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污染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污染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邱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护调度;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139-01

一、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丰润区城以北20公里还乡河出山口处,控制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2.04亿立方米。1986年随着引滦入唐引水工程的正式验收并交付使用,邱庄水库成为引滦入唐的反调节水库,也是引滦入唐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水方式通过引滦河水入还乡河进邱庄水库,反调后由库区左侧大岭隧洞进口、通过引还入陡渠道工程引入陡河水库进唐山市区)引还入陡渠道工程:起始于邱庄水库大坝左侧4.5公里处的大岭陡壁下,全工程总长25.44公里,分别由大岭隧洞、新王庄隧洞、王务庄渡槽、南山岭隧洞、古人庄隧洞、输水明渠、姚庄电站等工程组成,设计正常输水流量40立方米每秒,设计年输水总量3亿立方米。详见水库流域图1:

二、防护调度的总原则

严格控制好污染源,防止由点、线污染向面污染扩散。

三、防护调度具体措施

当污水发生在上游河道时(即污染事件发生在迁西南观段至丰润区黄昏峪段),如果还乡河河道正在输水,则由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致电海委引滦局大黑汀水库管理处,要求立即关闭引水闸,停止向唐山调水,防止污水继续进入邱庄水库。待河道污水排除后,由应急监测小组对水质进行监测合格的情况下,再继续供水。如果污染源发生在水库周边,泄污、装载污染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水库水体污染时,应急监测小组配合地方政府立即进行水质监测,采取相应的物理、化学治理措施;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要协同当地政府组织人力进行围埝截流,控制污染范围扩散;工管科协调上级部门控制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防止污染范围继续扩大。在污水过后,由应急监测小组对水质动态进行跟踪监测情况,适时关闭大岭出口闸门,防止污水进引还入陡河渠道。当污水发生在引还入陡渠道时,在应急监测小组对水质动态进行跟踪监测情况下,适时关闭大岭出口引水闸,由水污染应急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用物理方法,如直接打捞污染及被污染的物质;用化学方法,如活性炭吸附污染物质。

四、水库水体防护措施

在水质污染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治理措施。

从水利部海委引滦局潘家口、大黑汀水库调水,用于水污染稀释,达到水体自然修复,从而改善恶化的水环境。

用化学与生物方法相结合,对污染区域治理(主要是)污染区后期的治理修复方法。

如果水库水污染十分严重,无法稀释,应立即将库水位降至59米(大沽高程)以下,在大岭进口修建临时挡水坝,不影响从潘、大水库向唐山市供水。

五、防护调度措施探讨

篇2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目的

为了切实保证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 : 马兆成

副组长 : 翁 延

成 员 : 杨占军 纳洪忠 雷旭峰 张 涛 王 婷

2 、组长主要职责 : 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学校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 、组员主要职责:主要接受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负责组织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 、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师生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 、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 、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四、预防措施

1 、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形成由饮用水卫生管理员纳洪忠主抓,供管水人员具体执行的管理模式 ,并逐一认真落实 , 达到实效。

篇3

佛山天航不锈钢制管有限公司不锈钢制品生产项目,选址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心科技工业园C区33号,年产不锈钢管1.2万吨,主要建筑包括生产车间、综合楼员工宿舍及食堂。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于4月10日通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批复,认为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项目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项目生产废水完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要求后,进入工业园南部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

(三)项目退火炉以天然气为燃料,退火炉烟气及其他工艺废气排放执行《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5-2012)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四)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功能区排放限值要求。

(五)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须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在厂区内暂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一般工业固废在厂内暂存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六)按环境保护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10〕113号)要求,结合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制订完善的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七)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应分别控制在0.08吨/年、0.08吨/年以内。具体总量控制指标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在省下达的指标内核拨。

佛冈达味特钢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热轧带肋钢筋项目,选址位于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莲溪村委飞鹅塘村58号,年产热轧带肋钢筋30万吨,主要建筑包括生产厂房、动力车间、生活服务综合楼、车间变电所、水泵房及配电房。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于3月14日通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批复,认为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项目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项目生产废水完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要求后,进入佛冈县展扬生活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作进一步处理。

(三)项目加热炉以天然气为燃料,烟气排放执行《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5-2012)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四)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和4类功能区排放限值要求。

(五)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须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在厂区内暂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一般工业固废在厂内暂存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篇4

1区域现状

1.1区域水系概况

京杭运河、太湖和长江共同构建起锡澄地区大水网。太湖水域面积为2250km2,东西宽56km,南北长68km,平均水深2m。无锡市区以京杭运河为中轴构成河网水系,长度为42.28km,河口宽60~140m,并通江达湖,与流域水系融会贯通。京杭运河以北主要由新沟河、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东清河、望虞河等纵向入江河道连通长江,同时由九里河、伯渎港、锡北运河等横向调节河道经望虞河进入长江;京杭运河以南主要由直湖港、梁溪河、骂蠡港、曹王泾、蠡河、大溪港等入湖河道连通太湖。

