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情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篇1

通过研究发现,任何国家或地区,在加快赶超过程中,其经济的外向度愈高,发展的速度就越快。经济全球化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同时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我市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年,全年实际引进外资45万美元,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34亿元。,全市共有外资注册企业7家,外贸出口383万美元,外资出口企业个数2个。外资企业年末就业人数1250人。*年,全市引进外资2144万美元,是*年47.6倍,其中工业项目672万美元,占引进外资总额的21.4%,实际引进市外资金33.13亿元,是*年的25倍。到*年末,全市共有外资注册企业13家,外贸出口1228万美元,占全年GDP总量91.29亿元的1.08%,外资企业年末就业人数2210人。*年,1-5月份我市外贸出口1275万美元。全年预计完成出口2500万美元。目前,我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有13家。纵观这六年的发展,我市外贸出口有很大的突破,出口额增长了六倍多。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增长了11家,外资企业就业人数也有较大增长。

2、存在的问题:

(1)与其他县市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市外向型经济在这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相较于省内其他兄弟县市仍存有一定的差距,贵溪是我省经济发展较优的县市之一,*年全年实际引进外资169万美元,是我市同年引进外资的3.76倍。*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95.9万美元,是我市同年引进外资的2.38倍。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市要赶超经济发展较好县市还有一定的困难。

(2)出口企业发展中存有一定的困难。在对我市的一些外贸出口企业进行调研时,我们了解到企业在发展中存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的困难或问题,流动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市出口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因生产投入资金大、退税时间长,加之企业对境外出口产品结汇周期长等因素,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如海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今年一度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生产中断。

(3)对外投资及对外劳务输出规模小。我市虽然大型企业有几家,但是对国际市场的不了解、对风险的不确定以及产业优势不明显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市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偏小。我市劳动力虽然丰富,但是因为对出国务工的不了解等原因而很少有人出国务工。

二、增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

(1)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问题。流动资金不足是制约出口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我们对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了解后,我们发现大多数地区的出口企业都存有这样的问题。而每个地区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方法。在此,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供我市借鉴。一、调动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性,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可试行以办理信用证打包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方式。二、设立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外向型企业,是缓解资金不足的有效措施。广东等比较发达的省份已有成熟经验。我们可以适当的借鉴引用。基金的设立势必会增加财政压力,因此在对于资金的管理上,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的使用实效。三、根据我市财政能力,建议对我市进出口业务稳定,信誉号,业绩突出的出口企业,提供预退税,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

(2)培植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对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的外贸出口企业大多企业规模小,生产量不高,国外市场狭窄。如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出口到台湾、香港,并且因涉及企业少、产品单一、数量小而无市场份额优势。在我国政策鼓励的非洲、拉美、东欧、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上,我市的外贸出口几乎是空白。因此在增强我市出口规模上,一是要做到强化市场开拓,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通过打造品牌、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进一步稳固我市原有出口产品市场,提高我市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二是要开拓新兴市场。通过信息搜集、参加交易会、展览会、进行境外考察推介、组织项目洽谈对接等方式,寻找新的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培植我市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对我市外向型经济未来发展设想

尽管近年来,我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好,但我们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国家宏观层面而言,国家会继续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各种出口保护政策会进一步减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市场风险。同时,石油高价位波动、出口退税率的下降、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也会给我市外向型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在对国家宏观政策、我市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我市环境、经济发展等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后,我们对我市未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1)发挥支柱产业的优势,增大我市外贸出口规模。当前,新型能源、光伏电子、生物食品、精品陶瓷、资源循环利用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这其中光伏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出口规模,而其他四大支柱产业尚没有多大出口额。因此,推动支柱产业产品出口是增强我市外贸出口后劲的必须力量。一是发展陶瓷产业走向国际化。随着斯米克陶瓷、东鹏陶瓷、唯美陶瓷等的相继落户投产,加之我市是洪洲窑故里,具有丰富的瓷土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做好我市陶瓷产业的推广宣传,推动我市陶瓷产业走向国际化。二是发展富硒生物食品走向国际化。我市董家富硒产业开发目前正进行的非常顺利,之前的富硒产业发展报告会在我市的召开更加强了我富硒产品在全国的宣传力度。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和优势,做好做强我市富硒产业的名牌效应,努力推动我市富硒生物食品的发展走向国际化。创造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开展加工贸易,推进我市外贸发展。1、我市发展加工贸易有着很多的优势。一是我市具有丰富的劳动力、我们知道我市人口在江西省位列第二。再加上我市具有充裕的水、电资源和优越的交通优势。可以靠低成本发展加工贸易。二是我们离日本、韩国较近,发展加工贸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尽全力加快加工贸易的发展步伐。尽快把加工贸易做大做强。2、我市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随着国际产业加速调整生产布局,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港、澳、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装配和制造业加速中国转移。这为我市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3、开展加工贸易,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资金、技术、设备、市场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税收和外汇收入,能够为我市培养大量适应工业化生产的熟练劳动力和大批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管理人才。从而为我市增加懂外贸的优秀后备人才。

篇2

通过一天的学习考察,我感到肩上担子越来越重,思想压力越来越大,相反也增添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下面我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安排,要求我把昨天的所见所思所感简要地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是看,让我看到了不解放思想是不行了

所到之处,他们之所以能够率先发展,根本的一点正是因为他们秉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树立了自立自强、率先发展的新观念;敢闯敢试、抢抓机遇的新观念和开明开放、合作共赢的新观念,创新是他们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最大决窍。遇到困难总是能想出办法,经济发展总是有很多创举,很多事情他们都是开拓者、先行者。正是靠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们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义乌模式”。按说我乡的资源、能源、区位等方面的条件不比人家差,我们的干部群众素质、水平也不比人家差,为什么发展却不同步?关键还是我们解放思想没跟上步,观念没有别人新,体制没有别人好,发展思路没有别人宽,政策没有别人活,软环境没有别人优,工作效率没有别人高。因此,我们更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使环境比人家的更好、政策比人家的更活、效率比人家的更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缩小与他们的差距,才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

近年来,我们**乡历届党委、政府统一思想,咬定目标,努力克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负重拼搏,开拓前进,基本形成了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把我们放到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发展大局中进行自我审视,我们会清晰地看到现实的巨大差距。特别是与我们昨天所看到的相比,我们更是快的不足、好的不够,我们整个乡的财政收入还不如别人一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人家的差距也很远,我们的集镇建设、支柱产业开发、基础设施也只相当于别人的起步阶段。我们在发展,别人在更快的发展。如果不解放思想,清除这些磕磕绊绊,我们的发展就会寸步难行,我们的事业就难以兴旺发达,与他们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二是比,让我真正找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们**乡来说,在软硬环境建设上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他们相比,与新的形势相比,我们也基本上找准了不足之处。

一是重农轻商,因循守旧。两千多年封建意识把人局限在“以土为本”、“以粮为本”、“重农轻工抑商”的思维定势里,他们是“家家办工厂、人人当商人”,而我们还是“户户种地、个个是农民”,如果我们一直循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就永远不会发展好。

二是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我们的群众满足于种好亩把儿地,外出打个儿工,一年能挣个万儿八千,自认为有了钱,把家中还能使用的房屋扒掉,建三间两层的小洋楼;民营经济业主如果一天能收入个三五十块钱,自认为可以了,不去冒风险滚雪球,而是把积攒的万把块钱赶快送到银行存起来,既使进货,宁愿向别人借也不愿取。而他们是越有越想干,越干越有劲。

三是作风漂浮,按部就班。我们的干部满足于月月有工资,出门有车坐,上桌有酒喝,宁肯月拿五六百元工资,不愿意受那份罪,吃那份苦,宁肯过着清贫日子。特别是我们村干部队伍,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他们就是靠“村均两万五”过日子,工作任务重,群众对立情绪大,伤失了信心。

四是招商引资能力差,畏难情绪大。别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加强硬环境建设,筑巢引凤;加强宽松环境建设,营造投资‘洼地’;推行‘亲商、安商、富商’政策,不断创新招商方法”的措施。他们就是靠这三条,企业项目上了一个又一个。而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便捷的交通,有浩翰的大市场,就是缺乏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深度,往往是有政策不用,有关系不找,有人不联系,既使有的老板来了,刚一扎摊,吃黑的来了。我认为,我们不是在招商,而是在“撵商”。

三是学,让我理清了发展思路

通过昨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从固步自封和小进即满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增强了不进则退和只争朝夕的赶超观念;通过昨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从因循守旧和畏首畏尾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增强了不断创新和敢为人先的观念;通过昨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从自我封闭和狭隘保守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增强了开放意识和海纳百川的观念。当前,我认为,我乡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县委、县政府决心以经济为中心,为乡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乡域经济增添了巨大活力;三是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为乡域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为乡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环境;五是基层组织建设、“平安乡镇”建设有力保障了乡域经济发展。

