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篇1

生物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在中学生间开展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并将其作为一种探究学习的类型是较为新颖且有效的形式。

以厦门市鸟――白鹭,以及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课题为例,笔者尝试探讨在中学生中间开展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操作过程。

一、选题

选题是开展探究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当地的实际条件确定选题。选题应该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富有特色,并且有较高的新颖性。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选择《朝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测定及白鹭保护探讨》作为研究课题。厦门素有“鹭岛”之称,周边岛屿自古至今均是鹭科禽鸟的活动区域,鹭鸟资源十分丰富。厦门市政府已在鹭类较密集繁殖的大屿、鸡屿两岛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黄嘴白鹭、岩鹭(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大白鹭、中白鹭、夜鹭、池鹭、苍鹭、牛背鹭等鹭科鸟类和它们的自然生存环境。课题以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护为研究核心,通过白鹭觅食的中间环节,将生物多样性与白鹭保护相结合,探讨白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继而提出保护白鹭、保护环境的建议。白鹭在厦门的栖息地主要在鸡屿岛和大屿岛两个岛屿,主要食物来源是栖息地的潮间带底栖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存状况,直接与白鹭有关,因而确定以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的测定为研究对象,是研究自鹭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保护白鹭的措施,为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在此项研究中,学生学会了到网上、到图书馆找资料;懂得了应用课堂所学分类知识区分生物类型;并且该课题的研究结果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其制定多项措施来保护白鹭的栖息地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对生态的保护起了一定作用,具有很强的教学意义和政策意义。

二、制订研究方案并实施调查

在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准备工作、研究的形式、时间、地点、方法、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该项目研究中,我们按下列程序实施研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1 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课题确定后,学生先分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已经做过的工作和目前白鹭栖息地的自然状况及白鹭生存状况;学习有关生态学知识,掌握研究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潮间带的分区、潮汐的测算。

2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将调查地点选择在白鹭栖息和觅食较为集中的岛屿――鸡屿岛和大屿岛:对照地点选择在人群活动比较频繁、很少见到白鹭栖息和觅食的厦门大学白城海边,安排在退潮时进行观察和采集。

3 探究活动的形式。本活动以观察、采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采集白鹭栖息、觅食地附近岛屿的潮间带滩涂的,各种生物样本,进行分析统计,观察白鹭的生活习性,了解白鹭繁衍地和觅食地的地质地貌。

4 做好采集观察准备。准备资料登记本,带齐采集用的水桶、铲子、标本瓶、解剖盘、采集筐和观察用具――照相机、望远镜,以及水、干粮等野外生活用品。

三、外出观察与采集的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手段是对照实验法,即采用相同方法,在相关的生态环境中,采集不同区域的多种样本,进行对照实验。研究中,通过采集样本、进行生物类型分类和数据统计得出结论,所以在研究过程设置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很重要。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应处理。

1 时间:选择天气晴朗,开始退潮时出海,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采集和整理标本。

2 记录:记录当天气温、潮时、风向、海水盐份、海水PH值,记录行进中观察到的鹭鸟飞行或栖息状况,进行拍照。

3 采集滩涂生物标本:携带工具,分组,按高、中、底潮带随机抽取样方,用铁筐限定挖掘范围,取得相同体积的样方范围内所有生物体,装入桶内,约取10~20个样方,上岸立即对所有样本进行清洗,并对各样方内生物的种类、数量进行统计登记。

4 观察白鹭觅食地的地质地貌:根据有关书籍介绍,分析白鹭的觅食的地质状况;在不同潮汐时段,观察白鹭觅食、停栖的地点,观察滩涂上是否有红树林;对鹭群的远、近距离的活动进行拍照。

5 采集相关的样本:白鹭觅食地滩涂的水样和土样。

按以上方式,在白鹭栖息地附近觅食场所和非觅食场所的潮间带滩涂上,分别进行样方采集和地质地貌勘察及白鹭觅食状况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准确可靠,可信度大,说服力强。

四、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最后要对调查所得的数据按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环境状况和不同生物样方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果。此项研究进行下列分析:对在不同岛屿,不同地质滩涂的几次采样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将拍摄到的图片进行分析、筛选;应用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白鹭觅食地泥滩的底栖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多样性指数都远远大于沙滩。

在分析、整理所获得的材料、数据时,应具有完整的资料,使其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应正确,基本可靠,数据可信,具有说服力。

五、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也是研究中很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在阐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使得研究项目更具价值。此项目研究报告的撰写包括三个方面。

1 按一般科学研究论文要求写出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及参考文献等,附上原始记录和实地拍摄的照片。

2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观点――如白鹭觅食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高于非觅食地,白鹭需要足够的食物才能生存、繁衍,因此保护白鹭觅食地也是保护白鹭所应开展的重要工作。红树林能保护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因而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底栖生物的多样性,从而间接起到保护白鹭的作用。

3 分析现状,提出建议。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提出的建议有:①厦门本岛原本有多处是鹭类的主要繁殖地,后由于经济建设的增加和人为活动的频繁,繁殖地逐渐减少。鹭类生性胆怯、机警、易受干扰。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周边岛屿的管理,适当限制人类活动在该类岛屿的加剧,防止鹭类再次大规模迁移。②大屿、鸡屿两岛居民较少,有部分滩涂养殖业在此进行,争夺了鹭类的觅食地,应逐渐将赢利性的养殖业撤离保护区,适当放养鹭类可捕食的贝类。同时应该有计划地栽种红树,恢复红树林的生态景观,间接营造鹭类所适合的生态环境。③由于厦门的地理环境和白鹭的保护措施较好,鹭类的增长速度较快,在保护鹭类的问题上,应具有前瞻性,要扩大保护区,保护好附近有大片红树林的东屿,使其成为白鹭及其它水鸟的另一觅食地。

篇2

(一)资产的两重性森林生物样性资产由森林生物资产(包括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资产)构成。森林生物资产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岳上植,2002.)。生物转化是指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质量(遗传价值、密度、成熟期、脂肪层、纤维强度)或数量(重量、立方米、纤维的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从转化的机理上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主要靠自然力的作用和自身的转化能力实现其再生和转化。林业生产活动只起“催化剂”作用,会经常出现数量不减反增的现象。因此,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应定期地结合评估,以评估促进核算。

