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护患沟通技巧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用的护患沟通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用的护患沟通技巧

篇1

【关键词】 护士;沟通技巧;培训;护患纠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rol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Methods Since 2007,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of the ward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medical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during the nurse-patient disputes, the cases were pided into non-training group and training group and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training group,1 case was mismanagement, two cases were communication disorder, accounting for 2%, in the non-training group,2 cases did not have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remaining 18 cases wer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ccounting for 18%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nurse-patient disputes

护患纠纷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是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特殊类型[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很多护患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护患缺乏沟通所致,随着医疗活动制度化、法制化,患者维权意识已逐渐增强,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2]。为此沟通技巧应是我们护士临床工作之一,2007年笔者所在医院对在临床工作的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培训前(2006年)和培训后(2009年)各年表达能力正常的住院患者各100例,分非培训组和培训组,其中培训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15±1.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50例,高中及以上30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48例,干部32例。非培训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53±1.9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48例,高中及以上31例;职业:农民22例,工人48例,干部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χ2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非培训组 护士接受业务理论及操作考试培训,且符合考核的标准,同时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进行常规信息沟通。

1.2.2 培训组 护士不变,但护士需要接受沟通技巧培训,且符合考核标准,同时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1.2.3 确定培训内容和目标 拟定培训计划,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对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详见表1。表1 护士沟通技巧培训授课内容和目标

1.2.4 制定培训形式 采用以季度为周期的集中授课,分散练习的培训形式,考核达标者到病区工作,不达标者转入下一周继续培训。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关检验给出的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方式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见表2。表2 两种护理方式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注:经χ2检验(P

2.2 护患纠纷相关因素 培训组1例为病区管理不当,沟通障碍2例,占2%;非培训组2例为责任心不强外,其余18例因护患沟通障碍所致占18% ,见表3。 表3 两组护患纠纷相关因素比较注: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护患沟通障碍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表2显示非培训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占18%,培训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占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

3.1 沟通技巧培训 有助于护士端正工作态度,如果护士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会出现语言生硬,患者提出的问题不给予合理解释。患者相对医护人员而言,医学知识相对匮乏,主要是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并由此形成在护理活动和护患关系中信息分布掌握不均衡的状态[4]。患者入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迫切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及住院期间与自己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期望医护人员多与自己沟通交流。通过我们的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从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促进护患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5],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 沟通技巧培训能强化护士相关知识的应用 住院患者情绪焦虑有许多疑问,想知道医生护士的姓名及业务水平等等,这需要有丰富相关知识的护士进行答疑与心理疏导,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如临床专业知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法律法规和心理护理等知识,同时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通过沟通技巧培训可使护士掌握了丰富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服务,及时准确了解患者各层次需要,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满足,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等,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心理疏导。

3.3 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护士掌握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6]。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1)语言交流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治病的一种手段,护士是否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促进作用,护士的语言与患者的心理变化息息相关。(2)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受和传递。(3)使用倾听技巧。 我们的培训通过理论授课传授常用的沟通形式和沟通技巧,实施模拟实景演练。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各种沟通技巧并且理论结合实际,巧妙地、熟练地综合应用多形式的沟通技巧,从而提高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效果。 4 小结 以护患沟通为基本要求的护患关系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它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和安全意识的需要[7]。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后,我们培养了合格的病区护士,为患者提供安全温馨的治疗环境及优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防范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亚勤,夏文涛.护患纠纷的防范.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2 赵中倾.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6).

3 魏丽丽.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1:497.

4 腾秀蓉.从护患纠纷看护理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护士进修杂志,2006,2(3):223-225.

5 李小兰,朱小冬,张丽君.沟通技巧培训对围手术期患者访视满意度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23-25.

篇2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患沟通;技巧

近年来,和谐护患关系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总结各类护患纠纷原因,其中以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为其主要原因。作为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护理人员,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个角色,站在医患纠纷的最前沿,我们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具有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患者的承受精神和身体的压力较大,情绪变化波动大,容易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使得护理工作有较大的开展难度,是医院护患纠纷的频发科室。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逐步发展,对临床医护关系的管理日趋完善。尤其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社会对患者的权益的重视程度及患者的自我维权意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1]。因此提高神经内科护患沟通水平,增加对临床常见问题的防范,俨然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服务内容,也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必经之路。

以下是总结神经内科临床应用中的几点沟通技巧:

