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睡眠的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3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青少年睡眠的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青少年睡眠的研究报告

篇1

2002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研究课题组出版的《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小学生没有达到睡眠要求,绝大部分处于临界状态。而初中生的睡眠状况则随年龄增长每况愈下,就平均水平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

早在多年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下发了一系列的规定对学生减负问题作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1988年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4年国家教委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等。在这些通知及意见当中,规定了一些具体的保障措施。例如规定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对于学生家长配合,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要保证教学计划规定的体育、文娱、科技、劳动和各种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要使学生每天能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等。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往往把提高学生的分数作为直接教育目标,从而直接导致未成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家长一般对此也是采取默许甚至配合、支持的态度。除此之外,有的家长还在节假日为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在闲暇时间请家庭教师给孩子补课等。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没有足够保障,娱乐和休息以及锻炼时间也受到了严重限制。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使未成年人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国在新修订的法律中给予了积极关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7条规定:“学校应当保障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0条增加了保障未成年人睡眠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对保障未成年人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这条规定,是一个非常新的条款,不仅将教育主管部门原来的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的文件精神上升为法律层次,而且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娱乐。娱乐同睡眠和体育锻炼一同被规定在法律和相关规定中还是第一次。而且这条规定约束的不仅是学校,还有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享有休闲和娱乐的权利,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提出来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31条规定:“缔约国确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缔约国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贯彻该公约精神的体现,同时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这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对学校和家长的建议

学生不能除了睡眠、锻炼就是学习,至少还应该有娱乐,成年人有娱乐的权利,未成年人也应该有娱乐的权利,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娱乐,会影响到他们成年以后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睡眠、锻炼和娱乐时间不足并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对他的生长发育,对他的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靠牺牲孩子睡眠、锻炼时间和爱玩的天性学习,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学校、家长应当更新观念,不能仅要求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本身的精神可贵,但是学校和家长应当正确理解它的含义,不能片面要求孩子在童年时期只能一味“吃苦”,否则就违反了科学,违反了教育规律,教育效果也可能达不到学校、父母的期望。学校、父母必须意识到只有保证了孩子的睡眠、娱乐和锻炼,才能保障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因此,首先学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保障学生休息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这条规定落到实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执法检查,对明显违反规定、仍然布置大量作业或者开办各种补习班的,对学校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要给予处罚。

篇2

近视眼的研究报告【一】一、 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班级“普及”了。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么也离不开它了。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呢?

二、 调查方法

1 看书

2 上网找资料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网络 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

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 怎么样会近视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 、 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近视眼的研究报告【二】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二、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五、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前我的家的面积只有现在的一半,有一个客厅、一个卧室,我就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婴幼儿时期,我对那时的记忆是朦胧的、模糊的,听妈妈讲那时家里只有一个小彩电、小冰箱、半自动洗衣机、布艺沙发,烧的是蜂窝煤……那是一个简陋而温暖的家。现在让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新家吧:

我的新家有一个大客厅、两个卧室、一个书房,还有一个小小的储藏室,以前我就在爸爸妈妈的卧室里住,而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天地,我也有自主权装饰我这温暖的小天地了:我的被单、床罩、窗帘都是维尼熊的,我的衣柜里装满我的衣服,我还有了书柜、书桌,我把这儿称为“快乐学习天地”,我还在墙上贴满了我喜欢的海报,那一张张海报透出我的天真、快乐,我有了一架钢琴,每天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不管是悲伤还是欢快都使我陶醉,我渐渐有了一些玩具熊,每天晚上我会向它们诉说我当天的传奇故事;我家的客厅里有一个大的电视、皮制沙发、摇摇椅、大书柜,还有我去海南捡的许多贝壳……你说我的家变了吗?

