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趋势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发展趋势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行业发展 酒店管理 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周丽(1972- ),女,安徽五河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专业群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现代旅游服务专业群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1233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29-02
一、我国酒店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一)酒店业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及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状况,我国旅游业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预计到2015年,我国旅游市场总人数将超过35亿人次,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基础行业,酒店发展势头正猛,未来3~5年我国高档次酒店将继续高速发展,预计5~7年内,我国的酒店客房数量将能够增长到500万间。未来十年高档次酒店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15.0%以上。而酒店在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布局速度也将继续加快,仅2013年第四季度就有55家星级酒店在广东、江苏、四川等地开业。
根据《2012―2016年中国酒店竞争力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未来的3~5年,中国酒店业将呈现以下主要发展趋势:一是酒店发展集团化;二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三是星级酒店规模和效益呈持续稳定增长;四是中国高端酒店的主流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五是互联网将成为酒店营销的最大平台;六是酒店服务将进入定制化阶段;七是酒店管理向人性化发展;八是创建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成为潮流;九是绿色环保概念大行其道。
从酒店管理技术上看,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越来越快,产业融合的速度和广度加强。虽然酒店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不仅仅用于前台的经营业务,而逐渐向后勤保障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发展。国际酒店集团广泛采用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已能帮助成员酒店销售25%以上的客源。利用网络改善传统的酒店管理,网络给酒店业制造了新的竞争载体,许多酒店通过微博宣传企业的硬件设施、优惠活动与服务产品等,让客人了解酒店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选择他们需要的服务,进行远程预订,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源。
从酒店管理质量上看,人性化和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酒店的硬件投入总是具有可模仿性,但是属于服务和管理的软性竞争因素确是难以模仿的。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酒店将如何通过服务和管理来赢得客人的青睐和好评,获得市场份额作为核心竞争优势,如不同酒店所推行的个性化服务与定制化服务,就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以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为例,其“亲情一家人”的服务品牌和“以情服务,用心做事”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同行学习的榜样和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
(二)酒店业对人才的要求
酒店业的发展趋势表明,综合化、信息化、人性化、智能化等特征将在酒店业管理中越来越明显,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面向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与当前行业综合化等特点的需求吻合度不高,这必将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克服高职教育价值的种种错位取向,坚持行业引领的个体综合职业能力协调发展取向,科学制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此来满足未来酒店业发展所需人才。
二、适应酒店业发展趋势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思路
(一)构建与旅游酒店业对接的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认同的一种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是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群组建的思路基本有三种:按职业技术门类与职业岗位组建;围绕产业链组建;围绕职业岗位群组建。
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组建专业群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最佳的组建途径。依据中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趋势,可以将酒店管理专业分为酒店管理、闲暇管理和会展管理等专业群。通过构建专业群,以优势专业为核心,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的专业渐进拓展,一个专业群对应的是旅游酒店业职业发展的岗位群,使学生很清楚自己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也保证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具体性,避免由于专业设置过于狭窄而致课程设置过于强调某个岗位的技能而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为毕业生具备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搭建平台。
(二)遵循服务类人才培养规律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综合化、信息化、人性化、智能化等特征表明,酒店业与各行业各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一线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将是酒店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更新观念,以大旅游的思维,跳出已有的教育体系,跟随产业动态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动态调整,培养行业基础服务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复合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创造能力。
具体而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为指向的课程观。在专业培养上既要重技,又要“厚基础、宽口径”,淡化具体职业概念,改为行业概念。增加培养目标的内涵,扩大外延,具备宽广视野、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即具有适应旅游酒店业各类工作的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符合“学技终身”的教育理念。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得出了共识: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更是“学技终身”的教育。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能够体现在职业发展的后劲方面,毕业生要熟悉国内外旅游酒店业的状况及发展态势,具备宽广视野、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较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围绕专业群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围绕专业群,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修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职业能力拓“宽”,注重以拓展学生发展能力为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比例。这就要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动态更新,专业限选课程设置应基于酒店业融合的关联性产业,进行适当的专业方向课程拓展。如考虑到目前酒店业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创意文化、会展旅游的融合,可开设“旅游与酒店业入门”“会展策划与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旅游文化”等相关课程;考虑到产业内与旅行社、旅游交通、景区等行业要素的融合,可开设“旅游资源”“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服务”等相关基础课程作为选修。同时,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结合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开展与专业有关的报告与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宏观局势,增强职业自信。
单一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酒店行业现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首先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从事行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及跨行业发展的能力。如现代信息技术在酒店行业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在线交流能力等,那么就必须将这些能力嵌入课程模块中。其次要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结合酒店业发展现状,不断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将行业企业中的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融合成为典型案例或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根据课程模块教学或能力培养的需要,高起点选择优秀的合作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改变传统的虚拟化、模拟化教学模式。
(四)职业养成教育与酒店业文化对接
酒店业的职业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不仅仅依靠技能的提高,职场经验的积累和管理知识的综合化提高更具关键意义。对本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调查显示,从一线员工升至领班,81.6%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1~2年的时间;从领班升至主管65.8%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2~3年时间;从主管升至部门经理,47.4%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3~5年时间;从部门经理升至总监及以上,81.5%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5~10年时间。因此,职业养成教育有其特殊地位。酒店业属于服务性劳动行业,与纯粹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相比差别很大。相对于工业劳动,服务性劳动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其劳动者有着明显不同的要求。比如,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自我形象的管理能力及情绪管控和心理调适能力等,这些也是酒店行业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所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要对接酒店业文化,通过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让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实习等环节全方位渗透和影响,打造准职业人。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与国内外诸多高端品牌酒店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特质,借鉴著名的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亲情一家人”的服务文化作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典范,将企业的服务理念、管理方法、服务规范和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展海景企业文化知识竞赛,邀请酒店企划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进行企业文化宣讲,选拔在海景实习的优秀学生进行演讲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用先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熏陶和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良好的专业化人员形象。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不仅承载为针对当前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任务,还应该具有前瞻的考虑,要提前考虑到未来行业发展与进步,从而做到提前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未来所需人才。”旅游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个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的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酒店业与其他产业整合的趋势,必会出现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形成新的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围绕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是个基本不变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施泽波.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徐国庆.服务性职业与生产性职业的职业教育差异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4).