1.2现存问题

(1)重点河流应急配套缺失。重点河流周边尚未建设专用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和监测预警设施。目前各河流虽然配备了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但无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队伍,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尚无法满足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各河流无专用应急物资,事故发生时只能依托周边应急物资,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河流配套处置措施不完善,常常“跟在污染团后边跑”,应急处置陷入被动。河流监测预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环境应急工作需要。(2)重点河流周边园区应急配套缺失。周边园区尚未建立事故应急兜底措施。目前,园区基本未建设独立的事故应急池,企业之间的事故应急池也未实现共享,导致一旦发生事故,企业消防废水的消纳场所容积不够。园区的应急能力存在短板,园区监测预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环境应急工作需要。(3)重点河流区域雨排口底数不清。突发水污染防范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需摸清企业雨水去向、区域雨水排放口(含清下水排放口)设置及管理情况。政府管理部门目前对此关注不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容易造成事故废水入河。

2重点河流风险评估方法

2.1重点河流初筛

对无锡市域内河流水系、湖库、饮用水源地等进行初步筛选,原则如下:(1)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2018年修订)》的河道;(2)入湖/江河道、跨界或具有通航功能的河道;(3)涉及国考断面河道;(4)涉及国家级生态红线或生态管控区的河道。

2.2重点河流评估原则

重点河流评估参考《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着重考虑通过相关原则对主要河流环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如表1所示。

2.3风险等级评判标准

(1)风险受体脆弱性。风险受体脆弱性分为三个级别:较高、一般、较弱。涉及生态管控区域、饮用水源地、国省考断面、跨界影响,其中涉及两项及以上的河流或者本身即敏感点的风险受体脆弱性为较高;涉及一项的河流风险受体脆弱性为一般;不涉及上述敏感点的河流受体脆弱性为较弱。(2)风险源强度。风险源强度分为三个级别:较高、一般、较弱。涉及危化品码头的定为风险源强度较高;沿线及支流企业密度较高,且沿线风险企业数量较多,或跨河公路、桥梁数量较多、车流量较大的河流定为风险源强度较高;沿线及支流企业密度较少,沿线风险企业数量一般,公路桥梁数量较少且车流量较少的河流定义为风险源强度一般;沿线企业密度较少,沿线无风险企业,公路桥梁数量较少且车流量较少的河流定义为风险强度较弱。(3)水环境风险防范能力。风险源强度分为三个级别:较高、一般、较弱。无依托的应急物资库、专用应急队伍、专用应急物资的河流定为风险防范能力较弱;有依托的应急物资库、无专用应急队伍、无专用应急物资的河流定为风险防范能力一般;有专用应急队伍、专用应急物资库的河流定为风险防范能力较高[1-2]。

2.4重点河流名单确定

根据以上筛选评估原则,初步确定京杭运河、望虞河、锡北运河、锡澄运河、武宜运河等共计116条河流入选“无锡市重点河流排查”名单。对初筛后的京杭运河、望虞河、锡北运河、锡澄运河、武宜运河等共计116条重点河流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京杭运河、望虞河、锡北运河、锡澄运河、武宜运河等共计70条河流进行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建设。

3建设内容

3.1闸坝建设

闸坝建设分为临时闸坝建设和永久性闸坝建设两种[3]。在了解各条重点河流已建闸坝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所在河道的水文及通航等功能,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永久性闸坝,无条件区域找好临时闸坝的建设点并配套建设应急物资堆放点。闸坝的功能主要如下:拦截污染团,降低污染团移动速度;利用闸坝相连的灌渠等引流污水;利用闸坝建立投药处置点,进行工程削污。

3.2水环境安全缓冲区建设

按照生态环境部推荐办法,水环境安全缓冲区建设方法包括引水式电站、湿地、干枯河床、江心洲型河道、坑塘、槽车、排水管道、连通水道、多级拦截坝等设施构成“空间”[4]。无锡市水网密集,水系发达,域内无干枯河道、江心洲河道等空间类型。因此,建设中主要结合河流水文、闸坝信息,利用多级拦截坝及坑塘、湿地等构成“缓冲空间”。

3.3跨河桥梁应急设施建设

在公路运输过程中,一旦装载有危化品的运输车辆在跨河桥梁上发生侧翻事故,危化品极有可能发生泄漏,从而导致严重的水污染事件[5]