1 增强沟通意识

我们常呼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护理临床工作者,如何提高护患之间有效沟通,是我们工作重心之一。护理工作者随时都与患者及家属直面交流,不一定要抽专门的时间来沟通,我们可以在入院时进行环境介绍,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每班交接时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多叮嘱恢复的注意事项。巡视病房时,多询问患者的饮食、心理和健康锻炼情况,不厌其烦的讲解日常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时,尽可能多的宣传出院后的用药事项及复查时间。

护患沟通并不是一个脱离护理过程而独立存在的工作,是贯穿于我们护理临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护理人员意识到沟通的必要性,培养成习惯,沟通机会只会更多,沟通时间也会很多,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从我们的意识开始。

2 加强塑造优秀的专业形象

有研究发现,84%的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于他的外表[2]。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会从仪容仪表来判断,只要上班时间护理人员着装干净整洁,精神抖擞地出现,会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然会得到起码的尊重与信任。在紧接着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沟通自然会少一些障碍,交流会更顺畅。

其次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会成为护患沟通的剂。护理人员倘若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不管沟通技巧多么娴熟,都不可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沟通的技巧,更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技能的锻炼,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3 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掌握正确的健康及肢体锻炼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神经内科绝大多数患者所期待的。在住院期间,多数患者迫切的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饮食、活动、康复锻炼、预防疾病的知识,各种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因此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护患沟通则是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在入院时多热心介绍一句,可以及时的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临床操作时多耐心解释一句,可以让患者感觉到轻松。晨晚间护理时多说一句,可以让他们感到舒心。患者出院时多关心的嘱咐一句,可以让患者感到温馨。

4 开展微笑服务

微笑是护患交流时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表情,微笑虽然无声,但可以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友好的情感,及时的让患者感到温馨。微笑能使患者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是护患沟通中的剂,也是接待患者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在护理活动中,正确地运用微笑,能发挥无声胜有声的功效,能平息怒火,达到平和的交流,护患之间即使有一些“过结”,也会在沟通中化解。但面对急、危、临终患者时,我们则必须要严肃,体会患者及家属的感受[3]。

因此,及时准确的把握好微笑及沉稳的尺度,一定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许多医院会定期的组织患者及家属评选“最美护士”、“最满意护士”等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励,激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提高护患沟通质量。

5 恰当运用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是人们对语言的心理刺激作用,所得出的经验总结。话语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准确的向患者提供护理措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从而提高疗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交流中,护理人员运用得体的称呼语,要通俗易懂,巧妙的避开讳语,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要根据自己的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患者的心理需要,应当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言。有效的语言沟通,能更好地缓解护患之间的矛盾,有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患沟通已然成为现在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护患沟通也已经成为化解矛盾、减少纠纷、融洽关系、增强合力、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4]。新型的护患关系把护士与患者置于平等地位,要求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5]。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护患沟通技巧、方法的总结,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得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也使得患者对于护士的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以营造和谐理想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娄秋英,孙庭婷.150例神经内科护理病历缺陷的分析及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4):76-77.

[2]湛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

[3]曾丽,李晓菲.护患交流技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A):98.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97-02

门诊是患者来院的第一站,是医院的“门户”。门诊护士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充分显示医院的 “窗口效应” ,也提升了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1 护患沟通的难点

1.1 门诊患者多 门诊具有病人数量多、流动大、人群杂、工作量大的特点,护士容易把自身的压抑情绪传递给病人,在工作中有时表现出表情冷漠,语气生硬,不耐烦的解释和回答病人提出来的问题,过多的情绪化。

1.2 门诊诊疗环节多 从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一连串环节,其中有一个环节障碍都可以给病人带来不便[1]。另一方面我院门诊医生是由住院部轮流派出,有时候不能准时到位,导致病人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往往这时病人就把气撒在护士身上。

1.3 应急变化多 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程度难以预测,各病人要求不一,门诊护士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能力,以应对门诊多变的紧急情况[2]。

2 非语言沟通

2.1 良好的印象 护士整洁的服饰、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柔和的音调、恰当的体态语言、良好的精神状态等,这些都会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形成,也给护患沟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面部表情 表情是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最常用且最有用的面部表情是微笑,尤其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医务人员面带微笑,对病人极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促进护患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2.3 目光的接触 眼神是人际间最传神的非语言表情,在沟通过程中,通过目光的接触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听对方的讲述,是希望交流的信号[3]。

2.4 倾听与沉默 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倾听是护士对病人关注和尊重的表现,应聚精会神,距离适当,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本要打断病人的说话,要适当的作出反应,可以轻声的说或是点头,表示接受病人所说的内容,让病人以舒适的感觉继续说下去。但沉默的时间及时机的选择一定要恰到好处。