[3]赵婀娜,贾娜.从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看中国职教观念的突破[DB/OL],http:///huzhiwenlxh@yeah/blog/static/12383730020124258231777/,
2012-05-25.
篇2
大学生旅行社实习报告
四、实习思考
旅游业是朝阳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旅游企业的可进入性高,门槛低。现阶段我国各地方旅行社相继建立,旅游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下所示:
(一)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分,旅行社从过去的传统的做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分外,现在更加分工细致,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康辉国际旅行社办理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业务
(二)旅游中介的附加服务越来越突出。随着顾客越来越挑剔,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旅游中介机构为争夺顾客,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服务的附加作用。如为顾客提供票务预订服务、租车接送服务等,提供金融服务、保险保障服务,还与许多其他餐饮娱乐等消费单位合作等等。
(三)旅游向郊区化、短期化发展,一日游、两日游越来越多。人们对双休日逐渐习惯和开发,旅游逐步从长线向郊区短线延伸,因此一日游、两日游这种短期的旅游活动越来越突出,因此各种各样的度假村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抛下一周的紧张和都市的浮华,来到郊区吃农家饭,参加田园劳动,欣赏山水风光,追求自然、清醇和土朴。这从国内旅游相关增长指标远远高于出境旅游增长指标可以得到印证。
(四)自助旅游渐成时尚。传统的旅行社服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负面的印象(主要是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使旅游变成了只有旅没有游,但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私家车越来越普及、酒店预订公司繁荣以及飞速的发展,自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并渐成时尚。尤其大型节假日期间,三五个家庭结伴出行,驱车数千公里,跑遍大江南北已不是稀奇事,他们通过酒店预订公司预订酒店解决住宿问题。余下的就是自己自由的安实习报告网排游玩,弥补了传统旅行社的不足。从2001年度用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占15.7%的人数构成中可以证明。
(五)商务旅游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内及国际性的商务考察旅游也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我国各类商务大军有4000万人,每年平均每人出行3次计,全国全年的商务旅游人次在1.2亿人次左右。而且商务旅游大军的队伍每年都在以数百万人次的速度在递增。商务旅游也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大型的商务活动(包括传统的和新兴的商务活动)是导致商务旅游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且商务旅游的构成者中,从入境旅游人数的构成比例中可以看出,其中参加会议商务的人数占到17.7%,而从25-44岁占整个旅游人数的48.6%的比重也可以看出。所以,无论是旅行社或是其他旅游新兴的中介都会非常重视商务旅游市场。
(六)期货式旅游也已萌芽。尽管分时度假这种旅游形式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还很不规范,但越来越多的城市的白领们选择了长达10年、20年、30年的分时度假的旅游服务项目,2001年选择分时度假的人数同比上升了数倍,预计全国2001年度购买分时度假者达万余人。目前许多旅游中介已不同程度地介入期货式旅游服务中来,并有几家知名的品牌旅行社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兴见度假村,开展分时度假业务。
(七)旅游管理趋于有序和规范。旅游中介的规范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包括景点收费、旅游购物消费、导游索要小费等都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和规范,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政策和法规,并推行了导游持证上岗,并推行了两卡(胸卡和计分卡)合一的工作,使导游证实行了全国联网的新的计分办法,从而有效约束了规范了导游行为,这使旅游中介向规范化管理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篇3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日益扩大的老年人旅游市场来看,我国目前还几乎没有专门从事老年旅游的旅行社和旅游服务组织。可见,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为老年人旅游提供专门的服务,是旅游企业谋求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老年旅游市场;老龄化;SWOT分析法
一、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按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即进入了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从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阶段。这20年里,平均每年我国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对旅游业。
在构成旅游者的两个客观条件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中,我国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购买力也增强,已经具备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
二、针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综合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将对象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和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考虑,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1.中小型旅行社老年旅游市场优势分析(Strengths)
有些中小型旅行社已经开始经营“夕阳红”旅游产品,反馈良好。目前我国开设专门部门为老年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还很少,对老年旅游市场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广阔的市场,但很多旅游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中小型旅行社属于旅行社中较早开始认识到老年旅游市场并开始针对老年旅游市场开发产品的旅行社。
2.中小型旅行社老年旅游市场劣势分析(Weakness)
虽然少数嗅觉灵敏的旅行社开始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但并没有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很多老年旅游产品打着“夕阳游”的旗号,向老年群体出售。但在产品路线 选择、活动安排、旅游行程等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所以对于人员专业化的程度要求非常高,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都需要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国老年旅游产品相对单一,老年人可选择的旅游产品的种类有限,不能满足当今老年人的个性需求。而且很多城市老年旅游产品需求增长十分迅速,但是现今推出的老年旅游产品相对滞后,数量较少,远远无法满足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缺口较大。
3.中小型旅行社老年旅游市场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受国民经济与旅游快速发展这一大环境的有利影响,使得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迅猛,增长势头强劲。拿唐山地区为例,老年旅游收入比例占到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20%以上,且还在逐年上升。据统计,70%的退休老人有旅游的打算。 国家旅游局也扶持老年旅游市场的大力发展。
4.中小型旅行社老年旅游市场威胁分析(Threats)
首先,根据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各种不可预知的灾害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市场,当然也包括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2011年日本发生的地震,利比亚战乱事件,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3年殃及全球的SARS病毒,以及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等。老年人有一种求稳,安全至上的心理,一旦发生重大灾难后,他们身心受到的刺激要远大于年轻人,所以这些灾难对老年旅游市场的不利影响要远远超过对其他年龄层旅游市场的影响。其次,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已经是各旅行社都知道的现状,必定导致大批的旅行社进入这一市场,引起激烈的竞争。不仅仅是旅游业内部的竞争,许多行业都想在老年市场分上一杯羹。例如各种绘画、书法、等培训机构,老年学校等,在一定程度上与老年旅游市场形成了竞争,抢占老年市场的份额。
经过对中小型旅行社进行详尽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只要中小型旅行社做好研究谨慎进入,市场前景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富冬 褚丽君 陈雄;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及营销对策研究[J];科技向导;2011年第2期.
