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主线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建设的主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建设的主线

篇1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当下语境;启示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06-03

对于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讨论,在今天看来或许这是一个即老套又繁杂,同时也是难以明确界定的一个命题。

首先,就相关论述形成的所谓“成果”而言,相关的讨论实在是多如牛毛,无论是普遍意义上的通识读本,还是具备学术意义的专著、论文等,或者是具体的建筑设计作品及其创意文本、图样等,都以各种方式予以发表、呈现,其相应的信息随之得到传播并被广大受众所熟识。就简单的以其从20世纪20、30年代的发生、成熟到今天的发展过程而言,即使考查在中国大陆以最基本的类似“发展史”这样的命题呈现的文本,都会是一个复杂而难以完全收集的工作,更遑论考查以其它语言、其它方式研究的得到的资料,当然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分梳则会是一个巨大工程。

其次,就其所讨论和涵盖的内容来看,又可大致归于“理论、史论、实践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个大的方面来予以考查,其中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又可具体的细分到如下的一些内容进行分析——既有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也有对其社会、文化背景的讨论,还有通过介绍、分析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前理清其内在文脉的努力,“现代主义与现代”的关系比较,现代主义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构成主义等的联系、区别、关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别的相关内容即丰富又多元的构成了有关“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命题的讨论的内容的方方面面,并最终形成各种的文字、图版、建筑等具体的形式。

再次,从相关讨论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而言,或许相比较“美术、艺术、文学”等更大的学科性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其方法可能在传统意义上的辨伪、断代、考据等基本手段的运用上不会那么繁复,因为毕竟“现代主义”即使站在人文学科的角度其经历的历史时期实在有限而且离今天很近,要用类似于“考古”的方法会显得牵强、而且其脉络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相当清晰的。但是,既然站在“今天”的当下角度,我们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短短几十年时间中,西方在其学术研究中与“现代、后现代等”共同发展起来的——诸如:形式分析、视觉分析、社会学研究、性别理论、后殖民主义等——新的研究手段在有关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探讨中的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或多或少的本身就是“现代主义”的延续或是对它的回应。所以,当这些研究方法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这一命题中的任何一个内容的探讨时又会从横向的衍生出新的内容、新的问题、新的研究“成果”,这无疑的使得本来纷繁复杂的问题更加庞大。也正因为此,所以王受之先生在其《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在对“现代主义”进行介绍和分析时一再强调:

“……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建筑,是影响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设计活动。它兴起于20 世纪20 年代的欧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发展迅速,最后影响到世界各国。所有文明国家,可以说无一幸免,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的深刻影响,对于这个设计风格的反应,又产生了当代的许许多多新的设计运动,产生出形形的新风格、新流派,因而,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想要认识现代主义以后各种风格的发展,各种流派的产生,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不少设计工作者和建筑师急功近利地希望知道什么是“最新”的潮流,如果从设计史的角度来看,这是见木不见林,只追求对内容的了解,不注意形成内容的文脉。认识的肤浅倾向,往往会流干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和形式主义,是不可取的。”①

而且,我们还应该清楚的是王受之先生在这里还主要是在一般史学意义上的论述,并未涉及更细分的研究。因为毕竟在这里仅仅只是通识知识的陈述、评析,而非是新型研究方法的学术性论述的建构。既然如此,从上面关于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我们基本能对其所需要运用和了解的新的研究手段带来的对“现代主义及其建筑”的探讨有一个相对形象的认识。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在近来的国内的研究中这些方法和成果也逐渐的引入国内,即使是以汉字呈现的文本也是很多的。

或许,从上面三个方面的论述中,我们基本能够承认关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讨论是一个即老套又繁杂的问题。其老套因为“现代主义”涵盖或牵涉了“现代”的方方面面,这在“现代主义”之后的勿用多说,即使在此稍前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及大致同时期的以法国为中心的“装饰主义运动”,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说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或关照。同时,即使“现代主义”概念本身的界定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广义上来看它更多的偏重于从20世纪初期开始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转变(比如工业革命,阶级成分转变等)所引起的“文化、思想、社会等”的转变或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意识形态的革命”,其所涉及的范畴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表演、诗歌等几乎所有的学科;而即使从狭义的“现代主义建筑”(因为现代主义设计其开端在此)的形式特征都只能用“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这样的抽象概念来予以表述,就可以看出其复杂的程度绝非一两句话能够表述清楚的。所以其“繁杂”性也不难理解,当然这也无疑的是一个难以明确界定的命题。

但是,承认其老套、繁杂、难以界定并不代表着在今天的语境中来讨论“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问题会是一个过时、不明确、难以确立其新的意义的问题。更何况,承认其老套其实还有一个潜在的含义,是说在我们能够考查到的有关于这一命题的讨论中,特别是一些普适性的陈述中有太多类似的东西,以大家最常见的所谓“学术论文”为例,如果谈现代主义建筑,最常见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概念的界定、然后例举其思想内涵外延、代表性艺术家等——往往是一种知识的重复和累积,而不是建设性的思考、论述和论证或作品的呈现。这样的文章或作品当然让人厌烦并觉得无意义,所以,或许老套的是人自身而不是具备“可延续发展的内在理路的”学术或建筑设计艺术本身;所以,或许我们更应该扩展自己的视野,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论证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事实上,在上面几段的相关讨论中,特别是用新的研究方法对该一问题进行相关思考和论述的结果,我们其实应该已经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了,因此,不用对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重新探讨该一命题的意义产生怀疑,关键看我们从什么角度去介入、怎样去思考、采取那种方式去分析。

那么,当下中国的语境是怎样的呢?它与现代主义建筑的文化背景有什么联系?“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表现又为何,它们对当下的中国又有怎样的启示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角度去切入相关的讨论呢?

我们先就当下的语境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产生的背景做一个简要的比较。关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在这里我不做过多的陈述,抛开其时代的“权、利的分配”等所谓阶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论调不说(虽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因素,无论从其产生的原因还是其“民主、平等”的设计理念和特征,我们都很难跳开或很难说与其没有关系,但是,正由于相应的论述太多,在此把其作为一个基本的共识来予以对待,而且“完全归结到此的讨论或学说”其实在现代主义之后就一直广受诟病;同时,就设计言设计,可能更有益于也更符合现代建筑设计本体的学术体制的建构,这也正是现下尊重学理本身理路的一个体现;此外,现代主义思想体系中对“平等、民主”等源于意识形态的诉求,其实更多的体现在这一时期“怀有理想主义的精英知识分子”比如柯布西耶等人的设计中,而不是这一时期所有的建筑设计中,无论中外其实都是如此),仅仅就设计本身的理路来看,其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对待“工业化”的态度问题以及与“所采取的态度相适应的设计风格、技术、理念”问题之外,还有设计本身所需要的转变,犹如“纯艺术”本身的发展需要。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及装饰主义运动”的得失,分析出相应时代的要求需要新的(技术的)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正是这个要求所产生的结果,而在其后来的未来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等从某种意义是则可视为是在意识形态、商业需要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对于后者,则可以把其放在“大艺术”的环境中进行考查,毕竟这一时期,从艺术的发展来看,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等艺术形式,无论在理论还是艺术形式的探讨上都给予了“新”的设计形式必要的参考,即使在以“设计”为中心的理论构建中,都无法跳开这些艺术活动,虽然这些理论构建更多的是把这些活动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某种表现来看待的,但是事实上,真正“现代意义的设计”的概念的提出和形成可能还是在所有艺术活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脱离传统艺术范畴的。