3 语言沟通技巧

3.1 谈话的切入点 护患沟通的艺术来自于爱心及技巧,对病人最关心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切人点,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并给予心理支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

3.2 使用礼貌性语言 护士使用尊重患者人格的礼貌性语言是同患者交流的基本态度。与病人交流时用尊称,如老同志、大爷、叔叔、阿姨等。交谈中使用礼貌性用语,如“您好”、“谢谢”、“请”等。都能使病人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愿意与你沟通,并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3.3 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速度 对老年、耳背、理解能力慢的患者,交流时速度要慢,让患者听清、听懂;对年轻接收能力较强的患者,语言交流可以稍快一些,让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相应的信息,尽快解决问题。

3.4 要注意语气、音调 声音太大,患者认为你对他的倾诉不耐烦,给患者造成服务态度生硬的感觉,声音太小,患者听不清楚,影响沟通效果。

3.5 主动服务意识强 导诊护士要做到四勤:眼勤、口勤、腿勤,礼勤要根据患者手中所持之物、面部表情,不等患者开口,就能首先主动指出患者所要寻找的地方和需要。发现行动不便的患者,要主动上前搀扶询问。

3.6 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沟通过程中,要态度和蔼,语言温和,当患者因为生病了心情不好或其他地方遇到不顺心,向你发火,要学会忍让,不要与病人较真,理解病人。

4 小结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大窗口,在门诊护理工作中,门诊护士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潘景关,袁兆春.对门诊咨询学医护士工作的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 6( 2):330.

篇4

[关键词] 护理语言;沟通技巧;临床护理工作

语言沟通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当你的语言非常得体,能够使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时,对方就会更加信任你。反之,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会使对方对你产生误解。这一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护士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逐渐拉近。这种拉近的心理距离不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是护士若以不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就会极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种行为刁难护士。所以我们说,护理语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一、护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和蔼亲切的护理语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又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只要护士使用的沟通方式恰当,她的护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处处为患者着想,用诚恳的态度给患者以解释和安慰。

二、使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1.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3.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要想使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患者的心目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护士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

4.要善于进行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是护患之间两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对于语言交流,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告诫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若善于应用语言的技巧,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恶果。所以护理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自己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而对于非语言交流,可能很多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都不十分注意。非语言交流又叫体态语言,是一种利用声音、触觉、空间来传递信息的交流方法。此种交流方法不但能够表达语言交流所无法表达的意思,而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气质、风度,有助于加深护患之间的了解和情感。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主要包括:①手势。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可以将手势与口语配合起来使用。例如在对待发高烧的患者时,护士可以一边询问患者病情,一边用手触摸患者的前额。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护士对患者的关切。②面部表情。研究发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信息的准确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常用且有效的面部表情就是微笑和恰当的眼神。护士的微笑可以给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患者以鼓舞。另外,护士恰当的眼神还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例如在巡视病房时,护士虽然不可能每个床位都走到,但仍应以眼神环顾每位患者,使每位患者都感觉受到了关注。

5.要善于使用职业性的口语。职业性的口语包括:①礼貌性语言。在护患交往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该时时处处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尤其在回答患者的问题时要做到同情关切、热情有礼,避免使用冷漠粗俗的语言。②保护性语言。为了防止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护理工作者对于患者的不良预后应使用保护性语言。③保密性语言。对于患者的隐私,护理工作者应该为患者保密。在未经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工作者决不能将患者的隐私向他人(司法机关除外)透漏。

篇5

关键词:失语症;沟通;人文关怀

脑卒中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存活率较高,可往往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在我国高达80%[1]。脑卒中失语患者由于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意识活动减退、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长,这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2]。现选择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1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探讨他们的心理意向,与其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护理,提倡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1月~2010年5月,共收治51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意识清楚,男29例,女22例;年龄35~81岁。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27例,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24例。其中运动性失语21例,感觉性失语17例,命名性失语8例,混合性失语5例。51例失语症患者有47例合并偏瘫。

2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在护患沟通中实施人文关怀

经分析,失语症患者心理特征有以下表现。

2.1  角色认识冲突:对能否恢复原来的角色感到疑惑不安,对自身能力的恢复表现出恐惧和失望,患者出现角色厌倦,希望全部或部分恢复能力、有工作的人员渴望恢复工作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2.2  情绪波动:表现为过度焦虑和悲观失望、烦躁不安,反映强度降低,需要家属陪伴、节假日要求子女来医院探视。