(二)价值的多元性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这一综合地域类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物多样性。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四类(国家环保局,1998)。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又可分为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生态功能的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森林生物多样性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张颖,2002)。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困难与复杂性。森林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当代人提供直接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目前及将来所创造的巨大的非直接使用价值,所展现的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资产的整体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统一的整体。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提供木材、竹材和蘑菇及其它动植物产品来源时,释放的是直接环境效益,此时属于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森林生态效益资源的时候,释放的是间接环境效益,此时属于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两者的结合点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同一载体。森林生态资产不能脱离森林生物资产而独立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其价值的形成、消费和补偿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森林有形资产在其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增减变动过程中,森林无形资产也相应地发生变动,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地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对森林有形资产的价值确认和计量中,也要相应地对森林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确认与计量。

(四)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相对稀缺的,这不仅表现在天然存量方面,还表现在生成率方面。同时,地球上生物物种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各物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绝对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产生了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体现在会计上是必须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

(五)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它超越了进行森林经营活动的林业行业以外的外部影响,即不通过市场机制反映的影响,进而会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收益中的社会收益。公共物品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例子。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主要是一种无形效用,不能贮藏和移动,生产者难以对其控制,即无法迫使受益者偿付了补偿费用后才能享用其生态效用。因此,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同时,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中的生态资产一般不存在市场,所以应更多地考虑非市场价值的计价方法,实现对其生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分类

(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确认是指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作为一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记入会计载体的过程。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理的会计确认标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要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加以确认,应当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会计确认从理论上讲要同时满足四项标准:(1)可定义性。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给出的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最本质特征。森林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药用、食用、纤维、芳香油等)和野生植物资源(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作为林业经营组织来讲,一旦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其所拥有或控制就能为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净现金流入。因此,它们符合确认的第一个条件——资产的定义。(2)可计量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可以通过现有多种计量属性选择达到对其计量的目的,但是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其计量比较复杂。同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科学定价主要通过对其价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从长远来看,随着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做到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合理计量。(3)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于富生等,2000)。显然,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信息,从而会影响到他们为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采取的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决策。(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给予充分信赖。“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能够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真实反映是可靠性的核心标志。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计量结果,可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林业经营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森林生物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的实物量与价值量,足以使决策者信赖。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分类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分类标准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按存在形态分。按存在形态可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分为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和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物资产是指森林中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栖息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个体基因,包括林木资产、林副产品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因此森林生物资产是一种有形资产。森林生物资产在价值层次上主要表现为物种多样性价值和基因多样性价值,在价值总额中主要表现的是直接使用价值。森林生态资产是指森林生态效益所形成的资产,包括有机物质的生产、的固定、的释放、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水土保持、净化污染物等。森林生态资产在价值层次上表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在价值总额中表现的主要是间接使用价值和和部分直接使用价值(如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等),此外森林生物多样性所表现出来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也归属于森林生态资产。

(三)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核算在实践中的应用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角度考虑,目前主要可侧重于森林物种多样性价值方面的核算,特别是其中植物和动物多样性价值的核算。虽然森林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但目前人们对每个层次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相对而言,物种多样性最明显也最容易测定。而森林遗传基因多样性多发生在分子水平上,它主要包括染色体的多态性、蛋白质的多态性和核酸的多态性三个方面。就目前人们的研究手段和认识水平看,要做到完全掌握森林中有机体,即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中的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及其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定比遗传多样性的测定更困难,因为系统的边界都是模糊的。同时,对于物种多样性,也部分受到研究手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测定与确定比较困难,所以物种多样性目前主要着重于植物与动物多样性的测定,特别是其中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脊椎动物。因此,一般来讲,目前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核算主要是以物种多样性中的植物与动物价值的核算为代表,暂不考虑基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核算。

三、森林生态效益的会计确认

(一)森林生态效益的概念及特征森林生态效益作为一种间接效益,就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出来的效用。其具有几个重要特征:(1)外在经济性。外在经济性在林业中是最普遍的现象。当森林生物多样性发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和保护物种及基因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益的时候,这种生态效益却被非林业经营部门乃至全社会无偿地享用,而不必为此付出相应的费用。(2)非减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效益的发挥,意味着森林生物资产的减少。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减少森林生态资产。(3)模糊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效益随着木材、蘑菇、动物毛皮等的出售而实现,并可用货币直接计量。但森林生态效益没有物质载体,无法对其效益进行准确的计量,只能通过估计来反映。因此,森林生态效益的确定具有模糊性。

(二)森林生态效益的会计确认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林业会计中核算的收益部分只是对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进行确认,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效益外在性不予确认,使得大量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游离于会计循环之外,严重阻碍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效益的发挥,危及了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作为林业经济经营组织必须考虑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外部产生的影响,会计上应反映这一巨大的森林生态效益,将森林生态效益外在经济性作为收入要素纳入核算体系(温作民,2003),从而进一步转化为林业经营组织的环境效益,真实地评价其业绩。根据财务会计的收入定义,收入是一种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显然,森林生态效益外在性部分并没有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传统财务会计确认收入的流入和流出概念不能满足将森林生态效益完整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要将森林生态效益作为收入要素纳入会计系统,其确认可以根据其标准进行:(1)符合定义。符合森林生态效益定义,森林生态效益作为一种间接效益,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出来的效用。(2)可计量性。据有关部门测算,森林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13倍。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森林生态效益每年都要进行准确的核算。(3)相关性。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提供了关于森林生物多样性非木材价值的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投资者和决策者对森林生态功能重要性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可以为林业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进行相关决策或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与准则提供依据,适应新时期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4)可靠性。模糊性虽然增加了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难度,但是只要是估计的合理,仍然具有可靠性。因此,凡是符合森林生态效益的定义,能够用货币计量,并且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的效用,都可确认为森林生态效益。

