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07 16:1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生物学知识点

篇1

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沿用我院选用沈萍和陈向东主编的《微生物学》第二版教材,该教材共15章内容,用48学时来完成教材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面面俱到,只能是走马观花,会出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为此,将教材内容整合缩减为12章,重点介绍1~7章基础微生物学的内容。突出微生物的构造和代谢,注重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内容的介绍,强调微生物研究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在组织教案时注重与先修课程的内容衔接,对先修课程已经介绍的知识,在课堂上不再重复介绍。如在介绍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的内容时,遗传学课程已介绍过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证明基因突变的非对应性“变量、涂布、影印”三个实验等内容,则以问题的方式和课外自学的方式复习,不在课堂讲授,把有限的学时用在基础部分。

二、探索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对象他们已先修了大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对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积累的特点,教学中,在每章节开篇讲授时,将该章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对学生提示,以问题的方式提出知识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着问题浏览教材和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学生上讲台陈述对所提问题理解、与同学讨论的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如在介绍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的内容时,根据第三章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了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的一般(基本)构造与特殊构造及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结果等几个问题;根据第四章的内容设计了微生物需要吃什么(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有什么嗜好(营养类型),如何给微生物做饭(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是怎样吃东西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教材,左右邻桌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来陈述问题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构建了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讨论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师一言堂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为主要目标,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多次上讲台锻炼,有利于学生早日成才。

三、小结与讨论

篇2

【关键词】农业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启发教学

【项目来源】土壤学自治区重点学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23-02

农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和相关理论[1]。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农业微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农业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对试验操作技术进行基本的训练。我校农业微生物学教学具有学时少、知识面广的特点。因此,如何在30学时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以及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在农业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

1.教材选择

当前国内本科层次优秀的微生物学教材较多,我校选择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袁红莉,王贺祥主编的《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该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围绕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分类,对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概念论述准确,叙述简明,兼顾了微生物学的系统性,特别是加强了微生物在农业上应用的内容。近几年学生反映较好。

2.优化教学方法

2.1启发式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具备独立探索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2]。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式为主, 辅以讨论式和提问式,强化互动环节,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如在讲到细菌格兰氏染色的机理时,先让同学们回忆格兰氏阳性菌和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组成的差异,提示同学们乙醇对生物体细胞起的是脱水和溶解脂肪的作用,让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用五分钟讨论,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回答,这时,同学们对该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对正确答案有着期待,老师在总结大家的结论后,再补充同学们没有回答完全的部分。这样同学们延续自己的思考,加之老师的补充,就牢固掌握了该知识点。启发式教学不仅被恰当的应用在课堂上,同时也被应用到课堂外。因为该课程课时限制,微生物在具体应用方面的实例只能在课堂中点到为止,可同学们还对该应用领域抱有深厚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中提前准备相关知识在应用领域中的文献资料,可供同学们在课下阅读。例如在讲到古菌这一节时,课堂上老师会讲授古菌的细胞结构、主要类群,概括介绍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对重大问题(生命起源及演化)和生命本质的认识。课下,布置文献《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阅读作业,既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扩大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面,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该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2.2辅以参观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辅以参观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所谓参观式教学, 就是组织学生到工作现场去看、去听、去观察、去感受、去总结提高。参观式教学是学生了解实际和认识专业的重要途径, 是教师深化课堂知识, 教好教活的一个补充形式[3]。在制定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安排在课堂讲授结束后,组织同学们到新疆农科院微生物所进行参观教学。该研究所从事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及相关的生物制品开发等研究工作。设有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化工及微生物菌种保藏等专业研究室。请科研项目负责人讲解生产用菌种、发酵工艺、设备、原理等。把研究所作为课堂,将书本与现实联系起来, 使学生较好地认识并理解了各种仪器的结构、工作状态、工作原理、工艺流程,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授重组DNA技术的实施环节时,因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们很难将用于DNA扩增的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原理与具体操作联系起来,通过参观教学,同学们在进一步听讲解及具体的观摩PCR仪的使用步骤后,掌握该仪器的基本操作,对PCR仪的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理论环节时,同学们认为诱变育种工作难以实施,可当同学生们亲眼目睹了科研人员现场进行紫外线诱变育种工作后改变了同学们起初的看法,缩短了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可见,开设参观式教学这个环节, 对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2.3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研究