。为了防范危化品运输带来的

环境风险,有危化品车辆通过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以确保水环境安全。

3.4沿河雨洪排口应急设施建设

重点河流沿线分布大量城镇雨洪排口,河流周边道路载有危化品车辆发生事故或者企业发生火灾,都可能导致车内化学品或者事故废水泄露进入雨水管网,通过雨水管流入河流。因此,有条件的雨洪排口要提前建设闸门井等设施,一旦发生此类事故,立即关闭闸门,防止污染物入河。没有条件的,要采用下水道阻流袋、排水井保护垫、沟渠密封袋、充气式堵水气囊等应急物资,第一时间将事发地点通向河流的雨水口封堵,同时根据泄漏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置、围堵措施,将事故控制在事发点范围内,尽量减少入河的可能性[6]。

3.5实时水质监测系统建设

在沿线风险企业数量较多或者风险较大地点合理设置固定采样点,配备在线污水监测等仪器,主要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的监视性监测,实时反映水质状况综合指标,可以在发生水污染事件时,快速选定水质监测点位,确定污染区域。另外,通过与主控室相连,当地环保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水质超标的情况,必要时可远程操控拦截坝拦截污水,将污染水体导流进附近“应急缓冲空间”,为应急工作争取时间。与此同时,在线污水监测仪器可监测上游后续来水,当后续来水监测符合标准时,降下拦截坝,便于上游清水下泄。

3.6应急物资储备站建设

(1)应急物资库。原则上优先依托重要河流流经乡镇(街道)及事发点周边工业园区或集中区的应急物资库。各乡镇(街道)应结合周边可能存在的水污染事故类型和应急需求,进行应急物资补充。应急物资库至少配备一定数量的挖土机、抽水泵、抽水软管及各类药剂、围油栏、吸油毡等。(2)应急物资堆放点。需要临时筑坝的“水环境安全缓冲区”应配套建设应急物资堆放点,应急物资堆放点主要用于堆放沙袋、土石、防水布等简易物资,其余应急物资均存放于应急物资库。

4污染物处置

将污染团(带)导入或抽至“水环境安全缓冲区”进行处理。根据受污染水体水量、水质等情况,可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扰动等物理方法,以及氧化、沉淀等化学方法,或利用生物群消解等生物方法和引水等稀释方法。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可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力争短时间内削减污染物浓度。针对高浓度污水,可吸附的有机污染物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可沉淀的金属盐类污染物可采用化学沉淀技术;可氧化或还原的污染物采用化学氧化或还原技术;微生物污染可采用强化消毒技术等。若无法实现在“水环境安全缓冲区”就地处置,则采用槽罐车转运至附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

5机制保障

5.1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准备

结合河湖长制度,对可能引发水污染的高风险企业、高风险区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研判,针对高风险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汛期、极端天气及重大活动期间加密监测、提前预警。对风险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做到情况明、判断准、处置快,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7]。

5.2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应急演练

依托重点河流周边乡镇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演练,检验联防联控机制和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而加强应急联动,提升应急力量的快速响应、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和协调配合能力。鼓励采取卫星遥感、无人船、无人机和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和装备,探索实践环境应急“一盘棋”的处置思路,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妥善处置奠定坚实基础。

6结束语

区域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是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通过科学筛选评估重点河流,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科学精准地保护无锡市区域内长江、太湖、京杭运河、饮用水水源等重点敏感目标,构建最优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通过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筑牢区域水环境安全保障基础,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能力和水平,缩小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范围,保障水环境安全,从而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俭,赵晶,杨海蓉,等.重庆市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4):25-29.

[2]苏翰诗,吕盈盈,汪峰,等.我国工业源水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进展研究[J].环境保护,2021,49(7):25-30.

[3]李睿,夏长平,刘文正,等.石化企业水体环境应急措施研究与实施[J].中外能源,2020,25(7):75-78.

[4]马雄飞,廉新颖,贾永锋,等.滨海工业带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防控管理体系建设[J].人民长江,2020,51(5):22-28.

[5]陈思莉,黄大伟,张政科,等.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削污技术[J].环境工程学报,2021,15(7):2233-2238.

[6]刘建国.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79-80.

篇5

第一条 为防治船舶以及与船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沿海和内河通航水域(以下简称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以及从事与船舶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省各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和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河北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防治船舶以及与船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对内河通航水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 船舶及相关作业

第四条 任何船舶以及从事与船舶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向水域排放污染物、废弃物和压载水、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

第五条 船舶和码头、水上装卸设施经营人进行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时,应当采取有效地防治水域污染措施,避免货物散落污染水域。发生货物散落污染水域的,应当迅速打捞清除,并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六条 在沿海通航水域运输油类等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在抵达目的港前,应当与符合规定条件的污染物清除单位签订污染物清除作业协议,保证在发生污染事故后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污染物。

第七条 沿海通航水域的船舶和码头、水上装卸设施经营人在进行油类等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时,应当安排具有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作业。在进行油类货物装卸作业时,应当布设围油栏,并严格遵守安全防污操作规程。

