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篇1

关键词:数据处理 化学分析 运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对这些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判断,并认识和总结事物的规律,是人们进行精准科研和高效生产的关键。所以,定量分析就成了化学分析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定量分析主要在于量的精准,而保证数据的精确和可靠的主要手段就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能够确定各种分析方法的允许误差;估计总体真实值的所在范围;考察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比不同仪器的精确度;寻找多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所以对于数据处理知识的熟练运用和掌握,就能够大大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找出误差的发生原因,使得结果准确性大大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在电力用油酸值测定中数据处理的应用,谈一谈它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2、对于有效数字的运算

2.1 有效数字的记录和修约

一般来说,有效数字是由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组成的,而数字的位数则通常取决于实际测量中设备仪器自身的精确度。在对有效数字的处理中,应该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在测量记录有效数字的时候,可疑数字的位数只能保留一位,不能减少或者增加其位数;第二,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体现出相对误差的多少,所以即便可疑数字是零,也不能将其省去,一定要保留;第三量的单位和小数点的位置与有效数字无关。并且在对有效数字的位数进行计算的时候,如果其第一位的数字大于或者等于8,那么它的有效数字应该增加一位。

对于数据中的零,要视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即如果零存在于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也属于有效数字的范畴,不能把它忽略;如果零存在于数字的中间,则为有效数字;如果零存在于数字的前面,则不是有效数字,只是起到了定位的作用。

数字处理在pH值的应用中,小数部分的位数才是有效数字的关键部分,而它的整数部分只能代表原数值的方次。例如当pH=—2.09的时候,就表示氢离子的浓度为3.2X10-3mol/L,其有效数字一共有两位;而当pH =13. 0的时候,就表示氢离子的浓度为1X10-13 mol/L,其有效数字一共有一位。

2.2 有效数字的计算

对于乘法运算。在进行乘法运算的时候,应该根据参加运算的各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作为标准,继而确定最终结果的有效位数。

对于减法运算。在进行减法运算的时候,应该根据参加运算的各数据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作为标准,继而确定最终结果的有效位数。

2.3 在酸值试验中的应用

此处主要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数据处理在酸值试验中的应用。

用分度值为0.01g的天平秤取9.82g乙醇回流后的油品,并用标准浓度0.02163mol/L的KOH-C2 H5 OH溶液进行滴定,随后用分度值为0.01mL的微量滴定管对消耗的KOH-C2 H5 OH进行测量(大致为0.14ml),然后计算出油酸值(即每克油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用P表示)。

在这个式子中,m为油品的质量(g);V为消耗KOH-C2 H5 OH溶液的体积(mL) ;56. 1为KOH摩尔质量(g / mol ) ;而c为KOH-C2 H5 OH溶液的浓度(mol/L)。

因为此运算属于乘法运算的范畴,所以应该找出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计算以后,可以知道相对误差最大的是KOH-C2 H5 OH溶液体积,只有两位有效数字。所以,油酸值也应该取两位的有效数字作为标准。在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酸值最终结果的是消耗KOH-C2 H5 OH溶液的体积,因此,一定要在KOH-C2 H5 OH溶液的滴定过程和读数过程中严格的操作,提升测量溶液的精度,从而大大提升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3、可疑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实际分析工作的时候,对于同一样品一般都要做多次的平行测定,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于在各次测定中得到的结果,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判断,选择出或大或小以及有显著差异的可疑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规则,先对其进行取舍,再报告分析的结果。对于有明显差异的数值,也可以叫做可疑值。可疑值确定了其原因以后,可以舍去不用;但如果不知道可疑值的原因,就应该按照相应的原则,对其进行取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Q检验法。它的主要检验流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要把测得的所有结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其次,计算它们的Q值,其公式为,其中xmin为最小值,xmax为最大值。x?为可疑值,而x则代表与x?相邻的值。最后,把所得的Q值与Q表中的所得的值相互比较,留下在Q值范围中的x?,弃掉在Q值范围以外的x?。