四、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计量

(一)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尺度计量包括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就货币计量而言,其计量单位笼统地讲就是货币,由于货币能把经济业务全面、综合地反映出来,所以货币成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应同时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两种形式。这主要是由森林生物多样资产的特点和森林生态效益的特点决定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两重性、价值的多无性、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外在经济性、模糊性等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对其价值计量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即使它们的价值通过一定的方法得以计量,但在其计量结果的公众认可度上目前仍存有争议。因此,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完全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了满足提供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会计信息,使其具有较强的可理解性,应当尽可能多地考虑运用非货币计量尺度。在非货币计量形式中,可同时使用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混合计量等多种形式。运用货币计量形成一些财务指标,运用非货币计量则会形成实物指标、劳动指标、技术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和文字说明等,从而提供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是一项广为流行的会计惯例。对于一般实体资产来讲,在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较小的情况下,其历史成本与其价值的差异是较小的。然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一项特殊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却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一个致命弱点,这主要是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大部分是由自然力作用形成的。少部分是由自然力和人力作用形成的。因此,它们往往没有或只有较低的历史成本。另外,它们又是有生命力或活动力的,其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在变化,只有在交易的那一刻才能暂时相对固定其价值。因此,如果仅按目前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来计量,它们的价值计量会偏低,违背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原则,不能达到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属性,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历史成本计量,而应包括面向市场、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在内的多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会计计量属性,从狭义上看,其表现形式有: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历史成本固然可以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有时为了管理或决策上的需要,要求会计可以提供以公允价值反映的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另外,象森林生态资产一类的历史成本原本就没有,用公允价值反而可以更可靠地反映它们的真实价值。在这些情况下,用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计量也是可行的。当然,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公允价值的确定避免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这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怎样提高和增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是一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从目前我国会计现实来看,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尚不具备(张心灵等,2004),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可以选择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辅之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具体计量时,应分别不同资产及不同阶段加以考虑。森林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森林生态资产的初始确认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森林生物资产及森林生态资产报表日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如实际市场价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替代花费法、机会成本法或条件价值法等,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评估取得。从发展的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流(黄世忠,1997),那么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将来应主要选择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即采用“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4]温作民:《环境外在性的会计核算》,《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11期。

[5]于富生、黎来芳:《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上海会计》2000年第8期。

[6]岳上植:《森林资产的特殊性及其确认与计量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篇3

根据ISAAA于2013年2月的年度报告,2012年,转基因作物继续在全球迅速推广,并且在实现粮食、饲料、纤维和燃料增产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

报告指出,原本不愿冒险的农民对转基因作物的信心不断增长,为全球转基因作物未来增长打下广泛和稳定的基础。其主要原因是,转基因作物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及环保效益。

应用最迅速的作物技术

自1996年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已经连续第16年保持显著增长势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996年仅为170万公顷,2012年则达到前所未有的1.7亿公顷,从而使得转基因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

在1996年至2012年间,全球近30个国家的近亿农民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公顷,比美国或中国领土总面积还要大50%以上。

2012年,全球共有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包括20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几乎为发达国家的3倍。排名前10位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超过100万公顷。世界人口的60%,即近40亿人,生活在上述28个国家,为未来转基因作物多样化发展打下广泛的基础。

2012年,全球共有173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比上年增加60万,其中90%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的小农户。

2012年,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球总量的21%;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占全国大豆种植总面积的近100%;印度Bt棉花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到1080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3%。

美国继续保持全球头号转基因作物种植国。2012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6950万公顷,占全球总量的41%;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和甜菜分别占全国玉米、大豆、棉花和甜菜种植总面积的90%、93%、94%和95%。

加拿大转基因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840万公顷,占全国油菜籽种植总面积的近98%。

2012年,欧盟有5个国家(即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种植Bt玉米,面积达到12.9万公顷,比上年11.45万公顷增长13%;其中,西班牙占欧盟Bt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0%,转基因玉米占国内玉米种植总面积的30%。转基因棉花占澳大利亚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9.5%。据cropnosis公司的研究报告,2012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市场价值为148亿美元,相当于同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646亿美元的23%,或相当于商业种子市场340亿美元的35%。

全球农民收获的“终端产品”价值,则是转基因种子价值的10倍以上。

在批准进口和释放转基因作物的59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位居第一,其次为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欧盟、菲律宾、中国台湾和南非。

转基因作物贡献巨大

一是改善粮食安全。转基因作物可有效促进粮食、饲料和纤维安全及自给,包括通过持续增加农业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经济利益,提供更多实惠的粮食。1996年至2011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创造出的农民收益达到980亿美元,其中51%来自生产成本下降(即耕犁、杀虫剂喷洒以及劳动力的减少),49%来自3.28亿吨作物增产。

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是一种节约耕地的技术,可在全球现有15亿公顷耕地上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因此有助于防止砍伐森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国家每年流失大约1300万公顷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1996年至2011年间转基因作物增产的3.28亿吨粮食、饲料和纤维,相当于节约了1.08亿公顷土地。

三是有利于减轻贫困。转基因作物可显著提高生产力及收入,可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引擎,帮助世界上的小型、资源贫乏农户摆脱贫困。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已经帮助发展中国家1500万资源贫乏小农户增加收入。

四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技术迄今为止带来的好处包括:显著减少杀虫剂喷洒,节约矿物燃料,通过免耕或少耕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使用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实现免耕和水土保持。1996年至2011年间,杀虫剂活性成分累计减少使用4.73亿公斤,相当于节省8.9%的杀虫剂。

篇4

1水土保持的价值

水源涵养林具有固持水土、保育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流失及防止泥沙滞留和淤积等功能。森林遭到破坏后,土壤失去保护屏障,一旦发生降水,土壤便遭到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养分流失、肥力下降。而水利工程将由于携带泥沙的径流流入,造成泥沙淤积,使用寿命缩短。根据影子价格法,可测算出怀柔水库一级区林木保育土壤的价值总计为2万4004元/a。

1.1减少土壤损失的价值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壤耕作层平均厚度为30cm,每km2山杨林、落叶松林等林地比无林地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335.75t/hm2。林地土壤平均容重为1.1t/m3,则森林可减少土壤流失量相当于减少土地废弃面积0.1017hm2/km2。怀柔水库一级保护区水源涵养林面积为3.13km2,森林减少土壤流失保护土地价格为5480.50元/hm2,由此得森林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为1745元/a。

1.2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据研究表明,北京市森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其中全氮含量为0.19%,全磷含量为0.02%,全钾含量为0.08%,由森林减少土壤流失量实测值335.75t/(hm2•a)可以算出,森林减少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的损失量分别为10.070、0.638、0.067、0.268t/(km2•a)。用等效的化肥价值作为森林保护土壤养分的影子价值,可计算出森林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为1万6070元/a。

1.3减少泥沙淤积和滞留的价值(1)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同无林地相比,有林地平均减沙率为80%,减沙量为335.57t/(km2•a)。怀柔水库一级区内生态公益林每年减沙总量为1050.33t,相当于减少库容损失807.92m3。按单位库容造价5.71元/m3计算,可得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为4613元/a。(2)减少泥沙滞留的价值。采用挖取泥沙的费用作为影子价格,根据挖取1t泥沙的市场价格1.5元计算,可得出森林减少泥沙滞留的价值为1576元/a。