第八条 在内河通航水域不得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在内河通航水域运输前款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委托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

第九条 在沿海通航水域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事先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或者核准:

(一)船舶在港区水域内使用焚烧炉;

(二)船舶在港区水域内进行洗舱、清舱、驱气、排放压载水、残油、含油污水接收、舷外拷铲及油漆等作业;

(三)船舶、码头、设施使用化学消油剂;

(四)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甲板;

(五)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

(六)从事船舶水上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第十条 运输油类货物船舶的供受油作业必须在海事管理机构指定的水域进行,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水域污染措施。

每年6月20日至9月10日在秦皇岛市沿海通航水域,禁止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除运输油类货物船舶外,船舶的供受油作业必须在码头进行。

第十一条 码头、水上装卸设施、船舶修造厂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过驳作业经营人,应当依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的规定,配置处理船舶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接收设施,确定人员维护管理,使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 从事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和过驳,船舶供受油,船舶洗舱、清舱,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船舶修造、水上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其作业人员应当经过防治船舶污染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第三章 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与接收

第十三条 沿海通航水域一百五十总吨以上运输油类货物的船舶和四百总吨以上的其他船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不满一百五十总吨运输油类货物的船舶和不满四百总吨的其他船舶,应当配置与船舶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产生量相适应的处理或者储存设备和器材。

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应当配置与船舶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产生量相适应的储存设备和器材。

第十四条 船舶应当将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及时进行分类和收集,沿海通航水域的船舶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接收处理;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应当放置到码头设置的接收设施,由码头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接收处理单位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处理船舶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并将接收和处理情况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通航水域的船舶采取禁止排放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措施。

第十六条 在船舶修造作业过程中,船舶修造厂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回收、处理船舶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

船舶修造厂利用船坞修造船舶的,在修造作业结束后,应当对现场进行清理,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四章 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

第十七条 与防治船舶污染水域工作有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重大水域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因船舶污染水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水域污染事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设置在海事管理机构的船舶污染水域事故应急反应机构应当依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八条 船舶和码头、水上装卸设施、船舶修造厂及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过驳作业经营人,应当制定防止水域污染的应急计划,配置防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建立水域污染应急处置组织,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并在发生水域污染事故后,依照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船舶污染水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水域污染事故时,应当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止污染损害扩大的措施。

第二十条 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域重大污染损害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由此发生的费用,由肇事方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规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禁止船舶进出港口或者责令船舶、有关单位和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没有违法所得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最多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海事管理机构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造成水域重大污染损害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拒绝、阻碍海事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船舶,是指水上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的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移动式平台和其他水上移动装置。

(二)水上装卸设施,是指水上各种固定或者浮动的用于船舶装卸作业的建筑、装置和平台。

(三)与船舶有关作业活动,是指与船舶有关的码头和水上装卸设施的货物装卸,水上过驳,危险货物集装箱拆(装)箱,船舶供受油,船舶洗舱、清舱,船舶污染物、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接收处理,船舶水上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四)船舶污染物,是指船舶及有关作业向水域排放的任何可能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物质,包括油类(含类油物质)、油性混合物、货物残余物、船舶洗舱水、生活污水、污压载水、废气等。

(五)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是指散装油类、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散装液化气体,以及《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设备与构造规则》规定的物质。

第二十七条 渔业船舶污染水域的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篇6

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时有效控制和处理污染事故,对于环境保护以及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应急预案管理机构要做到严格把关,督促企业开展评估和备案工作。根据国家及地方的应急预案相关管理要求,我市已逐步开展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及备案工作,本文着重分析我市企业应急预案评估及管理工作现状,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 应急预案编制不规范、不专业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公布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的规定,应急预案基本要素应包括危险源识别与风险分析、应急组织机构、预防与预警分级、分级响应、现场处置、后期处置、保障与管理[1]。同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参加人员的基本要求、预案编制的7 个基本工作程序、以及预案批准后的工作要求[2]。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环保、安全、医疗、消防等各方面专业人员以及专家的密切配合和协作。由于目前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员以及重视不够等因素,未构建完整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所编制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格式不规范、基本要素不齐全、体系不完整。

2 应急预案专家评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市企业应急预案专家评审主要委托技术评估机构组织,由于我市经济不发达,应急预案评估起步晚,存在以下问题:(1)评估机构未建立完善专家库,也很少对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2)专家库人数有限,无法做到随机抽取专家进行应急预案评估,并且存在未严格按程序申请和推荐专家库人员;(3)未严格执行专家库的入选条件,表现为部分专家所从事工作与所评估行业不相关,或者工作经验较少,大部分只有中级职称;(4)专家所从事行业侧重于环保方面,也未与行业协会合作,缺少相关行业的专家。

