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

篇1

1.重业务经办、轻行政管理的认识误区,是导致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四虚”现象的思想根源。第一,人社部门的领导同志、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普遍存在重业务经办、轻行政管理的思想认识误区。如果将失业保险工作比喻成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他们会把失业保险业务经办看成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是正能量,把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当作汽车的刹车制约系统,是副作用,而没有从健全完善失业保险业务经办与行政管理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共同促进失业保险工作健康运行的角度,去正确看待失业保险行政管理的监督制约、规范运行和保驾护航的作用。第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习惯于原来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成立前的不受约束监督、直接对人社部门领导负责的思维模式,不愿意接受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好像接受了监督指导,就得对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就成了行政管理机构的下属,在二者机构规格和干部级别对等甚至经办机构规格要高于行政管理机构规格的情况下,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更不愿意接受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第三,个别人社部门的领导同志在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作运行上,思想认识站位不高,有的以为设立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就是为了增加几个行政编制,解决一个正科级干部级别的问题,对于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成立后干什么工作、怎样开展工作等问题考虑得较少,甚至很少关心和过问。第四,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负责同志在理顺管理职能、争取开展业务方面工作做得不够,怕得罪人,不敢触及矛盾和问题,不愿向领导建言献策,工作上维持现状、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得过且过、甘于无为。

2.职能配备不具体、职责权限不明确,是导致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四虚”现象的体制症结。目前,各地市人社局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大多是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原人事局和原劳动保障局合并为人社局后成立的。其职能配备大多是在借鉴省人社厅“三定方案”的基础上,沿用省人社厅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规定而来的。但是,由于省级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偏重于宏观管理、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地市级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沿用省级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规定明显不符合地市级的工作实际。一是因为失业保险的政策制定权限主要在省级,地市级拟定政策的空间和权限很小,把失业保险宏观管理和政策拟定作为地市级机构的主要职能内容明显不符合地市一级的实际情况;二是因为省级人社部门没有设立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省级行政管理机构根本就没有对同级失业保险经办业务进行行政监管的职能,而这恰恰是地市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职能规定“大而空”、不具体,职责不清晰,权限不明确,直接制约地市级人社局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发挥,影响着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3.工作机制不健全、业务运行不规范,是导致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四虚”现象的方法诱因。在思想认识不重视、职能职责权限不明确的前提背景下,要开展好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工作就只能依靠现有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应该说,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了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许多的管理事项和权限。比如:《劳动合同法》、《失业保险条例》和《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以及其他国家和省失业保险政策,规定了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失业保险行政监管工作,分别是: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审核备案、关闭破产重组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审核备案、审定失业保险参保企业内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补贴支出、审定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支出、审定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支出、核准失业保险拟接收失业人员的资格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建立明确谁受理、谁审核、谁批准等内容的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建立明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结时限等内容的规范业务流程,致使行政管理机构没有找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没有把握好管什么、管多少等行政监管的深度和幅度,没有找准行政监管与业务经办之间的业务平衡点,以至于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行政监管职能束之高阁,不能落到实处。

二、相关建议

1.摒弃传统思维,走出认识误区,切实提高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失业保险行政管理与失业保险业务经办,是失业保险管理工作两个不同的侧面,具体到地市级来说,行政管理侧重于行政监管,业务经办侧重于经办执行,二者工作性质不同,管理各有侧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失业保险工作健康稳健运行。当前,健全完善失业保险业务经办与行政监管的相互监督约束的管理机制,是地市级失业保险维护基金安全、规范业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为此,人社部门的领导同志、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和行政机构的负责同志都要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把行政管理与业务经办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正确看待二者工作的重要性,既要摒弃传统思维,走出重业务经办、轻行政管理的认识误区,又不能因过分注重行政管理而让业务经办感到处处掣肘,不能正常方便快捷地开展工作。其次,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还要站在维护基金安全、保证干部安全的高度,去正确认识行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接受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应该说,当前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总体队伍状况是好的,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成绩不能代替约束,任何一项工作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就会失控;任何权力如果不加约束,绝对的权力就会滋生绝对的腐败。按照底线思维的要求,凡事都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加强行政监管就是贯彻底线思维要求、维护基金安全的重要工作方法。大量工作实践告诉我们,管理规范,基金安全,干部就会安全;加强监管,保护基金,也是在保护干部。再者,行政管理机构的负责同志还要在业务管理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正确处理好与经办机构的业务关系,不能越俎代庖、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要插一竿子,做到监管工作到位但不能越位,工作及时补台而不能拆台,保证成事而不能误事。

