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监管缺位。在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监督不严,管理不善。在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管理层缺少专业的培训,在管理的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监管方式还是老方式、老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监管频率低、次数少、不严格。监管缺位意味着村集体经济得不到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二)、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或成员导致职责难以区分。我村由于工作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到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导致人才不够用,出现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情况。我村的合作社法人由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兼任,由于村党总支日常工作繁重,同时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难有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同时,由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部分工作,还要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两头兼顾”,职责难以区分。
(三)、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难以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工作的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合作社的作用得不到凸显。章程不够规范,合作社运行不按章程走,导致监管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明显。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村农业生产走向都市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建议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健全化的监管方法,是村集体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的保障。村监会及村干部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和取得成绩的监管力度,对发展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加以整改,促进我村经济全面发展。
篇2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政策措施;村级资源;帮扶力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01-01
近年来,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1-4]。截至2011年,溧水县村级经营性收入15 283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63万元,比2010年增加16%,村级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全县总村数89%。进入市“百强” 的村比2005年增加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13.2%,高于南京市郊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1 整合组织力量,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向心力
溧水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群众热情参与、积极支持的局面,汇聚成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向心力。一是县级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二是镇村实施奖惩制度。为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考核,溧水县把相关指标纳入对镇的千分制考核,镇对村签订目标责任状,考核结果与镇村奖励挂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三是村民分享强村果实。溧水县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量化村级集体资产,使村民分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2 整合政策措施,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宽松环境
近年来,溧水县结合实际,整合各类政策措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政策。溧水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明确地方税收奖励政策。对村引进落户在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村比例高于60%,全县每年在2 000万元左右。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对村引进的项目、企业,优先安排进驻镇工业集中区;各镇工业集中区都预留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村级创业园;鼓励行政村在明晰土地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形式与外单位或个人经营合作。
3 整合村级资源,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溧水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指引,引导各村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金、资源、资产”利用,同时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规划引领。溧水县组织53个经济薄弱村编制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各村通过认真梳理自身“三资”要素禀赋,挖掘资金、土地、山林、水面、区位、产业等比较优势,坚持特色、错位发展,理清了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分解出各年度的确保目标和力争目标。二是错位发展。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坚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城镇周边村利用区位优势,扶持建设门面房、商业楼出租,山林、水面等资源丰富的村扶持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无资源、资产的村扶持在镇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或其他投资途径,增加村经营性固定收入。三是化解村级债务。制定出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强化对各村村级债务和收支变动情况的动态监测,2012年溧水县村级不良债务比2011年年末下降15.8%,解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索”。
4 整合帮扶力量,培育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能力
溧水县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坚持“扶持两头、带动中间”的原则、整合各类帮扶力量,重点突出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机制的建立。一是支持村级在各镇工业集中区统一兴建标准厂房。2010年根据南京市政府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的要求,该县及时研究出台了《加快村级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村级标房2年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一年到位,全县38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建设5 000 m2以上的工业标准厂房,县财政按每村100万元予以配比,共配套村级标房建设补助资金3 800万元,并对标房建设县权范围内的各项规费进行全额免除,镇级配套道路、供电、供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2007年开始,该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重点扶持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同时镇级财政也按一定比例配套,累计配套资金逾800万元。三是建立村企挂钩机制。该县从2007年开始,借助南京市实施村企挂钩政策,协调组织了市级50个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县级37个大中型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帮助行政村发展村级工业、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等建设。四是巩固结对帮促成果。1989年以来该县组织县级机关部门与行政村结成对子,利用机关部门的资源、资金优势帮助村一级发展经济。初步统计,近几年全县机关部门每年帮助村级协调、落实扶持资金达2 000万元以上,平均每个行政村达20万元以上。同时在镇内开展强村帮弱村活动。
该县将继续开拓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确保2015年所有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力争100万元,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指标进入苏南先进县市行列。
5 参考文献
[1] 倪春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海纵横,2006(4):14-15.
[2] 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32-34.