3 专家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3]。

目前,我国还未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文件,在评审工作中可参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文件的要求,要做到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相结合,重点从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以及衔接性七方面进行评审。

我市现行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专家评审表不够详细,未区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综合预案评审和专项预案评审,并且评审表中的项目内容过于笼统和简化,未明确列出编制要求对各项目的详细规定以及预案要达到的标准,导致部分专家不能有针对性的审核预案各指标,评估不全面。另外,目前评审只是进行预案文本评审,不进行操作演练验证,形式单一,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检验。

4 应急预案修改完善不及时

经过专家评估的应急预案,企业需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由于部分企业对评估、备案工作程序存在误解,认为专家评估之后就完成了,没有及时对应急预案修改完善,造成多数企业应急预案迟迟不能完成备案工作,给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

5 管理机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市应急管理机构由于专业人员有限,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仅促使企业完成备案程序,很少做到长期跟踪和监督,因此,不能全面把握企业应急预案是否实施,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及时修订更新等情况。

此外,对于企业的应急演练工作较少参与,不能及时为企业应急预案的实施提供指导,使企业不能有效的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利于企业应急预案的完善。同时,也较少组织应急培训及演练活动,企业往往缺少获取应急方面的实时动态信息的渠道,也无法保证自身应急预案与地方应急预案的协调性和衔接性。

6 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问题,我市需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评估、备案工作,提高我市应急预案的管理水平。建议如下:(1)对于没能力完成应急预案编制的企业,要积极推荐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并对编制单位进行年度考核,提高我市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2)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举办应急预案方面的培训和座谈会,加强我市行业间交流活动,建设国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事件案例库和应急培训中心,增强企业的环境事故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3)加强与省级评估机构的联系,邀请省级专家指导和培训,提升我市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水平;(4)严格按程序、按要求推荐和吸收本专业或者本行业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充实应急预案专家库,并对专家库成员进行监督考核和动态管理;(5)提升我市评估机构的服务水平,在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和备案过程中药积极协助,提供热情优质服务,促进企业顺利完成相关程序;(6)修订现行的应急预案评估表,按照相关指南和要求,区分形式评估和要素评估,制定详细的评估内容和标准;(7)管理部门要做好企业日常检查工作,督促企业有计划的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活动,核查企业是否根据生产工艺变化、规模变化以及人员变更等情况,对应急预案及时更新和 备案。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环发[2010]113号.

篇7

信息无缝对接,打造应急处置“生命线”

突发事件的信息传输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工程,信息的及时互通就像千里眼、顺风耳,让上下游应急处置工作无缝对接,形成“一盘棋”。

今年7月,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发现粤桂两省交界扶隆码头部分断面重金属镉、铊出现超标,据预判,该情况将对广东省贺江、西江水质构成威胁。事件发生后,联动工作机制迅速启动,广东省与广西方面建立起通畅的信息交换机制,及时通报上下游污染处置情况。肇庆市处置贺江流域水质污染事件联合指挥部也定期以工作简报形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最新处置动态。同时,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按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第一时间向环境保护部、广东省委值班室、省政府总值班室、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等分别报送23期突发事件信息专报,为上级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事件进展并作出处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通过粤桂两省区的迅速联动,信息及时互通和粤桂合作框架协议平台的充分利用,两省经过20天连续奋战,最终以最小的代价、最佳的效果圆满成功完成处置任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无独有偶,今年9月12日0时,广东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坪石子站自动监测结果显示,武江河地表水镉、砷浓度异常。获悉情况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按照《湘粤两省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立即知会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应急办,韶关市环保局也按照《韶关市环境保护局 郴州市环境保护局 赣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建立边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立即向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湖南省宜章县环保局通报相关情况,商请宜章县环保局加强污染源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宜章县环保局在获悉情况后,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连夜排查,迅速查清并及时切断污染源,防止水质进一步污染。此次水质异常事件充分体现了北江预警体系为确保下游地区水质安全,减轻应急处置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密监测预警,跑赢污染夺取主动权

时间就是生命,污染从不暂停,可以说,污染应急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污染赛跑的战斗。跨界污染事件中,科学布置监测点位、第一时间提供准确水质水情,为应急处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贺江事件中,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市、县和广东省第五地质大队近200名环境监测人员在贺江和西江沿线设置11个水质监测断面进行同步采样监测,密切监控水质变化,共出具有效数据2502个。同时,卫生部门及时制定《贺江水污染应急卫生监测方案》,对江口水厂、南丰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备用水源等水质进行严密监控。再者,水利部门每天在贺江沿线的南丰水文站、爽岛水库下游东安江出口、贺江出西江口三个河流断面以及都平电厂、白垢电厂、江口电厂三个梯级水电站开展水文监测。