第一,在思想解放上要有新突破。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解放水平。要把思想统一到这次参观学习考察上来,狠抓“一学双争”主题教育活动不放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主动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多做具体工作,不搞形式主义,打基础、管长远、谋发展、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举措求得新发展,决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盼,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在城镇化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一是以“六城联创”工作为核心,强力推进集镇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大s216线和达冯路的整治工作力度,巩固“六城联创”成果。二是着力打造新的亮点,计划对沿河路的一条老街道进行改造,新建成双面街,建筑在三层以上,同时完成配套设施。三是积极争取撤乡建镇,力争镇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努力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个性鲜明的小城镇。四是积极采取“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的办法,吸引一大批乡内乡外人士进镇经营、繁荣集镇经济。

第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完成何畈村跨河大桥。何畈大桥是建在灌河之上,受益3个村、受益人口在3600多人,这座桥是受益村群众世世代代盼望的,一直没有实现,今年我们采取多方筹措资金的办法,目前这座大桥已经开工建设。二是积极对上争取扶持资金,用足用好危改资金,鼓励老板垫付资金,挖掘社会闲散资金,完成油河、英窝、梅河3所小学教学楼建设任务,现在3所小学的教学楼同时开工建设。三是完成7个新农村的建设任务。四是完成2个整村推进村的公路建设项目。

第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建设狠抓茶叶种植,对老基地进行抚育,同时再新发展500亩茶叶基地。二是按照市委王书记提出的“桂花香醉商城”的发展理念,我们已经统一了班子成员的思想,计划在集镇附近的幸福、黄泥榜两境内首建200亩桂花园。

第五,在实施“回归工程”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强力实施“回归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我乡务工人员资产在50万元以上达300多人,400万元以上达100多人。我们要进一步摸清务工能人的详细情况,采取用乡情感动他们,用优势吸引他们,用诚信打动他们,鼓励他们回乡干事创业。二是继续加大劳务输出的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体系,落实农民工“双向维权”机制,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务工队伍;加大对劳务资金扶持,使更多的人走上“借财生财”的发展之路;对不愿回乡的能人,动员其在外新办企业,使更多的农民有组织有计划不盲目的外出就业。

篇3

石县民营经济调查组

为切实掌握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探索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对策,最近,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分析统计资料和到企业调查等形式,对全县民营经济进行了详细、深入和理性分析,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一、我>文秘站:

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秘书网网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1996年县级国有企业“两个置换”的改革启动,到20__年乡镇、集体企业清盘扫尾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比重迅速攀升,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1、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一是民营户数不断增加。截至到20__年底,全县注册民营经济户数9432家,比20__年增加20.8%,比1996年增加1.14倍。其中私营企业280家,比20__

表一:我县民经济户数占全县企业户数比重

年增加25家;股份企业256家,同比20__年增加营46家;个体工商户8874家,同比20__年增加351家(见表一);总注册资本13.8亿元,民营从业人员2.61万人,同比20__年分别增加9.3%和10.2%。二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通过近些年发展,民营经济比重不断提升。到20__年底,我县三次产业中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分别为1.9亿元、8.7亿元和9.2亿元,其比重分别占15%、55.6%和57.6%,与1996年相比,三次产业中民营经济比重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全县民营经济成分最高是餐饮零售业,占89.8%,最低是农业,也占到了20%。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已占据了重要地位(表二)。

2、自身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一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资料,到20__年底,全县登记为公司和私营企业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150万元,远远高于1996年的34万元。目前,在

全县38家规模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31家,比重达81.5%。在规模民营企业中,总资产过亿元的有2家,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有3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达到了10家(详细名录见表三)。二是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20__年,民营企业完成技改投资8560万元,同比20__年增加了25%,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也有一定增强。今年科峰公司完成了“网络传输图像监控器”样品设计,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环能

表三: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

公司自主研发“煤矸石发电技术”已应用生产;宝川公司研制成功F3000型中巴车连杆和F7100轿车连杆;宝亿公司研发出了6种国际国内知名轿车用连杆等等。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也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有九峰实业等3家民营企业已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三是经济外向度有了质的提升。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民营经济做到了率先进入,目前全县有4家民营企业产品开始直接或间接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世运针织厂针织产品全部外销,九峰实业取得供港活猪注册证,年均向港供应活猪近5000头,宝川、宝亿公司生产出新型轿车连杆,并开始向大众、雪佛来等国际品牌轿车生产商供货。

3、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一是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泛。除邮政、电力、电信、石油、烟草、自来水等国家专营和垄断行业外,我县民营经济几乎延伸到全县经济社会中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目前正大量进入公共事业部门,特别是在公共交通、电力、教育、以及管道燃气等居民生活领域,民营资本开始形成新的投资热潮,有力支持了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对县域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越来越大。20__年我县民营经济增长速度高达22.6%,比县域经济增速快10.8个百分点。今年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仍达15.7%,比整个县域经济发 展速度高3.3个百分点。经测算,在今年预计12.4%县域经济增速中,至少有6个百分点是来自民营经济的贡献(见表四)。三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民营工业经济没有历史包袱,具有体制、机制等优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十分良好。据统计,20__年,在县域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以17.6%的资产,产生了59.7%的工业总产值、71.4%的工业利润、38.7%的工业税金,同时还支付了73.3%的工人报酬(表五)。四是初步形成了一批县域工业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我县经济初步形成了电力、采掘、建材、食品加工、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等六大行业,在我县203家年产值50万元以上和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这六大行业的民营企业占153家和27家,其比重分别达到了75.3%和71.1%(见表六)。

4、有力推动了我县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我县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作用。一是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这一点特别是在农业民营经济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在双佳农牧公司,目前全省范围内有1600户为其养鸡,每天出笼活鸡达到25车以上,每年养鸡农户总收益就达3000万元。二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目前,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20__年,全县203家民营工业企业解决就业13000人,同比去年就业增长了15%。另外据统计资料,在农民现金收入中,3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的劳动报酬。三是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进程,为中心镇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小城镇的聚散、轴射功能,促使小城镇建设以内涵扩张形式发展,为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台洲、金华各县市,以及本省浏阳、宁乡等地相比,我县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规模小。平均每户注册资本少,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不多。据相关资料,温州市股份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到220万元,而我县只有150万元;温州市个体工商户户均资本2万元,而我县只有1.7万元;温州民营经济所产生的增加值占到了GDP的95以上,占县域工业比重达到了90以上,而我县分别只有45和68,其差距分别高达50和32个百分点。再如,温州乐清市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0多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达6家,其中仅德力西集团一家年销售收入就达97亿元,而我县年产值上亿元的民企只有2家,至今未出现一家民营企业集团。

二是数量少。从省外看,浙江温州市8个县市平均民企户数达1.5万家以上,个体工商户平均达4.3万家。与常德面积、人口相近的浙江宁波市,20__年9个区县(市)平均民营经济户数达到了3万户,其中民企达到了6000户。就连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金华市,7个县市平均民企户数达3000家左右,个体工商户数也达到2万家。从省内看,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浏阳市民企户数有20__多家,个体工商户1万多家。而目前我县民企总数不到600家,个体工商户只有6000家。由此可见,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与外地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

三是分布散。我县民营工业基本上都是随资源分布散落在全县各乡镇,企业关联度不高,进入工业园企业少,至今尚未形成区域相对集中、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群,专业村、专业镇更是一片空白。而浙江各个县市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度、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都很高,企业发展壮大很快,板块作用日益增强。如台洲市,48个民营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全国各种家电、汽车塑料配件90可以在该地加工完成。温州市民营经济更是典型的集群经济,如所辖乐清柳市镇就是全国最大低压电器产销基地;永嘉县桥头镇纽扣城号称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等等,真正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叫的响、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群。

四是水平低。主要表现民营企业科技含量低,以矿产、水力和农副产品粗加工为主,工艺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大路货居多,附加值不高,更谈不上拥有自主科研研发机构。如水泥生产方面,目前我县共有15条生产线,就数量而言已经不少,但大都工艺落后,产能很低,年生产总量只有110万吨,不及国内1条先进生产线年产能的1/3。我县化工业也基本上是这样。

