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7 07:1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良好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选择实验材料时,首先考虑从实验室获取,但很多小学科学实验材料从实验室不易得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制教具,从生活中获取简易的、实验现象明显的材料。比如,小学科学教材《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选择材料是铜球,加热用酒精灯,冷却用冷水,观察方法用铁圈套铜球。这个实验有两个弊端,一是铜球温度很高,易烫伤学生,有危险性;二是加热时间比较长。因此,我将实验材料改为PP-R塑料,因为PP-R塑料热膨胀系数远远大于铜的热膨胀系数,实验现象特别明显。再如教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我把马铃薯改为葡萄,在烧杯中就可以做。这样既节省实验用品,实验效果又明显。
二、方法“妙”才能一目了然
(一)充分利用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是提前控制“因”,然后观察“果”;对比实验是通过对“果”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因”,探究性更强一些。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采用这两种方法。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苗的诞生》中的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适宜的温度、水、空气等诸多条件中,每次只能改变其中的一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次设置多个样本,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使样本间条件有所区别,最后通过将样本两两对照得出结论。本实验要求设计记录表,能对浇水量、光照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自行控制变量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二)改进实验,一切为了效果
实验设计时,参照课本、参考书、网上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从各角度思考,找出它们的优缺点,结合自己的设计确定最优方案。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教材中提到森林中的光线直线传播,但缺点是远离生活只能想象;观察教室窗户中的一缕光线,实施起来也有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利用激光笔大角度倾斜打在黑板上的方法,很方便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效果很好。
(三)方案周密,预知可能的败笔之处
实验设计时,对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不利因素要提前预知并加以避免。如五年级上册《风的形成》一课中“风的形成”实验,学生需要制作自己的实验箱,在实验设计阶段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实验箱密封效果一定要好,任何地方不能漏气,否则蚊香的烟会溜走;实验箱要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点燃的蜡烛会引起燃烧,不安全。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培养简单的探索科学的方法和基本的科学观念。要做好这些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呢?我结合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做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按照实验方案有序进行实验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所以科学课在动手操作这一项比其他学科占优势,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很想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实验做好。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场景怎一个“乱”字了得,实验的结果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而缺乏有目的、有秩序地去完成探究实验任务。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对实验中会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设和猜想,没有把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也就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如何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第一,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读实验目要求的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第二,了解实验的方法,有些实验的实验方案教材中已经有了,有些实验方案则需要自己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只有让学生读懂实验目的要求(要做什么?),了解实验方案(怎么做?),学生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二、激发兴趣,及时督查,自主进行实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科学实验活动,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安排学生做较多的实验,要想让学生做好实验,就必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做好实验,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器材,样样亲力亲为,而不需要学生动手参与准备实验器材,担心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有困难,担心学生找不到所需的实验材料,无法完成课堂上的实验。其实,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心,只要你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到位,检查到位,学生基本上都会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的。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不容易,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必然要细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必定细看教材,对课本有提前预习的准备,进而对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有深刻地认识,为上课做好实验做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做好实验做了铺垫。学生在自主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理解、消化实验的目的要求,无形之中养成了实验之前仔细研读实验要求与实验方法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理解实验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分工,主动参与实验
学生参与课堂科学实验,经历整个探究实验过程,是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最佳途径。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都能学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等等。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她们常常不愿意动手做,经我了解她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呢?首先,老师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其次,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小组内的同学轮流动手做实验,轮流观察实验现象,轮流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这样小组成员就会主动参与实验。
四、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结论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各个成员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
篇3
一、设计适合已有材料的实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很多学校实验室里的材料陈旧而且不齐全,作为科学老师,要想上好科学课,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但所有的实验材料让科学老师来准备,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带或自制一些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在讲第一单元时,我就让学生自带了一些糖果。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课上可以含在嘴里,唆着、嚼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经历着准备时的好奇、课堂上的诧异与轻松、课后的反复回味,也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实验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三、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
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和他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启迪智慧的火花,虽然小学生的知识面窄,又缺乏经验,对新鲜事物、现象不能解释,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科学课程恰恰是一门趣味性浓的学科,课本的每一章节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精心作好准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一团餐纸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学生预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 “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如在上《水和水蒸气》,我先自己用湿布巾将黑板擦干净,然后又让学生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课桌,然后问学生黑板和课桌上的水去哪里了。这一个看似非常寻常的一个动作,一个问题就不知不觉得将学生引到了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魔术实验,让水变成水蒸气又让水蒸气变成水,学生兴致颇高,从而自然的得出水与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于是学生便对学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五、设计符合规范操作的实验