2固碳制氧转化太阳能的价值

森林通过吸收大气中的CO2,将其固定和储存,并释放出O2。本文采用造林成本及煤炭热值价格作为影子价格来核算出林木固碳制氧价值。

2.1固碳制氧的价值据“十一五”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相比“十五”期间,怀柔水库一级区内立木蓄积增长量为1万9.99m3,相当于每年固定CO21821.81t,提供O21341.33t。折算成造林成本,固定CO2和提供O2的单价分别为273.3元/t和369.7元/t,可计算出固碳和提供O2分别为49万7907元/a和49万5890元/a的价值。

2.2转化太阳能的价值计算据测算,怀柔水库一级区内生态公益林主要树种油松、侧柏、刺槐、柳树及杨树的平均热值为2万kJ/kg,年干物质生长量为118.82t,相当于年转化太阳能2.38万kJ。用煤炭价格作为林木转化太阳能的影子价格,可折算出转化太阳能的价值为1806元/a。

3净化空气的价值

3.1吸收SO2的价值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中的数据,森林对SO2的吸收能力为:针叶林215.6kg/hm2,阔叶林为88.65kg/hm2;另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我国每消减100tSO2的治理费用为6万元,即SO2的治理成本为0.60元/kg。怀柔水库一级区内生态公益林的针叶林面积为201.02hm2、阔叶林地为111.67hm2。采用SO2的治理成本作为林木吸收SO2价值的影子价格,可以得出吸收SO2的价值为4万9280元/a。

3.2吸收氟化物的价值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毛白杨、刺槐和加杨等阔叶树的吸氟能力最高,达4.65kg/hm2;侧柏、油松等常绿树的吸氟能力为0.50kg/hm2。怀柔水库一级区内生态公益林面积为201.02hm2,其中阔叶林地111.67hm2、针叶林地89.35hm2,采用燃煤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等筹资性标准的平均值0.16元/kg作为影子价格,可计算出怀柔水库一级区内林木吸收氟化物的价值为99元/a。

3.3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据相关机构测定,森林对氮氧化物吸收量为6.0kg/hm2,采用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等筹资性标准的平均值1.34元/kg为林木吸收氮氧化物价值的影子价格,可计算出怀柔水库一级区内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为2514元/a。

3.4滞尘的价值据测定,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11t/hm2,针叶林的滞尘能力为33.20t/hm2,采用燃煤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等筹资性标准的平均值0.56元/kg作为林木滞尘价值的影子价格,可计算出怀柔水库一级区内水源涵养林的滞尘价值为4370元/a。

4景观游憩价值

作为京北的标志性景观,怀柔水库以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怀柔参观旅游。这不仅为怀柔区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也为怀柔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根据北京市测算出的全市年平均森林最大游憩收益为2174.50元/hm2,可得出怀柔水库一级区内水源涵养林为怀柔区带来的旅游收益即其景观游憩价值为67万9944元/a。

5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性价值、馈赠价值及存在价值等。核算生物多样性存量及价值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为此,本文中只核算野生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及水源涵养林的使用价值。怀柔水库区生态群落稳定,库区山地、滩地、浅水区及水域等各种地形元素丰富,陆生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配置丰富,结构健康合理,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根据北京市82.9149km2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结果49.349亿元计算,怀柔水库一级保护区312.69hm2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86万1056元,见表3。

6结论与建议

怀柔水库一级区内生态公益林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对其部分主要价值做一测算。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及生物群落相对稳定,上述生态价值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对上述各项的价值量进行贴现,求出现值。取贴现率r=10%,根据公式:现值P=11V(V为年产出量),可以得出怀柔水库一级区内水源涵养林总价值为1亿1583万元。其中环境价值为0.84亿元,占总价值的73%。各价值依大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固碳制和转化太阳能、景观游憩、净化环境、保育土壤。由此可见森林环境价值在其诸多生态价值中的重要性及水源涵养林生态价值的构成特点。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例 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准确恰当的运用实例,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开发智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1]

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在学习《生物进化》时,我生动的叙述了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过程。达尔文青少年时代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爱好制作动植物标本,22岁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自费环球航行。在航行期间,广泛考察了沿途的地质、地貌、自然环境、动植物物种及形态,搜集、制作了大量矿石和动植物标本,写出了篇幅洗繁的考察笔记。达尔文长期的辛勤努力,创立了《进化论》。通过达尔文的事迹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2]

二、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科学素质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点燃他们探究性、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讲述生物与环境时,我引用了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用:“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而战胜了楚国。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桔生淮北则为枳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桔子生长的很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淮北温度较低,结果长出又小又苦的桔子,晏子借此说明偷盗是受楚国的影响。[3]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了身体素质

在讲述胚胎的发育和营养时,引用周围村庄中早婚早育者带来的危害等实例,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后代健康成长,并结合实际讲述遗传、变异、传染病等知识,使学生懂得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规律,有计划的进行免疫和防治,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4]

四、认识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意识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即使学生感到亲切,又能认识科学的重要性;还能使学生热爱科学,自觉运用科学,树立科技意识。如:讲述《禁止近亲结婚》,我引用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违背生物学规律带来的悲剧。达尔文于1839年与表妹爱玛?韦奇伍得结婚,他们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7个有不同类型的疾病(除1人终生未嫁外,有3个无后代)。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的引用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实例教学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5]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事实,经得起推敲。我们在运用实例进行教学时,所用实例,必须是真实的,不生编硬造毫无依据的事例。因为这样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反而事与愿违。因此,实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2.新颖性原则

教师在引用实例教学时,力求实例新颖,学生听起来新奇,有吸引力。对学生熟悉的实例,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其内涵,增强实例的趣味性和诱惑力。“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把握其骨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力求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业务修养,学好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地理、物理、化学等,平时更要多看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如:《人与自然》、《动物圈》、《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等。

3.易懂性原则

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为此,在无论引用哪种实例时,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实例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突破口。这就要求实例必须浅显易懂,若引用过于深奥的实例,学生们把大部分时间去理解实例,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失去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4.破难突重性原则

在教学中引用实例主要有二个目的,其一,使抽象的理论浅显化,这就是为了把难点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浅显易懂的实例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其二,突出每节课的重点知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住每节课的重点知识,往往在讲授知识点时,引用一些恰当的实例来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知识点既是该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运用实例更应与知识点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破难突重的目的。[6]

