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

篇1

关键词 柏金斯法;奥巴马政府;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蓝图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2-0082-06

《2006卡尔・柏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Carl D. 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2006)(简称《柏金斯法》)是“目前(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中等和中等后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依据来源”。《柏金斯法》虽“采取了适度的(modest)重要措施以改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但在阐述为参与21世纪基于知识的全球市场做准备的年轻人和成年人的需要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改革与更新”[1]。针对《柏金斯法》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调整,行业部门、雇主、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以及学生的教育需要,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4月出台了《投资于美国的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蓝图》(Investing in America’s Future: A Blueprint for Transform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简称《改革蓝图》)。《改革蓝图》系统规划、设计出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未来改革方案,以重新授权于《柏金斯法》。

一、出台背景

(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驱使奥巴马政府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向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奥巴马政府为美国经济发展设计了一个蓝图,该蓝图“将美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制造业、能源、工人技能以及美国价值观的复兴之上”[2]。在奥巴马政府,教育是发展新经济的基石,“中等后教育和培训是竞争新经济工作职位的必备条件。在30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大约2/3的职位要求具备中等后教育或培训(经历)。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是仅有中学毕业文凭人员的2倍。(接受)中等后教育和培训是进入中产阶层和未来繁荣的最明确路径,也是重建国家经济和建设光明未来的核心”[3] 。为此,奥巴马政府设定了“到2020年,美国再次拥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高校毕业生”这一国家目标,同时还呼吁“每一个美国人至少要接受一年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后培训”[4]。

(二)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相对不发达现状

美国当前的教育培训系统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行业部门的用人需求。在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要指标被其他工业化国家赶超:一是美国年轻人注册入读高校的比例在世界排名第9位,而25~34岁成人中,持有行业资格证或执照和中等教育后证书或学位的比例排名第16位,落后于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其他工业化国家;二是来自富裕家庭的中学毕业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几乎是一定的;而来自贫困家庭的中学毕业生中,仅有过半学生选择入读高校;三是虽然多半高校学生能在6年时间内毕业,而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完成率仅为25%。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间的上述差距愈加扩大了美国日益增长的收入差距[5]。

与此同时,美国许多工商企业报告指出,在医疗、技术以及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很难招到技术工人,即使在失业率虽有下降但依然很高的当前也是如此。

在奥巴马政府看来,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国家未来进行投资的关键。加强并改进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复苏、走向繁荣以及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中等后教育来说是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学术性、技术性知识培养学生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职业意识可以为其将来就业作准备;雇主则将职业技术教育视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为企业发展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奥巴马政府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上升到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来。

“不过,学生、家长、教师以及雇主都清楚(美国)今天现有的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案(program)太少。《2006卡尔・柏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诸如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为联邦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引进了一些重要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经验,但距离为学生和雇主系统地创造更好的结果以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中竞争还很远。”[6]

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迫切需求与美国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落后现状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奥巴马政府《投资于美国的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蓝图》的出台。

二、核心原则

奥巴马政府的《投资于美国的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蓝图》建议本着以下四条核心原则[7],改革、重塑美国职业技术教育。

(一)在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①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建立有效对接

为制定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和雇主密切合作,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作出回应。《改革蓝图》要求,州政府与劳动力市场以及经济发展部门合作鉴定高速增长的行业部门和有用人需求的职业,以便当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聚焦于这些行业职业的用人需求。

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案要为学生提供严格的、一体化的、同时为升学作准备和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蓝图》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案必须为学生提供流线型、结构化课程,这样的课程将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衔接起来,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同时获得行业资格证或执照与中等后教育证书或学位。

由于各地的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同,因此,各地制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也不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灵活性,制定既适合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又能引导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培养计划。不过,在《改革蓝图》政策建议共同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培养方案还是会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如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携手工作,传授一体化的学术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知识,并演示这些知识与真实职业场景之间的联系;当地教育机构(local education agencies)、中等后教育机构以及雇主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work-based learning)机会;通过实行双学分制(dual or concurrent credit),加快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等。

(二)利益相关者间加强合作,改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机构、雇主、行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间加强合作,对于创建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案是必要的。利益相关者间加强合作,学术性、职业性、技术性教育内容间的相关性将变得更强、更严谨一些,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技能之间的对接也会更好一些;学生在中学修习高校课程、当学徒或参加实训,可获得高校学分;他们对于修习高校培养计划(entry into college programs)的要求会有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日后无缝过渡到中等后教育阶段。利益相关者间加强合作,有利于节约资金,提高设备、设施等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毕业时获得行业认可的资格证或执照和中等后教育证书或学位,为在高速增长的行业部门内有用人需求的职业岗位就业作准备。