高校大学生的教学应该是以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形成师生良性互动,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生普遍参与科研创新实践,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从基础实践做起,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研究。通过搜索文献、制定计划、论证完善、制作调试、报告总结等系列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实践研究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我校从事农业微生物学教学的老师还同时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为让同学们能深入贯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渗透微生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在农业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环节中穿插教师所做的相关研究。例如在讲授菌根菌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把自己从事这一领域的科研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传授给学生。感兴趣的同学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这也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今后的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定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利用现代化手段, 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水平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4]。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图文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在微生物的教学中,不仅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发展迅速, 而且研究个体微小, 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动物和植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 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5]。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参考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优秀微生物教学软件, 结合教研室科研成果, 自己动手制作PPT 教学软件, 把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及图表转移到教室, 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情景化。

在讲授微生物学形态知识时, 把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具有非细胞形态的病毒所生存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加大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讲课的效率[6]。同时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视频资源,在课件中穿插相关的视频、动画。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鞭毛的运动、T 4 噬菌体的增殖、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基因转移和重组的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化理解。让学生能享受课堂时光。

4.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按照大纲要求, 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结束后,需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和灭菌技术。结合实验教学6个学时数,本课程实验课教学是安排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观察。实验安排为: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培养基, 改变以往培养基都是由教师准备的惯例;接着让学生对自己制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掌握灭菌锅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最后利用自己配制的培养基, 分离纯化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并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物进行观察,将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通过显微镜辨别出来。之所以这样安排实验课,是让学生在完成了这一综合实验后,对试验的设计形成系统的认识,将每一个试验有机的联系起来。避免以往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结合不紧密的弊端。这也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需要倡导的。

5.结语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其适用广泛性决定了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调整。让学生逐步提高专业水平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新疆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农业微生物学教学体系, 才能造就适应21 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龙中儿,黄云红,付学琴.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微生物学通报[J]. 2007,34,(3)595-597

[2]梁如,玉陈强.农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中国林业教育[J],1999,S1,93-94

[3]李庆华.抓好参观式教学环节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实践与探索[J],2000,08(10) 44-46

[4]刘仁华,黄小云,胡廷章等.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安徽农学通报[J],2007,13(9)220-221

[5]秦华,李永春,徐秋芳.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J],2012,40(30)15067-15069

[6]章跃陵,黄通旺.推进微生物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高教论坛[J],2005,6(3) 65-67

篇3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教学;初探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现在,工业微生物学的相关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随着对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拓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习工业微生物学课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微生物学授课范围适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在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是生物物理硕士学位课,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需经过多方面的改革探讨。

1.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1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所以要根据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所开设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作适当调整,可以采用与学生互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工业微生物学是注重应用的一门学科,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例如鼓励学生将所学东西和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来加以证明;课堂上,鼓励学生随时提问题,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效果比较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科研方向开展工业微生物相关知识、试验设计的查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找到切入点,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试验思路。

1.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高校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相对于板书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工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形态描述与试验设计的讲解及较复杂的各种调控机制,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效果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3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教材来讲,因为好多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所以教材除了要有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有适合研究的扩展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因此,可以参考像岑沛霖等编辑的《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的基础部分讲解,更要参考像杨汝德编辑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性教材,另外更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期刊,讲解现在工业微生物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合学生各自的研究方向跟学生进行探讨。总之,参考教材和资料要尽可能丰富。

2.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探讨

2.1理论知识与科研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涉及许多领域,如食品、化工、制药和环境保护,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信息也在随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除了选择信息量大、适合教学和自学的优秀教材外,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和科研相结合,阅读专业的文献材料或对某个课题进行研究后,把最新工业微生物学发展动态,热点话题或取得的新成果给学生讲解,及时完善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或者让学生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一些资料,然后以作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他们把知识和科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微生物的应用,所以实验教学环节对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灵活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课程也开设了一些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好的结合。这样一来,一般都是学生学了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如有不了解或者感到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2.3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篇4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微生物学,会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学好微生物学,并能够在其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学生物学,是从事微生物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教好微生物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愿意去学微生物学。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微生物学,并自己主动去学习微生物学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1 内容上吸引学生