而这所有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产生的条件,大致可以用“时代、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人(阶级等)、媒介(新工具、新材料等)的转变”来予以概述,事实上这与今天的世界格局的转变也有着太多雷同的东西,或许这从根本意义上为我们今天设计的发展或转变提供了起码的历史依据。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考查现代主义之后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对此做出恰当的论证,只不过后来的发展受到的“社会”的影响不再那么明显,更多的表现为“设计”学科内部的转变,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因素其实都是在一起起着作用、缺一不可。同时由于当下时代的转变在现代人的眼中并不像工业时代那么的突然转弯,而是逐渐过渡到信息时代,多元的人文和社会环境的形成也是在前一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人的要素仿佛也未有大的变化,或许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唯一会承认的是“媒介”的转变,比如所谓“多媒体时代”到来在信息传递上的转变——3G手机、网络等的运用。但正如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所表明,媒介的转变本身也会引起其它因素的转变,即使以3G手机的运用为例,它起码改变了我们当下生活的很多内容诸如工作、人际、信息传递等等,其在设计上首先就引起了围绕着“虚拟”世界平台而展开,比如游戏、动画、平面广告等,只不过在(现代主义时期主要的设计形式)建筑设计上的表现还不那么明显。然而,随着其它设计、文化等在形式和观念上的转变,建筑设计还是需要去认真的面对并思考相应的问题。因此,虽然我们不能就立马肯定“在当下的世界时代和环境的转变必然引起设计的转变或革命”,但是起码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就“媒介等因素的转变引起的新的社会文化等的转变”以及“设计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两个方面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这里得到很多启示。

同时,我们还需要清楚,上面讨论的语境更多的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分析的,那么中国呢?首先,我需要明白,在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就文化语境多样性而言,正如巫鸿先生在“美术史”的研究是所论述的,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中国大陆受到多年的之上而下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后,这尤显重要;其次,也不能据此否定中国(建筑设计历史)传统的连续性,而且这在多提“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中,对传统建筑设计、文化的提炼更显重要。②联系中国本土建筑设计的发展,包括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反映——无论是被称为“摩登式”、“万国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的,在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还是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的传播。都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从一开始就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影响到了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并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在今天看来并不符合应有的理性或科学精神——的史实及其内在规律,再关照整个世界的文化语境,或许这正就是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所有设计、艺术、文化等活动的共同语境。这种关照,照样可以予以我们“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讨论现代建筑设计的‘现代主义’”许多有益的启示。

既然如此,这些启示我们自然可以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找到一些有益的依据”及“联系中国自身建筑设计传统”两个方面找到突破口。

第一方面,那么“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是在20 世纪初期逐步形成的,与其说其是一个思想不如将其看成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份。任何希望一两句话对其进行综述式的努力都会显得片面。所以一般通过考查对这个思想体系形成贡献最大的几个人物设计理念及其作品来予以表述,其中主要包括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等人,并认为他们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因此,对他们的设计思想的理解,是了解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着眼点。整理其中四位的设计思想及其在现代设计上的贡献,大致可以表述为:

1、勒·科布西耶,代表了希望利用现代设计来避免社会革命,利用设计来创造美好社会的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思想;

2、米斯·凡德洛,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提出并主张“少则多”的原则,在该一原则下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并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非政治化、以建筑为中心的;

3、弗兰克·赖特,美国现代主义先驱,具有70年的独立设计经验,其风格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击。其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表现成分,他的探索基本可以说是个人的,非社会化的,艺术型的;

4、阿尔瓦·阿图,芬兰现代设计奠基人,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有机功能主义的原则,把现代主义单调面貌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奠立了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式,对世界影响很大;他代表了与典型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不同的方向,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探索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他的设计理论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信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表现理论”(expression theory)和“人文风格”(the humanist approach)。③

其实仔细分析他们的设计理念及其典范作品,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持怎样的观念,这些思想都与同一时期相应的某种文化对应,并把“建筑”看着一个完善的“生命体”(或机器),这一“生命体”承载了艺术家对社会、文化、人、设计的所有认识,他通过“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陈述传达他的思想并以之影响世界(包括后来的几乎所有设计的风格、流派、主义)。所以,我们认为现代设计的所有都必须要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清晰认识之上。那么,联系前面讨论的,在当下的世界转型的时代中,我们自然也要在这些思想中去寻找有益的支持,联系时代的精神、相关的学术思想、新的技术、材料和媒介等,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或许,才是作为具体的设计者考查“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这一命题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二方面,紧承第一方面的论述,并关照上一部分有关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的相关讨论,在此我还是愿意借用巫鸿先生对“美术史”研究的态度——“‘开’与‘合’的驰骋”④——开放的对待现代建筑设计在今天世界的发展,及主动的去把握其可能发生改变的方向;并坚持中国本身的文化本体的精神及其在传统建筑中应该并需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予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联系当下的设计思想从(传统)中去找到能够以体现新价值的有益的形式、元素、思想等具体的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的体系中来,让自己的体系更加完善。

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态度、设计理念和方式,都需要我们真切的身体力行,这也正是“现代主义”及其思想的奠定者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仍然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年9月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4页.

②巫鸿.美术史十议.2008年6月第1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8,66页.

③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年9月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10-124页.

④巫鸿.美术史十议.2008年6月第1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8,65-66页.

参考文献:

[1]巫鸿.美术史十议.2008年6月第1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8.

[2]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2009年4月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极简主义、极简主义风格

1、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起源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最早起源于美国绘画中的一个艺术派系,在雕塑的应用上逐渐形成其鲜明的特点。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将设计简单化,而是在设计过程中去除不必要的装饰和复杂的设计形式,将设计最本真、纯粹的部分呈现出来。用这种理念逐渐影响人们的社会意识、艺术观念,同时极简主义也在文学、音乐、建筑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是以较少的设计元素来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感,在形式上追求以较少的设计材料,单纯的设计色彩来把控大尺度的设计空间并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通过重复使用单纯的几何形体来形成景观要素和景观设计单元,利用形状、色彩、材质将设计空间划分开来,使得景观设计呈现出精简有序的样子。

2、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特点

2.1景观设计整体呈现有机性

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主张景观设计应和建筑遵循一体化的处理原则,将景观和建筑融为一体。把各个设计元素相结合,用简单的设计元素和一系列相近的设计风格将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成功的结合到一起,使得景观设计整体呈现一定的秩序,简洁大方。

2.2突出空间使用功能

传统的景观设计中注重静态艺术的设计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环境空间的功能性。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着重于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上。通过设计最大化的实现空间环境的可利用性,将建筑和景观二者的空间相互贯通,满足人们在现代化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大众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使设计更加适用于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