2.3  性格变化:出现羞涩心理,转为内向型性格、自卑、忧郁、狭隘,希望医护人员多进病房,根据医护人员举止言谈间接了解其他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

2.4  行为异常:表现不同程度运动迟滞和动作不协调,表情木纳,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护患沟通的基础。人不仅是生物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因此,在进行沟通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个性,尊重的内容大体包含两个方面:①人格尊严是每个人的起码要求,尤其对于有自卑心态的患者,他们会从护士的姿态、表情和一些细微的动作中体会出特殊的含义来,因此在与失语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特别注意;②维护患者的利益是尊重的主要内容,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情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

3 在沟通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技巧

人文关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护患沟通中,应当树立“以患者为本,关爱生命”的护理理念,用不同的有效沟通技巧,感动患者,让失语症患者感到温暖。

3.1  语言沟通的技巧

3.1.1 合理使用礼貌性语言,构建护患和谐关系: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听力并未下降,因此,在护患交往中要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稍后”等礼貌性用语。对患者的称谓要有区别、有分寸,可视年龄、职业而选择不同的称谓,如“先生”、“老师”、“小朋友”、“大妈”、“阿姨”等。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也不可用床号称呼患者。与失语者之间的沟通,应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沟通,取得对方的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3.1.2 温馨使用安慰性语言,选择有效沟通途径:当患者受到病痛折磨的时候,特别需要别人的帮助和体贴关怀。护患沟通时,护士声音温和,态度真诚,会使患者获得依靠感和希望感,因此要以安抚、热情、愉快的话语,引导患者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失语者沟通的途径有:①手势法(偏瘫或双侧肢瘫和听、理解障碍者除外),如手摸额头表示头痛、手捂前胸表示胸部不适、大拇指朝下表示大小便等;②实物图片法,适用于除听、理解障碍的失语者;③文字书写法,用于文化素质高,无机械书写障碍和视空间书写障碍的失语者。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人性化护理。

3.1.3 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充分做好解释工作:“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与失语症患者沟通交流时,要防止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保密性。护士在进行病情解释时,语言必须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既要符合医学科学,又能让患者听懂。要用真诚、自然的语言来体现对患者的体贴与关怀,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3.2  副语言的沟通技巧:副语言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用来协助语言(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技巧的总称,也称为“无声语言”、“体态语言”、“动作语言”、“行为语言”等[3]。当患者对医院环境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就会特别留心周围环境的信息及医务人员所表达的副语言暗示,尤其是失语症患者,他们会依靠护士的副语言行为作为迅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因此,副语言的沟通技巧在与失语患者交流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

3.2.1 服饰、仪表和形体姿态:护士的服饰和仪表影响患者对护士的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服装和修饰,服饰要大方、得体,力求给患者带来美感。形体姿态能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精神状态,护士要给人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姿态要自然、端庄,举止要稳重、文雅。

3.2.2 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和神态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最常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士要常常面带欣然、坦城的微笑,对患者极富感染力。失语者焦虑、恐惧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流,本身就是“安慰剂”,能给患者安全感。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在与失语患者沟通交流时,护士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关注,这样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3.2.3 专业性的皮肤接触:触摸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可以交流关心、体贴、安慰、支持等情感,然而触摸又是一种表达非常个体化的行为,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涵义。对失语者来说,触摸是一种无声的安慰,还可以传递关怀之情。但触摸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的影响,护士在进行触摸护理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审时度势。

4 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要注意的因素

阻碍护患间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有:改变话题、提供错误的或不恰当的保证、称述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快速下结论等,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出现阻碍护患间有效沟通的错误情形,使护患沟通能够在信任、安全、舒适、和谐的气氛中顺畅地进行。

5 小结

护患沟通是护士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服务艺术,在与失语症患者沟通交流中,护士要学会把人文关怀体现在沟通中,真正为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从而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6 参考文献

[1] 邓金梅.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现代护理,2008,4(10):133.

篇6

关键词:护理语言;沟通技巧;临床护理工作

        语言沟通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当你的语言非常得体,能够使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时,对方就会更加信任你。反之,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会使对方对你产生误解。这一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护士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逐渐拉近。这种拉近的心理距离不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是护士若以不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就会极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种行为刁难护士。所以我们说,护理语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一、护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和蔼亲切的护理语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又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只要护士使用的沟通方式恰当,她的护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处处为患者着想,用诚恳的态度给患者以解释和安慰。

        二、使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1.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篇7