2.理顺职能,明确职责,赋予职权,切实加强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工作。理顺职能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工作,必须理顺其管理职能,明确其管理职责,赋予其管理职权,推动行政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为此,人社部门的领导同志要主动为失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撑腰做主,从理顺职能、明确职责、赋予职权方面确立行政管理机构正式的行政监管地位,保证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的行政管理机构都能获得具体的职能、明确的职责、明晰的职权,切实解决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业务管理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职能交叉、管理错位等问题。具体来说,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行政管理机构在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审核备案、关闭破产重组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审核备案、审定失业保险参保企业内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补贴支出、审定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支出、审定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支出、核准失业保险拟接收失业人员的资格等六个方面的行政监管权,明确要求上述六个业务事项未经行政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办理相应的业务经办手续,不能支付相应的失业保险基金。

篇2

一、医疗保障范围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大额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为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享受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

二、缴费基数、资金来源与缴费年限

1、缴费基数

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缴费基数;缴费率为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之和(包括单位和个人部分);大额医疗保险费按政策规定缴纳。

2、资金来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大额医疗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均由失业保险基金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按自然年度从失业人员医保个人帐户中划缴。

3、缴费年限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缴纳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与失业前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三、失业人员医疗保障待遇

1、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享受待遇期限与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相一致,同时不再享受原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补助金待遇。

2、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在参加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联网结算功能未开通之前,由本人先行全额垫付。其医疗费用在治疗期结束后一个月内携带《社会保障卡》、《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证、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专用收据、相关病史等资料及复印件,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证明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四、操作流程

1、专户专管

设立失业人员专户,建立虚拟参保单位,对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障进行管理。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分别负责本区域内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纳入工作,统一为失业人员办理参保登记、缴费、证卡发放、停保等工作,负责为失业人员提供住院、异地就医、特殊疾病申报、生育保险待遇兑现等医疗服务工作。

2、参保及缴费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的20—25日将当月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情况向医疗保险申报征缴机构进行申报,为新增失业人员办理参保登记,为停发失业保险金人员办理停保申请,按《申报缴费通知单》为失业人员办理缴费手续。

3、停保及接续

因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而停保的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的可按规定跟随新单位继续参保缴费;未能实现就业的,根据本人意愿,可按规定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停保后随即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可不设等待期。

4、失业人员转移

失业人员在省内跨医疗保险统筹地区流动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关系随同转移,其纳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应缴纳的费用,由为其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失业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同转移,执行转入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其应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转出地标准一次性划入转入地失业保险基金。转入地失业保险机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为失业人员办理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缴费手续。转出地划转的资金不足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转入地失业保险基金予以补足;超出部分并入转入地失业保险基金。

5、重复缴费的情况

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后,因用人单位和本人预缴或用人单位补缴等原因导致重复缴费的,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对后,可将重复缴费部分退还失业保险基金。

6、两类特殊情况

(1)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3个月以内的失业人员,在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前提下,经本人书面申请,可将应为其缴纳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费按月发给本人。

篇3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缺陷;对策

一、当前我国就业及失业的基本情况

(一)当前就业的基本情况

从《2015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出,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增加276万人。从城乡就业结构看,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占51%;乡村就业人员37943万人,占49%。城乡就业率基本平衡。

(二)当前失业的基本情况

从《2015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出,近五年来(2010―2014),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失业率保持在4.1%。但对比近20年来的数据,从1995年的2.9%到2014年的4.1%,总体上还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失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一)它是经济自动稳定器。在经济发展循环上升期间,增加保险收入而减少失业给付支出,以抑制经济过分扩充;在经济发展循环衰落期间,失业给付增加,保费收入减少,以维持一定消费支出,避免经济过分萎缩。