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课时量都比较多,理论课中要给学生们讲大量的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理论,而这些理论有些并不相关联,很多学生在上完微生物学课以后,并不能够把这些理论内容给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微生物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才上不到一半,很多学生就对这门课程丧失了信心,主要表现在:不能按时上下课,会有迟到早退的现象;课前不认真预习,导致上课时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实验课不认真做,草草了事等等。为了避免学生中途对微生物学丧失信心,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讲课的内容上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早期自控、被动的学习逐渐变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如何能在讲课的内容上吸引住学生呢?①②笔者的体会主要是在讲微生物学基本理论时,不能够死板地给学生讲,要在讲课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的语言来讲现实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使学生理解微生物学的理论。如在讲到“发酵”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是就课本上给出的解释,讲给大家。而是先通过现在的“能源危机”入题,“能源为何会出现危机?”怎样解决这个危机?学生们都很关心这个社会问题,从而讲到现在的酒精发酵,清洁能源,最终引入到如何才能得到酒精这种清洁能源呢?通过发酵就可以,这样我们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了“发酵”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想了解“微生物如何才能发酵得来酒精”这个问题。在整个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一直在跟着教师,并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使上课一点也体会不到累,并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由被动自然而然地变为了主动,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种兴趣,那么学生肯定能够学好微生物学,并能够最终学会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来解答后续课程、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2 方法上引导学生

大学的授课方式与学生习惯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在大学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仅能够在课堂上见到教师,下课后就很难再与任课教师见面,很多学生初一上大学,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又找不到了以前学习的习惯和影子,往往学习上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在微生物的授课过程中,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呢?③④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如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生动的图片、动画吸引学生;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等等。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微生物学的教学课堂中外,还利用了网络互动平台,学生一旦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留言,教师进行作答;除此之外,学生们也可以在平台上探讨一些问题,这类似于以前的自习课,教师在课堂辅导学生上自习一样,不一样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互不见面而已。采用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可以找到以前初高中时学习的影子,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好的对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3 通过实验,使学生喜欢上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们除了要上大量的理论课外,实验课也会很多,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学操作技能,培养无菌观念等。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以前主要是安排一些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学生照着实验指导书就可以操作完成,往往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做实验的兴趣不浓,无法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考虑到了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所以在此对实验的安排和设计进行了大量尝试,⑤发现在安排学生实验的过程中,采取三步走,教学效果很好。主要是首先安排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无菌观念;其次安排综合性实验,这样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前面实验中学到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培养学生对整体性实验的认识,并可以把课本中有关知识点在实验中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安排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要自主对实验进行设计、参与实验的准备,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最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汇报。在设计性实验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对他们综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的能力加以培养,使他们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以上的三步实验,使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理解和升华,并深深理解学习微生物学对他们后续学习其它课程的重要性。

4 小结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是无法实现的,这要靠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对专业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来支持学生自律地坚持学习下去,才能够培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释

① 李新社,陆步诗.微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11.34:122-123.

② 唐蕊,李海燕,张雪辉.浅谈微生物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邢台学院学报,2009.24(2):123,128.

③ 张玲.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18-1020.

篇5

直观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领域,它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个方面,此法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直观教学;教学研究

直观教学是从具体形象入手,通过直观的感知刺激不断强化,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知表象,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记忆认知效果[1]。笔者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讨论如下。

1 实物直观

1.1 标本观察 提供实物让学生去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以相应讲解、强化,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达到过目难忘,这种效果是单纯抽象语言叙述所无法达到的。

1.2 实验示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复杂,标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实验学习的难点。到位的实验示教可以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今后从事临床研究极为重要。

1.3 访问调查 医学微生物学涉及面广,涵盖性强,与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实验诊断学等多学科相联系,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医院访问实际病例,观察临床表现,以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实物直观优点在于学生直接接触物体,所获感性材料真实具体,有利于准确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易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实物直观的缺点是易受客观条件限制,需用模像直观加以弥补。

2 模像直观

2.1 图片观察 提供实物照片或简化了的示意图,通过挂图、投影方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的感官认识需要。

2.2 绘图教学 人的感知规律其中包含活动律,即在固定不便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画图优先于挂图。

2.3 动画展示 课程中许多知识点研究微生物动态活动规律,如病毒的复制周期,衣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等,将这些书本上单纯语言叙述的枯燥过程制成模拟动画呈现出来,具体而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电子课件 应用计算机技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制作个性化的电子课件进行微生物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电子课件可以整合书籍、图片、动画、声音等直观素材[2],是最有效的模像直观手段。