1中职护生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中职护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窄,人际交往、沟通技巧方面知识缺乏,学习被动等情况,表现为在校内护理技能实训过程中,会做不会说或机械的模仿老师示教用语,操作解释用语过于简单等;临床见习以及实习期间为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普遍,不知道该说什么使护患关系淡漠或不注意运用沟通技巧,不懂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被误会、被拒绝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历年的就业推荐中,部分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因为沟通能力低而屡屡失败,部分毕业生工作中因为不会处理团队关系而困惑重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也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对中职护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且是迫在眉睫。

2实训教学中设置护患沟通环节

2.1操作前解释 是对患者实施一项操作前,在做好核对工作后,必须先对患者解释本次操作目的、患者需要做的准备、简要介绍操作方法、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感受及需要配合的事项等,态度诚恳,用语要严谨、具体、准确、通俗易懂、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2.2操作中指导 在操作过程中指导患者具体的做法,以配合操作进行,如:大量不保留灌肠在插管时嘱患者轻轻做排便动作;鼻饲插管过程中出现恶心,嘱患者深呼吸。随时观察并询问患者感受,使用安慰性语言,转移其注意力,如"您再坚持一会,马上就好了!请放松!"、"我理解您现在的感受,一切都会过去的";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其信心,如"您配合的真好"、"您一定要坚强"等,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完成操作。

2.3操作后嘱咐 在操作结束后,询问患者感受,交待需要注意的事项,评价操作预期效果,同时感谢患者的配合。

3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方法实践

3.1 PBL教学法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是安排在每项技能的相关理论学习之后,带教老师应以常见病、多发病编写2~3个病例,结合操作提出相应问题,在实训前1~2 d提前发给护生,护生应在实训前复习操作理论,针对问题认真思考、分组讨论,包括护理对象、操作目的、护患沟通内容、操作环境要求、操作流程和健康教育等,使护生在有充分准备下进行实训。如:口腔护理实训前,教师根据化疗、昏迷、严重感染者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等疾病信息编写3个病例,并提出下列问题:哪些患者需要行口腔护理?目的是什么?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理解和配合?要求每个同学根据提出的问题和3个不同病例预先从多角度思考、审视操作规程和不同病例患者口腔护理操作应注意的要点差别,思考交流内容,组织具有针对性的解释用语,如何行语言表达等。这样避免了护生在评估患者时和实训过程中因死搬硬套教师的示教用语而出现语气生硬、表达不流畅、缺乏条理逻辑等情况,有效提高了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3.2角色扮演-真人真做法 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真人真做"的方法,可以增强实训操作的真实性,加强护患沟通技巧[2]。目前,我校对在校护生行护理技术操作实训的项目中,生命体征测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等是采用"角色扮演-真人真做"的训练模式。16~20人为一个训练组,再让护生自由组合2~4人为一个小组,让每个护生轮流扮演"护士"和"患者"。强调"护士"按规范操作规程训练的同时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训练过程中教师做到一对一的指导每个"护士"在"患者"身上实际进行操作,要求"护士"说明项目操作的方法和意义,做到表情亲切、态度和蔼、语言柔和,发自内心的表露出对患者的关怀,适时的询问其感受,安慰"患者"并取得其理解与合作。要求"患者"就接受操作中的具体感受以及对"护士"要求和建议积极的与"护士"进行互动。通过训练每位学生都亲身感受"护士"和"患者"角色,从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感受"患者"的痛苦,培养了学生换位思考的品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3模型仿真练习法 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鼻饲、导尿、灌肠、乙醇拭浴、吸痰等项目的实训主要是利用模型训练为主。护生面对模型操作,不好意思或张不开口与"患者"(模型)来模拟护患沟通,导致学生只把重点放在完成技术操作上,而忽略了护患沟通这一重要环节。对此,教师应在实训课前,针对操作项目设定一个病例,将实训室设定为某病区的某一病室的情景,并根据实训分组培训几个学生为这一项目操作模型的代言人-代替模型与操作护生互动,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强调护生使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日常用语,并根据设定病例的病情在操作前、中、后进行护患沟通;沟通过程中给代言人设置不配合和刁钻的情景,由此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示教-个别演示法 实训带教老师针对一项实训操作项目规范示教后,分组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练习,小组成员自己设定病例、设置模拟沟通情景和内容,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训练结束后,有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同学做操作演示,其他同学观摩。演示结束后,通过演示同学自我评价、观摩同学互评、教师评价3个环节,及时评价操作流程和护患沟通,对其好的方面给予肯定、表扬,激发学习的兴趣[3];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明确下一步练习的重点和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5调整实训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以往常用的护理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一般分为3个部分:①操作前准备,包括用物准备,护士准备,患者准备,环境准备;②操作步骤,着重强调操作的步骤和操作的质量;③终末质量评价,包括操作规范、熟练、程序正确,动作轻、稳、准、节力,时间在 规定范围内[4]。用该评分标准考核学生,使大部分学生过度关注于操作的步骤的规范性和速度把握,而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鉴于此,我校组织护理学教师自编《护理技术实训》教材,改革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在以往流程考核基础上,增加了护患沟通内容的考核,条目有:做好解释,语言恰当,态度和蔼,保护患者隐私,关心患者,沟通有效,患者能够配合等。通过考核使护生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认识。