2.3设计色彩和形式简洁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简洁,在设计中追求纯粹的艺术效果,推崇用简单的设计手法,来呈现出视觉的冲击性。例如在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是用简单的几何图案例如三角、椭圆、方形或者利用字母等进行重复交叉使用,从而形成简洁的设计形式,使得景观设计整体呈现出强烈的秩序感。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色彩的选取,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纯净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大面积的同色彩的使用,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2.4统一设计材料的运用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在选材上强调返璞归真,用原始自然的材料来打造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形式上强调减法设计。在对材料的设计造型中也遵循简约、明晰的设计原则。例如哈佛大学校园内由景观建筑设计师彼得・沃克设计的坦纳喷泉,是用花岗岩不规则进行排列而成的圆形石阵,在石阵的中央布设喷泉。在这个设计中所使用的石头都经过严格挑选,按照大小形状挑选出来以后,并且不对石头进行过多的修饰,整个喷泉设计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神秘感。这种利用自然材料最原始的样貌并且通过自然结构的方式进行排列的设计,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综合体验。

2.5高科技的应用

现代园林设计中极简主义的风格符合时展的要求,在设计中大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景观设计中用不锈钢水泥来打造纯净的视觉效果,利用喷雾呈现诗意的环境,还有利用玻璃来营造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将这些科学技术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也使得现代景观设计与建筑能够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3、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设计的应用

O简主义的现代景观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并且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的适用性引起了当下众多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关注。上文中提到的彼得・沃克的著名设计坦纳喷泉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设计的代表作品。当人们看到这个作品时,都会被其简洁的布设,纯朴的原始气息和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神秘氛围所打动。除此之外,墨西哥的著名景观设计师路易斯・巴拉甘也是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设计室。他喜欢用设计材料最原始的纯净色彩和最初的形态来打造出静谧的设计空间。他的著作饮马泉广场就是利用自然界中光影的变化呈现出了简单中带有视觉冲击的设计效果。除了西方设计师对这种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应用,在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也开始崭露头角。例如我国的苏州博物馆、广州会展中心等设计作品就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作。极简主义设计整体的有机性将户外景观与主体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苏州博物馆充分运用简洁的色彩和简单的设计形式将建筑主体中的主庭院和若干内庭园相互连接,通过运用简捷的几何线性来烘托出静谧、祥和的氛围。广州会展中心利用简洁的线条来与建筑物中的不锈钢板和玻璃幕墙相互融合,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氛围。

结语

当下社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和过度开采使得自然资源短缺同时环境也变得十分脆弱。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设计宗旨。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也应该回归到生活。极简主义并不代表着简单粗糙的设计,而是将设计对象的形态用通俗的表现手法表示。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是对文化的凝练,摒弃设计中的浮华与陈俗,在设计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也应该与时代相结合,并在借鉴西方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星,刘D.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J]. 中外建筑,2005,01:52-53.

[2]朱雪飞. 极简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园艺,2014,08:81.

[3]张红卫 ,蔡如. 极简主义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 建筑知识,2003,02:5-8.

篇3

20世纪80年代复杂性理论的兴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提供了新的世界观,人们开始用复杂性的世界观取代以往单一的还原论的世界观。21世纪复杂科学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广泛波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主题为“涌现”,把涌现作为一种新的的建筑创作策略被应用,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强调:“现在中国处于工业时代和新技术革命信息社会相结合的时代,中国正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对于新的技术与西方人的起点基本一致,建筑产业化能否发生关键在于社会各界专家是否有勇气接受这一新的理念,是否能够虚心学习这一新的思潮。”[5]

1.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仅仅带动了社会在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在精神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理念的发展与进步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科学范式的反思,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也已成为当下普遍存在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随着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深入,涌现理论也随之发展起来,涌现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中被提炼应用的,在当下已经被各学科领域广泛关注,带来了全新的描述世界的方法,涌现已成为数学、生物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以及天气与气候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仿生工程的重要概念。

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是近几年各学科门类科研的趋势,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种学科的交互性研究已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研究的热门话题,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初,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就曾深刻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他认为,一切科学之间都是相通的。不同学科之间内容或成果上的相互沟通与借鉴、思想或方法的相互移植与启发是科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建筑技术的进步

经济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无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下得以生存,建筑领域亦是如此,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建筑提供了设计策略,尤其是涌现作为设计策略更加强调设计过程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建筑形态通过算法法则生成发挥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网络功能,是在给定的生成规则下,进行可控的参数化随机生成。” [1]通过对设计的制约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推动整个设计的开展,整个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不可预知的过程。

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可能,当代建筑师利用计算机继续发掘现有材料的潜在性能并研究对新材料的运用等。比如,多学科交叉研究而引发的新的材料革命,突破传统的热平衡动力学的限制,对玻璃、尼龙、晶体和新型复合材料在内的各种材料进行新的研究,为各种新颖的不可预知的建筑涌现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3.建筑审美的变异

时代背景的变换必然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变异,随之引领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的美学。多元复杂的审美感知是当下时代感鲜明的审美取向,体现出当下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文化理想。数字生成的美学倾向在建筑领域已普遍得到认可,对建筑数字技术的美学属性也日益普遍主动运用。

涌现会被作为设计策略在建筑界广泛推广的另一因素是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在21世纪消费社会的今天,诸如“畸形”、“尖叫”的建筑功绩碑般的不断涌现,“美”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这个包容的时代,“奇观”成为消费文化的宠儿,“丑”也跨进了美学殿堂。先锋派建筑师们通过涌现设计策略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观,满足了人们超前的审美心理需求,同时也传达出当今建筑技术的审美品质。

4.结语

本文通过科学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审美的变异三个主要因素对于涌现作为设计策略的背景进行分析,有利于今后进一步从相关的审美层面和建筑语言层面对建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涌现理论作为新的研究成果已经通过科技、社会、以及文化思想等领域的传播,逐渐渗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涌现作为方法论应用到设计策略是先锋建筑师对建筑复杂性追求的体现,另外德勒兹的褶子、平滑、图解、生成概念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当今数字生成的美学倾向,使建筑复杂性的探索方法更加丰富。涌现不是最终结果,是某一阶段的界定,涌现现象在这个社会中是永久存在着的。

参考文献

[1] 万书元.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新思维(上).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4).

[2] 徐祖华. 建筑美学原理及应用.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3] 李万林. 当代非线性建筑形态设计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美]约翰 • 霍兰. 涌现 从混沌到有序[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5] 搜狐焦点网.实录:双年展青年建筑师及学生作品展新闻会,2006.