4、分析结果的报告

一般来说,一个试样的平行测定要进行两次,如果两次的结果不超过其公差的两倍,那么就取其平均值进行报告分析结果工作;但如果结果超出了公差的两倍,那么就要再做一份,然后取两个差值小于两倍公差的数据,求其平均值进行报告分析结果的工作。

如果分析结果的要求较高,那么就要进行多次的平行测量工作。此外,可以用标准偏差来报告结果,有时候还要给出测量值所在的范围以及在此范围的概率,以得出借测量值的可靠程度。在报告中,不仅要有x的平均值,还要有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t

在这个式子中,s为标准偏差;是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t代表着置信系数;n为测定次数。

在实际的计算中,首先应该先对于所有计算数据求其平均值,并记录下来;其次根据相关的公式求的标准偏差;最后把所有的数据整合起来,代入到置信度的计算公式中,求得置信度的数值。在计算中,不能把试验数据得到的可疑数据随随便便就舍去,这样很容易得到错误的数据,从而造成了人为的误差;此外,对于试验数据分析的次数越多,得到的试验结果也就越准确。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对于测定的次数进行合适的增加,减小t的数值,从而缩小置信区间,达到提高数据可靠性的目的。但是也不能没有限制的增加测定次数,一般来说,当测定次数在20到30之间的时候,得出的数据已经和次数无限多时很接近了。所以,平行测定的次数大于30的时候,再进行测定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只会浪费时间和材料。

5、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其产生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多,也给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未来的数据处理在化学分析中必定会有新的意义和内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一名化学分析中的工作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数据处理在化学分析中应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以往数据处理在化学分析中应用的先进经验,做好化学分析中的数据处理工作,给化学分析的精度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6、参考文献

[1] 郭相坤,降林华,许德平,熊楚安,赵欣. 综述MATLAB在国内化学化工中的应用[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11:1435-1447.

[2] 田大勇. 鲁米诺及衍生物功能化的金纳米材料及其在化学发光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 金裕范. 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及储存年限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提升

在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讨论中,大都习惯于从技术手段的优化上下功夫。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却难以建立起可持续的课程创新机制。之所以这样讲归因于,针对初中数学教改创新的主体是教师,在他们缺乏深层次岗位素养的情况下,将很难提升理论与实践契合下的创新敏锐度。由此,关于提升初中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便成为了本文讨论的议题。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岗位素养。或许有同行会说,岗位素养便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专业修养等元素。诚然,这可以作为岗位素养的组成部分,但上述内容应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入职起点。从而,本文所提出的岗位素养问题则可以用“深层次”来形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

结合初中数学教改的需要,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岗位意识方面

上文已经指出,实施初中数学教改的主体是数学教师,因为他们了解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深知怎样的教学体系能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能适应当前对应试教育的需要。可见,教师应能根据教学体会主动解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来构建初步的应对思路。

(二)岗位技能方面

不难看出,初中数学教改工作需要数学教师集体的智慧,但这并不排斥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常识活动。因此在面临全新的课题时,数学教师应在岗位技能上键入探究性的教改实验技能,并在团队协作的精神下不断获得基于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成果。

以上从两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表明,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

二、认识引导下的模式定位

本文主题的落脚点在于“提升”二字,从而就需要前置性的完成对提升模式的定位。根据学校管理学原理可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首创精神。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师资素养提升,也主要通过引导、辅助、激励等方式来获得。

具体而言,提升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岗位意识提升方面

从特定意识形成的内在逻辑来看,学校首先应营造出适应意识生成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校际交流平台,以及符合激励兼容原则的激励机制,便能在满足引导、辅助、激励的要求下来提升意识。

(二)岗位技能提升方面

尽管岗位意识将促进岗位技能的获得,但在提升岗位技能上还应建立两项模式定位: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不难理解,把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引入到课堂中,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适,从而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②教改实验数据的分析技能。在进行对照组试验后,数据能否反映出某教改创新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确认。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提升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提升岗位意识的模式构建

(1)校园环境的营造。形成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教改氛围十分重要,这将使得初中数学教师感觉到自身的工作并不孤单,而又如此多的同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就能使他们形成教改创新的意愿。

(2)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机制十分重要。教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在长期内才能取得成效的工作。因此,教师之间的交流不仅涉及教改内容,更重要的能在相互激励上发挥作用。