科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学校试验教学还停留在“演示试验”阶段,实验课上老师一边做实验演示一边做解释,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种情况出现的比较多,一些实验本来是分组试验,老师随意降低教学目标,更改正常的教学流程,分组试验变成演示试验。老师担心实验教学较难组织,弄不好还会破坏实验器材,还会出危险。更有甚者实验教学浪费时间,并无多大实用,还不如老师演示一下,走走过场,省下时间学生多背背理论题目。这样一来实验教学大打折扣。有些学校建有先进的实验室,有完备的实验器材,实验教学也很正常,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必要的常规训练,试验过程颠三倒四,实验仪器丢三落四,重要的是小学生只看重了实验的“热闹”忽视试验的“门道”而失去了试验原有目的。可见重视实验教学,规范操作流程,提升试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市实行的加强实验仪器更新工程,就为实验教学做了奠基工作。
六、设计创新设计的实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要能创新,教师首先要是一个能创新的实验设计者。我们课本中给我们建议的实验方案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中,有个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他们也的确花了不少的时间,可是到了上课了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手中的火柴不能用蜡粘牢,成功的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原来,虽然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但蜡需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才能往上粘火柴。但在冬天(夏天正好相反)蜡的凝固时间长,且熔化后粘性不大,很难将火柴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而且火柴的一头有硝,让这头朝下粘在铁丝上做实验,一不小心容易直接点燃火柴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篇4
摘 要 就如何开发利用实验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实验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等,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33-02
1 前言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2 开发利用生活材料作为实验资源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质量,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效能,教师要坚持“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在立足环保、方便的情况下,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多思考,即便是一个矿泉水瓶、一张废纸,在创造力下也会变成实验的“材料”,从而为实验服务。这样一来,实验的效率和质量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如在大多数人眼中,一张白纸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在实验中如果使用恰当,那么它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就拿一张纸做文章,首先让学生思考:如何让手中的这张纸发出声响?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学生很快就想到许多种方法,比如用力吹纸、将纸撕开、手指用力弹纸、抖动纸片等。这时首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表扬学生的聪明才智,然后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所说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通过思考这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声音产生条件。由此可见,即便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只要用之恰当,也能够成为一种实验的材料,帮助学生动脑思考,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再如简易实验中的烧杯、漏斗、量筒等仪器,潜水艇模型、闭口浮沉子、土电话等装置,都可以用废旧塑料瓶来代替,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亲手制作道具的实践能力,节省器材费用,而且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勇于探究、提高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将眼光从课本转向生活,培养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主动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实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目标。
3 开展小组实验以发挥学生主体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他还提出“活动法教学”,认为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才是儿童教育的根本[2]。为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过程,但是无法取代学生的自我活动,所以要让学生接触实验器材,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让学生充分感受实验的原理与目的,并按照实验规则进行操作。
小组合作实验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如在做“改变浮和沉”的实验时,先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收集资料,有的设计实验,有的记录实验过程,有的汇报总结。然后在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由教师给小组评分:第一个正确完成实验的小组获得5分;第二个小组获得3分;第三个小组获得1分;能够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小组另外加8分。每周对小组的得分结果进行统计,对于优胜小组提出表扬。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值得注意的是,要指导学生做好相关记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具有快速灵活性、资源大容量、可控制性强、交互性等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生成生活化、生动鲜明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感官意识,激发求知欲,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
呈现真实场景,调动学生感官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与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子,用多样化方式展示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为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实践证明,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把握。如在教学“声波的发生与传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生物的发声方法――振动,但是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振动方法:蜻蜓依靠双翅的振动来发声;青蛙依靠鼓动的肚子来发声;人类依靠声带的振动来发声;等等。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软件,通过反复播放、回放、慢放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促进学生对实验本质的理解。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联想学习能力。
借助模拟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在传统实验室教学中,由于害怕发生意外,或者对实验仪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限制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实验的约束,导致实验结果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相反作用;还有的实验在选材上不够环保,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这些都是传统实验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虚拟实验室,在Web中设计可视化的三维环境,每一个可视化物体都代表一种实验对象,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进行操作。这样的虚拟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实验环境,而且能够进行所有现实世界中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而且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雾和云形成的模拟实验”中,通过实验物品进行的模拟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候就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操作来更加直观生动地去观察雾和云形成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对于一些实验器材比较难准备,或一些转瞬即逝、反应非常迅速的、不易观察现象的实验,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操作或演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增强学习效果。
5 结语
实验对小学科学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迎难而上,真正投身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重视实验教学,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做实验,或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实验或模拟实验,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花建英.如何进行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J].学周刊,
2013(1):122-123.
