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7 16:1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081-02

1 战略创新

(1)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和尚越来越多,反倒是没有水喝了呢?

(2) 问题分析:三个和尚需要坐在一起好好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理顺一下关系:

①三个和尚为什么要来到这座破庙?回答:和尚嘛,无非是念经修行,图个山里清净,力争在佛道上有所发展有所悟;当然还得吃上饭,喝上水,要生存,这是最起码的要求。②寺庙里现在有啥资源可以利用呢?回答:除了泥菩萨,应该还有和尚生存的几样必需品:几分薄地,以饱肚皮;几本经书,修行念佛;山下一口井,山上一个大水桶等等。③要完成生存与修行的最终目的,需要做些什么呢?回答:念经,种地,做饭,挑水。

(3) 解决和创新:和尚究竟是和尚,六根清净,他们的要求和目标很同质,应该可以很好地整合,应该可以更好地利用寺庙里有限的资源。

①三个和尚要将自己的目标做分析、分层、整合。最高的目标的自然是修行发展;最低的目标自然是生存活命。要修行好,就得吃饱,如何吃饱呢?种好菜,做好饭,这两个工作无疑都需要水的参与。挑水的工作很重要。②目标分析完了,就需要分配工作。三个和尚初步决定:三个人轮流做饭,挑水,一起种菜,一起念经。

(4) 理论拓展:上面的故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和尚们之所以弄得连水都没得喝,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各行其是,没有想到合作对他们生存和修行的重要性,也没有好好想想他们三个所面临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寺庙、怎么样的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经营者也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论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还是致力于拓展自己经营领域的发展中的企业,都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发展思路指导企业的前进,而这些工作都得仰仗战略创新。

战略创新就是一种能力,就如管理大师哈默尔所说,战略创新是一种分析和重构企业和行业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为顾客创造新价值以及为所有股东创造新财富的方法的能力。战略创新也是新进入厂商在面对巨大的资源劣势时赢得成功,以及现有厂商继续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会决定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顾客、竞争对手、竞争实力,也会决定企业对关键性成功因素的看法,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成功的战略创新者会采用与所有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竞争策略和经营目标。

2 组织创新

(1)寓言故事:三个和尚初步分了工,开始几天还能相安无事,可是没过多久,又回到了没有水喝的日子,直接原因是,胖和尚把水挑上来后,就一个人占着水桶,小和尚要喝水,他不让,说这是他挑的水,凭什么让别人喝,小和尚说:你打的水你自己喝,可那桶得给我啊,我自己挑水。胖和尚不给,因为他的水还没有喝完。三个和尚开始抢水桶,菜也没得种了,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日子过得比较烦。

(2)问题分析:三个和尚对目标都统一了认识,初步划分了各自的工作,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组合效果很有限。问题在于:三者认识上的统一不等于行动上会统一。和尚有三个,井只有一个,水桶就一个,资源很有限,和尚又要经常喝水,这决定了三个和尚只有合作才有出路,可是他们谁也不服谁。论修行,三者都是入道尚浅;论年龄,虽说有大有小,可也都是佛门弟子;连脑袋都是一样“聪明绝顶”。而且原本的分工就不合理,小和尚体质弱却要承担和另两个和尚一样的挑水活;大和尚种菜还行,可是颠勺的功夫有点让人郁闷;胖和尚干得多,吃得更多。资源分配,劳动强度,劳动所得都不太合理。这样的寺庙怎么能撑下去呢?

(3)解决和创新:针对权威性不够,协调性差的问题,三个和尚决定“空降”一名领导,请老方丈出山,一个寺庙没有方丈,也确实说不过去。老方丈德高望重,知识广博,三个和尚都心悦诚服,愿意在老方丈的领导下,共同为了寺庙的存续和发展,为了自己能修成正果,也为了共同的如来佛祖,决定不计前嫌,再次合作。方丈掌管和分配寺庙所有东西,包括寺门钥匙。分工如下:小和尚力气小,可是做菜很好,让他专门负责做菜;胖和尚力气大,专门挑水,饭量可以加倍;大和尚贫农出身,让他负责种地;四个和尚轮流负责日常打扫事务,晚上由老方丈给三个和尚讲佛论禅。

(4)理论拓展:三个和尚无组织也无纪律,寺庙的问题惊人。起初商量好的分工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先不用说分工是否是合理,领导的缺位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领导是组织结构中的一员,在协调统一,指挥监督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组织创新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但三个和尚的矛盾也不是仅仅靠一个老方丈坐镇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和尚们在分工和具体的职责上明确各自的角色。

在企业中,也是同样,战略已经改变的组织需要创新,以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创新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通常意味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变化。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组织创新意味着企业资源的重组,因而这里的组织创新涵盖了组织治理、结构、流程等多个方面。组织创新应当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资源积聚和杠杆效应的扩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持续的价值创新为目标。

组织创新也是组织所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变革过程。

3 制度创新

(1)寓言故事:目标明确了,领导到位了,工作也分了,新的寺庙算是运转起来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老方丈发现最近的菜越来越蔫了,饭也有时不太熟,喝的水有时也不够了,后勤搞砸了,晚上念经都没神气了。

(2)问题分析:三个和尚都指责对方有过错。种地,挑水,烧饭,一环接着一环,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任务的完成,最终还影响到寺庙的核心工作和战略中心:念经。小和尚说:胖和尚打的水不够烧饭。胖和尚说:饭都吃不饱,怎么挑水啊,再说你也没告诉我挑多少啊。大和尚则埋怨:菜蔫了不怪我哦,本来水就不多,烧饭就用去大半,我怎么浇菜啊。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资源和分配,老方丈开始沉思了:怎么样才能分水均匀,水量充足,饭量合适呢?