(3)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创造校际交流的机会,将能建立起各学校教改理念互动机制。从而,仍能对教师意识进行激发。

(二)提升岗位技能的模式构建

(1)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形成。或许这是年轻教师需要着重掌握的技能,从而可以借助传帮带机制来实现。在开展传帮带互动时,应给予年经教师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进而推动课堂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2)教改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这需要借助岗位培训来进行专门学习,笔者建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进行学习,由他们回来后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案例分析

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教育学原理;同时,将创新体系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磨合。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笔者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为讲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五、小结

本文认为,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具体的构建模式包括:提升岗位意识和岗位技能两部分。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洪美.走出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9).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试卷讲评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一、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地位

讲评课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是以试题为对象,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解读、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分数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的自身发展。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重要的数学课型之一。特别是到每个学期末,做试卷,评讲试卷几乎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复习某个专题知识或系统复习了整个知识架构后,一方面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试题来巩固熟练,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考试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学生们对于考试一般都持着认真的态度,我们从学生在考完之后积极讨论答案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目前初中数学试卷评析教学重讲解、轻参与、多批评、少鼓励,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数学试卷讲评课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所以,研究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策略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二、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行为的原则

1.选择性

低效或无效讲评的一个表现就是面面俱到,学生抓不住重点,一节课下来好像老师说得不少,可真正的收获不多,所以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在课前应该确定好讲评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共性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加以解决重点和难点。

2.规律性

教师在讲评课上应该侧重于点评规律与方法,“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解题和应试方法能节约大量课堂时间,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3.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评不能搞一言堂,教师能做得出来的试题,学生不一定能做出;教师能想出来的方法,学生不一定能想出;教师讲题时,更多得是从自身的思路出发进行解释,往往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理解水平缺乏一个足够的认识,所以让学生先自己讲评,在充分暴露问题,引起学生之间的分歧和共鸣之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点评,效果自然很好。

4.发散性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不能就题论题,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发散。注意点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关数学概念的外延和拓展。

5.规范性

根据中考阅卷所暴露的问题和中考命题特点,教师在讲评中要让学生自己讲评时有所说、有所想、有所思、有所获,同时对一些解题的规范性问题进行强调和规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三、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的目标

1.提高中考分数

中考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前途的大事,能否提高学生的分数肯定是衡量讲评课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回避,也不能回避这个现实而实在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当然也不能一味只追求分数,在以提高数学分数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应用数学意识;让学生学会数学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让学生学会建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创新和实践,敢于质疑与批判,理解“没有知识是可靠的,只有探寻知识的过程才是最可靠的”。

四、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1.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流程与思路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流程首先是教师在阅卷的基础上对试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效、详细的分析和统计,确定好讲评的重点、方法、内容和研制好变式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再进入课堂。

教师科学、合理、适时地公布试题答案,并对考试情况的数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公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答题进行反思,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自查自纠,自力更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学生在没有外在监督之下的交流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很高,教师必须对这一个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并努力参与其中,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2.课前准备策略

(1)统计、分析数据。通过学生在考试中的错因分析。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每一类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时的统计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针对以下类型的题目进行统计、分析。

(2)定内容。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和数据分析,找出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属于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整合,做为典型问题重点讲;对学生粗心造成且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讲评时教师进行做题的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已经会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考试说明外的内容不讲,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坚决不讲。

(3)定方法。通过试卷分析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都是哪些学生错,他们的成绩是什么水平,以此来确定在讲解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最好、最容易接受。评讲时,不按照题号顺序对全卷一一进行讲评,一般宜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3.答案呈现策略

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的实现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状况与思维状态的理解程度。答案呈现,既是结果,也是蕴含了过程的;换言之,任何答案的呈现,不仅是思维结果的呈现,也潜在地体现着某种思维的过程及其认知的水平。训练之后的评讲,恰当选用答案呈现的策略,这是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效能不可或缺的途径。