篇5
关键词 实验教学;有效性;合作;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离开了实验教学,科学教学只是“空中楼阁”,也会把原本生动丰富的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应是以实验、实践为载体,结合文本和生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及科学过程的探究,从而最终实现对文本的融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实验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转变教学理念,引领科学探究
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克服急功近利、怕麻烦等消极懈怠思想,改变那种“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作法,确立“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的观念,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吸引、指导、帮助学生参与实验选题和方案设计,努力创造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欲望,训练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向自我获得性学习转变,真正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验证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发现者”。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更精彩、更有效。
二、增加实验趣味,强调合作协作
对待演示实验,教师务必要科学、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改变传统实验过于“严肃”面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如下:
在学习“二氧化碳”一课时,为了说明二氧化碳跟水反应,传统的做法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但在教学中,发现实验效果不好,于是进行如下的改进:先将紫色石蕊试验分别喷到两朵纸制的小白花上,然后分别喷上稀醋酸和水,通过对比试验现象,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再将喷满水的那朵纸花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再取一朵一样的未经处理的小百花也放入该集气瓶中通过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通过一步步操作,小花变幻着它们的颜色,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
学生分组实验也是实验教学的常规手段,但必须针对学习内容、学生差异及发展倾向性差异等进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作用。一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及差异倾向进行分组,分工合作交流,或以强带弱、或强强攻关,或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按照学生自愿的形式进行合作分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如关于《物质溶解度》设计如下:
让学生根据各自合作小组的情况汇报提出猜想,接下去的环节验证猜想,让学生通过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们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采用科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了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猜想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温度、溶质、溶剂有关,这时候以小组为单位,第一组探究溶质不同。在室温下,20ml水中分别溶解食盐和蔗糖,第二组探究溶剂不同。在相同温度下,把碘放在酒精和水中,第三组探究温度不同。把柠檬茶放在冷水和热水中。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然后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记录员汇总小组意见,写出实验报告,最后由各小组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而且真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融入生活元素,感受身边科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确实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坚持用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不断改进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的方案或装置,使学生实验均能随堂进行,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仅拓宽了实验的空间,又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无处没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作如下设计:
给各合作小组发放相同的器材,这些器材都来自于生活: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然后要求各合作小组学生利用这些器材通过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最后派代表上台实验展示,比一比哪组发现的最多。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潜力。结果学生想出了很多的办法:(1)塑料杯装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2)用吸管吸牛奶,吸完后牛奶包装盒变瘪。(3)吸盘挂钩能吸附在玻璃板上。(4)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会流出来。(5)用嘴贴着塑料杯吸气,塑料杯能吸附着不掉下来。(6)两个吸盘挂钩相互挤压后再拉开很费力。
篇6
摘要:阐述了当代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实验课程的必要性、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开设的现状、并具体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的体系问题。文中提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应该开设财务管理实验,同时,还应增加创新性设计实验或增加修改缺陷条件的实验,使学生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创新
1引言
实验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等院校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会动手、能分析的预测、决策型、而且会应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在学生进入社会以前,能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程的模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银行会计模拟、税务会计模拟、商业会计模拟等,使学生对实务操作感性认识,以缩短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努力建设好管理学科的实验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需要。
2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现状
2.1经费紧张、资源匮乏。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都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方法。1983年以后,全国的财经院校均陆续成立了自己的财经实验室,然而,因为场地、经费、师资、实习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些专业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现阶段的高校会计实验课程设置还不够丰富,主要受经费的限制,缺乏专业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适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软件较少、开发经济类教学软件的人员不多。