5.针对性原则

在实例教学中,有时是为了破难突重,有时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等。无论是那种目的,都不能盲目的引用实例,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实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勿引用与知识点毫无相干的实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喧宾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实例的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素质教育内容,并巧妙地与实例教学有机结合,能增强课堂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绪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在运用实例教学时,力求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密切配合,效果更佳。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应在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收集各种最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及有趣的实例和数据。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但在引用实例教学时,一定要紧扣教材,适时、适量、适速地引入,才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且不可只为了哗众取宠,大量的举一些不能服务于教学的实例,其结果事与愿违,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

参考文献

[1].作者:胡明、李少毅,《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3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作者:刘恕等,《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6年6月。

[3].作者:周美珍,《生物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年。

[4].作者:瞿礼嘉等,《现代社会中的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篇6

一、《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方面的一本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反映我国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

二、《生态学报》(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宗旨: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

三、《生态学杂志》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中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 多样性 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园林植物使用现状及产生原因

1.1、园林规划设计人员是植物多样性的执行者

植物多样性最终要靠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来体现,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要充分的掌握遗传学、景观学、生态学以及植物学等等学科的知识。但是在目前的园林规划设计之上,尽管是实行了园林自制的制度,其中鱼目混珠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现在我们从事设计的人员打部分都是景观规划的方向,对绿化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种类等的要求知之甚少,在其植物的选择之上具有随意性与盲目性,在其方案之中通常都是自己所熟悉并常用的苗木,或者是不管植物的生态条件盲目的进行引种。

1.2、乡土植物使用过少

乡土植物是自然生长在本地区的植物,所以在病虫害抗性与环境适应性的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在其许多园林规划之中,乡土植物没有能够充分的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是许多的野生乡土植物被从园林中清除掉,反而只是一味的追新求异,天南海北以及国内国外盲目地进行引种,通常是缺乏地方特色。在其规划之中应该充分的立足于乡土植物,来进行繁殖与培育新品种,充分的挖掘并且强调乡土植物的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是体现植物多样性的有利创举。

1.3、园林植物种类单一

目前,我国大约有4000多种植物可以用作是园林绿化,但是目前常用的只有400多种,大部分的城市常用的只有100多种,在其大城市之中,比如昆明、武汉、杭州、南京以及上海等地的植物种类在500种之内,然而其北方城市则是更少。根据相关的统计充分的表明,北京园林绿地中普遍使用的树种不到40种。在几年之前,部分城市流行“大树进城”和“大片草坪”的绿化手法,从而对植物多样性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利。反观世界各地,比如旧金山、巴黎、伦敦以及华盛顿等地,其中常用的绿化植物总数在2000到4000种之间。

2、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

2.1、不同城市圈林植物的物种数目

物种数目是目前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最常用的指标(Michael 2008 )。一般采用随机布样和典型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建成区或中心区绿地植物的种类。由于绿地建设人为干扰强,风格变化大,很难展开纵向研究。另外,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格局的差异,城市之间绿地植物种类的横向比较也很难进行。仅有《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中提到1979-1980年部分城市绿化植物种类的调查资料。

在已调查的32个城市中,建成区园林植物种类在136(沈阳)到1651种(广州),南北差异巨大。城市发展水平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北京632种,临近的保定只有419种。总的来看,华南一般会超过1001种,华东、华中、西南应该在600-1001种以上,华北一般在30-601)种,东北、西北应该达到100-300种。这既是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的现状,也是应该努力的目标。

2.2、不同区域物种数目的差异

我国的城市范围较大,从大到小、由外向内,可以分为市域、建成区、中心区。植物资源的调查一般是以市域为范围的;园林植物的调查多在建成区,如北京市五环以内;重点调查中心区或以公园为对象。如北京市域植物资源最多有2276种,五环以内的建成区最多有632种,城市公园约有400种。可见,当地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和应用大有潜力;考虑到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的差异,将半数的当地植物开发出来是有可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露地栽培植物就有980种,约占当地植物资源的43 %。

在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还应考虑乡土植物的比例,以突出地方特色。已调查16个城市外来种的比例平均为36.2%,其中最低为福建三明市(市域)13.9%,最高为南京市(行道树)65.4%。可见,应用乡土植物,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任务。

2.3、绿地类型对物种数目的影响

我国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5大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T85-2002)。目前大多是对同一城市不同绿地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如长春市12个广场树木调查,北京城区主要公园的植物调查,昆明市70个居住区植物种类调查,澳门9个主要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调查等。多类型绿地的调查可比较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反映出绿地功能对植物组成的影响。

3、园林规划中体现植物多样性的途径

植物多样性是通过三个层次体现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富集的程度;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遗传构成上的差异和变异。

3.1、创造出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

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 所以说,为了达到植物多样化,就得需要在园林规划的时候,人工所塑造适合不同植物生存的地形,来形成适应多种植物生存的人工小气候环境。地形设计不仅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出不同的植物生存环境的手段,比如:湿地、水面、平地、起伏程度、坡度、坡位以及坡向等等,它们是通过改变肥、土、水、热、光等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的生存产生作用。微地形的起伏就可以创造背、向、阳、阴,加之理水的因素又会出现干和湿之间的差别。

3.2、复层绿化

园林规划中,应克服广场化倾向,在种植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向地面以上的构筑物空间来进行扩展,在不同的平面、立面空间设计不同高度的藤本、草坪、地被、花卉、灌木以及乔木植物,比如,我们以马蹄金、郁金香、莺尾、置草、红叶小璧、连翘、绣线菊、红枫、合欢、丁香、奕树、银杏、水杉以及雪松等等不同植物高低错落的进行组合,配置成具有层次感的橱窗形式,前矮后高,这样就会增加了立体轮廓的丰度,进而就可以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绿视率,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

3.3、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

园林规划中,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点,并运用到设计中去,是体现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手段。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丰富多样。观花类型中有冬花植物、秋花植物、夏花植物以及春花植物。海棠、梅花、蜡梅、、荷花、杜鹃、芍药、山茶、玉兰以及樱花等等均是观花较好的植物。

3.4、增加人工群落种植密度

时下的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模式大多采用“自然式”、“三株一丛”、“五株一群”的零星点缀方式,这是源于传统的自然山水园林的种植设计手法。事实上,在园林规划中,适当参照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生活型谱,利用植物群落结构上的成层、镶嵌、周期性的特点,将植物以群体集中的方式进行种植,树丛、树群相互组合,在绿量上的景观效应,同种个体的相互协作效应及环境效应都大大尤于单株及零星的种植方式,同时从生物个体发育来看,大多数植物总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下来的,形成一定的规模。

总之,园林植物是园林中惟一具有生命的要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是园林景观多样性的基础。构建接近自然的园林植物群落,促进园林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和可持续发展,在有限的土地和环境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应该成为园林绿化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廷华,刘青林.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研究[A].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9[C].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8.