[2]杨静 项化平;我国旅游“银发市场”研究与分析[D];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008年.
[3]李芹;我国旅行社品牌竞争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篇4
(一)酒店业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酒店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不仅仅用于前台的经营业务,而逐渐向后勤保障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发展。国际酒店集团广泛采用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已能帮助成员酒店销售25%以上的客源。利用网络改善传统的酒店管理,网络给酒店业制造了新的竞争载体,许多酒店通过微博宣传企业的硬件设施、优惠活动与服务产品等,让客人了解酒店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选择他们需要的服务,进行远程预订,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源。从酒店管理质量上看,人性化和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酒店的硬件投入总是具有可模仿性,但是属于服务和管理的软性竞争因素确是难以模仿的。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酒店将如何通过服务和管理来赢得客人的青睐和好评,获得市场份额作为核心竞争优势,如不同酒店所推行的个性化服务与定制化服务,就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以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为例,其“亲情一家人”的服务品牌和“以情服务,用心做事”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同行学习的榜样和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
(二)酒店业对人才的要求
酒店业的发展趋势表明,综合化、信息化、人性化、智能化等特征将在酒店业管理中越来越明显,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面向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与当前行业综合化等特点的需求吻合度不高,这必将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克服高职教育价值的种种错位取向,坚持行业引领的个体综合职业能力协调发展取向,科学制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此来满足未来酒店业发展所需人才。
二、适应酒店业发展趋势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思路
(一)构建与旅游酒店业对接的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认同的一种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是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群组建的思路基本有三种:按职业技术门类与职业岗位组建;围绕产业链组建;围绕职业岗位群组建。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组建专业群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最佳的组建途径。依据中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趋势,可以将酒店管理专业分为酒店管理、闲暇管理和会展管理等专业群。通过构建专业群,以优势专业为核心,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的专业渐进拓展,一个专业群对应的是旅游酒店业职业发展的岗位群,使学生很清楚自己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也保证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具体性,避免由于专业设置过于狭窄而致课程设置过于强调某个岗位的技能而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为毕业生具备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搭建平台。
(二)遵循服务类人才培养规律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综合化、信息化、人性化、智能化等特征表明,酒店业与各行 业各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一线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将是酒店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更新观念,以大旅游的思维,跳出已有的教育体系,跟随产业动态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动态调整,培养行业基础服务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复合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创造能力。具体而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为指向的课程观。在专业培养上既要重技,又要“厚基础、宽口径”,淡化具体职业概念,改为行业概念。增加培养目标的内涵,扩大外延,具备宽广视野、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即具有适应旅游酒店业各类工作的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符合“学技终身”的教育理念。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得出了共识: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更是“学技终身”的教育。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能够体现在职业发展的后劲方面,毕业生要熟悉国内外旅游酒店业的状况及发展态势,具备宽广视野、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较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围绕专业群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围绕专业群,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修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职业能力拓“宽”,注重以拓展学生发展能力为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比例。这就要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动态更新,专业限选课程设置应基于酒店业融合的关联性产业,进行适当的专业方向课程拓展。如考虑到目前酒店业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创意文化、会展旅游的融合,可开设“旅游与酒店业入门”“会展策划与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旅游文化”等相关课程;考虑到产业内与旅行社、旅游交通、景区等行业要素的融合,可开设“旅游资源”“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服务”等相关基础课程作为选修。同时,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结合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开展与专业有关的报告与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宏观局势,增强职业自信。单一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酒店行业现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首先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从事行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及跨行业发展的能力。如现代信息技术在酒店行业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在线交流能力等,那么就必须将这些能力嵌入课程模块中。其次要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结合酒店业发展现状,不断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将行业企业中的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融合成为典型案例或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根据课程模块教学或能力培养的需要,高起点选择优秀的合作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改变传统的虚拟化、模拟化教学模式。
(四)职业养成教育与酒店业文化对接
