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合同法范文
时间:2024-01-06 10:2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合同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电子商务合同现存问题
1.口头形式日益明显
电子商务之所以近年来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网络平台能够实现交易的简洁化和快速化。在这种形势的带动下,一些电子商务合同通常是以口头的形式订立的,而较之传统的书面合同而言,这种口头的合同一旦出现纠纷,对簿公堂后不具有法律的效应。面对这种情况,商业界和法律界共同研发了数据电文。所谓的数据电文就是将原有的口头合同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下来,这种数据可以在电脑的磁盘中获取,这样就改变了“口说无凭”的尴尬。但是,这种数据电文的规定与我国现有的书面合同存在一些不同,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合同法对数据电文是不适用的。联合国对此的评价是,如果数据电文能够实现纠纷后的材料调取,那么可以适当的扩充原有的书面合同的内涵,换言之,人们已经开始接受数据电文,并希望其逐渐合法化。
2.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严格化
所谓的意思表示的撤回和撤销,就是在意思传送到对方的过程中,或者是刚刚传达到对方的那一刻起,要约方出现了变故,发出另外一份数据电文,要求撤销或者撤回先前发出的合同内容和具体信息。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在这一过程中还没有发生,不产生双发的利益损失,所以,国际和国内的商务法都是保护这种形式的。这种意思表示的撤回主要包括要约的撤回和要约中承诺撤回。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撤回必须在对方没有回复之前做出,否则对方答复后就是合同生效时,单方面意思撤回视为违约,对合同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损失。同时这样规定也能够更加的规范要约方的合同订立意识,避免反复撤回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需要保护对方的合法权益,因此规定了具有下列形式之一,不可以进行意思的撤回与撤销:①在发送的数据电文中,要约方已经明确规定了该数据电文中的内容和承诺不可以进行撤销和撤回;②对方已经接收了该数据电文,并已经为履行该数据电文内的内容做好了全面的准备,甚至已经有经济投入和设备引进了。此时,进行的意思的撤回和撤销可以视为合同违约处理,要约方需要按照合同违约 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赔偿。
3.要约概念模糊
要约与要约邀请在法律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俗意义上来说,所谓的要约就是合同中的某一方积极主动的诚邀另一方与其订立合同。我国的合同法明确规定,符合要约的条件有两个,其一是合同的内容详细;其二是可以接受对方提出的合同要求。对于一些界定比较明确的商业形式比如商品的价格明细表、建筑工程的招标书等不存在争议,而在网络媒体上的广告是否也应该界定为要约的范畴之内呢?这一争议比较大。三种方式看起来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但是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为一旦出现了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字眼,那么双方在纠纷中就可以各执一词,扩大了纠纷的范围。
二、时间和地点界定标准参考
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与成立地点。电子商务的主要特性就是交易迅速,因此交易过程中瞬息万变,精确的规定合同生效时间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形式的分析:
1.承诺的生效时间界定参考标准
数据电文的承诺生效时间就是合同开始执行的时间,对此问题,各国的规定都不尽相同。我国基本上遵循到达时间为基准的原则。也就是数据电文已经传输到对方的接受数据平台后,合同即开始生效。而西方国家则依据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订立了以数据电文发送时间为合同生效的时间。切实二者各有利弊,只是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已。对此,国际法律并没有对此做出硬性规定,可以依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而具体的选择。
2.电文的发出与收到地点界定参考标准
电文的发出地与收到地是法律处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为此,必须对其进行明确的规定。通常来说主要以双发设有经营场地的地址作为电文地址。我国的电子商务合同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也逐渐引入了国际的机制,以便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三、电子合同的注意事项
1.合同条款的注意事项
电子合同中的条款格式问题也是电子商务合同法规范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肯定电子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固定可以减少电子商务的手续,简化其操作流程,更快速的实现经济贸易,这无疑是电子商业的一个发展,但是由于这种形式的固定化,也一定程度的违背了合同法的“自由化”原则。越来越多的电子合同片面的强调条款格式化,对此,电子商务合同法中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2.意思撤销和撤回的注意事项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已有的立法(譬如《示范法》以及新加坡《交易法令》)来看,似乎都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有人认为:数据电文的传输速度极快,从而使得对其的撤回与撤销在事实上变得不可能。但也有人主张,“法律贵在严密,即使要约能撤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应完全否认这种已得到广泛承认的合理权利本身。只要要约人的要约尚未获得承诺,应允许其对要约做出重新安排”还有人认为:应视采用的电子通讯方式而定。
篇2
一、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及形式
一般认为,电子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或电子邮件拟定的合同,即达成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协议或者契约。其实现过程就是用户将有关数据从自己的机信息系统传送到有关交易方的计算机方信息系统的过程。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在示范法中对EOIF定义为“将商业和行政事务(transaction)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计算机方信息系统的过程。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在示范法中对EOIF定义为“将商业和行政事务(transaction)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信息处理和信息数据(message)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通俗的讲,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在交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电子合同对传统合同法提出了挑战,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电子商务与现有的合同法之间的矛盾无疑将推动合同法的修改,以适应新事物的发展。关于合同的形式,《合同法》第10 条第1 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同样,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指合同书、信笺、数据电子(包括电极、电传、传真、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的形式。这样合同法把电子合同实际上纳入了“书面形式“之内。这一做法和国际贸易委员会EOI工作组在1992年提出的解决办法有相似之处。扩大法律对“书面”一词所下的定义,以便把电子合同也纳入书面形式的范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0条已经作了这样的规定,承认以电话、电传或其他快速通信进行要约,实际上我国《合同法》已经初步实现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的接轨,这必将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特点
传统的合同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电子商务合同与传统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在法律上有着许多明显的区别,有着许多新的特点。
1、 邀约承诺通过互联网进行,合同双方当事人都通过网络在虚拟的市场上运转,其身份依靠密码的辨认或者认证机构的认证,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字所代替。
2、 电子合同和传统合同的定立、变更、解除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 形式有书面和口头的两种,法律有着严格的规定。电子合同的订立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标的额小,关系简单的交易表现为直接通过网络订购、付款,如利用网络直接购买软件。
3、 传统合同和电子商务合同在合同成立的地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电子合同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规定,一般做法是以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三、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
《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在电子合同中也需要具备要约和承诺这一合同生效的要件。《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此规定明确了承诺的生效和合同成立之间的关系。