此外,在武江水质异常情况发生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要求韶关市环保局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并迅速组织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水质应急监测。韶关环保局针对交界断面镉、砷、铊异常情况制定了应急监测方案(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调整),要求乐昌环保局每天安排专人在南花溪汇入武江前1000m、宜章河汇入武江前500m、乐昌水厂取水口等共10个断面每2个小时进行一次加密监测,并将各数据汇总分析后,及时报送省环保厅和湖南相关环保部门。在此次武江水质异常事件中,自动预警监测系统为应急处置工作赢得了最宝贵的处置时间。

跨省联手应急,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

据了解,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签订后,广东省分别与广西、湖南两省区将省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纳入各自辖区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辖区内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以努力控制和减少流域水环境污染影响。

据介绍,一旦跨界污染事件发生后,相关两省区将会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原则,在水质监测、污染削减、水量调度、信息互通等方面进行积极沟通协调,并成立两省区应急指挥部共商联合处置水污染事件工作,以确保水质安全。据了解,在广西贺江事件中,环保部瞿青副部长亲临现场指导,广西根据泛珠应急处置预案、粤桂跨界水污染联合处置合作协议和贺州肇庆联合处置合作协议的有关规定,及时向广东通报相关情况。广西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赴广东与副省长许瑞生共商共同应急对策,贺州市委书记、人大主任赵乐秦赴封开慰问。而广东省也迅速作出回应,共同签订了《贺江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会议纪要》及制订了《贺江环境突发事件粤桂联合应急处置总体方案》,贺州、肇庆两市指挥部也多次召开现场会,共商联合处置贺江水污染事件工作,联合制定了监测方案,统一监测方法、标准,形成了上下游一体的监测网络体系。同时,两省建立了水量应急调度机制,对广西境内的合面狮、爽岛水库与广东封开江口、都平、白垢三个梯级电站实施联合调度与科学调水,两省供水部门交流净水工艺,保障出厂水质,确保了西江饮用水源安全。

广东省跨界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得到了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并通报表扬。环保部应急中心副主任冯晓波指出,这样的机制促进了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以人为本,信息公开,密切合作,效果明显,是跨省污染联防联治、应急联动的成功典范,值得总结、推广与借鉴。

链接

跨界污染防治合作渐入佳境

近期,广东省省委书记带队分别赴广西、湖南两省学习考察时强调:广东与桂湘两省区要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重大环境问题,完善多层次沟通机制,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实。10月31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赴广西落实关于异地发展、对口帮扶、共同治理、联防联治等指示精神,就共同推进跨省河流保护工作达成了一致。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做好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与邻省区跨境污染的联动防治工作。根据泛珠环境应急合作会议的精神,广东现正积极与江西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沟通,起草与两省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作框架协议,争取早日完成签署工作。

篇8

饮用水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

完成临海溪口水库、三门白溪水库等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在去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今年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创建和保护工作,试行划定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黄岩西溪水库、天台龙珠潭水库等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的创建工作。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由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

全面完成省饮用水环境质量自动站建设计划;完善水质监测;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各级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稳定。有效保障我市饮用水安全,为上海世博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落实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禁止准入要求,严把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污染防治,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在一级保护区建设围栏,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配合交通及海事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的改道工程,将生活废水输送到饮用水源下游进行处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水源监察监测工作。抓住上海世博会安全保障契机,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全面健全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医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治理,对逾期或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加强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督察,做到预防在先,工作在前,确保饮水安全。在3月15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实行周专报制度,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要于每周五下午5点前向我局监察支队上报本周工作情况。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计划,并完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将存在问题及时通报相应监管部门处理及当地政府。完善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巡查监测、应急监测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查制度,推进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向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延伸。在藻类高发时节,要加密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全分析,防范极端事件,确保水质安全。鼓励环保技术人员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藻类防控科学研究,提升饮用水源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地内护栏、界碑、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和管理相关标志。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编制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利用中长期规划,勘测、分析、研究长潭水库底泥淤积现状,编制长潭水库底泥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长潭水库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篇9

一、从源头上预防跨省界水污染纠纷的发生

为预防跨省界水污染纠纷,涉及跨省界流域的相邻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要根据该地区环境容量及出境水质目标,合理制定规划、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严把环境准入关和项目验收关,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从源头上防范跨省界流域水污染纠纷。

(一)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跨省界流域交界地区尤其是上游地区应实行环境优先政策,根据当地的环境容量及跨省界水质要求,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要限制、禁止发展重污染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钢铁、造纸、酒精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尽早完成强制淘汰或关闭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任务。

(二)注重源头控制,严把环境准入关和验收关。跨省界流域交界地区尤其是上游地区应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按照国务院批准、由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201号)要求,自2009年起,停止审批向河流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毗邻上游地区拟建项目,经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可能会严重影响跨省界断面水质或造成超标的,在审批前应采取适当方式征询下游相邻环保部门的意见。相邻省级环保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环境保护部审批。新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要依法责令停产停建。