二、制约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客观因素与主要障碍

1、思想解放不够,民间投资氛围不浓。思想解放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层面。目前,社会对发展民营经济持肯定和支持态度成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一是小农经济意识无处不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全县民营老板身上反映明显。在新铺乡调查时我们了解到,当地产煤区居民家庭10万元以上存款的比比皆是,但真正想做和正在做大产业的并不多。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企业附近一些农民、甚至是有的干部都看不得别人赚大钱,人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在企业日常业务中强行阻工、强买强卖得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企民营业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带有“原罪”性质,不少群众对民营企业老板持敌对态度,客观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另一个是政府层面。客观地讲,目前全县上下还切实存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不能正确评价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发展巨大潜力估计不足。一是目标不明确。近些年来,由于石门电厂、皂市水库等重点工程相继在石门建设,在短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县社会发展面貌,因而对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畸轻畸重、时松时紧的倾向。二是思想不开放。认为石门地处内陆,没有区位优势,不能像沿海地区一样出台非常规发展措施,往往是国家出台政策规范时,我们“砍头”,他们“剁脚”,永远学不到别人先进经验。与我们邻近的澧县,条件相当,他们并没有受惯性思维限制,敢于给政策,敢于向跨国公司、向高科技企业招商,并在今年6月份引进了年产值6亿美元的韩国微型摄像头生产线。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真正解放思想。三是措施不落实。我县发展民营经济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缺少具体行动,特别是在启动民间投资上,倡导有余,支持不足。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筹备了多时,到现在还没有成立,至今没有出台民营投资产业目录,在储备项目开发上也明显滞后等。

2、资金融通机制不活,成长严重缺血。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大企业、大客户(即“追逐优质客户资源”),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使民营企业在客观上游离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据中国人行石门支行资料,今年全县贷款增加额有90%投向了石门电厂二期和皂市水库等优质客户,民营企业除少数获得少量贷款外,大多数企业没有获得

表七: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支持比例(单位:户万元)

商业银行贷款。如金湘源果业今年 计划向建行贷款500万元,最终想尽千方百计只贷了200万元,因而错失了秋季大量收购柑桔的良好时机。玉叶公司今年搞余热发电,不但没有贷到一分钱,工行反而因银根紧缩提前收回了15%的贷款。目前,真正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是信用联社,但由于实力有限,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受到制约。加之目前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条件尚不具备,利用股市、债市以及商业票据融资十分困难。目前,我县民间投资主要靠自筹,多数是依靠个人储蓄或者是高出国家法定利率几倍从社会上拆借,或是直接向职工集资借款,年利息大多在1分以上,这种融资方式具有财务成本高、运行风险大等弊端,严重影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据人行统计,今年全县民营企业申请的银行贷款额,仅有20%左右审批落实到位。前些年尽管银行惜贷,但由于国有集体企业在改制中积集了大量民间自有资本(包括政府注入补偿金),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维持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今后几年若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可以预见,我县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大大降低。

3、生存发展环境不优,利润层层盘剥。有些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缺乏“公仆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人意识”,导致审批两头(即政务中心和审批机关)跑、乱罚款、乱收费、乱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政策落实出现了严重“肠梗阻”。一个企业反映,今年来,他收到要求赞助的部门达5个之多。还有一个企业老板反映,一个案子拖了好几年某局就是不结案,办案人员还公然说:你一下子赚那么多钱,怎么搞也要给兄弟分几个。更令人愤怒的是,有的部门不但不服务,还专门给企业“下套子”。在新铺乡调查时,企业办的人就说,某局执法人员去年12月份就到该乡某厂去检查过,明知商标快到期,执法人员就是不告诉他,今年4月一过期,一纸罚款通知书就送达该厂,经求情最终还是罚了15000元。还有一个企业在主管部门默许下由他人代签股东变更文件,后又拒不认帐,被罚款4万元,最后在该企业后协商以1000元了结。此外,近年来,省市县三级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从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在落实过程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将优惠政策束之高阁。许多老板提出,制定的优惠政策和对企业的承诺一定要落实,不落实不如不制定、不承诺。

4、企业总体素质不高,发展战略不清。总体上看,我县民营经济良莠不齐,大多数企业综合素质不高,整体形象欠佳。一是民营老板素质较低。目前我县企业老板大多在40多岁以上,受教育程度偏低,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统计,在现有203家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不足50人,仅占25%。同时,在实地调查时我们感觉到,真正对自己企业发展有战略眼光、清晰的思维和独到见解的人不多,因而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大市场,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能力。二是管理方式滞后。由于民营经济发展自身特性,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采取个人独资制、合伙制等形式,无疑是合理的。但是企业发展一定阶段、一定规模以后,这种管理体制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如在我县203家年产值50万元的民营工业企业中,真正按照公司法规定形式进行管理的只有36家,仅占17.7%。三是企业高级人才缺乏。这次调查,几乎所有民营老板都谈到了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科峰电子公司计划明年生产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影像信息存贮传输系统,但由于公司高级管理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都严重短缺,该公司老板对这个极具市场前景的产品能否取得成功缺乏信心。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实施“三化一拓展”战略的关键五年,也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大好机遇的五年。未来五年,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坚持“经济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企业民营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方针,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生态环保型三类民营企业,迅速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全民营经济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发展目标是:全县民营经济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__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5.3亿元,力争占全县GDP总额(按年增长12%计算)的比重达60%,所创工业增加值占全县85以上,所提供税收占全县55%以上,所解决就业人数占全县城镇就业人口70%以上;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民营企业2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年产值5000万元企业15家,产生1家以上民营企业集团,实现民营经济总体规模有大幅扩张,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发展实力有显著增强,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为实现这一目标,其发展重点是:

1、围绕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强化招商引资。我县民营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实现加速发展的动力不够,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须快速扩张全县民营经济总量,因此,要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着力点放在招商引资上。通过资源招商、节会招商、环境招商,切实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老板、大项目,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此迅速壮大县域民营经济规模,加速我县民营经济发展。

2、围绕激活民间存量资金,催生地方金融。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开始全面收缩县以下贷款业务,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导致县域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严重“缺血”。为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当前之计,一是支持以县信用联社为主的地方银行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以金融担保、金融租赁为主的各类地方金融服务公司;三是大力引进省内外诸如光大、民生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以此促进地方金融业的发展。

3、围绕发挥民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湘西北山区物产资源大县和民营经济小县,必须突破行政区域限制,主动承接大武汉和长株潭区域经济辐射,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因此在民营产业发展重点上,要充分发挥在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围绕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做文章,切实改变当前资源粗加工的现状,大力培育电力、矿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 旅游、教育等民营特色支柱产业。

4、围绕转变民营增长方式,突出工业先行。工业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壮大第三产业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要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民营工业化进程。当前要注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民营工业的外部条件;二是抓好区域工业合理布局,降低民营工业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做好全县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5、围绕提高民企竞争能力,狠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显示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工业龙头企业还是农业龙头企业,都会大力促进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二是通过挂牌保护,为龙头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向外发展,支持做大做强。

四、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1、凝结共识,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供舆论保证。面对当前全国范围内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民营经济是未来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县域经济。因此,全县上下要形成“民营兴县”“民营强县”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在其作用意义、路径选择、方式方法上凝成共识,达成一致。一是将民营经济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府作为。要结合我县当前实际,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精神,淡化公私区别,摆脱姓资姓社困扰,只要依法纳税,照章经营,促进就业,就应果断予以支持、予以鼓励、予以保护,促使他们加快发展。二是贯彻“先予后取、重点扶持”的发展原则。总体上看,我县民营企业相对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相比,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早期阶段,数量少、规模小,体质差,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弱,“哪个部门都可以将其掐死(一民营老板语)”。因此,对待中小民营企业要像抓林业“封山禁伐”一样,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严禁各职能部门随意上门执法。同时,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上,要根据全县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潜力,实施重点扶持,做到“五年磨一剑”,坚持不撒胡椒面,促进其率先发展。三是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民营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反对“唯书唯上”,用足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同时坚持“先破后立”,实施“先上车,后买票”、“先发展,后规范”,大胆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障碍,敢于在法律规定的灰色地带进行适度的探索,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扫平道路。

篇4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内设五个科,企业运行科、投资科、规划发展科、园区办和综合科。现有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1名,招聘大学生1名,见学生1名。

二、工作职责

合作区经济发展职能是负责合作区所属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核,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项目节能审查,区内所属项目的日常调度。负责全区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监测、统计和运行分析,提出全区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相关信息,对基层统计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组织落实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安全生产等工作。组织编制和落实合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谋划、包装和申报中央、省预算内投资的项目;负责物价管理工作;负责区内各大园区总体规划及申报等工作;负责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和县域经济考核等工作;局内招商引资及文字综合工作。

三、廉政风险点

(1)风险岗位:项目审批

廉政风险点是审批材料不规范。防控措施是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法规制度,强化监督,督促检查。责任科室为投资科。

篇5

一、拓宽个体私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

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凡允许国有和外资企业进入的投资领域,一律对个体私营企业投资主体开放。鼓励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供水、供气、供热、道路、桥梁、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建设与经营,兴办文化、体育、旅游、信息、教育、医疗、中介服务以及其它新兴行业。

二、改进私营企业名称管理

㈠对省外私营企业和个人来我市投资设立的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下同)的公司,其名称中可不反映行业特点。

㈡积极支持和帮助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不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㈢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申报省级名称。

㈣积极支持私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对已达到或基本达到集团登记条件的,允许母公司先行使用带有“集团”字样的企业名称,1年内手续完备后,核发集团登记证。