篇3
*市共辖16个乡镇(办),275个行政村,农户6.6万户,农业人口约为26.1万人,20*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96元。由于地域不同、经济基础不一,造成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均,村干部待遇悬殊过大。我市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依托城市或者靠工业、资源等发展经济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好的村;再一类就是纯农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
1、主要收入:据调查,我市部分村有村办企业,有比较稳定的集体收入,剩余其它村集体经济均薄弱,缺少有效、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资金保障,有的甚至是长期空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各级政府也纷纷响应号召,在政策、技术、资金主面向农村倾斜。其中,资金补助成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扶助措施,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市在申请上级政策资金方面补助的项目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村公路、广播电视“村村通”、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设施、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争取到的资金有多有少,但存在争取难度大、资金到位慢、不定期、不稳定、临时性、偶然性等特点。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构成结构中,这一收入来源只能列入偶然性的行列,不属于长期、稳定、固定收入。
2、主要支出:(1)以兴办水利、改造低产田、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支出为主,有利于村级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支出数量大、金额高,占总支出比重较大,一旦支出,将严重影响村级正常运转,绝大部分村承受不起。(2)置办办公设备,维系村级组织正常运转。(3)支付村干部误工补贴。(4)支付各类报刊、杂志的订阅任务。符合政策规定的各类报刊、杂志的订阅虽然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但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贫乏,这类支出在村级组织也占到相当比例。
存在问题:
1、村级收支方面:税费改革后,村级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村级组织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税附加和财政转移支付,同过去村级收入相比大大减少。而另一方面村干部报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收支严重不平衡,造成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窘境,有的甚至危及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2、村级债务方面:村级债务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税改后,以往通过搭车收费、“寅吃卯粮”的形式,缓解债务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村干部整天要为应付官司,找钱还债而奔波,耗费了村干部很多精力,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负债多的村即使有了一点钱,也要用于还债,根本无钱来办事,搞发展。
3、村干部待遇方面:一是待遇差距悬殊,付出与所得失衡。村干部承担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的很多工作,但在待遇方面,筹薪低、上涨幅度小,退休无保障。二是政绩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样对待。农村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不论是村干部干出成绩或无所作为,都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三是村干部“跳槽”现象严重,后继乏人。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导致村干部撂挑子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四是农村控制力明显降低,部分地方歪风邪气盛行,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存在村委会被宗族势力甚至是恶势力把持的现象。
对策及建议:
1、加强党的领导。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把村村级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常抓不懈,围绕“五个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二是加强村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积极发挥党校、农广校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强化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三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村、组干部的地位,用先进的典型教育人,用蓬勃的事业鼓舞人,用较优的待遇吸引人。
2、抓好村级民主制度建设。村务工作直接面农向民群众,要改变过去那种行政命令、搞一刀切的简单办法,运用民主的办法、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和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融会贯通,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做到三点:一要教育群众。通过教育,提高群众全局观念、法制意识、议事能力,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引导群众。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等形式,调动农民群众在发展经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三要依法按章办事。搞好村级财务制度改革,对存入财政专户的集体资金,做好编制计划,审核报批等工作,实行财务公开,促进村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当前应着重解决好经济发展方面不明,思路不清的问题,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大力扶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其次,对各乡镇(办)的区位、资源优势进行细分,投资对应的技术、信息及资金扶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第三,要强化“无工不富”的意识,特别注意引进外资,让其独立兴办工业项目,村级组织既可以少投入,无风险,又能在土地租金、税收等方面受益,也可以以此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4、化解村级债务方面。一是摸清情况,建立台帐。在全面清理、检查、核实的基础上,对村级组织承担的债务,逐笔逐项进行登记,理出头绪,建立台帐,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多措并举,逐步化解。针对村级债务利息多、增长快的特点,对高息债务,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免息还本、停息还本、减息还本等方法,使利息与本金相剥离,杜绝或减缓债务增长。
篇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农民文明程度,根据《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和全市文明新村现场会精神,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群众、力求创新”的原则,努力在我镇掀起一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新热潮,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建目标
