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新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新改革方案

篇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现代农村商业银行为目标,加强风险防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力清收不良贷款,增强经营服务实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成股份制增资扩股,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银监会关于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必备条件和各项业务监管指标,巩固强项、主攻弱项、全力攻坚,有效解决农信社历史包袱重、不良贷款多、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力争到2014年,农信社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标准。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完善土地房产手续。国土、房管等部门负责,对农信社名下使用的土地及房产完善手续。二是消化历史包袱。市政府以244亩土地及房产帮助农信社置换相关债权,确保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3%以下。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国税部门负责,出具农信社分四年税前摊销无形资产的意见。各项手续办理中农信社交纳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农信社,用于支持银行化改革。

(二)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成立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打击骗贷活动,净化全市信用环境,协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与一级法人体制相匹配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员代表(股东)大会,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运行制度和决策程序,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操作规范和经营合规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

(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农信社经营实力和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中国银监会信贷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提高素质。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全员合规意识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各层次、全覆盖的业务技能练兵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三是严控风险。严格执行行业各项规章制度,认真遵守监管规定,加强对系统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和防范,切实提高农信社的风险防控能力,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信社银行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金融办,负责制定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方案,具体抓好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

(二)落实责任。农信社及各基层信用社要主动加强与镇街、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做好自身改革、发展、服务、支农和稳定工作;市金融办、银监办和人行要积极引导,指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帮助解决业务领域和操作层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镇街以及发改、财政、国土、税务、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工商、房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全力支持农信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纵横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篇2

——解读《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

2012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由国务院批准,正式。

《规划》是国家级专项规划,是整个“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金融业的行动纲领,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的有力保障。《规划》诞生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它汇集了各方面的思想智慧和业界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从多角度加以解读和思考。

危机倒逼金融改革提速

当全世界因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而声讨西方金融过度创新时,中国却面临金融创新明显不足的问题,亟需从顶层设计角度整体推进金融改革。

9月17日,“一行三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显示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已启动。实际上,早在《规划》出台之前,金融改革早已吹响“集结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纷纷提上议事日程,金融领域的渐进式改革和局部试点不断推进,全球金融危机倒逼中国金融改革提速已是不争的事实。

金融改革的前奏

《规划》正式出台前,金融改革已沿着横纵两条主线在推进:横向的行业改革(如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包括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放开、资产证券化重启等)和纵向的地方性的改革尝试(如温州、广东等地的金融改革试验区)。

从横向看,今年汇率、利率、资本项目改革等系列举措紧凑出台,表明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例如证监会通过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新增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等措施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央行汇改也有新动作,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英国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支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开展与日元直接交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扩大到了148个,等等。

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放宽至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下限放宽至0.8倍,这是利率在市场化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催化,使商业银行年中揽储大战再度上演。此外,就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不明朗之际,自金融危机以来陷入停滞的资产证券化重新开闸。随着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与四年前相比,多元化成为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主要亮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均被纳入基础资产池。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资产证券化无疑为其融资平台债务“拆弹”提供了一种出路。

从纵向看,作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浙江温州,无疑开启了国内“自下而上”式金融创新改革的大幕。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改革“起航”。其中,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以及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这两项政策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最大亮点。在此背后,是民间高利贷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信贷危局。温州金改试点方案从酝酿到出台再经国务院批准,前后仅不到5个月的时间,堪称中国金融改革历史上少有的高速。

继温州金融改革试点之后,4月12日深圳市通过了《关于加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前海成为国家金融创新的第二站。而根据中国政府网网站7月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关于金融改革创新的部分被放在了六大领域的首位,前海被允许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探索人民币跨境贷款、支持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在这些探索中,允许在前海和香港之间开展双向人民币贷款,将会是中国内地首次实行资本项下的人民币流出和流入,被认为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标志。此后不久,由央行、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在广州,这是目前国内金融改革中覆盖内容广泛、涉及范围大的金融改革方案,广东将在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改革、粤港澳金融合作等多领域先行先试。

事实上,地方性金融改革也体现在“区域金融中心”的争夺大战上。在过去的十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有超过20个大中型城市提出了发展成为国际、国家或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与具体措施,而有金融中心功能规划或设想的各类城市更在200个左右,国内“区域金融中心”之争进入战国时代。而在温州、珠三角两个金改试验区获批之后,各地的金改热情也持续发酵。8月初,福建泉州宣布报批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随后,湖南省金融办在8月底宣布,湖南省金融改革发展专项方案上报国务院。在此期间,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改革浪潮也是风起云涌。可见,“区域金融中心”的竞赛热情尚未消退,地方政府抢滩金改的热情又井喷而出。

金融垄断待破除

篇3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篇4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公共工程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52-01

1.当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投资运行的特点

第一,公共服务性。小型水利工程可以防洪防汛,可以使周围农田和居民免于其灾害损失,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保护了农村群众的安全。第二,不具有消费排他性。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是该处整体区域,在使一方受益的同时也惠泽其他农户,受益对象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个体,不具有消费排他性,各方获得同等的效益。第三,非价格性。因为基础设施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全局性,市场竞争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服务方面发挥不了作用。因为这种小型项目不会产生直接可见的经济利益,加上项目投资资金又比较小,而且灾情的发生是未知的,这就使减灾效益也是不可预测的,很难造成直接的或者确定的经济收益,所以很难有公司企业会参与修建这类项目,必须是政府出面进行投资与修建并运行管理[1]。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2.1 工程建设资金有限

贵州省黔南地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基本都是上世纪修建的,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再加上年代久远长期以来的使用造成的损耗加速了水利设施的老化。虽然政府方面也在财政上支持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但是获得的财政资金难以满足技术翻新改造的需求,缺口较大。

2.2 工程组织形式五花八门

在现阶段,就组织形式而言,农田水利工程显示了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政府部门组织修建的,还包括以村民集体联户等民间团体形式来进行建造的;就建设资金的渠道来说,既有财政、国土部门修建,也有水利部门修建,同时,还出现了多头建设以及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2]。

2.3 未明确工程管理责任

在上世纪,随着全国改革的浪潮,农村地区也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就由原来以集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团体组织转变为个体农户,个体农民分散化的小农水经营自然不利于农田水利设施作用的集体发挥,这种矛盾逐渐激化。在其他方面,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也不断地进行改革重组,这就必然导致关于水费的征收标准的不统一等问题使收上来的水费降低从而使基层水利部门职工的费用不足。虽然成立了水户协会等组织机构,但是其管理与运行尚不明确,导致其发挥的作用看似很广,其实非常有限。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缺失、权责不统一并且责任不明确。