(二)强制储蓄作用。失业保险费平时由工人和雇主分别负担,于工人发生事故时再行领取给付,这对工人和雇主而言都具有强制储蓄的作用。一方面可用失业保险金作为经济发展的基金,另一方面可以节制工人平时浪费,减缓通货膨胀。

(三)作为所得分配的工具。失业保险无论是由雇主单独负担,或与劳工共同负担,或是国家劳资三方共同负担,均具有所得再分配的作用,可以缩短所得差距。

(四)履行共同的社会责任。失业保险在雇主、劳工、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可以协助失业的个人,也可以协助解雇劳工的雇主,共同通过社会保险的“风险分摊”原则,免由资方或者劳方独自负担风险,促进社会稳定。

三、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失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难以确保失业保险的有效实施

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虽然我国已经出台《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逐渐走向规范,但涉及失业保险的具体细则不够完善,失业保险目前还面临着“隐性就业”识别难、开轿车领取失业保险金、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等难题。

(二)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未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果

失业保险保障的对象应尽可能包括所有未获得劳动机会、需要提供保障的人员。但根据我国失业保险相关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失业保险的范围并没有覆盖城镇所有的失业者,如城镇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原灵活就业的失业人员等。

(三)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低,享受时间长,未达到应有的保障效果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失业保险待遇在全国范围存在很大差别。中国失业保险享受时间最长的可达24个月,这个时间是非常长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取失业保险的时间通常在26到52周。我国的待遇水平偏低,国际上失业保险金占失业前工资的比例是50%-80%,中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不足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30%,最低的时候达到15%,这个比例从保障生活来讲是不够的。

(四)统筹水平太低,基金结余严重

我国失业保险大部分在县级、市级的水平上进行统筹。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样、失业情况也不一样。1998年我国失业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方失业保险基金是不够的,而现在基本上都出现了结余的现象。从1999年累计结余160亿到2013年结余3685.9亿,15年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这说明我们的失业保险运行效率是不高的,失业保险基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完善业务经办,简化经办流程,使参加失业保险并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失业后尽快办理失业登记;预防失业,使依法参保缴费的人员及其工作单位拥有高涨的缴费热情,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工作;促进就业,使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便利有效地参与就业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再就业。

(二)认真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监管和失业动态监测

一方面,要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日常监管;另一方面,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必须如实做好基金使用账单,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为了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国家应积极进行失业动态检测指导,各地应积极配合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促进就业,维护经济平稳推行。

(三)调整失业保险待遇结构

我国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低,领取时间长,低水平的失业保险待遇不能满足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过长的待遇领取期限又为就业部门真实掌握失业人员就业情况带来困难,同时又不利于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因此,应考虑调整失业保险待遇结构,失业的前半年可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将其与物价和工资增长挂钩;失业期限超过半年的,在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的同时逐渐降低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激励失业人员尽早实现再就业。

(四)加大覆盖面,适时提高统筹层次

应该与时俱进,失业保险制度和就业服务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将城乡所有劳动者纳入就业服务制度中。有必要建立失业保险中央调剂金,其资金来源可以从各省市失业保险基金中筹集一部分,但主要的应当通过变现国有资产和增加中央财政预算补贴等措施来筹集。

参考文献:

[1] 任艳红 《关于有效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的思考》 载《当代经济》2015年第26期

[2] 王倩《浅谈如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载《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2期

篇4

若参保人员不慎将自己的社保卡丢失,可先办理预挂失再办理正式挂失与补卡。具体流程是:参保人先拨打12333咨询服务电话进行挂失;待工作人员办理过失登记后,参保人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证件照到当地的社保中心补办医保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扩大就业规模指标:完成城镇新增就业0.475万人,完成市目标任务0.38万人的125%;失业人员再就业0.0725万人,完成市目标任务0.07万人的103.57%;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0291万人,完成市目标任务0.025万人的11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内,全面完成市上4.2%的目标任务;发放创业贷款736万元。

2、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标: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7个,完成市目标任务6个的117%;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38人,完成市目标任务35人的109%;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个。