为试点示范村,努力实现班子建设好、经济发展好、村容村貌好、文化科技好、文明新风好的“五好”创建目标。
三、创建内容
1、班子建设好。能正确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村领导集体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工作受到群众好评;村级班子团结、廉洁、务实、开拓,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认真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能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做到有阵地、有规划、有活动、有档案。
2、经济发展好。村级经济实力高于全镇平均水平,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效益化;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村容村貌好。有村级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合理;公共设施齐全,实现“五通”(通路、通自来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整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三集中”(垃圾集中、墓地集中、污水集中)工作。
4、文化科技好。要坚持不懈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要积极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要有效利用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5、文明新风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要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遏制赌博抹牌、封建迷信及婚丧嫁娶中低媚低俗之风;村级社会治安稳定,杜绝上访、聚众闹事等现象;要倡导生育文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达到标准。
四、创建措施
1、宣传发动。各试点示范村要开辟宣传专栏,宣传文明新村创建的各项具体内容;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村级开展文明新风评比活动;宣传村规民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2、开展活动。各试点示范村要利用国庆这一重大节日开展“迎国庆、树文明”的文明户评选活动;要利用计生工作年终迎检开展“生育文明家庭”评比活动;要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抓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一次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
3、制定规划。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各试点示范村要选定集体经济项目,制定详细的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二是村庄整治规划,各试点示范村要有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村庄规划,村庄合理布局,环境优美;
三是村级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各试点示范村拿出一套村干部及党员理论学习计划,主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定期开展学习。
4、建立机制。各试点示范村要将文明创建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文明新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投入、一同督察、一同考核,力促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把阶段性基础设施建设与日常性综合管理结合起来,建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是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强化责任感,形成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三是坚持“多腿走路、多方出力”原则,走“部门帮扶、城乡共建”之路,建立联手帮扶机制。
五、创建要求
1、组织保障。镇成立试点示范村文明新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示范村要相应组建工作专班,责任到人,各负其职。
2、部门配合。创建工作涵盖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等多个领域,需要部门合力,共同参与。
篇5
[关键词]新农村;银行贷款;村级债务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209-02
当前,村级组织沉重的债务压力使村级公共服务功能萎缩,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阻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出问题。积极有效地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本着这个思路,笔者对村级债务的形成及化解进行了初步了解。
1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
村级债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所形成的,通过调查了解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1.1村集体垫交税费形成的大量债权难以回收
税费征收、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是农业税取消之前村级组织的三项主要工作,其中最难的工作就是税费征收。税费征收过程中拖欠税费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存在“一户欠,数户看,影响一大片”的现象,村里的税费征收任务无法完成,但村级组织为了完成税费征收任务,只能借款垫交税费,成为村级债务构成的主要根源。
1.2破产倒闭的村办企业负债转为村级债务
村级债务增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村办企业破产倒闭所致。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苏南模式”的影响,在“无工不富”理念引导下,部分乡镇提出了“敢于举债经营”、“消灭无工村”的口号,要求“村村办企业、户户上项目”。许多村不顾客观条件,在缺乏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的情况下,盲目办厂上项目,靠银行贷款或者集资兴办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高等因素,致使村办企业多数破产倒闭,其本息沉淀累积成为村级组织的一大笔债务。
1.3达标评比对村干部的利益诱导
村级组织每年都要应付的评比和达标活动名目繁多。这些评比和达标大多实行“一票否决”,并且各类达标活动不断升级,所需资金大多超过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在上级政府的考核压力下,村干部因为利益的诱导而完成各种任务,加大了村级负债。
1.4超出自身财力承担水平兴办公益事业
税费改革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农村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尽管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仍难以满足农村的需求。有些村干部在既无法争取到国家政策性扶持,又得不到外来经济支援的情况下,超出村级财力,完全靠向农民集资、向金融机构借款,兴办了一批公益事业,来实现高标准的电力网、村路网、有线电视网、自来水网等建设目标,从而形成了村级债务。
1.5村集体经济薄弱是产生村级债务的内在原因
近年来,虽然政府切实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取消“三提五统”、农业税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上级项目补助资金,但大多项目需要村筹集配套资金,从而造成资金缺口,村级集体收入很少,只能靠借债来解决。