2.2理论课时包含实验课时绝大多数的会计实验课时是含在理论课时中的,老师给学生的成绩主要是看最后的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实验课程成绩是和平时考勤纪律、平时作业在一起的,总共占30%,这是造成学生普遍对实验课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也有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造成我们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差。能否将实验课单独拿出来开设,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3经济管理类实验意识不强一直以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不如理工科实验那么受到重视,实验手段也不够丰富。所以造成高校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跟不上,实验教师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心理预期达不到满足,相关的培训进修机会也几乎没有,从而工作积极性不够。
3会计学科有关实验课程开设的几点构想
会计学科的实践教育环节必不可少,有课堂习题、课堂案例、专业课程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本文作者仅从会计专业校内课程实验环节来谈。
3.1会计学实验的设置会计学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分为三种,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综合实验。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基础会计学》,开始做单项实验,比如,练习借款单、产品交库单、出库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填制;阶段性实验室即在学习完薪酬会计后练习工资结算单的填制,学习完企业筹资会计做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的业务处理;学习完成本会计后练习成本计算单的填制;综合性实验即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完会计的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后进行,在大三下学期安排5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会计大作业,它需要学生融合所学的会计知识,通过模拟会计做帐,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会计业务的处理,科目汇总表的试算平衡,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的填制,到最终出具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通过这样设置会计模拟实验,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会计知识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学生通过模拟做帐,一来可以“温故而知新”,二来“真枪实弹”,学生感觉真正理解了会计循环。要把会计模拟实验做得最好,还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让学生在4周的手工模拟实验之后,还利用最后一周的教学安排,在电脑上使用“用友”、“金蝶”财务软件,或者老师编制的财务操作系统,将前四周的会计业务输入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笔者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列表如表1。
3.2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每个课程实验必须设计合理、实验内容清晰、实验目的明确,真正使学生在动手填制记账凭证、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得到收获。
3.2.1基础会计学的实验内容收料单、领料单凭证操作是根据采购业务、领料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学生学会收料单、领料单、发料汇总表的填制;现金银行存款存取凭证操作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根据存、取款、借款、付款等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实践现金银行存款存取凭证的填制,了解现金缴款单、银行进账单,及其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填制方法;练习借款单的填制;固定资产核算凭证操作的实验目的是通过采购业务,学会做会计业务处理、学会固定资产卡片的填制,使学生熟悉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及其折表1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一览表实验类型实验课程实验项目面向年级单项实验基础会计学收料单、领料单凭证操作、现金银行存款存取凭证操作、练习借款单的填制、练习支票的填制、现金缴款单的填制、销售发票的填制、固定资产核算凭证操作、纳税缴款凭证的操作、产成品交库单的填制、财产清查凭证操作、练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大学一年级下学期阶段性实验财务会计企业筹资会计实验、货币资金会计实验、应收与应付项目会计实验、工薪会计实验、存货会计实验、投资会计实验、固定资产会计实验、无形资产会计实验、损益会计实验、现金流量表实验、合并会计报表实验大学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实验成本会计学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大学二年级下学期阶段性实验财务管理学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企业筹资方式、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金、财务分析等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综合性实验会计大作业股份制企业综合模拟实验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旧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及业务处理过程;纳税缴款凭证操作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填制纳税缴款凭证,使学生了解纳税缴款有关手续及会计处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掌握银行存款的核对方法及其未达帐项的调整。
3.2.2财务会计的实验内容企业筹资会计实验包括资本筹资、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的基本理论问题及会计处理;货币资金会计实验包括货币资金结算业务和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应收与应付项目会计实验,要求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工作中应收账款与坏账损失、应收票据与贴现、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应交税金与其他应收、应付、应交项目的基本内容和核算方法;工薪会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工资的计算与会计处理,以及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的会计处理;存货会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存货收、发的计价及各种核算方法,能从事企业的存货会计;投资会计实验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投资计价的确认原则,熟练处理投资的会计业务;固定资产会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加、建设、修理、折旧、租赁以及在建工程的科技核算方法;无形资产会计实验掌握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损益会计实验掌握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问题;现金流量表会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底稿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实验要求学生做抵消分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学生通过模拟专项会计业务,最终达到熟练处理账务的目的,初步掌握财政部颁布的16项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内涵。