合同成立时间和地点对当事人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涉及到合同在何时生效和法律关系的确定,也涉及到双方发生纠纷时如何确定诉讼管辖。一般来说,有两种观点,大陆法系采取“到达主义”即以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时间和地点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相反,英美法系则采用“邮箱规则”,即以投入邮箱的时间和地点作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由于电子合同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内完成订立的,电子数据可以在任何地点发出。如果采用英美法系的邮箱规则,则会导致合同成立的地点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举个例子来说明:一方在火车上用笔记本电脑向对方发出承诺,我们又该如何确定合同成立的地点呢?很明显,若采用英美国家的邮箱规则是不利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时管辖法院和如何法律的选择。如果采用大陆法系的“到达主义”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缺陷。我国《合同法》第26条第1款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实际上这款规定在承诺生效的时间上,采用了大陆的到达主义。《合同法》第26条第2款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而该款规定的具体内容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但这却未指明数据电文的范围和计算机系统的范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另外,我国《合同法》也没有对合同的地点作出任何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可以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的有关规定,其详细的规定了收到和发出数据电文的时间地点:
1、除非发端人和收件人另有协议,一项数据电文的发出时间以他进入发端人或者代表发端人发送数据电文的人控制范围之外的某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准。
2、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以下的办法确定:
A: 如收件人为接收数据电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
(1) 以数据电文进入该指定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或
(2) 如 数据电文发给了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
B: 收件人并未收到指定某一信息系统,则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
3、即使设置信息系统的地点不同于根据第四款规定所视为的收到的数据电文的地点,第2款的规定仍然适用。
4、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应以发端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视为其发出地点,而以收件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为其收到地点。就本款的目的而言
(1) 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应以基础交易具有最密切关系的营业地为准,又如果
(2) 并无基础交易,则以其主要的营业地为准。
(3) 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没有营业地,则以其惯常居住地为准。
四、要约的撤回与撤消
在电子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要约的撤回和撤消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必须区分对待,有学者认为,由于数据电文的传输速度实在太快,使得对其撤回和撤消几乎变的不可能(事实上的)。也有学者认为贵在严密,即使要约能撤回或撤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应完全忽视它。笔者认为应视所采用的通讯方式而定,在通常情况下,电子传输的速度很快,要约的撤回在技术上不易达到。但对于撤消在电子的某些环境下是可以实现的。如果要约人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一份可撤消的要约,受约人受到要约后并没有马上作出承诺,那么要约人可以发出撤消通知,但前提是要约人撤消其要约的通知在受约方答复之前到达对方。总之,应该根据不同的传递方式作出灵活的规定。
五、电子合同的证据问题
根据传统的证据法学,任何定案的根据都要有客观性、合法性、真实性。但是在网络领域里这一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电子证据是人类进入网络以后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电子证据也被称为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根据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的规定,数据电文系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报、或传真。我国并没有对电子证据的具体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的证据依次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数据电文被排除在证据清单以外,即目前在我国电子证据还不具有合法性,和国际上的立法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学者认为应该把数据电文纳入视听资料的范畴,因为电子数据同样可以显示为可读形式,因而它也是可视的。笔者认为,不能将数据电文视为视听资料,因为:数据须经人们重新组合、才能被人们使用,为适应网络电子商务的要求,应把数据电文单列为证据种类的一种。
关于电子合同的证据力,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有着具体的规定,在任何法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适用在任何方面均不得以下列理由否定一项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1、仅仅以它是一项数据电文为由 2、如果它是举证人按合理预期所能得到的最佳证据,以它并不是原样为由。第11条规定,就合同的订立而言,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一项要约以及对要约的承诺均可通过数据电文的手段显示。如果使用了一项数据电文来订立合同,则不得仅仅以使用了数据电文为理由而否定该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第12条同时规定:就一项数据电文的发端人和收件人之间而言,不得仅仅以意旨的声名或其他的称述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认其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可见,联合国《电子商务法》在较大程度上承认了数据电文的证据力,基本上是按照直接证据对待的。
由于证据非常容易被修改而且可以不留下任何的痕迹,所以当事人请求采用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收集证据有极大的风险性。为保证电子证据取得方式的合法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事人在起诉前最好的办法是向公正处申请证据保全。]
六、简短结语
电子商务是我国合同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种类,在人们生活中广泛。我国虽于1999年制定了《合同法》,但其关于电子合同的规定却是少之又少,并且规定的不是很详细,有几处还极为混乱。《合同法》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和国际立法趋势有相当的差距,我国立法必须加以解决否则会在司法实践中产生许多,并且电子商务在我国的上文的仅仅只是电子商务的诸多问题中的几点基本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有些对政府、、甚至界来说都是新问题,我们期待着我国的《电子商务法》能早日诞生,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合同领域作出必要的规范。
:
1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RAO)《电子商务示范法》(MODEL LAW)
2 汤叶霞《电子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
3 饶宏斌《电子商务合同及几点相关法律问题》
4 上海大学 吴小玲:《论电子商务中的电子证据》
5 陈志华《无法证明的证据:电子邮件能作证据吗》原载《CHIP新电脑》2000年第10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必然性 问题 对策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现代物流的实施控制。
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和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要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现代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有效的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而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商品何时送达目的地,收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篇4
关键词: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平衡
中图分类号:F713.36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ere begins a large marching of transformation among many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to E-business. A large amount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are beginning to develop online busines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brand images and performances, but the online businesses will undoubtedly have a huge impact on offline ones, which is also the very problem faced by lots of electronic businesses enterprises at present. How to balance the conflicts, emerged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businesses, and realize the multi-channel development will determine whether does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could transform to be E-business one or no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balance the conflict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busin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for providing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to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undergoing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enterprise; E-commerce; online; offline; balance
0 引 言
