的,如某小组学生提出“开展拒绝不良诱惑监督月”“拒绝不良诱惑,从我做起”等活动建议,得到了学校的表扬。

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技工院校学生其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由于其父母在经济收入、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处的弱势群体的地位以及其父母的忙碌和经济价值观取向,使得他们的心理很少受到父母的注意和关心,这些方面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国外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层面,一般层面上主要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寻求合适的干预措施,特殊层面上则主要集中在移民、贫困、低收入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国外研究较多重视实践,不仅包括调查研究而且还包括实践的解决问题,另外也较重视弱势群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2]。相比国外,国内更注重家庭社会环境和亲子关系同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技工院校学生的研究则大多探讨技工院校学生的经济状况较差而导致的技工院校学生教育机会不均等以及卫生设施、教学设施等问题,却很少关注技工院校学生处在这样一种比较特殊的环境下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因此技工院校学生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社会人。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研究主要探究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意识,及技工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有关技工院校学生学校的研究。根据许多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学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技工院校学生学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校规模和硬件条件差。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这种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也相当简陋。教学用具、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在技工院校中普遍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技工院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师资条件和教学状况让人担忧。由于缺少规范管理,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学校应该开设什么课程、教学质量应该达到什么水准,一切由办学者自定。技工院校的老师不全是由大学毕业生或具备一定任职资格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有些甚至只有初中文化或者有些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

3.本研究的假设。技工院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差异;自我意识会影响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通高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在技工院校的学生好。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主要是技工院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为全面调查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机选取两所设施、师资方面条件相当的学校,一所是技工学校,另一所是普通高中学校。该技工学校有高一、高二、高三等三个年级,其中高一有14个班级,高二有13个班级,高三有一个班;普通高中学校有高一、高二、高三共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段各有十个班级。分别从每个年级段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班级,总被试人数为413名,回收401份问卷,剔除其中无效问卷21份后共380份,回收率为97.3%,有效率为94.7%;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

表1. 被试分布表 男 女 男 女

普通高中学校 48 64 45 39

技工院校 45 40 64 42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陈月霞自编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共53个题目,有9个因子,分别为学习习惯、考试焦虑、孤独感、异往、自制力、人际沟通、耐挫力与依赖性、自卑感、自我完善。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a系数)达0.61以上,说明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有较好的信度。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 52-0. 77之间,表明构成问卷的九个因素所测的内容与问卷总体所测得内容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九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达51.534%,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问卷与SCL-90的相关系数为0. 502,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相关系数为0. 639,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12]。(2)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及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包含80项是非选择题,分行为、智力和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六个分量表。该量表Cronbach'sa系数达0.61-0.75以上,有较好的信度。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效度较好[13]。

2.调查进程。3月2日到3月3日进行两个学校的调查。调查由研究者亲自主持。调查前,调查者通过任课老师召集调查对象,由研究者亲自向他们讲解本调查的目的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后,向他们讲清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陈月霞自编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时间为45分钟。测试由研究者和班主任共同执行。

篇8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对策;提升效率

【中国分类法】:G635.1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更是如此。考虑到初中学生尚未成年,人生经历不足,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处理个人学习、生活等问题的时候也更加容易迷茫无措,班主任老师就更有必要提升管理效果,促进教学成果的良性转化。

一、做好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易发问题

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讲,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先要确保班主任对班级内存在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镇级初中来说,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群初中生。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分析了解初中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除了常规的学习上的问题比如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够、自卑、盲目自大、精力不集中之外,还有关于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不好、处世消极、盲目乐观、不遵守秩序、早恋、情绪抑郁等,也需要关注。能够清楚的了解所管理的学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才能保持敏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与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从不良状态中调整过来。

二、改变管理思路,强制不如引导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强制、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如何做、如何做的情况比较多见。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对这种情况是有很强的逆反情绪的。因此很多班主任会发现这种强制教学管理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总是难以实现管理效果的理想化。