[6] 尼尔 • 林奇,徐卫国. 涌现 青年建筑师作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尼尔 • 林奇,徐卫国. 涌现 学生建筑设计作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尼尔 • 林奇,徐卫国. 数字建构 青年建筑师作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现代公共建筑,自然景观,设计

1、引言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景观设计师们就开始反对古典教条,探索新的设计风格了。从20世纪60年代起,景观设计这个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逐渐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许多景观设计师将设计理念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对自然的关注。在当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人心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在生态主义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指导下,开始思考现代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已逐渐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主流,它在未来的设计中也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符合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的需要,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我们要在把握住这种自然风尚的前提下,借鉴国外景观设计发展成功的先例,使中国景观设计从此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现代公共建筑中自然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自然景观设计实践中,由自然景观设计的观念、性质、范畴、特征推到出以下设计原则:

(1)生态与绿色设计原则。生态和绿色的设计原则就是尊重自然和崇尚自然的生态本质,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自然界可再生能源追求生态平衡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尊重地方民族文化,引入自然景观的同时、再造自然结合人为景观共同创造出较为舒适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的环境。结合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的感受来创造出生态自然化的室内意境。

(2)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球性确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已经成为一种指导规范人们社会日常行为的原则,它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人类、建筑、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当作一个整体,相互依存。强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生活水平;强调持续,注重保护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特色;尊重人文历史,保护生态环境,从各个多面挖掘潜力,打造现代、纯朴、自然、和谐、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花园景观设计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果。以人为主体的依据就要首先考虑人体尺度及人体空间,在设计时要满足人们通行、就坐、谈、就餐等等的人际距离,甚至植物、山石的各种尺度,有形无形的通道宽度,水体的高度、深度以及各种景观小品、服务设施的尺度都要顾及人们心理感受符合最佳空间范围。

(4)艺术性原则。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追求“诗情画意”,艺术性的美是每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与寄托,因此,现代公共空间室内花园景观设计的价值体系是以“艺术审美”的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完美的室内花园景观设计要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景观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景观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自然景观的设计手法

根据自然景观的分类和特点,设计创造手法可分为直接调用法、借景引入法和象征比拟法三种。

(1)直接调用法。此方法是直接将植物、水体、山石、雕塑等自然景物在室内空间中再现,使人们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就可以亲近自然,寓景于情,寓情于景,兼有人工与自然山水的特点,使得大自然的气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机地统一在一个空间环境里,这种设计手法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最为常用。

(2)借景引入法。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就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通过借景,可以达到远近空间的互相交融,将不同空间的景象拉到同一个视觉平面上,增强空间的通透性。

(3)象征比拟。在室内空间环境定的条件下,可以借助某些自然事物或者与自然界有关的装饰加以点缀,可以引导受众人群感受自然,起到点缀生活的效果。

4、自然景观在相应公共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1)宾馆酒店空间

酒店建筑中的自然景观大部分是为客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交谈的空间,并且会提供一定的餐饮服务。因此,在进行室内花园景观设计时要结合餐饮休闲设施来设计,可以结合花坛等设施来设计,也可以单设座椅,增添情趣。在旅馆酒店建筑自然景观设计时,考虑到旅馆酒店中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在水景设计时要注意安全设计,充分考虑到儿童玩耍、老人休息时不能发生危险,由于在室内景观环境大多是近人尺度,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最好将观赏植物和景观小品布置在人手不易直接接触到的地方, 防止破坏性因素增加。

(2)商务办公空间

在一些普通的商务办公空间里,考虑到日常维护的费用和建筑层高以及空间构成的限制等,盆栽作为商务办公空间里最为常见的景观,费用相对较低、便于管理。室内植物有净化空气,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在一些大型的综合商务办公楼中,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设计时有的每隔几层就会设置一个空中花园,办公人员提供一个放松休息和交谈的场所,缓解人们工作压力,同时改善和调节室内空气的质量。

(3)购物休闲空间

常见的商业建筑,尤其是大规模的购物休闲中心,通常会运用自然景观元素装饰室内空间,以植物为主体的景观设计既适应了花样不断翻新的商品,改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还可以引导人流,也使得空内空间增加生气。在城市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室内景观营造中,通常采用成片的室内景观和公共大厅以及休息餐饮区结合在一起。在交通节点,如电梯上下口处视面积大小适当配置绿色景观,给人们视觉上营造自然享受,这种景观通常是以装饰元素的形式出现,同时可以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组织空间,引导交通,由于购物中心的目的主要是展示商品,不是去观赏景观,因此不作为主要观赏对象

(4)车站空港空间

在人口密集的车站空港等公共交通建筑空间内的景观设计要有明确的指示性,能够保证交通流线上的顺畅,确保视线高度不被阻挡。在特定区域的景观设置不能阻碍人流,由于人们在这里只是作短时间的休息以及候车休息区域,因此室内景观设计宜选用形态规则的植物,可以配合休息座椅设置花坛等,能够体现轻松和明快的效果,通过室内景观的营造,使等候乘客放松焦虑的情绪,并为大尺度室内空间营造丰富的内部环境,提供生机。

(5)卫生保健机构室内空间

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需求,人们认识到室内自然景观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通过室内花园景观设计,可以帮助医院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消除噪音,某些植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还可以放松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有利于病人康复。按照医院类别、科别性质和特殊要求,顾及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医院要求干净整洁,因此最好将室内景观布置在光照和通风较好的公共休息区,病区尤其是细菌性传染病区不宜设置开敞式的自然景观,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室内植物,如吊兰、天竺葵、棕榈、文竹等,并且种植容器表面最好能封闭,减少细菌在土壤中成活的可能性。同时也要选择枝叶形态优美舒展的常绿植物,不适宜选用多刺和浓郁刺激气味的植物,景观道路应该简洁、方便、实用,并设置座椅、垃圾桶等景观设施,方便人使用。

5、结语

从理论上对自然景观的设计原则及应用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了自然景观在不同建筑物中的运用,对自然景观在不同的现代公共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和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自然景观的设计原则。自然景观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代表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内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张青萍,王黎.自然景观在现代公共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新建筑,2005(01):58~61.

篇5

关键词:无线网络;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

虽然当前我国的建筑技术与防火、灭火技术都得到了高速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火灾率得到了明显降低,造成的损失正在呈下降趋势[1]。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与高层建筑的增多,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火灾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火灾防范做的不好,很多的建筑物内没有完善的火灾监控和灭火系统,有的火灾报警系统已经严重的老化,不能及时对火灾信息进行反馈,为此涉及安全可靠的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非常必要[2-5]。

1 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与发展

1.1 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根据建筑消防规范,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按实际需要有机的组合起来,配以先进的控制技术,便构成了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它完成对火灾预防和控制的功能。

1.2 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将建筑自动化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的一些功能复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方向[6-7]。其采用了智能集中型模拟量可寻址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和智能分布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而人工智能理论和交互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火灾自动探测系统采用,并已成为智能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8]。

2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目的与要求

2.1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目的

高层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首先必须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高层建筑的特点。主要在于系统具有可靠的火灾探测和报警功能,能适应环境变化;系统火灾信息处理、火灾判断识别能力较强,具有数据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强;系统适应性强,管理维护方便;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准确可靠[10]。

2.2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采用集散控制技术,将集中的控制技术分解为分散的控制子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构成,在工作过程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向探测区域的火灾探测器发出巡检信号,火灾探测器实时检测探测区域的相关巡检信息,由报警控制器对巡检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11-12]。

3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整体设计

3.1 整体设计特点

在某某大型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中,在建筑的地下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智能型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实时抢战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应时间快。仍采用模块化电源设计,相互隔离,减低单路电源负载,提高主机整体性能。

3.2 系统流程设计

当建筑内发生火灾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自动生成控制方案,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将事发地点该区域切换到大屏幕。火灾报警被确认后,操作员通过火灾报警处理预案或者手动对通风控制系统、广播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进行火灾联动控制,并将操作日志自动归档备查。火灾报警的联动控制在后面进行专门的分析。

3.3 系统安全施工与调试

3.3.1 系统安全施工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火灾报警后,能自动(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主要包括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常闭防火门、防烟排烟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3.3.2 系统安全调试

消防报警系统安装完毕后,可进行系统测试。测试中一旦发生错误,及时通知指挥员并采取措施或停泵,待处理完成后继续实施。测试完毕,必须要整理好原始资料和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测试报告,以备消防部门的审查和验收。

4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发展的配套措施

拓展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实现与城市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对接。在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基础上,仍可以通过优化整合,建设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完善该系统,更好地保障高层建筑安全。高层建筑的核心设备是各类型电气设备,水喷淋系统往往造成二次损害,鉴于该特点,建议改进为气体灭火措施,进行灭火。

参考文献

[1]李百秋.计算机远程监控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探讨[D].内蒙古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2006:4-5.