1.6财务管理不规范,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近年来,村级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虽然实行了“村账镇管”、“村务公开”等制度,但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走过场,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流于形式;再加上有些村干部大项开支也不经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非生产性开支失控,导致支出远远超过收入,不得不举债度日。
2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建议
从政治经济影响看,村级债务过大,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如果任其发展,还会持续恶化,旧债理不清,新债也很难遏制住。
2.1由政府主导,利用财政资金化解村级债务
有些村级债务依靠村级组织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由政府主导村级债务化解。如村级债务主要是用于国家应承担的支出如修路建桥、教育卫生、村干部工资等构成,国家应当成为偿债主体,利用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化解这部分债务也是理所应当的。
2.2清理债权债务以化解村级债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近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已经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农户偿还欠款的条件已经具备。这部分欠款通过做工作,是有可能收回的,这样可以化解一部分村级债务。
2.3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新债务的发生
要彻底解决村级债务问题,就必须遏制住村级债务增长的势头。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从抑制新债的发生入手,控制和减少债务总额,防止债务规模积小成大。在抑制新债发生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级政府承担应有责任,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二是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减少村级组织的支出;三是明确债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禁止新债的发生。
2.4完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提升还债能力
集体经济薄弱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之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完善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极大地提升村级最终的还债能力。
2.5创新偿债方式,挖掘偿债潜力
2.5.1清理拖欠,回收债权
在对村级债务认真清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偿债方案,对于村级组织拥有的债权,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清理。对于农户个人欠款,通过宣传教育,督促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尽快偿还欠款;对于有偿还能力而拒不偿还的农户和个人,要根据农户的承受能力做好工作,督促其签订还款计划,主动分期偿还,必要时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进行依法清收;对于确有困难的农户,与之签订分期还款计划和协议,并认真对照执行,逐步还清剩余欠款;对于呆账、死账,进行认真的清查核实,确认之后,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销账。
2.5.2调减借款利息,降低负债规模
一是本着双方共赢和盘活呆滞贷款的思路,清理核实村集体组织所欠金融机构贷款,完善手续,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置。二是村集体组织高息借款,包括村集体以高息向单位或个人的借款,根据国家清理村级债务的有关政策规定,采取“降息减息”和“还本挂息”的办法,将超过法定利息的部分予以调减,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计息,对于已付息的超出部分,可以用于冲抵本金。
2.5.3以账冲抵,核销划转债务
村集体组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与有关单位及农户个人形成的三角债或多角债,要积极在各方之间进行协商互抵,做好债权和债务人的工作,在各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置换、对口冲账或划转,冲销集体债权债务,依法把村级债务转化为个人债务。村集体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的债务,在明确校产归属的基础上,由同级政府承担统筹还款的责任;村集体组织过去按上级要求为有关基础设施项目,如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线路等配套建设资金形成的债务,已上划事权、产权的,采取“产权与债务同转”的方式划转债务;对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企业直接借贷款或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为企业担保借贷款形成的债务,积极协调与债权人协商,由企业负责偿还。
2.5.4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加强监管机制
建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入与需求支出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非生产性支出,从源头上遏制乡村公共产品需求的恶性膨胀,从制度内消除村级债务产生的源泉。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三变”改革;进展;经验;建议;贵州安龙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4-02
安龙县作为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之一,在省、州“三变”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县情,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总体安排部署,以财政资金变股金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1 2016年1―9月工作推进情况
安龙县把“三变”改革、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作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以农村“三变”改革统领“三农”工作和农村各项改革,围绕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3条主线开展试点工作,以资金变股金为突破口,进一步厘清“三变”改革受益主体、承担主体、运营主体、要素主体,重点把握好、开展好搭平台、清资源、确产权、估资产、融资金、搞经营、推改革等七大工作任务,按照制定的改革工作试点方案,稳步推进,逐步规范运行。作为全县农村“三变”改革先行先试的栖凤街道坡脚村、者贵村和洒雨镇o金村、堵瓦村4个村,涉及农户2 369户10 110人,其中贫困户314户,贫困人口1 073人。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村级集体组织成员和贫困户全覆盖、受益人口全覆盖,农民变股东2 369人(其中贫困户314人),资金变股金560万元,带动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投入资金4 552万元,预计可全部实现空壳村脱壳。栖凤街道坡脚村以“三变”+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与村级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改革相结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变股东120人,资金变股金130万元,村集体上半年增收5万元。者贵村以“三变”+产业扶贫+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依托州级龙头企业――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以村集体资金124万元入股西城秀树公司发展铁皮石斛产业,资金变股金124万元,农民变股东602人;抓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按每户2万元共88户精准扶贫户以176万元入股西城秀树公司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完成资金变股金176万元,农民变股东88人;西城秀树公司以收益率5%进行保底分红向农户和者贵村分别支付红利,者贵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农户通过红利收入和务工收入实现脱贫目标。洒雨镇o金村和堵瓦村以“三变”+产业扶贫为重点,依托州级龙头企业――黔西南州金清茗茶业有限公司,各入股30万、100万元到金清茗公司,指定用于茶叶加工厂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每年以7.5%的收益率上缴村集体,收益的60%用于精准扶贫即本村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40%用于村级积累、滚动发展和公益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引导21户农户以荒山入股龙头企业发展茶叶产业。o金村和堵瓦村农民变股东分别为874、773人,资金变股金分别为30万、100万元,村集体上半年各增收4.5万、7.5万元[1-2]。