老师们要改变管理现状,就要先改换自己的管理思路,认识到强制说教管制的弊端,建立以引导、教育为主导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或生活上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给与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这更有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无法有效的处理,容易迷茫,老师的强制管制管理更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如果能够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了解和判断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就比强制管理更有效一些。

三、情绪控制理论的应用

班主任面对的问题总是非常庞杂的,尤其是很多班主任可能会兼顾好几个班级。这样一来,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繁重、工作压力很大,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存在负面情绪。比如最常见的初中生中有学生不爱学习,经常打扰其他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对于班主任来说,面对这样的学生很容易生气,然后就会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指责。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对解决问题有不利影响。如果老师能够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或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指责、责骂、批评,而是引导学生去改进,或许会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而言,差不多是90后到00后过渡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老师严厉的批评指责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厌烦、反感,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班主任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就要方便有效得多。

四、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适当的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学生存在早恋问题,作为老师来说一味的制止或许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老师们可以尝试把两个人叫到一起,大家坐下来分析早恋的风险和问题。从初中生的学业、考试成绩、未来可能遭遇的变化、人生前景、家庭的责任、生活的负担等方面入手,理性的探讨早恋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弊端,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早恋的不足之处。尤其是班主任作为过来人,可以对早恋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以此来带动学生深刻的认识自己现在无力承担恋爱的责任,也无法满足对方在恋爱中寻求的依赖感和安全感等。

再比如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经常被同学孤立。那么班主任就要针对学生平时的性格表现来考虑问题,了解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是因为自卑、害怕、不信任还是其他一些问题而不能很好的和同学相处。针对学生的问题症结去解决,去开导,鼓励学生积极改变自己的心态,让学生以一种乐观、健康的心态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的同学。此外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处理消极心态的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容易冲动,经常和同学吵架,老师就可以教给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鼓励学生压制自己的冲动;如果学生和人交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胆怯,则可以鼓励他大胆微笑,或者在课堂上给他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交际能力。

五、保障师生关系融洽

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注意调节和学生的关系,利用班会或私下交流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从交流话题、交流方式、贴心的小举动、小提示等方面拉近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促成,任何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比如班会、周会、考试总结、学校文件传达、班级秩序维护、早自习或者晚自习、宿舍管理等。

班主任可以尝试以自我批评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教师产生新的认识。比如班级中出现了某个问题之后,班主任先站出来反省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感觉自己没有被追究责任,激发学生自身的羞耻感,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是否也存在不足和缺陷,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改进自己的不足,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班级氛围的良性转化。

六、总结:

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思路,改进管理思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提升管理效果有更积极地作用。班主任要善于调节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一起维持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兴平,艾楚君.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的内涵及成因解读[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

[2] 张晓岚.城市高中体育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温州市直高中为例[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10)

[3] 朱红梅,尹建斌.新课程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西北农村中学新课程师资培训情况调查报告[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篇9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途径

地理这一名称无论是对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对于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一直处在被砍、被恢复的循环怪圈中,无论高中、初中都如此。不过近些年以来,高考一直在变,而中考似乎稳定下来,地理学科又回到中考学科中,尽管只有仅仅的20分,但这20分对很多学生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基于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生将地理视作副科,不够重视的现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人文素养,我想这是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以求构建地理学习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丰富他们的地理素养,进而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有需要才会有行动,有动力。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地理知识对生活及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的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生动形象的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学生们每天无论回家还是在校都要使用水,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天然水库的水,而目前却要使用长江水,为什么我们要使用长江水,而且老师一再强调节约用水,为什么水会那么紧张,同时让同学们回家数一数,沿道有多少家工厂,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处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依然那么紧张,得出结论:化工厂导致的污染,即常说的三污,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这一切导致我们都得用净化后的长江水。那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化工厂的三污问题呢?要求学生就此写一则调查报告,并形成论文形式,然后对学生的调查报告以及论文进行评选,并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选出校环保小卫士,并将评选结果与研究成果公告于学校公告栏,让全校师生观摩。通过这一活动,显然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因为这让他们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需要,因而学习气氛会格外浓。