(3)解决和创新:方丈需要引入工作分析与规范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可以这样做:小和尚与老方丈一起,测算做一顿饭需要的水量,做两道菜需要多少水量,并让胖和尚这个饭资源的最大消耗者空腹半天后进食,测算他的最大食量;之后大和尚和老方丈经验分析,交换意见,一致认为种菜的用水为一天4桶;这样一算,胖和尚一天要挑6桶水,胖和尚有意见了,“凭啥我一个人累死累活的啊,半点好处没有”。(假设和尚有“经济人”的思考)方丈深知胖和尚的重要性,他负责的挑水是寺庙整个良性运行的基础。老方丈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一个小小的激励措施。胖和尚随是大块头但没有大智慧,晚上例行的佛禅课经常因为背不出经书而被方丈罚站。老方丈对他说:这样吧,以后你挑满6桶水后,每多挑一桶,可以抵消一次罚站,由我亲自记录。胖和尚不傻,满口答应。

(4)理论拓展:和尚挑水都会碰到寺规(制度)的问题,可见制度的重要性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合理地配置其内部资源,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而做到这一点,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

制度创新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当今意义上的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经营制度(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分配制度(企业内部资源如材料,资金,设备,劳动力等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的综合创新。

4 文化创新

(1)寓言故事:自从老方丈对寺庙的规章制度进行大规模整改之后,寺庙的生活一直都还平静。但有一天,小和尚突发高烧,需要休息,没有人做饭。老和尚让大和尚去做饭,大和尚却说:庙里的规矩没让我做饭啊,而且我做饭很差,您找胖师兄吧。胖和尚却说:怎么让我做饭啊,我挑水一天,我容易吗我。最后,方丈没法子,只好自己动手,烧了一盘茄子。

(2)问题分析:人生在世,难免伤病,和尚也不例外。寺庙的人力资源有限,缺了哪个都麻烦。虽然分工明确了,大家做事也算循规蹈矩,可是一到有人有点伤病,不能完成既定任务了,寺庙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老方丈明白寺庙缺少一样东西,缺一样把几个和尚串在一起的东西。一个人哪能不有点病什么的啊,如果他们能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为了寺庙,为了修行大业,不怕苦不怕累多好啊!哎!

(3)解决与创新:老方丈要的东西,是能让四个人紧紧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寺庙文化”,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虽然工作制度和极力机制让几个人各司其职,不敢怠慢,可那毕竟只是硬绑绑的规定,制度只能守住底线,有时需要他们为寺庙做出牺牲和奉献。

方丈决定来一次“文化节”,增强几个人的归属感,增加他们的信任与了解。主要的活动有:打坐竞赛,菜肴品尝和评比大赛,寺庙形象大使评比,道德之星表彰大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方丈《六祖坛经》讲座,寺庙口号会……

一系列活动下来,几个和尚对寺庙了解多了,互相也更了解了,小和尚向胖和尚讨教摔跤,胖和尚希望大和尚教他棍法,大和尚要小和尚教他炒菜,大家都互相学习,互助互爱。而寺庙的口号定为:团结,勤奋,求佛,创新。

自此后,整个寺庙其乐融融,平静而有序。

(4)理论拓展:一个寺庙要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更需要自己的文化,有人说,战略加文化等于卓越。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内部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一系列行为准则,其实质是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其员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形成支持持续价值创新、战略创新的组织氛围并影响员工行为,企业需要通过文化创新使人们重新认识环境,认识企业,更好地把握和创造变革,同时有利于资源整合方式和价值创造系统的不断更新。

文化创新就是改进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将文化管理与企业的物质精神环境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管理活动,培养和发展新的合适的企业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新趋势有以下几种:

①确立双赢价值观的趋势。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崛起,在使非赢即输、你死我活的狭隘价值观受到致命冲击的同时,也催生出与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双赢价值观。一个企业只有奉行双赢价值观,才能不断地从合作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等创新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②选择自主管理模式的趋势。这种模式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员工在企业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创新型管理方式。

③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综合,需要古今中外多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综合;要打开国际市场,还需要有对各国生活习惯和民风习俗的综合性了解与把握。实践证明,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管理经验与民风习俗,善于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智慧,才能具备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邓水兰.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战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计量仪器;计量基准;创新发展;重要性1加强计量仪器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1)重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计量仪器设备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如果没有计量仪器设备将会限制行业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出现市场贸易混乱的现象。比如如果在制作大型的舰艇或轮船制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计量仪器设备,则就无法对一些参数进行测量,这就不能保证制造舰艇或者轮船的安全和可靠性。又如对于瓜果蔬菜以及一些食品的安全质量,如果没有计量仪器,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则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就不能被检测出来,这就导致人们的生活的质量以及生命的安全[1]。无论是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还是环境变换以及生命科学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计量仪器,所以加强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社会的发展,重点产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国家战略竞争的需要。计量仪器是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防工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假如以时间频率计量标准体系为例,时间频率计量标准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战略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建设、科学研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目前这种体系已经广泛应用到深空探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力电网等领域中。并且我们深知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的源头是基准钟,是准确度比较高的一种计量科学仪器。所以加强研究高标准、高准确度的时间频率计量体系对加强国防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保证计量体系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2]。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时间频率基准钟的技术水平不高,则就只能进行购买先进国家的商品,所以这就需要依赖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如果先进的国家不出售这些技术或者产品,这就会导致时间频率计量体系处于瘫痪的状态,从而将会为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对计量仪器的创新是国家战略竞争的需要是保障国家的安全的需要。

2加强计量仪器创新发展

(1)虚拟化计量仪器的设计。现在使用的一般的计量仪器都是专门特定的仪器,其应用范围是非常窄的,并且仪器的准确度也不是很高。在计量仪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和计量仪器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而产生一种新的计量仪器,这就是虚拟仪器,这种仪器更加注重软件的应用,并且软件的应用是计量测试系统。其中NI 公司开发的LabVIEW软件就是一种为了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而设计的一种编程系统,这种系统能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进行配置相应的软件而实现的计量系统,测量人员只需要将LabVIEW软件和一般的数据采集系统相互联合在一起就能够构成一种虚拟仪器,并且这种软件可以根不同的计量器具设备相互结合,所以其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并且这种虚拟仪计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也是非常高的。

(2)ISP系统在计量仪器中应用。在计量仪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n System Programmability)不仅能够达到测量的目的,而且对提计量系统测试的灵活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系统可编程系统主要是指操作人员在可编程系统的可操作面输入自己的编程或者自己的系统的目标,这种系统不仅能够在设计中进行反复的修改[3],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编程,在系统可编程技术的应用使计量仪器的设计和发展产生跃进式的进步,对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并且这种技术还能够将计量仪器软件和硬件相互结合在一起,实现对计量仪器软件的升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计量仪器的操作性,并且对提高计量仪测量的灵活性也具有非常大的提高。