篇3

[关键词] 癫痫;卡马西平;安全性;毒副作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013-02

我国现有近千万癫痫患者,并且每年新发病例40万左右,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时有发作症状。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癫痫、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之一。癫痫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两大关键因素。中国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分册》指出所有抗癫痫药物(AEDs)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的个体差异很大,AEDs的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安全性不容忽视。AED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镇静、思睡、头昏、共济障碍、认知、记忆等)及对全身多系统的影响和特异体质反应等[1]。

卡马西平是上世纪60年代就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病的老药,尽管其新一代产品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等已进入中国市场,且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尤其在减少严重皮肤反应上优于卡马西平,但价格远远高于卡马西平(包括进口卡马西平)。考虑我国医保现状和卡马西平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等因素,其仍然是我国目前治疗癫痫病的一线药物。

1正确选择癫痫病适应证

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大多数癫痫患者的长期预后与发病初期是否得到正规抗癫痫治疗有关。早期治疗者的发作控制率越高,停药后的复发率越低。根据发作类型和综合征分类选择药物是癫痫治疗的基本原则,也是用药安全性的保证。同时还需要考虑禁忌证、可能的不良反应、达到治疗剂量的时间、服药次数及恰当的剂型、特殊治疗人群(如育龄妇女、儿童、老人等)的需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卡马西平对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混合型发作疗效很好,但对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或失张力发作等无效,如错误应用,可加重癫痫发作[1]。卡马西平抑制儿茶酚胺的积累和谷氨酸的释放减少及神经膜的稳定可能是其抗癫痫作用的主要机制。卡马西平作用机制部分明确,它可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抑制反复的神经放电,并减少突触对兴奋冲动的传递。一般认为,封闭电压依从性钠离子通道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卡马西平在人体内吸收比较缓慢,但吸收完全。普通片在单剂量服药后,12 h内达平均血浆峰值浓度。单剂量口服400 mg卡马西平后,平均峰值血浆浓度约为4.5 μg/ml。无论何种剂型,食物的摄取不影响卡马西平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这无疑给予癫痫患者极大的方便。卡马西平在1~2周内达稳态血浆浓度,但这分别受卡马西平的自身诱导或被其他酶诱导药物诱导,同时也受患者治疗前的状况、剂量和治疗周期的影响。卡马西平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80%,在脑脊液和唾液中的原型药物反映了血浆中非蛋白结合的比例,占20%~30%,在乳汁中,相当于血浆浓度的25%~60%,哺乳期妇女使用该药应慎重。该药治疗癫痫应从小剂量开始,成人开始剂量为每天200 mg,其维持剂量可达每天300~1 200 mg。儿童用量一般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0~20 mg。卡马西平在人体内代谢较快,应该将每日量分3~4次服用。患者对卡马西平的治疗量与耐受量反应个体差异很大,故应观察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量与最大耐受性。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指导临床用药,缺乏血药浓度监测也是导致癫痫复发和不能良好控制的重要因素。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但卡马西平的治疗窗较窄(4~12 μg/ml),超出治疗窗,患者的不良反应将明显增加[2]。

临床研究中,癫痫病患者(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单独服用本药后,有文献阐明其具有精神方面的作用,包括对焦虑和忧郁症状有明显的作用,并能减轻激动性和寻衅行为。关于它对认知和精神运动的影响,一些研究报告显示其作用是模糊或否定的,这与服用的剂量有关。但另一些研究发现,它在注意力、认知功能以及记忆力方面影响很小。卡马西平的抗躁狂作用可能是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积累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对具有兴奋躁动或攻击暴力行为、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加用卡马西平,结果57%的患者得以控制或显著改善。卡马西平作为口服药物长期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是安全有效的[3]。

2充分认识卡马西平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如果小剂量服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果大剂量、长期服用有很多副作用。长时间大量服用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4-5],也会导致造血系统的损害,严重的患者会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大都为变态反应性肝损害,即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清蛋白结合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在人肝脏内发生。特别是当体内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如合并银屑病)时可引起重症肝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卡马西平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和骨质疏松。也有引起心律紊乱、传导阻滞及心功能衰竭的报告,但常为药物过量对心脏造成损害所致。此外还有嗜酸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类白血病反应及其他少见报告,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服药期间如果睡眠不好也要注意发生药物性失眠的情况。长期较大剂量服药的患者应该定时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最好每月查1次[6]。尤其是同时合并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一旦发现这些功能有异常变化要及时停药,一般每天服药600 mg,连续超过2个月就属于大剂量长期服药,但要注意个体差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卡马西平片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严重皮肤损害包括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系统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7-8]。