2 主要经验与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安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贯彻落实好省、州“三变”改革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定时间表、定工作量、定路线图、定责任人”的要求,制定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宣传培训、统计调度、建档立卡等工作落到处,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工作,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3-4]。
2.2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农村“三变”改革宣传力度,搞好宣传发动和培训指导。领导挂帅,组织安龙县农业局、栖凤街道及者贵村有关人员到六盘水市学习考察“三变”改革工作,学习和借鉴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农业局、扶贫办、栖凤街道、洒雨镇共7人参加培训。并在县委常委会专题学习时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布署全县“三变”工作,启动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各试点镇、街道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采取召开动员会、制作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栖凤街道坡脚村、者贵村和洒雨镇堵瓦村、o金村先后召开村“三变”改革工作培训会议9次,培训村组干部、农村致富能人140人次。编辑、发送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简报13期,建成洒雨镇农村“三变”改革永久性宣传牌1块。
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引导农民知晓“三变”、参与“三变”、受益“三变”,进一步取得了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和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支持,统一了思想,并且取得了实效,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3 把握关键环节,分类推进改革
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把握关键环节,按照试点工作原则、步骤、内容,细化资源变资产,推进资金变股金,推进农民变股东,注重防范“三变”改革试点的潜在风险,建立支持保护机制、确权颁证机制、产权交易机制、融资担保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6项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作示范、探路子。
加快推进全县9个镇(街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出台了安龙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划拨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在农业局设立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
做好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支持保护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进集体资产入股,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为载体,引导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财政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救济救灾、应急类等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入股到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范精准量化股权。
3 建议
当前,安龙县2个试点镇(街道)4个试点村虽都已在“三变”改革工作中迈出实质性步伐,但各镇(街道)及村发展不平衡,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农村“三变”改革整体推进难度大。下一步工作要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按照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认真、及时总结、提炼“三变”改革做法,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3.1 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不断规范试验运行
在改革中,要加强各部门、单位与各镇(街道)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形成合力,把握好工作方向和路径,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进一步规范试点运行。不断总结、提炼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已获得财政、扶贫等部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的村和工作基础扎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较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支撑、农村集体组织健全、群众支持度高的村。
3.2 加强宣传培训,加强试点督促指导
应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加强对试点镇(街道)党政干部、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形成“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加强试点督促指导,不断推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各行各业的成功案例,提供更多改革样板。以农村“三变”改革顶层设计为指引,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尽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
3.3 防范改革试点风险,完善保障机制
把握好关键环节,注重防范“三变”改革试点的潜在风险,建立和完善支持保护机制、确权颁证机制、产权交易机制、融资担保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及权益保障机制,为推进“三变”改革提供政策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力争到2018年初步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县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支撑,推动安龙县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远坤.农村“三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管理改革,2016(1):29-32.