(3)加强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了保证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检查,如生产基本现状、生产标准、生产设施、人员技术状况、生产的管理制度及检测条件等是否符合制造计量器具的许可发放时的考核条件要求等,并且还应该对计量仪器生产企业进行年度监督检查。为了有效提高计量器具的质量,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质监部门对计量仪器生产企业应该开展《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年度监督检查[4]。并且在计量仪器生产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研究新的技术设施,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

3总结

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是重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战略竞争的需要,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的技术保障,所以加强对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采用可编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提高计量仪器的可靠性、准确度、精度和分辨率以及计量仪器的功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建设以及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庆先,滕召胜,罗志坤.测试计量仪器的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J].中国仪器仪表,2007(7):3234.

[2] 游翠玲.创新计量仪器管理方式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保证[J].中国计量,2006(2):3132.

[3] 毕晓东.并购&创新 Fluke领跑计量校准仪器市场[J].电子技术应用,2010,36(8):1213.

篇3

按照中心党委的要求和创新发展调研工作组的统一部署,园林科研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启动了所内创新发展的各项工作。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心关于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实施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了科研所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召开不同层面和规模的工作部署会,以《所报》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发动全体职工,全面领会和把握创新发展的精神实质,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工作中。

作为单位行政工作的主要领导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本人在科研所的创新发展工作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为更好地落实中心创新发展的决策任务,带领全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有效地推动科研所的创新发展,本人对科研所的创新发展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思考,初步形成了本所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总结如下。

对创新发展的基本认识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从广义上说,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正像同志的论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如此,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如此,甚至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如此。

公园管理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围绕管理体制的完善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改革是成功的。在推进转型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深化改革来推进全面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自身的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心党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践行“北京精神”和世界城市建设,促进首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经过中心相关部门充分论证,委托中国管理智库联盟对全中心系统开展北京公园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并全面启动创新发展工作。这项工作,是全面推进公园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公园中心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是中心领导集体“锐意进取、求新求变、追求卓越、敢于逞能”探索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集中行动。

中心主任郑西平就此次创新发展工作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指示,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有序推动北京历史名园的蓬勃发展”的主题报告中,他着重强调北京公园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新试点和新模式,提出要从“上水平、探规律、讲方法”三个主题切实做好调研工作。

根据本人对中心领导指示精神和调研领导小组各项文件、通知要求的理解,个人认为,此次创新发展工作的突出特点和要求体现在:一要按照“国际标准、全国一流、首都特色”的标准,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发展的方向,团结一致共同谋划未来;二要统一思想、认真思考、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不是被动地等待上级布置工作,不是以完成调研任务为目标,而是要主动进行开拓创新,主动探索事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三要实事求是地全面总结现有体制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全面领会和贯彻中心的指示精神,真正做到“不回避”、“不走样”;四要继承自己的优势与优良的传统,吸取国内外公园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真正找到自身的创新点和发展点。

园林科研所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

园林科研所自1979年成立以来,作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唯一的市级综合性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2006年首都园林绿化管理机构改革及公园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园林科研所也曾面临新的管理方式、发展定位等问题,在中心领导集体的明确指示下,科研所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并强化了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建设。回顾科研所成立33年尤其是中心成立后六年多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明确发展定位是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科研所成立以后直至公园管理中心成立之前,一直是以园林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的直属单位的身份,面向整个北京的园林绿化发展开展工作,中心成立后在上级主管单位的性质和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园林科研所也曾面临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自身发展定位的思考。在中心领导集体的明确指示下,科研所重新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明确并强化了自身的定位,即坚持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的性质,坚持为政府决策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服务”宗旨,坚持应用技术研发为重点的工作方向,同时强化为公园建设和公园管理提供科技支撑的服务理念。

这种定位的基本考虑在于:一是作为市级科研所,必须担负为整个北京市的园林绿化体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二是作为园林行业的研究所,必须重点研究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材料;三是作为公园中心的直属单位,必须强化为公园事业发展服务的功能;四是作为北京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城的重要支撑单位,必须为首都农业产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引领和咨询服务;五是作为应用技术科研所,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以研发高技术支撑下的实用技术、优良品种为核心任务。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实践,科研所在科技创新水平、科技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没有因为边缘行业、边缘领域的挤压而被边缘化,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心对于科研所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指示是英明的,科研所的定位是十分正确的,也是今后应该继续坚持和深化的。

提升研发能力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强化科研所的定位,要实现科技服务的任务和科研所的发展目标,为政府和行业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同时促进科研所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地位的巩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和强化研发能力。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就不可能有好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三服务”的作用。中心成立六年来,科研所主要通过扩大课题研究范围、打造新的平台和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加强软件和硬件条件建设,提升科研能力。

一是拓宽课题申报渠道和研究领域,以课题为依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研课题是科研所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开展技术服务的重要源泉,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支点,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心成立以来,科研所除了得到中心的课题立项支持外,还多渠道争取各方面的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项目等。在完成课题的同时,提升了科技攻关团队的力量,取得了新的科技成果,也强化了成果转化、科技咨询和科学普及的能力。二是打造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条件。建立了北京园林系统仅有的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即“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园林绿地生态功能评价与调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北京园林绿化行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CMA)的园林绿化检测中心,对外开展土肥和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检测;建立了北京首座大树试验站。依托这些新平台,2011年到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补助80万元和市财政仪器设备专项经费488万元,2012年又向市财政申请并已通过评审1200万元设备费,大大提升了科研设施条件。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完成了科研办公用房改造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可增加2600平方米的实验用房;完成了龙潭苗圃改造工程,包括中试基地温室、花卉温室、种苗温室、树木扩繁温室共计1720余平方米温室的改造翻建,及配套上下水、天然气和市政供电独立接入、锅炉房、园路铺装、管理和配套房改造等。