从1997年电子商务进入中国以来,就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的向前发展,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电子商务已经从无人知晓变得家喻户晓,更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马云开创的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开始,电子商务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因此许多企业也纷纷转投电子商务,不仅像京东、当当、易迅、凡客等这种纯电商,更有像苏宁、国美等传统零售企业也发展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经过近几年的成熟发展,目前让更多的企业看到了其强大的优势,因此近几年出现了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进军的大潮,许多传统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提高业绩都纷纷开始发展线上渠道,但线上渠道无疑会对线下渠道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也是目前许多电商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如何平衡线上与线下的冲突、实现多渠道化融合发展将决定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1 传统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85万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B2B交易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32.4%。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43.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同比增长27.9%。截止2013年12月底的数据统计显示,国内B2C、C2C与其它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9 303家,较2012年增幅达17.8%。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电子商务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面对电子商务依然强劲的发展态势,传统企业如何抓住和把握这一机遇与挑战成了所有传统企业着重关心的重要问题。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众多的传统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对传统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企业单一的营销方式,消除了传统企业时间、空间、地理位置的束缚,使消费者更倾向于网络消费。同时,电子商务的价格、便捷无疑是最吸引消费者之处,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就是依靠其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消费者只需要在家用电脑或手机终端APP对商品下单、付款,卖家就会把你所购买的商品送货上门,为消费者节约了大量的购物时间和体验被服务的感觉,不仅如此,线下在实体店所选购的商品数量和种类都有限,而线上的商品和数量比线下的要多的多,这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由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没有购物的时间,因此这种线上交易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纳,传统企业在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线上渠道已成为拯救传统企业的“灵丹妙药”。
电子商务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许多传统企业也看到了商机,纷纷涌进电子商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大量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导致线下市场严重缩水,线上出现了混乱、串货、扰乱价格等现象。虽然我们看到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但也不能一味的进军电子商务,传统企业应看清企业自身的形式,适不适合做电子商务,与此同时,传统企业发展线上渠道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之处[1]:首要的问题则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交易理念的接受度难题。传统企业进行的交易是真金白银的交易,突然转变成互联网的交易方式,很多传统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其次,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国内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相对匮乏的,同时传统企业固有的运营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这对于电子商务运营经验缺乏的传统企业也是极大的困难。再次,就是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线上线下的矛盾,使很多传统企业望而却步。互联网拥有的传播范围广、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势,与互联网的特性对应的是互联网环境中企业的营销模式和服务都需要一些新的模式,竞争十分激烈。而传统企业在刚刚进行转型的时候,往往对这方面的了解不足,使得虽然有着品牌的优势,但并不能很好地使这些成为自身的优势。
2 传统企业电商化所面临的平衡线上线下问题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平衡线上线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多种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理论上对于传统企业线上的发展能够提供很好的保障和支持,出现线上线下齐发展的状况。可现实的情况是,线上的发展与线下的发展形成了利益冲突。线下实体店看似一片繁华,实则更多的是来试看、试用产品,然后网上下单,更甚者,实体店是门可罗雀,怎样寻求线上线下的共赢,线上线下的平衡点在哪里,这是几乎每个传统企业转型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转型中面临的线上线下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营销平衡。很多正准备转型的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分配营销人员。企业之前的线下营销人员数量本来就有限,发展线上无疑对营销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惑,是高成本招新大规模做线上还是线下线上同时兼任,已有的线下营销渠道该怎样整合。
对于营销矛盾的冲突,企业转型前期,可以先交由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承接,一方面维持线下已有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较低成本的进入互联网市场,同时给足企业更充裕的时间来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团队,为企业的后期转型提供强大的支撑。
(2)价格平衡。传统企业转型面临的另一个平衡问题,是价格的平衡,也可以说是渠道的平衡。目前很多企业转型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采取线上价格更低的战略,这样往往造成了线上线下不同价,线下企业经营不畅的局面。
如何实现线上线下价格的平衡。目前比较受欢迎和关注的是差异化经营。差异化经营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多种手段来制定出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策略,以求通过差异化建立比较优势。通过差异化可以缩小价格间的不平衡,具体的做法有产品差异、价格差异以及脱销等。目前较多采取的也是产品差异化。线上线下的产品存在细微的差异,提供网络特供,或者线上较多的处理线下的库存积压品。这样可以避免与线下产品的利益冲突,也是对线下的有利补充。
价格差异通常是,虽然线上线下产品定价区别,但通过返券、买赠等方式来压低最终价格,同时让消费者对价格差异失去明显的衡量。同时还有的在实体店有主打的促销产品,线上同样有较吸引的价格,但是缺货现象明显。
(3)仓储平衡。传统企业的仓储重点是储存,在于保证货物的完整、安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触网或正计划向电子商务进军以及此起彼伏的网购大战,对于仓储,需要有更快地响应速度,准确地出入仓和准确快速的分拣以及满足多模式配送、逆向物流、代收货款等要求的能力。而传统的仓储明显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平衡仓储物流能力,越来越多的电商通过自建仓储和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来实现商贸物流一体化信息,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分拣、准确拣选的电商物流要求。
3 如何平衡线上线下的冲突
与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相比,传统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拥有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和采购能力、相对完善的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已建立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等。而线上企业拥有成熟的品牌延伸和品牌宣传平台优势,易搜索、易交易、公平、透明,网络传播的快速、便利,以及中间环节简化带来的价格优势等多种优势。那么如何实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线上与线下的平衡?
线上线下的平衡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实现这种平衡的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线上线下相互补充。以往企业都会选择以线下为主,线上作为补充。线上与线下产品存在细微差异或者网络特供款,以及线上低价销售线下库存积压产品等,利用这种产品差异化策略,来避免引起渠道商们的恐慌,也是对线下的一种有利补充。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模式,对于企业转型初期和实力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言是走向转型比较有利的。