3.2.3成本管理会计的实验内容成本管理会计是高等财经院校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能了解成本计算的流程。实验资料通常以制造业为例,实验教材的选用应注意案例数字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制造费用的几种分配方法:生产工时分配法、直接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重点掌握交互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合理准确地确定在产品数量,是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按其耗用直接材料费用计算、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比例法,其中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是让学生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是让学生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3.2.4财务管理的实验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财务管理实验显得尤为重要。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实验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与现值、普通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即付年金的终值与现值、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的现值、风险报酬率的计算;企业筹资方式中必须掌握债券的发行价格计算方法、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常用的几种方法:定性预测法、比率预测法、资金习性预测法;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实验重点掌握个别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资金的边际成本、边际贡献、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复合杠杆、息税前利润2每股利润分析法等;项目投资中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的净现金流量计算实验、证券投资一节中要求学生做证券投资决策实验;营运资金一节中做最佳现金持有量实验、信用条件备选方案的评价实验;财务分析一节中做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实验。
3.2.5会计大作业课程实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在会计学主干课程学完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150笔左右业务的会计处理,综合了以前所学的会计知识,这些业务还必须涵括财政部颁布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如《借款费用》、《收入》、《投资》、《无形资产》、《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差错变更》、《建造合同》、《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固定资产》、《存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从开账、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到最后出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学生通过这套会计大作业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3.2.6增设行业会计及创新性设计实验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时,应该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银行会计、电力企业会计、交通企业会计等行业会计,以便让学生将来到社会上缩短适应期,这些课程的课时不宜太多。同时,应增加创新性设计实验或增加修改缺陷条件的实验,使学生具有自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还需要会计学实验室开放的配合,以预约方式或者全阶段开放方式开放,学生可以来实验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会计内容做实验。
4结语
高校的会计学教育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会计手工实验教学不能减少。同时,又应该加强计算机会计实验教学,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会计实验知识化、规范化、综合化、现代化、社会化,为了适应新世纪会计实验教学的要求,我们需要建立和健全会计实验教学的运行机制[2]。会计实验教学具有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它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兴武.办好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几点体会[J].广西会计,2000,(11):30232.
[2]于玉林.21世纪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426.
[3]王建成,朱启明,李乃恒.会计实验教学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4]王维虎.改善会计模拟实验的设想[J].财会月刊,1997,(6):27228.
[5]于玉林,程夏.会计学实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侯旭华.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8):1372138.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科学研究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是简单的事实证明,而是要让学生有所发现并获得体验,形成探究习惯、探究意识。
一、教学实例
学习内容:比例
师:今日我们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看到“比例”二字,同学们能想到什么?
生:比例是什么样的,什么是比例,比例是不是和比有关系?
……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都有价值,老师总结一下,你们所问的大概有两方面的内容:比例意义、性质。那么,你们想如何去研究?
生:(不明白)
师:联系学过的知识,试着想想有哪些研究的好方法。你们可以尝试着写出一些比。
师:非常好,那现在开始大家对教材进行研究,看看是否还可以发现有关比例的其他知识?
学生通过自学后开展汇报,并在教指导下开展思考、研究活动,同时教师听他们的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全班的交流。有的学生说比例中的一个规律。先举出例子,观察得到结论,再举出更多例子验证此结论。教师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大家一起思考、发言。
二、案例点评
上述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它包括明确问题、自主探究、反思体验、应用拓展。
例如,明确问题,这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更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有思维价值的数学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心理需求。
三、思考
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合作是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教材并非学习的全部。教材只是将知识点罗列出来,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教材是学生从事研究活动的出发点而非目的。
第三,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要求对立方面是平衡的。以学习方式来说,并非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也可产生意义过程及结果。教师要积极地认识学习方式的优点、局限性,从而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内容、教学对象上加以适当地运用。以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是研究,而是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研究意识,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只要大胆引导学生研究、探究,重视其学习过程分析,优化数学课中学生学习活动,就一定可以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就可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115-120.