篇4

前言

初中数学虽然只涉及数学学科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价值观、思维方式初步建立与形成的初中生而言,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方式尤为重要。数学的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和单方面的公式灌输,因此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深刻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概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主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转换成专项课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研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教师解释概念、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寻找渠道获取数学知识并活学活用。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

我国初中生在数学方面解题能力很强,但数学学习很少被学生运用于生活,学生甚至觉得数学只在买菜时才用的到。数学知识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初中生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也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数学成绩,我们更需要初中生学会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因此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通过改变学生传统的封闭思考的学习方式,改变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激发初中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的热情。

2.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抽象的学习模式。数学是符号语言的学科,初中数学在对数字、图形的运用上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逻辑和推理的要求已经比较高,需要培养和锻炼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探索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抽象思考并寻找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侧重研究的学习模式。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不是浮于表面的研究,它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并在创新驱动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研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数学问题,避免单向讲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力。

三、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跳出了课本,让初中生在研究问题中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这不仅能保证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人才培养中所需要的其他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要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活动,因此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初中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生通过自主性的研究学习活动,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究和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科学研究的进程,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情商,深刻感受自然、社会和人生,这些都是初中教育中没有的。比如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涉及数据收集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很多数学问题是在图形抽象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将实际问题图像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操作实践和探索空间,减少直接指导,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经历成功失败并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经验。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探索能力,还让学生养成克服困难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的核心关键。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主的思考、搜集资料来分析,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质疑、猜想,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异想天开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富有个性的学习体验使初中生获得了初中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在初步经历数学世界的时候先入为主,主动发明创造。教师需要创设有针对性的、开放性的课堂训练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敢说。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包含考点又有创新成色彩的题目,学生在做题巩固知识的同时接触更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巩固创新能力,让初中生的数学潜能真正得到开发。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初中生投入实践,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围绕研究的主题收集并处理信息,培养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初中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的基础理论,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要使理论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比如,在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中初中生能够学会寻找不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数据,接触到信息整理、提取和归纳的实践学问,提高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的能力,并能充分地利用信息,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主体性

一、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课堂游戏做引导

游戏最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它对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用课堂游戏引导学生,并使其逐渐对所学的数学课程产生兴趣,走进数学乐园。不仅如此,游戏还可以开发大脑。恰当的数学游戏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它是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课堂上通过放映PPT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中间穿插一些互动游戏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最后由教师做课堂总结,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初中数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握手定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两个人互相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三个人呢?五个人呢?七个人呢?接下来,就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活动,几人组合,通过实践记录数据,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通过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对自己总结出的结论,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将问题深入化:n个人互相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根据学生实践得出的数据和老师的详细分析,得出最终的结果:n(n+1)/2。

2.师生沟通,共同进步

师生沟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相互沟通和真诚交流,师生既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也可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剖析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想办法。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有问题就及时想办法帮忙解决,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动脑并且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桥梁,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先决条件。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1.用自信面对学生,用微笑激励学生

要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舒适的课堂氛围,才能告别沉默的数学课堂,激励学生发言。课堂上,教师的心情、态度和行为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所以,只有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学生才不会紧张。老师就应该信心百倍地站在讲台上,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使课堂气氛变得有生机,用微笑给数学课堂带来阳光。

2.问题讨论,增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主动性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中有着微妙的作用。思维主动性逐渐锻炼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思维主动性类似于课堂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而思维主动性的锻炼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思考问题,直至完成独立思考。具体来说,思维主动性主要是通过讨论各种问题锻炼出来的。课堂上的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开放大脑,集思广益,参考别人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问题,进而锻炼思维主动性。

总之,初中数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件长远而有利的事情。初中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性不是单单依赖老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两大重点。

参考文献:

篇6

问题一:初中数学教师对合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代课程教学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知识通过情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虽然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对每节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冥思苦想,但还是会有一些不恰当。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中正负数的相关知识时,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而没有创设利于学生理解正负数概念的教学情境,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既不利于知识的记忆,也不利于知识的活学活用。

对策:提高教师对创设数学情境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引导教师多创设符合生活规律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情境中。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中的正负数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一个表盘温度计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并说出其特点,学生会说上面都是整数,有一些数相同,有一些数字前面有个“减号”。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个“减号”是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的温度计与今天学习的正负数知识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会更容易记住知识,学活知识。