3、失业保险指标:截至目前,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386人,完成市目标任务11000人的103%;征收失业保险基金250万元,完成市目标任务250万元的100%。

4、职业技能培训指标: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1000人,完成市目标任务900人的111%;创业培训423人,完成市目标任务200人的211.5%,创业培训合格率达89%,创业成功率达56%。

(一)加强乡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考核

一是建立考核制度,开江县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对乡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开人社发〔2015〕67号)文件,明确了考核内容及具体考核办法;二是召开开江县乡镇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考核会议,对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江县乡镇就业创业考核工作由县人社局领导,县就业局组织实施,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人力资源、就业培训、信息系统管理、综合管理、其他重点工作在内的七项内容,每一项内容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分值,每一个乡镇按照服务人口数量、综合业务工作量以及考核得分确定不同的经费补助标准,由县就业局发放到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个人。通过考核,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任务,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公益性岗位的招聘管理与量化考核

一是加强公益性岗位招聘过程管理,2015年,我局联合县综治办通过公开考试考核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考31名社区专职网格管理员,整个招考过程严格按照笔试、资格审查、面试、政审、体检的步骤进行,县人社局、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全程指导监督,体检后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公示。通过严格管理招聘程序,使公益性岗位招聘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二是加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量化考核,县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开江县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考评办法的通知》(开人社发〔2015〕15号)文件,确定采用月度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实行量化考核,考评结果与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补贴挂钩;三是加强监督检查,10月19日-21日,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就业局组成三个工作组,通过查阅工作台账、出勤签到簿、走访询问等方式,对申请续聘的69名乡镇公益性岗位协管(理)员出勤情况、履职情况和用人单位考核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督查,极大的调动了全县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三)加强失业保险清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编印了《开江县失业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对失业保险登记管理、失业保险费征收、缴费记录、保险关系转移、待遇审核与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管理、内控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九项失业保险业务及相关表格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对2004年以来各单位失业保险参保信息进行清理登记,下发了《关于对历年失业保险参保信息进行清理登记的通知》(开就管〔2015〕6号)文件,督促各参保单位认真清理核实了历年参保缴费信息,我局根据各参保单位所缴表册,建立了参保信息数据库;三是下发《关于对失业保险财政收费票据进行专项清理的通知》(开就管〔2015〕20号)文件,对2012年1月1日至今的失业保险财政收费票据进行清理,清理包括票据领取、清理、销号、存档情况,票据开具、会计处理是否合乎规定,保险收费是否及时完全转(存)入银行账户等三项内容,现已全面清理完成,进一步加强了失业保险收费票据的监管,为下一步“五险合一”工作做好了准备。

(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一是打造统一场所,我县依托即将建成的“开江县县级公共就业服务设施”项目,

规划建设1000平米的开江县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在未建成之前,为了适应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工作的需要,我局对原办事大厅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了统一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大厅,并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窗口,优化了服务流程,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员就业创业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二是设立统一机构,2014年6月经县编委同意,我局调整了内设机构,设立了人力资源股,统筹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办理人力资源市场相关业务。2015年3月,我局报县编委同意增加了2名事业编制,用于招录人力资源市场专职工作人员,机构的设立,编制的增加,将使我县的人力资源市场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五)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开江县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工作自2014年年底启动以来,严格按照上级政策文件实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我局就业局门户网站、电视台进行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宣传,并印发宣传册4万份,发放了各种工作表册1.5万份;二是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2014年底召开启动会议后,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严格了补贴程序和经办要求;三是加强了乡镇服务中心的审核责任,县就业局仅负责复核工作,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切实减轻了县级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负担。截止目前,共有312人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符合条件296人。