另一种模式,线上线下融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模式。传统的渠道也面临变局,有形的实体渠道和看不到摸不着的电子渠道的融合也是势在必行。过去我们都把线上当成线下的补充,或者是独立运营,或者另辟蹊径,甚至唯融合是系统集合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现在的电子商务发展最需要的就是融合。在线渠道对传统的渠道并不是一个威胁。相反,传统的渠道更应该将它看作是一个机遇。多渠道客户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然后到实体店面去交易,或者在实体店面看货体验,然后去网上完成支付交易[2]。线上线下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实体体验店和线上订购的局面。消费者可以在线下实体店看货,现场体验,加强对客户的体验服务,同时可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增值服务。通过这种基于客户体验的贴心、人性化服务来寻求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最终实现线上线下的平衡之道。互联网并不仅仅可以用来完成交易。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直接的电子营销渠道将和传统渠道并存,并让它们有所不同,但却是服务各种细分市场的相关渠道,这才是电商今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4 结束语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也不断的更新着,由最初的B2B、B2C等到现在D2C(Designer to Customer)、O2O、C2B等,电子商务正以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把以推销产品为中心的传统企业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线上交易。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未来必定是传统企业与线上交易并存的,任何一种单独的模式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按需定制的时代已经来临。传统企业应该把握时代潮流,意识到线上和线下融合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只有很好的结合线上与线下,实现多渠道融合发展,才能使传统企业焕发青春。
参考文献:
篇5
一、略谈电子商务
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前已涉及,对于许多媒体所语电子商务及其分类等,笔者不敢持完全赞同的意见。当前的许多媒体将电子商务从交易对象来看,通常分为三类:BToB(商家与商家)、BToC(商家与顾客)、CToC(顾客与顾客),或从电子商务中交易形式来看,分为“集体议价”和“零售独卖”的形式。很明显,这是从商业领域即销售领域谈及的电子商务。而目前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又主要集中于这一领域,因此,在许多印象概念上,也就将商业领域中的电子商务当作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了。笔者在此要谈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在商业领域的电子商务的基础上,面对企业而言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其不仅针对商业领域,也针对了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环节或子系统间的电子商务。当前的电子商务以其“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前景看好"的特点已经开始为各方面人士所赞同、认可。而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主要表现了以下特有的优点:
(一)提高资金的运转速率、缩短运转周期
电子商务,以其所依赖的基础一一Internet的快捷、准确、方便的特点,可以在交易发生后最短的时间里,使得资金到帐,而再不用考虑以前的在途资金了。资金的高速率运转和周期的缩短,不仅为企业的后续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而且对整个企业,商业领域而言,都注入了无限生机活力,加速了市场的资金流动,更为信息时代企业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效益发挥提供了保障。
(二)降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
提起降低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据日本一家机构调查、统计和核实显示: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降低幅度从2%-36%不等。对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不仅针对企业的材料采购以及销售环节中产成品的出售,同时也将反映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产品、半成品的转移等。电子商务将以数据化的形式将材料半成品传递到下一环节的子系统模块上,参与该模块的运作,并将数据通过企业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储起来,以用于企业整体数据化管理运行。
(三)交易过程的无形化、国际化,交易程序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过程中,交易双方都是通过互联网络各自了解对方的情况,并通过数据的发送来完成交易。而交易的双方仅仅在通过鼠标的点击,根据国际通用的商业标准和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来提醒对方交易的结果,而自己全然不知对方是在隔壁的房间还是在地球的另一端。同样,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按照约定的规定、程序来进行。各程序段都通过电子商务数据来确认对方的合法、成功与否等。因此,整个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交易程序都实现了无形化、国际化和电子化。,面对如今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所依赖的核心基础一一Internet技术,建立在企业级Internet和国际Internet上的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来如何达到与电子商务默契的配合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如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呢?
二、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变革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信赖于企业的IAN信息网络,将企业从内部和外部WAN骨干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该网络对外发送数据包。其运行的工作环境基础就是企业级局域网络LAN以及所挂接的WAN骨干网(通常指现行的Internet),而电子商务其实质也是基于Internet核心技术的一种新型商业、贸易、工程、作业的交易。两者从本质、核心来看都有一种质的联系一-网络。那么,企业级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如何才能适应和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工具呢?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运行状况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企业局域网(LAN)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其功能就在于将系统接受的各种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处理,并形成一种新的数据,对企业的各项措施、计划等进行调度、管理,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极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从最初的财务数据处理型向业务数据、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并提供分析数据的管理型系统方向发展;从结算型向决策型方向发展。系统的运行环境也从企业的内部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也即当前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系统的运行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网络范围的扩大使系统有了更广阔的数据来源和发送对象,也给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时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就现有状况下,当前企业中构成“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组件,却存在着以下的缺陷:
1.企业的业务数据无法自主进行双向交换
当前状况下,企业的一些业务数据(需求、采购、供应、销售等)往往都是通过将数据置于企业的Web页面,而外界要获取企业的业务状况数据就必须直接访问企业的Web页面,将数据取出。但电子商务的出现是要求数据能双向自主、自由的进行交换,要求商家(卖家)与客户(买家)能够互相获取对方的数据来达到实现交易电子化的目标。客户可以很方便的将数据获取,而对企业来讲,却不能将某些数据自主的发往目的地和从目的地获取必要的认证数据。这就使得企事业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调度功能有所减弱,企业电子商务的实现有心无力。
2.企业的资金不能通过系统自主调度、划拨
这其实是一个网络技术和系统技术不到位的。电子商务的实现就是网上交易,网上直接支付。而当前存在一个很大的困惑,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不能自主的通过系统所运行的局域网及局域网所挂接的骨干网络来实现资金的划拨和收付,通常还需要单位再人为的将资金通过银行划拨到对方的帐户上并得到确认后才能获取和发出必要的发货通知。这一缺陷也成了阻碍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解决企业电子商务问题的关键所在。
3.对外采购、发货仍无法通过网络直接进行
当企业发生对外采购业务或者对外发送货物时,往往很难是直接通过网络得到确认的。目前的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只能将企业的产品数量、型号、规模等通过网络对外公布,在获取对外的采购消息后,通常还需要得到银行的资金确认通知后,才能发货。同样,当企业对外进行采购时,仍无法直接根据外界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确认对商品的采购决定,仍然需要有关的专门采购人员和银行的资金服务项目来辅助实施。总之,目前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完全适应、利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很多。许多却是与企业本身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类型的不配套而引起的。因此改进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技术,发送的速率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对于系统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改进信息系统以适应商务的
电子商务的出现,的一体化使得我们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于白热化。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特点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改进自身系统功能和提高技术来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并在其中乘浪前进。
1.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增强数据的共事性