(三)基于统一界定的、清晰的学生参与和绩效测量指标,推行问责奖励制

现行的《柏金斯法》要求各州按照公式向地方教育机构分配资金,允许各州创建各自的学生参与和绩效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前后矛盾和不一致阻碍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有效的外部验证性分析。对此,《改革蓝图》要求,各州在分配资金给地方协会时引入竞争机制,用统一界定的学生参与和绩效指标测量绩效,然后把基于绩效的资金奖励给那些成功缩小了学生群体间参与和绩效差距的地方培养计划。

新的资金分配方案使各州在资助那些严格的、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地区经济增长重点作出有效回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时享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地方协会成员申请资金制定、开展与本州认定的高速增长的行业部门和有用人需求的职业相对接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然后各州将资金奖励给那些能有力证明有能力为所有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地方协会。

《改革蓝图》要求,将绩效指标的界定与《1965年基础和中等教育法》(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1998年劳动力投资法》(the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of 1998)以及《1965年高等教育法》(the 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等其他联邦法案中的绩效指标界定对接,并要求各州将职业技术教育数据并入到各自的纵向数据系统。《改革蓝图》同时要求,地方协会以及各州对职业技术教育数据进行分解,以识别中等教育及中等后教育阶段不同性别、种族、民族、社会经济地位、英语水平及残疾学生的参与和绩效差距,并要求通过开发改善计划,致力于缩小被识别出的学生参与和绩效差距。

(四)各州加强对地方培养计划实施与创新的支持

《改革蓝图》突出强调,各州在支持严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案和系统性改革中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提高了对于各州的期望,要求各州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获得联邦公式拨款,这些条件涵盖了诸如把职业技术教育数据连接到州纵向数据系统、允许严格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算作学分(academic credit)、改善职业咨询系统以及减少对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州层面政策障碍等领域。在获得任何联邦资金之前,要先确认州政府是否已着手相关改革,以改善所有学生获得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

为刺激职业技术教育基层创新、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传播扩散力度,《改革蓝图》建议使用新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改革资金②(CT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und),以把新的基于证据的培养实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到当前的培养方案和路径中。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识别与开拓,创新改革资金将用来帮助检验有发展前途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培养方案与战略,也将用来支持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的传播与扩散。

为进一步刺激各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改革蓝图》允许将一部分创新改革资金用于那些旨在极大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入学机会、扩大州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资以及采取行动显著提高绩效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政策与培养方案的实施,如各州可以申请资金,利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设施与设备对成人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职业技能;也可申请资金,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培训,以增加农村或边远社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只有那些提出改革方案,或加强、或在原有条件下进行改革创新的州才能获得联邦创新改革资金。

上述四条核心原则是奥巴马政府改革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要义是在“对接”、“合作”、“问责”(accountability)以及“创新”努力中推动“平等”、“高质量”理念的贯彻落实,以确保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地满足雇主、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只有女性、有色种族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以及残疾学生等弱势群体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美国“到2020年再次拥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高校毕业生”这一国家目标才能实现。

三、亮点

(一)突出强调州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积极角色

《改革蓝图》强调,若在州层面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将得不到根本改变。在资助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时,现行的《柏金斯法》没有要求各州系统地鉴定州、地区或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重点,这造成地方领导、行业部门、学生和家长以及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对于该资助哪些培养计划或学习什么专业不能作出明智决定。

《改革蓝图》突出强调,州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积极角色,试图改变上述现状。各州劳动力市场以及经济发展部门合作鉴定快速增长的行业部门中有用人需求的职业。再将这些信息给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人员,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作出回应,并与地区经济发展重点相对接。各州也要与学生及其家长分享这一信息,以便他们对培养计划和职业选择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职业技术院校按照岗位需求,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此,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计划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需要建立有效对接,方能实现双赢。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的引进与更新,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结构将随之调整,行业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也将随之更新与升级。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如何建立有效对接、更好地顺应并引领当地经济发展,《改革蓝图》强调的“政府要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扮演积极角色”值得关注和思考。

(二)中学教育与中等后教育相衔接,学生在中学时可修习高校课程

《改革蓝图》建议,当地教育机构和中等后教育机构间建立衔接协议,学生在中学时可修习高校课程并习得学分,这样,他们在高校就读时可避免重复性修习课程。这些协议对于减少完成中等后教育证书或学位所需时间和成本至关重要。奥巴马政府期望各州创建全州范围内衔接协议,并鼓励他们支持“给予那些完成注册学徒计划和行业实训的学生高校学分奖励最大化”政策。