转贴于   3 言语直观

3.1 口诀式 微生物学中零散的知识点很多,很难记忆,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编成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口诀,则方便记忆。如描述破伤风芽胞梭菌生物学性状有这样的口诀:细长杆菌周鞭毛,幼龄运动很活跃,革兰阳性鼓棰样,端立芽胞要记牢。学生根据口诀,扎实记忆知识点,避免了造成相关特征的含糊和混淆。

3.2 类比式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典型知识点,类比方式在微生物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如介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特性,将其拟人化总结为3个字:馋(专性需氧,营养要求极高,pH6.5-6.8)、懒(生长速度极慢,18-24h繁殖一代,2-4w见菌落)、赖(菌落极粗糙,聚集生长,呈菜花状)。肺结核典型临床表现3个字:热(发热)、汗(盗汗)、美(面部潮红)。类比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 情境式 这种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设立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设立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发散式思维,知识在头脑中有意识地整合与重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使用范围广,但言语直观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具体、完整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彭聘玲.普通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高等院校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留学深造,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为广大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留学生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对医学教育的对外交流产生着直接影响。本文根据我院首届留学生的教学情况,从分析留学生以及学科特点入手,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

1 南亚留学生的特点分析

我院首届留学生分别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他们在本国以英语为教育语言和官方语言,英语的阅读及写作水平较高,口语熟练,但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与标准的英语差别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留学生医学专业词汇的掌握量也相当有限,对许多医学专业名词需进行解释才能使他们明白其确切含义。另外,由于国内外教育水平的差异,某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这些都是影响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留学生又有许多不同于中国学生的特点,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提问,所提问题往往会超出章节之外,甚至学科之外,喜欢互动式教学,重视课堂表现,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较高,这些特点都为授课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

2 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特点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就其特点而言,医学微生物学内容繁杂,逻辑性差,涉及面广,相对枯燥,且许多知识点易混淆,难记忆,教学难度大。各论中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特性以及防治原则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特点。同时,该学科又涉及学生尚未接触过的临床问题。另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也不断加快,这些都给留学生学好医学微生物学带来困难。

3 教学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英语语言

留学生教学需要授课教师采用全英语的授课形式,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尽管绝大多数都能熟练掌握英语,但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何运用英语正确表达专业术语,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另外,医学微生物学各论关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致病涉及到皮肤软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大量有关组织脏器的名称和相关症状与病征的专业名词,对这些医学专业名词的正确阐述与理解是保证授课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授课能力,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能够用流利而准确的英语表达知识信息,并自如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其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成为非常关键的环节[2],因为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语言是授课过程中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所以,正确与合理地使用英语语言是决定留学生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3.1 合理运用与组织教学语言

英文原版教科书和参考书的内容作为科技文体其语言是典型的书面语形式,语句工整、严密、规范,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和带有多个从句及短语的长句和复杂句,较多地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逻辑连接词等,经常使用虚拟语气和“it”引导的句式等,这些特点均有利于准确地阐述事实、描述现象、表达原理、概括结论等。授课教师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地运用与组织教学语言。一般来说,讲述课文的重点、难点、精彩之处,阐述原理、法则,都需要使用书面语言,因为书面语言简洁、科学、严谨,从而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而在进行分析、诠释、注脚、补充、过渡等处,则宜多用口头语言,以达到清晰、晓畅、通俗易懂的效果[3]。所以,英文多媒体课件中的语句应该使用书面语形式来对概念与定义、原理与机制进行阐述,但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展开论述时则不能全盘照搬书面语语句,因为某些书面语语句听起来呆板、生硬、冗长,并不适合作为听觉信息用语言来传输。因此,授课教师应在了解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完成由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换,以口头语言为主,书面语言为辅,化繁为简,避长就短,多用简单句,少用从句,多使用主动、陈述句形式,少用被动形式、“it”引导的结构等,多使用一般化的普通词汇,少用正式但冷僻的词汇。