㈤放宽市级私营企业名称条件,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可申报冠市级名称。

三、放宽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㈠对于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私营企业和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不涉及前置审批的大型综合类私营企业,原则不核定具体经营项目,可核定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项目,企业自主选择经营;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的项目,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项目不得经营。

㈡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审批的,允许在申请变更经营范围的同时,开展新增项目的经营。

㈢积极支持企业采用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等新兴经营方式。凡具备连锁经营设立条件的私营企业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连锁店总部在名称预先核准时,可先行带“连锁”字样。总部和配送中心以及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参股设立的若干个门店,可同时申请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或营业登记。

四、放宽公司注册资本限制,允许公司首期认缴申报注册资本的10%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其他部分可在3年内到位。

五、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㈠从事软件开发、设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其申请者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住宅,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可不受物业使用功能的限制,作为企业住所(办公场所)予以登记。

㈡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并符合消防、安全、卫生、环保和城市规划要求的房屋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场所。

六、下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核准权

为方便商户办理营业执照,提高办事效率,我局将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权下放到基层工商所。

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兴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为下岗失业人员设立专用“窗口”,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及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再就业优惠条件的,自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收注册登记费、个体管理费、市场管理费等费用。

八、简化登记审核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篇6

根据《宜春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宜阳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要求,本调研组就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调研。通过征集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宜阳新区招商局、经济发展局等市直和新区相关部门,以及园区企业关于发展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并组织调研组座谈会讨论和研究解决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探索不够、效果不明显的相关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智慧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2017年8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宜春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大数据产业强市”,并将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管理和运营的重任交给宜阳新区。此外,宜阳新区中心城市建设职能基本完成,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发展智慧经济产业是推进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优路径。为此,新区管委会举全区之力完善基础、配套政策、加速推进。两年来,新区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强素质、塑形象、优环境提升化企业服务,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在全区上下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下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突出产业规划围绕“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发展目标,邀请中国信通院的专家团队高层次、高起点规划编制了《宜春市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科院人工智能首席教授张文生、中科院季统凯博士等10余名专家担任智慧小镇发展顾问,为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2020年底,计划年引进培育30-50家大数据企业,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年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到2025年底,大数据企业累计100-200家,引进培育2家以上十亿骨干企业,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年营业收入突破300 亿元。到2030年底,引进培育2家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年营业收入突破800 亿元。

(二)突出平台建设1、产业承载平台

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为核心承载平台,大力推进“两中心两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用地2万余亩,分三期实施:第一期1350亩,聚焦智慧城市和产业转型,重点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即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其中赣西云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占地面积约74亩,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按照国际最权威机房认证体系T3等级,将安装4000个8千瓦的高密度机柜,特点是密度最高、等级最高、颜值最高,是华东区域最大的云数据中心,一期1000个机柜将于10月底投入使用。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4.36亿元,占地面积约280亩,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今年10月底可投入使用14万平方米。第二期5360亩,位于高铁站西南侧,聚焦产业创新,将重点建设产业创新基地、产业实训基地、知识产权中心及落地智能制造基地,目前土地已完成征迁工作。第三期1.6万余亩,位于一期东侧,聚焦应用研发,将重点建设应用研发基地和检测认证中心,落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行业。

2、产业运营平台

为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运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成立了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和领导小组,设立了大数据运营公司负责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管理、运营和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大数据运营公司拥有员工30多人、5个职能部门,承担起了大数据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后勤保障、企业服务、招商引资、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等重任,完成了大数据产业园临时办公区、云数据中心、“一中心两基地”、大塘变电站、智慧党建中心、呼叫中心示范基地、蓝海彤翔渲染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突出产业配套1、产业政策配套

为推动产业发展,宜春市出台了《宜春市关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宜春市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市大数据管理局出台了《宜春市 “企业上云”云资源服务奖补实施办法(试行)》。在此基础上,宜阳新区细化出台了《宜春市宜阳新区关于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从数据产业、数娱产业、总部经济、外包服务、企业培育等11个板块为企业提供落地扶持,入驻企业可享受税收奖励、生产设备购置补助、企业上市奖励、总部经济开办奖励、著作权奖励、营收上台阶奖励、高管个税减免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

2、产业服务配套

根据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在配套服务方面,采取“4+2”的配套体系,即4个平台、2个中心。

四个平台:一是创新平台,大数据产业园获得了省级、市级众创空间授牌,目前申请的“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创新)”正在审批中,同时与网易合作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孵化基地;二是金融平台,设立了30亿元的大数据发展基金,将建设10万平方米的金融中心,用于落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三是人才平台,大数据产业园和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并建立了网上企业服务超市,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纳税申报、记账、法务咨询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两个中心:一是居住中心,已配有390套人才公寓,并将在小镇一期再建人才公寓,为企业人才提供生活保障;二是商业中心,在园区内将建星级餐饮、休闲广场、绿地、电影院、健身房、咖啡厅、酒吧、24小时便利店等生活、休闲、娱乐设施,搭建“产、学、活、乐”全生态,满足企业人才高品质生活需求。

(四)突出产业招商

围绕能够品牌效益的智慧经济、能够带来海量数据的数据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总量的环保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总部经济四个方面开展招商引资,以数字娱乐、人工智能、VR/AR产业为发力点,逐步导入智慧城市、产业融合、呼叫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大数据关联产业。用一年多的时间,签约各类项目95个,48家企业注册运营。

今年上半年,抢抓“招大引强‘百日千亿’攻坚战”的契机,先后外出招商23次,对接项目76个,签约项目41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亿一集团儿童动漫城项目投资金额40亿元,今年4月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截至目前,2019年新签约孵化项目35个,注册率达75%。并且,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借11月份开园契机,将集中包装和签约近200个线上线下企业,全面激活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优势。

(五)突出产业融合

以大数据应用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引擎,紧抓公共服务数字化、本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这三条主线,宜阳新区加强与宜春市其他各县市区的联动,实行1+N产业空间布局和“131”工程。以公共服务数字化为突破点,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政务大数据、民生服务大数据与城市治理大数据应用。将公共服务数字化工作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由政府牵头引导,加强县市区联动,提升宜春各县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汇聚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资源,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应用。以本地产业数字化为需求侧切入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大数据应用两线齐进。从产业发展需求侧切入,切实推进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传统制造业、绿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本地支柱产业大数据应用,推进无车承运物流、安全生产服务等本地特色产业大数据应用,以产业数字化示范应用项目提升本地企业创新能力,并吸引大数据企业汇聚宜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宜春实体经济的融合。

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发展,宜阳新区全力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突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高效推进智慧经济产业招商引资及产业培育,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目前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分凸出。

(一)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探索不够

宜阳新区围绕智慧城市、游戏娱乐、产业融合、呼叫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力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建设了“两中心两基地”等一批大数据基础性设施项目,引进了华为、网易必创、蓝海彤翔、华洋、灵猫有数、康灿科技、太城、影呼、中华网库等一批大数据企业,有序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但是,目前智慧经济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发展不平衡,产业领域发展探索不够充分。尤其表现在产业招商仅限于大数据的存储、应用等领域,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交易等领域缺失;产业培育重点关注大数据关联产业的企业引进,有潜力、有需求的本地大数据产业孵化滞后;产业发展专注解决智慧城市、智慧应用等问题,忽视了未来消费级大数据产业规划和建设。(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实体经济融合效果不明显。智慧经济产业要纵深发展,需要与全市县域实体经济深度结合,需要各县市区及工业园区的深度参与。当前,宜阳新区全力打造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但与各县市区联动不强,县市区政府、工业园区重视不够、参与较少,未能有效推进大数据平台打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是智慧经济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明显。当前,全国各地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省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宜阳新区发展智慧经济产业起步晚、基础差,目前尚未成功打造省内外知名的产业品牌。三是智慧经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截止目前,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没有一家营业额过亿或纳税超千万的大型企业,大数据产业园区所有入驻企业2018年纳税总额不超百万,经济效益回报速度较慢。

(三)智慧经济产业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素。宜阳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奖补政策,但是由于地缘、薪资、政策配套等因素,外部高端人才引进缺乏足够吸引力。目前,大数据公司及园区其他企业现有的人员皆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尤其是技术类人员缺口较大,有相关企业因专业人才招聘不到位而难以开展业务。若无长期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大数据产业园将长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智慧经济产业发展。

(四)智慧经济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差

当前,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正处于投资建设期,云数据中心、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呼叫中心、金融中心等产业承载平台尚未投入使用,发展资金投入较少、政策力度小、融资能力弱,且大数据产业园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智慧经济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差、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

三、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针对宜阳新区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今后宜阳新区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围绕“产业发展”,打造多元化产业链