酒店业的职业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不仅仅依靠技能的提高,职场经验的积累和管理知识的综合化提高更具关键意义。对本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调查显示,从一线员工升至领班,81.6%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1~2年的时间;从领班升至主管65.8%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2~3年时间;从主管升至部门经理,47.4%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3~5年时间;从部门经理升至总监及以上,81.5%的行业人员认为需要5~10年时间。因此,职业养成教育有其特殊地位。酒店业属于服务性劳动行业,与纯粹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相比差别很大。相对于工业劳动,服务性劳动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其劳动者有着明显不同的要求。比如,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自我形象的管理能力及情绪管控和心理调适能力等,这些也是酒店行业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所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要对接酒店业文化,通过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让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实习等环节全方位渗透和影响,打造准职业人。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与国内外诸多高端品牌酒店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特质,借鉴著名的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亲情一家人”的服务文化作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典范,将企业的服务理念、管理方法、服务规范和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展海景企业文化知识竞赛,邀请酒店企划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进行企业文化宣讲,选拔在海景实习的优秀学生进行演讲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用先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熏陶和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良好的专业化人员形象。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组织结构 运营绩效 规模集团化 功能精专化 经营网络化
引言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的微观基础,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产业促进的第一着力点。……‘十二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旅游企业在产业促进和旅游强国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一个‘以大型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活力充沛、新型业态持续涌现’的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局面”。可见,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基本单元和运营主体,其组织结构的优化程度直接制约着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
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分析
本文基于对星级饭店组织结构与运营状况的考察,剖析其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探寻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趋势。
(一)组织结构考察
1.规模结构。从总量来看,2000-2009年,星级饭店从10481家上升到14237家,增长了35.8%;房间数从948185间增加到1673475间,增长率为76.5%;床位数从1855965张增至3064684张,增幅为65.1%。从增长速度来看,自2005年以来,数量上的扩张速度逐渐放缓;而从平均房间数和床位数的增长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饭店总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单体饭店规模的显著扩大,我国星级饭店增长模式还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型而非规模扩张型。
从不同规模星级饭店的构成比例来看,客房数500间以上的饭店数量为145家,仅占饭店总量的1.02%,房间数占客房总数的6.31%,床位数占床位总数的5.51%;客房数300-499间的饭店占饭店总数的4.3%,房间数和床位数分别占13.43%和12.35%;客房数200-299间的饭店占饭店总数的8.54%,房间数和床位数分别占17.43%和16.81%;而客房数在100-199间和99间以下两种饭店分别占饭店总数的30.54%和55.6%,客房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5.59%和27.24%,床位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6.1%和29.22%。从不同规模饭店的平均规模来看,差距也较大,大型饭店平均房间数为728间,而最小型饭店的平均房间数仅仅为58间。由此可见,在我国目前星级饭店的规模构成中,客房数在200间以下的小型星级饭店占绝对统治地位,饭店总数超过了80%,同时,其房间数和床位数比例均达2/3。
2.类型(所有制)结构。考察十年来星级饭店经济类型结构,即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国退民进”的发展脉络,国有和集体性质的饭店数量比例由占2000年饭店总数的四分之三降到了2009年的五分之二;而十年间其他经济类型的饭店,包括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经济等所有制形式的饭店数量所占比例由16.4%上升到52.6%,占据了饭店行业的一半。
(二)运营绩效分析
1.不同规模星级饭店运营绩效分析。从运营整体状况来看,占饭店总数1.02%的大型星级饭店(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营业收入占全部星级饭店营业收入的近10%;占饭店总数12.84%的中型星级饭店(客房数在200-499间)的营业收入占全部饭店营业收入的40%;而占饭店总数86.14%的小型星级饭店(客房数在200间以下)的营业收入占比为近50%。而从平均营业收入的对比情况来看,规模与营业收入呈正比关系。这表明依靠规模优势,大中型饭店的总体运营效益优于小型饭店企业。
此外,通过对每间客房和人均效益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大中型星级饭店确实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虽然出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每间客房的年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利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星级饭店的均值。
但从资产运营效率(绩效)来看,则出现了明显的反差。根据计算,五种不同规模星级饭店的平均营业收入占平均固定资产的比例,分别是35.84%、32.93%、34.73%、47.87%和56.87%。可见,星级饭店的规模与效益并不成正比,运营绩效最好的是客房数99间以下的饭店,运营绩效最低的是客房数300-499间的饭店,这也是以经济型酒店为代表的中小型饭店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的一个旁证。
2.不同类型(所有制)星级饭店运营绩效分析。首先,国有星级饭店的总体运营绩效不理想,无论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还是平均营业收入均低于全国星级饭店的平均水平,仅平均客房出租率超过全国平均指标。
其次,内资星级饭店的运营状况低于全国饭店的平均水平,而外资星级饭店数虽仅占总数的4%,但已表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在某些经济指标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平均营业收入外资是内资饭店的3.6倍,平均利润和利润率内资饭店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当然,客观而言,外资饭店较好的运营效益是由其巨大的资产投入带来的。
因此,应进一步扩大酒店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和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借助国外先进酒店管理集团的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调整和改善星级饭店的组织结构,增进组织运营效能。
旅游企业组织发展模式及变革趋势
对旅游企业发展演进的认识,国内学者认为旅游企业组织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魏小安、韩健民,2003):第一个阶段是市场组织的分散化,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市场上经营,我国目前大体上处于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集团化和网络化阶段,旅游发达国家目前已经进入这个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国家化阶段,国家建立举国竞争体制,一方面是以企业竞争为基础,以联合竞争为主导,以国家级的大型活动为龙头的体制,另一方面是各个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社会资源全面动员的体制,这是旅游发展更高阶段的体现。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以为,未来旅游组织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种发展模式的结合与共生(如表1所示)。
(一)规模集团化
集团化的内涵其实就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大型企业的规模化和综合性发展,即实现“顶天立地”式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旅游企业集团化实际上是企业生产要素与发展要素的有机组合,旨在形成生产商、运营商、渠道商和品牌商的“四商合一”的格局和效果,而旅游集团的规模效应体现为单体规模、群体规模和网络规模三个方面(魏小安,2012)。
当然,在规模集团化的过程中,也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目前,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一是有一些集团发展出现过滥的趋势;二是集团过分追求多元化,常常进入一些毫无产业关联的行业,认为这样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实际上其前景并不乐观;三是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加强内部管理,不注重建设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而只是追求盲目扩张,这种倾向很容易产生前些年工业领域中已经发生的所谓“十个集团九个空,还有一个不成功”的尴尬局面(魏小安、韩健民,2003)。
(二)功能精专化
“向规模要效益”并非企业发展的唯一路径。为更好地促进组织有效运转,企业还可以聚焦自身的核心业务,即企业在行业中的分工。而分工体现的是组织在现代化大生产背景下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地位。由此,对于中小型旅游企业而言,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以及服务细微化是安身立命之本。这一趋势被称为功能精专化,与上述规模集团化相对。