[2] 孔祥智,穆娜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以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6(6):1-11.
篇7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布署,结合农经站工作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农经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底开始,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3月底至4月底已结束。通过深入动员,组织学习培训,各股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农经工作调研活动。第二阶段从5月上旬至6月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增强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农经工作的目标,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农业局党组部署上来。
(二)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2、贯彻落实“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做好筹资酬劳监督管理,今年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省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村民筹资上限标准和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实施。
3、为更好地做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全面准确地了解直补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农业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步伐,力争近期能够全面完成补换发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并负责起草《**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经市政府申批后下发各县(区),推动各县(区)工作的开展。
2、组织申报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时布置,认真组织收集审核汇总上报19个项目。
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农业厅计财处。
7、组织开展2008年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涉及检查项目项目7个,通过市县两级的检查,没有发现项目资金被挪用、截留等违纪情况。资金到位及时,管理规范。目前,除宁洱县民安村仔猪养殖协会项目还在实施当中,其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结束,通过项目实施,部分已初见成效。
8、认真做好项目挂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级财政扶持项目35个,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市农经站组织各县(区)农经站对2004—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部进行挂牌,设立示范项目标识牌,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 加强农经统计工作
2、按时完成上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六) 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1、开展业务培训情况。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举办“数字乡村”工作培训29期,475人次,其中县(区)级11期,69人次,乡(镇)级18期,406人次。
3、网站维护及信息情况。我
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报送进度统计表、到实地督查等方式检查促进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农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2、加强对村级财务委托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及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年初制定的50个的发展目标。
4、认真抓好农业部、省农业厅各项统计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认真开展下半年农村入户调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查、资料整理、预测和分析。
5、认真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服务“三农”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下半年市级计划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一期。
充实完善栏目内容,突出信息的重点。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掘我市各地乡村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能;提供劳务信息、产品供求信息的,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劳动力转移、乡村旅游的发展。
篇8
在全面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工作中,引导和帮助农村干部认真对照省、市创建标准,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创建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是一项当务之急。遂昌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各村制订创建方案,并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先锋工程”建设。
一、认真“照镜子”,事事找差距。县委组织部对照省、市委提出的先锋工程“五强一提升”的要求,进一步研究细化了“先锋工程”创建标准。在此基础上,要求今年计划创建“先锋工程”的20个村必须按照创建标准开展深入的对照检查,认认真真“照镜子”,找准找足本村在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村普遍召开了村务恳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的汇总梳理。从面上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不少村要达到省定人均5000元和市定人均4000元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困难;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部分村级班子的群众满意率不够高,少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村庄建设有待加强,要进一步改善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四是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相对滞后。有的村还存在村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生产性基础建设不足;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查摆问题,使各村都“揭了短”,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用心“打靶子”,村村订方案。各村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制定本村的创建方案。主要是针对查摆的不足和差距,逐个逐项地研究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打好打准“靶子”,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创建方案制定后,各村普遍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研究可行性,并向村民群众进行公示。各村的创建方案主要由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存在不足和创建措施等四个方面组成。在创建方案中,各村都详细列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项措施的完成期限,落实了工作责任人,实现了方法、时间和人员“三到位”。如云峰镇长濂村针对村庄规划不合理的现状,以25万的高价专门聘请浙江大学的专家为全村制定了村庄发展建设规划,形成了2003——2007年的五年奋斗目标;三仁乡十三都村针对村会议室破旧、党员活动阵地缺乏的现状,制定了将村大会堂进行全面整修的计划;大柘镇田后村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建设总投资达15万元的砂石料场计划,仅此一项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各村通过制定规范的创建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使“先锋工程”创建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更加有的放矢。
三、合力“挑担子”,层层抓落实。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遂昌县坚持合力抓创建,从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着手,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督查制度,真正把“先锋工程”创建工作抓紧抓实。一是建立了“先锋工程”创建责任制和领导联系制度。全县20名党员副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了一个创建村,要求今年至少要2次以上到联系村指导帮助创建工作;要求“先锋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经常到联系的创建村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并把开展联系帮助的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实行了党委成员联系创建村制度,并把创建工作作为驻村干部和村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建立了“先锋工程”创建工作督查通报制度。要求乡镇党委要按月上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县委组织部通过《组工信息》编发“先锋工程”创建工作专刊和利用县电台的《党建采风》栏目进行通报和宣传。三是建立“先锋工程”创建明查暗访制度。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工作需要牵头组织开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检查结果列入年终党建考核。四是健全“先锋工程”创建工作台帐。主要包括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台帐、上报材料时间台帐、创新工作台帐和典型经验台帐等。