(三)强化监督执法,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加大对跨省界流域环境整治力度,水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对超过总量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对长期超标排污、私设暗管偷排偷放、污染直排、影响跨省界水质的企业,依法停产整治或关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严格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四)落实治污责任,严格实行跨省界流域断面水质考核。敦促政府确保跨省界流域水质达到《“*”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目标。我部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评定,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暂停审批影响跨省界流域水质的主要区域新增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因跨省界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按《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加快制定上下游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并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加强沟通协调,合理确定跨省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适用标准。部分流域省界相邻地区执行水环境质量标准不协调,适用标准不合理,影响监督管理与责任考核,应加强相邻省界地区执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和合理性。重要流域跨省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适用标准由我部会同水利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其余流域由相邻省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确定。如确实无法协调的,由我部协调确定。

二、建立预防与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长效工作机制

根据跨省界流域水污染情况及省界断面水质目标要求,省级环保部门要督促并协助有关地方政府,在与相邻省级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预防与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长效工作机制。

(一)定期联席会商。督促并协助跨省界流域上下游地区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商机制,下游地区政府至少每年汛期前主动召集一次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并商讨跨省界水污染防治工作,上游地区政府应予以配合。督促流域省界相邻地区政府要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闸坝调控方案,并监督落实。

(二)信息互通共享。流域省界地区相邻环保部门定期互通水污染防治进展、断面水质等情况。环保部门要与水利、渔政等部门定期互通省界断面水质、水量、水文、闸坝运行等信息。当上游地区发生污染事故或污染物排放、流域水量水质水文等出现异常并可能威胁下游水质时,除按规定上报外,上游政府或环保等有关部门应立即通知下游政府或环保等有关部门,并对重点污染源采取限产、限排或暂时关闭等措施。当下游地区发生水质恶化或死鱼等严重污染事故并确认由上游来水所致时,除按规定上报外,应及时通报上游政府和环保等相关部门。上游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并向下游地区及时通报事故调查处理进展。

(三)联合采样监测。由我部组织跨省界流域相邻两省环保部门共同制定跨省界水质监测方案,明确采样断面与时间、监测指标与方法,定期开展联合监测。敏感时期增加监测频次,环保部门要组织水利、渔政等部门及时通报监测数据等情况。一旦发生跨省界水污染事故,相邻环保部门立即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同一断面共同采样监测,一方无故不到或不按规定监测的以另一方监测数据为准。双方对监测数据提出异议时,应保存水样,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监测。

(四)联合执法监督。在定期会晤、信息共享和联合监测的基础上,跨省界流域相邻环保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对两地水污染防治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加强流域重点水污染源、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预防跨界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要互相通报在联合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环境保护部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加强跨省界流域交界地区的环境监管和督查。

(五)敏感时期预警。在敏感时段(如枯水期、汛期)和河流敏感区域(如饮用水源地),跨省界流域相邻环保部门要及时了解重点污染源排污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限产限排等控制排污总量的措施。加强与水利、渔政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及时了解江河流量、闸坝调控、污水处理厂运行等情况,在确保跨省界断面水质未明显下降的前提下,实施小流量排放等措施,保障水环境安全。

(六)协同应急处置。一旦发生跨省界水污染突发事件,交界地区环保部门要立即报请当地政府迅速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出控制、消除污染的具体应急措施,协助当地政府控制和处置水污染。并按有关程序及时上报情况。

(七)协调处理纠纷。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发生后,应依法由相邻两省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处理。经协商确实无法达成共识的,相邻两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我部进行协调。经协调并达成共识时,按协调意见落实。经协调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由我部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国务院批准,并按国务院批复意见执行。

篇10

关键词:修造船;防污染;海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00-02

一、修造船舶污染源情况

船舶在修造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废等的污染物,是船舶对长江环境污染的一大污染源。船舶修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进港修理船舶的油污水、油泥、生活垃圾;修造过程中除锈产生的废砂、漆皮,喷涂产生的油漆、溶剂残渣及废油漆桶;维修保养而产生的废弃物,如残留油漆、漆刷、铁锈、破布、各种包装材料、报废的索具(钢丝绳、尼龙绳)、报废的小型零件和工具;材料切割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料;自备发电机组发电产生的废气等。