对于小微旅游企业而言,实现组织功能精专化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利基者和服务精细化两种战略:市场利基者(Market Nicher)也被称为市场补缺者,是指选择某一特定较小之区隔市场为目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以此为经营战略的企业。这一战略的关键是实现专业化,主要途径有:最终用户专业化、顾客规模专业化、特殊顾客专业化、地理市场专业化、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服务专业化、销售渠道专业化等。服务精细化战略的内涵是将提供的服务产品做深、做专、做出品牌和特色。如国内第一家多品牌经济型连锁酒店汉庭酒店,其下属的三个酒店品牌,分别聚焦于不同的服务精细化和专业化以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汉庭快捷酒店致力于为商旅客人提供便捷的住宿体验,汉庭全季着力于为客人提供最优质地段的选择,而汉庭客栈则立足于为休闲旅游客人提供干净、低价的住宿选择(严斌、吕勤,2010)。
(三)经营网络化
1.实体网络。经营网络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旅游企业通过在国内各城市和地区设立连锁机构来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如许多酒店集团以自建、委托经营或者特许经营等方式构建网络体系。
实体网络还体现为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关系的建立,即企业网络分工。企业网络分工是指若干家企业以交易契约或隐含契约的方式,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的企业网络来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王建军,2006)。如2008年,7天连锁酒店成立了国内首家品牌经济型酒店跨区域联盟“星月联盟”,加盟对象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从网络系统平台、会员体系、营销管理经验以及酒店管理经验四个方面为联盟商提供支持(黄敏、吕勤,2010)。
2.虚拟网络。经营网络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是旅游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在线旅游业务,实现所谓的“鼠标+水泥”经营模式。如港中旅旗下的芒果网采用“网站+电话客服中心”的服务模式,依托先进的电子商务旅行网站和全国7×24小时旅行服务热线,基于统一的后台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旅行预订服务,充分地发挥出了港中旅集团丰富旅游资源的协同效应(徐春晓、李宏,2010)。
综上所述,规模集团化和功能精专化两个发展趋势体现了“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种发展模式较显著的差别,而经营网络化则是上述两种发展模式实现扩张和渗透的共同特点。可见,两种发展模式虽然存在路径的差异,但在某些运营手段和方式上则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对二者的联系和结合,也可以将其归纳为旅游组织发展的趋势,即“分工专业化、产权多元化、规模集团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张辉等,2010)。
参考文献:
1.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魏小安.老家河南 壮美中原:河南旅游发展新篇[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3.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
4.严斌,吕勤.汉庭酒店2009年度报告[A].谷慧敏,秦宇.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5.黄敏,吕勤.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酒店集团—7天连锁酒店2009年度报告[A].谷慧敏,秦宇.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6.徐春晓,李宏.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度报告[A].谷慧敏,秦宇.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 旅游网站;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71-01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旅游在线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旅游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建设现状
1.1 网站类型多样但发展不均衡
中国旅游网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多种网站类型共存的市场格局。按网站运营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携程、同程网站为代表的在线旅游服务商;中青遨游网等传统旅游服务商线上分支网站;七天连锁酒店、国航等为代表的酒店、传统航空公司的直销网站;以去哪儿网站为代表的垂直旅游搜索引擎;此外,还有雅虎、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蚂蜂窝为代表的旅游社交网站;景区景点建立的网站如皇宫博物院网站(http://.cn),以及各地方政府建立的官方旅游网站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华夏旅游网、中华行知网为代表的第一代B to C网站奠定了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基础;以携程、艺龙为代表的第二代旅游网站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在线旅游以“机票+酒店”商旅为主的市场的发展;以淘宝、去哪儿、酷讯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旅游网站以成本优势促进了在线机票、在线酒店预订市场的发展;以途牛、悠哉、驴妈妈为代表的第四代旅游网站,以新型旅游产品如自由行、线路跟团等刺激了在线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
中国旅游网站类型虽然众多,但发展并不均衡,并没有完全覆盖在线旅游的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经济。其中以在线旅游服务商、旅游搜索类型网站发展相对成熟,旅游点评和社交类网站发展成熟度较低,旅游激励、旅游计划等模式还没有发展起来。
1.2 网上预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2年近10年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在未来几年中,这一趋势仍将持续(见图1)。2012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1729.7亿元,与2011年的1313.9亿元相比增长31.6%。中国旅游网站市场极具发展潜力。但是,从目前中国旅游网站使用者成分来看,境外访客数量所占比例较小,这意味着国内旅游网站在扩大境外知名度、扩张海外业务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1.3 在线业务不断完善
中国旅游网站的在线基本业务主要有信息服务、旅游产品及预订交易服务和客户管理等几项。其中信息服务不但包括景点、酒店购物指南、旅游新闻、旅游知识等旅游单项信息服务,还包括交通信息查询、地图、在线旅游咨询等交互信息服务,旅游社区服务近年也在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及预订交易服务包括机票、酒店及旅游线路的查询、预订、更改、取消、退订、维护等一系列的业务;此外,旅游网站还提供客户登录注册、客户信息维护、流量统计和社区服务等客户管理业务。近年随着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线旅游产品按市场类型可以分为休闲旅游以及商务旅游;按照服务类型可分为机票、酒店、门票、餐饮、演出、旅游度假产品或打包等预订服务,以及旅游装备的在线销售业务等。我国旅游网站提供的旅游产品无论是从属性上还是从渠道上都在进一步壮大和成熟。
2 发展趋势
2.1 在线产品类型将以休闲旅游为主导
据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5.64亿,数量居全球各国首位,在线旅游网民规模达1.12亿,占网民总数的19.8%,互联网渗透率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3。虽然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低,但增速可观。随着中国互联网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未来选择在线渠道解决旅行问题的用户将越来越多。同时,中国在线旅游网民的数量约为美国的1.5倍,中国休闲旅游比例却不到美国的1/3,因此有理由推断,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人们出行观念的变化,休闲旅游将进一步壮大,将超过商务出行占据在线旅游行业的主导地位。而且随着在线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自由行、出境游将是在线休闲度假的主体,并将进一步带动租车、门票、演出、游轮等在线旅游产品的快速成长。
2.2 移动互联网是旅游网站发展方向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爆发之势初显,而且有42%的旅行者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预订过旅游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消费者使用手机习惯的改变为整个旅游业提供了更大的无线市场空间。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结合标签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定位等技术实现旅行者的在途服务,完成旅游信息查询、旅行预订、电子导游和手机支付等功能,满足旅行者对旅游产品差异性、位置相关性和互动性的需求。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将成为旅游网站的发展方向之一。
2.3 社会化媒体营销将进一步提升
导入用户和流量的社会化营销如旅游社区、论坛、微博等越来越受到旅游网站的关注,旅游社交、点评、攻略等网络媒体化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必将凸显。对旅游网站而言,社会化媒体可以极大的提高网民对旅游网站的关注度,不仅是面向用户提升自身影响力的营销平台,也是产品和用户满意度的监测平台,而且还可以成为查订旅游产品的新途径。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下吉林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2011416)
参考文献
[1]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2013.