篇8

企业新建、扩建等发展需要征占用林地,如巴东县电力公司神农小区变电站建设项目、鼎盛驾校建设项目、山水龙城商品房建设项目、宏元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等,这类项目交通方便、占地面积一般不大,外业调查相对简单。巴东的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为了满通和城镇化建设需要,建筑用砂石料供不应求,各种采石场建设项目需占用林地。拟开发的铁矿石项目也需要占用较大的林地。这类项目占用林地面积大,但成片占用,地类简单,工作量不大。

2占用征收林地工作步骤

2.1用地单位提出申请

用地单位根据项目建设的立项文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图。根据土地现状,分地类进行统计。如果涉及占用征收林地,就必须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征收林地申请。

2.2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预审

林业主管部门在接到项目业主占用征收林地申请后,对业主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初步核定拟占用征收的林地位置及现状,并根据林地保护数据库和公益林数据库,对林地地类、面积、权属、林种、是否为公益林等进行确定。拟定请示文件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预审。

2.3委托具有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

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用地单位在取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文件后,根据要求与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编制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资源调查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规定缴纳林业调查设计费。调查单位外业调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在与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后,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现地调查是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为基础,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做好外业调查是高质量地完成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评估和可行性报告的前提。外业调查前准备:常用的物资包括文件包、外业调查卡片、文件夹、项目建设布局图、1∶1万的地形图、手持GPS及GPS参数调整表、围尺、50m皮尺或激光测距仪、相机、摄像机及笔记本电脑或平板。外业调查一般是由负责内业表格整理和汇总统计的人员做调查卡片的记录。制图人员负责在项目建设布局图复印件上进行标注,利用GPS对小班坐标拐点的采集,图记标注要做好小班四至拐点顺序编号和坐标记录,以方便制图人员利用软件求算小班面积。负责文字的人员要掌握林地小班地理位置、地类、权属、树种、起源、林地自然因子和小班各种因子的认定,做到图表一一对应。同时对有林地和疏林地上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分树种进行记载,计算需采伐活立木蓄积和出材量。调查人员还得对项目拟占用征收林地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现状进行详细的专业调查。外业调查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林地小班地类、起源、林种等因子。内业整理,编制《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外业调查结束后,转为内业整理阶段,内业整理的步骤包括:①对外业材料的整理,统计计算有林地和疏林地林木蓄积;②利用Arcgis软件制作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小班图,计算小班面积;③汇总拟占用征收林地面积及蓄积;④结合《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测算森林植被恢复费;⑤制作建设项目位置示意图、总体布局图和使用林地现状图;⑥根据外业调查材料和内业统计计算结果,结合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⑦材料审核;⑧复印装订成册。事实上,表格计算、制图和文字编写应该同步进行,制图后确定小班号,先计算小班面积,方便表格计算和文字编写。报告编写人员要具备表格计算和汇总、审查表格和制图的能力。要善于组织材料,语言要精练,逻辑性强,才能保证报告质量。

2.4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现场查验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林业技术人员,到拟占用征收林地的现场进行查验,填写现场查验表,完成现场查验报告。用地单位组织相关资料编制申报材料用地单位在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地管理工作人员指导下,组织占用征收林地申报材料,主要包括①使用林地请示;②使用林地申请及申请表;③建设项目批准文件;④法人资格证明。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⑤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⑥林权证明;⑦补偿协议。包括综合地价文件和征地协议书;⑧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凭据复印件;⑨使用林地调查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⑩现场查验表及查验报告。此外还要提供相关乡镇、村行政代码及其他附件,编写好页码。根据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审批。通过网上平台申报申报材料组织完成后,利用扫描仪,把申报材料按装订顺序扫描成.pdf格式,经过地市州初审后,上传到湖北省林业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交由省厅组织的占用征收林地审查。报送纸质材料,核发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同意书项目通过省厅组织的网上占用征收林地审查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把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上报到省厅审批办审核。核发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同意书。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存在问题

从占用征收林地现状来看,涉林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未批先占。有些工程项目边申报手续边开工建设,还有个体私营户随意占用林地从事采石采矿等经营活动。如溪丘湾乡中心福利院新建工程。二是少批多占。一些涉林项目在审批时,预估占地面积偏小,造成前期申报审批的林地面积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工程后期超范围占用林地。如沿渡河镇蔡家河电站工程,临时弃渣场设计偏小。三是超期占用。对于临时占用的林地,到期后仍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恢复植被,造成超期占用林地。四是异地占用林地。从事矿产开采的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发现原来审批的林地范围内只有部分矿体或无矿带分布,就异地开采,造成异地占用林地。

3.2建议

篇9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动物学》 学生能力培养模块

地方性高校的生源、学生发展前景等实际情况决定了培养目标必须突出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课程是地方性高校教育的核心,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实施来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活动来培养。本校《动物学》课程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地方高校《动物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的四个模块。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与主动性;只有形成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动物学》课程的特点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本课程组通过以下措施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1.建设“《动物学》教学增强型网络课程”。课程组教师以校园网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为支撑,通过《动物学》网上传播教学信息的媒体素材的收集建立,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构建和实施,使《动物学》的教学质量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2.加强导学,完善教学设计,形成四位一体的动物学教学模式。即制定课程大纲、编定导学纲要、强化教学设计、改革完善考评体系。课程组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实施的实际困难,制订了包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课程学习方法、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学习提示、课后研讨问题、课程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推荐等的导学纲要,起到了督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二、专业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动物学》教学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等实践能力。动物学课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形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生物学综合实习。实习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本训练,即进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观察、野外实习基本训练。第二阶段以专题形式进行,野外实习与大学生业余科研课题、本课程组提供的研究小课题结合,有目的地进行生态观察和样品采集,继而进行室内研究。第三阶段为拟写野外实习论文。

2.专业见习。到养殖厂、动物园、博物馆等地观察、研究动物;与管理人员座谈、听讲座,了解并掌握与动物相关的知识;把野外调查的数据、采集的标本带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制作。

3.实验操作。《动物学》实验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几个部分构成,课程组制订了“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实验技能训练方案”,无论哪一个部分的实验都从目标上具体明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