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修理船舶防污染管理的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船舶修造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备有足够的用于处理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并使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第七十条规定:船舶在港区水域内进行洗舱、清舱、驱气、排放压载水、残油、含油污水接收、舷外拷铲及油漆作业,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应当备有足够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作业,或者从事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清洗作业的单位,应当具备与其运营规模相适应的接收处理能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在船舶修造及其相关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应当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得投弃入水。船舶在船台(排)修理完毕或者建造竣工下水后,应当及时清除相关污染物。在船坞内进行的修造作业结束后,应当进行坞内清理和清洁,并在开启坞门或者沉坞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坞清洁报告。第三十九条规定:船舶修造厂、拆船厂和从事散装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的经营人应当制定相应的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第二十条第五款规定了船舶舷外拷铲及油漆作业的许可条件;第七款规定了海上修造船舶作业的许可条件,例如修造船作业地点应符合防止污染的有关规定,并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作业方案及保障措施符合水上交通安全与防污染的要求;船舶修造单位已按规定制定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和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等。

三、修造船厂防污染管理建议

1、修造船厂应建立适合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

修造船厂、相关涉污作业单位和船舶应完全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人员应普及防污染的法律知识。辖区修造船厂大都具有安全和防污染的制度,建议修造船厂建立一套涉污作业单位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体系要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将船厂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等各项生产作业归纳成一套适合自己单位和船舶的安全防污染管理体系,达到工作程序化、活动规范化、行为文件化,并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并通过定期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监督,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而将一切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置于严格控制之下,实现修造船厂安全生产和防止污染。

2、修造船厂防污器材储备和保养

各修造船厂都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污染物接受设施、防污染设备器材,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根据调查部分船厂已配备的防污染器材很多质量低劣,达不到规格要求,在恶劣的情况下根本不能有效防污染,有的防污器材平时疏于维护保养,负责人员缺乏使器材处于即刻可用状态管理措施。因此建议船厂完善相关设备配备,加强现有设备器材的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的随时可用性。

3、应急预案制定和定期强制性开展应急演习

修造船厂基本都制定了防污染应急预案,防治突发污染事件的污染损害,保护水域环境和资源。针对船厂突发污染事件,迅速、及时、有序地作出应急反应,合理回收、控制和清除污染物,将损失和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但绝大多数船厂未定期开展相关演习,人员没有得到培训和演练,事故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职责,更不能有效履职。应急预案制定大都流于形式,船厂管理层防污染意识淡薄。

四、海事主管机关对船厂防污染的监管措施

船舶修造对长江水域环境的污染可通过限制船舶污染源的产生和排放来加以预防和控制的。当然,要彻底消除船舶修造产生的污染源是不现实,但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完全可以将修造船舶对长江水域环境的污染损害到最低程度,控制修造船舶对长江水域环境的污染是可以通过人来加以实现的。

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水域环境保护意识

船舶修造涉及公司、船舶、船员、清洗舱作业人员、船厂工人等相关人员,提高这部分人员的水域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企业在修造船舶中“重生产、轻环保”的短视行为。应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认清保护长江水域的重要性,并把它看做是全民的一项义务。

2、依法治海,逐步完善、实施好内河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

对内河环境的保护,国家相应出台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等来保护内河水域环境。通过海事部门、环保部门的依法监管,强化人们依法保护和建设长江水域环境的意识。

3、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

在目前海事执法人员少、任务重,海事人力资源与现场监管工作量不相匹配的现实情况下,必须创新完善海事监控手段。通过安装CCTV终端等设备来监控船厂作业船舶的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制定应急措施,也可以实时了解辖区各船厂码头作业船舶分布情况、应急设备分布情况;根据船厂修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控,需要时通过短信、电话、高频等方式通知执法人员与现场作业人员。

4、海事现场动态监管

加强修理船舶的现场监管,提高海事执法威慑力。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对船厂涉及船舶污染物处理、防治的设施设备的配备提出要求或建议,检查船厂防污染设施设备是否齐备和有效性。督促修理船厂建立涉及船舶修理的防污染应急预案并保持预案的有效运转。加强对涉污作业的现场监管,必要时核实污染物及存油的数量,并及时将检查结果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反馈。

5、建立诚信管理机制

海事管理机构对修造船厂单位实施诚信管理制度。诚信管理工作坚持依法、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诚信评定以遵守国内法律、法规、规范和履行国际公约、规则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估和检查等确定诚信等级。诚信等级分为A、B、C三级。为促进修造船厂的安全管理水平,诚信等级的评定实行初评后随时降级和按评定周期晋级的机制。非最低诚信等级的单位发生本办法所述的降级情况之一的,立即给予降级;非最高诚信等级的单位符合晋升条件的,评定周期满即给予晋级。诚信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海事管理机构的年度诚信评估结果;现场检查情况;本年度违规记录;本年度事故和行政处罚记录。对现场检查情况及违规记录扣分实行量化标准,实施分级监管

6、建立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船舶修造企业的交流沟通机制,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共同维护船舶修造企业水上交通安全,确保水域清洁。

小结:本文主要从海事主管机关的角度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但船厂监管涉及到多家主管机关,海事主管机关在对船厂防污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形成更广泛的监管网络,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监管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