发展智慧经济产业,需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完善智慧经济产业链,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数据为王”战略。利用云数据中心、“一中心两基地”资源优势,围绕数据存储、智慧应用等关联产业板块,开拓企业“两化”、企业上云、智慧应用运维等业务,打造好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快速汇聚海量数据。二是坚持做好“数据加工厂”,做好数据的挖掘、分析,形成旅游服务、电商服务、数字文娱等消费级的大数据,抢占有效数据交易市场。三是坚持做好数据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做好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产业。四是坚持发展重点智慧产业,围绕游戏动漫、影视娱乐等关联业务板块,大力推进云渲染、游戏开发、游戏运行、电竞赛事等产业发展。

(二)围绕“产业融合”,打造统一平台

发挥市场作用,政府与企业、各县市区联动,全市一盘棋打造统一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大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大数据与本地优势资源融合发展。建议围绕宜春锂电、医药、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宜阳新应区大力推进“大数据+N”的的发展战略,打造锂电新能源、中医药健康、新旅游等大数据平台,促进智慧经济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是大数据与各县市区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围绕宜春锂电、中医药、烟花爆竹、运输、陶瓷、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全面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同时入驻宜阳新区智慧小镇“双创基地”办公,宜阳新区负责提供云服务、大数据研发技术支持等,加强县市联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态势。

三是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应用融合发展。建议由宜阳新区率先启动城管、供水、供电、交通等智慧城市应用的“两化改造”,为智慧城市应用服务企业提供软件项目研发、技术支持,同时集中展示、集中推广智慧应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培育全市智慧城市应用的良好生态和发展基础。

(三)围绕“产业品牌”,打造区域特色

宜阳新区应结合本土实际和特点,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宜春特色的智慧经济产业品牌。

一是大力创建新品牌。建议:做实、做强已有的“江西省锂电大数据中心平台”“中国VR电竞产业共建基地”“江西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创新)”,打造成行业标杆和示范;围绕VR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大健康、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试行,争创“江西省VR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示范区”、“江西大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区”、 “全省大数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特色品牌名片。

二是重点打造数娱产业品牌。建议:在机构、资金、产业孵化等方面完善配套,比如:成立数娱产业发展办公室,财政设立数娱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市级1+5平台公司成立数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整合资金优质吸引优质数娱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数娱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促进数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将数娱产业打造成为宜春大数据产业的品牌。

三是着力创建宜春特色产业品牌。建议:整合锂电、中医药等优势资源,搭建大数据发展平台,加强产业数据分析、统计、应用,以大数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宜春特色的智慧产业品牌。

四是打造大数据行业品牌。建议:一方面争取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建议发起成立全国性的数娱产业、锂电大数据产业、中医药大数据产业、农业区块链应用产业联盟、数娱产业协会等,实现行业内信息共享、资源互推、互惠互利,在大数据产业行业内形成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定期举办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把高峰论坛打造成像月亮文化旅游节一样的宜春特色品牌,使之成为市民的节日、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提升宜春大数据产业的知名度、品牌度、美誉度。

五是打造大数据产业标准。围绕锂电、中医药等优势资源,引进锂电、中医药、大健康等科研机构、检测中心、认证中心,汇聚同类大型大数据企业,打造全国认可的锂电、中医药、大健康康养大数据统一标准。

(四)围绕“产业效益”,打造龙头企业

一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大数据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多为分公司、合资子公司等,独自研发、独自生产、独自经营的总部公司较少。建议宜阳新区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建设,加大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力度,打造一批纳税千万以上的规模性大数据关联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虹吸效益,吸引产业链内的企业快速汇聚,提升大数据产业园的创收能力,带动智慧经济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招商选资。目前大数据产业入驻企业普遍营业额不搞、纳税较少,不能平衡产业的运营成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建议招商引资模式应向招商选资模式转变,做好入驻企业的前期尽调和市场反馈情况摸底工作,加强科学研判和决策,选择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做大做强园区的营收和税收能力。

(五)围绕“人才培养”,打造政策洼地

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针对大数据产业园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建议:

一是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人才。针对数娱产业、锂电大数据、中医药大数据等细分行业领域,出台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高端人才、产业研究院、标准实验室等方面给予最优最具吸引力的专项政策。

二是重点培养本土人才。以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各县市(区)中职院校为基础,提供特色的教育扶持政策,用三五年时间重点培养一批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

三是加快培训实操人才。发挥好宜阳新区周末学院、大数据沙龙平台,加强一般干部的强化学习;组织新区领导干部及园区企业高管,到华为大学、西湖大学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强化管理和运营。以园区企业为依托,建设大数据实训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可实用的专业人才。

(六)围绕“产品平台”,打造发展平台

篇7

今年是开发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四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制定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维稳定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上半年本市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变化,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二季度明显好于一季度,反映经济增长结构、质量和民生改善的指标继续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依然较重。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12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68.4亿元,同比下降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5%(具体见表)。主要呈现以下八个方面特点:

1、经济增速持续回升。随着国家和本市保增长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在一季度止跌企稳的基础上持续回升,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工业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531.2亿元,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缩小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好于预期,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816.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达57.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业快速回暖,上半年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7.2%和22.6%,增幅比一季度分别提高1.2和22.4个百分点。

2、股市房市成交活跃。上半年,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达到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3.2个百分点,成交额已达到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总和;上证指数连续创出年内新高,突破3000点大关,上半年涨幅超过60%。上半年,本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57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销售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超过年月均水平。

3、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54.7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一季度缩小4.4个百分点。6月份产值同比增长2.4%,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六大重点工业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5%,其中,汽车、电子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0.3%和14.1%,增速进一步加快。全社会用电量止跌回升,6月份全市用电量同比增长6.2%,止住了前两个月连续下滑势头,出现明显回升,创今年以来最高增幅。其中,工业用电量虽同比下降2.3%,但降幅比5月份缩小12.6个百分点。

4、工业效益继续改善。1-5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399.8亿元,同比虽下降33.2%,但降幅比一季度减小15.8个百分点。其中,石化行业因前期开工率回升和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同比增长117.8%。汽车行业在产销持续增长拉动下,利润同比降幅从前4个月21.9%缩小到5.6%。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两项资金出现好转,1-5月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3%,产成品库存虽同比增长7.6%,但增幅比前4个月减少1.1个百分点。

5、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1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14.1%。轿车消费在国家和本市相关政策带动下出现回升,上半年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政策成效开始显现,至6月底实现家电下乡销售超过1.2万台,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6、投资增长继续加快。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60.9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15.7%。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36.3%。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已有14个重大项目开工,开工率达到77%;世博主体项目和配套路网建设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境外投资成倍增长,上半年本市共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95个,投资总额7.2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实到外资5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三产业实到外资比重达76.6%,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

7、财政收入增速稳步回升。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5%,降幅持续缩小。6月份同比增长14.9%,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高,一方面是因为跨地区总分机构所得税分配入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经济回升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效应继续显现。6月份,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增长,带动营业税和契税分别同比增长15.7%和30.4%,其中契税为今年首次实现正增长;汽车、石化等制造业持续回升,带动增值税同比增长13.4%,已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转好,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速由负转正。

8、就业形势逐步缓和。本市促进就业“1+3”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累计帮助成功创业7687家,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累计认定三批近300家特殊困难企业,约3万职工享受了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7163人,帮助5311人实现就业。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32.3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64.5%;招退工相抵后净增就业岗位持续上升,上半年增加6.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继续下降,6月末为27.04万人,比今年最高点时减少3700人;来沪从业人员就业形势逐步转好,6月末综保参保人数为369.9万人,比今年最低点增加19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目前总体就业率达到85%,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时,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同比增长7.6%,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6和1.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自身结构转型巨大压力、保民生和社会稳定任务加重等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在逆势中奋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有力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内外并举拓展需求。坚持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着力扩大投资需求,积极争取和实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先后获得三批共10.22亿元中央资金支持,三批中央投资项目总体开工率达到92%。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结构调整、改善民生、节能减排、筹办世博等五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额704亿元,占年度计划45.4%,完成进度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积极拓展重点项目融资渠道,争取中央地方政府债券76亿元,通过城投、久事公司发行中期票据100亿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出台实施本市搞活流通扩大消费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节能空调补贴推广活动,鼓励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有力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全力稳定外贸出口,出台实施本市保持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通过加快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出口信用保险补助、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规避出口风险;制定出台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积极培育贸易新增长点。

二是抓住时机调整结构。坚持把产业升级与淘汰落后结合起来,切实把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增长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有机统一。全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制定出台了本市贯彻国发19号文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协调推进机制、今年重点工作安排和部门分工,金融产品、服务等创新和环境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本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立法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与本市签署了部市合作协议。本市修订完善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制定了本市8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颁布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抓紧推进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九个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安排100亿元市政府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形成了保障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先后获得国家两批技术改造支持资金5.2亿元,拉动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并另行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0亿元。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安排农业直补资金5.6亿元,比去年增加2900万元;加快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标准化养殖场等农业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上半年启动了第一批312个调整项目,实现节能能力30万吨标准煤;积极配合市人大修订了节约能源条例,颁布了循环经济发展、老旧汽车淘汰等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稳妥调整了成品油、居民用水价格;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按节点推进。