将中学教育与中等后教育衔接起来,学生可同时习得中学学分和高校学分,较短的时间内、花较少的成本即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这对于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在较短的学制内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三)突出强调就业技能(或21世纪技能)的培养

《改革蓝图》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所有学生均需掌握的核心学术知识以及针对特定职业的专门化知识。此外,还需学习、实践一系列就业技能,如团队合作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现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性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些就业技能(或称21世纪技能)具有可迁移性,可以使个体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从一个工作岗位或领域无缝过渡到另一个岗位或领域。《改革蓝图》期望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或加强这些21世纪技能。

重视就业技能(或21世纪技能)的培养和加强,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业技术人才岗位迁移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天然缺陷。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当下就业的同时,如何“以学生为本”,在较短的学制内,为学生创造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21世纪技能,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国内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者、实践者重视、思考与研究。

(四)为加强合作,利益相关者间组建协会、实现资源共享方能申请到联邦资金

雇主、行业部门以及劳动合作伙伴最清楚劳动力市场当前、近期及未来的人才需求,但这些利益相关者没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现行的《柏金斯法》分别为当地教育机构和中等后教育机构提供独立的资金流,也没有为私立部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设置参数(set parameters),这不利于利益相关者间加强合作,不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与高速增长的行业部门实现对接,削弱了学生在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之间过渡的能力。为此,《改革蓝图》要求当地教育机构、中等后教育机构及其合作伙伴组建协会,只有以协会的名义方能申请到联邦资金。

协会的组建可以基于地理区域、行业部门或其他因素,但必须包括当地教育机构(其中至少有一个机构要为高比例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服务)和提供两年制学位的中等后教育机构。协会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可以是雇主、行业协会、劳动组织、公私立劳动力团体、创业型组织以及包括研究型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黑人院校、其他少数民族服务机构在内的组织和团体。

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与雇主、行业部门以及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相对接、提高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及其适切性,《改革蓝图》要求利益相关者组建协会,使协同参与、协同培养机制化、长效化,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而联邦政府在这其中起到了发起、推动、激励作用,这对于我国思考政府(中央政府)在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以及在推动相关立法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五)联邦政府加强对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的间接、柔性监管

对学生参与和绩效指标进行统一界定,使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职人员、研究人员及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在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时有国家统一基准。对客观、有效、外部可验证的纵向数据进行分解,为监测、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缩小不同学生群体间在参与、教育成就以及就业方面存在的差距提供关键信息。

篇2

稳妥的精神;既呼应了高考改革,又推进了初中素质教育。

具体说来,《××市2012年中考方案》的主要特点有:

一、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并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与以往相比,《××市2012年中考方案》在保持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分值不变的情况下,把政治、历史作为考试科目,各以50分计入总分,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和历史的教学,突出了人文学科的分量,呼应了“3十综合”的高考改革。

篇3

一、主要工作

(一)会同市教育学院切实制定好《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2010-2013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

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在基地学校建设、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质量。

(二)创造性地开展好全市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

加强校本培训、着力岗位练兵,为全市广大教师创建扬长的舞台、提供扬名的机会,籍此培树一大批有魅力的名优教师,全面提高各校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全市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三)加强县区进修学校“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发展,提升全市进修学校的整体水平。

1、协调有关部门及县区政府,优化进修学校的校舍建设和设施配备,力争在国家和省厅“县区示范性进修学校”的评选中,我市达标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之首。

2、继续开好“全市县区进修学校第一次系列现场会议”。通过系列现场会议,让每位主管局长、进修校长走进每一所进修学校,了解情况、研讨工作、沟通感情、取长补短、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全面发挥各进修学校在各自区域的教学指导和质量提高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具体日程安排,详见附表一)

3、全力开好“全市县区进修学校第二次主题工作系列现场会议”。围绕各学校自选的工作主题,在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中,各进修学校要缜密分析、科学论证、深入探讨、全力工作。要做到,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建树,而且在工作实践上有突破。使各县区的主题工作现场会议,各县区有所长、有所为、有所学。(具体工作主题,详见附表二)

(四)依法做好普通话推广和测试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测试机制和测试设施。

会同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创建“市标准化普通话测试语音室”。视时机成熟,取代原来的人工测试,实施现代化的计算机测试普通话的科学机制。

遵循“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原则,规范普通话培训、优化普通话测试、完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档案管理,使常规工作进一步优质化、高效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组织好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五)依法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严格审查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各种要件(如: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及必需的各种合格证书等)。

组成“市教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严格做好申报者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和认定工作。

同时,热情接待申报人员、耐心解答申报咨询、认真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让服务对象满意。