[2]杨连武.火灾报警及联运控制系统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31-235.

[3]李亚峰,蒋白懿,刘强.建筑消防工程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2-114.

[4]黄斌.某政府综合办公楼消防联动系统调试[J].安装,2011,11(8):52-53.

[5]晓京.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趋势[J].安徽消防,2007,5(16):103-104.

[6]费杰.基于CAN总线的火灾监控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2007:5-6.

[7]杨林.基于UML的实时系统建模及顺序图时间约束研究[D].湖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2007:112-113.

[8]张慧.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探讨[J].课件传播,2011,7(2):224-230.

[9]吕继臣,张辉.浅议多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7(8):509-510.

[10]李文年,杨善林,周永务.基于多层结构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10):6-10.

[11]Sharma.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sing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J].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2007,7(11):666-670.

篇6

[关键词]构景手法;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造园活动,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囿与台结合所产生的就是意义上的园林,有证可查的就是商朝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朝时期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秦汉时期出现的苑囿以建筑布置为主,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为“湖海”,并在“湖海”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从此之后的园林建设又多了求仙的意图。汉武帝以秦代上林苑为基础,建成了一个广阔的山水园林,各类建筑物与建筑群散落其中,成为中国最大的风景园林。中国山水园林真正的兴盛是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舍宅为寺,从而也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园林。隋唐的文人士大夫把诗文画意融入园林建造之中,园林开始萌芽,园林艺术也呈现由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的趋势。私家园林因为诗文、绘画的影响以及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造园活动,呈现了很高的艺术品味。诗画为景,赋予了园林山水特别的情趣。宋代文人园林极为兴盛,皇家园林也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明代由于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富庶,园林兴盛。到了清代,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均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时至今日所尚存的中国园林中,皇家园林开阔气派,私家园林曲折清幽,均是我们现代建筑学习的瑰宝。

一、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基本可以分为框景、漏景、借景、障景和抑景等。造园者可利用框景取得好的景色,从而在移步换景中得到美不胜收的游览感,而漏景手法则是使得游览者在一种自然而又巧合的回眸中获得动人景色的惊喜。有些园林占地面积不是很大,通过借景则可以获得园林尺度行的延伸。障景、抑景的效果则是达到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给予游览者一种身心的莫大惊喜。这些经典的构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依旧遗留,并取得了良好的造景效果。

二、古典园林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及景观的设计师承于古典园林,而又有其自己的特点特色。首先,现在建筑受到容积率、用地红线等的限制,从而很少有特别大面积的景观与建筑相结合。其次,中国现代的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亦受到欧美园林及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结合了许多西方的造园及建筑手法。下面通过举例进行说明。1.苏州博物馆的建筑与景观特色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作品,其中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进步与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继承。首先,苏州博物馆利用建筑与地形的自然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院落式空间,在利用三角形拼接的建筑中营造了好的框景空间。同时它的庭院用水元素将整个空间组合起来,而水的应用是中国古典造园手法中不可缺少的。其次,苏州博物馆中的水面面积并不大,但是一直延伸到建筑表皮为止,给人一种没有边界的浩淼之感,这也是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博物馆在水边植小的树木,面对辽阔的水面,更显得水面的开阔,这是一种园林中常用的对比手法。苏州博物馆在景观特色上体现了诗画结合的精神,白色墙壁上的山水写意画真可谓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体现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精髓。最后,建筑整体采用白色墙体,灰色屋顶,并利用颜色更深的黑条框进行建筑的提神,可谓是将这组建筑很好地融合入到了苏州古城区之中。2.京兆尹餐厅建造于北京雍和宫旁边的京兆尹餐厅,成功地结合了现代建筑的手法与中国古典建筑的手法,同时它的建筑内部的景观手法也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衣钵。京兆尹餐厅一入门就是在白色有灰边的墙上书写着京兆尹三个字,这种景观手法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的障景,可以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而一入门口就是一片竹林,这种成片植树的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同时竹林也象征了餐厅的一种品格、格调。建筑入口处的负氧离子形成了云山雾绕的感觉,使得到来的客人仿佛置于仙境。这是种隐喻象征的手法,亦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手法。建筑内部由两个庭院组合而成,一个是开场的庭院,另一个是由封闭的玻璃罩封闭的庭院。庭院内部栽植了许多树木,坐在餐厅内部的人,可以透过一个个小窗,欣赏到不同的建筑景观,这是框景的手法。同时坐在建筑内部的人,可以透过一个庭院将建筑视线延伸到另一个庭院内。这种视线的延伸,是借景的手法。这种手法大大增加了建筑尺度的感觉,给人一种辽阔、气派的感觉。建筑内部有许多包间,每个包间都有不同的主题。走进包间,包间内部会绘制许多绘画作品,作品展示的正是包间的主题,这种景观手法如同古典园林建筑中的题词带来的效果。如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在月夜到此感受的正是如诗如画的感觉,而京兆尹餐厅的绘画也会带给客人同样的感受。总体而言,这个建筑实例中运用了许多古典园林的建筑手法,而这个实例代表的是现在许多建筑景观的手法,可见古典园林的景观手法对现代景观的影响有多深远。

三、结语

古典园林的手法通过千年的传承与总结,在明清已经形成了极高的艺术水平。研究古典园林造园与造景的手法,对于设计出富有现代感的园林景观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深深根植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因而描绘出了中国人对于景观与园林的向往。将古典的手法熟练的学习并加以应用,在现在的园林景观里会形成不一样的园林效果。它会赋予层次、根植文化、创造不凡,形成一步一景、步步不同、缤纷异彩的景观世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邱景亮,王骞.山水情结与景观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4-137.

[4]程人婷.论江南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5]刘娜,周磊.谈中国现代城市住宅区中式园林的景观设计[J].美术大观,2015(10):124.