建设人才团队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才队伍是科技工作的支柱。如果说颐和园、天坛可以依托佛香阁、祈年殿等历史遗产及其强大的品牌效应,科研所最大的财富则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科研所就失去了支撑事业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及由此产生的科技成果和效益将无从谈起。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群;产业群;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4-0025-05

协同与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理念,协同代表着合作,而创新则是根本驱动力,以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出发点,有利于我国形成多主体的组织模式,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技术资源,从而更为有效的带动全国产业链条的体系化发展[1]。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技术研发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于技术创新与资源研发都贡献着重要力量,其在教育体系中更是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以高职院校为研究试点,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对于我国后期的体系化建设与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2]。

一、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协同创新是提升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关键。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各方面的瓶颈与困难,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生产要素驱动以及投资要素驱动的难以为继都成为我国技术经济以及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就是依靠战略合作与技术创新来全面增强我国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在创新中鼓励合作,在合作中激发潜力,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合作、技术、创新为新的战略关键点,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综合效益。

第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新是产学研体系化发展的深化与升级。我国教育系统是创新资源研发的重要基地,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和研发资源一直都是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实现基础,能够不断满足我国建设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专业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传统模式中短期的、分散的、不成体系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已经很难满足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对于知识和科技的专业需求,因此这种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多专业交叉融合与多产业汇集发展的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模式应运而生。而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科技研发资源的基础贡献力量,以高职院校为基础的专业集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自然也能够为经济的整体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第三,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实现二者长期健康的稳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产业、学术系统、研发部门的合作发展中,彼此关系一直是短期与不稳定的,都是以各方利益为主,缺乏整体向心力。但是高校的学术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则在模式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的创新发展目标,二者不再是独立的、短期的以及松散的,作为协同合作的整体技术专业群与产业群成为了有着共同创新任务的有机整体,这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合作与创新形式,能够保障学术专业群与产业群在正常的轨迹中持续稳定的发展进步[3]。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随着产业体系专业分工的更加细致,对于专业性的学术与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专业群就是为了更为有效地解决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过程、困难问题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专业特性的学术聚集和聚合,主要就是服务于国家产业集群自主研发与创新发展的,对产业群进行多专业全方面的资源共享与技术指导[4]。相对于原有的产学研目的性的技术合作,专业群和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提出极大地创新了我国技术产业的发展形式,并实现了我国经济产业的产值与效益的全面增长[5]。

如图1可以看出,2005-2009年我国经济技术产业还没有实行学术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之前,经济总产值是相对较低的,而产学研的合作形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对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帮助,但是因为是短期的技术合作,而且利益主体各不相同,很难实现真正的创新性产值增长,只能是小幅度的范围性变化。但是2010年我国教育技术系统与经济产业实行了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后,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向产业进行输送,实现一体化的协同性技术合作与研发创新,这样的创新模式开展后,我国经济技术产业的产值也得到了迅速提升。由图1可以看出,由2009年的1318.7亿美元增长为2010年的1927.52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5.72%。但是自2013年之后,这种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力明显降低,这也表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与升级。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模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虽然从整体上统一了高职院校专业集群与经济技术产业链的合作形式,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效率化分配,在短期内也确实实现了我国经济产业产值的显著增长[6],但在合作中会出现失败率较高以及合作关系缺乏稳定性等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产业值近3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与影响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要重点突出二者协同创新的合作基础、创新路径以及发展路径。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构建发展模式

(一)模型构建

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有着三个重要阶段,即组建期、运行期以及收益期。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运作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其中组建阶段是协同创新的基础,运行阶段是协同创新的关键,而收益期则是协同创新的实际成效。笔者创建了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全新研究模型,在模型中对于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划分,弱化了组建阶段的目的性,而重点强化了运行阶段如何实现二者协同合作与研发创新的方式方法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协同创新模型研究基础。具体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组建阶段只是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合作的基础,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集群来说,需要寻找合适和方向一致的产业集群作为合作伙伴,而经济技术产业也需要寻找与自己需求的人才和资源匹配的高职院校作为合作伙伴,通过协同合作的关系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各自的竞争发展优势。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实现基础,是协同发展与合作创新的前提,只能决定合作关系的确立,不能决定更好的后期运行。

运行阶段是更好地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通过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协同合作,二是共赢创新。因此在运行阶段应该有针对性地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合作同一机制。机制的建立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机制对于专业群和产业群来说既是一种发展动力,也是一种约束,可以在机制的强制性原则中实现直接的、刚性的管理,规范二者日常合作的规范制度,实现协同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知识融合。知识与技术是创新的源泉。单一的群体发展因为固有知识和模式的局限性和指向性限制,在创新与突破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是两个属性与类别各不相同的组织群体进行知识融合后,在知识与技术中互相补充,互为完善,就有很大的概率打破原有的知识壁垒,实现创新与突破发展。因此将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进行技术性的知识融合是一种间接的、柔性的创新发展形式,通过知识与技术的交融,让高职院校学术型的理论知识体系与产业链实践应用型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是二者协同与创新的重要保障,更是二者协同创新发展后产业绩效的集中体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收益阶段是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运行发展的绩效结果,良好的运行与发展状态能够实现二者好的协同创新态势,但是一定要注意对于高职院校和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只有平均有效的利益分配才是二者持续合作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数据调研

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运行阶段的手段与措施对最后运行协同创新效果的实际影响程度,因此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就是二者协同创新模式运行后的产值增长,而影响变量本文设定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的四个基本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关系研究,确定实际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本文的数据主要是从高职院校研发合作中心、全国产业链经济发展中心以及集群合作共享平台收集调研而来,具有较强的实际代表意义。

(三)研究假设

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关系,本出如下研究假设:伙伴的选择对于二者协同创新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机制的建立对于二者协同创新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知识的融合对于二者协同创新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利益的分配对于二者协同创新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四)研究量与模型假定

依据构建的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模型,对各研究变量做出定义解释: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的多元回归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Value=λ0+λ1Partner+λ2Mechanism+λ3Knowledge+λ4Interest+ε

(五)线性回归分析

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检验,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了回归的总体情况,模型的拟合度为0.458,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409,并且方程的D-W值为2.456,可见方程整体效果明显且程度较好。