问题二: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机会减少

中学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加了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但是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练习的学科,学生缺少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就会容易造成对数学知识理解肤浅。有一些数学问题不适合合作交流,这些问题交流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初中数学的圆的一章学习中,圆的构成、圆心半径与圆的关系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得出。但在圆周率的学习章节中主要介绍圆周率的得出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合作交流得不出的,是不适合课堂讨论交流的。再如,数据分析中数据的代表和数据的波动的学习中,学生交流分析数据中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性,并合作得出结论。其实,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人云亦云。缺少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对于相应的知识点就很难真正把握。

对策:由于中学生仍处在习惯养成阶段,所以应该控制合作交流次数,重在提高学生的探究钻研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分别以三角形三条边a、b、c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a×a=S1、b×b=S2、c×c=S3 ,推测出勾股定理,首先学生要认识到S1+S2=S3,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钻研得出,相比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结果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得出的过程,印象深刻,以后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学生经过自己研究没有得出结论也可以讨论,大家互相帮助,这样有利于中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问题三: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数学经验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教育部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中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意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应用作用不明显,如在贯穿初中的方程及方程组知识教学中,教师对于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讲述不明确,如5x+6=36 这样的方程学生可能会很容易解出x的值,但并不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样的方程,甚至教师会要求学生单纯地把题目中的数学内容提炼出来,还不要求还原回去,导致了方程这样的初中数学知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作用不大。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现状;掌握程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61-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各国都在努力运用各种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法国从1996年开始更新课程,新的课程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1]。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在逐步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然而,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水平仍然非常低,大多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本人结合自己实习的亲身经历,并对延吉市四所初级中学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中数学教师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感到非常困惑,如有的教师对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等因素。针对这样的状况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现行的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做出了最简洁、最全面的表述: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有的学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分类主要包括专业发展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媒体应用研究、学习资源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新技术与新理论研究等内容[3]。本文中所指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上述第二种涵义。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深入地了解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找到适合培养本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为以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延吉市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顺利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故对延吉市的四所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共计68人进行了问卷发放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8份,每份问卷共计20道题。

(一)整体调查结果分析

整体分析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将问卷的总分定为100分,每道题5分。单选题按照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掌握、应用的程度由弱到强分别给分为2分、3分、4分、5分,多项选择题按照所选的个数给分,选择两个的给2分,选择三个的给3分,选择四个的给4分,选择五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给5分。以这样的给分标准,对68份问卷进行了打分,其中50分以下的人没有,说明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准不是很差;50~60分(包含50分不包含60分)的人有19人,占整体的27.94%,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说明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还不是很深刻;60~70分的教师有18人,占整体的26.47%,说明初中数学教师有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观念,但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70~80的教师有26人,占整体的38.24%,说明1/3以上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师都认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频率并不高;80~90分的教师只有5人,占总体的7.35%,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正确并且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教师少之又少;统计结果显示90分以上的教师没有,说明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还没有达到能够熟练高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延吉市四所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调查问卷的平均成绩是65.26分,从整体上看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掌握、应用等情况并不乐观,急待提高。

(二)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分析

对整体情况了解后,本人将问卷的20道题分了3个方面进行了归类:第一,教师个人因素方面;第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方面;第三,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方面。

1.教师个人因素分析:

通过对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的个人因素分析,发现其中现代教育素质优秀的占分类总选项的31.62%,良好的占分类总选项的28.09%,及格的占分类总选项的25.44%,不及的占分类总选项的14.85%。数据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态度较高的占的比重较大;认识良好和及格的教师所占的仅次于优秀的人数,说明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师个人因素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速度来看,这个比例也是令人警醒的,说明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层面不高且已明显地表现出落伍。

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程度分析:

通过对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分析,发现掌握情况优秀的占30.30%,说明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是没有问题的;良好的占22.35%,说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有很大的潜力能够提高;及格的占12.94%,说明有12.94%的教师站在了危险的边缘地带,稍不努力就会脱离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不及的占34.41%,超过了1/3,说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已经亮起了红灯,这也是导致整体掌握程度不高的一方面原因。