(六)加强就业经办服务向乡镇延伸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开江县就业经办服务延伸到乡镇的实施方案》,下发了开江县人社局《关于授权乡镇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部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开人社发〔2015〕2号)文件。同时,层层建立服务延伸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基层延伸窗口工作经费,将延伸经办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经办服务准确规范;二是加强平台建设,规范建立了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为全县20个乡镇配备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理员50名,配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理员15名,新配备电脑和激光打印机26套,配备针式证件打印机20台。目前,全县乡镇和社区基层平台挂牌运作、服务规范,基本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集中培训一期五天,以会代训10余次,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目前,我县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服务政策咨询及申请受理、企业用工需求服务、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4050社保补贴受理、城乡劳动力登记更新等就业经办服务全部延伸到乡镇基层窗口,为全县人民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七)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一是将失业保险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等信息纳入系统,使我局就业创业工作全部在系统可查;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根据省市数据清理的统一部署,3月底完成了农村劳动力常住地址清理共93562条;三是开展农村劳动力登记信息更新工作,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登记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开就管〔2015〕27号)文件,对登记遗漏、尚未入库的农村劳动力,年满16周岁的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已纳入数据库管理、转移就业情况有变化的人员和已纳入数据库管理、年满60周岁、超出劳动力登记范围的人员进行更新,预计在12月20日前完成上述四项内容的更新工作。同时我局将积极搭建平台,推广学习拔妙乡建立外出务工人员QQ群的经验,加强对数据库的开发运用。

(八)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在岗培训,今年,我局积极宣传指导企业进行员工在岗培训,2015年6月1日,在县就业训练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开江县勇达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员工培训部,聘请专任教师,开展了员工在岗培训,对140名在岗员工进行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结束时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放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二是规范组织技能培训。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坚持“公开招生、学时保证、无缝监管、补贴到人”,的管理模式,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月嫂家政学员,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目前学员报名踊跃,拟举办培训两期,培训学员160名。三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5月举办了失业人员创业培训,11月份举办了小微企业创业培训,两期培训共235人参加,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局安排了县经信局、地税局、工商质监局及创业培训师等与创业息息相关的单位专业人士进行授课,通过培训,树立了学员的创业意识,增强了学员的创业能力,提高了学员的创业成功率。

(九)加快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县委、县政府加强对创新创业的领导,县人社局加强沟通协调,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出台并积极贯彻落实加强就业创业、实施创新创业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政策文件,全县创新创业工作蓬勃开展,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搭建平台,各乡镇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建立了开江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孵化园区户外广告标牌经验收合格已投入使用,内部装修工程已经结束,正在购置办公用品,预计年底可接收创业者入园孵化。三是做好迎检准备工作,下发了《关于印发开江县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迎接省市检查验收筹备工作方案的通知》(开江创业办〔2015〕1号)文件,召开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迎接省市检查验收筹备工作会议,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目前正将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资料整理成册,迎接省市检查;

(一)人才交流中心机构撤销,人才交流工作受到影响

在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工作中,撤销了开江县人才交流中心,我县人才交流工作以我局名义开展,受到了部分地方质疑,目前,县人社局已向县编委

请示,恢复人才交流中心机构,并将其挂靠我局,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公共招聘网申报单位较少,发挥作用有限

我县是农业县,企业较少,用工需求较小,导致公共招聘网申报单位少。我局已向各乡镇分解了目标任务,预计今年年底,入网招聘单位将达300家。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管理工作,防范在社会保障卡发行、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社会保障卡是经国家金卡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发行的全国行业性IC卡。各地发行社会保障卡必须符合《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按照《社会保障(个人)规范》、《社会保障(个人)卡安全要求》、《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流程》、《社会保障卡密钥申领流程》、《社会保障卡PSAM申领流程》、《社会保障卡通用测试流程》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社会保障卡应在异地通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通用。通过推动社会保障卡的发行,促进异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退休居住人员的管理和社会化发放、异地就医等异地业务的开展。

二、社会保障卡正面有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字样;卡背面载有芯片,并印有个人基本信息;卡的统一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卡面设计、发行和宣传中,应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不应出现影响主体宣传的其它内容。各地在发行和管理社会保障卡过程中,应以促进社会保障卡的发行、提高社会保障卡的认知度、扩大社会保障卡影响力为目的。