4.饲养、生产劳动。课程组的教师利用现有条件,设计了多种具有弹性的实践项目。例如:小白鼠的养殖与繁殖、鸡的孵化与养殖、金鱼的养殖与人工繁殖;青蛙的变态发育观察、家蚕的变态发育观察、蜗虫的养殖及行为观察;校区池塘原生动物群落与水质的关系、生活园区水体水质调查与洁净维护,等等。

三、识图能力

识图和绘图是学习研究动物科学的重要技能和方法之一。《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决定了学习中需要借助大量的图片来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动物的内部结构、细微结构化无形为有形,化隐蔽为直观,简洁明了和生动形象。能有效地识图和绘图,在学习《动物学》乃至生物科学的其它学科时就能够提高效率,加深理解和记忆。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培养:

1.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识图习惯。教学中使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观察―探索―整合”,“引导―探索―归纳”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及课后指导学生以图片、图形、图表为载体,分解知识难点、突出重点,形成良好的识图习惯。

2.注重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识图技能。通过指导看的内容(看标题、看表达方法、看图标及具体内容)、看的方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看图的顺序、对图进行分析),使学生有效识图。

3.关于图的记忆。要求学生归纳插图、绘简图或仿绘、忆图,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4.关于图的表达。通过说图、画图、练图三种方式练习表达。

四、初步科研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明确将大学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定位于其能力结构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对其要求定位于“初步”。动物学课程中的学生科研训练旨在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习一般知识原理,还初步接触科研过程,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了解课题研究的有关方法,逐步拓展学术视野,树立科学的理念。课程组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些学生科研训练的经验:

1.课程论文。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写2篇课程论文。完成流程:小组讨论―文献检索―选题―教师审阅―资料收集―实验或调查、实践(教师指导)―写作―教师审阅―修改―定稿排版―打印及装订―交流学习―考核、推荐发表。

2.学生科研课题。学生自主结成科研小组、选题、积极争取学生学术科研基金、课题实施、中期检查、完成结题研究报告及论文、成果交流。

通过对本院生物科学03、04、05、06级学生的教学实践,《动物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得到了专家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大家认为,依据以上能力培养模块初步解决了能力培养“空泛”的问题,使学生能力培养能具体落实到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林大卫,吴华钿主编.教育法规读本[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卢晓梅.生物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05,(03).

[3]何红英.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建构教学[J].生物学杂志,2005,(06).

篇10

“海底森林”――红树林

尽管科学家们在1935年就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科学地认识红树林渔业作用的机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视而不见,只是将红树林视为跟陆地森林大同小异的资源一直利用到20世纪70年代。1975年,美国的一位生态学家奥德姆发表了“河口红树林群落的碎屑食物链”的研究报告,从此,人们对红树林的认识开始上升到生态系统的高度。

红树林区的所有动植物、微生物和所处的潮间带环境有机地构成的整体就是红树林生态系统。我们都知道,没有土壤就没有树木,没有森林就没有鸟类。同样的道理,没有红树林就没有林区五彩缤纷的海洋动物世界。那么,红树林与海洋动物间是如何互相联系的呢?

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必须有充足的食物和适合的环境。涌动的海水、陆地的水土和大气都可为红树林土壤带来各种矿物质无机养分,红树林植物吸收这些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有机物质。海莲、秋茄和红海榄都是我国红树林的组成树种。在我国,每公顷的海莲、秋茄和红海榄林子每年可生产出的有机干物质分别达29.49吨、23.46吨和15.37吨。浩瀚的海洋水体中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海洋动物提供有机物的主要生物是浮游植物,然而每年每公顷浮游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远小于红树林。红树林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中的约40%(即每年每公顷6.11~1.8吨),会以枯枝落叶谢花的方式掉落到林内滩涂上,它们统称为“凋落物”。这些凋落物为林区海洋动物的繁荣提供了食物的开端。

红树林凋落物经过分解后为林区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不同档次的食物,使“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自然食物链得到了充分表现。红树林是系统中有机物最大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没有红树林就没有相关的一系列海洋动植物。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从凋落物的分解和碎屑的形成开始的,因此,这条生物链又被称为“碎屑生物链”。红树林生态系统被公认为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四大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红树林是镶嵌在陆地到海洋之间的森林桥梁,是陆地到大海的缓冲带和生物筛,对近岸和浅海水体具有明显的环境净化作用。这些环境净化作用包括对水体悬浮物的沉积,对重金属、农药、生活污水、海上溢油的净化,减缓赤潮发生等。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林下的淤泥土壤、地下细根和释放单宁酸来实现的,红树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和叶吸收并不多。富含淤泥和植物细根的红树林沼泽对镉、铅、铜等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海上溢油,城市污水具有相当的吸收、吸附和累积能力,从而降低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浓度,净化水体。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单宁和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的单宁,可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红树林滩涂土壤的微生物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解毒。当然,红树林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净化作用相当有限,当污染物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同样会造成对红树林和林区海洋动物的危害。

除了可以将部分污染物沉降在林内外,红树植物常常处于“氮磷饥饿”状态。因此,科学家认为,红树林系统是一个无机氮和磷的“终结者”,而海水环境是无机氮和磷的供给者。这也是为什么红树林在有少量生活污水流经的滩涂上生长得更好的原因之一。红树林除了跟赤潮生物“争食”外,还可遮蔽阳光,使林下潮水中的赤潮生物得不到大量繁殖所必需的理想光照条件,从而抑制赤潮生物的“人炸”。如果在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种植大片的红树林,对赤潮危害的缓解和预防都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台风暴潮中的“救世主”

如果说水灾是我国内陆省份最大的自然灾害,那么对我国的东南沿海破坏性最大、经济损失最惨重的天灾要数热带气旋了。我国沿海是世界上台风暴潮的多发区之一,台风移近海岸时可增高海潮和引发巨浪,冲垮沿岸海堤、淹没农田、掀翻渔船、摧毁村庄和生产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红树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它的滞流、消浪、促淤功能,使之成为护堤固土保护家园的海岸卫士,是海岸生态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红树林为减少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6年7月21日第9号强台风登陆,广西沿海海堤被冲垮80%,经济损失2.98亿元。幸存的海堤都是堤外红树林生长较好的海堤。广西英罗港马鞍岭土筑海堤长1.8千米,堤身几十年未修过,因堤外有高大红树林的庇护,在9号强台风中只决口少数几处。相反,海堤外无红树林生长的地段,即使是石砌的岸堤也损失惨重。如合浦竹林盐场全长6~7千米的海堤都是石砌海堤,堤底还有台阶,但在9号台风中崩溃缺口21处,长4.4千米,其中崩溃缺口最长的达1.3千米。