2.4 农户的自筹能力有限

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员外出务工者数量众多,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有限,从而使农户折劳投资的能力有限,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在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也逐渐推广一事一议的组织形式,但是基层农户因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等对一事一议的政策和实行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思想上很难达成共识,给一事一议的推广和实行带来很大的困难。

3.关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见

3.1 完善关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激励机制

利用“以奖”和“先建设后补贴”的方式积极鼓励个体农户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来。在传统意义上,关于农田水利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建设方面都是采用由政府财政部门先进行财政拨款后引入技术等进行建设的方式来进行,现在可以对这一方式进行改进,根据具体小型农户的实际类型、规模和修建标准等结合具体农户的意愿,推行具体的奖励方案实行多建多奖,提高个体农户投资投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在工程补贴方面,根据在初期的施行阶段竣工后的验收阶段等不同的情况对农户进行补贴。

3.2 制定并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方案

在制定农田水利工程具体建设方案时,严格按照统筹安排、全局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的准则。在筹划项目方案的前期阶段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采用民主管理的原t,充分借鉴农户在日常农田管理过程中的实地经验,使方案的每一阶段做到科学合理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同时积极联系农田水利方面的专家对实地现场进行考察研究在统一整合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整具体各阶段分层有序进行的建设方案,高效得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经过这样前期阶段的详尽准备工作,在方案制定出以后,就能够充分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为项目实行提供有序的依据,激发农户出劳出资进行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使建设方案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3.3 严格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招投标项目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等除了需要政府的投入以外往往会采用在社会上进行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吸引社会公司企业的民间优秀力量进行参与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部门方面,对利用的建设工程要根据相应的标准严格考察其资质与建设经验从源头上保证项目的建筑品质。在对项目进行招投标管理时,要加强公开公正和透明性,严厉打击利用个人不正当关系谋取承包项目工程的现象,同时对建设工程队伍加强监督管理,努力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3.4 促进水利工程投入体系的多元平稳发展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优化与整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制定一定的政策措施来加强对资金的规划和管理,在项目施行过程中做好项目控制工作,利用项目的进行来促进项目资金的优化配置,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土地方面的开发以及农业综合性开发等方面充分发挥建设资金合理协调以及统筹运用的作用,使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具体的项目建设资金的补贴方面,各个不同级别的财政部门要充分地重视努力构建稳健以及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广大农户的积极力量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可以积极吸收引进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支持。

3.5 强化水利工程制度变革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项目制度方面积累了许多历史性的问题,在新时期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变革。首先出台相应的产权体制改革意见,明确所有权限,放松使用权限,搞活经营权限,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利用在社会上公开拍卖、租赁以及承包等方式来对水库和塘坝等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以及抗旱防汛维护。在经营权方面要充分引入新的活力,对改革不到位的工程进行重点抓,督促改革方案的落实。

4.结束语

由于在历史中积累的一系列问题,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有限,工程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明确工程管理的责任,要想改善贵州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应当在实践管理中逐渐摸索最佳的管理方式完善相关的制度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十提出了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目标,也提出了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任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来认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格局和挑战可能是重要的现实,我们统辖我们理解教育发展中的个别问题。

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现在将要启动的新一轮的城市化充满了争论,包括在这次的三中全会上究竟能不能成文还是一个疑问。但无论如何,城市化的进程,这样一个大趋势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需求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借鉴前三十年,尤其是前十年城镇化进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面向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想基本的变化,基本的格局就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了今天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有人说中国在传统的二元结构之外实现了一种新的三元结构,就是维持众多的流动人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这个流动人口的总数按去年的统计是2.56亿,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他们是一群离开了农村,又没有能够真正进入城市的人群。由此产生了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的群体,这就是维持在6000万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和2000万左右的城市流动儿童。也就是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出现了两个新的群体。关于教育公平的定义可以说得很复杂,也可以说得很简单,那就是首先关注这个社会上处境最不利的这部分人,首先帮助和改善这些人。这就是社会公平或者是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含义。在当前,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新的边缘化群体就是庞大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他们分布在城市和农村这两个不同的区域。所以对城市和农村都提出了不同的挑战。

城市如何保障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和接纳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这个价值和概念,中央和国家的文件里已经写得很明确,就是建立在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下构建面向所有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但是这个概念要落实是非常困难的。在前些年,大城市,省会城市对于这些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做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这里面有一批省会城市,像成都、武汉、宁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包括特大城市上海,从200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3年的流动儿童的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从去年国家出台启动了异地高考的改革方案,把异地高考和在城市学习的学籍挂钩这个政策以后,在上海、北京和一些大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出现了新的障碍,也就是原来是来者不拒,都能够接受教育,甚至简化手续,现在重新改成五证、六证。如果不限定门槛,他小学一年级就到城市来上学,高中毕业以后就能获得异地高考的机会,城镇的人们就会感觉到他们的教育受到了挤压。由于启动了异地高考,所以对流动儿童的机会保障开始出现了倒退,包括在上海。或者说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是不是应该对流动儿童实行全纳的教育,无条件的保障流动儿童进行义务教育这已经是一个问号,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围绕异地高考的议题,激发了城市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教育利益的冲突。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大局观,要有一个整体观,不能每个城市都各自为战,都高出门槛,阻挡外来人口进入,国家的政策是要进一步城市化,每年一个百分点。城市都尽可能的自我保护,所以这个邻避政策,把他们挡在外面。这个政策可能是一个好糟糕的政策,需要去破解,需要去化解。

第一、就是要建立中央省、地、县多级财政分担的机制。现在流动儿童最集中的往往是大城市的几个区,像北京的朝阳区,海淀区。把流动儿童的财政压力全部转移到直接面向流动儿童的几个区,显然是不太合理的。上海已经建立了一个两级财政分担的机制,市级财政和区级财政共同分担的机制。很多人呼吁国家也应该设立一定程度的转移支付。因为流动人口的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已经超越了狭义的区域内的义务教育,所以国家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同时,最近这几年无论北京、上海,又面临着新的义务教育人口的小高峰,又出现新的人口上涨,所以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忽然出现。前两年集中在幼儿园阶段,现在进入了小学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除了建立多级的财政分担的机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扩大办学的自,也就是要开放中小学的办学,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允许政府举办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民办教育,要扩大办学主体的多样化。这是中小学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改变现在由政府包办的格局,不仅是为了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更深的层面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品质的改善,增加教育的丰富性、选择性。包括解决大城市的择校竞争。因为你只有一个轨道,就是一个应试教育,家长没有选择性,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出国。显然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所以我们国家近三十年的改革就是简政放权,学校的公办属性不变,办学主体是多样化的。