三、社会保障卡必须依托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社会保障卡内部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婚姻状况、就业单位、工资信息、就业记录、职业和技能鉴定、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信息。它是动态记录劳动者一生有关劳动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的专用卡,是劳动保障服务对象在劳动保障部门办事的电子凭证,是对网络和数据库的补充。各地要切实加强网络的建设以及数据库的整合和准备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卡得到有效应用,并通过与信息系统不断交互完成卡内信息的更新。

篇7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外联内驱机制,巩固扩面、征缴两项成果,着力推进社会保险从覆盖企业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覆盖从业人员为主向覆盖城镇居民转变,从覆盖部分群体向覆盖全社会转变等三个转变,以强化基金财务、基础信息、业务运行、内控监督为抓手,实现和达到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办公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等五种水平,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开创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要以“五个一”为标准,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要继续坚持私营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养老、工伤保险扩面不松劲,并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向民营私营企业的转移覆盖,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力度,年内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60周岁以上人员要保证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下人员要逐步纳入。

三是要结合当前形势,改进社会保险费征收手段和方法。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形势有所下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要对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把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一,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要继续巩固其缴费,不能出现欠费;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可缓缴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第二,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具体降低幅度经过测算并报市政府及*市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出台。第三,医疗保险按照20*年度的缴费基数进行缴费,不再申报20*年度的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第四,要积极争取政策,解决企业职工有档案但没有参保等历史遗留问题。第五,要认真做好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后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续费工作,保证其缴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和离岗职工积极按时缴费和续费。

四是要突出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及早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的顺利衔接。

五是要按照《*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的基本政策精神,对我市现行的生育保险办法进行全面改革,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六是要积极组织开展日常稽查、重点稽查和举报稽查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保险稽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继续延伸社保稽查业务范围,在全面稽查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情况的同时,要将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履行协议情况纳入重点稽查范围。在加大稽查力度的同时,更要突出稽查效果,稽查整改率要达到100%。

篇8

根据2011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它保障了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养老保险

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管理包含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与支付、职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后退休手续的办理与养老金待遇的计发,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的管理,职工死亡遗属待遇的管理等。

(2)失业保险

是指劳动者在暂时失去工作机会时,由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向其提供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并通过专业训练、生产自救和职业介绍等工作,促使其重新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失业保险的管理主要包括失业人员的备案管理、失业待遇的管理等。

(3)工伤保险

作为国家立法,用于保障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及因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使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工伤保险的管理,除《社会保险法》以外,国家还专门颁布有《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管理主要涉及工伤认定、工伤治疗与康复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管理、工亡供养亲属管理等。

(4)医疗保险

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因疾病、受伤、残废等原因需要进行医治时所必需的医疗费用和生活待遇而设立的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缴费管理、医保个人账户(医保卡)划拨与管理;医疗待遇申报与结算;大病医疗救助、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门诊及慢性病医疗费用管理等。

(5)生育保险

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产假(有薪假期)、生育津贴和计划生育手术待遇管理等内容。社会保险业务范围涵盖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保障职工生活的一张“安全网”,基于此原因,社会保险的信息化从国家顶层管理设计就有高度信息化要求,从2004年起国家就启动了“金保”信息工程,它是国家信息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国家“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被列为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全系统信息化已基本成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办理等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矿山企业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已经成为提升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

(1)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漏洞

做好矿山企业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企业社会保险业务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企业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建立系统、有效的企业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金保信息平台的同步信息对接,可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从缴费到待遇领取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效率。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和职工待遇的申报都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操作,待遇的核定与发放也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可降低业务操作失误风险,减少业务管理漏洞。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管理模式的再创新

通过社会保险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充分实现各类信息的融合与共享,打破管理壁垒,从员工入职、合同管理、薪酬福利、到社会保险,使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构建一个更为高效、和谐的运行系统,从而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最全面与准确的信息保障。同时基于信息化管理要求,自然而然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流程的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3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需求分析不全面

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工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由于受管理体制以及传统的岗位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孤岛”,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相互隔绝、信息不畅,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管理孤岛”很容易造成“需求孤岛”,进而就演变成为最后的“信息孤岛”,也导致了经常在同一项业务数据统计中,出现多种结论和版本,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在全局高度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信息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手工+电脑”式的业务工作计算机化,而是对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系统的一次变革,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革新。如果对此没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不配套,从而使信息化建设走向高投入底效益的结局。