(六)高质量地做好校长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在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启动“市名优校长专业化培训工程”,把名优校长的培训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举办“市名优校长高级培训班”,着力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专家型的优秀校长队伍。

开展名优校长送培下乡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级管理人员的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七)高质量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全市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系统。

制定和颁行《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对全市教师的全员培训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教师网联培训和文本培训的实效性,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和颁行《市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纲要》和《市名优教师(骨干班主任)管理办法》,实行名优教师的动态管理、消除“名优教师终身制”的弊端,确保名优教师的整体质量和名优教师的作用发挥。

制定和颁行《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和《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标准》,实施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证书制度,着力提高班主任的师德水平,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科学施教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八)着重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全市新任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和新任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和谐、高质量、可持续地整体发展。

制定和颁行《市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培训方案》和《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培训方案》,有重点、分批次地做好农村教师的“实用性、实效性”教育能力和教学业务培训工作。及时做好新任教师的全员培训,使新上岗的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工作、尽快胜任教学工作。

同时,要把特岗教师的特殊培训工作列入各县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日程,各县区的“每人一绝”要有特岗教师的适当比例。

实施“订单式送教下乡”和“城乡教师结对互助”活动,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本用,加快全市的义务教育由“年限教育”向“质量教育”的转轨进程。

二、保障措施

(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处室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面工作和专项工作管理者和负责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自觉树立和遵循“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百姓倾心服务”的工作理念和行为准则。

(二)依法建章建制,依法行政处事。

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密切结合我市相关工作的实情和实际,科学遵循相关工作的发展规律,选聘相关工作的专家和权威性人士,在既定期限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

严格执行业已颁行的各项管理规章,建立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运行法则。

(三)加大管理力度,加强过程性督导。

对上述“主要工作”,要实行明确标准、过程督导、阶段调度、结果评估、全市通报、褒优曝劣。

篇4

(一)学子风采主题墙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前儿童各方面都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和儿童智能的多元性。幼儿教师多元智能观只有在能充分施展个性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有学者认为教育可分为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教育两种,而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不过是教育现象的一部分,人们不断地从无意识中感到某种长久的教育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环境”[3]。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在成为教育者之后,也会给自己的教育对象展示个性的空间。学子风采墙是全方位、多领域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汇报演出、社会实践活动、美术作品展、创编的故事、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模拟教学等等都可以纳入学子风采墙的内容。学子风采墙,要鼓励学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合格幼师。

(二)反思主题墙

反思主题墙,可以给学生提供检视自己行为、理念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主题墙,学生可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反省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反省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儿童身心需求。这类主题墙可以分为三大块,一为礼仪镜,正言行;二为阅读书目,如“这些书籍你读了吗?”;三为发问栏:“儿童是什么?”、“儿童教师是什么?”、“你爱儿童吗?”和“你有童心吗?”,让学生在这种强迫性地不可选择中不断拷问自己和检视自己的言行。

二、主题墙凸显的特点

幼师生在主题墙创设中应凸显出专业性、教育性、动态性、主体性的特点。

(一)专业性

众多对“专业性”的研究文献表明,所谓专业性,就是独特性、可区分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如教师的“专业性是表征教师之所以是教师的根本属性,是用以描述教师职业本质的一个概念”。主题墙的设计,应使师生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发展方向,使来访者一目了然地明确本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如“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把校门口设计成会“说话”的长廊,用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校的访客、每日接送孩子的家长传达了学校的概况,一目了然,形象生动。”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培养0-6岁儿童的专业老师。主题墙的内容应涵括与0—6岁儿童学习发展相关、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相关、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人和事物。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浓浓的专业气氛,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专业精神,树立专业理想,具备专业情怀。

(二)教育性

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信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学习产生刺激。在创设专业主题墙时应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内涵”。让墙壁“会说话”,达到支持和鼓励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限制或禁止另一些行为的出现,并要以其特有的象征性符号或语言及其形成的氛围和环境,表达某种“意义”,或者是反映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或者是阐明某种思想和观念,进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教化,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儿童谋福利的专业,学前教师是儿童幸福的奠基人。我们要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精心选择内容,发挥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作用。以一种强迫接受地不可选择性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对学前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学、通过单纯地讲授学不会的知识、理念以环境创设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灵魂当中去,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主题墙“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

(三)动态性

隐性课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主题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要与历史对话,前可见古人,后可鉴来者,……让人们明白它从哪儿来的,又要往哪儿去。”主题墙应该承载着这样的功能:使人们尤其是身处其中的学子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主题墙承载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应根据专业发展要求更换内容,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她们通过这面墙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之河静静地流过主题墙。