[2]艺恩咨询enpower.全球在线旅游市场趋势研究报告[R].2010.
[3]艾瑞咨询.2011年中国旅行者行为与态度调研[R].2012.
篇7
关键词:武冈旅游;营销现状;环境分析;营销战略
武冈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但旅游业发展相对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研究武冈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冈旅游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旅游营销观念滞后、方式传统
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武冈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市场调研,无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追求短期效益。
2.旅游市场开发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对象的研究,对游客的市场需求、心理等了解不足,盲目性、主观性较强。市场定位、促销方式也盲目随从其它景区,宣传方式古板,最终导致数量、质量处于弱势,较大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
3.旅游产品单一、个性化不强,雷同化趋势明显
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成为武冈旅游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意识,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建成后,旅游产品往往是当地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很难达到旅游产品整体要求,特别是与临近省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较多雷同的项目,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相违背,很难让旅游者心理得到满足,也无竞争优势。
二、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环境分析
1.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
目前武冈旅游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纯朴的文化等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2005年“中国旅游策划万里行”大会上首席专家团执行主席刘汉洪作了《武冈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策划报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支持,共同参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武冈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世纪武冈发展的具体战略。这表明政府对旅游高度重视,为武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武冈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旅游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武冈周边大多数县、市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性扶持;旅游法规的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旅游需求的细分化等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武冈基础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竞争能力较弱、旅游业人才短缺,对旅游业的生存造成威胁;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等导致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变数加大,企业经营难度提高。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武冈旅游市场逐渐融入我国旅游大环境之中,对武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武冈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1.酒店营销战略
酒店营销环境的优劣直接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冈有l0余家高品位宾馆,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品质优良,现已具有同时接待6000人次游客的能力。酒店除了建筑、设备、各种耗材及经营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外,还必须向游客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节约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武冈旅游刚起步,需要时间了解市场与适应环境,应引进经济型酒店品牌,以适应旅游业中、低档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还可通过建设品牌、特许加盟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产生亲切感;提高服务技能,使游客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服务效率,使游客节约时间;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转,使游客的生活舒适。
2.旅行社营销战略
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及导游素质对游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影响最大。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既看不到产品又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游客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越来越重视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武冈市本土旅游公司及外来旅行社应深刻了解游客的这种心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品牌经营,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培育出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源市场。
3.交通营销战略
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纽带,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市内有S220和S219省道分别与320国道、207国道相连,武邵公路和1865、1846省道贯通全市。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和“竹城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武冈交通将变得更为便捷。目前,武冈旅游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打破分割弊端,遵循旅游交通规律、市场经济法则,对交通部门的各种所有制旅行社、酒店等实施并转重组,组建交通旅游集团总公司。二是提供舒适快速便捷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购票、上车方便,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在交通工具上推销的商品要合乎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崇尚绿色消费。四是各个旅游景点应设有客运班车或公共汽车接送游客,开通武冈旅游专线,形成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4.目的地营销战略
根据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定位,形成品牌营销特色,是武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根据距离远近、生活水平高低、受教育程度、消费习惯等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分析每一个市场的需求特征,确定每一类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武冈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佛教古建筑文化、华夏根祖文化、自然山水风光等。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特点的游客,比如:佛教古建筑文化旅游景区,商业风味和文化色彩都很浓厚,可把周边区域高素质的游客作为目标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游客的特点来设计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以此适应资源情况,在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合理的联结点。
5.景点营销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观光型产品,是武冈旅游永久的优势所在。要对老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完善和优化。一是尽快更新传统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观光产品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增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活动。二是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扎根于武冈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展的主流。三是改进已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线路的综合条件,尽快对确有吸引力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的线路进行完善。四是积极开拓主题旅游产品,改变武冈旅游总体结构,建立复合式多重式结构旅游产品链。
篇8