篇7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筑空间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变迁。岭南地域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建筑艺术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岭南文化,又在中国传统文化及海外文化的多重影响下重构出新颖、独特的发展新格局。建筑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建筑设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在现代科技及建筑艺术的推动下,岭南建筑体系在现代建筑中的呈现更显得光彩依旧。作为集美术、绘画、雕塑、材料、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环境设计,造型设计尤为重要,而在有限的空间营造绚丽的艺术造型,不仅能够从外部空间的表现手法上来展现建筑的色彩、立面、体型和细部,还能从其内部的精神涵养上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特征及表现手法

岭南地域文化为岭南建筑艺术带来了深远影响,而独具鲜明特色的岭南建筑艺术风格,一方面以传统建筑如书院、祠堂、园林等为代表,另一方面以纪念性建筑、工业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为代表。这些建筑风格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以独特的人文艺术反映了岭南人的审美情趣。总的来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讲究开敞的空间布局和轻灵的艺术形式。从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来看,由于岭南地区气候特点的影响,对于高温、闷热、潮湿、多台风的地域环境来说,厚重的建筑反而使得人的内心感到压抑,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活泼和自由的文化风韵,既能够突破岭南传统中轴对称的格局,又能增强匠心独具的设计构思。如敞廊、敞门、敞厅等室内空间设计,将通风与视觉美感统一起来;在每个空间布局及造型设计应用中,多运用传统几何图形或植物花卉来进行隔断,显示出建筑主体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配置上,辅以湖面、亭台楼榭于四周,将传统的细部装饰与南方的气候相结合,造型轻巧灵动、形态优美;另外,对于建筑设计中的形式多不用对称,而以线条粗细、虚实变化来彰显自由的细部特征。二是注重意境的营造,融入生态理念。岭南建筑设计艺术在色彩上往往以浅色为主,兼辅青、黑、蓝、绿、白等基色,这些色调既能够增添建筑装饰的色彩效果,又能减少建筑的沉重感,也反映出岭南建筑色彩与地域自然气候之间的某种默契,增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融融。传统岭南建筑设计多以人的活动为背景,尤其是在体现人的健康及归属感,利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建筑的迥异特点。如在园林设计上注重休闲与观赏,讲究建筑与景观的生态协调,开阔的绿化带,营造的大空间有助于夏季的凉风吹向后院,后院建筑相对密集,而利用小巷、天井、柱廊等来获得自然通风效果。三是注重对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体现。岭南独特的气候特点对建筑设计形式要求较高,既要防热、防稹⒎莱保还要具有良好的通风、遮阳、隔热效果。因此对于传统建筑中的人工环境的渗透,在具体设计上体现了建筑生态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综合运用。如岭南建筑常建在水面上,既能够将水体融入建筑设计风格中,又能够形成开敞的建筑空间,在自然降温中获得更佳的景观效果。

现代建筑造型中的空间处理手法

1.建筑造型中的空间处理

现代建筑在造型设计上多从空间的特殊性来构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如在建筑造型设计在红增加各种建筑形体的围合、穿插、交错等方式,在构建建筑形体比例和均衡、稳定性上、引入建筑韵律原则,从而获得明快、简洁、和谐统一的设计效果。对于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既有体形又有立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建筑体形是从建筑外形的比例、体量、尺度及空间上来展示,而立面处理则是从建筑体形进行深化。如岭南民居以庭院为核心,从院落的组织上绕院环列,采用敞厅、连廊、冷巷来保持室内通风,形成外封闭内开敞的空间组织结构形式。同时,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不同的建筑流派在处理手法上具有差异性,也表现在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上。如岭南建筑文化中的动态与创新相结合,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为例,从总体造型及空间布局来看,宾馆的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同是统一的,体型塑造简洁、室内外空间相互联系自成一体,并在文化意蕴的传递上,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视觉设计相糅合,从而形成典雅清新的艺术格调。另外,在宾馆体形布局上,尽量减少主楼的体量,以腰鼓形为特征来建立南北立面,从而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明暗面,外墙白色涂料,以及斜角形阳台所形成的阴影变化,酷似白天鹅展翅腾飞的建筑意境。总的来看,对于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统一中渗透变化,在变化中融入统一,从而为多数人所接受。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造型处理,既要从环境、文脉的梳理上来凸显建筑的个性,又要从建筑美学的运用中,利用主从、对称、对比、渐变、均衡、稳定、韵律等收费,吸取各类建筑流派的艺术审美,从而塑造出更富深意的建筑作品。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对比”是重要内容,也是在体现建筑差异性的重要表现。从建筑造型各要素间的对比形式来看,如大小、高低、曲直、方向、凸凹、开合、明暗、动静、繁简、轻重等手法。如广府民居以“镬耳”为特点来构筑,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挡风墙,镬耳式山墙此起彼伏,民居特色尤为壮观。同时,马头山墙也是岭南建筑的一大造型特色,其轮廓呈阶梯状,高出屋顶,富有变化。另外,与对比相对,和谐的统一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将不同的要素利用一定的关联来构成秩序、和谐的美感,从而获得艺术审美的有机统一。

2.建筑造型中的视觉构图

视觉效果是建筑造型设计中对建筑组合与构图的空间关系的衔接,也是体现建筑艺术审美的重要条件。建筑造型中的视觉问题,依据不同的视角和视距,在建筑内外空间设计上也体现出不同的效果。从建筑构图来说,建筑视觉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空间中的造型比例和尺度进行归化,从中来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如透视效果、光色效果、环境光线等,因此,在建筑设计中的造型视觉构图中,往往从建筑的空透、轻盈、开放中来塑造“虚”,而以厚重、封闭、坚实来塑造“实”。以广州新体育馆为例,从体育馆的三个建筑造型的关联特点来看,整体视觉上呈现出白云山的曲线。在建筑局部立面构图上,以平和的流线型为主来贯穿整个建筑,使得“虚”、“实”相间、主次分明,进而将大自然的绿色融入建筑中,形成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可见,对于建筑造型中的“虚”与“实”,不仅可以通过立面的全虚或全实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还能够从表面材料的运用上来营造虚实视觉效果。通常对于粗糙而坚硬的表面显得厚重,而光滑细腻的表面显得轻盈。对于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的差异性,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要具体而定,古典建筑与近代建筑在外形上多样化,不必追求形体上的灵活对称,而往往凸显简单的几何形体。在立面处理上,近代建筑多表现轻快明亮,而古典建筑以厚重为主。

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外形处理

对于建筑外形来说,一方面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用及审美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合渗透。从建筑史来看,对于建筑作品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其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展现。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结构与建筑造型设计来说,通常反映了建筑所有者的意识形态。独特的建筑空间及体形,既表达了统治阶级的威严,又透射出时代的艺术特色。如西方的教堂、纪念碑等建筑,在外形上一竖向尖塔为主,表现出对宗教神权的崇拜和追求。另外,对于寺庙建筑,与其说是物质形式美,不如说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同一时代下的不同国家、民族、区域下的建筑特色及设计流派,其风格往往迥异。岭南传统建筑多以造型的变换传递深长的意境,其魅力不仅表现在建筑外部形象的构造上,也在其色彩、装饰、及内部勾勒上表现精巧与绝美。同时,对于建筑形象的定位应该从辩证统一的思想中来看待,不能脱离建筑与其时代的文化,更不能脱离其自身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及城市文脉。我们从其他地域的经典建筑外形来看,尼罗河的干热气候及茫茫沙漠,造就了埃及金字塔的威严高耸;爱琴海的温热气候造就了希腊开敞式神庙;黄河流域及西北黄土高原的干燥造就了北方的窑洞建筑。再者,岭南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对于建筑形式及外观有其独特性。如深圳会堂主体三层与副体二层整体向外,斜面墙体仿佛变形的传统大屋顶,将高台、墙柱、屋顶形成三段体传统建筑韵味,彰显了中国味的新式建筑风格。再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从外墙材料选择上以珠江三角洲特有的红砂岩为主,对于中间主轴线采用玻璃幕,屋顶采用半圆拱方式,更显得地域特色鲜明又极富时代感。