4总结

现代护理教育是培养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但是对护生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并非易事,笔者做为一名基础护理技术任课教师,需要在护生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加强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其过程对教师、对护生都是新的挑战。教师需要探索适应中职护生的教学方法,需要更新观念,不断钻研学习,不断深入临床,不断扩充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语言能力、礼仪规范等方面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还应根据技能操作项目的特点和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训练护生技能操作的同时,在操作前、中、后3个环节融入护患沟通[5],教学过程中根据护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尽可能在实训中让护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动脑又动口,即提高了护生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其语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亚红,刘均娥.护理沟通的分类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7,5(4):141.

[2]王金红,高景丽,刘昭君.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护患沟通能力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8B):2099-2100.

篇8

1 健康教育时护患沟通的方法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首先称谓要得体,如对老人道声“大爷”或“大娘”等用不同的称谓在附之“您好”的问候,以消除病人陌生感和恐惧感,这是健康教育良好的开端,健康教育时不要只顾自己说话,甚至长篇大论,要不时观察病人反映,留给病人说话的机会,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患者和家属是心理相对弱势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护理用语应注意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选择对方法正确理解富有情感性、亲切性、规范性、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语,要使用温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反映迟钝语速要慢,态度温和,语义要准确,不能含糊或似是而非,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应用安慰性、激励性、积极性语言,避免使用直接刺激性语言,同时注意与非语言沟通相配合。

2 实施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中技巧和应用

非语言沟通包括面部表情、体语、目光语、触摸等。面部表情是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常用的面部表情是微笑,提倡微笑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时面部表情要亲切自然,要不时用目光注意对方,显得投入。交流视线要低,落在被交流方下巴下方的第一粒钮扣的位置,这样才能使被交流方神色自如,不至造成其精神紧张,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对老年人或听力障碍患者,则应更多地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一个临终患者,当任何语言已经不再有意义的时候,温暖的触摸却能使护理人员的关心传递给患者,患者在手术时,轻轻地抚摸患者上肢,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的痛苦,把手轻轻放在发热患者的额部,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关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培训。总之在实施非语言沟通中,应用一定的技巧是获得健康教育成就的关键环节。

篇9

【关键词】门诊治疗室;护士;沟通技巧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受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护理工作大部分是通过与病人沟通实现的,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护士只有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并运用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1 门诊治疗室特点

门诊治疗室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与社会的联络处;我们服务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社会效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门诊治疗室病人流动性大,病种繁杂,除有常规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封闭注射外,还有各种专科治疗项目的多样性及少数绝症患者的门诊治疗。

1.2 病人的年龄差异跨度大,从新生儿到耄耋老人,男女各异,病人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

1.3 门诊治疗室病人的特殊性、临时性强,一般都为临时性短暂治疗,接触时间短,沟通机会少,对沟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作为一名门诊治疗室护士,在了解本室的基本情况后,要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并将一言一行落实到工作中去做好护患沟通交流,掌握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准确地找出护理问题,正确地做出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并实施。

2 门诊治疗室沟通技巧

2.1 优美的语言沟通:语言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种护理手段。常言道“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一个人带着病痛来到门诊治疗室寻求帮助时,常常处于一种陌生、恐惧、孤独、痛苦、期望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护士要用温暖、安慰、鼓励、美好、关怀的语言,给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及心理刺激,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促进早日康复。

接待病人时态度和蔼,使用文明语言,语气亲切,并给予恰当的称谓“某老伯您好”、“小朋友好”。对配合操作的病人应该说声“谢谢”、“请”。让病人来到治疗室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缓解其紧张情绪,减轻病痛。