这是城市面临的新问题,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复杂。

在农村,有三个大规模,学龄人口的下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规模地撤并农村学校。这就造成了农村教育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相当多的农村已经把农村教育连根拔起,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校长都有着今天不知道明天还存不存在的境遇。以至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究竟是不是取消农村教育的问题也已经提到了面前。实际上在这一轮的大规模撤点并校造成的够过是非常严重的,伤筋动骨,把几千年农村的文脉破坏了、中断了。所以去年九月国务院发文,强烈的、紧急的叫停的进行了十年的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所以,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是处理好撤点并校造成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学生的上学远、上学贵等等,大班额这些问题。

第二、是在农村特别关注的是两类学校,一类是大规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这里集中了最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但是相当多的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严重不足,而且教师编制不足等等。所以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在湖北的一个农村寄宿制小学因为早上上学踩踏死了四个学生。每天为了洗脸这件事情就是有高风险的。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的改善要达到起码的标准,标准入学,食宿还要花很大的努力。现在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是不合格的。至于它的文化内涵就更不用说了,为了能够高度集中,条件非常简陋的寄宿制学校,为了避免学校出问题,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全封闭,严厉的应试教育,把你所有的时间都填满,全部的时间都在做作业,这样的教育就离教育的本意相去甚远。这样对孩子的培养,人格的养成都会形成大的问题。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改善,从硬件和软件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严重的,非常紧迫的。但是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需要大家去面对,去破解。

第三、农村的小规模学校,这种村小的教学点。在这一轮农村撤点并校的过程当中,撤并最严重的是小规模。我们在这一轮学校进程的浪潮当中,我们把小规模学校视为是落后的,没有质量的。实际上我们环顾历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这样的循环,就是从撤并学校到改善和恢复小规模学校。因为大家意识到由于自然地理的条件,在山区、牧区,小规模学校是不可避免的。在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和瑞士都有这种学校。解决的方案不是撤销它,而是想办法改善它。小规模学校也不一定没有质量,小班小校可能是今后农村学校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农村学生的不断减少,小班小校是我们要面对的。在台湾100人以下的农村学校占2/3以上。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当然留在农村的就是我们最需要的弱势群体,我们的教育公平是要关注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群,沉淀在农村底层的这些寄宿制学生。如果你把这些学校撤销了,他们就辍学了。所以在这一轮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当中,导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去年做了大规模的研究,有人说这个数据不准确,今年4月国家审计署了审计公报,对1185个县撤点并校的统计,结论同样。他认为学生的辍学比2005年增长了1倍,他的评价比我们的评价强烈得多,后来教育部也没说什么。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只要稍微深入农村,就了解这些情况。所以我们设想现在出现了两个边缘化的群体,还有还要加一个流浪儿童,大家知道毕节县流浪儿童的死亡事件就可以知道。

篇6

*年,既是*直辖10周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之年。总书记为*未来发展作出了“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确定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实施“一圈两翼”的战略部署,川渝两省市就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按照“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加快率先发展的新要求,全市交通领域积极抢抓机遇,着力加强川渝地区、“一圈两翼”联系通道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交通运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交通投资再创新高,重大项目取得新的突破

全年完成交通投资总量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一点五个百分点,投资总量为5年来最高。其中:公路完成投资273亿元,铁路完成投资7.5亿元,水运完成投资27亿元,民航完成投资1.5亿元。

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迭起。界石至水江、*至遂宁、*至上海垫江至忠县段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历时5年的3000公里县际公路基本建成投用;农村公路建设完成里程9200公里,超计划近1000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达65%,比上年提升了6.7个百分点,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65%、27%,分别比上年提升了5.4和7个百分点。襄渝二线铁路开始全线铺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面开工,并升级为全国铁路物流中心;兰渝铁路、遂渝铁路二线、渝利铁路、南涪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铁道部同意将渝黔铁路、渝万城际、成渝城际、安常铁路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江北国际机场正式升格为全国大型机场,作为西部机场首个第二跑道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年底将先期开工建设;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地方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挂牌成立并开始运营;西部航空公司也从**移驻*。寸滩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利泽航电枢纽可望在年底前开工建设。

(二)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

*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市客货运量实现较高增长,增幅达10%左右;客运、货运周转量均创历史最高,增幅高达20%以上,运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年社会客运量完成66797万人次,同比增长8.9%;客运周转量达到36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0%。全社会货运量完成47035万吨,同比增长10%;货运周转量达到1048.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8%。

水运、铁路、民航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所占份额进一步提高。今年3月底三峡船闸改造完成后,刺激我市水运货运快速增长,全年水上货运增长了20%,集装箱、滚装车辆、煤炭、钢材等物资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全年完成吞吐量43万标箱,同比增长27.7%,集装箱运输能力趋于饱和。随着达万铁路、遂渝铁路、渝怀铁路客运市场逐渐成熟,铁路客运量较去年增长56%,货运量也增长了15%。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24.2%,首次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驻场航空公司从去年的2家增加到4家,驻场飞机达35架,比去年增加了12架,完成货邮吞吐量14.3万吨,增长22.7%,航空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

经过5年的改革发展,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改善,形成了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骨架。“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建设,5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超过历史总和,“8小时*、半小时主城”全面实现,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突破30000公里,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建投运*—湖南怀化、*遂宁—*铁路,境内新增铁路通车里程615公里,相当于2002年前建成通车里程的总和,*已作为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纳入规划建设。改善和新增航道1309公里,25个三峡库区淹没复建码头基本建成,货物吞吐量占长江上游地区的90%以上,进一步强化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地位。机场“一大三小”布局已经形成,江北国际机场实现上档升级,并已跻身全国十大机场行列。全市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交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交通改革开创了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

在前进的道路上,全市交通运输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大通道能力不足、网络不畅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相互交织,交通建设资金和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二、*年交通运输发展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思路

加快发展,交通先行。*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未来5年,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加快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完成“*”规划,实现“上台阶、求突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到2012年,要基本形成以“一枢纽八干线三支线”铁路、“一干两支六线”航道、“三枢纽五重点”港口、“二环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及“4小时*”、“一大三小”机场为支撑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因此,*年,交通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基础先行作用,加快对外大通道和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强化“一圈”与“两翼”通道及区域内干支联络线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结构,促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对外通畅,两翼互通,城乡一体,集约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打造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预期目标

全年预期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73亿元,其中:公路运输290亿元,水运30亿元,铁路41.3亿元,民航11.7亿元,增长20.7%。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13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达70%,行政村通达率达到75%、通畅率达到35%。改善水上航道166公里。全社会客运量增长5%,货运量增长12%。