篇8
一、学科在中等卫校中的地位
中等卫校的学科相当于高校的系,定位于学校和各教研组之间的一级教学和管理组织。它的设立主要目的是为专业教学的需要,因此其任务主要是协助学校〔尤其是校长及教务科)对学校各专业进行建设和管理的一级机构,例如在相关教研组的设置、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实习动员等方面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从专业教学需要的角度来强化和协调解决教研组之间或与各职能科室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学科有利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是有利于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一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和管理组织。
二、学科的建立与结构
1992年我校在获得华夏基金会资助口腔项目建立口腔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又再次获得了华夏基金会对我校检验项目9万美元教学设备的资助,并在江苏省卫生厅给予的29。多万元配套资金支持下。终于在LJ95年建成了近二千平方米的检验教学楼。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检验学科。现设主任,一名(负责业务及全面工作,.副主任一名(负贵业务及行政工作》。下设化学(包括无机、有机及分析化学)、检验(包括生化、微寄及临床检验户和实验教学三个教研组。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设置是正确的。
化学课是检验专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仃基础课 程,它和检验专业课程在实验方法和设备上更有共同 之处.因此将其列入检-ec’}’学科十分必要二同时.化学作 为第一学年买设的普通基础课之一,这对学科掌握了解检验专业新生入学不久后的学习情况会有很大的帮 助。此外,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临床检验 学等儿门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统归在检验学科的领导之 下,这将更加有利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在教学工作中的结合和交流。在设备、资源的请购、使用和管理上打破了原教研组之间的界限,也更有利于资源的统一利用和分配。
实践证明,实验教研组的建立是成功的举措。它将学科各课程的实验人员f5^}fi人。组成一个实体.在业务上按专业不同分属各教研组领导,但在行政上编制为实验教研组,设一名组长管理,按学校行政人员办法及实验人员考核细则进行考勤、考核,实行坐班制及工作量定翻基数办法发放奖金。从而确立了他们应有的地位,保证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大大地调动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验室的管理,实验课的准备,带教、新生的体棱及统一调配使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学科与学校科室的关系
学科是介于学校与教研组之间的一级教学和管理组织.因此学校在实行某些管理职能时,例如下达通知、文件、计划及决定等可以通过学科转达或直接下发到各教研组,有些仅仅涉及到个别人或教研组的具体事务.例如日常考勤、班主任工作等等也可以直接下达指令而不必事事通过学科,这不仅方便了工作而且体现了学校各科室的权威性。但是在涉及学科工作,例如教学计划的制订、人员的调配和考核、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器材用品的请领等方面则应通过学科来进行.这样既可做到贯彻学校意图又可听取群众意见。使正确的举措得到完善和执行,这也体现了学科的职权。实践证 明学科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而是配合学校作出决策.搞好管理、进行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级管理组织.因此各职能科室也应当尊重学科的工作。
四、学科管理的要紊和认识
篇9
关键词:应用型:情景教室
一、问题的提出
“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模拟企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情景,即从教室布局、学生所担任角色,均按现行大、中型企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情景布置,学生学习用资料及案例举例采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方法,其效果是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直接感受现代财务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该教学方法直观,将枯燥的财务会计教学以最直观的情景教学来体现,特别适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现代大学生。从而避免现行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会计学科专业课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缺失应用性的怪现象。学以致用是学校办学的宗旨,也是教育的目的,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会计学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科的最主要课程之一,如何将现行会计准则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国内外院校各有其特点: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欧、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注重动手能力、“情景教室”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国外非常普遍,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的课程设计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其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以浅显为度,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虽然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国内会计学科现状
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来看,专业院校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1、培养研究型的高级会计理论人才。坚持这种模式的主要集中在部委属重点高校及省属院校,他们认为会计本科教育应以培养理论型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师资队伍重理论研究,轻会计实践。许多重点院校财务会计学课程设置、教材的编著均不严格按会计制度编辑,而是从国际惯例出发,既参考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但又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制度,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蓝本,遵循现行国内会计准则但又不照搬国内会计准则,其培养模式是通过浓厚的理论研究学习和深层次的探索我国会计理论,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但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财务会计学情景教室的课堂实验课程环节。
2、以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性质为主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模式与上述相反。目前这两种模式都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前者空有理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后者只是纯粹的簿记劳力,缺乏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从而造成了会计学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注重的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来。财务会计学科作为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顺应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然而,众多的地方本科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其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仍存在着与办学目标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理念模糊。目前,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仍然较为模糊,众多院校的发展目标仍是以研究型大学为最终目的,应用型模式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是在教学、实验设备、师资力量达不到要求条件下的一种妥协,某些院校或者照搬研究型老牌大学的办学模式或者继续执行原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缺乏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操作的独特的办学理念。