3.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优秀的占29.12%,说明有一小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是不错的;良好的占20.29%,说明20.29%的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待于提高;及格的占19.41%,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不及格的占到了31.18%,说明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还大有人在,同时不及格的人较多就会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师整体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是较深刻的,但是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不是特别乐观。掌握程度不及格的教师较多,导致不会应用的教师也相对多;掌握程度优秀的教师次之,这样应用优秀的教师也次之,说明掌握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好坏;掌握程度不及格与应用情况不及格的教师要比优秀的教师多出4.94%,并且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良好的和及格的人数比较接近,这也是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整体应用情况并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所在。但好在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都比较深刻,这为以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原动力。

(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拟采取的策略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来讲,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如果想要推广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协作与努力。本人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几方面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延吉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1.学校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信息化教学知识的缺乏;而且绝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师都非常想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因此从学校方面讲,首先,学校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扩大资金的投入,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应用与开展提供一些基本的软硬条件;最后,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定期考核,并且鼓励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针对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和较难攻破的难点应多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解决。

2.教师方面。作为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首先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同时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提高素材的收集意识,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其次,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关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倾向,主动独立地思考,不能一味地克隆别人的作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应多在一起交流探讨,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哪些部分完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学生会理解得更好,哪些部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进行数学教学效果更好,应做到心中有数,应用自如。

3.外在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的外在条件如管理者的思想、社会问题等都会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的社会在迅猛发展,教育应做到与时俱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与时俱进的最佳表现。因此管理者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应该思考如何把这种应用发展成为一种办学的理念和教师教学的理论支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反映新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四、结语

目前来看,延吉市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应现代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有限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留下无限的知识,只有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才能将初中数学的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olette Laborde,孙连举,刘长明.法国数学教学中的技术整合――应用Cabri-geometry进行交互式动态几何教学的案例[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2]张丽梅.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数形结合;运用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使教育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就现阶段而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能较为全面地掌握教材知识,还要能创造性地运用相关知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一般来说,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能较直观地阐述知识,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图形展现给学生,有效对应“数”与“形”,使学生能更快更好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就现阶段而言,数形结合思想已经广泛应用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将数学问题展现给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锻炼学生的空间集合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般而言,数形结合思维的运用,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有利于初中代数和函数的求解,直观的图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程式以及几何问题的求解.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策略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导入数形结合思维,二是有效展开数形结合思维,三是有效升华数形结合思维.

(一)有效导入数形结合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将数形结合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最主要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导入数形结合思维. 许多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概念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自然巧妙导入数形结合思维. 如在对正负数加以讲解时,教师可以先画出数轴,举出相应的数字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寻找,从而使学生对数轴上正负数以及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轴,让学生对正负数变化、象限以及绝对值有具体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有效展开数形结合思维

一般统计的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教师在对此进行讲解时,可以有效引入数形结合思维,从而来简化求解过程. 如在讲解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画出相应的坐标,一般坐标上的数字即是离散的点,为了有效算出这些离散点的中位数、平均数以及众数,对数据波动的大小产生的方差以及标准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三)有效升华数形结合思维

一般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是教学难点,教师在对函数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般函数与函数图像联系较为紧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对函数的相关题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有效分离数与形,对函数图像进行直观观察,使学生有效掌握函数的特点以及主要参数,从而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加以把握,从而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教师在对三角函数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申到解析三角形的应用上面来,从而有效体现出数形结合的优势. 同时在对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现出三角函数的图像,从而将三角形函数的求解方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三、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的实例分析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对图形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学习工具,如学生可以直接利用量角器以及三角板进行作图,从而去求解数学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绘制函数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图像时,可以充分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有序实数,从而帮助学生对变量进行求解,使学生能对一元一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 如下文中的实例.