(2)资源数据库信息质量存在缺陷

是社会保障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与应用的最大障碍。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信息一体化管理后,实现了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数据由分散实现了大集中,使得整个信息化管理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建立数据库时原始数据提供不准确或者没有做好对信息数据库的定期更新维护,会导致信息数据质量下降甚至失效,严重影响信息化管理水平。

(3)业务流程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由于近几年企业普遍改革力度较大,机构重组现象比较多,造成业务分工也随之变化,并引发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业务流程缺乏稳定性。造成职工无法及时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规定,对信息流程的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4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改进措施

(1)做好需求分析,规范业务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对各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因此必须在制定出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信息系统才能对业务实行严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度再造业务流程,同时对流程的设定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性。对处理环节相一致的业务进行合并,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建设高质量的资源信息库

首先,对信息系统初始数据库信息要“严把质量关”,充分组织动员职工及单位,对业务库信息进行彻底清理摸底,校正错乱信息、补充欠缺项目;其次,加强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数据标准的统一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只有基础数据和交换数据统一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来,才能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跨地区的信息交换,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升级联网;再次,充分重视信息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建立高质量的数据接口,保证好“上对”主管部门社会保障信息平台、“下对”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的信息同步更新能力,建立严格高效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管理的规范有序。

(3)最大程度使信息网络化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网络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信息化的水平。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利用企业的局域网,完善目前的信息网建设,在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查询无纸网络化办公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社保信息网站,合理设置业务版块,将日常业务办理集成至网站,使业务办理和数据维护同步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网站搭建了信息沟通平台,直接面向员工群体,既可以做好对各项社会保障信息的宣传工作,同时可以向他们提供数据查询、政策咨询、办事指南等相关服务,将极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服务水平。

(4)高度重视信息数据安全

篇9

连日来,经开区多措并举,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毫不放松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项目复工开工,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推进战。

1.保供企业营业场所不间断营业

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首先持续组织民生保供企业生产营业;推动重点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业;有序推进商贸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通知要求继续组织生活超市、农贸市场、医药商店、便利店、加油站以及农产品、冷冻品批发市场等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营业场所不间断营业。持续恢复蛋糕、面包、牛奶、方便面、生猪屠宰等与生活必需品供应密切相关的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积极组织商贸物流企业(电商、仓配)生产经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2.十大重点服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推动重点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业,统筹组织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业、总部企业及区域总部、汽车销售及维修门店、电子产品销售(维修)市场及门店、家用电器连锁卖场及专卖店、百货商超、商品房销售、中介服务机构、物流企业等十大重点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商贸企业复工复产,按照分级分类要求,分类把控餐饮企业复工营业,低风险地区暂停大型聚集性用餐、中风险地区暂停聚集性用餐、高风险地区暂停提供堂食服务。

3.加快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

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复工清单,优先保障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外贸产业链畅通运转。着力稳客户、稳订单、稳货源、稳市场,确保联系不中断、洽谈不停顿、客户不丢失、订单不减少。

4.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做好企业招聘、返程、上岗、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各环节,切实疏通堵点、解决难题。要统 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对医疗物资、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等物资供应保障企业,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减少经办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公布部分城市网上经办平台,实行不见面审批。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5.做好企业用工防疫措施

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设立了人社服务专员,建立了重点企业台账。设立重点企业用工专区,动态及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协助企业原有职工返岗、企业间余缺调剂、定向招聘和跨区域有组织协作等。出台相关措施,如给予企业一定的吸纳就业补贴,给予从事招工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一定补助,对企业采用包车形式接回返岗职工的,给予一定补贴。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做好洗手、喷淋设施的维护。

6.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启动问卷调查,尽快研究推出精准性的政策措施。组织网络招聘活动,推出在线职业指导课程,增加线上可以办理事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延长报到接收时间,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和报到手续等提供便利。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和签约录取。对重点疫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加大线上岗位投送力度,拓展毕业生择业渠道等。