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三个阶段过程中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二者协同创新的整体发展绩效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影响解释程度的强弱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伙伴选择是协同创新模式组建阶段的影响因素,这一因素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解释系数高达0.3512,充分表明了高职院校专业技术群与产业群对于合作伙伴的关系选择在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协同创新后的绩效利益分配对于二者协同创新发展绩效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解释系数为0.2587,说明均衡的利益分配对于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合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关系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运行阶段关于如何协同、如何创新的实际运行过程,其中代表协同发展的机制建立这一影响因素解释系数高达0.5973,而代表合作创新的知识融合这一影响因素解释系数高达0.6450,影响关系要显著高于伙伴选择与利益分配。这也充分表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主要在于运行阶段的机制建立与知识融合,只有为二者真正确立了有效的合作基础、明确的合作制度和知识技术的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优化建议

(一)关于伙伴选择

在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选择了合适的伙伴,才能实现后续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协同创新的有效发展[7]。对于高职院校与经济技术产业来说,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该充分考虑彼此之间的专业与方向是否能够做到有效承接,比如高职院校的主要技术专业是互联网科技,就一定要与互联网科技的产业链进行专项对接与伙伴关系建立,以实现彼此之间技术、知识、人才、市场以及研发资源的互为补充[8]。

(二)关于机制建立

在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中,机制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9]。因为机制的建立是高职院校与技术产业在后期的合作关系中社会分工与协作研发得以实现的制度基础。机制的确立为二者都能够提供一个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指引,是二者协同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二者从独立分散的个体成为利益目标一致的主体的一种转变过程[10]。

通过机制的建立能够为高职院校与经济技术产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能够在协同合作的关系中减少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将可能阻碍二者协同合作的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协同合作的机制是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一种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在伙伴关系确立时就进一步建立协作机制,并确定协作机制的各种规范、标准和制度章程,从而能够在后续的协同创新过程中有效规范着二者的管理工作和协作行为,有效提高协作的资源利用率、整体的运行效率以及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

(三)关于知识融合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来说,协作是基础,而创新才是主要目标[11]。而且产业集群之所以选择高职院校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与研发能力,正是高职院校的学术理论与技术知识体系能够为以实践应用为主的产业集群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从而有效打破产品发展壁垒,实现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12]。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来说,将二者的知识进行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和经济技术产业链中的各企业都应该在共同机制的管理基础上,毫无保留地进行知识的分享与交融,高职院校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直观立体地分享给技术产业,而技术产业也应该将自己技术知识在实际生产线上的应用效果与市场反响向高职院校及时反馈,二者都应该清楚客观地看待彼此的优势与不足,将知识与技术进行更好的融合和完善,从而在发展中去打破障碍,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更好的合作与创新发展。

(四)关于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是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绩效的一种产出分配原则,之所以这一影响因素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影响程度最弱,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与技术产业是不同属性的组织关系,二者的利益点并不相同,因而并不存在较为激烈的利益竞争。但是对于协同创新的发展双方来说,一定要均衡利益分配,在稳定合作关系维系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的利益共享原则,注重利益分配的平等性,以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五、结语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与产业在战略层面上的Y合,以调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为目标,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最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学科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在协同创新的模式发展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笔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协同创新三个阶段的新发展模式,希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够在伙伴选择、机制建立、知识融合以及利益分配方面不断完善与提升,共同营造我国知识专业与经济产业全面进步的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1]吕蓉.产业集群视角下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协同创新模式探析[J].湘潮,2016(5):77-79.

[2]邓小翠.区域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建设问题及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7):77.

[3]张大伟,冉磊.区域高职院校专业协同创新的问题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27):68-71.

[4]滕业方.专业群协同创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高职院校为主体的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2):5-10.

[5]龙建佑,唐芳.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2):29-31.

[6]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7]申晓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7):28-30.

[8]刘家枢.建设专业集群――区域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的战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3(10):34-38.

[9],王海玫,蒋然.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路径探讨――以扬州职业大学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1):115-118.

[10]吕建林,郭舜,李建飞.区域性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分析――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3):44-47.

篇5

【关键词】 现代医院 财务管理 创新和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我国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创新。就目前而言,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行,抓住医疗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机遇,创新发展医院财务管理是现代医院的必然选择。如何创新发展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从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上看,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二是财务分析与医院战略管理。

1、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可以说是医院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水平。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而言,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决策、计划及控制等方法来组织医院的财务活动的,是处理医院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从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上看,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对于促进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院经营管理中,通过财务管理可以清楚地了解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以及获利情况,了解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和经济实力,这样有助于医院的持续平稳运行。

2、财务分析与医院战略管理

医院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医院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由图1可知,处于不同时期的医院发展阶段其发展战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医院扩大规模时期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偏重工作量指标,工作量指标主要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工作量完成率和闲置人数,力求通过提高工作量达到为医院增收的目的。而在医院提高效率阶段,其战略目标定位在周转率指标上,即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和药品比例,强调医院的发展战略是提高效率。此外,在精细管理阶段,其战略指标又发生了变化,转变为病人费用结构指标成本率、各类费用,试图通过精细化管理改善结构,控制支出。不难看出,医院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要求要与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战略。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医院药品收支管理运转困难、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医院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强、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是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医院财务管理普遍存在重资金、轻实物的管理思想,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大部分资产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权在各个科室,没有统一管理,削弱了财务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益,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2、医院药品收支管理运转困难

医院药品收支管理运转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药品收支在医院业务收支中占有很大比例,医院财务管理由于忽视了药品收支的重要性,使得医院药品收支管理运转困难。有些医院药品进货渠道不规范,价格不一,药品质量问题存在着安全隐患,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加之药品存储量不合理,药品短期和药品积压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都给医院药品资金周转造成了困难,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信誉和发展。

3、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瓶颈。在许多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在全局上把握医院财务管理的走向,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管理风险,这种保守的财务管理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使得医院的经营处于高风险状态,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将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医院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强

医院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强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举步维艰。就目前而言,医院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强,进行预算工作时管理人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医院财务预算的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许多医院普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无法做出详尽合理的医院财务预算,不能通过预算实现合理控制开支的目的,这样的医院财务预算形同虚设,起不到实质性的节省资金的效果。