例如:小雪和小明约好一起游玩,两人从家里出发,走20分钟之后,来到了离家900米的桥边,小雪因有急事,于是原速回家,小明在桥边玩了10分钟后想回家,于是用了15分钟回家. 请同学在下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表示两人离家的距离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这道题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对这道题进行讲解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来思考,必须要运用数形结合思维. 教师可以用x和y来表示时间和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与距离间的关系. 通过这类题型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篇9

关键词:网络平台 有效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在中学课堂里得到推广和普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加,实际的课堂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堂形式相对呆板,教师讲解不够生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很少自己查找资料、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面对这些问题,初中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1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意义

1.1 将网络平台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学、课后练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课堂形式显得比较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有效地被激发,借助网络平台,运用Flas、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将网络平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教师的讲授,学生很少对教师传授的内容提出质疑,这也使得学生在独立研究、交流协作方面相对欠缺。在遇到问题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向教师求助,自己不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把网络平台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搜集相关的资料,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将网络平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过多地展开。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范围。例如,教学从数据谈节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学习Excel表格,用Excel表格绘制数据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敏感和眼光去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

2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工作的原则

2.1 网络平台的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网络的运用,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锻炼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一定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用网络平台去解决,去查找。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网络平台的作用要强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人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探究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因为在数学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去解决、去发现,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运用网络教学,要引导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分析、解决、探求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并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给学生一个极大的工具,让他们自主自立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3 网络平台资源要强调对综合知识的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的划分比较细,学生受学科的限制和约束,思维不能得到充分地拓展。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要将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多种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抛物线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牛顿力学,通过Flas,生动的展现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所形成的抛物线,把数学知识和力学知识融合起来,方便学生学习,也进一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4 网络平台构建必须要坚持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的发展是为了让人更快更好地学习,运用网络平台,可以加强师生的互动,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或者是网上信箱的方式及时和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在课下能够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帮助,借助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能够使课堂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3 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举措

3.1 把多媒体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想将学习变成轻松愉悦的事情,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数学课堂较为枯燥的局面,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平台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变化多姿、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例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以形象地展示出点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这要比单纯的语言描绘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网络平台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也能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探求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而是主动学习,学习的心态转变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更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3.2 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未知世界的能力上。运用网络平台教学,一是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去寻找答案、去思考。例如,在数学工程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真实的工程数据,进而去判断工程的时间和效率。二是网络教学可以使教师脱下权威的“帽子”,教师讲的所有东西,学生都可以去网上求证,可以培养学生质疑权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开通课外交流平台,实现数学教学的全方位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从本质上说,数学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在生活之中也会发现很多数学智慧。通过开通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上自由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或者留言的方式将遇到的数学困惑传达给教师,不仅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能够进一步密切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同时,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也能够和学生、教师共同探讨,网络平台能够进一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良好互动。

综上所述,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构建现代课堂的呼唤。网络教学平台是对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种尝试和创新,我们要坚持将多媒体、网络搜索功能以及课外交流平台结合起来,并采取其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在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海青.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崔永新.数学网络教学系统在课程建设中的渗透与应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篇10

一、构建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初中生?于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这个时期他们需要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取得更多的收获,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其今后探究高难度的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图形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在进行此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口语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希望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描述当中学会更多的图形知识,但是初中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课堂上短暂的松懈就可以使他们忘记教师台上积极的引导,这就使学生长远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情境式的教学模式,把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发展空间。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后,就让学生联想说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三角形就出现在那个地方,如果换成其他的图形呢,逐渐引导学生把思维转入猜测三角形的性质当中,用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大脑的灵活性,使数学知识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比拼谁模仿出来的三角形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不再死板地坐在课堂当中,间接地提升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全新的体验当中领悟更多的数学知识。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当中,进而更好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信息情境,打造全新数学课堂

想要更好地实施情境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首先,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很多都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教师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式的数学课堂,这些知识的教学会变得非常容易,这对于学生及课堂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比如,在教学与“旋转”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勾画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物体,先由教师说出不同的旋转角度,让学生在台下对旋转之后的图形进行绘画,然后教师再利用三维技术对屏幕上的物体进行实际的旋转,当旋转之后的物体与自身绘画存在误差的时候,学生会自主探究问题的成因,间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教师要注意开始旋转的图形要简单,让学生在绘画正确之后产生学习的自信,然后再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沉浸于知识的学习当中。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构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

三、室外拓展,拓展情境教学空间