(三)主要任务

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促进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开工建设兰州—*铁路,打造*与大西北联系的大通道。继续加快实施襄渝铁路二线、遂渝铁路二线,以及*至*泸州高速公路、利泽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城口—万源二级公路,积极推进成渝辅助通道、达州至万州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强化川渝合作。加快推进渝利铁路、宜万铁路、319国道忠县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以及万州至巫山高速公路建设,强化*与华东联系的大通道。加快实施渝湘高速公路,积极推进渝黔铁路新线项目前期工作,增强*与华南通道联系。

加强一圈两翼通道建设,促进圈翼互动发展。“1小时经济圈”重点是增加区域间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发展跨区域的大容量、公交化的轨道以及快速公共交通,进一步提升交通通畅能力。“两翼”地区,重点是加强与“1小时经济圈”及周边区县的联系通道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主城外环高速公路建设,西段建成投用;加快实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南涪铁路,草街航电枢纽、寸滩港区二期工程、万州江南沱口作业区,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黔江舟白机场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沿江高速公路涪陵—丰都段、果园码头等重点项目,云阳~万州高速公路完工投用。按照“二环十射多联线”的高速公路布局,结合“一圈两翼”通道规划,继续推进涪陵至南川、南川至万盛、铜梁至合川等联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渝万城际铁路、三峡库区旅游支线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强化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完成县际公路建设,结合异地扶贫和生态移民规划,加快实施800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行政村通达工程建设,加大行政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垫江汽车客运中心等一批区县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乡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交通投入重点继续向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以及农村倾斜。

篇7

日本现行的现收现付型年金制度,是典型的当代人抚养后代人的年金制度,随着经济形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年金制度的运行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一、国家财政不堪年金支出重负

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领取年金人数不断增多,国家财政用于公共年金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日本从1975年到2002年,用于老年人给付费占社会保障给付费的比从0.5%上升到14.5%,随着整个社会保障给付费的增加,其占GDP的比从1970的5.8%上升到2002年的23.0%,财政支出中有近1/4是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财政中不断增加的年金支出只能靠国债和税收来弥补,到2003年,日本财政收入中,国债为36万亿日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81.7891万亿日元)的44.6%,国债依存度达到历史高水平,也即当年财政运行的近一半资金是靠国债在支撑。2006年度预计社会保障费和国债费支出分别占整个岁出的25.8%和23.5%,再加上地方交付费(18.3%)三项合计67.4%,也就是说,日本每年一半多的财政支出资金用于了社会福利、偿还旧债以及平衡地方收支上,由此带来的国家财政负担可想而知。

二、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年金的支出

联合国把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7%的现象称为老龄化。日本早在1970年,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1%,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1994年,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4%,可以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在公共年金制度初建期,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当时对国民的平均寿命的估算是60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等条件的不断完善,国民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日本已经成为第一长寿国,平均寿命延长到80岁,其中65岁以上的平均寿命,男性延长了8年多,女性延长了11年多。这样,使年金的支付年限大大增长,给年金支付带来了很大挑战。

日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12%不断攀升,到1995年,老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4.2%。2004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达到1亿2769万人,这一年虽然增加了7万人(0.1%),但是,增加数量和增长率都是战后最低的。65岁以上的老龄人数创过去最高达24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了19.5%。其中,65―74岁(老龄者前期)人口为1381万人,75岁以上者(老龄者后期)人口为1107万人。全国90岁以上的初次突破100万人,其中100岁以上的老龄者超过了2.3万人。预计到2015年老龄者比例会达到26%,2050年达到35.7%。

如果年金替代率为70%,要维持年金帐户中给付额与缴费额的平衡,则1990年的在职劳动人口须将工资总额的12%转移给老龄人口,按此替代率,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到2020年工资的转移额为49%。这也就表示,如果不改变支付的现状,预计到2020年,当代人须将自己收入的一半用来维持上一代人的生活。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其公共年金支出的逐年增加,日本从1999年到2020年期间,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公共年金支出总额将翻一番。

三、日本少子化抑制年金的收入

在日本老龄人口不断攀升、年金领取不断增多的同时,呈现在日本的另一个现象是人口的出生率不断的下降,也即少子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意味着当代以及将来从事劳动的劳动人口不断下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年金缴费人数不断减少,而为了维持不断增加的年金支出,缴费率不断上升,从而加重代际收入的不平衡。这样直接导致很多国民不愿缴付年金保险费,年金的资金来源面临危机。

日本的特殊生育率在西方各国中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少子化的趋势日趋严重。预计到2020年,日本0-14岁的人口,会由1990年的2273.1万下降到1761.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也由18.4%下降到14.2%。根据估算,日本如果想维持现在的人口数量,则生育率必须达到2.1,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少于2.0。随着日本人口呈现少子化,缴纳年金的人数在减少,年金的来源也在减少。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的并存,年金收支的缺口从1995年的4295亿日元,到2020年时年金收支缺口将达到133711亿日元。如果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年金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年金的可持续运行必然受到威胁。日本年金制度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日本社会少子老龄化的现状。

四、日本摆脱困境的具体对策

面临年金收支缺口的扩大,日本社会保障审议会年金部,从2002年1月开始讨论新的年金制度改革方案,根据2003年9月坂口厚生劳动大臣就给付和负担的草案提出的意见,了“关于平成16年年金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厚生劳动省提案,在2004年2月的第159次通常国会上提出了“修改国民年金等部分法律的提案”和“年金基金管理运营独立行政法人法案”,2004年6月5日正式出台了“修改国民年金等部分法律的提案”和“年金基金管理运营独立行政法人法案”。

日本2005年年金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今后大约100年间的给付和负担的均衡,以实现年金制度的长期化、稳定化。既不能增加养老金缴费率,企业和国民负担已经很重,也不能降低养老金领取水平,目前水平不算太高,且具有刚性。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以下对策:第一,尽量控制厚生年金保险费的上缴比例,但是必须有所提高,每年只提高0.354%;国民年金的给付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小一些,每年增加280日元;第二,改变目前年金总额只根据工资及物价上涨幅度而进行调整的做法,引入根据收入决定支出的年金总额控制制度,即根据每年的保费上缴数来决定其给付数额,量入为出;第三,为了防止目前只靠自动调节机制而有可能造成给付水平的下降的情况发生,制定了标准的年金受给世代的给付水平,以确保不低于现役世代的平均收入的50%;第四,为了保证财源,从2004年度开始把基础年金的国库负担比率由1/3提高到1/2;第五,到2025年,最终保险费率达到18.3%,最终的国民保险额达到16900日元,并且,争取两个账户都由亏损转成赢余。