时隔10年,同样是在广西英罗港马鞍岭红树林区,一场有林人存无林人亡的强台风又为我们上了一堂悲壮的生态效益课。1996年9月9日上午10时40分,15号强台风卷起巨浪扑向在英罗港红树林林内潮沟和林外200多米处裸滩停泊避风的共400多艘渔船。停泊在林外裸滩的40余艘渔船,除2艘带锚向东南海区漂移1.5千米幸免于难外,其余的在狂风巨浪中顷刻间离散翻沉,遇难22人;停泊于林内潮沟的350多艘渔船和船上的人员因有红树林的庇护和消浪而全部安然无恙。这些8~15吨吨位的渔船每艘造价4~5万元,是渔民们在浅海和近海捕鱼捞虾的命根子。英罗港马鞍岭红树林面积约80公顷,林内潮沟发达,在1996年15号台风中仅保护渔船的价值就高达1 600多万元。

15号台风中,英罗港马鞍岭红树林所属行政区广西北海市,有372处48.3千米长的海堤在暴潮的冲击下崩溃,未决口但严重损坏的海堤累计长47.3千米,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全市经济总损失高达19亿元。而马鞍岭红树林内侧年久失修的土堤不仅无一险情发生,而且还保护了堤内1 300多亩的稻田,这不能不说是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又一个奇迹。

如果说港口码头是渔船躲避台风最牢靠的场所,那么船到码头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离马鞍岭红树林区直线距离仅10千米的地方是广西合浦县的沙田港渔业码头。1996年15号台风警报发出之后,沙田镇的渔民们已按常规将沙田港内停泊的近500艘避风渔船拉靠码头,并用缆绳和铁锚固定好位置,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然而,强台风来势猛,风速快,台风刮起的5米高巨浪接二连三地袭击港内的渔船。瞬间,风浪打沉了148艘渔船、150个捕鱼的竹筏。渔民有的沉入大海,有的抓住沉船的桅杆呼救,有的则趴在翻了个的船底上。台风过后,发现16人死亡,32人失踪。花巨资修建的码头在台风暴潮中的避风作用还比不上分文不需的红树林,是人们所料不及的。 感叹之余,我们为那些在红树林内躲避台风而死里逃生的渔民朋友们感到庆幸。

除了对海岸的保护和减灾作用,红树林还是海岸国土的卫士。中越北仑河口段的国界线以河中的主航道划分。过去北仑河口我方沿海滩涂上生长着浓密的桐花树红树林,这些红树林保护着沿岸的国土、稳定了主航道。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群众大量砍伐红树林用作薪材,红树林的减少导致我方滩涂的不断侵蚀,改变了河口水动力状况,致使作为国界的主航道向我方偏移,使原属我国的约8.7平方千米的领土划归越南。

红树林为什么能够消浪和保护海岸国土呢?印度尼西亚科学家利用水槽模拟研究了红树林对海浪能量消解的模型。其理论结果表明:红树林地上根高5厘米,树干直径2厘米,株距20厘米,林冠层高22~23厘米。增水1米时,30米宽的林带就可基本消解波浪的能量。红树林维护沿海生态安全的功能与林子结构和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防浪护岸林一般要求红树林覆盖度大于40%,林子宽度达到100~150米,林分高度达到2.5米(小潮差区)和4.5米以上(大潮差区)才能产生较好地消浪护岸效果。由大海到陆地,由灌木、小乔木、乔木组成的红树林带防浪效果更好。

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已成了无可置疑的事实。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给现今的沿海堤防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护和发展红树林,发挥红树林的海岸减灾作用,无疑是长远、经济和明智的选择。

悄然锐减的宝贵资源

人们在红树林区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活动在满足了人们需求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全球的红树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红树林在经济活动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进入80年代以后,全世界对红树林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恢复造林等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国传统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历史悠久,沿海经济高速发展中破坏红树林事件层出不穷。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有围塘养殖、港口建设、城市发展、农业盐业围垦、筑堤材料、污染、工业失误等等。

像围海造田这种破坏性很大的活动今后发生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尽管它对局部红树林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但是总体而言可能无伤我国红树林的大体。像挖捕经济动物这种破坏性相对较小的活动却在当今广泛发生,而且今后也不见得会减少,总体危害性不可小视。破坏性是经济活动的自然特征,而发生的广度和深度则是经济活动的社会特征。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就可以评估出今后各种经济活动对我国红树林的相对危害值。而相对危害值最大的就是今后破坏我国红树林的主流因素。目前来讲,围塘养殖、港口建设和城市发展是目前和今后危害我国红树林的先锋因素,而曾经给我国红树林造成灭顶之灾的农业和盐业围海造田已经不再是危害我国红树林的罪魁祸首。

我国的红树林在短短的40多年里锐减了68.7%,红树林衰退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红树林的重视,使我国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感到了抢救和保护我国红树林的迫切性。1980年开始,我国内地先后成立了7个省级以上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香港和台湾同级别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各有1个。目前,我国省级以上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共有9个,它们遍及除浙江以外的我国所有红树林自然分布区。这9个保护区共保护红树林7 679公顷。山口和深圳两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成员。除了省级以上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我国还有一些市县成立了小型红树林保护区。

在保护好已有天然林的基础上,各保护区还力所能及地进行红树林的保护恢复和人工扩种。深圳保护区原有天然红树林110公顷,近年来人工种植红树林50公顷,使保护区红树林的面积达到160公顷;东寨港保护区在三江成功营造了速生的海桑红树林。湛江、山口、北仓河口、九龙江口等保护区也都开展了类似红树林恢复造林活动。保护区内的红树林连片生长面积较大,生长茂密,是目前我国红树林的主体。保护区的成立有效地遏止了区内滥砍滥用红树林的活动,保持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基本生命过程和环境功能,保存了五彩缤纷的海洋生物种类,为恢复红树林、研究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对红树林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先后启动了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 “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中国红树林专题,联合国发展署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海洋908等项目或行动,其中都包括了红树林方面的内容。2003年国家林业局委托广西起草了行业标准《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等于2007年9月在广西北海市主持召开了首届“中国红树林湿地论坛”,通过了论坛的北海宣言。国家和国际的这些战略性行动,对促进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构筑强大的海上绿色长城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