(四)主体性

主题墙的教育性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不是理所当然地发生的,只有当主题墙所传达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或生活世界发生意义联系或者这种信息的强度打破了原有的认识,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结果。我们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自己的教育。”在创设主题墙时,我们应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学生是环境创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体。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需求作一预测,对学生在活动设计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细化。然后,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主题墙的规划到内容的选择以及造型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而不应把主题墙的创设变成与学生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

三、对幼师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

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活动设计意识指引下的活动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多方协同作用的结果。主题墙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主题墙对幼师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动设计意识的激发和活动设计知识的增加。

(一)激发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包括对教育活动设计本身的认识以及教育活动设计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儿童发展、教师发展的意义的认识。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比较低、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旷课、迟到、玩手机、做与活动设计课程无关的事情的现象严重;迟交或不交作业、“百度”抄袭现象严重。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的极度匮乏。为了满足迅猛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幼师生的招生门槛,致使一大批并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但求学无门的学子都涌向了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幼师生除了在课堂上从专业老师那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所了解之外,无意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专业发展。要激发幼师生的活动设计意识,单纯依赖专业老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学生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二)增加幼师生的活动设计知识储备

活动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活动设计所需的知识是全方位的。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标准的了解,必须依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选择活动方法、确立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来达成其目的。设计的活动方案要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五领域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必须掌握的活动设计知识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原则、活动设计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及教育活动方法性的知识以及儿童五领域发展知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规律及速度的知识等。《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纲要》、《指南》的知识不太熟悉。对学生的教案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处于一种纯粹经验的状态,所学过的知识在活动方案中根本体现不出来,《纲要》、《指南》的知识根本在活动方案中找不到痕迹。《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而这些知识、理念单纯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单纯靠学生一次性地背诵是难以掌握、难以领会的。如果我们创设这样的主题墙,让这些内容以恢宏的气势展示在学生每天必经之地,学生每天偶尔顿足品读,与它进行的无声对话;或者,设计活动方案时临时借助,都能使这些内容慢慢渗透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能使它的理念潜移默化为学生专业精神的一部分。

(三)提高幼师生教育活动方案的质量

篇5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二、大学生是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政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五、社会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支撑

篇6

为了有效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大邑县以“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践行《指南》的突破口,珍视环境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优化户外环境,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办园质量。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一、转变观念: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在《纲要》和《指南》理念的引领下,大邑县确立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并对“低成本高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尽量考虑到投入的物质资源本身的购置成本、时间成本、运行成本、改变成本等总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收到相对较高的教育价值。该课题有利于纠正目前幼儿园在户外游戏环境氛围、功能布局、材料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形成较为科学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理性认识。

二、扎实推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

为了确保课题顺利推进,我们构建了行政、教研、师训“三位一体”课题实施小组,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专家引领导方向,教育研究为核心,行政推进作障,教师培训贯全程”的运作模式。拟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了《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小组及工作职责》《创新项目课题管理制度》《创新项目课题培训制度》等制度。

(二)研培共进,充分挖掘本土资源

1.选择具有典型户外环境特点的2所幼儿园作为试点园。其中,晋原城区南街幼儿园(以下简称“南幼”)的特点是:幼儿园为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户外活动空间狭小,束缚了该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另一所为乡镇园,即安仁幼儿园(以下简称“安幼”),其特点是乡土资源丰富,户外活动空间宽阔,但被闲置,未尽其用。

2.开展理论研讨与培训,提高教师对户外游戏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价值的充分认识,提升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觉悟和能力。具体历程如下:

2013年12月,大邑县教育局对8所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进行空间、场地和材料的抽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户外环境布局“功能单一,刺激不够”;户外环境材料“舍近求远,解渴不当”;户外环境成本投入两种极端“盲目节约,给力不足”与“高价设置,挑战不足”。所以说“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是改善大邑县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现状必然要求。

2014年2~3月,邀请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专家实地诊断、指导和修订研究方案。

2014年4~5月,开展此项目的讲座和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当地文化元素和乡土资源,并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进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整体规划和改造。

2014年6月,开展试点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性评估,并对环境中材料提供进行调整。

2014年7月,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此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7月在南幼和安幼召开“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园长培训会。

2014年9~11月:试点园围绕“幼儿与户外游戏环境互动”的观察和支持策略进行研讨。本县其他9所公办园开展推广研究。

2014年12月,阶段性成果总结,撰写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三、成效初显:实现师、幼、园共同成长