互联网上的数据形式虽然都服从WWW协议,但其类型还是多种多样。如对应的货币性数据,其数据精确程度,对应的数据单位等都有好几种。而这几种类型的数据组合在被系统接受时往往因为精确度或单位不符合等而被予以拒收和报错。因此应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在对接受的数据进行核实后,根据对方的类型自动对其进行调整,并记载数据类型,以便在恢复和返回数据时,能够按照原标准进行发送。同样道理,当企业内部通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对外接口来对外发送数据时,其数值类型也得有选择。首先,通过接口端软件进行模拟测试,获得对方数据接受类型后,调整待发出数据的类型进行发送。因此,增强系统的数据共享性,也成了促进企业网络数据的双向交换顺利成功,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了。
2.将企业的资金帐户与系统挂钩,推进网上收支的直接性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实现了网上迅速快捷的直接收支。对于单位而言,将企业的局域网定向到银行的帐户上,能够到网上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和收入,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确保了网上交易的顺利实施。而对此领域技术开拓的一个明显的是安全与保密问题,因此,必须对系统的内部管理、安全防护等进行改革,防止数据的泄密和被截取。同时系统应对银行帐户进行实时或定期的核对,当发现数据有异时,将立即封锁银行帐户并进行检测和适时解封。当然,以上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接口端核查模块来自动实现完成。电子商务在系统内实现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让系统与银行或中介机构系统的企业帐户发生挂钩,将需处理的业务变成数据包的形式传送到银行或中介机构的系统内部进行处理。此举的做法可以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窃取的几率,因为许多数据的操作都在银行或中介机构系统内部进行处理,途中传送逗留时间减少。
3.内部各环节传输实现数字化标准管理
电子商务的实现,不仅表现在企业对外界的贸易电子化,也表现于事业单位内部各生产环节或事业部门间的产品物资等的数字化传送。内部数字化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系统内部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产生的各项数据也有利于对外交易的数据和标准核算,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单位系统对外交往的效率。
篇6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关于数据电文作为合法书面形式的确认、数据电文的到达时间和生效时间、以数据电文订立的合同的成立地等相应规定。这些规定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调整,虽然直接相关的内容仅有四条,但仍可以说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一个里程碑。
实际上,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其后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国务院信息办1997年6月3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1996年2月1日颁布)。但这些相关的立法均为行政法规或规章,法律效力等级较低且规定内容不尽全面。
与这些立法相比,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无论从内容上或从法律效力等级上都不可不谓为一大进步。相关的法律条文包括:1、电子合同的要约与承诺到达的时间和系统的法律规定。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 ,视为到达时间。”(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2、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法律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合同法第二十六条?quot;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合同法第二十五条)”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合同法第三十三条)3、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的法律规定。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地,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其约定。“(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
随着入世在即,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也许是最隐蔽但冲击重大的行业,我国理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在进一步细化合同法有关电子商务的条款的同时,更应在电子支付的确认、网民隐私权的保护及知识产权的网上保护等问题上进行立法研究并尽快完成相关法律的起草工作,以弥补法律框架上的欠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关于电子支付。网络交易必然会涉及到网上支付,网上支付即是电子支付,它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点。电子支付使传统的货币有形流动转变为无形的信用信息在网上流动,对电子支付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法律予以调整。根据国外的有关经验,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有四项原则:技术中立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合理推定原则等①。2、关于网民隐私权的保护。安全和保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网民的隐私权保护又系重中之重。网站、ISP(网络接入服务)或ICP(网络信息服务)等泄露或不当利用客户的个人信息,造成客户的隐私权的损害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来确定“在线服务商”在侵权责任势在必行。根据国际惯例,对网上贸易涉及的敏感性资料及个人数据给予法律保护,对违规行为应追究责任②。3、关于知识产权的网上保护。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迅速普及,使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挑战。恶意抢注等与域名有关的新型知识产权纠纷已在国内出现,专利、商标等的网上保护日益突出、特别是著作权的保护更是需要更高等级的法律保护或在现行法律的修改稿有所体现。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自治规则;法律规则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已一跃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并无一致的观点。其中,世界贸易组织(WTO)认为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之生产、分配、市场营销、销售或交付。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商业交易,它包括组织与个人在基于文本、声音、可视化图像等在内的数字化数据传输与处理方面的商业活动。从这些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相较于一般民商事交易有如下特点:
1.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体现为数字化交易;
2.具有跨时空性,不同地域、时区的交易方汇集于互联网;
3.具有便捷性,完成交易的速度比较快;
4.具有风险隐蔽性,电子商务为非面对面交易,虚拟的网络空间加剧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更大的交易风险。
在此背景下,由于根植于一般民商事交易的土壤之中,传统民商法对于解决新兴电子商务交易纠纷、维护电子商务秩序已力不从心。而且,法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虽然法律规则能够有效形成、调整和维护联合体秩序,但是在私法领域中,宗教、道德、伦理习俗、行业惯例等非法律规则对联合体良好秩序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涵射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电商平台确立的自治规则,即通过一系列专业“法律活动”(指经过专业法律人才的起草、审核)而产生的非法律规则对于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秩序正日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自治规则需求的比较分析,希冀为电子商务秩序之规范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一、电商领域法律规则和自治规则的发展现状分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法律规则进行规范。宏观层面,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处于初建的阶段,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律法规等四个层次。其中对于电子商务的专门立法更是寥寥无几。在法律层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现行《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被普遍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电子商务法的《电子签名法》。现行《合同法》为合同法领域提纲挈领的法律文件,吸收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内容,是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产物。其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保障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但主要规范的对象为一般的民事交易行为。
反观“淘宝”自治规则等非法律规则。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也更加注重对于交易秩序的维护,纷纷确立了自治规则。其中,“淘宝”自治规则最具代表性。如前所述,“淘宝”自治规则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为规则、规范、标准、公告以及实施细则。其中规则主要包括《淘宝规则》和《天猫规则》两部分,它们支撑起了整个“淘宝”自治规则的体系。《淘宝规则》分为总则与附则,其中总则分为六章,涵盖了对各类电子商务专有名词的定义、买卖双方的注册经营的条件、流程与限制、买卖双方的评价系统(信誉机制)、卖家经营过程中的义务与管理措施、对一般违规行为和严重违规行为的区别规定、不同的处理措施及其执行以及对专营项目的规定。在《淘宝规则》和《天猫规则》的实施过程中,各类规范、公告、标准、实施细则与之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比如说《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虚假交易专项整治公告》等。目前共有规则五部,规范十六部,标准两部,公告六条以及九部实施细则。这些不同种类的规范使得整个“淘宝”自治规则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体系,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电商领域法律规则和自治规则需求之比较分析