7.帮助农民工返岗

成立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调小组。畅通信息渠道,促进有序返岗。各级人社部门通过官网、官微等,第一时间企业开复工信息、防疫要求等,指导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工通报有关情况。坚持分区分级指导,强化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对接,畅通返岗服务衔接渠道,引导劳动者合理安排返岗时间和交通方式。对成规模、集中性返岗的劳动者,开通专车专列等,努力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等。

篇10

(一)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止6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22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6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3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58%和73%,城镇登记失业率4.0%。转移农业劳动力6357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2188人、技能鉴定1948人、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606万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73%、65%和78%。

(二)社会保险征缴工作稳步推进。预计6月底,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达1.29亿元,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6403人、14701人、48627人、15355人、12859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80%、103.53%、102.81%、97.80%和109.91%,五项社会保险全部超额完成序时目标任务。

(三)其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劳动合同签订率97%,“两网化”覆盖县市区比率50%,劳动监察投诉举报结案率9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2%,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4.6万人,均达到全年目标任务。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贴心服务,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组织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才招聘工作,先后为县卫生局、教体局等部门公开招聘121人,目前相关考务工作正稳步推进中。积极探索专技人员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相关规定,成立了农业、工程、教育、非国有系列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并对工程、农业系列135位同志、教育系列378位同志完成初级评审工作。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全县已核准事业单位岗位数12803个,涉及349单位。完成其他事业单位年度考核6000余人;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完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讨论稿),办理提高遗属困难补助标准1200人,审核3000余名事业单位(机关工勤)离退休人员工资信息,做好完善离退休库前期准备工作。

(二)多措并举,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技能岗位对接、进家入户送温暖、农民工技能培训、免费创业培训等多种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企业与务工者之间搭建了对接平台,大力促进劳动力转移性就业。2013年春节前后我县累计举办7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1.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000人,大大缓解了企业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6月13日,我局积极组织县内21家企业在合肥市人才市场召开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86个,涉及105个工种,帮助企业招聘员工220多人,受到了企业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一致好评。

(三)主动加压,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2013年1月1日我县城镇职工医保全面实现市级统筹,与合肥市参保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大大增加了基金抗风险能力。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4.6万余张,参保人员可持社会保障卡在我县14定点医疗机构和合肥市2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时结算;一个自然年度内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19.2万增加到30万元,让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惠;顺利完成县内40家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审查和药店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目前运行情况平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覆盖面稳步提升达到90%以上,同时将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及其他符合政策的相关人员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保范围,享受生活保障由每人每月280元调整至320元;按时完成1.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72元,人均月养老金水平提高到1297元;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市级统筹后的失业人员失业金比原来每月365元提高到657元,增加了292元,同时,失业期间免费为失业人员办理医疗保险,使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待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失地农民保障工作,4.3万人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10332人享受待遇。

(四)加大执法力度,劳动关系日趋和谐稳定

始终坚持日常巡查、投诉举报、专项检查相结合,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半年,全县日常巡查用人单位139户,涉及劳动者3414名,受理举报投诉案件53起,结案49起;为418人追讨拖欠工资91.1077万元;清退风险抵押金5800元,涉及劳动者6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3414人。牢牢把握“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加大对案前、案中劳动争议双方的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以案授法工作,提高了劳动争议调解处理能力。上半年,全县受理劳动争议91件,已审理结案72件(其中:仲裁调解46件、仲裁裁决24件、撤诉2件)。有效地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突出重点,全面促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局始终坚持以就业技能培训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合肥市下达我县就业技能培训目标任务为3000人。截至6月26日,累计培训合格人数已达218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100人,取证率96%。2013年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标任务是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6.6万人,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截止6月26日全县已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48668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98%;收取个人账户资金达6575.03万元,中央及省9235.00万元全部到位,符合领取条件的14.9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累计发放6598.68万元,发放率100%。

三、下一步打算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按照规范化、制度化要求,进一步强化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工作。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力做好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系统的运用及管理,及时补充、修改、完善基本信息,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提高新系统使用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经办业务工作的监督控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做好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三)加强对接,确保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工作正常运行。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相关政策,确保广大用人单位和参保者人人知晓;同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工作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