2.2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病人听得懂:对农村来的病人,年龄小的婴幼儿及年龄大的老人,我们应该耐心讲解,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让病人理解和接受操作治疗。特别是治疗室的一些专科特殊治疗如胸腹腔穿刺、关节腔穿刺等,病人看到治疗告知后,知道在使用麻药后将穿刺针穿入胸腹内,心理特别恐惧、焦虑,操作治疗时极易出现晕厥,所以,我们在操作前一定要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解除病人顾虑,可先与病人交谈,在交谈中了解其年龄、家庭、职业、业余爱好、发病原因并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注意说话时的姿态,姿态稳重大方、行走敏捷、手足轻柔,这将给病人以精神饱满、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的良好印象,可给病人带来精明强干的信誉感和安全感,让病人乐于接受治疗,使操作治疗能顺利进行,达到最终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注意非语言信息的作用

非语言交往又叫态势语言,是人们进行交往时,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工具。善用非语言符号,能够强化语言交往的效果。门诊治疗室护士工作中可以通过正确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和运动、保持正确的距离、强调语气的正确运用,以及对儿童、老人、重病人必要的触摸,体现对病人的关怀,融洽护患关系。

3.1 如在儿童注射室,我们通过贴卡通画报、动漫人物、放映儿童喜爱的动漫电影、注射前抚摸患儿、注射中与患儿交流、让患儿数数等,这些可以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紧张情绪,松弛臀部肌肉,有利于操作顺利进行,同时可以使患儿在精彩的动漫电影中忘记注射时留下的痛苦。

3.2 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是最直观的:常用和最有效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真诚的微笑对病人极富感染力。病人焦虑的时候,我们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一种安慰;病人恐惧不安,我们镇定、从容不迫的笑容会给病人安全感。恰当的眼神能调节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微笑地接待每一位病人,在给病人注射药物治疗时,说一声“您好,我会给您慢慢注射药物,我的动作很轻快”,这让每位病人都感到了你的关切,而且赢得病人对你的尊重。同时还要注意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否则不仅显示出你对病人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失去病人对你的信任。

3.3 用手势配合语言会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是护理工作经常使用的技巧。如给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一个搀扶的动作,当病人疼痛伤心落泪时及时递过一张纸巾,小孩子哭闹时递给一个玩具,观察皮试或等待治疗时送上一杯热水。这些都能体现出你的体贴和关爱,拉近了和病人的距离。有了这些感情基础,我们的医疗纠纷就会少一些。

4 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由于门诊治疗室病人繁杂,包括内、外、妇、儿、皮肤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任务较为繁重,每天接待病人达数百人次,停留时间短,接触病人频繁,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针对性和随意性的交流方式。

4.1 对肌肉注射的病人,所接触的疾病不同,年龄也不同:中、老年病人多数患慢性病,需要长期肌肉注射药物,了解这些情况,护士在交流时应嘱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如有硬结应给局部热敷。皮内注射时由于皮内神经末梢丰富,易引起疼痛。因此,交流时首先应给予安慰、鼓励,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并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注射完毕后,嘱病人不要远离,以便及时观察结果。静脉注射的病人,由于药物的刺激,局部疼痛属正常现象,操作时与病人交谈可以转移其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并讲解有关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如全身性荨麻疹的病人,交流时可询问过敏的原因,指导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饮食上多注意营养,多吃蔬菜等健康知识。

4.2 局部封闭常用于肩周炎、腱鞘炎、腱鞘囊肿及皮肤病病人的治疗,大多数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易引起晕针。注射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多与病人沟通以便了解病情,特别是老年病人,应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封闭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反应,嘱病人休息20min后再离开医院;并交待病人注射部位局部3d内不要沾水,贴药膏和热敷,囊肿病人3d后应进行局部按摩。

4.3 特殊疾病患者,如性病、梅毒、肺结核等,特别是淋病,发病率目前居性病首位。患者得病后恐惧、自卑、敏感,害怕医务人员的冷落和歧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语言的礼貌性,讲解性病的危害性,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循为患者保密的原则,按时治疗,注意药物反应,并交待患者定期来医院门诊复查。医务人员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使患者感到安全与自信,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是尽早恢复健康的最有效手段。

5 注重沟通交流,尊重交流原则

5.1 平等的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不能厚此薄彼。无论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患什么病;无论职业、地位、收入有什么不同,也无论是城里人农村人,都应把患者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群来对待。

5.2 尊重的原则:尊重病人,应有长幼之分,对于长者尤其要尊重;要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5.3 保密的原则:病人出于治疗疾病不得不暴露某些个人的隐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治病救人是医德,为病人保密更是医疗道德的范畴。

5.4 灵活的原则: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件事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灵活的处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6 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增加沟通效果