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

地理学习的情感,首先应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实践证明,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往往来自于老师的个人魅力,素养以及知识。学生们对某一门功课的深切热爱,首先是对教师的热爱。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爱地理,首先应当让学生爱地理老师。鉴于此,我们要求地理教师做到:

1.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是尊重学生,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自尊和受尊是教育较高层次需要。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教学任务便能尽快完成,从而能更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多鼓励学生,应时常为学生传递作为他们的地理老师的你对他的一种充分信任的信号。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老师将信任和赞许巧妙地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会受到深刻感染,得到极大的鼓励,并能增强自信,进而从内心产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和尊敬,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情感,特别是学困生多些信任,多些鼓励,往往能彻底改变他的学习观念,从而能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兴趣,进而地理成绩也会明显提高。

3.教师的个人素养包括知识水平,以及将这些知识表达出来的语言,往往决定了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知识,纯熟的业务水平,以及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的优秀地理教师,往往能够受到学生的追捧和热爱,同时学生们也十分尊敬这样的老师。这种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往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所以我们的地理老师要尽量朝这一方面努力和看齐。

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事物,尤其是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学生未知的而又与地理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如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些自然人文现象,学生看后一定能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自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贵在问,问得多了,自然对地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有我们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经常展示一些神奇、奥妙的地理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2.让学生知晓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保持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渴望。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生活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开发与发现则与地理密切相关,没有地理工作者就没有能源可言;再者,城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地理,如城市的选址,城市三污的处理,以及城市的规划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工作者。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时潜移默化的灌疏,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对生活真的很有用,从而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地理学习的渴望。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学科,鉴于其特点,我想它能够更有利地推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地理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产生新知识,相信新课改下的地理学科将更加拥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师用书》七年级.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2]《皮格马利翁效应》陈敏.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3]《中学地理教学法》刁传芳,高如珊编著.1988.1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

课堂实践教学表明,面对90后的初中生,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塑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增进师生交流

90后的初中生,看似朝气蓬勃,其实更需要平等、尊重、理解、赏识,需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体会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信心,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强化他们自强、自爱的信念。“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初中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抱有诚挚的友善之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漠,随意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使其形成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敌意,也会转移到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上,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佳,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探讨中既能教学相长,又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这种交流探讨中获得巨大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是十分有效的。

二、保持亲和力

思想政治课虽然是一门严肃的课程,但也应该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亲和力不可缺少。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更是一种美,是最永恒的美。

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甚至将这种气氛带进课堂。讲台上的教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光环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初中生还是一群天真的孩子,他们希望课堂上的教师是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教师。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教师都应露出真诚的笑脸,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才会显示出亲和力。

三、注重鼓舞激励

作为初中生,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赞扬会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荣誉感,激发其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给集体树立榜样。面对这群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尊重信任的孩子们,教师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以自信,让他们个个都“抬起头来走路”,信心百倍地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赞许,每一句鼓励,每一个亲善的目光,都能成为激发学生努力汲取知识的动因。学生则会在教师确信他们最终会成才的暗示中不断产生和增加自尊心、自信心,并努力校正自己的学习和品格行为,自觉地去完成学科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挖掘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初中生是充满活力、活泼好动的,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思考力和独创精神的发挥,才能既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其增长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由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教师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体现主导作用。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敢于打破“你写我记,你讲我听,你出题我解答”的传统模式,大胆地让学生当主角,尽可能地空出时间让学生当主角,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学生的口,学生的脑。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了独立思维。

五、创新作业形式

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学,要刻意在布置作业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问答式的作业、巩固知识点的作业,让政治课作业“活”起来。

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形式多样化。比如布置学生看课本,看课本既可以有熟悉教材内容的功效,又有激活学生思维的妙用。学生课前看了教材,才能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效果。布置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课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交流新闻信息,有些学生带入课堂的热点新闻,恰巧可以作为课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布置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譬如学习“消费”知识,请学生分析家里的消费存在什么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认识了“价值规律”,请学生对父母所在企业不景气的原因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所有让学生动起来的作业,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单一的答案,力求开放型、创新型,有的甚至是由教师参与完成。

参考文献:

[1]朱益明.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