(一)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管理机制

建立了“摸底――诊断――研讨――评估――示范――推广――全覆盖”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方式:①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创设“亲和宜人的环境氛围”;②结合环境地理特征,规划“丰富合理的环境布局”;③研究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投放“趣味持续的环境材料”等。

(二)促进了师幼成长,提高了家长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创设并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游戏,教师们学会了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发生了转变,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防止和纠正。同时,儿童在获得体能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有参与体验冒险、合作、创新等机会,多维度促进了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家长作为重要的资源和支持者被更多地“卷入”幼儿园有意义的活动中,更能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价值和儿童发展需求,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提升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2014年6月19~20日,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本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共有2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同行参加。2014年6~12月,安幼、南幼分别接待了来自乐山、宜宾、西安、沈阳等省内外300多所幼儿园共2000多人来园参观,南幼有限空间的巧妙利用,安幼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有机融合安仁古镇文化元素的户外环境创设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誉。

四、且行且思:探求项目研究的新跨越

本课题的实施,对于县域城乡幼儿园如何切实为幼儿营造安全、童趣、平等、互动的教育环境,引导和支持幼儿深入探索和创造性地表达,多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可以推广的成果;对于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园户外空间被闲置,城区幼儿园空间狭小、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推广模式。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在进行大学教育过程中深入研究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是激发和规范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重要场所。作为普通高校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增长见识的场所,是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研究的重要土壤。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肩负起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储备。而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碎片化日益增多,电子书信息逐渐取代纸质图书。尽管高校图书馆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中仍然存在传统服务模式的观念,没有针对信息化特点进行服务理念的变革,同时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内容不先进等原因也将使得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处于低下状态,这将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突破。以下将基于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建议。

二、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深入重点学科及相关院系和课题组服务不足

受图书馆员人力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重点学科内部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融合性不高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校的重点学科所处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持怀疑态度,重点学科与课题组之间的服务效用并不强。图书馆对重点学科专业资源、知识服务的深度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对于关键学科的微观层次分析和评估也很不够。同时,从调查研究来看,教师和学生对于现代图书馆业务与功能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传统借阅书的认识上,从而使得图书馆建设与重点学科服务之间的难度提升。

(二)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相对简单,进而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并未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但随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的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也产生了新的要求。想要让图书馆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得到稳定的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价值就必须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但当下部分图书馆领导却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依然以最为基础的规章制度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并且在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上不够重视,进而导致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出现了无法驾驭新型的管理系统的情况,时常出现错误的操作行为,为借阅者带来了较差的体验感受,导致图书馆的人流量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折损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三)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低下

经调查研究,许多高校图书馆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缺乏,同时图书的更新频率也较低,加之图书馆内部的服务人员更多发挥着“看守”的作用,在借阅服务以及图书指导检索方面能力依然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在借阅室内提供读者咨询服务,但借阅者在前往前台咨询书籍文献信息内容时,馆员对图书馆的具体图书内容却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进而将难以帮助借阅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内容。其次,则是现代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配备了自动化的借还服务仪器设备,但是不同的智能设备在借还流程以及功能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避免失误操作所带来的问题,图书馆人员需要提升自主服务的意识,在借还设备上详细粘贴设备的应用流程与应用方法,指导读者准确操作,避免读者因为多重原因无法在馆员工作时间内归还或是借阅书籍,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在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缺失的情况下,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将难以得到开发和创新,进而将导致高校图书馆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

(四)图书馆对重点学科服务推广营销不够

图书馆对于重点学科服务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仅仅是对图书馆新增加的一些服务项目进行了宣传,甚至没有进行广泛的市场推广,造成了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缺乏深度认识。另外,在图书馆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中依然缺乏业务的专业化建设,这将对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其间高校图书馆人员也没有全面地了解学术期刊的分类评价系统,特别是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指导不明确,以此造成了盲目投稿或发表错误等问题的出现。再者,则是部分教师对图书馆数据库的操作技能依然有待提升,进而导致书籍搜索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三、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深化对重点学科院系及科研团队的服务

随着双轨制的实施,图书馆应该根据工作需要实时地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成立一批专业化的工作小组,深入到重点学科内部,为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团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间需要主动进行ESI学科信息分析,为院系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化的决策依据以及智力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教师和学生ESI期刊投稿指导,对学科建设的状态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及时ESI高水平论文及研究热点,进而使得科研团队的成果能够得到展现,其间需要及时地评价教师和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使其能够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下一步完善的计划方案。在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情况下,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目标自然就是以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为主的,所以必须要体现出图书馆的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以及知识库存的多样性,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教师、学生甚至是学校高层的学习现状以及阅读需求,针对性地优化图书质量。除此之外,服务者也需要重视来自教师层面的知识需求,一些教师主要是以课程教学为主,致力于能让自己的大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或者是饱含深度,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与更好的思维能力,这属于教学型教师,而另外一些教师则倾向于进行教研甚至是科研,他们想通过研究来加速目前的教学道路进展,拓展目前的教学视野,或者希望阅读更多关于自身专业的深度知识,去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或实验,来推动自己的科研进度。由此可以看出,服务者想要以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形式来接触目标,需要能准确地知道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所以只有将这些高校中的群体进行细致划分,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并以此来改善自己的服务品质,革新自己的服务理念,才能准确找到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要目标,由此开展以人为本形式的服务体验。