无论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信息均要注意收集,一般非语言信息更为真实。病人的心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病人转归和康复,护士要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如对重病人或患绝症的病人,我们就应该先了解他的情况,给予温暖和帮助;通过交流了解每个病人基本情况,再结合治疗给病人讲解疾病的转归及康复知识,以及请康复的绝症患者现身说法等多种交流方式,以唤起病人的治疗信心,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绝望心理,保证治疗安全及疾病的康复。

总之,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是我们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创新、管理、高效、病人满意医院的必修课。在我们沟通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治病救人,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善待病人,才能赢得医疗市场。作为医院窗口的门诊治疗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方式,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强调针对性语言,态度和蔼,以理服人,多鼓励,语言表达内容要有科学性,实事求是,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争取创造一个病人信赖的护理环境,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达到护理关系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杜召云.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6:100~107.

[2] 高玉祥.人际交往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篇10

[关键词]学生;主体;单元设计;鼻饲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13―02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突出体现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课程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等职业教育课程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入到护理专业的教育,现以鼻饲法为例。谈谈体会。

鼻饲法是通过鼻一胃管供给食物和药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能、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满足其对营养和治疗的需要,促进康复。鼻饲法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操作技能之一,也是历年护理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点及难点。我校开展鼻饲法的真人实做。是本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重视技能”的原则,真正地做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护患角色扮演”中得到真实、宝贵的体会。

1 单元设计及教学

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复习消化道的解剖结构、食管及气管、会厌的位置。通过自学、小组护理成员共同探讨、护理者不断体验,找出鼻饲操作最佳的方法,教师定期了解任务进展情况,对学习小组护理人鼻饲操作给予指导,肯定优点,纠正不足。直至满意。

护理者操作熟练后,选定两名学生课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真人鼻饲示教。教师总结:指出此项操作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全体学生分为八组,采用护患角色扮演并设定情境的形式(不能经口进食者)在模拟病房内独立完成真人实做鼻饲法操作,在操作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小组间相互讨论,教师指点,进一步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师总结、关注:操作的规范性,相关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及时、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具备的情感、态度、沟通技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人写出一份护患角色扮演后的体会,形成护理日志。

2 体会

2.1 创新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真人实做的兴趣基础

与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知识目标为:熟悉医院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熟悉鼻饲饮食的配制及应用:掌握鼻饲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而经历了教学改革后,教师重点实现学生的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鼻饲法操作,满足护理对象营养的需要;在操作中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能与护理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对鼻饲法的完成任务变为了履行天职,从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2 教师课前布置操作任务成为保证学生真人实做的理论基础

课前通过启发学习小组探讨鼻饲法的最佳方法,首先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对鼻饲法的整体要求与重要性有充分的了解,并要求小组成员为学生做出榜样。对学习小组护理人鼻饲操作给予指导,如鼻饲时学生担心插到咽部同学恶心怎么办,万一插入气管怎么办,插不进去怎么办,同学配合不好怎么办。对上述种种顾虑和恐惧,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的最佳方法,并做耐心的解释和解答,针对学生的问题解释插管开始就出现不畅说观插管方向掌握不正确,可改变方向:插管过程中插至咽喉部分(14~16 cm)时,嘱其做吞咽动作,顺势进入食管;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可暂停插入,嘱患者做深呼吸;插管不畅时检查口腔是否有盘曲;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应立即拔管;插胃管前护患之间必要的沟通和理解该操作的重要性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小组成员成功示教后,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打破以往由老师示教成功后。学生仍然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省略了进行必要的开导和动员才进行体验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学内涵的重要性。

2.3 教师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成为学生真人实做成功的保证

整个实践课中运用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在“不能经口进食”的情境下,在真人实做练习中。学生轮流扮演护士、患者、家属、旁观者、指导老师等多种不同的角色,凭借自己反复预习知识和认真的思考去体会鼻饲法的操作,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接受鼻饲者谈谈自身感受,对护士的期望及如何配合,这样给护生提供了一个能有效体会患者真实感受的平台。理解患者并与患者产生同感,很多同学感慨:“我当了患者后,理解患者也挺不容易呀。”使护生更深入地体会护士的角色,理解护患之间的关系,产生角色认同,真正体现了现阶段“以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其他学生评论优缺点、应具备的情感、态度、沟通技巧及需改进的地方;真人实做时多数是先操作的学生做得较慢,而后来的学生的操作速度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先做完的学生充当了指导教师的角色,将其经验传授给后做的学生,未做的学生可询问先做完的学生的感受。从而加快了操作的进程。这些提高了学生准确运用知识点,及时准确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并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对于学习的态度。

2.4 教师科学的引导和总结成为学生真人实做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