剥脱性皮炎指患者全身皮肤会发生剥脱、溃烂、疼痛,而且患者的内脏黏膜也容易发生剥脱,严重的会导致消化道出血。2007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卡马西平的安全性信息,提示卡马西平会引起危险的甚至致命的皮肤黏膜反应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 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尤其在含人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HLA-B*1502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卡马西平导致SJS和TEN的概率很低,白种人国家只有万分之一至万分之六[9]。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卡马西平制药商收到的上市药品不良事件报告显示,一些亚洲国家出现SJS和TEN的概率大约比白种人高出10倍。香港等地的研究显示,SJS和TEN风险的增加与HLA-B*1502有关[10]。美国FDA建议医生开具卡马西平(包括卡马西平同类药品)处方时应充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更新后的黑框警告信息。亚洲血统患者用药前尤其应该接受HLA-B*1502基因检测。HLA和B*1502阳性携带患者不宜使用卡马西平,除非预期收益要明显大于SJS和TEN风险的增加。

3药物相互作用

单药治疗癫痫无效时,通常会采用多药联合治疗。长期治疗过程中需考虑药物间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复发或毒副作用增强等。有肝酶诱导作用的AEDs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等。单剂量口服卡马西平的平均清除半衰期为36 h,由于肝脏的单胺氧化酶系统自身诱导作用,重复给药后为16~24 h,而这与服药持续时间有关。与其他肝酶诱导剂合并用药后(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平均半衰期为9~10 h;由于各药的代谢均加快,控制不好极有可能导致癫痫复发。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如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联合应用时可导致神经毒性增加如头昏、复视、共济失调等。一些药物能提高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同时使用可加重卡马西平的毒性反应,因此应避免同时应用。这些药物包括布洛芬、红霉素、氟西汀、抗真菌药、奥氮平、异烟肼、盐酸地尔硫(艹卓)、盐酸维拉帕米、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等[11]。

AEDs的血药浓度监测是近30年癫痫治疗的重大进展之一。通过血药浓度的测定,临床医师可以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方法,调整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这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也可避免或减少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1-2,5]。

4抗癫痫药物与自杀事件的关系

美国FDA在2008年1月了11种抗癫痫药物在治疗癫痫、精神障碍及其他疾病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有关自杀(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情况报告[12]。报告显示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出现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的风险升高接近1倍(0.43%∶0.21%)。这种风险的增加从服药早期的1周后就可以观察到,并可持续24周。癫痫患者的相对风险比精神障碍或者其他疾病的患者更高一些。FDA提醒临床医师应严密观察所有当前服用和准备开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观察一些可能提示自杀想法、自杀行为或抑郁出现或加重的行为变化。对于目前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FDA建议在没有与他们的医生商谈之前,其所服药物不应作出任何改变。医疗工作者应通知患者、患者家属及看护者关于药物可能增加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以便紧密观察患者行为是否有明显改变。FDA还拟定了行动计划,准备对抗癫痫药物与自杀事件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研究,并对说明书进行修订加入自杀事件相关内容。报告研究的药物中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已在我国注册上市并广泛应用,其中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有黑框警告,主要内容为严重皮肤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器官衰竭、肝脏毒性、胰腺损害和致畸作用;加巴喷丁、奥卡西平有“警告”项,内容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突然死亡、低钠血症等,左乙拉西坦因上市较短,仅在“注意事项”项下提醒注意血液和肝功能异常;有关自杀事件的警告内容并未充分体现在我国上市说明书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蒋霞,林自中.181例癫痫病人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 广西医学,2006,28(2):273.

[3]齐月平,车新平.卡马西平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8(2):1250.

[4]庄淑云,赵志强,梁路.卡马西平治疗双相障碍血药浓度不稳定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42,44.

[5]裴发光,胡永狮.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77-78.

[6]刘超.卡马西平治疗58例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32-133.

[7]耿黄宁.卡马西平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14(4):232-234.

[8]王秀兰,张淑文.临床药物治疗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9]Tennis P,Stern RS. Risk of serious cutaneous disorders after initiation of use of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or sodium valproate: a record linkage study[J].Neurology, 1997,49(2):542-546.

[10]Man CB,Kwan P,Baum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LA-B*1502 Allele and Antiepileptic Drug-Induced Cutaneous Reactions in Han Chinese[J].Epilepsia,2007,48(5):1015-1018.

[11]陈福新.卡马西平的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执业药师杂志,2008,5(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