目前日本由于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信任,2002年度加入“国民养老金”的人中,有37%没有交纳保险费。其中,20岁至29岁的人中,有50%以上拒绝缴纳保险费。针对此问题,日本政府又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第一,加强保险费的收缴对策,争取在今后5年,收缴率达到80%。增加免缴制度的透明度,创造有利于收缴的环境,根据各地域的特性,可以实行网上缴纳;第二,加强保险费的缴纳意识,重新制定扣缴社会保险费制度;第三,在制度上还要取得国民的理解和支持。定期及时通知个人年金收缴账户信息,对积极缴纳者应给以奖励。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稳定养老金财源,保证所有国民老有所养,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只有不断进行新改革,才能适应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变化,才能真正实现年金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五、启示及建议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生活,安定社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方针来看,已经严重的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了。面对中国的现实情况,避免由于养老金收支缺口太大而带来的困境,明确责任,做实个人账户,势在必行。

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以下改革建议:

在不改变养老金缴费方式和缴费率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三个支柱”或“三个层次”的发放方式。第一支柱(层):国家政府出资的“养老金”,相当于福利年金。每个国民只要达到65岁,不分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领取15%的上一年度当地平均工资(当地的平均工资既代表当地的收入水平,也代表其物价水平)。这一部分可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国家政府与其填补缺口,把钱用来补后面的窟窿,不如直接用于福利发放。第二支柱(层):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金帐户。现在是这部分资金只有等到职工退休10年(120个月)还没死后的支付,应改为企业养老金帐户除以240(20年),作为每月的养老金的一部分支付给退休职工,但,这部分资金死后不能转存或遗赠。第三支柱(层):个人一直缴纳的工资总额的8%的帐户(一卡制),可以提高到10%。这部分帐户资金也除以240,最为第三部分养老金,死后结余可以转存和遗赠。目前这部分的发放是按10年(120个月)发放的,10年之后由企业帐户支付,这样的话,何必一开始就要求企业缴纳职工工资的20%作为养老金呢?

篇8

一、班子和个人在落实科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解放不够活。作为新闻媒体每天在宣传思想解放但班子和个人都在自身思想解放不够。老框框、老思路、老经验还在影响着发展思路的制定、影响着班子的决策、影响着班子思想的统一。特别是对媒体运作新模式、体制改革的新要求、节目形态的新变化、经营创收的新理念,还存着认识不够,接受不快,思路不活,实施不多。

2、改革步子不够大。虽然从去年开始着手制定局(台)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但总的改革步子不够大,存在着先试、先看、先等的想法,对深层次的人事、分配制度还是胆子不够大、力度不够大。

3、节目质量不够高。虽然每年都进行了一次改版,节目影响力,节目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总体还是精品名牌栏目不多,有影响的不多,老百姓爱看的不多,带来创收平台的不多。电视新闻节目《热带播报》、《热带聊吧》有影响力,但收视份额不理想;非新闻类节目框架有但整体水平不高,观众认知程度不高,收视影响不高。广播节目总体较弱,市场份额不大。频道频率定位不够清晰,《热带剧场》收视不稳定,整体包装水平不高。

4、经营创收不理想。虽然每年广告都按15%左右增长,但总体是增长速度不快,创收渠道不多,广告创收不稳,品牌广告比例不大,

广告价位不高,创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影响着台的发展和职工福利的改善,影响着绩效节目费的按时发放。

5、队伍建设不平衡。一是人多。存在着人浮于事,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的现象。二是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特殊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

6、技术支撑不够好。一是覆盖不够。二套三套只在××地区,广播的功率不够,影响市场竞争力。××地区还存在覆盖盲区。二是播出效果不理想,画面质量不高。三是数字化改造特别是直播手段还未发挥作用,对影响力和创收有较大影响。

7、管理水平不够高。不是机关但还存在机关作风特别是存在执行力不够强,工作效率不够高,执行制度不够严,处罚不够重,影响着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和公众形象。

8、党风廉政建设不够深入。班子、个人和干部队伍中还存着个别一些与党风廉政不相适应的事。思想政治工作有些滞后,党内廉政宗旨形式单一,有偿新闻还时有存在。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以上存在的七大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台的发展,影响着职工士气。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历史遗留原因,但重要的是现任班子的努力不够;有其客观条件限制,但更多的主要领导的责任。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尤其是通过深入学习,检查对照和征求意见,我和班子对我台的科学发展,个人的不足,提出如下解决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特别是向先进台,兄弟台学习,一方面个人要大胆解放思想,大胆破解难题,放下包袱,承担责任,集中精力抓大事,集中智慧抓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作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下放权力,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严格规范办事程序。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廉洁队伍。从个人到班子要使一岗双责落到实处,与各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加大对经营、新闻、后勤、采购等部门的监管。个人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三)加大改革激发活力。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通过局台分开实现媒体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通过实现频道总监负责制,下放人财节目权,调动中层干部、制片人的积极性;通过财政工资二次分配,拉开分配档次,实现以岗以质以量定酬,易岗易薪的分配制度;对经营实行公司化,推行目标责任,产业项目负责制;对主持人加大年薪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精减25%的机构,精减和分流10-20%的人员,对中层重新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形成上有条件下成自然,流通有自由进出成习惯的灵活用人机制。

(四)狠抓编播,打造影响力。

1、优化节目结构,提高节目质量。

(1)对频道频率重新定位,突出特色,形成有自身特点的适合市场的频道频率格局。电视一台以若干小时的大新闻版块为主,二台以生活为特色,三台为经济频道;广播一台为新闻广播,二台为旅游广播,三台为音乐广播。在这基础上重点做好电视二台、广播二台全面全新改版。

(2)针对今年各媒体在新闻改革的力度加大,我台将提出“把新闻栏目做足做长,把民生监督新闻做高做深,把新闻元素做活做鲜”的格局。包括实现广播椰城纠风热线节目电视同步直播,扩充《热带播报》为一小时,《热带聊吧》为40分钟,突出“艳秋话题”、“金花跑腿”作用,引进用足新华社视听新闻节目素材,丰富广播整点新闻,扩大新闻节目影响力,更好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3)加大电视剧精品引进,创新推广形式,在较短时间提升收视率,保持三个频道收均衡度。

2、抓好四项基础工作,提高覆盖效果。

(1)努力争取二套电视覆盖全省,扩大全岛覆盖面;

(2)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扩大农村覆盖量;

(3)消天市区收视盲区,扩大市区覆盖率。

(4)创建海南岛电视台协作体,扩大市县覆盖效果。

3、发挥设备数字化改造的作用,加快实现电视直播,提高播出效果。

(1)集中力量,协调关系,尽早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第一期。加强新设备使用管理,发挥数字化改造带来的节目制作、播出效果。

(2)争取第二期3000万,列入三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使我台技术设备上新台阶。

(3)逐步完成电视系统并争取首批早日投入使用,实现电视新闻直播,提高新闻节目的背景、灯光效果,提高新闻的时效。同时发挥热带一号、热带2号作用,使直播经常化,打造新的节目和创收平台。