三是想方设法帮扶企业。坚持把督查政策落地与解决企业困难结合起来,通过放大政策效应提振市场信心,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从去年底开始,市委组织市人大、市政府等组建了6个督查调研组,深入区县和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经营困难,分析评估前期政策成效,听取梳理企业政策诉求,深化落实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3项,涉及金额1.3亿元;稳妥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航道养护、公路管理等费用,对沪C牌照车辆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减半征收,总计每年减少收费40亿元。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启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目前,全市已批准小额贷款公司33家,其中25家开业,发放贷款超过1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额超过13亿元,储备上市中小企业超过160家。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把先行先试与面上改革结合起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全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科技保险、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通关新模式、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改革创新等试点获准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等试点进展顺利。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重大改革适时启动,目前新浦东领导班子已经建立,相关政策延伸、衔接和覆盖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基本完成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出台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和建设工程审批程序简化等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加快落实本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企业集团聚焦主业、兼并重组、融资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33家企业集团明确了主业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东航和上航联合重组、仪电集团托管广电集团、西安陕鼓动力公司与鼓风机厂战略重组等工作已经启动实施,国企董事会建设指导意见和外部董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郊区农村改革发展。

五是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坚持把保民生与保发展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颁布本市推进旧区改造工作若干意见,推出了旧区改造新机制,扩大了试点范围,上半年累计拆除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4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以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建立了“以区为主,大集团对口大基地”建设新机制;正式颁布了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并在闵行、徐汇两区先行试点;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计划开工建设的400万平方米正在抓紧开展规划落地、项目认定等相关前期工作,上半年已开工建设95万平方米;抓紧落实廉租保障资金,加大廉租房源筹措力度,上半年全市新增廉租受益家庭6947户。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促进就业“1+3”扶持政策,“1”就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若干意见,“3”就是稳定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援助三项特别计划。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了城镇企事业退休人员、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统筹调整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待遇、工伤保险金待遇等标准,扩大了医保综合减负受益人群范围。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了居住证转户籍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研究制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卫生改革方案,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东方体育中心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实现了时间过半,进度超半。

二、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将继续呈现复苏迹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全国经济持续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巩固。预计下半年本市经济有望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良好势头。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加深,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本市仍面临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下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的道路曲折复杂,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势头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坚定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信心,更要切实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1、世界经济衰退有所缓和,但复苏前景仍不明朗

当前,欧家经济出现了触底企稳迹象,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第二波的可能性大幅下降。6月份制造业指数回升至44.8,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44.6,均为9个月以来新高;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8个月下跌后逐渐走稳,各主要股市明显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6日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下降1.4%,明年将增长2.5%。但世界经济处于下降通道,复苏道路仍然漫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储蓄率和失业率持续快速上升,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需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即使出现恢复也较难回到以前高点。同时,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2、全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的积极变化,上半年全国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的势头,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现有宏观政策取向,全年实现增长8%目标的可能性加大。但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根本缓解,主要体现在内需拉动作用较强,但外需拉动作用较弱;政府投资增长较快,但民间投资增长较慢;物价水平总体走低,但资源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表明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有待完善,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同时,为防止投资过快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矛盾、股市房市过热导致资产泡沫加剧,不排除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对本市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影响,需要加以关注。

3、本市面临比全国更为复杂的形势,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势头需付出更大努力

一是外贸形势仍然严峻。受全球经济下滑和外需大幅减弱影响,本市外贸出口与全国一样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25.5亿美元,同比下降22.3%,增速同比回落47.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167.3万标准箱,下降15.5%。6月份外贸出口下降15%,比5月份缩小14.7个百分点,主要是达丰、达功、英业达、英顺达四个电脑生产企业出口合计增长47.1%,江南、外高桥两家造船企业出口合计同比增长2.6倍。但考虑到储蓄率和失业率上升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外需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未来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二是合同外资持续下滑。受金融危机冲击跨国公司总部调整经营战略的影响,上半年全市吸引合同外资66.6亿美元,同比下降19.7%,降幅进一步扩大,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9.9%。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注销、减资现象有所增加,今年以来外资注销企业数同比增长33%,减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0%,部分外资项目因资金紧张建设进度明显放缓。

三是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乏力。上半年,本市国有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4.9%,非国有经济投资则同比下降2.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1%,增速分别低于基础设施投资22.3和26个百分点。如果今后一段时期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仍不能有效激活,将影响到经济持续回升的后劲。

四是本市工业复苏面临的困难比全国大。由于本市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受外部环境恶化影响明显大于全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本市工业带动效应相对较小,加上工业投资长期低位徘徊,本市工业增速慢于全国,回落幅度大于全国。

此外,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任务仍较重。今年是筹办世博会的临战年,重大建设项目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动拆迁、城市交通、环境和安全等矛盾进一步凸现;同时,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蔓延,城市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顽症,这些都对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特别是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下半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下半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回升势头的工作建议

当前,本市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上半年保增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下半年本市将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要求和“6+3”重点部署,紧紧咬住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坚持不懈地把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把握好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策创新与体制创新、工作推进与社会稳定五个关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巩固和扩大经济回升良好势头,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抓紧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努力为明年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1、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发19号文件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⑴抓紧落实本市贯彻国发1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尽快建立国家、本市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部市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快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逐项进行跟踪考核,尽早发挥政策效应。⑵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聚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信贷转让市场建设,全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商业银行进入证交所债券市场等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沪外资法人银行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围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抓紧推进市场基准利率机制、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适时启动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研究市级投资公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后续发行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有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⑶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航运服务业。聚焦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完善航运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好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免税延长,航运、仓储、物流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仓储和物流业务免征营业税等政策,探索有利于洋山保税港区发展国际中转业务的航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⑷依托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尽快出台实施本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规划、指导意见及政策措施,抓紧做好大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前期研究。进一步鼓励、支持国内外各类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来本市发展,努力为落户的总部提供各方面服务。充分发挥世博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带动作用,研究扶持会展业发展专项政策,培育和引进国内外领军会展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跨国公司营运中心。⑸加快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聚焦金融、航运、贸易、物流、文化等重点领域,梳理制定本市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引进和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重视扶持发展中介服务业,降低准入门槛,完善鼓励政策,积极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脱钩,探索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

2、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抓手,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⑴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本市8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意见,在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税、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和突破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⑵贯彻落实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政策和实施意见,加快出台九大重点领域行动方案,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抓紧启动本市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定出台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服务等专项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平衡,放大专项资金使用效应,更多地运用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项目发展,积极吸引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探索设立专业领域创投基金,扶持国有创司做大做强。⑶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华虹909升级改造、商用大飞机、中船长兴二期等重大项目获批,争取新药创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和信息安全、卫星应用等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落地,带动本市相关产业发展。聚集本市重点产业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抓紧走访首批20家中央企业,研究相关优惠政策,争取一批重点中央企业项目落户。在“两规合一”工作中同步完成全市工业区布局,将全市工业用地严格控制在104个工业区块、790平方公里范围内。推进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管理与开发体制改革,完善产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⑷促进存量结构调整升级,颁布本市技术改造实施意见、支持产业目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装备升级换代、能源综合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等五类12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投入520亿元。综合运用资金补贴、土地、职工安置等政策,提高能耗、环保、安全生产等标准,确保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00项、力争700项。

3、以围绕世博会筹办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⑴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进度,着力抓好涉民矛盾化解、资金政策落实等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加快推进世博场馆、京沪高速铁路段、沪宁城际轨道交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和10号线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世博“一轴四馆”、虹桥机场扩建、轨道交通7号线和9号线二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等工程基本建成。聚焦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郊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前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预备项目。⑵研究出台本市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适当调整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出台政府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应。⑶结合本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聚焦城乡均衡发展,抓紧研究统筹城乡的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商业设施规划,编制和启动一批相关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确保世博后投资持续平稳增长。