从时滞性方面分析比较电子商务市场对以《合同法》为代表的法律规则与“淘宝”自治规则等的需求。一方面,现行《合同法》产生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距今已10多年。在合同法的立法指导中明确包含了合同法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前瞻性等思想,也为三角债等转轨时期的特殊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但是,创制出一部能够完美解决所有纠纷的法律只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景。而且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角度出发,法律一经公布和生效应当在一定程度内保持不变,不能随意变动。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合同法》等法律规则的时滞性必将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淘宝”自治规则根植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土壤中,具有天生的自然优势。“淘宝”等平台通过在网上各类公告不断更新、调整、归类、总结其自治规则,辅之以大量的实施细则,更加契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
反观“淘宝”自治规则。从一些具体的条文可以看出,它更注重于追求效率,符合商法基本原则中的效率优先原则,侧重于保护盈利、保护交易简便、保护交易迅捷、尊重商业规则。比如说,《淘宝超时说明》规定自买家拍下商品之时起三天内,买家未付款的,交易关闭。自卖家操作“发货”之时起,买家未在以下时限内确认收货且未申请退款的,默认买家已收到货且货物质量符合交易双方的约定,交易成功:
(一)快递、EMS及不需要物流的商品十天内;
(二)平邮商品三十天内。
这些超时规定缩短了交易中止、结束、完成的时间,避免交易一直处于不确定之中,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另外,《淘宝规则》第三十七条规定了违规处理的措施,包括信息屏蔽、限制发货、商品,关闭店铺、公共警示等。这些处罚措施简便易行,更加具有时效性。所以,“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的自生、自治规则对于电子商务市场交易主体更具有吸引力。
三、总结
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效的、低成本的非法律替代措施将降低对法律的需求。当前,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需要一种有效的规则来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推动其顺利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同法》等法律规则虽然有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但是从时滞性、价值追求、救济成本、救济效果等方面综合考量,其并不完全符合电子商务市场对规则的要求。而“淘宝”自治规则等非法律规则根植于电子商务的土壤之中,通过平台与交易主体之间的契约安排从而发生效力。从根本上而言,“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为了扩大平台的规模,增加平台上的交易量,吸引交易主体的进入,有强大的动力去维护平台上的交易秩序,注重交易安全和效率,顺应电子商务市场更新、发展较快的特点不断完善自治规则,并通过内部的网上纠纷非诉讼调解机制、信用评价机制等为交易主体提供一条全新的高效的低成本的交易纠纷解决途径,并以此来弥补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相对于《合同法》等法律规则,电子商务市场对于“淘宝”自治规则等非法律规则有着更大的现实需求,为维护电子商务领域的秩序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篇8
尽管学界尚未形成被各方普遍接受的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定义”,但是诚实信用原则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概念,其含义虽然不能被穷尽,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学者的著述以及社会生活实践的总结,提炼诚实信用原则应有的含义。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商事法律中有很多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对诚实信用原则做了一般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与诚实信用原则关系最为密切的合同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第九十二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根据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有关法律规范,可以列举出诚实信用原则应包含以下方面的要求:(1)要求当事人诚实不欺,言而有信,严格遵守已经达成的交易(协议),保护对方当事人的合理期待;(2)要求当事人之间正当竞争;(3)善意并尽合理的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与披露义务;(4)任何一方不得以不合理的方式导致另一方的不利益,不得滥用权利;(5)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诚实信用可以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调整当事人之间的不合理与不公平的权利义务。
二、电子商务交易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挑战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多样化,从单一的B2B(BusinessToBusiness)发展成为今天的三种基本模式B2B、B2C(BusinessToCustomer)以及C2C(CustomerToCustomer);从国外公司占据市场主流到本土化转变;从低迷到现今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人,团购的使用率为22.8%,相比2012年增长8.0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年增长68.9%,是增长最快的商务类应用。[5]在网民增速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然而,电子商务市场也不断面临着技术、安全、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潜在危机。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购消费欺诈、用户信息泄露、企业无序竞争等问题在2012年更加突出。除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人类认知水平有限而现今无法解决的问题外,电子商务活动中主要存在着下列有待市场和政府监管部门加以完善的几类问题。
(一)交易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安全问题;二是信息安全问题;三是交易安全问题。而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涉及的层面十分复杂,其涵盖了合同、电子支付、隐私权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领域。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道德、法律层面的问题,同时它还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电子商务活动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因而交易的具体情况无纸化、数据化,给交易当事人中的技术弱势一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带来巨大挑战。同时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规制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因而交易的安全性问题更加严峻。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解释诚实信用原则,对于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电子合同问题
从本质上看,电子合同是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而不是突破传统合同的新类型。因此,我国目前没有关于电子合同的法律定义,电子商务立法领域更加注重对合同的形式———“数据电文”等概念加以界定。结合合同的性质和国际通行观念,电子合同的概念与电子商务的概念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电子合同是指所有通过电子技术手段缔结的合同,包括电子手段、光学手段以及其他类似手段;狭义上说,电子合同是指以电子方式缔结的合同。狭义上的电子合同是电子合同类型中的主体,它又可以分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方式(EDI)订立的合同、以电子邮件订立的合同和电子格式合同。电子合同具有与传统合同显著不同的特征:(1)合同主体的虚拟化和广泛性;(2)合同形式的电子化和标准化;(3)合同的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4)合同生效的时间、地点的法律规定的不统一性。电子合同的上述特征使其具有传统合同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但是也正因此使其面临着突出的交易安全问题。电子合同中要约与要约邀请难以区分,要约与承诺成立的时间点与传统合同相比具有特殊性;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多样,有离线支付、货到付款、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上述因素使得如何判定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与履行受到技术层面与法律层面的双重挑战。同时,交易双方没有对等的信息交换、格式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平等地位的冲击、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责任追究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诚实信用原则在电子合同的履行中的适用对于平衡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行为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形式来看,电子合同大多采用的是格式合同,即由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适用而预先制定的,并且适用于不特定的交易相对方,相对方无权修改变更,只能选择接受或拒绝的合同。格式合同是现代社会为提高交易效率而产生的订约模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格式合同的表现形式为点击合同,即由经营者通过技术手段预先设定全部或部分合同条款,相对人必须点击“同意”、“购买”等指令才能订立的合同。在电子商务中,经营者往往具有优势地位,其往往利用优势地位订立有利于自己的格式条款,例如免责条款、加重对方义务条款、不合理分配合同风险的条款等等,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为平衡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立法中均引用诚实信用原则对格式条款加以限制。我国《合同法》第39~41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13条均是对格式合同法律规制的体现。网络经营者订立电子格式合同条款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公平原则确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且采用合理和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权益有重大关系的条款,并按消费者的要求对相关条款予以说明。网络经营者不得以电子格式合同条款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经营者的义务或者排除、限制消费者的主要权利的规定。