(二)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

从实际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引入后,图书馆的馆藏方案、管理手段以及服务方法均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是服务方案。但很多教师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明白图书馆的服务变化,也不能及时通过相关服务优化原有阅读方式。因此,加强馆员自身对于服务知识、服务技能的培训,促使馆员形成主动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为教师服务,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馆员可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服务变更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譬如在借阅室内提供教师咨询服务,鼓励教师前往咨询台详细咨询自己想要获取的书籍文献,馆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答案,避免教师在借阅室往返多次始终无法探寻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的现象。随着现代设备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因此需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面对当前多数学校图书馆图书情报专业出身的馆员很少的情况,要通过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其网络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要转变服务观念,将对教师提供有效的图书信息为己任,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步伐。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越来越智能化,计算机已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普遍设备,因而加强图书馆馆员对设备的操作能力,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建设模式的基础。

(三)增强馆员主动服务意识

从实际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引入后,图书馆的馆藏方案、管理手段以及服务方法均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是服务方案。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变化,也不能及时通过相关服务优化原有阅读方式。因此,加强馆员自身对于服务知识、服务技能的培训,促使馆员形成主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为学生服务,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馆员可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服务变更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譬如在借阅室内提供读者咨询服务,鼓励读者前往咨询台详细咨询自己想要获取的书籍文献,馆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答案,避免读者在借阅室往返多次始终无法探寻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的现象。馆员还可在图书馆内粘贴相应的标识语,譬如自动借还服务区域,在仪器设备上详细粘贴设备的应用流程与应用方法,指导读者准确操作,避免读者因为多重原因无法在馆员工作时间内归还或是借阅书籍,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着现代设备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面对当前多数学校图书馆图书情报专业出身的馆员很少的情况,要通过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其网络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要转变其服务观念,以对读者提供有效的图书信息为己任,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步伐。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越来越智能化,计算机已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普遍设备,因而加强图书馆馆员对设备的操作能力,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建设模式的基础。

(四)加强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力度

重点需要利用现代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微博、微信群以及图书馆网站平台等线上方式提升强化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力度,进而更好地打造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期间特别要加大对ESI学科服务的宣传与推广,努力将ESI学科服务建设成为图书馆服务高端品牌。图书馆将加大同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交流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部引进人才的考核力度,加大对高校ESI学科评价的深度服务,建立高校图书馆在高校ESI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创新图书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增强图书馆培训内容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扩大专利、标准及其他专刊检索和分析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与学校科研发展同步,根据师生需要,及时调整并增加服务内容,进而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知识服务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将需要切实基于当前“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以及要求做好相应的服务模式的构建,进而使其整体的服务效用能够得到提升。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入重点学科及相关院系和课题组服务不足、管理人员信息运用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以及图书馆对重点学科服务推广营销不够等问题,提出组建重点学科服务团队,深化对重点学科院系及科研团队的服务;实现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效果;重视馆员队伍建设,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及加强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力度,打造图书馆的服务品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柯平,彭亮.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04):48-60.

[2]王文浩.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132-135.

[3]庞佳,李婧.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9):20-27.

[4]贾晓燕.现代化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7):378-379.

[5]龙泉.高校图书馆与MOOC用户需求的一致性及发展策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5):90-94.

[6]高凡.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6):12-14.

[7]王文浩.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132-135.

[8]衣建东,徐亚.以高品质的信息素质教育和阅读推广服务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12):73-75.

[9]刘晶.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管理团队建设分析[J].知识文库,2019(13):180+182.