3.2 对专业词汇进行准确的英文释义

医学微生物学在总论和各论中都涉及到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尤其在各论部分有许多描述临床症状的名词及疾病的名称。这些名词有一些是由来自希腊语或拉丁语的词素组合而成的医学英语派生词,例如在葡萄球菌一节中有osteomyelitis(骨髓炎)、endocarditis (心内膜炎)等;有一些则直接来自希腊语和拉丁语,例如在痢疾志贺菌一节中有tenesmus(里急后重),在破伤风梭菌一节中有risus sardonicus(痉笑)[4]。由于留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的临床课程,也没有接触过希腊语和拉丁语,因而对这些专业词汇感到非常陌生,这样就妨碍了他们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对于医学英语派生词,应给学生分析其构词成分即词根与词缀的意义,并对词汇进行准确地英文发音与释义,而对于直接来自拉丁语或希腊语的专业词汇应以关键词的形式在相关章节学习之前介绍给学生,给出其详细的英文解释,使学生提前熟悉这些词汇,这样留学生在相关知识学习时就不会因不理解某个词汇而影响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非常熟悉医学英语中来自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素及其英文意义,拥有扎实的医学英语术语学的知识。

4 选取适合留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与我国的医学生不同,学成归国后主要的就业渠道是做医生从事临床工作,因此,他们不仅想要获得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学位,更重要的是想要通过本国的医生资格执照考试而成为一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这就决定了留学生教学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要达到留学生教育的教学目标,首先要选取适合留学生学习的原版教材。在比较了几本教材后我们选择了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由KENNETH J.RYAN等编写的原版《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该教材内容翔实,从病原生物学总论,到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寄生虫学,完整地反映了病原生物学的知识体系,适合留学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现状与趋势特别感兴趣,喜欢与教师探讨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信息,所以在教学过程别从网上搜索最新的流行、诊治信息介绍给学生,以弥补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不足,例如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的流行历史和致病形势,在学习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时特别向学生介绍了肉毒毒素在美容业及某些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其知识视野。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也尽量多开展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实验课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5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课堂气氛热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采用适合他们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他们更适合教师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例如在研究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时提出如下问题:表皮破损和钉子扎破污染了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哪个更易患破伤风?人和动物肠道中都有破伤风梭菌,为什么没有被致病?从而引出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及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理化特性等知识点。另外,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性状多样,尽管每一种病原体都按“三性一法一原则”(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来研究,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很多知识容易混淆,但包括总论和各论中的许多知识又条理清晰,对比鲜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归纳、综合、比较的方法,利用原版书籍中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对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如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对比、破伤风梭菌与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比较等。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又可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留学生,以达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医学留学生教育集医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为一体[5],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医学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这对授课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和自身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挑战。因此就要求每一位授课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总结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医学微生物学作为留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其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必将对留学生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霞,钟启平. 青年教师在医学微生物学留学生教学中的优势[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6(2):115116.

[2]李昱,赵涌.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开展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准备[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6 (3):269270.

[3]范全林.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教师语言[J]. 江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5,10:102103.

篇7

所有生物类学科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就是微生物学,它在近几年飞速发展,普及面广,并且这门学科的应用性极强,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是它。微生物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微生物学实验,它可以使理论性课堂教学的不足得到弥补。并且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程度得以加深,使微生物学的教学发展得到促进,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微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301-02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验性,这门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微生物学实验,人类为了使微生物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使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得到推动,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将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掌握。让学生在认识微生物上从理性上升到感性,这是设置实验课的目的,为了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使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们观察、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也能得到提高。

1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教学的经验不足:

因为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某些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微生物实验教学,投入也不够,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性中专卫校尤为明显,这样导致过于陈旧的方法被应用在微生物实验中。以前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一手包办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思路、准备实验器材以及总结实验结论等各个环节学生们在实验课上只是一味地对教师指令照搬照抄,这样虽然完成了实验课,但是学生们的依赖思想也就从此而养成了,这样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课前学生不在进行预习,做实验的时候也不认真操作,不独立思考,对结果的分析没有到位等。

1.2 没有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在安排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时间时通常较为紧密,频率为两周一次甚至每周一次,每次安排学时为1-2个,但是有时在观察和分析课程实验内容的结果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包括分离和培养微生物、其生化反应和测定生长曲线等,如此导致整个实验过程只通过一次实验课是难以完成的,可是如果后续对结果的观察在第二次课再进行的话,实验结果的连续性和正确性恐怕就难以得到保证了。

1.3 考核方法单一:

以往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来评定微生物实验的成绩,所以学生很多学生做实验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将实验报告完成,这样一来,一旦错误操作出现在了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或者预期的实验效果没有被达到,大部分的学生不会去认真思考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他们一般编造数据来来完成实验报告,有时甚至将他人的实验结果抄袭在自己的报告中。这种通过完成报告来进行考核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不重视实验的过程,从而将实验课程的真正目的忽略了。

2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措施

2.1 改革课程设置:

训练学生使他们能够将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得以掌握就是微生物实验课的目的。通过学习实验课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得以了解,使对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讲授得以加深。但是根据当前的教学形式,想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型人才是相当困难的,这样,就需要对过去一包到底的做法进行改革,流出足够的动手时间给学生们。在具体做法上,第一应该使学校加大投入在在实验教学上,使实验设备得到增加,让每个人一组、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模式取代过去的多人一组、大家共同完成实验的模式。这样动手锻炼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得到,不但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提高。同微生物实验课程比较抽象、复杂,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实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提高。

第二,应增加大量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在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实验课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们从实验的初始一直到实验的结束都仅仅是在被动的操作和接受,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创新意识。而在添加的设计性的实验课程中,实验的主要才真的是学生本身,实验路线必须由学生们预先设计好,实验器材也要自己选择。而且,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具有以下特点:较为丰富的实验内容,具有较为多样的试验方法和较为灵活的实验形式等,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动脑,也要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实验要具有自主设计性,要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设计,在实验中独立操作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的结果,总结成实验报告。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也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的机会,为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奠定了基础。

2.2 建立开放式微生物实验室:

所谓的开放式实验室,就是实验室在按照一定规则的前提下要为教师和学生随时进行复位提供,使有关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在完成时能更加方便,进而能够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另外,可以采取对学生完全的开放式在开放式微生物实验室中,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的将一些自己的设计性实验等在实验室完成。

2.3 认真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微生物实验具有较为复杂的内容,另外因为有课时的限制,有时候多个实验项目要在同一次课中完成,这样在将课前学生们就必须将预习工作做好。在每节微生物实验课之前,教师必须要督促学生们实验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对实验的目的、内容以及原理加以了解,学生们也必须做到在实验开始前就了解和明确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这样在做实验的时候才可以得心应手,减少错误操作的出现。与此同时,在实验课之前准备器材的时候,可以让同学和老师们共同参与,这样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得到增加,另一方面学生们动手的机会也可以得到增加,使他们在掌握实验课的知识点时能理解的更加深刻。

3 结语

微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它的基础就是实验,通过实验才能形成它的概念和规律,通过微生物实验,使课程理论得以验证和升华,使微生物学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之就是抓好微生物实验,想要将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切实做到最好,就必须使学校更加重视学校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潘利华,郑志,罗水忠.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J].生物学杂志,2012,22(5):51-53.

篇8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教育业自然也在其中。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该何去何从。

1 与时俱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高等医学教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不断提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高校教师不顺应时展,积极更新观念和知识,还是继续运用“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法,势必会被淘汰,何谈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 顺应时展,更新教学方法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达到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的讲授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能清楚准确的掌握重点和难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多种多样的新的教学方法,施教过程中就会更加地灵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容易和牢固。

2.1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1]。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存在知识点繁多、分散,传统课堂教学每节课时间较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而微课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炼的特点,将不同的微生物做成一个个10min左右的微课。例如,在制作“登革病毒”的微课视频时,以2014年广东省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为例,从疫情引入病毒介绍,然后PPT播放同时配合录音讲解,制作成10min的视频。这样,学生在看新闻报道引起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登革病毒形态和病理切片特点等[2]。

2.2慕课和翻转课堂 慕课是英文MOOC的谐音,按其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意思,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育平台的创立理念是希望通过将人们和卓越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使任何人都能实现无障碍的学习。从教学形式上看,慕课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的范畴。从教学方法的视角说,慕课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大数据信息挖掘功能而进行的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其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和课程要素完整性。慕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之一[3]。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信息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看视频讲座和阅读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我们前文提到的微课就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4]。

2.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称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5]。

PBL教学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的是,其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具体的病原微生物预先编出模拟感染性疾病的典型临床病例,并同时给出自学提纲和思考题;然后,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组10人左右,由两人担任正副组长,课前将病例和目标要求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发送给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预习,针对思考题,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总结解答问题;最后,在课堂上,教师与各小组的组长进行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启发式解答[5]。

3 结束语

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特别繁多,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又有很多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导致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庞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极易感觉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混淆难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主题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最终为其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继产生,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PBL教学等。相对于传统教学,这些方法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教育体系公平化,实现教育形式个性化。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契机,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索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辉.微课[J].中国电力教育,2014,10.