4、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消费和稳定外需政策为重点,有效应对外部冲击。⑴落实好国家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加快实施本市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探索建立统一、开放的新旧汽车销售网络平台,适度增加新增机动车额度投放量;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年推广节能灯400万只以上、节能空调30万台。⑵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坚持“商旅文”相结合,加强购物节、旅游节等节庆资源整合,举办好大型会展博览和重大商务活动,吸引国内外人士来消费。深化长三角旅游合作,进一步集聚旅游资源,打造世博之旅等特色旅游。研究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推动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加强大型居住社区商业设施、郊区新城商业体系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折扣店、旗舰店等商业新兴业态发展。⑶着力稳定外需。围绕确保本市国际市场份额,加强本市企业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型连锁企业采购销售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境外投资带动相关产品出口。积极举办外贸产品内销订货会、在商业企业设立外贸产品专柜,拓宽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推进全市六大出口加工区体制调整,拓展特殊监管区保税物流、研发检测、售后维修等功能。研究形成外高桥、浦东机场、洋山三大保税区体制整合方案,推动三区政策优势叠加、区港协同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土地、规划、环保、外汇等部门协调服务机制,稳定工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5、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⑴继续加快旧区改造,增加中低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有序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今年要确保年底保障性住房大型基地总开工60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6大保障性住房基地拓展规划和落地工作,抓紧落实9个以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和落地工作。⑵抓紧在闵行、徐汇区开展经济适用住房轮侯供应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施行。加大廉租住房房源筹措力度,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多渠道满足优秀人才居住需求。⑶深刻记取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整体倾倒事故教训,严把住宅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关。加强中低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商业服务设施与住宅小区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6、以深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为核心,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⑴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组织领导,完善和规范资金投入与相关政策,把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作为改进城市管理、改进人居环境、改进为民服务的过程,更加注重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更加注重制度规范和长效管理,更加注重对城市顽症的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文明安全施工,更加注重世博园区周边环境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动员和群众参与,按既定目标全力完成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各项任务。⑵加快推进世博招展运营工作,基本完成全部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签约,启动中国馆、主题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布展工作;继续加强世博宣传推介,着力做好运营准备,全面完成各类论坛议题策划和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7、以稳定扩大就业为重点,切实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⑴进一步实施就业“1+3”计划。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扶持,力争全年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6万人。抓住7、8两个月关键期,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对未就业离校大学生安排就业援助、职业见习,力争全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年内职业培训农民工10万人。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掌握就业动态,做好政策储备,做到及时应对。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扩大城保覆盖面,分类分步将部分参加综保、镇保的群众纳入城保,适时将外地城镇户籍来沪从业人员、在沪就业外国人、台港澳居民等纳入本市城保范围。同时,全面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区县统筹,年底前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到98%。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调整完善本市来沪从业人员综保制度。⑶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抓紧编制出台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启动若干改革试点。出台实施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教育设施和郊区三级医院“5+3+1”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郊区辐射。全部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有序推进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全力做好第十一届全运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加快推进文化广场、东方体育中心、交响乐团迁建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

8、以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⑴充分发挥浦东扩区效应,围绕财税优惠、事权划分、规划土地等浦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政策、体制的延伸、衔接、覆盖和创新。召开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三次工作会议,明确新一轮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基本框架和重点任务。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向浦东聚焦,加快推进房地产信托基金、科技保险、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改革创新、消费金融公司等改革试点,争取开展全国性信托登记体系、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试点。抓紧完成浦东区级层面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建立浦东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⑵贯彻全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把直属企业国资统一纳入市国资监管体系;对非经济建设领域及金融保险类经营性国资实行委托监管,抓紧制定实施委托监管工作意见和协议书。大力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吸引中央企业、外地企业、外资企业到兼并重组,推动国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加快建立“一对多”国有股权有序流动平台,年内形成完善国资经营管理体制操作性方案,强化资产经营公司资本配置功能。⑶大力推进郊区农村改革发展。制定出台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加快郊区新城和重点新市镇建设。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加强有针对性培训,保障农民养老金稳定增长。积极稳妥探索郊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尽快制定有关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保障、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政策。⑷力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继续简化建设工程审批程序,完善并联审批,扩大告知承诺,同步推进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和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大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审计整改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整治向企业强行摊派收费的行为。

篇8

[内容提要]《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实施以来的20年,正是辽宁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20年。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民族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修改建言献策。

[关键词]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一、 辽宁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8年以前,辽宁省共建立民族乡镇134个,此后经过合乡并镇等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到2012年底共计有68个民族乡。从建乡时间看,最早的建立于1958年(铁岭市清河区聂家满族乡、兴城市红崖子满族乡),最晚的建立于2007年(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还有两个分别建立于1962年和1965年,其余的都建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分布数量看,全省14个市除鞍山、营口、盘锦外,其他11个市均有分布。从类别区分看,满族乡50个,蒙古族乡11个,朝鲜族乡2个,蒙古族满族乡5个。从区划和耕地面积看,民族乡的行政区划总面积为9 8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64%,最大的282平方公里(辽阳县吉洞屿满族乡),最小的40平方公里(兴城市刘台子满族乡);民族乡实有耕地面积为20.8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9%,人均占有耕地0.17公顷,是全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1.8倍。从总人口看,民族乡的总人口为120.9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2.6万人,占民族乡总人口的60%。从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使用情况看,全省68个民族乡的乡长都是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从财政状况看,2011年民族乡财政总收入为10.4亿元,财政支出为9.9亿元。从人均纯收入看,2011年民族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025元,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

1 272元,比2010年人均增加792元。

二、 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为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实施以来的20年,正是辽宁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20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高度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合乡并镇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委发〔2001〕25号),其中规定:“民族乡与一般乡合并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达到建立民族乡要求的,仍冠以民族乡名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不到建立民族乡要求的,一般不保留民族乡名称,但可以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配备相应的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不到建立民族乡要求,但由于政治原因和历史渊源等特殊情况,认为确有必要保留民族乡名称的,仍可保留。按宪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不再保留‘民族镇’字样,保留的镇原属于民族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

2004年,辽宁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28条,从立法宗旨、总则、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权利、协调民族关系、文化教育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障,对促进民族事务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全省散居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散居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规定:“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族乡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或边远地区民族乡的发展”;还规定:“民族乡财政收入的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的节余部分,应当全部留给民族乡使用。”

从2004年起,辽宁省民委协调省财政设立了民族乡发展专项资金(每个民族乡每年5万元),当年即下拨了385万元,至今已累计下拨3 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民族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沈阳市从2006年起,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由每人每年1.5元增加到3元,总额达350多万元,重点支持民族乡发展。大连市从2003年底开始建立低收入民族乡镇对口帮扶政策,全市8个民族乡镇和8个市直部门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共落实帮扶项目51个,到位帮扶资金5 792万元。2011年,大连市为11个民族乡(镇、街道)发放地区补助费300万元,连续5年以20%的速度递增;市有关部门为6个较贫困民族村专项扶持资金360万元。铁岭市有关部门与民族乡开展了手拉手对口帮扶活动。葫芦岛市依托位于兴城的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兴办了少数民族培训基地。兴城市领导在海滨满族乡现场办公,在协调解决5 000多万元蔬菜大棚贷款的基础上,投资98.75万元解决了蔬菜大棚的配套通电问题。

通过辽宁省各地干部群众多年的不懈努力,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普遍提高,14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教育、文化、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三、 辽宁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仍在当地处于落后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缩小这种差距,势必影响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

一是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2011年,68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辽宁省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 297元低了1 272元,其中54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民族乡总数的79%。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兴城市碱厂满族乡和兴城市药王庙满族乡,2011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 152元、2 551元和2 560元,低于或刚刚超过2011年全省低收入人口的2 300元标准。葫芦岛市22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与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已经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200-300元的差距,拉大到目前的1 300-1 400元,而且有进一步拉大距离的趋势。沈阳市5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为8 891.4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 575.33元低了2 683元,有2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所在县的平均水平,最低的康平县柳树屯蒙古族乡为7 438元,比全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低了4 137.33元。铁岭市11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了2 007元。

二是地域反差比较明显。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所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但民族乡的所属市、县处于靠后位次,全省不同地域的民族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08年,沈阳市8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葫芦市22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高出1.86倍;2011年,大连市4个民族乡人均纯收入比朝阳市6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高出1.83倍。大连市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民族乡,比兴城市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民族乡高出近6.5倍。仅就沈阳市的范围来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民族乡,与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民族乡也相差1.38倍。康平县的4个民族乡均排在沈阳市民族乡的后4位。铁岭市民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2.4%,经济总量却不到10%。

三是乡级财政比较困难。由于国家着眼富民的税收减免政策,民族乡的财政收入明显减少,全省75个民族乡2008年的财政支出总额,高出财政收入总额520万元。康平县西关蒙古族满族乡和西丰县明德满族乡2008年的负债额分别达2 800万元和800万元,建昌县二道湾蒙古族乡2008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2万元,除了用于40多名乡机关行政事业人员人头办公经费外,连买取暖煤都很困难,2009年资金缺口达50万元。

四是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缺乏后续资金。一些民族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能力,难以形成带动四方的龙头支柱产业集群。兴城市某满族乡年产大根萝卜干条11 000吨,但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只能卖初级产品。南方一个客商主动来洽谈建一个加工厂,他们出设备、出技术、管营销,要求当地负责投资约500万元建厂房等,建成后每吨不但多盈利600元,还能解决50多人的就业问题,但该乡无力筹资。该乡还曾经因为白菜几分钱一斤,又没有深加工能力,白白扔在大地里。兴城市另一满族乡投资150万元栽植的3万多株大扁杏已经到了收获期,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只能按每斤1.2元卖原杏,还因无力再投资200万元解决引水浇灌工程而靠天收成。