(五)优化创收,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1、出好广告改革牌,实现总量跨越发展。改革广告运作体制,按照经营与宣传分开要求,通过广告经营公司化,推行目标责任制,广告制,提高广告总量,改善广告结构,实现广告有根本性变化和增长。

2、出好产业发展牌,打造经营创收新平台。

(1)以增加资源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建造“别墅”,提升资源构造财源为目标,突破市级限制、突破行业限制、突破区域限制,在跨媒体整合、跨区域合作、跨行业经营方面大胆探索,在城市电视、手机电视、艺术演出和平面媒体资源等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

(2)在2008年调研、策划、筹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争取启动“健康论坛”、“人民论坛”、“动画年会”等相关论坛项目,构建起产业发展的特殊平台。

3、出好社会活动牌,构建创收亮点。

(1)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策划实施若干面向全球、全国、全省的重大社会活动,以“国际琼剧电视艺术节”、“海南国际旅游形像大使暨海南岛小姐大赛”、“流行音乐”颁奖典礼等重大社会活动为依托,延伸品牌效应,探索以品牌活动带动创收发展的新模式,以活动带来效益,推动资源变成资金。

(2)加大各频道、频率、各部门、各栏目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夺宝10:1》为试点,探索节目活动一体化,以活动扩大影响,推动节目形成品牌。

(3)进一步提升“社区欢乐行”、“市民广场乐”、“金花进社区”、“欢欢喜喜乐侬家”四大广电文化下基层活动,争取在创收上有突破。

(4)举办以“××电视影响海南”为主题的××电视开播20年系列活动,充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以扩大影响、带动创收为目的,办好不同形式、不同特色20项纪念活动。

(六)加强协调管理提高团队战斗力。

1、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早日解决大厦工程欠款等历史遗留问题,减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应对市场竞争。

2、加强内部管理,改革台务会,规范班子会,减少务虚会,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执行力。

篇9

20__年交通工作总结和20__年交通工作意见

(初稿)

一、20__年交通工作总结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度和“十五”期间各项任务,为建设“和谐交通”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一年,是忙碌有为的一年,是扎实有序的一年,是协调有效的一年,是奋进有位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趁势而上,攻坚克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紧扣交通建设这一中心,在“十五”建设的收尾之年,狠抓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前期工作,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预计完成投资亿元,较去年增长,为市计划的,为省厅计划的,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完成投资量最高的一年。

一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亿元。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八车道全线贯通;常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地方前期障碍进一步扫除,便道、便桥全面贯通,路基工程完成,桥梁工程完成;扬溧高速公路常州段路基工程完成,桥梁工程完成。干线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亿元。312国道常州段改建工程、239省道昆仑转盘至石街头和社渚至高淳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241省道平桥至梅岭段改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122省道、241省道天目湖路、232省道和338省道东段改建工程地方前期工作抓紧开展。地方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亿元。金宜一级公路北延伸线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社徐线建成通车;戚月线、通江大道江阴转盘至电子工业园段养护工程完工。航道建设预计完成投资亿元。航道专项疏浚、养护工程全面完成;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建工程完成房屋拆迁平方米,占拆迁总量的,桥梁开工9座,航道开工个标段公里。夹江大桥主桥实现合拢,南北接线工程抓紧推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7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绿化美化工程;新区客运中心正式开工,已完成投资万元。

二是前期规划工作成果显著。广泛求证、充分调研,深入开展《交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编制完成《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20__—20__年干线公路滚动发展计划》、《20__-20__年交通建设三年行动纲领》;《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取得省政府批复,《内河航道网规划》、《客货运枢纽布局规划》通过审查,为今后的交通建设做好了项目储备。

三是工程质量管理得到加强。在严格施工现场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业绩和信誉考核;积极贯彻交通部部令,制订相应贯彻实施意见;对239省道改建工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首次对相关行政领导和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市交通质监站每月组织质量大检查,覆盖了辖市区所有交通在建项目,对各类质量隐患即使纠正,同时组织人员参加全省试验技能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一的成绩,有力地带动了在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在高速公路和运河桥梁建设中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广泛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一些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养护质量稳步提升,在交通部开展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质量大检查中走在全省前列。

(二)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千方百计征足规费筹好资金

强化经营交通和开源节流的意识,把规费征收和资金筹集视作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落实有效举措施,确保交通规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和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筹集到位,为交通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一是规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除省政府规定停收出租车客票附加费造成轻微影响外,其他规费总体呈现上扬态势。截止目前,各种交通规费累计征收6.53亿元,较去年增长10。“运政在线”和通行费计重收费方式得到全面推广,提高了交通规费征收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程度;召开专题协调会,地区之间、费种之间的抢征和漏征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交通建设资金筹措有力。加大力度,进一步发挥产业集团作为市级交通投融资主力军的作用,目前累计实现筹资17.75亿元,其中与有关银行共签订贷款合同(协议)18.5亿元,收储开发土地共1127亩,预计实现土地开发毛收益5.55亿元(已出让土地426亩,实现毛收益1.46亿元)。充分挖掘,做好运河改建工程这篇大文章,一是综合利用土方430万方;二是着手对运河两侧3000亩土地进行注资,为今后几年的交通建设提供了资本运作的后劲;三是积极赴京争取,将运河改建项目列入交通部“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争取部资金补助亿元。开拓思路,不断拓展筹资渠道。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录安洲开发项目与香港路劲 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积极响应省厅政策,研究成立收费公路管理中心,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大胆尝试、积极实践,对运河改建工程3座桥梁实行BT项目合作,目前已开工2座。

三是资金管理监督力度加大。局机关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出台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加强对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对重点建设项目由审计部门进行项目跟踪审计,其他项目委托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加强系统内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审计;与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开展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资金管理专项督查,配合省厅及市审计局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规范使用流程、堵住使用漏洞,确保交通资金安全。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突出客货运输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供安全、优质、高效运输服务为目标,全力提升交通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圆满完成各项交通运输任务。

一是“三项工程”进展顺利。金坛东站、溧阳新站完成二级站标准化改造,新改建站场平方米。目前全市共有客运站个,二级以上客运站个,年发送旅客量达万人次。通客运班车行政村新增个,全市通公路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拆解改造挂桨机船艘,拆解改造率达100。

二是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客运行业规模化程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更新中高级客车辆,常州长途汽车站320辆营运车辆中,达高一级以上有250辆;减少经营业户个,客运线路公司化改造条辆;再次新增出租车200辆,市区共拥有>,!企业1家,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系统。