篇9
为了巩固和扩大我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成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省、市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决定2013年全区开展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和省农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县创建的通知》精神,以健全制度为基础,加强监督为手段,创新机制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信息化。形成一批制度健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手段先进的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的典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制
各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贯彻省纪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机构健全、运转正常、操作规范、服务高效”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制度。
1、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工作开展。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服务,镇(街道、园区)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指导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各级农经部门要依据职能,切实做好对委托服务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受村集体委托,进行会计核算,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统计、台账建立和日常监管工作。
2、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保障措施。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应选配3-5名具备省农经部门《上岗证》和会计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按照便民、实用的原则,在镇(街道、园区)政府所在地设置服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配置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信息查询和网络监控等设备。同时,服务中心应设立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档案室或专柜。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3、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账务处理。农经站(服务中心)人员要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分村(居)设置银行账户,分村(居)建立会计账簿,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各项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严禁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规范财务开支审批程序,集体资金支出实行联签会审,加强票据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加强对村级大额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备用金制度,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收支公布表。实行村级举债问责制,对年底前形成的村级债务进行清理核实,全面建立债务台账,加强对村级债务的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实施细则,明确范围,规范服务流程。要加强对委托工作的管理,制定服务工作规范,建立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善委托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的有效载体。区农委、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村(居)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管理,以区为单位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居)实行组账村,以市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为平台,实现组级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监管。
1、明确建设目标。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原则。以市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为基础,统一建立数据库,统一软件标准,统一模块设计、信息采集。实现实时传递、数据分析、业务处理、查询汇总、监控指导、网络预警一体化。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
2、加强权限管理。在网络化监管系统中,针对不同层级,实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市、区、镇主管部门主要对所辖范围的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和预警;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主要对受委托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和“三资”公开等业务通过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监理;村(居)主要对本集体“三资”情况实行实时查询,并采用触摸屏等方式进行公开,有条件的村(居)实行组账村并对受委托的组级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和“三资”公开等主要通过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监理。
3、加快实施进程。各镇(街道、园区)、村(居)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分步组织实施。在推行委托制的基础上,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培训指导,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1、推行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包括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和变更等,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即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要求,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关集体财务活动和村集体“三资”运营情况,要按月或按季进行公示,并做到公示形式多样化,公示内容明细化。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或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职能、完善规则,对集体资金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要构建新型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以区为单位,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率达到100%。
2、加强业务监管,深化会计监督。镇(街道、园区)委托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电算化和网络化手段,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业务监管。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严把凭证审核关,村集体收入和内部往来必须统一使用省规定的内部结算凭证,并办理领用登记和实行定期收缴核销制度。对不符合制度规定、记载不准确不完整和审批手续不完备的收支凭证要予以退回,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对不真实、不合法和违反政策的村级财务收支凭证不予受理入账。要定期与银行核对账目,盘点库存现金,加强收入管理,严禁坐收坐支和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年检制度,掌握增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3、把握重点环节,加强审计监督。区农委、镇(街道、园区)等部门要组织对集体资金使用和财务预决算进行定期审计,对集体资产资源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进行重点审计。认真做好村干部任期责任和离任审计工作,对村干部任期内集体财务收支、资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项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公布,对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三资”问题的,要进行责任追究,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建立督查制度,加强检查督促。区农委、区纪检监察等部门、各镇(街道、园区)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督查制度,坚持抽查与巡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检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委托工作的落实情况,网络监管平台的建设情况,资产资源的运营情况以及群众反映问题的查处情况等。对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四)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管理