五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民族乡大多数地处偏远,许多道路坎坷不平,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建昌县二道湾蒙古族乡中学平均每班57名学生,校舍面积不足,建筑质量标准与标准化校园差距很大。该乡政府办公用房不足500平方米,办公条件十分拥挤,没有会议室,开会只好借用学校的教室。乡文化站、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站的空间狭小,更无力筹资建设文化广场。懂技术会管理、能够在生产一线直接指导和帮助农牧业发展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四、 对《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修改意见

现行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93年9月15日施行,对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乡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时过近20年,《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

一是对民族乡的干部配备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使用问题,已经不适应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议修改为:辖有民族乡的市县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时,要留出名额或按一定比例招录少数民族考生,安排到民族乡工作。

二是对合乡并镇、撤乡建镇、民族乡变街道后的政策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省内许多乡镇都陆续变为街道办事处,农民变为居民(市民),虽然城镇化并没有改变原乡镇少数民族人口构成和农民、农村的实质,但是对原民族乡的扶持政策却取消了,比如户籍少数民族学生中考加5分的照顾政策(沈阳市),少数民族群众对此反响很大。建议在修改《民族乡工作条例》中,对这一情况予以适当考虑:对于民族乡虽撤、并、变街道,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仍高于30%或接近30%的地区,建议应沿用原民族乡优惠待遇,或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对此予以明确。

三是税收扶贫问题。由于全国已取消了农业税,因此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对民族乡税收管理的规定应作较大调整。建议修改为:在安排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民族乡应高于其他同类别的乡镇,扶贫项目应优先安排到民族乡。

四是金融信贷问题。《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在借贷方面,要对民族乡给予照顾。但目前金融部门是“借富不借穷”,且贫困民族乡、村和贫困户想贷款,无人敢担保。民族乡发展最急需的就是资金。建议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可修改为:金融部门每年要设立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向困难的民族乡放贷。

篇9

一、FASB第8号中财务报告描述产生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带来的影响 不论是IASB抑或是FASB在制定相关的会计指导文件的时候,考虑的经济背景、或者是时代背景都脱离不了美国的经济背景大前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考虑其中的问题。而纵观美国的经济发展史,20世纪上半叶着力发展工业制造业,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向资本经济转化,到21世纪,金融业、高科技、网络、房产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撑点,而这些都是以资本运营为主要经济运行手段。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即资金运动,在美国经济大环境前提下资金运动也随着其运动的主要方式开始瞬息万变。财务信息使用人员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及时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未知变化的预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这样的环境要求,FASB自然也就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财务报告的性质进行符合时代变迁的改革。而2010年9月的“第8号”只不过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为今后高速发展、发达的资本运营状态下的会计报告指明了方向。

(二)会计自身发展的趋势 从会计的发展史来看,会计经历了从产生,到古代会计,到近代会计,再到当前的现代会计,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适应于时展的烙印。古代会计以记录作为其职能产生,该职能也一直延续到今天,记录仍然不失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即通过核算完成。近代会计开启了科学记录的篇章——复式记账的产生,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开始的时间标志。在近代会计时代会计不仅产生了科学的复式记账,而且完成了会计管理职能的拓展,并进行了学科的分化。特别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成本会计的产生,符合了当时大工业,制造业兴盛的时代背景。现代会计,其时点标志公认为是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会计公报”(ARB)为起点,在这一阶段,会计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所提出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时代印记也更加明显,注重财务信息使用人对信息需求的相关性,并且在会计界更是出现了相关性和可靠性谁更重要之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显示了会计职能的动态及时的特性。因此,纵观会计的发展,财务报告从其所反映信息的根源、整合所反映信息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上来看,动态、时时、具有预测价值的财务报告信息是会计发展的趋势所在。

(三)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类别来看 由于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同,将会计理论划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和行为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报告的性质主要是解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人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理论相对于规范会计理论而言,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是根据客观事实的描述,而不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时代背景和会计发展历程来看,第8号所论述的关于财务报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估计”“判断”和“模型”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精确的描绘”,更多的是从实证会计理论的观点提出的论述。

(四)从具体的业务内容来看 美国人力资本成本高,因此大量的制造业、加工行业从美国转向了人力资本成本低的不发达地区,在美国本土则主要是通过资本控制将控制活动延伸到全球各地的海外生产基地,故美国的经济业务主要是通过资本运营来完成其经济运行过程。这就意味着在美国,更多关注的是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资本是否创造利益,能创造多少利益。资本的现实表现——资金,其运动速度远高于大工业时代的资金运动速度,故在财务报告中对于估计、判断的应用程度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我国财务报告性质漫谈

(一)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年鉴中关于2010年全国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构成的数据中,最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86.1%,最高的超过了100%(由于存在其他类为负情况),平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6.13%;结合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了46.8%和43.1%,金融行业资金来源中存款89.1%,资金去向中贷款只占到59.5%;从各地区按主要行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分布来看,2010年总量为875.46万个,其中处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务的单位数量达406.35万个,达到46.42%。由上述数据人们有理由推断,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实体产业,特别是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主要组成因素仍然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要部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会计核算也主要围绕实体产业的经营过程进行精确描绘。

(二)会计发展需求 纵观我国会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质下的会计制度,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形式下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到目前以实现与国际趋同为目标的会计准则的颁布,无一不表明我国会计在借鉴了国外先进思想后飞速发展。会计的发展始终都应与我国经济发展进步保持一致。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会计,其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足以给信息使用人带来有效的帮助;过快于经济发展的会计,其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不足以满足信息使用人的要求,特别是当经济业务的水平未达到会计核算的所要求的条件时,甚至出现会计对象缺失。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会计得出的财务报告对于财务报告信息使用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管理大灾难。

(三)适合我国的财务报告性质 根据2006年最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在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财务核算的对象是被如实描绘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价值的变化相对较稳定,足以支撑历史成本核算的会计基础,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至少短期不会大面积受浮动价值的影响,财务信息使用人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仍然没有达到时时财务信息需求的程度。就目前来讲仍然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如实的描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以辅助的方式向企业财务信息使用人提供相关可靠地信息。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适合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财务报告性质也符合我国当前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三、与国际先进理念的衔接

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虽然仍然以工农业等各种生产服务类为主,但是资本运营也开始逐渐显现身影。证券、基金、各种民间资本、金融机构开发的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都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会计界的理念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积极稳妥的实现与国际先进理念的衔接。在学习先进理念之后,积极反思如何通过先进的会计理念完善自身的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经济运行中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会计的发展,最后实现无缝对接。

(一)正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致力于财务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经济业务 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以生产制造业为基础。资金运动过程在制造业中各种状态下的资金形态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在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采用的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其他计量属性为辅)基本上能够反映资金在各环节运动的特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财务报告的性质主要是对企业经济业务如实反映的信息综合。

篇10

关键词:国际会计;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策略;选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32-02

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全球资本市场趋于开放和融合。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信息科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条件。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也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规范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运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当前国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运行体,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激烈的企业竞争态势下赢得主动、选择科学、恰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成为企业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分析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完善化,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性增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日益迅猛,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历程遭受了重大冲击,严重滞缓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现阶段各国经济监管机构以及企业自身都在加大力度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趋于完善化和体系化,加大国际经济监管的合作力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全球性经济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性逐步增强,为各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传统会计准则格局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影响力不断扩大。现阶段,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还可体现在传统经济发展形态下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秩序被逐渐打破,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这一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结构的人员分布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共有22位受托人,其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15位理事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上述职位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这一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以及相应机构的改革、发展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伴随着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在一些地区性、国家性的组织会议中,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以及其他途径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两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从而促进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综合考虑新兴经济体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的综合性。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加大结构改革力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等机构也在逐步加大结构改革工作力度,为不断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球公认性和适用性创造条件。改革工作过程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正式形成。相关制定机构与监管部门加大治理结构改革力度,能够有效明确当前估计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认可度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而为提升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科学性和适用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分析

1.会计准则趋同模式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形势是基于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开展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选择,因此具备明显的抗外干扰性和严谨性。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转型、发展状况来看,会计准则趋同国际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主要表现为“趋同”模式下我国会计工作制度的统一。在中国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公布。”因此,在面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模式时,“直接采用”的策略明显缺乏法律依据,与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背道而驰。坚持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则可以坚持我国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这一根本原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有效一致的同时,维护了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环境的稳定。

2.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利于调整我国在全球会计格局中的被动地位。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不断发展,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此形势的态度尚不完全明确,因此,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范畴下的会计趋同形势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有利于将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状况有效反馈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格局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实行国际会计趋同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回应,有利于协调各经济体之间的发展诉求,从而有效推動我国利用这一机遇强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下赢得主动的话语权,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