结语

现代建筑艺术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设计,需要从特定的建筑环境中来渗透地域气候、文脉特色。对于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在建筑风格及造型艺术设计中,突破了对传统中轴对称的束缚,更多的渗透了新颖的构图设计。总体上,岭南建筑在混凝土及钢筋框架的运用中,通过架空层来重构建筑布局,以通透、虚灵为形体,融入开放、灵活、丰富的建筑形象。同时,岭南建筑在平面构思上,对于院落的围合串联并非固定,而是从坐向、空间、采光上打破传统实体墙的封闭感。从建筑视觉设计来看,对于建筑外形的构思以虚实对比为主,如对廊柱、凹阳台、窗户的运用,在通风、遮阳及隔热上彰显个性。对于材料材质的使用上,重质材料放在底座,轻质材料居上;在立面处理上,利用材料的粗糙与光滑来形成轻重感。另外,岭南建筑在外墙环境设计上,通常采用轻质、通透的材料,如玻璃、陶瓷灯;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倾向于明朗的淡色,增强了建筑外形的轻巧与别致。

篇8

【关键词】现代动画;场景设计;传统建筑元素;艺术形式

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历史的积淀,尤其是文化史,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地理环境可以构成不同的建筑特色。因此,中国传统建筑能够最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特色,同时还是民族文化和特色的最佳表现方式和最为有效的载体。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可以很好地发扬并继承我国的传统特色文化,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建筑元素与动画场景设计的关联性

我国传统建筑元素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木制结构,是一种由木制框架构成的房屋建筑。我国建筑历史悠久,尽管一直在改进与完善建筑材料与构造,但其整体的趋势仍然继承了这种木制结构的建筑,且这种结构已变为现如今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色。传统建筑主要包括了寺院、寺庙、园林等,这些建筑中通常会有一些衬托的建筑,用以衬托建筑格局。比如牌坊、台基等,是比较常见的衬托建筑。动画场景设计主要有角色设计与造型设计,并且这些场景会跟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晴天、夜晚、雨天等场景,而场景就有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等,由此可见,在动画制作中,最为重要的造型元素和场次是场景的设计。在整个动画作品中,动画场景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场景设计的好坏能够决定这部动画片的视觉效果和动画效果是否优秀。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动画场景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动画片的整体美感,同时还可以充实动画片的内容与效果。在动画场景设计时,建筑不是其中唯一的构成与元素,但是建筑与动画场景却结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且不能被分离。在设计动画场景的过程中,传统建筑元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不管是哪部动画片,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题材,或是哪种形式,其中都会包含着相应的传统建筑元素。传统建筑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代表,不但可以发扬民族文化,还能让观者体会到一种亲切感。但是,在运用传统建筑元素来设计动画场景时,不能一味进行照搬与复制。这是因为动画将现实虚拟化,能够带领观者进行虚拟的幻想,让观者对现实的想象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动画能让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并进到虚幻的梦境中,动画还能将现实中不存在的许多奇特的事物进行表现,这就是动画的魅力与美好所在。当前,动画市场中的许多动画片,大多是奇幻类型的题材,动画设计者为了体现出视觉效果,运用了多种表现方式来进行动画场景的设计,而并非一味地照抄和复制传统建筑元素。以传统建筑元素为前提,根据角色与剧情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动画处理,这样不但能够在视觉方面进行创新,还能够有效体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

二、在现代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分析

在现代动画场景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实方面

在动画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写实方法是其中最为常用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该方法的表现方式主要是根据特定的比例、特定的结构作为标准,来进行人物造型的设计。运用写实方法设计动画场景,在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充分顾及到动画题材的时代背景以及地方文化与特色等。在具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先寻找并收集大量的动画素材,如果有条件,还要去实地进行取景,接着在合理运用所收集素材的前提下,对人物造型的材质体现、透视手法、色彩使用、空间体积等方面开展艺术化的处理,将这些方面转化为动画场景中的构成元素,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力求真实,在二维画面中务必要突出表现符合人们的视觉和生理习惯的动画画面。就比如,观者在看到以故宫建筑为动画元素的场景时,就知道该动画片表现的是中国,在看到以白宫建筑为动画元素的场景时,就想到美国一样。

(二)装饰方面

装饰手法可以概括出要进行描述的对象的复杂色彩及自然造型,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夸张化的处理,相比写实手法而言,装饰手法中的动画场景更为平面,并且尤其注重场景的夸张处理,对秩序和规则也很注意,这就不像写实手法一样要追求动画中的空间与表现的真实。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比较倾向于用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较为复杂的建筑构造,但也可以在动画片中运用夸张的建筑造型。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并不太过分要求塑造体积与空间,比如《大闹天宫》(图1)、《哪吒闹海》等我国早期比较经典的动画片,其装饰手法都颇具特色,动画片场景的设计从敦煌壁画、我国古代的铜器、漆器等方面来吸取民族文化与特色的精华,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利用,在动画片中很好地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三)奇幻方面

奇幻是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幻想,并且在人们正常的想象与思想范围之外。奇幻手法表现的动画场景具有较为夸张和大胆的特点,其中的穿越时空的性质,是该手法最为突出的特征。奇幻手法使用较为夸张和大胆的色彩表现,可以很好地结合不同民族、地区及空间的建筑元素,为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我国传统建筑的地区特点非常明显,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动画场景设计时应用传统建筑元素,能够使动画片增加许多神秘感,从而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空间效果,为观者的视觉和心理带来更震撼的效果。设计师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场景的设计尤为重要,并对动画片的风格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动画片的精髓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动画片制作的成功与否,是否能够正确地体现出动画片的精神,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传统建筑元素拥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中国文化,能够与民族特点和国民的审美标准相贴合。所以,在设计动画场景时,设计师应全面吸收传统建筑元素中的优良内涵,从而使设计出的动画场景更好地凸显出民族特色,进而大放异彩。动画片《大闹天宫》是最能代表传统建筑元素在平面动画场景中的有效运用的作品。在该作品的场景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所体现的民族特色是浓厚且精美的,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在整部动画片中的动画场景,装饰色彩的灿烂、建筑构造的独特与宏伟,都能让观者体会到一种形式美,其中建筑元素的装饰美,是这种形式美的重要体现。该动画片中纳入了大量宗庙艺术、敦煌壁画等民间特色元素,加上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制作出来的艺术风格更具特色,并凸显了民族特色。该动画片通过兼容并蓄各个元素,从而成功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造型法则。

结语

传统的建筑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运用传统建筑元素来设计动画场景有很多有利条件,因为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化积淀,还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如何很好地将这些资源运用于动画场景的设计中,是值得我国动画设计师深入研究的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重新解读传统建筑风格,再融入市场,从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胡大勇.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动画场景设计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2]付力娅.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体现[J].设计,2014(6).