(三)保护消费者权益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的虚拟性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在电子商务领域中更加猖狂。交易欺诈、商品质量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格式条款侵权、个人信息泄露、选择权得不到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权受损、维权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尤其表现为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个人信息,又为个人资料或个人数据,是指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或资料的总和。常见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职业、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购物习惯等。个人信息在现今具有与以往时代明显不同的特征:(1)个人信息更具有商业价值,逐渐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目标,一些经营者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作为买卖标的而泄露给其他机构或个人的现象愈加普遍。(2)个人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其不仅是虚拟的交易,而且是一种结合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的商务行为,在此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个人信息的交换。(3)个人信息的获取范围更广。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商业行为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也就意味着个人信息突破了传统的在“熟人社区”中交换,发展成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交换。电子商务时代,只有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才能确保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抱有信心,推动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新解释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事的交易路径从即时交易向远期交易转换,从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递进,从小量交易向大宗交易、从实物交易向权利交易、从双向交易向多向交易、从单次易向连续易的发展,迥异于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成就的民法原则和制度,我国商法确立了交易的定型化、权利的证券化、程序的简易化以及短期时效等制度,保证商事交易的简便迅捷。[6]电子商务无疑是商事活动中体会变化的确切的代表,从某种角度上说,现代科技的诞生必然伴随着其本身的不合理因素。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是信息科技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电子商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通过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加以解决,最终将阻碍电子商务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会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诚实信用原则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现存问题的规制有着特有的作用。在我国,诚实信用原则并不只是一般性原则,而是采取一般原则与具体制度、具体规则相结合的立法方式。它既在民法总则和其他民商事法律规范的总论中作一般性的规定①,突出了诚实信用原则对民事关系主体的强制性要求和对司法审判人员自由裁量权的授予和限制,又在具体民商事法律规范分则中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的具体制度和规范,突出表现在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的要求使得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类型化适用同样对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电子商务活动的现存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则设定就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类型化适用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作用。梁慧星先生在《民法解释学》中提到,诚实信用原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是以道德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台湾学者杨仁寿先生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虽以社会伦理为基础,唯其并非道德,而是将道德法律技术化。[7]所以,以电子商务作为媒介而产生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应当遵循如下要义。
(一)适当、实际、协作履行
适当履行,又称为全面履行或正确履行,是指当事人应依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等,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电子商务中,交易当事人应当按电子合同的规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提前履行、部分履行、瑕疵履行等行为将依照《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实际履行,是指当事人应依照合同标的履行合同义务。电子合同的标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信息产品和非信息产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无论合同标的是哪一种,当事人都应按照合同标的来履行。协作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不仅要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应互助协助对方履行以共同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协作履行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方面的具体体现。以电子商务B2C模式为例,其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应告知经营者自己的地址和身份信息以便于经营者发货和消费者受领;应处于可联系状态以便商品的收验;在信息产品交付中,应使自己的信息系统处于可接受的状态等。本文来自于《税务与经济》杂志。税务与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二)附随义务
篇9
由《合同法》第30条关于承诺的实质性变更的规定可以得出,合同成立的要件有、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当然还有法条中未提到的双方主体和意思表示一致这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在传统合同当中属于必然存在的,因为没有双方主体则双方的合同是无从谈起的,没有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则不可能到达合同的订立阶段。但电子商务合同中则不同,现就这两点分别进行探讨
(一)关于电子合同的主体
与传统合同略有不同,合同订立过程的自动化、意思表示传递的电子化使得电子商务合同的主体以及意思表示一致的真实性存在问题。《淘宝规则》的第6条规定的用户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淘宝网各项服务的适用者,这个条款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主体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但是,在电子交易中,当事人一方如何能得知对方是规则中所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呢?这很困难。因为在实践中,在注册淘宝用户时,是不需要进行实名登记的,因而无法确认年龄的真实信息。当然,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主体的缔约能力的判断是在判定合同效力问题的时候才考虑的,在此不多探究。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传统的合同主体大部分都是以身份证的真实信息来签订合同的,这样才可以在合同发生争议的时候能够明确的找到合同当事人。而电子商务合同中可不可能存在用户名与实际合同主体的错位,进而导致合同争议主体无法确定的情况呢?第一种说法就是将用户名只视为现实合同主体的一个代号,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分隔开来。而第二种说法则相反,是将现实身份与网络身份在特定部分结合起来,或者可以说将现实主体拉入了虚拟社会之中。对于这两种说法,笔者倾向于第一种。
(二)关于电子合同中的意思表示一致
电子意思表示是利用资讯处理系统或电脑而为意思表示的情形,在名称上还未统一,有称完全电子化的意思表示或自动化表示,或者电子意思表示、完全电子化的意思表示。在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问题上,合同主体与电子商务合同的意思表示的论题是密不可分的,在谈论到意思表示一致问题上必然会涉及主体资格的讨论,同样,在前述主体的问题上也会考虑意思表示的问题。存在疑问的是,当事人借由资料处理系统自动作成意思表示并传达于相对人的情形下,并无任何人类积极之行为介入,而且亦无任何将所作成之表示据为己有的行为出现。在次情形下,是否仍得归类为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则不无疑问。
二、关于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时间
电子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成立与传统合同一样,也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协议的状态。但因为网络的快捷性以及格式化电子合同的普遍运用,使得电子合同的订立与成立的区别日趋模糊,以至于引发一个思考,在电子商务合同中,区分合同的订立与成立是否还有必要?