20__年,全系统预计完成客运量人,较去年增长,完成旅客周转量人万公里,较去年增长;完成货运量吨、较去年增长,完成货物周转量吨万公里,较去年增长;完成港口吞吐量吨,较去年增长,其中常州港完成吞吐量万吨,集装箱标箱,分别较去年增长、。

(四)依法行政,严格监管,交通行业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依法治交通战略步伐加快。继续贯彻《行政许可法》,建立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申诉检举、备案审查、统计等制度,加强许可监督,许可行为进一步规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完成执法委托调整办理,加强执法人员岗前培训,推广电子执法文书,做好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受理应诉等工作;健全交通法制工作评议考核机制,对各单位常规法制工作、布置交办工作、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理)质量、创新工作四方面定期进行量化考核,推动全市交通法制工作上台阶。

二是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继续开展道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共查处违章货车辆,卸载货物吨,对辆大吨小标车辆恢复了吨位。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以打击“黑车”为重点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共查扣非法营运车辆辆,处罚辆;开展百日优质运输服务竞赛活动,对游车接客、中途接客等行为进行查处,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对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的秩序管理进行了整顿。抓安全生产管理不放松,突出工程建设领域和水陆运输两大重点,严把三关,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安全指标在控制范围之内。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对当前交通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影响交通长远发展的体制。在驾培管理职能初步理顺的基础上,完成对现有驾校的整规,并编制完成《常州市驾培人培训市场发展规划》,对常州驾培市场的科学、规范、有序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充分整合交通内部资源,开展水上综合执法试点,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开展乡镇交管所体制调研,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改革方案。完成车购税征收职能的移交,妥善做好资产、人员的处置工作。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挂牌上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改制稳妥推进,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五)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交通工作服务水平

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和加强工作作风,努力为管理对象办实事、做好事,进一步树立交通“为民、高效、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

一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6个直属党委、6个党总支、72个党支部、1485名党员中全面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以及“回头看”活动等阶段的工作,全系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实效。有92.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一些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

篇10

一增值税的类型及其根本区别

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来看,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增值税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征增值税时,对企业当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进行税务处理。国际上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显然这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及时取得,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增值税分子扣除额统一计算,而且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以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结合。消费型增值税明细表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搬迁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因而备受西欧各国推崇,但它容易导致在投资高峰期因税款抵扣量大而致使财政收入锐减。

二生产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原因

虽然生产型增值税整体上不如消费型增值税优越,但为什么我国对其如此器重,虽倍受指责仍不改初衷呢?笔者认为这与我国90年代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是分不开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我国尚不具备把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

1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外购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其课征基数包括了各种耐用的资本货物和用于消费的货物。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用于课税的基础价值大体上相当于按产品流量法计算的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流量的货物总价值,或者大体上能相当于按所得或成本法计算的生产要素所得的总和。这样便使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抵扣额小、税基宽的特点,在同样的税率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或者说同量的税收收入可以在较低的税率条件下取得,从而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31%下降到1993年的13%,年均下降1.2%。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不断下滑,1993年仅为33.7%。中央财力非常有限,相伴而来的是中央财政赤字压力陡增,国债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国债发行额达到1967.4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1.32%,占中央财政支出额的55.61%,致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非常有限,这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显得非常突出。为此,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提高“两个比重”。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而生产型增值税正是为达到该目的而使用的手段之一。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显然难以达到上述目的。据测算,如果我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1995年因提高固定资产所含税额2825.4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6187.7亿元的45.6%,即使允许抵扣1/3,也足以使当年国债发行额翻一番,这是我国现有经济形势所不能承受的。

2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消除投资恶性膨胀,抑制非理性投资。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它的主要缺陷。但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却成为它的优点,在投资领域,我国历来存在普遍的软预算约束,它常常引发投资规模恶性膨胀,并且伴之以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调和重复投资。这种投资膨胀又常常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先导,即构成所谓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针对这种经济过热,过去我国通常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经济膨胀在短时期内迅速实现“硬着陆”,从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近年来我国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了诸如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备案登记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但是,说根本改变了投资软约束的状况还为时过早。因而与软约束投资机制相伴而生的“投资饥渴症”及非理性投资还将长期存在。90年代中期,我国新一轮经济过热兴起,抑制投资膨胀成为经济生活的重点。在这个背景下,1994年税制改革果断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从而为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打下了良好的制度性基础。

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走软。受此影响,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此,中央政府增加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生产型增值税对此是否有所影响呢?首先,政府这次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电力、邮电通讯、勘探采矿等。这些产业大多不在现行增值税征管范围之内,若非扩大征税范围,采纳生产型还是消费型增值税对其影响不大。其次,这次政府扩大投资有一部分发生在制造业领域内,生产型增值税对其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它影响的并非有效投资,相反,它阻止了非理性投资,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从税务筹划方面看,生产型增值税促使企业多搞更新改造,少搞基本建设,真正转变观念,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彻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3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就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岗”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国失业率迅速爬升,1996年失业率为6%,一九九七年失业率为7%,而1998年将有更大的突破。据我国著名劳动力专家冯兰瑞预测,目前我国社会综合失业率已高达22%,当然这包括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于是“再就业”成为1998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时下,生产型增值税对扩大就业是大有作为的。它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从而限制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迅速扩张,从而便于扩大就业。从目前的再就业工程看,下岗人员除从事餐饮、商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来,大多进入了私营企业及其它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是资本、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见,生产型增值税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制度性保证,无疑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

4选择生产型增值税是由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征管采用政治动员的方法,辅之以专管员管户的落后模式,征管效率非常低下。近年来我们对征管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税务干部培训,注重提高税务人员素质,购置了一批较先进的征管设备,征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

于征管体制改革不彻底,征管模式比较落后,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征管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观。同时中国经济小规模化运营也是税务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中国国有企业上万个,其他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单个企业规模极不经济,效益低下,税务机关面对如此众多的经济核算主体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更增加了征管难度。选择消费型、收入型增值税,税款抵扣业务相当复杂,再面对如此众多的纳税人,我国现有征管水平难以应付。

1994年以来我国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申报、、稽查三位一体征管模式的试点,试图提高我国低下的征管效率。但是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税务中介素质不高、稽核能力有限而陷入困境。其一,居民纳税意识淡薄。建国后我国流行的非税论及长期实行的低工资制,使居民对税收非常陌生;同时税法宣传也明显不足。其二,现行税务中介素质欠佳。现在我国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为税务机构,其执业人员大都持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但由于缺乏健全的再教育机制,职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慢,很难跟上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其职业道德素质也令人担忧,全国现有上述三类事务所上万家,行业内竞争基本呈现无序化状况。某些事务所及其执业人员拉到并笼络客户,违规操作,按照客户要求审核帐表,从而使虚假会计信息合法化。税务师大多为前税务官员,他们深知税制的缺陷、税务征管及稽核的漏洞,在税务过程中为客户大肆偷漏税款。其三,税务稽核能力明显不足。由于税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稽核水平上不去,同时由于地区封锁,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全面税务稽查也就成为空谈。以这种征管模式应付生产型增值税尚且不足,则更难以适应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