[2]姚佳.谈谈微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教科技,2015, 30.

[3]王丽梅,姜泓.慕课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3.

篇9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53-02

一、引言

作为国家“985”重点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注重实施通才教育,强调人本教育的综合素质提高而非职业教育。然而,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职业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环保专业人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对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提升思维模式及相关文化内涵的构建。教学是联系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的纽带,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教学才能实现。我们通过“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一种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它必须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同样的基础,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并且能够达到同样层次的理解,而且不适合于讲授复杂的、具体的、抽象的知识。因此,必须采用适合于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采用渗透式教学,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整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重视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精选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当地控制教学容量、教学密度与教学节奏,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整体性。

例如,在讲述微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部分时,除了介绍糖酵解、葡萄糖有氧氧化外,同时告诉学生葡萄糖既是微生物的速效碳源,在污水处理反应器中也常用它作为COD;糖酵解产物乙醇也是COD,但它们降解的难易程度却不同;乙醇作为电子供体,在无氧条件下,可通过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还原――反硝化作用,也可通过产甲烷菌将二氧化碳还原――产甲烷。通过渗透式教学将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使理论紧密结合于实践,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信息产生兴趣,主动接纳有用信息。

(二)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ows)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1]。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在组织实施问题式教学之前,由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并以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调查研究[3]。例如,在讲述“微生物突变特点”章节时,布置学生查阅“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和“影印试验”的相关文献,课堂上就上述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结论等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课堂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出“微生物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在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强调正在学习的环境微生物学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三)结合热点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讲授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沟通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与环境微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进行讨论,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微生物有关的事例,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同时又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例如,在总结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特点时,介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等人关于“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同时提出“原核细胞也有寿命吗?细菌分裂后的两个细胞寿命相同吗?如果分裂后的两个细胞有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哪一个死掉了?为什么死掉的是这个细胞,而不是另一个?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这种不同除了影响寿命外还有什么后果?如何证明死掉的会是这些细胞?”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教会学生驾驭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多且比较抽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难教且难学的课程。对于环境微生物学这门课程,以往学生集中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生物化学及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没有生物化学基础,学生很难快速融入课程学习。(2)对于综合型课程,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理解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活动对于环境污染及生态的影响,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更多是从具体的知识点展开,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3)环境中的微生物过程往往是通过一些宏观指标反映出来的,如水体COD、氨氮等的变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对其中涉及的具体微生物作用机理很难直接观察到,也很难分析其中涉及的微生物生化过程。

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为此,需要转变传统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手段,从原理、定义等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在解析环境微生物过程中理解相关原理及定义。

在环境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知识通常被认为抽象复杂、枯燥乏味,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微生物给学生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在传统的教学中要借助挂图、模型,同时要求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它。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高清晰图片或视频,通过文本框、流程图等平面或立体的图形突出重点,这样就避免了在传统教学中所遇到的部分认知问题[4]。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声色并茂地传播了比传统教学方式大的多的信息量,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帮助学生强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立于培养、物质与能量代谢、物质转化与微生物的关系、合成物的生物降解等直接与环境和工程处理相关的基础理论。

例如,微生物鞭毛运动的动画、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动画等网络资源,均可下载或在线观看;再如,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任何一个实验都要几天才能完成,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成。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既观察到标准的实验操作和应产生的实验结果,又加深了理论的学习,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花费[5]。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可以增进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启发性和直观性,能够使学生听而不烦,学而不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但更新了传统的以听觉为主的接收信息的模式,也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既是知识传播的基本媒介,也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因此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结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环境微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也有所提高。环境微生物学也是深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之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环境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Neufeld V R,Barrows H S. The“McMast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Education,1974,(49):1040-1050.

[2]Schmidt H G,Rotgans J I,Yew E H 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works and why[J]. Medical Education,2011,(45):792-806.

[3]Barrows H S. Inquiry:the pedagogical importance of a skill central to clinical practice[J]. Medical Education,1990,(24):3-5.

篇10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2 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是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