5、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也使得当前医院财务管理陷入困境。目前,医院的发展更多地注重于精湛的医疗设备,忽视了医院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即使拥有优良的设备,没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也是枉然。在财务管理方面,医院缺乏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财务人员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直接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了解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1、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应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对各科室提出的配置医疗器械和采购药品计划要认真研究,综合考虑重置资产和闲置资产在医院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制定出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有效防止无计划购置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在固定资产购置方式上要积极推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的办法,严格做好资产验收工作,保证入账手续真实、齐全,坚持采购、验收两条线的原则,对质量不过关的器械、药品坚决退回,有效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药品收支管理

加强医院药品收支管理是创新发展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必经之路。药品是医院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药品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加强医院药品收支管理,建立药品管理组织,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可以确立由业务副院长负责,以确保用药安全,责任到人、分工明确。采购与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采购渠道要正规,不能购买三无产品,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另外,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的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写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

3、强化医院财务风险监控

强化医院财务风险监控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强化医院财务风险监控,可以通过设立科学的预警指标来实现。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对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财务情况是否正常,这就需要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及时统计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4、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对于创新发展现代医院财务管理至关重要。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性,健全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体系。具体说来,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应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将医院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费用进行分析汇总,严格按照医疗服务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做到全面落实成本核算,进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5、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素质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还表现在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方面。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重视财务管理人才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开展培训工作,优化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使其能严格把控医院资金的流动状况,进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医院药品收支管理、强化医院财务风险监控、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素质,面对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积极探索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发展医院财务管理,进而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凭:医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0(3).

[2] 张振敏:试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卫生经济,2008(5).

[3] 潘焕喜: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6).

[4] 张建平:试论新时期医院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制度的创新[J].科技信息,2010(34).

[5] 赛岳: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8).

[6] 李春凯、康伟华: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之浅见[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5).

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现存问题;管理路径

一、引言

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其内涵了文件资料、历史文献、数据资源等多项管理与服务内容,是企事业单位数据资源价值的核心所在,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子文件、视听资料、信息化资源等新型档案管理内容不断涌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更新发展,这给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机构庞大、下属单位分散的企业,其档案管理内容、形式多样、管理手段存在较大差异,存在的档案管理问题更多,面对此种形势,如何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紧抓机遇、攻克难关成为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其应该重塑档案管理理念,加速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养、创新管理模式,以此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更高层级。

二、信息时代下传统档案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管理理念落后,尚未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文献资料、数据资源及信息资源等多项内容进行收集、归整、分类,从而为档案内容的共享和查询提供便利,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体现,其内容作为企业数字资源价值的集成体,能够为企业优化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状态较为混乱,管理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认识不足,存在严重偏差,认为其只是文字材料的历史记录,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管理体制,致使管理分散、效率低下,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极大的削弱了档案管理效益,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并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2.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发展。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管理过程,其管理内容、形式多样,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多采用手工形式对文献资料、数据信息等内容进行搜集、分类、整合、归档,对于劳动力的依赖性较高,管理及维护成本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了档案内容精准、快速查询,而且,纸质档案内容很容易被篡改、损毁,增加了加档案内容鉴定困难性、缩短了档案文件的生命周期,为此,加速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是当前的迫切之需,但是因为管理理念、资金、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较为落后,尚未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并成为影响管理创新的主要瓶颈。3.管理体制缺失,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档案管理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关键支撑,其内容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策略、人事管理等存在较大关联性,规范、系统的内容管理能够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但是这必须以标准、统一的管理体制为基础和前提,但是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其尚处于一个无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秩序混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方法不规范,致使档案管理弹性较大、漏洞百出,降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档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范围和规模均在不断扩展、延伸中,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性,加之没有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有效依据,使得档案管理难上加难,无法实现规范化发展。

三、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径

1.重塑管理理念,强化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档案管理内容是企业信息资源的核心所在,其集成了企业运营发展的管理理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内容,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正是基于档案的这种效用价值,使其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但是鉴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局限性,人们尚未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根本价值,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未发挥档案管理的真正价值,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型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不断涌现,这给传统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直接接触者,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其管理理念的落后性成为制约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根源所在,为此,信息时代下,要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效率的提升,首要的任务就是重塑管理理念,深化思想认知,通过管理培训、新理念引入等方式,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性,强化对管理理念的延伸教育,让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意识,从而紧跟信息时展变化,创新管理模式,并根据主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服务,真正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2.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档案管理效能的提升。当前,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凸显其自身弊端性,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管理要求,而且国家“十二五”规划早已经将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此政策引导下,未来档案管理的主要着力点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首先,要加速推进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发展,要制定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将档案内容的收集、分类、整合及归档等都纳入细节规划,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及流程,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由此,便能将档案管理推行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方向;其次,强化信息化建设,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多采用纸质载体,在遭遇不可抗力或人为篡改时,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生命周期都容易受到威胁,而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将其内容通过电子扫描、视频拍摄、数字存储等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仅能够确保档案原始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且便捷了档案内容的快速、精准查询,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是档案管理效能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3.提升档案安全管理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安全机制的完善。档案管理内容与企业运行机制、管理理念、商业机密等存在多种关联性,为此,其管理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要,当前,随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便捷性、共享性、即时性及高效性给档案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和管理效率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但是也伴随着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投机分子,借助档案管理系统的漏洞,利用木马程序、病毒及黑客手段攻破系统防护,非法侵入系统进行破坏性操作或远程操控,窃取档案管理内容,这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害,针对此种问题,管理人员要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技能,加强系统的防护功能,对重要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备份,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加速推进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教育,建立安全监管部门,明确其监管范围和职责内容,并制定安全预警机制,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报警、采取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档案管理作为企业运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也面临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和机遇,而且我国“十二五”期间,已经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列为主要工作内容予以重点推进,为此,为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结合其现存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手段、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效用。

作者:吴明清 单位:钦州市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冷艳.信息时代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171-172.