篇8

关键词: 教育质量 教育事业 科学发展

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基础教育已经实现从“量的普及”到“质的提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数量与规模提升”到“质量与结构并重”的跨越阶段。妥善处理这些关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核心就是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提高教育质量,既是时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更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知识周期越来越短。要促进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志存高远、理念坚定、追求卓越的文化传承者,迫切需要眼界开阔、专业精湛、勇于创造的社会开拓者,迫切需要道德高尚、明礼诚信、身心健康的民主参与者。因此,打造高质量的优质教育,才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才能催生国家的繁荣兴盛。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改善办学条件的终极目标。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从校舍改造到教育技术装备,从硬件建设到文化建设,满足了大人民群众的优质教育需求,让广大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享受优质教育。因此,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质量与办学条件相适应,是国家改善办学条件的终极目标。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教育质量既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人才之源,是一个地区教育的品牌之本,又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基。教育质量是学校存身立命之本。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品牌塑造,源于办学特色的打造,源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与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推动一个地区不断壮大、繁荣和发展。

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抓硬件、抓师资、抓教学实现。同志在全教会上指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多样性、创造性,倡导研究性学习,加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贯通和产学研合作,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形成,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三、提高教育质量,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一)扬“师德”。坚持表彰奖励和违纪惩处“两手抓”,大力弘扬以身立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大力整顿师德师风,从严处理以教谋私、违规补课、乱订资料、猥亵学生等行为,保持违纪违规行为查处的高压态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解“师难”。教师职业虽然使命崇高,但很清贫。应该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千方百计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积极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从政治上关心教师,业务上指导教师,生活上关怀教师,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长期从教,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锐意创新、深受人民群众和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三)提“师能”。大力加强教师专业学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建立名师帮带责任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从教经验,提高业务能力。

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步伐,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尊重学生人格,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特长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创新思维、心理素质和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制定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根据标准实施规范化科学管理。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指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4-01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近几年来,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虽然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机构正在逐步健全,但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多数情况下都是各系辅导员老师兼任就业指导人员,他们常常忙于大量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而且很多辅导员老师没有接受正规职业指导培训就直接上岗,知识构架和经验水平较低,没有专业背景做指导。职业指导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导致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水平很难提高。

2、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内容和方法缺乏有效性、工作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职业指导是协助大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的一种长期的过程,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政策的解说,招聘信息,求职技巧指导以及一些日常就业管理工作,并且只重视对毕业班学生的职业指导,忽略了其他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教育。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多集中在事务性工作上,对就业知识灌输较多,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非常欠缺。过多看重就业率,较少从根本上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和就业质量。

3、独立学院职业指重理论而轻实践

职业指导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实践动手能力上的指导。现阶段独立学院的职业指导多数是在课堂中讲述一些求职技巧、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模拟和操练,不能有效掌握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忽视了与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没有很好地把企业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融入到职业指导中。且学院一味的追求高就业率,淡化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再加上职业指导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内容严重脱节,忽视了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学生非专业技能方面的素质重视不够。这样就会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缺乏职业素养,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融入到企业中去。

二、独立学院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对策

1、加强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学院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职业指导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使职业指导逐步向专家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并配备足够的校级专职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对兼职人员如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进行培养指导,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相关人员考察交流和进修考证,提升职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促使职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2、校内全员参与、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全员参与职业指导是推进高质量职业指导的重要保障。职业指导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教职工之间相互支持。每个教职员工都应该承担起职业指导的责任,都有权利和责任提出建议,并将合理的建议付诸实施。专业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特质与个人特点的结合,帮助细化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以便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出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最适合个人特性的职业发展方案。同时邀请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通过集中授课、开办讲座、实践演练、模拟面试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同时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校外实践,感受就业氛围,深入工作实际,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增强其对具体职业知识技能职业发展方向的掌握,这样才能在求学期间充分做好准备,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通过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实习、参观调查,让学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

独立院校还应建立职业咨询、指导、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开展求职技巧、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心理调试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力。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等。

3、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需重视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通过问卷、电话、信函、回访用人单位等形式进行调查。毕业班辅导员通过建立QQ群、飞信群、收集邮箱等多种现代通讯工具,及时掌握班级同学的联系方式,了解毕业生毕业后就业情况。通过调查,充分挖掘和发现学院近年在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系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总之,独立学院作为一支特殊形式的高校教育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独立学院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与学校改革、全体师生的努力分不开,作为学校主体,应加强招就部、企业、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既要寻找机会让师生“走出去”提高眼界,也要主动“请进来”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来学院开设培训课程,让独立学院职业指导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艳华.试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青春岁月,2013:16.

[2] 李心怡.试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2013.

篇10

8月23日,邢台市人防办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党组书记、主任宋华章对市党代会精神作了解读宣讲,就落实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办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市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邢台各项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大会工作报告站位高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是指导和推动我市今后五年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纲领文件。

会议强调,各级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全面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历史意义和鲜明主题,准确把握九届市委的历史成就和发展实绩,准确把握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部署,落实好市委报告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