篇9

一、西方现代建筑与我国古代建筑存在的差异

从建筑布局的角度上看,西方建筑都是开放式的单体空间向高空发展,与中国古代的封闭式的空间格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中国的四合院都是封闭式的格局部落,而西方的建筑像法国巴黎卢浮宫,都是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与垂直叠加,由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了雄伟壮观的整体,属于典型的西方轴线建筑,而中国式的古代建筑代表故宫则是单个房屋形成的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另外西方的建筑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就广泛地使用了门窗以及柱廊等建筑构件,从而增加了信息的交流度,同时还突出了建筑的实体形象。

二、我国古代建筑在景观设计上的应用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式以及房屋的结构

总体而言,我国的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体,砖瓦石是作为辅料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而言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屋顶,下层为基座,中间一层是柱子。另外,还有一种构件是斗拱,是层层叠叠组合的以及木块纵横穿插。这种构件是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既能够承载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具有非常典型的装饰效果。另外,中国的古代建筑样式多样,也代表着不同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另外还有攒尖顶等。所有古建筑的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这种艺术曲线非常有特色,是先陡急后缓曲,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面。不仅易于屋顶合理地排除雨雪,而且受力也比较均匀。

(二)我国古代建筑木材的巧妙使用

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非常偏爱木材,并且以木质结构为主,几千年来皆是如此。木构建筑用的是有机材料,它的损坏表现为糟朽、腐烂。木构建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木构建筑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规模不同的修缮。只有经常维修,才能让古建筑长葆健康。而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非保国寺大殿莫属,地处潮湿的浙江东部沿海,另外整个环境湿润,生物多样性丰富,并且在大气与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殿难免会出现渗漏与糟朽的现象。大殿能够历经千载而不倒,对其多年的维护与修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木材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典型材料,在现代的建筑中也得到巧妙使用,比如上海世博会,挪威的建筑师巧妙地运用了很先进的木胶合板技术,这种技术有以下优点,比如可以保留木材本身的亲切质感,同时也可以做成比较大的建筑构件,另外考虑到文化的切入点加上建构上的材质,树木的概念也为挪威馆的官方承办方所接受。这届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世博会,让人们亲切地体会大自然的风情万种以及美轮美奂。挪威世博馆的设计,完美地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而且每种风景的景象都是在积极探索这种关系,比如健康能源的使用、可持续材料的应用等。挪威世博馆还曾有一种大胆的想法,即将这种木胶合板与中国竹子粘合在一起组成材料称为黏材,这种材料在未来的建筑与室内装饰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优美的轮廓———我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以变化多样的形式以及优美的轮廓而引人注意,怀旧的同时也力图在风格上与时代接轨。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丘奇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苏州的地方古建筑风格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另外城市公园风格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有人也戏称为“苏州的风格、现代气息”。

(四)玻璃瓦在古代建筑的巧妙应用与现代的景观设计的结合

玻璃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太阳能建材,可能连古代那些匠心独运的建筑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不起眼的琉璃砖瓦片会造福着千千万万的人类。这种透明的玻璃瓦主要由普通透明玻璃和黏土做成,可双弯曲,与传统的建筑标准是一致的,重量也跟普通瓦片相同,但寿命要比传统瓦片长,既抗紫外线,又具有高耐腐蚀性。不过玻璃瓦本身单独使用并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还需要在其下方铺一层特殊的热吸油毡,再加上太阳能系统一齐使用。

(五)彩画以及色调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彩画历史悠久,并且通过不同的雕塑与壁画的表现手法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另外也成为中国固有的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构件非常吸引人外,其内外的色彩斑斓的装饰及典雅庄重的壁画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因为正是有了彩画才让古代建筑显得气势恢宏和金碧辉煌。同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装饰技巧,彩画从古代延伸到明清,在园林建造与宫庙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最能代表彩画的工艺水平的当属北京的故宫,其属于清宫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在故宫内也随处可见大量的清式彩画,一般殿内都使用了和玺彩画,这属于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是镶在主梁和廊柱上,而且只有比较高贵的皇宫才可以见到这种高级的彩画装饰。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神经网络 建筑管理 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1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研究目标

是以研究以模拟人体神经系统的运动行为, 建立神经网络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网络系统运算算法。这种算法可在计算机上,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相互配合来实现, 也可以在神经网络计算机上更加快捷的实现,最终可以实现智能计算机终端智能运算的目标。神经网络系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简单的信息处理单元,按特定的配对方式相互构成,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储存,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网络连接规则以及数据存储方式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匹配性, 即具有学习和训练的特定效果。

1.1神经网络系统模型与应用范围

有反馈网络模型。有反馈网络也称回(递)归网络, 在这这当中, 多个神经元互联以组成一个互连神经网络。有些神经元的输出被反馈至同层或前层神经元, 因此, 信号能够从正向和反向流通。

1.2 神经网络的设计

在决定采用神经网络技术之前, 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必要采用神经网络来解决问题。一般地, 神经网络与经典计算方法相比并非优越。只有当常规方法无法解决或效果不佳时神经网络才能显示出其优越性。尤其是当问题的机理等规律不甚了解, 或不能用数学模型表示的系统, 神经网络往往是最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 神经网络对处理大量原始数据而不能用规划或公式描述的问题, 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

2 建筑管理模式

建筑管理模式是在TFV理论基础上构筑的。建筑管理模式在国外,对精益建造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国内对于精益建造,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数据处理技术在企业的逐步成功应用,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科研相关和业务数据,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企业数据,决策人员常常难以及时获得足够信息,提出决策的现状,许多企业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数据库.并且通过联机分析处理的方式技术,可以使决策人员更快捷的从数据仓库中提取精良信息。

3 建筑管理模式

3.1 任务制度管理

任务制度管理是从生产管理转换的角度管理生产制造, 虽然本质依然是硬性管理, 但管理的内容为与适应建造相关用户的合理配合安排, 主要依据顾客需求设计来配编生产系统, 最后一招合同流程来实现。

3.2 流程过程管理

流程过程管理是从流程的角度管理数据模型, 其本质为软性数据管理。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不但要有高效率可预测数据目标的综合流程, 而且要做好建设项目的相关单位,现场数据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

3.3 价值趋向管理

价值趋向管理是从数据价值的角度管理生产, 它是以一种更加柔性的方式来体现顾客消费价值和一种硬性的方式完成生产预订目标的的趋向性管理。

4 数据仓库概论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更完全面支持企业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数据的面向主题的总成的,不可随时间不断变化持续更新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专门小组,通过长期对数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完善概念,该概念是在体系结构整体上对数据仓库进行了描述,从各个数据源收集所需数据,并与其他数据源的数据衔接,将集成的总体数据存入数据仓库终端,用于用户直接从数据仓库中访问相关数据,用于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案例.运用这种建筑管理模式, 可以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和增加顾客满意度, 在建筑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结语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决策人员能否及时地从大量原始数据中提取更多更好的信息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筑管理数据仓库的设计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精益建造这种体系应运而生。他是由精益生产延伸而来,将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筑管理数据仓库的设计以及实践应用到行业之中。

参考文献

[1]赵璐.基于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

[2]肖智军,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JIT[M].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Glenn Bllard3 刘来红, 王世宏.空气过滤器的发展与应用.过滤与分离,2000,10

[4]Lauri Koskela. We Need 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C], Berkeley - Stanford CE&M Workshop: Defining a Research

Agenda for AEC Process/Product Development in2000 and Beyond Stanford, Berkeley,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