总之,在短时间内,我国应继续沿用生产型增值税,这符合我国的国情。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现有增值税制是完美无缺的。相反,我国现有生产型增值税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二)对推崇在我国现阶段采用消费型增值税观点的看法

一些作者推崇在我国立即采用消费型增值税,颇有代表性的论据就是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大部分国家诸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韩国、秘鲁、墨西哥等国均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只有少数国家实行收入型和生产型增值税,并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副部长爱伦·泰特所说的“凡是不彻底的增值税都会产生问题”作为否定我国现阶段采用生产型增值税的依据,似乎只要实现了消费型增值税,我国增值税制就完美无缺了。笔者认为,这种论据是缺乏说服力的。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用何种经济政策、实行何种税收方式,最重要、最根本的依据就是本国的国情和政府财力。时下,财政状况拮据,经济状况、经济结构不佳,这就决定了别的体制改革方案多为用钱的方案,用钱去换取一个结构合理,用钱去换取一个社会稳定。相比之下,税制改革方案只能是增收的方案,任何减收的方案都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行不通的。增值税转型问题也是如此,税制改革效果如何,收入是第一个衡量标准。一切从国情出发,这是增值税转型、完善面临的最大国情。至于别国如何如何,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如果按照某些作者的这种观念,美国这一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至今未实行增值税,岂不是经济上落后于美国的其他国家实行增值税均是不合适的了。中国经济就象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其航向的调整及航速的加快,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过渡期;这一过渡期不是几个月,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需要较长时期,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立即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是不现实的。

(三)对采用收入型增值税的利弊分析

增值税由生产型一步转向消费型,难度很大。有的作者提出可先由生产型过渡为收入型,最终转为消费型,并认为这才是积极稳妥的办法。有的作者干脆提出收入型增值税是我国理想的增值税类型。其论据大致有:实行收入型增值税将会刺激投资、鼓励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这种观点确有可取之处,从理论上可以消除增值税的重复课税问题,但从技术操作上分析,并不科学严谨,是不可取的。

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外购固定资产分期扣税,或按折旧额扣税。实际上折旧额的计算和扣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难以严格控管。其一,企业固定资产形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作为生产用购进的,有的则是用于消费和福利,后者显然不属于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之内。实际工作中不少时候,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无论是实物形态上或是价值形态上都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就是生产用固定资产有时也同时为多家纳税人共同使用,在股份制大面积推行,核算单位划小的情况下出现的更多。其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短不一,折旧率高低不等,折旧方法也不相同。《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可以按照规定选择具体折旧方法和确定加速折旧的幅度。这种情况下要准确、快捷的计算折旧额,公平企业间的税负十分困难。

收入型增值税为现代税收的简便原则、效率原则所不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增值税的三种类型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更不存在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必须经过收入型这一过渡期。主张增值税分步转型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其在技术上和操作上增加了增值税规范的难度。对这个问题必须澄清,否则,增值税的转型问题要走弯路,国际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很多,计有110个,但采用收入型的很少,其中原因就在于此。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产型增值税,以利于由生产型到消费型的过渡。

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有待完善,其缺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型增值税固有的缺陷,如重复课税、抑制投资等:另一方面是我国增值税制度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征税范围狭窄、纳税人划分对经济运行的干扰等。当前,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硬化投资约束,为生产型增值税过渡到消费型增值税创造条件。

1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首先是要扩大征税范围。从国际上一些国家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来看,大部分国家实行的增值税是比较彻底的,如韩国把农、林、渔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仓储、交通业,租赁业、业、中介和委托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均列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又如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就把劳务服务全部列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我国能否把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全部列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至少应该考虑把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劳务服务业(相当一部分是为生产服务的)列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全面实行增值税的好处是有利于增值税制的推行和税务管理,有利于制止逃税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有利于克服重复征税的行为,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其次,是要合理界定并规范小规模纳税人的行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问题已经干扰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对小企业大多都采用了简易的办法征税。但由于中国经济小规模化运行,按现有标准划分的小规模纳税人众多,其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而且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已视同于税率(增值税相当于销售税),税率的不同,产生了增值税不含税价格的扭曲,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这致使他们

逆增值税设计思想而行,这样,增值税的有效运行自然就变的困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减轻税收歧视,引导他们按增值税的设计思路办事;二是要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规范其帐务处理,使其逐步转化为一般纳税人,如有必要,可以采取会计代办与税务相结合的办法,规范其行为。小规模纳税人问题的处理,不是一定要消灭小规模纳税人,而是要将其活动限制在不影响增值税制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2强化税收征管。由于征管水平的限制,我国目前被迫采用了生产型增值税;同样是由于征管水平的问题,致使我国增值税制在运行中漏洞百出。要实现现有增值税的正常运转,要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过渡,我们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切实提高征管水平。

3实现全面的增值税管理。国际增值税专家认为,增值税发票虽然是增值税制度的核心、是税务机关管理增值税的重要工具,但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增值税的管理,不能仅靠一张发票,必须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即要对纳税人的资格认定,税务登记,、日常购销状况的会计帐簿、资金往来帐户、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审计、税务稽查等环节进行把关。毫无疑问,我国应将增值税征管的重点放在掌握纳税人的各种税收信息、摸清税源等方面,而不是过多去查验增值税发票。查验增值税发票虽然很重要,也很有效,但关键是应有的放矢,即查验增值税发票应在充分掌握了有关税收信息,觉得存在可疑之处的情况下进行。搞“张张验审,票票过关”,看来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总而言之,我国的增值税的征管应实现由“治标”到“治本”、由被动到主动、由以“管票”为主到以“管户”、“管税基”为主的转变。

4充分发挥银行、税务等机构的作用。一个简便、高效而又严密的增值税制度应建立在比较完备的银行结算体系和较为发达的税务社会服务网络等基础之上。增值税的国际实践表明,委托银行征税增值税及通过税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办理增值税纳税事务,将是十分简便、有效和成功的做法。银行作为专门货币收付业务的职能部门,在税款的征集、储存、解交等方面较税务机关更为简捷、便利、更具优势;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税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在办理增值税等税收事务性工作则比纳税人更为专业、熟练、更具效率。我国也应该且又可能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大量的事务性税收工作,纳入银行及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方便纳税人及税务机关双方,节省纳税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2)保证国家税款及时入库;(3)税务机关能将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强化税收管理、严格税务稽核监控、堵塞税收漏洞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