2、办学条件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实训基地缺乏,目前的实验场所缺乏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的氛围,实训资料只是脱离实际的简单案例,会计案例随心所欲,缺乏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企事业单位真实案例,缺乏具备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3、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性。在课程建设上仍照搬老牌大学的模式,除了公共课、基础课等国家硬性规定外,专业课仍遵循着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模式,实践课仅在临毕业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由于临近毕业,学生找工作与实习同步进行,应用型学校最关键的实践操作形同虚设。
4、教材建设无法适应应用型学校特色的具体要求。目前会计学科教材,从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等专业教材,基本采用重点大学主编的教科书,由于重点大学均属研究型大学,课程教材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制度现实,所编教材将现行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结合,既遵循会计制度原则但又不苟同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很难想象学生如何将其应用于企业现实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解决办法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标必须是理论知识能真正地应用到现实的具体事项,“应用”必须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现时的应用型高校会计学科课程体系摆脱不了上述两种模式影响,实践课程涉及的会计案例随心所欲,与现行会计制度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无法及时进入角色,“应用”名不副实;基于上述理由,财会学科的课程建设必须是:会计理论是以遵循会计准则为主适当超前为度;加强应用性的实践环节,最好的办法是到厂矿实习,然而现实厂矿企业会计岗位特点:岗位重要、数据保密、人员需求量少,因而将大量的学生集中在某个企业实习的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毕业实习环节对财经院校来说属于薄弱环节,而应用型人才经常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练却少不了这一环节,为此,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教室,“情景教室”由以下部分组成:一是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二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新会计准则为规范的企业经济事项案例为教材,以“情景教室”课堂教学方式为环境,营造浓厚的会计氛围。
(一)“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意义
案例实践技能的运用是应用型学校的重要手段,而注重实践的“情景教室”实验课程则是解决应用型新型地方高校财务会计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非凡。表现
在以下方面:
1、财务会计学是社会科学,必须以社会为工厂,学习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即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学好该门知识,而从中学直接上大学的现代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社会经验,“情景教室”教学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有效途径。
2、企业会计账簿忌讳涂抹的特殊性不允许学生在下厂实习中亲自动手操作,“眼看手不动”是目前财会学生实习的尴尬待遇,“情景教室”教学模式让尴尬化为乌有。
3、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宗旨是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是学以致用的必然环节。而“注重实践”的最佳选择是采用“情景教室”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选题的重要意义。
(二)“情景教室”实验课程建设
1、“情景教室”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着国家会计制度和国家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而设计的,强调基础、实用,并对前沿未知领域知识有一定的关注。它区别于传统的以会计基本原理为立足点,以国际惯例为原则,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研究型会计课程模式。
2、“情景教室”实验教学的这种人才能力培养是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教学内容去粗取精,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室”实验教学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它的培养比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实践训练,更要有良好实践环境和氛围的体验。为达到这一要求,必需规范下列内容:首先规范“情景教室”环境。“情景教室”的布置必须按照现行大中型企业的财务报账大厅格局设置,应具备出纳柜台、凭据审核组、材料组、成本核算组等会计核算程序各环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会计核算软件,并在大厅内按现行会计记账凭据格式印制相应的账、表、凭证等,营造财务会计核算环境。其次账务处理程序按企业现行通用的核算程序进行账、证传递,为配合会计电算化,可在采用手工记账的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由于是同一套凭据按不同的记账程序处理,其结果必然相同。因此可以检验学生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4、由于采用“情景教室”环境。学以致用,理论课程与现场实习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5、“情景教室”实验教学的特殊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鞭策了教师更加努力学习,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既懂得教学规范,又有丰富的企事业会计实践经验,并严格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则从事教学进程,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很快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工作,从而造就了一支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情景教室”的实际应用价值
篇10
[关键词] 现代信息资源;病理学;开放性课堂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 R3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127-02
病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重点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可以减少教师机械的劳动,从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2]。同时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实践学科,需要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现代信息资源的加入能够更好的体现教学价值[3]。本研究通过调查案例来分析如何设计与实践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体系,现报道如下。
1 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从事病理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师生,其中教师1名,学生2个班64名,共65名。2个班学生都是一年级病理医学专业,一是实验班,另一是对照班,每班都是32名。
1.2 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制订了教师和学生问卷。发放教师问卷1份,回收率达100%;发放学生调查问卷64份,回收64份,回收率为100%。所有问卷结果都有效,对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对比。