各镇(街道、园区)、村(居)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民主程序,确定经营方式,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1、认真清理和规范资产资源承包合同。对过去签订的有关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各地要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清理。对于内容不规范、事项不具体的合同,可与当事人协商,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加以完善。对于价格有失公允、标的明显过低,且承包租赁期过长,农民群众有意见的,可采取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予以纠正。对于违反政策法规的合同,要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在清理完善已签合同的基础上,把合同管理和监督纳入委托范围,加强合同签订指导,统一合同格式文本,建立合同管理档案,清收拖欠的承包租赁金,做好合同履行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2、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方式创新。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以及集体投入的工程项目建设,都要制定相关方案,在履行民主程序后,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投标方式进行。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利用“三资”,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专业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与合作,共兴共建农业农村发展项目,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有条件的镇(街道、园区),应积极引导集体资产资源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公平交易,以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提高资产资源的收益率。对于经营性资产较多、收益比较稳定的村,可根据农民意愿,推行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直接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严格规范资产评估和招投标程序。村集体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或以资产参股、联营、合作以及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等,应对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资产评估应由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必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招投标经营的,应事先制定招投标文件,提出招投标方案,提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由镇(街道、园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机构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并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结果应及时公开,中标方和招标方要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报镇(街道、园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机构备案。以区为单位,年内必须全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到2014年,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量年增长6%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12%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为推进全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的开展,区农委、区纪检监察等部门、镇(街道、园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注意总结经验,确保全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把规范年建设活动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紧密结合省农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区创建的通知》(农经〔〕2号)要求,联系本部门、本地实际,针对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活动的重点和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逐级进行分解落实,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有关单位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标语、横幅、宣传栏、印发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的重要意义以及活动的内容与要求,让广大干部群众家喻户晓,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业务培训。各有关单位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做到统一管理、材、统一培训。今年,对镇“村账”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篇10
[关键词] 富源县 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28-0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 富源县“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干部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1.2 思想认识落后。集体资产被随意占用,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1.3 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组织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集体资源低价承包、私自转包,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集体收益减少。
1.4 乡镇(街道)经过几轮的机构改革,原有工作职能已经找不到做事的机构。2009年各乡镇(街道)按照省市县要求成立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职能划转,现在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在银行开户时只能使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务专用章”,无机构和法人。
1.5 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总等着上面的指挥棒,缺少探索精神;由于村级报账员报酬未纳入财政核算,由村级自行解决,报酬低更换频繁,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度不高。
1.6 农村“三资”管理范围不全面,我县自2009年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着重对资金进行了管理,资产仅对部分(如办公楼、学校及日常办公用品等)进行了管理,而资源性资产尚未管理。
2 富源县“三资”管理的解决措施
2.1 组建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国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设立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三资”管理日常工作。各个乡镇(街道)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到机构、人员、场所三到位。同时,各村(居)委会成立“三资”清查组,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管的体制,在全县形成了由“县到乡到村到组”的四级监管组织。
2.2 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全县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个机构,完善了相关制度流程,配备了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按管理制度规定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必须进入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投标。
2.3 强化制度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始终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同时制定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按照“三资”管理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委托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并上墙,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2.4 “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培训。清产核资是实现全面委托服务的中心环节,富源县“三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业务要求》,对乡镇(街道)“三资”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清产核资业务培训,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共组织业务培训36期,总计1981人次。全县各行政村严格按照清查、评估、整改、公示、登记“五步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做到先清账内、后清账外,先清资金、后核查资产资源。在村级“三资”清理登记完毕后,各乡镇进行严格审查,再由各村向群众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村委会负责人、村监督委员会、村小组组长、参与核资人等签字盖章后上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明细台帐,力争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项。
结语
在今后的“三资”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善、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金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2(2):57-58.
[2]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2013(24):121.
- 上一篇:旅游发展趋势报告
- 下一篇: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