篇7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及XX乡中心校要求,为提高全体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遵守法律法规。XX中学于4月20日至4月26日,积极开展了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系列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努力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现将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准备充分。

为开展好2021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活动,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内容,明确活动要求,布置了具体工作。

二、突出主题,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我校根据今年的宣传主题“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实际情况,在“活动周”期间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周活动:

(一)利用教职工微信群和主题班会,向师生广泛宣传。通过这些方式让师生了解知识产权就在身边,引导他们学习知识产权知识、树立创新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学校师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加强学校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二)利用学校LED电子屏幕和班级黑板报进行党史宣传、知识产权宣传。宣传好党的百年历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史,了解什么是知识产权、怎样保护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活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知识产权宣传方面的资料,仅靠我们自己找来一些,导致宣传资料仅限于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宣传经验不足,使宣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由于资金紧缺,所以宣传的形式仅限于发材料、黑板报,致使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影响;

三是学校和师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意识还比较肤浅,参与积极性不高。

知识产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要增强我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必须动员全校的力量,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师生之间去,坚持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三位一体,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篇8

9月12日~13日, 2013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旨在全面提升中关村参与全球科技与产业资源配置能力,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创新区域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际影响力,自2007年起,中关村示范区每年举办中关村论坛年会。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度。在今年的年会上,时刻都能够感受到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不仅关系到未来中关村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小米为何能够成功?

这两年,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崛起是个让很多人不可思议的神话。它为何能够成功?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军在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中给予了一些解答。

雷军表示,小米的成功,首先和创业团队有关。小米的创业团队平均年龄40多岁,有比较丰富的创业经验。

“很多人觉得,中国的创业应该和美国一样大学生创业,但是由于中国教育系统的原因,在中国成功概率更高的是有经验的创业者,就是有一定经验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雷军说小米能够快速发展并走向成功,就是抓住了这样的一群创业者。

小米能获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规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模式。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15年,由于苹果的兴起,一种更新、更酷的模式开始了,这个模式就是软件、硬件、互联网“铁人三项”相结合。“铁人三项”最难的是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文化,怎么能有效组织在一起,进而产生巨大的效益。而小米的模式就是将“铁人三项”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雷军表示,凭借着卓越的模式,最晚到2016年,小米的营业额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

当然,小米在技术创新上也下了较大功夫。拿小米网络电视机为例,小米在研究市场后,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把电视当成一个大屏的电脑来做,电视只是其中一个功能。这样,小米电视就和其他公司的智能电视区分开来。但是做网络电视机,必然会遭到电视巨头们的绝地反击,而在这个领域,如果不能做强做大,就没有活下去的机会,因此小米网络电视机未来的命运如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中关村指数背后:高端要素在加速聚集

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3家研究机构联合了“中关村指数2013”。

中关村指数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借鉴“硅谷指数”,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共同设计编制的一套全面反映中关村创新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数体系。据悉,中关村指数通过一系列相对稳定、多年连续的数据指标,度量、刻画、把握中关村的发展实际和未来走势;另外,纳入了一些“即时性指标”,反映中关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以及中关村在一年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

据了解,“中关村指数2013”的指标体系在上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调整,共包括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辐射带动、国际化等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中关村指数的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辐射带动、国际化6个一级指标就可以了解到中关村上一年的创新发展情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表示,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以来,中关村综合指数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为194.6点,较上年增加24.8点。从一级分项指数增长情况看,2008-2012年,中关村6个一级指数都有大幅提升。其中,2012年,创新环境指数达223点,位居第一;国际化指数达202.5点,位居第二;创新能力指数达200点,位居第三。其余的包括辐射带动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和企业成长指数分别为191.2点、174.7点和158.2点。

赵弘表示,从中关村指数的一级分项指数增长情况来看,2008至2012年,6个一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中关村创新创业环境在进一步优化,高端要素在加速聚集。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科技企业像小米公司一样迅速冒出来。

科技创新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本届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市科协承办的“科技改变生活”第一分论坛受到很多与会者的关注。

当天,来自多个国家的院士专家为我们打开一幅美丽的画卷:科技尤其是新能源发展,正在或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表示,光伏就是很有潜力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目前在澳大利亚,总共800万的家庭,其中100万家庭的屋顶就已经安装了太阳能组件来发电。

“我们会在未来几十年还要依赖化石能源,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尽量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对这些化石能源的依赖。”马丁·格林说,到2050年人类几乎25%的能源需求都要来自于太阳能,当然不仅仅是电能,而到这个世纪结束的时候,预计它会成为人类最为主要的能源来源。

在论坛上,专家们认为,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会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而与此相关的创新可能成为推动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动力,在中关村的相关创业者应该抓住有利时机。

需要设立科技银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

不过,融资难依旧是很多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企业绕不开的问题。金元证券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陈永飞多年来一直在和国内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打交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难始终是这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由于缺少发展资金,很多企业白白错过了一些发展的良好机遇。

当然,这些年中关村在解决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比如目前已有十几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特色支行甚至分行,比如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等,使中小科技企业的融投资难题在中关村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

资料显示,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81.9%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等内源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不足总经费的2%。另据统计,当前中关村企业有贷户仅为20%,这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有效贷款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篇9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与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一种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及更新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创造、应用及规划管理过程。面临市场竞争局势的愈演愈烈,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战略管理,就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就要以知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就要通过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以新知识为媒介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就要以适宜知识经济时展的知识管理策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一、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令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和易变,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无法适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管理方式过于线性化。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传统形式中,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相对单一、理性、硬性,相对极端的管理方式无法及时化解复杂的外界环境刺激和企业内部突变时所产生的矛盾。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在管理的思维线路和模式上呈现机械化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管理思维对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环境变化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预见环境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却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其研究的重点仅仅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单一性的分析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的自我完善速度减慢,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一定的科学根基和说服动力。

2.传统的战略管理仅注重显性知识,忽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狭义地看待,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以其清晰的特性备受关注,并且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根本;而隐性知识却以其隐藏性的特点被忽视、被忽略,被看作是与显性知识相同的性质而存在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被认为是可以过渡、交流和传递共享的。这种传统落后的、错误的知识观点令企业的战略管理无法展现成果和达成成就,令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管理方法和框架无法达成创新优化。