2014年,游艇市场早已不是国外品牌主导的局面,中国企业和国际游艇产业的资本合作才刚刚揭开序幕,这一趋势有望在2014年进一步强化。游艇经济的成长性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肯定,加上几起重量级并构行动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进入游艇产业或将出现风潮,各方金融资本角逐游艇全产业链,为未来发展引导充分契机。
跨区航行付诸实施
随着自贸区等政策红利发放,上海的城市能级进一步被推高,上海海事局探索建立“游艇自由日方案”,其实施方案一直是行业瞩目的热点。谁能成为首个获准开展游艇“自由行”的城市,一度成为游艇行业关注的焦点。尽管离付诸实施还有一段距离,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2014年,浦江自由日为上海游艇,我们将拭目以待。
码头泊位大增
码头是发展游艇经济绕不过的话题。码头的普及,将有利于降低游艇的停泊和使用成本,对于推广游艇水上休闲活动、发展游艇经济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现全国已有近90个游艇码头在建,仅上海就占到10个,并且覆盖江河湖海各大纬度,为申城玩船有添加了广阔乐趣。
游艇税费出现松动
虽然目前游艇业界对相关税费调整的建议并没有取得实质的回应,但已经引起了政府层面的重视,调整游艇税费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首先从征收范围入手,将原有长度大于8米、小于90米的动力艇,以及帆船和机动艇的标准进行更加具体、明确的分级,以及帆艇和机动艇的标准进行更加具体、明确的分级,按照分档实行不同的征收税率。
节能环保技术要求提高
契合低碳社会的发展趋势,游艇制造企业有时将考虑船主的节能环保要求。今年展会上,就有游艇推出的中国首艘全碳纤维游艇既省油又环保。随着节能环保技术要求的提高,今后游艇的动力选择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采用太阳能和电力推进方式,大量使用降噪材料,安装节油装置等。许多老牌意大利品牌商也推出,油电混合动力船体为环保节能助力。
购船模式多元化发展
红双喜在今年也推出相应“合伙买船”举措,巴富士在今年上海国际游艇展上的联合会员制购船更是吸引大量参观者咨询。上海出现越来越多的购船消费新模式,让船艇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让买船者从单纯的“资产拥有”衍变为“船艇享受”。
赛事带动帆船运动普及
今年,第七届上海慈善帆船赛的颁奖典礼也在上海国际游艇展上举行。举行的帆船活动将会成为游艇行业的“标配”。招募并组建自己的帆船队出战国内各大赛事,包括民间组织、政府支持、地区性及国际性赛事饱受各界关注,成为游艇俱乐部提升人气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手段。在沿海地区,帆船课程将逐步走进课堂,广受青少年喜爱。
游艇度假综合体出现
在部分滨海城市,游艇悄然成为旅游业升级的载体,以游艇为主题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将很快出现,分时度假趋势显著。游艇企业参与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包含很多与游艇相关的休闲服务设施。这种大型的游艇度假综合体将形成完整的海滨旅游度假景观体系,可以更好地为游艇消费者提供海上娱乐和高端休闲服务。
海钓活动快速兴起
本届展会举办了诸如第中国国际高性能船学术报告会等专业论坛。更有2014中国国际游艇和滨水休闲产业发展论坛,在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中,将“休闲渔业”也屡被提及。无锡东方、巧合等专业钓鱼船等也有多条被订购。全国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海钓爱好者群体,近海和湖泊地区经常举办各种钓鱼赛事。在游艇生活缺少富有中国韵味内容的情况下,海钓无疑是最具推广潜力的一种休闲方式,成为许多年轻人接触游艇的第一选择。
游艇行业人才职业化
针对游艇行业需要大量专业销售和养护服务等人才的情况,游艇经纪人、游艇养护师等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认证适时出现。这为游艇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求职晋升、就业准入提供必要的条件。游艇俱乐部联合开展的职业经理人培训,为培养经营人才开拓了新的渠道。今后,游艇经济的发展将使游艇行业人才日趋职业化。
篇9
【关键词】综合治理 文明旅游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十一黄金周”“过年七天乐”等旅游高峰得以产生,既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也带动了购物、餐饮、娱乐、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但随着我国旅游人数的不断激增,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充斥在旅游之中,各种不文明行为还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媒体关注。
文明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规模逐渐扩大。2016年,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稳步增长,全年共实现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旅游人数将达到48.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可以说,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重要经济力量。
旅游者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倡导文明旅游,旅游者素质和文明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和好转。特别是出境旅游,旅游者既代表旅游者本身,也代表中国旅游形象。据《2016年国庆出游趋势报告》显示,国庆期间我国出境游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在出游方式和目的地选择上也更加丰富。从出境游游客整体看,更加注重文明、体现素质,可以说我国旅游者文明素质正在呈现逐年转好趋势。
文明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对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旅游者通过对旅游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一旦旅游地遍地垃圾、到处都是乱涂乱画、树木花草遭到破坏,这样的旅游肯定不会给旅游者带来愉悦身心的效果。因此,未来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城市景观旅游,都会将文明旅游作为发展趋势培养。
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需要游客、国家、景区协同支持
游客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游客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近年来仍然存在很多旅游恶习。这些不文明行为时刻都在提醒我们,提升旅游者素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加强文明宣传的工作还任重道远。要想构建文明旅游大国,首先就要向这些不文明行为开刀。文明旅游既体现国民素质,又对国家形象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游客素质提升作为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的关键环节,不仅需要旅游部门宣传引导,更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社会的舆论宣传导向推动。
国家政策和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虽然国家针对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规范旅游不文明行为、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国家针对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者行为规范的法律制度,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约束指导,缺乏针对性。此外,各地、各景区在制定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措施时,也仅仅将上述法律与本地相结合,缺乏可操作性。如何规范和约束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还缺少现实法律制度参考,在执法和管理上缺少政策依据,成为当前旅游行业和旅游行为规范的难题。一些地区开始尝试通过“黑名单”制度来规范和倒逼旅游者文明旅游,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执法,由谁来执法,执法的依据和标准以及执法如何监督并保证公平公正,个人隐私保护等很多现实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答案。因此,规范旅游者行为,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亟需国家健全顶层设计和相关制度体系。
景区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景区作为直面旅游者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理应承担起规范和指导旅游者行为的责任。但从我国绝大多数景区看,更注重景区建设和设施维护,对于如何规范旅游者行为、推广文明旅游,显然做的工作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也有部分景区怕对旅游者管理过严而失去旅游者,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置若罔闻,这种纵容行为本身就是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一种伤害。长此以往,景区就会因为丧失旅游价值而被淘汰,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从综合治理角度出发,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
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既是保持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国家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单靠旅游行业一方,很难对文明旅游构建形成有效办法,要形成长效机制,需要从国家层面、游客层面、景区层面和社会宣传层面全面发力,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效。