1.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含4个内在因素与4个外在因素,其中学生对反映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内在因素包括求知进取、专业兴趣、挑战性、问题敏感。学生对反映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外在因素包括他人评价、同伴压力、追求回报、社会取向等。
1.4 研究结果
在本调查中,调查表中有个问题:“你们的小组是怎样组成的?为什么这样组成”而反馈上来的情况如下:实验班自己找伙伴的有60%,而对照组却只有15%,多数为老师指定或者按照座位来判定,主要原因在于熟悉与习惯。比如尖子生愿意跟尖子生在一起,差生也不太愿意主动去选择,这样造成开放性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得到,还加速了两者的分离。同时在病理学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导致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共享。这主要是由于开放性课堂教学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异质的,他们在性别、病理学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时80%以上的学生对容易的、常识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从而去查找资源;而对于解决比较难的、需要思考与挑战的问题则不太关注,也不愿意去查找资源。
2 信息资源在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很多高校病理课的学时都得到了压缩,学时数减少但教学内容未减,为此只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4]。同时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是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但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辅助以现代信息资源 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当前一般的病理网站有病理学各个章节的网病理学图片库、络课件、病理论坛、电子教案及病理网络试题库等[5]。学生可在课后上网,浏览病理网的课件、电子教案,便于学习与教学。在具体的应用开发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
2.1 资源库建立
资源库建立是信息资源在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础,是大量的教学资源。在当前的资源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文本库:收集各种教材、教案、学术论文等[6]。可以进行段落拷贝和全篇下载。(2)图片库:在平时的医疗实践中我们如果遇到典型的体征,就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下来,如杵状指、满月脸等,尤其是我院集医疗、影象检验专业为一体的局域现代信息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病理图片,并且全部转换为网络技术规范要求的jpg、gif文件格式,便于搜索浏览和下载使用;(3)动画库:主要收集我校近年来制作的和从国外购买多媒体教材上的动画片段,主要介绍一些抽象的原理和发病机制等,大多是swf和exe文件格式,网上可即时播放,也可下载。
2.2 超媒体技术的应用
超媒体(Hype media)是指用超文本方式加以组织和处理动画、视频、图形、图像、文字、文本等多媒体信息。从超媒体获得的不仅仅是文本信息,还可以是多媒体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任何信息[4],超媒体网络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和易受控制的环境中实践他们所学的东西,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利用超媒体网络教学,声色图文并茂[7]。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病理学应用中,我们建议将计算机功能和大型医院病例多、资料全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超媒体材料创造一个模拟现场,真实地再现各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和诊疗技术的应用,使临床示教和学习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从而在大量的课余时间向学生展示更多更全面的疾病知识与诊疗知识,也充分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教学时间中的教学效率。
3 基于信息资源的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措施
3.1 个别学习模式
个别学习模式在医学生学习毕业后的呼吸病学应用中最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个别学习模式是可以全方位进行的,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WW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E-mail、微信、QQ、视频向教师提问;调用网络上的教学软件,用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在微博、微信、论坛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就学习的内容与资源向教师请教。个别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患者病情不允许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此时我们通过视频可以及时的把患者的病情介绍给上级医院,从而在第一时间得到高级专家的指导,从而提高了预后质量,也降低医疗风险[8]。
3.2 ONE TO ONE学习模式
在ONE TO ONE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慢性病的病理结果,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来说需要终身的接受医生的指导与治疗,经常去综合医院一方面综合医院就诊不如社区方便,另一方面对于比较偏僻的医疗结构来说,同时也带来了交通诸多的不便和经济上的压力,这无疑给医学生在这些慢性疾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的折扣和患者经济上的负担,但基于网络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学习毕业后的教育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曙光,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信心与可能,更让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我们不但可以跟医学生进行多媒体交互,而且还可以与患者进行多媒体交互,克服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9]。
3.3 ONE TO MANY学习模式
在ONE TO MANY学习模式中,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位学生授课。ONE TO MANY学习模式的不仅是学生观看远程教师的食品授课,而且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4 MANY TO MANY学习模式
在多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5]。同时病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因此,我们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在岗工作能力,同时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获取、运用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按照病理学的应用来进行分析。
总之,当前现代信息资源在病理学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基于信息资源的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福贤.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新途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2,16(1):93-95.
[2] 梁根.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3):24-25.
[3] 王斌,陈命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4] 王占欣.“3+2”大专病理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1(1):28-30.
[5] 何玉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课堂教学能力[J].生物学教学,2011,2(7):19.
[6] 魏芳.病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学,2011,11(12):1151-1152.
[7] 彭成清.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卫生,2012,6(7):58.
[8] 曹利平,金冶,范敏明,等.七年制外科学双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