3.传统的战略管理将管理的核心归结在企业的竞争上,由于知识经济的盛行和发展,知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生产要素,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中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养分。知识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已经将管理的核心进行移位,已经由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形态转化为以知识的交换转移和交流共享上,企业管理的发展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程度上。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在知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就是知识生产、储存、传递和应用的动态性过程,是包含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过程。

1.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知识的进化过程。以传统的经济视角进行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动和竞争形式的刺激。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动,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战略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产生和积累的动态性过程,就是知识的缔造、认知和肯定过程,就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竞争力相互整合、相互匹配的动态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思维逻辑是知识的创新过程。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的适应性、创新性与演进性,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创新与创造形式。企业的战略管理思维逻辑与战略理论过程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于一致,战略逻辑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是在松散化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拟定、实施等都是在知识积累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优化改善的。

三、以知识管理支撑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以知识管理的视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是企业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的适应要求,是企业能够正确做出决策和应对市场变迁的根本,是企业重新确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不竭动力。

1.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思想的创新。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过程,是以创新的知识推进企业发展的系统循环过程,是对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树的关键内容。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中,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从知识形态的角度来讲,知识创新就是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作为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中客观有形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让其以清晰、完整的状态传递给企业员工;针对复杂、隐含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采用人文战略将其对外传播与共享,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的社会化。企业要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与过程,要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合并积累,要对纷杂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总结,并将归结的知识体系融入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之中,要摒除以竞争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想,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实现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实现战略管理思想及时转变。

2.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制定是系统行为的交互式动态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知识创新过程。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要以企业知识的理性分析为基础,要从全局、最大化企业价值的角度对企业内外知识进行管理,要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统一分类,并将这些知识资源作为企业创新管理决策的依据,作为企业战略创新制定的源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要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企业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析与归纳,要用实效性的观点看待企业知识,要注重企业知识的外部引进与内化吸收,以此挖掘出对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有价值的知识。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不断地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缺口的补充和管理,以知识缺口发现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阻碍因素,并以理性的分析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有效创新。

3.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实施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企业战略实施,就需要企业以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需要将信息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之中,要利用技术进行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深入挖掘,以技术形式应对知识的多变性、复杂性与分散性,以此实现企业知识的创新管理。作为企业,要对企业知识采取内部创新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要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内部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学习,以学习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文化水平;企业还要充分信任内部员工,以信任提高员工知识转移的能力,实现个体资本递升为组织资本,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过渡;企业还要注重外部人员的引进,要以薪酬与福利吸引外来员工的加入,将新员工、新知识作为弥补和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以新员工、新知识作为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以此完善企业行为主体的知识管理和员工的行为机制,以此实现企业战略的顺利沟通与实施。

总之,知识经济发展鼎盛的环境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关键。作为企业,要充分认知企业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评估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要确定好企业知识管理的正确方向,规划好知识管理的复杂过程。只有将知识管理充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之中,只有将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只有将企业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只有将企业知识与员工知识相互统一,才能推进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文波.浅析企业的“知识管理”[J].现代交际,2010(09):52.

篇10

摘要: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的越来越平稳,许多决策者开始考虑企业文化的隐性作用,也开始重视开展培养起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就从现今中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出发,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巨大影响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创新 影响力

在企业的发展初期,为了适应残酷的经济市场,决策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残酷的现实经济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以基本上也就无暇顾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巨大作用认识得也不全面。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的越来越平稳,许多决策者开始考虑企业文化的隐性作用,也开始重视开展培养起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就从现今中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出发,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巨大影响力。

一、创新企业文化的意义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同样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思想。只有“思想”进步了,那么企业才能朝着一个平稳正面的方向上发展。重视并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通过确立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培养形成优秀的企业精神以及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完善和健全企业行为规范,树立和优化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和企业管理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的业平稳持续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而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当下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创新氛围,就完全不可能推动产生一个好的制度创新。第二,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那么也就难以创造出好的经营战略。第三,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先导,就很难产生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先进技术创新,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则是企业不断升级和竞争取胜的原动力。

二、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提升的影响力

(一)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管理相关理念形成的基础

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决策者和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一种企业价值观, 它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要使得企业决策者和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则必须要创造出一个和谐、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必须要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只有企业文化得到创新发展,才能够为企业相应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加能够为企业的创新管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轻松氛围。

(二)创新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企业到底要如何进行创新?这是至今许多企业和学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就拿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子大亨索尼公司来说,虽然在1997年索尼公司就已经预见到了网络时代的来临,但是却行动缓慢,针对网络强大的冲击性,没有能够再像以往一样推出震撼性的颠覆性的产品。创新能力的衰退是现今索尼公司发展的最大致命伤。

而企业的创新,一是要靠有形的物质手段,二是要靠企业文化无形的精神推动。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相互配合发展,加大推动力,才能使得企业能够乘上新世纪发展的快速列车。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发展“软件”,在一切硬件条件都齐全的情况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生产力。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企业创新的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大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推动企业向着科学发展、平稳发展的方向上推进,使得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力的创新型企业。而为了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找准企业创新管理的着力点。

(一)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

由于企业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许多企业在进行创新发展时往往都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是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许多制度前提和发展环境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环境不相符合,如果只知道一味的照抄照搬,必然导致企业发展的“水土不服”。所以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二)企业管理创新应重视战略策划

战略策划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策划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现今,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巨变,以及我国在加入WTO 后,本国经济体所面对的跨国公司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战略创新上下足功夫。

(三)企业管理创新应重视企业之间创新合作

企业创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只凭个人或单个企业的努力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而架构创新网络,开展创新合作,将会是未来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导模式。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共同携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不失为新时代竞争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必然的选择。并且相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企业之间的合作克服创新思想交流的障碍,同时加快创新知识的传递及效率。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市场也日趋一体化。所以,谋求合作,将竞争与合作统一起来,是当今市场竞争中的新思维。

企业的管理创新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客观需求。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如果不与国际接轨,不去创新,那么企业就会无法生存。而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所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而公开的,只有速度出击才能够抢占市场。谁能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够赢得市场。所以创新是必然的选择,企业只有走上创新发展之路,以企业文化的创新来带动企业创新管理的提升,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可星,郑季良. 西部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管理浅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2)

[2]陈劲,李飞. 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09(S1)

[3]马海波.创新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 企业纵横.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