国家制度和政策支持。顶层制度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规范旅游者行为的根本推动力量。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起到的作用要比道德说教更加直接有效,从国家层面对旅游者行为进行规范,能够为旅游者划立一道行为底线,推动文明旅游实现。构建文明旅游新C制,首先国家要针对旅游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规定,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同时旅游景区也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规定,推动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如新近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就是针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制定的有效措施,对于规范和约束游客在景区的行为,势必会起到积极作用。
将文明行为内化为旅游者行为习惯。文明旅游构建的核心和关键必将回归到旅游者本身,只要旅游者形成了文明习惯,文明旅游也就得以实现。因此,要从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对旅游者文明行为进行培养。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应该紧抓这一关键时期,培养青年人的文明旅游习惯。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行为养成的关键领域,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旅游文明习惯,并以学生文明旅游习惯带动家庭其他成员文明旅游习惯的培养。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层面文明旅游行为习惯养成的宣传引导。通过多个层面发力,形成综合效应,将文明旅游概念内化为旅游者价值理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推动文明旅游构建。
推动景区观念转变。旅游景区应该转变发展观念,将景区管理和社会效益同景区建设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景区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上,将社会效益和旅游者文明行为规范作为重要战略方向。着力在监督和落实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对国家和各级政府配套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约束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此外,还要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通过在车站码头、餐饮住宿等地点发放传单、设置文明标语等,以多种方式引导旅游者进行文明旅游,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实现全民性的文明旅游教育。
总之,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需要多方发力、综合治理。一方面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加强规范管理,加强旅游宣传和倡导,让更多的旅游者意识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宣传作用,全面推动文明旅游制度有效实施。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稳步提升,我国旅游者的文明素质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我国将逐渐从旅游大国向旅游文明强国迈进。
(作者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基于TALC理论的民族村寨旅游包容性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04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杨祖高:《浅论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综合治理》,《学习月刊》,2015年第16期。
篇10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频繁沟通与交流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结构间的协调也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将在所难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的矛盾”。如何有效调和矛盾,推进旅游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明确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差异是一大重要前提。
二、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位熵分析
区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区域内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用于反映产业部门的集中度及某区域相较于高层次区域的作用及地位。结合我国多个省份旅行社区位熵数据来看,较高数值的集中在北、上、广、浙、苏等东部省市,在、宁夏、甘肃等西部省市较低。由此可见,旅行社区位熵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东部最高,中部居中,西部稍低,由东到西呈梯度递减的格局。笔者引用2000-2009年我国旅行社的区位熵结合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区位熵下降的省份明显多于上升的省份,旅行社总体集中度面临下降的趋势;从区域角度而言,东西部省份大幅变化,中部相较稳定;从总趋势而言,西部省份上升明显,以重庆、四川、湖南增幅最为明显,东部正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小幅上升。不过,总的来说,我国旅行社区位熵仍处于均衡化发展状态。
从各省市景区区位熵来看(如图2所示),除却部分数据空缺状况,2009年四川、江西、广东、江苏、新疆、北京相对较高,青海、、天津等省份较低,这些省份区位熵特征没有体现出明确的区域集中性。但绝大部分景区省份区位熵都呈上升的趋势,以新疆、四川、江西、河南增幅最为显著。总体来说,我国各省份景区的区位熵也处于均衡化发展趋势中。
(二)集中指数分析
产业集中指数反映的是某一区域内,各个不同行业的集中程度。对于旅游业这种综合性产业而言,考虑到各行业的互补性,过于集中的区域发展并不利于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根据旅游产业集中度指数而言(如表1所示),整体集中指数约0.138 2,但有77.4%的省份高于该平均值,其中较高地区包括青海、山东、安徽、上海等省份,而湖北、辽宁、黑龙江、广西等省份集中指数较低,这说明我国的产业集中指数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从各省市旅游核心产业区的集中指数趋势来看,这十年间全国的总体变化幅度并不是太大,大体呈下降趋势,旅游核心产业在全国层面上已基本实现了一个区域平衡。从区域角度来看,增幅较大的省市集中在山东、江西、广东、湖南等一些中东部的省市,增幅超过了0.1;下降指数波动较大的包括、湖北、辽宁、河南等中西部地区,降幅超过0.05,大体呈现出一副东增西降的局面。
(三)产业机构变化指数分析
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能够反映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区域某产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大小。从2000-2009年的产业机构变化指数来看(如表2所示),我国旅游核心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相对较小,总体得分为1.126 4。通过省市对比,发现:约61%的省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在这十年间的旅游核心产业结构变动不太突出,可能是因为我国在这段时间里,旅游产业的宏观发展形势较为稳定。从区域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旅游核心产业机构变化指数有着明显的抵御特征,即北大南小,东、西部大,中不小。其中西部的赏析、新疆、贵州、广西、四川,东部的辽宁、广东、黑龙江、河北,中部的湖北、护板、河南等地的旅游核心产业结构变化指数都比国家平均值稿;而东南部省市,除了广东、广西两省外,其他省份均抵御国家的均值。
三、我国旅行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状况
我国在区域旅游行业的区位熵方面反映出一种东高西低呈梯状递减的格局,这体现出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高度重叠性质,原因是: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与各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的关系。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行业总收入在区位熵方面呈均衡发展的势态,折射出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事实。
从旅游核心产业的集中度来看,在这方面没有凸显出明确的区域性特征。但可以发现:如青海、这些旅游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开发的相对滞后,对当地景区和旅行社的贡献较小。而对于上海、广东、山东这些省份而言,便利的交通、相对发达的商贸经济,导致这些省份旅游产业的集中指数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中指数呈下降走势,我国核心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已基本趋于平衡化发展。
从产业结构变化指数层面来看,我国在2000-2009年这十年间的旅游产业结构的总体相对平缓,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产业格局已经朝着最佳的状态发展。转到区域层面上,我国旅游核心产业的结构变化指数也反映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概括为北大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北部、东、西部地区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产业变动大。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使旅游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上一篇: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 下一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