网上的电子商务合同付款方式有先付款后发货和货到付款两种方式,但根据笔者所看的《淘宝规则》,其指只针对付款发货的交易方式作了详细规定。因此,对先付款后发货这一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案例:甲在淘宝上选得一件商品,(A)后拍下该商品,(B)买家甲用网上银行付了款,(C)卖家发货,商品由运输公司运输,几天后,商品到达甲。这个案例展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网上购物的过程。那么合同的成立是在哪个阶段发生可以有三种情况,分别论述:
(一)假设A时合同成立。《淘宝规则》第10条对于淘宝网中的“拍下”一词进行了说明,即买方在淘宝网上点击并确认购买的行为。如果将卖方在网上挂出的上架商品视为要约,这条规定中的“确认购买”是否就是属于承诺?如果属于,则推出“拍下”之时,合同成立。但是《淘宝规则》第二十八条又有对成交的界定,即买方在淘宝网上拍下商品并成功付款到支付宝。此处的“成交”又作何理解?“成交”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买卖双方以相同的价位达成交易的行为,用法律的语言来理解就是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根据前面的论述可知,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成立的要件。那么,“成交”这一行为是否就是合同成立的行为?那“拍下”的行为又作何解释?这是《淘宝规则》中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
(二)假设B时合同成立,照此假设,“拍下”这一行为应该是一种合同的订立行为,且可以清楚的划分合同的订立与成立两个阶段。付款之前,“拍下”这一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是缔约过失责任,《淘宝规则》第36条规定自买家拍下或卖家最后修改交易条件之时起三天内,买家未付款的,交易关闭。这条对买家无利而对卖家有利的规定是可以解释为缔约过失责任的体现。但是规则的第37条买方退款的规定,退款既可能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合同成立并且生效之后。如果是合同成立并且生效之后发生申请退款,应该是经过了对合同效力的判断,即判定为无效合同或者效力待定合同而未追认的情况。这种合同效力无效或效力待定的判断是具有一定条件限制,如《合同法》第47条和第48条的规定。然而,在淘宝这类电子商务合同当中,买家从付款开始就一直享有的申请退款权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合同可能还没有成立,因为此时合同一方还可以改变意思表示,也可以说意思表示还没有达成一致。由此引发出假设C。
(三)假设C时合同成立,卖家发货已经很明显的做出意思表示并且已经完成了合同的部分义务,而买方早已经付款完成了自己的合同义务。此时,即使没有网上的格式合同条款的签订(如淘宝中订单的生成),合同也依然成立同时生效了。但这种假设的情况下,合同成立的时间太晚,买家付款后等待的期限拉长,这一段时间的资金可得利益则被网络管理者即淘宝占去,淘宝对这一部分资金的管理的正当性也存在问题。
综合以上三种假设,各种利弊都存在,主要在于如何取舍,笔者认为假设C的时候合同成立是比较合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此时可以理清合同的订立与成立两个阶段,对缔约过失责任有较好体现;2、此时合同成立,可以反推出卖家的商品在网上上架属于一种要约行为,明确部分行为的性质;3、此时合同成立,更接近与《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成立规定的时间点。虽然假设C仍然存在不足,如买方的申请退款权需要进一步规制等等。但是总体来说,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时间在买家付款之时显得更恰当一些。
篇10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没有宏观的法律环境作支撑,电子商务只能是空中楼阁,根本不可能广泛应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法律体系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尽快地完善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规范买卖双方和中介机构的交易行为,明确交易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交易行为,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毕业论文。
一、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极具变革性的商业运营模式。随着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自由性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电子商务的本身属性决定了它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法律体系,出现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
1.电子交易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交易的安全性问题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是Internet技术应用的全新方向,是建立在技术性的网络系统基础上,它源于技术,因此,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技术的提高才能解决,即通过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来确保网上信息流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但是,就目前而言,技术的提高并没有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应用比较广泛的由Netscape公司于1994年推出的安全套接层技术(SSL:SecuritySocketLayer)有明显的安全隐患。而于1996年2月,由VISA与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保障在Internet上进行安全电子交易的Scr协议(SecurityElectronicTransation)虽然比较好地解决了现阶段的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问题。但是,实践证明,纯技术性的防范手段不能对各种恶意攻击和网络犯罪起永久性的制约作用。只有法律和技术的双管齐下,才能维护和保障电子商务的稳健发展。
2.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
电子合同是数字化的,根本不同于传统的书面合同,这使得电子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操作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11条关于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及第33条关于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订立合同可以“要求签订确认书”的规定。前者承认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后者涉及电子合同生效的要求,是对电子合同法律效力实现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另外,《合同法》第16条、第26条规定了电子合同的生效时间、承诺的生效时间及合同成立地点,但是仅有以上几点,电子合同仍无法操作。
为解决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如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这固然是对电子合同法律问题的探索和尝试,然而,法出多门,必然与电子商务的无界性和自由性相冲突,最终还是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3.电子商务认证的法律问题
数据资讯的商业化应用,使得认证机构(CA:CertificateAuthority)的服务成为电子商务的必需,否则,电子商务交易形式就可能因为缺乏中介信用而无法发展。
认证机构的核心职能是发放和管理用户的数字证书,它提出的是经过核实的、交易双方都关心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证明,通常包括交易人是谁、在何处、以何种方式电子签名、其信用状况如何等。
目前,有不少地区、部门甚至企业都建立起认证中心,存在不少的隐患:一、认证机构是一种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并非一般的实现某种商业利润的机构。它对交易各方负有特殊的职业义务,这种义务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伦理道德。一旦出现认证机构偏袒交易一方或出卖交易方的信用信息等不公现象,法律有何规定?二、从营业目的来看,认证机构属于公共企业,以向全社会提供电子商务交易信用为已任,并非追求单纯的经济利润为已任。它的利润来自其规模化的业务服务。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司法公证应介入电子商务,充当认证机构的角色,以避免电子商务法未出台前发生认证机构的法律纠纷。但这对司法公证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知识产权问题
电子商务的无形化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加艰难。
网络上的诸如域名、网页上各种各样的文章、图像、声音、软件及网页的商标所涉及的商业秘密等都会牵涉到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因此,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电子商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组织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纷纷制定了有关的条约,来保护知识产权。如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版权条约》,1996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ModelLawonElectronicCommerce)。
5.隐私问题
最近,美国《商业周刊》进行了一项有关电子商务的隐私权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担心个人隐私外泄,而且很多人把拒绝电子商务归究于个人隐私的无法保障。因此,在个人隐私问题上,各国政府应相互配合,在法律层次上和技术层次上进行广泛合作,寻找出现尊重个人隐私,又允许个人自由,同时也允许政府以恰当方式进行管理的最佳方式。
6.电子商务的管辖权问题
因电于商务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各国政府都非常关心电子商务的管辖权。各国政府都希望本国法院扩大管辖权,以维护本国利益。如果管辖权问题处理不当,定会引来各国问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各国应相互协调,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电子商务管辖权的操作规则。
当然,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远不止上面几个问题,还有如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法律保护、电子商务的税收等问题,这都需要人们以务实的态度逐一加以克服。
二、借鉴国外电子商务的立法经验
国外的电子商务的法律建设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走过多年的路程。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统一的法律系统来仲裁电子商务的各种纠纷,人们对电子商务就会望而却步。世界各国多年的立法实践经验成果相当丰富,我们应充分借鉴和吸收成功经验,服务于中国的电子商务立法。
三、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
1.立足于国际立法趋同的取向
力争与国际立法趋同是由电子商务的无界性和自由性决定的。中国电子商务立法只有争取与国际立法接轨,才能参与全球性的经济竞争。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案》几乎全部吸收了《电子商务示范法》的有关规定,同时根据《电子商务示范法》的精神增加了一些内容,如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证机构及数字签名的法律标准和验证、电子记录和签名的政府作用等;像《美国电子商务纲要》第四原则所述,政府应该承认Internet的独一无二的特征,现有的法律规章凡属可能妨碍电子商务发展者均应修订。
2.研究《电子商务示范法》尚未涉及的问题
《电子商务示范法》尚未涉及的法律问题,一般指未发出通知或通知错误的责任问题、电子提单问题、合同订立的时间和地点、要约和承诺问题,还有税收、金融、信息安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司法管辖和国际协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
此外,中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还应遵守以下原则:
1.体现国家意志,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而不是制约和阻碍;
3.立法要有远见,要科学、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